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走进社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0:2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走进社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贴近:做好社区的报道者
“三贴近”,是我国新时期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其他新闻相比,社区新闻和百姓生活有着天然的贴近性。什么是社区新闻?社区新闻开展最为成功的法制晚报副总编辑栗玉晨给出了定义:社区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具有特定区域受众知晓意义的信息的传播。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社区新闻针对的是特定区域的人群,这个特定区域就是市民生活的社区。
贴近,是社区新闻最首要属性。如何贴近社区?
首先是扩版增量。没有量就形不成报道强势,没有量就不能引起读者关注,就不能真正走进社区。在借鉴和学习外地晚报成功经验后,苍梧晚报2008年进行新一轮改版时,将原来放在社会新闻版上的社区新闻独立出来,单独开设一个版面,以每天一个版的频次刊发,现在,每周刊发的社区新闻数量都保持在40篇左右。
其次是完善定位,设置符合社区生活的专栏。和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比起来,社区新闻看上去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些小事都真实地发生在市民身边,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市民爱读爱看。不可否认的是,社区新闻的这种特点也容易使新闻琐碎,要想把社区新闻统一成整体,就要设置专栏完善定位。
苍梧晚报社区版先后开设了“烦心事”、“居家三十六计”、“家庭相册”、“百姓故事”、“社区黑板报”等专栏。“烦心事”更多地关注市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像下水道堵塞、楼上乱丢垃圾等,利用晚报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烦心事。“居家三十六计”则是介绍市民总结出来的生活小窍门,尽管不一定有很强的新闻性,却非常有用。“家庭相册”则关注社区温馨温情的一面,通过相册介绍家庭的幸福。“百姓故事”介绍社区有故事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社区黑板报”反映的是社区新事、小事、琐事。正是有了不同定位的专栏,使晚报的社区新闻涉及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一个超市,读者总会在社区版寻找到自己关心、爱看的新闻,这使得社区新闻更立体、更丰富、更贴近。
再次是选聘社区记者,发动社区人办社区版。记者贴得再近也没有社区人离自己社区那么近。苍梧晚报开设社区版后不久,就专门在社区选了20名有一定写作基础、关心社区事务、喜爱晚报的读者,聘为社区记者,通过稿件优先采用、加开特殊稿费等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走进:当好社区的建设者
在晚报越来越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后,如果还仅仅局限于“报道好社区”阶段,晚报在社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会大打折扣。苍梧晚报在报道好社区的同时,还注重发挥晚报和社区联系紧密、在社区影响广泛的特点,走进社区,参与社区,当好和谐社区的建设者。
推进“记者进社区”,鼓励记者到社区一线抓“活鱼”。几年来,苍梧晚报将社区划片,在保证每个记者政务、财经采访条线不变的情况下,把每个片区分到记者头上,要求记者和区内的社区主任加强联系,交朋友。社区主任是社区新闻的中枢,很多事情可以通过他们变成媒体上的好新闻。苍梧晚报获得2009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的“欣威之恋”,就是淮海社区主任殷勤在第一时间,将新闻线索告诉晚报记者,经过记者深入采访,写成了这篇感动港城的好新闻。“硕士做馒头”也是社区主任提供给晚报记者的,该消息获得江苏省新闻奖二等奖。
开设社区热线,架起和社区直接沟通的桥梁。在沟通和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的今天,“进社区”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利用好电话、QQ群、微博等,可以在第一时间和社区沟通,掌握到最新鲜的社区资讯。
从去年5月份开始,在保留已经形成品牌的“新闻110”热线电话基础上,苍梧晚报专门开设了社区热线,固定为“小区呼叫曹银生”,将此热线每天打在社区版上。这个热线很快走进了社区,并产生了很好反响,最多时每天可以接到几十个电话,这些电话绝大多数是社区的普通居民打来的。有反映问题的,也有提供新闻线索的。此外,还建立了QQ群、社区微博等流行的沟通方式,和社区交流。通过电话、QQ群、微博提供来的新闻线索,成为社区版主要的支撑。
鼓劲:做好社区的服务员
地市晚报要想在社区进得去、站得住、打得响,就不能高高在上,要融进社区、服务社区。随着外来都市报的渗透,地市晚报和这些强者竞争的利器无疑是地方新闻,仅仅当好报道者显然已经不够了,能为社区提供一些帮助,做好一些服务,通过策划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报纸品牌,让居民感受到晚报就在自己身边,可以很好地提升晚报的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
苍梧晚报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打造了服务社区的多个新闻品牌。“社区圆桌”,是站在社会角度为社区老大难问题寻找良方;“周末喜相逢”则利用晚报影响和人脉,组织文艺爱好者到社区,将先进文化送到社区。通过直接为社区服务的活动,为社区工作鼓劲。
开辟“社区圆桌”,为社区老大难问题号脉。在社区中有很多共性的问题,比如养狗的问题、毁绿种菜的问题、出租车能否进小区的问题等,虽然看起来都不大,却影响了邻里和睦、社区和谐。针对这种情况,苍梧晚报从2010年年初开始,组织了十余次社区圆桌会议,每次都针对不同的问题,由晚报来出面,邀请方方面面的人士,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以期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在“出租车能否进小区”的那次“社区圆桌”会议上,晚报请了两位社区主任、三位社区居民、两家物管经理、三位出租车司机,还有房产局、运输管理处相关领导参会。大家从各自角度谈了对该问题的看法,有些争论还很激烈,第二天,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摆出了大家的观点,以及提出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事引起的社会矛盾。一些参加“社区圆桌”会议的社区主任说:“晚报做了很多他们想做做不来的事,说了很多他们想说说不出的话,帮社区解决了大问题。”
篇2
关于开展春节活动总结范文2000字
为落实教体局《关于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我校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狠抓落实,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得到有效开展,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组织谋划,制定活动方案
接到教体局文件后,学校立即召开办公会学习研究,制订实施方案。方案制订后,立即传达到各级部,并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传达部署。为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二、狠抓落实,具体实施
我们懂得,好的方案是前提,但落实是关键,因此,我们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具体工作如下:
1、首先召开全体班主任专题落实会,将方案的具体活动内容、时间、方法、要求认真传达给每个班主任。
2、将活动的具体内容要求利用寒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动员全体学生人人参与,让所有家长积极配合,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3、级部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落实,家长每周将孩子落实情况每周以电话或短信形式反馈给班主任,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将本班家长反馈意见汇总后交到级部。级部将各班家长反馈意见进行梳理分类,为推动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三、活动开展情况。
1.社区服务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各年级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社区,开展社区环境保洁和送温暖活动。主要的活动是学校之前调查好了各个社区军烈属、孤寡老人、英雄模范、老党员等,学校统一购买了水果、油等物品,组织了学校里书法好的学生写了春联,然后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分头进行慰问。另外的一些教师和学生则走进社区的主要公共场所,进行环境保洁工作,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并和环卫工人一道清扫街道卫生。收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感悟恩情活动
在寒假中我们主要安排了“今天我当家”和“一封家书”活动,我们在活动布置时就强调,要全体学生能联系实际,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活动,活动主要是在过程,主要是能让自己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从而能体谅父母、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开学的检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都能在寒假中为父母做一些家
务,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多学生通过实践,写出了很诚挚的“日记”和“家书”。一些父母在开学报到时也对我们组织的活动表示了赞扬,说活动让自己的孩子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做人的道理。
3.节日手抄报活动
本次活动安排全体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有关春节和元宵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期开始,各班组织学生展开评比,选拔出三份优秀作品上报政教处。经学校评比小组评选,共评出一等奖23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2名(其中电子稿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并向教体局推荐上报5份优秀作品。
4、假期优秀电视节目和优秀影片观后感活动
根据上级部署,春节假期我校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优秀电视节目和优秀影片观后感活动。开学后经级部选拔推荐96篇到学校,学校向教体局推荐上报了9篇优秀作品。
四、活动的收获体会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了学生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的开展的走进社区活动,培养了学生社会交际和环境保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通过实践和感受生活,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好这些本领的重要性,还能培养良好、自觉的学习习惯,培养尊敬长辈,孝顺长辈的自觉行动。
2.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我们平时的书本知识的局限,也超越了我们平时的寒假书面作业的局限,他以活动为主线,要求学生以自己关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在寒假中要求学生走进社区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在平时在社区中能做到和学校、家里一样,做到“社区是我家,卫生保洁靠大家”。
3、着眼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
无论是手抄报活动还是观后感活动,学校都把着眼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作为活动的宗旨。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字里行间,画内画外,不经意中无不渗透和体现着传统文化魅力,充满着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主义、对党的深情和热爱。
四、活动后的问题与思考
1.要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中,虽然大部分活动是关注学生的兴趣,也有部分是对学生思想教育所必须的。但是,也有一些活动过于社会化和成人化。在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农村现有的条件下实施起来有点难度。2.活动过程的组织难度大。
本次活动中,我校选择了两项的集体性的活动,是社区卫生保洁和送温暖活动,这是相对比较容易组织的,但是在活动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年级跨度大的学生在一起如何组织协调;在送温暖活动中,有部分特困户不要我们进入他们家,以为是骗子等。再如:在寒假中学生在家中的活动如何进行监控,如何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活动情况,光靠几篇日记和几张照片不能反映全部的学生的真实情况。
3.安全问题束缚了手脚。
众所周知,学校中学生的安全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前提。为什么安全隐患越来越多,事故也层出不穷?这也是政策导向的问题,很多的好活动都被安全问题被禁止,安全也束缚了我们学校领导、教师的手脚。在活动中的安全不光需要学校教师的注意,也希望社区领导、群众的大力配合。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寒假活动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达到了预期效果,大大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
关于开展春节活动总结范文2000字
为丰富和活跃我县广大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营造文明和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愉快、和谐、文明的春节。按照县委、县政府20xx年组织开展 “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春节文体活动的总体安排,我县共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297场次,参与群众达23万余人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春节期间开展文体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
为使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喜庆、和谐、文明的春节,我局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项活动的时间及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保证各项活动都能够组织到位,并对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春节文体活动工作进行研究,拟定了活动方案,及时提交县政府研究。县委、县人民政府也召开了会议布置春节活动,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xxxx县20xx年“我们的中国梦”春节文体活动的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乡镇本着“欢乐、喜庆、隆重、文明、节俭、安全”的原则,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春节成为展示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实施我县文化强县战略的重要载体。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活跃节日气氛,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我局对此次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春节文体活动进行大力地宣传,通过海报、横幅、网站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多阶段的宣传,扩大了宣传范围,致使每个项目都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三、活动新颖,内容丰富
我县坚持“三贴近”原则,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主题,精心指导和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主要亮点如下:
(一)春节民俗活动由政府“大包大揽”转变为“公办民助”方式。
我局领导集思广益,精心谋划了一场主题为“我们的中国梦—迎春民俗文化艺术节”活动,项目包括“壮乡歌”山歌邀请赛、第二届“狮王争霸”大赛、武术精英表演赛、“雄鸡争王”斗鸡会、“古象棋王”象棋大赛、“壮乡醇酒”酒文化交流会等。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局派出专职工作人员对迎春文化艺术节进行全程指导,所有活动由政府“大包大揽”转变为“公助民办”的模式,主要由承办方吸纳县内各商家赞助,活动的财政资金占活动经费不到1/4,这不仅使得原有项目的活动经费得以保证,而且大大丰富活动内容。
(二)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关爱空巢老人、儿童和农民工。
县图书馆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欢乐共享楹羊年”—春联征集、网上视频拜年团圆、迎新春游园活动等系列“文化惠民、欢乐祥和庆羊年”活动。春节期间坚持不闭馆,每天利用网络平台为留守儿童、老人及未能回家的农民工提供网上视频团圆;正月初一在馆里举办读者迎新春游园活动等。活动历时20多天,共服务读者及群众1000多人次,受到众多读者及人民群众的好评,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了优秀文化资源,更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三)搭建百姓平台,送享欢乐盛宴
1、第五届农村文艺进城大展演。
近年来,我县业余文艺队数量明显增加,演员人数不断增长,文艺演出质量不断提高,这些业余文艺队在春节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春节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文化惠民的方针政策,精心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了第五届农村文艺进城大展演。在县文化广场共举行7天(正月初四到初十),从上午11点演到下午2点才结束,共上演10多台节目,演出节目150多个,演出人次800多人次,观众达5万余人次。通过节目的演出,增加了农村业余文艺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现了各文艺队的组织能力,使文艺队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艺术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体现了草根文艺进城闹新春的羊年气息。
2、大型广场卡拉OK大赛—想唱你就来。
为继续巩固提升创建国家公共文体体系示范区工作,全面推进免费开放服务,县文化馆把免费开放服务搬出户外,为全县人民群众搭建展示歌喉的平台,让来往的人民群众自由发挥,免费点唱,让全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政策。
3、迎新春农民工卡拉OK大赛。
为进一步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初八,县文化馆在广场举办了一场迎新春农民工卡拉OK大赛。参赛选手嘹亮的歌喉吸引了1000多名观众观看,体现了我县人民群众多才多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经过精彩角逐后,最终评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4、文化广场游园活动。
县文化馆在县文化广场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游园活动,游园活动的现场火爆非凡,吸引了大批群众踊跃参加。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有传统的文化娱乐项目猜灯谜、游戏分别有投篮、双人夹气排球往返走、抛圈、飞镖等,此次游园活动达到了以文体活动为载体,融娱乐性、协作性、趣味性和强身锻炼于一体的目的。
5、迎新春美术书画展。
由县文化馆承办的20xx年“迎新春美术书画展”于正月初四在县文化馆一楼展厅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书画展汇集了多位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的70余幅作品,此次参展作品风格多样,诠释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羊年的憧憬,展现了我县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浓厚的艺术氛围。此次书法展,在群众的满腔热忱中,向观众展示了我县书画创作的最新成果,并以此为契机,鼓励人们群众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6、舞狮表演拜年活动。
在正月初四,县文体局干部从“狮王争霸赛”中挑选出8支最优秀的狮队为全县人民送上精彩绝伦地表演,其中罗秀镇大乌来村舞狮队表演的狮子上刀山绝技,让现场观众更是看得目瞪口呆,纷纷拍手称赞,并要求舞狮表演应继续传承下去。
(四)体育活动精彩纷呈
20xx年春节体育活动于20xx年2月2—12(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三)在县城隆重举行,今年的活动共有4项,分别为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篮球。
在整个春节活动期间,所有项目共有参赛运动员480人,观众有近20xx人次。个别项目还吸引了外地球队来参赛,如气排球赛,今年有来宾的超越队和柳州某个俱乐部来参赛,且水平都较高,最后冠军被柳州代表队获得。
四、各乡镇整合资源,注重节日实效
各乡镇精心组织春节一系列文体活动,并整合本地民俗文体资源,积极开展“过大年”的各项活动。而且还重视发挥镇文艺队、篮球队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作用,广泛发动他们积极参加“过大年”的活动,让他们将参加“过大年”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享受快乐。以“过大年”活动为契机,组建当地文体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文体志愿服务队伍,促进文体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体系建设。通过前期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掀起了节日期间乡镇文化的热潮,确保各项活动取得实效。
五、活动取得的成效及建议
篇3
一、西湖区社区文化的特点
西湖区社区文化的形成是随着城区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区位结构的大变化而变化发展的,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社区文化网络比较健全
作为南昌市的中心城区,一批批标志性的社区文化设施,如:象山广场、绳金塔文庙广场、建设桥社区文化广场、南浦(飞云)文化广场、沿江休闲文化广场等都是城区文明程度的新标志,也是西湖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象征。但是,体现城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科学素养还要看社区文化馆(站)的建设,特别是贴近居民、方便居民,星罗棋布于大街小巷的文化室的建设。
当前西湖区共有100个社区,3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
同时,全区共新建了600多米长的文化科技宣传橱窗,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文化活动。由此可见,我区构筑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社区文化网络已经形成,并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由于社区的人文、习俗、历史、地理条件的不同,社区文化也不尽相同。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一批政府民心工程的实施,使各个社区的文化有了新的、多样化的发展,如绳金塔社区的“风筝会”、“百姓十分钟文化圈”,象山社区的8个文化亮点和推出的“社区公民道德论坛”,丁公路街道社区的文化共建活动,建设桥社区的“精品社区”的国际特色文化,西湖社区的徐孺子“历史文化”,广润门的“邻里文化”,警园社区的“共建文化”,等等。从总体上看,西湖区是一个老城区,五方杂处,人文荟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现代文化特色。西湖区从2006年在全市率先组织举办的每年一届的“社区文化艺术节”,唱响了社区文化的“四季歌”;结合重大节庆日活动,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节“民俗情”大型歌舞晚会,“共创和谐――走进西湖区”大型电视文艺活动等活动,在建设桥社区先后成功举办全国“四进社区”西湖分会场全场演出和全省首届“千禧杯”、“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创作作品获国家级、省、市级社区文艺展演活动多项大奖。据统计,五年来共举办各项社区文化活动600场(次),在全区形成了浓郁、健康的文化氛围。
新型的西湖社区文化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努力营造文明社区人与人的和谐氛围。在各社区活动中起核心作用的区文化馆,充分利用馆内文化艺术人才和设施、设备优势,发挥辅导、培训、娱乐、引导等多种功能,在社区发挥了文化辐射功能。全区共建有组织业余群众文化团队、有阵地、有活动的300多个,参加人数达10多万人。不少社区内白发垂髻各有所乐,文化艺术形式多样,新型的社区文化也成为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知识教育、就业技术培训、现代家政示范、科学知识普及、文明礼仪培养、特色文化风貌、娱乐休闲空间的载体和平台。
3.建立稳定的文化干部队伍
全区11个镇、街道文化站共有专职文化干部20人,其中,行政编制3人,事业编制17人;30岁以下的13人,占总人数的65%;大专以上学历者为18人,所占比率为90%;中级职称有2人,中级以下职称有18人,均为专业型文化干部。106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也分别配备了文化专干上百余人,文化兼职指导近千人。同时,广泛开展定向培训和输送文化从业人员,定期培训文化专干,确保了社区文化干部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在西湖“十大”艺术(器乐、声乐、舞蹈、曲艺、戏剧、摄影、美术、书法、文学和民俗)的人才库中,全区共有534名艺术人才,其中群众艺术人才为428人,占81.8%。这些人才构成的文化队伍都是长期活跃在文化战线上的主力军。
4.形成新的文化工作格局
全区文化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间参与,辖区内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有代表参加。对全年和重大的社会文化活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以及资金投向、资源共享等方面都进行共同协商,齐抓共管,形成大文化工作格局。社区文化在工作中不断架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不断拓展公众对社会文化资源的享受度,打破了文化部门独家兴办的旧模式,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文化格局,出现了传统的群众文化形式与现代都市群众文化形成交相辉映的好势头,“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优势互补,齐抓共管,资源共享”已成为我区开展新型社区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
二、西湖区社区文化的发展策略
1.搞好调查研究,建设高标准的文化阵地
为打造全省“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要建成与城区定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市民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机构合理、布置优化、设施先进、多层次的社区文化网络。当前我区各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发展不够平衡,主要是因为各社区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人口构成、素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市民文明程度十分悬殊,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创建文明小区的艰难程度不一。以我区为例,现有的住宅区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历史上形成的旧住宅区。南昌建市历史悠长,遗留下来的老城区大多是商业区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第二类为原郊区土生土长的农村城市的村民住宅区。第三类是改革开放以来陆续由政府统一规划,投资兴建起来的福利房或微利房小区,多为机关、事业单位或部分国企人员居住。第四类是国企划圈而建的集工业区、职工宿舍区、生活区于一院的“城中之城”。第五类是由开发商直接投资征地兴建的各种新型商品房住宅区,如“花园”、“新村”等。目前我区第一、二类社区文化活动空间有限,文化活动场所设施、群众文化生活相对缺乏,阵地建设有待加强;第三、四类社区多数不仅是人们栖身之地,其基本设施也相对配套,功能相对比较齐全;第五类基本是新开发的大型住宅区,大多数生活起居、文化体育、娱乐消遣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
基层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实践证明,凡是拥有基本文化设施,群众文化开展得好的住宅小区,居民精神面貌更好,普遍成为文明社区。因此,我们提出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针对基层社区不同层次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凡是新建小区都要有配套的群众文化设施,至2008年底,全区各社区都要建成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公益性配套的社区文化中心,对其功能的设置,要求达到“五室两队一园地”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强现有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有效发挥其娱乐消遣、宣传教育、普及知识和美化心灵等综合服务功能,在不断提高利用率的同时,对那些尚未规划或没有兴建文化设施的基层社区,要主动当好相关部门的参谋,提出可行性意见,以尽快完善各社区的基本活动阵地。
2.以培训为抓手,培养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单靠文化馆这支有限的专业队伍,要繁荣所有的社区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并长期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制定和完善我区社区文化辅导员、联络员制度。群众文化专业的业务人员可以分派到基层社区挂点,结对子担负指导、联络任务,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当中碰到的新问题。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区有文化专长和组织才能的居民担任社区文化辅导员,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区文化馆要发挥自身职能,整合和社会创作力量,发挥自身的业务技能,为全区各社区创作谱写社区区歌,率先实现创作率达100%;编辑、整理《西湖区社区区歌集》,组织举办全区社区区歌大赛。
为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需求,群文工作者不但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把立足点放在社区,认真做好组织、辅导工作,还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设备和艺术人才资源、组织活动经验丰富等诸多优势,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业余文艺培训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层文艺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不断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思想艺术修养,为广大社区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提高人才保障,提升活动质量。同时,要特别注意关心社区老年人与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需求。
3.举办示范活动,丰富高层次的活动内容。
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普及文艺知识,培养大众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我们除了要继续坚持文艺“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组织好各类庆典、重大节假日综合性文化活动,还要继续利用好本馆、站和各类文化广场、休闲广场、站厅等载体,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地举办一些示范性、导向性的汇演、调演及艺术作品汇展等活动,发挥贴近群众、自愿参加、自由组合、喜闻乐见、就近活动、多样选择、积极健康的特点,打造和完善绳金塔文化风情线,使其成为代表西湖文化形象的标志文化区域。弘扬传统优秀艺术和传播现代先进文化,促进基层文化活动上水平、上档次。这类活动既能倡导文明精神,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又能使人们受到主动活泼的公民道德教育,对推动社区文化活动向前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更新内容与方式,创新高品质文化特色。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文化活动始终保持感染力和吸引力。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与方式,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优秀遗产,弘扬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当今时代,百姓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所以,组织一场社区文化活动,不能总是独唱、健身操、腰鼓、扇子舞。应重视多种活动的开展,不断推进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成功的社区文化无一不是发掘本地域的文化优势,独树一帜,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社区。地域风味浓,特色突出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深得百姓喜爱,能广泛吸引众多居民群众参与,如采茶戏、方言故事、小品等。此类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本地区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原因,就是因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构成社区特色内容的重要资源之一。我们的活动组织者在对所处地域资源加大挖掘力度,组织、策划、辅导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中,要善于分析总结,把那些既具先进性又具广泛性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作必要的加工和提炼,使之成为特色“品牌”活动。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创办特色活动项目要连续性;二是特色活动要有群众基础,并能不断地扩大影响;三是要不断地宣传普及这种形式,使更多的人关心支持这种活动。
5.走共建共享之路,发挥高强度的文化效应。
篇4
[关键词]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大学生 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李小元(1972- ),男,陕西西安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彭远威(1976- ),男,广东陆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深圳 518055)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YIX201131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65-02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在用人单位选拔者的眼中,职业素质才是最根本的,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建设等就有了保障。“企业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力弱一些不要紧,关键是素质好,比如能吃苦耐劳、角色定位准备、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等。”①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学校专业学习的有益补充,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从职业素质的视角出发,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实施途径及发展方向,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及社会实践在其中的重要价值
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创新意识等。“职业素质包括两方面的素质。一是专业职业素质,即专业技术、专业能力、方法技巧等职业素质,这种素质包括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熟练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新知识,能独立操作设备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综合职业素质,即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等非技术职业素质。这种素质除了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美德、职业习惯、职业修养等以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②
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组织,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综合体验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内容包括走进社区的各种服务,如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社区人员就业培训、敬老助残、义务家教、法律咨询、卫生保健、文艺宣传等,通过服务促进广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专业相结合,走进企业,如企业参观、实习、兼职等,了解企业文化,认识企业用人需求,提高对职业的认识,端正职业观念,强化职业技能;走进农村,了解国情民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这些活动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综合实践平台,促进了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二、职业素质视野中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
1.深入工厂企业,端正职业观念。职业观念是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业观念,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会有良好的职业规划。职业素质的首要内容应该是职业观念,在职业院校应该让“德业俱臻的高技能职业人”③成为学生的目标,成为学生的价值选择。可以组织大学生深入工厂企业开展调研访谈,了解企业的成长历程、突出业绩,了解企业员工的职业成长、发展,逐步端正学生的职业观念。长期以来,由于权力中心主义、物质功利主义的影响,职业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的位置。另外,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以成绩为学习目标,考试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和一种动力,学生没有形成自身的追求目标,也没有科学的职业观念。可以组成“走近劳模,走进企业”等主题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利用假期走进企业,开展企业参观实践与调研活动。开展与企业家、劳模的座谈,了解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开展与企业员工的理论交流与技术探讨,开展企业调研,综合分析,不断了解企业文化,明确企业需求,端正学生的职业观念,加深学生对“行行出状元”的理解,形成“德业俱臻的高技能人才”的追求目标。
2.开展专业实践,强化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从业能力,是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专业领域内人们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拥有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具备的社会能力、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内容。社会能力不仅是生存能力,还是职业者的发展能力。④可以组织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各项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专业开展电器维修活动,为社区居民维修电扇、电磁炉、电饭煲、电视机等;制冷空调专业开展空调清洗、维修服务;外语专业开展为小学生辅导英语、为“高交会”提供外语翻译等服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定期开展学生作品外出展览活动。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锻炼中,搭建发挥和应用所学知识与技术的平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工作方法与学习方法。大学生社会实践投入真实的社会环境,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缩小与校外现实社会的差距,应用所学所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3.深入社区服务,培养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素质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形成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状况和水平,包括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平。具体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⑤要推进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实际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组织大学生走进社区,借助观察、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文明宣传、卫生环保知识宣传、文艺宣传、义务家教、上门家政服务,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慰问孤寡老人,探访特殊学校的小朋友,看望老战士,利用特长举办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符合社区居民需要的活动,丰富居民生活,增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识。通过到社区开展挂职活动,担任社区工作者、居委会的助理等工作,感受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
4.项目管理运作,促进职业意识。职业意识主要是职业所要求的工作意识,如团队意识、沟通意识、协作意识等。要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团队协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在学校期间,要培养学生善于协作的精神,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协作意识要求学生加强与教师、同学的沟通,检查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效果。项目化管理的实质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从实践活动的开始到结束,从活动的设计到实施,从活动的人员组成到经费的使用全部采用项目的形式进行运作。在申报及运行、总结的全过程,以项目化进行管理运作,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建设。通过各级学生组织或学生自由组队,形成社会实践团队,策划实践活动项目方案、经费预算等,并且通过学校组织的项目申报答辩会,确定活动的实施目标、分工合作、实施计划等,对项目组的活动进度和实施状况予以监督,活动结束后对所有项目进行总结汇报、评比考核。在这个过程中,让项目组的同学围绕实践目标进行沟通协调,面对问题一起商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社会实践项目化推进的特点,有利于实践活动的管理,有利于实践活动的总结提高,是促进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职业素质视野中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思考
1.开拓社会实践基地,为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平台。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但当前的基地建设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建设中存在缺乏系统性、运作不规范、不稳定、基地数量少、类型单一等问题”。⑥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在学校周边社区的文化站、博物馆、街道办、村委会、社区培训机构等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这样有利于发挥基地的资源作用,在内容、时间上有较好的保障,特别有利于实践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职业素质的提升提供稳定的平台。另一方面要扩大基地数量,实现类型的多样化,专业类、服务类、文艺类、教育类等有机结合,达到基地功能的互补;特别要加强实践基地的沟通与联系,有专门负责的教师进行长期联系,跟踪了解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保障实践基地规范化运作,促进实践基地功能的发挥。
2.推进社会合作,为职业素质培养拓宽渠道。推进社会合作,发挥各方力量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有利于拓宽职业素质的培养渠道。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大学生深入企业参观、见习、实习提供广阔的平台;二是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为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的服务活动提供平台;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的合作,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政策与智力支持。通过社会合作,实现大学生为社区建设服务、高校有效实现教育、培养和锻炼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多赢”局面,促进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的良性互动合作。
3.加强普及参与,实现职业素质培养受益最大化。社会实践要实现受益者最大化,一是参与面普及,二是参与时间充裕,三是教育引导功能得到实现。要组织学生全体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深入社区、企业等,做到课余经常开展、周末重点开展、假期集中开展,形成大学生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常态化的良好态势;发挥各级组织的策划、组织、管理的功能,特别是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发挥,通过各基层团组织在实践过程中做好活动的策划、实施,让广大同学在实践中提高职业素质。
4.完善工作机制,为职业素质培养提供保障。当前一些学校成立了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等相结合;制定了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课程教学体系,规定学时和学分,将社会实践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这对形成社会实践管理的长效机制、职业素质培养提供保障起到重要作用。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视角出发,还需要深化制度建设,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强化实践活动育人功能。如完善检查考评机制,执行检查考核制度,每月对实践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联系卡,实行社会实践工作例会制度等,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总结,排除问题。
5.完善实践培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强调实践育人的功能,需要加强实践活动培训,让学生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以促进活动组织,使学生更具备符合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所必备的理论和技能要求。一方面拓展培训内容,必须始终将提高职业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将教育培训内容拓展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在培训中强化学生提升职业素质的观念,让社会实践的重要价值成为学生的共识。另一方面丰富培训形式,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最终达到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注释]
①徐国庆.如何培养职业素质[J].职教论坛,2007(18):1.
②王超联,郭新玲,张科海.高职院校培养职业素质的地位和途径[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07.
③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5.
④邓泽民,王宽.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94.
篇5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如今,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独生子女逐渐增多。自然而然,“小皇帝”、“小公主”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一味地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导致学生自我服务、服务他人与服务社会的意识淡薄。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强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为儿童成为生活的创造者、参与者,成为生活的主人提供了多彩的舞台和广阔的空间。如何指导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下面根据农村小学的实践提出几点认识及思考。
一、活动主题要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正如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所言:“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就有多大。”因而,我们不应把它神秘化,不必刻意追求活动主题的精、深、广、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于本校、本地实际,要切合地域、环境特点,要切近学生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掘活动主题,拓展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
1、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形成自我服务意识。
孩子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与密切配合。为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及能力,一些学校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整理房间、书包、剪指甲、钉纽扣、削铅笔、铺床叠被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关注自我的新课题还将不断地生成,以便于学生持续、深入地探究。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形成服务家庭意识。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让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可以以家庭生活为起点。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利用孩子家庭主人翁的角色及学生乐于表现的特点,开展 “今天我当家”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负责一天的生活,适当承担适量的家务劳动,如涮锅洗碗、淘菜拖地、甚至上街买菜、下厨掌勺、计划一天的开支等。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真正学会做家务活,学习理财,掌握生活技能,体验到当家的艰辛与欢乐。
3、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形成服务学校意识。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里的一切对学生来说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学生对学校里的人、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一些学生给班里捐了许多盆栽的鲜花,每天班都安排两名“护花使者”精心照料这些花,但仍然有个别花儿枯萎了,学生心里很着急,于是他们出谋划策,有的说要找养花知识的书籍来读读,有的说自己的爷爷有养花经验,可以请教爷爷来班进行指导。学生热情如此之高,教师将这些想法经过整合,确立了“花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活动主题。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鲜花的寓意;通过走访鲜花礼品店,了解送花的礼仪;通过调查、访问,了解鲜花的养护知识与养植技术。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提高了综合能力。学生还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了美化校园告示牌,培养了学生的学校主人翁责任感。
4、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生活,形成社会服务意识。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社会的细胞。社区既是学生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重要课堂。让孩子走进社区,目的是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义务劳动,如帮助军烈属、孤寡老人、清扫公共场所等。同时结合少先队的劳动主题队会,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受到教育,形成服务意识。
二、活动过程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
传统的课外活动以学生操作性练习为主要特征,一般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模仿操作,最后完成规定作品的制作。整个过程以学生“动手做”、“跟着做”为主,学生很少开动脑筋,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对学生而言,活动过程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是新的知识与新的能力的综合学习。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一次,某地民俗文化“香包节”期间,学校开展了以“香包、剪纸”为主题的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请教、调查访问等活动来了解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如:剪纸的某一流派及其特点,家乡古老的剪纸艺术,现今家乡人在剪纸艺术中的创造等。在活动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并要求每一小组成员至少要学会一种剪纸方法,让小组成员互帮互助。通过对剪纸、香包民间艺术的研究,学生了解了剪纸、香包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了怎样欣赏这一民间艺术,并加深了对家乡风俗文化的了解及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总之,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取长补短,掌握了劳动技能,学会了与人合作,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创新意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评价要强调多元化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重要一环。评价内容不仅包括收集到的实物、资料、制作、发明、书面总结、研究报告等,也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亲身体验、心得体会,而且更应注重对后者的交流评价。如:交流“今天我当家”这一活动的实践过程时,有同学说,洗碗时,洗涤剂放多了,十几只碗足足洗了一个小时,且双手被冷水浸得通红,还打碎了一只碗;有的说将鸡蛋打在料理台上,蛋壳却在油锅里打转,结果荷包蛋里混进了蛋壳。在交流中,像这样失败的经历也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交流,总结了生活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劳动技能,同时,在总结交流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那些是应继续发扬的,那些是需要改正的,并及时肯定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组织、策划、实践、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最具开发潜力的课程,需要指导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进而提高指导水平。
篇6
对于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拓展外延,破解校园文化的“孤岛”现象,让校园文化充满灵动和活力,主动向社区和家长辐射,引发共振效应,更大范围地实现学校价值观的认同,提升学校影响力和凝聚力,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提炼学校精神文化
对一个学校来说,它的总精神应该是校训,多少年以后,当学校生活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化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校训却往往历久弥新、记忆永恒。所以,我们从1995年开始寻找学校改革的突破口,就选择了在校训的确立上。我们借助50周年校庆的时机,让广大师生广泛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面向3000名师生公开征集校训。那段时间,研究校史、提炼精神、总结理念就成广大师生热烈讨论的话题。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把“为四十岁做准备”作为我们新时期的校训。但是,如何把校训转化为每一名师生的价值追求,却不是简单的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又把校训的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开展了“我为校训找理由”活动,一下子就收到了近千条阐释用语,我们把这些理由印发给全校师生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校训的文化内涵。我们还专门请创意公司设计了碧海蓝天、海鸥飞翔为背景的校训牌,意在为广大师生创设广阔舞台,让每一名师生都能实现梦想,竖立在大门口,让所有师生每天都能感受它的召唤,在学校的所有场馆景苑、教学办公用品、学习用品上印制了校训和誓词,作为学校的宣传品牌。有了这个过程,校训便已经在师生心灵中扎根。而且从那时开始,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为四十岁做准备”的主题征文和演讲,通过这种形式,不断地把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推介给历届师生,让学校的文化精神融进他们的血液,激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使校训成为一面精神旗帜。
二、构建愿景文化
学校发展应该有一个远景规划。但这个规划不能只是几个人随便商定一下、发个文件就算完的事情。它必须统筹协调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把发展的目标变成大家共同认可的、能够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激情、变成自觉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付诸行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同愿景。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愿景的规划过程还给了老师和同学们,经过一个月的反复征询意见,最后在教代会上,通过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写进了学校章程,明确学校的发展定位是: 争创示范性、实验性、特色化的高中名校,同时确定了阶段性 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以及保障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确立 了整体与个体目标相结合的树形发展蓝图,进一步把学校的 发展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引导广大师生制定自我发 展计划,学校跟进支持扶助,同时对师生的年度发展目标进行 考核,通过个人和部门业绩的串联和并联,推进学校整体目标 的实现。这样,师生在讨论学校发展、规划自我发展、实现自身 价值的过程中,就使共同愿景变成了学校的文化,成为师生自 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三、课程衍生文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确立了自己的课程哲学观,即“承认差异、尊重个性、面向全体、发展特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礼仪、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演讲与口才列为学生必选科目,同时开设了100多门自然科学课程、人文科学课程、技术技能课程、艺术体育课程、名师讲座课程以及综合实践类、学生活动类课程,使课程选择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元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以中学生自我锻造工程为特色的课程文化,学校把一些常规活动像中学生文化艺术节等项目,都通过招标竞标的方式,交给学生承办,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结合课程建设和学生社团活动,我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建立了校史馆、教学资料馆、艺术馆等,还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把高密民间艺术瑰宝剪纸,泥塑、扑灰年画引进课程,开展人文遗产教育;聘任社会各界专业拔尖人才担任特长生导师,实现名家进校园;因为高密是著名作家莫言的故乡,我们争取上级支持,在校园内建成了莫言文学馆,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文化承载功能和文化品位。
四、推销学校文化
向家长推销学校文化,不是学校文化输出的单行线,它是一个双向的互补过程,是学校和所有学生家庭的教育文化的融合与共享。10多年了,我们一直坚持做着一个项目,叫家校合作教育工程。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我们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教育特色等向家长推介;开放课堂,请家长代表听课评课,把家长评教作为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重要决策举行家长代表听证会,即时征询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工作定期向家长进行书面汇报;召开个性化家长会,分层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分享教育智慧;开设家长论坛,让优秀家长开办家庭教育讲座;办《家长导航》报,开展家长培训等,让家长在亲身参与中了解、认同、感悟学校文化,用学校文化影响家庭教育,同时,也使家长的成功教育走进学校,实现了教师、家长的互动交流和同频共振,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文化因此在融合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
五、引智凝聚文化
篇7
加强阵地建设
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的教育大变革时期,我街道社区教育阵地不仅寸土未失,而且得到了长足发展。2011年,街道投资11万元对铜井成人教育中心校14间校舍进行翻新;2012年,街道投资28万元在江宁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基础上加盖一层楼约200平方米,并对学校内外进行了装修;2013年陆郎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置换,异地新建560平方米校舍,现正在装璜阶段,一所现代化的农村成人教育中心校即将交付使用。另外,新建2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万元的“江苏省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已破土动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工程已列入街道办事处的议事日程,正在规划筹备之中。
不仅如此,社区居民学校建设如雨后春笋,在区开展的创建省达标居民学校的活动中,仅用两年时间,我街道22个社区22所居民学校全部合格,17所居民学校达到或超过省优标准。
社区学校的快速发展,不仅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需求,大大提高了社区教育的参与率,而且密切了各级领导与群众的联系,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凝聚力和号召力。
项目推动,满足居民需求
1.国绕发展主线,突出区域特色
江宁街道属涉农大街道,我们紧紧围绕本街道“以农业经济为主,发展特色农业”这条主线,关注街道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培训项目设计方面,从本街道的区域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三大类共计十多项优秀培训项目和特色实验项目。2008年我们创建了省级“无公害绿茶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2013提档升级为江苏省首批“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2010~2012年我们分别实施了“无公害绿茶生产与示范”、“特色蔬菜种植”两个市级优秀培训项目;2012年,我们又进行了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延伸与拓展”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农家乐文化元素的植入与渗透”、“农村经营与服务”等培训与实验项目也逐一展开。通过项目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特色产业的形成,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有效地增加了农村就业,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2.健全组织网络,加强项目管理
由街道下文,成立项目管理工作委员会和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管工委主任由街道主任担任,副主任由街道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主任担任,委员由街道教管会、社区教育中心、科协、农服中心、财政所等十多个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每个项目设一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管工委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社区教育中心主任及相关社区主任担任,组员根据项目需求设定。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一是文字策划工作组,主要负责项目实验(实施)方案、问卷调查、调研报告、信息报道、案例精选、总结报告等文字和策划工作;二是指导检查工作组,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指导和过程动态检查;三是操作工作组,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成果应用与推广;四是内勤服务工作组,主要负责项目信息采集归档、问题反馈以及项目会务、服务等工作。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实效
我街道成立以市级讲师团成员为主导,社区教育中心教师为主干,社区教育志愿者为主体的讲师团,大力开展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教育培训,培育了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几年来,讲师团已开展了100多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4万多人次,培育了200多名具有造血功能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数以千计的农业技术骨干。
开展特色活动,增强社区活力
为满足群众对身心健康的愿望,我们于2008年率先在江宁、铜井、陆郎范围内推出以健康养生为主的社区教育特色活动――“宁井郎康和堂”,旨在通过社会上的名医、学者、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走进社区,与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传递健康知识,引导人们树立“博爱、健康、和谐”的理念,倡导人们做身心健康的快乐之人。几年里,共举办活动近200场,其中健康养生类(含大型义诊)98场、文体艺术类43场、时政教育类27场、其它类约30场,服务群众超万人次。“宁井郎康和堂”已成为农村社区居民的“康和超市”。
在“宁井郎康和堂”的示范引领下,社区特色活动遍地开花,目前街道22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教育特色活动载体,形成了一社区一特色,甚至一社区多特色的良好格局。譬如,花塘社区开办了“红楼学堂”,在全社区掀起了一股说红楼、唱红楼、探红楼的“红楼风”;清修社区设立了“便民超市”, 开展大病救助、应急援助和就业帮助等活动,还通过便民宣传栏、便民联系卡、便民服务室等手段为居民提供更多更体贴的服务;新铜社区为社区爱心人士搭建捐赠平台,成立了“爱心驿站”;等等。各社区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更好地把社区工作和为民服务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了整个街道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内涵建设
为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我们结合街道实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科学地认识和解决社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找准研究对象。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寻求社区教育与街道中心工作、三农发展、居民生活的结合点,做到研究对象定位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坚持行动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社区教育实践,统筹街道社区教育资源,搭建特色创建平台,强化教育培训服务,提升社区教育品质。三是努力创新。课题所涉猎的内容都是社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耳熟能详的极富本真的东西,通过加工、提炼,升华为社区教育资源,增强社区教育的吸引力。在实践研究中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资源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汇编了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案例选四集,编撰了《创业策略》、《茶经》、《朱门农家》等校本教材,录制了《一片希望的热土》、《倾听梦开花的声音》等社区教育专题片。我校教师每年在《南京终身教育》、《江宁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6篇左右,其论文、案例获区级以上奖达15篇以上。
篇8
一、思想教育好。立足于九师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培养屯垦戍边的后来人,这是教育的主旨所在。主要抓好四项活动。
一是让戍边文化进教材、进头脑。一是兵团精神教育深入化。专题讲座使学生懂历史,主题活动使学生爱兵团,实践探究让学生访英模。二是评价指标行为化。评养成行为,树文明榜样;评自主学习,树好学楷模;评努力上进,树进步标兵。从而使学生把当前的读书学习与振兴中华民族的崇高奋斗目标一致起来,具有坚定党领导的信心,报效祖国的忠心,热爱军垦的恒心,艰苦创业的决心。
二是让少年军校出风采、出军魂。兵团的后代必须有担当的意识,要有兵的素质、兵的能力。每学期都会制定出小白杨中学少年军校训练大纲,主要做法:把握一个核心,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锻炼一种能力,即独立自理的能力;弘扬一种文化,即小白杨戍边文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规范化的管理、标准化的训练、制度化的活动,使学生从小养成纪律严明、作风严谨、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军人素质,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文明建设。
三是让民族团结大家园绽和谐、绽光芒。一是坚持一个主题即“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二是贯彻两个原则,即与民族教师肩并肩课题共建;与民族学生手拉手活动共融”。学校与三所地方手拉手共建学校开展了同演一台节目、共评一堂课、共开一场运动会等系列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中,至11月底,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入户认亲对象家中走访8次,帮助“亲戚”解决实际困难12件次,与地方三所学校师生结对1334人次。学校多次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是“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四是让学生记者团进团场、进社区。一是走进团场,了解团场军垦文化历史的变革和发展状况。增强学生传承军垦文化的意识和爱祖国、爱兵团、爱家乡的情感。二是走进社区,采访老战士、老军垦。聆听他们当年驰骋战场、屯垦戍边的战斗史、创业史,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兵团的情感。三是学习孙龙珍、梅莲、赵机农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兵团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活动阵地好。育人先育德。进一步抓常规、促养成,做实学校德育工作阵地建设。
(一)做实载体阵地建设。每学期,组织设计不同主题的校园板报、班级板报、宣传橱窗等,定期评比展示。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载体,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始终把引领青少年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德育教育首要任务,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立德树人,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做实设施阵地建设。发挥家长学校及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报校刊和团队教室、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的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加强少先队活动设施与场所的建设与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环境。每年校园文化艺术节都不断创新形式、扩大影响;校园文学社、红领巾广播站等坚持定期开展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以演讲赛、经典诵读等特色活动,努力拓展文化内涵,打造精神高地。
(三)做实心理健康阵地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通过课堂、心理咨询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完备学生心理健康室建设, 逐步摸索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三、教师队伍好。我们始终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心,不断提高教育代化的水平。
(一)抓好素质提升这步棋。一是理念先引。组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理论讲座、教师教研教改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使全体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与时俱进,紧跟现代教育的发展潮流;继续推进“五带”、“五有”、“五让”的课堂教学原则,解决课堂教学从“教法”向“学法”的转变。二是活动搭台。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交流会、培训班、优质课和课件大赛,促进教师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顺应时展的要求,全力投入新一轮课改,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三是总结提升。教师结合课改实验、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开展课堂创新教学活动,以同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组内的“激活课堂、精致教学”的活动;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党员教师上一节校内示范课,树立榜样作用。四是借鉴推广。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班主任工作、教研组活动研讨沙龙、优秀备课组作备课活动展示等活动,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二)抓好师德建设这步棋。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教育部以及兵团、师关于师德建设的文件、规定,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策导向,使师德内容入耳、入脑。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和其他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开展廉洁教育进课堂活动;要求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写出自己的教育感言并汇编成册,作为教师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准则;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师应知应会法律法规知识测试活动;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各类考核、评价办法,在教师工作考核等方面加大师德份量与考核分值,专业技术职务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三是完善师德师风检查制度,主动听取社会各界及群众对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设立“校长信箱”、“行风评议信箱”、“校长电子信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督约束。
(三)抓好“蓝青工程”这步棋。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我们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采取政治上严格要求、业务上悉心指导、工作上压担子、思想上常鼓励、生活上多关心的做法,通过开展“蓝青工程”,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教对子,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大力开展青
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基本功大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抓好推优帮困这步棋。我校在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实验中,注意发挥党员教师、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作用。设立“党员模范岗”、“党员能手岗”、“党员帮困岗”,让党员在教改中起示范作用。开展“帮扶工程”, 针对学习困难者、网络痴迷者、家庭离异者、心理障碍者、经常违纪者开展帮扶活动,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贴近他们的心理,引导他们走上正轨,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积极效果。
四、校园文化好。以突出军垦文化特色、挖掘和丰富小白杨戍边文化,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展示兵团学校的精神风貌。
(一)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确定为“凝炼小白杨戍边文化的精粹,谱写新时代兵团教改的华章”。为了深刻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学校将自己的校训凝炼成“兵毅至神,国学达心”,在教风中突出“爱生”这个核心,在学风中抓住“爱学”这个决心,在教风中体现了“爱国”这个忠心,从而让忠诚奉献的思想教育细化到教师的行为准则中,并且用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良好品行教育下一代,滋育兵团后来人发扬光大忠诚奉献的品格。
(二)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是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了“三个一”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国旗下成长”演讲比赛、“我的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班会、“爱祖国爱家乡讲团结”少儿朗读比赛、“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会”、“少年儿童手拉手”、“家庭教育手拉手”、“社区教育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关心“道德模范、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活动以及“爱国歌曲大家唱”等群众性活动。二是设立“道德讲堂”,做实道德评议、道德引导、道德治理、道德宣传工作。三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和教育,组织好“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等。四是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篇9
一、德育工作重点
我们还将以班主任培养中的班主任工作论坛及分层次培训;阳光男孩(女孩)评选活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的国学小讲堂;“三结合”教育中的家长学校、家访等工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将继续在常规管理上下功夫,细化各项学生及班级的常规管理,每月要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三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月”养成教育活动。四月份开展“五爱教育月”爱国教育活动。五月份开展“校园文体月”文体教育活动。六月份开展“综合实践月”社会教育活动。七月份开展“家校联系月”活动。八月份开展“新生教育月”入学教育活动。九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月”养成教育活动。十月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十一月份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十二月份,开展班主任培训、家访活动。一月份开展“家校联系月”活动。让各项活动都能围绕这一主题,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尽快进入系统化、常规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全员德育,提高教师的德育管理水平。
1、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月份开学前,将结合工作实际和我校德育队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经验交流制度》、《德育科研经验交流制度》、《班主任德育工作评价及考核制度》制度,量化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使德育工作队伍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本学期,学校将从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将采取新老班主任结对子,年级组培养,班主任会培训,学生处日常检查共研班级出现的问题等形式,促进和提高新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进一步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本学期将通过《德育工作简报》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暂行规定》等相应的文件,学习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尽快造就更多的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4、进一步细化班主任的考评机制。将要求学生处做好班主任“六到位”的检查工作,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利用《德育简报》、红旗班评比、各项活动评比等载体,进行每月一评,考评班集体建设情况,并与班主任均贴挂钩。学期末将进行班主任学期末的评定满意率测评。结合每月评定结果、班主任考评细则及、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和建议。把每学期的班主任考评,作为年终评优选先、晋级评聘的主要依据。
三、下学期,将以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评选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科德育、主题活动、艺术特色班级建设、学生社会实践为主阵地,使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将阳光男孩(女孩)评选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使学生评价工作量化至平时教学工作之中。
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评选活动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我们将在各学科中开展阳光之星的评比如:结合英语课评出“英语之星”,结合语文课评出“文学之星”,结合体育课评出“体育之星”,结合音乐课评出“艺术之星”等等,把星级评选活动与平时课程及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考评紧密结合起来。
2、整合德育主题活动,将学校各项德育活动都与阳光男孩(女孩)评选活动紧密结合,使德育活动更加科学、系统。规范。
(1)三月份将开展“行为规范月”养成教育活动。
将召开“弘扬雷锋精神”新学期开学式,对优秀学生及阳光班级进行表彰。结合开学式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
将召开一次以“争做文明中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在这个月的活动中评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中的“文明之星”和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中的“优秀青年志愿者”。
(2)四月份将开展“五爱教育月”爱国教育活动。
四月五日,将开展清明节活动,组织初一学生祭扫。并开展“热爱祖国、弘扬英烈精神”的征文活动。由学生处、团委组织网上扫墓,缅怀革命烈士。以此来追思亲人,悼念烈士,寄托哀思。
还将利用间操、体育课、自习进行各班队列广播操的训练。
(3)五月份将开展“校园文体月”文体教育活动。
五月份还将进行(兴趣小组)书画作品展活动。评选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艺术之星”。
农历四月初二,孟子出生日定为“中华母亲节”,到时将号召学生为父母洗脚、做家务等活动。评选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的“勤孝之星”。
将继续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间操时间进行队列、广播操评比,从初一开始每天间操一个班到队伍前表演并由评委打分,评出“阳光队列班级”。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体质,锻炼了身体,养成良好的行走习惯。
(4)六月份将开展“综合实践月”社会教育活动。
将领学生走出去,走进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六月份开展一次“走进社区”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科技知识小报、学生小制作“露一手”学生作品展活动。
评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的“实践之星”“创作之星”。
(5)七月份将开展“家校联系月”家庭教育活动。
放假前,学校将要求支部和学生处共同组织广大党员和班主任老师,走访学生。在走访的学生对象上,以学习尖子生和问题学生为主,兼顾特殊家庭的学生。学校也将由校长带队,对每班双特学生进行了慰问。
并将召开全校学期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学生评价手册等。
为学生布置德育作业,开展有意义的假期活动。进行学期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的评选活动。
组织班主任开展家访,控制流失学生。构建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三育人”紧密结合,形成养成教育合力。
(6)八月份开展“新生教育月”入学教育活动。
每年,就新生的普遍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身习惯、卫生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为此,我们每年把八月份定为新生教育月。
接收新生,对新生进行分班。
对新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7)九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月”养成教育活动。
新学期开学式,优秀学生及阳光班级表彰。
开展关于行为规范月卫生(班级和个人)、纪律、行为习惯、文明礼貌评比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对各班学生的卫生、纪律、行为习惯、文明礼貌做出评价。
发放《新学期致家长一封信》,信的内容要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需要来写,如:新学期家长为学生准备怎样的新学期学习用品,本学期学习重点、难点,学习上的要求,班主任联系电话等等。
9月份,学生处结合“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
十一前开展学校体育运动会
(8)十月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
结合“十一国庆”开展“十一爱我中华”升旗演讲及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
我校还担任市里组织的“祭孔”活动的演出任务,今年有部分师生参加演出,显现了孔子学校的办学特色。
(9)十一月份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
结合“119”消防日,开展消防演练和学生的行走路线训练。通过组织消防演练,紧急疏散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自我保护、火警处置和逃生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组织一次卫生知识讲座.
总结学生处一年的工作,做好迎检的准备。
出一期安全板报,并请艺术教师进行打分评比。
(10)十二月份,开展班主任培训、家访活动。
跳大绳比赛。
召开全校学期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学生评价手册。
组织学校帮扶活动,班主任开展家访,控制流失学生。
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
(11)一月份开展“家校联系月”活动
为学生布置德育作业,开展有意义的假期活动。
进行学期优秀学生、优秀班级评选活动。
3、班会、板报将结合每月的主题教育活动及2011年教育局校外办、团委、教育学院综合部的工作要点进行开展。
四、继续开展“道德早餐之国学讲堂”活动,使活动能尽快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之中,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特色德育教育。
1、本学期将继续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道德早餐之论语小讲堂”活动。
利用每天早读前十分钟时间,由各班学生自己组织,初一学生诵读《弟子规》;初二学生诵读《论语》,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方法,将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不断感悟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将利用综合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综合实践课作为德语的重要载体来抓,有效地提升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国学教育主题设计:三、九月份,将以“诵经典、明事理”为主题;四、十月份,将以“讲论语、知内涵”为主题;五、十一月份,将以“寻找经典诗文,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六、十二月份,将以“谈心得、学做人”为主题。
(2)国学教育内容设计:请每名学生讲一个论语经典名篇及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在初一、初二开展《论语》《弟子规》的朗读比赛。为学生布置德育作业,让学生利用星期六、日在家休息时间搜集《论语》故事或经典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每周一早读讲给班级学生听。写一下通过一学期学习的学习心得、以及将来如何做人,报效祖国有奖征文活动等等。
(3)国学教育检查验收:将由学生处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活动坚持好、效果好的班级进行奖励,确保活动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通过《德育简报》,下发学习材料的形式,向班主任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进入课堂,整合资源。利用综合课的时间,分别以“阳光心情、阳光行为”和“健康班级、健康课堂”为主题,班主任组织开展两次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课,上好一节心理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3、利用书籍,扩充渠道。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一些有关心理教育的书籍、报刊,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理论水平。
4、经常谈心,积累素材。为班主任准备一本《“心灵之窗”心理教育业务笔记》,作为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心理教育的记事,以便班主任更好的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5、展示成果,总结经验。每学期搞一次班主任心理教育业务笔记、个案分析、教育成果评比。
六、加强法制与“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定时定期的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
1、三月份、九月份开学初,整顿校园周边秩序,加强巡逻,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2、四月份、十月份,学校领导与派出所干警联合搜缴管制刀具等活动。
3、通过每月的《安全知识半月谈》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安全方面教育。
4、四月份、十一月份,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练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自我保护、火警处置和逃生等方面的教育。
5、建立学校卫生安全领导机构,校医有早检记录,学生疾病记录制度,疾病高发期,每周一次对班级消毒。
6、透过团委广播站“安全直通车”栏目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七、进一步开展家教课题研究及各学科的学科渗透,落实全员德育工作要求。
1、学生处将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一有效载体,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挖掘教学中的育人功能,特别强调拓展型课程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中的资源强势,进行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爱国主义的教育。
2、在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育的价值观目标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公民的权利义务,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加强德育科研,提升德育工作的水平。
3、七月份,学生处每学期都将组织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将以家庭教育为课题,每年都以共研和经验介绍的形式,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家庭教育的研究。
4、学期末,将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形成《班主任工作案例集》。
八、其他工作
1、将创办《德育工作简报》通过简报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学习理论前沿的知识,通报班级一个月的管理及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完成效果。
2、继续办好《安全知识半月谈》编辑。
3、将编辑2011年《班主任工作案例集》,收集整理班主任工作经验体会。
4、继续做好每天早、午、晚班级卫生,间操、两个眼操的管理,及课间纪律的管理与记录,每周红旗班的评比工作。
5、开展学生卫生常识教育、体检、饮食、饮水等疾病防控知识的教育与管理。
6、开展对学生交通、人身安全与法制方面的教育。
7、定期开展学生安全疏散演练、管制刀具收缴工作。
8、加强学校食堂、宿舍、厕所、小卖店的管理工作。
9、抓好学生会建设及开展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
10、抓好控辍、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家访工作。
11、规划好新楼的走廊文化、班级文化、板报、橱窗等宣传教育工作。
12、利用好广播站、升旗等有力的宣传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时事新闻,安全知识等多方面教育。
13、认真完成校外办、综合部、体卫艺开展的各项工作。
14、做好平时文字材料的归档、积累、整理,为迎接年终督导工作奠定基础。
九、各项工作的保障措施
1、学生常规管理要以各种制度为依托,检查到位,落实到位。
2、每项活动都要进行评比、打分,作好记录汇总。
3、常规管理及特色活动评比成绩及时公布并颁奖。
篇10
一、加强领导、广泛动员
我校党委和有关部门始终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培养的总体框架之中,并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取得了较大成绩,无论是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团队总数、参加人数、涉及地区和社会影响都呈稳步上升趋势。为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了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根据团市委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和今年的特殊情况,紧紧围绕抗击非典和促进经济建设两个重点,广泛动员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赵文同志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各院系制定详细、周密、安全的措施,明确责任,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院系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广泛宣传动员,并结合各自年级特点,制定了本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把农村贫困地区、城镇社区作为重点服务地区,把防治非典服务、医疗卫生下乡、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作为重点活动内容,切实深入基层,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增进对人民的情感,在实践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意识,调动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重点考察北京市的教育发展状况,为首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力争把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组织点面结合注重实效
针对非常时期,学校转变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在家学习的特殊情况,
为了保证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学校团委适当转变组团方式,注重点面结合,把集中组团与分散实践的方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参与社会实践的人数增加,并扩大了实践范围。初步统计,我校今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超过人次,实践地区包括北京、安徽、湖南、湖北、内蒙古、江苏、山东、黑龙江、辽宁等余个省、市、自治区,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政法学院分团委在接到通知很短的时间就组建了暑期“三个代表”社会实践宣讲团。本次宣讲团成员主要由级班法律专业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同学组成,按照学校团委“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在八里庄街道鼎力社区居委会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当地居委会反映该社区居民对于法律咨询的要求较为强烈这一实际情况,实践团在鼎力社区西区小花园开展了法律咨询活动。同学们积极、热情、认真、严谨的为居民们作了有关婚姻、财产继承、民事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得到该社区居委会领导和居民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实践团还与居委会的同志举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座谈。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除了组织在校学生到社区开展活动外,政法学院还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支持返家学生,立足家乡,利用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和调研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外院级英语教育系班的同学以北京市大学生为关注对象结合国家的发展,人才的流失,就当代大学生责任问题展开讨论与调查。调查报告深刻而发人深思。英文系级班实践小分队深入到房山区后浦村进行主题为“关注教育与人才”的调研活动。他们利用问卷和走访等形式调查了当地的人口、生活、经济水平,尤其是教育等具体情况。在村里唯一的小学里和村委会的领导对当地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同学们用新时代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切实的调查体会当今中国农村的教育状况。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增长了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加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社会位置和价值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外院英语教育系的学生在暑假期间自己组织家附近的小朋友义务授课,不仅仅丰富了暑期的生活,还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文学院通过走进社区、郊区及利用电话与网络采访等多种形式,围绕包括“三个代表”思想与特殊时期高尚精神的宣传、“抗击非典珍爱健康”宣传、非典时期先进人物事迹宣传以及绿色文明奥运宣传等四项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深入社区,在朝阳区和平街道和平家园社区和房山区琉璃河镇祖村,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对当地居民宣传防治“非典”的重要性,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希望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努力提高首都市民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
资环学院以党员大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围绕首都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新北京、新奥运”的建设展开社会调查。针对生活中比较突出的交通、治安、环保、卫生等问题展开细致的调查并提出解决建议,为北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迎接年奥运会献计献策。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使学生有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数学系分团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到北京的国土房管局,汽配中心,打字复印服务部,编辑部,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统计处,宣武区安顺城菜市场,永定机械厂,天驰油集团,大兴电器配件加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调查和挂职锻炼。科技社会实践小分队,就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同学们围绕大学生思想状况、大学生消费观念、能源问题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研究并写出了质量较高的报告。更多的同学走进社区,了解社区、为社区建设提建议、在社区开设服务站,参加本地社区的环境保洁、小区巡防、义务为本社区的小学生、中学生开办数学、英语辅导班。部分同学通过提前到小学、中学进行实习,不但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更多的体会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追寻学长足迹”主题调研小分队,活跃在北京的普通教育战线,利用暑假走访了数十名数学系毕业生,通过采访他们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的经历和体会,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数学系的未来发展以及在校生将来能适应社会要求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生物系团总支在同学中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通过电话、信件、网络与每一位同学取得联系并在踊跃报名的学生中挑选出多名同学,组建了“三个代表”宣讲团和社会调研团。设立专门负责人,对参与社会实践的队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社会实践期间,同学们深入到郊区、学校、家属区,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了走访,同时也亲身感受基层干部为地方经济发展,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而付出的艰辛,大大改变了他们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片面认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树立了更加坚定的信念,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通过宣讲,很多学生还同一些单位、社区结对子、交朋友,双方建立起长期的联系。此外,部分同学对师范生就业情况、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农村教育的建设问题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切实的感受到了“三个代表”的实践对国家发展、百姓致富的重要意义,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实践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锻炼让他们有机会学到很多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自信。
为了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原创: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今年八一前夕,音乐学院组织学生骨干来到了武警支队二大队的所在地,举办了“鱼水情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会与武警支队二大队共庆八一文艺晚会”。同学们从接到任务的短时间内以极大的热情精心组织和排练演出节目,演出当天,精彩的节目博得了武警战士们热烈的掌声,虽然天空下起了雨,给演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同学们的热情,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得到了锻炼,积累了舞台经验,并且展现了音乐学院学生的良好形象。
此外,历史系、物理系、美术学院、教科院、化学系、信息工程学院、初教院等院系也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度,为树立当代青年良好的政治水平、道德修养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纵览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重视、组织精心、注重实效、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社会反响强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辛勤耕耘、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