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08:5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木与建筑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木与建筑工程论文

篇1

环保管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土木工程而言,实行环保管理就是要在土木工程建设之中协调好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减少环境的破坏,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环保管理理念缺失。在当前土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之中,一些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环保管理与整个工程的效益,没有认识到环保管理在工程建设之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具体管理中就是一些高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依然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对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对施工造成的污染不加以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工程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机械设备落后。土木工程的建设施工必须依靠大量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从土木工程当前的施工情况来看,在一些施工项目中,许多机械设备过于陈旧,环保标准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产生的噪声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

(三)技术制约。土木工程建筑相关环保材料在生产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外国先进国家。另外,我国土木工程的环保仅在表现材料方面,而环保理念的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一些环保建设方式由于技术的原因根本无法实现。

二、土木工程环保管理措施分析

土木工程环保管理是一项综合措施,必须从多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土木工程环保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完善环保管理模式。目前,环保管理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监督力度不够,这使得环保管理无法实现,因而在执行环保管理措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制定相关环保惩罚条例和建立环保监督机构,建筑方应与环保行政部门相配合,对施工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施工方环境污染收取一定抗污染费用,对于不利于环保的措施和操作程序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二)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首先,在施工之前对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材料等进行分析,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其次,按照相关技术环保标准,制定施工规划,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处理好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特别是加强对施工中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任其排入河道水流中,淤泥表土应运到指定地点堆弃,避免淤塞河道。

(三)落实环保技术。首先,应当明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环保技术,淘汰落后的环保标准,对相应的技术进行改善;其次,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当前的技术加以改良;最后,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资源消耗。

三、结束语

篇2

从2014年开始,辽宁省学位办加大了对硕士论文的抽检力度,2015年抽检数量为2014年的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相关培养单位的重视。根据2014年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价结果显示,在此次抽检中被抽到的两本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中,一本论文的评价结果为良好,一本的论文的评价结果为一般。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评审专家主要从论文的选题、文献资料的阅读、论文的成果与创新性、研究手段与技能、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的掌握、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或计算能力及写作能力与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评定。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论文质量还有待于提高,主要缺点体现在: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和参考文献较少;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比较少;缺少对实验的针对性分析;缺乏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例或实验室数据的对比等等。我们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此专门组织了研讨会,将评审专家的意见反馈给我们的专业指导教师。在会上,指导教师们对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我们今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论文的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我们除了参加省学位办对硕士论文的抽检之外,还把我们的专业硕士论文送到一些兄弟院校进行同行评审,评审的结果也同时作为学校评价专业硕士论文质量和专业指导教师能力的依据。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校内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校内导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强硕士导师的遴选工作,使得专业素质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走上硕士生导师的岗位。辽宁工业大学制定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了一名合格的专业硕士生导师应该达到诸如学术道德、学术论文抽检情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研究生就业情况、科研指标等方面的标准,凡是达不到硕士导师考核要求的教师将被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另外,学校定期进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吸收符合条件的教师进入到硕士生导师队伍中来。通过督促硕士生导师加强自身的学术水平,来提高对硕士生的指导能力。比如,学校规定一个硕士导师在一个聘期内(一般为三年)导师应该完成的科研任务:获得的纵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完成的横向课题进款;获得的省部级奖励的数量及奖励等级;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等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辽宁工业大学在考核专业指导教师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导师的工程素质,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标准,专业导师将被暂时停止招生或取消专业研究生导师资格。上述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专业导师加强自身的工程素质、在指导专业研究生时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校外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土木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开展联合培养制度,即双导师制。与学术型导师相比,专业型导师的能力体现在工程实践的丰富性和对土木工程技能掌握的熟练性上。我们所聘任的校外专业导师,来自辽宁省内的土木工程行业,如锦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东北电力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宝地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等等,这些导师都是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都具有很强的实践专业技能,他们指导的研究生涉及到的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包括设计、施工、土木工程检测与加固、工程管理等等,符合三师【1】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善于在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题目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有能力指导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当中出现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校外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敬业和投入问题也是当前的一个让各个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很困惑的问题。校外导师和培养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校外导师的人事关系又不隶属于培养单位,培养的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出现了问题,校外导师是没有什么责任的。而且,培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成才,对于校外指导教师来说也没有带来实质上的利益,因此他们缺少投入精力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解决校外导师的精力投入问题,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难题的破解需要各培养单位、硕士生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比如采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到其导师所在的企业就业、或是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共同分享、或是培养单位和企业联合报奖等,这些均是可行的办法。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依托辽宁工业大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建立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校外实践基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重视实践基地开发工作,规范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加大投入保障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维护和发展与专业实践基地的关系。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定期对签约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了解到在基地实践的专业硕士的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加强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也是对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一个促进。通过建设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达到学校和实践基地所在企业互惠的目的,从而使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对企业进行走访的同时,也邀请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硕士指导教师来学校座谈,为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献计献策。

四、加强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

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培养基地进行至少连续半年时间的实习、实践环节训练。一般时间定在第三学期,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按期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及报告,实习完毕以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组织专门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答辩会,专业研究生参加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组织的答辩会,对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接受委员会的答辩。答辩成绩采取两级分制,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督促其按照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一段时间之后再组织答辩。通过这样的考核,使专业硕士研究生认识到在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加大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的精力的投入。

五、结论

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是整个建筑中出现施工裂缝的最重要环节,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现阶段施工工艺尚未完全成熟,加上一些人为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混凝土容易发生形态各异的裂缝,不仅严重影响到建筑墙体的整体美观,也会造成建筑物渗水、漏水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承载力和负荷性能,使得建筑物的刚度逐渐下降,稳定性和耐久性能迅速下滑,进而容易诱发墙体坍塌,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既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又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裂缝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发生裂缝成因分析

六安蓝翔玻璃主厂房内2台玻璃窑炉大型设备基础,东西向长80 m,南北向长50 m,底板厚1.8 m,双层双向钢筋,采用C30、S8抗渗混凝土,混凝土总量8600 m³,必须一次性浇筑成型。在这个工程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的配比和材料质量难以符合标准

(一)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水泥是整个建筑行业中最为基础的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在进行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人员素质以及不规范操作的影响,或是来自气温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水泥的凝结或是膨胀不正常,水泥的凝结难以符合施工标准。容易诱发裂缝。

(二)原料中含泥量过多。混凝土的质量将会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混凝土的原材料中含泥量超过工程施工的标准,不仅很大程度的使得混凝土的质量降低,也难以保证整个墙体的粘合性和稳定性。

(三)骨料和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容易引起裂缝

由于骨料和水泥中都含有很多的化学元素,骨料多呈碱性而水泥也具有很强的碱性。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当二者与水进行混合时,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一种新的物质―硅凝胶。这是一种碱性物质,具有很强的膨胀能力;由于硅凝胶的膨胀,很容易对墙体造成破坏,进而容易产生各种裂缝。

(四)在进行混凝土拌合的过程中,如果水灰比例超过工程标准的要求,塌落度也不符合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在进行原料制作过程中,大量的使用粉砂;这些因素都使得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容易发生裂缝。

2.施工操作不规范,质量管理不严格

(一)混凝士施工不规范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和垫层应适量撒水浸泡,以免混凝土与模板和垫层接触处混凝土失水过多,造成干缩裂缝。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捣没有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过分的进行振捣,使得一些骨料粒发生沉落,混凝土中的水分和空气被过量挤出。混凝土的表面因水分的泌出而发生竖向的缩小沉落,以及混凝土表面过厚的砂浆层,在水分蒸发之后,很容易构成凝缩裂缝。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之后,由于过分的抹平压光超过了相关的操作标准,让混凝土中的一些细小的细骨料不断的漂浮到表层,造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使得混凝土的表面体积发生碳化,并不断收缩,造成混凝土板面龟裂。

(二)施工工艺不科学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的选择不科学,缺乏合理性,很容易造成支座负筋发生下陷。在进行楼板的施工操作过程中,由于楼板的弹性变形和相关支座负弯矩处的混凝土施工强度难以满足工程的施工标准。在混凝土还未达到拆模强度要求时便提前拆模,以及混凝土终凝前便施加过大荷载。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都使得楼板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当混凝土强度尚处于早期,其强度较小的情况下,如果承受弯矩、压力、拉力、应力等各个方面的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楼板发生断裂;位于大梁两边的楼板会发生一些不均匀的沉降,也使得支座产生过大的负弯矩。如此,便容易形成很大的横向裂缝。

(三)建筑施工荷载超过了设计荷载

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在楼板的局部堆放大量的工程物资,其重量太大楼板不能承受,或者因其堆放太过集中,楼板受力不均导致楼板局部下沉破裂,出现缝隙。因此,在施工时一定要考虑到楼板的受力程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堆放。同时要注意堆放的技巧不要过于集中堆放,不要堆放在楼板跨度最大的中央,尽量堆放在墙角处,以减轻楼板受力。

3.浇筑后的养护不合理

现在建筑楼板浇筑后的养护方法已经比较落后,这种老式的养护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建筑的需要,所以探索改进新的养护方法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失水情况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作用,如果在水泥的水化作用完成之前,失水太严重就会造成混凝土的结构疏松形成干缩裂缝等导致楼板的渗水性过大。

三.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分析

1.做好科学的设计

(一)对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可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进行控制,如采取改用深基础及桩基础等方式以减少这类裂缝的发生。

(二)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弯矩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2.冷却管降温的措施

这个措施的实施是为了避免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裂缝的产生。我们发现在混凝土硬化的阶段,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比较大,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我们可以在混凝土的结构内部先铺埋冷却管路,等到混凝土浇注完成,就进行通水循环的冷却,管内的水流量一般会控制在1.5m3/h。若进水的温度偏高,应加快水流速度;同时需要观察冷却管的出水温度,用来推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当然,若是大体积的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注浆、压浆的工序。通常,我们采取真空压桨的技术措施。

3.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配比质量

选材及混凝土配比设计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不同。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等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尽量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水泥。要注意工程所采用的必须是质量合格的砂、石等原材料,并需要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地掺合以及添加工程需要的外加剂。需要正确的运用混凝土补偿收缩的技术。当建筑采用膨胀剂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到不同的膨胀效果和不同的品种和掺料。要通过具体的试验来确定材料的最佳配置。

4.认真做好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建筑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建筑物的管理和保养,避免温差过大或者楼板过于干燥导致裂缝,所以在间隔一定的时间要采取室内喷水的方法解决。

5.实施温控防裂措施

比如,改善骨料的级配,采用一些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加人引气剂或是塑化剂等,减少混凝土当中水泥的用量。夏季温度较高时,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可以适量添加冰水降低混凝土温度;冬季温度较低的时候,可以适量添加温水提高混凝土温度。在炎热的天气下要是浇筑混凝土,尤其是浇注大体积混凝土要尽量的降低浇筑厚度,尽量将厚度控制在500毫米内,便于表面的散热。进行第二层浇筑的时候,需要在第一段的混凝土未发生初凝之前完成。根据混凝土浇注面积进行上、下、中各个部位的测温,定时测定内外温度,通过调整和养护的方式降低内外温差。合理的安排拆模时间,要避免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发生急剧的递减。必须加强保温和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注后要及时铺盖一层塑料的薄膜或喷射养护液;另外,应尽量避免在大雨中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四.结束语

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防治,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而,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加强施工监督,控制施工标准,防止裂缝的出现,保障建筑质量,维护居民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维斌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施工技术研究[学位论文]2004 - 天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2]胡硕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学位论文]200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3]宣善宏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工技术措施[期刊论文] 《工程与建设》 -2010年5期

[4]韦昊志 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裂缝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7期

[5]孙维勇 细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施工工艺 [期刊论文] 《建材发展导向》 -2011年8期

[6]梁志勇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砼施工技术探讨与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6期

篇4

关键词 建筑行业;应用技能型;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12-03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毕业设计则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综合,更体现了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1-2]。同时,建筑行业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在提出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本文面向建筑行业需要,探索与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建立团队指导、产学研联合培养、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科研项目―创新实验―毕业论文一体化等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与实际工程脱节 从毕业设计题目看,大多数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为主,单一且陈旧,脱离实际,不能体现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是多层民用建筑,虽可涉及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但基本均为框架结构,较少涉及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等。对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说,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进入设计单位,绝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施工、监理、造价、检测等工作[3],但毕业设计很少涉及,与实际工程需要脱节。

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现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时间一般为14~16周。实践表明,在毕业设计开始时,部分学生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尚未进入状态,不急于开始毕业设计工作;另外,就业、考研成绩刚刚公布等因素,使得毕业设计的前期时间被大量占用,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到5月份,学生才意识到时间紧迫,于是开始加紧时间,加快速度,也使得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总之,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使得计算书和图纸错误较多,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照抄照搬现象亦较普遍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基本采用电脑绘图并完成计算书,锻炼了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但这也为学生照抄照搬别人的毕业设计成果提供了条件[4]。在毕业设计期间,不少学生能找到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很多学生由于前期进度较慢,后期直接将别人的毕业设计计算书和图纸稍加修改,从而短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错误百出,极易出现计算书前后矛盾、计算书与图纸自相矛盾等情况,失去毕业设计的目的。

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应用技能型高校,绝大部分本科办学时间不长,近年来引进教师较多,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理论课程比较熟悉,但对实践教学内容明显不熟,工程实践训练更加缺乏,对规范条文也不够清楚,不能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高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项目、论文、经费到账等,对教师的工程实践不够重视,导致部分高学历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仅能解决毕业设计中的小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与应用技能型高校的办学思想也不符。

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创新途径

在应用技能型高校办学背景下,面向建筑行业需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亟需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提出几种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团队指导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面广,其内容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全面体现。组建团队指导毕业设计,从科研、工程实际出发,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5]。例如,以某公路设计为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团队可分别完成线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涵设计、概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附属设施设计。另外,还可安排建筑工程方向学生完成加油站的结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协调,最终完成一条公路的设计工作,每个学生都加强了对公路设计的全面认识,形成了比较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不仅符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也是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 应用技能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这对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具有指导作用。很多高校指导教师选题缺乏工程实际背景,历年毕业设计土木具有相似性,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新鲜感和产生脱离实际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高[6]。通过产学研结合,聘请校外企业导师单独联合校内导师指导毕业设计,可以丰富毕业设计内容,紧跟工程实际,也可直接参与工程单位项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对就业大有益处。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体化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毕业设计的内容基本是几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设计的综合。因此,可以利用某一完整的已完工的实际工程资料,根据课程需要,分解成各课程设计的原始参考资料,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整合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毕业设计时,只要将完成的课程设计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文件即可。

以城市地下工程方向为例,该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除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外,一般还包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设计[7]。从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讲,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依存、制约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地下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将设计内容分为四大块:规划设计、隧道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毕业设计时只要整合好这四大块内容,即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并优化之,便可得到与实际工程基本一致的设计方案,甚至更优的设计方案[8]。

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一体化 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部、教育厅、高校设立了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学生通过主持或参与这些创新项目,培养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这些学生,允许他们以创新项目内容为基础申请做毕业论文,这样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互为补充,实为一体。同样,指导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将科研项目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具体确定毕业论文课题时,应基于学生现有理论和专业知识,选择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科研方法为出发点的课题。

3 几点建议

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年轻教师加强与工程单位的交流与联系,积极参与具体工程,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不同工作性质,全方面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熟悉工程规范条文,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取得注册师证书后还可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单位。

加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控 学院要对毕业设计选题、教师指导时间、学生设计时间及毕业设计检查要求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安排固定教室进行毕业设计,坚持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并进行中期答辩,对中期答辩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红牌、黄牌、口头警告,做到全过程监控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

保障毕业设计经费,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务必要确保毕业设计经费,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经费问题,如毕业设计检查时相关资料的打印、复印等费用;对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及学生可以解决一些试验材料、测试仪器等费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量。

严把毕业设计答辩关,大力提倡公开答辩 毕业答辩环节十分重要,它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综合体现,严禁走过场。同时,大力提倡公开答辩。其中,对于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参加公开答辩,并允许低年级学生旁听,让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以后自己做好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还能够促进优良学风的建立。

4 结语

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势在必行。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的一个集中体现,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筑行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办好应用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目标,总结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改革并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全面素质,对应用技能型高校如何办好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铮,王海莹,孙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100-102.

[2]李方慧,赵永江,孟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40-42.

[3]张亦静,何杰,肖芳林.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

107-109.

[4]高笑娟,李跃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7-130.

[5]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6]姜旺恒,钱国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题目多样化改进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84-186.

[7]李富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5):158-160.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建筑单位

Abstract: we all know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inevitab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problems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with the safety accidents frequently occur, how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universal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afety and quality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construction unit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表现在建筑施工中尤为突出,但不幸的是最近这些年,总会有一些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建筑安全事故,这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最重要的其严重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那么,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影响因素

最近这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发展过快等原因导致其出现了很多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影响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从企业管理、施工人员等方面做了简要的分析,具体如下:

1.建筑施工单位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数量众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非常混乱,建筑单位的领导层也没有严格的质量安全意识,没有一个针对建筑施工的正规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无法严格把控好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标准,长此以往,建筑施工现场很难保证没有事故发生,这种管理混乱为建筑施工的现场和后期建筑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整治。

2.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施工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众多的工人来完成,而建筑工人相对来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安全质量意识淡薄,并且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很多人难免对工作敷衍或疏忽,将工作条例以及安全管理条例等管理规定置于一边,在建筑施工中,任何微小的细节都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而施工过程中人多手杂,难免不会出现意外。

3.材料管理不合理

我们都知道建筑工程中所用到的的材料种类及其复杂繁多,在材料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原材料、运输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储存,以及各种配件等,但是目前由于企业相关负责人为降低施工成本,榨取个人利益以及建筑工程的材料管理人员的懈怠和疏忽,使得建筑工程中很多使用材料存在着质量问题,管理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质量不合格或者不相符的材料进入工程施工过程中,这对建筑的施工是非常不利的,严重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工程材料管理制度,加强业务人员的工作审核,切实做好材料保管和验收工作,避免出现材料的混乱和不合格。

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应对措施

上述我们已经阐述过影响建筑安全质量的几点主要因素,针对这几点,本文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加强企业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项关乎国民生计的大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对社会经济和人们人身安全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体系,培养施工企业员工安全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提升施工人员业务素养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人员给予严格的审核和考察,一方面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加强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一切按照具体的建筑施工标准进行,规范操作,另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使其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严格做好安全措施。此外,建筑单位应该积极改革施工方式,加快建筑施工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化进程,尽量减少体力劳作,多使用技术工人,严格规范企业的施工工作。

规范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施工中应该严格规范企业的材料管理,加强采购等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切不可偷工减料、不正当压缩施工成本,一切按照施工标准严格进行。

总结:

我国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入,建筑行业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但不可否认仍然有很多安全事故不断出现,未来仍然有很多建筑工作需要进行,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意识,严格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实际施工管理中,除以上几点解决措施之外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进行管理,因此我们要加大施工管理力度,将施工安全质量意识深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杜绝隐患发生。

参考文献:

[ 1]张吉人;杨顺河;;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及治理探讨[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解决措施

一、前言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和保证施工进度,必然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水平。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主要存在管理体系不规范、工程招投标过程不规范、安全意识薄弱、技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我们要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升土木工程的施工水平,进一步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1、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如果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不达标,必然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造成消极影响。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许多土木工程施工人员并没有经过关于质量安全的培训,因此普遍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一直认为施工进度大于一切,而施工质量问题就排在了靠后的位置。同时,还有部分施工技术人员缺乏经验,施工工艺粗糙。另一方面,某些监理人员监理不到位,对工程风险估计不重视,甚至忽略施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因此在监管环节也没有能够促进项目施工质量提升。

2、施工质量管理缺乏监管

不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导致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无法得到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项目往往由于涉及专业广,工作量大而无法实现对其每一个环节实施良好的控制和检查,缺乏实时的质量监控,导致一些建筑材料不符合国家标准,工程质量不达标等情况的发生。

3、施工管理模式不科学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建设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仍然在奉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因为存在很多弊端而极大的限制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由于缺乏实地考察导致制定的计划不能很好的与具体实际结合,整个施工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流程和计划,甚至存在不按照标准随机操作的情况,致使对整个工程控制不到位。

4、施工材料设备不过关

有一些土木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施工材料设备质量不过关导致的。有的施工负责人只考虑成本降低,不顾施工材料的质量,例如有混凝土配比不合理、砂石级配不当,都会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施工设备不过关,还可能会影响工程建筑结构的刚度出现偏移和裂缝的情况,严重损害建筑质量。

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解决措施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训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工程技术人员素养之有密切联系,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能够达标,应加大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换句话说,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对项目质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为了可以有效增强施工人员的培训的效果,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理性,科学性都比较强的训练方案,根据不同层次的建筑工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训计划。特别是企业本身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全方位培训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2、建立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才能将质量工作全面落到实处,具体需要做到制定和明确工程的验收标准,严把建筑施工材料质量关,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等,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根据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同时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监管,从图纸设计到最后验收,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掌握整个项目的动态情况,时刻重视工程质量是否达标。

3、强化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构建完善的质量指标体系,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结合土木建筑施工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质量计划以及相关质量指标的有效确定,强化从材料采购至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管控。同时需加强现场信息管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展开综合性分析统计,积极给出优化改善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位,旨在防患于未然;此外,需针对整个施工过程认真实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分个阶段控制。具体来说为,在正式施工以前需将现场当作主要对象,认真开展各类型施工准备工作,而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质量管控,事后则需针对完成施工之后的土木建筑产品展开合理的质量控制,通过全程控制,保障工程整体质量水平。

4、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

与土木建筑施工相关的建筑制品以及建筑材料,可谓是整个工程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需建立严格的材料进场制度,要求所有材料必须配备有检验报告、合格证、试验证明等有效证件,若是材料未具备有合格证明,一律不允许进人到场地中。对进场材料的实际数量、外观形态以及尺寸、形状等采取有效的复核措施,就砂、水泥以及砖、钢材等需复检的双控材料,要求必须配有合格的试验报告。另外,需认真整理、收集并归档材料,及时做好相关施工记录,确保低成本、高质量完成施工建设。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全方位的,不是某一方面的具体经营活动。面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必须从合同签订、质量管理与控制及监理质量等诸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控制进入规范化、标注化管理,推动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土木材料;工程建筑;推广应用

1 土木材料的概述

土木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所在,其质量与性能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土木建筑性质的优劣,在土木建筑中通常以土木材料的特点来选择,分析,和评定材料。土木材料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1 具有弹性和塑性的特点

所谓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变形而当外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物理现象。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消失后仍能恢复原状,并且在尺寸和形状不变的情形下不产生裂缝的性质。在土木建筑中任何一种土木材料都应具备优良的弹性性能,能承受一定的变形,此种性能以钢结构为最常见。土木材料的变形范围以虎克定律为准,其变形的范围与受力的范围成正比。这就涉及到弹性模量的概念,即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的常数,常数越高时,当受热或产生形变时材料越不容易发生形变,会在基体内形成相应的应力,当应力超出变形的范围后便发生脆断。常数越低时,就容易变形,基体内的做功便把应力消耗。

1.2 具有脆性和韧性的特点

所谓脆性就是土木材料在受到一定的外力的时候突然发生断裂或裂痕的性质。而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或者冲击时能吸收大面积的力而不发生破坏的性能。在土木材料中大部分属于脆性材质,如石材,砖结构,陶瓷玻璃以及混凝土等,然而在高强混凝土普遍应用的今天仍然会发生混凝土结构破坏现象,因此混凝土的脆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混凝土这一缺陷便出现了有高韧性复合材料的水泥进行改良,经过改良后的混凝土具有高韧性和耐久性的特点。

1.3 具有硬度和耐磨性的特点

材料的硬度是抵抗其他硬物对其表面进行破坏的能力,是材料表面的坚硬程度的表现。而耐磨性是材料抵抗外来磨损的能力。

2 土木材料遇水的特性

2.1 憎水性和亲水性

所谓憎水性和亲水性是根据材料在与空气的接触中能否被水湿润的现象分类的。大部分土木材料属于亲水材料,而且可以通过材料的毛细血管渗透到材料的内部,如石料,混凝土,集料以及木材等,而沥青石蜡等材料等表面不能被水浸湿,属于憎水性的材料,该种材质可用作防水材料使用。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亲水材料经过防水处理也能达到防渗透的功效,以降低其吸水性。

2.2 吸湿性和吸水性

材料的吸湿性是指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材料既能吸收水分又能扩散水分的特性,如混凝土和木质材料。在吸收与扩散中最终达到水分的平衡。而吸水性是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收水分的能力,由于这种现象的影响使得材料的强度降低,体积增大,影响材料的正常性能。

2.3 耐水性和抗渗性

耐水性是材料在长期水的作用下其性能不改变,强度不降低的性质。这种性质的材料适用于长期处于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的建筑结构。而抗渗性是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这种性质的材料一般用于地下建筑和水工构建筑这些经常受到压力水的作用的结构。

2.4 抗冻性

即材料在水的作用下经过多次的冷冻和溶解而性能不改变的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经过多次冻融后期强度和性能会受到严重的损坏,因此,为确保建筑物质量和性能,有时对建筑材料的抗冻性也会有特殊的要求。

3 材料遇热的特性

3.1 导热性能

当材料受潮或吸水后会大大降低对热的传导,因此绝热材料应被保证时长处在一个干燥的环境中比便发挥其应有的绝热效果。

3.2 热变形性

一些材料当遇热时会发生变形,这类材料对温度是相当敏感的,当热引起的不匀会产生附加热应力,这种应力在通往超过薄弱区的剪应力强度时可能会发生断裂。因此,热变形的性质对材料的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4 土木材料在土木建筑中的引用

4.1 混凝土的应用

普通混凝土是由胶结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和水组成,混凝土在土木建筑中是应用最普遍最重要的材料,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混凝土,下面做简要介绍;

高性能混凝土,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加以改良而来的具有如下优势的一种土木材料,首先,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和超高强的特点,从而减小了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减轻了本身的质量以及对地面的荷载,节约了施工成本等,其次,高效能混凝土能增加对外部环境的抵抗力,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等由于此种混凝土优良的性能使得近几年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2 纤维材料在土木建筑中的应用

4.2.1 纤维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混凝土在建筑业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材料,上面已经阐述过其重要性,一般用钢筋来增强其强度和硬度,但钢筋易受酸碱作用的腐蚀从而造成混凝土的破坏。纤维混凝土是对原有混凝土的一种创新和改良,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来增强混凝土,如今常见的有碳纤维,芳纶,丙纶混凝土,纤维的强度,空间结构以及量的多少都决定着混凝土的性能,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它的拉伸和抗弯强度好,不易发生断裂等优点。

4.2.2 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土木材料使用时,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特点,又可以满足单一材料无法满足的性能。首先在使用的过程中,复合材料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如碳纤维T300环氧树脂的比强度是铅材料的6倍,比刚度是4倍,其次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好,普通的金属的抗疲劳度为40%左右,而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可达80%以上,抗疲劳性能优异,再次,复合材料对化学腐蚀有良好的抵抗功能,尤其在一些近海工程中建筑易于周围的海水空气以及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土木材料破坏,而复合材料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最后,复合材料的抗震性能强,也不易出现由于共振而引发的脆断现象,同时其存在大面积的界面,一旦激起振动衰减速度也快。由于复合材料的这些优异性能使得其在土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4.3 钢结构在土木建筑中的应用

钢结构材料是土木建筑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材料,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钢结构在传统的土木建筑中优势明显,首先它由于质量较轻,在承受静力荷载时吸收变形的能力强,不易发生脆裂,抗震性能好。其次是承载能较强,其构件重量大大轻于同质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而且还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要求进行灵活的分割,提高使用的面积。另外钢结构在施工和安装过程中简单而迅速,即节省了完工时间又节约了施工成本。最后,从环保的方面来看,建筑的建造和(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35页)拆除对环境的影响小,且环保节能,一方面大大的减少了土地的使用面积又降低了在土木建筑中能耗。

总之,本文通过对土木材料的基本特点和性能的分析以便使土木建筑领域的同行们能更好的更有效的利用土木材料,推广和应用新型的土木材料,为土木建筑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彩桦,吴建芬,张丽娜.钢结构的腐蚀和防护[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方案设计;造价分析;成本控制

对于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而言,除了集众家之长,构思独特以外,还具有足够的经济性。但是,对于当前多数设计方案而言,其更多考虑了建筑结构的新颖性,功能的完善性及外形的美观性,对于工程造价方面并未进行全面分析。统计显示,方案设计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影响约85%,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一环,因此,加强此阶段的造价分析及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造价分析

加强造价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是控制工程成本关键,通过优化设计达到优化成本的目的,如对于房地产而言,设计成本的投入比重不大,却会影响到项目75%的成本及盈利。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切忌不考虑造价,一味追求设计效果,同时,应防止因造价不合理导致建筑质量下降。项目确定后,很难再对拿地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工程造价控制应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从建筑窗地比,地下面积、无效成本等环节入手,进行全面分析。

(一)地下面积

建筑面积和销售面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无论是否可售均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因此,建筑面积包括了销售面积,销售面积占建筑面积的比例即可售比。可售比值越大,单位面积成本越小,因此,为了提高工程的可售比,必须从地下面积入手,地下面积越大,可售比越小。若地下面积超出建筑总面积的15%,这项工程就达不到经济性的要求了。因此,必须对地下面积进行严格控制,适度减少土方的开挖量,联排建筑应慎用地下停车室,以便减少地下开挖量,减少结构、钢筋、桩基、土方等造价,降低工程总成本。

(二)窗地比

窗地比指的是建筑窗洞面积占地上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因此,开窗面积越大,成本相应也越高,对于保温、节能方面的要求也越高。由于外立面门窗造价要远远高于混凝土结构的造价,因此,必须对建筑窗地比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可能会影响门窗造价及节能保温效果的设计进行全面分析和完善。

(三)外立面

建筑的外立面越平整,其造价往往越低。因此,建筑工程在确定设计风格时,应考虑到初始成本,确保各系列建筑风格的外立面造型的可控性。为了提高设计美感,可以利用普通材料达到高端的效果。如大块石材若无立体感,远看和涂料并无太大区别,优质的真石漆也完全可以达到此平面效果,但成本却很低。还可利用陶瓷砖等进行搭配和组合,也可以达到质感效果,利用巧妙的设计可以达到降低造价及成本的作用。

二、加强建筑方案设计阶段造价及成本控制的策略分析

(一)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建立相应的造价数据库

为了进一步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从源头上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设计人员应构建一套系统的造价数据库,通过对整理已有建筑类型相关资料、收录外部不同建筑类型的相关资料,逐步完善数据库系统,以便设计人员进行查询,从而将造价分析及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建筑的结构及材料选择对于工程造价影响很大,例如,建筑类型、楼层数、外型、层高、结构等的选择都需要进行技术性及经济性分析。以层高为例,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情况如表1所示:

统计显示: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对建筑的技术性及经济性进行科学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总成本的10-20%。

(二)加强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经济性意识及专业化水平

工程造价等理论知识对于设计人员提高经济性意识及设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明确建筑工程设计中可能会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各类因素,以便设计时采用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确保设计方案拥有先进的技术性及较高的经济性。与此同时,应增强自身的经济性意识,树立“画了算”等理念,将造价分析及成本控制融入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利用合理的资金投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树立价值工程理念,优化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成本计价与控制主要是以建设项目为对象进行的,实践显示,利用限额设计方式可以对项目总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在建设前期对总投资进行确定,从而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向限制,便于选型和方案制定。这样,经充分利用价值工程理念进行优化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当利用价值工程理念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提高功能、减低成本”是最佳手段;维持功能,降低成本;提高功能,维持成本;略降功能,大降成本;略提成本,大提功能。不论选择哪一种设计方式,都必须对概算指标进行科学套用,对不同情况下各设计方案的造价进行对比和分析,以确定最佳方案。此外,经概算若发现某个对工程成本影响相对较大的指标时,应在确保质量及使用的前提下,将经济性指标适当地放低一些,这样也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总体造价,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如某案例拟建项目时,建设方委托外地一个设计院来进行方案设计,并委托当地某公司负责造价咨询等服务,该公司对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进行系统分析后,与设计单位积极开展沟通和协商,最终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原设计中基础方案采用的是人工挖孔桩,持力层属于强风化岩层,桩长设计为25m。公司经多方考察和分析,建议将原方案改为机械成孔灌注桩,在满足承载力需求后无需将桩端入岩,不仅大大缩短了桩长,还加快了进度。经设计优化后,工程概算成本较原来节约了7%,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方案设计阶段直接影响着后续施工建设的进行,因此,必须从该环节入手,提高设计人员的经济性意识,加强各个环节的造价分析,利用价值工程理念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文庆. 浅析建筑造价管理与工程质量的统一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1(05): 92-94.

篇9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案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岩.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69-71.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教学重点;新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建筑中的新技术、新型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要求不断发展,现如今,所建造的钢结构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筑行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亟需一批高素质的建筑人才。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院校师生的重视,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建筑人才。

一、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的重点

理论知识的获取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一般情况下都为建筑施工实践的总结,因此,课程的内容也大多数为建筑施工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工艺流程,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建筑工程施工不仅涉及了工程测量、工程管理等方面课程,而且还涉及了力学、材料等等课程,而且生产实践过程中还要求具有将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该课程综合性较强而且挂肚较大,因此,对学生们具备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的理论知识的要求也相对来说较高,只有学生们能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很好的应用这些知识,进而解决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促进施工实习的顺利进行。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实习,使得学生们通过工程实践能够更加自主并且独立的去学习,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加深对建筑工程理论的理解,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也十分有利于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

二、建筑工程施工新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式教学理念的实施

近年来,国家所推出的重大的人才工程实施之一便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其强调各大院校应该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以及强化保护措施,从而培养以及造就一批新的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高水平的科学专家以及工程师等等,使得学校能够成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示范基地。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应该符合社会乃至用人单位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从而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对学生能够在当今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培养。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应该一发扬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的,培养新型的能够一边搞施工、一般搞管理、一边搞造价的人才。应该在一课程较强的工程实践性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手段以及方法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改革。

改进教学内容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一定要坚持遵循认识发展的规律,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确定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以及计划,对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以新的教学模式引导课程内容的设置,并且应该将此课程与其它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连接,同时突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综合归纳,要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注重此课程教学中的由浅入深。在认识实习阶段,通过带领学生们参观实际施工场地,从而培养学生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们对此课程的兴趣。而在理论学习阶段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对施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的充分了解,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在生产实习阶段则应该通过各种实习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亲历工程,广泛参与到工程实践,使得学生们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可以由理论上升到实践,产生质的飞跃。

改进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们提供各种结构施工相关的资料以及一些关于施工安全与管理的学习资料以及一些自主学习的工具和相关的辅助资料,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们应该重视教会学生们获取一些相关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用已知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进而达到自学的能力,教师们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注重在生产实习中开展公开答辩,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应该在传统的试卷考核基础上,对一些综合体开展答辩、讨论以及论文撰写等形式的活动,从多方面来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

多种教学手段共同作用

将案例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工程施工场地的案例录像进行播放,使得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得施工现场能够得到再现,并且对学生们提出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并且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以及图片工程构建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演示,以期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们应当将课程讲解以及课程试验进行穿插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的了解。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全国各大院校也开始更加的重视对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应该在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教学重点的基础上,不断的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深化改革教学内容,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推动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国家对创新型建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由丽雯,张锡宽,李苏峰等,建筑施工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改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5).

[2]李建峰,张艳,袁卫宁等,土木工程施工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