高中化学题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21:3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题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题型总结

篇1

一、 数形结合法

根据题目讲述的内容,已知图像还有化学反应分析过程,了解图形中的横坐标、纵坐标还有直线或者曲线中的起点、转折点、交点和终点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每个化学反应阶段和过程是怎么样的,分析清楚化学情景、点和点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如果是根据题目绘制图像,就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这些转折点处,其质量或者物质的量的多少、取值范围等,利用化学反应连续性的性质,确定出正确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再代入,绘制出示意图。

二、 转换信息法

一般的化学题目,都会给出很多的信息,再提出问题。基本模式是:题目+一些问题。而在题目提出问题之前的这些信息,大多数是对某个新物质或者对某个实验过程的讲解或者表述,大多数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非常规性质的新知识,这些信息一般都来源于最近的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文字描述中会有比较多的不必要信息,简称干扰信息,也有可能是并未明显说明的浅藏的解题信息。

对于这类题型,一般的解题思路是提取信息、转换信息,再加上前后推理得出结论。解题需要注意的问题:读懂题目,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正确的推理。

【例1】科学家在1985年发现了一种新的分子C60,对C60的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成果。一年前某国科学家用巨型计算机进行模拟后确认,由60个氮原子可以结成稳定的N60分子,N60和C60为球状分子。N60的原子键一旦被破坏,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变成N2,可以成为现在世界上药性很强的炸药或者性能最佳的火箭燃料。

问题:1N60和C60是不是同分异构体?

2N60和N2,谁更稳定?

分析:题目1,我们要分析同分异构体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经过分析可以知道,答案是否定的。题目2,原子键被破坏,放出大量的热,由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化学性质可以知道,放热后变成的N2能量低更稳定,也就是N2比N60更稳定。

三、 极值判别法

极值,顾名思义就是极限的数值。采用极值判别的方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省略掉中间过程,假设处在某1个或者是某2个极端的状态(最多、最少或者最大、最小),复杂的中间过程被省掉之后,从极端的角度思考问题,再计算出极值,最后确定一个范围。关于以下几类问题可以采用极值判别法:

1在可逆反应的题目中,要求某个量的大小,可以将反应看作完全反应,最后分析结果;

2在可逆反应中,计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时,将可逆反应看成可进行到底的反应,根据反应完全后的计算结果,分析中间的可能值,得出答案;

3在区别混合物的组成时,将混合物看做某一个纯净物来分析;

4在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或者反应物是不是过量时,可从很多个平等反应中提取出某一单一反应进行分析。

【例2】一位同学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在收集到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高锰酸钾没有分解完全。问剩余固体混合物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下面哪个()。

A55∶45B55∶50

C55∶58D55∶62

分析:这题不是一般的化学计算题,它没有给解题者任何的计算数据,是一个不定量分析的过程。首先如果完全分解,那么高锰酸钾分解成的锰元素和氧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6,那么质量比为55∶48,假设高锰酸钾没有反应,则剩余的固体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5∶64,由题目的没有完全反应可以知道,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应该在55∶64与55∶48之间,所以,应该选择答案A。

四、关系式法

建立关系式,灵活解决各类计算题,已经成为化学解题方法的经典,也是对每步都一板一眼的解题过程的挑战。利用化学物质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的物质,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所涉及的物质的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建立关系式的一般过程为:1清楚每步化学方程式,建立计量之间的关系式;2将每步方程式进行有效合并;3利用原子守恒,得出题目所需的关系式。

五、 讨论法

讨论法分为以下三种:

1未知数不定时的讨论。在题目给出条件时,或许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数是不知道的,乍看会以为有无数个解,这里要根据化学的实际情况和反应原理来分析,限制未知数的某些情况,得出结果。

2讨论极值的问题。极值法重在数学分析和数学思想的灵活应变。化学极值法在高中化学解题过程中运用得比较多,一般是针对混合物判断组成和计算题中的数据不足的问题。极值法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区间讨论法。在数轴上根据不同的点把数轴分成几个区间,然后分区间讨论问题。N个点可以分成N+1个区间,然后讨论这些区间变化的原因和在此区间的反应包括哪些。化学题目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字母代表数据,这就造成了表示的不确定性,反应物用量不同,生成物就不同。对于这样的题目,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找出临界点,然后根据临界点,判断不同用量比,得出不同区间的讨论结果。

【例3】现有氧化铜和炭粉混合物共A mol,将它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得到残留固体。写出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若氧化铜在混合物中物质的量比值为x(0

解答分析:经过分析可以知道,x的临界点为1/2和1/3,然后就可以分成3个区间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不同区间有不同的关系式。

六、 总结

在高中化学解题过程中,还有代入法、定值法、排除法、估算法、等效代换法、思考法等等多种方法,有些是常用的,有些是经典的或者新颖的。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奠定学生扎实的基础之后,让他们掌握不同的学习和解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塑造创新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梅春.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小结[J].教学实战,2009(21).

[2]袁来德.化学计算中的解题方法和技巧[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09(1).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系统性思维;策略

前言

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化学物质与化学方程式等都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高中化学知识点既复杂又繁多,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一讲解知识点,并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与把握化学知识点,反之学生无法掌握知识点。化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若学生无法系统的掌握知识点,长期以往,学生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系统性思维尤为重要。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系统性思维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既需要大量实验支持又紧密联系着朝阳科学,且是社会急需、承前启后的实用性与创设性科学。毋庸置疑,化学一门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其方式与情感价值是值得人们学习与借鉴的,但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应试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发展趋势直线上升,所以高中化学教学逐渐失去了基于生产与发展的生活世界,及失去了灵活的科学方式与情感的向度,最终只残留贫乏枯燥的知识,日益陷入不良境地,成为了理科中的文科。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逐渐有了新的活力,但高中化学教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至今仍居于缺乏系统性思维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中化学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大部分化学教师忽略了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忽略了化学与社会、科学等的互相影响与作业、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等,只知道一味的灌输学生零散的重难点与重要习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且学习目的也仅是提升化学考试分数。从高中生科学教育角度而言,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知识,逐步产生科学态度,熟知科学方式,理解科学精神,以及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自身对社会、自然应负的责任,而不是盲目灌输学生零散、脱离生活的空洞事实与理论知识。由此可见,系统思维是最适宜也是最急需的思维方式。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系统性思维培育策略

(一)基于新课预习掌握化学教材

鼓励学生预习化学新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在新课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整体掌握化学教材,预先计划化学内容。具体而言,学生首先需要熟读化学教学内容,且速度不宜过慢;第二次预习则需要结合相应的预习纲要,且需要集中精力分析与思索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及创建教学目标,通常教师都希望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所以在新课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知识点,并认真标识出重难点,然后在课堂上结合重难点认真听教师的讲解,从而更好的理解重难点。由此可见整体掌握化学教材是新课预习的良好作用。

(二)基于知识总结加强系统性思维

学生系统性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整体掌握化学教学,并将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分列,产生完整的化学体系;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有效融合化学实验概念、物质组成等板块,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化学知识;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健全系统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充实现有知识结构,并与旧知识相联系。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便可引领学生结合笔记本教学标准自行总结归纳知识点,或者是让学生总结这段时间普遍出现的题型,或者让擅长化学实验的学生总结化学题涉及的方式,或者是让学生总结系统性学习方式。学生在知识总结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系统性思维而且把握了化学知识,以及提升了学习兴趣。

(三)基于课后练习梳理知识

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课后练习也不容忽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注意题量,不能为了覆盖课上所有知识点而布置大量作业,而是应该注重化学知识的梳理,着重布置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化学知识,以及针对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布置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认清错误的原因,并深追其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系统性的化学思维。在做课后练习题的过程中,先要用心的整理化学知识,每一道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握练习方向,探寻解题契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系统性思维对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但系统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课前预习、课上总结、课后梳理至关重要,从而加强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以及帮助学生产生系统性化学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江敏.从系统的角度对化学反应的知识进行建构1――化学反应系统化知识的建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07)

篇3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总结积累本;判断与推导

谈到化学,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究其原因,无非两种。一部分人认为化学太难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化学很简单,每次考试成绩都稳中有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分歧?是因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没有理解,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今后,大家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一、借助元素周期表去思索任何一种化学反应

化学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化学的反应原理都是最外电子层是否“饱和”的问题。通过复习反应方程式(按课本章节逐步复习出现的方程式),对照周期表思考,就能得出结论。你会发现,根据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同一族最外层电子个数一样,自己就可以推断出该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甚至是物理性质,如,金属的硬度,气体的密度、颜色、沸点等,还可以根据已知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推断未知元素的性质。

二、借助总结积累本去牢记所有特殊元素

什么是特殊元素?就是通过反应能够产生特殊气体、特殊沉淀、特殊颜色的元素,此外,还有变价元素、组合元素(酸根)等,这些常常是高考化学的考点以及解题的入手点。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个专门属于化学学科的笔记本,把那些非规律性的、不常见的、又很重要的问题分类整理在总结积累本上。

三、借助判断与推导去解答多数化学题目

其实,高中化学知识并不多,考点相对其他学科而言也非常少。所以,有的学生就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我想告诉你的是,一定要找准学好化学的基本点和明确学好化学的大方向,并且一定要记住:功在平时。从入学之初就用心学起,并持之以恒,如此,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分析近年来各地区的高考化学试卷,不难发现物质推断题依然是化学高考中的重要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维强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而且题目构思、内容、思维方法正呈现新的变化趋势,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联系,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注重科学探究。

参考文献:

篇4

一、教师要明确高考复习目标

高考复习最重要的就是连贯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考前复习的时候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和教学情境,明确高考复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指示灯,无论化学知识点多么繁杂,教师都能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要想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复习目标,首先就要抓住化学知识之间的多向联系,再将这些联系进行整合汇总。其次,抓住化学知识之间的上下包容关系,构建起有层次的化学知识链,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蕴含的内在价值,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最后,针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复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探索中寻求适合自身的学习规律,加强对化学原理的运用。与此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会学生用自己探索来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才能更加的深刻。

二、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转变教学观念

纵观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卷,大家很容易发现虽然化学试卷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化学题型的立意却是一年比一年高远,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对学生多种能力的测试也在试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虽说高考化学试卷的命题形式逐渐在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化学基础知识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只要学生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那么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不仅如此,复习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切实地将化学知识的归纳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处理好化学辅导材料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关系,充分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化学教学中去。那么,在化学新理念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做何改变呢?笔者认为:第一,将化学高考复习目标由单纯的基础知识教授目标转化到化学知识的掌握方法和过程目标上去;第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第三,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转化,将更多的复习方法如合作复习、探究复习等引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第四,教师还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在高考复习阶段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篇5

关键词:化学;高考备考;效率

广东高考由原来3+X改为3+理科综合,化学科的复习时间明显减少。在新形势下,理科综合中化学复习加强针对性、提高备考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化学高考备考效率的一些想法和有效尝试。

一、以“考纲”要求为主线,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强化常考知识点和能力考点的复习

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由于“考试说明”仅是很简要的目录式提纲,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我们需要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就把“考试说明”各个项目化解、组编成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若干个小知识点,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头脑里有“考纲”这根“弦”,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

但因为学生基础较差,面面俱到的全方位复习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我们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该明辨轻重,合理取舍,轻松备考。我们通过分析常考知识点和能力考点,发现广东近几年一些知识点是反复考查的,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电极反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盐溶液里离子浓度或pH值大小的比较,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多种有机反应,同分异构体结构分析,有机物性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等。尤其改革后题目难度比选考时大大下降,我们一定要降低备考的难度,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能够掌握的,我们通过强化让学生由懂到会,最终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学生经过学习也很难掌握的内容,我们少讲甚至不讲,例如化学平衡复习时注重“三段式”计算的复习,放弃“等效平衡”内容。

二、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复习中,应该突出化学方程式训练的重要性

化学方程式是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系统化、抽象化的概括和总结,它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据统计近几年广东高考化学题目有50%以上和化学方程式有关。2011年广东高考题中直接考查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有30(1)、30(2)、31(3)、32(1)、30(3),分值达到15分左右。因此,熟记化学方程式是每位学生解题的基础,除了方程式本身会写外,更重要的是化学方程式的诸多化学方程式中包括了很多的化学知识应用。

因此,我们复习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时,每节上课前都要读5分钟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在复习时能很快进入状态。在课中,也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板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晚修也有10分钟的方程式默写训练,有时候是要求学生按照“单质――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来写出有关方程式并要求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有时是将容易写错的方程式进行多次默写。对于重要而且容易写错的方程式,则要求学生背诵系数口诀。例如,铜和硝酸的反应系数,学生比较难掌握,我们就要求学生记住从“三八节,愚人节”记住“38稀,14浓”。对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系数我们就记“四个2一个3”,这样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解题很有帮助,节约了配平方程式的时间。

对有机化合物的复习,我们强调掌握官能团对应相关反应类型的基础上,加强对有机方程式的训练。尤其针对近年高考方程式书写的规范要求提高了,我们强调反应条件的记忆。例如,酯化反应,我们会要求学生记住条件是“浓硫酸,可逆号,加热”,别漏水。对卤代烃和乙醇两者发生消去反应通过条件的比较,也能使学生对相关方程式掌握得更好。落实见效果,这样的尝试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会想起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有效提高了学生解题的基础,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背多分”的快乐。

三、“从选择题做起”,提高解题的效率

学生基础较差,选择题答题速度慢而且得分不高,遇到大题无从下手,即使有些会的也没时间做。可以说选择题答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全卷的答题心理,选择题答题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学生全卷的答题,选择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全卷的得分。因此,加强选择题训练是我们复习备考的关键。

1. 要把握好选择题的难度和内容

根据这两年的高考题的选择题来看,难度都不太大,教师应该仔细地对照考试大纲分析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既找到当年的“经典题”,也找到各份试卷的“常考题”“传统题”。因此,我在选择试题时一般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结合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尽量不选择那些知识点考查单一的试题,以尽量发挥选择题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的功能。对于一些难题、偏题、特别强调技巧的题坚决不用,因为这些题往往容易打击学生做题的信心,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2. 利用课前小测和午读训练答题速度,对学生每月常错题进行加工整理回放

我常利用课前5分钟~7分钟对学生进行5道选择题的测试,试题内容与上节课复习内容或本节课将要复习内容相关,要求学生时间一到立即举卡片出示答案(自制的红A、黄B、蓝C、绿D四色卡片),再进行评讲,总用时不超过12分钟。这种限时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地增强注意力,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兴奋度,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我做完5道选择题只用几分钟!从而使学生在考试时更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解题。而这种做法既使学生能轻松地通过颜色表明自己的学习结果,又避免了教师在嘈杂的答案声中去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可以很好地杜绝那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的出现,同时也让教师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全班的答题情况,再根据答题情况选择不评、略评、详评甚至补充训练等。

我利用每周两次午读时间进行高考模式的选择题训练(6道单选加2道双选),一方面是指我要求每一位学生要把这种训练当做高考“实战”来对待,严格要求自己,如认真审题、快捷阅题或解答、减少或杜绝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避难就易等。另外一方面是指测试题的题量、题型、难度都基本与高考题吻合,尤其在命题时也在对目前侧重正复习的知识的同时尽量兼顾考纲各块的知识点,这种定期地、适量地测、练能让学生保持一定的紧张的应考状态,强化学生知识熟练程度,使学生在综合性测试中更好地分配考试时间。

每月对错题进行加工后再整理回放是提高选择题解题准确率的有效保障。对错题进行定期的整理能大大减少再错的机会。我要求学生得分率在0.4~0.7的题每月进行整理一次,对于那些经常做错的题,要找到它的原题,再对照考试大纲找到其所属的知识点,再次深刻反思错误的原因。学生利用空闲及每次大考之前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错题题析,也可对错题重做一遍,不断强化巩固,力求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使每一道错题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四、进行作业改革,提高备考效率

在高考改革之后,化学不是选考科目,比重下降,学生完成的作业时间也大大减少。传统的作业模式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也不够明显。诸如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任意布置作业,不仅学生辛苦,而且教师也比较累,已经严重影响和阻碍着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影响化学学科的科学备考。在新的形势下,对高中化学作业进行必要的优化与实践,是符合客观要求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的现实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我对优化高中化学作业的环节、内容和形式进行以下的探讨和尝试。

1. 把错题题析作为作业的重要形式

教师必须让学生牢固树立改正一道错题比做一道新题更有意义的思想和理念,充分利用平时的错题,要求学生做好题析。所以每次考试后,我布置的作业就是做好题析。为了保证试卷的完整性,也减少学生抄题、剪题、粘题、做题析的时间,我把以前要求学生一定要“把错题剪下来或抄下来”的方法改进为“直接在试卷上做题析”。我在设计试卷时还专门留下一定的空间以供学生作分析,也要求每一位学生对每次的试卷进行完整的保存和整理。对于学生每次的题析作业,我都会认真批改,对于临界生还采取面批的形式,这样可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做题析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介入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无形中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教师从学生的题析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题析进行展示与评价,让同学们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得到启发,也可以让教师在批改题析的时候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真正障碍。

2. 优化作业内容,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优化作业内容,同传统的高中化学作业方式相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优点和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行为及习惯。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为学生发现新观点、分析新问题和探索新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平台。诸如在复习《过氧化钠的性质》一节以后,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回答过氧化钠能够同CO2产生反应,那么能不能同CO产生反应呢?能不能同SO2等非金属氧化物产生反应,其反应物又为何种物质?在干燥的环境下,过氧化钠能否同CO2产生反应?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总结,也为师生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复习离子共存的时候,我则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作业:

【作业】A.Al3+、Na+、NO3-、Cl- B.K+、Na+、Cl-、SO42-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若题目设计为(1)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__。

若题目设计为(2)溶液呈碱性,不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 ____(双选)。

若题目设计为(3)溶液能与金属铝反应产生氢气,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______。

若题目设计为(4)溶液能与金属铝反应产生氢气,可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______(双选)。

通过一题多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归纳能力。如在复习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设计让学生比较几种制备方法优劣的作业,通过分析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五、做好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文字表达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教与学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很多教师怕麻烦,不愿意做实验,结果学生在做理综考试时面对实验题无从下手,基础差的同学一看实验题就直接跳过,直奔物理大题而去。实验教学中 “讲实验”还是“做实验”,相应的学生对实验题应该有很不一样的分析能力。

我们在高一、高二一直克服课时困难,努力完成每一个学习实验。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去做实验,才能让学生懂得发现与提出实验问题,能够合理解释或假设,独立选择适当的实验药品与仪器,设计正确的实验流程,较准确预测实验重要现象,进行正确的实验条件控制与操作,及时发现与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实验数据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或进行相关定量计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切实促进学生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真正养成。

高三复习中,我首先和学生达成共识,实验不是难题,只要努力,每个同学都能拿到大多数分数。学生对实验解题中常见的化学用语经常使用不当,错别字严重:如“搞、伴、抹、融、容”,特别是搅拌的“拌”字考生写错的最多。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对错别字反复进行规范要求,经常要求学生写的仪器名称和操作步骤,并通过投影,让所有同学进行点评,强化对书写和文字规范表达的要求。经过努力,学生比较容易写错的如“坩埚”“研钵”等的书写正确率有很大提高。而对于学生经常描述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我则要求学生从五个关键词入手,每次操作都必须答“仪器,试剂,操作,现象,结论”,使学生的文字表达也越来越规范。通过训练,学生对实验题提高了得分率,基础最差的同学也能完成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