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程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19:4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化学课程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对比实验教学
1引言
三维动画技术,即3D动画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虚拟信息技术,应用该技术,能够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鉴于该技术具有交互性强、可视化程度高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引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而本文则着重探究了一种三维动画技术平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该教学平台的结构和模块,在此基础上,将其引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组织教学,并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教学的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验证该种教学方式的可靠性和推广价值。
2三维动画技术教学系统概述
2.1教学平台概述
在具体的设计中,该教学系统以三维动画技术为基础,引入程序编译、多媒体框架、信息化组建等部分,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整合其中,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录制、播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而学生亦可通过该教学系统,制作并上传自己的学习作品,实现师生、生生交流。此外,该系统引入了更为便捷的人机对话功能,教师可通过触屏、语音操作,实现播放、录制、共享等功能的运作,为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为便捷化、娱乐化、动态化。
2.2系统模块构成
具体来说,该教学系统包含7个子模块,分别是:录像指令接受模块、三维场景参数设置模块、三维场景参数采集模块、录像存储和发送模块、H.265视频压缩模块、触屏模块、视频播放模块。在上述模块的共同作用下,该教学平台具备丰富的教学功能,例如,视频录制、视频压缩、触屏演示、适时播放、语音设置等。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综合利用上述模块功能,通过导入录制信息、创设录制场景、压缩视频大小、触屏语音操作等,完成课程教学中所需动画视频的制作、播放、共享,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相比于传统的三维动画制作教学平台而言,该系统的智能性、节能性、便捷性更为突出,教学优势十分显著。
3教学实验应用分析
3.1教学对象
选取本校2013级计算机应用专业(3)班和(4)班学生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教学实验的方法展开研究,其中(3)班为对照班(30人),(4)班为实验班(30人),两班学生在年龄、学习能力、学习认知等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3.2教学设计
以专业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为内容,该课程共计48个学时,教学完成后,通过问卷方法、定量统计等形式,对两个班学生的考核成绩、学习认知等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判定教学效果
3.3教学实施模式
3.3.1对照班教学模式
在对照班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开展教学。
3.3.2实验班教学模式
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引入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平台,组织设计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阶段一】探究合作
教师利用教学平台,为学生演示《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之后,根据全班同学的学习能力,将班上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通过教室中的局域网平台,发送到每个小组的学习电脑终端上,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观看,并要求他们根据视频中演示的步骤,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自主尝试利用教学平台,制作并录制计算机系统操作视频。
【阶段二】学习作品展示
当所有小组都完成探究作用,并制作成视频后,教师在个人电脑中建立一个文本文件,要求各小组利用局域网系统,上传作品。当所有作品收集完毕后,教师则应用“教学平台,将各小组的作品整理成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展示视频,应用教室中的多媒体系统,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同时,要求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评委,进行作品点评。
【阶段三】学习成果共享
为使教学效果更为凸显,教师设置当堂测试环节,内容包含理论练习和实训操作两个模块,要求各小组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和操作,完成当堂测试内容,之后,教师将本堂课的所有资源共享至局域网平台上,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总结性学习。
4教学效果与讨论
4.1教学效果
经过48个学时的教学后,教师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指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总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P
4.2教学讨论
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三维动画技术教学平台,该平台由动画录制模块、语音识别模块、播放演示模块等部分构成,具有播放快捷,利用师生互动等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该教学系统的特征,通过3个阶段的引导渐进式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该系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证实,应用该系统开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有着显著的帮助。
此外,在关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度调查中,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的数据差异化明显。其中,表示对课程“十分感兴趣”的实验班学生占比80%,而对照班学生占比仅为30%,而表示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实验班学生占比为5%,对照班学生占比则高达60%。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对于提升学生的考核成绩,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教学平台理应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①.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08学年初三化学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做好化学教学工作计划,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3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问题及现状
从教学安排的短期目标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足够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从长期目标来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服务于国家,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基于以上两点,纵观我国的中学化学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支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长期的纯理论记忆背诵使他们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课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逐渐感受到掌握吃力并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还有,学生通过长时间学习掌握的大多为基础理论知识,他们不会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容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迷茫、手足无措的情况。长此以往,这些情况越来越严重,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厌学心理逐渐增强,在缺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状态下,教师同样感受到授课过程困难,课堂氛围低沉,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好。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⒈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好感
任何一门课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课堂学习状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桥梁,为他们指明方向,提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各个方面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让他们认可老师,认可这门科目,并对这门科目树立正确的态度,认真学习。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规范自己和学生的言行举止,创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了解老师的课堂教学步骤,同时知道自己下一步的任务,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2.强调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目,正确有效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相关概念和结论,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水平。在初三化学学习过程中,课本上出现的很多实验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研究讨论,探究实验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工厂、村庄等地参观学习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直作为主流,学生的自学能力退化,学习效率低下。近年来,受新课改的影响,各地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学习,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竞争意识,进而提高小组整体的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学习任务,强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学生出现问题困惑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逐个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积极钻研进取。
4.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水平。
篇4
紧紧围绕重点和基础知识,结合历年中考题讲通、讲透、练会,注意试题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教育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1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50、51、5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人。学生来自于城市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基础较牢,成绩。当然也有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习惯。教师要每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在各自原基础上发展进步。
教材分析:
1、用学生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
从生产和生活的,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了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有计划地穿插安排概念,理论和定律。
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地,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和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概念和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较。
3、从我国的,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
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习题难度上安排。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理解”的内容教学的,而对要求“”,“常识性介绍”“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调动学生学习的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
是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
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化学概念,理解和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科学和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生产、自然和社会的,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2)基础知识和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技能,化学在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措施:
(1)概念的教学
化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学好化学是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的阶段性。概念是发展的,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某些概念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的概念化。在教学中要尽通俗易懂,对实验和事实的分析、、抽象、概括,使学生概念,并注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联想的实物和化学反应。,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分散教学,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工具。
(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感性知识。要,帮助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并注意化学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作用。
(4)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概念,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质量的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学生化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的聪明才智等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可包括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和化学史,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可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特长,培养的创新精神。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2本学期初三年级化学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
二、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
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
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
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类教学和指导。
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
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检验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我在每单元教学中,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
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4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5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实施新课改,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新课改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作为教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几个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看,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差距大,好成绩的学生少,学空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有极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做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时间共计二十二周,除去节假日,实际授课二十一周,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从第十三章到第十八章共计六章,前两章为热学内容,后四为电学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电路图分析对学生更是困难。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内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机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这些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能量的研究扩展到内能。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通过扩散现象引出热运动的概念,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说明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过实验说明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并引出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教材列出比热容表,让同学们知道水的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内能的利用教材中重点讲了热机的例子介绍热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是对本章及以前所有的物理知识从能量观点进行的一次综合。
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所以在讲解知识技能的同时,特别应该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材尽可能多的联系是实际,提倡多动手,由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
第十六章主要学习电压和电阻。“电压、电阻”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学知识学习的深入,是进一步落实课标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压是电学三大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欧姆定律的前提和基础,电压表的使用和变阻器的使用又是学生探究电学基本规律,进行后续电学知识学习的保障。
第十七章主要学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地位。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学习下一章“电功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高中物理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的基础。本章通过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明确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并利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阻的规律进行定性的分析。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探究测量导体的.方法,这是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的应用。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领悟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实验的评估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
第十八章主要学习电功率。本章是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电学的研究扩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是对电学基本规律学习的深入,是电学规律的大综合,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本章包括“电能”和“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同时介绍了电热的作用和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从课程标准要求上看,这些内容都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电功率也是初中电学中最复杂的内容,是电学中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会主动了解、关心学生。而学生又会从内心感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高兴地学,愉快的学。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调查事实法等。尤其实验教学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求知欲。
3: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教学的空间不要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再是那种上课由老师灌,课下围着习题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乐意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解决问题。教师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如建立航模组、板报组、无线电小组、小制作组等让物理走进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增长才干,让物理爱好者充分发挥特长。
篇5
一、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1 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多媒体课件综合了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文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例如在初三化学的《绪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单纯采用口授的方法来讲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学生会感到枯燥,如果能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外化学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就能引起他们的神秘感及好奇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2 多媒体可以增强学生感知能力,突破重点难点。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化小为大、化微观为宏观、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顺利完成认知目标的实现。
3 辅助化学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由于时间、观察条件、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借助多媒体技术,能模拟实验的过程,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的效果。对于有些化学实验如分子的运动、分子的形成过程等,我们尝试采用投影仪和实物台,将所演示实验现场摄像,并直接投影在荧屏上,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使微观看不见的变为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4 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加快教学进度。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中的示意图、表格、例题、习题和内容总结等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教学时,就可以减少了板书、板藏的时间,从而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加透彻、更加生动活泼。多媒体的使用还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讲授,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和巩固。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能用化学课件取代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学中不能盲目用多媒体等手段去替代化学实验。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无论做得多么逼真,毕竟只是化学现象的模拟,缺乏真实性、可信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化学课件只能辅助化学实验,弥补实验的不足。
2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必须“适时、适度、适当”。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为教学服务。多媒体并非用得越多越好,要做到需用则用,不用则弃。要根据教学进程,选择最有利教学的时机,用于最需要的关键处,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课件。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体会到多媒体教学法不仅适用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用演示文稿制作),亦可在元素化合物(原子、分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适宜用3DMAX制作的3D动画)和化学计算(用演示文稿或FLASH、AUTHOWARE)的教学过程中采用。
3 选择多媒体课件应注意将教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篇6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一、应该做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只有有了思想上的重视,才会有行动上的付出。如果思想上没有重视,而是被逼无奈在行事,那就是做表面文章,根本没有任何效率可言。所以,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紧张而关键的中考总复习当中,为中考以至今后的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新课传授阶段,不可必免地会涌现出一些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好甚至是皮毛都不沾的学生。如果进入中考总复习时对他们不闻不问,他们将会彻底放弃,从而导致复习一开始便举步维艰,那后续的障碍更是不言而喻了!因而,了解和关注这个群体理应首当其冲。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中考第一轮复习仍然会将之前的所有基础知识再加以详细地讲解和分析。所以每个学生都还有机会弥补当初的不足和遗漏,不会感觉被人抛于千里之外,从而心里自然能够得到安慰和平衡,行动上必将同步进行。
二、应该树立起学生高度的自信心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鼓动性的分析,让他们强烈感觉成功就在眼前。
化学是从初三学年才开始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其学习时间短,涉及内容少,兴趣吸引高,难度要求低,比起其他科目,学起来要轻松得多,即使要查缺补漏也容易得多。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滋生厌烦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从而为我们的工作开展打开了一扇宽敞的大门。
化学相对其他科目而言,复习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基本不存在“只能赶进度,无法顾结果”的糟糕局面。这样一来,能给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吸收和消化,自然使得复习效果更加显著,成绩提高更加可喜。
可以举一些往届经历过总复习之后在中考时杀出的“黑马”,条件允许的话,请出一些来现身说法,让在场学生深受感染,以此来激发他们潜在的无以迸发的欲望,从而让信心加倍地膨胀。这样的效果远比我们费尽口舌要强出千百倍!
只要我们善于用真实的事例、真挚的情感、深入的分析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激情四射,就算平时再不起眼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耀眼的未来之星!
三、应该规划好复习进度,并有条不紊地开展复习计划
根据十几年的毕业班经验,个人认为可以将中考总复习工作分成三个阶段。
1.从新课结束到全区质量检查,时间安排一个月左右
本轮复习全部侧重于课本基础知识,可以把九年级化学所有相关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注上具体的教材页码,即使再不会的学生也能够以这种最便捷的途径迅速找到答案,从而避免因做不来而去“拷贝”别人劳动成果,甚至干脆放弃的不良风气。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又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可谓事半功倍!
2.从全区质量检查到全市质量检查,时间安排一个月左右
本轮复习全部以专题进行。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考试说明》的精神,结合本地近年来的中考方向和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所有内容归纳成一个个相应的专题。这其中设有“考点分析”“中考分值”“实战演练”三个部分,让学生明确中考“考什么”“考多少”“怎么考”,从而更清楚复习的方向和方法,以此加强学生对中考的适应能力。
3.全市质量检查到初中升学考试,时间安排一个月左右
本轮注重中考考题考点指导针对那些常考易错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让学生充分明确解题思路和方向,做到“避免老错误、解决新问题”。这样便能减少失分,增加得分。
四、应该分层次教学,以期做到“转化后进生、强化中等生、优化尖子生”
在任何时段,都应关注“后进生”。因为这个群体是最有进步和提升空间的,因而也是最不容小视的。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对他们加大感情投入,尽可能多地深入沟通、坦诚交流,以此感化和带动他们主动并真正走入我们的学科当中。同时继续鼓励好的学生对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形成“帮扶结对,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有了这种和谐、积极的氛围和环境,何愁成绩上不来!
“中等生”绝对是一个班级的强大中坚力量。它往往以庞大的队伍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成效。因此,我们应该在稳定他们的同时,不断努力以各种方式方法助他们一臂之力,充分挖掘他们潜在的巨大能量,让他们能够竭尽所能强大自己。
篇7
关键词: 化学素质 初三学生 化学复习课 教学策略
初三化学是整个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学处在一个特殊、关键时期。对初三学生来说,它是起始学科,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今后高一级学校的学习,它又处于初中毕业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化学复习课在化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上好化学复习课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促进初三学生化学素质发展的关键。
一、化学素质概述
在当今科教兴国的时代,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发展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同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化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初三学生化学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化学素质主要由化学知识素质、化学能力素质、化学品德素质组成。化学知识素质是解决化学问题和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基础,化学能力素质是化学素质的核心,化学品德素质则是青年一代成才的动力和关键。
1.化学知识素质。
化学知识素质是解决化学问题和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其他的素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授业”,即促使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的掌握,对化学基本计算的掌握,对化学实验原理、过程的掌握,等等。当前的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生化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不同的要求,对教材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在新课程改革下,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其他一切素质都以其为前提。
2.化学能力素质。
化学能力素质是在化学知识素质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初中生处于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老师应着重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素质。首先,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特别是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概括,将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综合、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其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对于卤族元素的教学,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氯气的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卤素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最后,在教学中应从学法、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阅题、如何归纳利用规律等。
3.化学品德素质。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我们见到所学知识用到歪门邪道上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例如瘦肉精、三聚氰胺。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中,老师不能忽略品德素质的培养。包括对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通过化学史尤其是对化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化学复习课特点
复习课是中学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化学复习课作为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整个化学教育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研究针对教学策略,认清化学复习课的特点,才能提出合适的策略。
1.化学复习课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
初中学习化学的时间只有一年,而学习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给复习课所留时间较少。加之初三处于中考冲刺阶段,对于这样一门新开学科大部分学生分配时间相对较少,需要通过复习课提高成绩。化学复习课承担了更多的任务,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就对化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对复习课的把握上。
2.化学复习课内容重复,学生提不起兴趣。
复习课中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这是大多数复习课都存在的问题,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采取简单的知识重复和题海战术的方法,就无益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水平,而需要老师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三、促进初三学生化学素质发展的复习课教学策略
1.回归学生,“讲堂”变“学堂”。
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能总结的规律让他们自己总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小组内外互动,由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
2.创设生动活泼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往往都是开门见山地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罗列或直接对练习题进行校正讲解。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生复习的机械被动,久而久之使学生身心疲惫,课堂沉闷低效。创设复习情境可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地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理解应用。
在初中化学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比如二氧化碳的制法复习,我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组12个人;再将每一个组的12个人分成4个小组。我给学生提供若干仪器,让他们组装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4个大组比赛,每一个组中的一个小组组装好仪器之后,这组中的第二个小组才能开始组装,而且本组内的4个小组组装的装置不允许重复。通过这种接力的方式,看哪个组的同学组装的方法最多,仪器连接最准确。最后教师点评,并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总结。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不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3.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复习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1)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合作探究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程序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转变学生学习化学方式,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有如下特征:第一,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并培养能力的;第二,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第三,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第四,重视合作式学习;第五,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如下两种方式。
①实验探究式。实验探究式教学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归纳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采用科学方法自主进行探究,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验证新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②调研探究式。调研探究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索事物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认识结果是未知的、是非约定的,结论的获取不是教师传授的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假设过程、实验求证得出结论。
(2)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
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问题情境安排并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接触问题情境、提出主意、列出事实、提出学习课题、制订行动计划、报告实施、做出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其间教师既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工作伙伴,以身作则地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满腔激情,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积极营造出一种支持开放性学习的环境,还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怀者、鼓励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大致有如下步骤。
①问题的确定,即确定问题的存在,定义问题到底是什么。
②程序的选择,即选择或找出一套适当的程序解决问题。
③信息的表征和组织,即按一定的格式(如主题、作者)在头脑中或以书面文字等把收集的信息表述为有意义的形式,并按一定的顺序或结构将信息组织起来。
④策略的形成,即信息如何表征,按照信息表征的先后把一个个程序排列起来形成步骤等。
⑤资源的分配,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分配到思维或问题解决过程的各个阶段。
⑥问题解决的监控,即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随时留意已经完成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和还有什么没做,以避免重复,提高效率。
⑦问题解决的评价,即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过程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或哪个答案更好,等等,这需要学生具有对反馈的敏感性和将反馈转化为行动方案的能力。
(3)概念图式教学模式
概念图是一种能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通过连接词能形象化地表达某一命题中各概念节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建立概念图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知识变得一目了然。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使用概念图帮助学生达到复习的效果。
概念图的建立是一种对旧知识的重新梳理、新知识的延伸、拓展的过程,可以通过如下的步骤构建。
①选取熟悉的某一知识领域。学习制作概念图,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学习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概念图的建构必须依靠对上下文知识的运用,所以最好选择学习者已经理解掌握的某一节课、某个实验活动或者一个实际的问题,如此形成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确定概念图的层级结构。
②确定关键概念的排列顺序。从选定的内容中选择关键概念(关键词),并把它们一一列出来,然后对这些关键概念排序,按照从最一般到最概括的概念,由概括性大到小,从最特殊到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列,帮助学生明确概念之间的层级结构。
③建构概念图的框架体系。在这一步骤中,把这些关键词分层和分支在黑板上进行排列,把概括性最广、最一般的概念(主概念)放在顶层,依次向下排布,概括性较低的(子概念)位于较低层次,最具体的概念(子概念下的子概念)位于最低层,这样分级排序,构建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从而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布。
④建立概念图的连接。寻找建构规律,按自己的观点建构,并且可以在连接线上用连结词表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联系有时很复杂,但一般可以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连接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连接。交叉连接是不同知识领域概念的相互关系。交叉连接需要学习者的横向思维,也是发现和形成概念建构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构建概念图是一项极好的创造性工作。当然,任何概念之间都可以形成某种联系,我们应该选择最有意义的知识和当前知识背景的交叉连接。
⑤修改和完善。有了初步的概念图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会加深和改变,对已建好的化学概念图从整体上进行反思,随着重新思考,所建立的化学概念图被不断修正、充实和发展。经过修改或修饰后,各级概念及其关系清晰可见,化学概念图就基本确定了。
参考文献:
[1]安栓文.构建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尝试[J].中小学电教,2011,(3).
[2]张述凤.构建初中化学复习课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方法[J].新校园:理论版,2011,(7).
[3]钱海如.初中化学高效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0,(6).
篇8
关键词:高一化学;学习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62-03
一、引言
初中时学生大都喜欢化学,因为化学有趣,学习起来较物理也相对简单。而高一化学是在初三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一个层次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都要比初三高得多。刚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时自身的学法、教师的教法等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高中化学枯燥、乏味、抽象,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不知从何下手。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都进入了化学学习的“困难期”,渐渐地开始感到化学陌生了,产生了畏惧感,从而动摇了学好化学的信心,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调查实施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鄞州咸祥中学高一八个班级进行调查。
(二)编制调查问卷
1.确定调查内容。咸祥中学是鄞州区一所普通高中,由于地方偏僻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所招收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上略有劣势,对于高中课程的学部分学生表示存在困难。在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学习一个半月时进行调查,是对他们能否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一次调查,提出教学调整计划,使学生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得心应手。
2.设计调查问卷。以调查内容为基准,科学合理的开展调查问卷设计。参照该学校的教育政策、教学理念以及高中生的心理,并上网搜集了类似问卷,多方面考虑,最后确定问卷内容,一共8题。
(三)收集研究资料
1.确立调查对象。咸祥中学高一年级共有8个班级,每个班级约有50个学生。每班抽取10名学生进行调查,男女各占一半。
2.收集原始资料。共打印80份,回收78份,其中2份为无效问卷。回收率为97.5%。
3.资料统计分析。统计问卷,输入Excel,并对问卷数据做出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化学目的的调查。(1)你觉得化学重要吗?A重要80%,B一般18%,C不重要2%。(2)你为什么学习化学?A感兴趣13%,B增长生活知识28%,C为了高考和会考59%。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化学重要,这说明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不管对提高个人自身科学素质还是增长生活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59%的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高考和会考,我在设计这项答案时,是抱着“用以考察学生受考试压力激进有多大”的用意,结果发现,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去学习化学。
2.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1)对于学习化学中遇到的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A自己查书解决17%,B请教同学,和同学讨论74%,C马上去问老师9%。(2)与初中化学相比,你现在学习化学的方法是?A没变化27%,B改进了许多,学起来得心应手22%,C觉得原方法不管用,试图改进,但不知如何下手51%(3)小考或测试后,你会进行总结反思吗?A经常反思22%,B有时反思68%,C没有反思10%。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高中化学学习和初中化学学习的差异,初中的学习方式已不再适应高中的课程,然而还是有51%的学生对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感到迷茫,试图改进,却不知如何下手。在初中,教师讲得慢、讲得细,知识点少,学生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需靠记忆,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也不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而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最重要是掌握化学思考方法,才能举一反三。而部分学生,仍然沿用初中的学法和思维方式,没有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从而造成了学习困难。
3.化学实验态度的调查。对于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的态度?A有趣,很想亲自动手做一遍59%,B很少有机会做19%,C觉得很有趣,但不想去做13%,D无所谓9%。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这就像是化学理论课的调味剂,而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紧张,演示实验的机会非常少,即使是老师在台上演示的机会也是非常难得的,进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似乎只看到了化学理论性的东西,从而慢慢失去了化学实验的兴趣。
4.化学困难原因的调查。(1)你认为化学容易学吗?A容易学9%,B一般59%,C不容易32%。(2)你觉得化学难学的原因(容易学的同学不用填,多选)是?A枯燥21%,B记忆内容太多44%,C内容太多抽象70%,D不知如何学习66%,E怕做实验3%,F对什么课都不感兴趣6%。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并不大,对于某些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讲解、学生多次练习,从而突破难点和重点。另外,只为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采用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高中教材内涵丰富,题目难度加深,灵活度高。重点和难点知识,不能像初中一样光靠记忆来应对考试,高中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考以及测试更加偏向对于能力的测试。70%的学生选择化学难学的原因在是太多抽象内容,这也表露出学生还没从初中的知识体系中转变出来。
四、教学改进对策
篇9
通过对我区20所农村初中的教学调研和对74名化学教师的走访与问卷调查,发现学校、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实验教学仍不够重视,实验教学显得苍白,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就更无从谈起。笔者以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提高实验完成率
1.1现状
部分学校某些实验的完成率不高。在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下同)设置的58个[实验]中,完成率较低的[实验]依次为(按完成率由低到高排列,下同):
一些[活动与探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演变成“演示实验”,甚至由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探究,“活动与探究”沦落为纸上谈兵。教科书中设置的32个[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率较低的依次为:
1.2原因分析
一些教师认为“有些[实验]太简单,学生看看就知道了”,“做与不做,对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没有影响”;而对较为复杂的实验又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做,认为“用课件演示现象明显,方便”,“讲实验实用,同样能达到做实验的效果”;“有些实验经常不成功”从而被“讲实验”取代;有些实验“缺少器材”和“耗时过长”,因此不做。
1.3对策
要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初中化学教学是启蒙教学,不仅知识内容是启蒙的,处理方式也是启蒙的,思维模式更是如此。要通过加强实验教学,丰富学生化学表象[1]。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重要的、独特的作用,深刻理解、准确领会教科书中设置这些实验的作用,充分发挥教科书中[实验]、[活动与探究]等栏目的功能。
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品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 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2]。如让学生从家中带少许磷肥、碳铵,包括复合肥料到校就可以完成“探究初步区分几种常用化肥的方法”。
对实验个体逐一研究。一是研究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即实现实验装置从无到有的设计。二是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即在原有实验装置基础上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改进,使之更加完善。如用圆珠笔中的弹簧代替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非常好。三是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做法,指导与改善自己的教学。《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专业杂志每期都有实验改进方面的文章,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加以消化吸收。
扎扎实实开展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与探究】,以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主要步骤和科学方法。一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是初中探究活动的开篇,教材编排的意图也很明确,它的起点非常低,来源于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现象。二是“实验室制氧气及性质的探究”,这是第一个物质制备的探究实验,涉及化学的许多实质性内容,是培养和巩固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阶段。三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这个实验的综合性很强,是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提高升华的重要阶段[3]。对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与探究],可以在老师的有效监控下,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通过分析、交流,得出结论,进而拓展延伸。如“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与探究】,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进行,在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设计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如“粗盐提纯”。
2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
2.1现状
实验教学开展形式单一。以教师在教室里进行演示为主,占实验已开总量(下同)的81.55 %;一些教师能在教室里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操作(学生演示),占14.96 %;“边讲边实验”仅占3.49 %,只是在公开教学或有人听课时才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每学年进行1-2次的学校占22.22 %,进行3~4次的占66.67 %,进行5次及以上的为零,还有2所学校整个学年没有做一次学生实验。
唯实验而实验。一些课堂中实验与教学内容脱节,不重视实验过程,为验证而验证;学生分组实验成为“纯粹”实验。一些学校为“节省时间”,将一些实验集中在一节课上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变成“验证后的验证”。
对实验教学缺少研究。教研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对实验教学,特别是对具体实验的研讨。教师对实验的研究也只是研究中考命题走向、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学校、教师很少订化学专业杂志,绝大多数农村初中没有阅览室,教师很难利用专业杂志、互联网获取有关化学实验的研究成果。
2.2原因分析
一些教师认为教科书中没有了“学生实验”这一栏目,学生实验可做可不做。对边讲边实验的研究还仅限于感性的实践探索阶段,缺少对其性质、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理性反思,不能准确把握边讲边实验课的特征,因而实际教学中失之偏颇:要么像课堂教学那样滔滔不绝、娓娓道来;要么像学生实验课那样完全放开,失去主导作用。
2.3对策
充分挖掘验证性实验内涵,提升验证性实验功能。验证性实验不仅在于获得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或体验获得结果的过程。因为结果已知,若不再重视过程,就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也就没有发现的快乐,也就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加强对“边讲边实验”的研究。边讲边实验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于一体,凸显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顺应了化学教学由教室向实验室转移的趋势。一要对教科书中的实验进行再思考和再创造,从学生的角度对实验内容、仪器、试剂及其用量、实验操作步骤表述方法重新选择和设计,前瞻性地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实验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边讲边实验,改成在白色点滴板中进行,快捷简便,现象显著,还可节约试剂用量,符合当今实验微型化的倡导。二是切实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请教学骨干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着力研究“边讲边实验”,在实践和交流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3 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
3.1现状
一些教师对实验操作步骤不熟悉,操作细节不规范,实验后处理不到位。2009 年江苏省“四配套工程”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盐都区初赛中,在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有19位老师(共有28位教师参赛)认为铁丝须用砂纸打磨,有4位参赛教师将铁丝向瓶中伸得太快,3位老师将铁丝向瓶中伸得偏浅,导致现象都不好。在制取氧气、二氧化硫时试剂用量普遍偏多。一位教师制氧气时,所取高锰酸钾竞占大试管的一半,而实际上氧气的量只需收集二瓶即可。有9位教师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其水槽中的水都变成了紫红色。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随手放置用过的仪器、试剂瓶,实验台面凌乱。实验结束后,一些教师对实验台面只是用抹布草草一抹,台面上水迹斑斑。
3.2原因分析
一些教师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很少学习,缺乏专业追求,专业规范有所淡化。平常教学中以“讲实验”为主,很少进行实验操作,直接导致教师实验技能下降。实验操作时图方便、省事,养成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如分液漏斗的活塞随手就开,用手直接取砝码等。
3.3对策
教师亲自准备实验,动手做实验。通过做实验,熟悉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教师动手做实验,对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出确保实验成功并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案,包括实验目标、策略、步骤、指导用语、注意事项、成功关键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到实验室上化学课
4.1现状
教师很少到实验室去上化学课。每学年到实验室进行课堂教学(剔除学生分组实验)1~2次的为7人,占总人数的9.46 %,3~4次为2人,占总人数的2.70 %,进行5次及以上的为零。
4.2原因分析
一是教师认为课堂演示实验较多,没有必要去实验室上课;二是农村初中几乎都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准备的工作量较大,还要组织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三是一些教师感到学校在实验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上课不方便(或许学校领导认为多媒体设备安装在化学实验室易被腐蚀)。
4.3对策
到实验室上化学课。把实验室作为实施化学教学的主教室,就像信息技术课的微机房、体育课的操场一样去利用。目前我区农村初中都有1个标准的化学实验室(24组),能达到2人一组的实验分组,可以开展随堂实验课,组织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学生更多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校要加强对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和投入。配备专职化学实验员,组织专业培训,落实相关管理要求和相应待遇。克服资金等方面的困难,确保化学实验的低值易耗品得到及时、足量的补充,为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物质保障。配备移动投影仪小车,方便一些教师在实验室课上使用课件问题,为把实验室成为化学教学主战场铺平道路。
学科教师构建学习与发展共同体, 全员参与,共同准备实验, 分工协作。上课教师可邀请实验教师或其他教师(听课老师)参与教学,配合自己指导学生实验。
到实验室上化学课,不仅仅是个形式,关键是要从心底里、行动上去重视实验教学,去改善、完善我们的工作。
5开放实验室,推动课外活动的开展
5.1现状
学生在课外从来不到实验室去。18所学校没有“化学课外兴趣小组”,2所学校的“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也只是建立在纸上,没有实质性的活动。教科书中设置的10个[家庭小实验]完成率都比较低。多数教师对其不作要求,少数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做,但不作检查与交流,学生做与不做不知道,从而流于形式。
5.2原因分析
一是实验室对学生不开放,二是学生课外也没有时间去实验室。为了挤点时间复习迎考,一学年的教学内容要在一学期多一点的时间内教完,学生都在忙于中考中的“重点内容”的学习,哪还有精力与时间去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做家庭小实验。
5.3对策
开放实验室,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完成教科书中的[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针对教科书中没有明确实验步骤,教师要作必要的实验指导,增强可操作性,提高成功率。要及时进行交流、展示和汇报[家庭小实验]进行情况,对实验装置(如自制的简易净水器)、 实验成果(如制得的明矾晶体、 叶脉书签)进行展示, 对实验过程进行现场演示(如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进行水处理、 石墨导电、制炭黑), 对实验过程中的疑问、经验、技巧等进行交流与研讨,进行实验报告展评等。
建立化学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推动化学课外活动。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对化学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以实验室为基地定期开展活动。如对“制取明矾晶体”、 “制作叶脉书签”难度较高的[家庭小实验]进行专题攻关,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
参考文献:
[1]柏品良.初三化学启蒙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5):1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
篇10
关键词 化学 人文教育 实验 化学发展史 时事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新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从新课标中不难看出,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渗透也必须渗透人文教育。
首先,教育本身需要人文教育。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精神,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因此,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能从教育中抽取出来单独进行,它是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的。但现在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只重视本专业的知识性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把这个责任简单划分到德育中去。人文教育离开了其他学科的载体,变为空洞的说教,这样的教育并未得到学生的认可。我们现在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对教师不尊重,对教育不认可,对社会意识也很单薄。这样的教育对学生本身的发展不利,对教育发展不利,对社会未来发展更不利。我们需要健全的人才,不光有知识,有能力,还要有责任感。
其次,化学学科特点要求教学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化学学科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现在,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化学学科在发展进程中,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何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避免化学学科带来的弊端,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任务。这个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有才能的人,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解决。
初三化学仅一年的学习时间,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成为必然趋势。根据化学学科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生动、形象、客观,相对于理论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可收到不错的效果。例如,上册教材中第三章关于水的净化实验,这是一个学生可自主完成的家庭实验,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说明,激发学生将理论变为现实,从实验中体会知识的用途,从劳动中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从而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意识。第四章中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同样也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典范,该实验简单,易操作,现象也比较明显。但整个实验装置及实验药品直接暴漏与空气中,生成物也未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不仅危害了实验者的身体健康,也危害了我们的环境。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验转化为绿色化学实验,将实验危害降低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