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09:3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1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生活,案例的编写都是根据生活中的人、事进行的。案例中塑造的人物、时间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情境有共通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需要设身处地的去判断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进入了实战,这就是案例教学的拟真特点。客观条件不完善的例子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就会造成该实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使用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启发,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时间和背景限制的,所以是有实效性的,在实效性过后该案例就不再适合教学,就需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实时更新。

2.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大范围地普及素质教育,但学校和社会还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除了这个方面外,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又要在保障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其次案例教学是独立的个体,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是有很好效果的,但不能够将所有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

1.以情境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种方案重点是在于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案例,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目的。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传染病章节,教师在讲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时候,可以安排两个学生通过模拟具体的情境,同学A为腮腺炎潜伏期,和同学B小聚时进行了热烈且愉快的交谈,在一周后同学B的腮帮开始肿大,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腮腺炎。

2.以结合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结合教学法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

3.以讨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讨论法指的是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讨论形式的教学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章节,教师可以举例让同学们讨论:大雁在南迁时,会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在发现有敌害侵犯的时候,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做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以辩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分组对分析结果开展正反方的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辩论赛后,教师需要及时对辩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改进,表扬学生优秀的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生态系统章节中提到:“外来物种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也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根据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生物入侵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平衡”,讨论后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进行辩论。

三、结语

篇2

一、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硬件设施“跟不上”。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普九普实”验收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也有所改观,但实验室建设还是远远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独立的生物实验室和必备的教学仪器设施,化学、生物合用实验室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农村学校之中。在重庆市迎接国家教委义务教育均衡化检查东风的吹佛下,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终于走上了快车道。2016年春,我区农村学校基本上按照国家教委的规范化要求建起了实验室并配备了基本的实验仪器与设备。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基本上按课标要求开设了实验课程,学生也走进了神秘的实验室,动手做起了实验。(二)实验室使用与实验员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初中生物之所以不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正常的实验、实作课,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分年级使用的实验室与专职的实验人员,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二十余个班级使用同一个生物实验室,造成实验室安排与调课经常协调不过来。实验人员在同一个实验室准备不同年级的实验器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实验教学只能是停留在教室演示给学生看一下,让学进入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无形中减少了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加大投入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功能室)的建设,对规模较大的学校在初中部也应当考虑配置专职的实验人员。(三)教育(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有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并通过互联网来借鉴观摩别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学生也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世界与扩大知识面及查阅相关资料。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校园网络及教学多媒体,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硬件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没有资料可查,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教师与学生不能共享与利用互联网上现成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等均受到极大的影响。(四)生物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专职)教师偏少;兼职教师多且经常换人;教材多变,让教师无法适应;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有些农村单设初中甚至于没有专职生物教师。面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整体“量”与“质”的不足,如不尽快改善这一现状,创新实验教学和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只能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思考

篇3

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概念上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通过在课上讲授知识使得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达到认知与能力,过程与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综合协调发展的效果。通俗的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在课业上有新的理解、有进一步的提高和进步。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体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点最核心的一点是观察学生如何从“无”到“有”,由量变产生质变,从不会到接受再到贯通的过程。

二、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物主要学习生物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植物的组成部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花的结构、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人类的生长发育、器官组成等。

三、农村生物课堂与城市课堂的区别及优势

根据上文提到的初中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我们不免看出,生物的学习不同于陶冶情操的语文、要求计算和理解的数学,生物的学习是在贴近自然的基础上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做出概念的学科。越是贴近自然越是便于生物的学习。农村学生家庭大多以务农为主要收入,许多家庭还兼职养殖业,甚至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要跟随家长到田间地头参加农业活动、在茶余饭后喂养鸡鸭猪鹅。这就使得农村学生更加熟悉各种动物和植物,对于它们的形态、体貌、性状更加熟悉。这就大大有利于生物的学习。例如:当学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时同学们就会很快想到很多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豌豆等诸多农作物都是被子植物,他们常年与这些植物打交道,就能够在老师讲述完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概念后很快的将这些绿色开花植物与松柏等裸子植物区别开来。根据这些特征,教育工作者们应努力做好农村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生物问题,以提高学生生物成绩。

四、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举例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首先我们知道,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即水、光、温度和空气;非生物因素则包括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以及合作关系等。在设计该章节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列举影响农作物生存的因素。我想大多数接触过农业生产的学生都会列举出水、肥料、病虫害、光照、天气状况、土壤状况等常见原因。在提问多个同学听取不同意见后再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总结。水、肥料、天气状况和土壤原因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为“非生物因素”,总结为“水、光、温度”在为学生补充上空气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影响),而病虫害的发生则归结为“生物因素”这是影响农作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由于害虫对农作物有捕食关系,所以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再有同学们都知道大树下种植的农作物往往颗粒无收,这便是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而大豆和根瘤菌则是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

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顾名思义就是有脊椎骨的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就是无脊椎骨的动物。农村孩子接触大量的动物,一说到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举例大家就会踊跃发言。猪、鸡鸭鹅、青蛙、老鼠、蛇等都属于脊椎动物;而蝗虫、蚯蚓、蟑螂、蚊子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再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举例进行归类可以得出——昆虫类基本属于无脊椎动物类,而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大多都是脊椎动物,这样不仅学习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还复习了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

五、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的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篇4

教师还要提高自身责任意识,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并不断加以改进,关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此外,教师还要灵活处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的合理侧重,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理解力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比较擅长力的相关知识,而有的学生则偏重于光的学习,教师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组织他们形成学习互助小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二、制造授课悬念

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实验、故事、生活现象、问题等来提出疑问,从而有目的的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问题,并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就能够更为积极参与到课堂探析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在探究和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笔者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上课伊始就先给学生讲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对故事所描述的情节产生了好奇心,便要求笔者进行演示。笔者首先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大家猜测需要几个人能够将其拉开,然后让认为自己力气很大的两名同学到讲台上尝试,然后再换另外四名学生挑战,结果大家都没有将马德堡半球拉开。当笔者让一名学生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笔者顺势提出让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追问:大气压强真的存在吗?大气压强的威力究竟有多强大?在经历了上述的神奇现象之后,学生急于了解大气压强,就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讲解之中。

三、设置趣味情景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善于将物理知识的阐述巧妙的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物理教学情境有很多种,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景等,前景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惯性”时,由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惯性的具体内涵,所以笔者便为学生演示了一个情景实验。笔者在杯子口上覆盖了一张硬纸片,把一枚鸡蛋对准杯口放在纸片上,然后突然将纸片抽出,鸡蛋落在了杯中。在做实验前,很多同学认为鸡蛋会随纸片的抽走而掉落在杯子之外,而实验结果却出人意外。随后,笔者又在装有鸡蛋的杯子下铺了一张质地光滑的桌布,接着又猛的将桌布抽出,装有鸡蛋的杯子纹丝不动。这一系列奇特物理情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气氛推到了,使学生充分认识了“惯性”的具体存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情境,也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搜集相关历史故事、生活现象来阐述所学知识。

四、结合现实生活

篇5

(一)物理课上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真爱生命和发展生命。要以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为基础,才能更好的认识人类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更好的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目标。在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用生活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接受生命安全教育,规范日常行为,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从而能有效的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在物理教学中最普及的知识是电力知识,它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安全,如怎样安全用电和噪声的控制,碰到路人触电或者在家因手上含水而触碰电源产生的触电行为要怎样有效处理,这些都是关于安全教育的。

(二)物理课上的生存教育

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是关键,主要处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意识属于人生观和心理问题,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存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物理教学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把握生存规律,学会判断并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物理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物理知识,对学生的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了解许多自然现象,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同时造成的自然资源耗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如能源与人类环境、电子产品对人类身心发展的影响、如何安装避雷设施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电灯、各种家用电器以及电脑的使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电力的知识都是从物理教学中得到的,如生活中用电的常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利用,又如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在物理学中教师对车速与刹车后滑行距离的计算方法的传授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分析交通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存能力,普及了生存教育。

(三)物理课上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试验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小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自试验制作并展开调查并产生互动,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和动手的习惯。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生活教育的案例包括光的反射与折射、惯性、热学、电学、声学以及先看见闪电而后看到雷声的原因等,这些都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现象。其中电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怎样安全用电;热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海边及大森林一年气候宜人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界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最终理解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二、结束语

篇6

教具教学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效果非常显著。我在教学“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中有关肾小球的重吸收过程时,如果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则学生通常只能知道肾小球具有过滤作用,经常忘了其过滤作用,即把什么物质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形象记忆,我选取生活中一些大小不一的种子和沙粒代表血液中的物质。然后找到一个筛子,这个筛子孔的大小刚好只能让部分种子和沙粒通过。课堂上在讲到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时,我把种子和沙子混合后放入筛子过筛时,学生露出期待的神情,迫切地想知道到底哪些颗粒经过了筛子,哪些颗粒还留在筛子上。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更把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教具的演示变得具体、简单,又增添新奇感,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具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实践证明,制作教具时呈现出的新奇生物现象和成功制作,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而且制作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就会使兴趣更稳定,就会继续探索,从而喜欢生物,热爱科学。师生一起努力制作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凡是有兴趣的事物,学生总会想办法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是学习的起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教学中合理使用好教具,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操作中亲自动手,通过不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表述结论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动植物细胞结构》时,按教材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后,布置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做细胞模型。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同学拿着自己做的细胞模型来了,有的是平面的,有的是立体的。当然了花样百出要属细胞内各个结构的材料选择,如细胞核有的用乒乓球、有的用橡皮泥、有的用鸡蛋壳等。从他们多种多样的取材,形态各异的造型中,发现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意识生物教具不仅能反映出所要学习的生物现象,更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生物理论,同时它的制作又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这就要求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把生物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然后再总结经验,检验、检查自制教具的合理性、科学性及不足,通过来回、反复反馈,既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又用实践证明理论的正确,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具制作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如废铁纸盒、木材下脚料、饮料罐子、饮料吸管等,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具,既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勤劳俭朴的优良品质,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情感教育。

篇7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敬请关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8

1.构建平等关系,实现师生互动。

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是有效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为了改变互动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失衡,教师就应该积极促成课堂角色的转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积极组织和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教学质量和效率才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此外,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亲切自然、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进而和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和互相平等的和谐关系。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胆怯的学生,肯定有进步的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主动意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咨询和了解,及时地提供帮助。在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课堂将会变得妙趣横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巧设合作小组,实现生生互动。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比起其他互动形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及互动对学习成绩及个性发展更有影响力。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若学生产生了焦虑的情绪,那么将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显而易见,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担心出错,不敢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产生质疑和提问,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可有效消除学生思想、行为及情感障碍。现代教学理论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主张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进行自行分配,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及互动,最终实现“共振”效果。这种共同交流模式可实现学生之间效仿及矫正,最终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观念,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小组合作是实现生生间互动交流最为有效的途径,如在“生物的进化”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情境的设计,根据知识点,设计“列举古生物化石说明生物的进化”“、简要列出地球上各类微生物、动植物出现的顺序”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以一个小组为一个整体的形式对小组成果和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教师在活动中担任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在初中生物互动教学中,为了使互动教学能够顺利实施,教师还应当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互动教学活动中,从而发挥互动教学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如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游戏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问题方法等。以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为例,如在“探索生命的方法”和“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某类水果在什么条件下保存时间最长”的日常问题引出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后提出假设,再根据假设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并将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增强课堂师生互动的同时,还可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生物教学的目标。

二、结语

篇9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也可叫主题分段教学法,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在各种学科及课的类型中加以应用,它是吸取著名的程序教学法的原理,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加以发展改进创立。程序教学(ProgrammedInstruction)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根据雷西(教育心理学家)的自动学习机而创设的机械程序教学进行。它的原理是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这种教学机器又叫斯金钠教学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用非机械的程序教材进行教学。程序教学法近年在很多国家中实地应用,效果显著。为了丰富我国生物教学内容,笔者加以改进,主要用非机械的程序教学法,结合讲解、自学阅读、观察演示、检测练习及问题解答等综合方法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教学目的明确、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学生积极性高,能认真学习,因材施教,反复练习,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又能结合电子计算机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的课时计划在课的类型、教学目的,教具上与其他教学法相似,但在教具上要准备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及学生答卷等。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学法大不相同。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按次编写程序课题,注意重点难点,课本内容逻辑性等,列出问题。问题要具有吸引力,每一问题或图表作一分段主题挂在讲台上,也可将分段主题写在黑板上,比较节约,大的主题下也可再分小的主题,使学生思考和解答,然后叫学生自行按次阅读教材,使学生自愿或由教师指名答复,必要时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正确总结解答,这样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提出,解答讨论总结将教材内容讲完。为了增强理解,反复练习,再由教师提出重点难点讨论讲解,最后可给题目答卷使学主进行书面解答,可使学生互相评分,这种教学法可不留给学生家庭书面作业。

现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生物”(华师大、上海师大编写,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细胞”一节程序题综合教学的课时计划列下供参考。

1 课的类型:

新课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异同以及细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长。

3 教具及器材:

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挂图:虎克像及其自制的显微镜及软木细胞图,现代显微镜,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图表,学生书面答卷。器材:西瓜、番茄成熟果实,白菜或青菜(小白菜)叶柄。模型:细胞结构等模型。

4 教学过程

4.1 教师在组织教学后,可提问1~2个“绪论”中问题,如什么是生物学,怎样学好生物学等,也可不复习前课直接讲新课。

4.2 教师按次出示程序题有关图表,并宣读程序题。

程序题(分段主题)1:细胞是谁人发现的?怎样发现的?怎样才能看到细胞?教师然后使学生阅读“细胞”一节后,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2: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有哪些?有何异同?教师使学生阅读(1)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段课文,然后结合细胞结 构图表模型使学生解答,讨论综合题,这一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学习。

程序题3:切割西瓜、番茄等果实时,流出甜味或酸味的汁液或切割白菜或青菜的叶柄流出汁液是从那里流出来的?使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4:细胞是怎样分裂的?使学生阅读(2),细胞的分裂一段文图(课本11页),进行解答讨论。

篇10

初中生物实验涉及的实验材料大多是动物或植物材料,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我通常情况下会引导学生去寻找实验材料。例如,学习叶子的结构时,我让学生自己搜集叶子来进行观察,进而掌握叶子的基本结构是叶片、叶柄、托叶。初中生物实验涉及的实验材料还有花、果实、种子以及一些小昆虫等,我便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收集这些实验材料。学生通过收集过程既感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神奇,又掌握了一些生物方面的知识。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学生寻找实验材料时最好有教师或家长在旁监护,这样,教师和家长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去做,还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实验前的注意事项的讲解,尽量将实验步骤简单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步骤的重点,提醒学生要规范操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如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切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表皮细胞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切片的中心处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左眼看目镜,调节显微镜至清晰地看到细胞切片,尤其要提醒学生的是在调节准焦螺旋时切忌用力过猛或调节幅度过大,导致损坏显微镜、细胞切片。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旦操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指出并纠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及时做出分析和记录,这样,学生才能够把实验和理论联系起来,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的目的。例如,在讲“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或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演示,让学生将讨论和观察得出的实验结果一并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们就会发现:加热干燥的小麦种子后,食管内壁上有明显的水珠生成;或把花生的一片子叶放在一张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等。通过这些现象,学生认识到了食物中含有的成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乐于探究实验,练就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上比课堂教学更有优越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方法、内容和要求,最好做到由浅入深,要求学生对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探究、讨论,弄懂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的领悟得到很好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如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有些学生觉得该实验道理浅显,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可行,于是便不对此实验做较深的探究。针对此情况,我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淀粉为什么遇碘变蓝?馒头里面含有淀粉,然而为什么馒头在口腔中不会变蓝呢?它变成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口腔中唾液淀粉酶有催化作用,使馒头中的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实验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四、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