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习化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29 06:0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学习化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三学习化学方法

篇1

1 明确学习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3 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

4 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错误”进行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5 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几十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 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篇2

一、化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本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学习方法不当.初三刚接触化学时,奇妙的化学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但部分学生只注重看热闹而不注重知识的思考和记忆.他们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思考问题,也不重视事实、原理、概念的理解记忆,头脑中的化学知识是零碎的、零乱的,从而造成知识上的脱节,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厌学.

2.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部分“学困生”化学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缺乏踏踏实实学习化学的决心和毅力,学习全凭一时热情,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情绪烦躁,觉得自己缺乏学习化学的才能,产生放弃学习化学的念头,变成“学困生”.

3.缺少自信,活动参与度不够.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观察,学习的原动力始终不足,总觉得自己笨手笨脚,害怕参与学习活动,上课不敢主动发言,生怕说错.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学生、教师请教,有了疑问、异议也不敢提出,渐渐地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困难.

4.缺少自制力.现在信息网络发达,手机、电脑普遍存在家庭中,有些学生上课无心上学,课后或者回到家里,就玩手机、电脑游戏、QQ聊天.根本不当学习一回事.

5.缺乏竞争意识.自从九年制义务实行免费教育以后,学生对读书更加没有竞争意识,家里有钱的小部分的学生,就觉得读书无用.

(二)化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因素

1.化学教师对“学困生”缺乏研究了解

教师不注意研究和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应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困”处.

2.化学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状况,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分层教学,作业也没有进行分层布置,课堂上还是以讲解为主体.以学生机械记忆理解为主,造成学生的学习稀里糊涂,学习的厌学的情绪加大.

总的来说,初中化学教师长期任教初三毕业班,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的快节奏的教学模式.比如,上学期中拼命赶新课,不但要上完上册内容,还上下册的内容.他们不能把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一味加大课堂的容量,不顾学生的感受,肆意拔高,一步到位,提高所谓的“课堂学习效率”,其实教与学发生了严重脱钩,致使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一学年下来,中考成绩公榜,高分率不高,低分率很高.

二、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一)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要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切实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观察、谈话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课外活动、作业批改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1.研究“学困生”之所误

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信息,研究、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洞察其心理,巧妙而准确的帮助其纠正错误,并督促其订正.

2.研究“学困生”之所疑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善于发现和排除学生思维的“疙瘩”,体察他们的困难,根据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精心设置教学过程,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结合,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学习中的疑难.

(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培养和保持“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其突破化学知识的分化.课堂教学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生活用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学.

1.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尽量让“学困生”积极参与.比如,我在讲水的净化时,我就叫一个“学困生”上来演示过滤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他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操作,我及时纠正.后来在实验分组时,他做的很好,我及时表扬,他感到了成功感,他的成绩从那天开始一天天进步,脱离了低分的范围.

篇3

相比其他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原理,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在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必要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使得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初三化学来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发现,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彻底的改变。长期以来,受我国教育机制的影响,在初三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深蒂固,没有彻底的改变。实际表现为,初三化学教师依旧遵循“教师本位”的教学思想,实际的教学方式依旧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再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为尊”的理念依旧没有改变,即便是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学生素养,但依旧是纸上谈兵。事实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2.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就目前初三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来看,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快,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急功近利的氛围,而在此大背景下,也对初三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很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研究技能来丰富自己,而是愿意通过各种模式、技巧、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知识不求甚解,整个学习过程也比较机械。3.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更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设施和实验材料。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受资金的限制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并没有足够和完善的实验设施,一些实验用具和教学器械也不够先进,甚至一些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能够认真掌握新课改的新要求,并将其落到实处;二是能够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则能够扮演好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探究;三是能够在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即将进入高中,接触更多新学生和新老师的初三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四是能够将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并能够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2.营造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或者通过一些政策和方法来降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学校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能够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微课、实验、故事、背景介绍等不同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盐酸”一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碟面生烟”的试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氢氧化钠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握手成血”试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3.加强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的加强就是要求学校一方面能够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升级自己的教学软件;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作者:邢香君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三化学;创新型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化学教学;化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由于我国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讲究知识的传授,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做一个顺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

二、创造创新型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初三的化学知识比较零碎以及繁杂,所以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时期,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改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生动的化学课堂环境。营造巧妙恰当的化学学习环境,把化学原理合理融入教学环境中,实现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所帮助。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上述教学方式,形成新的初三化学教学方法,是可取的。

例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课本第六章第一节里,重点讲解“溶解现象”,包括物质的溶解以及物质的溶解性等内容。老师在备课时,就可采用情景再现以及主动实验的方式。第一步,让学生与老师一起选取纯水和食盐。接着在实验仪器中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食盐在纯水中溶解的情况,证明食用盐是可溶于水的。特别是体验味道的变化,就能轻松地让学生知道食盐与水混合后就变成了一种混合物――盐水,而不再是单一的纯净物。借此实验,还可以引出其他的实验,比如蔗糖溶解后味道的变化以及高锰酸钾溶于水后颜色的改变等,说明这些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学生就容易弄明白这节内容。再重复此类实验,把泥土以及食用油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问题。

这种情景式的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现象的变化,学生会有直观的感受有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比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第一章里,开头是从“开启化学之门”讲起的,对本章内容老师就可以教室内创造一个真实的化学情景,告诉学生化学无处不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掌握化学知识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以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式教学方法,可把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教授给学生,通过引发学生好奇探索的兴趣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此外,我们还应该转变传统的老师板书讲授、学生边听边记笔记的模式。由于学生很容易混淆化学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规律,因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选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式教学方法,把难以理解的化学原理融入有趣的氛围中,这既能提高老师授课的效率,又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初三时学生会学习很多既枯燥又抽象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口头解释去传授所学的内容,则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为例:老师在讲解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其结果不等于9的内容时,如果单纯利用计算来说明原因就比较繁琐;但是向学生提出带甜味的水经过纯水的稀释后味道会不会变苦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盐酸稀释的道理。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初三化学的教学大纲给学生讲授所学的知识。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些生动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求知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化学素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三、以人为本,保留化学教学的特性

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初三化学教学,我们提倡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以实验带动学生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化学独有的特性,要重视实验教学,同时也要转变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的观念,要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去讲授课本内容。

比如,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试验时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比拼和学习,给予实验结果最好的小组特别的奖励,以此促进学生团结奋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此外,老师在给学生教授化学知识时,可以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以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第一章里所要讲的内容为例。本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我们所说的变化是有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之分的,所以老师要通过让学生融入生活,以身边化学变化及其发生的明显的现象为例去讲解“化学反应”这个概念。比如,时间长了,铜制品表面会有一层绿色的铜锈;放置时间较长的食物表面会发霉;酿酒发酵的过程、动植物的呼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蜡烛的燃烧等,因此我们要科学主动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微小的变化,让学生看到某种新物质的出现,真正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存在。

人本化的教学要求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引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讲解化学知识,努力做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验课堂上,第一,要保证实验器材的完整性,老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自行动手进行操作,而不是老师实验只让学生观看学习,而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之中。第二,要在保证实验操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正确有序的操作,老师要在一旁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及其困难的知识点,及时地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疑问,能让学生正确顺利地完成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四、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到化学理论知识生活实践化

初三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去完成升学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作为教学指导,尽量让化学生活化、实际化。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界的大师陶行知说过:“教、学和做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要真正做到在社会中学习,在教育中实践。以陶行知的理论依据作为指导,我们对创新型的初三化学的教学方法做了简要的总结:第一,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化学知识的活学活用;第二,要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化学原理及其现象;第三,要通过师生之间协调的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化学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微的变化都是由化学反应形成的,因此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要由生活现象联想到有关化学原理并且加深理解。比如C2H5OH+3O2=2CO2+3H20,4P+5O2=2P2O5以及CH4+2O2=CO2+2H20等,这些都是在初三化学课本里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这些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反应现象,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针对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用于指导清洁燃料的制作和烟雾弹的制作以及天然气作燃料等。许多化学知识不只是用于化工生产,还用于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五、创新评价体系

我国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通过考试得分来评判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纯粹的试题考试是非常不合理也不科学的做法。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化学考试考不好而对化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习积极性,时间一长,就造成了学生放弃学科学习的严重后果。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就要求老师运用“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切实落实“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充分体现出老师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此外,教师还要做到不遗漏每一个学生,准确地了解学生群体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别,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教育以及评价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六、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采用创新型的化学教学方法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正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化学知识并观察其现象。我们要在讲解化学原理中映射生活现象,找到化学规律,以理论去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寻找理论。总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郑喜焕.浅析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矗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篇6

关键词:初三 化学 开头 学习 方法

要学好这门学科,首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化学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化学也是一门充满规律和技巧的学科,同时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结合这些特点学习这门课程。

第1章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2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2.1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2.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

2.3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与分化点,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

第3章注重实验基础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做好实验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其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做到实验的每个步骤观察仔细,每个过程为什么要如此做的原因及有没有相同的别的或者更好的办法,在实验中学会学习和创新思维。

第4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具体做法

4.1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4.2.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

4.3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1)补充笔记。(2)实验笔记。(3)改错笔记。

4.5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第5章注重课外知识的集合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组成部分,它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比较灵活,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学生自主性较强等特点。如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学习辅导读物、化学发展史和化学家故事、化学趣闻轶事等,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写好读书笔记,还可以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览,或者跟出版化学版(墙)报等活动配合。或者以科普宣传和社区服务为主。例如举办《真的有鬼火吗?》、《温室气体CO2》、《金属与人体健康》等讲座;出版化学小报(板报、墙报);举行塑料制品修补、化学除渍等社区服务活动等。

篇7

关键词:初三化学;有效共识;教学设计;课堂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5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自2007年开始,在毛东海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开展了课堂“有效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5年努力,化学教研组形成了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四点共识”(下称“有效共识”),对课堂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四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我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始终热衷于本课题活动,并积极用“四点共识”指导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本文结合初三化学教学,谈谈笔者对“四点共识”的理解和做法。

一、初三化学适合运用“有效共识”指导课堂实践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四点共识”:目标恰当,形成合力;线索清晰,结构合理;抓住问题,突出重点;体现环节,精炼方法[1]。运用“四点共识”指导初三化学课堂,需要强调以下几点认识。

1. 教学目标,异中有同

“目标恰当,形成合力”,是对于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如何做到“恰当”两字,关键是要准确定位目标。无论是初中化学还是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都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三者的需要出发,整合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展开。因为是相同学科,所以教学目标在设计的要求上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会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由于初三、高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学设计在内容和要求上又存在差异,例如氧化剂、还原剂这个知识点,学习水平上,初中只要求达到A(即:知道、初步学会的程度),而高中则要达到B(即:理解、学会的程度);学习内容上,初中只要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而高中则要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2. 教学方法,强化引导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初高中化学课堂可使用的教学方法类型基本相同,但各有侧重。初高中的学生在认知基础、思维深度、灵活度及知识储量上都存在差异,初中教学方法更侧重于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师需要通过叙述、描述、推论、实验等传递信息,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在整个过程中非常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流程也要求更具体、细致。而高中教学方法,则可以更多运用探究法、发现法等自主学习方法,因为高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知识基础和自主意识,形成了相对高级的探究能力。

3. 问题设计,浅显明了

有效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对落实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的问题。无论在初中化学课堂还是高中,要保证一堂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保证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因此“抓住问题,突出重点”这点有效共识同样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只是需要注意,相对于高中学生,初三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设计的问题要更加突出“表述简单、浅显明了,结构合理、指向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并抓住重点,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坡度性,要逐步增加难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效果。

4. 线索结构,突出感性

有效教学的“四点共识”中指出,“线索清晰、结构合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一堂课的推进,需要线索的引领,而结构是线索的展开,有了清晰的线索、合理的结构才能保证一堂课有效地达成目标。初中化学的教学设计,同样需要设计线索和结构,但具体实践时需要关注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设计线索时要更倾向于感性和生动。例如,同样上“物质的性质”,高中教学提炼的线索一般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层层递进的教学发展关系;而初中更适合“用途——性质——用途”这样的线索,一方面以使用价值为学习导向,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同时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内涵,使学生感悟化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科学发展观。

5. 环节方法,重在体验

合理的环节能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简洁和高效;方法的总结能帮助学生从感受方法到运用方法的飞跃。因此“体现环节,精炼方法”这一点共识,同样适合运用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学生,在设计环节方法时,要更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增加操作性,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设计的环节要尽量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果。

二、“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中运用“有效共识”的研究实践

1. 目标系统的设计

“气体的制备”这一块内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为B级,其中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学习要求是:能理解并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实验条件来选用不同的实验装置。在设计《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教学目标时,需要谨遵课程标准,深研教材,立足学生基础,定位重点目标,并努力形成目标之间的合力关系。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原理;②学会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③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比较,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原理的探究,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探讨中,初步具有选择、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对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探究中,感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知识与技能是重点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合力情况可用下图表示(直线箭头表示“支持”,虚线箭头表示“影响”):

2. 线索结构的设计

“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中有两条线索。其一是内容线索:由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收集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四部分组成。其二是方法线索,这堂课是实验室制氧气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氯酸钾制氧气”),可以通过“比较两套制氧装置的不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针对“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感悟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两条线索纵向运行,并进深入,构成这节课的纵向结构。

“纵向结构”由四个“核心问题”构成, 从四个“核心问题”中再设计“相关问题”,从而形成课堂的“横向结构”。

3. 有效问题的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这堂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过氧化氢能否用于实验室制氧?如何确定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如何确定过氧化氢制氧的收集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依据是什么?这几个核心问题设计时,不仅考虑到“有效问题”设计的五个特点:内容上突出教学重点,布局上优化教学结构,预案上体现思维探究,策略上引导自主成功,总结上提炼思想方法;而且还考虑了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能力。例如,第一个核心问题,教师给出相关知识信息,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且训练了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再如第二个核心问题,没有采用“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是怎样的?”这样的提问方式,而是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提问“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与氯酸钾制氧装置是否相同”,问题的落脚点更加细化、明了,不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提出问题更有效,而且融入了一种方法内涵,从而增值了课堂效益。

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在“核心问题”的下面,又设计了若干“相关问题”,不仅形成课堂合理的“横向结构”,而且起到分散难点、激发思维、有序探究、逐个击破的教学效果。针对“核心问题1”设计了2个“相关问题”:“制备过氧化氢需要什么条件?过氧化氢制氧的反应原理是什么?”;针对“核心问题2”设计了3个“相关问题”:“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与氯酸钾制氧的发生装置是否相同?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需要哪些实验仪器?组装发生装置时需注意哪些问题?”;针对“核心问题3”设计了2个“相关问题”:“过氧化氢制氧的收集装置与氯酸钾制氧的收集装置是否相同?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核心问题4”无需设置“相关问题”。

4. 环节方法的设计

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需要通过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发生装置,引导学生寻找装置的异同点,并探究得出“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共同决定”的结论。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并强化记忆方法。整堂课采用“引导—探究”主体教学环节:

其中对“点拨/探究”环节的的点拨作如下的细化:“问题1过氧化氢能否用于实验室制氧?”设计“提供信息讨论演示实验总结”的教学环节;“问题2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能否选择氯酸钾制氧的这套?”设计“讨论归纳实验板书”的教学环节;“问题3过氧化氢制氧的收集装置与氯酸钾制氧的收集装置是否相同?”设计“讨论归纳板书”的教学环节;“问题4如何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装置?”设计“分析归纳小结”的教学环节。

初三学生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时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足,所以在设计环节时充分注意这点,每个环节都借助实验、装置、ppt等手段,先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为学生分析问题创设基础。

三、 运用“有效共识”指导初三化学课堂的几点体会

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让学生不仅在40分钟时间内掌握知识技能,同时感悟化学的思想和方法,即准确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坚信,“有效共识”不仅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同样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对此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有效共识”在初三化学课堂的进一步应用积累更多的经验。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激发;保持;强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根本,也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动力。而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多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生活的乐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多年来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身边化学”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空气质量级别后,指导学生看电视了解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级别,讲了软水和硬水的知识后,使学生会区别软水、硬水及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门捷列夫”、“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化学式是否写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了解化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好化学、学好化学,更好地运用化学去解决生活中的与化学有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申克修,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素质教育,2012,6

篇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教学为化学基本理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阵地,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等,大大增加了化学理论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而化学实验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和运用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等功能’。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篇10

摘要: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兴趣

1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1.1 重视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熟练规范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学生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1.2 增加自主实验内容。把课堂上的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时,学生的兴趣浓厚,实验结束时,往往意犹未尽,必要时教师可顺着学生的热情,补充一些自主实验,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做了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后,给出两组物质:

A组:硫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

B组: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让学生用A组的每一种物质与B组的每一种物质反应找出规律,获得新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3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力求把探究学习深入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局限于学习教材内容后的“再探究”,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初中化学《空气》这一节,空气成分的研究实验是本节的探究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让学生充分讨论相关的结论,不局限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结论,尊重每个学生的结论,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在上课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燃烧匙内红磷没有了,火焰熄灭,水位停止上升。此时,教师应表扬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并取出燃烧匙,让学生观察,还有红磷剩余,并提出问题:如果红磷的量少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水位上升不到五分之一,可能会有哪些原因?让学生进一步参与讨论、探究,使课堂气氛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1.4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例如:在《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大胆做出猜想和假设,接着利用学生自己身边的资源,收集资料、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进行解释和得出结论。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和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