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22:3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课学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课学习总结

篇1

[关键词]慕课;办公自动化及应用软件;学习方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3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它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化效应。它通过信息网络,向大众提供免费的文本资料和视频课程,并附有在线答题测试、教学评价等相关功能,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简便、快捷、高效。慕课方式是新型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节省了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办公自动化及应用软件课程是计算机课程中一门基本的操作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关的规则、操作方法和技巧。慕课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节省师资资源,更好地进行有效传播,学生还可以自主反复学习知识内容。

1 慕课学习方式的作用

慕课学习方式是以知识点的碎片化为主,知识点是课程中需要重点掌握和学习的内容,这些知识点清单实际上构成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慕课学习方式有以下作用。

1.1 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在慕课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作业、讨论等方式都需要有较强的自觉性,否则无法完成应学习的知识点,不能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要想通过慕课学习的评估,必须认真学习知识点,完成相应的教、学、评环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1.2 学习体验提高知识迁移率

慕课学习方式中,会有以视频为主的大量动画、媒体资料,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程度和效率。

1.3 教与学并重

慕课学习方式,并不是单纯以传统教学中的教为主,也不是以网络教学中的自学为主,是兼顾双方、教与学并重,可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2 慕课学习方式的流程

慕课学习方式的流程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以教师为主线,另一条是以学生为主线,两条主线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统一为整体,不可单独分割。

2.1 教师为主线的活动

教师为主线的活动主要是进行以下活动。①提炼知识点: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划分、提炼,形成若干个片段。②搜集资料:对知识点的内容,从网络、教材、参考书中进行搜集资料。③录制视频:录制相关知识点的课程视频。④上传资料:将所录制的视频和相关教学资料上传到慕课平台。⑤创设情境:上课时,教师要进行情境创设,将学生引入到知识点的学习情境中。⑥布置任务:对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提出任务要求。⑦指点思路: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思路。⑧指导操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必要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⑨组织研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总结知识内容和学习经验交流。⑩评价总结:对此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是考核评价也可以是考试评价。

2.2 学生为主线的活动

学生为主线的活动主要是进行以下活动。①课程选定:在网上选定要学习的课程。②提出疑问: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③在线学习:通过慕课平台进行知识点学习,边学习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④汇总信息:根据知识点的学习,将所学习的内容及有效信息进行汇总,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⑤协作研讨:组内合作,对问题进行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⑥测试测评:参加教师对知识点的考核,查缺补漏。⑦知识迁移:将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对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自己的理解。

3 慕课学习方式在办公自动化及应用软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3.1 建立慕课平台

慕课学习平台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技术、云平台技术、大数据技术,建立办公自动化及应用软件课程共享平台。平台包括文本、视频、动画等多种模式的相关资料,便于学习。

3.2 知识点划分

将办公自动化及应用软件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划分,如第4章中设置幻灯片外观一节,具体知识点划分,如表1所示。

3.3 研讨与测试

在学生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对知识点要进行详细的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细化;还要针对知识点的内容,进行综合测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3.4 知识迁移

学生通过测评及教师给予的评价,对自己所学情况能有基本的了解,通过慕课平台再次学习知识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内化,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迁移。

4 结 语

慕课学习方式是以网络为基础条件的,具有传播的广泛性。在办公自动化及应用软件课程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慕课学习方式在教学形态、教学方式、考核形式方面,都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慕课学习方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相关人员应该尽可能使一批优秀的、有影响力的课程在慕课平台上进行展示。此外,在慕课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针对慕课的课程质量问题、如何评估慕课是否有效实施问题、慕课实施是否提高了教育质量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优化慕课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2]蒋熙,牛云飞.“慕课”模式在医学实习生培养体系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6).

[3]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9).

[4]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9).

篇2

总评

《网络改变生活》一课所涉及的互联网应用,有的应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如信息浏览、即时通讯;有的应用学生基本了解,如网络购物。于是,有教师提出,这样的课完全不用细讲,可以一带而过,属于可上、可不上的内容。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初中生基本都接触过互联网并能简单应用,但应用范围还是比较有限的,有必要详细地讲解并进行操练。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发生了偏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网络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及其ι缁峤步、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网络给生活、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网络改变了生活,不能仅局限于网络技术的应用操作。

朱老师精心设计了“运动会策划”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网络应用,感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和便利;汤老师则通过设计“春游踏青主题读书会”策划活动让学生了解技术应用,体验网络应用对生活的影响。从这个层面分析,两位教师深入剖析了教材,定位准确,对“教什么”非常明确。

这两节课都是以大主题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贯穿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暗线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感受网络技术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具体细节点评

1.巧设主题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对信息浏览、电子邮件、网络购物、即时通讯、博客、微博、个人图书馆等网络应用的教学,通常会为每个具体应用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或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阐述。这样的设计使主题过多且分散,冲淡了对主题――网络改变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片段1(汤老师):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一直在“熬夜奋斗”――看《鬼吹灯》,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

教师以爱读的书作为导入,与学生共同讨论怎样组织“春游踏青主题读书会”的活动。

师:此次活动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选择书、活动地点、出行等。

片段2(朱老师):

师:今年的校运动会即将开幕,每年我们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大家来说说,我们具体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全班一起讨论,统一思想,寻找解决的方法。

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出要做的准备工作:①设计班级口号和解说词;②邀请一名专业的教练(负责队列训练);③购买班服、国旗和花束。

点评:两位教师巧妙地运用一个主题活动将信息浏览、电子邮件、网络购物、即时通讯等互联网应用进行整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内容源自学生的真实学习生活,简单、真实、有效,而且开放,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其高效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提高效率

任务驱动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精心设计的任务,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他们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而且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

片段3(汤老师):

情境创设:读书分享会的策划任务。

自主学习:学生尝试完成相应的任务,在需要帮助时,可以参考教师的学习帮助页面,如果有疑问,记录自己的困惑。

发现问题: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记录、提问。

提出问题,尝试回答:学生利用QQ群提出问题,知道的学生可以在群内解答或者一对一解答,这样不仅保持了课堂安静而且相互之间不干扰。

任务完善:学生完善任务,完成并提交任务。

未解决问题留存:在课堂中还有未解决的问题,则等待教师解答。

片段4(朱老师):

师:大家平时学习的压力挺大,没有太多时间来准备,今天这节课我们争取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为了提高效率,我把大家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宣传组、联系组、购买组,请各组的组长来领取任务。

学生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不同的任务,并推选出各组的组长。

活动一:群策群力,制订方案

……

活动二:分头行动,各司其职

……

活动三:成果汇报,发散思维

……

点评:这两节课都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引领下,在教师和小组成员的互助下,一步步完成任务,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各类网络应用。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每个小组设计了具体的目标,小组成员互相探讨、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做中学,获得最佳学习体验

根据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如图1),通过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等方式的学习,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容易理解,记忆也更深刻。本课面向的对象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这两节课教师都没有直接就具体的网络应用讲解,而是结合具体的主题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总结、提炼、体验,使学生理解更到位,印象更深刻。

4.利用学习支架,助力学习

学习支架的引入,可以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有助于把学生从对知识理解引向深入探索,使其逐步掌握新知和技能。上页图2是汤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手册”,图3是朱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单”,都属于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

点评:这两节都是以主题活动大任务的方式展开的,很好地利用了“学习支架”,将大任务进行有效分解,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助力学习。

5.适时总结,提炼提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地进行总结,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对知识体系的建构。

片段5(朱老师):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发现大家都用了同一个工具,那就是网络,看来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组的劳动成果。

组长介绍自己组的完成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用到的网络应用。

篇3

我们将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首要目标。根据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等学科课程实施要求,从实际出发,树立新的课程价值观。以教育教学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圆满完成学校各项计划为工作指南,创造性地开展综合组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与时俱进,争创本教研组的特色。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做好作业设计工作的同时抓平时,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内形多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关注教育科研新动态,注意收集新信息,虚心向兄弟学校求教学习。我们的途径:一是争取一切外出学习机会。二是发动教师与兄弟学校建立联络网,虚心求教,互相交流信息。

3、公开课:讲课者交授课教案,教研组整理活动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对授课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授课者要客观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授课内容做好记录。

4、抓好常规课堂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以良好的状态随时欢迎检查。

5、体育组作好各项日常工作,积极训练。音乐组积极组织特长学生的培训及各班的教学工作,力争在本学期的艺术节比赛中取得佳绩。

6、美术组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着重培养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力争艺术节取得好成绩。

7、科学要要注重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自然、认识自然;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8、信息技术学科搞好正常教学外,加强网络信息教育,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好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兴趣。并着重特长生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9、加强组内教研,做好听课评课工作,认真备课,认真执行学校的上课、听课制度,重视实验教学,精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0、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教研活动时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收集交流教改信息。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提倡组内教师上网学习。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1、各科任教老师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探索教法,编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2、课堂要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强调实用性。

3、每门课程的教学要落实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贯穿到每一节课。

4、定期组织组内理论学习。

5、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四、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各任课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不仅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拓宽视野。

3、经常总结、反思自身的弱点努力学习改进。

4、各任课教师之间加强联系与学习,经常听课、评课,共同进步。

5、研读本学科系列教科书,了解本学科各年级知识点的纵向发展联系及向其他科目横向渗透情况。

五、实施办法:

1、学期初制定好教学计划,切实按计划开展自修和教学活动。

2、严抓学科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定期举办评优课、汇报课、研究课、展示活动课。

3、落实周查制度,重查教学反思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4、通过教研活动,可发现组内的典型课例,本学期我们将会注意典型课例的积累,把好课特色课及时录制下来。

九月份:

1、研读教育局和教研室有关文件,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

2、综合组制定教研活动计划。

3、启动教研组活动,召开综合学科教师会。

4、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各科教学工作。

十月份:

1、召开综合学科在研究课题组会议,讨论课题实验的有关事宜。

2、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

3、每个教师开好一节公开课。

4、主体性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新青年教师讲示范课。

2、各学科主题研讨课。

3、迎接学校期中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4、训练各团队和节目,强化精品意识,为提高总体质量做出努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科开展研修活动(派出去听课)。

3、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

4、新青年教师展示课。

一月份:

1、考查学生各科成绩。

2、做好各学科期末收尾工作。

3、认真做好工作总结,进行经验交流,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铺垫。

4、各学科组织复习、考试。

5、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

6、资料归档。

篇4

关键词 评课 目的 意义 要求

有幸接到教研员给我的任务,为区课改论坛两堂课做点评。说实话我是一点底也没有,评课到底怎么评,评什么,面对全区的同行们我该如何组织语言才会让听课者和上课者都能有所收获?这些问题困扰我好长一段时间,在网上参考了大量的评课资料,并对《建立超链接》这一课先进行精心的设计,多次试课,同时参考了两位开课老师的教案和素材资料,但还是没能得出什么独到的见解,最后我决定临场发挥,真不行就做一个中庸的主评,不求精彩,但求无过!可是这次成功的教研活动给我上了一堂很精彩的课,让我羞愧不已,而更多的则是收获。

在听课之前,教研员首先给我们布置了任务:完成观课表表,并对表中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观课表中不难看出,这次的主题是关注学生,这也就决定了我们评课的测重点。教研活动围绕着“听课——分小组评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主评发言——专家评课”开展了,在不断的讨论评课中,我们全体参与的老师均得到了启发。接下来我将这次教研活动中的所得所悟与各位同仁们一起探讨,围绕本次课改的主题——“关注学生,追求本真”,针对这两堂课的评课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小见解。

评课是为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因此,我以为评课不仅仅是评一堂课,而因是从这一课引申到平时教学的每个角落中去。

一、评在教学设计上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建立超链接,如何建立超链接,超链接建成后怎样管理。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环紧扣一环的,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一环紧扣一环地去设计。学生在制作了主页和各分页面后,自然就会想到怎样将这些分散的页面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也就产生建立超链接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使学生自己设计出课堂任务,这种内需的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以致用,超链接的目的在此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一连环的教学设计都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需求,而学生则是站在方便网页浏览者的角度去考虑网站的建设,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的服务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要做到能关注学生的需求,那么上课者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所谓的文本解读,简而言之就是对文本进行分析,达到理解的目的。那么我们要解读什么文本呢?仅读教材够吗?显然是不够的,至少我们要看《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导意见》、《考试说明》……同时,我们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应该立足本课,再联系本单元甚至是本学期乃至本学科的整体要求去解读教材,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而不应仅仅局限这一课。《建立超链接》这一课是制作网站中的一个小任务,网站是为了方便别人浏览的,那么网页浏览者的需求就是我们设计者——学生要为之实现的。但这两位开课老师都没有很好对文本进行精确的解读,仅局限于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任务是由老师直接给出“要这样做”,而没有说明“为何要这样做”,或是我们应该“要如何做”,这样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就不够明确,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操作。

二、评在教法学法上有无关注学生

古人云:“授人以鱼,共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在这一点上,两位老师都做的非常到位。从观课表的记录中可以看出这两位老师都是采用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但又各有不同。如陈老师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锦囊’辅助”;诸老师通过“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典型问题例子学生演示讲解——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解决”,使得学习更加扎实,学生在平等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任务,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从这些环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关注,体会到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学生的学习。

三、评在总结评价上有无关注学生

所谓的有效课堂其实就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在总结时就不应是老师的总结陈词,而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百态。从这两堂课的观课表中可以看出,陈老师在总结时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罗列;诸老师则是将本课的知识点通过幻灯片罗列出来。很显然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总结的重要性,但是总结不该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总结,而因有课堂上学生学习方法的心得体会,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5

一、引言

目前,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日渐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重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得以发展如此迅速,其本身的特点及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得益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网络平台。 本文主要以本校的《剑桥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利用蓝墨云班课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云班课网络平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把课堂内需讲授的知识提前给学生,课堂上主要进行师生讨论交流,协作完成学生的疑问和难题,这就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了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方面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好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还要掌握更多的网络技术,比如视频的制作,资料的整合,和移动网络平台的使用等,其次还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从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方面对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及时完成内容的学习,课中要积极参与讨论思考,课后能够加强知识的巩固,促使学生转变成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云班课网络平台

“蓝墨云班课”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课前,教师通过创建班级,在平台上推送教学课件,学生学习任务和课程通知,上传教学相关视频、文档、图片等资源,让学生提前学习。课上,教师可以随时发起讨论、投票、答疑、小组任务、测试等教学活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较完善的数据和评价系统进行教学分析和总结。云班课平台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

三、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商务英语翻转课堂实践教学

云班课平台是教学的媒介,翻转课堂是教学的方式,商务英语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商务英语课程通常涉及到各种商务项目,如建立业务关系,介绍公司及产品,安排会议及日程等,利用云班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就是围绕这些教学内容展开的,通过阐述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探究商务英语综合教学的新思路。

(一)课前教学设计

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关键,要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结合课程相关商务模块,整合资料上传至云班课平台,同时设计好课堂问题答疑及讨论活动以便开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的学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先的自主学习。

(二)课堂教学实施

课堂上教师利用云平台中的小组任务、答疑功能、头脑风暴功能、测试功能等对学生?n前没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及完成作业等活动会在平台中给予相应的经验值作为一种学习鼓励方式,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随着师生互动的增加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课后教学反馈

课后教师可以参考云平台中的强大的数据分析进行及时的教学总结和反思,通过平台提供的总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数据,分析教学成果,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起激励作用,可以从课堂表现、资源查看和出勤率等数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6

教师半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工作室原有成员10人,其中常州市区3人,溧阳中学1人,新北区1人,武进区5人。从今年5月份起,我室许文涛同志因工作调动而退出。从9月份起,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政治教研员蒋志芬同志一起参加本室活动,拟吸收为本工作室成员。

本室工作考虑本室成员地域比较分散,以及一些同志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等实际情况,坚持团队合作与个人研究相结合,集体活动少而精,突出重点,讲究实效,重在引领,主要发挥各个成员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本室商定的计划、布置的任务,自主安排时间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本学期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从9月份至今,共开展了4次集体活动,计划在1月份再安排一次集体活动,重点是总结工作,商量寒假研究任务。

二、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室以提高成员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推进本室工作,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基本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和较好的实践成效。

1.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活动计划。9月7日,我们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工作室成员会议,传达了7月份市教育局召开的名教师工作室总结交流会上局领导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本工作室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目标,明确领衔人和各成员享有的权利、应尽的职责。在这基础上讨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本学期的活动计划,使各成员明确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学习内容、研究任务。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创新,首先必须学习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改方向。因此,我们把加强学习作为工作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本学期继续组织学习教学理论专著《课程与教学哲学》一书,每次集体活动时指定学习篇目,布置思考题,由个人挤时间自学,然后在下一次集体活动时检查学习情况,交流学习体会。同时,我们布置每个成员指向研究项目,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收集5到6篇相关理论文章,收集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坚持理论学习与问题思考相结合。要求各位成员结合项目研究和教学实践开展理论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不断生成问题。每次集体活动交流学习体会时,不仅要谈获得的新认识、新经验,还要进而交流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领衔人徐惠仁同志重视学习过程的专业引领,每次集体活动不仅检查学习情况,更是帮助理清线索,提练观点,指导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许多成员认真写好读书笔记,不仅记录学习内容,摘抄主要观点,而且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王坚强、吴春花、秦春华、戴慧等同志结合学习和研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在本室网站上上传交流。

3.加强项目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根据本室行动方案和项目研究计划,本学期将着重完成“高中政治实施主体发展性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项目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主要是分工研究制定“高中政治实施主体发展性教学的行动策略”。上学期我们组织全体成员学习、讨论研究项目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相应工作措施。在这基础上,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结构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堂管理的改革、课外学习活动的引领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分工研究和撰写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实践中推进理清思路,提供理论支撑。本学期各成员已完成各块方案的初稿,经过集体讨论、领衔人徐惠仁同志逐个修改,目前已有“高中思想政治优化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行动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行动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优化课后作业练习的行动策略”、“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业评价的行动策略”等6个实施方案最终定稿,并在网上。各个实施方案是项目研究的理论成果,既有先进的理念统率,深入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技术策略,受到许多读者的好评。不少成员结合自己分工的研究内容,撰写了教学论文。下学期,我们将完成其余4个实施方案。

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积极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改革。本学期指向项目研究,先后在田家炳中学、常州市五中、溧阳高级中学开展了3次专题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戴慧、王坚强、史晓中老师根据项目研究的主题上了研究课。每次活动都是先上课听课、现场观摩,然后总结评议、思考讨论,最后由领衔人徐惠仁于结合研究课,就政治课实施主体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操作策略进行分析指点。

同时,各成员根据项目研究的基本要求,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撰写教学反思,在思想上实践上都深感有很大收获。本学期每个成员都摄制了1—2堂课的教学录象,进行自我分析。下学期,我们将对组织成员对这些自己的教学录象进行观看、分析、评议。

本学期应苏州大学出版社的邀请,带领本室成员承担了高中新教材《文化生活》学习辅导用书的编写工作,对各成员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不断充实专业知识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面向其他政治教师,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充分发挥本工作室在本区域范围内的辐射作用、专业引领作用,为增强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的研究力量,我们积极支持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面向其他政治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

在上学期,9位成员在学校或本区域确定了21名重点指导的青年教师,建立了师徒合作关系,确定了培养目标和工作责任。本学期来各成员带领他们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既为学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作出贡献,又在专业引领中加快自身的发展。

各成员在本校、本教研组的校本研修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积极开设观摩课、研究课,为教师作教材教法辅导讲座等。特别是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在工作室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时,主动邀请本区域或成员所在学校的其他高中政治教师参加活动,一起听课评课,积极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研究、交流的机会。

5.搞好网页建设,加强交流合作。为加强工作室的交流合作和成果推广,我们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和安排,努力办好工作室网站。本网站由成员赵新伟同志具体负责,各成员积极参与。自3月中旬建立开通以来,各成员积极支持网站建设,参与网站管理,上传自己的文章和学习资料,至今已上传102篇文章,点击阅读达28809人次。但与其他工作室网站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页面不够精彩,内容不够丰富。下学期我们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更好地发挥网站在学习、研究、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6.重视总结反思,开展考核评价。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总结与评价,为调动工作室成员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将重视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我室已制定了《常州市高中政治教育徐惠仁名教师工作室成员考核评价表》(附后),要求各成员就业务学习、承担任务、科研成果、专业引领等8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自我评价。将在1月份召开总结会议,交流加盟工作以来各自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果,以及感受和体会。

三、问题思考

半年来,本工作室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指向既定的工作目标,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项目研究,各方面工作运行正常,成效明显。但是,由于各成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由于领衔人忙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研究和管理工作,使得许多工作还不够到位,有些预期目标尚未达成,如项目研究进展不快,网站建设比较缓慢,对成员的专业指导还不够深入等。

同时,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怎样创新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效率。工作室成员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缺乏静心学习研究和开展集体活动的时间。因此,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提高活动效率,以有限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收益。

2.怎样激发和维持工作室成员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工作室的主要目标是培育人才,培养骨干教师,但这一目标不是工作室组织的几次集体活动能够实现的,不是领衔人的专业指导能够替代的,关键还在于各个成员个人自身的不懈追求和刻苦钻研。工作室成员总体来讲事业心强、对工作室的活动积极认真,在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热情参加各项研究活动。但也存在不平衡情况,特别是个人的学习研究、分工负责的有关工作等,成员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一要为工作室成员开展学习研究提供更好的条件。二要为工作室成员展示研究成果、加快专业发展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三要加强对工作室成员的思想教育和制度管理,特别是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作态度、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并辅之以一定的激励机制。

3.怎样充分发挥工作室在全市课程改革、师资建设中的专业引领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更好地展示各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更多地让工作室参与本区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既充分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工作室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又有利于激发各工作室的主动性、创造性。

2007年1月10日

附:《常州市高中政治教育徐惠仁名教师工作室成员考核评价表》

常州市高中政治教育徐惠仁名教师工作室成员考核评价表

姓名

单位

年度

评价项目

具体实绩

自我评价

思想品德

业务学习

承担任务

科研成果

专业引领

教师培养

网站建设

资料档案

领衔人

评价意见

篇7

【关键词】微课;大学英语教学;应用;发展

本文针对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告诉我们什么是微课,为什么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应用微课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向我们指明了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微课的含义以及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不是我国的母语,但也是一门语言学习过程,所以不仅仅包含知识的获得,还包含知识的熟练应用。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需要经过大量的知识积累,而且需要对技能进行孰能生巧,进行反复学习和训练。而微课的特点也正好适应了英语的学习要求,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首先微课具有用时短、内容精、地点活的特点,所以学生无论是在网上学习还是在网上下载学习,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或者外面,无论是学习具体的英语知识还是学习英语的某一语法或技巧,都可以通过微课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其次微课具有试听结合的特点,英语学习是需要以后声音而且语言情景设计的,而微课具有试听结合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影响下来对英语知识进行反复记忆和练习,不仅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能提高大学生对英语的时间能力。最后微课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学生无论是学习英语单词还是词汇,亦或是语法或者是英语情景,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学习。微课在大学英语中的使用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课前使用,课中使用和课后使用。课前学生可以使用微课对老师要讲的英语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可以提前把教学重点了解一下,以便在课堂上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进行过程中,老师可以播放微课中与讲课内容相结合的微课音频或者是视频,帮助老师进行知识讲解,同时缩短老师的讲课时间,为老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换取更多的时间。最后是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下时间的学习,不仅可以复习学习过的英语知识,同时也可以观看其他的英语知识微课,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一)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英语具有学习内容繁多复杂,学习知识点零散的特点,因此对于英语微课的制作也只限于单个知识点的讲解,使微课具有零散性的弊端,因此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有零散性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就是说把微课中单个的精品的微课内容逐渐形成微课程的发展趋势,使得微课程里的知识点具有相互关联、相互独立的特点,而且可以在微课程中添加适当的英语习题练习,让学生在微课上学习过英语知识进而就进行英语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老师今天讲的是词汇,可以先把要讲的词汇总结下来,然后按照顺序对每个词汇进行讲解,每个词汇讲解完之后会有一个简短的习题演练,让学生掌握这个词汇的使用方法,等所有的词汇都讲完之后,老师可以在微课的最后进行一个知识总结和总的习题演练,让学生对学习的词汇知识进行复,从而提高对英语词汇的应用能力。

(二)平台化的发展趋势

大学英语教学对微课的应用不能仅限于英语课堂上,应该增加英语的使用平台。老师可以把制作的英语微课放到网络平台上,并且对微课进行分类整理,把内容相似或者内容有联系的微课放在一起,方便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另外微课在网络上的设置不仅可以线上学习,而且可以进行微课下载,让学生进行线下学习。而且在平台上的微课不仅要有英语知识的讲解,同时可以增加微课评价与反馈功能,让学生为老师设计的微课进行评价和提建议,这样老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对微课的评价来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解,从而可以在以后英语微课的制作上面可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要。例如老师设计一个英语知识点微课,同学们通过看微课,可以把对老师讲解的内容的感想写下来,例如哪一点讲的不是很通透,哪一点可以再增加个例子等等,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意见进行微课改编,尽量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老师的教学技能。

(三)资源共享化的发展趋势

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除了知识系统化和学习方式平台化的趋势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发展趋势,那就是资源共享化。学习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知识是分常繁多和分散的,不仅需要学习英语单词、词汇,还要学习语法和应用技巧等等,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而且还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练习,这样才能达到英语教学效果。所以但是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学校是无法完成庞大的英语工作量的,所以大学英语微课要向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例如本校的学生不仅可以在网上看到自己学校老师制作的英语微课,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学校老师制作的微课,不仅可以看到国内的英语微课,还可以看到国外的英语微课。而且不仅有大学英语学习知识的讲解,同时也有书本以外的英语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同时也可以让老师与老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加强联系,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微课;校本研究;教学过程;辅助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83-02[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规划课题“‘微课’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导学’的应用研究”(FZ2014GH10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雁平(1966―),男,江西进贤人,本科,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微课,在国外,早已有之,起源于微课程这个概念,美国人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一分钟课程。在国内,微课是校本教研发展新形式的产物,起源于草根,发展于草根。微课具有“四微”特点:位微、课微、步微、效微。但位微而不卑,课微而不小,步微而不慢,效微而不薄。即微课虽小,却意义非凡,效果明显,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微课讲解的知识点一般比较少,看似缓慢却扎实推进,其实效果并不慢,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之效。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课所展示的内容多呈点线状、精细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的重难点解读、知识的深入讲解、规律的探究与总结,也可以是方法的传授、经验的总结等技能方面的内容。微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不仅适用于网络学习的知识传播,更适合于辅助中学课堂教学的需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微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呢?通过对“微课”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导学”的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辅助作用。

一、微课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1.预习新课

教师可根据课堂新知识所需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并制作微课,在课前先让学生观看,为新课的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讲授《盐类水解的应用》这节课时,可制作一段《盐类水解的知识回顾》的微课,内容包括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特点、结果、规律以及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包括内因(盐本身的性质)和外因(受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盐等因素的影响)等。通过微课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汲取和掌握新的知识。

2.导入新课

教师可根据新课教学的需要设计教学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并将其制成微课,在课间先让学生观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为新课教学做好衔接,承上启下,做好过渡。例如:在讲授“铝及铝合金”这节知识时,可制作一段关于2012年8月15日发生在法国巴黎火车站的火车脱轨事故的微课视频,先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然后说明火车脱轨的原因是由于铁轨断裂引起的,接着让学生思考修补铁轨的方法。通过该微课自然导入新课,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解新课

教师可将难点知识的点拨、典型例题的讲解等内容制成微课,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之后一起观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为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供思路和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理解能力。例如:

并得出规律:盐溶液中的离子不水解显中性;盐溶液中阳离子水解显酸性,阳离子越弱,水解后溶液酸性越强;盐溶液中阴离子水解显碱性,阴离子越弱,水解后溶液碱性越强;可溶性酸的酸性比盐水解后溶液的酸性强;可溶性碱的碱性比盐水解后溶液的碱性强。这样教师上课省时省力,学生上课一目了然,可提高教学的效率。

4.整理新课

教师还可根据课堂教学知识整理与拓展的需要适当设计一些有关课后总结以及适应层次较高学生知识拓展等内容的微课。在课结束前放,以引导学生整理知识重点及结构,并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杂化轨道类型和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方法时,可制作微课整理并拓展有关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学习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方法时,可先分类后判断,判断方法除了常用的公式法外,还可介绍和归纳根据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以及等电子体等来判断杂化轨道类型的方法。在学习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方法时,除了常用的根据杂化轨道类型和孤电子对数目来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外,还可介绍和归纳常见的、特殊的分子结构记忆法以及根据等电子原理由已知的分子的空间结构来推知未知的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方法,等等。利用微课的归纳与拓展,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整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辅助作用

微机和电讯等的普遍使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辅助作用,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上传到Q群等指定共享网络,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微课是浓缩了的精华,每一个知识点和片段,都是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2.微课学习的工具简单,对学生不会有太大的经济负担,人人都可拥有,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和具有简单的通讯或网络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即可实现,方便实用。

3.微课不仅适合于各类学生,而且微课课件的内容和课件播放的快慢都可自由选择,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选择使用,随心所欲,各取所需。

4.微课的可控性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反复思考和琢磨,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三、微课在教师教学研究中的辅助作用

1.微课的制作过程本身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发现的新问题、新方法、新规律等及时制作成微课,及时地进行传播,方便实用,同时这又是一个教学反思与总结的过程,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微课便于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通讯等进行广泛传播,及时高效、方便快捷,既方便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探讨,又有利于教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微课还能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规律、归纳知识、寻求方法等,并可加于推广,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更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微课的制作形式多种多样,可文字、可图片,且简单方便,易于传播。微课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交流与积累,可以有效促进教师间的息与情感的交流,促使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教师队伍的茁壮成长,等等。

总之,微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除了可用于课堂“导学”以外,还有其他很多应用,值得我们去留意和挖掘。充分发挥微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教学研究与总结,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旭.走向后信息时代的微课程范式[J].教学研究,2014(5).

[2]范福生.微课的制作及应用浅探[J].教学与管理,2014(6).

篇9

《网络与道德》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十一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网上搜索,进一步巩固搜索引擎的使用。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注意网络使用的文明。以往的信息技术科教学都是一种信息技术操作学习课,在从课堂中体会正确使用计算机来达到新课程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体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观,本节课我整合了思想政治课进行教学。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本身信息硬件的使用,从正面上引导学生了解利用网络学生的优势,从方面上教育学生不正当的使用网络给人带来的弊端,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道德观的教育。本人在学校的多媒体机房上了这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案例过程

1. 课堂导航、畅所欲言

课前学生登录教学网站,通过主页的导航图片和一些跳动的“文明上网,做个文明小网民”的字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网络与道德本节课的情趣,然后我引导学生单击课堂导航栏目去浏览本节课学习任务。学生了解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我开始通过“你喜欢上网吗?”这个话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讨论。学生单击畅所欲言栏目中的第一题BBS链接就可以进行讨论。我给学生3分钟时间到课堂BBS上留言讨论,学生互相查看别人发表的言论,随时进行评论。最后我对同学们发表的言论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喜欢上网这个观点。那么我就顺利成章的进入课堂第二个讨论话题,“你老师和家长对你的上网持何种态度?”。

2. 案例聚焦、引发思考

通过第一环节BBS的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长和老师都持有一定限制这

时候我反问学生,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美好的网络家长和老师持有一定得限制呢?学生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时我引导学生开始点击案例聚焦栏目,然后去阅读案例一。5分钟之后学生开始被案例里的内容引发思考,这时我就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学生都总结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这时,我开始给学生讲解网络对学生的思想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3. 知识乐园、开动脑筋

通过案例分析之后,学生开始了解青少年网瘾的危害,那么对于我们国家对青少年的上网又是如何引导的呢?这时候根据我的提示,学生开始单击知识乐园栏目学习《全年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究竟哪些信息属于“不良信息”,哪些行为属于“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呢?学生单击开动脑筋,进入BBS讨论这个话题。 学生了解了网络文明公约之后,我要求学生在此进入案例聚焦栏目阅读案例二和案例三。通过案例二,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认为黑客给网络安全带来的隐患违背了网络文明公约中破坏网络安全的约定,从而加深同学们心中注重网络安全的意识。通过案例三的阅读,学生开始了解了案例中侵犯知识产权,究竟知识产权的内容是什么呢,我指导学生去阅读知识乐园中的知识产权部分。

4. 文明之星评选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文明之星栏目的提示,进入温州体育运动学校初中信

息技术论坛进行文明之星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全班的同学中评选出3名在他心目中的文明之星,然后让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5. 温馨提示、课堂小结

课堂最后3分钟我开始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我点击温馨提示栏目,这时弹出

一个网络温馨提示网页,我让学生一起来阅读网页中的两句话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这时我考试领读喊出我们心中的目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争当文明小网民。明明白白上网、健健康康上网、快快乐乐、开开心心下网,清清爽爽共度网络好时光!,

三:案例反思

本堂课通过整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讨论的方式,再结果信息技术课本身论坛讨论的特点,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案例阅读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节课是一节网络与道德的教育课,在本案例的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探究的空间。学生通过阅读案例,然后引发思考,通过自己分析案例中发生悲剧的原因,然后教师再引入课堂内容起到恰到好处的教学效果。例如:本节课中案例一学生张某因网络成瘾最后跳楼自杀的事件。学生阅读后就会有很多思考,然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上台发表见解,引入《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去。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传统的信息教学就是让学生直接阅读这些知识点,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合教学,对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起到促进作用。

本节课是让学生树立网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新课程中要求关注参与信息活动时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求他们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并在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实现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和问题的解决。本节课通过运用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方法,让学生去分析案例,然后引入课堂网络道德知识,学生记忆深刻。例如:学生阅读了案例一后,纷纷在BBS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多学生认为网络的快速普遍发展对青少年的心灵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网络的危害,问且无形中也树立了文明上网的意识。

3、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建立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创建的协助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由“向教师学”转变成“和教师一起学”。这节课我深刻的体会,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主要的方面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主的学习,根据问题自己进行学习,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让学生阅读案例然后思考讨论,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讨。

篇10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人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人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一纠错重做一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一预设故障一分组讨论一尝试修复一纠错重试一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