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0:3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初三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初三课程总结

篇1

1、规划学习时间,认真执行:成绩下降或者一直没有提升都是有原因的,因此学生可根据平时做的试卷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在学科上的薄弱点,然后开始定学习目标,从小目标到大目标,循序渐进。再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好时间,然后认真执行。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开始很有自信的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是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久坚持,如此,再好的学习计划也是无用的。因此,要想学习计划生效,制定了就要努力去执行。

2、应科学预习,及时复习:从历年中考的压轴题可以看出,这些题目多出自于初三的课程,比如二次函数、力学等,因此在学习初三课程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每当上课之前,预习下课程内容,对于没看懂的知识点,等老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去听,并做好课堂笔记,带着问题听课,会更有效率。下课后,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以免遗忘。如果不能及时复习,遗忘之后再去学,会浪费更多时间。

3、新开设的化学科目需重视:进入初三后,会增加一个新学科,即化学。由于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一定要引起重视,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化学科目需要大家记住的基础知识很多,而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联系现实生活,学会运用。虽然中考化学占的分值不高,但是对于中考总成绩而言,这些分数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毕竟离大学录取线少一分都进不了。

4、科学记忆知识点,研究题型:备考复习期间,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同学们记忆,记忆课本知识对初三学生也是一个考验,要想记忆牢固,还得采取科学记忆的方法,即重复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记忆,然后一周一月重复复习,只有勤复习,才能记得牢,不易忘。初三大量练习习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题目太多,不可能每一道你都做过,因此在做题时,学生应该研究各类不同的题型,总结做题的技巧,这样就可举一反三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猜想或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 p96 实验二 p96

[结论] 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

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

[练习]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 )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3)镁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守定律” p98

[归纳]化学变化中“五不变” 物质的总质量 “两必变” 物质种类

元素的种类 分子种类

种类

原子的 数目

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安排学生探究在有高低不平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罩另一只烧杯后蜡烛火焰的燃烧情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三、努力做好复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篇3

小班化教学的推行,给了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时间和机会,也给了学生参与课堂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使得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为现实,分层教学得意落实。对于学生而言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互助学习”指学生在合作学习原理的指导下,在异质结合的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过程。教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简称“自主互助式教学”。自主互助教学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长站讲台我讲你听的给予式教法,以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开拓者身份出现在课堂,在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笔者选取所任教的初三(4)班30位学生进行自主互助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以下是实施自主互助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组建学习小组,铺垫自主互助基础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实施自主互助教学的基础,刚开学,学生刚刚进入新的学年进行学习,教师的操作要及时,合理。具体操作如下:

1、小组成员的选配

开学初,对学生不太了解,将每一位学生八年级中所有考试取平均分进行参考,挑选合适的组长人选,然后兼顾班主任所安排的座位,从课代表及班主任处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同组异质、异质同组”的原则进行分组,安排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人。第二学期根据第一学期学生科学学习程度、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综合班主任及小组组长的意见,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不断优化。

2、小组成员的分工

组长是小组内科学程度最好的,负责组内所有问题的解答,实验的组织,作业的订正和辅导。其他的组员是按照实验课的要求进行分工,这样每次课堂实验都井井有条,在组长的管理下所有的任务都分担开,一段时间进行循环,保证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课堂上享受实验的乐趣,而在平常的课堂中,发言人,提问者,纠错者都由组长进行挑选,定期轮换。

初三(4)班共30人,分成5个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3、小组成员的训练

小组成员确定后分工明确,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训练,首先召开组长会议,明确组建学习小组的重要性,对管理小组提出具体要求,并要求各个组长严格要求自己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每个同学做到的事情组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同时要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带动每位组员,促使本组每个组员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其次加强对小组各成员的培训,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告诉学生在组内交流中,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倾听别人陈述、询问不明白的问题,从而达到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小组稳定下来以后还要坚持召开组长会议,总结得失,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

二、改变课堂流程,构筑自主互助模型

按照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模式,虽然组建小组,但是小组在课堂中很难发挥作用,局限性很大,小组自主互助式教学极大地发挥小组作用。课堂流程进行改变,分为4个板块,第一自主自学,第二同伴互助,第三课堂展示,第四当堂反馈,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传统教学,让学生更多地走进课堂,主动参与。

1、自主自学

精心设计助学学案,课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学了解课堂所学的基本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做好准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指导学生自学方法。教师不是仅提出具体问题,而应教给学生阅读观察的方法,最终通过得法的阅读和观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第三,教材中的活动和探究等实验安排学生课外尽可能地完成,同时设计部分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生活实验让学生操作,熟练操作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小组组长在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组员的自学情况,并汇总组内所存在的疑问,为新课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2、同伴互助

经过学生自主自学,课上经过教师情景引入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将自学中“看到的、想到的、不懂的”说出来,也就是将阅读、观察、感悟与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组员之间将自学收获互相交流、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点拨。重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这样做从根本上把传统课堂教学沉闷的“呈现―接受”模式变为生动的“引导―发现”模式,“在引导下的发现”和“在发现中的引导”才能使课堂焕发出蓬蓬勃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小组组长在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组员进行讨论,解答部分组员的疑问。

3、课堂展示

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此时老师不急于进行讲解,适当铺垫之后要引导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形成小组间的竞争态势,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小组交流。组内讨论后将形成的共同意见进行全班展示,其余小组也可以针对展示小组的结论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这样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问题讲透。

4、当堂反馈

针对本节课精心设计适量的随堂练习,难度上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3个层次,检验学生学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地。对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让小组充分讨论并互相讲解,实现二次互助。教师在结束本节课之前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与方法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便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组长在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组员的练习进行批改和答疑,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

课堂流程的转变,极大地缩短教师讲授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现学生个性和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探究的质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果,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三、编制助学学案,优化自主互助载体

课堂流程的改变,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学案的使用,学案的编制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学案的编制分为3部分:

1、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提醒学生本堂课必须掌握的或者特别需要理解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更有目标。

2、自主自学

自主自学部分的编写既注重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储备或者阅读新课教材能够完成,又要编制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过加工的深层次知识,同学个人能完成部分,但是无法全部解答,留到课堂上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甚至需要教师帮助解答。

3、当堂反馈

针对本节课精心设计适量的随堂练习,量不要多,难度上分为基础题,提高题2个层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达到巩固提高的目地。对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让小组充分讨论并互相讲解,实现二次互助。教师在结束本节课之前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与方法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便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小组组长在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组员的练习进行批改和答疑,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

四、突出实验教学,激发自主互助热情

实验是科学学科特有的武器,也是科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初三科学第一单元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的演示实验是非常近距离才能够观察得到,有些温度的变化,气体的产生更是需要近距离感知,而初中科学要求学生会观察实验现象,会描述实验现象。部分科学教师嫌太麻烦往往改为讲实验,或者用视频看实验。据此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1、演示实验变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中的酸碱盐的性质涉及的化学非常多,几乎每堂课都有实验,于是课堂就变为实验课,学生积极性是非常高的,而且化学实验需要的仪器比较多,操作也较为细致,还需要数据记录,也正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机会,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后的清洗也正好利用小组内成员分工,这样实验操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对学生多次进行培养以后,都能做到井井有条,有了这些小助手,也不会太增加实验室实验员的工作强度。从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开始,就进行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同伴合作能力等等,

2、开展课外实验探究活动

教材中是实验必须在课堂中完成,而且必须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进行,观察既定的实验现象,时间比较紧迫,目的性也特别强。于是可以多开展课外实验探究活动,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活动,学生可以采集自己喜欢或者所能采集到的各种植物的花进行实验,而且观察到的现象是变化万千的,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就特别强烈,通过教师指导组长完成,然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也极大地培养了组长的能力和组员的合作。本学年开展了三个较大的课外活动:自制酸碱指示剂,探究石头的成分,制作生态瓶。学生都积极参与,收获颇丰。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良好效果。

五、落实小组评价,提升自主互助效果

自主互助式教学中的学习单位为每一个小组,组员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由组长进行管理和跟踪,来实现自主互助学习。组长的差异会导致整个小组的竞争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需要创新小组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局限与组长检查组员的作业,笔记等,也不局限与组长组织各种讨论。引入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来对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的是一个小组的总体情况。将小组成员的成绩在基础分的基础上折算提高分,每个小组进行总计捆绑,提高幅度高的进行奖励。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以此推动小组的合作,共同进步。具体操作方法:取前面四次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基础分,对后面每一次测验成绩与基础分进行比较,折算提高分,个人测验成绩低于基础分10分以上,个人提高分为0分;低于基础分10分之内,则个人提高分为10分。 等于或超过基础分10分之内,个人提高分为20;超过基础分10分以上,则个人提高分为满分30分。 小组得分为小组各成员的个人提高分的平均分。小组得分0-15对应于“较好组”,16―20对应于“良好组”,21―25对应于“优秀组”,26―30对应于“超级组”。对于超级组进行适当的奖励。每经过四次考试后重新计算基础分,通过基础分的变化可以阶段性跟踪学生的成绩变化趋势。

通过“自主互助式教学”的实施,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学业水平也得到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技能都有很大的进步,在推行小班化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切切实实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自主互助式教学”的实施,一方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了一种更加和谐的教与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 7-9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