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制作部部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1:0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编辑制作部部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生会宣传部工作总结1
新学期、新干部、新作风、新面貌这是我们宣传部干部真实的工作写照,在这学期,本部门配合学校,社团联合会各部门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取得了累累硕果,现将这学期我在宣传部的工作总结如下:
宣传部一直以宣传永远走在最前面及最后面加强宣传力度,改进宣传部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的创新。使校师生能够更快,更了解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开展,并以部的管理、监督、安排到成员,让成员分工合作落实。以这样的程序开展各项宣传工作。
本学期的工作既将结束,自加入部门到现在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忙,第二就是快!每年的这个学期(下半年)都是学校开展活动最多,最活跃的时期。所以也是社联工作最忙最累的时间,尤其是宣传部.但是在这忙碌的工作中我们也收获了不少,成长了很多;虽然工作中免不了有挫折缺陷.我们部门的成长可以从日常工作,中体现:)
第一、在常规工作方面,首先我们能够圆满完成院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部长布置的工作任务,每次工作都能按期完成达!出海报,这一块,部长给我们采用了劳动责任承包制,每次活动的海报由两个部员负责包下来,按期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一来就很大的提高了部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既给了部员表现锻炼的机会,同时部门内又形成了一种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就是加强了部员间的联系,促进了部员间的了解,使整个部门更加团结有力!
第二,我们暂时还没管到宣传板,宣传栏,这学期我参加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1)负责宣传部门所有的通知,
(2)首届十佳社团风采大赛的海报
(3)集邮协会成立宣传海报
(4)首届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海报
(5)十佳社团风采大赛晚会背景大字
(6)外援舞蹈协会布置晚会背景
(7)外援文学社出海报
(8)外援读者协会出海报
能进入社联宣传部是我的荣幸,在这六个人的群体里,作为新干事加入,这是对我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也让我有更多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这社联里我学到了其他地方都学不到的东西,经历了许多我的第一次,因为加入了宣传部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变的忙碌起来,从以前的宅女过度到忙女,舍友常搞不清楚我上哪了?本该闲的时候周三和周末在宿舍基本找不到我人。我想大学本就应该活的充实一些,在这个黄金时段好好的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自己将来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忙碌是福,忙碌起来才不会产生惰性。时刻把握时间。在一次次工作中努力创新。提高自己的水平.加强团队合作。
参加本学期的工作中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始终坚持以服务他人超越自我为宗旨.尽管如此,我们部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工作中难免出现缺陷;在一些细小的方面有待加强.总体而言,我们部门本学期的工作是比较成功的,有大胆的创新尝试,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塌实认真与负责.相信我们宣传部将越来越好,我们一直在努力ing 。
学生会宣传部工作总结2
一、各组工作部署周密、计划得当
校学生会宣传部经过一番重组后,现已逐步走入正轨。本周,各组在计划一周工作任务上,都有条有理、部署周密。如海报组在吸取上星期海报返工率大的情况下,深入实质研究对策,提早对本星期所要进行的海报任务做了详细的规划,海报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
综合组制定了日程规划表,对本星期已确定要进行的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通知各组组长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信息编辑组与摄影组配合制定了一些采访、拍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二、各组工作认真落实、质量较高
1、信息编辑组
信息编辑组在这星期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也面临了宣传部重组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信息编辑组组长协同各个组员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星期的工作任务:
(1)小型新闻稿件报道。这星期共有午间音乐会、查寝活动报道、统一冰红茶篮球赛的新闻报道。其中,午间音乐会是早已部署好的,每星期都会固定去采访、报道,在这方面,信息编辑组能较好把握时间安排,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查寝活动是为了配合自律治保委员会,也做到了配合到位、及时报道的要求。统一冰红茶篮球赛是临时性任务,但信息编辑组的学干也很好地高质量完成了新闻稿件要求。
(2)写获奖研究课题的证书。信息编辑组的学干不仅新闻采写能力强,也有着较硬的钢笔字功底。在主席团需要写证书时,及时调动了信息编辑组的学干,高质量地完成了要求。
(3) 午间音乐会的思想动态汇报。高校是知识和精神文化的殿堂,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员工精神的体现,是校风、学风的凝练,也是社会文化在校园内的展现。在眭依凡校长的亲自策划下,党委宣传部、音乐学院、校团委等单位组织实施了江西师范大学午间音乐会,校学生会宣传部也积极配合了学校,做好了午间音乐会的宣传工作。其中,信息编辑组针对同学们对午间音乐会的反响,做了一期思想动态汇报。报道中,较多的反映了同学们的思想,条理清晰,内容深刻。
(4)学干新学期的思想动态调研报告。江西师范大学校学生会作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校学生会各部门经过上学期的相互磨合,在相互合作和支持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发展方向,这是校学生会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期各部门都面临重组的过程,新老换届,有些新上任的部门领导和新吸纳的学干对于本职工作、团委、学生会工作还不是很了解。为了更好的担当起学校与学生传话筒的角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有必要在校学生会内部对学干新学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基于此,校学生会宣传部对学干进行了本次问卷调研。针对问卷调研结果,信息编辑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有利于学干们端正思想,更好地在学生会工作,服务同学。
(5)《师大学生会》杂志编排。为更好的宣传我校学生会工作,建立与上级领导交流的平台,便于加以指导监督;使全校师生对学生会工作有所了解;并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与交流,搭建交流之桥梁,学生会拟编辑出版这份会刊。这份会刊立足师大校园,以校学生会为阵地,整合各学院对学生会和各社团机构资源,全方位展示师大学子的风采,多角度宣传学生会的工作,立体化呈现师大校园的人文风貌。信息编辑组的学干在星期三为各学院宣传部部长召开会议,部署了会刊的工作要求。在各学院上传资料后,摘取了其中的有效资料进行整理,现已颇具雏形。
2、综合组
(1)对本周的签到工作进行监督。针对主席团会议中对于宣传部提出的签到不良现象的指示,本星期,综合组加大了对签到工作的监督力度。本周签到情况良好。
(2)通知各学院宣传部部长及本部门相关学干参加关于《师大学生会》校刊制订的会议。
(3)关于考勤相关事物(没课同学)的表的制作。
(4)对曹老师要求调用会写钢笔字同学的通知。
(5)生活部海报生活小贴士的相关海报组人员的通知。
(6)关于本部门人员档案的制作。
(7)图书节开幕仪式的通知工作
3、摄影组
自青信与宣传部分开工作以来,宣传部的摄影组重新吸纳了几名新的成员。摄影组的新老成员们在这一周的工作上积极配合,努力完成了多项工作任务:
(1)午间音乐会的跟踪拍摄。这是一项周期性的工作,摄影组每星期三都会派学干去现场拍摄。很多学干是主动请缨,大家积极工作,乐于为学校有意义的活动留下宝贵的纪念。
(2)统一冰红茶篮球赛及生活部生活小贴士海报的拍摄。
(3)自身工作素质的提高。新加入的学干为了工作的需要,自己利用闲暇时间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并更加积极主动向自己的老师和朋友请教摄影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摄影能力。
(4)加强与信息编辑组的联系。部门例会中提到,要加强信息编辑组与摄影组的联系,以增强图片与文字的共同效果,所以在信息编辑组采访与写稿的同时,摄影组成员也参与了一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学生会宣传部工作总结3
这个学期,总的来说工作量是很大的,有“午间音乐会”“十大才女”“青春赛歌会”等一系列活动,从海报的时间和数量都需要我们好好的克服,学干们也都比较辛苦。下面我就每个月的工作,简单总结一下我们这半年的工作:
三月忙于“是大才女”“活力女生”等海报宣传,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工作,我们的工作也还有一点不足和匆忙,在海报制作方面的效率还不够高,部分干事有点偷懒。出的海报有一点幼稚。人员方面有些不足,叫人比较困难。
但瑕不掩瑜,4月份我们海报组的齐心协力,宣传工作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要求。4月中由于“首届午间音乐会”作为品牌项目,它的成功举办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由此,我们都很重视,意图考察组员的观察能力、工作态度,同时也是一次思想深度的检阅,为新一代宣传骨干的产生打好基础。
五月也是一个繁忙的一个月,继学生会的改革后,本月我部门计划新的工作形式和在活动中所扮演角色转变的尝试。并且加入了三名新成员,他们也很快能够适应学生会这个新环境,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在工作上积极努力。
六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到了学期末,大家都在反省,总结工作中的不足总的来说,我们做了许多工作、虽然有失误,我们也将不断努力,一如既往服务于学生会,服务于广大学生。本月我们宣传部组织了一次部门内部联谊活动,目的是增加部门成员间的感情,培养凝聚力,以期今后工作更高效率展开,最后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篇2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潮州 身材: ***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行政/人事类:行政助理,人事助理、文秘/文员、 工作年限: 1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XX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环球互易咨讯集团
起止年月:XX-03 ~ XX-05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计算机业 担任职务: 部门助理 工作描述: 拟写会议记录,会议纪要,以及总监的工作报告,协助总监日常业务的展开和进行。统计分公司业绩相关的数据.与公司合作商沟通联系,保证公司部分业务的有效进行。部门费用报销,上交各类内勤工作,向部门和其它部门传达、传递工作信息等,上交业绩日报表,月报表和制作产品培训的PPT。 离职原因: 寻求更好的发展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华南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
篇3
在学校工作中,撰写总结是相当普遍的,学校工作总结、部门工作小结、专项工作小结等等屡见不鲜,而学校工作总结无疑是重中之重。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年都要求上交学年度工作总结,必须将所做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汇总,在撰写文字材料的基础上,还需要提交相关图片和视频作为佐证材料。常规的做法是分别提交文本、照片和视频素材,供上级领导查阅对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合理的,查阅不便,材料混乱,不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全面了解学校所做的工作,因此在笔者的建议下,学校对工作总结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改革。
如今我校教师的工作总结除了附带相关的材料外,还专门制作了一部“工作总结专题片”,也就是将材料中的文本、照片和视频进行有机整合,用影视专题片的形式进行呈现。一般是以时间或模块为序,编排成一部展示学校业绩的小电影,配上标题和音乐,领导一般只要花上二三十分钟的时间观看影像,就能全面了解学校做过的工作、开展的活动……
总结专题片的策划
一份高质量的总结专题片必须进行周密的前期策划,先要把工作实际的材料分类罗列,对于已有的照片、视频,我们分门别类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以备用,对于纸质文件材料,可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获取保存,总之所有的材料都要数字化,转换成影像素材。
材料备足后,我们可以按照时间为序编排总结,也可以根据总结的模块(如分部门、分阶段)来编排。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策划时通常会借助思维导图(图1),列出总结专题片的大体提纲以及相关负责部门,通过思维导图,各部门也能很快了解自身的工作,清楚要准备的材料。最后还要考虑制作专题片时所涉及到的技术,操作上是否有难度,所有的问题都要提前解决好。前期策划非常重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画面精美……这些都是专题片让人耳目一新的必备条件。
用会声会影制作专题片
作为工作总结篇的主要制作人,笔者在选择相关工具时也颇费心思,因为工具不能太复杂,这样便于分管负责人能参与到后期制作,从而也能减轻笔者的工作量。在试用过多款影像编辑软件(如Premiere、威力导演、会声会影等)后,笔者最终将“会声会影”作为常用工具。当然,如果你习惯使用其他工具,完全可以按己所需进行选择。工具是为我们的工作服务的,只要能实现我们所要的功能,管它是“白猫”还是“黑猫”呢。
第一步:导入材料。
打开会声会影X4,单击“添加”按钮增加几个文件夹(如集体荣誉、教师发表文章等),分别用来存放各类材料(图2),然后选中文件夹,单击“添加文件”按钮导入相应的材料素材以备用,单击下方的“选项”按钮,可对图片、视频进行简单修饰,如调整色彩、亮度、旋转方向等。学校的重大活动一般会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存储介质是DVD光盘,将光盘放入光驱,打开会声会影X4中,切换到“捕获”选项,单击“从数字媒体导入”按钮然后选择光盘所在盘符,单击“确定”按钮读取光盘并列出所有视频章节,最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导入所需视频片段。
第二步:编排总结。
在导入素材后,我们可以根据总结内容编排素材,将素材文件夹中的各类素材拖放到视频轨道上,这里要制作一个封面摆放在开始位置,某些材料可以摆放在覆叠轨上,如公开课视频上可以将获奖证书覆盖在上面。在两个素材之间,可以添加过渡效果让其切换更加平滑,单击“转场”按钮(图3),在这里可以将转场效果拖放到两段素材之间,这样就可以添加过渡效果。在使用转场时,以淡入淡出为主,对于重点内容可使用冲击力较强的转场,切忌使用过多的花哨转场,这样会显得不够严肃,给人以错觉,可能降低总结的可信度。
第三步:添加标题。
专题片中的某些内容,必须用标题注明,这样才能让总结专题片更加清晰。某些图片或视频上,还必须添加文本说明,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单击“标题”按钮,可将里面的标题直接拖放到“标题轨”,然后在预览窗口修改上面的文字(图4),在模板窗口下方可修饰标题。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给影像总结中的重点部分添加上文字说明。另外标题文字要尽可能简明扼要,文字下方最好用一些清新典雅型的背景作衬托,切忌把文本总结成段成段复制到专题片中,这样会让画面显得杂乱,也不利于领导阅读。
第四步:输出总结。
在制作总结专题片时,最好是分模块制作,也就是总结有几个部分,就分别制作几个部分的影像,这样就可以把大总结分解成若干个小总结,由各个部门分别完成,最后进行整合。在输出专题片时,也能分章分节,便于上级各科室领导观看时,可以选择性地查看自身分管的工作,节约了他们的时间,也能给他们留下好印象。
1. 切换到“分享”选项,单击“创建光盘”按钮选择DVD出现对话框(图5),单击“添加视频文件”或“添加项目文件”将各部门制作的单个视频文件分别添加进行汇总。
篇4
关键词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体系;控制技术
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政策和传播社会信息的重要作用,电视制播系统作为电视台节目生产的技术平台,正不断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数字网络化的电视节目生产流程与传统的电视节目生产流程已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就对播出技术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也必须采取全新的思路和技术以适应这一变化。
1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存在的问题
电视节目是集时效性、多样性、形象性于一体的载有视音频信号传播的作品。制作和播出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电视节目是每一个电视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由于各电视台制播设备、技术标准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电视节目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个别时效性强的节目由于时间紧张降低制作标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上编辑人员不够精益求精;审片工作把关不严,走走过场。这些问题在最后的播出环节表现出来。例如,声音画面不协调同步,同期声效果较差,抠像技术应用效果较差,出现时码叠加的严重缺陷,音量不稳定,视频亮度差、光线不匀称等问题[1]。这些问题涉及到摄像、灯光、编辑、特技制作和播出等节目生产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因此要提高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就必须加强对节目生产各环节进行技术质量控制,使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电视台进行节目质量控制的范围广泛,包括最后播出的成品节目,拍摄后未经编辑的原始素材,在制作编辑中的视频、图片、文字稿、声音,上载素材,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存储的各种媒体资料,这些都会对最后播出的电视节目产生质量影响。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节目质量审核。对节目采访、编辑和制作的各环节、预播出、播出平台播放的视音频等节目形态的半成品、成品节目内容的质量进行审核。包括流程中挑选编目、编辑合成、节目包装、上载、播出等环节,都设置相应层级控制人员进行质量审核。所有自办节目均执行对节目策划、编辑文稿和节目播出带的三项内容签字审查制度。新闻类节目执行初审、复审和终审的三审制度,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初审由栏目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节目的专业性审查及加工整理;复审由所在频道的负责人把关审核;终审由分管节目的台领导签字审核。重大新闻报道任务,台长应亲自坐镇指挥和审查,以确保新闻节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质量过程控制。无论是节目制作过程还是节目上载、播出过程,都需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程序进行,控制好节目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特别对关键环节的控制是达到质量要求的保障。因此,技术质量控制的核心是对节目技术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涉及摄像、音频、视频、灯光、舞美、后期剪辑、后期包装等多环节的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节目质量带来影响,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全台上下推行质量标准意识的教育培训。通过建立节目技术质量标准来规范节目的制作播出,可有效提高员工的质量标准意识,在全台统一的节目技术质量标准范围内,各频道、科室要结合本部门的专业化定位建立完善各自的制作、播出技术质量标准细化体系,制定的标准要科学严谨、切实可行。可通过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制度,奖惩制度应人性化,多实行物质上的奖励,以正向激励带动负向激励,以奖优带动罚劣,形成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良好工作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2]。(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断完善节目生产流程中各环节的操作手册,加强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岗位操作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操作技能,管好节目制播流程的重要环节,使影响节目技术质量、安全播出及工作效能的各要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打造一支能稳定高效的生产出高技术质量节目的职工队伍。(3)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科学合理设定是节目技术质量得到保证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整个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设定控制体系中的各控制环节。如栏目的设立、大型活动策划方案、节目选题、编辑素材和节目播出带的检验;实行质量三检制度,即员工的自检、员工之间的互检和部门负责人的专项检;成立内部质量控制小组,在节目生产的各重要环节设立控制点,并指定各环节负责人为质量控制责任人;还要成立质量控制监察小组,对内部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需要强调的是,质量控制部门的人员应相对独立,直接归台长管理,对台长负责。(4)建立有效顺畅的节目质量信息沟通渠道。质量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影响着节目质量完善提升的速度,有效顺畅的信息反馈渠道是生产优质电视节目的条件。因此,加强“信息的时效性”是电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上载播出人员应将节目视音频信号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摄像、制作人员进行沟通,以保证最后播出的节目质量符合标准。(5)对劣质电视节目的有效控制。不少中小电视台在处理技术质量不合格节目的时候,常忽视质量事故教训总结、采取有效防范对策等有效控制方法,对事故的处理只局限于表面的处罚与责任追究,导致相同的事故反复出现。因此,对节目质量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不合格原因总结不清不放过;没有拟定切实可行防范对策的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和处罚不放过。3)制定质量控制反馈机制。成立监察部门,对发现节目质量缺陷、质量流程控制缺陷的人员进行奖励。由台领导、各部门和各类专业人员成立节目监看小组,定期召开监看会议,对台自办节目质量进行集中评议,对评选出的优秀节目给予奖励,对评出的劣质节目不仅进行处罚,还要由总编室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只有努力做好上述三个方面,才能打造一套规范高效的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为节目内容的优质播出提供有力的保障。
3电视节目质量控制技术
质量控制技术主要是从硬件设备、软件上帮助实现有效的技术质量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运用以下几方面技术。1)自动技审技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预播出节目素材中黑场、静帧、彩帧、彩条、R/G/B幅度超标、静音、峰值超标、响度等项目进行检测,如检测到节目信号异常时,会发出声光报警,并直接定位到素材名称和播出时间,帮助播出人员迅速准确找到节目质量缺点,使播出人员在播出前就可发现劣质节目素材,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播出事故的发生[3]。2)节目制播系统数字化改造。随着硬件设备、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节目制作播出设备、技术正快速向高清方向发展过渡,因此,对节目制播系统的数字化改造[4],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广电媒体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3)工作流技术。质量控制过程的改进需要技术平台提供功能强大的工作流引擎,以便对节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工作流进行管理配置。工作流技术必须与其他应用相结合,才能满足节目质量控制的要求。我们将工作流分为两类:业务处理流程和业务管理流程。业务处理流程是业务工作在计算机中的表现,在流程中通常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如节目制作流程、节目报播流程、节目上载流程、节目播出流程等;而业务管理流程主要是对节目生产业务进行管理,在流程中往往带有表单的流转,如预算申请、栏目审批、大型活动审批、节目审批等。由于上述两种流程在运行方式和管理上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流程设计上需要区分对待。
4结论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流程控制体系和运用质量控制技术,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质量控制教育、技术培训、节目质量规范与管理等,配合全台网络化制播系统的运作,以期达到稳定可靠的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何晓飞.提高电视节目播出技术质量的措施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152.
[2]郭炜杰.提高电视节目的播出安全和播出质量的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5,1(21):47-48.
[3]杨静.网络化电视播出系统中的节目技术质量控制[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105(2):35-38.
[4]任永慧.提高电视节目播出技术质量的措施探讨[J].科技传播,2016(9):95,153.
篇5
关键词:地图编辑;用户体验;行政区划图
行政区划图是一种最常见的地图产品,在政府各项管理职能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城市地名标识、行政区划标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也是各级政府部门研究问题和决策过程中的常备基础资料。在提倡快节奏高效率政府服务的今天,这种地图媒介越来越被重视,使用者的感知自然也就会被重视起来;决策者会因看到清新、准确、全面的图形信息而赏心悦目,并在此基础上拓宽思路,高效决策。
作为地图服务提供方,人们需求的变化趋势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向标。基于适当超前的用户体验进行服务、产品的改进探索是我们必须进行的工作,同时也是市场生存之道。
1 行政区划图的市场发展特点
在地图编制市场中,行政区划图编制市场是一个成长迅速的分块。特别在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各省市地州都积极地进行行政区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基于此,行政区划图的需求量增长迅速,我院的这类业务量也是相应地迅速增长。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个市场分块有一些新的变化特点:
(1)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普遍提高。与前几年相比,客户对图面质量、准确性等方面的要求普遍提高,部分市县还安排了专人进行监督跟踪。
(2)客户对出图时间的要求普遍缩短。客户普遍要求在1―2个月内完成编图与印刷,这对新图编制业务而言时间相对紧迫。
(3)客户对电子数据的需求更加迫切。许多客户希望能得到高精确度的电子数据,并期望能对电子数据进行维护以保持其数据时效性。
(4)上级行政部门对下级行政部门的影响增加。本省许多地州市在行政区划图上对图面、配色、落款、装饰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统一的要求,对各县市区的行政区划图的统一性做了很高的要求。
(5)横向影响深远。地州市相关管理部门对图面质量的横向比较增加,相互影响更加明显。
2 用户需求的挖掘和构建
用户体验提升必须在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基础上实现。对此IT行业的工作者们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以软件开发为例,用户需求分析贯穿整个项目,工作量占到全部工作量的60%以上。作为地图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典型的服务性工作。为此,我们在吸收软件项目需求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业务量很大的行政区划图编制工作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工作思路。
(1)自我挖掘、制作原型。对已经完成的较为优秀的行政区划图进行重新编辑改进,形成优质样品。
(2)原型的元素化、对象化分解。对形成的原型作品,针对其要素进行分解,并分别制作备选方案。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将原型分成了配色方案、线性方案、图例方案、标注方案、地图方案、图框方案、装饰方案、印刷方案等元素。
(3)数据的分析。对地图的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列立已有数据资源列表,明确需要用户提供的数据格式和内容。
(4)和用户沟通、交换意见。针对现有的技术力量和数据资源以文本(或PPT)的形式向用户汇报我们能做到什么,提供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的方案元素。以会议等形式了解用户的基本想法和需求。
(5)提交用户需求计划书。结合已有的数据资源列表和了解的用户意愿制作用户需计划书,提交用户审核。
(6)制作用户需求原型。依据用户审核后的需求计划书制作地图制品原型,并提交用户审核。
(7)用户需求计划书和需求原型组合构成用户需求文件,并以此为指导在用户审核后的原型上进行数据更新和地图内容编制。
测绘学本身就是一个高精尖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学科,它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辅相成,计算能力的提升使得大规模的图形处理成本大大降低,致使地图测绘产品的应用更加广泛。现今,地图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络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个基础上,测绘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许多的成熟技术,这些技术如果应用到行政区划图上将大大提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水平,并能真正改变用户的思维和用户全新层次的感官。
(1)利用DEM模型作为地图背景,在不失地图美感的基础上丰富图面信息,使用者不但能知道某行政区划单位的位置还能知道其所在位置是山地还是平原,并对行政界线有更直观的理解。
(2)仿真丝印刷技术。仿真丝印刷技术让地图的材质脱离传统的纸质媒介,能十分方便携带查看,能让政府部门的现场办公效率极大地提升。
(3)遥感技术。遥感影像使用已经十分广泛,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卫星遥感影像和航拍遥感影像获取成本都大为降低。基于遥感图像的地图制作有数据新、位置准确的特点,在具有较高权威的行政区划图制作中,对交通等要素的更新有其特殊的意义。
4 工作思路的归纳和总结
在从事行政区划图编制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究。通过对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归纳总结,我们汇总制作了基于用户体验的行政区划图编辑工作流程,建立了一套完成的工作思路。
如图一所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尝试,并日趋成熟。现已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工作流程,建立工作指导体系。
5 结 论
(1)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政府职能的加强对行政区划图的使用有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时效性、准确性、易读性、美观性等方面的要求提升,并对图面的有效信息涵盖量和条理性有新的要求。
(2)在地图编辑工作中应充分吸收软件行业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做法,强调客户的意愿,从客户的需求入手,用客户的需求来知道地图的编辑工作。实践证明这种交互式的工作可以大大提升地图编辑的质量,并能引导用户真正地体验到地图成果的价值,建立需求导向。
(3)行政区划有分级管理的特点,因此各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管理也有相应的要求,希望能得到统一体例的地图资料,既提升形象更方便管理。而作为地图制作开发单位可以借助这一特点深挖市场,形成最贴近用户需求,能建立互动关系的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地图的应用呈几何级数增长,庞大的市场正在形成,市场化的竞争是地图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作为湖南省最高水平的地图制作和科研单位,我们正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转变思路,从市场环境出发、从客户需求出发,深化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与湖南省民政厅建立了长期的互动交流机制。本文的实践和探索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实施的,每进一步都觉得前景更加深邃广阔,激发我们的团队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刘新华,陈蕴奇。地图编辑工作之浅议。测绘标准化2008(04)
[2] 许兰州,潘培军,张鸿,浅议地图设计编辑的主体活动,测绘技术装备2010(03).
[3] 于凤荣、杜国明、张树文,基于数据融合与地图合并技术的行政区划图更新与数字重建,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05).
[4] 用户体验,http:///.
[5]《用户体验的要素》读书笔记,http:///.
篇6
【关键字】非编网 存储 带宽测试 杀毒 优化策略
目前,非编网络作为后期制作节目的主要设备,在各台中已经是一种常规方式了,网络的设计方案以及技术架构也是在不断的升级改变。电视台新建非编网络时,为了满足不同栏目节目制作的需求,往往会量体裁衣地建设比较小型的非编网络给指定栏目使用,这类规模较小、系统价比较高的非编网。通常在系统新建启用时,还能够满足栏目使用需求,但随着节目制作要求的为断提高,使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这样哪样的问题,但我们又不能马上就淘汰这套设备,为了不造成浪费,我们就需要自己做一些优化调整方案来尽可能的发挥设备的余热。下面就介绍一下,我台一套非编网的优化方案。
一.实际案例
随着各电视台的大力发展,以及目前卫视频道的收视率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各台卫视频道主打节目之间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个省台卫视频道都在着力打造能够吸引收视率的精品节目,其中综艺类节目以其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更成为了各省台卫视频道力拼的主战场。贵州卫视频道也全力打造了一款相亲类节目《非常完美》,并专门建了一套小型的大洋非编制作网,提供给《非常完美》栏目制作后期节目使用。该网络采用的是纯千兆以太网的单网架构,由于考虑到卫视频道节目素材的安全性,存储采用的是2套UIT IP存储(16T存储容量)作为主、备存储;网络包含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和域控服务器都采用的是主、备机制,其中提高数据库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数据库服务器还采用的是双机并行,共享一个数据库盘阵的方式。该网络共有12台非编站点,其中包含有卡(REDBRIDGE_III 非编板卡)站点5台作为上下载站点,另外7台无卡的作为高码率编辑站点,采用的是大洋D?-Edit非编软件。
该网络从2011年初开始正式投入使用,在开始运行时基本可以满足《非常完美》栏目的节目制作,但使用一年半左右以后,随着节目制作的需求增多,节目复杂程度增大,《非常完美》栏目编导在使用非编软件制作节目时,发现操作起来软件响应时间延长,影响了节目的制作效率。为此,我们专门针对该网络进行了一次性能测试,经过测试后发现,按照《非常完美》栏目的制作要求,在节目制作过程中,非编软件确实存在响应时间过长的现象,从而造成制作效率降低。针对这个现象,为了找出原因我们先对网络进行一次带宽性能的测试,希望能通过测试出来的数据分析出网络制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以下是测试内容(由于有2台站点调用到其他地方使用,所以我们用10台站点来测试):
1.非编软件层数实测(我们开启10台非编站点,为了能够直接模拟节目部门制作节目的剪辑习惯,我们直接打开《非常完美》栏目精剪好的不同的12个故事版进行测试,每个故事版大概包括5层视频和10层音频)
(1)将10台非编站点全部打开,同时在非编软件中播放《非常完美》做好的10个不同的故事版,这时10台站点延迟非常高,连播放都困难,几乎没有一台能正常播放的,去操作非编软件,例如一些基本的剪辑操作,在操作时也是延迟现象很严重,有时一步操作要隔十几秒才有反应。
(2)由于10台站点同时播放延迟现象很严重,操作很困难,我们就递减站点,一直将站点减少到只有6台同时播放时,才从肉眼观察上感觉播放得比较流畅,但是还是偶尔会有延迟。这时我们就用非编系统中自带的检测播放故事版是否有丢帧情况的插件,来测试故事版播放时是否有丢帧情况,测试时我们用6台站点同时播放了10分钟不同的6个精剪好的故事版。最后发现6台站点播放时,都有不同程度的丢帧情况,具体数据如表1。
(3)由于发现6台站点同时播放时虽然肉眼观察不到,但是实际的丢帧情况比较严重,我们就将测试的站点数量递减再进行测试,减少到4台站点同时播放4个不同的故事版时,发现基本上视频的丢帧数和操作速度与使用6台时没有太大区别,这样我们就继续减少站点数量减少到只有2台和1台时,这时故事版播放起来就比4台和6台时要稍微流畅一些,但剪辑操作的速度也还是比较慢,测试2台和1台站点时的具体的丢帧情况表2。
2.用SANergy测试网络带宽
用非编实测完以后我们就用SANergy存储管理软件来测试网络的带宽数据,我们将测试的读写标准设置为File size(MB):1024, Record size(KB):4096。然后让10台站点一起对主、备存储(P、Q盘)进行读写带宽测试,具体测试数据表3。
由表3可见,该网络的主、备存储带宽都是在100MB/s左右,也就是800Mb/s。这样按照他们剪辑时使用标清50Mb/s的码率来算,该网络的带宽最多能实时编辑16层视频。如果再除去音频、包装等已经服务器占用的带宽,那这样该网络10台站点,实际使用时每台站点就只能实时编辑一层视频了。
二.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上面介绍的带宽测试,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该非编网络的带宽性能较差,我们综合《非常完美》栏目制作节目的使用习惯以及操作方式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对于《非常完美》栏目在使用该非编网制作节目时操作延迟非常严重,导致他们的节目制作效率低下这一问题,推断出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 一是随着《非常完美》栏目节目品牌形象的提升,节目也不断升级改版,节目的镜头切换、包装效果等也越来越丰富,这样就使得节目的制作越来越复杂,对系统的资源消耗也就会增大很多。由于该网络采用的是IP存储,带宽性能相对较低,所以当时设计的网络带宽可能已不能满足目前节目的制作要求了。
? 二是由于该网络在使用中,有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使得非编网络感染了蠕虫病毒,以及存储空间已经被完全占用,这些因素也都可能会影响到存储的读写性能,这样就会使得存储读写带宽下降。
虽然说影响节目制作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上两个,但根据这两个因素可以看出,其实影响节目制作效率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网络带宽不够。因为制作节目时我们在非编站点中剪辑的素材,都是要通过网络读取中央存储的,而读取素材时网络带宽就是这个工作流程中的瓶颈,网络的带宽低下将会使得非编站点在读取素材延迟和丢帧的情况比较严重,从而直接导致节目制作效率低下。所以要解决这个网络编辑效率低下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改善网络带宽,只有网络带宽提高了,非编的节目制作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三.非编网络的优化方案
我们先对网络的现况进行分析,由于该网络采用的是一个千兆以太网的单网架构,并且使用了一个IP存储,国内的非编网络单网架构下能支持单机站点的最大带宽本来就不高,而采用IP存储就决定了网络的总带宽也不高,所以在这样的硬件条件下我们很难针对硬件做出比较好的优化效果,我们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1、清理存储以及全网杀毒
首先,我们考虑到网络存储使用情况,存储中存了素材文件、节目信息文件、节目引入文件等,里面的文件较多而且前面说到的还有病毒的存在,并且存储空间基本已经占满了,我们都知道存储有一个90%的安全阀值,就是一般存储数据不要超过了存储容量的90%,超过以后不但会影响存储的使用效率,并且还会影响到存储的正常运行。所以,我们觉得对整个存储做一次清理,将存储中所有数据全部清空,考虑到网络中的病毒有可能会对网络带宽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开始对所有的单机站点和服务器进行断网后的杀毒,之所以要采用断网杀毒,就是为了避免网络中服务器和各个站点交叉感染病毒所采用的一种简单、容易实现的办法,这样就可以比较完全的清理网络中的所有病毒。经过全盘清理以及全面的杀毒以后,我们又测试了一次网络带宽,具体测试情况如下:
我们还是采用SANergy存储管理软件测试网络的带宽数据,我们将测试的读写标准设置为File size(MB):1024, Record size(KB):4096。然后让10台站点一起对主、备存储(P、Q盘)进行读写带宽测试,具体测试数据如表4。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进行了全网杀毒以及存储清理以后,该网络的网络带宽有了一定的提升,要比清理之前高出50%左右,读带宽大概能达到150MB/s左右,但是按照这个带宽来计算的话150MB/s=1200Mb/s,也按照他们剪辑时使用标清50Mb/s的码率来算,这个网络带宽大概就能实时编辑24层视频。除去音频、包装等已经服务器占用的带宽,那这样该网络10台站点,实际使用时每台站点实时编辑时也只能编辑2层视频。
2、对用户的使用策略进行优化
经过对存储的清理以及全网的杀毒后,我们测试得出的数据显示该存储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也可以看出该网络的存储带宽确实很低,就算在存储全部清空了的这样一个最佳状态下,带宽也只有不到150MB/s,这样低的带宽《非常完美》栏目在制作节目时也必然会有很大的影响,剪辑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目前的网络读写方式为“单读双写”(在读取数据的时候只读主盘,写入数据时是同时写入主、备盘阵)。这种方式虽然安全性很高,但是设备的使用效率却不高。如果我们将存储方式改为“单读单写”,这样虽然设备效率是提高了,但安全性则降低了很多。针对这档节目,我们既需要考虑它的安全机制,同时还需要考虑节目的制作效率。按照这种设计理念,我们与《非常完美》的编辑进行了沟通、交流,最后确定使用“主备读写”的方式,我们将新建的《非常完美》栏目的用户名分为2组,一组在策略里面设置为写入主、备双份数据,读取数据时只读取主盘阵;另一组在策略里面设置为写入主、备双份数据,读取数据时只读取备盘阵,这样在读取数据时分别读取主、备存储就实现了主备存储的负载均衡,理论上是可以提高一倍的带宽。表5为我们设置“主备读写”策略后模拟测试的数据。
由表5可以看出,整个网络的读写带宽要比之前提升了很多,读带宽基本上可以达到250MB/s以上,即2000Mb/s。按照他们剪辑时使用标清50Mb/s的码率来算,这时网络带宽大概就能实时编辑40层视频了。除去音频、包装、服务器等占用的带宽,该网络10台站点在实时编辑时也可以编辑3层视频。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电视 视频编辑 处理
1 概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文字(T'ext)、声音(Sound)、图形(Graph)、图像(Photo)、动画(Animation)、视频(Video)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新技术。视频领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视频信息的数字化转换。因为视频信息是模拟信号,必须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进行数字化转换后存入计算机存储器中才能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处理。然后是视频信息的编辑、存储问题,最后要解决的是音频和视频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的实时要求和同步问题。二视频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视频信息是由许许多多幅单一的图像画面构成的。每一幅画面称为帧。一般情况下视频信息还同时播放音频数据。视频的输入只能是摄像机、录像机、影碟机以及电视接收机等可以输出连续图像信号的设备。而这些设备输入的视频信息是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它是基于模拟技术以及图像显示确定的国际标准;而计算机所需要的数字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离散的,是不连续的0、l二值脉冲信号,是基于数字技术以及其他更为拓展的图像,显示多媒体技术在视频领域中的应用标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视频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制作影视节目非线性编辑视频处理的时候,数字视频处理已经成为核心工具。以此来区别传统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因为现在的图像分辨率较大、图像复杂过多的时候,传统的CPU或板卡是无法实现的,而且专用板卡的价格也过高,所以为了增强作用的视觉效果,我们就采取现代新数字视频技术。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卡非线性编辑系统,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为了增强视频编辑的视觉效果,更好地表达创造人员的意图,我们在编辑视频的时候,可以利用数字视频制作技术,对画面进行特殊处理,以此达到最佳效果。
3 MPEG-2视频编码系统及关键技术
MPEG-2图像压缩的原理是利用图像中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两种特性。一幅图像内的任何一个场景都是由若干的像素点组成的,而空间相关性就是一个像素与周围的某些像素在亮点和色度上存在一定的关系;时间相关性就是把一个节目中的一个情节和若干图像组成的图像序列构成的关系。这两种相关性能够保存大量的冗余信息,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冗余信息去除,只保留少量非相关信息进行传输,就可以大大节省传输频带,而接收机利用这些非相关信息。
MPEG-2中的编码图像分为3类,分别称为I帧、P帧和B帧。
I帧图像采用帧内编码方式,即只利用单帧图像内的空间相关性,而没有利用时间相关性。I帧主要用于接收机的初始化和信道的获取以及节目的切换和插入,I帧图像的压缩倍数相对较低,I帧图像周期性出现在图像序列中,出现频率可由编码器选择。
P帧和B帧图像采用帧间编码方式,即同时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关性。P帧图像只采用前向时间预测,可以提高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P帧图像中可以包含帧内编码的部分,即P帧中的每一个宏块可以是前向预测,也可以是帧内编码。B帧图像采用双向时间预测,可以大大提高压缩倍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B帧图像采用了未来帧作为参考,因此MPEG-2编码码流中图像帧的传输顺序和显示顺序是不同的。
MPEG-2的编码码流分为6个层次。为更好地表示编码数据,MPEG-2用句法规定了一个层次性结构,它分为6层,自上到下分别是:图像序列层、图像组(GOP)、图像、宏块条、宏块、块。MPEG-2标准的主要应用如下:视音频资料的保存;非线性编辑系统及非线性编辑网络;微波、卫星、光缆传输;电视节目的播出。
4 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视频中作用
随着计算机视频处理技术、图像压缩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网络技术、硬盘存储阵列等新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的很多环节的应用,将电视制作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高度。从计算机非线编辑到硬盘播出系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电视制作方式,令电视技术进入崭新的时代。
4.1 非线性编辑系统(Non-linearEditingSystem,简称NLE)
传统的电视节目信息存储在录像带上,存储结构是线性的。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中,存在信号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特技功能匮乏等缺陷。
计算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把电视节目信息以数字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然后将采集的素材文件,通过编辑特技软件的控制,实现音频和视频的剪接、叠加、声音合成、叠加字幕和各种特技等的编辑制作过程。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多媒体素材存储单元为核心,不仅能够编辑视频和音频信号,还可以支持多种图形、动画等软件,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素材;而且能够实现传统编辑设备(如视频编辑机、音频调音台、编辑控制器、特技效果发生器等)的所有功能,具体地说,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由硬件(包括计算机、硬盘、非线编板卡以及设备)和软件(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视音频处理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非线性编辑系统有着简单、集中可靠的硬件设备,把字幕机、特技机、编辑机、简单的调音台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十分方便。素材不一定按节目的顺序组接,录入时没有时序性,只要把所有的素材全部输入到系统中即可。在对节目图像进行特技处理,并同时叠加多层画面时,也不必进行素材翻版、复制,无论进行何种特技,均不会产生损失。传统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母带和“翻版”,因为素材在反复使用过程中磨损较大,导致质量衰减,图像分辨率不高等问题。所以在采集的时候,一般用分量采入,或用SDI采入,信号基本上没有衰减。一套非线性编辑的功能是由录制、编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一般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编辑器就能方便地进行查询,因此具有丰富的效果功能。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编辑人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辑出精度高的节目。就需要把非线性编辑的多种功能集于一身,这样便于节目内容的交流,也可以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调出使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实际使用时,也能大大减少传统编辑系统的连线来降低故障流程,提高工作稳定性。也能够使电视台内部的网络连接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扩展来说,也是前景无量。
5 结束语
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为电视节目制作能够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很多电视台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等组成的电视节目制作网络,将成为一个小局域网系统,以此来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这样,一个电视节目可由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来合作完成,实现素材的共同使用与写作编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省时省资金,又方便部门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刘铁岩.视频内容结构分析与总结的准则和算法[D].清华大学,2003年.
[2]戴晓龙.基于DCT-Ⅱ系数的图像采样率变换的算法研究及其结构设计[D].复旦大学,2003年.
[3]李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电视非线编辑系统[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1995(04).
[4]赵星,胡晶晶,杨涛,胡修炎.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分块光线投射算法[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杨珂.基于图形处理器的数据管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李炜.挑起未来视频/图像通信的大梁[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7]郭映.视频编码及转换编码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黄鹏刚.线性调频信号产生及压缩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9]李翔.AVD系统中基于MPEG的存储与压缩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篇8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在我国,出版学与编辑学的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学术研究中又一个理论性的难题。自从出版学与编辑学建立以来,围绕着两门学科的关系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1、出版学与编辑学是相对独立的学科。该派认为出版学与编辑学是既有性质区别,又有必要联系的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编辑学绝不是出版学的分支学科。该派代表人是王振铎和邵益文。主要依据是:英、美、日的《出版概论》、《出版学概论》、《现代出版学》,说明出版学和编辑学保持一定的界限。多媒体时代,广播、电影、电视都需要编辑工作,把其和书刊出版一样看待,似不合适,它们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林穗芳根据国际术语学的命名规则,创造了redactology作为“编辑学”的国际用语,因redact一语在欧美主要语言中都有“编辑”而无“出版”之义,不会有歧义,这就十分明确地将“编辑学”与“出版学”区分开来。显然,该学派是从编辑活动的历史与现状出发,站在建立普遍编辑学的高度,对编辑学本身的概念、理论和知识体系进了深入的研究,归纳出编辑活动的共同特征和规律。虽有些尚待完善的地方,这种观点仍得到了多数研究者的响应。
2、编辑学是出版学的分支学科。该学派认为,有出版才有编辑。“编辑的历史发展,始终是也只能是伴随着出版和出版物的发展演变而出现”。该派代表人是刘光裕、王华良。所有编辑都存于并发展于传播业中。编辑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依据是:出版业的专有产品是出版物。历史上编辑的产生正是为了适应最早的出版活动中制作出版物的需要;编辑活动天然地伴随着出版活动而出现。在出版编辑之外,又增加了广播编辑、电视编辑等,这表明现代编辑的范围扩大了。它是随着出版业的范围而扩大的。分清两种编辑概念,作为著作方式之一的编辑不是编辑学研究的范围。在该派论据中,编辑是指作为出版工作一部分或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
3、新的学科:编辑出版学。编辑出版学似乎与口头上或日常表述中的编辑出版有一定渊源,大概指编辑学和出版学,但未从本源上区分两个学科,表述含糊,似视编辑学等同出版学,二者交叉混杂。
二、从两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看出版学和编辑学
出版学与编辑学作为概念被提出是彼此独立的。出版学的概念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了,1933年中国图书大辞典编辑馆出版的杨家骆先生著的《图书年鉴》一书中记述,是目前见到的我国“出版学”术语的最早出处。“编辑学”名词的首次提出是1949年3月广州自由出版社出版的《编辑学》一书,作者是广东国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李次民,这是迄今发现最早提出“编辑学”的著作。出版学与编辑学作为专门的学科,在酝酿倡导阶段是彼此独立的。1979年2~3月,在国家出版局于北京连续召开的编辑出版工作座谈会上,一些编辑出版工作者提出:要“通过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写出《编辑学》、《出版学》”,以“提高编辑工作质量,促进出版事业繁荣”。党的资深理论家、宣传家胡乔木于1983年3月、6月和7月在给出版部门和教育部门负责人的谈话及写的信中,连续三次发出指示:“编辑是编辑,出版是出版,出版离不了编辑,但编辑是独立的学问。”在出版学与编辑学的初创时期,无论是以编辑学为号召还是以出版学为号召,对于编辑学和出版学的学科创立与建设都同样起到了推动与促进作用。1985年6月,上海编辑学会成立,随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以及省级有关编辑学的学术团体先后成立,1992年还成立了中国编辑学会。这些学术团体通过组织编辑学学术研讨会,结集出版编辑学文集,策划撰写编辑学论著等方式,为编辑学研究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出版方面,1985年3月,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成立(后改名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研究所的方针任务是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出版发行工作的实践经验,探索客观规律,阐述出版发行工作理论,探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学体系。编辑是完成创造性精神生产并对产品进行审理检验、开关放行的工作,是文化媒介生产中将个体性的精神产品正式储载于社会性的、人们约定的物质媒体之前的一个决定性环节,是精神生产转入社会物质生产的关键。出版则是将已经定型了的表示某种精神内容的文化符号,通过特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制作,转化为社会通行的文化媒体。出版研究所成立,主要进行出版科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此外,还有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研究所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等。虽然这些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对编辑学与出版学的研究是互相交融的,但在研究过程中却各有侧重。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学术刊物和专著分别冠以“编辑”、“出版”和“编辑学”、“出版学”的名称。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冠以“编辑”、“出版”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数量大增,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出版学和编辑学是有着一定界限和区别的,二者从建立之日起就是彼此独立的,但在实践中又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绝非出版学的一个分支
笔者的观点,出版学与编辑学是两门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文化生产过程中,需要二者的紧密配合,但作为学科研究来说,它们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是彼此独立的两门学科。
1、出版和编辑的定义。要分清出版和编辑的关系,我们有必要从概念入手。刘光裕给编辑做了如下定义:“编辑是在利用传播工具的传播活动中,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的种种出版前期工作。”王振铎在《编辑学原理论》一书中对出版的概念做了具体论述。出版则是将已经定型了的表示某种精神内容的文化符号,通过特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制作,转化为社会通行的文化媒体。”编辑与出版的联系显然存在,编辑工作出版要用,但并非出版能涵盖所有的编辑工作。看待编辑的概念,应用发展的观点。因此,对编辑概念的认识和把握不能固守一点,割断历史,甚至无视实践,墨守成规。
2、编辑学与出版学是相对独立的。林穗芳先生的创造使出版学与编辑学从语义上区分开来。编辑学和出版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互不包容性,足可把二者区分开来。一门学科的性质,一般由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研究领域、目的和方法等规定性组成。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编辑。先看出版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书刊为主的商品出版物所涉及的阅读需求、传播渠道、书籍印刷、经营销售、经济核算等一系列生产与流通的管理问题。这是1969年日本出版学会副会长寿岳文章在出版学会成立时界定的。随着世界出版业的发展,出版学的研究对象也有所扩展,把新兴的电子出版也补充进去,但不论其怎样扩展都对编辑方面涉及甚少。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古今存在的编辑活动有:著作方式的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编辑;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中的专业编辑。这三类的编辑活动都是精神劳动形式,具有唯一科学的规定性,因此都在编辑学的研究范围之内。通过对比发现,出版学和编辑学各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并确立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各成体系,显然是互不隶属的两门学科。特别指出的是,在实际出版工作中也应用某一种类的编辑工作,这种编辑工作甚至不可或缺。因此,我们绝不能从研究对象有某种的交叉性而推论编辑学从属于出版学。
3、出版学与图书编辑学的关系。图书编辑学是出版学与编辑学的交叉,就编辑在出版中的现行地位来说,图书编辑学可作为出版学的边缘学科分支,随着出版业的产业化,编辑也将完全职业化,会出现专业的“编辑公司”,现在的工作室就是一个方向。那么,编辑工作从出版业中分离开来,出版学也就没有必要花大力气研究这个边缘学科了。
四、结论
现代出版社体制中,编、印、发三位一体,编辑是不可缺少的中心环节,这只是编辑活动在出版活动中的应用,它还可以应用于出版活动之外的其他文档的编辑活动之中。编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有的学科,所以不能由此断定编辑学是隶属于出版学的。在两门学科关系的界定上,笔者认为,出版学与编辑学是紧密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门学科,研究之则分,应用之则合,二者不存在互相隶属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2]丛林(主编).中国编辑学研究述评(1983~2003).济南:齐鲁书社,2004.4.
[3]王振铎.编辑学原理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篇9
作为视听媒介的电视,通过光波和声波两种介质传递信息,以画面和声音两种形式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声音的一部分,亦当物尽其用,承担传递新闻信息的任务。具体来说即指在电视新闻中大量运用同期声来传递人物讲话信息和环境信息,并且与旁白和新闻导语交叉运动,形成电视新闻声音节奏。高低起伏的电视新闻声音不但准确传递新闻现场信息,还能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
(1)利用旁白叙事,概括信息。旁白作为抽象的语言符号,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这就决定了旁白在电视新闻中无可替代的叙述新闻事件的作用。它能把新闻事实的时间、任务、地点、事件、原因等信息概括传递给观众。一般而言,旁白的叙述方式即将基本的信息概括出来,对新闻现场声响或者是空间进行描述,交代新闻事件的现场信息,而剩下的内容则需要由现场的同期声来进行补充。
(2)巧用同期声,制造效果。虽然旁白叙事,把新闻的基本内容和信息表达出来了,但是旁白不能代替人物采访,在电视新闻中依然应该有选择性地加入人物采访的同期声,这样才能准确的传递信息。但是现场采访的同期声的节奏慢,所以在现场采访和播出时,必须控制好采访的“量”,有时,还需要利用旁白来概括人物讲话内容。因此,在一段同期声之后,有时还需要用高度概括性的旁白概括和总结人物讲话。
(3)选择合适的声音节奏。节奏是规律性的变化,存在于一切宇宙万物之中。电视新闻的导语、旁白、人物采访、现场音响、现场报道的交替出现,产生规律性的变化,形成电视新闻声音节奏。这几种声音的不同组合,能够多次因其电视新闻声音的音色、音高、力度和语速的变化,形成抑扬顿挫、张弛有度的声音节奏。
同期声和旁白的恰当运用,不但能使电视声音顺利完成叙事的任务,还能传递新闻现场的空间信息,而且还形成动听的电视新闻节奏。另外,同期声的运用,迫使部分新闻画面与声音合一,增加了画面细节信息,提高了新闻的可观性。
电视新闻中的画面,除了摄像机拍摄到的活动图像之外,还包括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和电脑绘画的图形和动态图像,新闻照片和电脑绘图如今已经成了常用的视觉符号,是抽象新闻信息视觉化的重要手段,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的易受性和可看性。
(1)运用照片,补充新闻信息。照片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是对客观事物最直接的反映,具有具象性,能够表示个体事物。在工业意外、自然灾害等突发新闻时,为了抢新闻时效,才可用照片弥补欠缺动态图像的不足;在引用人物言论作为新闻内容的一部分时,如果没有新闻图像可采用人物的照片作为画面内容,以此来提高新闻的权威性、可信性、可看性;在运用照片作为电视新闻画面时,可利用特技形成“推、拉、摇、移”等镜头运动效果,从而形成运动节奏,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趣味性。
(2)运动电子地图,增加空间感。电子地图是对某一国家或者是地区的领土轮廓和相对位置的描绘,是真实领土的“缩影”,形象地表示地理位置,这样直观地向观众展示新闻地点信息,可以避免冗长的描述性文字。除了交代位置信息之外,电子地图还用来简要地解释空间跨度较大的新闻事件,电子地图、文字、数字等符号的综合运动,不但能够表明事件的地理位置,还能概括描述事件时空进程,生动叙述新闻事件。
(3)运动数字信息图表,增加新闻的权威性、科学性。很多电视新闻涉及大量的数字信息,如失业率变化,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数字信息和专业术语,如果旁白和同期声大量的解释则会显得冗长拖沓,但是如果直接利用数字信息图表,则会简明扼要的表达信息,观众也一目了然。数字信息图表能代替繁琐的数字和文字的描述,形象地反映变量的某种状态和变化趋势。
对电视画面和声音的多种技巧的运用,本质是建立在新闻编辑自身的素质和新闻团队的配合工作之上的。因此,作为新闻编辑必须掌握以下技巧才能不断地提高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
(1)掌握基本的编辑技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要突破故步自封的编辑思维能力,首先要走出去,走进新闻一线,利用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然后将新闻素材编辑成主题形式,通过巧妙的搭配组合方式,让节目的整体效果拥有较强的可观赏性和可听性。为了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增强广播电视新闻播出的视觉效果,就必须要在标题、导语、副标题、小标题中进行编辑加工,使人们通过标题就能够一针见血的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
(2)具备组织统筹的技巧。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并非个人所为,而是需要一个完善的工作团队,要有前期的新闻信息采集的记者站和通讯员,还要有新闻稿件组稿员、后期电视新闻制作效果团队、新闻播报团队以及新闻意见、播放效果总结归纳团队,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档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必不可少的,对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部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核心环节和部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组织控制统筹的工作技巧,要加强编辑部各个团队的紧密配合。
(3)后期控制指挥技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不仅仅是凭借文字的组稿和编辑,还需要后期的执行播报,这就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后期控制指挥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直播类的新闻节目而言。因此,所有节目组的成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节目的内容变得丰富多样和新颖,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制作设备;数字化;过渡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制作设备还不能完全的向数字化设备过渡。正是因为无法一次性完成更换,所以要求广播制作中心在更换的过程中,定要多加注意,考虑长远效益,注重选择比较高档的格式设备,以免未来更换时,由于格式等级比较低,而造成设备资源浪费。
1、广播电视制作设备向数字化过渡的原则
尽管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体,受到了新兴媒体的冲击,但是依然有着强大的受众基础。为了更好的为受众服务,传统的广播电视制作设备需要进行更换,逐步的向数字化过渡,但在向数字化过渡的过程中,负责人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首先,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必须得以保证。更换全新的设备之后,节目质量必须上升一个层次,否则数字化设备的更换将毫无意义;其次,更换数字化设备必须站在长远角度考虑。为此,节目制作通道应该运用CCIR601标准,格式为4:2:2,因为此种格式的设备都比较高档,在广播电视制作设备向数字化过渡的初级阶段,广播电视制作中心难以彻底的将设备全部更换为数字化设备,只有一部分设备能够进行更换,而如果更换的设备档次不够高,待到有能力进行全部更换时,还需要将原有更换的设备进行升级,这将造成大量资本的浪费,如果能够直接更换成4:2:2格式的高档设备,待到更换设备时,直接按照这个格式标准进行更换即可;再次,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广播电视制作设备向数字化过渡的过程中,制作中心要了解现有资金拥有量,依据现金拥有量情况,选择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并且具有非常好发展前景的设备;最后,更换之后的数字化设备,必须具有一定的兼容性,能够与模拟分量设备进行匹配,以此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协调运行。
2、广播电视制作设备向数字化过渡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有关人员选定格式之后,广播电视制作中心必须按照这个格式发展下去,否则就会出现因为设备格式差异,也不能应用的情况,将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其次,注重购买时机。新研制成功的数字化设备一经推入市场,价格必定非常高,性能也未必稳定,此时广播电视制作中心就不能盲目的选购,应该观察一段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如果调查结果非常好,则再决定引进,总之,相关人员要做到花费最少的资金,购进性能最佳的数字化设备;再次,不断的优化过渡方案,尽量保证方案完善,确保设备更换之后,节目制作质量能够有大幅度的提升,此外,还应该保证购进的数字化设备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先进性以及使用性,同时保证设备再进行技术改造以及升级时比较方便,只有如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才会有所提升;最后,向数字化发展,要靠设备更新换代,更要靠人的知识更新。要制作出优秀的高质量的节目,一定要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因此,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要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字电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水平,及时掌握最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确保本台的电视系统朝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3、广播电视制作设备向数字化过渡的策略
3.1制作系统向数字化过渡应从非线性编辑系统开始。引入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用来代替原有的模拟特技切换台、编辑控制器,以非线性编辑系统为核心,利用其模拟复合、模拟分量和数字分量的多种接口,组成模拟、数字设备混合使用的制作系统,这样,可方便地进行模拟、数字信号的互相转换,既可充分利用原有的模拟设备,又能提高制作质量,利于向数字化过渡。
3.2根据本单位原有设备状况确定数字格式。选择数字化格式,尽可能考虑与原有的模拟设备兼容,可先购进部分合格的数字摄录一体机和一台数字格式录像机与非线性编辑系统组成模拟、数字混合制作系统。如目前主要使用VHS或VHS设备的台站,选择Digital- S数字格式价格比较适宜;如目前主要使用BetacamSP设备的台站,可首先考虑Digital- BetacamSX,当然这两种格式价格比较高,适合大型电视台及经济实力较好的电视制作单位。此外,为便于现场新闻采访工作,也可考虑采用部分轻便的DVCPRO系统。
3.3从模拟复合设备可直接进入数字分量系统。当前设备尚未自成体系的单位,或只有比较陈旧的模拟复合设备的单位,可以不必走由模拟复合向模拟分量过渡的一步。由于目前数字分量机器的价格与有些模拟分量机的价格相近,完全可以直接过渡到数字分量,如DVCPRO,DVCAM和Digital- S格式。
3.4加速人才培养。广播电视向数字化发展,传统的制作模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倘若没有人能熟练地掌握它,便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广播电视制作设备向数字化过渡,不仅是设备更新,更要注重人才培养。
4、向数字化过渡实施步骤
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由模拟向数字过渡,将分为四步实施:
第一步:由于播出系统是模拟设名,没有更换数字设备,首先将新闻、专题、广告等部门设备更新为Betac--alnxS格式。这一系统的节目经过创意9S’进行后期制作,最终形成模拟信号带,送播出机房播出。第二步:待有经济条件时,将各部门前期采访设备、后期制作设备更新为数字设备,实现全数字电视制作系统,同时播出系统也相应更新为数字设备。第三步:当数字化设备发展起来以后.一定要考虑全系统的联网,通过联网把全台的节目素材统一存入共用的大型数据库里。那时,前期采拍回来的素材全部贮存在大型数据库里,直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节目的后期制作。播出时,直接由计算机从数据库里调出已经制作好的节目进行自动播出,这样就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以及播出系统有机地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向往的多媒体电视数字化的新时代;第四,电视节目最终要通过播出系统进行播出。若播出系统仍然是模拟的,则既使制作的所有设备都是数字化的,最终播出时,还是需要将高质量的数字信号记录到磁带上,这个过程将要损失一些信号,至使图像质量下降。因此,播出设备的数字化也已成为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
5、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广播电视制作设备向数字化过渡,这是广播电视制作发展必然的选择。在设备向数字化过渡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定要有大局观念,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以此选择出性价比最好的数字化设备。设备的更换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节目质量,以此设备更换过程中,必须以此为中心。本文是笔者多年经验的总结,仅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马凤山,章泽星. 系统――电视制作技术的总体问题[J]. 有线电视技术. 2000(09)
[2] 戴保国,刘芳红. 广播电视制作设备如何向数字化过渡[J]. 中国有线电视. 2002(17)
[3] 黄颖. 电视制作中语言录制的几点体会[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