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6:1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勘查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毕业实习指导;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18-03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属于培养应用类人才的专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的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领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也得到空前的拓展,毕业生分配去向为全国各地的资源、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质量检测、仪器制造等多种行业和部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和背景差异很大。毕业生如何能适应这样广泛的领域,毕业后能够尽快承担工作任务,是毕业实习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桂林理工大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研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思路和方法,其中毕业实习安排和毕业论文指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为16周,实习内容主要为:野外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毕业实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重要实践部分。学生参加野外实习的形式有多种:参加学校实习基地单位的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到学生即将就业的单位参加科研或生产工作。这些实际的科研或生产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工作现状,了解勘探行业发展情况。在实习期间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实习项目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在出去实习之前,要求毕业生做实习准备。例如,资源勘查类的科研或生产项目,要求学生了解矿床、成矿理论及所需的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内容;工程、水文或环境勘查类的项目,要求学生研究岩土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该精度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内容;而工程质量检测方面,则需要了解质量检测规范及应用地球物理检测方法原理等。在野外实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作实结,从野外工作施工技术、资料解释、成果展示及报告编写等方面总结实习过程。
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环节。指导“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有毕业论文选题、论文编写等。
1.毕业论文选题。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因此,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结合科研和生产单位的需求。毕业论文选题的时间安排在四年级的生产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球物理各方法的理论、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解释。有了各自的专业兴趣和对各专业课教师的了解。因此选题是选择专业方向和专业教师,在选题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论文方向。我们将毕业论文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先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后从事工作的意向以及个人能力。②选题结合实际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野外毕业实习的同学,根据在科研或勘查单位参加的科研和生产实际工作选题。这些结合实际的选题符合科研或勘查单位的需求,具有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科研、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在毕业后最短时间内达到工作单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这样学以致用的论文题目,相当于一次实际工作练习。③专业教师的选择。学生选择好论文方向后,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并得到良好的相关方面的锻炼,选择教师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比如有些教师擅长工程勘查、有些老师擅长资源勘探、有些教师擅长能源勘探、有些教师理论研究等。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选择相应的教师,以便得到最佳指导。④教师在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学生选题只是选择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其中的细节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确认学生适合的那种题目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对于有明确目的的学生,例如毕业后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学生、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学生、对某种地球物理方法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特点的毕业论文题目。主要的选题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对于今后继续深造,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编程水平和对地球物理方法有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到有关的科研单位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尽快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学习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会巩固专业知识,了解自身的能力。二是从工程项目中选题。对于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准备进入地球物理勘查实践的同学,选题可以来自勘查单位的工程项目。通过这些联系实际勘查项目的题目,学生对勘查单位的设备、勘探领域、资料解释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勘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有目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上述论文选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呈现多样化(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实践型题目的人数在近四年中是最多的,约占64.8%,选择结合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8.1%,选择理论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7.1%。这一比例符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同学想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愿望。
2.教师在论文编写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先进技术的人才,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英语、计算机编程和解释软件使用等能力。①查阅文献的指导。论文题目选定之后,学生需要了解相关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在查阅科技文献过程中,教师对相关方向的现状及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②计算机应用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学习使用最新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软件的工作量。将这部分内容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计算机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编程,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计算机能力弱的学生,则重点学习现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广泛应用的办公软件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比如运用Grapher、Surfer、Excel等的电子表格计算视电阻率等一些简单的处理。③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绘图技术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资料解释和绘制成果图示是论文的核心内容。指导教师要对这部分进行重点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明确的解释依据、解释思路、解释结果,并绘制出规范、符合要求并美观的图件。规范的插图和附图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绘图软件,能够熟练地掌握绘图技巧,做出能为毕业论文提供有效证据和支撑的图件。④论文写作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资料解释部分作为论文的重点部分。不仅要有解释思路、解释依据,解释理论和解释结果的讨论,还要有规范的写作格式、规范用语、规范地引用图件,以明确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三、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学生从事工作后项目汇报的一个预演。因此,准备答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工作能力的一种培养。由于很多学生第一次准备类似的演说,在准备过程中,难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得不到要领。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设计和组织答辩演讲稿,清晰地表达研究内容,恰到好处地使用辅助器具,灵活地应对提问等。
从目前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近几年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受到单位的重用,经过一年的实习期以后,基本上可以独立主持生产项目,成为单位的骨干。由此可以说明,有目的、有意识的毕业实习指导,会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出现一个飞跃,为从事相关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程志平.工程电法勘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增):35-38.
[2]罗润林,阮百尧,李亚南.以学生为本的“电法勘探”课程改革[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29(增):61-63.
[3]吕玉增,韦柳椰,李长伟.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15-118.
[4]曹丽文,朴春德.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18-121.
篇2
关键词:地质勘查 经济
论文正文:
地质勘查行业论文
1、中国地质勘查行业的特点
第一,地质勘查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致使各行业对各种矿产资源的消耗逐日增多。因此地质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国家的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建设等提供最佳的物质保障。
第二,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咨询性、服务性的极具科学研究性的工作。地质勘查行业通过利用地质规律和工程手段,使人们逐步掌握掩藏于地下的地质体,帮助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由于地质勘查工作要认识的地质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地勘行业的工作具有探索和研究的属性。
第三,地质勘查工作具有特殊性。地质工作具有很强的超前性和探索性,工作环境条件艰苦,行业风险程度高。投入、产出及成果能否顺利转让的不确定性因素都体现了地勘行业的不确定性。
2、地质勘查行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当前,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经济放缓。矿业市场大幅降温,矿山企业以及社会资本投向勘探业的积极性已经大大降低。地勘工作项目严重萎缩,许多勘探项目目前面临停滞。
第二,地质勘查行业本身面临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地勘单位事企不分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地勘单位的事业身份使得实行企业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在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矿业权市场建设不完善、风险勘查市场还未建立、缺乏勘查技术的综合运用。地质勘查单位市场化程度浅,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机制不灵活,事、企管理混在一起,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低水平运作、低效益徘徊。
第三,部分地勘单位规模偏小,专业从事境外矿产勘查技术服务公司为数不多,员工老化,缺乏足够的投入,技术力量存储薄弱,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成矿条件复杂,对地质勘查技术要求较高,高端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其在市场中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四,国内地质勘查的投入往往通过自有资金投入、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而世界上成熟的勘察市场有期权、上市融资等一系列融资途径。
第五,缺少与现行勘查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虽然国家在勘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按照规范执行的勘查检测法规权威性不高,在工作执行及监督执行的过程中法律依据不充足。
3、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深化地质勘查单位的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企业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地勘单位产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并与市场资本结合,壮大企业,发展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地质勘察单位的投入产出机制,将离退休人员从体制中剥离出来归入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地勘单位负担。
第二,逐步转换经营模式,加速地勘单位产业的经济发展,以地勘局为依托,以局属各地勘单位为基础,按其已形成的产业规模以及从事的行业特点,组建成若干个大型专业化集团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将资质和经营人员统一管理起来,发挥团队集成优势,建实建强地勘单位产业。
第三,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规范矿业市场,优化市场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淘汰那些缺乏实力以炒作矿业权为目的的矿业权人,使其让位于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投资风险勘探,实现谁投资,谁担风险,谁受益。同时,促进地勘单位实现勘察行业技术与矿业权结合,逐步完善自身结构调整,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加速实现向勘察型矿业公司转变。
第四,拓宽市场领域,扩大增收渠道。地勘单位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思想,积极争取各级别勘查项目,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拉动中央和地方的投入以及后续项目的跟进。采取新技术、新方法,结合经济建设,开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等工作领域,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应建立健全事企分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和体制。通过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重点考核和监督资产收益率,人均收入,资金回收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相关指标,完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人才资源保障制度以及监督检查制度。最终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适应当前形势和市场经济要求。
第六,在行业内部培养开发创新型人才,增加人才培养投入,不断注入新生力量,配置专业性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提高现场勘查技术含量,保证勘探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
第七,国家相关部门完善地质勘查管理相关法律和规范。促使地勘单位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地勘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地勘质量目标得以实现,从而使地勘行业经济稳步、有序发展。
篇3
在工程实践教育中以企业需求为引擎,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术,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启发、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更容易学会技术,增长技能。一方面,学校选择优秀人才走进企业员工队伍,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企业借助高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提高整体效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合理设置专业,改变教学方式,满足企业的需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主要研究成果
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的促进下,目前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应用成果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1)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搭建全方位的实习实践基地。几十年来,胜利油田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相关二级单位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实习基地,成功开展过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3+1+1”和“4+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教育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教育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中建立了专门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了专用的机房进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油田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2)任课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建立全方位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地球物理系全体教师在科研与教学实习过程中与胜利油田和国内其他油田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油田生产科研现状了解深入,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中去;油田专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中心的平台,现场一线的专家们为大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讲课、讲座以及培训工作。学校教师与油田专家的配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接受着从理论到工程应用角色的转换,可靠的师资保障保证了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完整性。
(3)规章制度与激励措施的配套,营造良好的工程素质培养环境。通过工程教育中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同时软环境的建设对于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地球物理系一方面完善了工程教育中心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教师和外聘的油田专家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在大学生中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并与教师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相结合,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提前进入到工程应用环节,为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单位承担生产和科研任务提供了保障。
(4)成果推广。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建立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工程素养的大学生,为石油工业输出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该中心今后将逐步接纳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工程教育实践,必将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培养方面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培养模式的探索,地球物理系多名教师在科研与教学实习过程中与胜利油田联系紧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教育实践经验,增强了学校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同时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经验,主持了多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获得过多项教学成果奖励,丰富并完善了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3.结论与认识
篇4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长安大学主办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共同协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1637,CN 611369/U),主要刊载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等领域的学术论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60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95,国外发行代号:BM1775。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英文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韩国道路工程师学会、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共同协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20957564,CN611494/U),主要刊载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等领域的英文学术论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英文版)为双月刊,大16开,80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305。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技术刊物(ISSN 1000033X,CN 611119/U),主要刊载国内外筑养路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材料、试验研究、应用技术、使用与维修经验,机械化施工技术与工艺,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论文。《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为月刊,大16开,80页,每期定价20元,全年共240元,国内邮发代号:5257,国外发行代号:M4170。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8879,CN 611393/N),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汽车工程、汽车运用工程、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学术论文。《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双月刊,大16开,128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37,国外发行代号:BM5720。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6248,CN 611391/C),主要刊载长安学研究、交通运输、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季刊,大16开,160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2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272,国外发行代号:Q229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26561,CN 611423/P),主要刊载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资源勘查、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等地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44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3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280,国外发行代号:BM4115。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长安大学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32049,CN 611442/TU),主要刊载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28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3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40,国外发行代号:BM4981。
以上所有期刊均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如错过邮局征订,可随时通过邮局或银行直接汇款至长安大学杂志社订阅。
收款单位:长安大学杂志社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内
篇5
【关键词】钻探技术 钻探方法 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相结合 工程地质勘查
一、钻探技术
(一)钻探技术的起源
钻探技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四川,首要用途是找水喝,其次作用是找盐吃。堪称是我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在1700年以前,中国人打了1万多口井,深度都超过500米,目的就是取盐。
所谓地质钻探技术就是对地下进行钻孔来打碎岩石的一种工艺方法,钻探技术也是一种验证、取得地下岩层材料信息、地下实物资料,评估矿石的品味和计算储量的一个技术手段。对于不同钻探的目的,那钻探工艺和装备也就不同,我国现在对钻探技术投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使我国的钻探技术形成了一种技术体系,如反循环钻探技术,绳索取心技术,定向对接井钻探技术,液动潜孔锤钻技术,还有新型的节水钻探技术等。
(二)钻探技术的一般要求
1.井下安全。井下安全无疑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2.可钻性。指定的技术措施对该区块或者地层有较好的适应性或者说适用性;3.成本。任何技术措施的制定都要在保证安全,适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这反面的空间很大很大,一个合格技能高的工程师应有的基本素养。
二、物探技术
(一)物探技术原理
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之所以能够解决或查明有关地质和工程问题,是因为所要探测的地质对象与周围介质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而这种物性差异可影响被寻找地质体周围某种天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分布特征。物探技术就是利用先进的物探仪器来摄取这些物理场的分布并与均质条件下的物理场相比较,找出差异的部分来研究与勘探对象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地质问题或工程问题之目的。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常用的物探方法尚有高分辩率浅层地震反射法、折射波法、高分辨率电阻率法、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等
(二)物探方法及其应用
物探技术方法门类众多,它们依据的原理和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各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探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新的方法技术不断涌现,几年前还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几年后由于某种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迎刃而解的实例是常见的。它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十分活跃、发展很快的学科,它又是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衡量地质勘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物探对探测对象不造成损伤,并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因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程、环境、灾害地质调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相结合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效果以及应用
(一)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对水害情况进行探测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伸,水害对矿井生产的威胁日益增大。为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避免水灾水故的发生,除了加强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矿井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探放水技术手段,对工作面前方地质构造及水害情况进行探测和分析,确保巷道安全施工。
(二)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开展深部找矿物
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是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矿产资源供应的客观要求,对于缓解资源瓶颈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推动找矿理论和科技创新、提高矿业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而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开展深部找矿物却成为最佳的寻找方式。
(三)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在煤田火区勘察中的应用
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工作方法在煤田火区勘察中的应用有许多真实案例。应用结果表明,综合物探配合钻探方法在煤田活火区勘察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勘察方法。
(四)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对采空区探查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在采空区上新建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采空区探查作为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的基础工作尤为重要。采用钻探一物探相结合的方法,对浅部多层采空区的发育、充填现状进行精确探查,为正确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探与探方法相结合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为我工程勘查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福音,物探和钻探相结合,取长补短,从而使工程勘查更准确、更安全、更高效。物探克服了钻探的成本高、效率低、盲目性等缺点,钻探使探测更精准,大大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四、结论
实践表明,钻探与物探在工程地质勘查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单纯利用一种勘探手段,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勘查效果,而将多种勘探手段有机地综合利用,却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收获。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为我们在探测方面解决了许多技术壁垒,同时为我们的安全探测、高效探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冉恒谦,张金昌,谢文卫,张永勤,宋志彬,向军文,刘凡柏,冯起赠,鄢泰宁,贾美玲,陶士先,胡继良地质钻探技术与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2011,11.
[2]"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地质钻探技术培训交流会"在安徽黄山举办[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07.
[3]马德义,覃勋平,付兆友.不同类型岩心钻机在新疆黄山铜镍矿钻探施工效果对比[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06.
[4] 杨玉春,刘康和试析综合物探的意义和作用西部探矿工程,2005,(115)
[5] 张忠良,王峰.浅谈运用物探手段来寻找地下空洞[A].全国地下目的物探测方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A],1996.
[6]隋海波,戴鹏燕.空洞探测的工程物探方法浅析[J].矿业科学技术,2004,1.
篇6
【Abstract】The so-called leading industry refers to an area in which the economy can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reg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The choice of leading industry is a certain index system,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used to choos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hoice of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economy.
【关键词】 青海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Keywords】 Qinghai industry; leading industry;choice
【中图分类号】F127;F121.3;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49-02
1引言
由于青海省是矿源大省,因此长久以来,其经济发展方式依靠开采资源进行加工,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很高的投入,而且消耗人力、物力极大,产量却不尽如人意,因此,重新对工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成为重中之重。让主导产业带动周围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青海省经济的共同发展,论文主要从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入手,并对工业主导产业的绿色经济发展进行简单说明[1]。
2 青海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要点
2.1 确保工业产业规模的合理性
在进行选择时,需要确定该工业产业的优势以及产业地区专业化如何,这里就需要该产业的产值在该地区内总产值中占的比重,和其在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此数值可以作为衡量区域产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以及优势比较的指标。
2.2 确定区域竞争力
这需要计算该产业在市场的占有率数据和劳动生产率数据,该产业在国内工业产业中的优势与竞争力都可通过这些数据反映出来,以此还可判断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2.3了解产业关联度和增长潜力
感应度系数。感应度能说明该产业对其他产业推动作用的大小。
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是用来表示该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的大小。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个产业的需求程度,从而观察到该产业部门的市场前景。
2.4 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通过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其上升率来判断该产业的技术含量以及上升情况,众所周知,从劳动生产力看,观察到这个产业的生产水平如何,及其创造的收入水平如何。而生产上升率代表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3 青海省工业主导产业的确定
通过以上步骤的运算,我们得出了以下八个可以作为青海省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对象。在这11个指标的数据分析中,其他采矿业的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太小,远小于1,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太小: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但是规模都比较小,区位商远小于1,也没有多少的市场占有率,由此可以推断在青海省的发展情景不太明朗,这两个产业都无法起到带头作用,因此都不适合做主导产业。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确定出青海省的六个工业主导产业,主要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煤炭开采业。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工业主导产业都涉及矿石资源,以矿石为原料进而生产制造相关产品,在这过程中如果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然要发展绿色经济。
4 工业产业绿色发展需面对的问题
青海作为连接、新疆地区和内地桥梁,保卫着我国西北部的生态环境安全。青海矿产丰富,种类上比较齐全,除了常见的煤、石油、天然气,铁、铜等还有盐湖类矿产资源,例如钾、镁、钠、锂等,而且存贮量很大,这些除了常见的这些矿产资源,还有许多少见的有色金属等,我国的经济如果想要更加长远地发展,这些资源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如今,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地深入,青海省也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省的大型企业中,有三大产业是以矿产资源为原料,其中有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两大优势产业分别是冶金和建材。由此可见,矿业开发已经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首先要推进的。下面就工业产业绿色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2]。
4.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矿区环境绿化太少
废弃矿山太多,许多企业的开采回收率很低,只去挑选一些含量丰富的M行挖采,至开采差不多时就会进行丢弃,回收率太低,许多矿产资源被严重破坏浪费。其中采煤区域要更严重,地面已近出现严重的塌陷情况,采矿期间一些尾矿、废渣等都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随意摆放,当地草场被污染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青南地区的砂金开采过程中,开采过的路面基本地表草木都被破坏,除此之外,废渣废水的随意排放,对空气、水源土壤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去自我净化。
4.2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
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开展,最主要的原因是矿山区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且采用单一的开采方式,以及传统的开采技术,容易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最常见的是草原植被的破坏、地表水以及水源遭到污染、空气中存在粉尘以及有害物质、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植被破坏主要是砂金开发造成,岩金堆浸会对水源造成污染,石棉选矿则会产生粉尘,造成空气污染,采挖煤矿则会造成地面下沉。如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目前青海省发展绿色矿业急需解决的问题[3]。
4.3 交通与运输的不便制约发展
青海的位置相对比较偏远,而且交通设施较为简单,运输距离长,成本高,人员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青海省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现今的第二欧亚大陆桥,青海都不是在他们的主干道上,而国内其他省市之间,各大工业产业机构也是不断在竞争,这些竞争更是对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5 青海省发展绿色工业的策略分析
5.1 加强总规划体系的建立
秉持“生态立省”的原则,对各地企业环保意识进行提升,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尽可能地让绿色开采的理念可以贯彻到开采的各个环节中。因此相关部门在对矿业发展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依照该省矿业资源与自然环境的特色,合理规划和约束开采行为,循环利用各类资源。
5.2 注重开采环保意识的体现
对于已经被开采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也制定合理的治理与复绿规划。不断完善环保制度,才能加强落实环境保护制度,实行保护工作责任制。在部署地质勘察工作时,要具备全局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环保预算比例可以得到提升,尽可能地确保矿山复绿过程中的资金可以得到充足的提供。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勘察评价时,相关人员要把目光集中在矿床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研究上,这对于科学研究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勘察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取规避措施,使得矿区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最大程度得到降低。
5.3 加强监督管理
矿山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贯彻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活动中,监督勘查单位按照标准执行勘查方式,不断加强勘查水准,落实社会责任,打造良好的勘查工作氛。将“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严格贯彻到环境保护中去,在勘查单位完成项目勘查工作后,监督单位需要督促对应单位完成环境恢复工作,对于地质康茶项目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一同检查验收。在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时,需要融入经济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时刻关注矿山资源的存储量,对矿山企业利用情况与保护环境工作进行定期考核,矿产资源消耗量可以纳入监理考核标准中去。
5.4 运用示范工程带动循环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可以将西宁与柴达两个区域作为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中心,选取青海省内国家级的绿色矿山试点企业为标杆秉持“循环经济”为指导理念。遵循“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打破“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生态脆弱”的恶性循环,对典型资源区域进行充分把握,在提供充足资金的基础上,进行高标准、高强度的要求,将环境成本与矿业开发产出资源联系起来,让经济效益带动建设基础设施,让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分析青海省盐湖化工不同工业产业的发展特点,建设具有特色的盐湖矿产类型经济产业链,将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提高,将循环经济贯彻到矿业开发的全过程中。
6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绿色工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了解到绿色工业是和很多的要素进行共同作用的,所以就需要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快速发展自身的产业经济。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新的启发,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一些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走近青海国土资源[R].2011.
篇7
关键字:全日制专业硕士;发挥地学优势;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47-02
自2009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开始招生以来,因出现时间短,全日制专硕培养存在一定不足,相应的各种培养机制、培养条件和培养效果没有达到要求。目前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存在诸多争议,如“缓解就业”论、“收益”论、“差生”论、“换汤不换药”论、“招考模式雷同”论等质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定位,全日制专业学位是具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教育部明确规定专业硕士更加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应推行五年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来说,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是一个新课题。为此,成都理工大学结合自身地学优势特点,在办学过程中找准自身特色和优势,依据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地质灾害防治优势学科平台
我院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依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立足于我国西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需求,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控创新方法体系,推动了该领域学科发展和进步。重点关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地质灾害问题,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尼泊尔地震和康定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大型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灾害和自然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横向委托项目4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产生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
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独立单位),二等奖2项,部省二等以上奖励30余项,出版专著50余部,国内外1200余篇。此外,我院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10余项。学院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拥有雄厚师资力量、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011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在地灾防控方面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为我院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平台。
二、面向行业开设应用型创新课程
为使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更加贴近行业和社会需求,我院立足自身地学优势,面向行业狠抓专业硕士类课程建设,在课程改革上将学硕与专硕分离,力求使专硕课程改革符合行业需求,更加适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以“行业―实践―案例”为理念构建以工程行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模式,让学生了解本行业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作,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并根据行业和相关企业实时需求进行动态更新,有效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观念转变,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产生社会与经济效益。如,近年来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更加注重工程地质、铁路和公路行业的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等知识点,因此我院在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数值模拟和地下结构工程等课程中进行了教学点更新,不断强化考点案例分析和工程实例分析,研究生的注册岩土考试通过率有了较大提高,使课程教学与行业有效结合起来,突出了专业硕士培养的工程应用创新特点。
三、面向企业聘请高水平企业导师
我院作为四川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承担着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利用我校地学优势学科平台,建立“工程实训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双体系创新培养模式,以工程应用创新建立良好企业合作关系,以模式改革谋专业硕士培养上台阶,为此,我院聘请了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程经验,并且了解企业亟需创新技术的高水平企业导师参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训及论文指导。这些导师一般都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很强的工程应用创新能力,能启发学生进行工程应用创新,解决实际工程难题。我院在对地学类专业硕士的双体系培养过程中,邀请在全国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业界专家承担研究生校外实训指导,比如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卫东教授级高工、中国中铁二院集团屈科教授级高工、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李永林教授级高工、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王联教授级高工等参与专业硕士生论文选题和指导工程。他们大都具有博士学位,以及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院总工等称号,具有创新能力,能启发学生进行应用型创新,有力推动了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该培养模式将学校、学生与企业融合到一起,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既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又为企业挑选了适合人才。
四、面向西部环境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体系后,再根据西部地区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大型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和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研究生提供地学类实践基地和平台。选择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行业创新能力强、技术生产先进的企业建立一批高标准、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我院投入100多万元与水电、交通和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内企业共建了“大型水电工程实训基地”、“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四川汶川野外基地”、“大光包滑坡研究基地”和“地质灾害―四川都江堰野外基地”。这些实践培养基地既可以进行野外地质技能训练,又可开展课题研究;既能承担工程建设和科研任务,又可让学生按行业要求进行工程实践和工程难题攻关。这些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地质素养、解决和分析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实现野外认识能力强、重大灾害问题能独立与创新性思考的目标,并能解决实际工程难点问题,可为我国西部重大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质量和效果
为使企业始终保持对研究生校外实践培养的热情,我院主动为用人单位着想和服务,在基地建设、专硕人才培养模式、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先后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同行院校及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学习交流与调研工作,加强了与各联盟院校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获得了宝贵的信息资源,达到了“加强交流、借鉴经验、启迪思路、推动发展”的目的。在专业硕士考核质量方面,摈弃传统的专硕“差生论”观点,对专硕毕业论文的考核,重点考核毕业论文是否有对实际工程“应用创新”的内容,推进应用创新和服务社会。我校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张岩同学经过在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实践培养,先后申请了《一种高地温隧道隔热散热衬砌结构》、《一种液胀式让压抗震抗高地温锚杆》、《一种高地温隧道支护的桩型预应力锚索》和《内置式全长防腐锚杆》等多项发明专利,并发表了多篇SCI论文,为西部地区多条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研支撑。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我院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效果显著,在就业形势严峻和成都地区其他“985”、“211”高校生源竞争下,我院地学和土木类专业的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5%以上,培养质量受到了同行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白冰,吴林娜.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四川大学全日制出版专业硕士为例[J].出版科学,2012,20(5):18-21.
[2]张胜,杨慧丽,许燕,等.全日制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77-278.
[3]孙凯,曾庆吉.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研究――以教育硕士实习为例[J].成功(教育版),2012,(3):6-7.
[4]陈国庆,查凤妹,刘梁.《地下结构工程》研究生课程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179-181.
[5]章小莉,张克君,刘歆,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行业实习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25-228.
篇8
关键词:工程地质数据;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分析;GDM
工程地质数据是地质信息最重要和基本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此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更是构建地质信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工程地域之间的差异,然后将现有的工程地质勘查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然后通过信息收集的方式,建立相应的当地工程区域地质信息资料库,这样就可以在工程地质管理中形成基本的管理和控制,然后,在进一步的加大勘查和收集信息的力度,将工程地域之间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整理和分析,这样就能够实现工程地质数据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数据管理系统的效率,一方面还提高了工程地质信息数据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近些年以来,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行业之间也受到广泛的利用和普及,传统的GIS工程地质数据管理方式,在当今的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应用中已经显示了很多不足的之处,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了,当今很多的领域都在采用(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简称GDM),为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应用,已经建设了相对科学合理的应用手段,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和论述来对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工程地质数据管理GDM的基本结构
GDM系统在研发和应用过程中,主要的的基本结构大概被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体系结构,是使用数据层来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然后实现三层分离的设计模式,从而来实现GSM系统的应用灵活配置,GDM的数据层主要内容包括,空间之内的数据库、工程地质勘查的原始数据库、坐标系统数据库等,支撑的数据库主要包括GDM的操作系统、管理数据库的系统、以及GIS平台、应用层主要的内容包括,对于工程地质数据进行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分析数据、权限管理等等相关的职能,以上所说的三部分就是工程地质数据管理GDM的基本结构。
二、GDM对工程地质数据中地质勘查的影响
GDM系统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给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科学系统化管理,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更是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提升到了一定的管理水平上来,提供了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的管理系统方案,传统的GIS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成本非常的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限制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发展和创新,GDM系统的出现构建了相对经济合理的工程地质数据库,大大改进了工程地质数据建设的脚步,提高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使用效率,实现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管理模式,GDM系统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能够有效的对相关工程钻孔数据资料、地质图件资料、勘查结构、进行全面综合的治理和分析,因为其在研发过程中,设置了非常丰富的数据库平台,能够轻松的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应用,它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进行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成果分析。
三、GDM系统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GDM系统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使用、能够将其三个特点共同的融会到实际管理中,在加上GDM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还融入了CAD功能,CAD可以采集和分析的数据直接传输到GDM的数据库中,能够轻松的实现管理和应用,GDM中的数据在无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讲信息导入到CAD的系统中,然后对其相应的信息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地质数据分析和管理,相关的工程人员可以在对数据库的存储数据来对地质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对工程状况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在使用GDM系统进行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GDM能够快速的构建起相关的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平台和相关的数据库,能够及时的对工程相关的地质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在进行水利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地质数据管理,普遍采用的都是以ArcGIS 和Oracle为主要的地质数据管理平台,然后以Microsoft Visual C + + 6. 0 集成开发环境和ArcGIS Engine 开发工具进行开发,GDM以此强大的功能对工程地质数据进行管理,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监管模式,特别是在水利工程中使用GDM系统进行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地质数据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一方面可以及时的对水利工程的相关地质信息数据进行及时的掌握和控制,另一方面,还为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非常有利于今后GDM的创新和使用,更为GDM数字化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对工程地质数据进行管理中,一定要实现地质数据集成化的管理方式,在对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一定要做好地质数据信息之间的衔接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其管理系统能够科学合理运行,必须保持系统的整体性,在对地质数据管理中一定要本着工程地质勘查的逻辑结构去看,只要掌握好地质勘查的环节,才能够为工程地质数据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只有真实的可靠的地质数据信息才能够为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必须要保证数据存储有序,避免和杜绝信息错乱的现象发生,如果一旦信息发生混乱的现象就会给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和地质信息勘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带了很大的麻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系统中GDM的应用,可以说将工程地质数据管理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当中来,一方面GDM在投资和使用功能上面占据了一定的有事,其投资非常的小,而且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还具有非常的灵活性,能够轻松实现工程地质数据的管理,另一方面还为工程地质数据的综合利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为工程地质勘查提供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即便是GDM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中存在很多的优点,但是还是需要我们相关的实践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创造出更多有利发展的方案,实现智能化、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全面系统化的管理系统。推动工程地质数据管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飞,刘军旗,黄长青,石林. 建立工程地质勘察数据库的一般性原则与方法探讨[J]. 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 2002.(03) .
[2]. 龙玲,沈智慧.王启才.孙鹏飞. 水文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1.(02) .
[3]. 雷玲玲,谈晓军.丰硕.李爱军. 数字流域建设中若干关键技术的探讨[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09) .
[4]. 刘桥喜,毛善君,王成,雷小锋. 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煤炭技术. 2000.(04).
篇9
关键词:电解锌;地下水;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P6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对厂区地下水进行渗水试验和抽水试验,并对周边村庄进行走访、调查,对区内水井、泉点、沟流的流量进行测定,以便在电解锌项目的建设和及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将大气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综合考虑、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周边村庄的水资源不受污染的同时,减少电解锌项目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并提出治理措施,为从事电解锌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也为该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保障。
1 工程概况
评价区位于德宏州瑞丽市勐卯镇,行政区划属瑞丽市管辖。勘查区处于高黎贡山南端,地处怒江和和龙江中下游,为一北东向断陷盆地。勘查区属低山丘陵与盆地地貌,北东部畹町一带为狭长的山间谷地。勘查区北起弄贤村,南至银井,东起喊沙,西至班养村,面积约20.53km2。
2 气象、水文
瑞丽江流域属于低纬度雨淋型气候,湿热是其主要特点。该区处于孟加拉湾暖湿气流迎风坡的前沿,降雨量充沛,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在1700~1800mm之间,瑞丽坝区年均降雨量在1400~1500mm之间。降水的年度变化小,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汛期5~10月占年降水量的85%,枯季1~4月,11~12月降水仅占全年的15%,
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根据本次调查和水文地质钻孔资料,区域地层为第四系、上第三系、三叠系和寒武系变质岩层(图1评价区水文地质图),详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和更新统地层(Q)
主要分布于南东部瑞丽江冲洪积平原,岩性主要为冲积、冲洪积、洪积粘土、砂质粘土、含粘土质砾石、砾石及砂、砂砾石层,厚度5.0~200.0m,靠河地段厚度有所增大。
(2)上第三系岩层(N)
分布于评价区中部低山丘陵地段,岩性为半胶结砾岩、砂岩砂砾岩,泥岩、炭质页岩及褐煤夹层。厚度约为100-1425m。
(3)三叠系上统石钟山组(T3s)
分布于瑞丽市区北东部低山丘陵地段,岩性为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灰岩、铁质页岩及砾岩。厚度≥40m。
(4)三叠系上统南梳坝组(T3n)
分布于瑞丽市区北东部低山丘陵地段,岩性为页岩、砂岩夹薄-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度约为700-710m。
(5)二叠系下统沙子坡组(P1s)
分布于瑞丽市区北东部低山丘陵地段,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约为1082-1451m。
(6)寒武系(∈)
分布于评价区北西部;为寒武系地层。主要岩性为混合岩化片麻岩、板岩夹变质砂岩、及少量黑云母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透镜体。厚度大于2000m。
3.2评价区地层
根据本次调查和水文地质钻孔资料,评价区地层为第四系、上第三系半胶结岩层和寒武系变质岩层,分布于山间谷地和山前平原。第四系岩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中砂、粗砂、卵石,局部为淤泥质土,厚度5.0~200.0m,详述如下:
第四系
①冲洪积层(Qal+pl)
主要分布于南东部瑞丽江冲洪积平原,面积约6.22km2,占勘查区面积30.30%。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中砂、粗砂、卵石,厚度5.0~200.0m,靠河地段厚度有所增大。
②坡残积层(Qdl+el)
一般位于山间谷地坡残积层、上第三系岩层和寒武系变质岩之上,主要分布于丘陵坡麓,为第三系和寒武系地层风化未经搬运残积或坡积而成,岩性主要为风化中粗砂、砂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及少量粉质粘土等,厚度2.0~20.0m。
(2)上第三系岩层(N)
分布于评价区中部低山丘陵地段,面积约9.92km2,占评价区面积48.32%。岩性为半胶结砾岩、砂岩砂砾岩,泥岩、炭质页岩及褐煤夹层。厚度约为100-1425m。
(3)寒武系(∈)
分布于勘查区北西部;为寒武系地层。主要岩性为混合岩化片麻岩、板岩夹变质砂岩、及少量黑云母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透镜体。厚度大于2000m。
3.3地质构造
瑞丽地处燕山褶皱之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冈底斯――那丹哈达岭断坳,为亚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缝合线的东南侧,并严格受班公湖――怒江深断裂的制约。
瑞丽地处班公湖-怒江主深大断裂带西侧,该断裂带为俯冲缝合线,全带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强烈,主要产生于华力西期、印支期活动,燕山期加剧,喜马拉雅期强烈叠加,为具多旋回发展的主断裂。
龙陵――瑞丽大断裂:该断裂在地质发展过程中起控制作用,断裂北西侧为元古代高黎贡山变质岩带分布区,东南则为瑞丽盆地,为上第三系和第四系、三叠系的地层分布区。
龙陵~瑞丽断裂倾向W,倾角70~80°,沿断裂带有糜棱岩带,构造角砾岩带,逆掩断裂带及拖拽褶皱,向南倒转的褶皱等。由于继承性活动和升降运动,沿断裂形成了潞西、遮放、瑞丽等串珠状新生代盆地。
3.4区域地壳稳定性
1976年5月29日发生的7.3级、7.4级龙陵大地震为标志,新构造运动继续保持活跃态势,随着龙陵~瑞丽断裂至芒市在瑞丽延伸方向上的倾伏,地震频度和强度也相应向北,向南衰减。据瑞丽市地震局资料,1611年4月,发生4.5~5级地震;1931年3月15日,勐卯东北发生5.3级地震,1933年5月13日,勐卯东北境再发生5.5级地震;1966年5月19日13时03分,9月21日7时37分,分别发生4~5级及5.4级地震。从9月19日13时~10月10日共记录到大小地震355次,其中4~4.9级7次,5级以上3次,余震频繁,波及范围广,瑞丽属多发地震区。
5 结束语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避免或减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对保护水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瑞丽市某电解锌冶炼项目实例为依托,对该项目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资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即可避免或减轻拟建项目对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张忠学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M] 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 肖长来,梁秀娟,王彪等 水文地质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论文摘要:地热资源,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受到各国普遍关注。
0 引言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指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完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至少应该包括五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和两大项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基础数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没有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包括20多项,此次核算仅算了其中的10项,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没有涉及。
1 地热资源的优势
1.1 地热资源概述 随着传统的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型能源的出现给中国能源危机提供了转机。地热能源作为一种新能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地热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综合性矿产资源,其功能多,用途广,不仅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资源,可供发电、采暖等利用,而且,还是一种可供提取溴、碘、硼砂、钾盐、铵盐等工业原料的热卤水资源和天然肥水资源,同时还是宝贵的医疗热矿水和饮用矿泉水资源以及生活供水水源。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经多年实践表明,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均很显著,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全球构造看,中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处在欧亚板块内部地壳隆起区和地壳沉降区,分别形成板内隆起断裂型及板内沉降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滇西、川西及藏南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对形成板缘岩浆活动型高温地热资源极为有利。在上述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了中西部具有不同温度、矿化度和特殊化学成分的地热资源。既有高温蒸汽资源及中低温地下热水,又有淡热水、高矿化热卤水及热矿水,为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保证。
1.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①地热发电 我国拥有150℃以上的高温温泉区近百处,集中分布在藏南、滇西和川西地区,成为我国开发利用高温地热能资源最有远景的地区。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兴建的第一座地热电站.朗久电站和那曲电站是我国兴建的第二和第三座电站,其装机容量分别为2.0MW及1.0MW。② 地热采暖 近年来,我国地热采暖有很大的增长,尤其在北方,如北京、天津、大港、任丘、开封等地,取得了良好效果,既节约了常规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③地热农业利用 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属农业区,无论是山区或平原地区,地热资源均十分丰富,为地热在农牧副渔等方面的广泛利用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目前,地热资源已有效地利用于温室种植(蔬菜、花卉等)、水产养殖、禽类孵化、育雏、农田灌溉、育秧、繁育水稻等方面,效益显著。羊八井地热田除发电外,建造了面积达50000m2的地热温室,种植西红柿、黄瓜、青椒等20余种蔬菜,取得良好效益。④地热工业利用 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热水中含有许多贵重的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稀有气体和化合物,如:溴、碘、硼和钾盐等,是国防工业、原子能工业、及农业不可缺少的原料。目前仅在化工工业和轻纺工业等方面获得较好的利用。
2 开发地热资源的策略及思考
2.1 地热发电的经济意义
2.1.1 地热发电的原理 现在能被我们控制利用的地热主要是地下水、地热蒸汽和热岩层。我国的地热资源相当丰富,但温度偏低,可以用于发电的主要集中在西藏和滇西一带。根据地热资源的特点以及采用技术方案的不同,可把地热发电划分为很多的方式,但目前出现较多的有下面四种方案:a.直接利用蒸汽法。在蒸汽田上,从热井喷出的温度都比较高的蒸汽,将其过滤后,直接用管道输入电厂驱动器轮发电机组旋转发电。b.汽水分离法。把从地热井喷出的蒸汽和热水混合物引入汽水分离装置,将分离出的蒸汽送入汽轮机。c.减压扩容法。把喷出的温度较高的热水等入扩容蒸发设备,由于压力降低一部分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将蒸发出的水蒸气驱动汽轮发电机组。d.低沸点工质法。以地下热水为为放热物质,通过热交换器把热量传给低沸点工质,使其沸腾并产生蒸汽,然后用这种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
2.1.2 地热发电的市场竞争力美国近5年的统计表明,地热发电成本由于应用新的勘查技术降低了3%;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包括如下5个方面:采用小口径勘探井及与之相应的测试工具以降低钻探成本,开发井下裂隙测绘、圈定隐伏热储的技术,提高地热井的生产能力,缩短工程周期,提高热储工程模型、管理模型技术。这反映了西方国家地热工业通过开发研究和改进现有技术以降低勘探开发利用成本,从而提高地热能的竞争力。
2.2 地热采暖的经济意义
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取暖仍以煤为主要能源,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粉尘等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一大问题。然而,使用地热采暖系统则可直接传递热量,绝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尤其是在改造传统设备的基础上,通过热交换器,地热水无须直接进入通暖管道,只留干净的水在管道中循环,基本解决了腐蚀、结垢的问题。
3 地热开发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前期地质论证工作,提高钻井成功率。近年来,各地地质队伍采用先进技术方法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解释,切实开展前期地质论证工作,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探采结合的地热井井位。目前,就地热勘探工作的发展势头看,各地地热井越打越深,不仅在地热异常区打井,在非异常区也打,风险很大。因此,为提高钻井成功率,最大限度的减少钻探风险,做好前期地质论证工作取得必要的地质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转贴于
3.2 发展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和梯级利用。如前所述,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分布广泛,且多为中低温;高温地热资源仅分布在藏南、滇西和川西地区。建议按不同温度开展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即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减少浪费,提高地热利用率。
3.3 合理开采,有效保护,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地热资源是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同时又是有限的资源,其补给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地热田,为保持地热井水量和水压的稳定及防止地热尾水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要加强管理、采取限量打井、限制开采量等措施,合理开采、有效保护,另一方面,需结合地热田具体条件,反复进行回灌试验取得可靠参数,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4 结论
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热资源类型齐全,分布广泛,但目前经国家正规勘查评价的地热区仅为其中一部分,可望今后在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与利用方面获得地方政府和个体开发商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机遇,使这一宝贵资源在发展国家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来斯特·R·布朗(美).生态经济[M].东方出版社.2002年5月
[2]孟赤兵,芶在坪主编. 循环经济要览[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3]生态经济[J].2006年1月
[4]郑克棪,潘小平,董颖.中国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考察研讨会论文集[M].地质出版社.2007年10月
[5]张卫东《地质环境经济学》[M].地质出版社.2008年1月
[6]china95598.com.中国电能质量网[OL]
[7]china5e.com.中国能源网[OL]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资源教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