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8 09:2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化学实验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觉得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从“传授式教学”到“互助探索式教学”;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体实践下来,我认为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是再好不过的了。它可以将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改成小组讨论型的验证实验,也可以将学生实验和选做实验改成真正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设计、思考、实验、再探索等过程,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例如,在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原先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实验室里仪器已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快到半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现象,这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我改变成师生一同进行原理学习,然后由学生自己寻找装置,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并找出注意点,然后亲自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与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由于在教学中,这一改变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学习方法。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感觉很过瘾,比想象的有趣。
二、改变学习方式,课堂合作探究
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已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认知规律,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教材安排了讨论: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②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③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④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我将学生分组讨论,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合作学习也能成为优差互补的重要手段。
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教互学,优差互补,共同提高。
三、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接触化学,会对化学实验有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受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例如,学习了燃烧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四、增加实验机会,从课内延伸课外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篇2
【关键词】 初三 化学实验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初三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习惯,基本操作能力十分重要。但目前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却普遍存在效率低下,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现象。
一、初三化学实验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对实验的忽视。通常听到部分初三化学教师说,一到实验课程他们就会松口气,对于初中实验课程的不够重视,应经成为影响初中化学课上课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老师对于实验课程认同度过低,那么直接导致教师不会认真积极的进行备课,从而导致了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低下。
2. 学生实验时纪律松散。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化学,其好奇心较强,如果有机会亲手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必定非常兴奋。这直接引起学生因为情绪兴奋对课堂纪律的忽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应试观念的影响对于实验课认识不足,缺乏重视,从内心深处就没有将实验课程作为正常课堂,因此,实验室通常出现虚假的“繁荣”,对于教师的管理工作是个极大的挑战,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喊,下面依然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3. 教材对于实验对象模糊。目前部分教材对于课本中实验内容区分度不明显或者没有给出区分度。例如,人教版中对于学生自主动手的实验与教师的演示实验没有给出合理的界限,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做起来易如反掌,但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看起来,则是十分困难的。
4. 评价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实验的评价未建立严格的体系,通常实验的好坏仅仅局限在一张实验报告中,而忽视了试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基本技能、实验结果、实验效率、实验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应机制的缺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约束和目标,对提高学生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解决初中化学实验课问题的策略
1. 有条不紊的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前既应做好实验课堂中组织教学等各项准备活动,还应对实验操作中的各项工作予以充足准备。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即将使用到的仪器、药品进行逐个检查,保证在课堂上每个班级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正常的进行实验活动,不会因为仪器详损失缺漏等硬件原因导致时间白白浪费。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在详细讲解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还应该预做实验,通过教师亲手实验去检验实验所涉及的药品用量、浓度、实验花费时间是否适合,只有经过精心准备,教师胸有成竹时,才能保证在教学实验中游刃有余,不会因为预想不到的情况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叶圣陶曾讲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现在的应试制度使大部分同学善于“纸上谈兵”,对实验步骤以及操作要领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旦动手操作,就错误百出,就连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与药品的放置位置都分不清楚,“左物有码”的常识也会出错。因此,在实验前,进行操作要点的重申是十分必要,部分教师还可以与学生配合进行示范性操作。这从表面上看,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工作”。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详细的计划、完整的步骤脚踏实地落实实验活动,避免好高骛远或者形式主义。
3. 灵活运用实验课本。目前人教版的化学实验课本中对于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无所适从,随意为之。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并参照新课标的要求,在严格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八个实验后,通过对学生意象的调查,大胆开发教材中的新实验。如在制备二氧化碳的试验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补充,要求学生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里面,在滴加盐酸。或者将二氧化碳通至石灰水里然后加热。前面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碳酸钙与二氧化碳之间的转换关系,后一个实验则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反应量会引起不同的化学反应。
4. 建立健全试验评价机制。实验化学应该做到试验考核,将实验考核结果通过一定比例的分数折算加入到期末成绩中。通过用分数这根指挥棒促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引起重视,只有在化学实验考核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动力。在化学随堂实验的考核中,应该将实验过程表现出的实验态度、基本技能、实验结果、合作意识等参考进来。当然,如果想要公平的将两人划分一组进行过程性综合考核,那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为每个小组增加一个实验组长,其任务是对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实验态度、合作意识以及基本技能进行考察,为保证公平,组长应当场给出评价理由。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应该进行不间断的巡视,并为学生做出积极的指导与评价。
三、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对于化学实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病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发现、解决,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道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水平,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参 考 文 献 ]
[1] 严小梅. 初三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初探[J]. 江苏教育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2013,01:70-72.
篇3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较散,内容抽象,特别是新教材观点新、内容新、体例新、标准新“四新”。学生更难以适应。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下如何搞好初三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就这门学科的教学谈几点体会,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情景。以奇“激趣”
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课堂中不断创设情景,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自然界的一些奇特现象,如“鬼火”、“天火”、“溶洞”等形成;用奇特的趣味实验把学生带进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如“写密信”、“粉笔炸弹”、“雨落花开绿叶出”、“无中生有”、“魔棒”、“瓶吞鸡蛋”、“水中生火”等奇妙实验,再加上教材本身安排的一些“神奇”的化学实验。就能激化学生的兴趣,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二、以实验和化学问题为突破口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在平常实验教学中要改变只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要求学生按统一要求完成实验的模式,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和实验设计。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外,更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化学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在学习金属的防护时,我们身边的金属常锈蚀,我们如何来防止呢?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查阅资料和相互交流,学生能有效的掌握金属防护的各种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实效性。又如,学习“水的净化”时,联系我们身边河流受到污染,那我们如何净化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总之,让学生自主探究“化学问题”有利于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尊重学生个体。要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我们总怪学生“笨”,到底是学生“笨”。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呢?在教学中要据学生认知情况,思维水平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更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备好学案。
1.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本身的兴趣爱好,挖掘自我潜能,制订各自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2.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3.要加强学生思想沟通,多找学生交心、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位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要让学生学习有劲头,保持学习化学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兴趣。
四、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如果教学中采用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台上讲得津津有昧,学生台下可能个个昏昏欲睡: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可能这堂课大多数学生无所事事,这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课前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了解掌握全体学生,充分把握教学三维目标,精讲重点,设疑破难,带过一般,创造思维情境。让学生思维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轻松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精”练,练前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知识面广的问题以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熟练的掌握化学知识和应用化学知识。
五、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积极开展活动
化学是一门源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验,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联系所学内容,介绍有关的化学知识及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化学二课堂,让学生进行土壤分析,净化处理饮用水,合理的使用化肥、破解一些化学魔术等,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更能掌握化学知识,更大限度激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
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改变课堂模式,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其目的都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理论,才能在处理各种教学问题上游刃有余,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所谓翻转,主要指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课后复习、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在翻转教学中,学生先通过老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回到课堂上主要针对自学中的问题进一步交流讨论和做一些及时反馈练习,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翻转课堂中,老师是现场指导,而不是当场授课,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改变。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笔者及所在团队在初三化学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与应用。
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
1. 创建实验活动微课视频,培养学生适应微课学习
化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开始也是启蒙,而实验又是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根基。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规律、科学应用化学知识离不开实验,更离不开学生的热心参与、精心投入、求异创新。因此,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联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发以学生实验活动为载体的微课资源。笔者做导演,设计和主演都是学生。从选题、设计实验流程,到选择器材、操作实验,再到摄影、配音、后期编辑,均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老师全程陪护和指导。把学生制作的微课资源上传到云课堂平台,让所有学生点播先学:一方面,参与制作的学生通过观看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和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其他同学通过观看同伴制作的微课视频,增强亲近感,也激发其学习和“找茬儿”的激情。通过学生真实实验体验、智慧碰撞的平等交流学习,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后期学生随时随地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所以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很大。
一学年里,笔者辅导学生完成与初三化学知识相关的36个专题实验,录制完成53个实验微视频,其中包括重点实验的亲历、中考实验的还原,变形实验的设计、趣味实验的拓展。创设了相对完整的初三化学实验的微课资源库。参与学生的人数为53人,而且还有部分学生参与了2~4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活动都是利用日常教学零星的时间和课后业余时间往返实验室200多次完成的。在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和学生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数不清的失败,然而从未放弃,向学生传递了坚持不懈的品质、执着探究的精神、和谐合作的意识,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项活动不仅创设了学生参与亲历实验的机会,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化学、热爱化学的热情,探究化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有效学习的习惯,为日后实施翻转课堂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
2. 教师创建微课视频,实施翻转课堂
初三化学团队以7班和8班为试点。首先根据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教师将重点内容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视频。结合教学进度将微课提前通过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推送给学生。学生前一天通过老师制作的10分钟微视频进行新课学习,不懂的地方通过网络在线提问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在课堂上,共性问题全班共同解决,个性问题个别交流。课上的大部分时间进行作业训练,采取由浅到深的进阶练习,做到基础知识人人过关,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有机会得到拓展。为了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持续性,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提高微视频讲解的质量和趣味度,例如,在每个微课中加入化学谜语的元素,吸引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微视频内容设置相关作业,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
从调查访谈中,笔者发现,因为视频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网络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有利于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真正地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学生渐渐学会找出自己的重难点和困惑点,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完成最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在调查回访中,许多学生表示越来越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有了明显转变。2015年3月份开始真正实施翻转课堂后, 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每天回家只需按照任务学习单学习微课内容,时间大约是20分钟左右,与之前相比大大减轻了作业负担。通过月考客观地跟踪两个“翻转课堂”实验班的成绩(如图1、图2),对实验班和参照班的成绩对照表分析,在平均分稳中有升的节奏中,优秀率的提高更加突显。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可以让课堂教学高效化、实效化,确实可以使学生在减负的情况下提高成绩。
3. 采集学生讲题视频创新微课资源,升华翻转课堂
第一次模考之后,按照以往中考复习的节奏,初三复习进入全面的做题、考题、讲题的阶段,教学相对单一枯燥,再加上师生都进入了身心疲惫期和倦怠期,教与学的效果不佳。于是,我们又义无反顾地拉开了初三化学第二阶段翻转课堂的序幕,第二阶段微课视频资源如图3所示。我们将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化、题型化,精心选题筛题,并考虑7班和8班班级的差异分层设置任务学习单,课上采集学生讲评和解析重点考题的精彩片段录制成视频,后期制成画中画的微课形式,再次利用云课堂进行7班和8班互调推送。因为这种微视频是以题型为单位进行制作的,视频中学生本色“出演”再配上老师的标记注解,将“知识碎片”系统化,对学生而言亲切而真实,再一次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热情。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倾听和评论典型例题的剖析过程,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把握试题涉及的考点、易错点和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极大地提高了中考复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批判质疑、解决问题等能力。
历时1个月,我们采集资源录制合成了15个微课视频,内容涉及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所有题型,在线回复和答疑900多次,用心完成了第二阶段翻转课堂的尝试和改革。让学于生,师生共同创建人文、自由、开放、多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实现真实、自由、自主的阳光学习。
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
1. 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最受教师关注的往往是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响应或提出很棒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则是被动听讲,甚至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切。最让学生兴奋的是能够暂停、倒带、重放讲座视频,直到听懂为止。而课堂上,教师的时间被释放,可辅导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而往往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方式很适合潜质生的学习,因为潜质生基础知识没太多问题,但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有些障碍点,而课堂上老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走近他们,指导他们,短时间内他们成绩提高很快。例如,图4中的8班和图5中7班潜质生成绩的变化都说明了这一点。
2. 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使后进生不掉队,让优质生更优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虽然教师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但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却无法真正分层教学。翻转课堂承认了学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每位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
学习能力强、速度快的优质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难的课程内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该学科中更为深入的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学习和提高。例如,将图6中8班和图7中的7班优质生成绩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许多优质生的成绩最初很不稳定,源于对知识理解不够灵活和透彻。但是在翻转课堂中,通过观察和跟进学生的进度,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学生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运用。优质生们可以和老师进行一对一的研究、讨论,直至能够灵活运用,成绩自然稳中有升。翻转课堂,给天才学生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优质生更优。
学习能力弱、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从难度较低的内容开始,并通过协作平台获得同学和教师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这样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个可以从适合自己的高度起步并持续提高的可能。例如,图8中8班的后进生成绩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翻转课堂的价值和希望。
3. 老师更能读懂学生
一方面,通过云课堂后台数据可以直接跟踪每一位学生每一次微课学习的行为、质量和特征,根据这些行为数据,老师可以深度解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偏好和风格,从而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不论是学生主演A微课,还是老师主讲的微课,老师和学生“相遇”变得更加自然,由此而产生的交流与沟通更加频繁和亲近。一位好老师总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翻转课堂能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因此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谁有学习困难,谁能迅速地掌握学习内容并可从一些额外的挑战性工作中受益。进一步,教师还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并有机会确认他们需要帮助的点在哪里,或者识别和跟踪他们潜在的问题。
4. 改变了课堂管理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密切注意课堂上的学生动向。因为一些学生稍有分心就会跟不上进度或者影响其他人的学习。他们通常要么是无所事事要么是简单地不守规矩。
当我们翻转课堂后,发现许多课堂管理问题消失了。课堂捣乱的学生的表演失去了观众,因为其他同学都在忙于练习或小组活动。课上个个环节紧凑有序,学生们的思考更活跃,老师的驾驭感更强,更多地承担了引导学生的职责。课堂真正实现了高效,学生的学习状态专注奋发,教学相长。
总之,学生们越来越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有了明显转变。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而这种方式将教师的作用和技能在课堂上最大化地体现出来。
实施翻转课堂的困惑
1. 如何更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自律问题
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很高,而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好动的年龄阶段,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考验。所以,翻转课堂对于任何学生都适合吗?对于那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监督他们在课堂外有效学习?虽然这部分学生在传统课堂中也会存在学习自律问题,但翻转课堂会不会放大这种问题?
2. 教师专业能力表达的挑战
一方面,每个微课的制作,并不是教师按传统教学经验,根据教材要求逐个讲解知识点,而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自身逻辑构成知识图谱,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确定、分解教学目标,利用数字技术对知识点进行最优呈现。如何设计科学的进阶练习以确保教学的有效,这对老师专业能力的重构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10分钟视频的集中表达,老师还要研究如何形象、生动地表达以吸引学生的视线,如何利用网络的特性实现教学互动,对教师的综合表达能力也是一个挑战。
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景
篇5
一、 加强实验,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因此,激发兴趣,提高兴趣,保持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实现。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不仅要尽可能完成课本中规定的实验,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如在讲授“分子”这一概念时,若是按书本的编排讲解,只能是理论到理论,学生根本无法接受,教师可以增加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小烧杯中盛入少量的蒸馏水,加几滴无色酚酞,再用另一只小烧杯盛少量浓氨水,将两只小烧杯放在一起,用一只大烧杯把两只小烧杯罩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一会在一只小烧杯内的液体从上到下慢慢变红。这时学生就感到很奇怪,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通过学生的分析、思考、回答,这一抽象的化学概念就自然形成,由此解决了教学难点,学生的印象深刻。
二、降低难度,分散难点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学生感到有些困难。化学用语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分化点”,化学用语不过关就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为了让学生顺利渡过这一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初中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虽处于旺盛时期,但很容易遗忘,他们的知识只能靠日积月累,并且要经常复习才能巩固、消化和吸收。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提前安排,分散难点,分散记忆,减轻学生的负担。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可在绪言以后就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有意识、有计划的教授,让学生每天记、写几个元素符号、化学式,提前出现、分散记忆,可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改进教法,重在诱导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内容庞杂,涉及到30多种元素,70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前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指导读书法、练习法和参观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法要灵活多变,各种教法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应用什么教学手段,都要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 精讲精练,化繁为简
篇6
关键词:化学实验;有利心理;不良心理;策略探微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6-0020-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要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因素和思维规律,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研究学生化学实验时的心理活动规律,消除和克服其不利因素,培养良好的实验心理,将对化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1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心理
化学实验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因为学生每1-2人为一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各自为战,独立完成实验项目,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实验学习极富于创造性,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并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面对仪器药品,理论联系实际,且必须有较好的临场发挥,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各种心理活动都极为活跃,心理因素和思维活动的流程大致如下:
流程图表明,实验之前学生通过阅读实验讲义及有关资料或听老师讲解,获取有关实验的知识信息,并把它们传输到大脑,大脑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综合比较,提炼加工,输入信息库贮存,同时又不断从信息库提取有关信息,对操作器官发出指令,操作器官对仪器设备施加规范的操作动作,同时在操作中各种信息又及时反馈给感觉器官,同时感觉器官随时监视操作动作,收集信息再输入大脑,再次进行思维加工,经过分析和判断,再次对操作器官发出指令,以期对实验活动进行调控。这样往复循环,直至实验活动结束。
2 运用和培养有利的心理因素
从初三到高三年级的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6-19岁之间,正处在身体和智力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思想敏锐,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心理活动上,常表现出好奇、好胜和好动。而化学实验又具有真实、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可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快慰。因此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并从而建立鲜明而具体的直观形象,经过思维形成感性认识,为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打下了基础。
直觉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就不仅仅满足于看实验了,而是渴望亲自做一做,才能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这就是操作兴趣,因为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性,符合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满足其表现欲。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仅可加深理解知识,而且可培养多种能力,还可使他们受到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态度的初步训练。
我校曾对07级的初三、高一和高二的213名学生对待化学实验的兴趣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摘录其部分栏目,如下表所示:
上表的统计数说明中学生喜欢看实验,更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和着意培养这些有利的心理因素,想尽一切办法大力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还可补充一些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说服力强的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好奇并期待实施,标志着学习兴趣有向前发展的良好趋势,实验兴趣已由盲目性和广泛性逐步变为定向性,并逐渐形成持久性,即产生了“乐趣”,为确保学生的实验兴趣顺利稳定向前一步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做到:①实验内容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紧密相联系;②创造条件增加演示实验,加强学生分组实验;③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④增设实验答疑课、实验竞赛和实验讲座;⑤组织课外实验兴趣小组等。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等,不受课标的约束,可打破课堂实验的空间、时间的阻隔,紧密结合生活和乡土特点,就地取材,形式又灵活多样,因此值得大力倡导。美、法等国中学生的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1/3,英国和德国更高达1/2,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应花大气力,下大功夫,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加强实验教学。
3 化解和疏导不利的心理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强,加之知识和经验不足,因此对于化学学习会产生种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如兴趣不够专一和持久,虽然求知欲旺盛,但看问题往往简单化或带有片面性,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情绪不够稳定,一遇挫折往往容易丧失信心等。
在我校07级的初三、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归纳有如下实验心理:
3.1单纯好奇心理
人数约占37%,主要表现在对新的实验仪器、药品和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的感到好奇,充满期望;把做化学实验当作了“看热闹”、“变戏法”等,这在初三化学起始年级表现更为明显。
3.2 紧张畏惧心理
人数约占31%,主要表现在做化学实验时,生怕气体“中毒”而捂住鼻子;不敢做“爆炸”实验而堵住耳朵;进行独立操作时,手发抖、呼吸急促,甚至面色变苍白,手脚变凉;不慎打翻酒精灯且着了火时,手足无措,大呼小叫,无法处置等。
3.3 逆反浮动心理
人数约占21%,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中,由于情绪影响,为了追求好玩、刺激,期盼奇迹,抛开操作规程,随意混合试剂或故意加大试剂用量,或故意违反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有的出于好奇把实验室的仪器和试剂带出实验室等。
3.4 敷衍实验心理
人数约占28%,主要表现在实验前不预习、实验时照书看一步做一步;实验操作不认真,不愿动手;没有用心观察实验的现象;用猜测、臆断来填写实验报告或抄袭他人结果,甚至更改实验数据;实验不能坚持自始至终等。
3.5 女生实验心理
我们曾对初三年级的一个班进行调查,该班共有学生59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32人,数据如下:
可以看出男、女学生对待实验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女生不如男生好奇、好说、好动,表现欲也没有男生强烈,相反,她们常表现出羞怯感、自卑感,缺乏独立自主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男生操作女生观看的现象。
这些不利的心理因素在实验时的表现是很明显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有陌生感,他们习惯于阅读书本上的文字、符号和图形,而对于真实的仪器设备,则感到陌生,由于化学实验的操作难度往往甚于书本知识,因此,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常产生畏难情绪,在分组实验中,有些学生面对仪器迟迟不敢动手,就是这些心理的反映。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暴露出来的各种不良实验心理因素,教师应结合实验,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加以克服和纠正。关键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加强理念联系实际,对学生实验要严格要求。另外,老师应全盘考虑,根据课程标准和现有条件,制订出一个学期、一学年甚至更长阶段的实验教学计划,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实验训练。在制订计划时,还要注意先易后难形成梯度,对于重要的常用基本仪器,更要多次重复实验训练。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4 研究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实验心理
根据观察,一个喜爱化学实验操作(动手)的学生必然喜爱化学实验,而喜爱化学实验的学生,其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也高,其化学科整体学习成绩必然较好或很好。
4.1 创造学生化学实验的安全心理环境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的原动力,也是学习心理因素中最具潜质最可宝贵的。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喜爱实验爱动手操作的学生,往往具有不计较实验室内充满难闻气味、制取气体有毒会损害健康、腐蚀性药品和明火可能造成对人体伤害的“献身精神”。面对诸如药品失效、浓度不准、仪器不灵活、数量不足、不配套等因实验准备不足造成多次失败的挫折不灰心,不屈不挠。这就是兴趣的力量体现。反之,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环境不良,尤其是通风条件不良,实验药品仪器准备的不足,以及缺少对学生进行学习优秀化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情绪情感教育和诱导,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化学实验、害怕化学实验的不健康的实验心理。因此,我们不难体会到,研究和培养学生喜爱化学实验的健康实验心理,除研究学生外,还要研究完善实验室环境建设,制定实验室准备工作细则及其检查办法等与形成学生健康实验心理相关的一些方面,从而确保学生在一个较为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化学实验。
4.2 创设灵活多样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
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化学学习。因此,化学实验情景的创设,一定要分析学生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抽象思维能力开始活跃,但不成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关注身边和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并能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特点反映在化学学习上,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化学实验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对身边的生活现象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以及现代化学科学技术成果有较为强烈的探究欲望。根据中学生化学学习上的这些特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①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②结合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③应尽量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实验教学情景;④综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
4.3 构建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新模式
化学实验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因此需要相应合理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除了需要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努力做到五个强化五个弱化:强化对过程的评价,弱化对结果的评价;强化对兴趣的培养,弱化对智力的选拔;强化对创新方法的鼓励,弱化对奇思怪想的否定;强化学生集体协作能力的评价,弱化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能力的展现。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内容不宜过于“学术化”,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各种问题。象目前较为流行的活动表现评价和学生档案袋评价均是值得提倡的评价模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心理策略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在化学教学中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借助于心理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巨大功能。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学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4]竺丽英、赵雷洪.高中化学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学,2006(1).
[5]王磊、胡久华.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J].心理与发展教育.2001,3.
篇7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课教学中化学实验很多,占课堂教学的很大比重。然而作为普九的农村初中资源配备不足,给实验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一、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充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都有体会: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出于“好玩”、“有趣”。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如选择仪器、检验物质和配制溶液等实验,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练习”达到“初步学会”,但学生往往只对仪器和实验中新奇的现象的观察产生好奇而忘记实验目的,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实验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上,指导学生严格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
1.制订实验教学计划
在每学期初或每学年初,教师和实验员要根据教材要求、学校条件和当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适时地准备好有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保证化学实验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开设。
2.设计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序时,应认真构思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实验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得细致,尽可能设置“为什么”,启发学生思维,如:用磷与氧气在密闭容器里燃烧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理解质量守恒的实验时,学生观察往往只对“白烟”、“蓝色沉淀”的“特殊现象”感兴趣而忽视必要的思考,教师在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有白烟、蓝色沉淀生成,天平仍保持平衡,这有什么化学意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等。另外,不能为做实验而做实验,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步骤等,合理安排好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3.认真分析实验中的成败原因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上的实验要求,上课前认真做几遍,使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探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强调“瓶内要装水或细沙、铁丝要很细并且在铁丝上要系上一根火柴”,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出现集气瓶炸裂。
二、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农村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可能在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教师应自己设法解决。如:我们在分组实验中缺少滴管,就自己动手拉制滴管;缺少石灰石就到当地的采石场去找,没有过氧化氢、酒精、橡胶导管就到镇上卫生院购买;制取氢气时没有启普发生器,我就用一个烧杯和一只破了底的试管控制产生氢气的速度;做分子扩散实验缺少品红,就用高锰酸钾、红墨水代替;缺少细铁丝、细铜丝、生锈铁钉等,平时收集废旧铁丝网、石棉网、老化电线、生锈铁线和生锈铁钉等,再做适当处理后使用;还有缺少小刀和剪刀等,通知学生自带;如在讲“原子的结构”时,实验室没有原子模型,就用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代替原子核上的质子和中子做成模型,直观演示了它们的结构。克服这些困难,完成初三化学实验教学。
三、调动学生因素,积极完成实验教学。
农村学生比较特殊,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兴趣不浓,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实验教学中,应争取运用好化学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开学初,第一堂课为实验课,我做了些趣味性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晴雨花”、“铁树开花”、“魔棒点灯”等小实验,又提出了许多他们身边的常见问题,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活动,如:制作酸碱指示剂,研究如何洗去污渍,如何除去埚垢及净水器的制作,开设兴趣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积极性。
四、结合学生实际,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1.演示实验。它是实验教学的一大特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演示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把演示实验变为“表演”,协助老师完成实验操作。
篇8
关键词:高一化学;学习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62-03
一、引言
初中时学生大都喜欢化学,因为化学有趣,学习起来较物理也相对简单。而高一化学是在初三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一个层次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都要比初三高得多。刚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时自身的学法、教师的教法等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高中化学枯燥、乏味、抽象,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不知从何下手。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都进入了化学学习的“困难期”,渐渐地开始感到化学陌生了,产生了畏惧感,从而动摇了学好化学的信心,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调查实施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鄞州咸祥中学高一八个班级进行调查。
(二)编制调查问卷
1.确定调查内容。咸祥中学是鄞州区一所普通高中,由于地方偏僻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所招收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上略有劣势,对于高中课程的学部分学生表示存在困难。在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学习一个半月时进行调查,是对他们能否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一次调查,提出教学调整计划,使学生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得心应手。
2.设计调查问卷。以调查内容为基准,科学合理的开展调查问卷设计。参照该学校的教育政策、教学理念以及高中生的心理,并上网搜集了类似问卷,多方面考虑,最后确定问卷内容,一共8题。
(三)收集研究资料
1.确立调查对象。咸祥中学高一年级共有8个班级,每个班级约有50个学生。每班抽取10名学生进行调查,男女各占一半。
2.收集原始资料。共打印80份,回收78份,其中2份为无效问卷。回收率为97.5%。
3.资料统计分析。统计问卷,输入Excel,并对问卷数据做出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化学目的的调查。(1)你觉得化学重要吗?A重要80%,B一般18%,C不重要2%。(2)你为什么学习化学?A感兴趣13%,B增长生活知识28%,C为了高考和会考59%。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化学重要,这说明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不管对提高个人自身科学素质还是增长生活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59%的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高考和会考,我在设计这项答案时,是抱着“用以考察学生受考试压力激进有多大”的用意,结果发现,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去学习化学。
2.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1)对于学习化学中遇到的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A自己查书解决17%,B请教同学,和同学讨论74%,C马上去问老师9%。(2)与初中化学相比,你现在学习化学的方法是?A没变化27%,B改进了许多,学起来得心应手22%,C觉得原方法不管用,试图改进,但不知如何下手51%(3)小考或测试后,你会进行总结反思吗?A经常反思22%,B有时反思68%,C没有反思10%。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高中化学学习和初中化学学习的差异,初中的学习方式已不再适应高中的课程,然而还是有51%的学生对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感到迷茫,试图改进,却不知如何下手。在初中,教师讲得慢、讲得细,知识点少,学生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需靠记忆,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也不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而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最重要是掌握化学思考方法,才能举一反三。而部分学生,仍然沿用初中的学法和思维方式,没有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从而造成了学习困难。
3.化学实验态度的调查。对于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的态度?A有趣,很想亲自动手做一遍59%,B很少有机会做19%,C觉得很有趣,但不想去做13%,D无所谓9%。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这就像是化学理论课的调味剂,而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紧张,演示实验的机会非常少,即使是老师在台上演示的机会也是非常难得的,进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似乎只看到了化学理论性的东西,从而慢慢失去了化学实验的兴趣。
4.化学困难原因的调查。(1)你认为化学容易学吗?A容易学9%,B一般59%,C不容易32%。(2)你觉得化学难学的原因(容易学的同学不用填,多选)是?A枯燥21%,B记忆内容太多44%,C内容太多抽象70%,D不知如何学习66%,E怕做实验3%,F对什么课都不感兴趣6%。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并不大,对于某些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讲解、学生多次练习,从而突破难点和重点。另外,只为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采用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高中教材内涵丰富,题目难度加深,灵活度高。重点和难点知识,不能像初中一样光靠记忆来应对考试,高中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考以及测试更加偏向对于能力的测试。70%的学生选择化学难学的原因在是太多抽象内容,这也表露出学生还没从初中的知识体系中转变出来。
四、教学改进对策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转化;兴趣培养;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67-01
一、学习困难的原因
1 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化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都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2 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都没有学习。造成学生的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来处理好初三与高一化学之间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对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缺乏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彻。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二、转困对策
1 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1)学习生活给予“偏爱”。在平时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多找他们谈心,理解他们,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
(2)课堂提问给予“偏爱”。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化学学困生多发问,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在课堂40分钟内多“照顾”学困生。
(3)鼓励表扬给予“偏爱”。对于他们认真的完成一道作业,完成一次劳动任务,某一次作业写得规范,字迹清楚或比前一次有进步时就当众表扬,同时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2 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乐趣。在导入新课时设问、可以采用故事法、联系实际法、悬念法、实验法等引入新课,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完全可以透过想象看本质。把“看起来好玩”,“听起来有趣”的低水平的兴趣转化为探究原因的兴趣、概括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把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兴趣、乐趣,甚至为志趣!
(2)让学生體味成功的乐趣。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剑设不同的问题情景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完整、准确的回答问题时,发表独特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以及准确无误的实验操作时,教师及时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乐趣。当提问卡壳时,教师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直到他解决问题,并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指出他成功之处。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和满足。
(3)循序渐进,注意知识的衔接。重点是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
3 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1)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现代教学观认为: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发展化学,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开展探究性活动。
(2)把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把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给学困生布置作业要做到少而精,最好是“堂堂清”。这对学困生非凡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
(3)充分利用多媒體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的基础学科,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而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具有好奇、勇于探索的个性,乐意接受新事物,容易吸收新知识;多媒體教学课件利用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直观的表现复杂的理论和概念。
4 归因分类、因材施教,加强教法创新
(1)建立学困生档案,强化个體辅导。每个学困生的情形不同,教师除了在教学中注意解决共性问题外,还应针对每个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因分类,建立学困生个體档案,找到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实质问题。此外,利用网络资源对学困生进行辅导。使学困生将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外自主补充学习。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挖掘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美妙的现象来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化学教师应该从培养他们基本操作能力人手。来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化学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异常的现象,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此时,应恰当地引导他们学会查阅资料,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和步骤,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达到学习新知识和完善探究能力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兴趣 培养 创造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学习即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就是引路,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示学习方法。探究是指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一般顺序。探究式学习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学生所认识的化学科学知识,虽然相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都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认识化学知识,也必须按照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来进行探讨。
学生是化学教学认识的主体,引导探究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活动,而不是包办代替,一讲到底。
二、探究式学习进行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1. 以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为指导
即在教学过程中,在遵循基本科学知识的前提下,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实验的智力价值。
2.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如在初三化学新教材《质量守恒定律》中,笔者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
3. 强调教学的探究性
强调教学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言的。传统的学科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往往被忽视。
4. 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
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这三项目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三者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得到统一,而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索过程是实现三者统一的关键。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
(1)给出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要探究的目标。
(2)教师要精心备课,在引导过程中,要创设的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即“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2. 课堂上
(1)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同时,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反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2)营造讨论的气氛。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婆”。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中,就提前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四人一组,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3)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时间;给学生批判时间。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4)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学生电子计算机辅助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
3. 课后
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只有当人真正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人才获得真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的实践之中,使学生动手做实验,尽量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进行仪器的改进;到社会中调查研究,选择切合实验的小课题研究。
四、实验后的收获
通过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引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同时引导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动机等)的影响紧密联系起来,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