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20:2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培训总结

篇1

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 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

一、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可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并多方交流,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就要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语文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认为广大语文工作者应做到:

第一、加强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第二、摘下“变形镜”或“有色镜”,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的个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没有独立的个性,便没有什么创造性。学生不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要求学生模仿。如果今天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种悲哀。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际研究所证实。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这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第三、加大对同组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篇2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改革的重大举措。课程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第二、课程实施是学生主动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学生是在动态的反思和创造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创造的对象。第三、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探究和创造为根本。传统课程观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收者,接受学习是其课程规定的基本存在方式。新课程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实施角度讲,要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新课改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均体现了新课程在目标设计上,是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的。第一,新课程重新定位知识技能的作用,不再把知识定性,即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第二,新课程重新定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第三,新课程重新定位了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新课程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新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综合化。第一,各学科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课程向儿童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尽可能地反映社会生活实际本质,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课程内容:倡导“新、活、宽”。课程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或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面对课改的必然趋势,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要正确对待课改。

一、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一个教育家。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四、在抓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所体现的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加实践、应用理论、获得经验、提高素质、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一个教育平台,因此,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也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对于每一位学生参加的活动、取得的荣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参考,如运动会、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都是学生发展个人爱好的舞台,他们在这些方面获得的任何成绩或表现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作为新高一生物的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简单地把课改理解为变教材。这次课改不仅是换换教材,而是通过教材内容改变,实现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及课程评价体系等的根本转变,真正实现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过去由老师传授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主。

走出“错误地认为进行课程改革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弱化,影响以后的升学考试”的误区。过去我们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现在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以前关注更多的是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这次课改立足于三维目标的统一,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因此,不仅不会带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弱化,相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篇3

2020培训师职务说明书   岗位名称

培训师

岗位编号

 

所在部门

培训部

岗位定员

1人

直接上级

 

职系

管理职系

直接下级

 

 

所辖人员

岗位分析日期

2019年7月

本职:

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策划;培训授课与实施;培训效果总结;培训资源建设

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表述:培训需求调查

工作时间百分比:30%

工作

任务

参与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了解培训学员的现状及组织者对课程的期望

策划培训内容

职责表述:培训内容策划

工作时间百分比:40%

工作

任务

根据培训需求,编制培训讲义

准备学习材料,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信息、案例、活动,深刻理解并有效整合培训内容

设计培训授课方式,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与生动性,确保培训方式符合学员学习习惯;

职责表述:培训授课与实施

工作时间百分比:20%

工作

任务

专业并生动地进行课程讲授,做好现场把控,根据课程反馈,不断完善培训课程

参与负责重点培训项目的策划、课程开发、讲师筛选、组织实施

确保各项培训与员工发展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职责表述:培训效果总结

工作时间百分比:5%

做好培训记录并跟进培训后的效果反馈

 

分析总结培训工作,提出培训管理与课程完善合理化建议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提交分析报告

 

职责表述:培训资源建设

工作时间百分比:5%

开发灵活适用的培训与学习渠道;参与建立培训讲师与培训课件管理制度

 

负责企业内部培训讲师的挖掘与培养

 

负责组织开发外部培训机构资源,审核外部培训讲师与课程的培训效果和品质

 

权力:

社会培训机构选择的建议权

员工培训的建议权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

公司各部门

外部协调关系

社会培训机构

任职资格:

教育水平

本科以上学历

专业

人力资源或本行业相关专业

培训经历

接受过人力资源知识培训

经验

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知识

熟悉员工培训制度建设、方式方法及操作流程;熟悉内外部培训组织作业流程,有培训规划课程开发等经验;熟知人力资源各项模块,能依据公司实际情况有效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依据不同职位系统开发设计培训课程和编写教材,具有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实际操作经验

技能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英语水平,熟练运用办公软件。

其它:

使用工具设备

计算机、音像设备、部分教学仪器、投影仪

工作环境

办公室

工作时间特征

正常工作时间,偶尔需要加班

所需记录文档

培训记录、培训总结

备注

篇4

关键词:培训管理 情景模拟培训法 教学方法

《培训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熟练应用培训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根据公司的实际培训状况,独立完成公司的培训的需求调查、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工作是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日益加剧,通过培训与开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培训管理》课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和实际培训工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探索和创新《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培训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时效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培训理论和最前沿的理念,而且还要熟练应用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管理》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广泛,包括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学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融合上述各类学科,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单纯进行课堂讲授比较抽象、枯燥,且不容易理解,不能有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在《培训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将部分真实的培训工作情景引入课堂,将有限的课堂空间和课堂时间延伸到课外,通过互动性、参与性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培训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

二、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内涵及特点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设计具有与实际工作相同功能的工作过程,模拟实际工作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接近现实的环境氛围中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使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得到深化和强化”。情景模拟培训法是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在《培训管理》课程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的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需要从事下列活动:工作岗位分析、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评估等。至于每个培训部门的内部分工,由小组成员确定,教师不参与角色的分配。由于在情景模拟培训过程中,学生要以培训人员的身份参加培训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既需要掌握培训的理论知识,又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包括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还要针对培训需求调查结果设计有效的培训计划,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估,这种全程参与、切身体验、深度参与的培训实践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课堂上传授的《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并深入学习和掌握培训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使用,可以实现三种目的:第一,让学生初步掌握《培训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解决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的现实困境。如果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方法,学生很难了解培训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学生可以知晓自己在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切身体验开展培训活动需要的团队管理、人际交往、有效沟通等技能。第三,提高学生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模拟培训,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整个团队活动的过程中,会更容易认清自己拥有的技能与工作需要的技能之间的差距,增加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设计思路

培训是组织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项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培训管理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始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评价,然后是确定培训目标,选择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最后是培训效果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学生变成专业课程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是考核《培训管理》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情景模拟培训,将会增强学生对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全面理解与把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管理、人际沟通、创新、组织协调、语言表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思路如下:首先根据授课组人数分组,组建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成员一般为7-9人;每个培训部门实施自治管理,部门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本部门拟调查的工作岗位;根据拟调查工作岗位的特点,选择至少两种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其中一种方法为调查问卷;对调查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输入和分析(需要用到SPSS或EXCEL等软件),确定该岗位最需要的培训内容;结合工作岗位特点、任职资格条件和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最后对整个培训流程进行评估。在上述流程中,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和培训活动评估等环节需要在课堂公开演示,其他环节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负责检查各团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四、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组织与实施

1.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知识准备

《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培训活动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在情景模拟培训法开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培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比如,培训和开发的内涵和类型、学习理论、培训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

2.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人员准备

(1)全班分组。在讲授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培训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班级总人数和授课总时数。组建培训团队时可以由教师负责,也可以由教学班级的班委负责,也可以两者相结合,在班委分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个团队的成员的特点进行重新调整,调整的基本原则是要确保每个团队间成员的能力均衡,避免强强组团和弱弱组团,争取能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

(2)每个小组要选定拟培训的岗位并设计调查问卷。每个培训小组相当于某一企业的培训岗位工作人员,他们要承担培训岗位的所有责任,因此在模拟培训之前,培训小组需要选定一个岗位作为拟培训的岗位,需要对该岗位从组织层面、任务层面和人员层面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培训需求调查表格并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以PPT形式)。为了激励培训团队认真准备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确保调查问卷质量,每个团队要给其他团队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打分,并进行排名,这个排名会作为培训团队的平时成绩之一纳入到总评估。

3.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

所谓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是指根据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制定模拟培训计划,按照培训的流程,要求各培训小组按照预期计划开展各环节的活动,各环节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成果展示: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制定。

(1)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调查培训需求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非常容易,但要设计一份科学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还是比较难的。在设计调查问卷前,教师需要把培训需求分析、调查问卷设计原则和要求等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由各培训小组结合本小组拟培训岗位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经过小组的反复讨论修改定稿后,各小组负责在课堂上公开演示调查问卷,其他小组从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简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打分,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名。

(2)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撰写。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和依据,它可以为培训部门提供关于培训的有关情况、评估结论及其建议。学生在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之前,还需要对已调查的问卷结果、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总结,从中找出培训需求。培训小组在分析培训需求时,要注意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培训任务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对各类需求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报告结论要以调查信息为依据,不能依个人主观看法做出结论。最后形成的培训需求分析报告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

(3)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是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等方面的系统安排。各个培训小组需要根据拟培训岗位人员需求及其他影响因素,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以及调配各类资源的能力。

4.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归纳总结评价

理论上的培训评估一般是指培训效果评估,由于情景模拟本身的局限性,培训的效果无法在短期内体现出来,所以笔者选择了一个变通的方法:小组间评估、教师评估和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

(1)小组间评价。为了增加各个小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个课堂展示环节,都会实施小组间评估,各小组要对除本组以外的其他小组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打分、排名。

(2)教师评价。除了开展小组间的评价外,还需要任课教师的客观评价。任课教师需要从专业视角对各个小组的整个模拟流程的每个环节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水平高低进行打分,最后的任课教师的评价成绩也要记入个人的平时成绩。

(3)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总结和小组成员的总结报告。每个培训小组都要对本小组开展的模拟培训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也要对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感受和收获进行总结。培训小组的估计总结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个人的评估总结需要交给任课教师,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五、《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传统的《培训管理》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大多采用一次性期末考试来确定课程的总成绩,或者加上平时的考勤成绩和作业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上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期末考试成绩也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培训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管理》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对《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在原有的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培训实践教学活动环节的考核,即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和个人总结报告。为了加强培训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的评估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具体的考核环节如表1所示。

六、情景模拟培训法在《培训管理》中有效实施的教学保障

情景模拟培训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课堂走向社会、将培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培训操作技能的平台,但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应用情景模拟培训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篇5

2009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篇6

节——教师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各类培训相继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骨干培训、全员培训、师德师风培训、学科能力培训、短期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可以说研修形式多样、培训目标多元。所有培训课程无不体现了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网络条件下的教师远程培训,因其精新优的课程、体验式的活动、跨时空的便捷、交互式的反馈,经过几年探索,产生了极好的培训效益,日益成为教师培训中的重头戏。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组织管理和在线辅导是做好网络培训的四大支撑系统。当我们在确定了课程资源及网络平台这些“学习硬件”之后,组织管理和在线辅导这些“软实力”便成为远程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的辅导板块,辅导教师能否尽职尽责、会否出神入化,直接影响学员激情的调动、状态的激发、智慧的唤醒、才智的迸发。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近年来我先后参与了“知行中国”班主任远程培训、“国培计划”学科教师能力提高远程培训、“携手助学”教育技术能力提高远程培训、林州市学科教师全员岗位远程培训等网络远程培训项目的辅导工作,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体会,现分享给大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作为网络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做好辅导工作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1.辅导教师应该是学习示范者。能够和培训学员同步(或适度超前)参与网络课程学习,只有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成为课程精通者,才能做好示范引领,为学员所追随。试想,一个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及课程评估等都一知半解或者模糊不清者怎么能做好辅导工作呢?

2.辅导教师应该是课程引导者。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必须熟悉网络平台,具备较高的教育技术能力,能够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地导引学员按照平台操作要领,适应网络学习环境,有序参与课程活动,按时完成课程要求。

3.辅导教师应该是激励唤醒者。在网络远程培训期间,时时处处给学员以积极的暗示、向上的鼓舞,点燃其研修激情、激发其发展勇气,做到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式,不同类群采取不同策略,使每一位学员都能精神焕发、神采飞扬。

4.辅导教师应该是资源贡献者。在和学员同在共行的研修过程中,辅导教师还要积极践行课程理念,总结梳理生成性智慧,勇于展示分享。把自己的才智和感悟可视化地贡献出来,转化为课程资源,和广大学员一道成为课程建设者。

二、辅导教师的职能发挥

1.利用课程评论、班级沙龙营造一个共存共荣的学习共同体。网络培训以培训班级为单位组织,辅导教师要善于通过课程评论和班级沙龙经营好自己的网络班级,在课程留言评论和班级沙龙话题中,通过我的评论、你的足迹、他的留言,每一位参训者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研修状态和课程收获,辅导教师不仅要积极参与到课程评论和班级沙龙的讨论中去,更要善于利用这些板块,动员班级学员积极参与进来,在增加以评论数量为研修指数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帖的质量,力戒“灌水帖”和“流氓帖”,不断发现优秀评论和话题,通过“置顶”“设置精华帖”等方式,给学员提供参照、提供范例、提供热议话题,从而产生相互督促、相互激励的推动效果。通过互动交流、反复强化,逐渐使学员增强团队意识和奋进意识,在相互学习中彼此感染,不断汇聚积极向上的研修动力。

2.利用培训公告、班级简报让不同学情、不同位次者竞相追跑。由于网络远程研修跨越时空,不像集中面授培训那样便于掌控。一线教师要克服工学矛盾,按时有效地参与到网络远程研修中来,需要辅导教师与班级学员之间通过多条信息通道包括移动飞信、QQ群及网络班级等及时培训公告,提醒学员按课程要求上线研修和交流;辅导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班级简报来营造昂扬向上的研修氛围,通过辅导教师寄语、学情通报、研修评星、优秀作业沙龙选登、学员心声、学员研修故事等栏目来丰富简报的感染性和导向性,力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不同学情、不同位次的学员都能够从赏心悦目的简报中获得启迪和力量,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班级研修风气。

3.利用作业点评、成果分享给成长中的学员导航、播撒阳光。平台生成的各项研修数据、作业及评论的质量等反映了学员的研修状态和培训效果。作为辅导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学员的学时、评论、作业等研修数据是学员积极参与研修的一项考核指标,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质量乃是培训工作的生命线,避免陷入唯数据低质量的自欺欺人式的虚假表象中去。要通过作业点评、成果分享来引导学员深度学习,不断提高研修质量,努力让研修真正成为一种福利和收获、一种发现和成长。要善于发现学员作业中孕育的智慧和成果并加以赏识和肯定,不断发现优秀和亮点,使优秀和亮点得以壮大,从而使追求优秀成为研修时尚,成为努力方向。辅导教师对学员的研修作业和成果最好运用“2+2评价法”进行评价,既肯定优点又不掩饰缺点,做到客观公正。比如,有些学员的作业和成果网络引用较多,自己的感悟和创新较少,辅导教师点评中,既要指出学员的视野得以开阔、善于学习借鉴等可能存在的优点,更要指出作业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自己的思考和创见上,引导学员写出自己的好作业。

4.利用培训总结、项目评优引发学员后续成长的持久动力。网络研修项目结束后,学员能否踏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靠的是一种教育信念和情怀。但辅导教师在项目最后阶段的总结和评优对学员能否持续跟进发展至关重要。辅导教师要认真反思培训历程,总结成败得失,整理研修成果,做好项目评优,并最终整理成“研修成果汇集”(必要时可进行成果物化)发放至每位参训学员手中,使学员在守望这份感动和成果中,永葆青春活力和执著精神,步入持续发展之中。

篇7

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回顾性

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设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总结是计划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也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 。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 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 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关于培训方面的年度工作总结分享

XX年3月至12月,全公司开展的且有详情记录的培训达497课时(不含各分单位临时增加的培训),培训的数量已超过年度课时要求。

下面对各项培训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

一、新员工培训,本年度工组织新员工培训11期,参训855人次。新员工培训的课时已固化,涵盖《企业文化》、《阳光心态与职业化修炼》、《职业礼仪》、《企业发展概况》、《oa知识》、《职业认知》等。从7月开始,新员工培训的周期由以往的每月一次,每次参训百余人,改为每月两次,每次五十人以内的小班培训,新员工培训后的考评方式从11月开始由以往单纯的笔试,改革为笔试+培训感想及职业生涯规划,新员工培训的课程也在内训师团队建设后逐渐增加、创新,在12月的新员工培训中启用新受聘的内训师,增加《忠诚、责任、感恩》的课程。大型脱产培训考试不合格率为9.8%,小班培训不合格率为7.1%,下降两个百分点。

今年在新员工培训上,不断创新课题、方式、考评,及时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员工快速融入企业,但仅仅靠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对于留住新员工是远远不够的,各单位在今年也开始新员工入职后的“传、帮、带”制度实施,新员工入职后由各单位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全年新员工培训49课时,参训855人次,但全年入职1013人,其中100人为车间普工及团风基地员工,不参加新员工培训,新员工覆盖率仅93.6%,究其原因,每期新员工培训,均有员工借工作任务多而请假,而其单位负责人也是直接批准请假,但是作为新进员工,入职一个月内工作任务并不饱满,通过频繁请假,不参加新员工培训及考评,同时,人力资源部在这方面也没有出台相关规范制度,以致有漏洞可钻,故,新员工培训不仅在课题、形式、考评等方面要改革,更要完善新员工培训的制度,XX年的新员工培训必须更规范,更制度化,每位新员工入职,必须修满6个以上课时的培训课程,且修满课程后需要通过考评,达 60分以上,如以上两条未达到,不允许其转正,将新员工培训纳入员工转正考评指标之一。

二、公开课培训方面,本年度共组织了15场公共课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市场人员、技术中心员工、内训师、基层员工,培训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另组织了一次参观“市民之家”的培训,一场学习交流党的“十”精神宣讲培训,一场内训师拓展培训,全年参训1653人次,涵盖面广,多针对心态及管理知识等通用技能,公开课培训不同于各部门的专业性培训,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较为统一,作为集团公司公开课,只能尽量满足大部分员工的培训需求,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全年公开课的培训场次并不少,但质量仍是一直以来的问题,员工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培训课题和讲师的缺乏也是公开课培训的顽疾,目前已通过内训师培养及选拔,新受聘十余名内训师,但仍无法很好的满足集团公司公开课培训需求。XX年公开课培训更多的在形式上创新,摆脱传统的课题教学,多开展技术研讨型的培训,将专业关键技能岗位的员工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研讨培训,由课题教学的一人说多人听,改为变多人说、多人听、多人讨论、多人问的模式,即可以解决课题和师资力量缺乏的难题,也能激发员工在专业技能开发上的创新精神。

三、部门培训方面,XX年度全年部门培训计划388场,实际完成了378场,完成率为97.2%,已超过了年度目标任务,部门培训是最贴近员工的培训,也是更最好的帮助员工进入工作状态,提升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对各单位部门培训的监管上,年初开始在部门培训工作中实施小组旁听制,将各单位按职能分为 4个小组,相互旁听,此举规范了部门培训的流程,便于人力资源部对于各单位部门培训的进展进行把控,但各单位的部门培训质量如何提高,是所有培训负责人都在摸索的,盲目的提报培训计划,员工没有学习积极性,内训师的授课能力,都是部门培训的拦路虎,且目前仅技术单位、工程单位多做到培训后有考评,有奖罚。各单位的部门培训过于依赖集团公司,但真正切实了解并操作部门培训的是本单位的人员,因此XX年部门培训需从培训负责人抓起,提高部门培训负责人的培训管理技能,掌握专业的培训需求调查、计划制定、培训考评、培训记录的能力,由部门培训负责人担任起本部门的培训任务,人力资源部作为服务部门,起协助、监管的作用。

四、建造师培训,XX年度,二级建造师培训报名70人,到10月底考试时,在职56人,二建培训班本年度共计教授培训10课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模拟考试3场,组织晚间自习及视频学习33场。十月底进行了考试,目前成绩还未公布。二建培训从报名至考试,全程由公司安排,但从学员日常表现及模拟考试成绩来看,学员的学习成果并不优秀,3场考试,达到合格线的人不足5人。一级建造师培训班今年在报名人数上有所突破,共报名140人,由于人数较多,今年一建采取“分班管理、集中培训”的模式,对学员的管理也十分严格,无故不参加培训者,一律视为旷工,并采取每场培训后将各班级的到课情况、违纪情况进行排名公布的方式,让每个班级有所比较,以提高学员到课率,考前一周组织40余名学员前往木兰古门风景区进行封闭集训,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建造师培训班,但一建成绩却不尽人意,110名学员参考,通过全科3人,通过3科3人,通过两科6人,通过一科17人,全部通过率仅2.7%,究其原因,与学员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为:培训平均到课率不足85%;每科目模拟考试,及格人数不足5人。而其原因有三点:1.部分学员并非自愿报名参加 2.学员自身基础底,对专业知识无法理解 3.学员未付出学习成本,不珍惜学习机会。但本年度有一名一建学员一次性通过了4科,这给XX年建造师报名造势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因此,XX年度二建报名于日前启动时,报名人数达160余人,但XX年的建造师班需改变以往的模式,让员工自主报名员工才有学习积极性,并且XX年度将建造师学员的考试成绩、日常表现均纳入绩效考核中,甚至是个人年度考评中,以激发员工学习激情。

五、内训师团队建设,培训讲师是培训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讲师的缺乏给培训工作带来了不少阻力,本年度,通过通知、张贴海报、办公室动员、单位推荐等多种方式,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了4场内训师培训,2场试讲考评,有16人受聘为集团公司内训师,为明年的校企合作、公开课培训、部门培训储备好师资力量,目前持证内训师已达21人,内训师掌握的课题涵盖公共课、专业技能、专项课题,但内训师的培养和选拔是长期工作,因此,XX年内训师团队建设将继续进行,内训师选拔常态化,每月进行一次(视报名人数灵活调整)。

同时制定并完善内训师管理办法,规范内训师管理制度,每月对已持证内训师进行至少一场提升培训,将内训师培养课程系统化,分为以下层次:1、内训师的素养修炼(内训师的使命、内训师之职业素养)2、内训师表达能力训练(克服怯场的方法、如何导入和收结课堂、语言魅力强化)3、课程组织和教学能力训练(案例教学法、游戏破冰、实操教学法、学员习性解析、精彩点评的原则)

篇8

一、寻找难题,订方案

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成了我们教师在语言领域教学中的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因为教师队伍年轻化,在语言领域集体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活动内容的文本解读不到位,活动设计过于传统、枯燥无趣,教师提问不明确、不精炼,活动未能以幼儿为主体,存在着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等等。

因此在教研组的共同商讨下,最终决定开展"如何提高语言领域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的研训项目,希望对症下药,通过自主研修、专家引领的方法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提高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利用集体备课、互听互评、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汲取新理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二、严谨扎实,抓制度

扎实有效的研训活动,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构和机制。本次研训项目成立了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保教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训网络,定期开展研训活动。此次研训项目管理制度严谨,有专人负责考勤、资料收集、台账整理、后勤等工作,个教师分工合作以提高研训效率。

三、辛勤耕耘,倍成长

根据教师现存的问题,我们为教师设计了分层分块的研训模式,让教师通过学习、借鉴、交流、自主研修的多形式下学习成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时间,用时间证明理论。

1.专家引领

本次研训活动我们共邀请了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单琼赟老师与温州市骨干教师、永嘉县教坛新秀的任淑蕾两位老师,有单老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对语言领域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指导,打破教师对语言活动传统、封闭的认识,让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开展语言游戏教学。另外在开展小组系列语言活动大战前有府前幼儿园任淑蕾为大家解读语言总目标。让教师在语言目标的正确理解下开展语言活动。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研修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同伴互助活动能把每一位组员都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成为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能够使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品尝到合作的快乐,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在第一次的研训活动中我们就将参训的所有教师分成了8组,各组有各所幼儿园的园长组织带领。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合作与竞争中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小组氛围。

3.自主研修

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的过程,本质就是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校本研训"也是提供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习环境,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教师持续"成长".通过《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读书沙龙活动,教师能学习到有关语言活动中的各方各面,这比我们听一个讲座,上一节课几首的更多更广。

四、美中不足,再努力

通过"如何提高语言领域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的研训项目,教师们对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更多的新理念新元素。但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调整和改进:

1.教师迟到现象的存在。因为有大部分老师来自于片区的各所幼儿园,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按时参加培训。

2.会场教师子女干扰较大。由于教师有带子女进入培训现场,活动室内孩子的嘈杂声和进出的关门声常常影响到培训的秩序和老师们的注意力。

3.部分教师参与不够积极,不愿发言、交流。参训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并将各所幼儿园的教师打散分布在各个小组内。所以教师之间不够熟悉,教师们过于羞涩不愿主动积极互动,影响整个培训氛围。

研训工作是幼儿园教师成长的主要路径,我们希望能一直以积极向上的心赢取更多的成长和发展,让我们科研之路越来越扎实。

中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2015年度校本培训坚持以推进市县"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紧扣永嘉中学教育集团提倡3456课堂,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改革思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校本培训中树立精品意识,培育优秀教科研成果,打造精品课程,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做好质量监测、分析、评价工作,研制课程规划和方案,为学校的课程改革、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反导和服务。

1. 校本培训之"课题管理"

(1)开展教科研调研工作,研究当前我校教科研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困难,倾听教师和学科组对教科研工作的建议。

(2)做好2016年度课题结题工作,2015年度各类课题结题管理和优秀成果送审工作。把好课题质量效益关。

(3)做好县级研究性成果评比,本学期推荐课题、论文、案例等32项参加县市比赛。

(4)做好2015年度县级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工作和优秀成果完善指导工作。

2.校本培训之"课程改革"

(1)继续深化研究3456课堂模式,开展课改班活动,总结当前我校课改的现状、亮点、问题,梳理和总结课堂变革实验阶段研究成果。

(2)修订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方案,出版课程校本教材30本,重构课堂体系结构。

(3)发动老师积极参与2016年永嘉县精品课程评比,完成精品学思案的评比工作。

3.校本培训之"评价工作"

(1)研制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出课堂教学研究课,召开评价标准研讨会,促进评价标准的,完善和更新,推广与应用。

(2)重构学校教师专业荣誉和质量荣誉晋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研制教师成长评价方案、办学理念评价方案。

(3)积极参与市级优秀学校评比,及时完成评估材料的整理和编辑。

4.校本培训之"教研管理"

(1)积极打造"五课"活动。五课指:备课和试课,开课和听课、说课和议课,思课和磨课,展课和评课。高质量地开出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调研课和交流课。

(2)积极打造"五题"活动。五题指:命题、说题、磨题、解题、教题,深入研究学思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和重大考试命题研究。

(3)发动教师积极参与市县命题评比活动。共有10份命题作品参与县评选,其中5份优秀作品参与市级评选,并获得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5.校本培训之"教师培养"

(1)积极举行师徒结对活动。本学期开展了师徒结对工作。

(2)积极开展校学科骨干评比活动,选拔优秀参与县级评比

6、校本培训"研究性学习"

(1)重启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课课程。

(2)举办一次研究学习活动指导培训会。

(3)成功举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演示会。

(4)研究性成果评比,并推荐到县里参评。

7.校本培训"课程建设"

(1)继续引导教师开发学校特色课程。

(2)由永嘉中学牵引,出版结集学校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二、主要成果

1、县命题评比

县1组一二等奖

2、公开课、讲座

全校共开出市公开课2节,县公开课13节

3、

多篇论文市县获奖,或发表省市级刊物。

4、县级课题立项

2项教科研规划课题。

三、2016年度工作思路

1、校本培训之"科研工作":加强科研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成果的提炼与总结能力;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将课题研究课纳入统一管理范围;改进科研评比项目,在案例、课例评比的基础上,评比项目,增加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成果总结报告,特色设计方案,质量分析报告,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学校课程规划,学科课程规划,课堂变革方案等成果类别评选;突出科研导向作用,突出质量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师教学技能" "自主学习与管理"专项课题研究,做好质量提升方面的专业引领工作。

2、校本培训之"课改工作":开展课改疑难问题调研;举办课改研究课,课改成果项目评比,举办课改成果展示与交流会;举行深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讨会,继续完善学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

3、校本培训之"课程建设":继续挖掘楠溪文化课程资源的潜力,做好楠文化课程的开发,完成我校特色课程体系。继续做好永嘉阀门课程群的开发,并把永嘉阀打造成市级精品课程。

4、校本培训之"新高考研究":加强新高考方案的解读和理解,结合我校实际,做好相应的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学生的生涯教育、选课走班、学考选考的研究。

篇9

我们的实训课程以中小学干部管理实务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管理策略和管理技能为目的,以实际操作和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内容上强调问题的真实性,在过程上注重课题研究与培训同步并进,在价值上追求实用、实效。

我们坚持“研训一体”的工作原则:以研究促培训,让研究服务培训,边研究边培训。充分发挥教育党校与中小学校联系紧密、理论研究空间大的独特优势,坚持研训一体、研究与培训相伴;知行结合、注重实训;分层分类开发课程,体现区别性及针对性。我们总结了前期有关实训课程的开发工作,完善了课程开发团队,建立了专家顾问组,聘请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校长为顾问。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子课题的分配,制订了实训课程开发计划。

在培训中,我们注重实践体验,加大学员参与中“训”的成分和力度。在实施过程中,以本区培训机构(者)为主体,专家、行政领导、校长、学员等参与到课程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中,拟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结构、确定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资源以及实施与改进课程。

在研究中,我们以教科研实训课程为切入点,整合海淀区教育干部培训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编写了《中小学课题研究》,还开发了第二批实训课程,汇编了相应的培训资料,研制了《中学教学主任听评课手册》和《中学教学主任岗位标准》。

我们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重点解决教育干部培训中的问题,加强中小学干部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注重研究过程与成果的表达。我们的实训课程开发是与培训实践相结合的,每门课程都有具体的载体和平台,即培训班次,例如中小学教学干部听评课训练对应的是中学教学主任培训班,中小学德育干部会议管理训练对应的是中小学德育干部研修班,中小学干部讲话训练对应的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

借助行动研究,我们建立了正式的课题研究小组。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育党校的培训教师,学员发挥参与性作用,有关专家领导提供咨询指导,三者是合作的、交互的,进一步密切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这样的课程开发体系使培训教师成为实训课程的生产者和研究的主体,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的课程开发大体经历了“训前调研―课程设计与准备―实施课程―课程总结与改进”的行动研究过程。基于多年中小学干部培训积累的经验和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我们以中小学课题研究为领头雁,以中小学教学干部听评课训练等四门课程为后续的工作布局,从点上做起,逐步形成实训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在认真研究中小学教科研需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围绕中小学课题研究的过程,注重列举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案例,增加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及思考和练习,突出了“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性和操作性。

篇10

1.安排培训师资

根据培训项目的内容明确培训讲师,从中心内部师资库挑选合适的师资。如果是外单位聘请培训师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接送等细节问题,有些时候预约的培训师会临时有事,所以为了确保培训万无一失,也可以明确备用本单位培训师,以备不时之需。

2.拟定培训预算

当明确了上述培训项目要素后,就需要确认培训项目预算了。包括培训课程费、场地费、车辆交通费、培训考核费用、资料费等。如果培训是一周或者是多月的话,还要考虑安排住宿、用餐(早餐、中午或者晚上)的费用,总之培训项目预算必须要考虑周全,宜多不宜少。另外,做项目预算可以适当得乘上一个系数,确保项目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够用而不超标。

二、培训项目实施

培训中心项目实施也叫培训项目执行阶段,主要是培训资源(老师、课程计划、培训地点、收费)准备、确保培训学员做好受训准备、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等,其中最关键的仍然是教学计划的实施。培训中心项目执行阶段以《培训项目交接书》的下发为开始,到《培训项目总结》撰写为结束。一般可由培训项目长把握、由培训副项目长协助即可。但复杂的、大型的项目如人事处长培训项目可能要进行调整,甚至要资深培训项目长来进行组织。第一步为上传项目信息。培训管理部门上传项目信息,主要是让教学部门选派项目长,并组建项目成员。第二步为项目交接的过程。培训管理部门负责人重点将跟项目长介绍该培训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其培训项目所需要的各项要求,最后相互签收《培训项目交接书》。《培训项目交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培训方案、所需资料明细、会场布置要求和其他服务要求。第三步项目长根据主办方提供的课程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并联系课程老师,准备老师课程酬金。第四步项目长联系主办方,收集学员最终信息,并发给接站人员安排接站。第五步项目组印发相关教学资料、培训资料等,安排开班典礼、会场布置和其他服务。第六步项目长合理利用中心资源,尽量满足培训项目。另外,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项目长也需及时处理、汇报。最后,在项目结束后,项目长必须收集相关资料交培训中心培训处档案中心留档,并完成《培训项目总结》。

三、培训项目监督

培训中心培训项目的监督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课堂监督方面,培训班项目长需要跟踪课堂老师上课情况,保证课程的质量,另外,还需要登记学员考勤情况等。用车监督方面,主要是学员的报到及离校,学员的接送站方式需要按主办方要求,培训中心执行部门要严格控制接送站方式,派车接送站的时间必须按培训通知的时间段为准。还有聘请老师和主办方领导的接送方面需要安排到位。饭堂监督方面,主要是报到日的预报人数,到确定人数准时报到饭堂,为了避免饭堂接下来对饭菜分量的控制。学员用餐过程的跟踪,主要是监督非本项目的其他人员混餐和饭菜的质量、分量。

四、培训项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