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02:4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课题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针对不同课题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借助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的课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性的作用,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现实生活为载体,可以针对不同课题设置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某一课题开展互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对保证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敢于对现行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坚持正确的课题选择原则,积极寻求针对不同课题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化学课题教学中的一般原则

选择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而不同的课题又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课题选择的合理性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探究过程,甚至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课题选择原则。

(一)科学性

课题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初中化学教材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注重多种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课题对化学知识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研究和应用。化学教师只有选择更多具备科学性的学习课题,才能让学生从更多不同角度和更多层面去思考现实世界中的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

(二)可行性

学习课题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由于经常会受到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择课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课题的可行性,紧密结合初中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以及课堂内外教学资源的配备等情况,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寻找课题教学的切入点,尽量立足初中化学学科内以及相关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好地开展探究式学习,增强课题学习的针对性。

(三)问题性

化学课题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基调进行选择。对此,问题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或者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设置不同的课题,要确保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并设置明确的研究目标。同时,问题的选择和设置要尽量具备开放性和吸引力,能够为学生的个性才能及思考提供足够的空间,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要求教师不仅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具备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更高的信息素质和责任感,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控制能力,这是教师提高初中化学课题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课题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有效实施,并保证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通常情况下,会针对不同课题将教学过程分为课题选择、相关知识讲解、问题分析、方案探究、总结与评价等五个步骤。

(一)课题选择

教师在进行教学课题的选择时,一定要贴合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难点或者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精心选择,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跨学科、综合性或者学科前沿课题,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后最终确定课题。

(二)相关知识讲解

选择课题后,教师要根据课题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在课题设计为“空气污染”时,不仅要涉及到教材中空气污染的种类、来源、防治等内容,还应当扩充空气污染的危害、化学分析方法、化学检测仪器等教学内容。教师要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接下来的问题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问题分析属于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接下来,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互联网、图书馆等信息检索工具,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对学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指导学生就课题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更充分讨论。

(四)方案探讨

每个小组根据在问题分析与讨论环节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和学习体会,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接下来,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让学生在大胆假设、认真合作以及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寻找化学课题的最佳答案。例如,针对“空气污染”这一课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寻求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制定科学的空气污染治理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总结与评价

针对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个体表现和探究结果,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总结与评价,对学生在课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教师应当对每个小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就每个学生以及小组的成绩给予最合理的评定。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想针对不同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对学习课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初中化学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初中化学学科的特性,准确寻找课题式教学的切入点,丰富课题式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才能使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丁福安.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

篇2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两者的课程性质我们不难看出,初中的课程特点可用“形成”二字概括,高中的课程特点可用“发展”二字概括,高中的课程应该在初中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化和发展,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二、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的现状

为了确定初高中化学课程是否存在衔接不良的状况,笔者对广州市第二中学2012届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61份,有效问卷361份,共有10道问题。

对于问题“由初中进入高中,学习上能否很快适应”,有57人选A“能”,占总人数的15.79%;228人选B “不能”,占总人数的63.16%;76人选C “一般”,占总人数的21.05%。

对于问题“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如何”,有38人选择A“太深奥,无法与初中化学衔接”,占总人数的10.53%;有304人选择B“难度大了,但与初中化学也很有联系”,占总人数的84.21%;有19人选择了C“难度差不多”,占总人数的5.26%;没有学生认为高中化学比较简单。

至于“你觉得初中学习化学的基础对高中有影响吗” 这一问题,有342人选择了A“影响很大”,占总人数的94.74%。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中化学课程在难度上较初中有明显的提升,造成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化学的学习,同时初中的化学基础对高中的化学课程学习影响很大。

三、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的基础

1.元素化合物知识

初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前期是以气体为导入,以个体为主,中期渗入单质,单质对应化合物这一研究方式,后期的金属和酸碱盐部分则以分类思想贯穿。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在高中以族为轴线,主要以典型例子的介绍为主,与初中分类思想和抓典型的思想一脉相承。

2.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

笔者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做了统计,并与初中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对应,见表1。

表1

表1(续)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中和高中在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的主体基本上是一致的,高中在初中建立的基本框架上进行了细分和深化。

从上面两部分的比较可见,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属于同一体系的,不存在本质冲突,衔接应该是无缝的。

四、如何运用初中实验教学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

既然初中和高中是同一体系的,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时候,初高中采用同一个实验进行引入,然后在讨论深度上加以区分,就可以缩短初中与高中之间的差距。例如物质的量,高中只有一个特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对于这个内容完全可以根据初中分子间隙的实验设计一个绿豆实验,让一位学生出来数绿豆的数目,引导学生通过先分小堆,再数堆数的方式,来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

对于离子反应,可以从导电性入手。笔者进行初中化学“酸碱盐性质”内容教学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创设情境

教师:硝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欲除去氯化钠应选择什么试剂?

学生:硝酸银。

2.提出问题

(1)根据什么选择硝酸银?

(2)从微观角度看是什么在反应?

(3)若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角度来看反应后溶液中有什么?

3.实验过程

(1)导电性实验1

用HCl,NaOH,CuSO4,Ba(OH)2和酒精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现象:可见连接酒精的小灯泡不亮。

分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决问题(3)反应后溶液中有钠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水分子。

(2)导电性实验2

留下CuSO4和Ba(OH)2两种溶液,将小灯泡接通CuSO4溶液,并向CuSO4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如图1所示)。

现象:小灯泡逐渐变暗,最后熄灭,然后重新变亮。

a b c

图1

分析1:反应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小灯泡变暗。当BaCl2溶液添加过量时,溶液中又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小灯泡重新变亮。

方程式:CuSO4+Ba(OH)2Cu(OH)2+BaSO4

分析2:反应前小灯泡亮,说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u2+,SO42-,Ba2+,OH-)。反应前小灯泡熄灭,说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决问题(2):从微观角度是溶液中的离子在反应。

在我校2012届初三年级4、5、7、8班4个平行班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在月测中设计了相关题目,占5分,各平行班答题情况见表2。

表2

可见该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解酸碱盐的微观反应过程有极大的帮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质,总结同类型反应具有相同的反应实质,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离子反应这一概念,但是为高中讲解离子反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实例中可以看出,如果利用实验作为突破口,在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将有利于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初中教学中作适度提升,既有利于考试,也为高中化学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在高中教学中先弱化高中部分的难度提升,尽可能用初中见过的实验引入,让学生深刻体会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初高中化学课程实现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侯连峰.高一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侯国斌.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2.

[3] 饶斌遒.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探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8):170.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3-01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解决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初中学生养成基本的思辨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中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未甩掉应试教育的包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仍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导向,仍以学生能否得高分作为衡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尺,根本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在这样一种落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必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极大地泯灭了初中学生进行探究创新的热情,不利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最终造就的仍然是高分低能、低创造性的学生,这有悖于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

(二)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案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初中化学实验,在传统的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老师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高锰酸钾的用量、试管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高锰酸钾置于试管中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等,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根本不具有主动权,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化学实验老师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什么样的实验操作流程是最优的、多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合适的、试管到底该如何摆放、用酒精灯内焰和外焰进行加热的区别、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的差别等,让学生探索式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结合甚为紧密,初中化学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产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至于化学的应用和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关切,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丧失了探索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也与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背道而驰。因此,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二)以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案

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各种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众所周知,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这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的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和白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明亮的光,产生黑色小颗粒。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会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而且,这些实验相对比较安全,可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完成,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且,学生可以尝试用更多的物质来进行实验,以期得到更多的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初中学生承载着一代人创新兴国的重担,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以应试教育为向导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变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老师教懂、学生学会、考试得高分为主线,学生在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中,只懂接受,不懂反思、探究和创造,这样一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难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旦这些初中生走向社会,他们就难以达到国家创新战略的相关要求。

(二)以掌握酸碱盐的性质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酸碱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透过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盐酸硫酸等遇碳酸钠会产生气泡、酸的ph值会在7以下、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会生产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液体呈蓝色等,学生既没有进行亲身探究的机会,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舞台,学生变成了一台被动接受的机器,无法探寻酸碱盐的性质的本源,更遑论进行创新性、发散性思考和应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一改这种抹杀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将讲解酸碱盐的性质变成创新性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该用何种试剂去分别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到酸碱盐各自性质的方面,酸碱盐的性质是如何指导日常生产生活的,酸碱盐的性质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应用、如何应用,让学生不断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理论知识永远只能教给我们方法,却无法真正带领我们创造出新的东西。只有不断实验才能创新,才能让这个时代真正进步,走向新的辉煌。化学作为一门较专业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才在初中的最后一年进行授课,因而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下复习知识并完成作业。

一、教育者分析初中化学课本,确定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的内容来自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授课之前,教育者理应对今后的理论授课以及化学实验进行规划,确定基本的实验内容,供学生进行实验。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来自实验总结的课程,可以说化学课本之中处处都是实验,所以教育者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甄选,优选那些容易做且具有实验意义的实验,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检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鉴别等实验。

二、教育者在实验之前为学生讲解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从而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当教育者选择好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实验了。但是实验之前,教育者一定要把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讲解清楚,这样能保证整体实验流程的顺利。以酒精灯为例,教育者需要告诉学生酒精灯的灭火方式不是吹,而是用陶瓷盖帽盖住火焰以灭火。再以量筒为例,教育者应该告知学生读数的时候应该保持与刻度线水平,不可以俯视或仰视读数。

三、在实验之后,教育者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实验经验和不足之处

实验的成功与否,教育者都应该与学生进行实验后的总结,交流整个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实验中进行改正。另外,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总之,教育者首先要对初中化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在其中斟酌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然后在实验之前教育者要为学生讲解清楚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最后,在实验之后,教育者与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分析不足并总结经验。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有效教学 化学思维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化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设计化学教学活动,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一种化学理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较差。枯燥而繁杂的化学公式甚至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我国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忽视了化学思维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化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思维培养,使化学评价方式较为片面,化学教学产生了局限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一)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化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的游戏活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之后,开展知识辩论或者知识抢答游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九年级化学《盐化学肥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本堂课程化学知识的学习之后,通过游戏抢答的方式,为学生提出“硫代硫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过滤的流程是什么?”等问题,最快抢答并答对的学生加一分,打错的学生减分,最后统计分数,对优胜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嘉奖。这种化学游戏的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抢答的方式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使教师更加明确当前每一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也使学生更清晰当前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导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特定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这些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式对于初中化学课程的深入开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原理和实验活动性内容较多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化学实验活动,在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初中化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燃烧毛、动物毛发以及合成纤维等物品,或者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小实验等方式,证明每种材料是否是有机化合物,通过化学实验不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化学教学的质量。同时,这些小实验能够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参与热情,在化学实验中,将所学习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丰富自身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这项内容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使用较少的硫粉进行化学实验,因为硫粉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三)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10-15分钟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对本堂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语言,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而不是仅仅通过“好”或者“不好”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你这次表现得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够在化学实验中,更加注意化学实验后材料的处理会更好的”等话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同桌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丰富课堂评价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以及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式,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使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化学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青梅.新手型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调查研究――以首师大化学系教师教育专业部分毕业生为例[D].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2013,(05):1-48.

[2]钟超.重视教材习题促进有效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1):154-156.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化学课的教学,已由原来对理论的重视,逐渐转变为对实践的重视。教师希望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当然,实验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外,所有的操作都强调规范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亲自实验,给学生做好演示工作,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步骤,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试验。一种理论,一旦经过学生自己的双手的检验,摸索到了其中的奥秘,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牢牢的记住与其相关的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获得大大的提高。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现状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初中化学实验课而言,所谓有效性教学,就要求教师能把实验落实到实处。但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课,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方面,许多教师的观念还很陈旧,不重视实验操作的过程,轻视其在化学教学与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实验室的资源也时有短缺的情况发生,资源不足,使得化学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不论是教师态度上的不积极,还是学校实验资源准备上的不充足,都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课面临的具体实情,这样的情况,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理论及规律都有很多不良的影响,对于教师授课的顺利进行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和阻碍。

二、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验演示

在化学课上,学生都喜欢做实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在实验之前,一定要向学生灌输科学的实验方法。那么,没有什么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验演练能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的了。教师可以提前把实验的过程制成PPT或者flash,也可以自己亲手操作实验过程,然后制作成微课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例如,教师让学生做“氧气的制取”这个实验之前,可以先在实验室里给学生播放整个实验过程的视频,并且在重点处做认真的讲解和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实验中的重难点,设置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样的问题,夯实教学成果。

(二)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深化理论认识

关于学习,有一句诗说得非常到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推理演绎的能力,但是,如果能够配合亲手实践操作的训练,那么就能把课本上学得的理论知识加以深化,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初中生在刚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对化学的概念并不了解,教师就可以安排一节简单的化学操作课――“蜡烛的燃烧过程”,以此拉开学生探索化学反应是导致物质性质变化的学习序幕。课堂上,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一根蜡烛,让学生细心的观察蜡烛本来的颜色和状态,然后,让学生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实验,为学生最初的化学学习打开一扇窗户,把抽象的化学理论一下变得形象生动了。

(三)师生共同总结,构建统一的知识框架

一节化学实验课要想获得成功,决不是简单的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就大功告成了,这样的过程无异于虎头蛇尾。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实验结束之后,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更要总结在实验之后,学生发现的一些化学规律和方法,如果学生能够在每次实验之后,都进行系统的总结,那么就能建构一套自己的化学知识框架。例如在“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自己绘制空气组成图表,完成自己的认识模式。

(四)把生活常识引进实验室与课堂

在化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化学并不是一门抽象的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带入化学实验室与课堂中来,实现化学与生活的接轨。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现实生活;教学情境;化学实验

一、营造面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了对各种生活现象和化学问题的初步理解,所以在化学课堂上并非一无所知,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动学习以及与自身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1 ].同时,初中生化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灌输或传递给学生,同样也是学生主动思考、总结经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即通过在化学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比较和思考,加深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营造,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将化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学生的生活情境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的认知与理解[2 ].例如,在讲到“水的净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请想一下,在你们的生活周围,有哪些水是无色无味而又干净清澈的呢?在学生踊跃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三杯样水:自来水、污水和被污染的河水,并让学生闻一闻水的气味,然后提出课堂教学目标,我们该怎样对水进行净化,让生活中的污水或被污染的河水变得跟自来水一样纯净呢,接下来师生共同探索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二、选择面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

著名的教育专家杜威曾经指出“教学即生活”,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过分依赖教材,教学重点都是放在学生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上,导致化学教学远离了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不懂得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更多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中,师生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该怎样获取二氧化碳呢?这也许正是很多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碳酸饮料来制取二氧化碳,如打开一瓶可口可乐,然后在瓶口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然后轻轻摇动可乐瓶,二氧化碳就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了.如此一来,便将课本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融合,有助于化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搜寻实验对象和材料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师也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尝试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搜寻化学实验和实验材料,这与“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适应的,也有助于缓和过于紧张的教学氛围,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开发一些小实验,从现实生活中制备实验仪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到化学学科的价值与魅力.例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打破实验教学教材的限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发实验器材,如用废弃的塑料瓶代替集气瓶,用注射器代替滴管等,这样不仅“变废为宝”,实现了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促进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从而将化学教学与美育教育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可谓一举多得.

四、多开展面向学生现实生活的课后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任何知识的获取,最终都要为现实生活所服务,初中化学同样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多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因为使用燃料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尝试利用自己学到的化学知识寻找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这样不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活学活用”也会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化学的趣味和魅力.

总之,让化学教学面向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只有将初中化学教学同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初中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目的与意义,提高主动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的内心驱动力.初中化学教学要主动向学生现实生活的靠拢,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加强互动,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逐步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 孙庆荣. 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J].化学教与学, 2011(4).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要想最大程度的使得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接收,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上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充分发挥到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功能。然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只注重对化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化学实验的操作,促使学生对抽象的化学知识难以全面掌握,课堂气氛单板枯燥,更是无法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实施行之有效教学课堂的需求就更为迫切。

一、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低下

化学是初中生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化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仅仅通过简单的口口传授是很难被初中生所认知的,内容枯燥的化学知识更是直接影响到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化学零基础的初中生而言,一旦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引导,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培养,而兴趣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是无容置疑的,那么可想而知,在一个对于化学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的课堂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自然也是不扎实的。

(二)教学方式单一、传统化

虽然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一直都未曾停下,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也一直在强调,但是在许多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许多教师仍旧在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化学知识以“填鸭式”的办法硬塞给越来越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们,把学生仅仅当做是一台接收知识的机器,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以及是否愿意笑话这些知识。在整个的化学课堂上,就只听见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底下有兴趣听讲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课堂上丝毫没有思想的碰撞,毫无生气可言,学生的学习成果自然也是可以想象的。而很多学校还在唯考试分数是尊,自然培养出的学生也只能是应付考试的机器。

(三)忽视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黑板教学法只会使学生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并不能完全理解化学知识,忽视化学实验课的重要作用,死板的课堂教学只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应付考试,真正能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少之又少,同样也使初中化学教学偏离当今教学改革的目标,影响着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牢固确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好准备。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为例,系统的分析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方法,从而带动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化学教师能够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角色的真正转换

高效课堂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刻板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着力构建学生自觉主动、积极思考、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要充分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假如化学课堂是一个小剧场,学生则是舞台上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教师则是导演,要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为高效的课堂打下了基础。

(二)简化教学内容,使化学教学贴近生活化

初中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障碍,为了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化学教师就要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将化学教学贴近生活化,让初中生感受到化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课本知识,更是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接触的生活常识,充分利用好初中生对外界生活的好奇心理,活跃课堂气氛。

在氧化还原反应类型教学中,如:CUO+H2=CU+H2O 我说CUO是一对幸福的夫妻,CU为丈夫O为妻子,H2是第三者插足,反应的结果是H2强了人家的老婆成了家H和O结合变成了H2O,CUO这个家被拆散了老婆0被抢走了,变成了单身汉CU。在这个反应中CUO被H2还原成CU,H2被CUO氧化成H2O,像这样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化学阶段像H2这样有还原性的物质还有C和CO,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它们冶炼矿物,比如:Fe2O3+C= 你知道生成物是什么吗?你能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特点吗?

这种方法语言幽默诙谐,和社会现象紧密联系,浅显易懂,重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被解决,学生印象很深。

又如在讲干燥剂,食物保鲜的容时,结合当时正是中秋节,同学们发现一般情况下每个月饼包装里有一个抗氧化剂的小包装,还有的学生对买衣物鞋时盒子里面有一个干燥剂的小包装,在这些包装上都写着不可食用的字样,同学们对它们产生了兴趣,这时候教师不失时宜的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进实验室验证其性质,通过这些学习过程学生收获很多,让他们明白了生活当中处处有化学。

(三)转变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初中化学要想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质量,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起学生们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以“填鸭式”的方式硬性的将化学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活跃化学的课堂氛围。

化学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网络计算机相结合,让化学知识的传授更为直观化和具体化,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的呆板、僵硬的表现形式,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在讲授氧化汞分子 HgO的分解过程时,教师可以将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动画形式,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利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球体代表汞原子和氧原子,但两个球碰撞时就会产生氧化汞分子,如果将加热的氧化汞分子分为两种不同的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

(四)注重化学实验在课堂上的应用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高校课堂的一个有力突破口,通常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中演示实验主要是由化学教师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观察实验和做实验,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如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及其具有毒性这两个性质进行演示实验,

图1一氧化碳演示实验图

如图所示,当a口处输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和b可观察到A中鱼仍活着,B中蛙死亡,C中鲜红的血液变成黑色。实验显示一氧化碳是难溶于水的并且具有很大的毒性。通过化学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一氧化碳的理解,使化学知识更为直观化、具体化。同时化学实验还包括学生实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为主,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课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化学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重要方法。

结语:通过以上对实施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方式方法的分析,可见,良好的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一大创新之举,化学教师应该树立有效教学的先进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加深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化学课堂的实践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突出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陈金余;;化学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与体会[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01);12-13

篇9

关键词:普通初中;化学课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依据“初级初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主要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演示两种途径交替展开,但是普通初中的实验条件限制,使理想中的理论与实验交替过程很难顺利开展,更多以传统初中课堂的“讲—考—练”教学模式开展化学教学[1-3]。“讲—考—练”作为主要面向应试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形式,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3]中已明确提出为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该问题,许多教育界同行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如文献[4]提出“五环一探构”教学模式”,引导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如文献[5]提出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课堂,将课前教师的想法、理念与学生的奇思妙想等建构在平台中,应用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创新举措对于普通初中的化学课程,尤其是实验教学资源欠缺的乡镇初中那些以进入高中升学为首要目标的乡村学生来说,简单改变课堂主体,通过微信增强沟通不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构主义化学教学模型,以网络实验资源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将实验与理论有机结合,搭建知识情景,促进师生之间的协作,挖掘化学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1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为认知心理学派中的分支,开创者皮亚杰(J.Piaget)对建构主义理论最有开创作用的关键之人,其他开创者则是在皮亚杰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建构主义[6]。皮亚杰建构主义基本观点是知识是在人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渐进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发展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内涵包括同化和顺应,亦即通过吸收外界刺激信息到原有认知结构中,使内部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实现量变到质变。依据建构主义内涵及其发展,确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针对普通初中化学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下列因素:知识是动态的建构过程,将基本知识延伸、演绎出新的内涵,实现知识的建构获取的过程;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要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教学中学习者协作完成,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学习。

2基于建构主义的普通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与其他学科不同,化学课程的丰富性使同样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现象,在不同的人眼里得到的知识是有差异的。为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普通初中的现实局限性,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普通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2.1化学课程知识讲授过程的重构

针对传统的“讲—考—练”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通过互联网引入虚拟实验教学资源,重整教学进程和知识结构,使知识内容课堂呈现脱离碎片化和简单化,利用现实+虚拟实验资源,打造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以实验教学为主,串起课堂教学过程,扩大实验展示和实验训练的范围,以丰富坚实的实验项目勾连起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课程理论知识。

2.2学生化学学习主动性的发掘

以教学大纲规定的重难点内容作为核心,教师引导学习能力较强者课前搜集与之相关的虚拟实验等,在课堂上讲述或演示与之有关联的课程知识以关联关系,其他同学补充解答知识内容中可能存在的困惑点,而课后通过回顾、总结、改进完成本次课程。

2.3教学过程初中学习者的协同

化学学习主动性的发掘,以教师为导演,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主要演员而开展。每个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需要各个小组在课前、课中、课后深度配合,这其中,不仅包括小组内部每位学生都必须各司其责,完成承担的任务,同时还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知识任务衔接、学生与老师的任务、知识的互换等。

2.4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用与分析

从可操作性、公平性、社会的认可性等方面来看,学生考试成绩仍是比较普遍的评价指标之一,比较2013年至今的3届各班级的化学课程成绩以分析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效果。基于2013年以来,包括笔者在内,共3名教师任教的5个班级的3届学生的初中化学课程期末成绩和中招成绩变化曲线,分析必须基于以下假设——每年各班学生的起始水平是相当的;每年试卷的难度也是相当的。依据个人及同事任教多年的经验,两项假设是成立的。从时间轴上,2013年九(1)班的平均分不仅比其他教师执教的班级成绩差,而且比笔者执教的九(2)成绩差;但是在逐步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在后两年,九(1)班的平均分虽然变化不大,但是比2013年成绩都提高了;从班级轴上,在2013年九(1)班的平均分在5个班级中占第四位,而2014年则是第一位,2015年有所下降,占第三位,但是与2013年相比,则也是在进步中;而优秀率的变化趋势也大致如此。

3结语

化学知识教学过程的重构、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掘、学生学习协同等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从资源的角度,结合互联网丰富课程实验资源,从人的角度,改变学生被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协同能力,为今后高一级学段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华.初中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37-38.

[2]孟笑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2006,28(4):143-145.

[3]乌云,斯琴高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9):7-9.

[4]王贞华,焦东杰.“五环一探构”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21-122.

[5]张葳.“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参考,2016(5):49-54.

篇10

教材衔接 学生心理 教学方法

1、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差异,做到衔接教学心中有数

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方面发展为基本课程目标;而现行高一、高二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的教学;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的提高教学。

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诸方面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因此,深入开展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活动,切实把握化学新课程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工作,这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课改理念下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分析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1.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在课程理念上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性质上均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培养目标上均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1.2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性

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高中化学是与初中化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要求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科学体验的过程中认识科学的本质,掌握科研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初、高中化学教学在培养目标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搞好衔接教学需要采取的措施

2.1.明确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合理把握教学尺度

初中化学额教学的目的在于普及知识技能而高中的化学则是对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的高等人才,是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重大转变,但这一目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过选修的部分进行的。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仍是以普及化学知识为主,因此,应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控制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许多内容不宜过分扩展,留到选修时再讲,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2.做哈知识的承上启下,设立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要控制好高中化学新概念的教学进度,不要操之过急,要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地深化,对较难理解的个别概念可分阶段给出定义,最后再达到完善的定义。必修一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进行两者的自然过度,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再加以适当的铺垫。

2.3.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化学有些知识较抽象,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多运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和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释高中化学教学上的一些化学原理。通过例子,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而且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理解概念的能力。还可以用实验做为引导,先让学生观察,进而做出概括总结,对一些无条件演示的实验,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演示,以增强化学知识的直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