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进社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2:3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廉政文化进社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廉政文化进社区总结

篇1

一、在社区发展廉政文化的意义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旨在用文化的形式来增强廉政教育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从而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社区发展廉政文化对于塑造、培养人们高素质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陶冶人们的情操,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上提供精神动力,倡导和营造良好的行业作风、精神风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发展廉政文化中的通常做法

第一,推行实招,提升廉政文化的凝聚力。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度的落实,把工作重点放在廉政文化建设上,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形成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

二是注重廉洁文化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将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子文化统筹规划,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确保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督促,有讲评,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二,多办实事,扩大廉洁文化的影响力。一是定期召开辖区专题会议。听取民声、体察民情,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区居民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特别是对处理居民投诉、反映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推诿、怠慢、拖拉等不良工作作风进行处自查。改进工作作风,传递企业文化,强化廉洁文化理念的培育。

二是成立“我帮你服务”中心。将居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力争在每个服务细节和服务环节上做到精益求精。通过更诚信的服务意识、更细化的服务标准、更贴心的服务行为,实现管理规范化、服务多样化、过程亲情化,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创建稳定和谐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注重把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纳入整体规划当中,加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高起点、高标准战略。使小区建设更加规范。

第三,注重实效,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一是以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促进廉洁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标准,增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文体活动,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本着吸引群众、教育群众的原则,把廉荣腐耻的理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寓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开展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讨论、廉政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自警自励的意识。

三、当前社区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社区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实践和摸索,总结出当前社区廉洁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部分居民认为靠社区搞党风廉政建设,不会有实际效果。个别党员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政机关的事情,与老百姓关系不大。部分社区干部认为,社区群众人微言轻,手中无权,没有产生腐败的基础和条件,居民没有必要参加社区廉政文化建设。

二是合力不强。各站所参与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主动性不强,没有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时使工作部署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三是参与不够。目前参加社区廉政文化活动的多是居民,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参与的少。使得部分群众认为社区应该是居民生活休闲的场所,搞廉政文化建设意义不大。

四、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

廉洁文化进社区,要确保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将廉政文化融入社区建设中。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水平。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抓廉政文化的责任意识和认识水平,为社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找到制高点。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发挥其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勇于承担“廉政文化进社区”的重任。扎实推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

二是把好导向,激发创建热情。 “廉政文化进社区”是一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为此,领导要把好导向。建立廉政文化进社区领导机制,引导社区单位和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积极配合,方能唱响“反腐倡廉”主旋律,打好“创建廉洁社区主动仗”。

篇2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廉政意识牢固占领税务人员的思想阵地。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质,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在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设计上,我们注重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党员干部对廉政文化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奠定基础。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观念。围绕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为主要内容,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弘扬三种精神,推动跻身百强”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

“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廉政文化理念,形成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着力在“四信”(信仰、信念、信心、信任)上下功夫,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感、学有所为,引导广大地税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名利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打牢立身做人的思想基础,增强为国聚财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树立做人民公仆、为地税奉献的思想。

2、强化思想道德观念,增强廉政意识。将党风廉政教育纳入税收整体工作进行部署,大力宣传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及时发现、总结、树立身边勤政廉政先进典型,通过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上的廉政先进典型事迹的学习宣传,使广大地税干部职工感觉到先进就在身边,真正使宣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通报、学习、讨论、深入剖析系统内外的违法违纪反面典型事例;邀请市局和纪委、检察院领导作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分析党风廉政形势,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看待反腐败形势,增强反腐败必胜的信心;适时组织地税干部到劳改农场参观学习,通过参观监区、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组织内部讨论、写心得体会文章等形式,用活生生的事例净化地税干部的思想灵魂。通过讴歌先进、鞭挞丑恶,着力清除一些人对反腐败存在的疑惑、悲观、排斥情绪,清除“”、“贪图钱物”等腐朽文化,在地税系统内部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廉政文化氛围,努力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居安思危,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格调、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作风。

3、强化遵纪守法观念,增强文化素养。定期组织税务人员学习《宪法》、《刑法》、《》、《党的两个条例》、税务干部“十五个不准”、“

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盐城市地税系统“六项禁令”等党纪条规,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水平,做到知法知纪,努力锻造人格的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保证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以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文化素养为抓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通过开展读书思廉活动、举行精神文明演讲、廉政文化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理论培训班等形式,让地税干部在分析对比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在亲身体验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让廉政文化从情感上、心理上控制、支配和决定地税干部的言行,占领地税干部的思想阵地,做到以正压邪,激浊扬清,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积极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完善“大宣教”格局,发挥“大宣教”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共同参与廉政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生动活跃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在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全体公民中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良好社会环境。

坚持把教育与娱乐相结合,没有教育性,廉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和方向;没有娱乐性,教育也就显得枯燥乏味,很难引人入胜、深入人心。我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跃、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特点,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在讨论、上党课、先进事迹报告会、知识竞赛、组织 测试等传统学教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演讲、观看反腐倡廉电视片、组织晚会、演唱比赛、歌舞表演、电影电视展映等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税务干部职工踊跃参加,使他们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目的。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构建网络廉政文化。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廉政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全面性、有效性,是廉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腐倡廉工作加大科技含量的具体体现。我局利用网络传递信息迅速、快捷的优点,依托__地税网站建设

“廉政建设”专栏,通过设立在线咨询、网上测试、廉政动态等形式,深化内容,增加信息容量,增强交流互动;联合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通过手机信息平台,向广大地税干部发送廉政短信息,进行经常性提醒教育,丰富和完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手段。

三、加强廉政文化渗透,扩大廉政文化的教育覆盖面。

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跟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廉政文化“三进”步伐。一是结合家庭美德教育,将地税廉政文化送进每户税务干部家庭。加强对税务干部家属贤良廉洁、崇尚文明、遵纪守法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教育他们当好廉内助,自觉把好家庭廉政关,维护家庭的幸福和安宁。通过地税人员及其配偶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提高,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二是结合税务职业道德教育,把地税廉政文化建设融进企业,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为企业凝聚力量,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后劲。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监督作用,定期召开纳税人、党风廉政监督员座谈会,征求社会各界对地税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税企联建为载体,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地税干部依法行政、廉洁从税意识。三是结合社会公德教育,把地税廉政文化推进社区。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改进机关作风、创建文明行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建民情联系卡、结对帮贫扶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广泛进行亲民、爱民、为民教育,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树立地税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1、要提高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先进的廉政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当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形势还不容乐观,在地税部门内部少数干部廉政文化素养差,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利用手中的权力,以税谋私、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地税机关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形成;有利于巩固地税机关的思想阵地和先进文化阵地。所以,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的要求,用科学的文化理念,指导地税机关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增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文化含量,提高地税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2、要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领导干部既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者,也是实践者,要带头倡导和实践廉政文化,自觉地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具体举措,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来抓,要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行为来激发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参与廉政文化活动的热情,引导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广大地税干部职工不断看到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不断听到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信息,不断参与到反腐倡廉的行列中去,只有干群携手,共同参与,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廉政文化建设才会出现勃勃生机,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篇3

今年来,水木**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按照上级妇联和文明办的总体部署与要求,以促进社区和谐为主线,以团结凝聚广大妇女和家庭**协力、共克时艰,为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贡献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家庭成员整体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主要目标,大力实施“文明家庭“创建行动,扎实推进妇女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

一、领导重视,为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社区高度重视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成立由社区书记为组长的工作机构,每季度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分析形势,明确职责,采取多种有力举措,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深化家庭美德,为构筑和谐社区作贡献

一是努力为困难家庭办实事。每年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对小区内的困难家庭进行排摸,了解其家庭的实际困难,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春晓苑18-2-201室马根堂家庭,前妻病逝,留下两个女儿,一个读大学,一个读小学,母亲长年瘫痪在床,现在的妻子是**人,语言不通,只能在家照顾母亲,靠其一人打工维持家庭生计,家庭十分困难,社区得知情况后,主动为其家庭办理低保户,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其大女儿完成大学学业。

三、立足家庭,丰富内容,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家庭领域的传统工作优势,在载体上抓融合、在资源上抓整合、在工作上抓联合,开展各类主题显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构建和谐相处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

创建学习型家庭。一是开展家庭读书活动。二是办好家长学校。三是对家庭成员的素质培训。通过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网络,组织妇女学习达380人次。重点开展了职业技能、创业项目、法律宣传等培训,共培训438人次,培训下岗失业妇女53人。

创建低碳家庭。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家庭节约能源、资源和环保生态环境意识、消费模式,使低碳、环保、绿色的理念逐步深入千家万户。以“绿色家庭”创建为载体,号召妇女积极参与节约能源、变废为宝,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造福子孙后代的实践活动。

创建廉洁家庭。社区内现有科级以上干部12名,社区妇联积极组织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演讲比赛、警世教育等一些“情、理、法、纪”相互交融的教育活动,使领导干部及家庭成员普遍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妇女及家庭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提高了妇女及家庭成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四、建立家庭志愿服务队伍,拓宽文明家庭创建领域

一是不断完善家庭志愿者服务体系。结合家庭志愿服务工作,将深入推进家庭志愿者工作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家庭志愿工作的指导力度,探索建立家庭志愿服务的社会化运行模式和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家庭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二是不断壮大家庭志愿者队伍。2010年,社区建立1支家庭志愿者队伍,人数达28人,并将其纳入创建文明社区以及其他创建活动之中,逐步扩大家庭志愿者队伍的规模,开展多样性、专业化、有特色的各类家庭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家庭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志愿服务,不断开创家庭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篇4

一、强化责任机制建设,开创文明创建新局面。

1、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了职责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

2、街道(垦殖场)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并设置专门的预算经费,为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街道(垦殖场)各科(股)室密切配合,谋划创建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狠抓工作落实,做到了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的常抓常议和常态化管理。完善了各基层单位和机关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与所辖社区签定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量化管理责任制。

二、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文明道德新风尚。

1、街道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同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主要依托“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定期举办“讲坛”,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强化宣传引导,在楼梯、走廊、会议室等场所张贴提示牌,设置精神文明宣传栏、展板、条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规范等内容,打造了“廉政文化走廊”,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文明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

3、定期开设道德讲堂,让传统美德、家风家训等精华融入到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升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4、积极开展“最美人物”及“身边好人”等推荐评选活动,专门设置了“身边好人榜”宣传栏,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强化平台阵地建设,绘好文明实践新画卷。

1、街道融合相关资源,积极打造了集老人日间照料、健康咨询、读书阅览、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社区邻里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2、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现有各类志愿者注册登记人员40人,组织党员进社区认证,积极开展连心走访、志愿帮扶等服务。

3、积极开展了“送温暖”关爱活动,春节前,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困难老干部、老党员等60余人。积极开展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先后6次召开班子会,研究解决脱贫解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今年帮扶干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达到380余次,共投入帮扶资金23万元。

4、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文明交通、文明经营、文明餐桌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积极开展文明用餐、光盘行动。

5、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立足本职工作,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有效地激发了全场干部职工学雷锋的热潮,营造人人争当优秀先锋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平安法治建设,树立文明街道新形象。

1、街道严格落实政务、场务公开制度,对各项直补资金、低保等,实行阳光操作,各项工程建设项目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加强有效监督,公众满意率达100%。

2、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辖区开展线索摸排,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扫黑除恶工作的参与率和知晓率。

篇5

(一)深入调研,服务基层。今年以来,先后多次深系的乡(镇)就村级纪检监察小组建设、村组干部创业促廉和农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文章3篇,给乡(镇)提出了多条工作指导意见,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纪工委监察分局是新成立的机构,组成人员也是从不同工作岗位上调来,新的机构、新的班子、新的人员与新的工作需要还不相适应。因此,第四纪工委监察分局紧紧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历史机遇,采取多种学习形式,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了《第四纪工委监察分局管理制度》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前介入制度》;检查了各联系单位和乡镇的优化经济社会软环境建设;督促了各联系单位和乡镇责任政府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时,在所联系的三个乡镇积极开展了村组干部“创业促廉”活动,提高了村组干部收入,增强了村组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主动介入,强化监督。先后开展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稽查、全县探矿权采矿权专项检查、全县无证采石采砂采矿专项检查,对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部门进行稽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土地违法行为、矿产资源开发、安全生产整治、节能减排责任制落实等执法监察工作,对联系乡(镇)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督查,指导联系乡(镇)认真开展好“三务公开”工作,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推进。

(五)创新思路,突出特色。通过多次的深入调研,抓住构筑村组干部“防腐墙”这个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在*镇25个村委会设立了25个纪检监察小组,将纪检监察工作延伸到了农村最基层,构筑了县、乡、村三级纪检监察组织网络体系。村级纪检监察小组按照“五个及时”的要求,积极发挥好“十大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六)扩大宣传,提升形象。今年以来,先后向省、市、县纪委办,县委办、县政府办报送信息多条,被省纪委办采用1条,县委办采用4条,县政府办采用1条,县纪委办采用2条,扩大了工作的宣传面,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今年上半年,第四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个别乡(镇)和部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视不够,思路不清;少数党员干部廉洁意识不强,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繁重,工作推进难度较大;纪工委人员较少,业务能力不强,与当前繁重的工作任务还不相适应。

二、真抓实干,锐意创新,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2009年,是我县的项目推进年、作风巩固年、也是发展提速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障。今后几个月,重点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监督检查,推动经济增长。

大家知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但对于*而言,2008年出口几乎为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只有10.99亿元,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是靠投资。200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是48亿元,但上半年只完成了14亿元,占29%。为此,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成立了八个督查组,对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进行督查。根据7月份的督查情况反映,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项目手续不完备;资金缺口大;完工项目未及时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和验收;个别项目推进缓慢;还有部分项目未开工建设等。为此,请相关乡(镇)和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着力解决存在问题,全力推进建设进度,确保12月底以前完成投资任务。

(二)狠抓机制创新,拓展防腐领域。

一要抓好股所级干部廉政承诺制度建设。这里有一组数字向大家通报:2008年,全县共立案查处股所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5件15人,涉案金额最大的23万元,最小的4999元;2009年以来,全县共立案查处股所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9件19人,涉案金额最大的114809.24元,最小的2400元。32人中严重的受到了、开除公职处分,还被判处了有期徒刑;轻微的也被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个别系统还比较突出。可以说,股所级干部职位不高,但由于所处的的环境和手中掌握的权力不同,一部分股所级干部权力还是不小的,如果不加强教育和监督,还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因此,建立股所级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为股所级干部“上上发条,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敲敲警钟,经常讲讲反腐倡廉这堂课;打打招呼,长期走好勤政为民这条路”。具体的工作步骤和要求我们已发了文件,请各位领导回去后仔细看一下文件,召开班子会议认真研究,抓好落实,有不清楚的及时和我们联系。这里也顺便说一句:此项工作我们将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二要抓好村级纪检监察小组建设。在村级建立纪检监察小组,将纪检监察工作延伸到农村最基层,构建县、乡、村三级互动、上下配合的纪检监察工作网络体系,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乡村全覆盖。村级纪检监察小组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了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缺少抓手、村级权威监督缺乏主体、村级组织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镇已先行了一步,要充实完善小组办公室和建立相关工作制度,认真搞好业务培训,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认真总结好经验。另外两乡也要结合本乡实际,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学习借鉴。三要抓好农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三务公开”要由过去的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定时公开向群众需要公开转变、版面公开向多阵地公开转变、无据可查向建档立卡转变,不断拓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提高村级“两委”班子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社会和谐和稳定。具体要求和做法前段时间已经和三个乡镇研究过,并印制了一些表册,请三个乡镇参照执行。四是要抓好村组干部创业促廉活动。要依托本乡镇的“*辣椒”、“*优质肉牛”、*马铃薯、黑山羊等优势传统产业,通过项目上引、资金上扶、行动上促、技术上帮、市场上拓、环节上督等措施,鼓励、帮助和指导村组干部创业致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其实,此项工作三个乡镇都有特色和亮点,只是缺少总结和提炼。五是要抓好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进社区、家庭、学校、机关、企业和农村)。通过文艺展演、家庭教育、课堂教育、影视传播、短信传输等形式,促进廉政文化由点到面、宣传载体由窄变宽、宣传格局由虚变实、廉政教育由软变硬,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反腐倡廉意识。我认为,只要认真抓好了以上的五项工作,就初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网络体系。

(三)狠抓案件查办,树立纪委权威。

要牢固树立“有案不查是失职,查案不力是渎职”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一是要拓宽案件来源渠道。要充分发挥群众举报的主渠道作用,抓好初信初访,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二是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要按照“有案必查、有查必果、违纪必究”的要求,高度重视对腐败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和部门案件的查处,重点查办党员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和的案件;着力查办侵占群众利益、执行惠民政策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查处在出让土地、征地拆迁、安全生产中、权钱交易,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问题。三是要形成案件突破合力。要加强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联系乡镇和省市驻会单位、监督检查部门的协调、沟通、合作,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提高有效突破案件的能力。

(四)狠抓队伍建设,提升部门形象。

纪工委目前虽然只有两个人,但作为县纪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自身形象如何,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适应发展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有效监督的能力、依法办案的能力和维护民主政治的能力。二是要以“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纪检监察干部真正成为“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三是要抓好纪工委监察分局廉政制度、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讲团结顾大局的工作氛围。四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总结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不断破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撰写理论调研文章和简讯简报,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篇6

一、在“求实”上做文章

首先,在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本身就是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预防要有大视野、大作为、大发展,必须将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局中谋划。需要继续深入经济建设主战场,跟踪了解、密切关注重点领域、行业、机关、企业等单位的职务犯罪问题,落实与联系单位签署的共同做好预防工作的意见,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工作联席会议等形式,向单位及其管理部门问需、问计、问效,重点抓好预防调查和对策研究,加强职务犯罪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排查和预警,研究和实施各项预防工作,积极打造预防服务精品工程。

其次,在服务民生上要有新举措。为民履职、为民担责、为民造福是检察机关预防工作的重要价值追求。这要求始终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做好民生领域的预防。根据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优先将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预防工作计划,主动与各项目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加强联系,主动跟进、了解掌握该惠民工程项目及资金情况,通过开展预防调查、提供预防咨询、提出检察建议、提交专项报告等形式确保惠民工程安全廉洁,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再次,在推动社会化大预防上有新突破。预防工作社会化是取得预防成果的重要途径和检验预防成效的重要标准。其中,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格局,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在党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党委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的制度,积极承担起和履行好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充分发挥协调、组织和具体办事机构的作用,通过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形式,推动领导小组例会(联席会议)、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情况通报、专项预防研究部署、预防成果推广应用、预防职务犯罪考评等制度出台,实现将预防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到成员单位,以更好地促进预防措施的落实和惩防年度报告成果的运用与转化。

二、在“务实”上下工夫

首先,以专项预防活动助推预防影响力。选择本地区社会反映强烈、危害后果严重的职务犯罪突出问题,集中精力开展专项预防工作,是提升预防工作影响力、号召力、示范力的重要途径。要继续做好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专项工作,针对强农惠农资金领域的职务犯罪问题,继续推动省、市、县三级检察院联动及相关部门配合的预防调查模式,进一步扩大市、县检察院预防部门的视野和影响力,侧重深入研究带有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等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适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交专项预防报告,推动涉农惠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关注和推动农村“两委”人员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注重总结和分析农村“两委”人员廉政管理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充分利用党委组织部门的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加强农村党员预防职务犯罪教育,适时编印农村“两委”人员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读本,服务好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其次,以预防公共宣传塑造廉政文化品牌。廉政文化的塑造需要积极开展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预防职务犯罪公共宣传活动,提高预防职务犯罪公共宣传工作的受众面,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和对预防工作的支持。通过开展“深入反腐败,大家来预防”为主题的“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专题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以召开新闻会、巡回宣讲、案例剖析、播放廉政短片、公益广告、检察官说法、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预防宣传,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积极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着力为人民群众营造政府廉洁高效、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通过组织开展预防宣传海报评比活动,推进优秀预防作品“进媒体、进楼宇、进商圈、进机场、进车站、进路边、进彩信、进微博”,进一步增强预防工作的社会影响和工作效果。

再次,以机构队伍建设引领专业化发展。队伍素质能力和队伍机构状况是决定预防工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面对社会各界对加强职务犯罪预防的期待和要求,要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提升和预防队伍的建设方面打基础、强实力、塑形象。通过参加“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关心群众利益,更加充分发挥预防工作的优势,塑造实干创新的预防人品格。通过组织和开展好预防岗位练兵、素能比武活动,推动预防干警在岗位专业知识、工作规范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通过积极争取各级院党组和机构编委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尚未设立预防专门机构的检察院建立预防局。已设立预防局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核定预防工作任务和机构、规格、编制,科学设置内设机构,适当增加人员力量和编制,确保有更加充足的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三、在“落实”上见成效

首先,更加注重发挥预防调查的基础性作用。预防调查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基础,要进一步发挥预防调查对预防咨询、检察建议、专题报告、年度报告、预防宣传、警示教育、风险评估、预警预测等工作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按照“重实际、创特色、出精品、求实效”的要求,着眼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和阶段性任务,着眼于执法办案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着眼于有关系统、领域、行业对于预防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展预防调查。积极关注预防调查工作成果的转化运用,及时向党委、政府、有关发案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递交报告,并跟踪报告中所提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对于有推广价值的预防调查报告积极向有关刊物推荐采用,提升预防调查的社会价值。

其次,更加注重检察建议的反馈与落实。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建议以法律的思维,从查办案件中洞察有关单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漏洞和潜在的职务犯罪隐患,对一个单位、行业乃至一个地区提出堵塞社会管理漏洞、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是检察机关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要在提高检察建议质量的前提下,抓好检察建议对策措施的落实,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助推社会管理创新。按照《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 (试行)》的要求,在收到有关部门、单位反馈情况后十五日内,进行实效评估,并向其上级单位或者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对检察建议不回复、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力的被建议单位,必要时依据有关规定,提请当地人大常委会或上级院进行督办。

篇7

(一)以“法律六进”为落脚点,努力营造法治氛围,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1、全面加强重点对象普法。以开展“法律六进”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加强各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市人大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新提拔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通过了法律知识考试。10月份对全市公务员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参考率达到99.2%。以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学校为主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把法制宣传教育同维护农民工权益相结合,帮助农民工掌握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做到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学法用法实践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推进“法律农村行”活动,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对镇(街道)基层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和村(居)民代表的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在专题调研后确定华驰机械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并帮助其建立普法专栏、完善企业规章制度、规范劳动合同,基本上形成符合“诚信守法企业”条件的框架,这一做法在*市“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得到交流。进一步探索对农民法制教育的制度化工作,在大溪镇开展“1+3”法治新农村建设,重点指导如何规范运作,并对镇普法讲师团进行培训,该模式于3月份在我市召开的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上得到省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2、不断健全普法工作机制。根据人员变动实际,及时调整各普法成员单位和办事机构,进一步健全了市、镇(街道)、片、村四级普法组织网络,保证全市普法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通过召开普法成员会议、协调会议、行政执法部门季度例会和镇(街道)普法网片会议等形式,促进“大普法”格局的形成。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市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进一步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监督检查、考试考核等,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虚变实,实现普法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3、切实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按照“四民主、两公开”标准进一步完善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将任务分解,把“民主法治村”建设和村民法制文化建设相结合,从增强村民民主法治观念入手,通过抓好农村普法、村民自治、农村稳定等方面的工作,使全市农民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民主法治水平得到提升,实现“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由注重覆盖面到注重创建质量的转变。同时对“民主法治村”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抽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创建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4、大力开展日常普法宣传工作。发挥法制宣传导向作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宣传。3月8日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3月15日开展了消费者维权活动;3月22日开展了水利法律知识竞赛活动;6月5日开展了环保宣传活动;6月25日开展了禁毒宣传日活动;联合市总工会举办《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擂台赛;联合市农林局组织农业专业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12月4日组织市政法系统、行政执法单位集中开展大型广场法制宣传活动,通过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法律知识有奖竞猜等多种形式宣传部门法律法规。全年共编发《*普法依法治理简报》4期800余份,刊出《*司法报》8期20000多份,*普法网更新图片30余张、文章40余篇,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有力维护社会稳定。

1、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着力解决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进一步改善基层司法所办公条件。实行年初筛选、年中扶持、年终考核验收的工作步骤,重点加以检查指导。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开展直属司法所建设活动,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理顺司法所双重管理体制,强化司法所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法制宣传职能。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将新录用的3名公务员和3名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采取平时检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完善对司法所的绩效考评机制,逐步推进基层司法行政业务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坚持每季度一次召开司法所长会议,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横向互动。

2、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按照镇(街道)审核、市司法局备案的程序,及时调整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全面落实镇(街道)调委会“五有”、“六统一”标准。大力发展行政接边地区、学校、海上渔场等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积极与市交警大队及人民医院等协调联系,筹备建立交通事故和医疗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已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119个,其中非公经济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316个,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46个,其他特色人民调解委员会56个,标准化调委会的比例达95%,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7月份召开全市第九次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近两年来全市人民调解工作,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构建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为主导、司法审判为保障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起草并由市两办转发了《*市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实施意见》,出台了《*市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统一组织调解员理论测试,对具备条件的348名人民调解员授予等级资格,给予相应补贴。开展每季一次和重要政治活动、节庆期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改事后调解为事先预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一年来,全市共排大疑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730件,调解724件,移交2件,调解成功率为99.2%,

3、完善刑罚执行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密切与公检法的沟通协调,完善社区矫正对象接收、法律文书送达、奖惩措施及审批、请销假各项制度。随时掌握矫正对象的就业状况、联系电话和所在群体情况,做到周电话汇报、月书面汇报,有效地防止脱管、漏管。建立公益劳动基地和教育基地,规范对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思想教育改造的组织实施,*镇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在*务工多的特点,在*市建立了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和集中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共建立公益劳动和教育基地17个,今年共组织公益劳动890人次,集中教育1303人次。联合团市委等单位,着手筹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采用“LBS”手机定位技术,发挥定人定位、出市域警示和短信教育等功能,全程监控社区矫正对象的运动轨迹。招聘了23名社区矫正工作者,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组建了由村居干部、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及关工委成员等为主体的592人志愿者队伍;联合团市委组建一支76人的阳光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年度集中培训和市、镇(街道)分级培训制度,制订年度培训计划,购置社区矫正业务书籍与资料,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全年共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188人次,发放书籍资料8000册。

4、强化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年初开展2003年度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和定向社会监察调查工作,逐一摸底调查、录入汇总。组织开展五年内刑释人员、三年内解教人员的排查摸底工作,完善归正人员数据库,据统计,全市共有归正人员3472人,其中刑满释放3032人,解除劳教440人。春节前,选择14户特困归正人员开展走访帮教送温暖活动,发给救济金4200元。向各监(所)了解掌握服刑、劳教人员的底数及其基本情况,目前我市籍在省内各监(所)服刑、劳教学员共1327人。组织有关部门、安置帮教协会等赴省第四、第五监狱开展社会帮教,为归正人员安置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利用中秋佳节,组织相关部门到市看守所,对20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开展送温暖帮教。注重工作调研,起草《*市规范化安置基地考核标准》,不断提升基地安置和帮教归正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市共有7家安置帮教协会,48家安置基地,共安置归正人员481人次。

(三)以执业人员教育为手段,努力规范行业管理,确保法律服务水平提高。

1、加强法律服务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4月10日开始在全市开展法律服务暨律师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做到集中精力重点抓、明确目标两手抓、把握关键突出抓“三抓”和认识、精力、工作、措施四到位,切实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执业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规范律师与法官的相互关系,完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律师个人执业行为。走访市人大、政协和公、检、法等相关单位,向近期办结案件的当事人和常年法律顾问单位发函236封,同时抽查全市律师和法律工作者近期办结案卷450只,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反馈。在全市律师中开展了“怎样做一个合格律师”有奖征文活动和学习金启和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每个执业律师都结合自身实际,撰写15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2、提高法律服务人员服务大局的能力。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部门领导接待陪同,提供法律服务,为来访群众依法解难释疑,今年全市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共参与领导接待陪同27人次,其中*市领导2人次,市领导19人次,乡镇领导6人次。积极开展法律服务下基层活动,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开展以“三农”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及接边边界问题为重点的重大疑难纠纷调处活动、送法下乡法律咨询活动、组织全市5家律师事务所和十家法律服务所联合与全市26个村居(社区)结对担任常年法律顾问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对村重大决策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联合松门镇开展以“植法律树、开法律花、结法律果”为主题的法律顾问进村(居)活动,以镇下属管理区为单位,为各村(居)配备法律顾问,要求每个法律顾问每月上门走访不少于两次。

3、开展“公证创新服务进乡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便民工作制度,针对年老体弱、病残、经济较差、交通不便的特殊公证当事人,开通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为当事人办证提供便利。聘请了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基层调委会以及镇、街道综治办人员共二十余人为公证信息员,定期举办业务培训。每位公证员均确定一个重点联系村,加强与农村群众的联系。积极参与“法律农村行”活动,会同局职能科室送法进村入户,分发公证法制宣传资料3000余份,解答群众普通关心的财产继承、分家析产、拆迁等公证事项。

(四)以为民服务为着眼点,努力提升办案质量,有效发挥法律援助职能。

1、突出工作重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针对我市外来务工人员近60万,农民工申请援助案件占较大比例的现状,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开辟绿色维权通道,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农民工的维权力度,对涉及工伤赔偿及劳动报酬纠纷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一律免予出具困难状况证明,其他案件采取先收案后补交证明的方法,方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为使法律援助工作重心下移,联合市总工会在外来民工较为集中的泽国镇牧屿管理区设立首家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聘用专职人员开展接待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及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初审工作,每月接待外来务工人员200余人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知晓度。加大对基层农村的宣传力度,编印了《法律援助案例选》分发至市人大代表和全市每个村(居)。重大节日和两个《条例》实施日,组织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并会同市残联、妇联、老龄委和总工会等部门,开展免费法律援助咨询活动。中心主动争取媒体支持,在“东辉星辰”、“今日说法”电视栏目中播出法律援助专题节目,《*日报》等报刊杂志先后报道了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及动态。

3、完善各项制度,提高了法律援助质量。健全法律援助信息专报和每月督查通报制度,及时刊出法律援助简报,坚持在每月5日前向市政府报告落实法律援助工作的进展情况。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全市的残疾人和低保户建立了电脑数据库,只要持残疾证、低保证就可直接受理案件。相对固定了10余名水平较高、热心办理援助案件且与该中心联系比较方便的律师,平时受理的案件以他们办理为主,并视情将一部分案件分配给其他律师,尤其是一些影响较大的案件交名律师办理,做到固定办案律师与其他律师相结合,名律师办案与一般律师办案相结合。同时,重视援助案件的胜诉率和执行率,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全年来无出现办案拖拉现象,也无出现一起群众投诉案件。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援助案件453件,其中民事案件262件,刑事案件191件,12348咨询电话1230只,接待来访4760人次。办结援助案件453件,案件满意率达100%。

(五)以机关作风建设为基础,努力加强思想教育,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1、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分七个专题学报告、撰写心得体会、学习新、邀请机关党委书记作报告等形式,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的精髓及内涵。根据*市局和市委政法委的部署,专门成立了市司法行政系统“大学习、大讨论”暨警示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要求机关同志做到“五结合”即:把“大学习、大讨论”和“树形象”教育活动与深化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相结合;与十七大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忠诚履职、树立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执业形象相结合;与拓展“新班子、新局面、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完成年度各项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相结合。开设“中层干部讲坛”每个中层干部每月1次讲课,以提高中层干部的能力水平带动全体干部素质的提高。

2、党风廉政教育常抓不懈。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和电化教育手段,系统观看了纪委党风廉正建设录象片和《金启和同志先进事迹教育片》,一方面通过正面典型宣扬正面事迹,使同志学有榜样;另一方面通过反面典型案例教育同志们吸取教训,使同志们行有警戒线。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在办公桌的形象牌上印上“从政警言”,印制廉政十五项规定的小卡片发放到全体党员干部,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

篇8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经济建设的航灯,也是引导国税文化建设的方向盘。国税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结合国税当前工作实际情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拓展国税文化建设新思路,在构建和谐国税文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试谈以下看法:

一、文化与国税

文化究竟是什么?梁启超先生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话虽然简单,却很到位。国税文化的目标就是要贯彻“科技加管理”思想,通过在国税工作引入“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建立起如东国税人共同信守的思想观念体系,努力提高国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塑造面向新时代的如东国税崭新形象,促进如东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用先进文化引领和谐国税建设,致力国税文化载体创新,要在构建和谐国税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教育和辐射功能,实现观念和谐、行为和谐、制度和谐、征管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

二、基层国税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建设是个全新的理念,是对行政管理方式的一次冲撞,必然会引起干部职工在思想认同上程度不一。当前来说,在国税文化建设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国税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其显著特征是以物质为载体。但基层国税部门及其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也还比较艰苦。物质基础不扎实、不平衡,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和谐国税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在长期的国税工作实践中,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始终支撑、推动着国税系统人员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将国税事业推向前进。但这种精神和信念还处于自发、局部、原始的阶段,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和全面的总结、确立和宣扬,没有转化为全体国税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一种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尚没未在国税部门真正建立。

不可否认,有些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对文化建设还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文化建设是搞形式主义;有的把文化建设与文化活动简单等同起来;有的认为文化建设是领导和文化办的事,与己无关,所以漠然置之;有的认为文化建设是“花架子”作表面文章,有的认为“文化建设是虚的,组织收入才是实的”,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不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单位的文化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文化建设的连续性不强。

上述这些从几个侧面反映出国税文化对国税全面建设的“引擎”作用尚未形成,国税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创新国税文化建设的方法

国税文化,不仅仅是国税机关的文化,更是每一位国税干职的文化。开展国税文化建设就是为了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激发广大国税干部情趣健康的精神追求和国税长足发展的原动力,逐步由文化育人、品质塑造、道德示范,走向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轨道,推动国税事业的全面建设。

营造心灵文化

以开展一个课题调研为先导,“兼爱”、“尚贤”、“节俭”等积极思想;为人学儒,力求将儒家为人的优秀价值原则转化为时代精神为国税干部所继承。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员通读一本国学书”活动。还可邀请国学教授以“国学经典与和谐国税”为主题,开展一次结合实际、旨在普及、深入浅出的国学知识辅导讲座,借助国学加深国税干部对构建和谐国税的文化自觉。为巩固学习成果,结合各自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就个人学习重温国学的感悟和收获,开展一次面对面现场书面交流,深化学习效果。以此来提升国税干部应对工作生活学习压力的人生智慧,形成全局共同价值理念和组织共同愿景的全员价值认同和文化自觉。

点亮内部文化

举办每年一度的“如东国税文化节”活动,从不同侧面反映和体现全省国税系统的文化底蕴、干部文化素质、艺术追求和独特的文化品位。文化节的时间跨度可持续数月。

先以一场俗共赏、妙趣横生的文艺晚会拉开第一届如东国税文化节序幕,邀请如东四套班子领导、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行风监督员、纳税人代表等社会各界观摩演出。节目内容包括相声、小品、歌曲、舞蹈、朗诵、乐器演奏等等。文化节期间,可以通过与兄弟单位举办篮球回访赛和乒乓球对抗赛,达到了加强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税收互动知识有奖竞赛,增进征纳互动共赢。

此外,也可进行运动会、国税干部书画摄影作品展,也可进行国税征文比赛、国税建设大家谈、局长授课、专家讲座、科所长论坛、标兵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多方面反映国税文化发展的喜人景象,构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点亮内部文化的关键是“以人为本”,以“人人参与”满足归宿感、激发凝聚力。 “人人参与”不仅可以拉近干群距离,融洽职工感情,增进相互友谊,而且可以激发内在活力,培养团队精神,展示国税文化。以“人人展示”满足荣誉感、激发向心力。

以各种活动为干部职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竞技中展示健壮体能;在征文中展示写作技能;在摄影中展 示艺术天赋;在演讲和歌咏中展示表演才华;在“人才特长”中展示个人才能。“人人展示”在激发职工荣誉感和团队向心力的同时,以“人人实现”满足成就感、激发创造力。 “人人参与”既满足了干部职工的成就感,又激发全员自觉融入和谐国税建设。

融入家庭文化

突出家庭文化氛围建设,每家设有书房、书橱,有藏书,宽带网线铺进家,励志楹联贴上墙。干部家中不设酒场、麻局。注重子女教育、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和家属在其就职单位的争先创优,定期举办的家庭才艺展示,每月设创新学习“红花奖”,悬挂了学习成语典故画匾,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健康书报进家庭、知识信息进家庭、法律法规进家庭“四进”活动,把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有机的融入国税“大文化”建设中。

温暖征纳文化

把文化建设向纳税户延伸,向企业拓展。可举行税企篮球友谊赛,将税收宣传带进赛场,在紧张刺激的竞技氛围中,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加深税企友谊,增进征纳互信。还可以举办税收管理员知识竞赛,邀请辖区纳税人代表参加。通过各队税收管理员娴熟的业务技能 pk,让台下纳税人了解税收管理流程,熟悉纳税申报知识。竞赛还可特设纳税人观众题,通过现场抢答形式实现征纳互动,使纳税人在妙趣横生的比赛中汲取税法知识。

延伸社会文化

篇9

一、20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明确标准,落实责任,加大考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成效显著

今年,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区两级先后成立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委员会,13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内容由各区层层分解落实,区、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开始凸显。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共同推进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城市环境面貌大有改善。

1.制订办法,明确要求。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的意见》、《市政府关于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的意见(试行)》及其他相关标准和要求,下发了《各辖区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办法》、《各辖区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计分细则》,确定了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的依据。

2.加强考评,落实责任。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委员会办公室从12个市职能部门抽调22名专业人员集中办公,分成5个专业考评小组展开考评。考评办明确工作制度,科学选取考评样本,合理计分办法,每天考评情况及时上网公布,接受各方监督,确保考评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各区、街道层层落实责任,组成强有力班子,加大辖区的整治和考评。

3.坚持点评、确保成效。市领导高度重视,每月初召开由市长、分管市长及各区区长、分管区长参加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点评会,并将考评成绩及存在问题在电视台、常州日报等媒体上公布。至11月,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点评会已召开了11次,共考核了1万多个样本点,检查出1万1千多个问题。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严格严肃的考评点评,我市“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的城市管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得到了深化和拓展,我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实现了春节初见成效、国庆大见成效的目标,长效综合管理效果开始显现。

(二)精心组织,共同协作,攻坚克难,优化城市道路环境行动圆满完成

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优化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常州对外形象”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敞开城市空间、美化道路街景、提升建筑风貌、升格绿化品味的基本思路,在市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精心组织下,至今年9月城市主要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顺利完成。资金投入总量近6.5亿元。

1.杆线入地工程。迁移10kv供电架空线入地8公里,对电信、移动、网通、铁通、有线电视等基础通信弱电架空线入地71余公里,净化了城市空间。

2.地块折迁、改造工程。拆除危旧、临时、违章等一批严重影响观瞻的建筑共1.135万余平方米,对长江路两侧部分地块进行了收储及环境整治。

3.绿化工程。完成广化街、晋陵中路、关河西路、丽华南路等绿化建设1.2万余平方米,丰富了道路绿化景观。

4.街景美化工程。一是对等丰臣海悦、中粮大厦、计生委大楼等十余处临街破旧建(构)筑物进行了外立面装饰、装修,对室外空调机统一进行了隐蔽或遮挡,装饰总面积为4.6万余平方米,努力营造、整合各路段的整体建筑风格。二是对60万平方米的临街住宅楼进行了粉刷出新。对长江路沿线民房进行了拆迁或修缮,重现江南民居特色,效果显著。三是按照相对集中,一路一景的要求,对临街陈旧的建(构)筑物进行了粉刷、清洗、出新,总面积为29.1万余平方米。中心区域约有7.5万余平方米的建筑物采用了高档的氟碳涂料进行粉刷,增强了视觉景观效果。四是政府投资3762万元、业主出资1315万元,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完成了36个项目的景观照明工程。同步配套建设30个监控点,以加强对全市灯光照明的系统、终端控制。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沿街建筑为主体,道路、绿化、河道为纽带,公园、广场和城市小品为点缀,高、中、低及点线面相结合的都市夜景新风貌。五是整治影响市容的户外广告601块计1.59万平方米。建设了一批公益性广告,另外,投入300余万元,建设了85只滚动式电子灯箱广告,提高了户外广告设置水准。拆除陈旧、破损及与市容极不协调的店招店牌1565块计1.67万平方米。采用亚克力等新材料,统一制作店招店牌1152块计9305余平方米,提升了店招店牌的设置档次和规范程度。六是新建透景透绿围墙1656米,新建实体景观围墙2419米。在透景围墙内外种植绿化8280余平方米,计1.22万余株,地皮植物6000余平方米。七是卷帘店门改造工程。对道路沿线148樘密闭式卷帘店门,统一设计改造为透空式卷帘店门。

5.临街设施改造工程。一是对道路交通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出新。建设了一批新岗亭、信号灯、电子监控设备; 新增、更换交通标牌数百块,大大改善了我市交通状况。二是对戚大街原路面实施黑色化改造,同步实施完善污水、给水、燃气、通信等各类管线以及交通设施、公交站台等配套工程。三是配套建设沿线环卫设施。共新建、改造公厕9座,配套设置果壳箱2450只,新建、改造垃圾房13座,设置公厕指示牌24块,进一步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另外,市电信部门对道路沿线公用电话亭进行了更新,邮政、日报社部门对沿线200余只报刊亭进行了更新设置。

6.武进区、新北区整治工程情况。在市整体规划的指导下,两区详细进行了景观道路的街景规划设计,共投入资金约3.3亿元,对一批道路两侧的杆线入地、地下管网、道路设施、建筑整修及户外广告整治、店招店牌改造、景观照明建设、绿化完善工程等,效果十分明显。

7.摩修店、废品收购站等市容基础性整治。全市共取缔废品收购站(点)522处;取缔、整顿摩修店点137家、车辆清洗站(点)44家;清除乱张贴乱涂写及店面乱招贴17万余张(处)等,有效促进了道路景观。

(三)积极配合,加快步伐,全力推进,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项目按计划实施。

自去年底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3月份开始打桩,6月5日进入土建安装。目前主、附厂房和设备基础已出零米,综合楼主体工程结顶,主要设备招投标工作基本完成,焚烧炉主设备部分已到现场,现场钢结构及非标准件开始组合安装,11月底展开锅炉钢结构安装。我局积极组织市内配套项目建设,完成了初步设计评审与报批,于六月初项目开工奠基;多方协调,完成了项目土地征用、建设期用水、用电等手续的办理,并已竣工验收和交付;完成电力接入系统方案的评审与报批,确定高压线路路径规划红线;完成冷却水取水口规划选址、勘察,积极办理取水泵站占地及场外道路临时用地的征用手续;初步确定了飞灰预处理工艺。同时我们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光大项目公司的工程建设,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根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填埋场续建工程。6月底正式立项,分别于8月和9月邀请省内专家、市各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评审和初步设计审查,年内完成施工招标,明年初开工建设。续建项目的建成,可增加填埋库容110万m3,并可对填埋气体进行合理导排、收集与利用,届时将建成500kw发电机组,所发电能满足污水处理设施运转的需要。

(四)深化改革,提升水平,为民服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快环卫改革“一体化、市场化、专业化”进程。

一是扩大道路清扫保洁“一体化”作业范围。今年继续组织天宁、钟楼和戚墅堰区推广道路一体化清扫保洁作业。截止目前,共有91条计242.09万m2道路实施了道路、绿化带和临街人行道一体化清扫保洁作业,统一了保洁的作业时间、标准和质量,成效显著。

二是精心组织道路及街巷里弄市场化作业招标。分别于3月、9月和11月份组织了6个标段的招投标工作。共组织环卫作业市场化招标三次,推出城市主次干道77条、背街小巷249条,共计作业面积200.03万m3,参与企业10余家。目前,中标公司均能严格按招标要求组织作业,并逐步提升了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保证了作业方式的平稳过渡。

另外,结合城市快速通道、高架道路的发展现状,已初步制定了道路机械化清扫方案。

2.加快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

4月12日,在钟楼区召开生活垃圾转运站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推进转运站建设工作。在各区政府、区城管局(管建局)和街道(镇)的重视下,有12座转运站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省提出的苏南地区200*年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达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片)处理的目标。

3.城区公共厕所全部免费开放。为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群众,我局通过详细调研、多方协调,起草了《关于免费开放城区公共厕所的实施意见》,通过落实管理经费、管理责任、保洁标准,在去年免费开放31座公厕的基础上,今年7月1日起城区所有公共厕所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五)认真调研,制订方案,结合实际,数字化城管建设开始启动。

根据市政府关于年底完成十三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与数字化城管接轨的要求,精心组织,积极推进。6月份,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数字化城管建设方案,明确了建设思路和方案修改意见。7月成立常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9月《常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通过建设部评审,11月初常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得到市编委批复,11月中旬就数字化城管建设专题向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委员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了汇报。

1.成立数字化城管筹建办,抽调专业人员集中办公,分成监督受理、指挥协调、综合考评、技术后勤、效能监察5个专业小组,具体负责系统建设中的相关工作。

2.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年内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的十三项内容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并适当扩充部分城市事件、部件问题。实施范围扩展了部分重点区域。考评范围从现在的五个区基础上,增加考评14个市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

3.调整了考评办法。形成了《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考评办法》,并制订了《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考评标准及计分细则》。

4.编制了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系统一级平台及各区、市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平台的建设方案,各区已为二级平台建设提供了场所。目前正在系统招投标的前期准备。

5.完成相关人员的招录工作。高起点、严要求,参照公务员的招考模式,进行笔试、面试,同时 加试普通话和计算机水平,招录参照社会化管理的信息管理员23名,现已在培训中。

(六)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规范建设,行政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市、区城管行政执法队伍以落实长效综合管理为重点,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法,提高执法效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无证摊贩、户外广告、建筑垃圾、规划、园林绿化违章等各项整治活动,共出动147100余人次,44200余车次,全年共查处违章98100余起,其中教育整改60300余起,发《停止违法(章)行为通知书》17584余份,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2333余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02起,当场处罚1525余起,一般程序处罚2588余起,其中市支队结案率达92,确保了市区主要道路市容环境的整洁有序。

公安综合执法大队协助配合专项行动、集中整治104次,派出警力400余人次,查处阻碍执行职务违法嫌疑人83人,批评教育75人,治安拘留6人,治安罚款2人,有力保障了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1.重心下移,提高执法效能。按照“以区为主、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各区执法大队实现全部向街道派驻执法中队,明确了工作目标,加强对派驻中队执法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大队、派驻中队与街道(社区)的沟通和协作,积极推行领导联系点制度、社区(村委)城管联络员制度、城管进社区公示制,及时解决巡查中发现和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市支队实行户外广告中队与灯光办、夜巡大队与环卫处的合署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与要求,局年初制定下发《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分解阶段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相关部门按照行政执法职责、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配置,结合各类行政执法内容的工作流程,对五项行政许可事项、七十项行政处罚、三项行政征收、六项行政强制责任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目前五大类共十一个子项行政许可事项的责任流程分解已完成,其他行政执法方面的责任分解方案也已基本确定。

3.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措施。深化领导接待日制度,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快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将执法前温馨告知举措从广告延伸到渣土运输管理、报刊亭整治,强化人性化执法;加强疏堵结合力度,主动联系,建立夜排档、自行车、西瓜摊、缝衣、补鞋等临时疏导点146个,服务点44个,将疏导点纳入各街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采取向商家业主发放慰问信、向市民发放《城管服务联系卡》《温馨告知书》、实行城管进社区公示制、推行徒步执法与敬礼执法、组织建筑工地挖掘机驾驶员现场会等举措,进一步展示文明执法形象。

4.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是按照省建设厅创建规范化达标队伍的要求,在全市城管行政执法队伍中继续开展创建达标大队、达标中队活动。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了执法系统中队长培训班和新队员培训班。专门组织了《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考试;12月上旬开展了对全市行政执法队员业务水平能力的测试。三是加强督察工作,召开督察工作会议,修订了管理考核办法,积极探索督察方式方法,严格日常督察,并加强了对领导的连带责任。四是加强协管员队伍管理。着重加强了对新招录协管员的岗前培训及考试工作,对考试不合格的一律不予上岗;着手进行协管员队伍整顿工作,努力把协管员队伍纳入正常管理的轨道。五是严肃查处违规。今年市、区二级执法队伍诫勉谈话执法队员14人,协管员11人;处分队员3人,协管员95人(其中武进77人);辞退协管员16人。先后调查队员(协管员)违规违纪投诉案件29起,其中有7起投诉属实,均按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

(七)落实责任,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加强城管队伍行风和廉政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好班子”、市级文明单位、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局领导班子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全局上下也成为团结有朝气有战斗力的统一整体。

真正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龙头”工作来抓。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在抓落实中把责任追究作为工作重点;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制度,定期巡视,做到早预防、早沟通、多检查。继续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创”活动,重点开展“勤政廉洁好机关”创建。通过正反面典型现身说法廉政警示教育,增大教育的针对性和震撼力。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观念的影响。发挥局与市检察院共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站的作用,开展对市城市主要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其它工程建设项目的效能监察,实行《廉政责任书》制度,使之达到优质工程、廉政工程。

全方位监督,整改提高,促进行风、效能建设。针对去年“万人评议”中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摆现象、挖根源,采取20多项措施切实抓好整改。同时,围 绕城市管理中心工作,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一是开门纳谏,向市各相关部门、企业、学校、服务对象等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500多份,印制《城管服务卡》1万余张,发放到各级机关、各区、街道和市民群众中,进行广泛的沟通,收到较好效果。二是请行风建设监督员,开展暗访监督活动。三是坚持半年召开一次行风监督员座谈会,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参与执法活动,组织对行政执法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窗口”服务等部门进行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的明查暗访。

(八)加大投入,创新方法,措施得力,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继续加强。

1.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制定《关于加强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管理的实施意见》,各区成立了共1000人的专门队伍,对中心城区78条共12.55万平方米道路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进行管理,使城区道路两侧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规范化。

2.开展市容管理示范路创建。根据省建设厅《关于开展200*年创建市容管理示范路活动的通知》,我局制订了创建实施意见和方案,明确创建道路范围,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不断对照示范路标准进行自评和整改。省建设厅于9月下旬来我市对常武中路进行了现场考核验收。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随着武进区生活垃圾的全面进场及城区生活垃圾收集面的扩大,今年填埋场达到了垃圾处理量的最高峰,日均处理近1100吨,日最大进场量达1500多吨,大大超出了320吨/日的设计负荷。全年共处理生活垃圾40.5万吨,超年初计划量162。处理污水15.05万吨,超额量达188。市环卫厂全年处理生活垃圾5.6万吨,处理污水14.4万吨,粪便7600吨。

4.开展户外广告泊位使用权拍卖工作。3月份,市政府颁发《常州市市区户外广告泊位使用权拍卖办法》,在市财政、物价、建设等相关部门协助下,我局委托拍卖公司于4月下旬对新建__只落地滚动灯箱举行公开拍卖工作,取得成功,为我市合理、公平利用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开创先河。

5.开展渣土运输车辆密闭改造。市政府颁发《关于在市区实行建筑垃圾密闭运输的通告》和《关于贯彻〈关于在市区实行建筑垃圾密闭运输的通告〉的实施意见》,我局牵头组织开展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密闭改装工作,指导本、外埠承运车辆210辆进行了限期改装,同时加强对各类建设工地的现场管理,有效防止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抛洒滴漏污染城市道路,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面貌。

6.城管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累计制作播出城市管理专题片22期,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录用稿件670篇;与市教育局、团市委联合组织了“树文明新风创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积极参加市“政风热线”直播活动,主要领导走进直播室,倾听群众意见,快速解决提出问题;与市人民广播电台开通“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天天报”节目;继续在全市城管系统开展季评“十件好事”、年评“十佳好事”活动,并制作8只宣传橱窗、5块宣传展版在全市宣展;与市滑嵇剧团创作大型都市轻喜剧《城市荣誉》,并组织了巡回演出;印刷1万本《常州城市管理漫画宣传手册》分放到学校、社区、沿街店面等单位;组织参加了常州市“建设者之歌”文艺汇演;成功举办了城管系统第二届男子篮球赛,以多种形式扩大社会宣传面。

7.与同济大学合作完成了常州市户外广告专项规划编制及评审工作。通过对我市户外广告设置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提升户外广告设置水平的规划意见和实施办法,并对中心城区10条主要道路作出详细的设置方案设计。

8.建议、提案办理及工作。今年共受理来信132封、来电277只、来访82批131人次,受理网上投诉1408件,办结率96。“两会”期间,共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30件(其中人大建议11件,政协提案19件;主办件20件,协办件10件),通过各部门认真办理,做到了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三个100。

9.进一步做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在各区城管局全面推行规范统一的许可法律文书,上半年组织开展了行政许可案卷检查,9月份参加了市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市级机关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活动,我局的许可案卷制作规范、质量较高,在参加评查的单位中名列前茅。行政服务中心城管窗口全年许可受理1415件,办结1182件,并多本文次被评为优质窗口。

10.想方设法保证垃圾处理费征收目标顺利完成,预计200*年垃圾费征收总额可达2900万元。配合市审计局完成了对局主要领导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认真实施国有资产清查工作,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到目标要求。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目前我们虽然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如何使这一工作能做到行政推动与公众治理相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尤其是在提高市民(包括新市民)市容环境卫生意识上还需进一步努力;二是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如何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执法水平,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城市管理的始终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二、下一阶段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统揽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数字化城管和城市长效管理为抓手,强化环境整治、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基础建设,积极探索研究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使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跨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明确一个目标:建立和运行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系统, 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加强市对各区各职能部门、区对街道、街道对社区(村委)的三级考评制度,巩固长效综合管理的成果。

2.深化两项改革:继续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按照我市环卫体制改革的意见,继续指导各区积极推进环卫体制改革。

3.推进四大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年内投产运行;开展城市主要道路街景美化整治工程;完成为民办实事公厕改造一期建设;开工建设我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填埋场一期。

(三)主要措施

1.科技先导,创新发展,利用数字手段实现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再上新台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将目前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的13项内容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建设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的属地化、网格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城市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将城建“12319”转为数字城管服务热线;新招录的热线平台工作人员200*年全部正式上岗,确保服务热线顺利过渡,平稳运行。明年上半年完成数字化系统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的建设工作。利用电子地图等数字化技术资源,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大屏全市监控。

颁发《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系统实施方案》、《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考评办法》和《常州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考评标准及计分细则》。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负责对各区、市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十三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并对现场检查问题和“12319”受理处理整改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各区和部门每月的考评得分情况在常州日报、常州电视台上进行公布,每季度召开一次点评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点评。各区、各部门全年的考评成绩计入市对各区、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按照重心下移、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的要求,完善和加强市对各区各职能部门、区对街道、街道对社区(村委)的三级考评制度,各区、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二级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工作,真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网络,依托数字信息手段提升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监督、指挥、考核、评价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

2.连片贯通,提高完善,开展城市主要道路街景美化整治

继续致力于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的市容环境整治。200*年开展城市主要道路街景美化整治,对局前街、怀德南路、北直街、化龙巷、小河沿、博爱路、东西横街、关河西路(通江路口至长江路)等路段两侧实施街景美化工程,主要实施建筑立面及住宅房装饰、粉刷、店招店牌改造、景观照明、户外广告、绿化等整治任务。200*年底完成整治任务调查和规划设计,明年进行工程的可研、立项、招标、施工、验收,全力以赴抓好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及有效造价控制的监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配合保障工程建设进度,确保8月28日前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完成建设任务。通过综合整治,真正贯通、形成我市景观道路体系,同时巩固、提升已有成果,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环境,再创常州城市环境新形象。

拟订出台环境卫生设施、建筑物外立面及广告招牌保持整洁与美观等的管理办法和规定,落实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措施。

3.配套完善,增强功能,积极推进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全面完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任务。确保年内投产运行;按特许经营协议,对发电厂的焚烧运行实施监管,围绕bot项目投入商业化运行,组建中方监管小组,形成生活垃圾调运方案,使我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2.开展市区公厕“优化布局,改造提升”工作。改造提升公共厕所已列入明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根据《常州市公厕建设和管理发展三年实施纲要》(200*-20__)和《常州市公共厕所布点规划》,按照具体建设改造、管理的目标和措施进行,明年计划完成260余座提升改造,使我市公厕按区域达到国家一、二类以上标准。充分利用市政道路改造等进行公厕布点盲区补建,对不具备补建条件的区域合理设置环保移动公厕。同时提高公共厕所管理标准和服务水平。用三年时间使我市公厕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全省达到先进水平。

3.开工建设我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填埋场一期。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已列入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安全填埋场总库容设计规模约为40-60万立方,可满足未来近30年的填埋需要。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一期建设规模初定为10万立方,内容包括填埋库区、预处理区、渗滤液调节池及污水处理、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预计工程建设投资约1.3亿元,该一期工程已列入明年市重点工程,计划于200*年上半年开工,200*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明年上半年建成投运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续建项目,新增库容110万立方米,同时开展餐厨垃圾堆肥处理的调研,掌握基础资料和相关情况,为200*年开工建设餐厨垃圾堆肥处理项目打好基础。

4.放开市场,高效优质,继续深化环卫体制改革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市场准入、招投标管理、作业质量监管等办法。会同各区制订方案,有计划分步骤积极推进环卫体制改革进程。继续开展道路市场化发包,总结以往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指导协调各区在环卫改革推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从加快管干分离和扩大采购作业范围等方面,有效推进环卫作业“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运行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力争明年区环卫清扫保洁道路全部实施一体化作业、垃圾收集进行市场化试点、街巷里弄专业化工作;继续推进城市快速通道与高架道路清扫保洁,实行机械化试点。加强内部管理,整合环卫管理力量,强化环卫“一体化”、市场化、专业化作业质量的监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洁质量,使我市环卫保洁水平再上新台阶。

5.改进作风,提升形象,切实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和廉政建设,加大城管宣传工作力度,力争在市级机关万人评议中满意度有新提高。

一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全局上下要紧紧围绕城市管理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全体城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文明机关和学习型机关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纠。强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以市委明确的相关作风建设基本要求为目标,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工作效能,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落实《关于加强对各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业务工作领导的意见》中明确的有关对通案和干部管理制度执行、执法业务培训与考试、执法业务考核、相关业务工作等规定。做好执法队伍中队长以上的骨干力量、执法队员、协管员培训、轮训工作,组织全体执法队员分期分批进行法律法规、行政执法实务、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和考试,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继续推进创建达标大队、达标中队活动,使行政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执法督察。加强城管督察部门建设,确保督察人员配备到位,督察关口前移,赋予督察人员更多的权力,对各级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开展天天检查、月月 通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真正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

以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5周年为契机,通过组织开展执法为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突出宣传执法队伍形象、文明执法和执法为民思想的新举措、新方法,树亲民爱民形象等。继续在全市城管系统开展季评“十件好事”、年评“十佳好事”活动,积极倡导奋发向上、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继续在报社、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办好专栏和窗口,并以热点问题和全局性、深层次问题为主题,组织专刊作系列深度解析,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以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城市管理为重点,定期组织城管志愿者零距离接触城管,提高城市管理的社会理解度和参与度;深化“城管宣传进社区”活动,努力构建与市民互动的宣传平台。深化开展“树文明新风,创美好家园”活动,通过开展宣传城市管理知识进学校、整治学校周边市容环境秩序活动、城管小记者夏令营活动等形式,积极倡导文明礼仪,告别不文明行为,共同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做出贡献。通过编印发放城管宣传手册,强化外来人口城管法制教育、社会行风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质量创优;以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解读宣传、执法案例回放、专家说法等形式,使城管工作更加贴近广大市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