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23:3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劳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的缘起。
今天的小学生承载着明天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之风日益盛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在我们农村也屡见不鲜。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xx是著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是xx的名片,是学生最熟悉的树种。为了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我校建立了以“银杏园”为劳动实践基地,以“银杏的栽培”为校本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是我校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三、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计划,并选派沈军、常勇、刘国兵三位老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四、收获和成果。
篇2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小学生作文,经常以记叙文为主,侧重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小学生由于见识少,课外阅读少和只是不够丰富,导致了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的现象。每当老师布置作文,他们拿起作文本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小学教师该如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不断地探索尝试,笔者认为要指导好小学生的作文必须做到与生活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与自然相结合。
首先,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以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为了使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了解同桌的性格特点,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再由学生自由发表评论,看看他们说得好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与评述。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其次,作文要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把作文教学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指导学生作文的好方法。学生在劳动中,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劳动的艰辛,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劳动经历,指导作文。通过写作,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缝纽扣》的作文时,笔者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了针、线、布、纽扣,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缝纽扣的经过,缝完以后由师生共同评出优秀者,接着指名几个优秀者把缝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最后教师加以点评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作文。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再者,作文要与自然相结合。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他们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自然美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的梧桐树》)的作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梧桐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梧桐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在近看,观察树的叶、枝、径;最后点名梧桐树有什么作用?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展开丰富联想,并且进行正确的描述。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梧桐树像一朵蘑菇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形状像薄扇,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过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做火柴,它全身是宝。奉献得多,索取得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独特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篇3
1、开学典礼,做好开学与寒假活动总结工作。
2、美化、优化校园环境
3、建立健全学生会值勤检查制度,常规检查开始。
4、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周,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
5、进行中队组织、大队组织的改选。
6、开展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教育。
三月份“爱心月”:
1、大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2、了解特困生学习生活情况。
3、 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工作讨论)
四月份“追忆月”:
1、召开主题班队会,结合清明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继续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3、班主任培训。(心理培训)
五月份“劳动月”
1、召开主题班队会,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进行劳动体验活动。
2、开展“母亲节” 感恩教育。
3、 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4、 班主任培训。(学习培训教材)
六月份“快乐月”:
1、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
2、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对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组织交流经验)
七月份“实践月”:
1、期末总结。
2、学生暑假实践活动。
篇4
【摘要】在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生生活的局限性往往使作文教学是一个难题,我们应充分调动利用农村学生的特点使农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逐渐提高,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低段教学主要以字词为主,在三年级就要进行作文教学,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在城市中,由于很多家庭都有电脑,学生虽然见得真人真事真景少一些,但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学到很多范文,所以写起作文来也很顺手。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感到压力很大,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他们积极性,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和不断探索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1.作文要与我们所处的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他们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所写的文章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爸爸》)的作文时,在写作文的前一天先让学生回家观察爸爸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爸爸,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2.在劳动中发现生活让作文和劳动紧密结合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亲身通过实践,即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也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修桌凳》)的作文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钉子、锤子等工具,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修桌凳的经过,修完之后由老师评出修的最好的,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修桌凳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进一步教会了学生劳动的技能和使他们懂得了要热爱学校的财物,也使他们在以后遇到桌凳需要修理时可以自己动手减少了学校财物的损耗。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篇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乐者趣也。这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得好。新教材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
一、以图导入,引发乐趣
插图直观形象,可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为有效快速地导入课文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引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和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五下《再见了,亲人》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从第一幅上画的是什么人?第二幅图上画的什么人?从他们的动作、表情看,他们的心情怎样?课文题目叫《再见了,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读中看图,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都是声情并茂的故事。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教学一下《小壁虎借尾巴》,这课共有六幅插图,先让学生看第一幅图,再结合插图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学生先有插图的初步感知,学习课文内容有兴趣了。接着引导学生再看后面的插图,小壁虎先向谁借尾巴了?它借到了吗?为什么?结果怎么样?通过插图的直观引领,学生已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课文的学习就轻松多了。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文字学习间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恰当运用插图,会让你的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教学五下《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干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更好地学习全篇课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能够适时的利用插图,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中的插图很多都是课文重点内容的直观再现,使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帮助他们直观形象的理解课文中字、词、句的意义。
三、结合插图,感知文本
小学生对繁冗的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彩图兴致勃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如在教学三下《检阅》时,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看图:从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谁?他们在做什么?图中拄拐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由于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就能较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上来,同时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插图,总结激情
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在教学四上《长城》一课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篇6
一、抓学生“自律”,养成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担任四年级(1)班辅导员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
1、自新的《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台后,我利用队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队员记清记牢,做到淳淳教导,坚持不懈;让组与组、队员与队员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少先队员的依据。要求每位队员熟读成颂,并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同时,不断强化思想教育,向每位学生提出学习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守时、讲信用、讲秩序、讲道德和爱公物活动。大力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最后,通过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促使孩子在过程中达到自律的效果。结合第二周开展的“卫生习惯的养成”主题队会活动,对队员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理解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利用一些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2、从安全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加强同学们的责任感。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目标和根本保障。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安全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利用队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结合发生在我市三中和叶升三小的两起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开展了“安全在身边”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围绕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防震疏散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醒同学们加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及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去保护他人。尤其是校内,告诉他们不要追逐打闹,做一些危险的游戏。
二、结合学校少队活动内容,开展各项活动
1、结合深化雏鹰争章活动,在班级内开展比纪律、比学习、比劳动、比文明等活动,促使更多的队员提升了文明道德修养,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2、结合第三周的“变废为宝,争创绿色校园”,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教育少年儿童牢固树立珍惜、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身体力行,从校园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3、结合“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四小同发展”主题队会,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4、开展“人人为班级,人人有事做”的中队小岗位设置活动。根据学生实际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设岗分权,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实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庆“六一”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凝聚了学生团队意识,学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
篇7
一、有效使用教育读本,在实践中规范养成教育
对于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刚刚起步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较为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读本就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载体。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要求,利用既有理论指导性又有实践操作性的《德育读本》和《成长手册》进行教育实践,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制定并检查学生的成长情况,利用《成长册》中有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成长过程篇――学会做人《讲诚实》中,同学们通过学习名言、介绍自己一周以来说话、做事是否讲诚实进行自评、互评的有效方式,使抽象的道德教育具体化。当同学们总结自己的表现时,各个跃跃欲试。通过《成长册》从低级到高级的行为养成评价体系的引导,使他们改掉了坏毛病,真正尝到了遵守规范的甜头,渐渐的他们也与以往不爱和他们打交道的同学交上了朋友,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变。
二、丰富活动载体,在活动中推进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重在平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活动创造一个意境,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事情,了解自己的班集体和学校,了解自己的家庭,从小就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等优秀品质。
一是寓养成教育于班集体活动之中。班集体是社会的缩影,孩子们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品格和行为习惯,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的自私、依赖、懒惰表现得尤为突出。针对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少、模仿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我通过“班队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感兴趣和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帮助学生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扮演一个独立的“角色”,学习一个崇拜的“楷模”,让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体验感受,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明白道理,学会本领。这样从接触、实践到强化的过程,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是家校互动强化养成教育。七八岁的小学生往往表现为学校和家庭两个样,而且自理、自立能力较差。根据这一存在于学生中间的通病,我以家政服务为主题,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好家长”、“我是小主人”等活动,要求他们主动承担家里一天的家务劳动,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等等,使孩子们亲身体验当家长的不易。活动后,我还鼓励学生们写感想和体会,请家长写出反馈表和孩子的表现记录,使每一名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受到爱父母的教育,提高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尊重家长的优秀品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抢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的良好习惯。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篇8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的意义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超出了学科界限,重点强调以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不同的,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小学生的个人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转变了教师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强调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各类学科的高度综合,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其体现了社会、个人以及自然的内在整合,也体现了艺术、道德与科学的内在整合。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志。比如,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与社会道德相关的现象同相关的德育理论联系起来,通过合理地探讨与分析,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艺术与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通过学生在社区中以集体或者个人的形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劳动体验,将知识与劳动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素养。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情感、直觉去体验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准则。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渗透方法
2.1 精选德育课题,营造德育环境
首先,选择良好的德育课题,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好的德育课题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备思想性与启发性。所选的德育课题应该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二是具备贴合性,所选的德育课题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否则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理想效果。比如,教师在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粮食的研究”的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与当地的农民交流,体验劳动,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通过新闻,让学生了解非洲贫困地区的艰难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内心里认识到节约粮食、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其次,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环境具备育人的功能。因此,作为学校,应该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比如,学校可以开展“爱我校园,净我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清理校园、修缮花坛,在公告栏中张贴珍惜粮食、爱护花草的宣传标语,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德育渗透功能。
2.2 分工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常常需要学生调查、访问、总结等,对于实践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很难胜任这些工作,因此,一般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某个主题的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个人爱好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需要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小组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同时也需要加强合作,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小结
篇9
一句话
说真的,我很忙。当劳动委员来告状,我只是一边埋头改作业,一边应付地听着。
“小琳说她是来上学的,不是来做清洁的!”
我虽然对学生告状一向见怪不怪,听到这话还是一惊。一个九岁的小学生,说出这种话来,还是让人深以为罕的。
“那她到底做了清洁没有呢?”我问。
“……后来还是做了……”
“哦。”我尽量淡然地说,“做了就行了。”
小琳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孩子,我喜欢她聪慧勤奋,喜欢她有主见、有个性。而且,她对工作负责,这一点更是难得,曾经有同学在日记中十分敬佩地提到她这位组长正直、负责的精神。但竟然有个性到了这种地步!
“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我们小学生到学校来是来读书,不是来做清洁的……”第二天的课上,我刚这样说,马上有几个孩子窃窃私语起来,小琳警觉地看着我。
我接着说:“大家不要乱猜,谁说的一点也不重要。这只是一种说法,老师觉得很有意思,想就这个问题,下午开个辩论会,大家觉得好不好?”
“好!”孩子们欢呼起来。下课后,他们都争着报名。
唇枪舌剑
辩论赛开始了,主持人:“正方观点:小学生到学校应该只读书不做清洁;反方观点:小学生到学校来既要读书也应做清洁……”
正方一辩小杰发言了:“我们都是交了学杂费来上学的,学生学生,为学而生,凭什么要我们做清洁,那钱不是白交了吗?”他说话又清楚又响亮,气势十足,反方一辨机灵鬼小晗反而声音低了一截:“我们应该爱护环境……”
“如果我们都爱护环境,一点垃圾也没有,不就不用做清洁了吗?”正方二辩是小琳。
“小学生行为规范里说了,小学生就要爱劳动,就要做清洁……”反方一向口齿伶俐的小雅声音也小了。
“我要爱劳动做清洁可以在家里做,为什么非要到学校做?”正方又是一员大将小蕾,嗨,我原以为大家会三下五除二把理亏的正方驳得哑口无言,谁知刚好相反!
自由辩论开始了,台上八个同学的辩论,唇枪舌剑。
反方:我们应该好好做清洁,那可关系到集体的荣誉。再说,不搞好卫生,会得“甲型流感”的!
正方:我们注意保洁啊,再说,有垃圾我就丢到外面去,教室不就不用做清洁了!
反方:你既然也知道要劳动,为什么偏说要在家里做?学校就是你的第二个家呀!
正方:那我第一个家不要我交钱,第二个家我还交了钱的咧!
小杰一番歪理,反方四个同学还真不知道怎么驳他。终于到了观众发表看法的时间。又是一轮更激烈的辩论。
小晨:你不管丢到哪里,总还是在这个地球上,这样下去,我们的地球不就成了个垃圾地球了吗?而且,我们会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小彤:你怎么能为了自己不做清洁,就把垃圾丢到外面呢?你要是把自家的垃圾扔到别人家里,别人会怎么想?
平时就标新立异的小实:你操什么心,我每天没扫大街,那还不是照样干干净净!反正会有人做清洁的!
小琦:人人都这么想,谁也不做清洁,那我们不是要生活在一个臭烘烘的环境中吗?
小实:有的人就是要做清洁的,因为该他做,不做他就没有钱了。
小婷:你是说清洁工吧,可是清洁工小时候也得在学校学习做清洁呀,如果从小都不劳动,谁都不来当清洁工,谁来做清洁呢?
小实:可是我们上学是为了学习好,将来不当清洁工呀!
说到这里,他还把脸转向了我,问:“老师,您也不希望我们将来去当清洁工的吧!”
站在一旁的我还真没想到会被将一军,连忙声明:“只要你们能为社会做事,老师都会高兴!我想,学做清洁也并不意味着是为了去做清洁工,就算为了以后自己家里更舒适,也得要动手劳动呀!”
小远:保姆做不就行了!
我一听简直忘了我一开始声明的中立立场就开了口:“但是家里的很多事,并不是请个保姆就能代替的呀!你希望爸爸妈妈成天不理你,就让保姆照管你吗?”
最后,我做了一番总结,大意是这么几点:大家的辩论很热烈;金钱不能取代一切:虽然分工不同,但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责任和义务,是不可推卸的;到学校里来,是来学书本上的知识,但养成劳动习惯,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教育首先要平等对话
下了课,孩子们余兴未尽。表面上看,我的活动目的已经圆满达到了。绝大部分同学都在批判“学生只读书不做清洁”这种说法。不过我想孩子们有很多想法,如果不是用这种形式,他们不会让我知道。我深深感到,我虽然自认是爱孩子们的,是民主的,但其实我做得是多么不够,课改理念中倡导的对话和平等,可能我还做得并不到位。不过,至少通过这次活动,我找到了一个起点,一个和孩子们真正平等对话的起点。
篇10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
一、注重营造浓厚的氛围
我校在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收效明显。一是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了文明礼仪教育,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扬文明观念;二是在每学期我校都举行“文明礼仪规范班”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行为受到其他同学的监督和感染,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三是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量。在活动中,广大同学结合实际,从身边找出了一大批在学习、劳动及尊敬师长等方面的先进典范,并根据自身实际细致剖析了自己存在的不足。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活动
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要使文明礼仪被同学们接受,被内化成一种好习惯,就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征集礼仪文章。组织小学生以文明礼仪为内容开展童谣、儿歌创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2.查找不文明行为。动员小学生做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接触的人进行调查、监督,并将发现的这些不文明现象向师生通报,促进同学讲礼仪、用礼仪。
3.家校互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送礼仪知识读本、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动员家长和小学生一起学礼仪,把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成果拓展到家庭,把家庭教育的成果再延伸到学校,达到家校互动的目的。
4.总结经验。组织教师总结关于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经验,选择较好的班级向全校介绍经验,让各班级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文明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