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4:3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心理压力较大。
西部民族高校的学生多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少数民族贫困生特别多。许多贫困生家中人口多,而家中主要劳动力汉语水平不高,无法外出务工,导致其家庭经济情况非常不好。家庭经济困难使得他们自卑与自尊并存。一方面,他们由于贫困,生活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另外,由于他们接受的中学教育一般在教育水平较低,所以进入大学后,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跟其他同学也有差距,这使得他们有自卑心理;但另一方面,他们在学业等各方面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想要通过自己优异的成绩改变家庭命运,又有很强的自尊心。自卑与自尊两种心态相互交织。一旦出现偏差,他们就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部分贫困生缺乏自立精神。
西部民族高校学生虽然大多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倾斜,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已经享受了较多资助,这使部分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较重,觉得大学阶段也理应享受各项资助,殊不知在大学阶段,各项费用较之中学更多,并且西部民族高校的贫困生数量多,国家各项资助可能不能解决每一位贫困生的所有经济困难,或者有些经济情况相对好些的学生就无法得到资助,这让部分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无法得到满足,究其原因,都是这部分学生缺乏自立精神,没有确立正确的贫困观。
(三)综合能力不强。
1.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西部民族高校的贫困生多数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他们积极进取,想要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但由于家庭贫困,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不高,进入大学学习基础与其他同学有差距,他们坚信“读书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多注重在学业上下工夫,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与人交往时,他们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我,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2.实践能力不强。
西部民族高校的许多贫困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大学阶段,他们在学业方面可能就需比其他同学花更多时间,加之他们人际交往能力不高,导致他们在培养自身社会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与此同时,目前多数高校注重物质上对贫困生上的帮扶,忽略了对其精神和心理上的重视,这使得他们在组织协调,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为什么要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
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政工作,关系到高等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西部民族高校的学生多数来自“老、少、边、穷”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贫困生覆盖面大、贫困程度严重,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贫困生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学业,改变家庭命运。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后会选择回家乡工作,故还有利于他们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贡献力量,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2.有利于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贫困生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并存,承受的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周围同学带给他们的压力相对更大。他们深知金钱的重要性,更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这可能会导致他们过度注重自身的发展,有部分贫困生还会有“金钱至上”的观念,甚至会发展成拜金主义。但我们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体,所以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让贫困生突破只对“自我”的关注,投身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浪潮中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如何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资助制度建设。
1.建立良好完善的贫困生认定制度。
目前在中国的高校,没有明确对“贫困生”进行定义。一般情况下,盖有村、乡、县或市民政部门公章的三级贫困证明是比较有力的证据,但西部民族高校的学生多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尤其是贫困生,多来自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各类消息不畅通,反而无法开具贫困证明,这导致部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因没有贫困证明而无法得到帮助,故在贫困生认定时,负责认定的教师或部门不能仅凭一纸证明就下定论,还需参考学生平时的生活情况综合考量。同时,高校要加强对相关国家政策的宣传。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学校在为每一位新生寄入学通知书的时候,会附上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以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助学金等政策的宣传单,以便学生在拿到通知书的时候便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缓解上学费用的困难,从源头上减少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习机会的贫困生数量。
2.完善资助体系,形成以助为主,奖、贷、勤为辅的资助体系。
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西部民族高校的政策倾斜,扩大助补免的资金总量,让更多的贫困生得到帮助,满足其学业和生活需要,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要加强“奖、贷、勤”方面作为对贫困生的补充资助,首先要加大奖学金金额及比例,大多数贫困生在学业上比较刻苦努力,他们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较大,加大奖学金金额和比例,让更多贫困生可以拿到奖学金,更能助其释放经济和心理的压力;其次,鼓励贫困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通过勤工助学减小生活的经济压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理自强的有力途径,也有利于让贫困生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二)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教师队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成长成才。民族高校的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任,还关系着民族高校自身的和谐与发展。培养一支专业化及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更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进行。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更要掌握社会发展动态,在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给予最有效的帮助。特别是在贫困生思政工作上,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对贫困生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为社会、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
2.加强对贫困生心理的关爱。
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他们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方面都不成熟,而贫困生还要承受更多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带给他们的压力,这可能会导致其心理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对学生有实质帮助的心理辅导课程或者开展多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鼓励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直面困难,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同时,民族高校要营造一个健康、温馨、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西部民族高校的贫困生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民族习惯,许多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因此高校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特别是贫困生满足尊重、理解等多种心理需求。另外,要充分发挥班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等的作用,引导贫困生正面贫困,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释放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3.培养贫困生的自立自强精神和诚信观念。
篇2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含义
所谓人文关怀,指的就是要关注人以及人类本身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人文关怀在它最基本的层次就体现出了人的价值、尊严以及人的发展和生命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这些方面都是以加强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更加注重的是教育双方的思想意识上的交流,以及原本意义上教育与被教育者双方的地位平等性,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达成“共赢”的局面。在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中,高校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大学生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应当将大学生看成是拥有独立个性以及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这样的话,就能够将高校的人文关怀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大学生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2 高校思想工作中进行“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
2.1 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要学会尊重人
尊重,是与人相处最起码的要求,而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要求尊重人在发展、生存和享受上的需求,不应当将人作为一个客体、工具或手段而存在的。学会尊重不仅仅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各大高校,因为一个良好的尊重人、尊重知识的风气能够很好地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特别是现在,人们对精神满足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高知识分子人群的不断增加,更加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可以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一定的程度决定了人的自觉性。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做好“尊重人”的工作,坚持做到尊重每一个教师和学生。
2.2 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要学会利益上的引导
人们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不同的需求,对于这些需求的追求是人们活在这个世上的动力来源。只有满足了自己对于利益需求的欲望,才能够丰富自己的思想。但是一旦追求这种利益的欲望被镇压了,人类的发展就会进入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最终导致停滞不前。因此,在做好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就应当重视引导好学生在利益上的追求欲望,通过帮助学生处理好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利益观。
2.3 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要学会关爱人
关爱,是人特有的品质。关爱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促进人与人之间在各方面的情感交流,当这种情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产生责任。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学会关爱人,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多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最终营造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另外,通过关爱之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地位以及在高校所具有的作用,从而更加有力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建设更美好的高校。
3 人文关怀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人文关怀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因此,进行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有必要,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人文关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在本质上的回归,这种本质主要是体现在以人为出发点进行的培养人、教育人的活动。高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促进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其次,人文关怀符合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是适应时代精神的需要。在当今这个社会大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过度的追求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学校园也不再注重培养综合型的人才,而是转向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常常会出现人在精神生活、道德等方面的缺失,使得人的现代化远远地落后于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加强人文关怀的建设,不仅仅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适应时代精神的需要。
4 开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如何做好“人文关怀”的工作,特别是在今天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始终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给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同时要将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工作中,成为一个学校办学的最基本的理念。其次,人文关怀要贯穿在教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在教育内容上,必须选择符合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风格、符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能够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教材;在教育方法上,要采用对话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QQ、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并适当地关爱学生。最后,要营造和谐的高校人文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在进行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传播与培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校园的内涵上不断地挖掘和提升,同时加强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弘扬人文精神。
5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科技、经济、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各方面的高端技术人才大量的涌现。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越快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特别是在人地现代化跟不上社会的现代化这一问题上。因此,在不断发展经济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回过头来审视一下问题的原因所在,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上的不到位以及人文关怀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更是从根本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勤,李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J].浙江学刊.2010(3).
篇3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工作,其内容繁杂,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做好常规性工作,更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导师。但目前时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其职称评定、薪酬设计亦存在缺陷,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改变这一状况,才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一新台阶。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中的日常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为教研服务的辅导性工作,即依附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之上。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应该被放大,成为高校中旗帜鲜明的工作。高校作为大部分学生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放松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者片面强调学生的技能教育,流向社会的毕业生终将缺乏“润色”。我是电子专业毕业的,现供职于某高校行政系统,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来说并不对口,但经过八年实际工作(在此过程中,可谓摸着石头过河,在疑问中不断思考、探索)的磨练,自己确实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想法。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促进学生成才的工作。如何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并且是不拘一格的人才,固然与专业课教师的辛勤教诲有关系,但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很大关系。由于在高校中,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接触是多方面的.高校如何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此过程中“尽力而为、尽心而为”,这就与是否正确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社会地位的问题有关系。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常规工作,包括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进行管理,学生的评优和基本的政治素质教育等等,配合协调好其他部门落实好学生方方面面的工作等等,这些常规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谓错综复杂;二是非常规工作,我们所面对的群体里面必然有一部分后进生,从我的工作经验出发,我把他们分成三类:学习成绩差的、行为举止差的和心理有问题的。我们将这些同学称为“有特殊需求的对象”。他们构成了非常规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往往都个性差异大,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这三类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往往要倾注巨大的心血,付出几倍于其他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因为面对他们,简单的常规性管理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2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以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简单,工作方式单调,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外乎.“铁面判官”型和“苦口婆心”型。在新形势下,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管理服务要求也提高了。此外,“以生为本”理念的提出,势必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专业的服务者,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对于新形势下诞生的新问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对于个体的新问题必须要有一整套的工作方案。例如:心理测试法,性格分析,思想教育方法等等。同时必须整合部分资源,例如: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家长接待室等等。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被动的管理学生,而是主动的为学生,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的工作,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要求的重中之重。心理是外在的社会文化素质内化为学生因素的中介,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核心。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学生心理、学习心理、社会心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了解学生心理的技能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与否的前提。如对于在校期间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要大惊小怪。由于青少年学生社会成熟度相对迟缓,心理约束力较弱,行为上极容易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多方面进行诱导,指导学生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处理好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当今社会日益在开放中谋求进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意识相互渗透,并且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学生除了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无形压力。适当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不但会影响学业,甚至有可能损害身心健康,阻碍学生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善于区分心理问题与品德错误,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恰当的对策进行心理疏导。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障碍当成某种错误对待,使学生产生情绪困扰.形成自卑感或是失去信心.影响健康成长。
3完善激励机制,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综上,不管是从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是从对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来讲,我们均可看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并不简单。所以,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的劳动应予以尊重。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创造的价值既有物质价值又有精神价值,既有现实价值又有潜在价值。如其从事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关系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未来发展兴衰的大问题,这种工作的价值是潜在的,是难以量化的,但这种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通过其他工作难以产生的,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若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持轻视甚至否定的态度,不仅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降低,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使得此项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肯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时,对他们的薪酬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薪酬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激励思想政治工作者,合理的薪酬体现了对他们劳动的尊重。将包括他们在内的高校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各类劳动公平对待,也有利于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生机勃勃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常规工作报酬来源于学校的常规性开支上,即工资。目前,高校任课教师除了正常的工资之外,有相应的课时补贴。但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基本工资外,其他基本没有,他们往往成了高校里收人最低的群体。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应的工作效果也就很差。事实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潜在要做的工作很多,且大多要牺牲常规休息时间来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现在一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班主任要管理200位学生,学校各个部门赋予的常规性管理工作很多,排除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如果仅靠正常工作时间来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压根不会有什么效果。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可能会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做一定的思想工作,但部分责任心不强或者是存在一己之私的人就未必愿意无偿花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做这项工作。大家仅仅满足于做好面上的管理工作,满足于学生不出事就好,无暇去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明显。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无疑给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惰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篇4
论文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形式和手段,进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
随着信息技术 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也使高校学生的思想范 围从实际领域向虚拟空间延伸,原本在地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也向更广阔的空间扩展。可以说,互联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运用网络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乃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紧迫课题 。
本文作者在创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财会金融系学生工作网站(WWW.ckjrx.com)的实践基础上,对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这一课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要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因此,创建学生工作专题网站,对于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以网站为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平等性和有效性。在网络社会 的虚拟空 间里 ,学生更容易放开顾虑,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因而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交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深入有效进行。
(2)网络的运用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和时效性。
(3)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财会金融系学生工作 网站”的建设 中,注重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了符合学院系学生思想实际的主题网站目标定位 ,即努力使我们的网站成为集舆论宣传、思想交流、提供服务、提升素质于一体的寓教于乐网站,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成为展示大学生时代风貌的窗口、服务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园区、引领大学生舆论方向的坐标 。反映到新机制的建立上,应体现整合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在整个创办网站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的出现和发展 ,增加了开展教育工作的新工具和新载体,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方法、思维方式,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应当抓住机会,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为切人点,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完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首先要从教育观念更新人手,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其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其二,要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三,增强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意识 ,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我们既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更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并外化为积极 的 自觉的行为。
(2)改进教育方法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更加丰富、自由、开放、活跃,这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特点,把握其思想动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改进教育方法,则成为新形势下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 问题:一是高度重视如何让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加人教育这一过程。因此,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正确选择思想信息,增加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分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 ,乃是关键一环。二是要善于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以服务为抓手,寓教于乐,重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中展开交流,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三是将网络教育和其他各项教育方式有机结合,树立客观地教育观念。
(3)拓宽教育领域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问题,对策
二十世纪初的著名意大利教育专家一直都认为,学生一直都具备着一种自我成长的能力,学生自身能够成长成为一种具有健全人格生命力,同样如此,正是在这一种内在生命力里面促进了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教育学家还认为,对于学生自身自发的生命力究竟应该引导还是压制,这已经成为了对教育情况优劣进行区分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那些对学生内在生命力发展进行顺应的教育,才能够真正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够得到健康和健全的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发现学生自身在发展的过程里面所真正需要的知识,这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将思想政治工作成功完成的关键因素。本文中,笔者就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其艰巨性,探讨其对策。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往往具有不同的服务意识和觉悟,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辅导员的服务效果存在很大差别,最终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具有一定的艰巨性,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思想觉悟比较高,其服务意识就很强,这些辅导员往往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这一类的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工作的时候就能够从根本上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着想,以情感人,方便学生,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感到真正的温暖,更加能够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处理,最终使得学生感觉到温暖和和谐。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自身的思想觉悟比较低,更有甚者对于学生工作没有一点兴趣,他们的服务意识很弱,对于学生存在一种冷淡的态度,最终他们会在安排干部、评奖以及评先等等日常工作中出现了失衡的现象。
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相同直接导致了辅导员自身的服务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对于学生交流和沟通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辅导员的文化底蕴以及知识层次,长久以往的结果就是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知识面宽广以及知识层次高的辅导员在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能够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会因为和辅导员进行交流进而获得自己身的好处,对辅导员越来越拥护和亲近。相反来看,如果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自身的知识层次比较低、文化底蕴很浅,其知识面也比较窄,这样的辅导员必然不能够和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甚至会在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中出现尴尬的场面,最终不能够和学生十分亲近,如果这一个类型的辅导员老师对学生采用一种家长式的说教,学生会对其敬而远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对策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老师,在进行思政工作的时候要求我们必须要用一种教育规范的思想来树立一种服务和认识意识,必须要做到以德育人,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待学生的服务意识弱、做事不公正、工作不到位以及工作认识不高等等很多具体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辅导员自身思想认识问题而导致的,然而,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认识,从辅导员自身重要性以及多重角色这两个方面上将自身认识提高。作为学生思想领域中的解惑者、生活领域中的服务者、心理领域中的开导者以及行为领域的传道者,辅导员工作的情况和质量不仅仅关系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更加关系到了整个学院甚至学校的声誉,最终也就关系到了事业自身的良好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只有认识到了自身工作具有的多重性,并且努力的去实践和探索,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公正办事。将自身的认识提高,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也就达标,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辅导员进行拥护,这是辅导员思政工作良好进行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本文中,笔者主要从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艰巨性以及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对策这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艰巨性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加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寄托者,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老师自身的素质十分重要,我们只有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才能够为学生做一个表率,使学生更加亲近自己。
参考文献:
[1]邹茹莲.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究――辅导员、班主任、班导生、导师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思考[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2]朱光钛. 扎实工作 努力推进学生宿舍社区工作上新台阶――集美大学学生宿舍社区中心创省级“文明学校”工作纪实[A].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 2007.
[3]程硕,李万隆. 新时期高校师德问题之浅谈[A].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8.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健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下面就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1.身教重于言传。
杜甫曾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于“无声”中“润物”呢?俗语说“身教胜于言传”,“身教”是无声的教育,用的是“行动语言”,而“行动语言”更能达到“润物”的效果。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每一位教职工的责任,而不仅仅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职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能从中受益。
2.新时代教师角色要重新定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对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执行者的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及时进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论文参考。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尽快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提高教育质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改变教育者的角色,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实质性的提升。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
3.做好学生升学与就业的指导工作。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竞争激烈的局面。特别是一些非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则更为不易。这就促使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考取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来谋求出路,但考研的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同样也出现激烈竞争的局面。这就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升学与就业的压力。为此,学校要做好学生升学与就业的指导工作,提高成功指数,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并对毕业生的毕业后趋向进行追踪,为后继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提供帮助。
4.关注“后进生”。
后进生,即人们常说的“差生”。如果对这类学生教育不当,他们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甚至会导致他们的整个人生失败,给国家给社会带来危害。为了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我们必须用“心”去做。
(1)重视个性研究,以爱心唤醒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一定要以持久的爱心去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辅导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们,他们不是被遗忘的角落。
(2)重视集体期望,以诚心唤起后进生的自强心。教育工作者必须诚心关怀每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使他们懂得集体是他们各种正当需要得到满足的场所,是进步的力量源泉,使后进生的内心与班集体的脉搏沟通,唤起他们原有的自强心,以心“唤”心。
(3)重视自主教育,以耐心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后进生的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相反,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教育的过程。教育者要容忍后进生一次次的“旧病复发”,并且充满热情,悉心地鼓励他们一次次战胜自我。但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教育者都要予以表扬鼓励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5.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长、成就、成才、贡献关系重大,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而部分学生因为承受到来自学习、就业、家庭条件以及情感等诸方面的压力导致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新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参考。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使学生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论文参考。
(2)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总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用心浇铸的伟大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路,开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认真学习和吸收现代科技新成果,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手段,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精心设计活动形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增加工作实效。更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韩玉璞.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安阳: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2] 赵剑辉.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篇7
论文摘要:云南省高校工委通过对云南省26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其上网时间、地点、频率;上网内容选取;网上行为和态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自身所在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满意程度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多维度的科学分析。
了解云南高校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004年,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会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云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调查,对云南省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频率;上网内容选取;网上行为和态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自身所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项进行了多维度的问卷客观描述和科学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
本次调查选取了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26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选用的样本调查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及各个学年、学业层次。被调查人员中,男生3558人,占调查总数的59.3%,女生2442人,占调查总数的40.7%;从专业上看,文史经济类学生3534人,占58.9%,理工农林类2466人,占41.1%;从学习层次看,本科生94.7%(其中大一17.8%,大二29.5%,大三27.7%,大四(大五)19.7%)、研究生3.2%、专科生2.1%。总体来看,呈现出男生所占比例略多于女生、文史经济类略多于理工农林类,样本人选呈现以本科及二三年级为主的态势。
此次调查,共发放样本调查问卷6000份,回收5808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5451份,有效回收率为90.9%。由于所选样本全面充分,调查方法选择恰当,因此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研究云南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具有普遍性意义。
2.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所用计算机分析软件为VisualFoxPro6.0。考虑到调查数据量较大、涉及面较广,因此这次问卷调查采用了计算机数理统计与结果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寻找规律性的总体特征。调查中所有的数据均是通过有效问卷数量计算得出;在部分选项中,各项数据之和不等于100%是因为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合理的多项选择,使这部分调查者被进行了重复统计,但这符合我们的问卷统计要求。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云南省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及频率调查
对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及频率进行调查,将有助于进一步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研究。据调查,网络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成为普遍行为,91.6%的大学生有过上网经历,其中上网学生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低年级学生由于经济状况、心理成熟程度及大学经历短等原因,对网络了解程度还不够。此外,有90%以上的同学认识到了网络给大学生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带来的机遇。
关于大学生通常的上网时间、地点,大部分被调查者的随意性都比较大,40.2%的同学表示具体上网时间不确定,选择在周末、晚上、计算机课堂上上网的同学则分别为:37.7%、21.6%、8.2%;从上网地点分布来看,宿舍(家里)、学校机房、校外网吧都是同学们的主要选择,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0.7%、29%、38.2%。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更多的同学能够在校园内上网,将有助于网络化建设及学校对网络的统一管理,同时也将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从云南省大学生网络使用量来看,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43.9%)平均每周上网都在1~5小时,少于1小时和大于5小时的分别为28%和28.1%。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们有限的上网时间,吸引大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这对思想政治网站的构思和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日趋成熟的机会,加快校园网络化建设。
2.云南省大学生上网主要内容选取的调查
互联网以其大量的信息、快捷的速度和独特的传播方式迅速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通过互联网不但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自由地参与学习和讨论。然而,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隐藏在互联网里的各种有害信息也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大学生对于网络内容的选取,49%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相关信息,选择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同学分别占了10.9%和14.5%,无明确目的的占了24.5%。我们同时看到,男女同学对于网络内容的偏好是不尽相同的,女生(11.1%)较男生(9.4%)喜欢聊天,而男生(21.8%,女生同比仅为8%)则更偏向于玩网络游戏。从总体上看,在网络游戏如此流行的今天,云南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对此有较清晰的“度”的把握,能正确对待网络的信息获取功能和网络的消遣功能,但仍然不乏极少数沉溺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大学生。
虽然互联网已经被大学生所广泛利用,但云南省大学生在获取社会信息的时候,更倾向于通过传统渠道。大多数同学(71.2%)表示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量占所获取的社会信息总量的30%以内,只有5.8%的同学通过网络所获得的信息占全部所获信息50%以上。从云南省大学生所常用的网络服务来看,电子邮件(51.3%)、BBS电子公告及论坛(30%)、搜索引擎(27.4)、网络通讯及聊天(22.5%)都经常为大学生们使用,其中BBS服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0%的同学经常使用BBS服务。随着云南省高校网络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通过论坛获取相关信息和发表言论的大学生比例将会同比增长。
互联网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否都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所急需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信息依次为就业信息(66.1%)、考研信息(32.3%)和专业相关知识(34.7%)。由于网络的特性,互联网自然成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的快捷途径。对于“专业知识”,目前很多同学经常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专业资料,对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既要肯定其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扩展知识面的优点,又要注意杜绝学生全盘抄袭,防止学术上的弄虚作假。
3.云南省大学生对待网络行为及网络文化的态度
网络作为虚拟化、数字化存在,具有无国界性和相对自由性。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上网者在网上能够自由地相互交流、融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网络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广泛利用,网络文化也随之在当代大学生中发展壮大。
在有关网络行为是否应该受到约束的问题上,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互联网中,各种信息言论和网络行为都应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约束;而当被问道自己在上网过程是否遵守这些约束时,表示不会遵守的只有5.6%。这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在上网过程中是理智的,仍然保持有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当被问到对网络有害信息的看法时,只有极少数的同学(6.2%)表示他们热衷于浏览,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对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传统说教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时候显然显得力不从心,而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就相对凸现出来了。
调查发现,近一半被调查者认可了网络文化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49.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影响比较大,甚至非常大;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问题上,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认为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意识,网络文化虽然发展迅速、传播广泛,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内容也较为混杂,并且仅仅局限于网民之间,所以它和传统文化相比较还缺乏内涵,要想真正成为主流文化,并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4.云南省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及认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帮助大学生抵御网络有害信息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趋势。对此,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必要的。这说明大学生本身已经认识到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以及网络本身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并且主动希望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不仅是社会对于网络不良信息管制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大学生的主观要求。
然而在调查中,经常浏览思想政治类网站,并希望通过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同学却并不多。80%的被调查者都只是“有时候去看看”或者“有去看看的意愿”;同时有54.4%的同学表示当遇到有关思想政治问题时可以考虑求助思想政治网,但不抱太大希望。由此看来,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还没有达到建站的预期目的,我们的很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尽管如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肯定。与传统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更方便快捷(49.7%)、覆盖面更广(48.%)、形式更活泼更容易让人接受(33.1%),同时也更具有时代感(52.3%)。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传统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上,虽然大学生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半以上的同学(52.2%)都认为两者的关系是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随着互联网软硬件的不断提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茫茫网海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如何定位,以避免正如调查中少数同学(4.9%)所担忧的那样“消失在茫茫信息浪潮中”,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实践的挑战所在。
篇8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工作;网络平台构建;运用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许多老百姓家中的必备电器,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三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2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5.64 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为 42.1%。大学校园是互联网应用最多和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在我国众多网民当中,大学生又是最为活跃的群体。在当今大学生当中,智能手机的普a及率很高,让大学生们随时就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同时,手机微博客户端的运用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想法及见到的事物于网络。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平时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接触也是最多的辅导员,如果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大学生产生很好的交流,是高校顺利开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和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确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最终实现育人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
一、思政工作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的技术欠缺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将思政工作在网络平台上的开展看做是软任务,较多的出现在比较常见的网络平台,没有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行为缺乏完整的干预体系,使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方式趁虚而入。有个别辅导员,不能把现代网络与传统教育合理结合,只习惯于对学生单向灌输。学生在被动地的情况下应对辅导员,从而降低了自主意识,个性需要无法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足,所以会很难融入到当代大学生当中。
(二)当今大学生在网络上收到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收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从而迷失方向。一部分学生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迷惑,面对网络上消极的思想言论,形成了无聊,但是不上网又不知道做什么的纠结心理,慢慢的沉溺于网络的虚拟当中。另外,大学生们下载软件、抄袭论文等剽窃他人知识产权成果的行为十分普遍。较为容易获得的网络资源使大学生们不在去努力学习,产生了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懒惰心理。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网络互动沟通交流不够深入
做为高校辅导员,日常的工作对象不仅多而且复杂,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使“一对一”的传统模式变成“一对多”的新的交流模式,让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时效性提高。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没有学生平等互动的观念,没有消除与学生产生的距离感。这造成大学生随便的就发泄自己的不满,更加随意的支配上网的时间,甚至让他们感受不到自身价值,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
二、构建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高校辅导员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为大学生们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大学生们更愿意通过网络反映出来他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需要辅导员更加主动的去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如果学生们在网络上有对学校的意见或者建议被辅导员第一时间发现,并且得到回复和解决,就使学生们获得被关注感,荣誉感,这样一来就会使辅导员在学生们中间的可信度大大增加,大学生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也会大大的增强;高校辅导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辅导员思政工作网络平台团队
随着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意愿不断提高,这样一来就需要辅导员树立网络管理及监控意识,进一步明确作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中的网络角色定位,对于大学生对当今社会一些热点为题的看法也要提高注意力。如国家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政策教育,并且需要对学生们的各种不解和困惑有针对性的总结,提升大学生们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对于各种的社会问题能有一个理性的、正确的认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容易引起大学生,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一线,更应该全面了解学校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四、增加辅导员思政工作在网络平台上运用的时代内涵
篇9
围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性格情感、科学文化素质、治学精神和工作态度,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培养其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并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和学校青年教师的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教育资源,搭建成才平台,注重将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注重把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把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出“驼峰计划”,以“培育青年教师、促进成才发展”为宗旨,推进“五项工程”建设,即围绕加强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领航工程”,围绕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建设“铸魂工程”,围绕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建设“修德工程”,围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业务能力建设“卓越工程”,围绕大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建设“暖心工程”。
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需求,努力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
1.围绕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一个平台——OTA,推动青年教师互助成长
学校党委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青年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其自我实现的意识尤为强烈,但仅靠青年教师“孤军奋战”已很难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基于助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上的迫切需求,2006年3月,学校成立了教师促进中心(Office of Teacher Advancement,简称OTA)。OTA通过举办午餐会、一对一私密帮助、巅峰课堂等活动,搭建跨学院、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和非行政化的教师交流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学与科研素养。2006年以来,经常参加活动的教师中先后有36名青年教师晋升至教授岗位;全校690名专职教师,有362名经常参加活动的教师的学生评教分数平均提高了10分,提升最快的达21分。此外,OTA有效运行的经验,在兄弟高校中产生了广泛影响。2010年11月至今,已有27所国内大学的教学机构、研究单位前来考察学习。2010年世界教育教师开发大会上,学校教师促进中心的经验被作为中国经典案例予以介绍,引起了广泛关注。
2.抓住关键问题,深化两种培养模式,实现对青年教师的理论引领与实践教育有机衔接
第一,实施以“领航工程”为载体的理论培养模式。通过定期为青年教师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座、形势政策报告会和专题党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论引领。5年来,面向青年教师举办各种专题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近50场,内容涉及青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各方面,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
第二,实施以“铸魂工程”为途径的实践培养模式。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结合专业深入企业、社区或农村进行调研帮扶,引导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课内外实践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和政治素质进行教育培养。5年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10余次,努力将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3.注重个人成长,抓好三个结合,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第一,学校党委以“修德工程”建设为引领,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实现个人成长与提升师德素养相结合。学校着力强化青年教师基本人格、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的培养: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国家级、市级教学名师,学校科研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开展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评选,营造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的师德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师德文化月”等主题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提升师德素养。
第二,学校党委以“卓越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能力,实现个人成长与提高业务能力相结合。除成立OTA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提供助力外,学校还注重构建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和文化环境。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计划”“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后备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成立“青年教师协会”、举办“青年教师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术水平,拓展青年教师学术视野,培育优秀的人才队伍。
第三,学校党委以“暖心工程”为抓手,大力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困难,实现个人成长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校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学习生活,每年都把为教职工办实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一是解决了教师办公及教学科研用房问题,实现每位青年教师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活动空间;二是帮助青年教职工子女入学,分别与北京十二中、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签订了共建协议;三是关注青年教师身体健康,每年安排青年教师赴北戴河轮休;四是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安排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心理辅导。
全方位推动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
1.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增强
学校组织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坚定了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而且也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学校青年教师主讲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场专题报告会荣获北京市教工委“宣讲家杯”高校优秀报告(党课)一等奖。2007年以来,近210余名青年教师通过社会实践扩宽了社会阅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思想道德素养,并围绕实践活动、学术研究、专业建设形成100余篇论文或调研报告,汇编出版 3本论文集。
2.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持续深化,师德水平不断提升
由于学校师德建设持续深化,师德建设活动更加丰富,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师德模范。他们有的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学生,有的潜心教学不图名利,有的积极促进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有的潜心科研努力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自2008年以来,学校共评选表彰了师德标兵21人、“三育人”先进个人117人,其中青年教师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3.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在学校一系列国家级和北京市级“质量工程”成果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坚力量。1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7名青年教师主编的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9名青年教师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在科学研究工作中,2007年以来,青年教师承担的横、纵向课题约34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85项;发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1,530篇;获奖科研成果1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12项;出版教材及专著22本;一些青年教师的研究成果得到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的批示,部分研究成果被吸收到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之中。青年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顶梁柱。此外,2010年以来,青年教师指导了近2,000人次的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50余个,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培养。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教育;公寓
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基本单位,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培养教育的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管理,主要由高校负责,且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在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下,这项工作不能推向社会。”因此,学校应不断加强并改进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意义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学生公寓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对于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维护高校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学生公寓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和优良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场所。与教室等场所不同点在于:一是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学生之间的交互影响,其主体与客体均是学生。一旦在学生公寓中出现不良思想倾向占据主导性地位的现象,不仅对学生本身的良好人格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也将极大地削弱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严重的将直接危及学生的成才和学校的稳定。二是由于学生公寓场所的综合性,学生个体行为倾向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公寓成为学生之间利益矛盾最为集中,观念之争最为激烈的场所,这些利益矛盾和观念之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疏导,则往往引发学生之间的直接的或较为严重的冲突。因此,只有加强学生公寓内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更为全面地实现。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坚实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激发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并为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等各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生活、健康、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进公寓力度不够。虽然各个高校都加大了思想政治进公寓的重视,也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制度和方法,但是由于投入有限,很多高校只局限于理论研究,实践操作少。二是公寓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投入有限,公寓管理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在管理过程中只局限于保护公寓财产及一些生活服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起到教育作用。三是公寓文化的建设比较薄弱。公寓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由于高校扩招,各高校都增加了录取人数,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对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建议与措施
(一)推进辅导员、教师进公寓
选派一批富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辅导员、教师等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驻学生公寓。深入学生的生活,可直接了解住宿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困惑,疏导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处理突发事件。公寓管理人员也可及时把发现的有关问题向住楼辅导员通报,便于尽快帮助解决难题,化解学生中的矛盾。 转贴于
美国马里兰大学一位专门从事高等院校师生交流方面研究的教师凯伦·因科拉斯认为:“教授和学生在课堂以外的交流程度和学生在学业上以及毕业后的成功概率息息相关……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参与教授的研究课题、参加教授组织的文化活动,甚至是到教授家里做客吃饭等,有时候更加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而教授住在学生宿舍,无疑有利于扩大和持续这种非正式的接触。”2]这种师生非正式接触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据调查,目前高校学生公寓住楼辅导员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由于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还难以达到每栋楼都配备辅导员。因此,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各分院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拔一批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辅导员,并制定相关工作条例,为低年级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实际困难。
(二)推进党团组织进公寓
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同班学生由原来的“有自己的固定教室、共同活动的时间多”变为“流动的教室,分散活动的时间多”,这便加大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党团工作和管理的难度。可尝试以学生公寓楼为单位,成立公寓学生活动党(团)支部,其作用是全面负责公寓楼各专业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以及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公寓党(团)支部的建设可以参考系部、年级党(团)支部建设的经验,将公寓党团组织规模做适当的控制,保证在公寓党团组织活动中每个党(团)员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和深入讨论,目的在于提高基层党团组织活动的效果,真正让党(团)员大学生在基层党团组织活动中得到锻炼。将年级、班级支部的工作与公寓中的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在公寓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年级、班级党支部的作用,让党团组织真正走进学生公寓,形成公寓文化新氛围。
党团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院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寓建档与管理工作体系,制定管理奖惩细则,把学生在公寓的表现与综合素质测评挂钩,学院组织部、各系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对学生党员发展及优秀团员评选工作中,尤其是要征得寝室长的认可,对在公寓中表现不好的学生可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推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公寓除了供学生睡眠休息外,还是学生学习、进行信息传递、开展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场所。实践证明,学生公寓生活园区的生活秩序、文化环境、思想氛围对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