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1:2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沟通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年级负责制;年级德育管理网络;参与管理的原则;全员育德的理念;课程育德的方略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据此,德育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中学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趋势。为达成此目标,就必须提升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以年级为载体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级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1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意义
年级负责制,就是由同一年级的教师、班级组成担负教育教学等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把年级作为一个与处室(教务处,学生处等)平级的实体来进行管理。
在年级负责制下,同一年级的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且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因此更易创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
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构成
德育是一个立体。其工作应该是纵、横向交织的立体网络,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全面育人的格局。
2.1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横向构成
2.1.1“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
所谓“参与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因此,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能确实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在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必须遵循参与管理的原则。由于同一年级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信息渠道了解年级的现状,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因此更能主动承担促进年级发展的责任。而且在年级负责制下,教师个人目标与年级要完成的德育目标一致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群体易达成共识,年级德育目标也易为个人接受,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年级负责制下教师的自身利益和年级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参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地参与管理。
2.1.2“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
“全员育德”是从参与管理原则中提炼升华出的德育理念,全员德育要求教师做到“三全”,即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有一种思想,认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领地,德育是课外活动的主旨,将德育脱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视为班主任的专利。而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务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并非专属干班主任。只有全体教师都认同“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才可能从彼此封闭的学科教学中走出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1.3“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课程育德”是实现全员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年级各个备课组的要求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显性的课程育德,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隐性的课程育德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指的是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学校常规,教师的人格品质等。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体验和熏陶作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期待、爱心等都容易感染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显性课程育德。
2.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纵向构成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纵向由四条具体的实施途径构成。
2.2.1年级党支部一年级团支部一年级工会
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党员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率先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推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则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培养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提升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使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成为全年级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与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坚强阵地。
2.2.2年级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师
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小组,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上课时间,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从而切实做到显性课程育德与隐性课程育德双管齐下。
2.2.3年级学生会一各班学生干部一全体学生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年级学生会承担了年级管理中的许多具体事务,如对各班每日考勤、出操、卫生、寝室纪律等各方面的统计与评比或在各种年级活动中起协调组织的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整合各班学生干部资源,使年级学生会干部与班委干部协作管理,使年级管理的形式从纯粹由教师负责转换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年级学生会,可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监督的能力。
2.2.4学校一家长学校一学生家长
篇2
关键词:研究生秘书;学位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秘书在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越来越繁杂的工作。研究生秘书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沟通学生与导师、学院与学校的重要枢纽,其工作主要由招生管理、培养管理、学位管理及日常事务管理等部分组成,而学位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取得学位,学院能否按时向社会输送人才。学位管理工作内容十分复杂,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大,要顺利完成此项工作需耗费工作者较大的精力。
一、学位管理工作的内容
学位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一环紧扣一环,工作任务艰巨繁琐,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学位申请和资格审查
学位申请由学生本人提出,研究生秘书需根据学校要求开展审查工作,符合资格审查条件者方可通过学位申请,获得基本的毕业资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数高校已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申请者只需通过系统提出申请即可,给管理者带来了便利;但由于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招生类别的多样化,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
2.和送审
论文送审前,学院和学校需对论文进行TMLC系统检测,其中学院检测由研究生秘书操作,论文重复率小于25%者方可送审。论文送审分为校级盲审和学院送审,其中学院送审论文由学院组织同行专家评阅,而最直接操作者即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必须完成联络专家、寄送论文(或电子论文传递)、评审结果回收、评审费用开支等一系列工作,还要根据送审结果及时通知学生和导师完成相应的工作。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是学位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首先,研究生秘书必须根据论文送审结果,确定答辩名单;第二,制定答辩安排表,具体工作流程为:确定答辩专家名单,协调专家及学生的时间,进行合理分组,安排答辩教室,最终完成答辩安排表的制定,答辩安排信息;第三,准备打分表、投票表等答辩相关材料,及时公布答辩成绩;第四,答辩结束后,根据经费开支标准,制作答辩经费开支名单,完成答辩经费开支。
4.学位申请材料回收、制作、归档
通过答辩者向学院提交学位申请材料,研究生秘书需对提交材料进行审核、制作、整理归档。这是最为繁忙的阶段。原因在于,第一,时间有限;第二,回收材料多,包含学位申请书、毕业登记表、学位论文、网络材料等;第三,需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签署学院意见和学校意见;第四,需对各项材料进行非常细致的检查,确保没有缺漏和错误后才能归档。
二、学位管理工作的困难
1.工作量大
研究生可分为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等类别,研究生类别的多样化以及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以资格审查工作为例,不同类别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申请要求不尽相同,研究生秘书需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类别申请者的毕业资格审查工作,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
2.保密压力大
研究生秘书是学位论文送审的第一执行者,掌握着论文送审地、评审专家名单、评审结果等关键信息,为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客观,这些关键信息在一定阶段中是需要研究生秘书严格保密的。而在实际工作当中,研究生秘书与导师保持融洽关系是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总有一些导师出于各种原因向研究生秘书询问送审信息,既要与导师保持融洽关系又要保守秘密,这给研究生秘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工作枯燥繁杂
学位管理工作是研究生秘书的常规工作,每个学期都要开展,重复作业让工作枯燥无味。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事务又异常繁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工作进展。在面对枯燥繁杂的学位管理工作中,对研究生秘书的耐心、细心是一项很大的考验。
三、做好学位管理工作的建议
1.计划性排在第一位
巨大的工作量给研究生秘书带来不小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各项事务,做好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位管理工作的要诀之一。在学位管理工作正式开展前,研究生秘书必须仔细研读学校学位管理工作安排文件,了解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限定时间,详细制定每一阶段的工作计划,预先向导师和学生通告,提前布置各项工作。
2.坚持工作原则
在学位管理工作上,尤其是论文送审阶段,研究生秘书的保密压力大,在维系人情关系和坚持工作原则上,研究生秘书必须坚决选择后者。只有坚持工作原则,严格保密关键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才会赢得师生的信赖,进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则会遭到质疑,进而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进展。
3.提升自身素质能力
学位管理工作对研究生秘书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计划能力是研究生秘书必备的能力,研究生秘书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另外,随着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研究生秘书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
4.提升思想境界
研究生秘书要以服务师生为理念,不仅要完成工作,更要以做好工作为目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才能在枯燥繁杂的工作任务面前激发出无限的工作热情,工作中最需要的细心、耐心、恒心的力量之源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王琴,周骥平.二级学院研究生工作秘书的角色定位[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1:68-71.
篇3
1.问题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家长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角色应是至关重要的,而并非无关紧要,甚至有观点认为,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实际情况是,随着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进城,正是身为小学生父母年龄的青壮年通常把孩子放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造就了大量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部分留守儿童面临情感慰藉缺失、家庭监护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护等突出问题,教育过程中缺乏家长参与,令“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严重缺失,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面对农村留守小学适龄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已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的现状,部分地区尝试全寄宿制,以预防留守儿童被社会不良因素侵害,但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已十分紧张,几乎不具备多余的人力物力照顾小学生课堂外的生活,从而实施效果不佳。在当前农村小学家长普遍无法直接参与小学生教育,同时教师资源不足,硬件条件有限和教学投入不均衡的客观情况下,如何尽量做到“家长教育”不至过度缺失亟待解决。
2.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学校和家长沟通机制、实施帮扶结对制度,以及丰富校园生活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
2.1强化学校教师的关爱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地位
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通常能够得到家长足够关爱不同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大都不在身边,从而普遍缺乏家庭温暖,甚至造成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未来的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的情况下,学校就变成了留守儿童获得关爱和温暖的重要场所,也即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农村小学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怀,例如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课外辅导,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等。事实证明,对于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一点点关怀或者一句温暖的话,可能带给其巨大的鼓舞和促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为了促进教师课外时间关爱学生的意识,学校可建立相应制度,必要时刻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以促进教师多关爱留守儿童学生。
2.2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
虽然大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身边,无法通过“家长会”或“家访”的形式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但在通信工具已极为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是可行的。QQ或微信目前已在农村中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从而可考虑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通过群聊的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此外,可通过私聊与个别家长单独沟通,达到实时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的目的,并为及时解决学生在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途径。笔者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将所在班级家长联系在了一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2.3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结对帮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家长之间的结对帮扶,二是同学之间的帮扶。目前大部分留守儿童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困难,可有效利用建立的QQ或微信群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比如班上有一个学生感冒发烧,但是爷爷奶奶由于农忙没有时间带他去看病,群里另外一个学生家长看到后,主动要求带他看病。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也相当重要。虽然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但小学生同样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如果引导得当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此,笔者有意识地让成绩好的学生辅导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同桌,多组织课外活动,多给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机会,这次措施大大加强了班级团队意识,让留守儿童获得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明显提升。
2.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农村小学硬件条件有限,没有钢琴、专业运动场等体育设施,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娱乐项目,尽可能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农村小学具有的宽阔的田野和丰富的野外教学资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踢沙包等,野外的树木、花草、动物也可以为丰富语文、常识课等教学内容提供条件。此外,多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缺乏家庭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
3.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难题,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参与度,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并因此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公平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目前农村留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王洪灵 单位:凤台县尚塘乡南李小学
参考文献:
[1]赵霞.小学家长学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高宇婷.农村家长参与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冯仕成.新时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管窥[J].吉林教育,2015,2.
[4]董晓玲.农村家长参与中小学子女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新课程研究,2016,6.
[5]汤岚.农村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篇4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二)班主任的任聘
班主任由年级组长以及政教处协商提名,校长聘任,任期一至三年,全面主持班级工作。
(三)班主任职责
1、深入了解,全面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等各方面的情况,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优缺点、家庭经济情况,并随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在校长和政教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计划和每月中心工作,从本班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德育大纲,搞好本班德育活动,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或辅导一次团队教育活动。
3、每学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务工作计划,每学期末要做好班务工作总结,努力研究德育规律,把自己的德育经验写成德育论文,在德育工作研讨会上作口头和书面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4、注意培养学生干部,组织和指导班委会工作,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发动学生干部团结全班同学,建立优良的班风,建立坚强的班集体,完成各项工作。
5、切实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本班学生违纪、出勤、体育、卫生等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教育,及时解决。
6、经常和本班科任教师保持联系,了解本班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协助各科作业负担及课内外出现有问题,必要时可建议年级组长召开本班任课教师会,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作风,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7、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差计划,作好转差记录。
8、关心学生的体育锻炼,坚持参加或到场和学生一起作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锻炼。
9、关心学生的睡眠,督促每个学生睡好午睡和晚睡,保证学生有充沛的精力。
10、采取开家长会、家访,请家长来校等多种形式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每学期至少要和二分之一的家长取得联系。
11、对本班学生在发生纠纷中的重大违纪事件要认真查处,并向政教处报告。
12、要认真组织“三好生”、“优干生”的评定和学生的操行评语。
(四)班主任的待遇
1、班主任津贴按《班主任津贴发放细则》执行。
2、班主任业绩与评选先进,优秀教师挂钩,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班主任在住房分配中按有关规定加分。
4、班主任业绩突出者可培养其入党,并与教师上度考核挂钩。
(五)班主任的免职或辞职
1、拒不执行或长期(一学期)无能力执行班主任职责,或在工作中有严重失误、失职行为,校长可将其免职。
2、本人工作有极大困难,无法继续承担或无能执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可以提出辞职。
3、免职或辞职均应填写表格,详细写明原因,明确班主任工作质量结论。
(六)工作常规要求
1、认真执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自觉、积极、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2、重视自身仪表及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 方面对教育学生的影响和作用。穿着朴素、大方、得体,不佩带饰妆、不化妆、不在教室吸烟。
3、开学初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期中进行口头工作汇报,期末书面总结或写出教育论文,计划的实施和工作过程有记录和教案。
4、课间操、眼保健操、校会、班会、及全校性活动,按时到岗位,做好组织教育工作。
篇5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而据调查显示当今的艺术类大学生们自身思想意识中最缺乏的是集体意识,团结意识。似乎在人们看来“自命清高”“愤世嫉俗”“奇装异服”等成了艺术类大学生的专属特点。我们从以上的种种形容词中可以总结出一个根源的原因,那就是自私[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正是由于自私才导致了艺术类大学生集体意识的淡薄。而集体主义的淡薄和学生性格中过分的自私并不是天生就有的,究其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家庭原因。当代大学生多数为家里的“独苗”。所以从小受到过分的溺爱,也正是这种溺爱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格局,特别是学习艺术的孩子,专业老师也会告诫家长要给孩子由才能激发孩子的想象空间,帮助孩子提高专业水平。而事实上家长会按照老师的建议给了孩子自由,但是给与这种自由的方式就是,要么给钱,要么放任。孩子长此以往,做事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也很少考虑他人感受。而深受这种家庭因素影响的大学生最平常的表现就是,凡事以自己利益为主,
2.社会原因。艺术类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虽然精神上有相对的自由,但是身体上要辛苦的多。普通的学生只需“三点一线”的一复一日的学习,但是艺术类的考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要独自一人或几个人奔波到各地去考试、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家长在身边,许多事情都要自己解决、自己决定。因此受到社会方面的影响较大,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抽烟喝酒的学生较文化课的学生要多,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或受到不公平待遇,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或是愤怒或是激进等的情感。他们觉得不需要别人,自己也可以解决一切事情。这也是艺术类大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的原因之一。
3.教育原因。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忙着让孩子学习专业,或是给孩子报各类学习辅导班,过分的注重孩子的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而忽视了参与群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高升学率一直是校领导所追求的,老师和校领导也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艺术生多采取放任的态度,集体活动方面,即使艺术生不参加,老师也不会给与过多的责备。这使得艺术类专业学生既认识不到集体活动的重要性也不热衷参加集体活动。至此曲解了集体主义的真正内涵,并片面的认为集体主义就要扼杀个性,牺牲个人利益。
二、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淡薄的应对措施
1.加强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首先,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辅导员队伍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培养的学生质量的好坏,因此学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其次就是需要班主任的配合班主任是辅导员队伍之一的主要力量,在辅导员无法发觉问题情况下,班级干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协调的主要力量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是最贴近班级的力量,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思想动向,报告辅导员及时处理。对于思想上有问题,过于个性、性格孤僻的学生,三者之间做好沟通,针对问题,重点解决,使其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需要集体,个人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价值。
2.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管理力度,培养与教育相结合。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不仅要严格,更重要的教育,使管理和教育相结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把积极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的管理结合起来,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进而热爱集体,热爱生活。
3.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一个充斥着健康、活泼、拥有浓郁学习氛围的校园环境,对于优秀艺术人才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园活动,改变孤僻或是不合群的性格。真正认识到个性和集体主义是不冲突的,个性是可以在集体中得到彰显的,进而在校园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篇6
1.提前准课题设计针对优秀学生较高的的学习热情和较强的求知欲,大二的暑假之前,个别指导教师就开始结合所学54课程和学生个体特征,布置毕业设计课题,一方面使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学生可利用暑假和双休日,做调查和搜集资料,这样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做足,在大三第一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题,既避开了招聘会的影响,也为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机制2011届有6名学生选取这种方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涉及居民生活区供水系统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选取了《城市高层居民供水系统设计》《、城镇多层小区供水系统设计》《、村镇供水系统设计》三个课题,他们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到自己课题涉及场所勘察、调研,收集大量现场资料,同时通过网路、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到了许多国内外先进供水系统的实例,设计出了实用、卫生、节能、环保的供水系统,得到行业专家认可,实现了作品与产品的合一。这样的毕业设计课题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有实际使用价值,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职业自信心。
2.校内集中设计对于可以保证五周在校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采取校内集中管理,由系、指导教师、小组长形成三级管理体系。首先通过师生“双选”,确定课题、辅导教师和学生,分多个设计小组,每组根据课题内容多少确定人数,一般2-4人;然后根据课题内容适时安排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到图书馆和机房收集整理资料;指导教师适时检查督促,最终通过毕业论文和现场答辩进行考核。每届毕业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采用了这种方式。由于时间可以保证,同学们又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双选”确定的课题,设计热情高,小组同学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分工也有合作,共同努力,加上管理体系的完善,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论文书写和现场答辩通过率达98%,达到毕业设计目的要求。
3.预就业与毕业设计并举对于无法在校内集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已准备预就业的部分学生,就安排他们把毕业设计带到工作岗位去搞,由企业和校内教师双重指导,校内教师通过电话、网络与学生沟通,现场指导的师傅适时答疑;毕业设计课题以工作内容为主,书写毕业论文或是根据岗位特点完成作品。这是目前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学生有了主动性;同时毕业设计课题又是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可以充分利用现场的资源,包括师傅、设备、技术资料;这种形式实现了学生、学徒和教师、师傅的角色转换,车间即教室,同学们兴趣高,虚心学习,师傅们也热情的毫无保留的答疑解惑,达到了毕业设计的质量目标;再者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选择、培养人才的平台,通过预就业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
二、设计课题改革——多提双选
针对往年的毕业课题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和学生不感兴趣等不足,根据高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考虑到高职学生有个性思想活跃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多提双选”的方式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多提”是由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多方提课题“,双选”是通过筛选讨论确定课题和指导教师后,由教师学生双方互选,即学生选辅导老师,辅导老师选学生。“多提双选”,适应了高职机制专业针对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找资料做调研,讨论,计算,由以往的老师追学生转变为学生追老师。例如对PRO/E感兴趣的同学选择了用PRO/E软件设计模具,对数控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完成了企业工件数控加工,有的同学对合作企业的产品感兴趣,就直接深入企业,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完成企业产品的设计加工,还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定的立体车库系统设计。2010届毕业生在专业老师只带下完成了承德华富玻璃厂气动控制模具的设计,为企业带来效益;另一名毕业生选择企业在建设备“液压千斤顶综合实验机”的设计,该同学因设计课题的出色完成,在北京某企业面试中力挫本科生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而应聘成功,该学生曾感叹到“毕业设计太给力了”。采用“多提双选”确定设计课题的结果表明,毕业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倍受青睐,许多课题的完成是在车间与教室、教师与师傅、产品与作品相融合的情境下完成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使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三、设计指导教师改革——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尽快满足就业市场需求,我们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除了校内的专业教师,还引进了一批在行业内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知名度的企业工程师、兼职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的比例约占40%。通过校外指导教师的引入,拓展了校内师生的专业视野,为毕业课题的专业实践性、实用性提供了保证,同时实现了学生、学徒的角色转换以及师傅、教师的融合。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与设计辅导教师沟通学习,不仅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了总结应用,学习到生产一线的相关的职业技能,还了解到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为就业打下了很好的专业能力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了解学生,招聘人才提供了机会。近几年,有多名毕业生由企业指导教师直接作为人才引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目前已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员或管理者。
四、总结
篇7
聋生人际交往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63-02
1问题的提出
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大量的调查证明,学生们只有在良好的人际交往情况下,他们才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而相反那些人际交往关系差,没有固定好朋友,没有适当人际交往的同学,都会表现出孤独、抑郁、自我防卫强、不敢与他人交往,不会与他人合作特点。他们常常会感到情绪低落,对生活没有太大的热情,反之那些有许多朋友,有良好交友圈的同学,则表现出乐观向上、心情愉快、性格开朗。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聋生不善于与人交往,主要表现有:不能正确对待师长的正确意见,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待人处事态度冷淡、毫无热情,等等。造成聋生人际交往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归纳出以下几点。
2 影响聋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2.1语言的障碍
由于听力损伤这个生理缺陷,聋生失去了与人交往合作中最重要的物质条件--语言,从而形成了最大的交往障碍。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与周围人群正常交往与合作。
2.2思维的障碍
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又使聋生产生了思维能力上的障碍。他们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具有表象性。对于周围发生的事,不能通过多种感官认识,只能通过双眼去观察,然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想象、去处理,以至于导致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健全人的理解,很难与健全人沟通、合作。
2.3心理的障碍
因为听力语言的障碍,又导致聋生心理上的障碍。有的聋生性格怪癖、喜欢孤独、比较倔强、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等,这都是心理障碍造成的。
2.4家长与孩子沟通困难
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家长与孩子之间仅靠几个简单的手势进行沟通,是很难进入孩子的心灵的。他们只能给孩子吃穿,供他上学,别的事就不管了,家里发生了事,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也不让聋生参与。由于语言不通,聋生也很难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处理矛盾。
2.5学校管理方面的半封闭化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由于聋生是弱势群体,又由于社会不法分子的不断干扰,使聋人犯罪率不断递增,年龄越来越小,也包括不少在校学生。因此学校对学生不得不采取半封闭化管理,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影响了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2.6教师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学生起制约作用
聋生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老师的要求做。教师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直接限制了学生的交流。
3培养聋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由以上可见,影响聋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和帮助聋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3.1家庭方面
3.1.1家长应端正对待聋生的态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模仿和学习父母。父母是第一个走进他们心灵的人,父母的行为举止、文化程度、教育方法态度、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对聋生今后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树立聋生残而不废的观念,并注意纠正自己的不良品行,多与孩子交流,多关心他们,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发现他们成长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缺陷,及时给予纠正。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营造和谐、上进、积极的家庭氛围,努力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培养成勤劳、勇敢、积极进取、有理想、有爱心的人。
3.1.2积极为聋生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
家长要多关心聋生,父母应加强与聋生的交流,多找机会让聋生与正常人的孩子交流,家长可以帮助聋生建立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家长也可以多带聋生去亲友家串门,多鼓励他们与正常孩子玩耍。还可以带他们去一些开放性的场合,让聋生适应社会,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与交往。
3.2学校方面
3.2.1要教会聋生克服不良心理,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勇气
比如,有些聋生在家里表现较随和,与外人面前就较为紧张,因此,教师要依靠大家给聋生建立一个较好的人际交往情景,以帮助聋生重树信息,找回勇气。例如,聋人学校学生周某,他代表学校参加市、省的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多项金牌。据他的老师说,他刚入校的时候,因听力、智力双重残疾,再加上入学年龄偏大,所以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入校后通过近三年的教育,同时老师结合他体育成绩较好的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和训练,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多项金牌。这一次次进步,使他增强了信心和生活的乐趣,从那以后,学校的很多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尽力表现,平时也愿意与同学交往,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3.2.2聋校应重视语言教学,帮助聋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工具
在聋校,聋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依靠手语,可是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会发现大多数健听人不会打手语,也看不懂手语,再加上没有相应的助残设施和手段,他们与健听人的交流,只能采取通过书面语进行交流的方式。于是很多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大笔记本,在平时交流时鼓励聋生采用书面语交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受聋人手语的影响,他们在词句的表达方面,语法规则方面都与汉语书面语言有一定的差异,如聋生常常会将语序倒装使用:"我家回。"(我回家。)"药买不要。"(我不需要买药。)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聋生使用文法手语,将汉语表达与手语结合起来,帮助聋生学习汉语的语序,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聋生学习语言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利用手课堂教学的时间规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还要调动聋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帮助聋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如,多与他们笔谈,给他们创造多写、多练,不断积累词汇、语句的机会,还可以教会聋生用手机发短信,让他们用手机与家人、与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笔谈能力的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交往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3.2.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聋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工作。要培养聋生人际交往能力,须要加强他们与周围人的交流交往水平,开展较大范围的人际交往工作,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可以组织聋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参加各种竞赛,也可以组织聋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去春游,通过活动帮助聋生提供更多的与聋生、与普通学生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受健听人给予他们的关爱。还可以组织聋生到超市,与营业员通过笔谈的形式进行交流,从而帮助聋生学习如何与陌生人交流、询问,锻炼他们的能力和胆量;组织聋生到市场,与小商贩讨价还价,锻炼他们生成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适当增加聋生与普通孩子的交流交往,通过使他们共同相互谈话交流,从而扩大聋生的交流范围,和交往层面,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感到健康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更好的交流,也学会了关心他人,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交往能力,如何正常与人交流等,基本交往常识。
3.2.4加强与家长联系,举办家长学校
每一个聋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门,家长就成为该校的"家长学校"的一名"学生"。学校在家长中间搞调查问卷,搞家访,建立通讯录,电话联系等,经常互通信息,共商培养方法。通过家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家长教育,增加家长与聋生的交流,进一步提高聋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据统计,有相当多的聋生家长不能很好地同自己的孩子交流。为此,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开设了《聋人心理特点及教育》、《听力学常识》、《中国手语》等专题讲座。请一些聋生家长介绍自己与孩子的沟通经验,鼓励聋生家长积极主动地同孩子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宁生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1
[2]刘俊卿 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研究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11月
[3]刘俊卿,邹积会,赵哲 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
[4]李强 听障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 中国特殊教育 2004年第10期
[5]刘扬 1~6年级聋生与普通学生学校社会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年第11期
[6]高升,李明 聋生交往能力的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 2003.3
篇8
【摘要】教师在互动交流教学模式中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民族平等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让学生从沟通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实践经验浅谈高中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巧,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沟通;交流;技巧
“润物细无声”,沟通与交流在日常的师生关系中非常重要。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是不成熟的,心理支配能力往往也比较薄弱,因此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格外重要。作为高中班主任只有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受每一个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虽然我们常说,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倘若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虽然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会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因此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十分必要。那么高中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下面就此进行探讨。
一、平行交流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上,谁都没有特权。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塔菲尔《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提到了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边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从而能一边交谈,要注意的是其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上面,同时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这种沟通方式很值得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借鉴和使用,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舒畅,往往能引起很好的回应。如:一起骑车行进或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起散步或闲聊等等,班主任应该放下尊师重教的陈旧观点,应该把学生当朋友和家人一样平等地对待。比如与学生交流谈心的时候可以搬一张凳子先让学生坐下来,倒一杯水给学生。这尽管是毫不挂齿、举手之劳的芝麻大的小细节,但却能反映出班主任的人情关怀,让学生容易亲近班主任,体现出了教师平等待人的态度;同时,学生也会感到如同家人一样,学生不会在说一到办公室,就像到了刑场一样。请学生坐下来与班主任交流,一方面能使谈话更有成效;另一方面,在尊重了学生的人格的同时,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成功激励
学生和教师往往在相处方式上因为教师的特殊社会地位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比较不容易亲近,这样我们的学生往往就会比较重视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和表扬,班主任在班级作为领导核心的作用尤其重要,因此好的激励政策和激励性举措会让学生斗志昂扬,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引导学生,才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变得人性化,学生内心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从而班级管理会越来越顺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比如校运会的时候,在开始举行之前,我会开个班会发动学生,目的不是“为班争光”,也不是通俗的“竭力而为”。而是把我自身的兴奋表达出来,校运会是个怎样有趣的大型活动,同学之间如何协助,开幕式可以有什么样天马行空的计划。前提我也真的是乐在其中,不是把校运会作为一个任务。学生平常的校园生活都是只有学习,通过老师一介绍,什么点子啊主意啊马上都出来了,热情极高。再后来,不用老师怎么样去推动或准备,全班的同学都带着高昂的热情去迎接这次盛典。好的激励政策和激励性举措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斗志昂扬,影响学生的积极情绪,带动学生的激情,让每一位学生自觉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成为班级的一份子,从而带动整理班级的学习氛围,以相互合作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让学生从沟通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
三、寻求合作
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表现的学生我们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技巧,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放弃与学生争辩,因为辩论只会带来反辩,特别在课堂上学生发生轻微不当行为的时候,改变上课气氛比设法改变学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合作。利用不同性格不同表现学生的心里所想和心理需求,让他们真正的接纳自己,从而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一)针对后进生
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不良教育,都可为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条件。因此我们在做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之前,首先要做非常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要联合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多方面共同努力,对于表现不如人意的学生,教师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那种不问青红皂白批评后进生的做法,要循序渐进,慢慢的疏通学生心灵的桎梏,让学生愿意沟通,乐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和他们推心置腹,让他们向老师吐露思想深处的东西,老师的教育才有针对性。
(二)针对优等生
学生没有不犯错误的,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特别是优等生往往在成就感面前容易沾沾自喜,迷失方向,因此当他们犯错误时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苛责。沟通要真诚,而不能造作,虚情假意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让学生感到反感。有效的纠正能够指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便于学生改正,适当的沟通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班的班级管理中,一位班干部刚开始做事非常主动积极,表现出色,但一段时间后,开始表现出不良的一面,对待同学比较蛮横,汇报情况不实事求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针对该同学这样的表现我采取的方式就是先分析后处理,分析出来该同学这类表现的原因可能是老师的表扬和成绩的优异让他表现吃了优越感和自傲的心理,所以我会与他及时的沟通交流,循循善诱的进行思想分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改正。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沟通的作用,沟通和交流是理解的基石,是教师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前提,教师朝着学生迈进一大步,才能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换位思考,注意平时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架设起师生之间的心桥,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架起一座长桥。
参考文献
[1]童爱民.浅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三条途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S1)
[2]温志旺.我的班主任工作“三字经”[J].中国德育,2010,(01)
篇9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肩负重任,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该以党建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德育为抓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指导,开展好辅导员工作,促进学生顺利成才。
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能,是优秀青年最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肩负着引导学生顺利成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重任。应该以党建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德育为抓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指导,齐头并进,促进学生顺利成才。
1 党建引路
“在高职生中发展党员,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要切实按照十六大的精神,做好学生党建工作,以之为龙头,引导其他各项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笔者把培养关口前移,较好地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关,发展一批优秀青年成为党员,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具体做法是:
1.1抓源头.开展“早教育,早发规,早培养、早选苗”
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党员队伍的源泉和后备军,做好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首要环节。两年来,我指导学生党支部注重把教育、培养工作的重心前移,把人党申请人作为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好基础培养。从一年级开始,组织新生学习党史、,开展以学习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申请人,进行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等教育,指导新生写好入党申请书,激发学生的人党激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兔心屯、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学生入学当年,就有8仍耘的学生向党支部递交了人党申请书,早教育、早培养、早发现、早选苗,为党支书日后的组织推荐、考察、培养打下宽厚的基础。
1.2强化教育,认真考察.规范发展程序
发展党员要严格按要求,规范发展程序,保证发展质量.才能切实起到党建的引路作用。两年来,我指导学生党支部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傲到有计划,有目标,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合格一个。一是坚持科学理论武装人。在日常管理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二是坚持标准,择优发展,严格预审关。为了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我指导的党支部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坚持预审制度,严把预审和转正的“入口关”。三是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人觉介绍人的质量把关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发展前,党支部要分别组织有联系人、介绍人和普通学生对发展对象进行评议和座谈,这既扩大了考察对象的认可范围,增强了对考察对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老学生党员也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得到党性的锻炼。
2 多策并举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一两项工作是不足以胜任的,不能满足引导顺利成才的需要。在抓好党建,充分发挥其引路作用的同时,笔者注重结合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促进他们成才。
2.1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设置政治辅导员的初衷。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政治辅导员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引导青年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选择。
2.2注孟发挥德育的作用
德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阵地,政治辅导员不是专职的德育教员,且有着专职德育教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的信翰。政治辅导员无论是否担负德育教学任务,一定要充分利用德育这一有效手段,在班会、集体活动等场合,利用课上课后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时机,发挥德育效能,服务自身工作。
德育教育要产生教育的最佳效果,必须通过学生受教育后内心对自我的自觉要求。因此,政治辅导员同时应做一名“心理咨询者”,应从各方面洞察学生,善干倾听学生内心的“宣泄.,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智模式,使学生以理智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社会和人生,从而实现由道德要求向品德和行为的转变。政治辅导员应更新德育观念,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成分,少一点说教和灌输,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为有效实施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另外,还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一些方法作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譬如,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知识,客观地了解学生个性的状况、长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也可以采用会谈、沟通分析等心理辅导中常用的方法,服务于德育工作,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从而为学生接受德育影响、实现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德育内容只有贴近高职生的生活实际,符合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伦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个性创新意识养成纳入政治辅导员德育的视野之中,进一步深化德育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创新德育方法,要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要鼓励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满足现状,对现成的答案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有创新的想法。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才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篇10
关键词:高校教育;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50-02
一、高校教育中对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力量,也是本科教学型经济类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这对教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民营经济机制灵活、机构精简、效率很高,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其知识结构也需要多样化,由此急需大批懂专业、懂外语、懂计算机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同时,民营经济主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实现效益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不是靠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解决的,这就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一些本科教学型高校毕业生应用知识和技能欠缺、动手能力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实际来看,具有多种能力的适应力强的,并能在实践中较快地适应工作并作出成绩,毕业生普遍为用人单位看好。本科教学型经济类高校是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现实的需要使本科教学型高校必须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近几年来我国本科教学型经济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应当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改革课堂教学,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努力培养以应用性为主要特色,兼顾复合型、外向型的毕业生。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改革经济类院校课堂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整齐划一、专业和课程设置狭窄的问题。学生按照一个模式入学、学习和毕业,不能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提高和完善自我。课程结构不当,专业课比例过大,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尤其是专业选修课过少;重知识传授课程,轻能力培养课程;重专业课程,轻基础课程等。由于课程过于求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成长。因此,优化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上,财经类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随时紧贴市场发展变化,对课程设置进行灵活调整。经济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经济类人才的培养更需对市场需求的观察、契合,紧跟市场变化的脚步,突出培养职业能力。教学计划应以培养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应用型能力为培养方向。具体来说,要使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的扩展学习能力,具有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管理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
另外,经济类专业教学内容应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几个层层深入的部分。全面实行主、辅修制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时间选修第二专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无法自由选择专业的缺陷,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减少必修课,增大选修课比例。
(二)加强高校经济类教学实践
高校教育中对经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在全体师生间树立适应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形势的实践教学理念。教学中应抓住核心,突出重点,实践教学内容应尽量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要注重突出特色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针对经济学科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项目,使具有不同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实践教学要立体化。实践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环节链,要在设计各教学环节时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设计,相互贯通,使实践教学立体化。实践教学要强调质量意识,要强化校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质量观念,引导实践教学人员增强质量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广泛开展配套的教学改革活动,建立互开课机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逐渐融合的趋势,财经类专业可加大与管理类专业的互开课,并通过两种专业的相互沟通学习,提高经济类人才的实践沟通能力。
此外,各高校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经济企业实习时间,并从各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开展交流,指导实习生经济技能训练。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现实条件下,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教学型经济类高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各级各类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去。其次,采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学历层次,优化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能保证完成实践教学、敬业爱岗、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2.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管理水平。实践教学工作任务重、成本高。高校要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分工、责任及相互关系,实行以执行层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各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要实行相应的聘任制。各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指导等教学环节进一步规范化,特别对校外的一些实习环节要实行双向管理方式,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在实习单位给学生同样配备相应的指导人员,增强学生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保证学生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学单位要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也要调动一定的科研经费和社会捐赠经费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全面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发展。
(三)创新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育环境,改善实践教学基础条件
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单一、枯燥的课堂,更多地参与能够充分锻炼应用能力的课外实践活动。在不断学习基础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才能深入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改善实践教学基础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加强校级、院级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硬件与软件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资料室、图书馆、校园网络等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切实改善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要不断扩大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空间,整合课内外教育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性学习中逐步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在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经济类人才自身素质,掌握多种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全面能力的经济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