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妇女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20:1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留守妇女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因出外打工(通常半年以上),而仍留守看家的农村妇女(刘文明2007、杨云霞,2008)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表现主要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丈夫异地分居,同时见面几率低。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农村和乡镇经济的加速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与乡镇企业经济差距却逐渐扩大。这种不平衡,使得经济落后的农村中产生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即“留守妇女”群体,这一群体的数量达到4700万左右(该数据出自于2006年《中国妇女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白南生教授于的计算:“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已婚人数为10621万人,其中已婚流动人口中仅一方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721万,按男性70%的权重计算,留守妇女的人数规模达到4700万。”)。作为数量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目光,而农村留守妇女作为留守家庭的顶梁柱,却未能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从仅有的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的研究中,将留守妇女现状系统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农业女性化
妇女由于受传统和现实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女性在教育资源上的缺位使得留守妇女群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但男生外出务工,女性则无疑充当了家里唯一的人力资本。金一虹(2010)早在2006年提出,女性在从事农业劳动者中的比例由1996年开始的十年间提高了近10%,据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课题组的调查,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承担了种植业94.6%的劳动,无疑留守家庭的农业成了女性主导经济。但留守妇女群体受教育程度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留守妇女的文盲率是40.6%,远高于平均水平国家15.6%。她们交往圈子窄,无可靠的科学生产知识渠道,无法获得有益生产的信息(韩国明、张佩,2012年)。这使她们在农业生产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需求来组织安排生产,运营能力差。
二、留守妇女幸福感研究
(一)主观幸福感
学者在关于“留守妻子”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中,总结其幸福感的表现主要在: 一, 家庭收入的增加,即使留守妻子务农的经济收入微薄,但是丈夫外出打工的经济收入增加,使得家庭收入绝对值增加;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使留守妇女的辛勤劳动得到慰藉,多数人觉得为了孩子,觉得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另外,陈雪娥(2007)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从总体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是与其文化教育程度成反比,还与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社会关系网的满意的程度成正比。
(二)婚姻幸福感
国内研究中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幸福感主要受收入增减情况的影响,另外,夫妻间的见面次数,距离也成了重要影响因素(王嘉顺,2008年)。自愿为丈夫见面奔波的留守妇女,其婚姻幸福的偶值较高,且丈夫与留守妇女的距离与其婚姻幸福感成反比。且考虑到婚姻解体成本较大,留守妇女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婚姻幸福。尽管苏靖巍(2008)透露出留守妇女的酸楚,称即使日子过得像“活寡妇”。
三、社会交际网
农村女性结婚后,留守妇女开始了在婆家的社会关系网。因受时间、经费等限制,不可能经常回娘家,留守妇女不得不依靠娘家关系,也不得不有选择地动用对自己有利的社会关系,重构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刘文明,2007年)比如邻居与留守妇女在生产劳动互相帮扶,而朋友则在情感慰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更多地走出家门,走向社区公共领域,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四、家庭决策与政治参与
(1)家庭决策。丈夫离开后,留守妇女顶住生活重担,生产和生活上的自主空间扩大。客观上推动了她们在财政管理支配权、重大农业生产决策权和生活决策权等方面更多的权利。但从劳动市场价值视角分析,农村家庭的小经济活动没法用货币或实物准确衡量,因此妇女的价值失去了尺度分析。因此,加上“男尊女卑”、以经济价值衡量家庭地位的传统观念仍主导着留守家庭角色的判断(左海霞等,2008年)。尽管陈志光、杨菊华(2012)利用多年中国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丈夫外出务工,提高了妻子的家庭决策地位;而西方许多研究也支持了这种观点。
(2)政治参与。农村村民自治使妇女曾为了村务管理,政治决策的重要力量,增加妇女参与村务政治管理的机会,促进妇女自觉当家意识的形成。但有研究表明, 在决策层中, 由于农村妇女文化素质低和自信受限,妇女参政的比例低于30% (左海霞等,2008年)。
因此,面对农村留守妇女现状,我们须通过成立互助组,培养一些有干劲、有思想的女强人积极创业和投入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地方妇联的作用,做好农村妇女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定真正使农民受惠等政策来根本解决农村留守问题。
参考文献:
[1]左海霞, 郭明顺, 杜鸿波,张娟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妻子”生存状态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杨云霞.从人力资本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妇女[D].贵州师范大学,2008.
[3]刘文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妻子与新农村建设,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Z].中国湖南长沙,2007.
[4]韩国明,张佩.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J].热点关注理论月刊,2012.
[5]苏靖巍.“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及解决对策初探[J].社科纵横,2008.
[6]王嘉顺.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基于广东五市的数据分析[J].南方人口,2008.
篇2
从经济学上来讲,这是经济欠发达向发达发展过度的产物。“三留”人员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这部分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自然环境比较差,自然资源比较匮乏的地方,其突出表现是家庭收入比较低。
从社会学上来讲,这是一个庞大的且非常弱势的群体。“三留”人员的长期存在或总量不呈下降趋势,不仅给社会稳定带来诸多的影响,而且使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也难于构筑。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遭受着种种可测或不可测的遭遇。
可喜的是,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已经或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为“三留”人员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防线。总结起来,也就是舆论要关注,政策要倾斜,社会要帮扶。
一言难尽的“留守”
6月8日下午,一场关注“留守妇女”的媒体沙龙在郑州召开,省内十多家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云集会场,与来自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老促会)关注妇女权益保障的人士共同探讨了一个让人很沉重的话题——留守妇女的权益保障。
此前,他们还讨论了另一个沉重的话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综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统计分析,全国农村现有留守人员近亿人,其中留守儿童3000万左右,留守妇女4700万左右,留守老人2000万左右。有学者认为,此数字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实际上的农村留守人员可能比这些还多。
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对这个群体非常关注,这几年他和同事、学生走进河南、安徽、江苏、湖南、陕西、四川、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寻访了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生活。他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把“386199”大部队留在了农村,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守望着故乡的土地,不但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每个独立的家庭付出了牺牲,而且还在传承着中国古老而醇厚的乡土文明,但也要看到,留守老人的孤苦晚年需要抚慰,留守妇女的艰难生活需要帮助,留守儿童更需要良好的教育。
缺失的爱
改革开放后,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高速的经济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但带来的另外一个社会现象则是,由于户籍管理、教育衔接的不配套,他们并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致使大量的学龄儿童不得不留在原籍地,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便自然而然形成,这便是留守儿童。
有关专家给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有2.53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3000万人。据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村仅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就有254万,居全国之冠。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要么是有爷爷奶奶代为照看,要么是寄宿在亲戚或学校里,亲情的缺失是这些儿童最大的痛。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 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寄托,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且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
河南省老促会妇女权益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新华在河南多个地方专门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亲情缺失。她说,调查当中问到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时,80%的留守儿童说喜欢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爱或者母爱。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当中,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拥有父母的呵护,得到应有的亲情关怀,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生疏,有的子女甚至不愿意张口叫爸爸妈妈,对父母充满了怨恨。
二是学习的基本工具难以保障。她说,当问及孩子们最需要什么的时候,有40%的留守儿童答:需要一个文具盒、一个作业本、一个篮球,或者一本辅导材料等。
三是性格偏执。由于缺少亲情或者缺少情感的关怀,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少,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不愿意和外界接触,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性格怪异,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四是学习兴趣降低。由于家庭监管缺失,学校在某种程度上的疏忽,社会存在着冷漠的一面,致使留守儿童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违反课堂纪律、撒谎逃学、打架斗殴等时有发生。
五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缺位。她说,健全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因为祖父母文化偏低或年老体弱而无法顾及,或因托亲代管疏于管理,甚至还有大孩子带小孩子的状态,这就使这些孩子们在接受完整的学校、家庭、社会三大系统教育中缺位了家庭教育。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一直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一名通许县留守儿童在日记里写下的心声,道出了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的成长之痛。
篇3
一、春节同政府、民政部门一道走访贫困妇女儿童、军烈属、孤寡老人等;
二、开展妇女维权宣传活动,与计生部门一道组织全乡中心户长培训,参会人数均多人,进行计生知识、禁毒、禁赌、妇女儿童维权法知识讲座,怎样发展庭院经济知识,并考了试;
三、开展“三八”表彰活动,表彰了“十佳”中心户长,优秀妇女干部;
四、圆满完成了乡二次执委会换届,区二次妇代会代表选举;
五、配合上级部门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
六、五月份与老保障一道组织阳光工程培训共5期;
七、“六一”慰问走访留守儿童;
篇4
其实国务院早在2006年10月19日就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办公室牵头,联合全国妇联等十二个部门共同组建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小组,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但是,六年过去了,关心和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并没有制度性的突破,而一代孩子又已经长大了。而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孩子等不起。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有些地方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留守儿童的寄宿学校,让留守儿童打免费亲情电话等等,这是一些地方政府各自探索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需要推广。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有这样一些建议:
为使留守儿童不滑落为“毁掉的一代”,不成为国家未来的隐忧,必须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1、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并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
2、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及考评体系,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系统工程,纳入“城乡共建”责任体系,统筹部署,统一督查考核。总结和推广各地在此项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对有关部门承担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和年度考核评估。
3、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
4、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在乡(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中心,建立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
篇5
1、召开了隆重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会上总结了我市妇女儿童工作,并简要安排了各乡镇和部门2010年妇女儿童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达州市副市长、市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陈中华做了重要讲话。
2、举行了庆三八联谊杯趣味运动会。3月4日,来自我市各乡镇、市级部门、学校的48支队伍在中学足球场开展了趣味运动会。绑腿龙舟赛、海底传月、盲人摸象、投石问路等集体和个人项目比赛,趣味强又奖品丰富。
3、选送舞蹈《天边的红云》赴达州市调演。为弘扬巴山文化、展示妇女新貌,市妇联编排了反映文化的舞蹈《天边的红云》参加达州市庆三八百周年文艺晚会。史诗般的舞蹈悲壮、恢弘,让观众在赏心悦目之余更得到了一次精神和信仰的洗礼。
4、3月6日至8日,市妇联邀请美容师、形象设计师等专业人士,在金缔花园广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关爱女性,美丽人生形象咨询活动,免费为我市广大女性进行美容保养、衣着搭配等方面的专业咨询。
5、开展三八维权月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由市司法局组织承办的街头法律宣传活动,共发出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提供法律服务咨询服务50余人次。二是法律宣传进社区活动。在人口较为密集、人员结构较为复杂的市城区社区组织1000余名居民参加了社区法律集中宣传活动。三是法律宣传进校园活动。在城区中小学开展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思想道德建设等相关内容的法律宣传活动。该项业务目标已顺利完成。
二、新建达州市级巾帼文明示范村1个,创建达州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1个,培养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50人,本级文明岗1个,建立巾帼科技示范基地1个
目前,市妇联已完成对八台乡田坝村创建达州市级巾帼文明示范村的前期培育和本级验收工作,正在完善相关文字资料,准备向达州市妇联申报。已完成对市市委机关幼儿园创建达州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前期培育和本级验收工作,相关文字资料已送至达州市妇联,等待统一验收。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工作已有2个培育点,即竹峪镇妇委会和梨树乡妇委会,正在申报阶段。巾帼科技示范基地正在培育中。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工作,已和就业局协商共同完成,并制定出详细计划。
三、开展好妇女儿童工作暨两规终期评估会、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巾帼志愿者环保行动等活动
1、为了准确反映两规在我市的落实情况,市妇联安排布置了今年的两规统计监测任务。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地填报报表,仔细查阅历史资料,详细论证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对基层报表进行认真审核,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完成了两规监测报表。为下半年妇女儿童工作暨两规终期评估会顺利召开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基础。
2、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已在筹划之中,初步定于10月份开展。
3、继续开展城乡环境进家庭活动,要求广大妇女,特别是巾帼志愿者,要积极行动起来,从女性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出发,用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举止,教育子女、感染家人,让每一个家庭成为文明社会的最健康的细胞。
四、做好贫困母亲慰问,全年共救助贫困母亲60名
市妇联坚持访贫问苦,不仅在春节、三八节、母亲节等节日期间下村社慰问,而且建立了贫困母亲救助长效机制,在财政没有预算专项救助经费,无其他经费来源的情况下,挤占办公经费设立了贫困母亲救助金。对前来求助的贫困母亲,一方面给予300-500元不等的救助金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设法与民政、劳动、卫生等部门联系,帮助她们真正走出困境。半年来累计救助贫困母亲49人次。
五、开展留守儿童关心慰问活动,促成2对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牵手结对
半年来,市妇联共慰问留守儿童71人次,给予慰问金及慰问品价值1万余元;组织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联欢活动1次;进行留守儿童深度调研1次;召集乡村教师召开留守儿童问题座谈会在大竹镇明德希望小学现场录制现场访谈节目1期,达州电视台将本次对话活动花絮制作成专题片《关爱留守儿童,对话孩子心灵》于6月1日在《晚间新闻》播出,访谈节目于6月6日在《对话达州》栏目播出,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积极促成太平镇二小与黄钟学校牵手结对,6月13日,太平镇二小部分同学跟随我市三下乡队伍到黄钟学校,同那里的小朋友们进行了文艺节目交流演出。
六、加强下岗女职工和务工返乡女工进行再就业技术培训,帮助她们实现创业就业
为帮助下岗女职工和务工返乡女工再就业,3月9日,市妇联协助市委、市政府举办了春风暖巴山大型现场招聘会。福建富贵鸟集团、江苏恒力集团、华新水泥、天予药业等138家大中型企事业
单位,提供了百余个工种12900余个职位,有6000名女性与用工单位达成用工协议。
同时,市妇联继续与市就业局合作,将在下半年对下岗女职工进行和务工返乡女工进行再就业职业技术培训。
七、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妇联干部,建立华新水泥集团妇委会
1、上半年,市妇联完成了对乡镇妇联的摸底调查,选拔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热爱妇女工作的女干部,拟任乡镇妇联主席,充实基层妇联。目前,已将任职请示上报至市委组织部。
2、华新水泥集团目前正在市妇联的指导下,筹建妇委会。
八、完成上级妇工简讯16篇
篇6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进我旗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13号)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7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字〔**〕149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对我旗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困境家庭儿童救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精神关爱而造成心理障碍,辍学、厌学,甚至成为问题儿童,因缺乏监护而遭受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旗外出流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6%。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将是我旗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x感和紧迫感,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长期的、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抓出实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儿童优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的关爱保护。要坚持构建“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确保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切实防范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事件的发生。**年全旗要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和机制,在重点乡镇和服务内容上要有创新和突破。到x年,各乡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未成年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安全、更有保障,留守儿童现象明显减少,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在祖国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家庭监护,父母尽责。
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主体责任是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家庭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家庭发展中,要优先考虑儿童利益,更加注重以文明方式进行教育,防止家庭暴力,虐待等侵害事件的发生,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实行以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在旗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与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相互支持,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三)社会参与、全民关爱。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事业,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宣传、报告和监督,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拓展关爱服务形式的内容,规范关爱行为,加大关爱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一)强化家庭文明监护意识
督促家庭依法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重视对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指导,在政府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应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鼓励父母外出务工、创业期间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状态,给予更多亲情关爱。培育监护人依法监护意识,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时以文明方式进行,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杜绝家庭暴力发生。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各乡(镇)、村委会以乡约村规、邻里互助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监护的宣传和监督。父母或接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委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建立覆盖城乡三级(旗、乡、村)救助保护体系
旗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指导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动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切实将国家、自治区和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结合我旗实际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细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指导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关爱保护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协调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到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具体政策的落实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创新管理方式,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台账式管理,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乡(镇)、村委会开展的摸底排查和监护监督等工作要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好上级部门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各项措施,细化工作任务,打牢工作基础,形成关爱保护工作机制。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一季度检查更新一次,精准施策。同时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和其他监护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指导,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提高监护能力。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走访、专业社工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各村委会要细化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要熟悉和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和其家长外出务工情况信息,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全面排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三)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要督促指导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向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实现小学、初中阶段就近入学,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要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会同公安部门、共青团组织指导协助中小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校园欺凌等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受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掌握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旗教育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帮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家长间的联系沟通,形成学校、家长、委托监护人共同关爱培育的合力。
(四)发挥群团组织特点参与关爱服务
强化各群团组织之间横向协作机制。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妇女儿童之家、职业培训和介绍机构等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创造条件,提供心理疏导、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加快推进“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少年维权岗”等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平台创建工作,有效发挥各群团组织在维护留守儿童权益中的作用;逐步探索、建立观护制度,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测评服务;妇联要依托妇女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共青团要重点建设青年志愿者数据库,为留守儿童选择专业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残联要组织开展残疾留守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五)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保护
坚持全民关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学习、心理疏导、城市体验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门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家长”关爱帮扶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帮助援建爱心家园和村委会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等关爱服务设施、举办村委会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日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促进全社会共同来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四、构建夯实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一)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报告责任,在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救助保护强制报告责任人和有关单位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发现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受委托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委会或市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市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留守儿童因遭受侵害等原因需要转学、异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部门应给予保障。
(三)健全评估帮扶机制
对受到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公安机关相关情况通报后,要及时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委会、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四)强化监护干预机制
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监护人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委会、乡(镇)民政管理所等有关人员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同时,要发挥好村委会作用,协助做好入户查访。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行为情节较轻,依法可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在送交加害人、受害人的同时,通知村委会做好入户跟踪查访工作;对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保护令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后,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应当协助执行;对协查中发现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不能很好落实与执行的,村委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护。
五、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
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投入,结合国家以及自治区关于农村中小学建设相关项目,在有条件且符合整体布局要求的乡(镇)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容纳能力,突出儿童特色和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积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及“阳光庭院”“有福童享”“快乐学校”等标牌的关爱服务阵地,配备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留守儿童数量较少、居住分散的边远村庄,要将留守儿童送至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就读。在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村委会、社区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力争3年内基本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全覆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等关爱服务设施建设,要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备、有人员管理、有儿童档案、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有经费保障的标准,强化建设和使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要与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基层文化中心的多重服务保障作用。
(二)加强关爱服务能力建设。
着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旗、乡、村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构,加强关爱服务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建立旗、乡、村专兼职工作人员微信群,互动交流,促进工作。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专职人员、有制度措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师生比例,完善农村学校教师工种结构。择优选拔优秀教职工担任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员,对于兼职管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创新关爱方式,综合采取学校寄宿、社会托管、家庭代管、父母回归等管护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动作为,抓好落实。
(一)调查摸排,实现精准帮扶
按照《**开展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统计台账。与学校合作,依托全市“三留守”人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困境未成年人摸排工作,每季度最后月15日之前更新数据库报旗民政局,持续开展调查分析研究,为实施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考核问责和激励机制。
旗政府将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奖优罚劣,对认真履责、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对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旗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采取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对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及时发现措施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督促限期整改解决,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三)加强法治保障。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展立法调研,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明确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监护义务,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增强全社会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维权服务,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四)营造关爱保护氛围。
篇7
【关键词】精准扶贫 代际贫困 农村扶贫 知识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代际贫困属于代际继承效应的一种,指的是在一定的情况下,经济的贫困、资源的稀缺、教育的可获得机会小,导致了贫困在代与代之间难以截断,不断遗传和连接。代际贫困从一定层面上也解释了为何某些地区“越扶越贫”的现象。直接的拨款扶贫只能够增加现阶段贫困人群的金钱,本质上只是授人以鱼。知识扶贫则能够从预防代际贫困、截断代际贫困两方面产生效果。
代际贫困事实上已经在某些长期处于贫困的地区扎根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布分散,不同地区的发展速率、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潜力都不尽相同,而地方政府对当地不同的区块规划和政策扶植又进一步扩大了各地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贫困的现象分布在一些经济发展迟滞、资源和交通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而从智力人口流动角度,论及再生贫困问题时,乡镇、农村等传统务农区域的农村地方成为了次生贫困的高发区域。平均情况下农村的人口素质、人口的综合学历以及农村的教育培训资源和城市相差甚远,农村对待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的认知和二十年前相比也有较大的滑落,甚至在个别人口迁移情况严重的村庄中“读书无用论”相当盛行。现阶段农村人口掌握技术的方式多为传统的“师徒制”;离乡打工则主要依靠同乡亲友的“传帮带”;对下一代的教育基本要靠上一代,即“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与城市人口相比,次生的代际贫困更容易在乡村地区出现。
目前国际上对贫困的代际传递还缺乏公认的定义和解释,但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持续性贫困,“越扶越贫”等问题上可以看到,代际贫困事实上已经在某些长期处于贫困的地区扎根。在分工日渐细化的工业社会中,这一部分成长为劳动力的留守儿童则面临细分市场的进一步筛选,其获得的工作岗位相比其父母很难有突破,甚至在一些产业升级换代较为快速的年代,接受教育不多、资源占有不多的留守儿童在谋求职业的过程中还出现代际下滑的问题。
留守儿童、离异妇女、残障人士等群体更容易出现代际贫困
关于“贫困的遗传”这一内容,学界很早就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森德希尔・穆莱纳桑(Sendhi lMullainathan)在《稀缺》(Scarcity)一书中表示,因为资源的稀缺(包括教育资源、社交资源和经济资源),贫困的人往往在进行选择时更加盲目;在进行人生重大投资(升学选择、就业选择、财产资本投资)等方面也更从众,在投资未来收益内容时,表现出轻视、不在乎等特点。而美国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两人合著的《穷人经济学》(Poor Economics)则从侧面证明了贫穷者在进行选择上比富裕者付出了更多的心力,但是其收益往往不及富裕者选择收益的十分之一。从上述两本微观的贫穷现象理论专著中可以看到,贫困并非因为穷人的智力和富裕者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贫富差距最明显的原因为现阶段占用资源的多寡、对未来投资的重视以及是否进行合理的投资选择。基于此,重新审视划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类型,以下群体有更高几率出现代际贫困的现象: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最为典型的代际贫困的潜在受害者。其父母外出打工的本质事实是其本土的资源难以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求。留守儿童的教育多半交由祖父母完成,隔代教养使得很多家庭教育在开始时就失去其时效性。一些乡村内流行的“金钱至上论”、“读书无用论”也导致留守儿童过早辍学。这一类青年在就业以及后续发展上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而教育的缺失让其本身就占有不多的社会资源进一步缩水。早早外出打工进一步可能引出的就是早早生育,更差的抚养环境、更艰难的经济处境。
离异妇女。妇女在就业、受教育等层面上都属于相对弱势的一方,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贫困的地区,有的还留有重男轻女的积习。和男性相比,女性受教育率低,在劳动市场上,自我谋生的能力和手段也比较差。在离婚判决中,妇女往往也是年幼子女的抚养者,工作薪资低、工作时间长等因素很可能会导致其子女在未来受教育方面的限制,亩陷入更深一层的贫困中。我国农村地区的离异妇女自杀率始终居高不下,也能从侧面说明其身份处境的艰难。
残障人士。农村残障人士和城市残障人士获得的福利相比,福利金的金额、提供的就业岗位等各方面都要少得多。在一些贫困调研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是,农村残疾人往往长期卧床不起,有些智力存在障碍的残疾人被关在家里的某一处房间内。在此情况下,很多残疾人的子女很难受到应有的教育,享受到与同龄人同等的资源,甚至也有一些残疾人子女也遗传了其父母的生理疾病,全家依靠国家发放的补助生活。
知识扶贫能够从预防代际贫困、截断代际贫困两方面产生效果
代际贫困产生的关键性条件在于其现阶段占用资源的多寡、对未来投资的重视以及是否进行合理的投资选择。从这三点来看:直接的拨款扶贫只能够增加现阶段贫困人群的金钱,本质上只是授人以鱼。而提升其对未来的重视以及帮助其进行合理的投资选择,在收益层面上具备了更大的弹性空间,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处于代际贫困中的人群摆脱遗留的贫困问题。知识扶贫则能够从预防代际贫困、截断代际贫困两方面产生效果。知识扶贫包括教育扶贫、技术支援、专家指导等层面。根据我国现在的农村贫困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代际贫困现象,可以将知识扶贫的具体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种:
基于教育扶贫的帮扶措施。首先,要兴建学校,特别是针对14-17岁青少年的职业学校。在一些地区调研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年级大约在14-18岁内,除了一些基础教育之外,留守群体的个人技能相当有限,很难在进入就业市场初期就能够获得一技之长。通过提供技能培训,能够帮助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谋生手段。其次,应该根据人口分布的密度建立图书室、残疾人帮扶站。特别要注意多购进符合农村人民习惯和喜好的文化内容,同时力图帮助残疾人找到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型工作。最后,应该适当建立妇女专项培训学校和幼托所。妇女的技能培训往往是农村扶贫过程中大众忽略的死角。事实上,妇女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其工作潜力是相当大的。可以针对妇女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如缝纫、养殖、烘焙、理发等。
基于知识支援的帮扶措施。在一些长期存在代际贫困的乡村地区,简单的教育扶贫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专家访问团的形式,实际调研当地可能存在的延续长期代际贫困遗传的情况,并针对情况予以具体指导。在一些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同样还可以用技术指导的方式截断当地的代际贫困传递。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人力需求高,成本相对较低的行业。在这些群众出现技术困难时,小问题可以采用远程技术咨询,获得解决办法。问题严重时,派出技术员帮助当地农民实地解决问题。在一些重点的防疫、修剪期间,技术员对没有经验的农户进行提醒,以成本价格帮助当地农户进行农产品的检疫、防疫。授人以鱼的同时还应授人以渔,从根本上截断因知识资源缺乏导致的代际贫困问题。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注:本文为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院级青年基金资助课题“青少年世界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QN20141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汪三贵、张雁、杨龙、梁晓敏:《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项目到户问题研究――基于乌蒙山片区三省六县的调研》,《中州学刊》,2015年第3期。
篇8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荒村”调查活动第一页
2010年7月6日下午,调查小组从福建工程学院出发,于晚上抵达南平。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路上,我们细心讨论,精心部署,策划行程。
7月7日上午9点,我们抵达了南平市大横镇,副镇长陈学宝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随后,跟着陈副我们走访了湖尾村。调查活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当我们发放问卷时,村名们有种排斥情绪,不是很乐意接受调查访问。看见我们穿着记者团的团服,村民知道了我们大学生的身份,他们强烈的表现出了一个想法:读书无用论。“考上大学又怎么样,还不是没工作,读书没什么用”一位妇女对我说道。在农村,有些人认为读书无用,钱花了,工作还是找不到,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大部分青年人无论是否读书,都早早的离开了村子,只留下了妇女老人和小孩。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靠自己能力,能者善任。
(二)新农村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篇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群体。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凸现。7月8日,调查小组来到了大洋村唯一的一所小学。
走访的小学,环境都不是很好,学生人数少,基础设施差。基本上留在农村都是小学生,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也由此引起。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因而我们需要营造一种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舆论力量。如果政府和社会能够足够重视农村留守儿童,这种现状会好的多。
“知识就是财富”,农村的教育事业始终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三)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交流会篇
为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和创新意识,7月8日下午调查小组与大洋村的村干部们对关于如何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进行了探讨。
交流会上,指导老师邬老师在了解本村基本状况后,对发展新农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村干部们也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到:在农村锻炼应该了解农村生活,真实地了解村名的想法,了解农村的情况和农民生活的状况,关注农村现状,灌输新农村的理念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四)关注“三农”,普及改革开放知识——宣传篇
关注“三农”,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决策。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们对衣食住行的物质要求也逐步提高。
(五)构建和谐农村——宣传环保知识篇
总结:
两天的南平之旅,回想我们所经历过的实践活动,觉得这次南平站调查活动总的说来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不少教训。
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们所选的点是比较典型的。例如,大洋村,是整个南平跨面积最大的村,但却是经济效益最低的村。高桐村,位于高山之上,村民数量少,总共才30几户,村房破败,基础设施差,土地抛荒现象也很严重。
2 我们所进行的调查问卷都是与农村紧密结合的,与农民利益紧密相关。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比较容易被农民所接受,这是我们服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条件。
3 在南平,调查小组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容易取得与当代镇,村干部的联系,在干部的陪同下,调查工作能更有利的开展。
至于做的不好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篇9
近年来,我县民政局继续全面做好孤残儿童和弃婴的收养、康复、教育工作和三无人员、孤老女性的供养工作。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和设施改造,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特困妇女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落实男女平等政策。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局党组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实施民政各项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框架之中,坚持采取加强领导,统筹实施,搭建科普平台、结合民政保障职能,着力整合各类资源,发挥职能作用,实现齐抓共管。明确了一名副局长负责此项工作,成立了局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联系局的妇女儿童工作,并将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基本形成了分管领导总抓,业务骨干主抓,各股室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宣传,突出重点
加大妇女科普宣传力度。结合和近年来县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以结对认亲、支部共建、脱贫帮扶等等一系列经常性、社会性、常规性入基层活动,开展针对妇女儿童的科普宣传。共组织了以“惠从何来、恩向谁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关爱女性,关注健康”、“珍惜生命、远离”等为主题的科普宣传80场(次),制作宣传展板、宣传手册300幅(本),出动宣传车120辆(次),接收宣传影响的群众达1万人(次)。女性参与者约占参与公众总数的32%。
(三)落实保障,民生先行
1、低保救助工作持续提升。本着全面、公开、公平的原则,做好低保工作、救济工作。截止目前核定城镇低保176户295人,其中保障困难妇女100人、保障困难家庭儿童7人:全年核定农村低保2817户5984人,其中保障困难妇女,3210人、保障困难家庭儿童1187人.自2011年以来对困难妇女及儿童累计发放低保救助1.2亿元。
2、特困救助工作稳步推进。继续推进特困人员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特困人员375人,其中妇女140人,按时兑现农村特困难人员每人每月507元、城镇特困人员每人每月767元的生活补助。特困人员中有82名属集中供养,其中妇女32名。自2011年以来对特困救助人群中的妇女及儿童累计发放救助金800余万元。
篇10
出发的早晨,就飘起了小雨。雾重路滑,我们迟到了一会儿。等我们到达的时候,枣庄市妇联和滕州市妇联的亲们已经在高速路口等候。虽然大家初次谋面,但她们认得出我们每一个人。“编辑部在基层”的济宁站和潍坊站,她们都看了。那上面,有我们的照片。
本来,因为天气原因编辑吕红霞有点晕车,但当走下车子的那一刻,竟感觉脚下的土地是那般地厚实,手与手相握,竟是那般地亲切。
珍贵的礼物
11月8日,小编们分头进行采访,傍晚回到驻地,晚饭约在一家羊汤馆,饥肠辘辘的大伙儿匆匆前往。推开门的一刹那,大伙儿不禁怔住了屋内,灯未亮;餐桌上摆着一个大大的蛋糕,荷花形的蜡烛正在缓缓绽放。小编们真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今天是谁的生日吗?小编们还没反应过来,只听滕州市妇联的亲们齐声欢呼:“祝你们节日快乐!”
节日?啊,今天是记者节!
刹那间,巨大的感动直击胸膛。在这异地他乡,当我们自己都忘了自己的节日时,初次谋面的她们,竟还记得,并且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庆祝晚宴!都说深秋落寞,可是这样的景象,岂不是最动人的景色?
端着蛋糕,孙玮主任开玩笑地说:“你们先吃着,我出去哭一会儿再回来。”编辑吕红霞连连惊呼:“这是我6年从业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个记者节、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是的,我们还会经历许多个记者节,但无论什么时候,这份记忆与感动都会镌刻在心灵深处。
快乐之“家”
周五傍晚,我们在学校门口采访。门口挤满接孩子的家长,小兵站在教室门口,眼看一个个同学被父母或爷爷奶奶牵着离开,眼神里写满羡慕。小兵的父母在沿海打工,像这样被父母接回家的日子,一年只有两次。
更多个周末,小兵是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托管班里度过的。班里有很多哥哥姐姐,也有弟弟妹妹,大家都和老师结成了对子。每周老师和他们进行一次谈话和交心,每月为他们开通一次亲情热线电话和电脑视频,每季度开展一次结对家庭总结;每学期结对家庭组织一次聚会,每年举办一次生日活动。在托管班里,小兵看了很多动画片,学会了唱歌和画画,还掌握了种菜、包水饺。和那些什么也不会干的同学比,小兵经常觉得很骄傲。
小兵是滕州市华晨育才学校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华晨育才学校是一座典型的留守儿童学校,学生分别来自滕州市和山亭区的300多个村庄。在这里,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到了近30%。2008年10月,山东省妇联将这里确定为“山东省留守流动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
这个称号,它受之无愧。华晨育才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住校,老师们就像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学校还建起了留守儿童托管班――它是节假日“无家可回”孩子们的快乐之家。
小编们在孩子们的“家”里,看他们大口大口地吃“蜜儿餐”,心中百感交集。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都需要“妈妈”,但他们更需要亲生父母的照看。
希望天下的孩子,都是有家的孩子。
【这日采访时听到的孩子们心底的声音】
鑫鑫(10岁,四年级,父母在北京工作,最大理想是当医生):爸爸妈妈我好想念你们呀!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
彤彤(9岁,三年级,父母在济南工作,最大理想是考大学):听见妈妈的声音是最快乐的事。
豆豆(7岁,一年级,留守儿童托管班里最小的孩子,最大理想是搞建筑):妈妈领我回家吧,我们一起吃饭。
“大嫂经济”
我们采访的一个女工叫王金凤。王金凤结婚后,丈夫就外出打工了,她留在家里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公婆。
一年后,儿子萌萌出生了。王金凤想,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需要用钱只靠丈夫一人是不够的。于是,她进了苏州一家纺织厂打工,未满周岁的儿子留给婆婆照看。
临走时,王金凤心中满是酸楚,但是想到儿子的前途,还是头也没回地走了。
工资是按件计算的,王金凤没黑没白地加班。3个月后,她每天的工作量已经超过了熟练工。深夜,王金凤回到宿舍,总要拿出儿子的照片看上几眼,才能安心入睡。
一直到年三十,干完最后一批活,王金凤才赶紧回宿舍收拾行李,连夜买了火车票,回了家。
王金凤给儿子买了很多玩具和糖果,她想着和儿子重逢的那一刻儿子抱着她喊“妈妈”的情景。
可是,这一切在王金凤进家门的那一刻破灭了。
儿子萌萌根本不认识自己,尽管婆婆一直说:“快叫妈妈啊!”可是,萌萌却始终躲在婆婆身后,喊着“奶奶”。
王金凤用了10天的时间,才和儿子混了个“面熟”。
回到工厂,王金凤心里总是放不下儿子。于是,她买了一张电话卡,每天都要往家里打个电话。
厂长觉得王金凤干活踏实,就让她当了小组长,王金凤的工作更忙了。一天,家里打来电话,说儿子和村里孩子打架,“咬”了人家小孩,还学会了骂人,婆婆管不了了。
王金凤赶快请假回家。一进门,气不打一处来的她抓住儿子就揍,一边揍一边哭:“让你再咬人!”谁知儿子竟然推开王金凤,说:“你快走吧,回去打你的工吧!”婆婆赶忙拉过孙子,说:“让你回来不是揍孩子的!”
王金凤坚决起来:“我一定要教育好萌萌,我不回去打工了。”原本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出去打工赚钱,却换了这样的结果,王金凤很痛心。
和儿子待了半年多,儿子渐渐听话了,还可以认很多字,背很多唐诗。可是这半年多只靠丈夫的收入,总是入不敷出,外出打工的心再一次浮动起来。只是,万一自己出去打工,儿子又会不听话呢?
正在这个时候,王金凤所在的级索镇北杨楼村办起了“大嫂经济”。
村书记杨得山找到了王金凤,让她到村里新开的电子厂负责枝术工作,王金凤在大城市打讨工,不光技术好,人也老实,一定能干得了这活。而且厂子就设在村里,王金凤再也不用为照看不好儿子发愁了。
王金凤愉快地答应了杨书记,第二天就到厂子上班了。早晨9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还可以把活拿回家里做。王金凤的时间一下子变得宽裕起来。之前在外地打工,每月工资要支付房租和伙食费,剩的也就不多了。自从村里有了“大嫂经济”,农村妇女不出村就有了工作,比在外打工赚得还要多。
如今,王金凤一边在电子厂干活,一边教育儿子,平时还能照看公婆,真是一举三得。她特别感谢“大嫂经济”啊!
- 上一篇:上半年房地产公司总结
- 下一篇:年底公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