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02 08:4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分咏萄В槐匾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进而学生能力和学习水平不同,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非常吃力.如果教师进行统一难度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整体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鉴于此种情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与自身学习水平相符合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初中化学的实际情况,将分层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由于化学这门学科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非常有限,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导致学生在刚接触化学学习的时候就出现了基础不扎实的问题,进而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进行最基本知识的教学,并且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夯实,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2.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很多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缺乏自信心,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上非常被动,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不知所云,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于后进生,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的顺畅,势必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有助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由于初中化学教学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而影响到教学的进度,也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教师通过采取分层教学法,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学习到与自己能力相符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更高效的掌握知识,进而提高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促进了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二、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因此,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分层教学策略有效地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1.对学生进行调查,科学进行层次的划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选应该对学生进行调查,科学进行层次的划分.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将学生进行归类,将大致在同一水平上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一般教师应该将班级的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了解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分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再次,教师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进行研究,以便于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科学的设计分层教学任务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的设计分层教学任务.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与自身能力相符合的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非常关键.针对于优等生,教师的教学任务应该设定在提高教学的难度,使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发散优等生的思维,提高优等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应该以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为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并且掌握课堂上最基本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其知识掌握的全面,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分层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于本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在对优等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强问题的难度,使优等生通过思考和回答,能够进一步提高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在对中等生及后进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应该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本堂课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初中化学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中国已经跨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提高科学素养发生了理念上的转变,提高科学素养也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本文的描述,希望启发广大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讨论课题的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在于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使科学素养的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加深,进而完善科学素养的科学内涵,使初中化学教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手段更加丰富。此外,研究本课题,可以让初中化学教师获得更权威的、全面的理论依据,使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的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并且为化学教学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做出贡献。
深化学生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科学素养,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进而消除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排斥感,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化学学科的教育形势
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化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并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把自然科学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积累、对科学实践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兴趣取向和价值观。
在我国,近十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这一点从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中便可以明显看出,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今化学教育的重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近些年来,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成为了热门话题,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化学教育模式而言,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自然科学和科学素养的概念
一般认为,自然科学反映的是大自然规律,但笔者认为,这种理解相对狭义,而且是不完善的,所谓自然科学实际上是哲学及社会领域中的探究实践活动,
理论应当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知识体系只是科学实践的结果,而实践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科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的科学素养涵盖非常之广,包括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方法、科学的意识品质等等,笔者认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科学素养的根基,是培养其他素质的根本和源泉,实验方法和科学的意识品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它包括对化学知识的分析与拓展、归纳总结、假设检验等等,具体来说,可以认为它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和实践精神,或是说是一种对科学的情感。
四、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涵盖的内容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并不是系统的,同时这些知识也显得过于肤浅,然而这个年龄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学的宗旨是:建立在学生对化学兴趣基础之上的科学素养,通过化学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应当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对化学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
五、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根本
基础的理论知识义不容辞地扮演了科学素养根基的重要角色,学生学习化学需要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初中化学的学习对于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认识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物质的化学组成,对一些化学术语和化学概念具有了初步的认知,通过活动的实践和教师的讲解、掌握了基本的试验技能,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结:通过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明白了这一点,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化学的教学才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
篇3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由于化学这门学科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非常有限,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导致学生在刚接触化学学习的时候就出现了基础不扎实的问题,进而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进行最基本知识的教学,并且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夯实,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2.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很多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缺乏自信心,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上非常被动,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不知所云,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于后进生,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的顺畅,势必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有助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由于初中化学教学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而影响到教学的进度,也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教师通过采取分层教学法,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学习到与自己能力相符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更高效的掌握知识,进而提高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促进了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二、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因此,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分层教学策略有效地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1.对学生进行调查,科学进行层次的划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选应该对学生进行调查,科学进行层次的划分.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将学生进行归类,将大致在同一水平上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一般教师应该将班级的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了解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分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再次,教师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进行研究,以便于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科学的设计分层教学任务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的设计分层教学任务.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与自身能力相符合的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非常关键.针对于优等生,教师的教学任务应该设定在提高教学的难度,使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发散优等生的思维,提高优等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应该以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为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并且掌握课堂上最基本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其知识掌握的全面,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分层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于本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在对优等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强问题的难度,使优等生通过思考和回答,能够进一步提高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在对中等生及后进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应该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本堂课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4.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非常关键.由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此种方式非常不科学,教师忽略了努力学习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造成此类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针对于优等生,教师的评价应该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为主,由于优等生在学习上有优越感,进而部分学生出现骄傲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教师通过提醒学生,使学生能戒骄戒躁,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针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应该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这样才能够增强中等生及后进生的自信心,调动中等生及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结束语
篇4
一、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1)基础性原则.范例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2)基本性原则.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基本经验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拓展思维,从而认识学科的基本原理.例如,在学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举出我们喝过的可口可乐,为什么可口可乐又被称作是碳酸饮料,碳酸是怎样形成的呢?
2.范例教学的模式.(1)认知阶段.范例作为个别事物,具有典型化的特征,教师精选的范例要突出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具有使知识直观化的特点.(2)分类阶段.在认知阶段的基础上,将范例进行归纳整理,将个别现象放在“类”和“属”的范围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推断出这一“类”知识的普遍特征.(3)总结阶段.对“类”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将对规律的认知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理解更加抽象的规律.例如,初中化学中将物质进行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包括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再对CO2、CO、H2O、SO2进行归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化学物质,便于学生学习.
3.如何有效应用范例.(1)重视范例的基础性.初中化学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基础性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等,在使用范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必须重视范例的基础性,提供一些基础的、精选的、易掌握的范例,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智力能力.(2)在遵循范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发挥范例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范例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针对范例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课程的组织规划,从而利用范例教学达到教学目的.(3)按照范例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要针对范例的基础性,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从而通过范例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应用范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重视教学范例的选择.范例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初中化学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重视范例的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能够让学生理解的内容,采取一些教学技巧,结合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酸和碱”时,教师可以钠为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方式教学,将钠颗粒放入到水中,钠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同时发出一些响声,这时教师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水呈现出粉红色.而学生的好奇心也会得到激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之后教师进行这些现象的解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有效地组织范例教学.将范例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在化学范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范例教学,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科学素养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当今社会充满了信息化和知识化,科学技术成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当中。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体现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科学素养,这对国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提高科学国民素养的基础条件就是让学生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学习化学,初中化学教师承担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培养国家科学人才的重任。
2.初中化学教学本身的需求
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教学教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学好化学课程。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将化学的基本知识、化学用语以及化学计算方法教会给学生。此外还应强化学生对化学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或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
1.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化学的教学有了新的定位,要求不同版块的知识要有不同的教学标准,从而能够保证学生一方面获得创新能力的锻炼,一方面又能学到达到素质教育的知识。比如说,在学习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合物这两大内容时,应当根据该内容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程度来决定课时的多少,一般来说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以及掌握四个不同的层次。另外,初中化学教材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对一些理论化的知识适当地进行了缩减,而新增加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包括金属、有机物、清洁能源、白色污染、话费、农药、“温室效应”等。这种教材上的改编是顺应时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也体现出了化学与社会生产、人类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的重要联系。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无论新课程怎么改革,科技知识都应当作为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和核心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生活当中的很多现象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化学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而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也更好地加深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当遇到环境污染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在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教师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创设适用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学生的设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开展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高深的知识,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培养其科学素养,从而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诱导出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化学这门学科与别的学科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需要依托实验来配合完成教学,因此,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完成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地运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比如,在学习完水这一课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切身实际地去调查当地的水资源以及河水污染情况,找到第一手的资料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又如,对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也可以改为探究的实验方法,从而能够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氧气的含量。科学探究的重要媒介就是化学实验,其能够有效地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逐渐在这种实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继而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渗透化学前沿知识,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如学习水时可向学生介绍纳米技术在净水中的应用,介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话题。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学知识的了解及价值的培养,这样既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参考文献:
1.措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读写算,2015(11).
2.黄静.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未来英才,2015(6).
篇6
摘 要: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才学习的科目。学生拥有良好的化学基础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有帮助。化学本身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目。目前,化学教学的效果并不显著,教师不仅要对传统的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更要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教师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对于学习化学就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在课堂上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核心素养要指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它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对一般的化学知识具有统率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带领学生多做实验,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多进行演示,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让学生直接观察化学实验的变化现象,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这门学科。
二、教学内容应结合实际生活
化学这门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所讲授的知识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建立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例如,鬼火现象是化学物质的燃烧,农业中用碱石灰改善酸性土壤,用洗洁精去油污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又实用又方便,从而改变学生对化学的看法,加深认同感,进而热爱化学。
在化W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实际生活,还要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并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得以提升,达到在玩耍中获得知识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化学最大的魅力源于那些神奇绚丽的实验现象,但由于实验操作不可能每节课堂都进行,此时,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些缺点。多媒体教学能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因此,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细节,这比自己动手操作更加形象。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方式的一大创新与改革,让学习不再枯燥,让教学变得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开展与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学生课后时间比在课堂上的时间多得多,但由于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生在化学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化学活动,让他们时刻领悟化学的魅力,加强对化学的认识。我校教师经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从中锻炼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每学期都举办一场化学知识的竞赛活动、化学手抄报评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经常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多去实践,而不是局限于书本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缺点加以包容,而不要去否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使学生好好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不断进步的保障。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展现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学习作风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所以, 化学这门学科需要 严谨的学习作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需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训练过程。
一、初中化学主要基础知识
1.化学基本概念与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的颜色,(2)液体的颜色,(3)气体的颜色。
2.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3.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相关例题。
4.化学实验。
5.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及物质的除杂
6.物之间的不同及有毒的物质
7.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氧气: 2KMnO4=====2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MnO2 2H2O2=======2H2O+O2
(2)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
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一)精益求精的态度。
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二)准确表达与记忆。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对学生适时训练。
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取决于教师平时是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是否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等,而这种培训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考试中认为习题很难,试后反而感到很容易。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还要使学生会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分析历届高考试题情况和得分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卷、第二卷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影响得分,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得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的习题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性习题得分高而不影响全局。每年高考题进行难度分析,新题型、信息题、知识迁移性习题不会超过30%,而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来讲,他们就会有能力应用规律去寻找内在的联系而找出其解题方法,从而取得优异成绩。
三、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按照记忆规律安排学习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
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扎实基本功。
篇8
关键词:普通初中;化学课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依据“初级初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主要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演示两种途径交替展开,但是普通初中的实验条件限制,使理想中的理论与实验交替过程很难顺利开展,更多以传统初中课堂的“讲—考—练”教学模式开展化学教学[1-3]。“讲—考—练”作为主要面向应试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形式,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3]中已明确提出为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该问题,许多教育界同行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如文献[4]提出“五环一探构”教学模式”,引导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如文献[5]提出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课堂,将课前教师的想法、理念与学生的奇思妙想等建构在平台中,应用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创新举措对于普通初中的化学课程,尤其是实验教学资源欠缺的乡镇初中那些以进入高中升学为首要目标的乡村学生来说,简单改变课堂主体,通过微信增强沟通不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构主义化学教学模型,以网络实验资源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将实验与理论有机结合,搭建知识情景,促进师生之间的协作,挖掘化学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1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为认知心理学派中的分支,开创者皮亚杰(J.Piaget)对建构主义理论最有开创作用的关键之人,其他开创者则是在皮亚杰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建构主义[6]。皮亚杰建构主义基本观点是知识是在人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渐进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发展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内涵包括同化和顺应,亦即通过吸收外界刺激信息到原有认知结构中,使内部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实现量变到质变。依据建构主义内涵及其发展,确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针对普通初中化学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下列因素:知识是动态的建构过程,将基本知识延伸、演绎出新的内涵,实现知识的建构获取的过程;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要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教学中学习者协作完成,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学习。
2基于建构主义的普通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与其他学科不同,化学课程的丰富性使同样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现象,在不同的人眼里得到的知识是有差异的。为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普通初中的现实局限性,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普通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2.1化学课程知识讲授过程的重构
针对传统的“讲—考—练”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通过互联网引入虚拟实验教学资源,重整教学进程和知识结构,使知识内容课堂呈现脱离碎片化和简单化,利用现实+虚拟实验资源,打造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以实验教学为主,串起课堂教学过程,扩大实验展示和实验训练的范围,以丰富坚实的实验项目勾连起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课程理论知识。
2.2学生化学学习主动性的发掘
以教学大纲规定的重难点内容作为核心,教师引导学习能力较强者课前搜集与之相关的虚拟实验等,在课堂上讲述或演示与之有关联的课程知识以关联关系,其他同学补充解答知识内容中可能存在的困惑点,而课后通过回顾、总结、改进完成本次课程。
2.3教学过程初中学习者的协同
化学学习主动性的发掘,以教师为导演,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主要演员而开展。每个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需要各个小组在课前、课中、课后深度配合,这其中,不仅包括小组内部每位学生都必须各司其责,完成承担的任务,同时还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知识任务衔接、学生与老师的任务、知识的互换等。
2.4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用与分析
从可操作性、公平性、社会的认可性等方面来看,学生考试成绩仍是比较普遍的评价指标之一,比较2013年至今的3届各班级的化学课程成绩以分析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效果。基于2013年以来,包括笔者在内,共3名教师任教的5个班级的3届学生的初中化学课程期末成绩和中招成绩变化曲线,分析必须基于以下假设——每年各班学生的起始水平是相当的;每年试卷的难度也是相当的。依据个人及同事任教多年的经验,两项假设是成立的。从时间轴上,2013年九(1)班的平均分不仅比其他教师执教的班级成绩差,而且比笔者执教的九(2)成绩差;但是在逐步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在后两年,九(1)班的平均分虽然变化不大,但是比2013年成绩都提高了;从班级轴上,在2013年九(1)班的平均分在5个班级中占第四位,而2014年则是第一位,2015年有所下降,占第三位,但是与2013年相比,则也是在进步中;而优秀率的变化趋势也大致如此。
3结语
化学知识教学过程的重构、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掘、学生学习协同等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从资源的角度,结合互联网丰富课程实验资源,从人的角度,改变学生被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协同能力,为今后高一级学段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华.初中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37-38.
[2]孟笑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2006,28(4):143-145.
[3]乌云,斯琴高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9):7-9.
[4]王贞华,焦东杰.“五环一探构”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21-122.
[5]张葳.“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参考,2016(5):49-54.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复习;效果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完整合理有效的复习方案
一是整体了解,分清重点和难点。在总复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掌握所教班级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水平。如进行一些有代表性的检测,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全面考察,了解学生的实际解题情况。通过整理测验数据,再根据平时的教学,教师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们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哪部分知识点学生是已经全面掌握了的,哪部分知识点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哪类知识是难点,哪些是重点,教师就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是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教师把学生基本状况了解清楚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或按章节、习题类型制定复习计划,进行基本知识、专题模块等相关内容的训练。在综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平常易出现的错误、教学难点内容、以及近年来考试中学生的丢分区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上讲解太多,浪费时间,同时,也可避免因时间紧迫而没有将学生认为是难点、重点的东西讲全面。
三是制定科学的复习方案。在制定复习方案时我一般采用“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彻底扫清基本概念中的盲区和死角,形成一套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为之后的冲刺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步是进行习题强化训练,这个阶段可以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进行专题训练,第二部分是进行习题综合训练。在习题训练阶段,教师不要大搞题海战术,要避免出现重复的题目过多,以免浪费学生精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选题上要精细;第三步的主要复习任务是就学生的丢分点和难点进行地毯式搜索以便查漏补缺,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好答疑准备。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训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选择自己薄弱的环节来加强练习。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加强复习指导
初中生还是一个爱玩好动的群体,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初中化学总复习,避免简单机械地重复已学知识,以及无休止地搞题海战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仍要结合班级不同学生学习状况和学生对疑难问题渴求解答的心理特征,让习题富有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延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自信心,化被动为积极、主动,让复习获得力少而多得的效果。在总复习时,同时还应该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避免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因素。其一,是厌学心理。有的学生认为复习课是在“吃回头草”,因而复习时精力涣散不集中心思,缺乏学习动力。二是显得易于满足。在复习阶段中,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得不错,再复习下去也没什么效果,再听老师讲,不如自学,因而失去学习兴趣。三是极度惰性心理。一些学生复习中无积极性、主动性,缺乏自信心,思维惰性大、思路狭窄,完全依赖老师讲,因而复习效果不明显。上述谈到的不良心理因素,对化学复习有很大消极影响,所以,在复习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正面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向上的充满活力的复习心理环境。
三、再次发挥实验功能优势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将课文知识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要进行合理有效的的教学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平常的的心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授业”和“解惑”,而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指挥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新课学习时,学生尤其是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对动手实验一般都处于“演示实验看热闹,分组实验走过场、实验过后全忘了”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并未体现化学实验所固有的激趣、明智、启思功能,因此,再现真实的实验在总复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若能对复习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并加以配合一些实验进行复习,这样既时学生思维活跃,又可使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进一步升化深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可以说是一劳举多得。在真实直观的实验中,学生对相关原理、实验过程、量的控制,甚至于基础的语言文字表达的精确性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学生的复习兴趣得到空前高涨。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三最后的冲刺阶段,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特征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帮助学生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才能大幅度提高复习效率,为最后的中考之战备好筹码。
参考文献:
[1] 孙阿敏. 提高初三化学复习效果的几点体会[J]. 新课程(中学), 2010,(08)
[2] 陈晓会. 关于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 华章(教学探索), 2007,(03)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内容体系;编写思路;实验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2–001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社会发展与化学息息相关,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教材编写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内容体系、编写思路、实验设计3个方面对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化学启蒙教材《今日化学》(Chemie Heute-sekundarbereichⅠ)[1]与我国现行人教版、沪教版、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反应”的编写进行比较,以期对该内容的教材编写形成深入思考和改进建议。
1 内容体系比较
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化学反应的内容应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涉及化学反应的内容较多,不同教材处理方法各有差异,笔者从质量关系、表示方法、能量转变、有关计算、化学发展史等5个方面对4种教材中有关“化学反应”的内容进行整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教材内容的广度不同。中德教材均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表示方法、有关计算等方面讲述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所有化学反应过程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德国教材还增加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变和能量守恒规律出现了活化能、能级图等内容,力求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国内教材中化学能、热能、电能等能量转变的内容分散在其他章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国内教材还增加了化学发展史的介绍,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他们探究化学真理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探究化学奥秘的信心和决心。
教材内容的难度不同。国内教材主要突出了启蒙教材的基础性,选择的都是与化学反应关系密切的基本知识,难度相对较小,编排较为集中。而德国教材除了包含基本知识以外,还涉及有关活化能和能级图的内容,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还要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反应过程的吸放热。很显然,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于刚接触化学反应的学生而言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但德国教材善用类比、模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活化能为例,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一个网球掉在屋顶边收集雨水的水槽里了,要使网球落在地面上,必须先将它提升,使其越过槽的边沿,这样网球到了一个能量高的状态,然后落到地上。放热反应也是这样进行的,先要输入启动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使参与反应的物质处于活化状态,只有反应物粒子互相碰撞时,化学反应才能进行。
2 编写思路比较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尽相同。图1、图2、图3、图4分别为德国教材和沪教版、人教版、鲁教版教材中有关“化学反应”的编写思路。
从四本教材章节的宏观结构来看有关“化学反应”的内容编排,可以发现我国教材中有关“化学反应”的内容都是安排在原子、分子、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学习之后。德国教材中原子、分子、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等内容则放在教材的较靠后章节(第7单元),“化学反应”主要出现在它们之前,而且有关“化学反应”的内容是分散编排,分阶段构建的。德国教材开篇即引入粒子模型思想介绍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思想,此时主要借助文字表达式讲述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表示方法和能量转变等内容;在第7单元学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之后再介绍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有关计算,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显然,这种宏观结构充分体现了“宏观描述——微观探讨、符号表述”的编写思路。
深入分析有关“化学反应”的章节,可以看到我国教材主要按照“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表示方法、有关计算的顺序编写,有关化学发展史的内容穿插其中。而德国教材则按照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质量关系、能量转变、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的顺序编写。可以说,我国教材中有关化学反应的学习内容关联较为清晰、简单;而德国教材中引入“能量转变”的相关内容之后,与“质量关系”共同构成了认识化学反应的两个方面;同时,“文字表述”——“本质认识”——“符号表述”的先后顺序也适应了学生对化学反应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3 实验设计比较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有关化学反应的教材内容设计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认识功能。中德4本教材中“化学反应”部分的实验设计特点鲜明。
实验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同。通过实验活动的数量统计,可以看到,德国教材中涉及实验活动达13个,而我国三本教材的实验活动分别仅为4、5和4个。显然,从实验数量上,两个国家的教材在关注度上呈现了差异。
实验类型不同。德国教材除了随堂实验以外,还较为关注家庭实验,设计了泡腾片的溶解、制备起泡粉、煎饼的烤制、火柴的研究等4个家庭实验,这些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我们身边处处皆有化学的观念,还能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而国内教材中仅有随堂实验,表明我国教材的实验设计关注点仍主要在基础性和典型性上,很少考虑到实验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思维要求不同。德国教材设计的实验均为对确定结果进行验证、解释的实验,每项实验都提供了具体的实验材料、明确的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作业,学生的思维训练主要体现在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两个阶段,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但其实验作业的设计弥补了此类实验的不足。实验作业除指导实验过程、复习巩固知识外,更有知识的延伸,思维的拓展。如:加热碳酸铜化合物的随堂实验。
材料:试管夹,煤气灯,碳酸铜化合物。
步骤:
1.在试管中装入大约 2 cm高的碳酸铜化合物。
2.用煤气灯的不发光火焰仔细加热试管。
作业:
a.记下你的观察结果。
b.推测气态的反应产物是什么。
c.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
d.说明是不是有反应作用。
国内教材设计的实验从程式上看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中,学生的思维主要体现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两个阶段,然后教材中直接给出一些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的重要结论。如:为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沪教版教材完全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设计实验,鲁教版教材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药品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特点,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我们期待国内教材设计出更多情境真实、过程科学的探究性实验。但是,在初中化学启蒙教学阶段,学生仅有极少量学科知识的情况下,是否能设计出真正的跟实际生产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开放性的探究实验,探究性实验是否应当有多样化的结论?并且是否能让学生在多种不同结论中继续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在比较分析中,重新审慎思考和判断。
4 结论与思考
从中德化学启蒙教材中“化学反应”编排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知识的广度和编排上有很大不同。我国教材初看似乎更加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简单关联,但相对弱化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刻联系。在实验的设计方面,德国教材较为重视实验活动,关注家庭实验设计,能有效拓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实验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延伸学生实验的边界,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实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国教材实验活动相对较少,实验活动多为随堂实验,基本不涉及家庭实验,并且尝试出现了探究性实验。整体而言,在比较研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两地教材的共性,更多地是从差异中看到了可以反思和借鉴的方面,诸如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完整性之间如何平衡,内容编排的简单、清晰与呈现知识的本质关联之间如何把握;实验活动设计在追求简单、易行的同时,是否能适当考虑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借鉴实验作业的设计思想,审慎把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及教学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致谢:感谢南京大学胡宏纹院士对德国初中化学教材的译介。
参考文献:
[1] Wolfgang Asseblborn Usw. Chemie Heute-SekundarbereichⅠ. Bildungshaus Schulbuchverlage,2010.
[2]王祖浩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