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7:0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状态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状态总结

篇1

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用最快的时间看完与老师讲课相关的知识,做完老师布置作业中简单题目和基本题目,其他东西不要理会。然后,赶紧开始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处于中级阶段者, 先完成老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再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处于高级阶段者,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中的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东西即可;简单的、重复性的东西,不必理会。然后,再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心态、身体、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往往不同,不同的人,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要从四个方面下手。

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确定每天学习时间。

二、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

三、根据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制定学习计划。

四、从快速、准确、灵活性的方面,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确定每天学习时间

有一次,赵凝润感到身体极端疲惫,于是就躺在床上,想通过睡觉恢复身体活力,可是想起自己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他对自己说,“管它什么学习计划,以后不学习了!”于是,他就睡着了。睡足之后,他身体活力恢复了,又可以全力以赴学习了。

制定学习计划,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体状态出发:

身体状态差时,少学习;身体状态太差时,就不学习;身体状态好,就要提高学习状态、超越“极点”。这样,才能把身体的潜力充分发掘到学习中。

提高学习状态、超越“极点”

只有提高学习状态,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才能更长、每次最长学习时间才能更长、学习强度才能更大、大脑才能更清晰,你才能更好得完成学习计划。只有超越“极点”,你才能最好得完成学习计划。

超越“极点”,是指超越心理的“极点”,而不是超出身体的极限,超负荷学习。只要你足够“狠”,就没有完不成的学习计划。

提高“狠劲”,今天能做到的事情,绝不能拖到明天。能干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好。

做事情,贵精不贵多。做题,就把能做出来的题目做精;看书,就要把能掌握的知识点搞清楚。

总结考试,制定中、长期(每周、每月)学习计划。

根据考试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找出平时心态、身体、学习状态上的缺点和漏洞,然后,找出解决这些漏洞的方法,确定解决这些漏洞需要的时间,制订出每周、每个月要解决的学习漏洞。

通过分析考试试卷,找出学习上的漏洞和弱点,你就知道下一步该学习什么。如果分析考试试卷之后,你找出的漏洞不够多,你要自己做模拟考试题,找出学习上的漏洞。

通过分析考试试卷,你就知道哪门课程学习好、哪门课程学习不好;每门课程哪部分学习好、哪部分不好;试卷上做错的题目,是因为某些知识点没有记住、还是思考能力不行、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还是考试技巧不行。

这样,你就知道如何选择学习方法,然后才能确定每天学习时间的比例。根据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制定学习计划,补弱项还是增强项?

篇2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气氛,活跃的思维状态,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使课堂“活”起来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所必须追求的。要使课堂“活”起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一潭净水,教师如何才能使课堂处于一击石而起三重浪的活跃状态,重在教师的创设: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愉快的心情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便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把激情带进课堂,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走上课堂,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励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充满激情。同时,教师要把趣味带到课堂:深入挖掘每节课的兴趣所在,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

以上教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必要条件。

2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导向。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从如下几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设立目标,激发兴趣。高尔基说过:“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标”。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都为学生设立了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兼顾不同的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是,激励表扬,激发热情。适时地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若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也应及时鼓励他们,使他们充满信心。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在表扬中指出,在批评中肯定其进步。三是精设教法,激发兴趣。教师导入新课要讲究其艺术性,可用设悬、小故事、典故等,使学生或在悬念中,或在情境中走进课堂,充满好奇心和兴趣感。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小组合作探究、辩论会、活动等。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激发。授课结束可设置悬念留给下节课、听一段音乐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总之,教师时刻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妙趣横生,充满兴趣。

3 课上教师要大胆地“放”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同时也必须和学生一起使得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和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

3.1 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践证明,一个学生被动地去接受教育其学习效果远不如主动地学习。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2 课堂上要把设问权交给学生。传统教学问题往往是教师设置的,由教师可提出,学生思考,进而解答。这种教学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性,使学生形成了“张口等”的状态,同时也增加了老师备课的应试压力。教师必须把“标准答案”无纰漏地准备出来,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在。新课标、新课堂下教师把提问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发现问题,进而需要解决问题,其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唤醒,这样就为合作,探究式学习打下基础,学生思维也能得到锻炼。

篇3

关键词:设计游戏;游戏过程;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采用游戏要注意一些问题,否则不但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那到底要注意什么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设计游戏要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

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而不是为了营造一种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一种为活跃而活跃的表面现象。所以,明确目的是我们设计游戏的基础,是设计游戏的第一原则。我们不能把趣味性放在首位,不能为了趣味性而弱化和模糊游戏活动的目的。目的是主,趣味是次,不能主次不分、主次颠倒。

二、设计游戏要注意学生的普遍参与性

在教学中,如果一个游戏活动只有寥寥几个学生参与,那么这个游戏一定是一个不成功的游戏,一个不成功的教学活动。所以在设计和实施游戏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要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

三、设计游戏应难易适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游戏设计一开始较难,学生就不容易进入状态,不容易体会到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活动。相反,如果学生在游戏一开始就能进入状态,获得成功的体验,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当然游戏的任务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及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发展学生的潜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游戏过程中的公平性

好胜、好表扬是学生的天性,游戏中的竞争机制给学生无限的激励。学生非常在意游戏的结果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不公平的结果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产生对教师的排斥心理。

五、注意游戏后的总结

课堂游戏后一定要注意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知识点,

篇4

一次性把作业搞定

一口气把所有作业都做完是好事吗?一次性把作业搞定只是一时的痛快,却有可能会造成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整个中考的痛。老师布置的是一个暑假的作业量,这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计划来完成,是希望同学们不会因为假期娱乐影响学习状态。一次性搞定作业的后果是:长时间不学习导致失去良好学习状态,开学后产生厌学心理;学习进度形成断层,开学后跟不上学习节奏,导致成绩下降;别人都在积极要求进步,补习、复习、预习, 你却浪费了整个暑假的时间用娱乐拉开了与别人的差距。

建议把作业分量、分时间做好计划,每天进行一定量的学习,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保证成绩不下滑。

只看喜欢的科目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初三生身上,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积累让你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复习和做题都比较轻松,你喜欢这种舒适感,所以对于那些艰涩难懂又毫无兴趣的弱势科目直接忽略。

这样的后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优势学科不一定提高,但弱势学科一定会更弱。建议每个学科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弱势科目补习一下,一个学期过后,你将会发现虽然还会有强弱科目的区别,但是整体实力已经大大增强。对于初三生来讲,这一点更要注意,喜欢的科目可以做提高训练,弱势科目多补习基础,额外的时间用来提高弱势科目的做题能力。

只看书不思考

很多同学会利用暑假来巩固基础,这一决定相当正确。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只顾看书,不去思考也不去理解,最终后果是扫了一遍课本却完全没有任何提高,因为在不思考不理解的基础上是很难有提高的,就连加深记忆也无法完全做到。

思考可以帮助理解,更可以提升记忆效果。因此,希望大家在看书的同时,自己多思考,多总结,最好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才是真正能够巩固基础的好办法。在复习的时候,手上必备一只笔,多写、多划、多总结,而不是拿着课本,看着看着干别的事去了。

摘自:.cn

只做题不归纳总结

很多学习好的同学是因为基础好,这一类优等生更多的把时间用在了做题上,但是做题有一个忌讳就是:只做题不归纳总结。

建议同学们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或者归纳本,对于题型新颖、常见、重点的可以分类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也可以一并总结起来,可以帮助整理思路,考试时节省思考时间。哲学上有句话叫做:“人总是容易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思维定式会让同学们经常重复犯同一类型错误,因此建立错题本很有必要,总结归纳会让你加深记忆,对易错点加强警惕。

只做难题或者简单题

只做难题或者只做简单题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我们的学习中,往往是短板决定了你的高度,建议大家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拿出多一点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弱科。关于做什么样的题,这就需要大家做好合理的学习计划。

另外,一、二年级的同学们在做题时也要避免这个错误。由简入难易,由难入简难,你是否能够将难题简单化、将简题深入化,决定了你的学习能力会上升到哪一步。

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是针对无规则的组合而实行的无奈之举,你还在用吗?

预习工作中,最简单、保守的办法是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熟练背诵,开学后的学习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是死记硬背却是一种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的学习方法。

篇5

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通过迁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的迁移是检验教学是否达标的最可靠的指标。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新课改的精神,锐意改革,不断进取,总结经验,努力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要教育学生“会学习”,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习迁移规律的研究,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有关的研究表明,影响学习迁移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若两种情境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迁移就有可能产生。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比值定义法”来给物理量下定义。“密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采用这种方法。还有我们在学习静电场时将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共同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正迁移的情境,防止负迁移。如学习了磁感线而在学习电场线时,有些同学试图也用铁屑显示电场线,这就是负迁移。

迁移总是以先前的学习为前提的。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多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掌握较好的缘故。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指导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前让学生预习,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归纳、总结。上新课前,对旧知识进行适当的回顾复习,还可以通过习题课、阶段复习、总复习等强化学习的手段,使学生对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地掌握、应用。这样就为知识的正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

迁移能力还与学生的概括水平有关。知识面越宽,知识越广,也就越容易迁移。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训练,形成具有独立地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能掌握新旧知识、新旧课程的共同特点,善于分析物体运动发展的过程、条件,及其各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迁移还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有关。研究表明,当学生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后,大脑皮层细胞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时迁移就难以发生。当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同样会造成迁移的困难。因此,在学习中应尽量避免疲劳战,劳逸结合,尽量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迁移与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有关。一般来说,有指导的练习量越大,越有可能产生正迁移;对学生的指导越多,迁移的效果越大。因此,有指导的迁移,有利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物理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指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验技能,帮助他们对在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和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些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及动手能力,进而加深对所学的相关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的理解。

当然,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力争防止负迁移。负迁移是学习中的障碍之一,应尽力防止,负迁移在学习中有如下类型:

记忆型负迁移:主要是熟练的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理论型的负迁移:由于学生的分析能力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阶段,往往偏重感性认识的结论,而忽视认识的过程,形成了应用中的负迁移。例如: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或电流时,红表笔为正极,黑表笔为负极,但用电阻档测二极管的正负时则相反,这就要求学生对万用表的原理搞清楚才行。

直觉型的负迁移:这是由于遇到新问题时会不恰当的以旧知识推广而来,关键在于没有养成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没有养成科学的判断习惯。如学生讨论“小船渡河时,渡河时间与水的流速有没有关系时?”往往凭直觉得出有关系的结论。

篇6

1.制定自主学习评价的检测表

评价检测表主要包括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交往的状态、学生思维的状态、学生情绪的状态、学生生成的状态等。自主学习评价表可分为两部分进行,首先是小样本调查,在小范围学生内调查一周之后,再次对相同调查对象进行相同调查,以检验量表的项目设置、信度、效度等,保证量表本身的真实可靠性;然后是大样本含量的抽样调查,用以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2.确立自主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主体性原则: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在此基础上实行教师、同伴、家长四位一体的评价主体。

多元性原则:评价除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应用性原则:对学生运用工具对信息的搜索、加工、筛选、传递等应用能力的评价。

发展性原则:面向未来的评价,重视学生今天与昨天比有哪些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性原则:对于学生的进步应及时予以肯定,定量评价中以等分不等值的方法,让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发展评价多于静止评价,过程评价多于终结评价。这样能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掌握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采用经常性的口头评价,如用恰当的语言真诚赞美学生的点滴成绩;使用体态语言,如赞赏、信任的眼神,的动作;在作业中书写评语,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比较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状况,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力,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定量评价采用积分累积和等级评定的方式。在呈现评价结果时重视定性评价,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2)以过程性评价来促进学生课堂的自主学习,采用教师点评、小组互评、个人自评的方法。教师点评—及时鼓励:教师点评还包括对学生的上课状态、学习态度、发言积极与否、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小组互评—共同进步: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将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处事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自我评价—自我反思:通过自评可以让学生回顾学习历程,认真总结,认清学习的欠缺与收获。在这一过程性评价中,学生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能从评价中得到改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评价主体多元给了学生一个更全面的评价。

(3)适时使用即时评价与延缓评价。教学中常采取学生的实践在前、教师的归纳在后、学生的评论在前、教师的评价在后的形式,教师不作任何权威性的“先行”或中端的评价,只是作为普通一员来参与讨论,并把评判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当每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给学生一定的评价,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让他们自己来处理,教师只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才适时给予点拨,达到“点石成金”“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师的延缓评价,让学生充分展开了思维的过程,展示了思维的发散性,展现了鲜活的学情。

4.体现了自主学习评价的特色

(1)评价指标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建立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角度观察、评价学生,正确看待评价对象的成功与失败。无论学习状况何等不理想,离教学目标有多远,只要与自身相比有进步,都要加以肯定,激励他们前进。评价时看基础、看进步、看发展,并不片面追求统一性,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潜能。

(2)评价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如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实践作业、建立成长档案袋、分析小论文和组织专题活动等方式。评价内容可包括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提出问题、认真思考、愿意与他人交流、会欣赏别人、作业书写等。将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中,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但也不忽视总结性评价的定量功能,两者有机结合,既可关注结果,又可关注过程,和谐统一。

(3)评价主体多边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评价主体的多边化,组成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学生和家长可参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学生也可以就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申诉等。重视评价者与学生的互动,在相互沟通协助中,有效地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同时充分发挥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断积淀优化自我素质结构,调动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自主发展。

以评促学作为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学生能在矫正性评价中改善学习的方法,在激励性评价中提高学习的情感,在导向性评价中发展学习的能力。

篇7

关键词: 引导;小组合作;实践;平价

课堂教学是由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既要老师参与课堂随机导播,又要使学生深入课堂自主学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又面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以新的要求,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思想,为学生构建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实践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自主探究中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方法、强化互助意识。

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许多同学趁小组合作学习之机,浑水摸鱼、装模作样、滥竽充数、各行其事。这就要求老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素质教育思想为主旨,交流合作为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创建合理而切实可行的师导生学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使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将自主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一、激趣引题 巧设疑问

学习知识,兴趣是关键。老师有趣的导入和有目的的设疑,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铺垫,学生听了老师生动的点播和有趣的疑问,产生浓厚的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就会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把学、思、疑、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小组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使学生以无限的乐趣和强大的动力进入学习状态。

二、解疑导拨 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中有疑,疑中再学,学中感悟,悟中解疑。一般的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参与探究,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透彻分析,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的答案。例如:在学习如何判断闰年时,我先让学生自己了解判断的方法,学生通过交流探究得出惊人的答案:“一般的年份如果是4的倍数,那么这一年就是闰年,若是整百的年份,取掉两个如果是4的倍数,那么这一年也是闰年。”还有学生补充说:“判断闰年时,我们先看年份个位上的数字,如果个位上是1、3、5、7、9,我们就知道它是平年,因为这些年份肯定不是4的倍数,如果个位上是0、2、4、6、8,我们再判断它是4的倍数,如果不是4的倍这一年就是平年,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由此看出合作探究学习是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途经。

篇8

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密切配合下,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过程中,能依照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内容,计划中要求达到的目标基本能实现。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学校领导能充分相信老师,鼓励老师大胆的探索各种教育方法、教学手段,使得大家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能潜心于研究、实验;学校领导不唯成绩论成败也使得大家能以一个较为平常的心态来审视、解剖自己,不犯急功近利的错误,

二、采取具体的转化措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1、对学生采取 “一帮一”的措施。“学生一帮一”即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一个学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与帮助。

2、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教师平时课堂多关注,课间及时辅导和利用晚自习时间专门辅导,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在班级中树立典型,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典型来诱导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3、取得家长与班主任的配合,及时沟通,给家长提供必要的教育方法的建议和意见,与班主任洽谈后进生一阶段表现。

三、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法,切实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认为这个学科值得学习。那么,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悟明理,感受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1、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只有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课堂语言才能 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堂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可能谈到提高学习成绩。

2、课堂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提倡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处处有语文。借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更容易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兴趣。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思维状态。

篇9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情感方面:

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课内方面:

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

课内的具体措施有:

1、开始阶段关健的一环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归纳为培养五种能力即:能分析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读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题意;能分析写出标题;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能用不同颜色笔画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三读”。第一遍粗读:即扫清文字、符号障碍,了解本节大概内容。第二遍细读:即读句,逐句解释,把课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据或中间运算补写出来并对课本中重难点加圈加点作记号,第三遍精读:即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完成练习后,再重点分析关健词,重点句子,归纳总结和写学习体会,教师常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注意与家长逐步配合逐步培养。上课时大至步骤如下:

①、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小测,约二十分钟,练习做完自检或他检相结合。

②、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③、用十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④、用五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2、经过一般时间以后上课大自如下:

①、先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约十分钟,课前预习中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

②、由小组长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难点内容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果问题小组能够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

③、用十分钟左右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④、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五分钟,最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学生作业要求学习小组长超前一课时把学习小组好中差(3人)的作业批改好,填好反馈卡,教师抽部分作业了解存在的问题。每学一单元之前与之后均开设导学课与归纳总结课。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己写章节单元小结,整理知识结构。上课一些较容易例题及黑板上练习答案,可由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解、订正,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思路。

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课外:

1、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弱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课后方面:

篇10

课题概述

研究背景 结合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及教学研究的现状,笔者选择子课题《基于交互白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行动研究》,实现以下的目标。以交互白板为载体,将学习方式和思维品质研究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生长点”。当前,教师的着力点仍然放在“教”的策略研究和模式建构上,忽略了对学生“学”的方式研究,这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点”。为此,学校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研究目标 基于交互白板,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研究成果

构建基于交互白板的学习方式流程图,论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学生在交互白板的学习环境中,利用该环境提供的多重多项交互平台和丰富的学科学习资源,进行知识意义建构与创造实践;其次,教师通过对学科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分析,营造互动的学习环境,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该学习环境实施有效管理;最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质疑、促进发现及时点拨、促成互动、引导评价等方法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

探索交互白板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提炼交互白板主要的七大教学功能第一,即时批注。学生在学习语文说明文《太阳》一课时,利用电子白板即时批注功能,通过画批自主学习说明方法,运用交互白板营造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在互动中交流批注成果,在教师反馈中明确方法内涵。第二,过程回放。美术课《台灯的设计》一课,教师采用回放功能,将创作的过程与方法清晰快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第三,拖动组合。二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一课的难点是:学生分不清楚小房子平移后走过的格子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教师采用“拖动”功能,将小房子一格一格拖动到指定位置,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移动的过程。学生在理解后,归纳出正确的判断方法。第四,重点抓拍。重点抓拍是利用交互白板的照相机功能,抓拍全屏或资源的某个选定范围,重点呈现资源细节,凸显学习重点。第五,拉幕隐藏。不论什么学科,教师都可将课文主题插图或关键图像、图示或图表导入幕布。第六,放大探照。教师采用“探照灯”功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整幅图画中的重点观察部分,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学过的句式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七,库存另存。“库存”指将预设的资源存入交互白板附带资源库,方便课堂即时调用,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形成“以学评教”课堂学习和教学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指标及要素,设计评价量表 “以学评教”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六种状况,即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其特点是:一方面,通过学生课堂状态的表现,透视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维品质发展的主要症结,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引导和思维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来透视教师的教学策略,引领教师在自主反思中逐步修正、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构建基于交互白板互动协作的学习环境。

继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