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助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16:2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发店助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全省“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在春光中拉开帷幕,在赫章,513名驻村干部分布在27个乡镇465个村居的版图上。
干部到基层了,工作开展怎么样?群众反映好不好?赫章县委干部驻村工作调研组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深入调研,走访了驻村干部和群众。“我们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认真梳理,把驻村干部的工作归类总结,并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找到了驻村干部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探索——‘八访八问 ’工作法。”一名调研组成员告诉笔者。
赫章县在“帮县、联乡、驻村”工作中,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总结,提炼出的“八访八问” 工作法(访贫困群众,问生活所需;访“五保”老人,问健康赡养;访留守儿童,问学习成长;访流动人口,问社会服务;访人员,问事情原委;访致富能手,问致富经验;访企业业主,问矿群关系;访党员干部,问发展良策),得到了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的亲笔批示,省领导孙永春、秦如培及各级各部门领导相继作了批示。
“八访八问”工作法实施以来,被冠以“‘访’出了干群真情,‘问’出了民生大事”的美誉。
驻村干部工作的法宝
在赫章县古达乡中田村,村里的“流动理发店”每到周末都会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村民钱永学说:“这是驻村干部雷俊才想出的点子,有了流动理发店,全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五保”老人理发更方便了。”
雷俊才是县水利局的干部,主要在县城工作,农村工作经验积累不多。雷俊才被安排到中田村驻村以来,带领村两委班子走访全村农户,按照“八访八问”的工作方法,与不同类型的农户进行交心谈心,了解他们当前生产生活的所需所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陇翔林等5户农户是村里的危房改造对象,不但建房资金短缺,家里也缺少劳动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新房修建,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雷俊才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帮助他们拆旧房、下基础、搬运木材……两个月后,5户农户住上了漂亮的新居。
“‘八访八问’工作法,教会了我们驻村干部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雷俊才说。
在采访中,90%的驻村干部都有雷俊才的感受。特别是从机关到农村的年轻干部,在实施“八访八问”工作法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又积累了不少农村工作经验。
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渠道
家住辅处乡辅处村的田维明告诉笔者:“自从驻村干部到村开展工作后,我们身边最大的变化就是干部和群众之间增加了一份亲情,群众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更强烈了。”
刘赟是县选派的驻村干部,他到江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门拜访每户农户,梳理归纳群众的想法和对全村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农户与农户之间存在的矛盾等,并按照梳理的类型将农户归类,建立家庭档案,结合“四帮四促”的要求,将存在的问题逐类逐一消化。
驻村后,刘赟两个月没有回过县城的家。他走访群众563户,收集对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56条,帮助解决群众发展创业困难6个,并结合江南村的实际,理清了全村的发展思路——打造基层党建示范村、生态旅游示范村、农民增收示范村。短短三个月,刘赟帮助江南村争取到“同心新村”建设项目20个,现已完成“黔西北民居”项目256户,硬化庭院8000平方米、连户路6000平方米;完成同心文化广场、同心生态公园、同心桥、文化长廊、观景台等工程的建设。“产业富村、旅游兴村、文化活村”的同心新村初见雏形。
村里群众说:“驻村干部访出了干群真情,问出了民生大事。”
赫章县检察院办公室主任顾晓东在日记中写到:“自开展联乡驻村工作以来,我驻村工作65天,走访群众186人次,化解矛盾纠纷5起,帮助群众办实事16件,帮助落实项目3个。”选派到涉及西城区建设的白果镇煤炭沟、七里店等村的9名驻村干部,以“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走访农户3657户,核实错乱账目72件,化解矛盾纠纷782起,进一步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全面落实“六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议事决策,促进了西城区建设稳步推进。
通过“八访八问”工作的开展,群众的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思发展、盼发展、谋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干群关系进一步升温。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探索
“八访八问”工作法以来,赫章广大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锤炼出了“作风的硬度、行动的速度、落实的力度、服务的态度”。
“八访八问”工作法逐渐凸显出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作用和功能,是农业农村工作不可缺少的法宝。赫章县委组织部组织全县驻村干部召开“八访八问”工作法培训讨论会,收集意见和建议,其中93.5%的驻村干部建议,进一步健全“八访八问”工作法相关配套制度,使之成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鱼水干群关系、提高社会和谐水平的有效措施。
省人大代表、河镇乡海雀村支部书记詹以香说:“我们正在为全村农户建立家庭档案,将每户村民、每位村民的基本信息录入后实行档案管理机制,作为‘八访八问’工作法的配套措施,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赫章把“全覆盖、受欢迎、见成效”作为“八访八问”工作法的总目标,把“干部到岗到位100%、走访群众100%、建立家庭档案100%、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公开100%、群众对强农惠农政策知晓100%、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100%” “六个百分百”作为驻村干部工作成效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工作台帐,与“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同步施行,构成了以“八访八问”工作法为主体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篇2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教育
一、引言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由过去的社会精英成为普通的社会劳动者这一身份转变的事实。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00年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为107万人,而这一数据在2007—2011年五年间分别达到了495万人、559万人、611万人、630万人和660万人,十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扩大了6倍①;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所披露的数据,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80万人;另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年均人数规模将达到700万人②。由此可见,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当前及今后高校都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工作将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常规性工作,同时也是各项常规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国内各层次的高校大多开设了会计及相关的专业,在校学生中会计专业学生的比例较大,虽然会计类专业人员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的需求较为普遍,在当前经济形势较好的环境下,我国各高校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是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就业观念偏差也较为严重,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分析——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为例
(一)开展就业观念调研的基本情况
九江学院会计学院目前有在校生
4 600余人,为九江学院最大的二级学院,也是江西省内最大的会计学院,本专科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1,开设有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有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税务、财务管理四个专科专业。近几年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综合就业率(包含考取研究生、专升本、考录国家公务员的学生)均在90%以上,就业势头良好,但是在实际就业工作中也发现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工作好找,好工作难找”、实际就业状况与期望落差很大、就业知识和技能难以与社会需求接轨等情况非常普遍,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观念误区也普遍存在,为了了解当前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课题组在会计学院开展了相关的调研活动,调研的对象包括会计学院在校的所有学生。由于九江学院会计学院的毕业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均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去实习,大部分学生在实习阶段均可以确定下来就业工作岗位,因此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两个时间段的调研。第一个时间段为就业实习前,第二个时间为就业实习返校之后,以便于观测毕业生通过就业实习后在就业观念上发生的变化。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辅之以访谈形式,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用人单位和授课老师进行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总体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较为宽泛,包括: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相关工作,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相关工作,到行政机关从事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等等。第二,会计专业学生能够从事的岗位相对较多。由于会计岗位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门槛和从业资格门槛,层次越高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从事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工作非常困难,但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跳出会计岗位从事其他工作,例如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员等其他管理工作所遇到的专业门槛相对较低。第三,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通过考试来获取的专业证书相对较多,而且这些证书都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的证书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等,相关的考试还包括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等,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参加工作后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第四,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专业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足够的动手操作技能,有的用人单位还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还希望招聘的毕业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独当一面,这也为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的发展自己提出了挑战。第五,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的就业需求各不相同,会计专业中各细分专业的就业需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较多,会计专业成为当前高校开设较为普遍的专业之一,同时在社会上开办的各类会计专业的培训机构也非常多,因此在整个人才市场上当前学习会计专业和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多,使得初级会计的人才出现了供大于需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级会计人才相对较为缺乏,亟需一批懂得国际会计准则,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在会计专业的各个分支专业中,其就业状况也不尽相同③。
(三)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
1.总体上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较为悲观。在关于“你怎样认识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中设置了“非常严峻,感到焦虑”、“难,但通过努力找到工作不成问题”、“并不难,但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难”、“很容易,不必操心”、“说不清楚”五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的比例分别是14.5%、39.7%、38.4%、4.1%、3.8%,这表明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夸大的恐惧及畏难情绪,择业时不敢大胆自荐,不敢面对竞争,在面试和竞争中无法发挥正常水平。有些毕业生由于本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担心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遭遇过求职挫折后更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此退缩不前。因此高校在就业工作中应充分关注这部分学生,特别要关注这部分学生中属于特殊群体的学生,采用适当的策略去引导和鼓励他们。
2.在对职业选择的认识上更加多元并能结合自身实际去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也有部分同学呈现出一种缺乏实干的浮躁感。在关于“希望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的调查中,共设置了“追求稳定”、“无固定倾向,先就业、再择业”、“与专业对口”、“希望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自主创业”、“其他”六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的比例分别是16.3%、39.2%、21.1%、11.2%、11.9%、0.3%。这表明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已经能够从希望“一步到位”、“稳定舒适”的想法中摆脱出来,接受了“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随着学校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及创业政策、创业平台和创业服务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九江学院不断涌现出了毕业生创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先例,使很多毕业生对自主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从事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奋斗中去实现人生价值。在对“就业岗位”的定位中,76%的毕业生选择了当“白领”,在涉及“预期薪酬”的调查中,只有18.2%的毕业生选择的薪酬区间低于或者与实习就业后的实际薪酬相当,而且其中有31.4%的毕业生选择的预期薪酬达到了实际薪酬的两倍以上。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毕业生还缺乏实干的精神,部分大学生希望一毕业就能立即成为单位领导或企业老板。现在大部分用人单位在录用高校毕业生时也采用了新的标准,无论任何学历的毕业生都要从基层做起,熟悉一线工作,在基层取得了进步和成绩后才有提升空间,因此大学生必须抛弃浮躁心理,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提高真本领。在课题组的调研中也发现了部分毕业生创业失败的案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缺乏实干、缺少耐心、急功近利,当创业热情逐渐被创业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各种问题消磨完以后,面对失败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
3.在择业中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及人生目标的追求,但也有部分同学缺少主见,在择业上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共设置了“经济收入及福利待遇”、“个人发展机会”、“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工作环境”、“职业稳定性”、“其他”六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的比例分别是24.3%、54.6%、6.2%、7.4%、5.1%、2.4%,有一半多的毕业生面对择业时选择了个人发展机会,只有两成多的学生对经济收入比较看重,其他因素均只有较少比例的毕业生选择,表明学生在择业中一方面重视依靠自我的努力去追求生活的富裕;另一方面更具有较为长远的目光,关注自身能力的施展和职业发展的前景。这种对个人发展机会的关注为高校引导毕业生树立就业观念、培养就业技能、发掘创业禀赋、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提供了着力点。课题组的调查显示,2011年九江学院在校生中的独生子女比例为54%,2011年在校生中“90后”学生的比例达到73%,对于“90后”的大学生而言,其成长过程是中国改革开放已见成效,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大部分学生在成长中并未经历过较多的困难,家庭和社会都给予了他们很多的关爱,这就在某种程度形成了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独立判断的能力。一部分毕业生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不是选择去积极地面对,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和锻炼自己,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家长身上,甚至干脆不去就业,当“啃老族”。有的同学在面临就业机会时,缺乏独立的自我判断能力,没有主见和立场,关键时刻需要家长和其他人来帮其决定,从而失去良机。
另外,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中存在的另外一些消极方面也值得我们去认真关注并加以教育和引导。例如就业诚信的缺失,随意违约;有的毕业生法律意识淡薄,当出现纠纷时又缺乏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有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比较盲目,价值取向扭曲,一味追求“北上广”、沿海地区、大城市、三资企业等等,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看到哪里热门就往哪里挤,结果很可能在多次碰壁后丧失信心。
三、对开展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观念教育的思考
(一)加强对国家就业政策和当前就业形势的正确引导
大学生就业观念是国家就业政策、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高校就业观念教育状况与毕业生个体身心实际状况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大致经历了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三个阶段,这种观念的发展是伴随着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宏观就业政策及经济社会状况和思想观念的变迁而发展的,因此高校就业观念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由此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式和就业方向。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政策。“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下,高校毕业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不可避免地会让所有毕业生不得不去面对人才市场的竞争。其次,要引导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难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的就业难是相对于以往阶段分配模式上的就业难,是相对于高期望之下的就业难,是相对于社会发展不均衡下的就业难,高校毕业生必须接受这种客观现实,去迎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最后,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引导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新”的就业观念,正确理解就业的含义,打破传统思维上的铁饭碗,认识到只要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获取合法收入进而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发展的都是就业,树立“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就业,在自由市场卖猪肉也是就业,在理发店理发也是就业”的观念;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现实”的就业观念,树立先生存再发展、进基层求发展的理念,不能好高骛远,只做大事不做小事,只盯住大城市、大企业、好机关,而眼睛不向下看;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发展”的就业观念,理解就业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发展,以良好的就业心理去面对就业难的问题。
(二)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职业道德观念是就业观念形成的基础,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下,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社会对各层次各专业人才需求的不平衡以及大学生本身在期望与技能上与社会的脱节,许多毕业生在应聘和实习过程中,不能正确面对用人单位工作环境及工作技能要求,在产生心理落差时又不能正确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引导毕业生在工作中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有踏实工作的自觉性,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善于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胜任能力。在当前形势下,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并不代表社会能够吸纳的劳动力已经达到饱和,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就业技能和就业经验,在就业竞争中不可避免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但其后发优势相对较强。如果毕业生注重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而达到在工作胜任能力上与社会接轨,其就业前景并不悲观。
(三)加强就业服务,形成高校毕业生树立适当的就业观念的配套机制
高校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受各种综合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因此要从根本层面来解决就业观念的问题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综合配套机制。目前需要从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层面来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适当的就业观念的配套观念转变及配套机制。高校层面,需要建立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职业认知教育;改进专业设置,以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来进行学科的设置;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学知识并能活学活用,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改进高校就业服务机制,多渠道开拓毕业生的就业面等。政府层面,需要建立有效和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并提供就业创业方向倾斜导向、就业创业优惠机制等等。企业层面,需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对毕业生缺乏就业经验的实际状况应予谅解,在用人过程中以人为本,并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机制等。社会层面,需要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观念,建立主流的价值导向,以全社会的就业价值观念来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取向。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王家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研究——以合肥市高职院校调查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3] 王海翔.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17).
[4] 李锋.关于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基于国内各层次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的调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
- 上一篇:员工转正总结
- 下一篇:员工转正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