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劳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20:3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馆劳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问题,对策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比较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高校的收费也随之增加,于是导致了高校贫困生、特困生人数的增加。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设立了图书馆勤工俭学岗位,但随着招生的扩展,各高校参加图书馆勤工俭学的队伍也在不断增加,这在促进学校图书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各种矛盾也日渐突出。因此,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就显得颇为重要。
1、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 学生业务不熟悉,业务技能弱。由于高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勤工俭学的学生都是在学工处自愿报名参加,而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大学新生。这些新生刚进入大学,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也没有锻炼过自己。而图书馆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繁琐,更是要求勤工学生细心细致的做好工作。因此这些新生需要更多的摸索,而由于对业务的不熟悉,导致其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纰漏。
1.2 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劳动单一。由于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全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而参与工作的都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学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给管理上带来一些困难,也考验着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而勤工俭学学生的工作大多数是体力劳动,重复性的机械工作容易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浪费人才和精力。被动性的工作容易使一些学生得过且过,消磨时间,不会做出工作成绩。
1.3 缺乏规范的管理参照。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周期较短,因此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并没有相应的章程可循,缺乏必要的参照。而经过学工处统一招聘的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按照需要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但是由于学生没有经过统一培训,劳动技能还不到位,刚开始工作时效率不够高。而由于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自身发展的不成熟,导致组织者在实际中要更多的探索管理方法,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管理,向着更高的方向一步步管理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
1.4 没有相应的奖罚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设置勤工俭学岗位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报酬,但学校由于自身经费压力,提供的勤工俭学报酬往往较低,低廉的固定报酬不能够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也由于岗位设置还不完善,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结果。重复的机械劳动容易限制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在岗位上缺乏竞争意识,而学校也没有设置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甚至会限制学生向上的工作激情。
2、解决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强化技能。由于图书馆的工作内容繁杂要求精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不仅要对学生的图书馆管理知识、技能进行培训,而且还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执业纪律、职业信誉等。对于图书馆工作的细节,如图书的分类、上架,借阅书籍流程等也应耐心培训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图书借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工作,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安排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岗位设置上,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内容和工作内容,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课程安排,来合理的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合理的利用人员。例如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对于图书馆的网络维护和管理,可适当安排计算机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由于图书馆借阅量较大,每天流通的书籍也较多,而书籍的上架整理,需要学生认真负责,有足够的耐心,做到按照图书编号来分类整理,同时也要协调好各个人员之间的安排,全面做好图书馆的工作,为图书馆的良好运营做好铺垫
这样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分配工作,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不会浪费人才,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岗位上的积极性。
2.3 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针对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学校应完善相应的体系,建立分级管理制度,设置分别由主管副校长、勤工助学管理小组、负责老师、勤工俭学学生小组长、勤工俭学学生组成的分阶层管理体系,并根据工作内容定期召开例会,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实现各部门、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保证勤工俭学学生真正的在其位谋其职,推动学校图书馆的运行机制。
2.4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针对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首先要规范考勤制度,设置专门的考勤考核, 学生到岗要佩戴工作牌,学期结束时要对先进学生提出表扬或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其次要明确奖惩制度,对表现出色工作认真地同学进行奖励,颁发荣誉证书,也作为下次聘用的重要参照,而对那些违反纪律工作态度敷衍的学生,不仅要及时指出其错误,还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的可要求解聘;第三,明确各项规章制度,要按照章程,责任到人,各岗位落实自己的工作,不搞一刀切,要奖先惩后,鼓励学生在岗位上共同进步,提高图书馆工作水平。
3.总结
尽管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只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按岗设置奖惩结合,根据实际合理的分配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高校勤工俭学工作将会得到完善和发展,就会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贡献一份重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江丽.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122-123.
篇2
(郑州师范大学,河南 郑州 450100)
【摘要】勤工助学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是时代的要求,分析了勤工助学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图书馆服务
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一定的报酬以资助其完成学业;是目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资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有效途径。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图书馆进馆阅读的人群不断壮大,进书量和借阅量飞速增长;馆舍面积的扩大,服务时间的延长.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图书馆业务工作难度。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受到限制,图书馆员的服务不能及时跟上业务更新的速度,因此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必然趋势。
1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
1.1勤工助学缓解了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状况
高校扩招使图书馆的书籍数量不断增加,读者人数不断增多。因此学校也加强了对图书馆的投资力度,扩大了图书馆面积,增加了文献信息资源,延长了开馆时间,所有书库全部对读者开架借阅,工作量猛增,而图书馆的人员编制又受到学校的严格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帮助图书馆员完成图书整理入库.图书采编验收等工作,大大缓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压力.从而使图书馆馆员能够抽出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便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1.2勤工助学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依此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对于贫困学生家庭更是雪上结霜; 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很多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并提供一定的薪酬,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协助完成学业。图书馆既有安静雅致的环境、又有众多的岗位,同时还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看书学习,所以勤工助学学生到图书馆工作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顺利完成学业最好去处。
1.3勤工助学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使勤工助学的学生开阔视野,通过对中图法的学习了解各个学科的的分类和发展状况,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和数据库的使用有了足够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勤工助学学生的信息素质。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中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磨练意志,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克服由于家庭贫困造成的心理负担,树立自信。通过为读者提供服务提高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增添进入社会后面临困难挑战的勇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图书馆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
2.1岗前培训工作不到位
图书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勤工助学学生必须通过岗前培训才能胜任。而高校勤工助学学生一般都有学生处的学工部管理,分派到图书馆的学生并不是一个专业或者一个系院,没有统一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而是由各部门馆员进行简单的指点后随即上岗。他们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条例、工作性质、专业知识、都不了解,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工作效率低甚至出错。
2.2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勤工助学学生服务观念弱化,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一部分勤工助学的学生没有树立为图书馆服务、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图书馆工作失去了新鲜感,再加上部分在校外做家教、营销和其他工作的学生获得的报酬要比自己高的影响,开始出现迟到、早退、空岗及工作不认真等现象。有的勤工助学的学生甚至认为学校组织勤工俭学就是单纯为了帮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不珍惜工作机会,没有责任意识。
2.3勤工助学队伍的不稳定性
由于学生勤工助学具有随机性,例如期末考试期间,大约有两周多的时间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这时也正是图书馆工作最繁忙的季节,还有就是学生补课或实习等情况需要请假,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另外学生流动性大,有些学生只做很短时间发现工作辛苦,工资又低,马上退出或找人代替。这就导致图书馆要不断招收新学生,加大了馆员的工作负担,增加了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难度。
3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3.1加强岗前培训工作
到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由图书馆有经验的馆员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图书馆工作基本流程、工作环节和工作内容以及图书馆规章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等,使学生树立一定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荣誉感,把勤工助学这项工作看成一份事业去做。
3.2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到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建立分级管理责任制。由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馆长直接管理,部门主任、学生馆员组组长分级负责。每个勤工助学的学生建立工作档案,工作内容、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分别记录在案,由部门主任直接监督检查。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使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根据工作特点以及工作量的大小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他们的行为。按照管理制度标准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表现出色的及时给于表扬和奖励。
3.3实现师生馆员共建工作
馆员在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一起工作时,图书馆员要以身作则,树立自己的教师形象,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此来带动勤工助学学生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馆员[J].科技致富向导,2014,29.
[2]王婷 姚琴.如何科学开展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J].科技视界,2014,1.
篇3
关键词:图书馆学 基础理论 建设 发展
Abstract: after decades of library continuous efforts, our country in library science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has obtained fast development, the wealth of library science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have published, make our country of library science theory basis to get develop. But in the process also appeared many problems, if these issues ar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not timely solve, will not benefit of library science theor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effect on our country's socialist culture development process.
Key words: basic theory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scienc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图书馆学自传入我国以来,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求索历程。图书馆学的形成与发展已经有200年左右的历史,人类对图书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伴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面对着新的社会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无论是图书馆学的学科理论还是专业技术都需要有新的探索,以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
1.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发展历程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史是在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建国前图书馆学偏向技术方法的研究,理论方面的研究内容极少。建国后我国图书馆学才开始真正的发展。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1建国初期至前期。
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基层图书馆的工作经验和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工作经验而开展的总结研究。对图书分类法的研究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也翻译了一批苏联图书馆学方面的论著。在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图书馆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有所进展,总结和研究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和基本经验。对图书馆多种业务问题,如:藏书建设问题、目录组织问题、读者服务问题以及干部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六十年代初期,编写了一批图书馆学教材,较全面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各方面的成就。
1.2前后时期。
前期,图书馆学院校已停止招生,图书馆学刊物停刊,图书馆学教学和研究人员被下放劳动,图书馆学研究基本上处于停顿的状态。后期,一些大型图书馆和教学单位,翻译了少量的介绍国外图书馆现代化的材料。但图书馆学研究仍无进展。
1.3后。
图书馆事业再次得到解放,图书馆学在新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各省也相继成立了省图书馆学会。在全国学会和各省学会的组织领导下,开展了各种问题和多种形式的图书馆学研究活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教材和专著的不断问世,创办了三、四十种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大大推进了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使我国图书馆学领域出现百花盛开、繁荣昌盛的局面。
2.当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1研究群体减少。
据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有长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老专家以及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曾在此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基层工作人员或放弃图书馆工作,或转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群体呈现萎缩趋势。一方面国家应给予相关政策,为图书馆学研究创造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在学术界内部,应加强相关研究协会建设,多组织交流会议,邀请知名学者传授经验,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加入次行列,保证图书馆学研究的科学发展。
2.2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对某些问题缺乏相对统一的理性认识。
现在的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呈现出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等特点,由于人们认识有关问题的角度和深度的不同,思考问题的情境不同,掌握相关信息素材的齐全程度不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不同。通过各种学派和相关问题的理论争鸣,在一定时期,图书馆学界对某些基础理论的理性认识会出现暂时的统一现象。如果不承认在某个时期;某些问题;认识方面的相对统一,会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建设和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一个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对立统一的过程。
2.3基础理论论文、专著出版数量下降。
据统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论文1980到1991年期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文章共计2600篇,占当时图书馆学论文总量的13.7896%;在1994到2006期间,基础理论研究文章只有200余篇,仅占论文总量的0.2496%。因此,我们能观察到,我国图书馆学方面的论文、专著理论出版数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
3.未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展望
在今后图书馆学的研究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应整体性推进学科理论建设。学科建设对社会实践重大现实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基础理论方面的支持。没有以整体性学科建设为目标的研究所提供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一切以具体的社会实践重大现实问题为对象的研究将陷于一种盲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得出能够经受住历史实践检验的科学结论。
其二,加大力度重点突破重大现实问题。对社会实践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重点突破,可以使整体性学科建设持续走向深入。从具体问题研究入手,最终实现实问题研究和学科整体建设两方面的全面性整体性突破。
总而言之,新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建设应从宏微观两方面同时进行。宏观研究重在对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这包括对历史基础的总结和对历史起点与历史高度的确定;根据历史背景对理论图书馆学研究视角加以调整;对研究内容加以丰富与更新;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微观上研究则在宏观研究整体思维的基础上,对当代图书馆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纵深层次的理论研究,通过此类问题的解决推进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不断走向深化。
参考文献:
[1]杨文祥,刘兹恒;发展与创新:全国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年02期
[2]杨文祥;21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历史任务和研究思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年02期
篇4
Abstract: Library archive is the basis for leaders' decision making, th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evidence of growth track and the foundation of healthy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higher vocational library serve regional economy and meet people's satisfa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gulate library archive work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improve the archive awareness of library staff, to establish an archive system, to optimize archive structure, and to realize informat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archive management.
关键词: 图书馆档案;档案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
Key words: library archive;archiv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34-02
0 引言
在人类社会中,档案真实的记录着各项实践活动,它承载着历史。图书馆馆藏档案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照片、文字、声像电子文档均属于不同载体的资料,它们验证了图书馆历年的实践工作成果,同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价值。
1 图书馆档案的重要意义
1.1 发展高职图书馆需要以图书馆档案作为参考和依据。做决策时以信息为基础,图书馆档案记录着图书馆的活动,同时反映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因此这些档案信息反映出来的图书馆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进程均是及时、准确和全面的。图书馆的领导依据这些档案信息作出决策,制定政策和对图书馆的未来做出了规划。图书馆发展建设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图书馆领导可以根据详细的档案信息决策内部职务的认定,考评图书馆员职称,对人员进行规划和培训。图书馆业务档案是对图书馆业务活动真实客观的反映,包括记录了图书馆的日常管理,还收集了各类业务统计数据和报表,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的原始资料。
1.2 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中介和载体是图书馆档案。它为科学的管理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平台。由于它能够总结出图书馆的活动规律及工作特点,并能全面地反映管理工作中的成果教训。此外,利用图书馆档案来对图书馆进行科学的管理,它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组成部分。对档案资料标准规范的管理,这样管理者可以充分发挥档案的有利条件,以提高图书馆实际工作水平。
1.3 为图书馆建设和图书情报理论的研究提供资料保障。图书馆档案拥有丰富的资料数据,从而为图书情报事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因此它能够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建设研究以及影响着图书情报学和情报事业。
2 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现状
2.1 档案意识淡薄,档案管理不受重视。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把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归纳到基础工作之列,对档案管理意识还很淡薄,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就是忽视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这方面意识。另一个就是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员,没办法统一集中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凌乱、残缺,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和连续性受到影响。
2.2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调查发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该归档保存的很多没有收集;档案收集之后保管人员不明确;无法有效落实档案借阅、入藏等制度;图书馆档案分类体系不科学、系统导致各种类型的档案混杂;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明确。
2.3 不合理的档案结构。一些工作计划总结和年鉴一般会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的收藏重点。收藏日常管理和业务的内容较少。并且档案载体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档案所占比重较小。因此,目前不合理的收藏结构和中心,将阻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4 资源多闲置,开发利用率低。图书馆实行半封闭或封闭管理模式,导致大量档案资源被闲置,而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才能使用。图书馆档案数字化进程的滞后,也限制了开发利用图书馆档案资源,读者无法使用到有价值的档案信息。阻碍图书馆档案充分开发利用的是管理模式的落后和单一的纸质档案载体。
2.5 档案具有单一的服务方式,其服务层次较低。在高职院校,很少加工图书馆档案资源,其图书馆档案服务方式主要是被动服务。仅仅进行单纯的收集档案,保管档案,为读者提供较低层次的借阅服务,不能为图书馆和院校发展提供高层次、多途径的服务。
3 规范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提升图书馆人员档案意识。新形势下要求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档案意识,档案管理工作要从自身做起。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相互影响着,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有利于图书馆相关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更高效和深层次地服务于读者。
3.2 科学分类,建立系统的档案体系。目前,图书馆档案包括业务和综合两类,具体有业务类、文书类、设备类、人事类及其他。①业务档案是形成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其保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它直接来源于图书馆本身。业务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规划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报告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统计和总结报表;文献馆藏量、历年经费变化、购书及借阅情况等一些相关技术数据能够反映图书馆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论文、著作及其原件和工作研究的专题资料、科研成果。②文书档案主要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以及内部问题的调查资料;图书馆年度总结计划材料及其工作的会议电话记录;由上级领导下发的讲话记录和材料。③设备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关于随仪器设备的文件;登记图书馆的各种财产设备;在接收、引进、使用、维修和改进仪器设备时产生的文件材料等。④人事档案包括两大类:读者档案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档案。⑤其他。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图纸、照片及馆名的题字等;图书馆举办各种活动的材料;馆际协作协调活动的各种材料;图书馆自编的学术刊物及内部交流资料等。
3.3 档案的结构需要优化,档案内容需要多样化的形式来丰富。首先,档案工作需将实物、音像、数字档案等这些非文字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当前载体具有多样化和形式化多样化的特点,根据此特点来进行归档,其中归档有奖杯、音像、光盘、照片、奖状等多种形式。这部分档案保证了图书馆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使记录更具体、更形象、更真实,是最有价值、最难得的佐证资料。再次,历史性材料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反映和记录重要活动、大事件的文字材料,然后对其记录存档。历史性材料的整理与收集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在以后馆史和年鉴的编纂工作中,历史性材料能为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3.4 在建设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为实现文档操作模式的一体化,首先结合档案管理与文件处理这两个过程,进而将其归入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这种一体化的操作模式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第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在文件处理过程中,一次性完成大量的文件输入有利于共享信息资源,同时也能够弥补纸质文件的缺陷,这是由于电子文件传递与处理是通过标准化文件格式完成的,从而提供给各级档案工作者一个真实的操作平台,进而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实质性进步:档案管理工作更直接和具体,档案查考更快捷和方便,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对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美.浅议图书馆档案工作[J].山东档案,2008(6):60-61.
[2]姚光霞.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实践[J].科技情报与经济开发,2010(18):76-79.
篇5
所谓目标,就是管理的对象所要求或希望达到的境界或程度。图书馆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也就是在注重成果的思想指导下,图书馆主管领导与下属馆员共同选定一定时期的共同目标,落实措施,安排进度,具体实施,取得成果,严格考核与评价,图书馆内部自我控制,自主管理,达到管理目标的一种科学管理科学方法。
2、图书馆实行目标管理的可行性
2.1 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客观要求
目标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管理指明了方向。也是一种激励被管理者的力量源泉,图书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如果不明确本馆的工作目标,也就无法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计划,也就不能为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工作,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各部门之间就不能协调地去工作,每个工作人员就不能各尽其能地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应用目标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客观要求。
2.2 符合图书馆工作特殊性的要求
服务工作的质量指标是难以量化的,但却能够使之目标化。在服务工作目标化后,既能保证服务质量的逐步提高,又能准确地把握服务工作的水平。评价服务工作的成绩。另外,目标管理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促使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能使自己的劳动被认可,使他们有成就感。这样,就激发了馆员的工作热情,积极地促进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3、图书馆实行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图书馆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3.1 目标的制定
图书馆制定目标必须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总目标必须明确,它是全馆工作人员努力的方向,也是提供评价整个图书馆一定时期的目标执行情况。(2)总目标的条款应突出重点,主攻方向明确简练,使人一目了然。(3)总目标能体现和协调图书馆的各分系统,这一要求是和图书馆所处环境相适应的。(4)分目标的指定必须具体定量。具体的内容可由个人根据部门现状和个人业务素质条件自己制定,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决定。(5)分目标的制定应适应现有实际条件和个人业务能力,它必须合理,既有开拓创新意识,又具实现的条件。
3.2 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具体实施是图书馆实现既定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步骤,是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工作,控制就是测定工作质量和数量、采取措施以调查计划实施中出现的偏差。保证任务的完成。各级图书馆工作人员目标一旦明确确定,就可以让他们充分行使自主权,自由支配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才能增强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增强个人对图书馆目标实现的责任心,实行自我管理,努力达到目标。在实施图书馆既定目标工作中,主管部门领导不能随便干预各部门或个人的工作,而只应严密注意各部门或个人目标完成情况。当发现所制定的目标不合理的部分时,要适时地给予协调和调整。
3.3 目标管理的检查、考评和验收
按照所制定的目标来检查、考评和验收图书馆一个时期内实施的成效,是目标管理的最后环节。目标下达以后,在执行过程中,上级主观部门和部门领导要定期检查图书馆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实施进度,通过考核评比和监督对图书馆目标的实现进行控制。做出总结,同时做到奖罚分明。在总结前期目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成绩和不足,制定新的图书馆目标。以便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实施目标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结合本馆现状,从本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有利于长远发展目标,制定出既经过努力却有实现的可能,同时又能激发人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的目标。
4.2 应学习借鉴其它一些经过实践证明有运用价值的管理理论与经验,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把整个图书馆管理放入科学管理的大系统中,以目标管理为重点,借鉴其它方法之长,实行多形式的管理以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4.3 应注意同工作人员责、权、利的有机结合。推行目标管理后应该给执行者充分自主权,使工作人员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对目标有一定的责任感,同时赋予他们同责任相应的权力和利益,实行自主权后,工作人员看得见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篇6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 ;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 方法
一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可称为劳动力资源。1964年由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最早提出,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者已经超过劳动年龄,拥有劳动力的的人的总和。
人力资源管理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满足单位或组织当前的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通过招聘、甄选、培训、给予报酬等管理形式对单位组织内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被分为六个模块: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岗位设计与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以及人力资源规划。
高职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行为以及行而有效的运营方式,并加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对图书馆馆员进行合理的引进、培训、组织、调配。并且建立合理的薪资奖励以及绩效考评等制度。发展全馆员的内在潜能,激发馆员的积极性,提高馆员的工作绩效,以及增强馆员的事业心等,以达到对人才的发掘、培养、和合理的使用。
?
二 高职图书馆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人力资源的引进不合理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引进一直缺乏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机制,从而使得人才的引进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图书馆馆员的引进一般由学院的领导决定,没有一个对人才引进的具体的标准和方法。这就避免不了有很多通过关系和后门进入图书馆工作人。使得图书馆成为教职员工的家属以及那些富余人员的安置地。
(二)人力资源岗位分配不合理
高职图书馆里的岗位职责和级别模糊,没有以人才的能力来分配岗位。有些专业的技术岗位招聘时没有学历的要求。这样一来有专业知识的人不能获得和自己能力相当的职位。反而那些工作时间长的员工获得了高职称。使得那些有专业知识的人不能分担团书馆重任。
学校里其他岗位的人员有时会被分配进图书馆,这样,导致了有些图书馆专业的毕业生以及一些优秀的人才因为编制的原因不能进入图书馆。
(三)人事管理的不合理
在人事管理上,高职图书馆一般是编制管理。不重视人员资本管理。这样下来就缺乏了对人力资源建设的长远安排和规划。不能有效的建立激励和竞争的体制。也就不能达到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一些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不能安心的工作
(四)人员培训、考核、评定机制的不完善
高职的图书馆没有一个健康科学的培训、考核、评定的机制,造成人员积极性不大,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人才的培训机制缺少对工作的技能、人才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的培训。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对有些该调整的人员没有调整,对该奖励或者晋升职位的人没有晋升。使得一些专业的优秀的人才和普通的人员收入差不多。而评定工作也是不合理的,职称一般不是按需要来设立,而是论资历来评定,资历久的员工就会得到高级的职称。这样使得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不能发挥自己的实力。
(五)忽视对人才职业道德的教育
高职图书馆中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教育。有些员工的职业道德观念意识浅薄,对自己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意识。读者来咨询和查阅时不积极的帮助读者解决问题。甚至有些表现出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的态度。
?
三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一)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
1、建立合理人力资源分配结构
高校的人事部门应该对人才的进出进行把关。不能再因人设岗,把图书馆变成一个闲杂人员的安置点。图书馆应该有一定的人事发言权,对人才的选拔作专业的考核。对学历专业等也应该有一定的要求。不能盲目随意的招人。学校也不能随意的把图书馆专业的人才抽调到其他的部门,控制人才的流出。建立一个稳定的图书馆队伍。
图书馆的领导要科学合理的调配人员,根据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特长、年龄、性格等来安排具体的岗位。让人员在其岗位上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2、建立科学合理的聘用制度 ,以及考核评定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步入正轨,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科学的聘用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对应聘者择优录取。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用人自主权,择优选择具有相关知识技能或者优秀的有发展潜力人。
建立科学完整的馆员考核评价体系,对馆员的德、勤、绩、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考核后,对于一些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可以进行调整或换岗。对于一些优秀的人才,要进行奖励和提升。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确保图书馆专业人才的稳定性。
加强图书馆内部的管理,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建立科学有针对性的岗位责任制以及管理方法。不断的调整和充实图书馆内部机构,对馆内人员的分工作进一步的明确。让馆员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
人力资本是需要通过投资来形成的,重视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促使馆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要鼓励馆员积极的参加学习,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馆应该对各个馆员进行分析,根据他们的知识层次、专业、年龄等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图书馆采取在职培训,根据馆员的专业和岗位,安排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网络和计算机知识等。给员工创造条件,让他们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工作中去。其次图书馆应该引导馆员进行自学,鼓励馆员进行继续的学习,攻读更多的学历或学位。并且不定时的举办业务的讲座和交流活动。组织员工到其他院校进行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不断的完善自己。
三 建立完善激励新体制促进人力资源管理
1、目标的激励
应根据图书管整体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符合图书馆长远的和近期的,个人的与组织的目标。并把它落实到各个部门岗位甚至直接落实到每个人,使之最终成为每一个员工的奋斗目标。其次对于目标的设定要既有现实的实现性,又要富有挑战性,既不能要求太多、太远 ,打击员工的信息。但也不能太容易,让员工信手拈来。总之,要保证目标有吸引力和激励性,给员工带去希望,使远员工敢的接受挑战,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2、考核激励
考核可以是激励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考核来保证每个员工在完成规定工作后能得到认可和回报,做得非常好或者对图书馆作出了特殊贡献的人能得到奖励。对违反规矩或者没有完成工作的人也应该对其作出相应的惩罚。使考核激励起到激励先进人员、推动落后人员的作用。在考核标准制定上,应对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员工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出相应的规定。做到科学合理。
3、物质激励
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运用合理的工资和奖金来保证馆员安心的工作是切实可行的。高职的图书馆在实践实施奖励体制的过程中,要适当的给予物质利益。达到激励的作用。把岗位的等级和利益挂上钩,由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总结: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众多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高职图书馆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一步一步的把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做好。只有把图书馆管理好了,才能使使图书馆真正的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图书馆在新时期得以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厚宁.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10):67-68.
[2] 易朝玲.试析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2):75-77.
[3] 刘明福.高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0,(20):296,289.
篇7
一、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创新的角度看,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者对于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使其具有新的功能。其中,图书馆的要素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信息资源;图书馆管理员,而这个观点和划分也凸显了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人是在发挥图书馆作用中最为积极和活跃的因素,充分发挥人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特征
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管理过程中较为先进的管理活动,其中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以人为中心,把发挥人的作用看做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且把人力资源看做能够带来收益和效能的价值资本。(2)开发性。人力资源将“人”的开发作为管理核心。从开发的角度上看,主要包括对于人力资源的智力、能力开发和提升,从管理的角度上看,拓展和延伸人力资源的组织能力和培训。(3)系统性。人力资源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把对人的管理作为系统进行规划和管理,并在组织中,针对人的个性和特点,进行规划和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4)灵活性和科学性。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其实是灵活的、个性化的操作和管理过程,尊重和发挥员工的特点,协调和发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人力资源合力;对于员工的考核和评价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并且将人力资源的考评和奖励、晋升挂钩,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学校的科研、教学和学习重要的文献中心,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和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利用效率,但是从目前的图书馆人力管理现状上看,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基础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偏低
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受到行政体质的影响较大,并且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受到学校的重视,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兼职管理员较多,而专职和拥有专业知识的管理员较少。其重要的表现在图书馆管理员的声誉较差,图书馆管理员平时的工作较为单一,其操作的重复性和繁琐新较强,所以图书馆管理员的态度往往不好,从社会对于图书馆管理员的声誉评价和排行上看,图书馆管理员的声誉较为靠后,甚至这个职业并不被别人熟知。这原因主要是对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认识不足,图书馆管理员待遇较低以及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问题。由于本身图书馆管理员作为职业角度上的冷门行业,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跳槽,对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发展是雪上加霜。
2、高校图书馆机构臃肿,管理效能差
高校图书馆受到行政体质的影响,其管理机构较为臃肿,冗员较多,导致管理效能低下,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又导致图书馆无人可用的窘境。岗位职能较为模糊,长期以来,在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和用人机制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职能模糊,图书馆没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一些专业技术性很强的部门,也没有学历和专业限制。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较差,很难推动现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发展。
3、科研申请难度较大
由于长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素质偏低,这也造成图书馆申请相应的科研难度较大,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活力,图书馆得不到职业认可,加剧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图书馆管理员的工资和高校教师的工资差距较大,相同的从业时间和资历,在权利和待遇上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一些人被迫转行,从事其他职业。
三、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改革措施
1、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1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管理过程过度得强调“上级安排”、“重事轻人”,否定了个人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导致整个管理的活力和积极性较差,所以要真正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理念上加强创新,把图书馆管理员看做重要的发展资源,并且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于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组织,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特点,引导和鼓励发挥个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创新性在图书馆变革和管理中的重要性。要充分得将“人事管理”变成“人力资源管理”,深化认识和贯彻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
1.2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和激励管理理念
(1)协调和认清“馆员第一”和“读者第一”的提法,强调读者第一的基础上,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把馆员作为推动图书馆管理改革的主导要素,因为馆员是图书馆管理的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是落实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人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把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教育人和激励人作为管理实践的重要的环节。(2)激励是激发人活动的动力,是调动和发挥人的动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过程。而在激励管理中,以人为基点,了解和把握人的需要,从而满足和促进人的发展,对于激发馆员的潜能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2、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2.1建立资格认证和上岗准入制度
(1)建立资认证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行业的标准,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激发人力资源去积极向上,去学习更加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增强管理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2)建立上岗准入制度,施行上岗准入制度,以门槛的形式,去约束和控制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水平,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2.2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管理创新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只有通过管理的激励制刺激创新者保持和继续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作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激励制度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我国的图书馆职工的声誉不高,待遇较差,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不强,所以通过激励制度,能够提高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工作热情。
3、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创新
3.1联络馆员的发展
联络馆员又称为“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在联络馆员的发展中,要不断完善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并且提高馆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以联络官馆员的发展去带动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发展,并且通过专业化的联络员的带动,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
3.2提供技能培训服务
首先,对于现代高校图书馆的馆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从业务素质培训到综合素质培训建立培训制度,加强馆员的总体素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其次,通过人才的引进去带动整体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提升,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实现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发展。最后,加强对于现代技术的培训,管理技术日新月异,管理技巧和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满足不断人力资源管理需求。
篇8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原则
分类号 G252.1
Abstract University library plays its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s to carry out reading promotion service. Five basic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university predominance, library’s conscious and active, success and user-centered.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Principle.
经过全国图书馆界十多年的努力,阅读推广逐渐从一种自发、零星、补充式的图书馆服务发展为一种自觉、普遍、不可或缺的图书馆服务[1],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阅读推广的重要性,正积极进行着实践性探索,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活动实践基本上是借鉴公共图书馆,没有结合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的特点,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推广活动,还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2]。因此,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进行理论研究很有必要。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依托自身丰富的有序信息资源,整合全校阅读资源,为唤起经典阅读、普及经典阅读而开展的服务活动。本文所指的经典读物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著作。当前,社会媒体对经典阅读、经典教育的宣传,特别是高校对经典教育的推动、普及,是高校图书馆成功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契机。高校图书馆成功开展阅读推广服务一般需要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1 人的全面发展原则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最高价值目标。我国已步入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中,但人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甚至牺牲人的全面发展的现象,我们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来进行社会的改革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马克思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不能同现实脱节,现阶段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基于对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分析及个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提出来的。
图书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这里的“人”,不仅包括服务对象――读者,也包括服务主体――馆员。图书馆从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收集、整理、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社会职责,被誉为“人类知识的宝库”。正是有了这一知识宝库,人们才能够纵情饱览人类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反过来,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阅读,知识阅读是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不二法门,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的重要标准。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前提条件,当一个社会产生出巨大的阅读需求量时,表明人正越来越注重文化修养和自我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彰显图书馆的职业价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是人的全面发展原则的现实关注,图书馆应着眼于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积极指导用户的阅读行为,正确引导用户的阅读倾向,踏实培养用户正确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文化活动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2 学校主导原则
就法律地位而言,高校图书馆隶属所在高校,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长期处于学校“教辅”单位系列。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调动学校多个部门的资源。学校的主导作用很重要,高校投入的资金和设立的组织能保证图书馆顺利高效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另外,高校开展普及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上强化经典解读,这对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也起到引领、促进作用。
2.1 开设经典研读课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开展经典教育,在高校普及通识教育,不少高校积极响应。如复旦大学在2005年成立复旦学院专门做通识教育;清华大学在2007年举办“全国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中山大学在2009年实施由甘阳学者制定的中大通识教育课程计划[4]。高校汇集很多学识渊博深受学生喜爱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会引领各个领域阅读的主流。
国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主要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进行的。韩国江原大学推出毕业资格读书认证制度,该制度要求大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阅读数量,或参加读书活动达到规定的积分点数,并在读书认证计算机评价室(Computer-Based Reading Test,简称 CBRT)通过评价考试,获得认证后才能毕业[5]。 美国学校也非常重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多学校参加政府组织的阅读推广项目或自己举办阅读促进活动。美国政府推出的“卓越阅读方案”是一项国家支持、各学校参与的阅读项目,该方案一方面着重帮助提高学校教师的阅读技巧进而带动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重点给学生指定科学的阅读指导计划,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些美国学校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阅读书目”来督促其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6]。
2.2 成立阅读促进委员会
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设阅读促进委员会,统筹安排阅读指导、推广和服务活动。阅读促进委员会的成员以各系部学术修养深厚的专家和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为主,吸收学生参加。阅读促进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图书馆阅读推广负责人的工作报告,讨论阅读推广服务中重大问题,反映师生意见和要求。这种组织形式能合理利用学校的优势和资源,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作用,将阅读教育无缝嵌入教学的整个过程,纳入到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的体系中来[1]。如在阅读方法辅导方面,委员会借助相关系部优质的教学资源,开设阅读课教程,以及阅读方法和名著鉴赏讲座。在阅读教育内容方面全校范围内作系统化的安排。
从构建常务职能机构入手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开展工作的必由之路。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以项目管理方式,建立了以分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为负责人,以党委办公室(宣传部)为指导单位,以校图书馆、校团委为主办单位,以二级学院和各学生社团组织为协办单位的组织机制。该机制采用了突出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各单位上下交互、纵横联动的团队合作组织方式,确保始终贯彻活动主题,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保障了活动的可持续良性发展[7]。
3 图书馆自觉积极性原则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了《图书馆服务宣言》,郑重表达了图书馆服务的行业承诺:图书馆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己任,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是公民终身学习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图书馆资源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这个职业理念宣言需要图书馆人自觉积极地履行。自觉积极性原则要求图书馆在充分理解阅读推广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自觉积极性原则要求图书馆克服因循守旧的惰性思想,摒弃被动等待读者上门的服务观念,铲除活动来时门庭若市,活动过后门可罗雀的病根,顺应高校读书与治学的规律,找到适合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的独特方法,引领阅读风尚,一如既往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图书馆自觉积极性强调的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口号,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担当,一种有为。这种有为主要体现在日常的阅读推广组织结构构建和工作流程上。
3.1 采用矩阵型组织模式,指定专人负责
阅读是一项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因此阅读推广活动不应该是应景、应时的短效性、节日型、运动型活动,必须探索长效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使阅读推广活动成为图书馆的常规活动[8],并引导阅读推广活动向系统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最可行的办法是在校阅读促进委员会下设图书馆阅读推广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运作。阅读推广办公室制定适合本校用户的阅读推广政策和计划;指定负责人要既熟悉本馆馆藏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检查能力和信息组织能力,又懂得宣传策划、营销原理,并能深入学校各系部和职能部门同老师就阅读推广事宜充分对话、协商规划。
指定负责人和传统图书馆职能部门主任拥有共同的权力安排工作。指定负责人受馆长领导,拥有的责任比权力更大。这种双头负责的矩阵型组织模式(如图1)优点是既能按专业技术能力分组提高馆员专业领域的知识,保持他们的技能优势,又能打破专业壁垒依焦点任务集合,减少传统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有效地集成资源;同时馆员之间既能吸取经验教训又能共享专业知识。
图1 矩阵型组织模式
3.2 引进现代项目管理理念 建立阅读推广制度
阅读推广活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活动进展取决于有限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资源,符合项目管理特性。项目管理的本质是充分规划而后行动。项目从起点到终点经过四个有顺序的阶段:开始、计划、行动、完成。这四个过程构成一完整生命周期。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也可以划分出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与教学周期一致,以教学周年为一周期,以后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每一期目标和业绩应该在上一个生命周期上有所提升和提高。
开始阶段,做好活动前期的调研工作。采取问卷形式和馆藏借阅数据分析形式,对用户阅读行为进行调查分析。联系校教务部门,对本学期不同专业开设课程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授课教师进行归档分析。联系校宣传、学生工作等部门,对本学期学校计划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归档分析,并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以及学生志愿者组织就协作开展阅读推广相关事宜达成初步意向。
计划阶段,明确目标,确定主题,为完成目标围绕主题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得到主管部门和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认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总目标是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行动计划围绕“用户经典阅读”“促进用户阅读经典”而展开。如在全校范围内,计划开设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方面的公选课,并有一定学分要求。活动式阅读推广服务计划具体到活动开展时间、活动前期的宣传报道和活动协作部门及活动的场次;计划招募多少大学生为阅读推广志愿者,并规定他们的权利义务;进行新媒体的阅读推广,能提供什么样的硬件系统,利用哪些相关的阅读软件,等等。
行动阶段,图书馆配置和协调人力等其他资源完成工作。图书馆将任务分解到组、落实到人,按计划开展工作,做好每项任务进展情况的归档工作。阅读推广负责人做好监督控制、沟通协调工作。校园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要把握一个度,即活动的开展既不惊扰图书馆的常客,又能吸引潜在读者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使阅读推广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完成阶段,收集读者评价数据或者调用馆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检查完成力度,总结成败得失,提出必要的改正方案。对有创意、效果好的活动分析优化,努力打造成品牌活动;对差强人意的活动进行完善甚至取消,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总结报告,备案保存,为下一学年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 成功原则
成功原则是构筑阅读推广活动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重要基石。基于成功原则,应制定阅读推广服务标准,阅读推广服务标准的制定应在服务开始就已经定义好。基于主观的随意性和客观的多样性,不同的馆有不同的看法和认定标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标准的制定不能偏离其办馆的基本目标。撇开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方向的不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应着眼于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辅助专业内经典阅读,培养专业外经典阅读,只有专业内阅读出效率,专业外阅读才有时间。
阅读推广服务成功的界定不只是完成了预先要做的事,同时还要能接受结果对劳动投入必要性的检验。因此,日常工作中必须收集数据、时时测评,在推广效率及其重要性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提高阅读推广项目的成功率[9]。如参加活动后的到馆率、借阅率是否提高,或阅读兴趣、用户满意度是否提高。如果有数据表明这些指标提高了,就是好的活动,否则就需要改进[9]。
阅读推广活动成功与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王姝[10]等认为,重庆大学图书馆品牌化活动是阅读推广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活动品牌化既能保证活动的连续性传承,又能在用户中形成固定的影响力,也有利于后期成果的保存和后续活动的开展。姚显霞[11]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与读者认可度、图书馆重视程度、馆藏以及其他因素,如图书馆内外合作程度,整体服务水平,阅读环境的净化与美化有重要关系。
5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是图书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原则的行动准则,是图书馆很好地体现其服务职能的重要标杆。以用户为中心原则要求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做好推广的内容有针对性、服务方式灵活多样、重视用户评价工作三方面的工作。
5.1 推广内容具针对性
图书馆在分析用户的阅读规律、倾向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的具体设置以及办馆目标,及时补充纸质馆藏,整理、收集数字资源来合法建设虚拟馆藏,构建一个有特色的、丰富的馆藏系统。同时,开发易见易用的虚拟馆藏的访问平台,向用户提供多种媒介形式的阅读体验;并大力借助第三方平台,推出基于全媒体的多终端服务。
5.2 推广形式灵活多样
推广形式是图书馆丰富的藏与用户便捷的用之间的桥梁。根据《大学生阅读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2010)》,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方式有14种: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经典视频展播、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馆徽设计征集、名著名篇朗诵、品茗书香思辩赛、评选优秀读者[11]。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推广开辟了崭新的推广渠道,如图书馆网站、社会网络网站、QQ群、微博、微信等媒体形式。这种应用新媒体进行的阅读推广能加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将成为高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重要形式。
“用户在哪儿,服务就在哪儿”需要图书馆提供实实在在、方便快捷的服务。传统阅读服务可以“化整为零”:专题书目推荐进驻各系部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在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校园内的文化景点设阅览架;必要时推出送书上门服务。新型服务模式快速跟进,运用阅读2.0 模式进行阅读推广。
5.3 重视用户评价工作
对于阅读推广的效果评估,大部分图书馆的做法是仅以自己举办活动场次、参与人次等指标来衡量,以自己付出多少劳动及表面上参与者人数的多寡作为评价方法很不科学。前文成功原则中已谈到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不只是完成了预先要做的事,还要能接受结果对劳动投入必要性的检验,即重视用户评价工作。用户的评价是检验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用户满意度是反映用户是否满意及其程度如何的一项重要的可测控的指数。
用户评价研究的最原始方法是选取部分用户进行调查研究访谈,然后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来改进工作。目前图书馆界成熟的做法是利用LibQUIL+项目模型组织用户调查,进行用户评价研究。该模型是按类细分出一些可控制、可测量的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要求用户从可接受的最低服务水平、实际感知的服务水平和期望的服务水平三个角度予以评判打分,三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图书馆总体的服务质量水平。通过这种定量分析的方式,图书馆可以了解服务质量的现状,又能分析掌握用户的潜在需求,便于图书馆积极改进服务工作,对用户的不满意甚至抱怨予以重视和警惕,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 1 ] 范并思.图书馆学与阅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 (2):1-4.
[ 2 ] 刘彩娥.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几个误区[J].图书馆,2014(3):111-112,123.
[ 3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
[ 4 ] 王丽丽.经典教育研究与经典阅读推广[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6):24-27.
[ 5 ] 程文艳,张军亮.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文化的实例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2(5):47-50,54.
[ 6 ] 王翠萍,刘通.中美阅读推广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5):96-101.
[ 7 ] 吴海春.以品牌建设为推手构建高职校园阅读文化[J].图书馆学刊,2014(11):21-23.
[ 8 ] 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35,45.
[ 9 ] 范并思.阅读推广的理论自觉[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6):3-8.
[10] 王姝,魏群义,黄娟,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架构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4(6):73-76,103.
[11] 姚显霞.基于读者问卷调查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1):144-147.
篇9
1、建立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创建和谐的服务氛围
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大学生会从读者和馆员的双重身份出发,以多维的角度考虑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可行的建议,使规章制度的制订更具合理性及可操作性,防止因执行规章制度中的不和谐现象。在解决纠纷之时,以他们特殊的身份与大学生读者间的认同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读者与馆员之间对峙感,他们将是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的必要桥梁,对于构建和谐的读书氛围,将会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之作用。
2、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满足多元化读者需求
随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功能的扩大,有限的馆员与读者无限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矛盾不断显现,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使部分专职馆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开展深层次服务。大学生群体是高校图书馆可以深入挖掘的人才资源库,我们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专业导读等管理服务工作中,一定程度弥补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力量方面的欠缺,拓展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领域,满足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目前,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组织实现主要有大学生个体、大学生自建的团队、志愿者队伍、大学生读书协会及勤工俭学队伍等组织形式。大学生参与管理服务的现状为:大学生馆员的流动性强,服务时间不固定,对其引导及监督花费时间过多;招聘到适合的大学生有一定难度;因制度不健全,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大学生与馆员之间的工作协调差问题,馆员易产生推卸工作的心理;大学生待遇及活动经费少,大学生在工作中的劳动保护,所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使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展现和发挥等问题。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在专项管理基础上重视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
1、拓展参与管理服务的领域
大学生视野开阔且综合素质较高,为了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他们很期盼有锻炼自身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工作机会,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参与管理服务工作的机会,满足了大学生检验所学专业知识和锻炼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但在现实中,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清理卫生、捆书上架等岗位无法激发他们长时间坚持工作的热情。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充分相信和利用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日常繁琐的体力劳动相结合,勇于拓宽大学生参与管理服务的工作范围,包括图书上架、期刊整理、卫生清扫、学术活动设计与布置、展览活动讲解及秩序引导;咨询台服务,介绍馆藏布局、文献分类、检索方法、目录厅的检索辅导;书刊借阅、资料扫描;问卷调查工作、新书宣传工作、撰写导读书评、意见征集;网页制作、网站建设和维护;图书期刊加工、特殊语种技术编目员;参考咨询服务、文献检索及馆藏电子资源导航,甚至可以参与馆藏资源建设规划等,让大学生以服务员、引导员、阅览室代管员、读者导读员、宣传报道员、技术服务员、信息咨询员、馆长学生助理的身份,逐步拓展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带动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完善管理的规范
科学性对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大学生的管理,并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细致地研究管理大学生的特殊性,制定一套有针对性及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要设定不同于一般馆员的管理组织形式,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独立的项目管理,针对性地设计科学完备的管理工作流程,如,美国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设有志愿者和“图书馆之友”部门,负责吸纳招募志愿者及宣传、培训“图书馆之友”组织,推进各“图书馆之友”组织之间的交流,职责是争取社会支持,弥补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不足。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管理的流程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提前的工作设计作为保障,具体到岗位数量、岗位具体责任、工作范围和要求、工作内容标准等制度都要严格规范地制订执行标准,并制定相应的科学规范实施细则,作为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的依据。此外,对参与管理服务的大学生组织应充分地加以协调整合,将大学生个体、大学生自建组织、志愿者协会、图书馆读书协会、勤工俭学集体等多种组织形式联系起来统一管理,使这些大学生组织在管理服务中即独立存在又相互融合,更需提供给大学生自如转换组织的机会,例如,勤工俭学岗位可以优先推荐那些工作勤奋的贫困大学生,从而更好地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
3、创新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管理包括管理工作规划、参与岗位的设置分析、招募、岗位工作培训、日常管理、评估和激励一系列管理工作流程,这些管理工作流程的有效规范展开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保证。
(1)招募招募工作可以采取定期招募和不定期招募相结合方式,进行因特殊技术灵活的临时聘用更为必要。招募形式可以是高校图书馆自行招聘、也可以采取与志愿者组织合作招募等形式。招募过程需要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收,注重双向选择,尽可能符合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动机需求,要最大限度地根据大学生的个人意愿和专业特点,协商并提供其适合的工作岗位,例如,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做高校图书馆的网站维护和主页建设工作等等,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非常重要。招募过程中应建立大学生服务人才库,采集大学生的专业及特长、兴趣爱好等信息,以后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逐级选择录用和岗位升级。
(2)培训对大学生的培训可以指定专门的高校图书馆培训小组进行,也可以让所在岗位的图书馆员承担培训任务。培训的方式包括讲座、实地参观、观看录像、专题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训内容主要应包括参与管理服务的有关权利与义务、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概况、大学生所承担的岗位工作的规章制度、角色定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实施细则、基本技能要求等内容,据此作为目标考核和绩效评估的依据。培训涉及的内容可以制定成志愿者手册,帮助大学生理解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引其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3)日常管理高校图书馆在日常管理中,予以大学生明确的工作责任和岗位要求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授权,应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定期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基础上,充分认可大学生完成既定工作目标的能力。对大学生的管理需针对工作性质和工作阶段的不同,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成不变的发出工作指令,易降低大学生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为此,高校图书馆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训练、指导、协助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出现的个别事例的处理要灵活掌握,如,对有关工作任期要在大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酌情制定。此外,保持与大学生所属学院班主任的定期沟通和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谈话解决或终止工作任期。
(4)评估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工作进行的必要客观评估,是保持大学生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评估主要有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管理工作中不定期对大学生工作检查后肯定或否定的反馈、询问工作进度、讨论解决工作问题的思路、日常督导等属于非正式的评估。正式评估则是指定期对大学生的正式鉴定,包括大学生个人工作档案、对其工作质量的记录和评价、所承担的项目如期进程落实情况记录。此外,也可以采用“参与密度”、“参与频率”、“参与时间”的方法进行评估。评估还可以采取中长期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读者评价、馆员评价、自我评价、大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考核评级结果作为升任必要级别工作岗位的依据。
(5)激励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管理不同于正式员工,所采用的工作激励手段也有一定的差别,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认同需求、自主性需求、交换需求、提高需求、归属感需求、成就感需求、权力需求、兴趣需求等需求。大学生参与管理服务中普遍出现的退出现象,形成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图书馆缺乏对大学生工作的必要回报、与馆员明显差别的对待方式,工作中缺乏个人成就感以及工作得不到高校图书馆领导的认同及信息反馈等原因。为了留住大学生,高校图书馆管理方面应提高管理水平,规避造成大学生流失的不利因素,确立定期的正式奖励活动,如发放奖励证书及奖品、表彰宴会、通过日常沟通、参与介入具体工作、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平等地探讨工作问题、口头表扬等非正式方式激励大学生。高校图书馆可以专设大学生展示空间,如大学生自办报刊、专属的网页及墙体园地等,来展示他们的工作成绩,鼓励参与管理服务大学生的工作热情,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走近高校图书馆。
4、尊重挖掘大学生的智力资源
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让更多的大学生深入了解及利用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应将参与管理服务的大学生作为馆员一样,加以爱护、指导、关心和帮助,使其逐步胜任更宽领域的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非体力,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劳动,承认和挖掘他们的精神价值,尊重他们的建议和劳动价值,提高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从而使大学生更坚定参与管理服务工作的信念。在工作安排方面,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意愿协商地讨论各自的岗位工作,尊重他们的意愿,并提供多方面的交流渠道,定期沟通更有利于工作的实施开展。高校图书馆应肯定大学生的工作成绩、劳动成果,关注他们在工作中的成长,发现问题及时总结。高校图书馆成立大学生服务者之家,提供场所和条件让他们自行开展经验交流会、文娱活动等,相互交流他们参与管理服务中的工作心得;支持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协会的各项活动,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此外,高校图书馆给予的优待也是必要的,如延长借书期限、增加借书数量、优先转为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岗位等。
5、加强针对性宣传的力度
精神及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升华是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动力需求,大学生在服务他人中得到了精神的愉悦,高校图书馆给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也给予他们实现自我突破和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自身逐步培养起乐于奉献及敬业创新的品质,锻炼了意志和能力。高校图书馆对这些大学生的宣传,应侧重倡导和宣传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媒体对大学生服务态度和奉献精神的报道及高度的评价,对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媒体宣传包括宣传栏、广播、网站、黑板报、会议表扬、向大学生所属学院的定期通报、开具参加管理服务工作证明等形式,引起学校对这些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可。高校图书馆与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如,根据大学生参与管理服务紧密度,提出与学生管理部门工作协商,认同这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机制,出具证明并协调做好有关的认定工作。此外,在高校图书馆主页中设专栏,刊发大学生工作照片、工作心得、工作规章制度和招募办法,更多地提供给大学生了解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途径。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经济学 高校图书馆 文献信息资源 择优分配
一、引言
福利经济学是在特定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对于整个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简单来说,福利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的配置。福利学中对于资源配置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就是帕累托标准,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在已有资源配置的现实状态之上,如果对之进行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社会福利状况变好的同时,也没有使得其他人的社会福利状况变坏,则我们可以将这种资源配置状况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如果对于某一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无法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1]。
二、根据生产帕累托模型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择优分配
(一)生产帕累托模型简绍
上图中假定有两种生产要素,分别为劳动力要素L和资本要素K,,图中有两个生产厂家,分别是C和D,水平向右测量消费者C对劳动力要素L的消费量,相应的水平向左测量消费者D对劳动力要素L的消费量,垂直向上测量消费者C对资本要素K的消费量,相应的水平向右测量消费者D对资本要素K的消费量,C1、C2、C3代表着生产者C的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条曲线距离点C越来越远,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的要素L和要素K也越来越多,在这三条曲线中,C3代表着生产者C的产量最大,C1代表着生产者的产量最小,类似的,生产者D也有三条无差异曲线,它们分别是D1、D2、D3,在这三条曲线中,D3代表着生产者D的产量最大,D1带给生产者D的产量最小,点e为C1、D3的切点。
图中的任何一点都是表示着要素L和要素K在生产者C和生产者D之间的一种配置状态,当处于点a的资源配置状态变为点d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生产者C而言,产量水平由C2变成了C3,对于生产者D而言,产量水平仍然维持在D1上,这种变化就实现了帕累托改进。当由点c变化到点a时,对于生产者C来说,产量不变,对于生产者B来说产量水平由D2减少为D1,在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这个时候就达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状态,达到生产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就是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相等,即:MRTSLK=MRTSLK(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二)生产帕累托模型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择优分配中的运用
1.进一步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结构
生产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就是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相等, 即:MRTSLK=MRTSLK, 图书馆并不是图书资源的生产者,但是作为图书资源的购买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生产者是一样的,都是为消费者提品,对于图书馆来说,要想实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我们必须对馆藏资源的采购上进行合理的分配。馆藏信息资源结构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学科之间、领域之间、数量与质量之间等等的科学性上,在一定的时期,图书馆的财力物力等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读者的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所以在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结构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在增加馆藏资源的数量的同时要考虑到馆藏资源的质量,不能一味的在数量上追求。既要满足一般读者的需求,也要兼顾到其他读者的需求。
2.图书馆要加强调研工作
要想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择优分配,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调研工作,第一,做好对读者需求的调研工作,众所周知,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的读者,图书馆要做好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工作,尽可能的了解不同读者对于文献资源的多元化需求,我们可以将图书馆文献采集工作与读者服务工作相结合,了解到读者对于图书馆文献资源最真实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采集。第二,对已有的图书资源进行盘点,了解自己的“家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集成系统计字系统及其他子系统对原有馆藏基础进行调研[2]。
三、根据交换帕累托模型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择优分配
(一)交换帕累托模型简绍
下图中假定有两种产品,分别为产品X和产品Y,我们将用埃奇沃思盒装图进行分析,图中有两个消费者,分别是A和B,水平向右测量消费者A对商品Y的消费量,相应的水平向左测量消费者B对商品Y的消费量,垂直向上测量消费者A对商品X的消费量,相应的水平向右测量消费者B对商品X的消费量,A1、A2、A3代表着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条曲线距离点A越来越远,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的商品X和商品Y也越来越多,根据经济学中越多越好的原则,在这三条曲线中,A3带给消费者A的效用最大,A1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最小,其实在埃奇沃思盒装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我们只取这三条进行分析,类似的,消费者B也有三条无差异曲线,它们分别是B1、B2、B3,在这三条曲线中,B3带给消费者A的效用最大,B1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最小,点e为A1、B3的切点。
图中的任何一点都是表示着商品X和商品Y在消费者A和消费者B之间的一种配置状态,当处于点a的资源配置状态变为点d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消费者A而言,效用水平由A2变成了A3,对于消费者B而言,效用水平仍然维持在B1上,参照帕累托改进的定义,这种变化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我们再来看点c,这点是A2和B2的切点,在这一点上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以点a为例,当由点c变化到点a时,对于消费者A来说,效用函数不变,对于消费者B来说效用水平由B2减少为B1,在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达到交换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就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即:MRTxy=MRTxy(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二)交换帕累托模型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择优分配中的运用
1.推行移动图书馆服务,让读者获取资源更加便捷
移动图书馆服务就是让读者通过互联网与图书馆相联系,使得读者可以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和地点来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而不再需要将图书馆资源的获取地点限制为图书馆本身,甚至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使用图书馆服务,
阿姆斯特丹大学图书馆今年了一个移动网络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可以与移动电子阅览器合作,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下载客户端,下载完成后,读者便可以通过身份认证将海量免费的数字资源装入手机中随身携带。
2.提高馆际之间资源共享程度,实现馆际互借
交换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就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对于图书馆资源来说,图书馆的为读者提供的“商品”就是馆藏信息资源,包括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对于特定的两种商品而言,要想实现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想相同,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种商品评价不一样,自然很难实现彼此的边际替代率相同,但是对于图书馆来说,尽可能的增加“商品”数量,这才能为我们实现帕累托最优提供可能。
提高馆际之间资源共享程度,实现馆际互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图书馆资金资源的一大难题,这也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择优分配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
总而言之,如何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择优分配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这样才能找到更为有效地管理制度来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杨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