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鉴定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23:1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我鉴定学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我鉴定学习总结

篇1

一、学习基本情况

首先,十分重视和珍惜此次学习。我现在从事的是酒店销售工作,在工作中,面临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充分认识到之前所学知识及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急需补充新的知识。因此,我把这次学习当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

第二,认真遵守学习纪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勤学苦练;虚心向同学和教师请教;能够严守学院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到尊敬教师和同学。特别注重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总是提前把面授期间的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确保能够全身心参加面授学习。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教学材料,仔细领会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了解,把不明白的内容带到课堂,向教师请教;课后复习巩固。这次函授的教师,是一些从事教学活动多年的优秀教师,他们的丰富理论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工作经验吸引了我,增加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决心。经过二年半的电大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习的收获及体会

首先,专业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在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学习中,我认真学习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尤其是认真学习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关系学》、《组织管理学》等课程理论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比较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思想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我今后可能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2

200x年x月x日,我按照学校的要求,抵达xx中学进行为期xx天的教育实习活动。一阶段来,在xx中学校领导和有关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一下,我就实习期间自己在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等方面的工作做一个自我鉴定:

教学工作实习。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及课件规范,内容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区别情况,因材施教,答疑解惑正确而有启发性,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刚到xx中学时,第一周,我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开始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并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课件。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

班主任工作实习。实习期间,我能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全班学生姓名、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情况、组织情况(干部、团、队员)以及班级特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做思想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灵活而不拖沓,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计划,独立工作能力强,教育效果好。

很快,教育实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时上课还有点紧张的现象,授课过程中,声音不够洪亮等情况。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考试评价;改革

提起考试,人们往往把它与“应试教育”画上等号。考试评价曾因其具有强烈的选拔与甄别而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反面角色”,“”的阴影笼罩人们的心灵,仿佛都是考试惹的祸!其实,考试本身并没有“罪”,罪过则在于人们对它的扭曲与误用。考试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尽管并不是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在深刻反思考试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大“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数学考试评价机制,让数学考试评价充满“绿色”!下面就新课程下数学考试的命题与评价谈几点想法!

一、为数学考试命题内容增添“绿色”

1.命题注重基础性――绿色之本

基础性是最重要的本质,课改以前,我们的教育始终构建在“以知识为本”的平台上,对基础的认识仅局限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平面地、超负荷地追求“夯实”知识基础与技能基础的短期效应结果。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构筑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平台,我们可以从多方位、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

2.命题贴近生活性――绿色之源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的数学试题的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可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题材,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试题。

二、为数学考试评价方式增添“绿色”

1.让学生走进“绿色通道”

(1)主动参与考题设计

历来试卷内容的安排是教师的权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自己的经验、爱好来设计试卷,学生只有做试卷的义务。然而如果教师下放考试内容设计的权力,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试卷内容的设计,学生可以交流传抄,研究解答方法,而后由教师选出或组合数张编得好的试卷在考试中使用。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他们感到兴奋。

(2)主动融入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在教师评价学生时融入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特别是在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形成性评价中,自我评价显得更为重要。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每一次测试,学生在做完试卷后,对自己的评价都很高,好像都是满分。即便教师再三督促检查,学生还是无动于衷。一旦试卷批阅后,学生的神情又十分沮丧,原有的自信与现实的分数相差很大。这表明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对此,我尝试让学生在考卷上先给自己“打分数”,然后,对照教师评出的分数,检查差距。经过多次的尝试,差距会越来越小,有的甚至趋向于零,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就得到很大提高。在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找出差距―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有所提高”的评价模式。

2.让教师走进“绿色通道”

(1)恰当运用延时评价

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测验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教师可以就学生的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延迟判断淡化了试卷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2)充分使用激励评价

每次考完试后,当学生发现考试成绩和原来预想的出现偏差时,他们往往总结成粗心大意或者缺乏努力,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情绪低落,学习兴趣下降,这时他们也最容易失去自信心。次数多了,便产生了厌学、厌考情绪。考试成了学生的对立面,就体现不出它的评价作用了。所以,我们必须纠正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坦然面对考试,在考试时发挥自己的最佳状态,要达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打击,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始终对学习充满信心,不断向前努力。我们不但重视考试结果,更要重视考试过程。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更要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存在的原因以及努力的方向,教师的真诚评价无疑是一支强心剂,让学生在反思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激励中寻求更大的成功!

篇4

一、教师是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原创者

《浙江省普通高中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指出: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以校本自主开发为主。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既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成熟固定的套路,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课程资源和探索合适的方法。他们变成了课程开发、建设、实施的主体,由以往的配角变成了主角。那么,我们在自主开发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资源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总的来说,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条线索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关注时政,抓住社会热点、焦点事件

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了解社会事件的途径很狭小,而时政恰恰又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来搜集时政资源,让新鲜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浓厚兴趣。如在我市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之际,我们及时开展了“垃圾不落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如2012年事件时逢纪念“九一八”事件81周年,我校推出了“我们如何理国”的问卷调查实践活动;再如2012年随着新上虞精神“崇孝守信、务实创新”出台,我们开设了“上虞人看上虞精神”的调查宣讲实践课题;还如随着十的召开,我校开展了针对青少年主题的“民生热点问题”调查、针对虞北地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现状的“别样的童年――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实践活动。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关注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

深化课程改革鼓励学校与社会机构联合开发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特色产业的形成往往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会有很广大的基础,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开展很容易找到实践基地,并得到技术支持。比如,崧厦的伞业经济已是全国有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缝伞。我校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就与这一特色产业结合起来,联系了离校较近的几家大型伞厂作为我校的“伞件制作”实践基地,并开设了“伞面设计”等学生有兴趣、家长很支持、企业很欢迎的实践课程。又如上虞以“九县通衢”的交通优势为凭借,以鲜果采摘、农家体验、山水鉴赏、文化陶冶为内涵,打造“上虞四季仙果游”这个宜品宜养宜游宜娱的天然旅游品牌。我校很多学生家长自身就是种植水果的专家,通过成立调查兴趣小组、聘请家长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我们开设了“葡萄种植”“西瓜种植”等实践课程,并进行了“上虞四季仙果游”的经济学思考等调查探究课题的研究。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结合地域,关注现实自然生活环境

经济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环保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水资源污染、白色垃圾、企业大量有害气体的排放……只要留意观察,每个学生都可以感觉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我市地处曹娥江流域,又集中建有大型的化工园区,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大矛盾是当务之急。曹娥江流域水质污染的调查、虞北地区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实验探索、低碳生活你我见等都是我们学生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中很好的调查研究类课题。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关注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

每一块土地都有属于她的悠久历史。上虞属河姆渡文化圈,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舜会百官、哲人王充、梁祝传说、东山再起、竹林七贤、唐诗之路、越窑青瓷、春晖聚贤等故事都源于上虞。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开发成很好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我校开发的《崧厦霉千张制作技艺 乌金纸制作技艺》实践基地被命名为上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持。我们在假期中通过参观非遗基地、资料查找、寻访专家等手段,了解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集名人典故、传说典故、地名典故、成语典故等,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爱乡社会实践活动。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充分挖掘校园已有的资源

校园是学生的生活圈子,是值得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大大开发的一块宝地。每所学校有自己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充分挖掘自身校园文化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我们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科普节、辩论赛、班级体育活动对抗赛、校园吉尼斯纪录挑战赛、主题团日活动、书香校园系列阅读、征文活动、校园走廊文化、草坪文化的布置设计、社团成果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融入青年学生的时代气息

据调查,在学生最愿意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服务、支教支农和公益服务等占了不小比例。这说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乐于通过自身实践为社会作贡献。我们组建了班级志愿者队、校志愿者队,定期参加校内的“我为校园环境做贡献”“赛会志愿服务”活动;校外的“低收入农户青少年结对”“医院导医志愿服务”“保护母亲河,节水环保宣传”“假期社区学校课业辅导志愿服务”“交通劝导”等活动,学生也踊跃参加。

二、教师是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开设过程中学生的参谋、顾问

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核心,这就使教师在指导具体实践中面临不能不管又不能管得太多的问题。

我们要切忌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放任自流型。教师只简单提供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求学生最后上交实践结果,对学生实践过程没有任何指导。他们认为这样是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却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能力,导致学生茫然不知自己该从哪里入手。二是包办型。从实践课程主题的选择、实践方案的制订,到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形成成果及交流成果,一系列活动都由教师替学生策划好,学生只要到实践单位露个脸,最多动动手就行。这样既没有给学生任何自己选择的机会,又扼杀了学生小组合作、团队协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结果导致学生对社会实践越来越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完全背离了设置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初衷。

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应担任以下角色:

(一)学生选课的导师

关于学生选课,我校采用举办学生社会实践选课现场交流会的形式,教师统一制作展板展出,将开设的各门实践类课程详实地介绍给每个学生,包括该课程的三维目标、活动课时及活动形式等;学生从教师开设的课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实践课程。我们力求每一位选修实践类课程的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个别建议与指导,以保证他们的选课符合自身的发展和需要。

(二)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在调查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出课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与方案等,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和研究报告的形成。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学生联系、协调学校及社会相关部门。在实践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检查、督促学生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活动情况作比较全面的了解,并给予适当的调整意见。

(三)实践活动的促进者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看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将参与实践者的智慧集中起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积极性评价,不断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获得体验活动的快乐。

三、教师是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评价的组织者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深化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重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淡化量化评定,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我校在本课程的开设中,教师采用成长档案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和实践单位的评价等资料,建立每一个学生的社会实践类课程学习成长档案袋。

学习成长档案袋的内容包括实践活动安全问题说明书、实践活动方案、实践日记、实践活动总结(包括证明材料)、实践活动鉴定表(包括实践单位鉴定意见、自我鉴定、指导教师鉴定等)、实践成绩考评表(包括自评、家长评定、学生互评、校社会实践考核小组评定)等。

这种档案袋反映了学生在社会实践类活动中成长发展的轨迹,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学会了什么以及在这段时期内的努力、进步、成就,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通过成长档案,教师可对学生一学期的成长记录材料进行一次整体评价。此时,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一评价者,而是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和审核组的成员。

(一)考评成员的多元化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十分重视让学生主动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作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我校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的过程中,首先制订了详细的评价细则,并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向学生公示,在活动成长档案上交后,再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教师互评,最后由社会实践审核小组评定学分。

(二)评价侧重过程

完整的课程评价应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把活动最后的成果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但更强调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关注活动中学生的策划、参与、组织、体验、表现、感悟等情况。

(三)考评形式的多样化

我校教师采用社会实践成果展、优秀社会实践交流会、社会实践队QQ群等多种方式方法分享、交流他人的实践经验与成果,为开展学分认定奠定基础。

(四)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篇5

关键词: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项岗实习;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133-03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第三学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都在企业的校外毕业实训基地完成。在这一阶段,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因此,需要具有科学、合理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毕业实训基地管理体系,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毕业实训基地现状

高职院校毕业实训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即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校校外企业毕业实训基地实施,让学生到校外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训。目前,毕业实训基地的实施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校外实训基地集中实训

高职院校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毕业实训期间,毕业指导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到实训基地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进行生产性实践实训。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和管理,毕业实训进行受到生产进度限制,有时很难深入到企业实际岗位,很难完全按照学校预定的毕业实训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实训的实效性一般不大。这种形式企业有负担,学校组织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随着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视以及学生人数的增多,许多校外毕业实训基地的数量已不能满足校外集中毕业实训的要求。

(二)分散实训及毕业设计

高职院校分散毕业实训首先是学生利用个人家庭及社会关系,寻找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实训单位,并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进行毕业实训及相关毕业设计;对于那些个人不能找到实训单位的学生,学校再统一组织安排,分派到学校的企业毕业实训基地或者与学校有联系的相关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在此期间穿插毕业设计。

(三)统一命题设计

某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首先对所指导的学生统一命题,让学生完成相关毕业设计,之后让学生到毕业实训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及顶岗实习。该种模式虽然便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但是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及顶岗实习内在关联不大,而且毕业设计由于题目统一,许多学生参考其他同学甚至前面已经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都不足。

二、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内涵分析

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外毕业实训基地,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针对同一个项目,“三位一体”,通过毕业实习及与指导教师交流、汇报,形成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通过对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及汇报、总结,对项目的深度理解进行顶岗实习。从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内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地方和企业、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时间整合

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是将传统上分阶段进行的毕业实训从时间上进行整合,三者有机衔接、统筹安排,将三者的时间安排合并为一个时间整体,不再分离安排,从全局上将三者看成一个整体,三者的学习和指导在整个毕业实训期间相互融合,不再分时间段安排。

(二)内容交融

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不仅将三者从时间安排贯穿于整个毕业实训期间,形成一个时间整体,而且三者的学习内容相互关联,实习项目作为联系的纽带,在整个实训期间,三者内容相互包含,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深化。

(三)以实训项目为载体和平台

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要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的内容相互交融,就必须以学生的实训项目作为载体和平台,基于毕业实训项目工作过程实际,提炼毕业设计课题,校企共同指导和管理,设计成果丰富和深化毕业实习项目内容,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进一步深化项目的专业实践,从而更有利于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目的及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和深化学生毕业实训基地的内涵。

(四)以学生为主体

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中,不同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实践性、综合性很强,学生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指导和引导,而不是辅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校企联合指导

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的指导和管理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校企合作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及优势,相互补充。

(六)政府宏观参与,政策导向,地方、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

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需要地方企业和学校积极参与建设,需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协调“校企合作”,在政策上支持、激励企业接受“校企合作”,比如减免企业税收、财政辅助支持、项目参与优先等政策和措施,并且在企业各项评比、考核时,是否“校企合作”作为评比参考依据。从而,通过政府参与、协调,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使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校外企业毕业实训基地建设中来。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包含三个要素,即高职院校、企业和地方政府,三者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缺一不可。

三、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毕业实训基地模式实践与研究

(一)建立健全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毕业实训基地模式教学体系

校外实习基地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对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毕业实训基地模式包含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三方面内容,需要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设置时,建立健全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毕业实训基地模式教学体系,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对三者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和考核进行科学构建,创新教学体系。

1.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实习

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应紧密联系企业的实践,根据企业、行业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这样既能达到学校的实践教学目的,

又能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实习项目尽量安排企业真正的实践项目,使学生真正接触专业实践,进行毕业前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实习。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道桥)专业安排学生到道桥施工现场、文秘专业学生安排到企业担任实习秘书职位等岗位的毕业实习,学校制定学习任务和内容,校企联合指导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基于毕业实习项目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过程,可以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尽早进入角色,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一种良好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毕业实习选题时,应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实习项目、实习单位及学生的岗位,注重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学生毕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习项目,总结和提炼,确定毕业设计内容,结合专业知识,认真分析和思考,完成毕业设计,深化前期毕业实习项目的专业实践。

3.基于毕业实习及设计的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岗位和标准,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结合毕业实习项目和毕业设计课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布置相关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项目的实习,在承担岗位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进一步学习专业实践知识,深化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二)政府宏观参与,政策导向,激励企业、行业参与积极性

校企合作毕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企业积极参与,由于企业从中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及热情都不高,很多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有利于校企合作毕业实训基地的政策,明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毕业实训基地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减税、实训消耗补贴等政策倾斜,引导和激励企业积极参与。

(三)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指导和管理

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不仅学校要配备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还要和企业沟通,聘请企业具有一定职称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即每位学生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和管理。校内导师要求教学经验丰富、在专业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研究和成就,企业导师要求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校企导师双向互补,有协作,有分工,共同指导和管理,加强了校内外对学生整个毕业实训期间的管理,保证毕业实训的质量。

(四)以学生为主体,个性化培养

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顶岗实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为执行主体,一切指导工作和安排要基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出发,指导教师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是引导,而不是事无巨细地“辅导”。指导教师提思想、提方法,具体细节由学生动手,让他们去查找和探索,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学校和企业要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实践项目,制定毕业实训内容和要求、,进行个性化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完善学生毕业实训基地安全、权益等保障措施

毕业实训基地建设,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选择信誉良好、管理严格、操作制度完善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学校要从学生出发,从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及劳动报酬方面要和企业明确,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六)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结合,实现校企双赢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很大的困难来源于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原因是目前“校企合作”项目模式中,高职院校很难为企业带来利益,难以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因此,高职院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和企业进行“产”“学”“研”的研究,指导企业生产;帮助企业进行新入职员工培训以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协助企业技术难题攻关等;寻求“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和共赢点;促进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毕业实训基地深度和广度发展。

(七)建立健全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毕业实训基地模式考评体系

毕业实训考核和考评是检验学生毕业实训质量的总要环节。对于毕业实训,学校和企业要全程跟踪管理,指导教师随时在现场指导和监督学生实训,记录平时表现,填写学生实习跟踪表、实习鉴定表,并结合学生的实训日记、实训报告、自我鉴定、毕业实训汇报以及毕业设计成果和毕业设计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学院根据学生实训成果及学校和企业的综合评定评选优秀团队、优秀毕业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形成科学的考评体系及以评促学的动力机制。

(八)基于“三位一体”毕业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后质量跟踪及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