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16:2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
这个学期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五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我们班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但仍有个别学生因基础差,与班级队伍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通过复习能尽量缩小差距,使班级总体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学所达到的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小组负责制,找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帮助老师监督检查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作业,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在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时间里,安排一位学生当“小老师”负责早读和中午练字的情况。小老师安排读的内容, 并边读边在下面转着看,以免有些学生开小差。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朗读能力。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了,课文读熟了,上课的热情自然就高涨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2、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发作业本时强调: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鼓励作业差的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慢慢的开始对比了,开始竞争了,对老师作业上的批语重视了,书写习惯也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3、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写读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设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根据学生实际,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加强预习的指导与检查,每课在指导预习上,从课文的朗读、字词、预习问题的训练入手,把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逐步让学生掌握自主预习。根据学生的质疑,调整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使学生通过不断地预习,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单一的传统知识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由知识教学变为能力的培养。逐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进展。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本学期结合阅读课,要求学生配备了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从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对有特点的词句进行归类,及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先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故事,然后初步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得还不够细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时比较笼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到位,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侧重。不应过于注重学生读,而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注重知识的积累,还有学习语文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比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和提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努力改掉不足之处,真正和孩子融为一体共同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学习的意义,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引领者;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实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这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能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可见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好文本,还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中,“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形成一种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具有和谐性,隐藏着情感、认知和智能的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 培养习惯,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
书香浸润校园,构建校园文化,近年来我校构建“书香校园”的伟大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希望读书成为师生们的共同习惯,真正做到“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正是引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良机。
1.1 美好晨光,品诵经典
充分利用晨会课前的二十分钟,由值日班长带领开展《品诵美文 传承经典》校本教材晨诵活动,并坚持每日诵读,使“习惯成自然”,孩子们不觉得诵读是额外的负担。孩子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吟诵经典,培养语言的感受能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一天之计在于晨”,短暂的二十分钟的晨读,让孩子们在经典文化中徜徉,满足了求知欲,养成了良好的晨读习惯。
1.2 课间时段,书香飘动
学校创建了“班级漂流箱”,课间向学生开放。教室后的空旷地都设立成了由班干管理的流动书吧,每个流动书吧由一个简易的书箱和几张桌椅构成。每到课间,同学们都簇拥在流动书吧周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班级漂流箱每星期与其他班级交换一次,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抓紧看书,书就飘走了,这勾起了他们脑中“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1.3 创设情境,促进阅读
根据班级中学生的阅读热情定期评选“阅读之星”,再联系孩子们的阅读摘抄,评选学校的“书香少年”,并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同读一本书”现场作文比赛以及知识大赛。学生在这样的读书活动的大情境下,阅读热情高涨,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2 激发兴趣,达到课内外阅读的融合
2.1 立足课堂,引发兴趣
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时,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托,抓住要点,传授方法,在孩子动情时,引发孩子的阅读欲望,进行课外延伸,拓展阅读。例如,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时,学生在研读文本,熟读深思,自由感悟中领会到印第安人热爱土地的情感,孩子们的内心也洋溢着对自己的脚下这片神圣土地的热爱,同时更被西雅图动人心弦的演说所感染。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西雅图酋长的宣言》和《感动一个国家的文字》,以此加深了解西雅图这位伟大、神奇的人物和领略演讲的魅力。在教学独立阅读课文毕淑敏的《学会看病》时,就带领学生领略文章的朴实及细腻的细节描写,再以扶带放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中的《剥豆》一课,而后学生总结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都从母亲的视角通过心理的描写推动故事的发展,表现母爱的伟大,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在平凡的事物中选材也能感人至深。
2.2 利用课外书屋,牵引兴趣
“课外书屋”是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延续,人教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上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各有两次的“课外书屋”的编排,“课外书屋”推荐阅读的书目内容精彩纷呈,有科普作品阅读,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维・比安基的《森林报》等;有漫画作品阅读,如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埃・奥・布劳恩的《父与子》;有小说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二组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课外书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编排形式多样,有推荐一本书的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西游记》;有推荐同一组题不同作品的阅读,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曹文轩的《根鸟》、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平台,每次教学一定会把“课外书屋”作为重彩戏,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胃口,牵引兴趣,让他们人人乐于参与到阅读行列中来。同时,“课外书屋”把整本书引入课堂,体现了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有利于学生从精读到略读、浏览的阅读方式的转变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3 依法导读,落实课内外阅读的实效
3.1 定量
每学期期初,笔者都会根据学校的“同读一本书”活动必读书目和“书香校园”推荐的阅读书目以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精心选定二十本图书,公布出来。学生或办卡借阅,或上当当网购买,或上网阅读,或交换阅读,定好各自的计划,保证这些书都能随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3.2 定时
学生每天保证课内外阅读时间达1小时以上,在校老师督促,孩子基本都能保证完成;同时笔者要求孩子们制定家庭快乐阅读卡,内容包括阅读时间、阅读书目、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积累背诵等。并每本书的阅读时间规定为两周左右。这样老师每天都能了解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
3.3 定性
学生的阅读多是流于形式,多是以了解故事的情节为主,所以要引导孩子以不同的方式读一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也可经常更换,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细节描写、人物评价、续编故事、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等。为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组织开展读书笔记展示评比;每两周一次的读书交流会;还将孩子的读后感参加征文比赛……长期的阅读积累,厚积而薄发,也开启了孩子们写作的大门,孩子们对待习作有信心了,班级中有1/3的学生在校、市、全国的征文比赛中获奖。孩子们尝到了甜头,对阅读的兴致更浓了。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启迪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愉悦我们的身心,丰盈我们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由此,笔者愿意做一个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引领者,带领孩子们走向优秀、走向幸福、走向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陶有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1.
[3] 林南.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C].福州市小学优秀论文汇编,2008:63-64.
篇3
[关键词]单元融通;习作教学;联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85-01
接到通知,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要来仙居了,而且会听我的作文课,我激动得雀跃。为了挑战自己,也为了使听课老师更受益,我选择了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那该如何教学呢?我陷入了深思。
一、我们,怎样教习作
通过对五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教师进行的调查了解,我发现教师在单元习作教学中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老师对习作指导“无助”。许多教师没有单元整体观念,在单篇教学的时候,不挖掘单元知识跟单元作文的结合点,对单元习作知识缺乏“预设”。其次,教师对教学内容“越界”。大多一线教师摸不准同类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成了自由习作课程的“建设者”,一种文体在一次训练中一次到位。再次,教师对作文“缺乏”训练。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每册五到六次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有时学校开展一些活动,教师布置学生写日记,自己又不认真检查评改。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进行习作教学呢?
二、我们,这样教习作
一次偶然翻阅杂志,看到李怀源老师整组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深受启发,顿时茅塞顿开。于是,我有了如下的公开课习作教学:
课前,音频播放一则告示:“县衙悬赏捉拿小偷一名:此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皮肤不黑不白,脸不圆不方,眼睛不大不小,凡有线索者重赏。”学生被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深深吸引了,在讨论中也明白了一定要写清人物的特点。
课开始了,首先,教师分别通过图片、音频、文字描述“成龙、李咏、小沈阳、晏子”人物特点,让学生猜一猜人物,并揭题。其次,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写写身边熟悉人物的一两个特点。再次,出示单元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电影、电视、戏剧、书中、现实中人物的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某一方面的特点来说。然后,我出示《“小书虫”晶晶》的两个对比片段(一个片段略写,一个片段关注人物的细微动作、细微神态详写),让学生对抓住人物某一方面特点详写有深刻印象。接着,让学生看一段听不清声音的视频――《爱唠叨的妈妈》,让学生根据情境想象补充妈妈的语言。最后,学生进行8分钟习作,教师点评。
应该说,那次的教学是成功的。我深深地感到:依托课文和单元口语交际进行单元习作,学生既可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还可受到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及选择材料的方法启示,让习作表达更自如。
三、由这样教习作,想到“单元融通”
我又在想,单元习作除了与课文、口语交际相结合外,能不能与单元中其他要素相结合,使习作更有实效性呢?带着思索,我进行了从单元整体出发,与教材课文外的多元系y实现单元系统整体融通的实践探索。
1.与课外阅读联动,拓宽习作训练视野
在学完整组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文章进行推荐阅读,比较不同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可以通过阅读“同读一本书”或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阅读量,加深对这位作者的认识。在与课外阅读联动时,还可以推荐不同体式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教材特点,编制《年级推荐阅读书目》,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2.与交流平动,总结习作训练方法
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低段称之为“园地”),都会根据单元主题安排一个“交流平台”(中段称之为“我的发现”)。我们可以凭借“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这两个栏目,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交流自己的发现、收获与体会。学生在赏析、讨论、点评中优化了习作方法,提高了习作质量。
3.与口语交际联动,营造习作训练氛围
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联动,可以为习作教学“交际”出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可以加入与习作相关知识的渗透和训练,还可以营造习作训练的氛围。因为交流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为规范、充满个性。可以说,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起来,给习作提供了桥梁,减缓了习作的难度。
4.与综合性学习联动,充实习作训练素材
篇4
一、抓住文章标题设计,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缩影,是文章重点的提示,是文章线索的暗示,是文章丰富情感的外化,是作者思想感悟的折光。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章的标题是文章最敏感的神经,抓住文章标题进行阅读整体性提问的设计,可以便捷地引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教学时,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围绕文本标题设计下列整体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儿童多处呈现出什么情境?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认真阅读文本,在整体性提问的引领下,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儿童多处热闹非凡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天真烂漫。作者选择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不仅是因为儿童天真活泼,生机勃勃,而且是因为在作者看来,儿童就是春天,儿童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儿童有无限光明美好的未来。“只拣儿童多处行”表明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更表明了作者对儿童的无限关爱,希望儿童得到春天般的呵护和感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整体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阅读文本、感知内容、探索发现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了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抓住文章结构特点,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好的文章都有一个好的构思,构思在写文章时是作者思路的运行,这在读者面前表现为文章的结构脉络。作者借助思路把内容庞杂的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读者借助文章的结构脉络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和体会作者的情愫。写得好的文章在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抓住文章结构上的特点,设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问,引导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文的阅读教学设计时,我发现本文叙写的对象是秦始皇兵马俑,围绕这种特殊的对象,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既具体地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具体情况,又显得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根据文本结构的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整体性提问的问题: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西安临潼的哪几种秦兵马俑,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课文开头结尾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和中间部分构成什么关系?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本,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秦兵马俑有着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课文依次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驭手俑和军士俑)、弓弩手俑和马俑等六种典型的秦兵马俑。文章的开头指出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地处西安临潼,结尾指出其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文章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这样,学生充分整体感知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住了文章的结构脉络,为下面进一步深入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住文章语言赏析,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经典,许多篇选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堪称经典范文,这些课文都有过人的文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感受如此精美的语言,总让人有一种如痴如醉的美好感受。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美好的语言,认识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和创造语言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篇5
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和情感进行熏陶,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3]。语文课本当中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积极向上的故事,通常情况下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找出教材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通过教材当中的例子,将学生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景当中,并通过教材当中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工作,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的同时,能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在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中,讲述了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把家人让给她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及其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在课堂教学时,讲述到萨沙保护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反复朗读表演这部分,让学生认真揣摩、仔细体味当时妈妈、萨沙的心理,感受萨沙那种自强、自信,自觉保护弱者的品质,丰富学生的心理情感。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今后应该怎么做人,促进了学生优秀个性品质的发展。
二、把握时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场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堂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阵地[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把握学生的状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情况下,课堂心理教育契机往往有一定规律,根据心理学研究,以下四种情况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首先,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学生往往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只要教师进行引导,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其次,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的情感被教师激发出来,此时也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再次,如果学生的思维处于萌发阶段,教师也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一旦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应把握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机。然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机往往不是特定不变的,通常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教师应学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把握,一旦遇到适合的时机,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讲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时,教师应结合积极积极案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在苦难来临时要善于忍耐,遇见挫折时要积极应对,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坚信“风雨之后就会见到美丽的彩虹”,只要坚信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三、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设计相关活动,强化心理健康的教育
课本上讲的内容往往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当学习完课本上的知识之后,教师还应该进行相关活动安排,通过活动来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例如,在讲到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可以从“饮水思源”的角度呼吁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在生活当中听见和经历过的感恩的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们在生活当中学会主动去感恩,树立一种感恩生活的良好美德,然后向学生引申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让他们乐于帮助别人,助人为乐。
(二)开展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语文课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在潜移默化当中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通常情况下,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特征,在学生们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则需要见缝插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讲到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乌鸦和妈妈》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感恩母亲”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回家后,通过自己的方法感恩养育自己的母亲。最后,语文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进行“感恩母亲”实践活动的汇报总结,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恩方法。通过这种亲自参与的方法,一方面,学生们既可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从小树立一种“孝敬父母”的健康心态。
(三)开展讲故事比赛
故事往往渗透着一定的哲理,给人以情感启发,使人树立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比赛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6]。具体做法:当教师讲到某一课时,若能挖掘出其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那么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主体开展讲故事比赛,通过故事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讲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一课时,教师可开展一个“”主题的讲故事比赛,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搜集一些和相关的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和分享,这样,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树立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以及集体主义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在作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篇6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一方面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另一方面,一些定义的描述,数学问题的提出也是也语言文字为载体。在数学阅读上,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产生自觉阅读的情感,而不是感到负担,在阅读教学上,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创设独特的情境让学生流连忘返,感受到阅读的必要性和巨大作用,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单元一个介绍辗转相除法和短除法的“你知道吗?”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引导:
师:我们用列举法可以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想知道我国古代在这方面有哪些研究发现吗?
生:想。
师:教材中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请大家阅读“你知道吗?”前半部分内容。
(生独立阅读,一些学生饶有兴致地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进行尝试)
(师引导交流)
师:通过对这部分的阅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觉得古人创造的方法用来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巧妙。
生2:我用几个例子试了试,确实是正确的,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很好,避免了我们有些看不出来最大公因数的情况。
生3:我觉得古人是相当有智慧的。
师:大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是不是在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时候又多了一种选择呢?
生(齐):是的。
师:不仅如此,书中还介绍了一种神奇的方法,可以同时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想了解一下吗?
生:想。
师:请大家接着阅读“你知道吗?”剩下的部分。
(学生开展阅读)
……
在这个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感受神奇与价值中产生浓厚的阅读需求,并且在阅读中深度参与,从中汲取营养,吸收精华。
二、方法指导,实现个性阅读
针对数学阅读的教学目的,阅读关注点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数学化的阅读,实现个性化阅读。
1.做阅读提示
阅读要做到嘴到、手到、心到,在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中的一些重点和关键点做一些提示,用一些符号画出重点的语句对于提高阅读效率,把握阅读内容的核心和重点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出等式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对书中的定义进行阅读,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其中重点语句,再与刚才自己总结的相对照,从而准确的把握等式的性质的两个关键点“同时”和“相同的数”。
2.“比较”阅读
阅读要多比较,比较文字中的含义与自己理解的意义是不是有偏差,比较不同同学对同一阅读内容的不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阅读的重点就会突出,阅读的能力会得到加强,而阅读的关注点也会趋于一致。比如在五年级下册常见的一道分数问题“分母为8的最大的假分数是( ),分母为8的最小的假分数为( )”,一次课上,我将这样的习题进行了小小的改编:“分母为8的最大的假分数是( ),分母为8的最小最简假分数为( )”,不少学生在读题时明显忽视了这个变化,错以为是异常熟悉的那道题,教学中,我请同学读题,要求学生读出重点,经过几个同学的努力,才有同学突出了这个隐藏在题中的变化。学生们也在几位同学的读题对比中得到了启示。
三、自我加压,养成良好习惯
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解题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就是因为阅读能力的不足,而另一些同学在解题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错误并不是因为对知识的把握不牢,而是在阅读时错误地领会了题目的意思和意图,想当然地进行解答,由此可见,数学学习呼唤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呼唤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在数学学习中,除了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也要自我加压,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在解题上的帮助作用都是巨大的。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在面临着一定的变革,而在新的时期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必须针对课改的需求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真正的以学生作为我们实际授课的主体,这样也能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语文教学精髓,把握课堂授课节奏
如果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本身对于教学的内容应该有整体的把握,应该首先掌握教材所要讲授的内容。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在课前就可以进行正确合理的课程设计,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游刃有余,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提高小学语文学习课堂的高效性。这样我们实际的课堂也是真正的以语文的教学内容为主,实现了将语文课堂“返璞归真”,从而更有利于我们去传授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长春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一课的时候,就对于课程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读,然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针对课程也准备了很多辅助教学的小卡片之类的。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有条不紊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去感受语文所带来的享受与魅力。
二、给予学生自主,尊重学生实际需求
语文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学越来越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真正的主动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课堂上实现主动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长春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砸缸》时,在让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自主预习以后,在课堂上首先自主讨论,让他们自己去评判文章中各个人物的做法,然后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些小组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放到班级里面来解决,然后我再就他们所讨论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样整个课程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就得以达成,并且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的授课含义,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真正学习到所要学习的知识。
三、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平等和谐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的授课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在维持教学主线的情况下更多地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知识,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一个主要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去学会应用,学会更好地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和学生的平等交流,真正明白学生的需求。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平等交流,不要总想着凌驾于学生之上,而且在学生说出自身想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观点,与他们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哪吒闹海》的时候,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讨论,很多孩子在讨论的时候各自侧重点不同,有的认为小白龙太可怜了,有的认为哪吒太可怜了,这样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分歧,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并且在交流的时候,我会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讨论,这样就能在尊重他们自主性的基础上完成学习计划。这样就使语文成为我们交流的工具,将我们的语文赋予更多的实际作用,更好地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我们在课改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把握“人”这一关键,从教师自身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他们发展的需求,适当应用技术与教学设计,这样我们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就不至于迷失自己,就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词语;生活;语言环境;情感色彩;精灵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词语知识是学生理解语言,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素养。那么在小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词语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信心呢?现就以上话题,谈谈个人的拙见:
一、词语是源于生活的精灵,挖掘生活资源,积累语言
我们知道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一个词语,它代表着一种情感、一种信息、承载着一种文化。它源自于生活,而又适用于生活。生活中我们都有不同的情感,“喜、怒、哀、乐”。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一部分生活经验已与课本上的词语建立了相应的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生活经验与书面词语并未真正地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有些难理解的词语,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片、图片、实物进行理解。由此对于学生初学词语时,我们完全可以能从具体的生活情景入手来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总结归纳、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增长知识。如:教学“鸟语花香”这一词,可以带学生去到公园、田野里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把自己心里体验到的用自己的话来说:树上鸟儿在欢快地鸣叫,山坡上、花园里朵朵的花儿在竞相开放。这样一来,那些在课本中的词语,如同精灵一般活了起来,词语的意思也豁然明朗,既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词语是活跃于语言环境中的精灵,利用语言环境学习词语可以积累语言
词语,它本身就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反映生活的真实现象,揭示一种生活的内在规律。所以词语不可能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实际,词语就显得苍白,它须凭借一定的语言环境的支撑,显现出它的独特功用来。如:小语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中“囫囵吞枣”一词的理解,单纯地教学生来理解这个词语,学生是不会一下就明白意义的,如果将这个词语和它所处的语境结合一起,先让学生自读句子,再通过自己的感悟,交流自己的体会,最后来理解词义,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又感受了两种不同的使用情境,既丰富了语言,又感受到一个词语与它所处的语言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如,小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有这么一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的清鲜,天空是那么的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里“清鲜、明朗、高歌”又该怎么理解呢?作者为什么要高歌呢?辽阔的原野,青青的绿草,线条柔美的小丘,流动的羊群,如绿色的大毯上绣上的白色的大花。色彩分明,清新而透着芳香,又怎能不感到“清鲜、明朗”呢?置身于这般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使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宁静恬美的塞外风光、自由幸福的草原生活,这样的沁人心脾,这样的令人沉醉,又怎能使人不想高歌一曲呢?这样“高歌”一词自然而然地进到了孩子们的心里。通过阅读,让我们从作者笔下的描写中领略到了绮丽的草原风光,既学习了作者优美的描写,积累了语言,又理解了词语,增强了词语积累的兴趣。
三、词语是拥有情感色彩的精灵,了解词性特点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篇9
班主任工作总结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根据他们性格、能力的差异,安排相应的工作,尽心地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接手五(2)班的班主任工作后,班级风貌更上一个新台阶,我特别重视班干部的队伍建设。下面让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发现选拔班干部
由于所有的学生都经历了一个学年的不平衡发展,我决定对原有的班委会进行重大的调整。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我认为教师的包办代替,必定会使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是不可取的!但是,单纯的所谓的“民主“,让学生完全“自决“,一些学生往往会倾向选举自己的“好朋友“,以便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得到“照顾“,同样有不足。比较好的办法应该是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
为了使学生的选举结果更具代表性,我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推荐20位同学上来,然后再按所得票数的多寡进行排列,前12位的同学始得当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表意见,而且选出的干部往往又比较理想。最后再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工,优化班委组合。
实践证明,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班委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教育培养班干部
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例如负责清洁卫生督促检查工作劳卫委员,起初对自己的工作好像不太满意,每天只是把那些未参加清洁工作同学的名字以及清洁状况告诉我,为此,我反复向她讲述清洁卫生工作与同学们身体健康和班级精神风貌的内在联系,同时讲解该项工作的要点,让她重新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后来的情况表明,她们的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
此外,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增强班干部间的凝聚力
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大集体如此,小集体也一样。我每月组织一次班干部集体做好事活动。例如搞大扫除等,通过活动扩大班干部在同学中的积极影响,通过活动加强班干部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这样既能在班干部的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又能使班干部之间也能因此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
诚然,在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中,我认为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努力。
2020年春期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本人担任五年级的语文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电子白板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语文课的趣味化。语文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篇10
关键词:言语生命意识;言语表达;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56
当语文学科被视作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时,教师便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语文的“工具”;当语文从实用和世俗的目标出发,使应需、应试成为语文最大化的现实利益时,学生变得功利,语文教师变得理性;当学生一年级时举手此起彼伏,三年级时对习作跃跃欲试,到了高段学生没了激情和冲动,不想说也不想写。师生言语生命的枯萎,使学生成为毫无生命气息的“工具”,广大学生对语文学科避而远之。
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言语生命的养护,注重言语动机和人格的养育,关注每个个体的天性和个性,激发言语生命潜能,引领学生获得言语上的自我实现,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
言语表达包括说和写。说的能力有助于写的能力的迁移。言语生命即“写作生命”,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以说促写呢?笔者谈谈言语生命意识养护的有效策略。
一、生命化选题:心灵独白体习作
先生说:“学生平日做的笔记,杂志文章,长篇通信,都可以代替课艺。教员应该极力鼓励学生写长信,做有系统的笔记,自由发表意见。”先生的主张就是要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从学生本位出发,进行有效的练笔。因此,教师应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需求,让学生进行自由而多样的习作实践。
1. 日记式习作
魏书生说:“写作一旦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把日记比作自己的良师、伙伴、最知心的朋友、心理咨询教师。日记和他们一起同学习、同生活。有了欢乐告诉日记,欢乐便增加了一倍。有了苦恼向日记倾诉,日记劝说自己,心中便没有了苦恼。日记促成了学生的自悟。”
笔者鼓励学生写日记,文体不限、题材自定、灵活多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是生活琐事,可以是灵光一现,可以是滔滔言论。同时,笔者把自己的日记与学生利用QQ空间和微信进行交流,教他们对笔者的日记进行评论,同时教导他们应该怎样关注生活、记录事件。
【案例一】
温州创卫之际,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去清扫马路,回到教室,笔者当即为学生念了一首打油诗。那日有许多学生也用诗为自己的日记做总结,师生间的言语互动起到了感染作用。
【案例二】
去年我们举行了精彩的足球比赛,球员勇猛拼搏,拉拉队呐喊助威,全班情绪激昂,当天我们都写了日记,并且师生互评,习作亦是精彩纷呈。
2. 书信式习作
书信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更为明确的读者对象。每一封信的读者对象都很明确,而且,每一封信的读者都不一样,这对培养习作者的读者意识尤为有益。笔者让学生多写信给自己或他人,可以是内心独白、建议、倾述、求助或呼吁。
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习作要求给西部结对的朋友写一封信,笔者借此展开了关于信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的价值和怎样写信,特地给学生上《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的导读课,然后与学生共读,并交流读后体会。
【案例三】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对于封面上出现的这些文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说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
……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这本书一章是鲍雷伊给作家汉修先生的信,另一章是鲍雷伊以信的形式写给作家汉修先生的日记,并且都是这样贯穿起来的。
师:全书都以书信的方式安排故事。如果你也像鲍雷伊一样用书信体写日记,把汉修先生换成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同学或者自己,试着给他们写信,记录自己成长之路上的烦恼、快乐、奇思妙想……你也会觉得写日记很容易,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匪浅,或许也能成为一本书呢!
3. 发表式习作
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其实,每个人都有对发表的渴望。因此,我们班创办了半月刊班刊《小荷尖尖》,设有新闻快报、本期新星、我们的声音、诗语花露、美文鉴赏、精题集萃等栏目。首先设计了特需的作文纸,设有编辑部意见、家长园地和学习园地栏目,倡议学生向班刊投稿。
采取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小孩管小孩”的思想进行管理,让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自我编排,全体成员参与出刊的形式出版。首先由编辑部向全班同学约稿,再由班里的几位写作小能手担任编辑筛选稿件并修改,接着排版、校对、打印、发行等都由孩子自行完成。学生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二、生活化选题:以说促写类习作
语文即生活,应提倡“生活化”习作,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空论。在教学中,应根据写作实践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情境,使教学情境逼真于实际写作的情境,使学生不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次无谓的练习,而是一次真正的有意义的写作。
1. 札记式习作
“本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怎样做到课内外联系,把书本读厚呢?那就是“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它可以作为增进学识的必不可少的预备,这是对己的,无须给什么人看的,只言片语、一得之见都可以,无所谓成不成文;也可以写成正式的文章公之于众,把自己读书的感悟与思考和读者分享,与读者交换看法,这就要写得很认真,既对自己所读的书及其作者负责,也对读自己所写的文章的读者负责。
【案例四】
五年级上册第一组以读书为主题,开学初笔者就和学生到图书馆一起为班级图书角选书,开展“以书为侣”读书比赛,要求一边读一边与书交谈,也就是写读书“札记”。读毕,根据读书札记与教师“聊书”,向教师介绍这本书,共同探讨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写成读后感悟,上台介绍书。这便是以读促悟,以说促写,说写结合。孩子的阅读动力既是为了获得读书冠军,又是为了向教师和同学推荐这本书做好准备,无形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2. 辩论式习作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他通过在辩论中以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或放弃错误观念,同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教师应随时随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为教材,并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环境开展辩论。辩论前要预设论证观点,并做好记录。辩论后要记叙,这都是习作的绝佳机会和素材。
【案例五】
在教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时,我们开展“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
主持人:我们班现在有一些同学沉迷于漫画和低俗文学,他们不但平时看,上课也看,严重影响了学习,请正方和反方同学就这个问题来讨论一下“开卷是否有益”。
正方生1:我认为开卷有益,我们不能只读一类书,我们要打开阅读视野,读科学、地理、历史有关的漫画书也没什么不好,可以引起我们的兴趣吸取各方面的营养,才能做一个博学的人。
反方生1:那你在开卷的同时读到了有关暴力、低俗方面的书,如果让你沉迷,那不是要腐蚀你的思想,你也会变得暴力和低俗。
……
主持人:通过今天这场辩论最后许多同学都领悟到开卷要有度,要多看书,但要有选择地看书。
辩论时不断地进行思辨和文字推敲,其实也是为下一步更好地“说”,最终能更好地“写”做准备。
3. 演讲式习作
在小学阶段,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内心展示方式是说或读给别人听,要让学生明白“文”和“话”不同的,说要让别人明白,使人喜欢,甚至要富有感染力。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演讲前要写好稿子,演讲中要脱稿,注意肢体的表达,以及和观众的沟通、互动。
4. 剧本式习作
课本剧是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从课文到课本剧关键是剧本,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课本剧的特点,课文中的神态和动作都转换成了提示语,要靠演员来演绎,这些都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考验。表演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阅读的领悟。教授五年级下册剧本《半截蜡烛》后,让学生改编剧本《晏子使楚》,进行班级展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