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教师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5:4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课教师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课教师总结

篇1

时间转瞬即逝,第五周的网课结束了。回顾本周的网络学习,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

提前预习课程

提前预习,不只是学生的任务,更是老师的任务。老师要提前预习下周所讲的内容,把握好每一节的教学重难点。不是因为听名师同步课堂不用自己讲课了,就不用再备课了,恰恰相反,不用自己上课,更应该好好备课,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地指导,才能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才能在听老师讲课时有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地了解同步课堂上,哪些知识讲到了,哪些没有讲到,哪些处理得不到位......做到心中有数。

在这种听课方式下,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只有学生单方面地听讲。如果还能保证学生学习有点效果,让学生提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比听课更重要。学生预习的效果,老师的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的:首先告诉学生第二天所学课程。然后按照预习五步发预习,第一步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和不好读的句子。第二步听读课文(发张主任的读文链接提前发给学生)第三步跟读课文,跟着链接一句句跟读一遍。第四步自己再读两遍课文,第五步画出本课的重点词语,并自学生字词,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疑问。五步预习法顺序不能颠倒,每一步都要做到位。师生提前预习课程是现在这种特殊时期最重要的学习环节。

二.

确保早读和按时听课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时在于晨”,早上时间人的大

脑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早读可以培养阅读能力和开口表达的能力,早读可以让你一天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作为开头,并且能够增强自信心。刚开始,我一直坚信我班孩子能坚持早读,后来发现有几个漏网之鱼,在没有老师的监管下,有的家长放纵自己的孩子,再加上孩子的年龄小,自制力较差。这么美好的早晨,就白白地浪费掉了。介于这种情况,我又和全班家长交流早读的重要性,并单独和几个监管孩子不到位的家长沟通。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可早读的必要性。

每天晚上8点左右,我就把第二天的早读内容发到群里。让学生明确第二天的早读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心中有目标任务了,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一会摸摸这本书,一会翻翻那本书。

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课上让他们比着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让组组比赛,看12个小组哪些组能全员按时早读并完成早读任务,被评为优秀组。让每个组里人人比赛,各小组里看谁先完成早读任务,被评为优秀个人。当然,任何措施的制定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三.

确保人人听课

虽然网课有许多弊端,通过这几周的听课,发现老师讲的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特别是对生字词的指导特别细致,如果自制力强的孩子,在写字上一定会有所提高。只要听,总会有点收获,抱着这种想法,我把孩子每天是否按时听课作为我必查的一项工作。每天课后,我都会进入每一个小组,看学生的听课姿势和状态,对坐姿标准的,边听边记笔记的孩子,提出表扬。严格要求家长,如果由于家长上班,不能让孩子看直播课,必须让孩子看回拨课。在我的严慈管理下,本周全班学生依然能坚持全员听课。

四.

课后作业要精、要适量。

每天课后作业的布置,我都是绞尽脑汁设计的。课后作业是巩固也是提升。我根据当天讲课的内容、本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一般每天有两类作业,一类是书写,把当天学的生字在田字格里按要求写,这项作业雷打不动,每天必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时候布置听写、有时抄写、有时看拼音写词语等,形式变化多端,让学生不至于枯燥无味。读背类的作业有一定的计划,我会每天根据学习任务系统地布置读和背,其中包括课外阅读的指导。

五.

作业反馈要及时

篇2

学期末到了,老师需要对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教师对钉钉网络课的操作更加熟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带动起来,从上课到完成作业,参加体育锻炼等,已经形成规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老师疫情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2020老师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总结

疫情防控不止步,延迟开学不停学。本周,永威高中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全体师生身心健康、生活学习的管理与指导。

做好线上直播教学和线上作业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证学生的课后练习和有效反馈。

1.早读反馈:语文英语教师每天在早读开始前布置具体的早读目标和任务,早读中间,老师视频连线进行早读任务抽查,没有完成任务的及时在群里反馈。

教务处统计教师抽查情况,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2.直播教学反馈:教务处进入各班钉钉群,检查各班听课人数和听课时间,管理层每天巡查课堂,了解各班授课情况,并将上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生。

3.作业反馈:充分利用学科网作业系统和钉钉家校功能,每天统计反馈学生上传作业情况和错题情况。

对没有完成作业或作业应付的学生电话给家长沟通交流督促。

多层面加强教学管理,家校联动,保障学生居家学习也能高效。

1.备课组长层面:强化集体备课,突出备课效果。

备课组每天采取抽问检查方式检查学生听课情况和作业情况,根据学习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利用每天的集体备课进行研讨,商定教学方案。

2.班主任层面:根据每天教务处检查学生听课、作业反馈情况,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做好学生考勤与思想工作,召开好“空中班会”,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家长层面:下发给家长的十条建议,严格控制孩子在家中的手机使用,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020老师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总结2

根据太湖县教育局局党组及某教育总支要求,我校支部积极响应号召、切实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

组织、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方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争当疫情防控志愿者、宣传员。值班值守走在第一线,我校七位党员同志轮流到校值班值守。压实值班党员责任,要求到岗及时,在岗签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积极组织捐款

在接到某教育总支倡议后,党员同志纷纷解囊相助,我校共有37名党员捐款,合计7700元整,还有非党员同志捐款5800元整。

三、做好模范表率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校部分党员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值班值守期间,没有安排后勤人员就吃方便面,工作方面不讲价钱,生活方面不讲困难。

四、做好开学准备

正式开学后,又是一个重要疫情防控节点,配合学校做好开学预案,为师生到校做好充足准备

2020老师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总结3

疫情还在延续,线上教学仍在继续。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校普高教务处一手抓疫情防治,一手抓教育教学,精心组织线上教学工作,校领导亲自参与到线上教学教研之中,在全体师生居家防护之际,网上教学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优势显现。

当下我校普高网上学习在多方配合之下,已经走上正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建群”。借助腾讯QQ及微信、钉钉平台,分别创建“班级群”(主管为班主任,负责统筹全班网上教学工作)+“学科群”(主管为学科老师,负责各学科学生学习的答疑解惑及检查工作)+“家长群”(建立起家校沟通平台,借助家长督促落实学生学习情况),我们的网课正是在这些有效“群平台”的高效创建及运作过程中,才得以正常运转,才有了“停课不停学”的常态化学习保障;②“网课”即“名课+微课+反馈”,各科教师在组织学生有选择性的收看猿辅导课程的同时,大胆创设各具特色的网络直播课,并在第一时间实现与学生们的高效互动对接,这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延续。

但我校网络学习在体现共性特征的同时,也彰显着学科特性,在教研组的统筹规划下,各学科教学工作扎实有效。语文学科坚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及当前考纲要求,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方法,例如高三年级结合当前考试要求,强化学生对时事新闻的解读能力,非毕业年级强化学生的日常学习积累能力。数学学科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作业训练,同时通过抽查等方式,落实对学生的训练成效。英语学科强化对不同考点的专题训练,有计划的开展对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题型的专项训练,重在积累。综合学科加强合作,强化素材整理及综合训练,将时间进行有机协调,落实综合学习成效。

当然,这些共性优势的显现,及学科特性的彰显离不开各班主任及各科教师的配合。部分班级结合学情特点召开班科联系会,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通力配合之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减反增。祝华老师、张绪林老师、陈敬华老师、孙林老师、吴云霞老师、何军鹏老师、刘先武老师、揭诗权老师、朱光恩老师、罗国香老师、徐曼老师、鲁婉希老师等,加大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并给予适当点评,激发学生积极性,陈芬老师选取适当教学APP,对学生进行英语学科的训练,谢丹老师坚持网络直播课,黄艳老师、魏琴老师,与学生一起看直播课,课后根据网课内容布置作业,与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总之,网络教学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之下,各科教师根据自身现有条件和学生学习情况,开展有自我特色的网络教学工作,为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贡献一己之力,相信伴随着疫情防控的好消息,我校网络教学亦能达成理想效果。

2020老师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总结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创造和问题都推陈出新、层出无穷。必然教研活动的方式也跟随着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消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今,利用网络上博客做教研成为教研的必然趋势。

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各自为政,交流少,开展教研活动特别困难,即使有有些零星的新课程培训,但有些学校由于受各种情况的束缚,往往只有少数人参加,并且由于培训时间短,很难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

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二、网络教研专家在线,民主讨论。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由专家、领导或同行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种交流是面对面进行的,不少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转地提反面意见,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而网络教研一般由专家或同行在线,因其隐蔽性,使大家不再有这些顾忌,肯定什么、不同意什么,都能真正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也会直说。

这更有利于引起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无论是教师,还是专家、教研员,都有更大的收获,真正起到民主研讨的作用。从几个新课程网站的网络教研情况来看,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在线接触,开展更加民主化、真实化的教研活动,这对新课程的健康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网络教研延续研究,空间无限。

传统的教研活动,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就随之结束,即使活动中所渗透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再通过参加活动的教师转达,其效果往往也会大打折扣,如时间远久还可能会遗忘。而网络教研,可以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发表评论,甚至还可以把继续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发贴与同行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

通过网络教研,技术教师还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案、案例、课件、经验等发贴到论坛与专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讨论、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

四、网络教研促人反思,催人上进。

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创生出崭新的学校博客教研文化。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发表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教学感想、教案、案例等与同行交流,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在发贴、回贴的过程中好的贴子会吸引更多人读贴跟进,教师有了“受重视”感,便会自觉地产生发表的欲望,积极发表话题。

而要发表话题,便会更加关注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师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催人上进。也实现了网络教研的同伴互助。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和谐的抒发、表达、辨析、质疑、批评、总结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网络环境,一起够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研讨”。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研行为的变革,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2020老师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总结5

2020年春天这个开学季,是我任教30年来特别不同寻常的.季节,前所未有。举国上下,因为疫情,都在群策群力,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国家陷入最危难的时刻。

作为教师,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报效祖国。两个多星期以来的课前准备及网上直播教学工作,使我的心情犹如乘坐过山车似的,忽而紧张至极,忽而彻底放松,忽而欣喜若狂。

2020年元月底,为了响应上级政府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工作,学校领导开始接二连三地布置,要求教师在家利用网上备课,各个教研组利用网络讨论如何去备课?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录微课?甚至如何进行网上直播?

备课、制作课件操作起来相对容易,平时我们都是这样认真准备的。

如何录微课?让我作了难!英语组全体老师也不时地在微信群里热烈地讨论该怎么操作,刘盼盼老师几乎是一天一个会议,有时利用云视讯,有时利用微信,大家各抒己见。我试着先使用手机上的录视频功能,但是录出来的画面非常不清晰,而且手机在拿的过程中有抖动的现象,还只能够录五分钟以内,兆数太大没有办法分享到微信群里;后来又听朝霞、瑞霞说可以尝试着用录屏软件,我试着下载录屏软件,并用录屏软件去尝试着录课,画面非常清晰,但还是只能够录四分半钟,超过25兆的,必须压缩,还是儿子帮助我压缩文件,好不容易发到微信里并能顺利读出文件了。其间俊娜和其他英语老师,也都把自己录的微课传到微信群里,大家研究讨论,缺点是:讲解时间太短,孩子们不能很清晰地听懂老师讲的什么;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英语领读环节;教师更不能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大家一致感觉效果不理想,怎么办?同事们仍在寻找更好的网上教学方法。

这时听巧歌、朝静说用钉钉直播效果会更好。钉钉直播?一开始我真有点懵了!什么是钉钉直播?我这个年纪会学会吗?连续两个晚上我都没有休息好,脑子里一直在想如何学会直播这个事情。管它呢?只要别人会学会,我也一定要学会,不能掉队,不能拖大家的后腿,更何况四年级整级英语在等着我呢,近400个孩子,400双求知的眼睛在等着呢,没有退路。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不会也必须得学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于是开始尝试怎样利用钉钉直播,去进行网上直播,先是把所讲的课件不停地完善又完善,然后下载钉钉,不停地向巧歌、丹凤请教,与朝静沟通,慢慢熟悉钉钉的功能。班主任同时也在完善班级钉钉群,一直到2月8号下午,先在钉钉英语群里直播了一次,为了怕一紧张自己忘记具体操作步骤,我还把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在本子上,终于学会了如何用钉钉进行多群联播直播。这一瞬间悬着的心才放到肚子里,晚上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9号晚上又失眠了。为什么呢?因为想着开学第一天直播的事情。网速会不会慢呢?要上的课件一遍遍在脑子里过电影,还有哪儿不够完善?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怎么样?他们会听懂老师讲的吗,会适应这种网上教学方式吗?

10号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吃罢早饭。就开始准备电脑、U盘、课件、课本、甚至茶杯等。打开书、打开电脑、打开课件,进入钉钉群。哎呀,群里热闹极了,聊什么的都有,大家都有点惶惶不安,不知所以。调好设备后,8点40我开始进入钉钉群,心中那个忐忑,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逊于当年为人师第一次上讲台时,也好像要上教研课或全市观摩课似的,小心脏砰砰地跳不停……8点50打开直播并进行四年级全级联播,直播过程还算流畅,心情也慢慢放松下来。直播进行近20分钟,布置完提前准备好的作业,与孩子们互道再见,顺利结束了生平第一次直播。

接下来与学生家长单独沟通,了解一下直播的情况,声音大不大?孩子们能听懂吗?结果是还行还好。付出着,也收获着,同时也就收获了快乐。

下午开始打开钉钉、优教信使、微信,验收孩子们发过来的作业,一会钉钉,一会优教信使,一会微信,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上传的音频、视频一个一个听,上传的书写作业利用微信编辑功能一页一页批改,并记下错误率较高的,以便于第二天给学生多加以讲解。

11号我们开始同步收看河南教育厅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电视、微信公众服务号、大象新闻等平台,进行中小学同步课堂名师直播课。每节课做到认真听讲、边听边记笔记,根据网上所讲的教学内容修改头天准备好的作业及练习题,并及时发到钉钉、优教信使、微信群里。下午4点半准时进行钉钉群四年级英语课文跟读、作业讲解、答疑解惑、难点知识点解读等。7点以后翻看学生背书作业、书写作业,及时纠错并进行作业完成统计。

一天一天就这样忙碌而充实着,紧张并快乐着!

也想问一声孩子们,你们掌握每天学的知识了吗?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愿你们能很快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希望你们都在努力着!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1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给当前的教育教学事业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可以被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学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特点和教学策略作了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特点

1.内容丰富化

网络环境给教学带来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和资源,互联网、校园网和各种视频、音频中的资料都可以实施作为学习的材料。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中的资源作用,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中的资源自主学习,通过浏览、下载、打印等方式自主学习,并将在学习中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中提出来,实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网络环境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学习个性化

网络中的资源多种多样,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的眼耳口多种器官带来了冲击,因此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形成了学习的个性化。当学生接触到英语学习材料之后,可以根据资料的难易程度和兴趣爱好选择网络中的学习资源和形式,实现自主学习,而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推荐适合的材料、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依然存在。

3.形式开放化

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开放化的学习。目前的大学校园里,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上图书馆、广播台、有线电视等网络资源已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开放化的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软件来进行英语自主学习,为课程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如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对话交流等)实现学习资源的互动、心得共享、主题探讨等,具有较强的协作性,体现了一种开放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结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特点,网络为英语学习营造了一种信息量大、选择性强、时间空间不受限制的学习平台,对于促进英语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英语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网络环境这一平台呢,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呢?

1.立足教材内容,利用网络环境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师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合作小组进行预习,利用小组成员的监督作用,实现好任务分工与合作,促进预习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网站网页、PPT等网络平台将预习内容和要求发放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讨论课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资料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搜寻查找、筛选分类、分析整理、总结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并针对文章结构、内容就行学习和了解,需要讨论的话题展开讨论,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能力。最后,当学生将自主预习成果提交到公共邮箱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享讨论预习成果和展开评价。

2.多媒体设备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结合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特点,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PPT、屏幕投影、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其次,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单词和短语用法之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强化单词和语法的学习,并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讨论结果。

3.多媒体课件助推课后练习题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内容讲解完成之后的课后练习题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提高练习效率。为了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直接将课后练习题目发放在公共的邮箱或者其他网络平台中,并上传相应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提针对在完成课后练习题目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和向教师请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提高了。

4.网络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总结

总结归纳能力作为自主学习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非常重要,而对其的培养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某一个主题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组成小组的学生们针对一个与单元相关的讨论题目进行讨论,以小作文或者论文的作业形式上交,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并附上学习心得,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在共同讨论、分析、加工、整理、总结中和自我反思、整理、归类、总结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了。此外,通过网络平台的共享功能,小组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中的成果都可以被所有学生看到,也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强化了自主学习效果。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平台和网络软件平台的作用,创设一个信息量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和可交互的学习环境,进而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丽.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2008(03)

[2]鲍明捷.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 理论月刊. 2008(04)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设置交互区,配备学案、网络讨论区、在线习题等检测功能,帮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它将一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学生组成,设置组长,每个组员均可借助网络,在课外对教师给出的探究式学习任务进行回答、沟通。教师则在后台进行监督、批复,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

借助这样―个信息交流的区域网络,个体可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网络单干、合作与互助,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最后,小组长根据组员网络学习的总体情况,给出本小组学习的综合作业展示,由教师在课内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的展示、竞争、交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来完成某个主题或某个概念的建构,以达到学生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要完成这个类型的教学,需要具备智能环境的教室,并且有Wi-Fi覆盖。此外,还必须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现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教学内容,谈一些具体做法。

1.课前环节

学案区。教师给出的网络学案,并非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而是带有任务性、时间性的学案;所有学案提供的资源,都是教师事先设置并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息,便于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于主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搜索。

网络讨论区。本节课设置网络讨论区,上传“森林、草原、蛇岛、湿地、巴拿马生物网”等生态系统视频,以教材P8 9“思考与讨论”的7个问题,作为全班学生分组讨论的思考方向,要求每个学生均要选择其中―个生态系统视频,来回答这7个问题。组长要在设定时间内,将本组讨论区的组员回答情况进行综合处理,给出本组最佳答案。教师课前在网上收集各个小组的综合回答以做成图表,待课中进行展示;以教材P88“问题探讨”,作为学生合作学习后对“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实践模型建构。学生对这些问题设置的讨论及回答,均会在这个区域让教师的网络监控到;对于所有学生的在线提问,教师要在线回复,提出更多要求;学生的回答与提出的问题,可以让教师在课前得到充分的思考,便于设计教学亮点,尤其是设计课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评价环节。

习题测试区。要处理好三个测试区,其中课前自学测试区除了能够测试学生自学效果外,也可用于课内评讲,可通过后台监控有目的地筛选做错的学生,在课内当场进行自我订正、说明理由、教师给予评价等方式来处理教与学环节;课中在线测试区则便于课中当场检测;课后测试区是为了检测学习成果。

2.课中环节

设计思路:案例导入问题推进比较分析图表总结习题巩固。

教学过程如下。

一是导人环节。教师通过提问以引出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范围等知识点,导人新课。

二是课前生成材料展示环节。教师播放学生网络讨论区讨论得较好的某类生态系统短片,以学生课前回答的7个问题生成的网络讨论为案例导入;让1-2组学生展示本小组网络讨论情况(P89问题1-7)。教师配合小组展示,播放PPT以及要求学生打开相关网络学习界面。

教学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培养学生解释、推断、扩展、观察、分析、比较、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生生互评,培养学生应用、评价、总结的能力,在体验的基础上参与探讨,表达感受。

三是问题推进、比较分析环节。教师以某组学生所选择的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为载体,让该组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代表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的组分和营养级的名称;讲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否为一成不变,以及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理由。

教学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培养学生解释、推断、示范的能力。

四是图表总结环节。教师以教材P88的“问题探讨”切入,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某个小组,找出关键词,汇报课前作业,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完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图示模型建构,并且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最终构建出本节知识网络。

教学内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在初步架构好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基础上,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概念形成环节“具体―抽象―具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其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

五是习题巩固环节。教师运用PPT,展示学生课前自测习题,结合学生完成情况进行互动讲评。

教学内容是课前自测题自我修订;课中在线测试,进行课前、课中教学对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后环节

在每一节交互式课后,教师都要把该节课的设计意图、课内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各组的评价进行归纳与点评,以此激发学生的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让这种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本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尤其是教材P88“问题探讨”环节,小组根据问题探讨的内容,设计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模型,是概念建构中较难的环节,即使有某几个小组能得出初步结果,也与教材推荐的答案有些落差。教师可以某个小组生成的模型为载体,借助课件将之原汁原味地进行修改展示。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学生参与网络交互环节的学习。对于课后习题测试,学生可以将其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三、反思总结

篇5

(1)传统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主要在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

由于一个班学生的理解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课堂上总有学生理解或操作无法跟上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暂停讲解、个别辅导;或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保证教学进度。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恰当。暂停教学,个别辅导,不仅影响教学进度,也浪费了其余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一味强调教学进度则会挫败落后生学习热情。

(2)目前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

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仅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很少自主思考探究问题。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的依赖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改革——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文/欧阳红巍潘果孙晓庆向明月

2、基于翻转课堂的《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设计

在当前翻转课堂的热潮中,紧扣高职注重技能培养这一宗旨,依据多年《网页制作》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及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结合《网页制作》课程特点设计出了较为完善且易于执行的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并尝试应用实践。以下以《网页制作》课程中“表单网页制作”知识点为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1课前

(1)教师活动

①视频录制:教师在课前录制两段10分钟的教学视频。第一段视频为表单操作讲解,讲解问卷调查表单网页案例的操作过程。第二段视频为理论讲解,内容为表单及控件知识。②布置练习:根据本次课学习目标精心设置了2个课前任务。任务一:根据素材及视频1,制作完成问卷调查网页。任务二:录制一段不超过5分钟的视频,归纳讲解表单及其控件基本知识。③上传资源:将录制好的视频、PPT、素材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并绘制知识导图链接所有上传资源。④问题汇总:汇总学生作业及问题。对于简单问题则在线即时答疑,典型问题则整理后进行课堂讲解。

(2)学生活动

①登陆学习平台在线观看教师录制视频。②依据知识导图的资源素材完成视频学习及课前练习。③针对疑难问题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工具与教师、同学交流。④向教师提交课前练习。⑤小组长汇总视频作品开展小组内部互评。

(3)教学设计说明

课前微视频的录制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视频教学形式。本知识点第一段视频中结合已学的、良构且较为简单的表格布局知识作为过渡,采用案例教学法、演示法,让学生掌握表单制作技能。第二段视频则对理论知识做分析讲解。两段微视频相互补充,完成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借助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绘制知识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学习路径,提供的知识点资源及素材链接能让学生便捷获取学习资源,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提交作业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让学生进行课前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同时,学生作业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确定课堂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2.2课中

(1)教师活动

①问题引入:根据本节课程内容和学生课前疑问,总结以下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表单网页的作用?常用表单控件的基本设置?表单网页制作的一般步骤?通过这些共性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意识。②问题探讨: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师生展开充分交流,这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着重要作用。③问题总结: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依据小组讨论结果进行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师讲解重难点。④任务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自拟网站主题自主设计制作一个表单网页。教师随堂指导答疑,了解学生任务完成过程。⑤作品展示:各小组选取优秀作品进行汇报展示,并开展讨论与互评。

(2)学生活动

①针对课堂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及总结。②开展课堂任务实施,可以小组内交流或向老师寻求指导。③组内开展课堂任务互评,推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汇报。④学生上台展示作品、讲解设计理念及实施过程,并接受师生评议。

(3)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自主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而通过小组协作,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拓展知识理解,提高协作能力。采用自主设计作品作为课堂任务,能给予学生知识应用的充分自。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教师的随堂指导能及时解决学生问题,提升其学习自信心。课堂上对于任务作品的即时点评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来自外部的肯定和指导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作品点评中师生各抒己见,分析优劣,提出改进建议。这种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能激发学生创新型思维。

2.3课后

(1)教师活动

①考核评价:将所有学生作品收集上传到学习平台。每个学生登陆平台评价打分。教师撰写总结性评价。对于优秀作品,教师开设专栏展示点评。②教学总结:针对典型问题,采用文字或视频形式进行解答讲解,并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复习查阅。

(2)学生活动

①完善课堂任务作品,并提交给教师。②浏览其他同学作品,并进行评价。③浏览学习平台中的课堂资源,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④撰写个人学习心得。

(3)教学设计说明

课后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相结合,可以增加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将课堂问题进行整理总结上传,为学生补救性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3、《网页制作》翻转课堂教学的意义

3.1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这堂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学习者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根据自身学习习惯自定学习步调及时间。学习者完全拥有学习主动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学生普遍反应这种灵活的自主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此外,这种个性化学习方式也兼顾到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使得每个学生在课前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处于同一起跑线,这让学生在课中表现出更强的兴趣,课堂讨论气氛活跃。

3.2增强了课堂互动的多维化

课堂中的问题交流讨论、个性化辅导及小组协作学习都充分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多维互动。这种多维互动交流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则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习的“主动探究者”。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生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其自信心不断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亦不断提升。学生认为这种互动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得课堂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3.3因材施教的真正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视频学习,课中指导交流,课后在线答疑均是根据学习者个性需求开展,并充分尊重学习者个人学习及思维习惯,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在本节翻转课堂的课堂任务环节,学生结合已学的Photoshop知识自主设计表单效果图,积极与教师沟通,听取教师指导。在利用Dreamweaver进行网页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这与平时课堂中根据教师操作埋头“依葫芦画瓢”的沉默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4丰富了教学目的

本节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具体来说:学生通过课前视频学习、课中讨论总结实现了知识内容的认知目标;通过课中任务实施完成了技能目标的掌握;课前师生答疑、课中教师指导、学生间的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合作交流能力,而课中小组归纳阐述、课后优秀作品展示则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及自信心,这些都有利于实现较好的情感目标。

4、总结

篇6

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使自己掌握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国家已经开始举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这就给我们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应该重视这个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服务。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

篇7

一 网络课程及Moodle平台概述 

1 职业学校网络课程的现状 

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即在因特网上通过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在有网络的环境下,学生们即可开展课程学习,教师随时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即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积极倡导各大职业学校加强精品网络课程的建设,各职业学校也在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构建基于网络和现代数字技术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动态平台,创建共享型教学和学习资源库、标准化课件、精品课程、网络学习和考试等系统。 

2 职业院校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概述 

Moodle是基于Web网络平台所建立起来的软件包,这种平台具有模块化对象、导向动态学习环境、在线师生互动、迅速整合与分享课程信息资源、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特点。 

根据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学生用户模块、教师用户模块和管理员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图1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 

二 职业院校Moodle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1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Moodle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指引下,Moodle网络课程平台可以针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调整和完善系统的学习功能,打造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学习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让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有最清晰、最及时的了解,以便随时调整出最优的教学方案。Moodle网络课程平台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呆板教学的弊端,让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灵活现,寓教于乐,成效倍增。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Moodle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心理变化,从人的内心世界着手,激发对学习的热情与动机,不断挖掘学习潜能。人本主义理论是以人为本,让学习者从自己的内心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Moodle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具有框架性、整体性,从知识的各个元结构对知识加以理解和应用。这对于Moodle课程开发整体统一思想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三 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遵循的原则和包含的内容 

Moodle的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设计的模式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网络课程设计还包括很多方面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 

1 Moodle环境下的课程设计原则 

Moodle网络课程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也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本文把Moodle课程设计过程分为教学分析、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与反馈六个环节,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1)总体设计原则 

Moodle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原则就是互动、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独立思考,并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相应的问题。Moodle网络课程的总体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师的使用上。教师不仅可以在里边编写教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增多了,提高了教案的质量,也就间接提高了教学质量。 

(2)一般性原则 

Moodle网络课程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包括协作学习原则、开放性原则、交互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积极引导原则。协作学习指学生能够通过聊天室等模块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更改,以完善Moodle网络课程设计。交互性原则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包括网络课程和传统教材的交流。情境性原则是指网络课程设计可以方便地利用计算机的技术画面、声音等技术,创造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极引导原则是指Moodle网络课程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引导下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2 Moodle环境下的课程设计模式 

Moodle环境下的课程设计要以尊重原则为基础,在结合教学实际的情况下对教学过程进行设置。总体来说,Moodle环境下的课程设计模式应该分为这样几个板块:教学目标的设定,尤其应该体现出能力目标和学习目标;交流板块,便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收获,通过这一板块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该包括反馈板块,这一板块既要包括教师对本堂课的反思,也包括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提出的建议等。 (1)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期分析 

网络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设计之前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包括课程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只有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充分地分析,才能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高水平的课程。课程内容分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得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是指教师对自己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才能对网络课程的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才能设计出效果更好的网络课程。 

(2)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需要以学生的感觉为设计的出发点,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为此要想让这些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时能够有好的学习效果,需要设计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教学资源的设计上,强大的教学资源才能支持网络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包括教学所要用到的各个方面,每一个教师在教育资源库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用到的东西。因此教学资源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范围的扩充和内容的及时更新。再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通俗来讲就是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策略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绩。教学策略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对教学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设计。 

(3) 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包含形成性评价设计和总结性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在于引导教师了解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总结性评价的评价者主要是教师自己,包括对本堂课设计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较好的环节的记录,也包括对教学活动中设计失败的记录。通过总结性评价,便于教师总结不足、发挥优势。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设计一定要客观,要真实反映教学活动的情况,这样才能起到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慈珍.利用Moodle平台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8). 

篇8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课堂教学; 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56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95- 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在企业管理、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与之对应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却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全面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根据多年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思考,仅供参考。

1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教学专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广泛的应用。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仅培养了一批具有计算机网络专业素质的人才还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的拓展。因此,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大部分学校在关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上。学校将大部分的教学资金用在购置教学设备上而忽视了对计算机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是得不偿失的,俗话说“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使自己掌握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国家已经开始举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这就给我们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应该重视这个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服务。

2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3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

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目前遍及全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最初的来源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军事网络。当初设计它时,并没有想到要把网络拉到全世界,只是单纯地希望如果有一天核战争爆发,能有一种网络在受到毁灭性攻击之后,仍然可以通行全世界,具有迅速恢复畅通的能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一些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60年代,特点是一个主机,多个终端。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70年代,特点是分散管理,多个主机互连成系统。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特点是标准化、开放化。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点是高速、综合、移动。

看着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结果,我感到很是欣慰,同学们总结的知识点很完备,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了我的教学工作。在这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了相关的知识点。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辉.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篇9

关键词:河南省;网球课;开展现状

1 前言

网球运动发源于欧洲,如今已成为一项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我国金花在世界大赛中不断取得突破,2011年,李娜取得法网冠军,郑洁和李娜一同闯入澳网四强,网球运动也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当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网球课程,网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高校学生追逐的目标,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网球教学也随之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新的教学热点。大学生毕业后既是社会消费的主体,也是最有效的传播者,网球课教学质量的优劣便成为重中之重。而体育专业网球课是培养网球人才的最佳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未来网球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网球人口的健康发展。如何更好的提高高校体育专业网球课质量,对于发展我省网球事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抽取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八所开设体育专业的院校,对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网球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网球课学生基本状况

2.1.1学生基础水平

2.1.1.1学生了解网球运动的途径与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51.1%的学生是通过电视网络了解网球,7.3%是通过期刊杂志,37.6%是通过老师同学,3.9%是通过其他渠道认识网球,可以说,学生了解网球的途径是非常的广泛,而他们在学习网球之前,对网球非常了解的只有3.9%,了解的占43.2%,一般的占37.6%,不太了解的占8.9%,很不了解的占6.1%,这说明,在学习网球之前,同学们对网球了解的还比较少,以前涉及比较少,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也给教师教学增加难度。

2.1.1.2 学生对网球运动的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47.7%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20.2%的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16.8%的学生喜欢网球这项运动,12.3%的学生不太喜欢,只有2.8%的学生表示很不喜欢,只有少数的学生打过网球,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接受的能力也是有高有底,给教学也增加了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的顾及基础差的学生。

2. 1. 2 影响学生学习网球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影响学生学习网球的因素依次为,网球场地缺乏、班级上课人数过多、自己本身的基础较差、教学内容太多,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兴趣、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因而合理安排课堂,改善场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教师的网球教学水平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只有改善这几个方面,网球课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保证。

2. 2教师基本状况

教师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没有教师的参与,任何的活动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学校的教师结构,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2.2.1学历结构

学历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从事一定层次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河南省高校18名网球教师的调查得知,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为6人,占教师总数的33.3%,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2人,占教师总数的66.6%,没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2.2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教师中初、中、高级职称的比例的构成状况,是反映教师队伍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教师群体素质状况的尺度之一。通过对河南省高校18名网球教师的调查得知,教授1人,占教师总数的5.6%;副教授2人,占教师总数的11.1%;讲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50.0%;助教6人,占教师总数的33.3%。职称结构比为0.5:1.1:5:3.3,该比例与我国普通高校职称结构正常比例1:3:4:2差距较远。                                                   

2.2.3学缘结构

所谓学缘结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学院或一个教学单位全体教师最终学历的毕业学校的构成状态。通过对河南省高校18名网球教师的调查得知,其中本省毕业的教师共有13人,占总数的72.2%,“近亲繁殖”现象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河南省地方经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外省院校的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

2.2.4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人才群体结构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情况。河南省高校网球教师中年龄都在40岁以下的占88.9%,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从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看,年龄结构中无明显的断层现象,正处于教学、科研的最佳时期。40岁以上的教师虽然只有2人,占总人数的11.1%,但他们都具有高级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政治素质,是河南省网球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

2.3教师的教学现状

2.3.1 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概况

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体现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教学现状,同时,教学工作也是绝大多数教师在岗位职责中最重要的一项。通过对河南省高校18名网球教师的调查得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有66.7%的教师每周教学工作量都在16学时以上,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上课上,没有时间对本学科的教改进行创新,从而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3.2 教师对教学条件满意度调查

教学条件是指学校的场地器材和一些实验设备能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通过对河南省高校18名网球教师的调查得知,教师教学过程中对现有教学条件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教师占83.3%,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5.6%,基本满意的也只占调查总人数的11.1%。

2.4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调查

继续教育“一般是指大学毕业后在职的、非在职的所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缺、提高的教育。在对河南省高校18名网球教师近三年继续教育情况的调查中,有5人参加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专业进修学习,占所调查人数的27.8%,还有13人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占所调查人数的72.2%。当在问及“是否愿意进修和接受培训”时,有88.9%的教师回答“是”,仅有11.1%的教师回答“否”,从主观上讲,大多数教师都希望有进修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仅有一小部分教师不愿意去进修和深造。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和期刊杂志了解网球,少部分学生在大学之前接触过网球,对网球运动了解的很少,但是学习兴趣很高,场地缺乏和教学内容太多是影响学生学习网球的主要因素。

3.1.2河南省高校 网球教师的学历结构较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人数较少,中、初级职称人数较多;学缘结构中本省学缘过多;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3.1.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对教学条件满意度较低;72.2%的教师近三年没有参加过进修学习,绝大多数教师都希望有进修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3.2 建议

3.2.1 拓宽教师业务进修途径,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加强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才使学生能够接受最先进的网球知识和技术,才能使高校网球运动健康、全面、科学的发展。

3.2.2 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在技术方面有所提高,还要在教学方面有所提高,培养网球的综合型人才,使教学向科学化,综合化方面发展。组织校内、外的网球比赛,同时加大校园网球文化的宣传,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来提高学生对网球的认识,加大校园网球文化宣传,培养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

3.2.3学校领导应提高对网球的重视程度,参与到网球比赛中来,科学安排上课课堂,改善教学条件,加大网球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修筑辅助设施,完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景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6):23-25.

篇10

[关键词]网络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JiTT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80-04 [DO]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17

引言

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发展意义重大。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资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现代高校教育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课程是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基于Web的课程,已成为推进教育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工作途径,但网络课程的建设只是一种途径,合理的实施才是其价值体现。将网络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结合起来,应用于高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将有利于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提升他们主动探究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基于这一目标,我们从2011年9月开始,针对《信息安全》课程进行基于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采用系统的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方式、信息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的全新设计和组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旨趣在于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因此,推进信息化教学绝不是单纯的方法手段改革,而是涉及教学系统各要素环节的全面改革。

2.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

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包括四个基本构成部分。

(1)理论基础: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三大支柱是素质教育、建构主义和现代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理念从教育价值观、人才素质关等方面宏观的引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代表着学习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走势,是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理论基础;而信息技术有效地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技术支柱。

(2)实现条件:指促使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的资源环境。在资源的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信息量大,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②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且要有层次性,以便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⑨表现形式多样,文本、图形、动画、录像、案例等,利于检索和查找。

(3)组织设计:即一套“技术、课程、师生”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程序或设计方案,操作程序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而灵活变通。

(4)评价反馈: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又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

3.网络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武法提关于网络课程概念的观点:“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以异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程,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为学习者提供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活动的在线支持服务和评价反馈功能。网络课程这些要素使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达到完美的整合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环境支撑,还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然而网络课程的建设只是一种途径,合理的实施才是其价值体现。

因此,将网络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结合应用于高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将有利于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提升他们主动探究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

二、网络课程资源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Just-in-Time Teaching(JiTT)理论,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是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策略。具体来说将课堂分为网络部分和课堂部分。网络部分由热身预习、网络自学和交互评价构成。课堂部分包括课堂讲授、操作实践、学生活动。如图1所示。

具体内容如下:课前,教师在网络平台任务,让学生阅读相关教学内容,学生认真建构与新课程主题相关的知识,预先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答案,教师查看学生的问题记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常见问题和学生的知识背景。根据已经掌握的学生水平适当的修改课堂教学活动,以便有效地开展课内的面对面教学。在实现上述反馈的基础上,信息化教学还要求教师利用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讨论与辩论,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小组讨论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在这些讨论交流过程中,通常还要穿插一些操作、练习、演示和实验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营造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氛围,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

为了促进学生高级、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上述课堂学习进行充分讨论与辩论,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入理解、对知识有较牢固掌握。信息化教学还要求在课后积极开展网络自学,要求学生将课堂中某些较复杂、困难的问题作为专题在网上进行探究。这样巩固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技能,使之前的学习更有成效。

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课前的准备活动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是每节课顺利进行的基础,而基于网络资源的信息化教学又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验和提高,通过这一环节,使得学生知识得以巩固,探索问题和协作能力得以增强,而在上面两个环节基础上的网络自学可以促进学生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上述这些活动充分结合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优势,从而把信息化教学的本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网络课程资源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

在探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后,笔者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安全》课程中,具体实施过程分为网络部分和课堂部分,二者相互贯穿、相互补充。

1.网络部分

网络部分是基于自主开发的《信息安全》网络课程的学习,该课程按功能分为学习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评价三个要素。其丰富的资源环境为信息化教学的实现提供了环境支撑。

课前,学生根据网络平台的任务认真建构与新课程主题相关的知识。这些任务被称为“热身”或者“准备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提出与原有知识相冲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能确保学生熟悉学习内容以便课堂上可以和教师的节奏基本同步。

网络自学是学生利用《信息安全》网络课程进行个别化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可随意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学生可以进入单元试题库进行自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并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还可以对作业、问题和测试进行分析,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整体学习水平及自己的不足。若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发表主题请求帮助,师生都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模块提供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法。在网络自学中,学生自主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安全》网络课程同时提供给师生双向通信交流和学生自我评价的网络环境,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为师生在线开展讨论、答疑等教学及管理活动提供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专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然后当学生进入网络课程之后,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心得体会放在论坛上与大家共享、讨论。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惑和遇到的问题发到论坛上,教师提供建议和思路,其他同学一起思考并讨论,最终大家共同解决问题。学习评价主要通过考学系统实现,首先需要管理者在考学系统中创建一个虚拟教室然后开设班级,学习者必须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这样确保了学习者身份的唯一性。考学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课程规划、资源准备、课程配置、教学组织和评价分析。学生在试题库中组卷测试并进行分析,还可以查看自己及班级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

2.课堂部分

每周课程分为3个40分钟专题学习,学习方式为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

课堂讲授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多媒体幻灯片。当遇到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投影设备将抽象的用言语难以表达的理论采用动画、图片等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例如,激光窃听原理,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内容,这样易化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生活动主要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等。例如,在学习“终端安全及防护技术”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学习灵活性比较大的内容时,可以采用网络课程辅助学习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中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学,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教师恰当地给予引导,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偏离了主题。

在操作实践环节教师必须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例如,“使用Ghost软件进行系统数据备份”的学习中,可以由教师先讲解步骤,学生再进行操练,这样加深了对知识的应用。

3.评价方式及结果

课程结束时采用阶段性学习效果测评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完成之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必须及时复习每个专题内容,并在考学系统中进行测试,测验成绩都记录在案,按总成绩的30%记入期末成绩。这样使学生能够做到及时温故知新,避免了考前突击等不良现象。在教学结束时统一组织测试,这样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查方式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并能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视,从而对最终的教学评价与结论起到积极的作用。

(1)成绩对比分析

本次教学对比对象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培养层次上均无明显差异。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考试以试卷为终评成绩。实验班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每专题学习结束时压缩出10分钟用于阶段性测验,最终评价方式为30%的阶段性测验成绩和70%的试卷成绩的综合考评。

教学结束时,对两个班分别进行了测试。从成绩数据统计分析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均出现了差距。实验班的总分平均成绩为89.8,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83.34,实验班的标准差为4.4,对照班的标准差为5.64,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优秀人数比例分别占55.00%和17.24%,提高了37.76%,成绩优秀的同学明显增多。这说明在试卷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出色,拔尖学生凸显,教学质量提升。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教学结束时,我们向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基于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两个方面,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反应普遍较好。80%的学生支持基于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80.8%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比传统课堂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88.4%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学习结合方式合理;有73.1%的学生认为课堂在线考试能及时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有80.8%、61.5%、69.2%的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情况、在线考试方式比较满意。

四、总结与展望

基于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使“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有机融合,在实践中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不仅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此外网络提供的丰富且具有共享性的资源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学习范围得到扩充,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如下有待完善的问题:

第一,可以设计一些有创意的研讨题目或作业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