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14:0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培训总结

篇1

一、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不同人员的角色探究

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作为一种远程教育方式,实际上同现实条件下教师与学员之间面对面的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角色分工与设置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网络课程培训模式是通过网络来虚拟出一个教学环境,让教师与学员以同等角色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这个环境就是利用网络所创建出的虚拟班级。在这个虚拟班级中,和现实班级一样也需要设置不同的角色并进行分工,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的。对于一个虚拟班级来说,需要设置的角色有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学员。在角色分工上辅导教师负责学习通知、讨论主题帖、评价学员回帖、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给学员打分、及时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等。班主任根据辅导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每天检查班级学员的学习情况,催促学员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任务,发现问题及时跟所在县市区的网络管理员联系,完成所在班级的班级简报,并解决学员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平台使用上的技术问题。

如果一个区域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网络课程培训的话,这时候培训规模就会较大、人数较多,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就需要建立多个不同学科的虚拟班级,在角色设置上需要增加市级或者是县区级网络管理员。各县区网络管理员负责本地区的网络培训工作,完成培训平台人员的激活和班级的创建,组织对所在地区学员的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培训。培训开始后,定期检查各班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跟各班班主任进行沟通。

因此,网络课程培训模式的运作与管理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保证网络课程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订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中学员的学习计划

学员利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进行远程培训,首先需要阅读培训的教学内容。对于网络课程来说,教学内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的书本,而是通过网络课件的形式来实现的。通过在网络上浏览,根据教学要求制作的课件来完成本次培训所有教学内容的学习。课件的制作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例如在其中穿插一些专家的视频讲座,往往会使学员受益匪浅。课件的浏览在程序上要引入考核机制,以确保每个学员的网络学习时间。学员的学习应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在网络环境下辅导教师把当前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员,是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学习通知的形式来完成的,辅导教师首先需要和学员一样先浏览完教学内容,然后再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学员通过查看辅导教师的学习通知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三、在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中营造学习氛围

当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完成后,学员们势必会产生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某些感触,也可能是对某个问题产生疑惑,这时候就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讨论的网络空间,这个网络空间可以通过一个类似于bbs的论坛来完成,通过这个班级论坛,班级的每个角色成员如学员、辅导教师、班主任都可以问题,并且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辅导教师可以对学员的回帖质量进行评价,把一些好的问题的回答设置为精华帖,让全区域的老师所共享。学员的发帖、回帖以及精华帖的数量同样引入考核机制,以鼓励学员们多思考、多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这个学习氛围创建得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比现实环境中的学习讨论更加有效,因为它充分利用网络新课程的优势,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班级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丝毫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得以实现。

四、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下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考核

刚才提到在对学员的网络学习时间和发帖、回帖质量上已经引入了考核机制,当学员完成了当前阶段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且互相交流讨论后,学员还需要去完成辅导老师所布置的当前学习阶段的作业。学员们通过网络的方式提交作业,辅导教师通过网络方式批改作业,并及时把学员完成作业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对于作业做得不好的学员,辅导教师还可以退回该学员的作业,让他重做后再次提交。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完成辅导教师所布置的每个学习阶段的所有作业,辅导教师对这些作业的评价和打分,作为每个学员培训的平时成绩。最后当学员们按照教学计划学习完全部教学内容后培训也即将进入考核阶段,由辅导教师布置一个对全部教学内容具有考核意义的测试,学员们完成该测试后,辅导教师将对每个学员所完成测试的情况进行批改,并把它作为考试成绩记入总分中。因此,网络课程培训模式下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评价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即:网络学习时间,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平常作业以及培训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这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通过相应的学习任务来引导学员进行学习培训,保障了网络课程培训的学习效果。

篇2

校本研修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农村学校也不例外。但农村教师工作量大,且往往身兼数职,信息相对闭塞,校本培训“无优质资源、无专业引领”,所以农村教师很难真正自觉、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校本研修中来。而各种教师集中培训,受时间、场地、资金诸多限制,覆盖面不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国培、省培计划的不断推进,高端、自主、丰富的网络远程培训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推开了一扇门,迎来了一片天。就目前来看,“分段指导、全程监控”的网络远程培训方式,有力保证了教师网上学习的时间与质量,避免了教师培训中的走过场现象。不过,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看专家视频课程时有触动、网上交流时很激动、回到教学教研实践中时却一动不动。

为什么会出现断层现象呢?原因就在于,学校没有把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有效衔接起来。如果能依托网络优质课程和专家资源,为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支持,创新培训载体,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领域,就能提高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层次,增加其实效性。

二、怎样衔接

1.在网络培训的“准备阶段”

首先,学校制定校本研修相关制度,明确网络培训学习要求,了解老师能否在学校、在自己家、在朋友家用上电脑,没有电脑的应确保其每周有时间上网吧学习;再按学科报名,组成网络培训学习小组(有的学校一个学科只有一至两名专任教师,可以与片区其他学校的本学科教师组成共同研修体);然后,网络培训小组组长确定好时间、地点,网络培训学员每周在校集中研讨一次。

2.在网络培训的“学思阶段”

网络学习开班后,网络学习小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作为学员,要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将自己或同伴发现的教育教学问题、自己的教案、听课笔记、教研活动记录、反思札记等及时上传到个人空间,分享课程专家、网络辅导教师推荐的优秀作业、教学资源,并在专题论坛中参与讨论“如何表述教学目标,如何观课议课,如何发现教学中的关键事件”等热点问题,在网络班级学员中的你争我论中汲取营养,提炼思想。二是作为学校教师,在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交流日中,将网络培训中展开专题讨论的核心问题、热点问题以及课程专家、辅导教师、其他学员在此问题上的意见或建议,邀请未参加网络培训的老师分享、交流,一起读书再修炼。当然,如果未参培老师有不同的想法或其他的难处,网络学习小组的教师则将其再次与专家、导师沟通。这样,在提升网络学员的同时“以点带面”、推动学科组全体老师前行。特别是,某些网络培训项目中安排了专家视频答疑环节,学校可组织本学科全体老师一起参与互动。这样,一来二往,既提高了网络培训的实效,实现了资源共享,又解决了校本研修主题随意、研究肤浅的难题。

3.在网络培训的“知行阶段”

一般来说,网络培训对接了理论与实践,安排了实践研修时间,实现知行合一。而校本研修也正是行动研究、行动学习。这个时间段内,学校可组织以下几种研修活动:①课例移植。网络培训中往往以学科课例为载体,学校组织本学科老师亲历课堂教学改进的全过程:观摩典型课例(集中或分散)―了解专家报告及课例分析―选择相同或相关课例―网络培训学员独立备课―查阅相关文献集体备课―上课观课―评议反思连环改进―归纳小结。如此移植,避免了农村校本课例研修的形式化、低效化。②课题研究。以网络培训学员为主建立研究共同体,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选择网络论坛中与本校实际紧密相关的典型问题为研究课题,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有困惑的时候向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求助,提高农村教师的研究能力。③校际联合。校际联合研修是新形势下校本研修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学校要求网络培训小组联系自己网络班级中的邻近学员,每期进行一次网下集中研讨,取长补短,以强带弱。这样,通过互教互学、成果展示,彼此赞赏,学员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加速成为学科合格或骨干教师。有条件的话还可联系课程专家、网络培训辅导老师参与,网上网下大联动,构成“大校本”研修环境。

4.总结评优阶段

学校根据校本研修评价制度,结合网络课程专家、辅导老师的评价,总结经验,明白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总结上传至网络平台,为网络培训的改进提供参考。另外,校长、学科教研组、网络培训小组、网络培训学员和未参加培训老师,一起召开座谈会、沙龙,交流各自的真实体验,消除培训倦怠心理,增加研究成就感。评优时,既要注重网络学员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表现,又要关注学科组老师、网络学员在校本研修中体现的价值。如:学校以网络培训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设立“学习型团队”“共享快乐奖”;以本学科老师为单位,设立“研究型学科组”“精诚合作奖”;以学员、老师在学习和研修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资源,设立“单项成果奖”“学习型教师”等。

三、衔接要注意什么

(1)校本研修与网络培训的衔接,并不是简单相加。校本研修不可能包罗网络培训中的所有信息,网络培训也不可能解决校本研修中的一切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使网络培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使校本研修实践研究深化网络培训。

(2)校本研修要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的网络论坛典型专题进行攻坚,做“力行”的培训,不一味谈论理念。

(3)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校本研修常态化,与网络培训衔接长期化,适时跟踪、记录、监测教师研修进程,逐步使零碎的研修活动变成一个系统的工作体系,确保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研修中得到提高。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培训;应用

在煤矿企业中,工作重点正在逐步从生产管理转移到人力资源管理,只有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达到目标要求,才能确保生产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网络培训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落实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效。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其包含了一系列完整的工作,主要有规划人力资源、选拔招聘、人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工作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给煤矿企业提供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员。由于煤矿生产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因此,就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参与到煤矿生产中,通过专业操作避免诱发安全隐患。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拔招聘环节,可以实现优质人才的输送。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煤矿企业运转效率。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对整体人员配置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贴合工作实际。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绩效管理方面的工作,优化绩效考核模式,以此激发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加强煤矿生产安全。通过员工培训方面的工作,可以设置一些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升生产员工的工作技能水平。进而,可以使员工在井下生产中能够通过更加专业的技能进行采煤作业,确保井下安全。

第四,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煤企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丰富,不论哪一个方面的工作得以落实达成目标,都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可以减少人员方面的开支;通过员工培训,可以提升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是在网络不断深化普及的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其是以网络为依托,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展开培训教育。网络培训最初主要是用于软件开发和网络营销方面的课程培训,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都对网络培训有着切实需求。

网络培训的功能丰富,主要包括了远程教育、网络会议、学术交流、教育管理、资源共享以及信息化等。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教学活动;网络会议通过网络培训系统进行会议;学术交流和网络会议的形式一样,在内容上存在不同;教育管理就是通过网络培训系统对各个接受培训的学员进行管理;资源共享就是在学员与平台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交流;信息化是实现教育体系的信息化构建。

网络培训的优点十分显著。首先,网络培训可以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覆盖性,通过网络可以将相关资源辐射到更广的层面,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网络培训可以实现自主学习。网络培训的各类学习资源都储存在网络中,学员只要具有读取权限,就能对全部的学习资源进行利用,实现自主学习。再次,网络培训可以实现交互性学习。网络是一个十分便捷的传输体系,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院之间都可以实现便利的信息传输,实现交互性学习。与此同时,网络培训可以实现管理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培训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可以实现自动分配学习资源、自动收缴费用、自动评阅作业以及录入成绩、进行统计等工作。

虽然网络培训的优势显著,但是其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忽视,互动性不足和教师资质难以认证就是两个最大的弊端。因此,在煤矿企业中应用网络培训,应当认清网络培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合理的利用。

三、网络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一)构建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可以构建适用于煤矿企业的培训体系,展开员工培训。

首先,构建人力资源网络培训基本结构。根据煤矿企业实际情况而言,进行员工网络培训,需要设定对应的权限级别。对于不同的员工,需设置不同的学习级别,在网络培训中给予其对应的课程权限。

其次,构建网络培训教学体系。以教学资源作为核心,构建讲师、学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对应权限,确保网络培训能够顺利展开。

最后,细化网络培训的基本功能。对于网络培训而言,监督工作是最难落实的。因此,需要在培训平台中设计签到、计时、打分、用户验证等多种细小的功能,以此确保网络培训能够落到实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水平。

(二)展开员工培训

在构建完善的网络培训体系之后,就可以展开员工培训。一般来说,员工培训一般可以分为两块:一是新入职员工培训,二是老员工培训。

新入职员工由于刚刚进入企业,对企业业务、工作等认识还不全面,所以培训内容主要以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为主,以便新员工能够快速对企业形成认识了解,尽快融入工作当中;老员工在企业认识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只是在业务技能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培训应该以专业知识技能作为重点。

不论是新入职员工培训,还是老员工培训,网络培训都可以发挥出切实的效果。网络培训平台的教学资源丰富,具有高度自由性和共享性。尤其是在智能化网络终端不断普及的情况下,网络培训甚至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所以,利用网络培训展开员工培训,可以获得显著的培训成果。

(三)进行员工考核

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对各级员工展开培训之后,还需对其培训成果进行考核,考核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平台进行。

不论是哪一级别的员工,考核都应该以培训内容为主,可以适当向实际工作进行延伸。比如,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考核时,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平台随机分配测试题目,测试员工对企业的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企业生产的一些技术、设备等进行深入考查,检验新员工的培训深度;对老员工而言,考核就应该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实际问题检验老员工处置问题的能力。

通过网络培训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在线考核,还可以对所有员工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员工在培训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可以根据相关培训规定,对其进行重新培训或是补充培训,达成培训目的。

(四)培训总结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还需对培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培训结果,可以对员工培训考核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横向分析就是对同级别员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部门或个人;纵向分析就是对同一职位的各级员工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对网络培训的成效进行总结,明确网络培训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网络培训的应用进行优化升级,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传统方法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网络培训依托网络,构建起了辐射范围广阔的网络平台,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应当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网络培训的应用,以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真.员工网络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09(06).

[2]祖钦先.论企业远程网络培训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1(15).

篇4

1.1事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事后评价包括工程项目的确立、准备、设计、施工、使用等情况。具体来看,包括立项决策的条件是否正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设计中是否存在漏项、缺陷,器材的选用情况,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准备是否适应施工要求,使用器材的质量,网络建设的管理情况,公司的经济收益等。工程评价往往借助多种评价方式,以提升评价质量,一般来说,主要采用经验交流、资料对比、直接核算、专家评析等方法。经验交流法以会议、会谈等形式,使公司领导、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验收人员等积聚在一起,讨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资料对比法是对施工前预测资料、验收资料与评价后的总结进行对比,总结工程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得失。专家评析法,在公司内部抽调专家,其中包括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评价小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直接核算法即直接用核算验收数据预测、计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1.2评价的作用

工程评价对项目从决策到建成使用进行全面性、过程性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为后期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照。具体来看:(1)事后评价在网络运行后(一般是1年),利用现实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论的客观性较强。不同于施工前的设计、分析、决策,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事后评价是在找出差别的基础上,改进预测,数据信息更具有说服力。(2)事后评价能够找到本项目的隐患,并进行修正。(3)将事后评价的经验教训运用到以后项目建设中,可有效提升将来项目的建设质量。

二、提升验收和评价的建议

2.1完善验收与评价机制

(1)广电网络公司要制定完善相关的验收、评价的程序、方法、规章制度,为展开有效评价与验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设置专业的验收小组、评价小组,从公司各部门抽调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小组,与公司其他部门形成矩阵式的组织结构。(2)以严格的标准规定验收、评价的每项内容,并大力监督各个标准的落实情况,以提升验收、评价质量。

2.2提升人员素质

一方面对广电网路公司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提升施工安全责任意识,避免将存在质量缺陷的材料运用建设中,并以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以提升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广电网络公司评价、验收人员的素质、技能培训,提升其法律意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保证验收、评价工作真实、有效。

2.3加强资料保管

做好评价、验收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完善工作,建立资料保管库,及时存放每项工程的验收材料与报告、事后评价材料与报告,以供日后参考、查阅。

三、结语

篇5

随着全员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外汇分局信息安全工作正日益完善,但与中央网信办和外汇局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完整、成体系的信息安全制度。外汇分局已有的制度里没有完全涵盖从机构建设、人员管理到数据管理、运维管理、应急管理以及教育培训等一系列规范的信息安全内容。二是人员管理方面。人员离岗离职后没有及时收回或变更其在相关应用系统里的权限。三是网络安全防护上方面。外汇分局网络各区域间边界不清晰,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另外,对内部网络的用户管理较松,容易发生对系统的非授权访问或者冒充合法用户访问等问题。四是终端计算机安全防护方面。外汇分局终端都由人民银行科技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下发补丁软件,但是存在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安装与工作无关软件的情况,导致植入病毒的几率大大增加,为系统安全埋下隐患。五是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检查方面。外汇分局对于全员安全意识教训及专业技能培训比较欠缺,特别是对所辖中心支局业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足,安全检查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

二、结合实际,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外汇分局在查找出信息安全风险隐患后,应结合自身实际,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加大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外汇分局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按照相关要求明确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及责任人,制度应涵盖人员管理、资产管理、数据管理、网络管理、运维管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等内容。二是加强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外汇分局应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应急资源,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应急演练。

(二)加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一是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针对近期的网络改造工程,外汇分局应明确各区域的网络边界,做好边界防护措施,并制定制度进一步规范网络用户的操作,完善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及审计措施。二是做好应用系统的安全访问控制。外汇分局对所有的应用系统,包括电子邮箱、门户网等,都应做好用户权限管理和划分。三是规范终端计算机的安全操作行为。主要是建立相应制度规范业务人员操作,并在终端上设置账户密码保障安全。针对WindowsXP停止安全服务的情况,外汇分局应卸载与工作无关的应用程序、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等,不断加强对使用WindowsXP系统终端计算机的管理。

(三)强化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外汇分局应采取各种方法做好信息安全教育培训。除开展提高安全意识的培训外,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知识及安全防护技能的培训。

(四)深入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篇6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144―05

为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配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总体安排,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考试、认证工作。2009年7月,笔者参与了河南省周口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笔者结合学员的信息技术技能状况和学习需要,对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操作模式和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践困境

近年来,广大学者、教师以及各级培训机构围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模式、方法和过程等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如有学者、教师构建了“以指导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培训模式”、“混合学习培训模式”等操作模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培训方法,利用Blog、Diigo等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培训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个别地区甚至流于形式,造成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并走访培训教师、学员以及培训机构,对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调研和分析,发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1 不利于情感分享和能力培养

从当前的培训模式来看,大多数培训仍然采用“理论+上机实践”的模式,即由专门的教师负责讲授理论知识,另有实验教师指导“一人一机”的上机实践。这种培训模式存在的缺陷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漠视学员的主体地位,缺乏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应用案例,虽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但不利于学员之间的情感分享和能力培养,难以适应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需要。

2 学员的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实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员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应付现象较为普遍。其中固然有参加培训并非学员的内在需要等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方面,培训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学员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能力状况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员虽有想通过培训提升个人技能和素质的主观愿望,但由于在培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习兴趣逐渐弱化。

3 后续跟踪指导和支持比较薄弱

新一轮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涉及全国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参训教师数量多,培训周期长、任务重。从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培训都是“一次终结式”培训,后续的跟踪指导和支持服务比较薄弱[1],没有建立促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运用的长效机制。

4 缺乏促进群体共同发展的培训机制

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重视个体的发展,更要关注群体的共同发展。当前,培训教师、培训机构都能意识到学员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但现行的培训模式对促进学员群体共同发展的支持还不够,促进群体共同发展的机制也不健全。

二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其对该能力培训的价值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

1 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目前,教育界对“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的研究日益丰富,但未能形成统一认识。我国学者郑葳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有着共同的目标、观念和信仰的人,在相互协商形成的规则的规范和分工下,采取适宜的活动方式相互协作,运用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源共同建构知识,解决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由此构成的一种学习的生态系统,主要由学习主体(包括个体的或群体的学习者)、目标、课程知识、工具及资源、规则、学习活动分工及学习的情境等要素组成。[2]

笔者比较赞成上述观点,倾向于把“学习共同体”界定为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尊重、民主平等,在知识共享和同伴支持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同时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可以增进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提高群体努力的满意度,从而实现以个体发展促进群体的共同发展和共同体的完善。

2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基于上述对“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学习者和助学者等共同构成的,根据特定的规则和分工,共同学习、讨论、协作和交流,运用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共同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的虚拟学习环境或学习社区。在共同体中,学习活动以问题解决及项目研习为学习模式。学习活动不以课节为单元,不以教师解说为主,而以学习者、辅导者及其助学者就某个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与互动,分享经验与专业知识的团队学习活动为主,其最终的目标是学习共同体成员一起建构属于他们的知识系统[3]。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价值

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虚拟学习环境,强调信息技术工具、学习资源为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习者发展服务,关注共同体成员、资源、工具、活动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为基于问题学习、协作知识建构、凝聚集体智慧、促进群体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4]。

有研究表明,当学习发生在众多学习者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时,学习效果显著。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利用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具有重要价值:a 有利于情感分享和能力培养。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通过问题解决、项目研习等形式,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协作、交流与互动,分享经验与专业知识,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利于情感分享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b 有利于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参与学习,一方面能意识到自身对于团体的责任与重要性,自尊和归属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从而逐渐增强学习兴趣;c 有利于后续跟踪指导和帮助。借助网络学习共同体,培训教师和学员可以定期开展应用交流活动,分享各自拥有的资源和经验,讨论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d 有利于促进群体的共同发展。从资源分享的角度看,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凝聚集体智慧的经验分享型学习环境,可有效促进学习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实践、共同成长。

三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培训的实践

从理论上讲,利用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培训工作实践,详细介绍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操作模式及过程。

(一)培训模式建构

为更好地指导培训工作的开展,确保达到预期培训目标,笔者认为,“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必须体现先进的教与学理论、适应学员的特征和学习需要、有利于能力培养和促进群体共同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优势等。根据上述要求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关键要素[5],建构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围绕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的“共同活动”是该模式的核心,这也是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显著特点。学习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包括培训教师和学员),在各种资源(包括数字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和技术工具(包括通讯交流工具、协作工具以及认知工具等)的支持下,根据由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决定的培训主题,通过开展以学习、讨论、交流、协作和反思等为内容的“共同活动”,完成对培训内容的意义建构,逐步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需开展以考查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作业能力等为内容的过程性评价。活动结束后,还要开展以考查学员独立使用相关知识与技能解决具体问题(如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予实施或展示)的表现情况为内容的总结性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培训全过程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二)培训过程探索

1 前端分析

(1)培训目标分析

以《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根据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需要,本次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标定位在:全面提升学员的教学设计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为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奠定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具体来说,通过约50个学时的培训后,学员应能做到:a了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等基本概念;b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关键环节;c能利用相关概念和原理,完成一节课或一个专题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予实施或展示;d掌握常用媒体的特点以及其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e能熟练操作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进行简单处理,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2)学员特征和学习需要分析

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共有30名,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各10名,来自河南省周口市下辖的两县一区的城镇中小学。调查发现,学员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经常使用网络搜索信息,对Word、Powerpoint等软件比较熟悉,但对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的掌握程度不高,对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等概念的理解也比较模糊。从学员自身来看,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培训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对通过培训提高教学技能和促进个人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

(3)教材分析

本次培训使用的教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编写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资源收集与整合、教学设计成果、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等内容,同时配套有教学光盘和网络教学平台。该教材以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为主线,以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为真实任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强调任务驱动、能力培养,突出实际操作。

2 建立学习共同体

根据学员的学科知识背景分布情况,为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优势,我们将学员分为语文组、数学组和外语组,每组10人,并推选1名负责人。然后,按分组情况建立三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小组负责人为共同体的领导者,负责指导、组织、监督“共同活动”的情况。事实上,这只是“学习共同体”在形式上的建立,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还需经过一定的“共同活动”和实践历练。

另外,为确保共同体成员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共同建构知识,同时提供了支持学习活动的技术工具和资源,如我们自行开发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平台”;Baidu、Google等资源搜索工具;E-mail、QQ等通信工具;Diigo、概念图(Concept map)等认知工具以及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全体学员熟悉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技术工具和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为顺利实施培训活动做好准备。

3 确定培训主题

“培训主题”是共同体活动目标的焦点和引领物,由共同体组织者发起或受到广大成员共同关注[6],由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共同决定。在“共同活动”开始前,“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培训目标和个人学习需要,结合学科知识和教学实践,确定若干主题。如数学组确定了这样一个主题:通过观摩小学五年级数学“图形面积计算与应用”教学案例,体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交流、讨论和协作,总结概括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实践。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殊要求,各共同体选定的培训主题可能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类型的主题,都必须有利于达到培训目标和体现培训内容。

4 开展共同活动

“共同活动”是凝聚共同体成员的过程体验,把共同体从“资源集散地”向“交互参与场所”转变的关键[7],是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过程的核心。“共同活动”要突出能力培养和促进群体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事先确定的“培训主题”为内容。共同体成员根据特定的规则和分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采取任务驱动、案例观摩、课题研究、课例讨论等方式开展“成员互动学习”、“个人自主学习”等,并通过交流、展示活动成果,最终形成对“培训主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下面,笔者以语文组确定的观摩“开天辟地”教学案例这一主题为例,介绍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共同活动”的开展情况。

(1)活动前,培训教师认真观摩案例,找到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并预测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

(2)借助网络培训平台等相关工具及教学资源,共同体全体成员观摩“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案例,培训教师视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3)案例观摩后,培训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a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适合当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特征和需要?信息技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b 案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如果您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c案例中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请您从资源库、技术支持、教师辅导和同伴协作等方面考虑是否合理?

(4)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学员利用网络培训平台、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围绕上述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并通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协作,总结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5)学员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培训教师的指导和共同体成员的互助下,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案设计,进行教学实践或展示设计成果。

(6)借助相关技术工具介绍个人实践或展示设计成果,共同体成员进行评价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 培训评价

培训评价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要以培训目标为指导,根据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注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能力”的评价,淡化单纯的“知识考查”。

在本次培训中,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员在“共同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作业能力等,评价结果由培训教师点评、共同体内部其他成员评价、个人自评和由网络平台记录的成员活动情况等决定,同时及时向学员反馈意见。总结性评价则是考核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一般是学员展示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或开展一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由培训教师和共同体其他成员做出等级评判。

6.修改和完善

开展培训效果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共同活动”情况、技术工具和资源对“共同活动”的支持情况以及培训效果等。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技术工具和资源支持,共同体成员的互动方式等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良性运转,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四 培训总结与反思

为了解本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培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参加培训的30名学员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个人教学体会,笔者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1 培训模式较为新颖,对学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学员普遍认为,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培训模式比较新颖,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同时,也有不少学员认为该模式对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受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制约,活动过程中虽有其他成员的协助,但部分学员仍疲于应付,影响了培训效果。

事实上,由于培训中“共同活动”的开展大都依赖于网络培训平台、信息技术工具和数字化资源,所以对学员的操作技能要求相对较高。本次培训周期较短,内容丰富,任务繁重,不可能专门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一般由培训教师和共同体内部的其他成员进行指导和帮助,但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经过反思后设想,若将该培训模式在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或高级培训中加以应用,效果可能会更佳。

2 培训内容须紧密结合实践,培训方法应多样化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为避免陷入这一误区,本次培训的主题都是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以及中小学教学实践精心选定的,如上述“开天辟地”、“图形面积计算的应用”教学案例等。不少学员认为本次培训的内容与教学实践的联系较为紧密,将理论、技术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学员切实体验到如何将理论与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学会了将之迁移到自己教学中去的方法,对于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还有不少学员认为本次培训采取以“共同活动”为载体,在相互讨论、交流、协作中培养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方法,符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能力的培养。遗憾的是,由于培训时间和学员信息技术水平的制约,培训中主要采用了“案例观摩”方法,而“任务驱动”和“课题研究”等方法只是简要介绍,并没有付诸实施。对此,笔者认为,应综合考虑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等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多种培训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3 实现“跟踪指导和支持”,“促进群体共同发展”存在困难

提供高质量的“跟踪指导和支持”,“促进群体共同发展”是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培训模式的特色,也是应对当前我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有力“武器”。

通过培训,大部分学员认为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仍然不是很熟。因此,不少学员担心在教学应用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理论上讲,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建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续跟踪指导和支持机制,借助相应的硬件设施和技术工具,培训教师和学员可以定期开展应用交流活动,分享各自拥有的资源和经验,学科背景相近的学员还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协作,从而促进全体成员(包括培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现“以个体发展带动群体共同发展”的目标。但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硬件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教学(学习)资源缺乏、网络培训平台建设落后等因素的制约,要实现及时有效的后续跟踪指导和支持,促进学员群体共同发展还存在困难。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既包括笔者对当前我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的理性思考,也包括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践探索和尝试。本次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事实上,在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建设不均衡、培训教师力量薄弱、高质量的教学(学习)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是正常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以及农村中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意义和价值会更加凸显、方式和方法会更加科学、技术和手段会更加先进、效果和质量会更加优化、体制和机制会更加完善,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张运卉,张丽.学习共同体: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7):15-16.

[2] 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篇7

为了加快我区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步伐,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农业信息网络的延伸和服务工作,我们在构筑平台,健全网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抓了三期农网信息员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农网信息员对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农业信息网络的使用方法、农村供求信息的查询方式和浙江农民信箱的操作使用,能够向外农产品供求信息,有效地提高了本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外销量。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构筑平台,健全网络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村级财务管理网络,实现与“杭州龙网”的上下对接,构通区、街道、村三级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全区共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站(点)41个,其中区级信息服务分中心1个,乡镇信息服务站3个,村级信息服务点29个,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8个。我们的信息网络遍及全区,全区每个镇村都有我们的信息员,且整个网络都向市电信分公司争取采用宽带接入,网络齐全,信息畅通,在全区各行业中处于领先。一个上联省市,下通镇村,并延伸到部分种养大户及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业信息网络初步形成。

二、注重素质,建立队伍

农业信息化工作应该说网络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应用是目的,队伍是关键。为此,我们根据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文件要求,在各镇、村和农业龙头企业中选出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信息员。目前全区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已达40多人,从事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工作,为及时提供全面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培训,学以致用

今年来,我们按照信息工作需要及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共举办了三期培训班。不仅培训了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信息员队伍,还对局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农业信息化培训。

1、2005年6月16日—17日,我们在杭州市农机化学校举办了第一期农网信息员培训班。各街道农业信息服务站负责人,各行政村、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友超市等农业信息服务点的全体滨江农网信息员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一是严格按照《农村信息员培训教材》的要求,进行了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电子邮件收发和计算机常见故障排除等基本技能培训,为每个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开通了农网专用电子信箱(***@),使参训人员掌握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滨江农网”和“杭州龙网”的功能体系介绍,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滨江农网信息员的帐号管理和后台操作,使全区农网信息员能够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农产品供求信息和招商引资信息服务,利用农业信息网络来学习掌握农技知识和政策法规,利用专家咨询系统及时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学习全国供求信息“一站通”和全省公用模块的注册、登记和使用,全面实现实现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资源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为广大农户提供来自全国的农业信息服务;四是明确了滨江农业信息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和《滨江农网信息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了农网信息员的岗位责任制,要求全体信息员坚持天天浏览农业信息网,积极为本村农户提供信息服务。

2、2005年11月3日和4日,我们在区会展中心举办了农网信息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班。一是区信息中心张思红主任为大家讲授了“天堂硅谷”门户网站及政府办公平台的登入和使用;介绍了“数字滨江”建设规划与村(社区)信息工作。二是请市农网信息中心的蔡海航介绍了农民信箱的功能,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三是请萧山区农网信息分中心的楼艺飞为大家传授了农业信息的采写技巧及网站信息上传操作规范、各类农业信息的下载和服务应用以及经验做法。四是参观学习了萧山区宁围镇及下属的两个村的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组织大家交流研讨今后农村信息工作的思路。

3、2005年11月23—24日,我们在白马湖渔村举办了全农民信箱系统管理员、信息员和示范户培训班,全区农民信箱系统管理员、信息员、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和村干部共50多人参加了培训。我们采用授课与上网操作相结合,主要培训了农民信箱工程、上网操作技能、农业信息服务技能、简单故障排除等内容。培训人员兴致勃勃,认真听讲,仔细操作,特别对省“农民信箱工程”和杭州龙网新推出的“农业专家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有的还当场申请了部分农民信箱,通过培训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领导重视,效果明显

在第一期农网信息员培训班上,区委常委、副区长xxx同志亲自作了动员。他说,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是市政府为农民办实事之一,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可以及时了解政策,推广科技,供求信息,开展招商引资,架起农民致富的桥梁。因此,广大农网信息员一要端正学习态度,好好把握这次学习机会;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三要严格把关,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要通过培训,真正成为“三懂”、“三会”的农村信息员,利用农业信息网络把农户手中的农产品推销出去,把农民需要的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用信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真正成为指导农民生产经营的参谋助手。他要求全体农网信息员珍惜这个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平时要多浏览农业网站,开阔视野;认真收集信息,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应积极利用网络,掌握全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网上销售),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要相互多联系交流,信息互通,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

篇8

一、整合好资源,为教师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1、师资培训中心应根据现有情况,在硬件建设上,首先从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始,分步建设,连成校园网,最终实现教职员工人手一台计算机。在软件建设上,从校园网入手,将建成基于教学的校园网络教学系统,包括中心资源库和视频点播系统;基于管理的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日常办公等系统。师资培训中心成立后,已先后建设了60座以上的两个网络教室和一个计算机教室、建设了8个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教学系统、地面卫星接收闭路电视教学系统,为每位专业教师配置了PIII以上电脑。建立了师资培训中心网站,配备了二台服务器,组建了校园网,百兆光缆校内互访。教室里室室都有多媒体,人人能上因特网,为教师的发展创建良好了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2、除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外,师资培训中心还添置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组成老师课件电子备课室;购买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并充分利用电大教育网络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课件开发提供支持。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师资培训中心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培训中心发展的需要,准备采用以下培训方式对老师进行分层分阶段、多渠道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分层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老师情况分普及培训、骨干老师培训和中青年教师培训三个层次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这些培训有分有合,具体如下:

(1)、普及培训。普及培训面向所有的教师,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设备的基本运用、浏览因特网页、收发邮件及运用校园网与其他老师交流以及新课程的通识培训等。 通过培训让老师们了解信息技术能干什么,信息技术能带给他们哪些方便,信息技术会带来哪些冲击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各种变革;通过培训将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平时的办公、教学与交流,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同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营造师资培训中心的信息化氛围,促进老师信息技术的发展。

(2)、骨干老师培训。骨干老师主要是担负师资培训中心教育科研、网络建设管理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他们是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化工程的先锋队,是实现师资培训中心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他们不仅要负责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建设,还要对师资培训中心的信息教育设备、校园网络进行管理、维护及维修,还要对师资培训中心的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对他们的培训主要采取由师资培训中心出资,送出去参加省市进行的相关专业的培训,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本身产生的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上将发生的根本性变革,把握信息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掌握校园网络建设管理和日常维护的基本方法。

(3)、中青年教师培训。中青年教师是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是实现师资培训中心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师资培训中心教学的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园网信息的更新等都需要他们的努力。因此对他们的培训,首先由师资培训中心出资培训考核,其次由校骨干老师负责对他们进行校园网信息的更新等的培训;再请专家来中心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理论的讲座;组织他们参加市、县有关的新课程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经过培训,这些老师都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自己制作课件,自己查找资料,相关的教师能及时更新校园网的信息。

2、分阶段培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信息化工程的进度和实际应用的需要,逐步分阶段进行培训。这些阶段并不泾渭分明,有时是交替进行,有时是同时进行。

(1)、初级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骨干老师进行培训。由于师资培训中心的设备建设是逐步进行,校园网的建设也是逐步完成。一切都还处在试运行阶段。首先让骨干老师熟悉、掌握相关技术至关重要。这些老师常常是边学习、边建设、边维护,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成长。转贴于 (2)、普及应用阶段。当师资培训中心的第一批信息技术设备建成,普及应用的培训就相应地开始。这一阶段以应用为主,面向全体教师普及培训,让每一个老师都能使用多媒体,都能上网找资料。同时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择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参与师资培训中心信息工程的管理建设和教育科研,在实践中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他们的才干。

(3)、总结提高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普及应用,会发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反复。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发展,又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培训、总结和反思。老师们在实践中出的一些成果也需要进行及时总结推广。因此这一阶段的培训,既有针对骨干老师和中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推出成果;又有面向全体教师的普及培训,以更好地运用这些成果,适应新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3、多渠道培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现有的师资状况、培训内容、财力情况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多渠道的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1)、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经济、实用、方便,针对性较强,可边学边用,是师资培训中心培训的主要方式。主要由师资培训中心的骨干老师负责进行的培训。在普及应用阶段,由教务处组织,每两周利用课余时间,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方式上可采取能者为师,上课讲授的方式;也可采取发放资料或通过网络自学,完成作业的方式。

(2)、网络培训。网络培训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内容涵盖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且很多由知名专家讲课,有较强的自主性,除了对设备要求较高外,也比较经济。可采取老师自学的方式和要求全体教师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有关学习任务。

(3)、专业培训。专业培训主要是师资培训中心无能力进行的相对比较专业的培训。如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以及上级部门组织的一些专业培训等。专业培训主要针对骨干老师,费用基本由师资培训中心承担。师资培训中心根据财力和计划,每年送一些老师赴外学习,提高老师们的专业水平。

三、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

1、娱乐与教育教学结合。在计算机运用的初级阶段,鼓励教师上网、聊天,甚至进行看电影、玩游戏等娱乐活动,充分展示计算机和网络世界的魅力,吸引老师主动使用计算机。然后逐步引导,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利用Serv-U在服务器上搭建了FTP服务器,为每位教师根据其不同需要分配磁盘份额,只要在互联网中计算机的IE地址栏中键入FTP地址,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访问分配给他自己在师资培训中心服务器中的存储空间,既可以上传或下载老师的照片等私人材料,也可以传送、存贮教学资料,满足了远程存储的需要。师资培训中心校园网设置了视频点播,把影像资料数字化,既有电影、动画片等娱乐内容,供老师点播。既满足了教师娱乐的需要,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功能,让老师在娱乐的同时,培养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掌握和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2、利用师资培训中心网站实行网上办公。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的和日常工作的管理,如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师档案管理、课程安排、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管理工作。教师可以登录中心网站解师资培训中心最近的工作安排和动态信息,如一周工作安排、考试通告、重要通知等。为师资培训中心信息管理提供相互沟通渠道,实现师资培训中心内部动态信息管理,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内部互通信息,并逐步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网整合,有效地提高师资培训中心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使管理水平更上台阶,同时促使老师不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师资培训中心要求各学科老师在任何合适的课程中使用计算机,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而不是只把他们与公开课、观摩课联系在一起,甚至把计算机设备当作摆设。要求在各学科学习中可以使用字处理,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可以使用网络课件、校资源库中的课件、绘图软件等一些教学软件进行教学等。并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中老年教师,要求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能接收、查阅校园网上的信息和上因特网查资料,能运用网络课件和校资源库中的课件进行教学。对中青年教师,要求不仅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还要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师资培训中心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中青年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作相应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分解,在教务处和科研处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反思,并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和中心的QQ群,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寻找一条适合师资培训中心的多媒体教学之路。对一些比较优秀的课件、积件充实到校资源库中去,供大家共享。目前师资培训中心资源库应做好课件、积件的收集工作。鼓励老师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有效地解决师资培训中心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有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

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不仅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迫使老师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备课、上课,使老师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逐步改变老师上课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从讲解向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转变以及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而促使师资培训中心教师尽快成长。

4、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在与各学科的整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把有相近研究方向的个人小课题,形成合作课题或子课题群,或根据教学能力、兴趣、爱好、培训层次等建立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师资培训中心可聘请市教科所、市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有关专家作技术指导,进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目前我中心已承担了市级课题和多项子课题,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多次在国家及市县的论文评比中获奖,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科研的能力,增强教师的信心,营造科研兴教的氛围,有效促进教师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

以上是我中心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师资培训,探索师资培训中心教师成长的一些举措计划。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师成长条件、途径的多样性以及教师本人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师资培训中心教师的成长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孙莉.《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

2、王厥轩.马联芳.《走向信息时代的教研与科研》.《上海教育科研》.2001-7

3、

篇9

it工程师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一

20**年运维部在分公司直接领导下及全体员工的勤奋努力下,顺利完成网络维护、网络建设、网络安全等任务,有力的保证了版纳辖区数字电视业务发展,全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网络维护及建设

1,城域网维护建设

1)、 在分公司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运维部全体人员的勤奋工作。城域网维护截止11月份,运维部共处理用户故障非电子派单电话报修518次,电子派单3687次,安装用户1869户,搬迁用户288户,平移用户147户,开通副机用户152户,提高了网络覆盖质量,更有力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新区网络新建工程立项7项,实施7项等几个光节点网络覆盖面积,促进了业务发展和业务收入的增加。

3)、完成城域网建成管道建成4.98千米及配套设施建设。

4)、运维部必须及时认真上报当月的《网络维护月报表》、《安全隐患月报表》、《电子派单周、月报表》、《新装用户月报表》的工作。

2,网络优化建设

运维部在分公司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实时对城区网优不彻底区域地点进行不间断的网优及线路改造工作。

3,乡镇网络建设

1)、根据省、地公司和县分公司安排,在分公司领导亲自带领下,年初对全县所辖区乡镇网络进行了数字电视整转前的规划与设计。

2)、2016年对全县所辖区20个乡镇中16个乡镇的网络进行优化改造及1个乡镇网络的新建工作。

3)、县乡联网乡镇有线电视用户整转平移3540户,乡镇有线新装电视用户1629户。全县乡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数5169户。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运维部承担分公司工程建设的主要队伍,面对工程建设、网络安全干线安全重要任务,要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无论是组织工作,还是技术工作都存在较多的难题。为此,分公司把开展技术培训作为一项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的重要措施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但多次派员工参加省、地公司举行培训学习,经常利用部门开会时间组织运维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还和邻近兄弟公司进行面对面经验和技术的交流,提高了维护人员的技能。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1、目前运维部整体须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2、特别注重安全生产,搞好网络干线巡检工作。

3、运维部目前极其缺乏新技术、新业务的尖端人才,针对下一步的数字双向网络、数据等新业务,加强能承担新的维护任务技术的培训及业务学习。

4、加强运维文档的管理,提高维护质量。做好每月必须及时认真上报的各类报表。

5、随着城区网络的进一步扩大,交通工具的问题不多地制约着运维部的快速反应机制。

四 、20**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网络维护质量管理和科技维护水平,提高网络运行质量。

2、继续抓好、抓实省一二干线巡查工作。

3、积极配合做好城域网、本地传输网、城区管道及乡镇网络建设服务等工作的准备开工建设及其他工作任务。

4、按计划搞好网络新建、小区新建的立项及建设和竣工及验收工作。

5、落实运维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目标管理,理顺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6、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it工程师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二

1.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在近一年中,公司厂区急速扩建,从B厂区一楼的SMT到二楼的组装测试线,本人有幸参与本次网络的规划与实施,由于工程的紧急和生产的扩张,实施的时候为了赶上生产的进度在某些方面难免考虑不周全,还有待进一步的整改。

2.因公司驻外办公地点的增加,要求能够进入公司的局域网中进行访问,本人针对公司原有的软件VPN进行了调试,确定该软件能正常安全的使用,可以方便在外移动办公人员的及时访问公司网络(该软件VPN仅支持ADSL宽带连接,在专线的网络中不能使用)。

3.公司电脑新旧更替频繁,在这一年里,公司新增电脑数百台,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了数百台电脑的安装与调试,确保公司生产正常增长,公司目前一共近2000台电脑,由于机器较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其他软件问题主要包括邮箱的使用, ERP和办公软件等。虽然说故障原因不会超过软硬件两种,但往往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

4.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公司每台机器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定期的要求升级,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一年来,针对部分特需要求的电脑,甚至有数次手动更新杀毒软件。

5.近年来,公司的网络变动频繁,很多以前的网线都缺少标识,每次都给网络的变动带来极大的困难。在多次的网络变更中,更多的时间都是在找线中消耗,让方案无法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在第一次对SMT网络变更中,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原本预计半个小时的工作最后还是拖了近两个小时才完成,出现该种情况正是因为本人对公司网络的复杂性缺少认识,在没有标记的情况下实施方案,结果花费更多时间去确认网线的去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自己对网络能了如指掌,通过在各个车间的实地考察,终于理清了线序,并对网线和部分机柜进行了编号,同时制定示意图,方便大家更直观的理解。

时间如沙漏,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溜走,转眼将至年关。

it工程师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三

紧张而有序的一年又要过去了,忙碌的一年里,在单位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还有就是不管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是工作问题都毫不推托,尽快解决。对领导的工作安排及吩咐从没有推迟过,都会尽职尽责尽快解决。在业余时间加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保证自己有能力解决属于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现对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素质修养方面

本年度我院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我院群众路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一员,我认真践行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提升了思想认识,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篇10

为确保我段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关于在全市公路系统开展信息工程延伸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公路〔〕22号),决定开展“信息工程延伸年”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成立机构

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信息工程延伸年活动,目的是为了不断完善我段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化人才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加强对信息工程延伸年活动的领导,段里特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部门办公室。

二、主要原则、具体要求

1.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精心规划、分步实施。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重点维护和完善现有信息化网络系统,并根据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目标,逐步将网络系统延伸到各公路站。根据行业应用要求,积极做好本单位信息化建设。

2.健全制度,规范帐,科学管理。制订并健全段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化管理帐,完善信息化安全评估体系和网络应急能力。

3.加强办公自动化和综合业务应用系统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势,真正实现公文网上高效流转、邮件及时收发、信息资料充分交流。同时,各业务科室要根据省局和市处要求,重点做好公路养护绿化管理、路政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等综合业务系统,以及省局新推广应用系统的应用推广工作。

4.强化网络安全维护,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改进技术手段,健全安全保障体制和防范机制。及时记录网络维护日志,规范设备管理帐,管理好现有软、硬件设备,确保网络稳定运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息化机房,力争年内达到省局规定的县级机房标准,做到机房设施齐全,线路布置整齐,环境整洁。

5.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教育。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加强学习教育,鼓励职工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促进职工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年1~2月,前期准备阶段。积极行动,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信息工程延伸年”活动实施计划,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并及时上报市处。

第二阶段:年3月,动员培训学习阶段。组织人员参加市处“信息工程延伸年”活动动员会、到信息化管理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并交流工作经验。组织一次内部信息化知识培训。

第三阶段:年4~7月份,整改提高阶段。根据省、市要求,并结合本单位活动实施情况,开展自查,形成自查总结。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