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答题技巧范文

时间:2023-03-15 02:1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化学答题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三化学答题技巧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策略

化学复习教学作为整个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能力。通过复习可以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通过复习才能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在有限的复习时间中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呢?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复习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制定复习备考计划

初中化学教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初三年级的学生时间更为紧凑,化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特别是近年来中考化学分值降为50分,相应的化学周课时也减少,而教学内容没有变化。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轮复习,让学生在多次重复的教学复习中具有针对性地提高,这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

我校初三化学备课组制定的中考三轮复习计划:

第一轮:4月初到4月底(上学期完成部分下册教学内容,在3月底完成新课的教学) 进行章节复习。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决定着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章节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降低教学重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通过章节复习要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的作用。

第二轮:5月初到5月底进行专题复习。我们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力求在知识整合程度上、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专题复习,初中化学从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个大专题。专题的整理分工协作,整理时注重“知识、方法、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加强巩固薄弱环节。

第三轮:6月上旬到中考前进行模拟考试和查缺补漏。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定时、定量、规范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测试有利于学生规范考试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有利于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反思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解题规律或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应考心理。

二、强化学科备课组教研活动

我校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备课组每周都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初三化学备课组在三月初的教研活动中确定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的专题,并且确定一个老师负责一个专题。负责专题的老师做好教学初步设计,教学设计包括“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典型题例”、“课堂练习”等内容。第二轮复习开始的教研活动,大家针对下一周化学复习的专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完善教学设计。在使用时 ,教师可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己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化学备课组不定期的进行公开课,所有化学老师都去听课。每次听课后,备课组在评课中对一些难以把握的教学热点、难点问题,或由某个课堂教学情景及问题引发的深层次的思考等进行交流与讨论。

初三化学月考试卷和第三轮复习的模拟考试试卷的命题一般过程是在教研活动中大家根据复习的进度和近年来中考试卷进经大家讨论来确定各个的考点,命题人根据确定的考点进行组卷。在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大家在对命好的试卷进行讨论,对试卷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确定月考试卷的题目。教研活动后命题人去完成试卷,然后由另一人审题。

三、提高复习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三化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课程容量比较大。加之复习课是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的复习,学生对旧知识缺乏新鲜感,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减退,产生大脑记忆疲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降低了学习效率,严重影响复习的最终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复习课堂的教学效率。

联系生活,课本上的知识点大多都是枯燥的,学生很容易对这些理论知识产生反感,甚至厌学,如果在复习时,将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复习实验过程中,可以将教材中的知R点贯穿起来,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化学复习课堂上对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学到的都是些比较零散的知识 ,没有系统性 ,对学生记忆很不利。在复习课堂中 ,老师和学生进行总结 ,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归类总结 ,有利于学生掌握。在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许多概念相互对比 ,如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与纯净物 ,抓住矛盾的关键 ,对比记忆最好。而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 ,氢气、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氢气与氧气的物理性质 ,往往会相互干扰 ,影响记忆 ,如果分类集中 ,观察其异同 ,分析对比 ,同中求异 ,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

四、注意复习资料的筛选和试卷习题的讲评

在习题训练上要精选细选,瞄准考纲,做到难易适中,又要避免重复。习题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着重解决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第三轮化学复习模拟考试的试卷要精心组织。几份模拟考试的试卷的考点要综合考虑,中考常考的考点要经常出现,上次模拟考试学生错误较多的考点下次模拟考试要再次出现。

讲评前将暴露的问题按内容及题型整理归类,讲评时将重心放在问题的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的拓展上。在典型错误习题的讲评中要精析细剖,挖掘习题的隐含性。在习题和试卷讲评中要强调暴露问题,如书写不够规范、格式不够完整、表达不够清楚、语言不够专业等问题。通过对习题的精析细评,深层挖掘,学生的认识加深了,思维开朗了,解题能力提高了。

参考文献:

[1]马云飞.初中化学复习课策略探讨[J].才智.2014,(4).

篇2

一、以“纲”作导 明确目标

《考试大纲》是中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中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复习到相关内容就要把考试说明拿出来比较,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避免过度拔高难度,特别对我们这种普通中学,抓住基础分,是中考胜出的关键。而且我也注意把相邻两年的考试说明进行比较,看有无区别。

复习时围绕《考试大纲》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对中考的“了解”、“理解”、“应用” “操作” “探究”各种层次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具体的化学问题可以作何处理,合适设计成什么样的题型?只有搞清楚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从这些实在的基础开始,才可能搞好化学的复习。

二、以“本”为导 抓基础

课本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以教材为依据,千万不能抛开教材,去买很多这样版那样版的复习资料,复习资料多了,花钱多不说,教师和学生 无所适从或疲于应对,这就会失去“主心骨”。有一两册经过精心选择的资料在手即可。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

抓基础不能就基础而基础,而应着眼于提高能力上,因此应在教材上下功夫,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每一单元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善于挖掘出教材的思想性,并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育,对每个知识点设计过程探讨。

复习时,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搞“偏、难、怪、高”的内容。注意考查范围,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要坚决、果断、彻底地抛掉教材里没有的、《考试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点上。

三、以“真题”为导抓学法

由于中考是省内出题,做题时应着重做广东地区的真题、模拟题。纵观近几年化学中考试题,一个典型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繁、不难、不超纲,命题趋势是:平稳过渡,分步推进,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中考题!因此,对中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中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学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中考。

要求学生答好中考题的标准是:常见的题要会做,不常见的题也要会做,从来没见过的题也得会做。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化学教学特点,试题特点,命题趋势, 答题标准,在狠抓“双基”上下功夫,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解决疑难问题。

四、以“练”为导抓好讲评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做题时: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注重解题的质量;只注重做题的结果,而不注重解题的过程和解题后的总结。因此练习题要精挑细选,做到难易适度,明确练的目的,避免重复劳动。以中档题为重点,着重解决学生审题不够仔细,逻辑不够严密,基础不够扎实,书写不够规范,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等问题。

要设法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将知识与能力体现在笔尖上。

作业、试题,学生做完后仅完成了少部分功能,另外大部分的功能要靠教师的讲评和学生的总结来完成。讲评时要将题目按内容或解法进行归类,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精讲。不满足对答案,而将重点放在分析题意、寻找思路、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上;放在题的考点和教材的知识点联系上;放在挖掘试题内容的隐含性、提高试题的创新性上;放在以一道题为突破口,寻找一题多解、多题同解、一法多题及同类题目的联系点上;放在对典型错误及产生原因的剖析上。使学生做一题、学一法、通一类,能举一反三,灵活掌握。

篇3

关键词: 初三化学教学 试卷讲评课 讲评探究

一、课前准备

1.同做试卷,胸有成竹。

以学生的心态与学生同做一份试卷。做了之后,教师也就清楚了: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错误,做题时是要注意审题,还是要注意读图,还是要注意信息的阅读与迁移,这样讲评时就会做到胸有成竹。

2.统计、分析,有的放矢。

统计学生试卷中的答题正误情况。分析学生各题答题的正确率(得分率和失分率),哪些题学生的正确率较高,哪些较低;哪些学生解题方法新颖、思路开阔,并记录下来。对于错误率高的试题要分析,是教师教学中知识点的遗漏,还是没有讲解透彻;是学生记忆不够准确,不能灵活运用,还是考虑不够深入。既要查找教的原因,又要分析学的原因。针对错误率高的试题,要重点备课,要备解题思路,备解题方法,还要备复习方略。

3.制定教案,粗略有度。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什么,怎样讲,讲什么,如何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哪些该粗略讲,哪些该详细讲,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心中都要有数。

4.及时评讲,激发欲望。

课前将试卷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1)先独立纠错,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互评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将错误自行纠正;(2)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并深入反思,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讲评课中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和听讲。由于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分数、自己答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甚至困惑问题的准确答案,这个时候,他们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最为强烈,试卷讲评的效果最佳,因此必须及时讲评。

二、课堂讲评

1.科学小结,浓烈氛围。

在课堂的前几分钟时间里,老师要对学生考试成绩、试卷的难易程度,以考试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再将统计好的班级平均分、本班在同年级其他班级中的位置和各分数段的情况告诉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了解自己在这次考试中所处的“位置”。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同时也对成绩一般的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激励其继续努力;切忌开始上课就批评学生,责怪学生,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点拨迷津,培养能力。

试卷讲评一般不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其针对性。试卷讲评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的答题指点迷津。

对于试卷的“给分题”即比较简单的题目,考试时不会做而考试后就会明白的题目,一般要略讲或者不讲。试卷讲评之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典型错题摘录在错题集上,注明正确答案和简要的解题思路,并对解题过程进行自主反思。对于得分较低即学生理解与应用较为困难和普遍易错的内容,要作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中不应仅仅满足于审题、析题的讲解,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有效训练。要讲清楚解题的依据、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找破题的关键,对一题多解的题目,在讲解时,可以展现各种解法,着重分析各种解法的思路,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中寻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规律。

3.积极参与,启发思维。

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请解答得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解题的过程,具体是怎样审题的,怎样分析的,怎样得出结果的;对于做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让出现这种错误的同学谈谈他当时是怎么思考的,然后学生相互点评,教师做出评价,师生共同纠正。同时还要善于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那些解题思路清晰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中的成功之处,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要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必须比较宽松,使学生没有顾虑。为此在讲评课上,应允许或鼓励学生“插嘴”,发表自己的观点,切不可打压学生,嘲笑学生,讽刺学生,否则会使学生提心吊胆,无心听课,更谈不上参与。

三、课后总结

1.老师总结,教学相长。

一场考试结束,试卷讲评完之后,教师不应感到轻松,而应该有很多想法,如从学生考试情况可看出前一阶段教学方法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存在着哪些缺点要去改正,等等。这些都应该及时总结,以便在后一阶段的复习教学中取得更好效果。

2.学生总结,增强信心。

考试结束之后,要求学生总结,总结前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学习积极性方面的问题),总结考试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从而树立信心去迎接下一阶段的复习。

篇4

关键词:化学;德育;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3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12

化学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马克思认为:“情感是一个精神饱满为自己目标而奋斗的人的本质力量”。目前中考选拔制度仍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化学课堂重学科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德行与人格发展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让这种渗透成为一种好的课堂教学艺术与特色,那么学生收获的不仅仅只是化学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得具体的、富有学科特色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也会十分自然流畅,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如果化学课上忽视对学生德育经验的积累,不注意引发学生道德意识的共识,不注意引领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那么化学课堂教学就是不完美的教学。由于道德情感与人的道德需要密切相关,又与人的道德行为密切相关,所以能给人的发展以动力,促进学生对良好行为的保持和不良行为的遏制。[1]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地对学生实施德行、人格、情感教育、科学素养形成是化学教师的一种责任。以下是笔者将化学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有人认为“在中考应试指挥棒下,既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又面临学习内容多课时少的难度,就造成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矛盾。”其实,这两个问题并不矛盾。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是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原始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非常多,如在布置家庭作业上可以讲究点技巧,特别是学习“物质构成奥秘”时,学习难度加大了,作业量大也会给学生带来负担。若少一点精一点,难点的练习课上有针对性地先完成一些,对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将起到促进作用。在复习阶段,若教师一味地灌输梳理知识点,一味地强调习题战略,则会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深感枯燥乏味。若教师在复习旧知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或利用创新实验等将复习和拓展知识有机结合,那么学生对化学的求知会保持一定的积极情态。

如笔者在复习“酸碱盐的性质”时,结合厨房里的生活实际,给学生上了一节《厨房里的化学》,学生在收获酸碱盐性质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原来化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复习化学方程式时,结合日本的核爆炸事故,给学生编制了如下课堂讨论题:“日本核电站爆炸主要是源于水在高温下与金属锆(Zr)管道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和氢气,氢气与空气混合而发生爆炸。请写出水与锆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氢气与空气混合爆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课堂紧跟时事,随时帮助学生积累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如在复习化学实验时,巧用试管作媒介,简要介绍了试管的分类后,抛出如下问题课堂讨论:①使用试管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从实验安全、防止试管破裂等方面考虑)②说说A、B、C、D四支试管可以用来做哪些实验?③可用什么仪器替代试管?④讨论装置E、F可用来完成哪些实验?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几乎将初三化学实验都联系在一起了。学生上完这一节课也大为感慨,在学会运用化学的思想、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同时也感受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那么神奇。“这样的化学课堂对学生永远都充满吸引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是我们教师的责任。”[2]学生在这样的化学课堂上各方面的素质也会得到锻炼,除了学习成绩、动手能力、专业兴趣外,在集体精神、人格完整与道德完善等方面也会有很大提高。

二、重视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成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化学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素养,给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分,还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促成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情感投入的理想结果是学生在学习化学时自然带入责任感,对化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始终精神愉快。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学习,对化学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甚至有很多憧憬。如果我们教学过程中只顾抓学生学习,不顾情感投入,很难想象会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这些情绪因素及化学教师单一的教学面貌对情商低的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害怕、愤恨、沮丧、厌恶等情绪。为避免学生的消极情感,首先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体验成功,营造宽松学习环境。

如学生学习《溶解度》中降温结晶方法时,大多数教师选择演示实验,实际上学生对降温结晶现象并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所以即使教师演示了这个实验后学生对降温结晶法的理解仍有认知障碍。若采用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个实验,当温度升高硝酸钾晶体继续溶解,而冷却时硝酸钾又以晶体形式析出,学生对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惊奇,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自觉参与而且会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对降温结晶方法也有了很直观的印象。

当然,若我们平时注重一些教学细节处理,也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成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如批改作业时多留心学生作业的认真程度、答题准确率等,上课及时反馈到学生个人,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学生也会对这样的课堂充满期待。所以作为化学教师为了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科学观、学习心态等方面获得良好而持续地发展,没有理由在教学活动中放弃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三、重视实验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是连接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中介,是学生获得科学事实的必要手段,还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规律性的认识。[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赶进度而教学或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导致课堂上缺乏必要的实验教学,甚至用讲述的方法或用视频替代真实的实验教学的现象这么普遍。若化学教师在备课时站的角度多点,多着眼于课堂效果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给予学生持久学习能力的课堂。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结合生活中的碳酸型饮料“雪碧”等一起探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时学生在自制的“汽水”中滴加石蕊溶液后发现变红了,加热后又变紫色了。这一现象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很快就有学生在无色的“雪碧”饮料中也滴加石蕊溶液,发现也变红色了,加热后发现却没有变回紫色。学生的认知有了一些矛盾和障碍,探究欲望空前高涨。当然此时也有学生作出冷静思考,发现原来“雪碧”饮料标签上还有柠檬酸。查阅资料发现柠檬酸分解温度在175℃,碳酸常温下就能分解,而学生给试管加热时间很短,不足以使“雪碧”中的其他酸分解完毕。经这么一分析,学生们也就恍然大悟了。

像上述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有死板的知识,而是灵动的科学经验知识。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质疑精神,而且对于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实验技能,开发智力,提升科学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过程中,他们的道德情操、创新潜能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化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是说化学学科教育中要将德育要求“润物细无声”地纳入教学过程中,而不是直白、僵硬、突兀地组织德行、人格教育。这种“结合”应该是一种好的课堂教学技术与特色。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既能教懂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又能认识学生集体和个体的特点,培育出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的学生。[4]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很重要,教师心中要常装着学生,多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摒弃为应试而教,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化学课堂将会是智慧和精神的愉悦课堂。

参考文献

[1] 何晓文等.中学理科德育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2] 崔明.优秀中学化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