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劳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7:4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家劳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解决工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是关心职工生活,关系到调动广大职工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件大事。据各地典型调查推算,目前,职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人数约占全国职工人数的百分之十左右,数量较大,虽然不可能全部解决,但任务较重。请各地劳动部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调整和充实调配工作的干部力量,争取在几年内,对一部分确有实际困难、长期两地分居的工人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
二、请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委的劳动部门,根据四个部门的通知精神,组织各地区和各部门通过典型调查、内部摸底,掌握工人夫妻两地分居情况。按照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从有利于生产建设,有利于边疆建设和三线建设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可能,既要逐步解决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实际困难,又要适当控制城市人口、职工总数和商品粮的原则,区别情况,制定出当年解决工人夫妻两地分居的计划。
三、在摸清工人夫妻分居情况,制定当年解决计划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把解决工人夫妻两地分居的工作开展起来,积极进行省、市、自治区之间的互调工作。
各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应当先解决那些家居外省、市、自治区,路程较远的和分居时间较长、家庭困难较大的工人分居的问题。
一方是工人,一方是农村社员的,对于家庭困难较大,生产又离得开的,应当尽可能把工人调到其配偶所在农村的附近县镇或公社所在地工作,既可避免农村人口进城,控制增加商品粮销量,又可增加县镇企业的技术力量。各地应把解决这部分人的分居问题作为重点。
四、要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和职工人数增加,各地调往京、津、沪三市的工人,更要从严控制。
凡从大城市调往中小城镇,从内地调往边疆,从一二线调往三线地区,调出、调入地区的有关劳动部门,均应积极支持,对调入的工人,要切实做好工作安排。
五、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接收安置调入工人的工作,作为调配工作的重点之一。调入地区对调入的工人,可以分配在其配偶所在单位和系统工作,也可安排到新建、扩建和急需用人的单位工作。接收单位应积极给予安置。
六、凡需要调动的工人,调出单位要认真地、如实地填写《工人商调表》。发现商调表情况不实时,由调出单位负责处理。
对身体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以及犯有错误或其他问题的在未做出结论以前,暂不要调动工作。已接近退休年龄的工人,一般不作调动,待符合退休条件时按退休办理。
七、为了全面开展各省、市、自治区之间互调工作,我们准备在今年下半年召开一次解决工人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商调会,交流工作经验,互换被调工人名单。请各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准备情况和材料。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省去年在商调会上交换的工人调动名单,希望抓紧安排落实,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内总结出经验,报送我局,以便推广交流。
篇2
关键词:居家养老;养老模式;养老服务
一、国内社区居家养老研究
随着我国养老压力的增大,20世纪90年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被引入我国,并迅速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受到了来自政府、社会、民众等多方面的关注,学术成果与社会实践大大丰富。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概念的引入与界定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概念的研究方面,史柏年、穆光宗、祁峰、冯晓娟等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穆光宗(1999)提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国家法律法规保障之下,在社区养老服务基础之上的形式为居家养老,结合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一种养老体系。冯晓娟(2012)经过研究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由多元主体提供的,在家庭或社区之中,以社区服务网络为基础的,运用各种渠道获得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二)关于社区居家养老供需的研究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被引入我国之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庞大,且处于60年代人口高峰的一代人即将纷纷步入老年,而目前能够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又较为有限,采取怎样的措施能够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最大化的满足我国老年人的需求成为了重要课题,众多学者纷纷建言献策。陈思(2010)认为应通过以下五项措施来使供给满足老年人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要,一是在经济上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扶持,使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社区养老服务投入;三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四是允许民间资本的介入;五是整合相关资源,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李兵水(2011)等学者认为应该从三层并行的运作机制、需求导向机制和供给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着手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以满足需求。高灵芝(2012)等专家通过对济南市槐荫区的调查发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能充分满足当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应与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实施加盟式连锁,搭建街道辖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直接和间接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巡回护理、康复训练、服务信息咨询等多元化服务。”
(三)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研究
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和推进,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数量供给之外,人们开始关注服务的质量,以求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侯志阳(2010)通过分析福建省三个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数据,得出以下几条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一是坚持以老年人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二是区别对待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应加强对于低文化水平老年人的教育、娱乐、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提高文化水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三是关注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四是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章晓懿(2011)等专家学者通过对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分析,总结出了对于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一些有益启示。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兼顾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其次,要加强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最后,要加大政府投以降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费用,以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自身的发展经验,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国许多地方得以推行和发展。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还远远不够,大多仅停留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地区,还不能满足我国的养老需求。同时,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还不够细化,对于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医疗保健服务还缺乏专门研究。
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研究
社区居家养老在国外最早被称为“社区照顾”,在对“社区照顾”不断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社区居家养老的定义被提出,但许多国家一直延续了“社区照顾”的说法。英国较早推行社区照顾,随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并逐渐走向成熟。
(一)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的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学者M.Barley将社区照顾分为“由社区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和“在社区内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两种模式。前者是指调动社区内的人员对老年人提供的照顾服务,后者是指在社区内建立专门的机构,以社区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照顾。Adam Pavey(1999)等学者通过对美国和英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分析,从服务的提供者角度,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分为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正式照顾指来自于政府、慈善机构和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而由家庭、亲友和邻居提供的称为非正式照顾。
(二)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务方面的研究
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渐趋向成熟,学者们根据实践结果对如何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Naoko Muramatsu(2010)等学者通过对1993―2002年美国50个州老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社区照顾对于心智正常的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相同情况下,缺乏家庭和社区照顾的老年人往往会比有家庭和社区照顾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不可预测的功能衰退。Ya-Mei Chen(2012)等学者通过对由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和国家老龄研究院在2002年所做的美国第二次纵向老龄化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个人护理服务和高级社区服务的提高是使老年人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时间和使老年人从养老机构中返回家中养老的关键。
(三)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医疗保健服务的研究
医疗保健服务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加拿大的学者W.Ian Hay(1990)作出了为了节省医院开支,社区居家医疗保健服务将会得到推广的预测。John Wiley?Sons Ltd(2013)等人通过对荷兰23名专业护理人员的研究发现,在专业护理人员和老年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医疗保健服务的开展。Maria(2013)等学者认为了解人们对社区医疗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预期和目前医疗护理网络的所能达到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有效提供。
综上所述,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于其探索时间较早,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支持,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并且在社区居家养老医疗保健服务方面有较多的研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意见。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John Wiley & Sons Ltd.Care for community-dwelling frail older people:a practice nurseperspective[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3,23,2313C2322.
篇3
新华网讯从2008年10月1日起,上海市1800家村卫生室将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为了建立与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上海市卫生局、农业委员会、财政局联合颁布了《关于上海市郊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品按实际进价收费的试行意见》。规定凡在村卫生室就诊的上海市民,均可享受基本药品按实际进价收费政策。
基本药品指《上海市郊区村卫生室基本用药指导目录》范围内用药。据悉,上海市村卫生室将按照《上海市村卫生室基本药品收费标准公示表》要求,张榜公布药品价格,接受村民监督。
扬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出台
扬州日报讯9月22日,扬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意见》。
《意见》规定,凡具有江苏省颁布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且在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工作的在册乡医,可按当地灵活就业者的参保办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乡医,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领取养老金;未参加者,缴满15年后按月计发养老金。至2008年6月30日止,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在乡村医生岗位连续工作满10年(含10年)以上,未参保者且已离岗的乡医,由各地政府参照当地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予以养老补助。
新农合试点尝试城乡医保衔接
健康报讯卫生部近日确定浙江省舟山市等15省(区、市)的10市(地、州)23县(市、区),为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试点重点联系地区。
据悉,卫生部新农合技术指导组专家相应开展以地市级为统筹层次、大病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3项试点课题研究,以课题形式带动和促进试点工作的开展。
通过跟踪指导和课题研究,及时发现和总结成功经验,探索规律,完善制度。卫生部将加强调研和指导,适时组织对3项试点的专题督导、研讨和总结。
保定试水社区居家养老
燕赵晚报讯 日前,河北省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首批2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将启动。
该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将遵循6个原则:一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二:是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三是先重点保障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年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四是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义务服务、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五是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六足由老年人自愿申请。保定市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全市50%以上社区建起3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室并实现居家养老的目标。
山东6万余名乡医接受中医培训
齐鲁晚报讯 日前,山东省卫生局通报旨在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的“5155”工程已完成,6万余乡医完成培训。
据山东省卫生局局长包文辉介绍,该省开展的“5155”工程是指:5年培养500名县级中医院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100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专病技术骨干,50000名熟练运用中医药知识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乡医,向农村卫技人员推广50项中医适宜技术。截至目前,该省已建成中医院148所,95%以上的县中医院建立了独立诊室,75.5%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中药房,80%的乡医能够运用中西医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面向农村大力推广中医药50项适宜技术,乡镇推广覆盖率达到80%,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60%。
陕西495个行政村全设卫生室
华商报讯9月22日,陕西省政府决定借助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援建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在南郑县建立495个行政村全部设立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卫生室房屋建设所需资金将由中国红十字会按每村3~5万元的标准给予专项解决。设备配置按每村3000元的标准进行选配;村医补助按照贫困线以下村每人每月120元、贫困线以上村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
南昌利用网络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篇4
1、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今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435人(其中女性152人),区考核600人,完成率73%;转岗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完成277人(涉及到10多个项目),区考核330人,完成率84%;本地在岗农民工素质培训201人,区考核250人,完成率80%;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区考核40人,农办正在抓紧落实;劳动力招聘会举办3场,区考核4场,完成率75%,招聘企业达55家次,共提供了721个岗位,1550人次到场应聘,318人达成了意向;完成劳动用工书面审查502家,区考核500家,完成100%以上;调解劳动纠纷案件14起(区交办7起),其中5人以上群体性案件3起,共为劳动者讨回工资等56.3万元。区考核全年不超过40起;办理简易工伤事故认定21起,工伤保险金合计8730元;完成遗嘱人员认证,认证率100%;社区就业岗位开发72个,公益性岗位开发185人。
2、用工补助办理情况:用工补助每半年办理一次,今年上半年,个体工商户有382家办理了用工补助手续,享受政府用工补助费154.76万元,涉及到1939人的就业;企业及其他单位上半年约有100家办理了用工补助手续,享受政府用工补助费72.78万元,涉及到640人的就业。从七次办理情况看,随着用工补助政策的不断明朗,大龄被征地人员就业一次比一次多,这一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大龄被征地人员的后顾之忧。
3、社救站日常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共代办各类养老保险240人,其中,社保144人,土保74人,新农保22人;代办医疗保险123人;为250人办理了老农保退保手续;办理城镇新增劳动力失业登记证、被证地人员就业登记证、就业转失业登记证、灵活就业登记证共404人;为22家企业299名职工办理了录用备案手续;做好了失业职工社保补贴和用工补助费以及失业职工再就业补贴和“4050”失业职工就业补贴的发放工作;对二万二千多个农村劳动力实行了动态化管理,至今年6月,全街道有农村劳动力21688人,其中被征地人员15778人。
二、民政工作
1、低保和低收入户情况:通过一年一次调查摸底及严格的审核、审批,目前,全街道有低保家庭126户,保障人口202人,另有低收入家庭52户,人口123人。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357210元,发放“两低户”物价补贴17140元,发放重残生活保障金111200元。
2、敬老院和五保老人情况:目前,全街道有“五保”及“三无”人员36人,其中在街道敬老院供养的有33人,三山福利院供养人3,集中供养率100%。同时,还收养自费老人30人,每年创收10万余元。街道敬老院现有职工7人,各项工作都朝着创“星级”的方向发展。
3、各类救助和慰问情况:今年上半年,区下拨大病基金15万元,街道拨入55059元。今年以来,实施大病救助101人次,发放救助金26万元;临时救助25户,发放救助金38900元;发放二低户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补贴14040元(全街道有7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补贴);慰问困难群众461户次,发放慰问金389782元。
4、优抚优待情况:目前,全街道有优抚对象46名,其中,伤残复退军人7名,烈军属2户,参战涉核人员4人,在乡定补优抚对象33人。上半年,共发放优抚优待补助金280220元。
5、地名工作情况:经多次实地查看,对陈华浦新村东边居民住宅进行了门牌编号,门牌号按由东往西,由开端往结尾的方式编制,共356号,名称定为陈华浦新村东区,方案得到了区地名委员会的批准。陈华浦新村东区已建有镇东村老年房及朱塘村老年房,加上原有居民住宅,已有相当规模。门牌号的及时编制,方便了该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5、《避灾应急预案》完善情况:为有效做好防汛抗台工作,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早预警、早部署,今年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各村(社区)也在认真总结历年防、抗台风经验的基础上,对各自的《避灾应急预案》进行了完善。街道召开了防汛避灾工作会议,就近期防汛避灾工作进行部署,强化了对防汛避灾工作的领导,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还对各避灾点进行了一次清理,做好了避灾点的物资贮备。
6、殡葬工作情况:召集街道有关人员、相关行政村负责人及建墓被委托人,专题讨论了洋山墓园坟墓改革议题,决定停建原来的普通坟墓,今后建墓一律采用工艺墓。工艺墓按不同档次、类别,分区域设置,做到一行树、一条路、一排墓。落实清明扫墓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应对人流、车流高度聚集的状况,清明期间未发生任何事故,确保了清明期间的安全,为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文明、安全、有序的祭祀扫墓环境。
三、残联、慈善、老龄工作
1、残联工作:积极做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全面开展残疾人托(安)养工程,作好22户重残人员居家安养申报、公示、审核、协议签订工作,并发放补助款26680元;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好4名残疾人无偿扶持工作,合计发放无偿扶持金6000元;做好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规范工作,落实河西村一残疾人企业为创建单位,进行了相关政策指导,并落实了5名残疾人与其签定合同;做好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补助登记工作,现有10名残疾人登记;节日期间走访慰问了63户困难残疾人家庭,除发放慰问金44100元外还送去了慰问品;发放了12户重度肢体残疾人轮椅,做好残疾人助视器、助听器、假肢安装工作;做好陈华村重度残疾人周寅岳器官捐赠协议签定工作,并进行广泛宣传,引起了市、区两级残联领导的重视;做好区残疾儿童趣味运动会的承办工作,并组织三名残疾儿童参加了运动会,取得了较好成绩。
2、慈善工作:开展了各类慈善救助活动,临时困难救助31户,发放救助金27250元,临时助医5户,发放救助金14000元,慰问15户,发放慰问金12000元,临时助学1户,发放救助金1000元;做好慈善爱心卡申报、审批、发放工作,共有51户贫困户获得了慈善“爱心卡”,合计金额15300元;为6名白内障患者完成了复明手术;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募捐金额243535元,并落实了一家50万元企业慈善基金及二个村150万元村级慈善基金。
3、老龄工作:确定了上半年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名额及具体人员,视各村(社区)不同情况按等次进行了分配,确定常规护理33人,特别护理4人,共37人,并向区老龄办完成了申报工作;完成了已建立的七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009年日常管理费的安排及下拨工作,合计下拨37000元;完成了上半年将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八个村(河东、河西、蒋吴、镇东、董王、书院、方戴、凤凰社区)规范化制度上墙,还就这八个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备案工作进行了部属,八个村(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举办了老年人运动会,并参加了区老年体育运动会,增强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开展书画活动3次,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做好有关村老年协会与台塑关系企业的互动,并就环境情况进行了座谈沟通;做好18个村“星火老年人之家”荣誉牌发放工作。
下步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是:对照区考核要求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1、继续抓好日常工作,如培训、就业、举办招聘会(再举办3场)、劳资纠
纷调解、工伤认定、办理各类保险等,多与街道内大企业沟通,拓展就业渠道;做好各类救助、慰问、优抚及保障对象的动态化管理等工作。
2、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一年一次的认证工作及健康检查工作。
3、广泛宣传避灾知识,按照制定的《避灾应急预案》,做好防台、抗台工作。
4、做好居家养老的推广工作,至年底,建立14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完成老年协会会议室的扩建及装修,并添置会议桌椅等设施。对老年人再进行一场形势教育。
篇5
[关键词]养老模式;分类及问题;发展方向;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101-03
1引言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已步入老龄化。莫龙(2009)的研究表明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一直显著超前于经济发展,在很多地区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老龄化和超前老龄化使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负担。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研究养老模式的相关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2005年以后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迅速提高,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学术界开始大量研究与养老相关问题。
中国传统注重“孝”文化,家庭的构成主要是同时拥有两代或两代人以上,通过代际交换来赡养老人,社会学家曾将我国“子女赡养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归纳为“反哺模式”,这也造就了古代主要的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
当代“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加之经济的发展,我国主要家庭结构改变为“核心家庭”、“421家庭”、 老年夫妇家庭以及“空巢家庭”。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小型化发展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这也使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产生重大变化。近年来各种养老模式不断发展,学术界的分类叫法也不尽相同,但“自我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社会广泛存在的养老模式。一些新兴养老模式如“以房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也在被学术界关注研究。目前,我国已开始推出“以房养老”的试点,但就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养老问题仍需要社会各方面做出努力。
2研究综述
2.1关于养老模式内涵的研究综述
所谓“养老”,其基本的解释有两项,其中一项是奉养老人,养老送终;另外一项是上年纪后闲居休息。“模式”也有很多解释,但本文“模式”主要指从现存的老人的养老选择中调查所得出的比较普遍的选择。现阶段学术界关于养老模式还有其他的提法,如“养老方式”、“养老制度”、“养老体系”、“养老形式”等,宋健(2001)提出所有现在的概念都可以归为三类,即“养老体系”、“养老模式”和“养老方式”。
原野(1997)以及穆光宗(1998)都认为认为养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主要指身体照料)和精神安慰三个基本方面。而陈赛权(2000)同大多数学者一样都同意以上观点。杨宗传(2000)指出在养老方式比较重要的有两方面即:经济供养和居住方式,具体是生活服务由谁提供和老年人同谁生活在一起。陈建兰(2012)则只是定义了城市养老模式,将其理解为城市养老中核心的、相对稳定的、区别于农村养老的特征和存在形式。李中秋(2013)定义养老模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养老体系,分别包括主要和辅助的养老方式,以及为这些养老方式提供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支持。
根据以上,总结来说“养老模式”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满足老龄人口各方面需求的典型的生活方式,主要指满足老年人经济来源、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三个方面需求的生活方式。
2.2关于养老模式分类的研究综述
各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养老模式进行分类,所以对养老模式分类的结果也有不同的特点。徐勤(1997)根据其对养老模式的定义,认为中国养老制度有不同的来源,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包括国家和集体)是两种基本形式。穆光宗(1999)根据其理解,认为在理论上可以尝试将养老模式区分为至少三种,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杨宗传(2000)主要从从居住方式上,将集中住在敬老院、福利院或疗养院等养老机构的归为机构养老,将分散居住在各自家庭养老的则归为居家养老。林宝(2010)认为,根据养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经济(或物质)的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可以将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基本类型。认为上述三方面均由家庭成员(包括自己)提供,为家庭养老;若上述三方面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则为社会养老。孟艳春(2011)将养老模式划分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认为在当代单靠家庭养老或个人养老很难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必须将家庭养老、个人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并着重发展社会化养老。文洁(2013)在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中主要分析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四种养老模式。
结合中国养老问题与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本文综合以上各位学者的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自我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以及以房养老五种。
2.3各种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述
(1)自我养老。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使老年期的时间越来越长,完全自我养老的可能性将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而逐渐消失。但是由于目前对自我养老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因此很难总结出跟其自身发展中存在问题相关的内容。
(2)家庭养老。学者们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发展对青年人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老年人养老模式的层面分析了家庭养老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解释了其功能逐渐弱化的原因。
具有代表性的有,孟艳春(2010)认为作为中国养老支柱的家庭养老,其问题突出,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且主要受这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凸显养老需求与家庭照料资源短缺的矛盾;第二,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导致大多数人口收入过低,加上中青年人不断增加的生活成本,家庭养老的经济功能急剧下降;第三,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人口流动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养老;第四,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使子女竞争压力加大,难有精力和时间照料老年人的生活。陈建兰(2012)运用实证分析从家庭经济供养的弱化、家庭生活照料的弱化以及家庭精神慰藉的弱化三方面说明了家庭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揭示了家庭养老模式弱化的原因。
(3)机构养老。由各学者的观点可知我国机构养老主要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利用率低三大问题。梁鸿(1999)在上海浦东的案例研究中心认为,目前养老机构存在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服务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缺乏效率等问题。常宗虎(2000)在青岛、大连、佛山、北京和烟台五个城市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和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密切相关。孙树菡,葛英(2004)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养老机构床位存在供给不足和入住率的问题。穆光宗(2012)机构养老供不应求但资源利用率不高,微利甚至负债导致养老机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养、护、医、送四大功能分离,机构养老缺乏家居认同和亲情滋养,专业负责的老年护工和管理人才短缺,农村养老机构的非规范发展。
(4)居家养老。由于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各方面还不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在于服务对象、服务人员、资金来源、评价标准、政策不完善这几个方面。
苏振芳等(2013)认为在现行的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中,老年人经济上的社会供养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财政保证;而且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可标准还有一定困难;并且居家养老的发展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杨智慧(2013)认为居家养老存在社区发展程度低,服务种类单一,政府职能缺位、越位,服务人员素质较低,队伍不稳定,服务资源缺少有效整合。
(5)以房养老。在我国,学者们普遍认为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存在接受度较低,风险大,实施难度较大等问题。
焦涛等(2011)认为以房养老存在利率风险、长寿风险、房价波动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陈静等(2013)认为以房养老的模式存在还未普遍被中国老年人接受,政府的参与力度不够,其运作与当前法律存在冲突,与银行、保险公司、房产评估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李宇嘉(2014)认为以房养老对房屋价值、医疗费用、健康寿命、法律信用的评估有很高要求,以我国目前发展水平很难达到。我国住房市场没有经历过完整的波动周期,导致未来房价走势和房屋残值的可预测性较差,难以获得可信度较高的房屋价值评估结果。另外,对于老年人健康和寿命评估也会存在较大的争议。
2.4未来发展方向综述
首先,对农村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学者们有不同看法。徐勤(1997)认为在家庭供养资源减少、供养力下降的形势下,只有发展社会养老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杨燕绥等(2004)认为应形成“养老金(退休金)+家庭供养+社区服务+国家最低保障”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杨翠迎(2005)认为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面对庞大的农村人口,应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养老三种主流养老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建立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朱劲松(2009)结合对老年人存在的价值与老年人的需求的分析,认为自我养老是农村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
其次是城市养老模式发展方向的综述。李士梅(2007)通过对主流养老、机构养老、旅游养老、迷你型家庭养老院模式的分析,揭示了现阶段中国养老模式的多维变化及未来养老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孟艳春(2010)认为中国家庭养老逐步弱化,自我养老难成现实,社会养老难以完全到位。因此,吸收以上几种养老模式之长,兼容的居家养老模式应是我们解决养老问题的最佳选择。祁峰(2010)也认为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居家养老更适合中国的养老服务发展。陈建兰(2012)认为城市家庭养老功能在不断弱化,城市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将成为替代。社会养老是家庭养老的经济供养功能的主要替代,自我养老是家庭养老中的生活照料功能和精神慰藉功能的主要替代。
在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的早期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及社会养老的倡导,认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中国养老模式的两种主要类型。但目前,学界主要关注的还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新兴的居家养老和以房养老也有一定关注。而对自我养老的研究与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研究相比还比较薄弱,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5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与人口素质和平均年龄的不断提高,自我养老在社会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对自我养老这一重要的养老模式的研究相比其他养老模式仍显不足。其次,对单一养老模式的研究较多,对各种养老模式的对比研究较少。另外,很多研究者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对新兴养老模式研究上,而对已有的养老模式的改良关注较少。最后,目前仍没有大家一致认可的具体评价养老模式的标准,对更科学地衡量养老模式效用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苏振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莫龙.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J].人口研究,2009(3).
[3]宋健.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2001(11).
[4]徐勤.农村家庭养老能走多远?[J].人口研究,1997(6).
[5]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3).
[6]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2000(3).
[7]陈建兰.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8]李中秋.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9]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社会对策问题[J].中州学刊,1999(1).
[10]林宝.养老模式转变的基本趋势及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0(5).
[11]孟艳春.中国养老模式优化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9).
[12]文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经济天地.2013(6).
[13]梁鸿.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14]常宗虎.怎么看怎么办?――养老机构入住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民政,2000(9).
[15]孙树菡,葛英.我国社会机构养老发展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8).
[16]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17]杨智慧.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18]焦涛,吴清,刘星.住房逆抵押贷款主要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1(6).
[19]陈静,吴清,韩静.上海推行住房逆抵押贷款认同度的调查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3(4).
[20]李宇嘉.莫让“以房养老”框死住房养老功能[N].华夏时报,2014-04-21.
[21]杨燕绥,等.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战略意义[J].战略与管理,2004(63).
[22]杨翠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何去何从?――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8).
[23]朱劲松.试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我国农村自我养老模式选择[J].农村经济,2009(8).
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经济影响 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5]。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也是我国三大人口问题(人口总量控制、人口就业与再就业、人口老龄化)之一。它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正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把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重大影响,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对构建和谐社会, 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1.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改革开放3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达1.49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快。根据2004年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西欧老龄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从5000美元增加到10000美元,而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才刚刚达到800美元,200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3亿,而我国的人均收入也不超过1000美元,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据统计资料显示,英国65岁以上人口从5%增加到7%用了80年的时间,瑞典65岁以上老龄人口从5%增加到7%用了40年时间,日本用了50年时间,而我国仅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当快[2]。
3.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农村老龄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地区差距明显。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制约经济增长,导致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
(1)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减少,即劳动力短缺。(2)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即劳动力老化。
2.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高龄老人的增多,供养、医疗保障、护理、照料、精神关怀等方面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说:“我们现在是在职的人员100人养活16个老人,到2050年的时候,100个人就要承担49个老人的养老负担问题。
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影响。目前子女供养老年人仍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有57.1%的老年人主要靠子女提供经济上的来源;有25.1%的老年人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有15.6%的老年人依靠退休金; 依靠社会保险和救济等其他途径的只有2.2%[4]。即使是依靠后三种经济来源而生活的这部分老年人,由于体力下降, 物价上涨,退休金和社会保险、救济普遍较低,甚至有的调资都难以兑现,造成原本微薄的收入更加入不敷出,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困难是重重的,多数也需要子女的经济资助。
4.用于社会再生产的资金减少。据预测,2020年我国养老金支出总额将达到25145亿元,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城市,老年人口数量较多,养老水平较高,对社保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农村老年人口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3,但是却面临着养老服务等基本的社会保障无法保证[4]。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1.发展经济,增强实力。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不断增加积累,为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构建符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7]。
2. 从社会化居家养老入手,建立社区与家庭合作的养老机构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
3.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我国最新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将致力完善城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一方面在城市将加强基金的征缴,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能力;并且将在城市生活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1]。
四、总 结
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国情由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不仅仅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经济水平、政治背景,还应考虑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 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与决策选择研究[J],中 国人口科学.1998,(1).
[2] 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J],社会保障制度 2001,(5).
[3] 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 OL].theory.省略/.2006-02-23.专题研究121
[4] 乔晓春.《老龄化的中国》[J].北京: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
[5] 刘民茂,张纯元.《人口结构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8:33-36
[6] 陶立群.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J].科学决策,2006,
04:25-27
篇7
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肖永安副省长多次听取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省长办公会专题进行研究和安排。上午,肖永安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作了题为《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省老龄工作新局面》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第一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我省人口老龄化以及全省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全国老龄办十分关心和重视贵州的老龄工作,袁新立副主任专程来贵州,亲临会议指导。
会议期间,表彰了贵阳市老龄办等20个“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马世华等30名“全省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以及代维等10名“全省敬老助老先进个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六盘水市、黔南州、南明区等地分别做了经验介绍。这些经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地积极探索做好老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与会同志围绕永安副省长的工作报告,结合各地工作实际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对老龄工作的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有的已经在肖永安副省长的讲话中阐明了,有的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也十分必要。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收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普遍反映,通过这次经验交流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明确了任务。
下面,我受永安副省长的委托,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老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对全省老龄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事关我省今后一个时期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大局。会后,各地要尽快向党委、政府汇报,成员单位要向本单位的党组(党委)汇报,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讲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要利用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契机,促进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发挥老龄工作在构建和谐贵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关心和支持老龄工作,加强和改善对老龄工作的领导,确保老龄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在贯彻会议精神过程中,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要认真排查困扰老龄工作的薄弱环节,理清制约老龄事业发展的瓶颈障碍,明确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推动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次会议表彰了一大批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他们的事迹非常感人,各地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受表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引导全社会更加关心老龄工作,更加关注老年人。同时,各地要把贯彻会议精神和学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即将召开,要以*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丰富工作内容。只有将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和学习*精神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到“高屋建瓴”,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各地贯彻会议精神的情况,请于年底前上报省老龄办。
二、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去年底经省政府批准颁布实施,《规划》讲了“*”期间我省在老年社会保障、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老龄产业、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到目前为止,贵阳市、六盘水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铜仁地区等5个市(州、地)已经出台了本地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铜仁地区10个县(市、区)除一个县外,全都出台了本县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遵义市、安顺市、黔南州、毕节地区已将《规划》上报政府待批。
发展老龄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实施工作,听取、了解和掌握本地实施《规划》的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各级老龄委要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认真制定和落实各项涉老政策,为广大老年人办实事、解难事。各级老龄办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作用,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主动地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力量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老龄工作部门的努力下,我省基层老龄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乡镇(街道)老龄工作组织网络,80%的村(居)委会成立了老年协会。但是,发展不平衡,基层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与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有的县(市、区)老龄工作体制不够完善。二是有些县(市、区)老龄工作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尚未落实;三是绝大多数村(居)老年协会没有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老龄工作的开展。因此,各地要认真贯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各级老龄委要切实加强对基层老龄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推动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要加强“星光老年之家”的管理,重视基层涉老资源的整合,针对基层为老服务设施总体短缺与有些部门、单位的基础设施闲置的状况,积极实施基层涉老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要继续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工作和敬老模范村、敬老模范社区等评先创优活动,树立和推广基层老龄工作先进典型。努力做到基层有健全的工作机构、有稳定的干部队伍、有完善的活动设施、有丰富的服务项目、有科学的考评机制,进一步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随着农村城镇化、家庭小型化以及生活方式、养老观念的深刻变化而迫切需要社会化为老服务的支持与帮助,迫切需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路子。在城乡社区全面推进、普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正是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
今年上半年,省老龄办根据省老龄委的工作安排,在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开展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得到了贵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老龄办的大力支持,进展顺利,目前试点区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从实施情况看,试点时间虽短,但效果非常明显,居家养老服务深受社区广大老年人的欢迎。省老龄办将及时总结贵阳市的试点工作,并推广成功经验。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制定扶持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各级老龄办要组织力量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全面分析掌握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积极协调成员单位,制定出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为居家养老提供政策保障。各地要在明年普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首先在城市社区逐步推进,然后再向城镇和农村延伸。
五、加讲查研究
篇8
大部分广告行业在10%以上的增长,排在前5位的基数比较大的广告行业中,有3个行业――机动车、家电、家居家装,增长在40%左右,而负增长的行业只有4个,通讯、商展会议、医疗器械和生活服务。原来贡献比较大的药品和保健品市场逐渐下沉。
2010年市场高速增长,主要得力于房地产行业的推动。2010年房地产广告与2009年相比,同比增长为12.48%,尽管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调控,但是,平面媒体的房地产广告趋势却并没有附和房价放缓的趋势,反而是有了一个两位数的增长。整个市场增加24.5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量市场,成为绝对值贡献上最给力的行业。
2011年房地产广告,二、三线城市的增量拉动大盘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二、三线城市的强势媒体迎来美好的时代。
2010年房地产行业,考虑贡献度,主要是来源于地方性都市报的增长,占房地产广告市场81.17%份额的前23个城市中,北京、沈阳是微微的降幅,深圳和南京降幅最大,而前23个城市中,哈尔滨、济南、贵阳,增长幅度最大。大部分城市体现出来强烈的刚性需求,尽管国家调控措施一直不断出台,但是三线城市增长非常快,达到并超过20%的增长率的城市有20个。而政府在2011年规划中保增长还是抑通货方面,GDP增长还是保持在8%左右或以上,那么通货很难控制下来,通货带来的生活成本的上升,直接体现到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上涨,土地的标王的成本节节盘高,又加上刚性需求的释放,房价增速放缓就是调控的最大的体现。但是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才进入了旺盛期,对整个房地产广告推动的作用明显,2011年还会保持在两位数的一个增长,二三线城市的广告经营部门正由于房地产业的兴起,进入了辉煌期,尤其各地的强势或者发行量大的媒体。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广告主都是企业,没有委托广告公司进行投放,那么广告主在投入方面非常追求效果,卖掉房子就是实实在在的效果,所以,一定会选择发行效果好的媒体。如北京的《北京青年报》和西安的《华商报》,就是典型的例子。
机动车行业将在2011年保持的比较高增长,但可能会略低于2010年的40.19%,增长的推动力有两个,一是二三线城市的购车需求,二是汽车售后服务的兴起。
汽车行业也是2010年增长迅猛的一个行业,作为报刊媒体广告业第二大行业,刊例价每年贡献131亿元的一个广告市场,2010年全年增长40.19%,是广告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1年,虽然北京遇到了摇号政策,对汽车的销量影响比较大,但是二、三线城市的车市发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货币的流动性过剩,而房价又居高不下,在短期内更多的85后会选择先买车后买房。另外,经济上有个概念,降价最快的消费品,也一定是最贵的消费品,汽车从90年代的奢侈品,到现在60%的大众都可以买得起耐用消费品,当普及量非常高的时候,汽车企业将不再依靠售卖汽车赚钱,而是靠售后服务赚钱,那么售后服务市场的广告,将会成为整个行业的一个新的拉动力。2011年的汽车广告业,还是有热情喷发的机会。
2011年,家电广告行业也许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家居家装行业是持续的明星行业,2011年对报刊广告大盘贡献还会持续给力。
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是家电行业,在家电行业中,一直是国美和苏宁唱主角,但是2010年,我们惊喜的发现,报刊广告主前30前里面,美的排在第三,海尔排在第四。国家对家电的补贴措施对家电业拉动非常大,而80后的新一代的结婚大军对家电的需求,也创造了旺盛的市场。所以,2011年,家电行业还会稳步发展。
另外不得不提的家居家装行业,是2010年增长最给力的一个行业,增长达44.34%,2005年我们就曾经预测过这个行业,认为未来即使房地产行业增长放缓的时候,家居家装作为满足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环节,将会和旅游行业一样,高速增长。
总结2010年,慧聪邓白氏认为针对2011年的广告格局,还得盯紧房地产、汽车、家电、家居家装这四大行业。另外,iPad的蓬勃发展,会不会带动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哪?
我们这里先不讨论iPad对未来平面媒体发行模式带来的影响,先来看看iPad对广告行业的影响。
篇9
一、理解养育之心,感恩父母――感恩教育的基础
苏教版(三上)第10课“父母的疼爱”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们做过的饭菜有多少斤?请你们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每天接送你们上学,走了多少路?
……
师:我发现,这么多问题,大家都无法回答,为什么呢?
生1: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生2:父母的爱无法计算。
……
师:父母的爱到底有多少斤?你们说呢?
生1:很重很重。
生2: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
师:父母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比山高,比海深,实在无法计算。同学们,你们可曾发现……(课件出示一首小诗《父母的爱》。师生齐诵。)
师:同学们,我们就在这爱的包围中,一天天长大。此时此刻,大家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吗?(背景音乐《感谢你》响起。)
生1:我想说,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生2:(哽咽地说)妈妈,我爱你!
……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在心中默默地说出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好吗?
(所有的学生都点点头,慢慢地闭上眼睛。)
师:爱需要行动!你们准备用什么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呢?
生1:爸爸工作累了,我给爸爸捶捶背。
生2:妈妈生病时,我给妈妈端茶送药。
……
师:是的,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平常的一点一滴,恰恰可以表达最真挚动人的爱。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感到骄傲,因为你们已经懂得感恩父母了。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们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和帮助他们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一种美德,这对目前普遍娇生惯养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让我们行动起来,通过我们的品德课堂改变“娘想儿路样长,儿疼娘只有扁担长”的现状。
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学生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让他们关心父母的喜好,了解父母的心愿,记住父母的生日,变成一个心中装着父母的人,他们就会变得有爱心。
二、领会教诲之情,感恩师长――感恩教育的提升
苏教版(六下)第13课“我的这6年”教学片段――
师:6年里大家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老师祝贺你们,因为你们长大了。你们在体会成功的同时,还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品位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是你们这6年的最大进步与收获。能说说你们有什么感悟吗?
生1:我们每取得的一点进步都是老师教育的结果。老师教会了我写一手漂亮的字,我要感谢她。
生2:我们的进步浸透了老师的辛勤劳动。
生3:这6年,离不开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
生4:这6年,除了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还有父母的辛勤付出。
师:说得真好!那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1: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
生2: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
生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6年师生情!
……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教育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用真情唤醒真情、点燃真情、感染真情、生华真情,努力营造品德课堂的和谐美。引导学生回忆6年的学习生活,从中体会成长的快乐,能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懂得感恩,学会报恩,使他们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层层提高,步步升华。通过学生们的一句句真情告白,从而唤醒了他们心灵深处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之情,让这份美好的记忆以及感恩的情怀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定格,深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三、明白帮助之谊,感恩朋友――感恩教育的迁移
苏教版(三下)第2课“邻居家的小伙伴”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俗话说得好,邻居好赛金宝!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和邻居家小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事情吗?
生1:“六一”儿童节那天,我的邻居好朋友送给我一个漂亮的文具盒。
生2:有一次,晚上天黑了,我上楼梯时看不见,我家对门的小林正好开门,看见我了,急忙帮我按下了楼梯过道的灯。
生3:上个星期六,我在家里做作业,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我上楼请教邻居上六年级的姐姐,她很热情地帮助了我。
……
师:是啊,邻居间这样友好相处的事情,我们用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想知道,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邻居家的小伙伴说些什么呢?课件播放《感恩的心》。
生1:蓓蓓,感谢你在“六一”儿童节那天送我礼物,我非常喜欢!
生2:小林,谢谢你为我按下楼道的灯,当时看到灯光,我很感动,我一下就不怕了。
生3:燕子姐姐,谢谢你帮我解答了那道数学题。课堂上,我按照你讲解的方法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还表扬了我呢!
……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懂得感恩,人才能焕发无穷的精神力量,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们需要利用我们的课堂,及时捕捉课堂上生成的“感恩因子”,“润物细无声”地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在他们的心里及时种下一粒粒感恩的种子,让他们逐渐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感恩的心》唱出了亿万人的心声,让我们的孩子在“感恩树”下齐唱这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四、领悟馈赠之爱,感恩自然――感恩教育的升华
苏教版(五上)第14课“大好河山任我游”教学片段――
师:小导游们,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将你们最想去的一处景点介绍给我们大家。哪组先来?
六个小组各自介绍。
(第一组:日月潭组――诗歌组)师总结:是啊,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日月潭,值得我们前往!
(第二组:秦兵马俑组――绘画组)师总结: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这些兵马俑雕刻得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这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第三组:九寨沟组――图片组)师总结:九寨沟,你独特的美令人神往,你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当之无愧啊!
(第四组:莫高窟组――朗诵组)师总结:是啊,正是有了我国古代这些伟大的、智慧的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的诞生,伟大的祖国,我为您自豪!
(第五组:五彩中国组――歌唱组)师总结:从你们好听的歌声中,我仿佛看到了长江、黄河,她们正用母亲那博大的胸怀,张开双臂欢迎我们呢!
(第六组:黄山组――视频组)师总结:感谢你们组的精彩汇报!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这六处我都想去游览。下次你们去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我哦!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生1: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清水秀,我爱我的祖国。
生2: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的名胜古迹供我们游览,感谢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眷顾,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它们。
生3:伟大的祖国,感谢您的养育,长大了我要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生4:感谢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馈赠,我们一定要做文明的小游客,让祖国妈妈永远年轻、美丽!
……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很感动!是啊,是大自然妈妈的巧手,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是这位美丽的妈妈,为我们描述了高山的伟岸、流水的温婉;是这位善良的妈妈,为我们描画了绿树的葱郁、鲜花的芬芳;是这位深情的妈妈,带给我们高远的蓝天、飘飞的白云、和煦的阳光、淡淡的清风,带给我们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五彩画卷。
篇10
论文关键词:社区 社区养老保障
一、社区保障的定义
社区养老的社区服务,在国外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了“在合适环境中养老”(aginginpiace)的理论,首先在英国推行社区老年照护服务fconununitycarefortheelderly)。自此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到20世纪80年代,已走向成熟。大多数学者从社会保障的角度为其进行定义。比较通俗的定义有:“社区保障就是社区承担的社会保障事务”;“社区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的执行层次”;“社区保障就是指社区的社会保障”;“社区保障就是社区组织自身为居民提供的各种保障”。有的学者认为“社区保障是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标准,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为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围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居民及特殊群体而开展的社会保障活动。”
以上定义从各个侧面揭示了社区保障的含义,由于角度不同,对社区保障的认识、界定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社区保障这一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区保障是指社区组织承担的政府交办的各项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工作,以及社区组织通过优化社区资源专门为本社区居民提供的各项保障业务和服务。狭义上的社区保障专指社区组织通过优化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各项保障业务和服务。因为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强制性的社会制度,其责任主体是政府,而社区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社区保障不具备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等特征,也不具备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如缺乏扩大内需功能、投融资功能等。所以,必须正确认识社区保障的含义及功能,以避免出现社区功能扩大化倾向,影响社区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总之,社区中的社会保障是本社区管理组织对社区内成员因各种自然和社会原因导致家庭生活贫困,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提供各种帮助,同时努力促进社区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制度。
二、社区养老的特性
1.社区养老模式的功能全方位性
所谓养老功能的全方位性,就是满足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各方面需要:(1)物质经济上的供养需要;(2)生活照料和护理上的需要;(3)精神支持的需要,包括情感上的慰藉、充实精神生活的娱乐和教育、老年生活调适的心理辅导、应激——应对社会支持等;(4)保护生命的需要,包括医疗服务和治病药物的使用。我国养老体系功能应兼具物质和精神两重性。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有各种具体而特殊的需要,涉及医、食、住、行、乐、为、健、学。
2.社区养老的资源多元性
在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中,对老年人的经济奉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由家庭提供,家庭是完成养老功能的资源所在;而社会养老模式的特点是社会提供养老资源。此两种模式的养老资源均是单元性的。与我国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相适应的社区养老模式,其完成各方面养老功能的资源既来自个人、家庭,也来自社区、政府,因而是多元性的。养老体系的经济供养部分可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家庭供养、个人储蓄、自我供养几个层次;照料体系的构成也要涉及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社区今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老年护理和照料功能。家庭作为老年人“长期生活的场所、一生的归宿和晚年的倚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最符合其生活习惯和最感熟悉和安全的养老住所,而家庭成员则可以给予老年人他人难以替代的亲情关怀和精神慰藉,因此政府理应制定必要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老年人居住在家中或在家庭式的环境中养老。
3.社区养老模式的功能体系的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
社区养老模式满足各方面养老需要的功能载体可以是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社区养老模式的“家”的概念,不再是仅由亲缘关系成员所组成的狭义的家庭概念,而是在生活功能上,扩展到其所处社区的广义的家庭的概念,在这样的社区——家庭环境中,社会人际关系层次更多,人际交往互动方式更为多样,更能满足人际互助与沟通的多元需要。老年人在这样的养老环境中更可能获得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满足。因此,在社区养老模式中,家庭是主要的养老载体’一旦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居住条件好、子女照料较周到的老人在自己家中养老是社区养老;而居住条件差、子女照顾不好或是失去亲人的老人,由社区向他(她)提供具有家庭氛围的养老住所也应归属于社区养老的模式;另有一些自主性较强的老人,不愿麻烦或“连累”子女、亲人,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前提下愿意住在设施良好的社区老年公寓中摆脱家务牵累、休闲养性、安度晚年,这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社区养老方式。本着社区养老模式以老人为中心的原则,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应尊重老年人自身的意见,根据老年人的价值观、自主性和生活自理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某种养老方式的择取不必固守不变,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从根本意义上应该确定的是,社区养老模式的“家”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而是具备人际关怀、情感交流,同时具备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条件的社会环境。
4.社区养老模式资源利用的充分性
社区养老较之机构养老,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务广、收益大、收费低、见效快的特点,能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1996年,美国人住养老院的老人数量仅为居家服务老人的十七分之一,但护理费用开支总额达到800亿美元,比居家老人的护理费用总额高出1.6倍。在上海,造一个设施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平均每张床位的成本也在10万元左右,一个2、3百床位的养老机构,就意味着2、3千万元的投入,还不包括建成后运作费用的补贴。
三、现阶段我国社区养老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社区养老保障缺乏系统性,根据国外的经验,任何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方案的实施,都是有中央和地方的密切配合,总会有相关的法律与制度的先行出台,这样一种新的制度和方案才会顺利地推行和实施,我国的社区养老保障还没有形成一种服务体系,还只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另外社区缺乏对养老保障的自主权,目前的社区仅是充当着政府管理居民的中介。
其次,对社区养老资金缺乏统一的管理,各地资金筹集方式各不相同,资金的来源不明确。大部分社区活动资金主要来源于街道每年有限的拨款,但资金很少用于老年服务,资金也不是专门拨给老年人的,在平等社区接受的退休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破产企业,对于这些退休人员,其生活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补助,属于社会福利,由民政部门负责发放,另外社区中虽设立了募捐箱,很少有人捐款,即使是募捐到了资金,也要由社区上交给街道。
再次,对社区养老的准备不足,这主要包括:在认识方面,一是主管方对社区养老的认识,其还没有完全了解社区养老的含义,没有将社区与养老真正地结合起来,对民众缺乏必要的宣传,社区仅是一个自治组织,社区养老是由社区的养老院负责,而一般养老院是要收费的,社区派往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只是起到一个把握政策方向,作为养老院与政府联系的桥梁而己,二是群众对社区养老的认识,很多人对社区养老的概念感到陌生;在组织管理方面,既缺乏法律、制度方面的保障,也没有具体的管理和实施的部门,组织乏力、制度缺失,很多社区对辖区内的老年人缺乏统计与了解,对于接受的退休人员也只是对其来去负责登记而己;在基础设施方面,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高龄化,对老年生活服务、健康维护、老年文化、娱乐健身、家庭照料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满足,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满足,很多社区缺少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例如平等社区虽然拥有一个200平方米的活动室,但室内缺乏活动设施,图书阅览室的书籍也比较单一,而且缺乏为老年人提供的单独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场所及设施。
四、加强和完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建议
在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国家还无力包办老年服务事业,也不可能指望完全由老年人自己购买服务。因而采取由政府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方式,在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切实可行的途径。针对目前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合理设计予以改善。
1.改善居家养老的观念
1.1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大力宣扬健康向上的养老方式,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的养老观念,为提高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而妥善应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社区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在社区广播中或在各小区的宣传窗中多增添一些关于积极、健康养老的知识栏目和真实的事例教育内容,让老年人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1.2“激活”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这里的“社台交往”指广义的老年人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包括劳动就业、文化学习、文体活动等凡是涉及“交往”的活动。老年人口可以通过各种社会交往增强运动,或者通过交往和运动寻求新的平衡,社会交往是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延长健康期的得力之举。社区应在了解老年人社会交往偏好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引导,并注意发挥老年人自身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组织和管理作用,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以更加自信、积极的态度去生活。
1.3培养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认同感和服务资源利用的自主性。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得到受惠老年群体的认可。社区工作人员要经常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社区,使老年人形成一定的社区责任感。同时,要帮助老年人充分了解社区为老服务,使他们能切实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更如有效地利用好社区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
2.加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
人力资源是推动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一个完整、充实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人员配置应由正规照顾人员与非正规照顾人员进行合理搭配,应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的综合福利服务。
2.1做好老年人家属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社区服务的开展离不开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基础性支持。一般来讲,老年人的配偶和子女是老年人最熟悉和最愿意依赖的人,且他们也最了解自己家中的老年人。因此,首先要对老年人的家属进行简单的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并掌握照料老年人的基本知识,使他们尽自己所能,关心自己家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心理健康,积极支持老年人利用好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
2.2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应从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中选拔优秀人才领导社区老年工作,并引入其他各行业的人员从事社区老年管理工作。同时吸纳更多的热爱老年服务事业的人进入社区为老服务行业,对他们开展正规的专业化培训,培养他们对为老服务事业的正确态度,加强对老年人特点的了解,理论和实物操作均合格后发给其为老服务专业资格证书产.在手式上中煎产可安排一段时间的试用期,根据他们的实际工作效果和老年人的反映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资格认定。加强反馈监督制度的执行,杜绝形式主义。适当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待遇,尊重和重视他们的工作,呼吁其他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协助与配合,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2.3发挥好志愿者的作用
居家养孝的社区平务再作除了专业工作人员之外,还应有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支撑,通过组织成“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小组”等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福利服务。也可以鼓励健康的低龄老年人组建自己的志愿者队伍,为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等其他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增进社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3-完善社区服务,推进社区服务业产业化发展
社区服务业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要改变我国目前的社区服务杂乱无序的状态,必须坚持规划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建立科学规划、合理建设的社区服务建设体制。实行行业准人和认证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美国前老年学会主席舒尔茨在谈到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时总结了以下几点:
3.1开展社区的上门服务与邻里互助让长期照顾老人的家庭和亲属有喘息的机会;
3.2由社区成立托老所和老人俱乐部等组织;
3.3对老人的亲属提供培训,传授照顾的技巧与技能;
3.4组织受到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给照顾老人的家庭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