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18:1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科1999年5月~2004年5月五年间普通X线胶片及其所附申请单、报告单100份,考虑到时间及环境条件对X线胶片的,对当时现有影像及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总结并分类统计。目的在于分析、总结普通放射影像检查中的误诊、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100份抽取资料中,误诊率达11%,漏诊率达6%,甲级片率达31%。其中临床医师提供临床资料简单、项目不全占49%;放射科诊断医师报告描述简单、不全面占36%;应提建议而未提出者占30%;提出建议不恰当者占20%。
2 讨论
总结上述资料,结合报道及工作体会,讨论如下。
2.1 误诊、漏诊的原因
2.1.1 临床医师 (1)客观方面,限于知识水平所囿,在诊查患者时往往被第一主观感觉所束缚,而不能展开思维,结果没有给放射科提供真正需要检查的部位而漏诊,如:当患者主诉髋关节或膝关节不适时,即认定为上述关节疾患,而想不到股神经、闭孔神经(L 2 ~L 4 其关节支分布于髋、膝关节)的解剖分布 [1] ,在其受累时,亦可于上述部位出现症状,而不进一步延伸诊查,可能遗漏了腰部疾病。宋文阁、郑宝森等提出:腰椎间盘病变,腰椎结核,腰大肌脓肿,肿瘤,外伤等可引起髋、膝关节不适或疼痛 [2,3] ,腓骨短肌附止于第4跖骨粗隆,当踝关节发生内收型扭伤时,常因腓骨短肌猛烈收缩而造成骨折 [4],但往往因注意力过分集中于踝部肿痛而忽略了后者;(2)主观方面,涉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诸如病史采集不详细,体格检查不细致,不能确切地向放射科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以致放射科不能准确地摄取病变部位,加之射线投照的特殊性,如:X线束从X线管向人体作锥形投射,因此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放大并产生伴影,伴影使X线影像的清晰度降低;另外,处于边缘射线部位的X线影像,由于倾斜投照,可歪曲被照体 [5] 。
2.1.2 患者检查前准备欠充分 尤其是造影检查,如胃、肠道内滞留物很易遮盖病变或误以为病变。
2.1.3 照片投照条件和/或投照位置不适 (1)投照条件过高,则密度偏低的病灶显示不清或不能显示;(2)投照条件过低,对厚实部位穿透差,易掩盖病灶;(3)投照位置不当:非常规多位投照;投照角度不到位;病变不在投照中心线位置上。
2.1.4 影像诊断方面
2.1.4.1 观片环境条件不适宜 (1)室内亮度不合适,室内光线亮度过高,则相对降低了观片灯的亮度;光线亮度过低,则对观片者眼睛产生不良刺激,一者产生视疲劳,不利于微小病变的发现,再者对观片者视力产生损害;(2)室内嘈杂不安静。
2.1.4.2 影像诊断医师 (1)对投照技术条件不合适的片子未予把关重摄,而勉强诊断;(2)对变异认识不充分,而将正常变异 误诊为病变或将病变误以为变异;(3)观片条理性差;(4)观片时注意力不集中;(5)主观武断(臆断)、凭想当然;(6)片子经一位诊断医师报告后,结论便被定格(即片子不再经他人复阅,报告已取走)。如若一个人犯某个失误的机率为100%,则两个人同时犯此失误的机率可能会是50%,经人越多其共犯同一失误的机率将越低。
2.2 误诊、漏诊的预防措施
2.2.1 临床医师 (1)加强自身业务技能,增强服务责任感;(2)申请单填写应提供必要的信息;诸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出生地、长期异地居住史、现病史、既往史及所做检查结果,以便诊断医师综合分析,吴恩惠指出:同一病变可有不同的X线表现(即“同病异影”),而不同的病变又可有相似的X线征象(即“异病同影”) [6] ;(3)申请单应填写被检者联系方式(如电话等),一旦后续发现误、漏诊等情况时,能够及时与被检者取得联系。
2.22 对被检者应充分作好检查前准备工作
2.2.3 影像技术 (1)技术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照相技术,还要熟悉人体解剖学知识。必要时,与诊断医师协商解决投照条件、投照位置,以便更充分地显示病变。(2)层层把关,控制照片质量,使照片具有“适中的黑化度,较好的对比度、较高的清晰度、较小的失真度”。作者总结质控程序为:暗室人员投照人员/诊断人员暗室人员投照人员/诊断人员投照人员,即:①暗室人员将照片反映的投照问题反馈给投照人员;②医师将照片中反映的投照问题直接或经暗室人员反馈给投照人员,并且诊断医师起到质控的最后一关,不可诊断片决不诊断。
2.2.4 影像诊断方面
2.2.4.1 营造良好的观片环境 (1)观片室内亮度适中(光线宜略偏暗);(2)观片室内保持安静,杜绝无关人员入内。
2.2.4.2 影像诊断医师 应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才能更好地将临床资料与影像表现结合起来,提高诊断准确率。(1)新参加放射影像诊断人员,应到临床科室轮转至少2年;(2)不定期邀请临床医师到放射科作学术讲座,重点讲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3)经常参加临床科室查房、会诊、病历讨论等;(4)加强随访,不断总结失误;(5)工作时应集中精力,在思想充分认识到诊断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和预后,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6)首先全面评价照片技术条件,判定照片质量能否符合诊断要求,并可在照片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照片质量的影响;为避免遗漏X线征象,应按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阅片观察 [6] ;(7)影像要与提供的临床资料相结合,必要时亲自询问,检查患者;(8)切忌形而上学,主观武断地下结论。必要时加照或辅以透视,如
篇2
【关键词】误诊;投照条件;摄影;观片环境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院放射科检查诊断过程中,医师的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起误诊漏诊的发生,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现象的发生。影像诊断工作中的误诊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因此作为影像科的大夫应尽可能将误诊率降到最低限度,分析各方面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并且在工作中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临床资料
抽取我校一家附院放射科2009年5月-2011年7月普通X 线平片及其相应申请单和诊断报告180份,进行分析、总结并分类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普通放射检查工作中的误诊、漏诊原因及对其避免误诊的措施。抽取的180份资料中甲级片率达91%,误诊率是4%,漏诊率是5%。
3讨论
3.1 误诊、漏诊的原因
(1)首先,部分临床大夫先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在病史采集过程中不详细,体格检查不细致,没有做到向放射科医师提供确切的、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导致放射技术人员不能准确地拍摄病变部位的X线片。如:膈下肋骨外伤后,不能分清申请对膈上助骨还是膈下肋骨的投照。并且处于边缘射线部位的X 线影像,由于倾斜投照,可歪曲被照体。其次,由于经验技能所限,在诊查患者时,往往由于思维听从于主观感觉,不能展开思路,结果没有给放射科医生提供真正要检测的部位而造成漏诊。
(2)患者检查前没有严格按照放射技师要求进行准备 尤其是胃肠道钡餐检查,如:胃、肠道内滞留物多则很容易掩盖病变而造成漏诊或误诊。还有患者不能严格遵从医嘱,且对医生隐瞒真实情况。
(3)胶片投照条件、不适当 电压电流选择不当,射线穿透力过大,则会将密度偏低的病灶显示不清或不能显示;而当摄影条件过低时,射线对厚实部位穿透性差,仍然不能清晰显示病变;投照位置不合适:患者摆位、投照角度和投照中心线不当,都会影响观片医生的正确诊断。
(4)影像诊断方面 ①影像诊断室条件不适当是造成误诊漏诊的原因之一,室内光线不合适:室内亮度过高,相对降低了观片灯的亮度。光线亮度过低,对观片医生眼睛不良刺激大,容易产生视力疲劳,对于微小病变难以发现;由于办公条件有限,室内不安静,分散医生注意力导致诊断不正确。②影像诊断医生对投照条件不合适的平片没有要求重新拍摄,而勉强进行诊断。业务水平有限,对影像变异的认识不充分,将正常变异误诊为病变,将病变误诊为变异。观片时注意力不集中,条理性差,没有充足的逻辑思维分析而评主观判断下结论。每张胶片只经过一位诊断医生观片,结论就被确定,缺少复阅,一旦出现误诊的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
4 避免误诊、漏诊的措施
4.1首先,临床医师应加强自身业务技能
掌握摄影部位选择的依据,确实有效的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强工作责任心,经常与放射科医生进行交流,协作发展。其次,申请单填写应该提供必要而有价值的个人病史,以便供诊断医生综合分析影像表现得出正确结论。
4.2 被检查者应仔细阅读所做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充分做好造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4.3 影像检查技术方面
(1)影像检查技师需要熟练掌握照相技能,并且熟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必要时,与诊断医师协商解决投照条件、选择,从而能够拍摄出对诊断有价值的优质胶片,以最佳方式显示病变部位,时刻以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
(2)层层把关,控制照片质量,使照片具有较好的对比度、较的清晰度、较小的失真度。
(3)引进先进的治疗设备提高影像质量。应用CR,DR影像技术获得数字化图像并结合后处理技术为影像诊断服务。
4.4影像诊断方面
(1)影像诊断室环境条件:通过调节观片室内的亮度满足大夫观片的光线要求,室内保持安静,杜绝无关人员入内,为诊断医生营造良好的观片环境。
(2)诊断医生:应对工作和患者具有高度责任心,不断地学习,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总结经验,将影像表现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如:不定期邀请临床医生到放射科作学术讲座,经常参加临床科室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新参加的工作人员,到临床科室轮转学习。加强对被检查者的随访,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全面评价照片投照技术条件,判定照片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在对照片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对所示影像的影响,按一定的顺序,全面、系统地进行阅片。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熟悉病史,加照需要的投照或透视下转动方法检查患者,切忌主观盲目下结论,当遇有不明确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可向临床医生提出恰当建议。X线检查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疾病存在的可能,因为很多疾病在早期的X线表现是没有阳性征象的。可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或必要时复查。有些骨折的早期,X线征象不明确,而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断端骨质吸收而显示出骨折线,这种情况,可建议伤后2周后复查,以明确病变的有无。报告发出前必须经过两名以上的诊断医师阅片。
5结束语
如果在工作中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不仅标志着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还能减少许多的麻烦和纠纷,从而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提高了医院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医治,减少病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医务工作者一起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将放射性治疗中的误诊、漏诊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734-02中图分类号:R 445 G 7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医学技术人员必须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而进修培训是继续教育的及管理模式更新发展的必然趋势[1]。作为临床教学医院,不但要做好各种层次医学生的影像教学和实习,还要承担来自基层医院进修医生的培养。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培养影像进修生55名,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改变了过去忽略进修医师业务学习,重使用,轻学习的做法[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影像科进修医师的培养和管理问题作一探讨。
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影像学基础包括X线大体解剖和横断面解剖、基本病理改变,以及X线、超声、CT、MRI等成像原理和各种影像表现。基本技能包括影像成像原理、摄影位置、方法、特殊造影、超声、CT、MRI、DSA等技术因素。影像诊断学的观察图像方法、顺序、以及对病变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等,都是每位影像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进修医师来自不同的单位,文化层次不同、工作经验亦不同,尤其多数进修医生来自基层单位,由于工作忙,特别是受客观技术条件因素的限制,多数只重视完成自己的临床工作,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我院根据多年来进修生教学经验制定了一套教学方案。如第一次科室内小讲座就是怎样写好一份X线报告和超声报告,影像诊断的最后结果是书面诊断报告,是临床医师作出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一份好报告单对于提高单位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书写报告也是书写者本人对疾病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书面表达和体现,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作出合理分析、推理和判断,是医生基本功的具体体现[3]。报告单要尽量用规范的医学术语,主次分明、语言精练、分析合理、诊断准确。这样就使进修生一开始进修学习就认识到医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克服不规范的随意习气,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视临床工作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形象思维学科,实践性很强,是临床经验的积累,无论是常规X线,还是B超、CT、MRI检查,都要做到“四勤”,即脑勤(多思考)、口勤(多问、多讲)、手勤(多操作、多写报告)、腿勤(多下临床和实验室,亲自采集病史和检查病人),这是每位医生做好工作的准则。进修生一般都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进修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我们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影像科医师,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多干,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动手自己操作,老师在旁边观看、答疑,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并共同研究和探讨如何开展新的检查方法、技术等。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不断进步。我们每年有计划的指导每位进修生安排一个题目,引导他们从怎样查阅资料、收集、随访、整理病历开始,到如何书写专业方面的文章,提高他们的总结和科研能力,从工作中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我们的细心辅导下,先后有多名进修生能完成课题并有多篇文章公开发表在区内外公开的刊物。写论文的过程,也是临床经验与书面知识相结合的过程和临床经验的升华,将感性知识变为理性东西。经过不懈努力,在我院培养的影像科进修生,回到所在医院很多人成为学术带头人。
重视进修生的系统理论教育
医学生或影像医学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几年后,再回到大医院进修是我国培养医学人才的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接收的进修医生多数是来自基层的医院,他们的基础差别很大,有点甚至是其他科医师转行而从事影像诊断,我们根据各单位对进修内容要求的不同,以及进修生有强烈的“学以致用,急用先学”的愿望,尽量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进行有计划系统理论知识的培训,对基础较差的进修生尽量让他们到学院旁听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的内容,每周排2~3次,每次2小时。同时我们还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定期给他们进行小讲课,由多位老师按系统轮流讲授。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声、文、图集成一体,使传递的影像信息更丰富、更形象,这是一种更合乎自然的交流环境和方式,同时借助互联网又能弥补我院部分影像资源不足。使进修医师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接受影像信息的过程,有助于他们的联想和推理的思维活动从而比较形象的接受影像诊断过程。此外,多媒体还可激发进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讲授课程的内容包括病理解剖、影像解剖、常见病、多发病、少见病和疑难病的常规X线表现,超声、CT、MRI和介入放射等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价值,手术病理证实的影像读片、讨论会等。让进修生了解以上各种检查的共性原理,区别其各自的特点,使进修生对“比较影像学”的精髓融会贯通。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效果,每批进修生学习前、结束后都要进行考核,并填写入进修结业鉴定考核表内作为评定进修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针对进修生与医学生的要求和层次不同,其考核的形式和题型也不同,以影像观察分析和临床病例讨论为主,这样不但可考察和训练进修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又可激发他们学习、工作的兴趣,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当今是知识信息时代,随着影像技术的飞跃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我们作为教学医院,影像各科既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始终处于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的前沿,又要做好医学生和进修生的继续教育工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影像学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院校是知识摇篮的作用,把各种教学手段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 倩,张挪富,丘丽冰,等. 教学医院进修医师培养及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5.
[2]孙庆毅.医学进修生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继续医学教育2001,(1):38-40.
篇4
关键词: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
R-4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超声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超声临床诊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二十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超声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是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超声影像学的特征
1.超声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使其教学内涵在不断丰富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1]。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超声医学、CCT ,、同位素扫描、MRI)中,超声医学发展尤为迅速,目前,介入超声、三维、四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其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超声影像学诊断的医疗工作者、技术人员人数不断增多。
2.超声影像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学科知识面较广
超声影像学涉及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很宽的医学知识面。想要很好掌握超声影像学,我们应有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外、妇、儿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由临床医师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二、传统的超声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教W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超声影像学》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它的学时数较少,同时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的医生平时既要给病人做检查,又要承担教学任务,较为繁忙,这是超声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医学高校中,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是融合在一起的,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影像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诊断必须是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导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掌握的不够好。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的滞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要求
由于超声影像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而的分支学科,教师均为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在很多高校,针对超声诊断的超声诊断学教学研究较少,目前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较少涉及CBL(Case-based 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更不涉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所以,目前的教学方法己经明显落后于当今飞速发展的医学院校高等教育,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超声影像学教学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面基础好、知识面宽、技能高的高层次超声影像学专业人才,超声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超声影像学课程体系
我们医学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所以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医学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平台较多这一优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先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2.抓住超声影像学教学重点,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超声影像学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一类多分支的综合学科,依据现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状况,教师要想系统、全面地讲授全部超声影像学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超声科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单技术、单病种的教学模式
3.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大数据时代的发达的互联网为我们的超声诊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样,就促使学生们和老师们建立了新的资源观,大数据时代资源的获取方法,避免了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因其不同的的个性化特征导致的同题异构。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并没有恨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分的教学仍然是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将自己个人的经验通过传统的PPT的形式进行讲授。
总之,教学改革是个比较庞大的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调查了其它一些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我们科室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比较前沿的、优秀的专家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超声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我们要瞄准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自己,充实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超声影像学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肺癌;肺结核;误诊;诊断
作者单位:450000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肺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结核也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但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方面,肺癌、肺结核具有相似之处,容易造成误诊[2]。本研究中,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误诊为肺结核的76例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01月至2013年0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肺癌患者中,76例被误诊为肺结核,其中男63例,女13例,年龄310~750岁。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等。
12肺结核、肺癌的临床诊断依据肺结核诊断通过痰集结核菌阳性、痰培养结核菌阳性等方法,进行确诊;肺癌诊断通过痰脱落细胞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活检、淋巴活检、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等方法进行确诊。
13肺结核、肺癌的X线、CT表现76例患者中,斑片状阴影18例、团块状阴影27例、胸腔积液19例、弥漫性病变8例、空洞4例。
14误诊分析
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肺癌早期与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临床医师对肺癌、肺结核的认识不充分,临床诊断经验不足,这些都是导致临床误诊的常见原因。
15临床症状相似性太强早期肺癌患者多存在咳嗽、咳痰、低热等临床表现,这些与肺结核的临床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临床医师没有对病史做详细询问和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很容易造成临床误诊[3]。肺结核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患者早期可能没有咳嗽,或者仅有轻微干咳,当病情严重时,才可能剧烈咳嗽,或伴有咳痰、咯血等,甚至继发感染。而中央型肺癌多以剧烈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阵发性、刺激性,无痰,或者少量白色泡沫痰,并发感染时,可能出现脓痰、血痰。周围型肺癌患者以轻微咳嗽为主,经过抗炎、抗结核治疗后,咳嗽有所好转,血痰症状消失,但会有反复发作的现象。临床医师需要耐心询问病史,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好相关的鉴别诊断,才能提高临床诊断率。
16过分依赖X线胸片检查,而忽略了CT、MRI等检查早期肺癌的X线胸片没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浸润型肺癌、瘢痕性肺癌的X线征象与肺结核病灶的X线征象,有很多相似特点,如果对各自X线征象特点不够了解,尤其是斑片状、条索状、云雾状阴影没有做好全面分析,又没有做好病史的详细询问,很容易造成临床误诊为肺结核。所以,对于首次发现肺内浸润灶的患者,需要详细询问其病史,是否有长期吸烟习惯,不能草率地诊断为肺结核;对于多次就诊的患者,需要反复对比胸片情况,对X线胸片的变化情况,做动态观察和对比,进一步明确病情变化,必要时,需要结合CT、MRI,以及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等方式,进而明确诊断[4]。
17肺癌与肺结核并存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PPD实验强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同时具有肺癌的影像学征象,但是其肺癌征象往往被肺结核征象所覆盖,患者缺乏特异性的咳嗽、咳痰、血痰、胸腔积液等症状,所以,临床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对于具有长期吸烟史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不管痰涂片检查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都需要做好肺癌的鉴别诊断。另外,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检查时发现新的病灶,或者原有病灶增大,或者抗结核治疗的疗效不理想,以及治疗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刺激性呛咳、咯血、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胸痛等严重症状,应积极进行CT、MRI、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2总结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以及长期吸烟的危害,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以低热、乏力、咳嗽、咳痰、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需要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所以,对于肺癌、肺结核做好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5]。然而,肺癌、肺结核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X线胸片表现,均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诊断时容易出现漏诊、误诊。
总而言之,在肺癌、肺结核的诊断时,临床医师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具备高度责任心,耐心询问病史和吸烟史,针对上述常见原因,做好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结合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淋巴结穿刺等进一步辅助检查,尤其是高龄患者,更应提高肺癌的警惕性,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最大可能地降低临床误诊率。
参考文献
[1]吴平波12例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病的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8061806.
[2]王素霞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351535.
[3]谢玉东.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28例误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1,24(6):101102.
篇6
关键词:密度增高;鉴别诊断;拟诊范围
肺部出现大片密度增高阴影的疾病很多 ,文献已列有数十种 , 常见的有肺炎、 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等。较为少见的有肺挫伤,肺梗塞,肺段隔离症、吕弗硫氏症、肺霉菌病、肺水肿、费阿米巴病、胸膜肿瘤、吸入性肺炎等。较为罕见的病症有肺动经脉瘘、坏死性肉芽肿、假性淋巴瘤、肺梅毒等[1]。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影像的特点和相关疾病的对应关系,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年来由收治的71 例大片密度增高阴影患者 ,其中男 43 例 ,女 29 例 ,年龄21~72 岁 ,平均 46 岁 。 71 例患者均已通过各种检测方法确诊,见表1。
表1参与实验的患者疾病类型分布
1.2分析方法
整理这71例大片密度增高阴影患者的胸部 X 线平片及常规 CT影像。由放射科具有多年经验的3名医师对71例患者的影像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些医师事前均不知道诊断结果,他们将分类后的影像结合病理,临床资料,对71名病例进行诊断。具有大片密度增高阴影的各类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要点如下:
(1)小叶性肺炎是有由于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使得小叶范围突变和支气管壁的炎性浸润。年老,体弱以及年幼的人群发生小叶性肺炎的几率较高。小叶性肺炎影像为斑片状,具有沿着支气管分布的特点,其分布区域为两肺。少数情况表现为大片阴影,且影像变化较快[2]。
(2)肺段隔离症及大叶炎常由病原菌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发生感染而引起,多发于中青年人。临床上的症状为发病较急,伴有突发高热寒战、胸部疼痛、咳嗽且痰的颜色与铁锈相近。通过身体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从病理改变上可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X影像表现如下:1)充血期的影像无异常,或者阴影密度增加。少数情况下能看到玻璃样的阴影。2)肝变期的影像密度增高,肺实变的形态为大叶性,或者分布在大叶的大部分区域且这一时期的影像颜色均匀一致。少数情况下可在大叶内见到含气支气管影像,且部位不同大叶形态也有变化。3)消散期的影像为斑片状,大叶的阴影密度有所下降,且深浅不一致[3]。
而CT影像表现为斑片状或者呈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像的边界不清楚,可见其形状与肺叶或肺段相同。且在影像中能看到含气支气管,整个病灶的阴影深浅不一致[4]。
(3)肺脓肿是由于能够引起化脓的物质不慎吸进肺内而引起的肺坏死性炎症,病源多为金黄色葡萄菌和肺炎双球菌,分急性、慢性两种。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容易继发,发生部位集中于于右肺上叶后端及下叶背段。肺脓肿影像:影像呈大片状,且密度较大。中央的阴影密度高于周围,观察能够发现内部的空洞状阴影,周围可见一定程度的炎症浸润[5]。急性肺脓肿的影像中可以看到单个或者多个团块状阴影,其中能看到较小的空洞,且这些空洞的内壁光滑,而发病部位的纹理粗,边缘模糊。慢性肺脓肿的影像中可以看到轮廓清晰的大空洞,胸膜的厚度增加较为明显,或者胸膜出现粘着连接以及积水,发生病变使得胸膜穿透能形成脓胸[6]。
(4)从肺结核的影像中能看到随意分布的多种形态肺段及大叶浸润片状阴影,且这些阴影深浅不一。
(5)支气管肺瘤的形态较多,发生部位为肺中部和肺部周缘。在观察影像时,可通过如下几条进行诊断:
1.中央型可以观察到大片阴影,同时肺门阴影肿大。
2.周围型发病后期阴影大片出现,边际有分叶状,外部常可见短而细或者粗大的刺状的变化。
(6)过敏性肺炎影像上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阴影,而影像的密度很淡,且具有游走性。
(7)肺霉菌病肺放线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在X线表现上均有无数斑点状影 类似粟粒性结核,但肺尖及肺较少见。白色念珠菌病也可在肺的一侧或两侧 出 现斑点状密度增高影。
1.3 鉴别效果判定标准 通过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根据相应的影像学特征得出的病症结果, 如果和事先确诊的资料吻合,则说明通过医学影像做出的诊断正确。
2 结果
表2 通过影像学特征诊断得出的疾病种类
表1与表2两组数据比较,P = 0.0628 >0. 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不显著。证实通过对大片密度增高阴影为主要表现肺部疾病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能够准确地进行鉴别和诊断。
3讨论
肺部大片密度增高阴影的疾病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临床上对于影像观察分析不到位常造成误诊。本文详细概述了具有肺部大片密度增高阴影的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好发部位、及不同肺病不同时期的特点。大量资料显示,研究和总结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掌握要领,对于确诊病症有重要意义。?肺部出现大片密度增高阴影的疾病病原体不同,发病机理不同,从而造成其影像学形态的差异,掌握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影像学特点,对于临床上快速鉴别疾病种类并正确处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1] 文宁,张素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 微创医学.2012(03)
[2] 刘金有,赵培民.矽肺75例病人胸部CT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03)
[3] 廖婷婷.60例婴幼儿细菌性肺炎病例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 2012[02]
[4] 肖振平,黎庶,喻新茹,徐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02)
[5] 高小玲,王仁法,王敏.Poncet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02)
[6] 赵凯峰,王华荣,滑立伟,段立娟,夏嘉鼎.肠外应用ω-3鱼油脂肪乳对肺挫伤合并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2(14)
篇7
关键词:产前诊断;超声;教学
我国是人口大国,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几十万畸形胎儿出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经济损失和沉重的负担[1]。随着超声的普及和胎儿产前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医学知识了解程度的加深,运用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进行畸形筛查被普及,这给产前超声筛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对实习生、进修生的带教,提高其胎儿畸形筛查技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对自己多年来对实习生、进修生带教产前超声诊断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1 带教的难点
1.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我科进修生中部分医师来自基层,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临床超声诊断经验,但超声基础理论和操作基本功不扎实;部分进修医师虽然工作多年,但主要从事其他专业工作,改行学习超声诊断,完全是“门外汉”。医学影像学本科及八年制的实习生基础理论知识较好,但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欠缺。
1.2 胎儿畸形的种类多,诊断困难
超声图像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加之胎儿畸形种类复杂,学习难度较大。
2 带教的措施
2.1 仪器操作和调节
在学生正式上机操作前,带教教师通过PPT详细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1)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介绍不同仪器面板的按键设置,教会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查条件和不同的探头型号。如胎儿面部三维成像时应选择表面成像模式,胎儿脊柱三维成像时应选择透明成像模式,胎儿心脏扫查根据需要应选择STIC模式等。教育学生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爱护仪器和探头,轻拿轻放。使用仪器后需要对仪器和探头进行清洁和保护,如清洁除尘,包好探头套等。
(2)演示如何通过调节声像图的增益、聚焦、深度等,改善扫查条件,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3)介绍超声扫查中容易出现的伪像,使学生理解伪像产生的原理,如何避免因出现伪像导致病变漏诊、误诊。
2.2 建立正确诊断思维,熟悉正常胎儿解剖结构,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
(1)在筛查胎儿过程中,要建立正确的诊断思想,而不能仅仅依靠超声图像。孕妇就诊时,了解其病史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超声诊断。如一位21三体高风险的孕妇就诊时,应特别注意胎儿鼻骨缺失等相关畸形的扫查。
(2)产前超声诊断是以胎儿各脏器结构的正常解剖断层切面为基础,观察胎儿各器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结构等。只有熟悉胎儿正常解剖结构,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带教教师应一边演示正常胎儿的扫查顺序及切面,一边逐一讲解声像图。在教学中,应适当运用新技术(如三维、四维超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胎儿颅内结构,按解剖部位,由上而下,分为颅顶横切面、侧脑室切面、丘脑切面、小脑切面、颅底切面等。教师介绍各个切面出现的组织结构名称、位置关系、径线正常值,使学生对超声图像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胎儿心血管系统是操作难点,常用的切面有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上下腔切面等。除了常规二维超声演示外,我们还利用最新的四维STIC技术显示胎儿心脏动态运动过程,重建切面,使学生能实时观察到胎儿心脏空间结构和运动状态,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3)产前超声检查的检查对象是胎儿,而胎儿、宫内运动等因素给操作者增加了难度,因此操作手法非常重要。在讲授产前超声诊断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如头面部、脊柱、四肢、内脏等序贯性扫查,同时规范图像的标准切面,避免遗漏。
2.3 开展多样的学习方式
2.3.1 学习常见畸形的超声表现
胎儿在不同发育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不同的畸形,病种繁多。教学中教师要对胎儿各个系统的常见畸形和异常声像进行讲解,如神经系统常见畸形包括无脑儿、脑积水、脑膜及脑膜脑膨出、前脑无裂畸形、脊柱裂等;面部常见畸形包括唇腭裂、鼻部畸形、眼距异常等;心脏常见畸形包括法洛氏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左心发育不良等;肢体常见畸形包括成骨及软骨发育不良,肢体缺如等。要求学生记忆常见胎儿畸形的声像图特点,并与正常胎儿图像进行比较,加深记忆和理解。
2.3.2 追踪随访畸形胎儿的妊娠结局
追踪引产胎儿的最终结果,将病理图片与超声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继续妊娠的孕妇,胎儿出生后要及时复查,对比宫内和出生后的图像变化,从而更直观地了解病变特点,同时追踪诊断符合率。
2.3.3 充分利用PACS系统资源
PACS(Pictures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系统,即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的数字医疗设备,如CT,MR,US,DSA和CR等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诊断、信息处理的综合应用系统[2]。PACS系统为每个检查的病人建立了影像资料库,以往检索病人的资料需要在大量纸质病例资料中查找,效率低。而通过PACS系统,只需在电脑终端上,凭患者的信息就能检索到该患者的相关影像学资料,不受时间限制。PACS系统中丰富的图像与病例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部分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短期内学习到的畸形胎儿病例种类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PACS系统,对科室以往存储的各种疑难或典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学习。
2.3.4 举办业务学习讲座
我科每周组织业务学习讲座,进修生、实习生在教师带领下参加资料的收集和PPT的准备。业务讲座的内容丰富,从正常声像图表现,到某一疾病的专题讨论,还包括疑难病例讨论等。学习形式多样,提倡互动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师提问模式和学生主动发言讨论模式相结合,科室内各级医师积极发言,最后科室专家对各级医师和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3 带教考评体系
学生学习结束前,由带教组的高年资医师对每个学生从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医德医风等项目进行考核评分,填写考核意见。同时,学生也对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分,提出意见。实行双向评分体系有利于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带教时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
(1)胎儿是特殊的检查对象,在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做好与孕妇的沟通和解释工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投诉和纠纷。每个孕妇只允许一个学生上机操作,每次操作控制在10分钟内,避免检查时间过长,引起孕妇不适。在检查中,如果发现胎儿畸形,教师和学生不可高声谈论病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胎儿结构较为复杂,产前超声诊断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在教学中以一周为时间单位,每次集中学习一个系统的操作手法,有利于学生迅速提高操作技巧。有实际操作中,要手把手地指导,使学生感受操作手法变化后扫查切面图像的不同。
总之,产前超声诊断的教学工作,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带教教师需要有极大的责任心和耐心,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进修生、实习生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1我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院放射科实现了全部数字化,放射科的PACS系统将所有影像设备包括常规X射线(CR/DR)、乳腺钼靶摄影、胃肠道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化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影像医师从数据库中提取图像、调阅临床资料及完成影像学临床工作。放射科PACS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实现对接,医院各科室终端能够和影像科信息进行共享。
2PACS应用于教学的主要优势
2.1丰富的解剖教学素材库PACS数据库中,积累了我科10多年来不同种类的影像资料(传统的普通X射线检查、CT及MRI检查),既包括传统的临床X射线解剖学内容,又包括现代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内容,可满足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基本知识的要求。同时PACS强大的数据库和网络检索功能[15]对每一系统或解剖部位可以找到全面的临床资料及典型的图像。
2.2面向放射科临床实践的临床解剖学教学模式目前我科PACS系统应用在放射科日常的所有临床实践中,从患者预约、检查到报告书写、审核发放均在PACS系统完成。可以直接从PACS系统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史及申请单,显示所有的相关影像资料及医学影像学报告。充分利用这些临床解剖学教学资料进行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与影像科临床培训要求和临床实践一致[4-5],克服了常规影像解剖学教学中利用经典片教学及经典断面教学因教学资料数量及质量的限制和脱离临床环境的不足,可使培训对象充分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学习的乐趣,强化训练所学内容,达到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双重目的,为影像学临床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2.3有利于自主学习巩固和自我评估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解剖学教学[1-3,13]。由于医学影像科的特殊性,我国尚无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时数的限制,各个学校针对影像解剖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虽然在基础解剖学教学阶段部分院校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但只针对经典影像断面进行讲解,在医学影像科常规临床实践中诸多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都在研究生教育或毕业后教育的临床环节中完成[1-3]。由于临床教学环节的特殊性,临床影像解剖又是影像临床实践的基础[16]。然而临床带教医师需要在进行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进行带教,加上影像手段和临床需要的增加,放射科医生的工作负荷在不断增加,导致在带教过程中的讲解时间有限。此外,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内容多、时间少[17],这些均会影响其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的掌握。当前住院医师生源的日益多样化[14],住院医师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住院医师吸收和掌握的程度亦存在不同。因此,PACS系统的引入可以保证每一个住院医师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不断学习、巩固。此外,利用PACS系统上图像重建功能及连续阅读功能,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及断面,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理解和记忆枯燥的临床解剖学内容,使解剖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18]。最后,住院医师本人可以随机调取图像资料评估和测试,从而达到自我评估的目的,有利于顺利通过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和日后提高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
3PACS用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的建议
尽管PACS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紧扣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要求,在保证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探索、探讨并制定当前切合实际的教学措施和方法。首先要紧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放射科培训细则,建立相应的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素材库;其次,根据现有的教学要求和标准制定系统详细的分层次的教学计划和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然后需要根据前述对PACS系统界面进行优化,针对不同的住院医师阶段对影像解剖学的要求限定和开放相应的权限。此外,要有客观、可行的评估及测试系统,并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接轨。初步的PACS教学引入方式可以采取系统讲授、读片影像解剖定位诊断和现场教学一体教学、临床应用解剖论坛等[19-21]。系统讲授建议根据解剖部位,按不同成像手段的影像解剖由主讲教师收集相应的素材库,集中进行讲述,每次2学时左右。主要讲授的内容为经典的临床影像解剖学。读片影像解剖定位诊断和现场教学为一体的方式建议在每日晨读片时进行,每次30min左右,住院医师与主讲教师通过互动进行教学,针对具体的患者影像资料对病变进行精准的解剖学描述及解剖学定位诊断,模拟部分临床实践过程。此外,利用PACS的海量数据库及与HIS系统的对接,定期(每月)进行复杂部位及疑难患者的临床应用解剖进行讨论教学。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明确和完善PACS在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最终发挥PACS提高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作用。
4小结
近年来有关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报道日渐增多[8-9,11,15,19,22-23],代表性的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基于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8]、广西医科大学的PACS影像示教系统[20]、哈尔滨医科大学的PBL教学法联合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12]等。PACS引入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临床影像解剖学,可以丰富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解剖学教学的内容,提高其基本知识并培养临床应用思维和独立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自我学习和评估。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PACS系统的维护、临床解剖教学素材库的构建、不同影像学科(放射、超声、核医学的影像解剖学)的PACS系统的整合标准化测试系统的构建、评估及反馈系统等,这些均需要较大的政策、管理、硬件及资金及师资支持。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探讨、完善并推广其在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临床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恒宇,姜杨,郭林娜,等.“影像解剖学与断层解剖学教学胶片库”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789-2790.
[2]刘丰春.影像解剖学教学及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8.
[3]易西南,罗刚.医学影像学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07,30(3):272.
[4]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S].2014.
[5]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修订版)[S].2013.
[6]JoshiV,NarraVR,JoshiK,etal.PACSadministrators’andradiolo-gists’perspectiveontheimportanceoffeaturesforPACSselection[J].JDigitImaging,2014,27(4):486-495.
[7]FloydDM,TreppER,IpakiM,etal.Studyofradiologictechnologists’perceptionsof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competenceandeducationalissuesinwesternAustralia[J].JDigitIma-ging,2015,28(3):315-322.
[8]刘慧,王小宜,李文政,等.基于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637-639.
[9]李浩,李睿,袁远,等.PACS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4):697-698.
[10]樊一鸣,刘志成.全院级PACS系统的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3):87-89.
[11]朱嘉琦,孙丽君,王艺伟,等.应用T-PACS提高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影像学判读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2):129-133.
[12]申宝忠,赵东亮,王可铮,等.PBL教学法联合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9-532.
[13]郑林丰,张贵祥.对编写上海市医学影像科(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7):5345-5348.
[14]郑林丰,张贵祥.我院医学影像科(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构建及经验初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6):7135-7138.
[15]张启川,蔡元卿,邹利光,等.PACS为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J].激光杂志,2011,32(5):5.
[16]SmithWL.Radiology101:Thebasicsandfundamentalsofimag-ing[M].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13.
[17]董爱生,程超,肇博,等.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1019-1022.
[18]陈柱,马聪,肖恩华,等.医学影像学见习应用PACS教学法与传统读片教学法的对比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4):86-88.
[19]胡俊,丁仕义,黎海涛.PACS在影像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1):56.
[20]凌寿佳,黄福灵,黄邻彬,等.PACS影像示教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3):485-486.
篇9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拥有极强的软组织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并且无放射线损伤,是检查乳腺病变的有效手段[1]。伴随着MRI技术的进步,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能清晰显示病灶组织内的血管密度以及血管通透性,有助于医师对病灶作出更准确的诊断。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增强MRI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总结相关影像学特征,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乳腺疾病患者共60例,后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确诊。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6岁,平均为(49.6±5.3)岁。其中,乳腺良性病变39例,包括小叶增生17例,乳腺炎8例,纤维腺瘤14例。乳腺恶性病变21例,包括导管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11例。
1.2 方法
检查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3.0T磁共振扫描仪。患者保持俯卧位,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制动,用乳腺专用线圈扫描患者双乳。实行动态增强扫描时所用对比剂为欧乃影(钆双胺注射液),剂量为0.2mmol/kg,注射速度以2ml/s为宜。通过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脂肪抑制T1WI来获取相关信息,然后生成动态增强横断面图像。其中,涉及到的参数为:层厚1.2mm,间隔0.24mm,TE为1.4ms,TR为4.5ms翻转脚为12,矩阵设为338×512,激励次数仅1次。具体实施步骤是先对患处进行扫描,随后注射药物,再进行6次扫描。注意每次扫描应间隔60s,每次扫描持续时间也为60s。在扫描的过程中完成数字剪影。由两名影像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阅图。针对评判结果有分歧的病例需由多位医师共同讨论后确定。
1.3 观察指标
(1)乳腺病变的诊断符合率;(2)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T-SI):(1)Ⅰ型:即流入型,是指动态增强病灶信号强度呈持续上升状态;(2)Ⅱ型:即平台型,是指增强中后期病灶信号强度保持一个平台水平,在延迟期内信号强度未出现明显改变;(3)Ⅲ型:即流出型,是指动态增强早期病灶信号强度迅速增高,而在动态增强中后期病灶信号强度开始下降。(3)增强峰值时间:在增强后达到最大信号强度需要的最短时间。良性病灶增强峰值时间大于3min,恶性病灶增强峰值时间最多为3min[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
2.结果
2.1 对比MRI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
与病理结果相比,MRI动态增强扫描检出乳腺恶性病变19例,诊断符合率为90.48%;检出乳腺良性病变34例,诊断符合率为87.18%。根据表1可知,乳腺良性病变的MR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为病灶规则状,边缘光滑。乳腺恶性病变的MR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为形状不规则,病灶边缘呈毛刺状。
2.2 对比良恶性病变T-SI曲线类型
恶性病变中以Ⅲ型曲线为主,共15例,占71.43%;Ⅰ型曲线2例,占9.52%,Ⅱ型曲线4例,占19.05%。良性病变中以Ⅰ型曲线为主,共25例,占64.10%;Ⅱ型曲线12例,占30.77%,Ⅲ型曲线2例,占5.13%。因此,乳腺良、恶性病变的T-SI曲线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
2.3 对比良恶性病变增强峰值时间
恶性病变中除了3例增强峰值时间在3min后,其余18例均在3min前,占85.71%。良性病变中除了4例增强峰值时间在3min前,其余35例均在3min后,占89.74%。因此,可将增强峰值时间在3min前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标准。
3.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极大威胁到广大女性的健康安全。早期诊断、尽快治疗是改善乳腺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X线钼靶摄影对软组织分辨率不高,无法了解病灶的血供情况。彩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因为快速移动或其他因素而导致乳腺小结节的遗漏。因此,上述两种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伴随着MRI技术的快速发展,DCE-MRI已成为当前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据研究发现,DCE-MRI病灶强化时间与程度主要c下列因素有关:肿瘤血管化程度、肿瘤间质内压力、血管壁对对比剂的渗透性等[3]。由于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肿瘤内存在丰富的血管,且血管粗大密集,对比剂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但是不少毛细血管增生不良,导致动静脉吻合,因此,对比剂无法持续充盈,将迅速开始廓清[4]。本次研究显示,良性肿瘤的T-SI曲线多为Ⅰ型,而恶性病变则以Ⅲ型、Ⅱ型为主。究其原因关键仍与血管生成有关。恶性病变的微血管密度较大,血管内皮成熟性不够,加上血管通透性偏高等原因会让对比剂很快进入肿瘤病灶内。因此,恶性病变的曲线类型一般都是Ⅲ型、Ⅱ型。此外,大多数恶性病变增强峰值时间未超过3min,这主要与恶性肿瘤具有丰富的微血管有关。
总之,本次研究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无辐射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森琴,刘永强,张国正,等.MRI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9):1449-1451.
[2]蔡永,骆梦佳.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分析[J].医疗装备,2015,25(12):116-117.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X线; 特征分析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上新生儿期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严重呼吸道疾病,患儿临床表现与成人肺炎表现不完全一样,临床症状少有咳嗽、体温可不升高,具有肺部弥漫性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新生儿肺炎患儿,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置治疗至关重要1。X线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其X线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现就对112例我院新生儿肺炎患儿的X线检查影像特征进行一下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于我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112例,男68例,女44例,日龄1~32天,平均日龄为(8.65±2.07)天,早期患儿71例,晚期患儿41例,病程1~20天,平均病程为(11.05±3.61)天,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足月产儿79例,早产儿21例,过期产儿12例;出生体重≥2.5kg患儿96例,出生体重1.5~2.5kg患儿13例,出生体重≤1.5kg患儿3例;自然分娩81例,剖宫产27例,牵引产3例,产钳产1例;主要临床表现三不症状(不哭、不吃、体温不升)、面色苍白或发绀、精神萎靡、气急、、呼吸不规则、拒乳、口吐白沫或胃内容物、咳嗽流涕、咳痰等,生化检查示白细胞升高或冷凝集实验阳性等;有胎内窘迫史35例,窒息32例,脐带绕颈17例,乳汁误吸13例等。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北京万东F52-8c 500mAX线机
1.2.2 检查方法:参数:300mA,70KV,0.07s。患儿取仰卧位,放射科医生掌握患儿啼哭瞬间,在患儿腹部隆起吸气终末时曝光,进行检查时需对患儿的甲状腺、性腺等器官进行防护2。
影像分析:所有患儿的X线检查片子均有1名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及1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作出诊断。
X线特征3: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X线表现复杂多样,而且不同表现可以合并出现,临床上以急性肺膨胀、肺门影模糊、肺纹理增强等多见,主要X线表现特征有病灶影(小病灶:双肺小片状影或多发点状影,可相互融合,以中下野内带为多;大病灶:单发性斑片状影,也可多发;大叶、节段性病灶:少见,肺实质浸润影呈节段性或全叶性,有时伴有小病灶影存在)、急性肺膨胀征(见于各种肺炎,X线示肺野透亮度升高,伴有膈肌影下降,结合X线征象和临床症状可早期提示病情)、心后影征(心影后下叶肺密度增高)、支气管气象(特征性X线表现,支气管及支气管分支呈管状透亮影,充气显影)、肺纹理增多或肺门影模糊(常见征象,支气管肺炎及间质性肺炎均可见,可是唯一征象)、心缘、上纵膈、横膈等模糊(结构在X线影像上的部分轮廓模糊,有时可为全部)、局限性肺气肿(新生儿肺炎早期下肺野的肺纹理增多或局限性肺气肿,呈局限透亮影,可伴有患儿同侧横隔平坦)、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门或气管旁单个淋巴结肿大)、胸膜反应、气胸、肺不张等。
1.2.3 分析方法:回顾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从患儿的性别、日龄、病程、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临床表现、X线影像等方面进行患儿的信息收集、整理、综合、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症状、生化检查、血痰培养及X线检查结果等诊断,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吸入性肺炎59例(52.68%),感染性肺炎53例(47.32%)。
2.2 回顾分析112例患儿的临床X线检查表现为:小病灶影68例,大病灶影56例,节段性影4例,大叶性影2例,肺纹理增多34例,肺门影模糊41例,急性肺膨胀征33例,支气管气象49例,心后影征25例,上纵膈模糊6例,心缘模糊9例,横隔模糊8例,局限性肺气肿3例,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胸膜反应1例,肺不张1例,气胸1例。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有时患儿并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而经X线检查提示肺部病变已经非常明显,此时X线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临床诊断中,需考虑到X线辐射可能会对患儿尚未发育完善的血液、甲状腺、性腺等系统器官的影像,故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检查方法,作X线检查时要尽可能一次性完成摄片工作,避免直接接触。新生儿胸片具有中央影大、肺野范围小、心影大、肺门影小、肺纹理细等特点,临床医师及放射科医师在阅片时需多加注意,并同时注意与其他系统疾病相鉴别诊断,如肺透明膜病、缺血缺氧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横隔疝等4。
临床医师应全面掌握新生儿肺炎的临床X线表现,熟练掌握阅片能力,对摄片模糊不清者需要重新摄片,首要注意观察支气管现象,同时也应注意其他相关的肺炎X线征象,并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其他相关生化检查、痰培养、血培养等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必要时可行肺CT、MRI检查以协助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植之.新生儿肺炎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1997,12(2):80-82.
[2]张代荣.新生儿肺炎X线诊断中方法的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