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9:1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课培训学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课培训学习总结

篇1

课程导入在一节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是指“政治教师在一节课教学开始时,为有效地导入新课讲授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劳动”[1]。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更有异于其他的课程。思想政治课是关于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课程,所以,它的课程导入具有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即“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 [2]的新兴传播载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得到应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但由此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导入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方式“百花齐放”,每一位老师都对课程导入艺术具有独到的见解,并且积极将其付诸实践,但却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达到自己心中预期的目标,也因此使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1.形式新颖,内容平淡。不少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不惜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图象等,以期引起学生关注,但往往适得其反,只是注重了形式,但内容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毫无新意的事情,不能准确地抓到学生的兴趣点,刚开始学生积极性很高,可是慢慢的失去兴趣,最终导致学生的兴趣全无,无法集中精力听进去,导致导课变成了仅仅是宣告课程开始,并没有达到“导”的作用。学生对导课内容毫无印象,也因此整堂课的效果不佳,从而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

2.新而不入,主题不符。一些教师能够十分准确地掌握学生感兴趣的方向,设计的导课内容新颖有趣、形式多样,追求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新奇特,但却与要学习的知识毫无关联,不能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很好联系起来,只是一味地附和学生。所以,虽然引发了学生兴趣,却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导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出要学习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课内容时,在做到有趣生动的前提下还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不能风马牛不相及、牵强附会。

3.专注自我,交流欠佳。整个导课过程,教师在讲台上自导自演,陶醉于自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图片选取、动画设计……,不停的卖力演说,全程与学生交流甚少,台上风生水起,台下鸦雀无声,从而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学生的参与度低,不能切身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渐渐的便失去了学习兴趣,最后导致了教师累而无功。导课的受众群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与学生交流讨论,不能只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要营造沟通交流的课堂氛围。

4.材料过多,内容冗长。由于新媒体的应用,使教师能够接触和收集大量材料,一些教师取舍不定,造成导课内容过于冗长,时间拖拉,不能准确的点明主旨,一直长篇大论。使课时安排不科学,因此既不能完成课上任务,学生也不能准确掌握应学知识。“导课”,顾名思义,旨意在“导”而非多。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内容精炼且恰到好处,明确导课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

二、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导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针对思想政治课课程导入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书本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准确。部分教师只是浅显的理解了书本,并没有从根本上深刻的掌握知识,以至于在向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会让学生产生“明白但不透彻”的感觉。如果在导课过程就没有使学生透彻的明白,那么,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学生会越来越缺乏兴趣,最终导致的结果我们可想而知。以前常说“教人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应该是自来水,必须源源不断地流淌。因此,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自己,才能更有效的教育学生。 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部分教师注重“为人师表”,因此思维方式相对比较古板,不能很好的跟进社会潮流,也不能开放思维积极思考更好的导入之法。因此,在导课设计上,依然使用以往的“经典方法”,不能适当变通,死守书本,固步自封,只是将知识一下子倾倒给学生,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的兴趣这一重大问题,没有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这便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拉越大,以至于学生最后会以睡觉的方式“报答”老师,从而导致教师“授”累,学生听烦,不但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还使学生产生厌烦感,事倍功半。

2.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新媒体导致课堂不连贯。思想政治课导入过程中新媒体的熟练应用有助于增强导入的实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实践中,有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新媒体的使用方法不了解、不熟练,有时专注于新媒体的使用而忘了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课堂节奏混乱,甚至造成课堂脱节的现象。

3.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提倡新媒体的同时,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媒体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材料极大丰富、紧跟时代步伐,提高了教师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能够更直观、形象、快捷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目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新媒体的运用。部分学校要求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必须使用新媒体教学,忽略了对教师新媒体使用的培训与新媒体与原有教学方法的有机契合。思想政治课教师中不乏存在年龄偏大和对新媒体使用方法掌握不熟练的教师,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一刀切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教学效果差,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后果。

三、新媒体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的对策

(一)开展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新媒体使用的培训

新媒体使用是否熟练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当前各学校新媒体使用的现状,要开展对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新媒体的培训。目前,很多学校也开展了关于新媒体使用的培训,但大多都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提高新媒体的使用水平。很多教师对新媒体的使用都是靠自己慢慢摸索的,往往只会简单的操作,更进一步地挖掘新媒体的潜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还需要各学校对新媒体的培训。因此,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从理论、实际操作等方面定期开展系统培训。学校还应该设有专业人员,对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对教师运用新媒体后的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灵活掌控新媒体的使用状况。

(二)坚持思想政治课导入的基本原则

在使用新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前提下仍然要坚持原有的思想政治课导入原则。

1.吸引眼球。回想一下当我们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老师一定是最幽默的老师,而让我们印象最深的课也一定是最生动最有趣的课。所以在进行导课的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导课内容在包含要学知识的前提下还应该做到生动有趣,教师语言最好风趣幽默,这样不仅能吸引到学生,还可以增强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好感度。只有这样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他们真正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跟着老师的引导,聚精会神的听下去,最终做到学而易懂,学而不难。

2.“收集情报”。在进行导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交流的内容最好多涉及到上节课所学知识。学生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提问,因此我们摒弃以往“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而是在导课的过程中多包含一点以往知识,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去掌握学生,进而导入本节课应学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更好的获得教学成果反馈,最主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本节课的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3.灵活多变。教师在设计导课内容时,应该全面想到学生可以想出的所有问题,不能只依照教师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设计。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也是一样,所想所思不能全然相同。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思维跳跃,或对老师的启发“无动于衷”,或启发“过于火热”,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备课上随机应变。导课内容灵活多变,才能避免教师在课上的束手无策,进而更好地讲授新课。

(三)借鉴常用的思想政治课导入方式

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今,每位老师都致力于探索更好的课程导入方式,常用的导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直接导入法。这种导课方式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方式,教师直接点明课程主旨,说明重点知识和主要内容,没有过多的修饰语,简明扼要。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导课,意在清晰明了、显而易见,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要学习的内容,不会有所混淆。但这种方式同时也存在缺点。思想政治课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抽象、难理解,因此本身就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所以,在采用直接导入方式时尽量采用新媒体的手段,直观、形象地将抽象内容很好地诠释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承上启下导入。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先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引出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导课,主要的作用是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条理性,明确知识的框架结构,使学生在潜意识里构架起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帮助很大。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可以用新媒体将上节课内容与引出内容的逻辑关系演示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娱乐手段导入。教师在进行导课过程时,会运用一些视频、歌曲、故事等有娱乐效果的方式来开始,使之具有更好的趣味性。例如,在导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教师给学生先播放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学生看完之后会很开心,这也正是他们兴趣高涨之时,教师趁此询问学生:“小品中黑土大叔在向白云表达爱意时会给她朗诵诗歌,动不动还暗送秋波,那为什么他不直接在QQ上告诉白云呢?为什么不给她发一封Email 呢?”学生当下便会回答出因为当时没有这些高科技东西。之后教师总结:“不用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所以我们的消费前提是东西生产出来了,因此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或是在讲解民族问题时,可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等。教师以这种娱乐方式进行导课,学生会感觉很开心,兴趣十分高昂,并且参与度很高。因此,课堂氛围会很轻松,学生学起来也会感觉轻松愉快。

4.与时俱进导入。教师在进行导课过程中引用时下最热的潮闻轶事,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当下的时效新闻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这种方式进行导课,教师可以跟进时代潮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最热的时事新闻为课程开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是还可以发挥政治课中思想教育的作用。

篇2

关键词 政治 理论教学 创新

0前言

当代的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政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与敬业精神的修炼,树立高度的育人意识,注意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就偏与屏蔽;要以敏感的政治思维和洞察力捕捉现实问题,讲究思想政治课课堂授课的艺术性, 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把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奠定塑造高级人才牢固政治素质的基础。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1.1教学方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概念分析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帮助学生学习活动中利用的方式、手段、工具等的总和,是由语言系统、物系统、操作系统、情感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除了具有一般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普遍属性外,还有其特殊性,它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规律,对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体系中的各门学科都有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依据

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美国教授大卫・库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主动实践阶段是学习者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中。

教学方法创新既是世情、学情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在需要。新形势下,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育效果,而要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确立适应新形势的新观念。过去那种仅以关心个人政治上成长进步为出发点而采取的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取得短期效果,求得表面思想稳定。现代社会人才培养是以复合型为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在意识品质上,应该是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的统一;在能力上,应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因而,学生渴望全面提高能力素质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对思想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改革创新,必须确立“大教育”观念,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身体素质锻炼为一体,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未来,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理想、信念、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既要立足解决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更要给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既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学生的明天着想,帮助学生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

1.3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及思路

库伯学习圈理论基本观点为:第一,任何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 第二,学习圈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第三,集体学习的效率高于个体学习。学习圈理论对于教育培训意义重大。以学习圈理论为依据,培训师在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的设计上,可构建四个学习步骤:学员获得体验引导学员进行反思上升为理论知识引发学员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这一学习过程利于确保培训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利于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培训学员的学习技能,实现培训收益最大化;有助于不同特点的学员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要遵循理论课教学规律,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各种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原则。依据这些原则,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观,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精心设计和组织 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教学,改进和完善考核、考试方法。依据创新的原则和思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增强教学实效为目标,整合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整的方法体系。

1.4政治课教学方法体系创新的办法

1.4.1兴趣教学法

兴趣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由于学习考试压力的影响往往使得教师处于紧张的大容量的知识传授中,而学生处于大容量的知识接受中,教与学的双方可能都感觉不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加上思想政治课本身内容上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使得在思想政治教与学这样往复循环的过程中,累加了强大的压力。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成功就无从谈起。所以从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结合教材,将知识的讲授融入这些素材之中,带着学生玩一样的学习,不仅能够避免思想政治课理论的枯燥,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学习创造不竭的动力。

1.4.2用教学过程艺术化

卢梭曾说过,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便是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艺术化。教学过程的艺术化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过程的艺术化是教学时技术等各方面达到了极致,教学过程艺术化的本质就是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过程艺术化本身就是进行创新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参透教学内容,娴熟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完美的教学程序,通过富有魅力、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示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美学化。

1.4.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幻灯片、电子教学、多媒体、多功能实验室、有条件的学校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教师就是要吸取传统的教育手段的精华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最大效度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比如具有个性和灵活性的板书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利用多媒体上课可以展示图片、视频,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1.4.4充丰富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受其老师杜威的影响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论断,这其中包含的创新精神显而易见,对我们今天实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和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才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加强实践环节以丰富教学内容,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都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好素材。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就理论谈理论往往效果不好因而需要和实际紧密结合。历史上产生的理论用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实践和历史的逻辑来说明当论的发展则用现实的任务、现实的实践和现实的问题来分析。在选择事例时要做到贴切、生动、求实。贴切是指所选择的事例要尽量符合教学内容即围绕教学重点内容展开或与教学重点内容的理解有直接联系。生动是指所选择的事例中最好有人、事、情节、语言以至动作、表情尽量给人动起来的感受。求实是指所选择的事例不论是历史、典故或是文化哲理还是生活中的事例都要来自事实或有关事实的记载。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积累古今中外的事例能够信手拈来在教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二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解答各种疑惑。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也要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除了把理论讲深、讲透外还要把理论讲活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2总结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需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政治课教学创新,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新时期教师道德的塑造,呼唤新型有效的政治课。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是一个较大的课改课题,需要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提高。

作者信息:齐潇晓,女,讲师,工作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1983年11月,硕士学历。

参考文献

[1] 杨钦龙.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教育教学方法的『三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7).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新课程实施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7-01

一、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观点落后

新课程提出了新理念,但还是存在教师教育观点落后,没有真正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内容多样化。但还是有教师深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师只负责传授知识,而学生只要学就行了,尤其是在我国的偏远农村地区,思想不够开朗,教育教学也是老一套,这就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上,仍然以升学考试为主,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老师讲课质量评估的首要标准。这样的理念造成老师只为教考试要点,不会深入的扩展政治知识,理论联系的实际较少,远离生活现实,重点要求学生记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质的作用大大地削弱。

(2)注重形式教学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是拿根粉笔在黑板上板书传授学生知识,后来出现了多媒体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出现,改变的过去单一、一成不变的教学,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政治课堂上开始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教师也摆脱了过去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上课的情绪高涨。多媒体教学的确是给教育工作和课堂学习增添了色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教师越来越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是一种点缀方式,很多老师却忽视了教学内容,更多的是注重教学形式,看上去,课堂是声形并茂,其实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提高,也浪费了资源。

(3)没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学科,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素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它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来源之一。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却没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只把它当成一门副课来教,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语数外三门课上,这些主科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也是同样重要。另外,在面对学生考试问题上,教师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升学率和分数上,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从而阻碍了新课改的前进方向。

二、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问题的解决方法

(1)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是对学校的考验,也是对老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现今初中政治老师的教学水平普遍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老师是知识的承载者和授予者,自身知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多少。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在职老师的课后培训,定期邀请优秀的讲师,来讲解最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来对教师进行后期培训。教师自身也要注重对当代政治时事的关注和学习,当今社会政治,每天都在发生微小的变化,要注重对政治生活领域的研究。深入扩展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理念,为自己所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为培养优秀人才做贡献。

(2)同时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1)各学校的政治教学可以采用多样的课堂导入,由于政治理论知识的复杂抽象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精神疲惫。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增加音乐色彩,尤其是在下午上课时,学生的状态普遍偏低,老师在进行政治内容教学时,可以播放一些与课堂内容先关的名曲对学生精神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增加故事,适当的讲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名人传记,历史典故。增加新闻导入,讲解枯燥无味的政治原理时可以与当前的新闻事件联系,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热情。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表演活动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改善了政治课堂枯燥的教学局面。2)注重对学生辩论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新课标要求要使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由于政治内容的可延性极高,初中政治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增加学生辩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辩论中增加自己的个人应变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在辩论后老师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提出此次辩论的核心内容,强化学生记忆。3)注重建立生活化情景,由于传统教学,经常理论脱离实际生活,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求现代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由于初中政治课本的局限性,使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政治教学中建立生活性情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学习从课堂走向生活,使学生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活跃课堂气氛。

(3)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全面实施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从自身教学理念抓起,使政治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彻底改变学校、教师,甚至教育管理部门对政治课堂教育“唯分”教育观念

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利用政治知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本质,分析问题,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社会生活能力,培养有道德,有素质的当代青年,不是制造我们国家的“考试机器”。面对学校对政治课考试的作用,是为了检验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适当的进行考试是必须的。但是太注重考试分数,使考试异化,就会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和学校要正确对待政治课考试,剔除当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教学绩效标准的不合理的制度,改变老师考什么,讲什么的教学现象。当前的政治考试存在一种弊端,考试过于理论化,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素质的高低。既然要改变教育观念,注重素质教育,所以考试也要进行改革,在书面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主观面对面考试,全面考查一个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的程度。使素质教育体现在考试制度之中。全面促进学校政治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教学的转变。

三、结语

在新课程条件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新课程教育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学习积极性、生活认识的培养。使学生以后进入社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自主学习,与人很好地相处,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4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

(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

(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乎,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的统一。

篇5

毕业以来,我一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优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现将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际。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政治演讲活动”,如“成语故事辨析”、“哲理诗赏析”、“时事评述”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政治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2000届、2001届参加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政治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自治区大专线均保持在50%-60%之间,超过了自治区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2001届的刘洋和2005届的马林林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市政治最高分。为X市一中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政治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7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政治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政治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政治常识归类记忆法”、“哲理诗归类教学”、“主要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常识专题训练”、“生活中的哲学专题”、“如何看待评价国际关系专题”、“高考政治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考点研究”、“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技巧与方法”等。通过对这些专题的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6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撰写教学教育论文。任教期间先后撰写了《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等论文。其中《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入选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论文集》(书号:ISBN7-80506-626-4/Z·95)一书中,并被评为优秀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一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一文,在03年中国教育学会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举办的思想政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被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为200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005年被收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探索》(书号:ISBN7-5041-2190-8)一书中,属国家级优秀论文。正因为勤于思考、总结,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在2006年全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学能手。

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000年12月参加了X林郭勒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06年通过了教师电脑高级考试;现在,可以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NextPage]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教研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十分重视教研组建设的问题,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几年来先后培养了我校李桂霞、王连蒂、白艳玲、丁旭涛等青年政治教师,为我校政治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德育教育工作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参加工作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在此期间,我几乎每晚都下班辅导,与学生谈心。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等等,仔细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优秀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1998学年我所带的高一(9)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班,这个班是我校转制后招收择校生较多的一个班,整体素质普遍较差,学风懒散、成绩偏低、纪律涣散。接到这样的班,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掘同学的优点,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狠抓学风班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一班学生脱胎换骨,学风有了质的改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市红旗团支部。尽管基础很差,但同学们学习都非常刻苦,在自治区会考中最终成为学校合格率达到100%的班集体之一,会考优秀率也超自治区平均水平。三年后,这一班的同学在2001年全国普通高考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上自治区大专以上线有22人,成为全校上线率最高的班,为学校的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我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撰写了《别忘了寂寞的一群--谈中等生的教育辅导》、《与后进生心连心》等文章,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在过去的七年,正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1997-1998、1999-2000、2003-2004、2005-2006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新晨

以上是我任现职以来在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成绩,但还存在工作不大胆,教学工作深度不够等不足的地方,那将是我今后要不断完善的方向。晋升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1、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专题的研究,在教学中进行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争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

2、努力钻研现代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学信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在信息化大潮中争当弄潮儿。

3、主动承担公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提高自己。

篇6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校学生虽然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但是还未形成自己的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社会生活的影响,缺乏对人和事物的客观判断。首先,现代的高校学生缺乏信念,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缺乏信心,这都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的结果。第二,高校学生越来越缺乏诚信意识,作弊和抄袭现象司空见惯。第三,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被家里的大人百般呵护,缺乏独立的能力,并且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不愿与人分享,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很难融入集体生活,集体精神和团结意识缺乏。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学生升入高校,开始了更加专业的学习,往往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经常会花大部分的精力来学习专业知识,学校也更加重视学生在专业上的能力培养,反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上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般较为浅显,也没有具体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和培养学生们的正确道徳观念的形成。然而人们的不加重视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不重要了。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在于教学生如何做人,在于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学校需要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并且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加强两者之间的结合,利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发展,推动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进步。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来推进。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学习,从而推动学生在思想上的进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当前社会环境混乱,价值观缺失的问题,高校应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是非对错,认清社会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真正明白好与不好。而且,高校应该倡导诚实诚信、公平公正的良好风气,用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的思想,建立校园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积极正确的校园环境的营造。学校要尽力为学生和老师营造一个自然环境良好、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为师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和场所。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重视学校的学习和教学风气,帮助建立温暖愉快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中的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二)采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包容万象,不仅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有国内外的时事政策,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眼界,能够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从而以更加开放,并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去接受和认识这个广漠的世界。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其所处的世界不仅广大且异彩纷呈,从而有一个谦卑的心去对待它,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满足这一要求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刚好给教师一个认识世界的机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具体的实例,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国内外所发生的大事,并将自己的意见看法发到班级群里进行探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三)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聘任和培养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思想,理论,政策和方针的主要宣扬者和传播者,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引导人。高校必须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聘任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标准来选聘任课老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老师的整体素质。高校应根据学生人数,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需要来聘任一定数量且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同时,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创新意识和不断学习的精神。此外,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工作,对思想道德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新任教师的岗位要求,促进其更快更好的适应本职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马虎,必须坚持先培训在开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引导教师在教学上采取多种手段,通过生动幽默的讲学,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原本枯燥的政治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人生的法门,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总结

篇7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

4、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在晚自习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在后半期学生的进步很大。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作业是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篇8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 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 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 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 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 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 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张 健 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3]刘婉华 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4]陆 宏 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1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9月;

[7]黄秉刚,《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之探索》,《人民教育》,2002.4;

[8]郑晓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杂货内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2.2;

[9]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2.1;

[10]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

[11]毕作勤 刘 强 王绪东,《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4;

[12]童光慧,《研究性学习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apwsb.myrice.com)

篇9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的过程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篇10

关键词:新课堂;政治教学;模式探究

思想政治课,由其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一、政治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随着改革的深化,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不但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并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树立榜样,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读、议、讲、练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把握好重、难点,列出读的提纲,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为学生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和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要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