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工程师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4:2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级工程师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级工程师个人总结

篇1

本人XXX,男,汉族,河北省邯郸市市。出生于1987年11月04日,于2009年6月15日毕业XXX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目前在XXX公司工作。毕业后从事交通工程工作10多年,这些年工作期间我努力钻研交通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创新上倾注了满腔热情,在生产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在学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化成实干能力,在为公司的生产发展贡献自己所长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现对本人工作多年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本人一直非常拥护党的政策,一切的实践活动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坚持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和体会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本人能严守法律法规,能树立并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近年来,我以党的十会议重要思想作为发展奋斗的指导方向,通保持自己的政治觉悟能够“与时俱进”。

二、职业道德方面

在注重提高思想品德的同时,也不忘注意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我通过不断地学习有关交通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本人一向谦虚好学、钻研业务、勇于奉献,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严格按照“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原则在工作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生活上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能够带领团队,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能够积极指导和带领刚工作的同志,使他们时刻感觉到有人关心、爱护和帮助,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工作中去,并督促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尽快、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三、专业技能方面

1、制定了各级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并签订考核责任书,明确考核标准及目标要 求, 使各级各岗位施工管理人员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分工明确, 职责分明, 减少责任推委, 杜绝管理漏洞,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赋予了责权利相互关系,合理 解决分配矛盾。

2 、建立了安全 资金专项保障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安全专项资金的必要投入,防止因资金问题影响正常的安 全防护用品、设施的配置,造成安全配备设施的短缺等,留下安全隐患,影响正常施工。

3 、制定安全培训制度。公司对各级岗位管理人员制定了各阶段培训计划,使各级岗位管理人员有合理的时 间接受安全知识的更新、巩固和充实,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安全防范能力。

4、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及生产事故处理制度。公司着力对加强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制定落实整改“三定一 同时”具体有效的实施办法,使安全检查目的最终得以实现,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 故损失程度。

5、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制度。

6、同时公司还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规定,对施工设备、大型机械设备、特种设备、安全设施防护及安全 检测工具等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定,明确各方责任,可以有效减少机械故障对人员的伤害。

本人一直从事现场技术管理工作,通过系统地学习相关图集及规范,坚持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第一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了多项建筑工程方面专业技能,且能熟练 office 等办公应用软件及 auto cad建筑制图软件。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 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这几年的工作中,本人主要负责现场专项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的编制、图纸会审及现场技术管理工作,积极同业主、设计及监理单位进行沟通,保证了现场工作能有序展开。

四、工作态度方面

篇2

四年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即将踏入社会,让社会来检验这四年的成绩。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自己。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我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在专业技能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编辑推荐: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在社会实践上,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各类的书籍,并参加了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培训并取得高级工程师证书,成绩优秀。学习固然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才可能战胜自己。

学习当然是重要的,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在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职业建筑师;业务基础

1.建筑设计工作室调研

笔者所调研的建筑设计工作室是深圳市汤桦建筑事务所,调研时间是2011年7-8月。深圳市汤桦建筑师事务所成立于2002年10月(前身为深圳市汤桦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设计研究。领衔设计是著名建筑师汤桦教授,多年来承担并完成若干设计项目,在国内外数次获奖。

在工作室,笔者参与了一个重庆西永软件园中央景观服务区概念性方案投标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很短的景观规划,大约只有二十天的时间,其中要给老板看三次图。时间紧迫,所以主创建筑师在开始方案的第一天就根据所需要完成的图,列出了明晰的项目进程表。具体到每天完成什么图。

一个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包括:一?建设前期阶段。具体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二?设计阶段。具体包括: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建筑施工图阶段。三?项目施工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施工图不相符的问题。四?项目使用阶段。在本阶段建筑项目建成并且投入使用。在设计事务所,基本只能接触到项目的设计阶段。当项目建成以后,会有专人去查看项目使用情况,并将现场照片反馈给事务所。

建筑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一般是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其中初步设计的内容一般是编写项目说明书,概念提出和方案设计几部分。笔者参与的这个项目竞标,只是一个概念性的方案竞标,缺乏确定的平立剖面,因此方案的深度并没有完全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项目中,招标一方提供了西永和重庆的规划图、该地区地形图、周边已建楼宇资料和下穿道联系方案,并且在《项目征集书》中列明了项目概况。设计内容是在西永组团的三块地(总用地面积约105亩),要求结合上一轮修建性详细规划、周边建筑设计等,综合考虑各种现状因素,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分析园区产业形态及入园企业特点,设计符合园区特点及要求的建筑。

2.职业建筑师工作现状管窥

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大约有一到两天是进入项目的过程。因为本次设计的主创建筑师是一个菲律宾籍的景观建筑师,他不认识中文,所以笔者被指派帮助他进入项目。这也是他和他妻子在事务所从事的第一个项目,一个星期之前他们才正式的进入这间公司工作。这可能体现出建筑师的另一个层面的要求——即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并有效处理写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能力。建筑师们遇到的不仅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还有可能是国籍不同、完全缺乏交流基础的。在这种前提下,语言成为一种工具,掌握的语言多少决定了我们可以有效的和多少人沟通。不过在协同工作的条件下,只要具备共同的沟通基础——即职业素养,那么在借助相关翻译资料、科技手段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有效的达成沟通了。本项目中,项目负责人一直用一本建筑英语手册和简单的英文词句和主创建筑师进行沟通,效果也十分不错。

笔者所了解到的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是帮助主创建筑师更全面的了解项目背景、控制项目中的人员安排、并把握项目的整个进程。比如在一开始就列出所需要的所有技术图纸,保证项目组内人手一份;和主创协商什么时候给老板看图。如果设计中出现一些和设计院的习惯不相符合的地方,项目负责人也会直接向主创指出来。比如之前主创设计的公寓柱距是8米,项目负责人看到后,提出希望改成8.4米,便于布置地下停车。另外项目负责人会尽可能的满足主创对于资料的需求,并且根据主创的完成进度不断向前推进整个设计。比如在一开始的时候,主创想要一份A2的地形图,但是事务所的打印机只能打A3的。于是负责人马上联系打印公司,打好图送过来。在方案出来之前,负责人也已经指定了建筑师做基地草模。一草一旦完成,模型也相应跟进。如果说主创建筑师是整个方案的灵魂人物,那么项目负责人就是方案落实过程的操盘手。

前面提到项目时间紧迫,因此在进行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在主创建筑师进入方案的同时,一些配合工作的建筑师就已经根据资料文件把该地块的SU模型建好了。而当主创完成概念草图的时候,会立即将草图的扫描版和线索文字交给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人,完成设计说明和概念分析的文本。这只是笔者所了解到的部分,除去这两项工作以外,相信还有人在从事其他部分的内容。由此更可以看出项目负责人需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才能掌握住每个人的进度以及他们在整个方案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设计师在深化方案的时候,笔者和其他人已经开始根据任务书的内容出文本了。文本完成的时候,效果图公司也已经完成效果图了。在20天时间里要完成上述的图纸和PPT,并刻盘打印,工作量还是不小的这也是建筑师职业的另一个特色——短期内的超强度工作。

对于建筑项目的审批流程和要点,由于笔者并未能参与到最终的审图过程,因此对此为能做详细阐述。但是从基本原则上看,项目是否可行的判断标准是:1.符合先关政策,法规;2.经济布局合理;3.工程技术是否先进。从流程上看,要经过规划-发改-建设等环节。

3.建筑师的职业生涯

每一个项目都是有若干层级的建筑负责人、建筑设计师共同完成的。说到建筑师的工作状况和职业生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设计岗位上分为1,设计总负责人,2,专业负责人,3,设计,4,校对人,5,审核人,6,审定人。

对于其中的专业负责人一职,一般需求有施工图相关经验。根据从业时间和能力差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

篇4

目录

一、职业理想······························

二、自我认知······························

三、职业认知······························

四、职业规划······························

五、结语·································

一、职业理想

高考之前的学习或许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当高考结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了大学学校和专业步入大学后,此时已是为自己而学习之时,大学是踏入社会的前一站,也是最后一站,如果把社会比作大海,那此时好比是驶向大海前的海港,此时不经在思考,我还需要准备些什么以应对未来的航行,能够让我在大海上持续航行,能抗的起风浪任意遨游,而不是随波逐流,更或是沉没;21世纪这是中国崛起的时代;建筑业铺天盖地,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凭着快速、高效、严谨、敬业、创新、拼搏等特点,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接连不断,乃至于一带一路、中非合作等中国大型基建工程输出国外。中国不断刷新着建筑奇迹与记录,使得中国被世界称作“基建狂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在中国新时代建设浪潮中有一席之地,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需要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创新思想与设计;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文精神;需要独具匠心、臻于至善的工作本性;

二、自我认知

1.职业兴趣测量

按照约翰·霍兰德教授人业互择理论测试我属于S/E,偏向于社会与企业;

2.职业能力与能力倾向测量

按照约翰·通过霍兰德职业能力测评系统测评,我属于DOL类型的,系统给出如下几个职业选择:国企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公务员、办公室职员;观察细节能力与数理能力较突出;

3.职业气质测量

按照测评统计我为“多血质”,

积极方面:灵活好动、热情活波、兴趣广泛、善于交际、富有同情心、乐观、适应能力强

消极方面:抑制了薄弱,性情浮躁。

性格特征:外倾型

4.我的职业锚类型:S(安全/稳定)

职业锚也显示了我对于财务安全性以及雇佣安全性的重视,安全稳定型职业锚的我在意组织是否能够提供一份永久的职位。

5.他人评价:询问学校老师、父母家人、同学朋友等

通过以上人员询问评价描述之后对比自己实际的职业测评,评价内容与测评内容基本相符;

自我认知总结: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工程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招投标咨询机构、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从事建筑工程预结算、工程审计、投标报价等工作。

对比个人测评,个人发展方向预想为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咨询;

三、职业认知

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以下参见十三五国建规划2016-2020年)

1.市场规模目标

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全国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全国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6%,进一步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2.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1)促进大型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以开发建设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技术管理领先的龙头企业。

2)大力发展专业化施工,推进以特定产品、技术、工艺、工种、设备为基础的专业承包企业快速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建筑工人,到2020年建筑业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数量达到300万。

3)加强业态创新,推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包服务方式和企业不断产生。

3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目标

1)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2)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

3)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

4)政府投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4.是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进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推进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5.工程造价改革

1)改革工程造价企业资质管理,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2)统一工程计价规则,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

3)建立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制度。

4)积极开展推动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各项新型工程计价依据的编制。

6.工程质量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

5.其它方面

1)资质方面,工程咨询资质已取消,招标资质拟取消。

2)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开展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小结:由于本身所学为建筑工程技术,后期会重点关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对工程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和绿色建筑最为重点学习项目;

四、职业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五个时期

学习期:起止时间:2019年-2022年

预期目标:学好专业知识,弥补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提升自己综合能力,成为优秀毕业生。

实习期:起止时间:2021-2022

预期目标:此时为实习期,做到谦虚好学,应用知识积累经验,学习处理好社会关系,做到从优秀学生到优秀职员转变,成为工作优秀大家喜欢的职员;

工作期:起止时间:2022-2024

预期目标: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继续虚心学习与求教,争取在最短时间积累到最丰富处理工作的经验,同事不算关注与学习本专业新知识,考取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发展期:起止时间:2025-2028

预期目标:已有专业资格证书人员,并职位晋升,能独当一面,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板块,处理好社会关系,将工程实际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工程中的各类技术处理方案,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并继续深造学习考取高级专业资格证书;

稳定期:起止时间:2029-以后

预期目标:已拥有专业资格证书,晋升更高级的职位,此时无论专业知识与职位都已较成熟,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达到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2.关于考证与晋职称

可以选择的证书有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结构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大专毕业后3年评助理工程师,证上助理工程师后4年评工程师,即大专毕业后7年可晋工程师。大专毕业原则上不允许评高级工程师。本科毕业后1年后自动转为助理工程师,评为助理工程师后4年评工程师。即本科毕业5年后评工程师。在获工程师职称5年后可有资格评高级工程师。

了解到土建行业没有中级职称找工作很难,毕业后如果不能快速考取到中级职称,会影响到后期发展,所以毕业中作后考取中级职称将会是我第一个目标,不能再工作中考到中级证就会变成在工作中朝九晚五的普通工作,造成不断跳槽甚至更换行业,很难出头,随意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划提升进步;

3.未来方向

据了解对建筑师来说入行10年以后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发展方向了。

1)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师工作的范畴已经分化为建筑策划(概念)、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和建筑实施(施工图及服务)三个方向:建筑策划主要是提出设计理念,提出项目构想;建筑设计就是把上述理念和构想进一步规范化、工程化、技术化,使之成为可以通过审批的方案文本;建筑实施包括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配合。

2)从建筑师的关注方向还可以分化为管理型建筑师与技术型建筑师:管理型建筑师善于掌握建筑项目的整体运作,从项目的洽谈、业主沟通,到设计班子人员组成,设计计划和配合施工等;技术性建筑师擅长建筑的技术环节,从建筑的设计构想到与各专业的技术衔接等均能做到井井有条。

未来的方向将会在毕业工作后据自己实际工作经验选择合适的方向;

篇5

大学生活在忙碌中悄然过去,成为人生美好记忆的一部分。当中有成功的喜欢,有失败的失落。但却把我培养成一个现在的大学生,使我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培训并取得高级工程师证书,成绩优秀。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

篇6

在专业技能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自己。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我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在社会实践上,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各类的书籍,并参加了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培训并取得高级工程师证书,成绩优秀。学习固然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才可能战胜自己。

篇7

论文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部分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计划中指出:目前工程教育的紧要任务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企业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其在学校及石油行业中的特殊地位,被列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为了制订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与本专业特点结合紧密的培养计划,分别对目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困惑与愿望以及新的培养计划的评价体系等作了大量的工作和细致的探讨。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及特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自专业)(前身是“石油矿场机械”专业)1952年成立于清华大学石油系,1953年以石油系为基础创建北京石油学院时正式定名。1983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规定,改为“矿业机械”专业。1993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的规定,改为“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1999年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合并,改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301)。2008年,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8月,教育部公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学科专业名单(教高厅函〔2011〕40号),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加入“卓越计划”。自2012年起成立1个30人的本科试点班。试点班学生的培养注重机械设计与制造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石油机械为特色,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为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校机自专业不仅是通用的机械工程学科,而且是石油机械工业的支撑学科。50多年来,机自专业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石油机械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创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与石油装备相关的高新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机自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机自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中国石油大学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机自专业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石油石化机械特色鲜明,有足够的石油主干专业基础,注重高新技术在石油石化机械中的应用;厚基础、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培养,专业设置模块化方向明确。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分总量偏高

全国各大高校机自专业学分要求基本在180学分左右,其中山东大学要求最低,为152学分;中北大学学分最多,为211.5学分。中国石油大学机自专业学分要求194.5学分,从整个调研状况来说偏高。学生也反映课程设置比较多,学生很多情况下都是排满全天的课程,不仅听课效果不好,甚至连做作业的时间都很紧张。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的思考及创新活动在时间上受到很多限制。

2.专业课开设比较晚,且过于集中

现有教学计划中,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专业课程开设较晚。学生的普遍反映是,在一、二年级几乎很少体现专业间的差别,即所开设的课程基本都是公共课,目前的教学计划中只有在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分别开设的“电工电子学(一)”和“电工电子学(二)”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造成学生因为对专业不了解而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与其他专业有什么区别,个别同学这种迷茫情绪蔓延,甚至会导致厌学。

从整个培养计划中可以看出,专业课主要在第三学年即第五学期开始,第五学期要求完成22个学分,除了一门高级外语,其余均为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大都集中在第六、第七学期,其中第六学期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12门次,计25个学分。第七学期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22门次,计51学分,学生普遍反映专业选修课开设过于集中,导致学生在选择课程的时候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取舍,与当初宽口径的专业教学产生了矛盾。

3.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与企业结合不够紧密

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课程设计、学校工厂实习以及企业参观实习为主。目前来看,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各种实践为主,到企业和生产现场去实习,则主要是以参观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中,而在学校里完成的实践教学则存在着设备及知识更新慢、与社会生产脱节的情况。

4.总体培养模式单一,对学生个体差异化培养关注不够

针对目前一个专业一个培养计划的情况,可以说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大胆改革和尝试。从本校机自专业来看,从近5年本科生毕业去向分析,约有20%左右选择读研,另外80%选择就业走向社会。但是事实上,在本科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按照同一套系统进行的,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差异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从学生毕业的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出,单一培养模式下本科毕业生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考研深造的学生,其科研及创新能力明显不够,几乎所有上研的同学的科研工作都是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的;对于走向社会的同学,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对其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及素质的培养。

三、机自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目前机自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订为契机,充分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科培养计划进行改革和修订,从而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订。另外,“卓越计划”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把提高和增强本专业教师的工程技术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精减学分,突出石油特色

针对目前机自专业学分多、课程重的情况,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精减学分,减轻学生负担。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目前所设课程中有内容重复的现象,还有一部分课程与专业的关联度不够,学生学完之后的收获仅限于拿到了学分,并没有对专业学习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上述课程,在充分论证之后应予以精减。

在中国石油大学框架下的机自专业,学生的就业有80%是石油相关企业,具有石油机械的相关知识对于就业的学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对于目前培养计划中已有的石油机械的相关课程继续保留,以强化机自专业的石油特色,实现中国石油大学机自专业特色及差异化发展。

2.合理配置专业课,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针对目前专业课开设较晚的情况,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订中,将专业基础课提前到二年级,甚至可以在一年级就增加一些诸如专业概论这样的渗透性课程,让学生在基础学习的同时对于机自专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明确相关基础课程在将来专业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生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向主动学习的模式进行转变。

针对目前专业选修课过于集中的情况,需要对专业选修课进行分组和分类,内容重复的进行优化和精减,并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将专业基础课程部分提前到第三和第四学期。

3.校企联合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资源优势,与相关石油企业密切合作、联合培养。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工程师共同制订灵活的、可操作性强的培养计划,最大限度地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实践教学就从学校虚拟走向生产企业,从纸上谈兵升级为现场操作。为了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将职业资格培养引入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为了加强本科生的工程实践经验,美国、法国、德国都将职业教育作为本科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4]机自专业也相应地增设AutoCAD认证、SolidWorks认证、Pro/ENGINEER专业认证、UG认证等软件工程师职业培训内容。企业需要的是独立工作的专门人才,经各种软件工程师的培训,是从“通才”到“专才”的后续教育,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力保证,经过职业资格培养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更快地入独立工作状态,很受企业欢迎。

4.加强专业引导,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卓越工程师人才选拔上,要充分体现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入学一年级两个学期的教学中,改变专业介绍是学生与专业唯一一次接触的现状,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从了解专业深化为理解专业,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进行理性的自主选择。对于动手能力强、就业目标明确、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引导其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方向;而对于创新能力强、有刻苦钻研精神并致力于读研深造的学生,则更多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化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使得卓越工程师的选拔更加客观,并加强了对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关注。

四、机自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保障措施

1.学生遴选与教学等相关制度的配套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在目前来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全新尝试和探索,尽管从培养的目标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情况看,其积极意义是肯定的,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求学校必须有比较完善的相关制度配套。

首先,学校层面要加大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正确认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鼓励、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并理解机自专业的专业特点、就业方向、工作内容等方面的知识,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选拔制度。

其次,对于卓越工程师“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在教学资源配置、学籍管理等方面走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前面,针对一些常规的情况和一些特殊的情况,相应的应对措施要全面、可靠,真正做到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2.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与选拔制度

要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学校应加大对在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引入和培养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出台一系列特殊政策,鼓励在校教师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到企业攻读博士后、挂职锻炼及科研合作等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素质。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职称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推进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

其次,将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聘请为卓越工程师的现场指导教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政策,因为一些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可能由于学历问题、编制问题而不具备被高等学校聘为指导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但是,恰恰是这部分工程师才是弥补学校教育的最好的合作伙伴。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依侧重有不同要求: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较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或从事相关专业技术10年以上的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且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应的工程实践环节。

3.密切校企关系,建立高质量的实践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原石油装备公司、孚瑞特石油装备公司、科瑞石油装备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国家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装备总厂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为校企联合培养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制订完善的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的评价一直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瓶颈,因为实践教学的模式与课堂理论教学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教学环境具有不确定性,考核形式多样,学生个体工作量化标准难建立等,使得实践教学的考核不够客观,从某些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以上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一套可操作性强、比较客观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总结答辩和职业资格认证。

实践教学总结答辩,针对教学内容与时间相对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内指导教师组织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答辩,并邀请企业或者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参加,这样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掌握学生完成实践学习的情况,还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在完成全部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后,可以根据专业情况进行职业资格的认证,职业资格认证也同时实现了全面考核学生实践教学的目的。

篇8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薪酬分配 绩效考评 问题 解决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域的两大核心――薪酬分配、绩效考评,一直为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所关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调动与激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大多数国有企业正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改革,认识清楚并着手解决薪酬分配、绩效考评以及其他方面中存在的痼疾,建立公平、公正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平台和制度体系。结合在企业工作七年多的工作体验,笔者在这里仅就国有企业中薪酬分配、绩效考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初步的解决思路,以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企业经营者借鉴和思考。

一、薪酬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1.岗位等级工资制

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岗位等级工资制度,岗位薪酬的构成元素如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奖金等,实际上只和职务等级挂钩,与具体工作的职责、工作特点、岗位的价值等无多大关联,企业各部门基本上都是按照同一级别(如行政管理级别和技术级别)采用统一的标准。如部门经理与部门经理、主管/主办与主管/主办之间、普通员工之间,助理工程师与助理工程师之间、工程师与工程师之间、高级工程师与高级工程师之间,只要行政级别或职称级别相同,岗位薪酬基本相似。虽然经过薪酬调整和变革,但是受到传统观念、体制约束等因素的影响,薪酬制度在市场适应性、灵活度、激励性等方面仍然没有实现根本的转变。

2.平均主义

由于实质上是传统的岗位等级工资制度,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违背薪酬分配的内在公平性原则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平均主义。因为即使同一个职级的岗位,工作难度、工作负荷、责任、风险也不一定相同,但是在职级上处于同一级别的人员所拿的岗位工资与奖金是完全相同的。这样的工资分配制度首先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不利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尤其是对于某些岗位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来说,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与风险,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3.薪酬通道狭窄,只有“当官才能发财”

员工的薪酬档次一般只有一个具体的数据或者1~2档,员工如果不升到管理岗位,工资、奖金一般就只能维持在一个大致固定的水平,不能得到提高。但是管理岗位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刺激员工在自己专业领域发挥出出色的水平而不是让他们都成为一个好领导。但大多数国企在这方面的激励措施却缺少,以致员工一心只想当“官”,忽视了专业技术上的上进,有的甚至荒废了自己的专业。

4.岗位价值的市场适应性不足

在薪酬分配中,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岗位确定不同的价值范围,再在这个范围之内根据不同的员工绩效表现和能力表现区分不同的个体价值。为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对企业每个岗位的价值进行科学、公正的薪酬价值评估。对企业现有岗位、职责和定位进行重新核定与评价,明确各岗位的相对重要性和价值,并参照外部数据,确定合理的薪酬幅度和上升空间。对关键岗位采取竞争性的薪酬水平(如采用75%分位值或更高薪酬标准为基准),一般性岗位则采取一般的薪酬水平(如中位值25%分位值为基准),在一定的范围内确定各类关键岗位的薪酬幅度和起伏空间,形成“薪酬阶梯”。同时建立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保障各岗位薪酬的可比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使薪酬真正体现人才的价值,体现工作的绩效,起到激励作用。

二、绩效考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主观性强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每年都会进行考评,最常见的就是每一名员工都要写工作鉴定、年度总结等,由于没有有效的考评组织,常常都流于形式。考评要素定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考评者主要凭直觉、印象、随意的观察以及凭简单的成绩记录对被考评者的工作情况做出评定,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因而很容易造成评定上的失误。

2.缺乏人性化,绩效考评是控制工具

这是将绩效考评从一个极端引入另一个极端,这些绩效考评方案的理论基础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与麦戈雷格的“X理论”是吻合一致的,那就是认为员工作为普通的人都有懒惰心理;尽可能少工作、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需求漠不关心、不喜欢承担责任;喜欢被人领着走等等。因此,这些员工与装备线上被检验的一件件产品没什么两样,所以,管理这些员工最好的办法就是必须对其加以奖励、惩罚、控制。绩效考评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控制、惩罚员工的有力工具或称之为“大棒”。这种绩效考评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绩效考评的发展功能,绩效考评单纯成为上级控制下级的工具,而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绩效发展,必定引起员工的反感与对抗,因此,这种绩效考评从长远来看,是注定要失败的。

3.没有将工作业绩考评与综合考评分开

一般说来,员工考评的目的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员工薪酬决策、员工选择(即如何晋升、淘汰员工使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员工个人发展。结合不同的考评目的,考评应该分为不同类别。不同的类别应该有不同的考评要素。因此,应根据不同考评目的制订不同的考评要素。大多数企业的考评体系显得过于单一,使用同一类考评很难实现多种目的,就可能造成考评结果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发挥不了考评应用的重要作用,达不到考评目的。因此,适当地对考评体系分类是很有必要的,最常见的是“考评分开”,即工作业绩考评和员工综合考评分开,分别达到薪酬决策和员工选择与发展的不同目的。

4.员工考评体系没有与公司考评体系的其他层次相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学把企业考评有关的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如下表。

大多数国有企业现有的员工考评体系以第3、4层次水平为主,但在建立员工考评体系时应与第1、2层次的考评有一定的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员工个体的努力方向不偏离整个企业或部门的目标,通过个体的努力实现总体目标。

5.考评要素指标缺乏合理化

考评体系的指标标准由企业统一制定,没有顾及不同类别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设计考评要素时,应当对企业人员进行分类,常见的可分为中层领导、事务管理、后勤保障类员工和技术/操作人员,对不同类别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考评要素和标准,使考评要素指标合理化。

6.考评者、被考评者、人力资源部门、直线经理角色不明

员工考评的主体是考评者和被考评的员工,最常见的即上司和部下,二者的互动是考评的基本原则。企业现有的考评主要是由考评专项小组考评员工的。被考核人先提供书面工作总结,考评专项小组然后举行考核初次会议,熟悉考评制度、把握评分标准、安排考核计划、明确注意事项,接着考核专项小组再访谈了解被考核人的员工,从他们那里了解被考核人的工作表现,获得综合信息后再进行打分,最后汇总,算平均分。直线主管和下属在考评时没有进行面谈,而考评专项小组凭借几个员工给予他们的信息打分评价被考评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门和考评专项小组取代直线主管负责该部门员工的考评,这样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是否真正了解该部门员工的工作和表现及其产生的考评结果的准确性都是受到怀疑的,另一方面,考评应有的对加强部门领导与部下沟通总结和改进工作绩效的作用也无法实现。因此,为了能够使考评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人力资源部门应是考评工作的组织者,它除了提供一些员工的人事资料记录外,更多地是扮演规则制定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同时接受员工的申诉,是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的裁判。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应是直接主管与下属的关系。只有直接主管才真正的了解自己下属的工作表现。当考评下级的任务被移交给其他人时,直接主管的管理和威信就可能受到削弱。考评的效果好坏与否主要在于部门领导与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这是企业各个管理者应该清楚的一个原则。

7.考评没有及时反映员工的绩效,考评周期过长

大多数国企考评是半年考评一次或者年底算总账。实际上,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考评应该加大考评频度,可以考虑季度考评。企业人力资源部人手够的话,可以实行月度考评,以更好的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好坏。这样,可以使考评更加及时、准确,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的作用将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8.考评结果只是用于绩效工资或奖金发放,而很少运用于培训、晋升、淘汰以及员工个人发展

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大多数国企的绩效考评结果还未能很好地运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没有与晋升淘汰很好的结合起来,致使员工对考评的重视度和个人工作积极性的降低。

当然,国有企业中薪酬福利、绩效考评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远不止这些,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在实践中,我们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解决之道。前面所述,只是笔者提出的一些思路,供大家借鉴。另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为解决薪酬、绩效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岗位工作分析,做好岗位说明书。在瞬息万变的企业工作环境中,一个适当的工作分析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新的工作不断产生,旧的工作要重新设计。工作分析在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体系搭建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企业编制定员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企业聘用和考核职工提供客观标准,而且为确定员工的薪酬待遇和进行培训提供了客观基础,有利于员工明确努力方向,改善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做了工作分析,有了规范、实用的岗位说明书,进行科学的岗位薪酬评估,参照外部同行业薪酬数据,合理调节薪酬,使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真正体现人才的价值,起到激励作用,而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激发,必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 剑 叶向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

[2]王 强 陈亦难 胡汉辉:人力资源管理十讲.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3]张 锦:国有企业的薪酬和绩效考核路在何方.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报,2007年

篇9

关键词:机动车 检测维修 专业技术 职业水平

为了有效提升机动车检测维修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车辆安全运行,2006年国家制定了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并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计划,每年进行全国统考。山东交院机动车检测维修中心是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在山东省的唯一考点。该次考试分为机动车检测维修师和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两个级别,同时分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机动车整形技术和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三个专业。笔者作为此次实际操作考试的考官,结合自身体验及在日常工作中的经历,总结出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职业水平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政策,熟悉与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的标准和作业方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只有明确国家交通运输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机动车检测维修行业的作业要求,才能清楚自己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标准和作业方法既是评定机动车性能好坏的标准,也是检验从业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的标准。因此,作为从业人员,应该按照规范作业。

二、提高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的发展,作为现代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人员,要在复杂多变的行业竞争中立足、发展,应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一流的专业技术水平。

检测维修人员应严格遵守机动车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发扬各尽其责、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对待客户热情、尊重,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解决客户所遇到的问题。

此外,作为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备扎实的机动车检测维修功底和娴熟的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能够独立判断机动车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随着机动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维修人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机动车检测维修行业的服务质量。

三、不断学习,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传统的维修和检测手段已不能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需求。检测维修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创新,才能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才能应对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仪器和维修设备大规模出现的局面。

检测维修人员应通过不断获取、更新知识来适应检测维修业的飞速发展。获取、更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各院校开设的检测维修课程培训来获取信息资源。在有了扎实功底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诸如机动车检测维修师、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机动车检测维修高级工程师、汽车修理工等权威考试、认证,在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同时,了解检测维修业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拓宽道路。

四、制订发展计划,明确努力方向

篇10

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

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现状

本文以浙江省基层供电营业所中随机抽取的两个比较有典型性的单位作为分析样本,这两个营业所地处浙江省南北两端的一个大所一个小所。样本统计截止到2013年9月份,人力资源现状如下:总人数为85人,按照年龄、学历、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和技术职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表4和对应的柱状分析图如图1-图4。

表1 按年龄段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年龄段 50后 60后 70后 80后 90后

人数 6人 43人 25人 9人 2人

占比 7.40% 50.60% 29.40% 10.60% 2.40%

表2 按学历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学历 初中 高中、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士

人数 22 49 10 4 0

占比 25.90% 57.60% 11.80% 4.70% 0%

表3 按技术职称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技术职称 没职称 助工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人数 79人 5人 1人 0

占比 92.94% 5.88% 1.18% 0%

表4 按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职业资格 没有资格 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 技师

人数 11 8 43 21 2

占比 12.9% 9.40% 50.60% 24.70% 2.40%

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

样本的人员学历、年龄、知识水平分布情况来看,相差较大,结构不够合理,对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不利,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

(1)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1970年前出生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58.%,年龄超过45岁以上共52人占全体员工总数比例高达61.17%,8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员比例严重不足,仅为11人占比13%。总体态势是“从年龄高到低成陡降型的曲线,而非呈正态分布的曲线”,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模型。按照电力行业特殊工种的要求,45周岁以上人员是禁止从事登高等高风险的作业,这些同志现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但知识老化不满足现在智能化配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要求。而新生代员工从工作能力以及人数上不能及时进行工作交接,难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2)智能化电网需要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互动化方面的知识,需要高层次知识、高素质的人才。从表2和图2可以分析出,两个供电营业所员工整体学历水平不高,缺乏高学历人才。高中、中技、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83.5%,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只占全体员工总数的16.5%,与国家电网实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不相匹配。

(3)表3和图3可以反映出,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技术人才短缺。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比偏低,仅1人占1.17%;助理工程师5人占5.88%;无职称人员却占比偏高为92.95%。不能满足技术密集的供电营业所对技术人才的高度依赖。

(4)表4和图4折射出,专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短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占比偏低,分别为24.7%、2.4%和0%;初、中级工的人数比例偏高,为60%;无技能等级证书的为12.9%。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储备与电网事业的蓬勃发展所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人均素质当量是衡量供电营业所员工应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或专业技能水平指标。通过样本分析可看出,目前供电营业所员工素质当量普遍偏低。素质当量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技能单一的现象,极大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空间。

开展供电营业所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需求对技能培训的客观要求

供电营业所员工的素质当量要满足电网的蓬勃发展,配电网的智能化运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大规模的高级量测体系(AMI)和智能用电服务的需求,因此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供电营销配电职业技能人才已显得刻不容缓?企业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在为员工提供个人升值的机会和发挥潜能的舞台的同时,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做出更多的有价值的贡献。

供电营业所员工对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要求

对于供电营业所员工自身来说,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现实的需要。因为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员工个人不能很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应变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很快就会被淘汰。员工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具有了对抗社会竞争威胁的有力盾牌。

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人力资源当量的操作要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战略成为供电营业所发展的第一战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胜。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主要方法。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的内在要求

激励是调动供电营业所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主要动力。供电营业所不仅要运用物质利益来激励员工,更要运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进取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将获取培训机会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并更多让员工参与供电营业所的目标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提供员工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职业技能培训创新模式的实践

供电营业所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现有的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和脱产培训等模式,已无法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快速发展。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必须采用更为灵活的模式,提高员工的培训参与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因此通过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新的技能培训模式:

“岗前培训”的培训模式

“岗前培训”是院校毕业生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入职或上岗前进行的岗位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职责、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安全风险,防护知识等。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规定新进大学生的6个月集中培训,除岗位技能外还包括岗位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使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院校毕业生,不仅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技能需求,并且从心理和能力上完成了学生到员工的华丽转变,受到供电营业所的欢迎。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训模式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以劳模先进人物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方向,有效搭建劳模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创新功能突出、管理规范有序的劳模示范引领平台。通过创建劳模敬业示范岗、技能教学点、创新课题组以及各类先进和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工作室,使之成为强化人才培养功能、强化创新创效功能、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和、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的一种培训模式,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的职工队伍。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某地市单位供电营业所成立了以劳模姓名命名的工作室,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训模式,带动一个团队进行创新工作,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同时每年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相应的专项培训不少于2期,培训人数不少于30人,通过辐射的作用,将劳模的技能进行传递。劳模工作室采用“N+1”的松散型团队组织模式,进行教科研工作,2012年全年发表专业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出版教材2本、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个,极大地激励了职工创新的热情,提升了职业技能教学能力。

“职业导师制”的培训模式

供电营业所“职业导师制”来源于传统的“师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除了强调具体技术和业务的传授和讲解,还在人际关系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开发机制。“职业导师制”能够迅速培养出符合供电营业所发展要求的人才,最大可能地发挥人才的潜能,使新员工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和空间充满信心,从思想上、感情上尽快地认可供电营业所的制度和文化,有效地防止人才的无序流动;从而完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挥团队竞争优势。

“以竞代培”的培训模式

供电营业所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基层生产岗位的活动,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发挥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作为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有效地推动了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同时在供电营业所营造了崇尚技能、学习技能、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了应急救援竞赛,我们湖州分中心承担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代表队的选拔、集训工作,并最终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三、第十名的优异成绩。这次竞赛不仅是参赛队员得到了提高,同时促进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职工的全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体现了“以竞代培”在供电营业所职工能力培训中的作用和地位。

“测试”的培训模式

如果说竞赛是“竞技体育”,那么测试就是“全民健身”。国家电网人力资源正在开展“三考一竞”活动,所谓“三考一竞”就是指考试、考核、考勤和竞赛。供电营业所调考就是指通过调考的模式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的一种培训模式。以测试这个形式来促进员工的学习热潮。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连续四年在核心工种上开展全员调考,就是把某一工种相应技能等级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先进行自学形式展开培训,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学分累积,综合提高员工技能素质。

以上几种培训新模式,虽然在人员结构上不能得到快速的彻底改善,但在近几年供电营业所职业技能培训实践中,培训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老员工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有所加强,新员工能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能。这些新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经实践和分析总结如下:

(1)快速提升供电营业所员工素质当量必须采用职业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和新模式松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职业培训中心集中培训能快速改善专业技能人才结构,新模式松散培训能切实提升团队的实战工作技能。

(2)大体量培训应采用集中培训,如“岗前培训”“竞赛集训”。人数不多则应实施“职业导师制”和“劳模工作室”的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