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6:3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所谓买卖婚,就是把女子当做货物,用其它的财物交换以作为自己的妻妾的一种婚姻方式。“嫁”这个字就形象的反映了这一婚姻方式。在古代,女子的婚嫁,是以男女家庭不平等为前提而成为事实的。《汉字简史》认为“:嫁”得名于“贾””沽”“购”,而“贾“”沽”“购”都有买卖之意。《说文》:“贾,市也”。“市”就是买卖。“沽”亦为买卖之意,《墨子•公孟》“:当为子沽酒。”成语“沽名钓誉”“、待价而沽”里的“沽”也是买卖之意。“购”的意思则是重金收买。而且,在先秦“,嫁”字确实有“卖”义。《战国策•西周》“:臣恐齐王为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嫁之齐”就是卖给齐国。可见“,嫁”表现了古代的买卖婚俗。正是因为有了买卖的性质,所以就产生了嫁女的补偿问题,也因此出现了女人的高低贵贱之分。
二、从“姑“”舅”看表亲婚婚俗
在我们现在的观念中,我们都知道,“舅”是指母亲的弟兄,“姑”是指父亲的姐妹。但是在古代的文献中,“舅”“姑”这个称谓和我们现在的理解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在古代,这两个称谓不仅指父亲的姐妹和母亲的弟兄,它还可以指公婆。《尔雅•释亲》“:妇称夫之母曰姑”。这是妻子对婆婆的称呼.除了公婆这两种称谓外“,姑”字还是女婿对岳母的称呼。《礼记•坊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媳妇对公公的称呼,亦为女婿对岳父的称呼:“为出生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成辞受帝衣中密诏,当诛曹公。”理论上说,舅姑表婚有三种基本形式。从男子的角度来说,一种是与父亲的姐妹的女儿结婚,一种是与母亲的兄弟的女儿结婚,还有一种最普遍的是双向的姑舅从表婚,即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结婚,这个女子既时他父亲姐妹的女儿,又是他母亲兄弟的女儿。产生这种婚姻的原因并不是一代产生的,而是上一代的婚姻也是从表婚产生的。在有些地方,这三种形式不一定并存,但它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是有一定的遗存,如云南沧源侗族中就曾经十分盛行双向交错从表婚。
三、汉字婚俗文化的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就显得略有不同,这就显示出了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差别性的选择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体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教师应体现出动态性。所谓的“材”就是指的学生,学生是活动的,变化的,因此在婚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变化来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要体现出整体性。在婚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针对个别的学生来进行教学,而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教学,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提高班级的文化能力。第三,教师应体现出阶段性。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质的飞跃,当不同的学生都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时,教师就应该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句话说的很好:“事异则备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些方面来看,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进行区别性教学显得很有必要。
(二)循序渐进
对教师来说,婚俗文化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婚俗文化的学习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人的认识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在婚俗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从慢到快,从少到多的教学节奏。在刚开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教学生们进行汉字的书写,如:“婚”“嫁”“娶”等等。在学生掌握这些汉字以后,教师开始逐步地对学生们讲解这些汉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在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这些文化知识之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快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个缓冲的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保持客观中立态度的原则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要用客观的态度来上好每一节课。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强国,婚俗文化又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给学生讲授婚俗文化知识时,不应该夸大其词,更不应该卖弄、炫耀,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在讲解婚俗文化的特点时,应该客观地去讲解,不能私自夹杂个人的感彩。教师更不能私自评价其他国家婚俗文化的优劣,这样容易打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反感。因此,在以后的婚俗文化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师也应该尽量避开,从而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说文解字》畗 ;形象思维 ;观念 ;逻辑性
Abstract: kanji ancestors were "Yang elephant in the day, and leaning over the concept of law", taken from material taken from the body "near, far" and create it embodies our ancestors were to look at the wider world of everything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way of thinking. Fu "word part of the inquiry, we can understand the philosophy behind the mindset of the ancestors from another dimension.
Key words: "Dictionary" Da; thinking in images; concept; logical
中图分类号:B02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引言
东汉时期伟大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在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文字首先是记录“物象之本”的符号,并在此基础上和语言相适应即“形声相益”,同时文字也是不断得发展以此来记录和传达人们的观念。所以说文字同人的思维、观念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文字是直接展现观念、思维和思想的。
本文尝试从汉字哲学的角度来对《说文·畗部》字进行探究,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二关于《说文》“畗”部字
《说文·畗部》: “畗,满也。从高省,象高厚之行。凡畗之属皆从畗,读若伏。”“畗”有“满”义,本于杨雄《方言》。段注:“《方言》:‘悀、偪,满也。凡以器盛而满谓之悀。’注言‘涌出也。’‘腹满曰偪’按《广雅》‘悀、偪,满也’本此。而《玉篇》云“腹满谓之涌,肠满谓之畗”与今本《方言》异。玄应书“畗塞”注曰:“普逼切”,引《方言》:“畗,满也。”是玄应所据《方言》皆作“畗也”。
在甲骨文、金文中,“畗”和“酉”形体相近,“酉”像一个酒坛子,表示“酒”,而“畗”字则像是一个长颈鼓腹圆底的酒坛,表示盛酒的容器。不同的是“畗”内有“十”,(《说文·十部》:“十,数之具也”)表示器中充实之意。后来凡与“充实”有关的字,大多从“畗”。如“福”字,《说文》解释“福,佑也。从示畗声。”罗震玉说:“福,像两手奉尊于示前”《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其本义是用酒肉祭神,祈求充实富足。从“福”字的取象及本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先民们的心中,福来自神的赐予,对福的美感就是对酒与神的美感。它反映了先民们对酒与神的崇拜。再有“富”,《说文》:“備也。一曰厚也。从宀畗声。方副切。”表示家中东西样样具备且各类丰富。“富”由“宀”和“畗”两个构件组成。《侯马盟书》作“富”,“宀”是房子,“畗”为装酒的酒坛子,表示酒。屋中有酒即是富裕,因为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可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每天获得的事物最多只能够吃饱,很难有剩余。而古代最早的酒是用粮食发酵而成的,能用多余的粮食来酿酒的家庭自然就是富裕的家庭了,所以说对当时来讲有酒便成了富裕的标志,因而“富”字表示“财产多,富裕”的本义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室内东西太多太满,就使人产生逼迫感,所以“逼”字也从“畗”。《说文》“逼,近也,从辵畗声”“从辵”,又指距离上接近、迫近,今有逼真、逼切等词,引申为强迫,如威逼利诱。《集韵》“偪,侵迫也。”“偪”,俗作“逼”,王筠:“《说文》无偪字,此即也。”换句话说,王筠认为“畐”是“偪”的本字。
《说文》中收录“畗”部字共15个:福,从示畗声,佑也;葍,从草畗声,方六切;富,从宀畗声,備也,一曰厚也;幅,从巾畗声,布帛广也;副,从刀畗声,判也;辐,从车畗声,輪鐐也;蝠,从虫畗声,蝙蝠,服翼也;匐,从勺畗声,伏地也;逼,从辵畗声,近也;堛从土畗声;楅从木畗声,以木有所逼束也;稫,从禾畗声,治禾,黍、豆下溃薬;愊,从心畗声,诚志也等。通过这些字的分析,它们的声符都蕴含有“满”义。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宋代王圣美的“右文说”,即同一声符的形声字意义相通,而这个共同的意义是由声旁赋予的。这体现了汉字的声旁类推思维,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辩证得去运用这种类推方式从而能更好得欣赏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畗”字后世作“畐”。“畐”本是整体象形,隶变之后被分割开来,所以说很多人将其解读为一口田。其实只要从它的象形字中就可以得知,“畐”字与“口”和“田”没有任何联系,尽管它现在的样子是这样。从上面所罗列的几个形声字可看出,“福、葍、富,幅、蝠、辐、匐”均从畐声,双声而兼叠韵,唯声调有差别。而“逼“与其他的几个字虽也是畐声字,今音则与前几个字不同。这种现象就是声符字的读音发生分化现象。音是用来承载意义,同样也是用来区别意义,这是一个朴素的语言学原理。几个形声字声符相同而形符不同,它们在书面上有了相互区别的特征,但在口头语言上如果都发声符字的原音则很容易混淆,所以也相应地对声符字的原音做调整。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声符的不同读音,都是由基本音有规则的变化而来的。
三结语
先人们创造文字,一方面“远取诸物”,包括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等方面,形成许多偏旁部首,另一方面则“近取诸身”,取象于自己的身体和器官,形成了与人体有关的文字及部首。“畐”字在甲骨金文中,像鼓肚细脖的容器即酒坛。从“畐”字部的取象中,我们可以得知它是一个取自人们所创造之物的部件。人们把从视觉摄取来的“象”化作视觉符号,用来表示事物,在里面折射着自己的思维。从这我们能窥探到当时先人们的一种形象性思维模式,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示抽象的事物,这样既便于人们理解和领会那种深刻的哲理以及抽象的思想,同时又增强了表达的艺术性。这一思维特点在汉语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所造的汉字的形体上。后来先人们用酒坛这个器物来表达“满”义,可以想象到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酒坛是装的东西最多的器物,因而可以用来表示“溢满”之义,然而表示“酒坛子”的字当时也被人当做“酒”字来使用,为了区别两字,人们便在表示酒坛的器物中加个“十”字,以此来形象得表达充实之义。这里通过加“十”字来与“酒”字进行区分,体现了先人们对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认识。
汉字的构字是合乎逻辑性和社会性的。汉字的发展是由它的象形字的原义内涵外延,再发展到多方向、多层次的内涵外延。安子介提出:“汉字是科学化地衍变而来的”,“要说‘根’,恐怕‘声旁’,倒是有些像‘根’”。[1]本文通过对“畐”字部的分析也可看出,其他的形声字都是在“满,充实”的基础意义上向外延伸,由表示物质的丰富充实进而到精神层面的充实、以及人们由“多”联想到“面宽广”“东西太多有束缚逼迫的感觉”等等。由此可以看到先人们创造汉字并不是乱涂乱画的,而是用汉字来表示“观念”。汉字所表达的观念是确定的,然而它又为了适应社会历史和生活观念发展的需要,则不断得在内涵的基础上外延。所以说汉字的内涵的确定性与内涵外延的灵活性的统一,是汉字的辩证的本性,这就使有限的汉字适应了无限变化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黄宇鸿.《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黄荣华.《穿行在汉字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中华书局,2007.
篇3
一.书法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用直观形象和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叫做形象思维。书法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归属为形象思维中的第三种形态,即“艺术思维”。书法创作者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的形象。形象思维是人们认识和反应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形象思维以形象要素为核心,以想象为基础,以联想为重要手段,具有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想象性的特点。在书法教学中引入形象思维训练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在大学书法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训练
1.通过书法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形象思维的核心是形象要素,形象要素来源于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丰富的表现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养料。书法是手、眼及肢体协调的重要手段。书法的表象积累包括各种书法要素的表现积累和各种书作品的表象积累。书法要素主要包括书法形象(即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五个方面)、汉字演化过程、汉字的文化内涵等。在书法教学中将书法教学单一的看作是书法作品的表象积累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训练还要注意各种书法要素的积累。例如,在教学生临摹赵孟頫的作品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种字体的基本规律,还要让学生了解作品中汉字的演化、书法家生平、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等。
2.通过书法培养学生建立丰富的情感形象
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性。书法创造者为表达个人的情感借助于书写书法作品。书法将形象韵律及作者的精神理想和心灵感悟融于一体。在大学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欣赏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建立丰富的情感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美,将个人情感融于书法作品中。
3.教师在书法的形象思维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书法家创造书法作品的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书法家在创造书法作品时无论是从自然形象中获取灵感还是自身情感经历,无论是其他艺术作品触发灵感还是在生活中提取形象,都是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思维过程实现的。大学书法教学可以通过掌握书法作品的表现手法、学习基本的书法字体技巧、进行选择性联想训练、积累丰富知识为想象提供养料四种方式,分层次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4.加强书法形象记忆
加强书法现象记忆是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形象记忆是左脑的功能之一,加强形象记忆训练可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书法是一门时空性的艺术,理解书法必须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加强书法的形象记忆可以通过反复临摹书法作品、背临经典书法作品、记忆经典书法作品、反复鉴赏经典书法作品的方式来定向训练。
5.在形象思维训练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艺术最可贵之处在于创新,纵观书法史,我们可以发现伟大的书法作品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的个人情感。如颜真卿的颜体字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这些特点表现出盛唐的盛世风采和作者自身的性格特点。在传统的大学书法教学模式中,教师将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嫁接在学生身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书法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三.小结
篇4
【关键词】识字激趣提高效率
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5.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6.编口诀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 朋:两个月亮交朋友。 种:禾苗种在水田中。 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7.排队组字
篇5
关键词识字 小学语文 效率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况且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如:“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拨,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时,先画成图画,然后引导学生把图片与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 。
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1. 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柏、、枝、材”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 编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
3. 猜字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六十天――朋”、 “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4. 近、反义词识字法
积累近、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教学“美丽――漂亮”、“前――后”时,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5.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
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6. 多媒体演示识字法
CAI课件形象、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字学习的兴趣。我通过课件演示教懂、教活,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活。学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识字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等,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教生字“升”时,计算机生动地演示上升过程,学生更容易记住字形与字义。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比较法、折字法、熟字改笔画法等。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才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巩固识字效果,分享识字乐趣。
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级”和“极”、“惊”与“景”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乐意识字,拓宽识字渠道。
篇6
作为教师,不管学校安排我任教哪一科,但必须做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获得正确的思想理念,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等,从而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步,根据以上认识,在语文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中,我坚持从以下方面努力,从整体上去推行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素质教育。
一、培养自身并能教育学生能写一笔好字
中华汉字有它一些鲜明的特性,如它的文化性、艺术性、欣赏性。汉字从古到今,各种字体流派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韵味无穷,传承发展绵延不断,形成了一个极为丰富的艺术宝库。
我是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是我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尽之历史责任,同时也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这对于不论学哪一门类的、做何种工作的,都有帮助。
因此,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文字、书法,特别是钢笔字训练,是教育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大课题。在教学中,我坚持每天写好钢笔字作品一页,同时,做好一些毛笔和粉笔字书法方面的基础工作,通过学教、训练、展览、比赛等活动,引导我的学生也对写好钢笔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手中买些字帖,有空便练起来,你追我赶比起来。
尤其在今天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更不能丢掉汉字这个国宝。现在,许多学校都已将书法列入课余活动的内容。许多孩子喜爱书法,并出现了不少小书法家,这是很可喜的现象。我曾在语文教学中把书法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建议学校将其纳入美术课的一个内容,每周至少能有半节课时教习书法。我想,这对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无碍,反而大有裨益。
二、学好普通话,不忘方言,给自己和学生一副好口才
我是中国人,汉语是我的母语,教学中应学好、用好普通话;同时,我不忘家音、乡音,应将自己的家音、方言传承给下一代并发扬光大,使普通话和方言都具备应有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广大教师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听课者,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训练中,学生也确实敢于大胆说话了。但是,我常常发现,敢说的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学生,说起话来也常常是词不达意,或无重点,而且语病和口头禅也较多,很少有中心、有条理、合乎语法、合乎逻辑等。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不爱交流、交流甚少和没有具备交流的能力造成的。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首先教师自己就应该具备一副好口才,这对将来的个人求职、交往、管理、发展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应该具备组织学生开展好听、读、说方面的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综合能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善听、善读、善说,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相应的听、读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语文课中开展辩论,讨论活动,在班级、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开展快速朗读训练、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开展讲述训练、复述故事的训练、扩展句段训练、口头概括总结训练(如课前概括所学课文应该预习的知识点,总结当堂所学习的内容)、口头作文训练,加强学生背诵的能力的训练(上每节语文课之前都拿出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词,一学期下来就能背诵近百首。另外,从学习的课文中选出好的语段也让学生背熟。再就是一些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同样都教学生把它们背诵熟悉。如果背的多了,不仅会在情感上受到滋润、熏陶,还可以慢慢形成自己正确而生动的语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不断的积累词语、丰富词汇,为学生口语表达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开展辩论或讨论训练(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行辩论会或讨论会。)
教师和学生能真正的运用语文素质去从事学习、工作、进行交流,使之为将来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针对性的说,使学生养成“说”的习惯,以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这样,师生在教与学中就可以相长、练就一副好口才!
三、自己能写并和学生写一手好文章
教师以身作则,带头写作,与学生一道交流写作的心得体会,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写作创生与开发之路,努力实现新课程教学、写作观。
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多实践、多锻炼,定一点文章,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为将来出版书籍打下基础。
在课堂上,我把较好的写作篇章读给学生听,把每次布置的创造作品念给学生品尝,并讲述自己创作的立意,构思、修改等。在课堂上,还让学生登台演讲作文,或者简要的作口头表达,进行一课一人次的“三分钟”作文体会演讲、交流心得。学生的写作文章,先相互修改、定稿,在写出书面评语,最后随机抽查十来篇,进而在阅在评。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在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时,优秀人才就不难选择,这可带动全班同学对写作的创生与开发。
四、努力实践终身学习、持续发展观
面对新的21世纪、新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的更新、及时地给自己“充电”,是人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否则,自己的生活品质就不会提高、生存空间也就会越来越窄!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要使我们的每一代始终站在世界的前列,作为教师责任重大!我经常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写点周记、文章,课堂上进行演讲、宣传和交流,教学生求知、教学生做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好读好学的优良传统,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人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五、拓宽视野,放眼未来
篇7
【关键词】味与魂;度与序;情与趣;预与生;动与静
【作者简介】刘允琴,东莞市“骨干教师”“先进教师”和“优质课评委”。曾参加“十一五”规划省级课题研究并获一等奖。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获国家级省市级。
有人云,“教学是一扇窗,是一种智慧的碰撞,是一场情感的对接,是一支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的火把,是一次痛苦而又快乐的精神之旅”。那么怎样点燃这把火,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焕发活力呢?笔者从具体课堂案例谈谈。
一、模块现“味”,课堂主“魂”
影响课堂教学的最大元素是教师的观念,观念的更新才有课堂的更新。教学设计要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改理念,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同模块的特点,课堂上要体现出不同的“味”,教出不同的“魂”。
如,《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课的教学环节,在设计上采用了语文藏头诗的方式,以“哲・学・智・慧”打头,巧妙地揭示了“哲学的本义以及哲学的价值”,体现了教学的创造性和人文性;创设航海情境,通过“哲之门”“学之岛”“智之光”和“慧之港”四个环节,把抽象的问题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实现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时空对话环节的人物选择上,精心挑选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乔布斯、、苏格拉底、老子,体现了古今中外、历史与现实的巧妙结合,这种设计体现了《哲学与生活》中哲学的思辨特点和生活中的哲学思想,有助于学生哲学思想铸造和思维方式提升,也抓住了哲学教学的真谛。
二、教学重“度”,设计有“序”
新课改理念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依托核心概念,以知识板块进行整合设计,以知识的落实带动能力的提高,以能力的提升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和升华,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如,《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文化生活之初体验――文化生活之再判断――文化生活之终抉择”为三个环节。先体验感叹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现状、原因;再通过判断让学生知道文化生活中有喜有忧;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正向引导,学生针对“爱情买卖:Yes or No?” 展开辩论;最后做出最终抉择是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从整体上看,这些课以知识为依托让学生感悟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知识纵向串联有“深度”;课堂创设情境材料以开拓学生视野,实现知识横向并联有“广度”;课堂上的活动让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梯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让学生学会知识及其生发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加快了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课堂也就有了“效度”。这些课的主线,采用板块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板块之间的过渡自然紧凑,教学思路清晰,结构构建合理,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设计的活动精而适量,设计的情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高,利于启迪、开拓学生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优化顺畅,可谓有序。
三、以境动“情”,用景激“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必须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们在 “入境、明理、动情”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到用“心”去参与、敢于去尝试探索、乐于去交流展示,享受生命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这样的政治课就不会成为外在的附属物,而是心灵的阳光雨露。
如,《价值与价值观》一课的教学设计,从回放《达人秀》呈现达人刘寅近八年的成长――从流浪歌手、餐馆服务员、支教老师,到达人秀选手的经历来品味达人故事,探寻人生真谛。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更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在活动中,让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师生情感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透视本质,进而塑造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知行统一。
四、预中有“生”,彰显个“色”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教学要素都预设了,教学就不是一门艺术了。”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对教材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没有预设的生成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徒劳的预设,是枯燥的教条主义,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教师能捕捉住有效的生成时机的能力,同时也展示出独特的教学风格,才算有“生”有“色”。
如,《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以古诗文介绍自己――南北差距――共同的汉字――文化创新的途径,整个设计过程用文化解读文化,无不体现文化“味”和“魂”,通过视频演示华夏先祖创造汉字“禾”的过程,说明社会实践是根本途径, 通过刘半农创造汉字“她”,来说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和博采众长的基本途径,通过“濉焙汀MBA”的由来,开展辩论说明是要文化创新还是要反对的观点。在辩论中教师都巧妙地捕捉并利用有效生成的时机,很好地处理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生成,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生成,这样启迪学生的智慧,才使课堂“节外生枝,枝枝开花”。
五、课堂要“动”,更需要“静”
课堂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组竞赛、正反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活跃了,课堂变得有活力了!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时,科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领悟和应用、学科知识的系统建构更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深思、沉思、静思。如果“动”能够做到“搅动一帘春水”,那么“静”更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篇8
湘东区实验小学书法教学计划
(2010年下期)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提高我校学生的写字水平和审美艺术,陶冶学生情操,让书法教育成为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的又一品牌,以此再次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书法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关于在中小学生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湘东区中小学书法教学实施方案》的精神,为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以“端正写字,方正做人”为主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性格、态度、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高,使书法教育成为我区的素质教育品牌。
二、总体目标
遵循“育德、启智、审美、健身”的写字教学理念,强化书法专训,优化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活动,坚待天天有练习、月月有验收、年年有提高;建立具有写字特色的教师队伍,造就学生的书法特长,营造浓郁的墨香氛围,打造学校书法特色。从2010年下学期起在全校开设书法课程,利用三至四年的时间,把我校创建成有书法特色学校、培养1—2名书法骨干教师以及大批书法特长学生,使我校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具体目标
建立两级管理,认真做到层层落实。
1.一级网络(领导小组):
组长:王炳 贺利云
副组长:贾春红 朱建梅
成员:汤志兵张智 陈海英 陈频 李敏萍
(2)二级网络(辅导班级):实行包干负责制,各班由一定写字功底的教师负责辅导
四、工作原则
1.书法工作与学校常规相结合;
2.书法工作与全体师生相结合;
3.书法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
4.书法工作与学校文化相结合;
5.书法工作与师生成长相结合。
五、具体做法:
1.抓好每周每班一节的书法课,大力推进写字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2.学校的随课堂工作继续加大对学生双姿的监管力度,还要检查教师的课堂板书。
3.加强对兴趣小组的培养与提高工作。书法兴趣小组的作业要全收全改,采用当面批改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的评价方式,提高写字教育质量。
4.建立一个书法展室。在展室陈列教师、学生创作的精品以及陈列所有书法工作的积累资料,以供师生观摩学习。
5.坚持每天30分钟的练习时间。
6. 加强对书法教师的培训,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书法教师,积极创造机会参加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书法教学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为提高书法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有利的条件。订阅书法教育专业报刊。
7. 举行庆“元旦”全校师生书法大赛活动,要求教师参赛率达到100%,学生参赛率达到98%,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加大奖励力度。
8. 继续开展书法教研活动,每月召开一次书法教学专题会议,针对书法教学现状进行专题研究。根据学校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围绕六个方面拟定教研课题:①训练纠正学生“双姿”的办法;②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③写字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④写字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⑤写字特长生的培养;⑥实施“短时高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
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目标与任务
1、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级对教师的具体要求,以校为本,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的精神。
2、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培训及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大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力度,采用“专题讲座,教研论坛,个人自学”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转变。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三、培训原则
1.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发展为本,立足自己,实现培训后能提高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有层次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目标中要体现差异性,有利调动教师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自我创新。
2.坚持“教、学、研”一体化原则,把培训落到实处,把培训的结果显现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修养是教师立身立教之本。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师自觉遵守《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找差距,在教育、教学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从而达到自修、自思、自我提高的目的。
2、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让自觉学习在校园内蔚然成风,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觉的内在需要,形成教师自我需要的学习研究之风。本年要求教师以全县教师EEPO轮训为契机,要求教师在校继续学习MS-有效教育理论,切实掌握学习方式、课型方式、备课方式、评价方式等理论及实践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
3、加强校本培训学习。
学校是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
(1)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每周每个备课组共同研讨一节新授课,并由主备人付诸实施。具体过程如下:一是由备课组长确定集体备课的题目,由主备人查阅相关的资料,形成集体备课初案;二是集体备课时间,同组成员针对初案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由主备课人进行修改后下发至同组成员。三是主备人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一节组内成员公开课,以检查集体备课教案的可行性。
(2)加强教研组活动的管理,提高研讨的实效。
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培训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开展“我的智慧课堂”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高质量的校内公开课,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做好相应的研讨活动,使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中得到提高,在听课、评课中也得到提高。
(4)扎扎实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问题即是课题”,全体教师要积极根据自身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拟定自己的课题,把课题研究真正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起来,努力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坚持写学科教学论文,积极参加省、市、区的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活动。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搭建成长平台。
(5)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由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各类培训与教学教研活动,并加强管理,做到“学有收获,学以致用”,凡外出培训的教师,培训后在校园内分享学习体会或上一节示范课。同时,学校借助上饶市教研室组织的网上教研的契机,让教师与专家进行零距离接触,产生心灵智慧的碰撞,开阔眼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6)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不断充实,完善网络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4、狠抓基本功培训,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升。
结合学校“三进”工作,扎实抓好教师的“三字一话一画”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和简笔画”的基本功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教师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教师的汉字书写能力却有所削弱。为了弘扬祖国的书法艺术,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学校倡导“提笔即是练字时”的理念,以办公室为单位,要求全体教师每天利用10至20分钟时间,进行粉笔字、钢笔字或毛笔字的练习,同时抓好教师书法兴趣小组的培训活动,在全体教师中积极开展“三字一话一画”比赛,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订培训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各学科教研组正常开展研讨活动。
3、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一)
4、信息技术培训:ppt制作
5、教务处组织人员参加应家小学课改联席会及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6、全镇小学英语和语文优质课比赛
7、课题立项、结项培训及上报
四月份:
1、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二)
2、全镇小学数学和国学优质课比赛
3、信息技术培训(二):ppt制作
4、教师个人“三字”练习。
5、信息技术培训(三):文字编辑及处理(一)
6、参加课改联盟会教研活动
五月份:
1、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三)
2、青年教师教学研讨课
3、参加课改联盟教研活动
4、信息技术培训(四):文字编辑及处理(二)
5、教师个人普通话、简笔画练习
六月份:
1、组织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2、校本教研深化、总结与反思
3、撰写校本研修学期总结
七月份:
1、培训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篇10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学xxx度进行掌握,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学进度,安排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两个班的语文任课教师。一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从上课状态来说,理科x班男生多,课堂气氛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跟着老师的学习步伐。文科x班课堂气氛较差,学生思维不活跃,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总体来说,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有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大多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较少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顾了文体和人为内涵。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别是:小说、唐诗、古代议论文、说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应用性兼顾。必修四分别是戏曲、宋词、杂文、古代人物传记。小说和戏曲单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处,,还要让学生把握这类文体额三要素——人物、情节、坏境,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唐诗和宋词要求学生除了要加强背诵,更要学会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一文论和杂文结合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议论文,应用文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人物传记单元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句式。
另外,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自读的指导和平时的积累。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三、教学措施
1、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从周末的“七行本”作业中让学生积累议论文的论据素材。
2、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语言学习的成效主要还是从能否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转变作业检查和辅导的重点,周末主要以积累作业为主,每周一检查并评价。平时兼以练笔和背诵默写为主。平时的练习册的作业以简单的预习和课内的加强和巩固为主,课外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拓展题主要在晚自习完成并当堂讲解,提高作业的质量。
5、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积累的好习惯。
6、每周坚持给学生印发一些与本周教学紧密相联的课外拓展资料。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构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本事、分析鉴赏本事及对文章整体感知本事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本事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本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资料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四、教育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经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我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本事,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我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构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经过对语文知识、本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资料和思想倾向,提出自我的看法。
五、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本事培养的不一样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资料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异常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本事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六、具体措施
(一)进取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资料,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资料、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忙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取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资料外,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本事。进取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供给给学生阅读,,努力经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本事。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资料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找资料,既到达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加强备课组合作交流,学和复xxx度、统一练习等。加强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为完成教学目标,在团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应对新教材、新资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享,备课方式各施所长。同时,经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五)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齐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经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本事。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我才是学习的主人!
(六)注重基础知识和积累和阅读本事的提高相结合,注重鉴赏水平和表达本事的提高,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早自习和课间时间。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