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3:4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木工程施工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

篇1

1.1施工技术落后在现在的建筑过程中,传统的施工技术仍在被大范围的使用。地基是一个工程的建造基础,它主要分为两种极限状态即承载能力极限和正常使用极限。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对建筑地基承载能力的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对地基建造的技术做出正确的选择,可能会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给建造过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1.2施工方施工环节控制力度不够某建筑公司在近几年的的建筑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混凝土结构是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但是近年来建筑公司进行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痕、混凝土表面结构凹凸不平、钢筋在混凝土表面、梁柱结构轴线结构偏差大、混凝土结构上荷过早。由于施工方在施工环节的控制力度不够,质量控制力度欠缺造成此类现象的产生[3]。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策略

2.1完善土木工程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拥有创新发展的潜力。技术工作人员要依靠科学的理论、技术指导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充分掌握现有技术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深层次的研究和创新研究。

2.2做好现场临建规划工作比如,某市地下车库建设,建设过程中需要临时修建部分道路并做好场地卫护,施工现场需要做好全面的硬化处理工作。如临时道路采用硬化厚度为15cm的商用混凝土,来满足材料运输的需要以及消防的需要;而在场区的其他区域则采用硬化厚度为8cm的商用混凝土,并采用2m高的高彩色压型钢板对现场进行围挡,并在施工区建立一个临时的施工和指挥中心。有利于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时对出现的施工问题进行处理[4]。

2.3创新技术基础,引进先进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例如深基坑支挡技术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在深基坑技术中桩帽支档作为其主要的运用,需要应用在深度比较深的地基中,用于保障和固定土壤,增加其稳定性。尤其是在一些土质相对疏松的地区,必须强制使用深基坑支档技术,再辅助以浇灌定性技术加固临时支架,使得承重墙和墙体内部钢筋结构融为一体,对建筑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下面对一些新型创新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首先是桩基技术。现代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混凝土灌注技术,因为混凝土具有承载力强的特点,再加上底部、侧部压力水浆注入使的桩侧、桩地四周的抗压能力加强,有效地防止了位置偏离的危险。另外,沉管桩、扩底桩等新技术的使用有效的防止了打桩力度不匀造成的桩柱损坏以及打偏之后造成的安全隐患。其次是深基坑支护技术。土钉墙因为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工程环境相对简单的环境中。但是使用土钉墙时要注意土质松软的土地不能使用,以免造成安全隐患。连续墙主要应用于工程操作相对严格的深基坑工程中,在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中,由于防水、防压的建筑需要,外墙体一般采用封闭式的地下连接墙,这样的墙体结构能够更好的起到稳定的作用。最后是新型预应力技术的使用。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发现和创新,越来越被建筑机构所重视,特别是在大型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尤为重要。这项技术与传统的预应力检测技术正好相反,在使用这项技术时,要把预能力筋放置在或混凝土截面的外部,减小预能力摩擦损失[5]。

3结语

篇2

常规的工科实践教学环节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实验由易到难,有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习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有认识实习、操作实习、见习型实习;设计方式由专项到综合,有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按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需要来设置,专业工程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校内有与各专业工程课程相对应的实验、实操(工程制图、测量、各学习阶段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位论文。以毕业设计为例,其常见类型就有工程项目设计、工程施工(加工)技术和管理、专题研究、工程应用软件开发等4种。由于毕业设计属于本科生学习期间较高级的实践教学,所以这4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可以根据培养目标、方式与教学条件的许可,不论在校内、校外进行都可以作为学习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学习方式。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就实践而言,可以依托校外协同创新单位的土木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或具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背景的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习教学环节主要是结合专业工程的场地(所)性、先进性、特殊性和丰富多样性要求,进行校外各类工程的参观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习,施工(加工)技术与管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协同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现在的信息技术手段、网络服务及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完全具备对庞大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应用的能力,故借助于云计算技术来收集、整合、处理、挖掘超量、繁复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不但能有效解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众多困扰,而且能为工程人才个性化培养及创建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1.开发原则

各种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博大,所以在协同开发和挖掘相关资源时,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应分专业类别广泛收集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并在收集和整合资源过程中,要注意以资源的全体和完整为主,不要片段、抽样;要注重资源获取的效率,不要以工程项目内容的绝对精确作取舍;要考量工程项目资源内容相关性,不必在因果逻辑上做深究[3]。要按照培养目标,从学习者实践知识建构需要来识别资源的意义,在丰富、灵活、多样、宽泛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采集、处理和加工,让运用者按需配置其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能方便、高效地实现其教学价值。依据专业工程学科创新知识与能力培养所设定的目标,以协同创新的核心单位为主体,科学创设基于学生专业工程实践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即将有关资源分层次构造出各学习阶段专业工程实践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式地经历实践的过程,使学生能自觉调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语言表达等,寻找多种操作、动手、研讨途径,积累起丰富的土木工程实践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经验,激发学生对工程项目的类型、设计与施工条件、理论与技术方法、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量、产品形态、建(制)造和场地环境、时空边界条件等现象与相互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主要途径

由于培养人才的责任主体是大学,校方的图书与电子资源丰富,多建有信息网络技术中心,软硬件设施和技术人才相对充足,且信息技术在所涉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需求与科研应用量巨大。建立学校与协同核心单位间工程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协同创新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校方应成为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投资主体与推行者。协同开发与共享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建立一套运行机制。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2)规范一套建设标准。用科学的标准来促进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系统的建构[4,5]。应建立面向协同中心所涉各类工程专业的不同实践教学主题、覆盖其各个层次、不断动态更新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各类资源系统的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3)搭建一个基于云服务的共享平台。各类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只有不断被其工程专业教学所应用、学习者所掌握,使其流动、开放和充分共享,才可持续。在各专用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和实践教学课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云服务端资源集成,实现各门专业的各级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资源交换和资源共享。(4)培养和建立一支“双师”实践教学专业队伍。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及课件开发、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高素质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根据协同机制,整合学校与协同核心单位的人才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教学、懂工程技术、懂教育教学管理的资源库建设专业队伍。

3.技术方法

构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处理平台。实践教学资源经数据处理,区分成关系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关系化数据是指二维关系约束的数据表,结构化数据包括了数字、符号等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括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从而进行有效存储、组织来自校内外协同创新单位的教学资源。利用处理平台能够对几百甚至是几千个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中的内容进行分析。该处理平台还能根据具体教学环节、层次需求建立相应服务,解决传统的学习平台资源无序、缺乏统一管理调配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云服务平台在技术项目上实现跨学校、跨地域合作,分享工程实践与研究成果,为教学、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随时随地全方位获取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数据化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流程与实现方式,可以概括为四步:分别是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最后是资源实践教学价值的发现与挖掘[6]。(1)以协同机制作保障,通过数据迁移、数据转换、共享等有效手段[4]对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收集、采集,把协同创新主体单位既有实践教学资源重新整合起来,并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存储在远程云服务端,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这样才可以彻底消除学校或土建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相关单位存在的信息孤岛以及信息碎片化现象,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可使用率。还可通过MapReduce编程模型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管理,以提高对海量教学资源分析的速度和效率[7]。(2)在完成资源收集之后,如果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还需将这些来自前端的数据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通过并行计算框架[7],优化并行分析算法,如Mahout、R语言等,对这些分散乃至碎片数据进行过滤,在导入基础上作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以排除混杂、错乱的工程信息,重复的资源数据,提高资源的质量。(3)从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的海量实践教学资源中,提炼出连续的、低信息粒度的实践教学素材,并择优质实践教学素材交于上层实践教学统计、分析系统,进行普通的专业工程实践需求分析和分类汇总等。(4)对实践教学资源分析之后的资源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模拟和价值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分类算法、回归算法、聚合算法和降维算法等,对存储在云服务端(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数字化工程教学资源挖掘,以挖掘出隐藏在资源背后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师作出实践教学组织安排奠定基础。应用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对存储在云服务端的各种分散的关系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挖掘,掌握学习者查询其专业工程实践资源的行为、知识点内容、知识应用能力等,以预测学习者对实践知识与资源服务的需求,使教师能根据预测进行决策,更好地引导学习者学习;同时,也可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开设的课程进行效果评估,尽早地捕捉学生的学习不适应症状,进行学习预警和干预[8],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为学习者推荐学习轨迹,开展自适应学习,自我导向学习[9,10]。例如:自适应学习既不是简单的符号或文字,也不是言语或文字陈述的概念或原理,而是教师列展的一些具体的实例或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通过考察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发现有关的知识,并积累解决问题的技能[11]。教师是用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让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整个学习过程因为有学习效果的追踪,记录了学习者在每个任务上花费的时间,实时反馈给教师,如果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会立即知道,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应用数据分析技术也可对协同科研创新合作过程及交互型工程技术服务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应对过程中的资金、政策、机制、技术、成果、共享等环节潜在的矛盾与风险。

三、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应用

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是共享方案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方面。构筑较快见效的共享建设方案可以“三层法”: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和共享应用服务层[12]。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应用是将云计算作为其技术支持,通过对实践教学资源挖掘与实践学习分析则会带来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方式和技术方面的巨大变革和创新。

1.教学资源的流动需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应用的关键也是其必要条件,就在于“信息技术”与“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融合。丰富多样的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教育中,对学习者未来事业会有更加直接的帮助;快捷的反馈信息是衡量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过程对实践教学各个方面和层次产生影响、效果的依据。将开发的数字课程应用到教学上。比如:创建自适应各专业的工程实践学习课程,利用人工智能为每个学生创建自适应的学习体验。还可创建各专业工程实践定制化学习或终身学习课程,将工程实践教学从同一模式的“批量化生产”变为“科学管理下的定制化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培养更好的学习技能”,“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时间、应对挑战、成为终身学习的人”[9]。

2.当代网络交流条件引发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变革

随着具有语义网特征的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发展起来,实践教学组织的变革就越来越显得不可避免。丰富多样的工程实践教学将召唤网络结构产生无组织的教学组织力量。最先反映这种教学结构特点的,是各种各样去中心化的WEB2.0应用,如RSS、维基、微信、博客、云储存与计算等。各种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中只有少量是结构化数据,如项目可研报告、立项审批、设计文件、计算书仍至工程图纸、项目报建(批)、质量与安全监督、施工(生产)许可、施工组织设计(生产计划)、竣工(产品)验收等,其余大量的由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组成,如施工(生产)过程中具体的施工(生产)作业方式、方法,技术会议等以邮件、视频、微博等的形式表现。海量的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之所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变革力量,在于它通过追随实践意义而获得工程智慧。

3.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应用技术集成,可实现协同创新主体单位间专业工程教育资源共享

篇3

1土木工程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预应力施工技术要建立在科学发展的体系之下,实现传统预应力向现代化预应力转变。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内部会涉及到预应力放置问题。一些工程建设跨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采用的预应力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创新。预应力创新主要体现在体外预应力有无粘结体,这种结构方式在施工建设中是一项重要问题,对施工建设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粘结体的体系中,其预应力生成的摩擦程度比较低,造成的损失很小。而无粘结体的体系所使用的是单根张拉技术,其操作起来也相当容易,同时摩擦造成的损失也不大。

2强化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适应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的效率,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这样能够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选择专业的网络人才对土木工程施工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强化施工人员专业文化素质,使其成为施工建设主要力量。在现代技术影响下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化发展,只有在现代技术影响下才能够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

3完善管理体制实现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要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够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科学管理方式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的完善。在专业知识指导下,实现对土木工程深基坑技术研究创新。深基坑支挡技术,可以逐步建立起桩与锚、支挡与承重的一体化结构体系。在传统施工过程中这种施工方式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施工效率较低,但是通过技术的创新能够改善这种情况,提升施工效率,强化施工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施工投入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设计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施工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人员要根据施工特点提升对施工设备、材料、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具体施工情况,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使施工现场荷载等方面受到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要克服施工现场的限制,实现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突破现有施工技术,实现深坑支挡技术和预应力技术创新。

5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深基坑支挡技术创新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使房屋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深基坑支挡技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有了明显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桩锚支挡体系的应用。施工建设过程中地质条件较差通常采用预应力锚杆和灌注桩体系。同时也可以制定针对地下水位上下的不同类型图层宜采用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技术。土木工程施工中,许多临时支挡的加固桩或地下支撑墙或永久性的支挡桩或支挡柱可以实施支挡与承重一体化支挡技术方案,一体化的承重与支挡系统既能够满足支挡的需要和承重要求,提升施工建设的速度,使施工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支挡技术中,旋挖施工工艺在管控灌注桩施工中也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案,但在利用旋挖灌柱桩施工中必须保证成孔质量,较少施工质量中的不利影响因素。

6新型预应力技术在土工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主要表现为体外应力,是一种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在大跨度土木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道桥施工和特种结构施工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粘接体外预应力是体外预应力应用中的典范之一。这种预应力主要作用在管道结构外,这样产生的预应力摩擦相对较小,有利于后期进行施工维护。管道在铺设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控制,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体系也是应用较多的体外预应力施工方式,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施工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单根无粘接摩擦损失相当小,体外预应力比传统的预应力施工更加科学合理,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好。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新趋势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科技化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造价影响着施工建设的开展,并且能够推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研究,是技术提升的重要保障。利用科学技术能够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的投入,实现多元化渗透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效率。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自动化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促进了建筑行业自动化发展,实现了传统流水线建筑向标准化、工厂化的转变,优化了传统生产方式。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带来建筑的高效率,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篇4

1.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在购买混凝土相关原材料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工程的材料。不同的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体积、承载力的要求都是大不相同的,混凝土的特性也是不同的。举例来说:桥梁的大体积混凝土和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所要选择的混凝土类型就有很大的差别。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取决于材料,所以在购置原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工程本身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在选购原材料的时候选择质量和信誉有保障的正规厂家,避免在采购环节就出现质量隐患。上述原则是对于选择骨料和水泥等的要求,对于水来说,很多施工单位都不注意,认为水都是一样的,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同地区的水质是不同的,水也有酸碱性等性能上的差异,在选择水之前必须要进行细致的检验工作。除了骨料和水,必要时还要根据工程的需要购置一些外加剂。

1.2注意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的运输

原料的运输一般来说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地减少运输时间和减少振动,因为不断地颠簸很可能就会使混凝土的性能发生改变。运输时还应当特别注意的就是在阴雨天气下的运输是需要做好防雨工作的,否则,如果运输的是原材料,就会影响其性能,直接变成不能使用的材料;如果是混凝土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其混合料的配比要求。

1.3进行混凝土的配置

混凝土的配置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的材料堆放在一起进行搅拌即可,各种材料的比例和放置是有顺序的。当然这个顺序也不是固定的,是要根据当天的气候状况、施工进度等等外部的因素决定的。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前期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特别是水量的控制一定要精确,结合当天的天气来对水量进行控制。例如:在非常炎热的夏天,要考虑到水蒸发的作用,要适当地多放一些水,而在冬季还要防止水凝固成冰,要不断地搅拌。

1.4做好前期的其他准备工作

除了混凝土材料的购置、运输与配置外,还应当做好其他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举例来说:很多桥梁的施工工程是需要大体积混凝土的,这些大体积混凝土往往需要多层浇筑,前期就要把场地清理干净,也要观察上一个处理环节是否已经完成。要对相关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处理,也要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的牢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安装好温度的测量工具,能够实时地了解混凝土的温度情况。

2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相关技术分析

在施工中,也有很多的要点需要注意。要点有很多,文章拘于篇幅问题不可能一一罗列,在这里仅将重要的几个点进行阐述。首先,就是温度的控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准备了测温管,但是还应当了解混凝土发热的原理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混凝土的内部热量绝大部分是由水泥造成的,水泥遇水会发生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那么在某些工期比较紧,天气比较炎热的情况下,混凝土的配置和浇筑尽量选择在太阳落山以后,或者尽可能选择一些水热化较低的混凝土类型,例如:硅酸盐水泥制成的混凝土。而在寒冷的冬天,则需要进行相关的保温措施,因为混凝土表面的迅速凝结会使内外的压力不尽相同,成型以后会造成裂缝的出现。其次,在浇筑时应当注意一些要点。第一,应当严格按照既定的工序来进行浇筑活动,即先自然流淌、水平分层;进而斜向分段;最后一次到顶。在配置的时候可以加水调整,但是在浇筑的过程中,严禁随意地向混凝土中间加水,这样会造成离析等现象的出现,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第二,在分层浇筑的时候一定要确定之前浇筑的一层是否已经被覆盖,并且要对两次浇筑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把握,防止裂缝的出现。第三,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应当对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振捣,振捣的位置和强度都应当有具体的要求。

3结语

篇5

[关键词]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探讨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工程量大、涉及施工项目繁多、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难度又相对较大的重要施工环节之一。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问题,是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因此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质量的保障,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的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安全措施、强化施工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只有做好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土建工程施工才能得到更加迅速的创先和发展。

1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涉及的问题探讨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常见问题包括:土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现场材料管理;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等相关方面。(1)土建施工质量管理方面问题。由于土建工程施工一般规模较大,所以管理工作涉及面比较广,以至于土建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施工管理监督不到位或施工技术及材料不合格等因素,给工程质量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施工中必须做到严格执行土建施工规范,并认真实施施工设计方案,加强安全管理,严把质量关。如果施工管理及安全管理做不到位,很可能会造成以下种种问题出现:土建施工的建设程序不规范;勘测人员测量结果不准确;?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中不按图纸操作等情况。这些不规范行为,就可能导致土建施工出现建筑物变形、错位、倾斜或墙体渗漏、涂刷层脱落等现象。另外,土建工程施工质量还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科学管理的力度。根据土建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点、气候条件以及现场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以及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存放等,以保证土建施工作业在安全而整洁的环境下有序展。(2)土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安全管理的问题是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核心部分。部分管理者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落实上监管不到位;认识不到土建施工安全生产责任的重大,且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从而大大增加了土建施工的安全隐患。还有些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缺少施工现场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无法有效规避安全隐患。管理者对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传达、督导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使得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生产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只有改变安全管理的缺漏,着手落实和监管,依据安全规范制定科学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责任到人,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才能适应长期的土建施工安全管理。(3)关于现场材料的管理问题。土建施工所使用原材料种类较多,质量参差不齐,必须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做好检验工作,严把质量关,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土建工程设计的技术性要求及相关规定。原材料进场后,要合理存放,科学管理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2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

土建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好土建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作业规划,掌握其安全生产要点,全面做到安全预控管理工作;其次实行施工现场班组管理模式,有效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及时负责协调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要根据施工安全管理相关规定,一一落实土建施工规范、材料检查标准及施工操作流程的要求。保障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原材料合格、机械设备安全等。(1)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土建施工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监督负责,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二责任人。对现场施工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的灌输,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施工现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由上到下认真贯彻相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有效监管,能够做到对施工现场实施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检查、管理和督促。(3)加强对土建工作者的安全施工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十项安全措施的相关规定,实行“上岗安全生产责任卡”,强化施工人员对建筑安全的“三不伤害”和“六大纪律”的渗透。约束大家自觉自律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增加安全意识。(4)对于进入土建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安全三级教育”。即:对公司管理者、项目负责人、施工班组三个层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公司培训内容包括: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对项目经理进行工地安全制度、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等几方面的培训;各施工班组则针对现场和人员情况进行具体安全意识灌输。教育时间、内容及考核过程要做好记录。未经安全教育人员一律不准上岗。(5)土建施工现场的机械操作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在取得培训上岗合格证后,方可进行现场作业。同时负责机械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机电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6)实行安全管理值班制度。设置安全值班人员,轮流进行安全监察值班。配合专职安全员,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7)土建施工中起重施工或高空作业时,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措施。严禁大雾或风力6级以上的环境下实施作业。建筑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时,要做到外脚手架与主体高度同步上升。在立面上必须采用密目网全封闭,并做好平面的“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工作。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齐备各种安全护具。(8)施工现场的防水、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具,防范于未然。(9)加强夜间施工照明,确保施工区域光线亮度。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10)开展安全检查,自我防范、互相监督的活动。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立即进行制止和整改,确保安全后再进行施工作业。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及时、严肃的处理。

3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的综合监督管理措施

(1)土建工程进度的控制。工程进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工程进度。(2)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监管作用。监理工作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监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土建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同现场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共同管理。(3)制定土建施工应急管理措施。土建施工现场错综复杂,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也较多。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做好应急预案,这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必要前提。

4结语

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施工管理及安全管理贯穿土建项目始终,是确保土建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土建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对自身管理意识予以加强,以社会责任感为契机,来维护建筑行业秩序,促进其良性竞争和不断发展。严格执行土建施工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相应的安全检查工作,保障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才能够为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性较高的生产环境,其是企业效益增长的先决条件,也是推进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作者:杨瑞良 单位:杭州润安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1.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在混凝土配制时,应该严格控制粗骨料的大小,通常而言,粗骨料的直径控制在3.2cm左右最佳。与此同时,混凝土的强度与施工温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施工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混凝土凝固时间的长短。由于施工过程中水泥浆中含有大量水分,当混凝土凝固时水泥浆中的水分会发生气化现象,由于气化会放热使得混凝土的温度升高,会增强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高湿度和高温的施工环境利于混凝土的凝固。当施工温度比较低时,水泥浆中的大量水分被凝固,气化现象难以发生,使得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达不到施工标准。

1.2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为了最大限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相关施工要求,必须正确的确定混凝土标号,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标号是依据混凝土标准强度分布的平均数减去标准值的1.645倍来计算的,通过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混凝土标号,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在混凝土制作时,应该确保混凝土的平均标号高于混凝土标号。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2.1基础施工

在土木建筑施工中,所谓的基础施工又称为地基施工,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确保地基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与此同时,由于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在,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基坑的排水和降水工作,以确保施工中的地基安全。通常而言,在地基施工时应该遵循浅入深的方式,逐步施工。

2.2承台施工

承台施工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步骤,通常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楼的施工为主,在对这两个楼层进行施工时,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最佳时间间隔为六天,与此同时两层间的厚度也应该不低于1.5米。采用上述的施工方法,不仅能够达到施工要求,同时也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2.3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采用自然流淌分层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每次的浇筑厚度,每次浇筑的厚度控制在400mm最佳。在每层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该确保一定的施工时间间隔,确保前一层的已经施工完的混凝土温度降低之后,在进行下一层的混凝土浇筑。上述方法对于控制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值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应力。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

3.1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为了确保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应该严格把好水泥的质量关,保障原材料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相关泥沙的含量,对混凝土中的含泥量、级配和水泥的细度模数等应该严格把关,使得混凝土中的泥沙含量不超过3%,并且没有明显的块状物,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与此同时在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应该进行相应的监管,从而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重点是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在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把钢纤维搅拌均匀,搅拌得越均匀,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越高。通常而言在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先放入砂石,再放入钢纤维、水泥以及外加剂等,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标。

3.3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要点

由于混凝土的特殊性,应该使搅拌好的混凝土尽快的被用来浇筑。长时间的运输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变低,所以应该尽可能的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同时最好采用搅拌运输机来运输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的使混凝土的强度不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应该进行二次搅拌。

3.4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时间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特别是在夏天施工时,应该科学安排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四点左右浇筑,避开高温时间段。为了降低温差,在混泥土捣浇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原材料的温度,从而保证混凝土凝固时内外温差不至过大。由于混凝土在浇筑之后并没有立即凝固,而是要经过水泥水化,水分蒸发,析出等阶段,所以进行二次振捣显得十分必要。

4结束语

篇7

1.1施工人员能力不足影响施工人员是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因素,施工人员存在于建筑工程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阶段,贯穿着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更是项目建设、建筑工程生产的主要进行者。所以对施工人员的工程责任感、专业知识、知识技能都有着特定的要求。然而,当前建筑施工劳动力的大量缺少,使得许多的农民工加入到建筑工程行业,特别在基础层面更是占据了很大比例。对于因劳动力而进入建筑业的农民工多数是没有过操作规范及正规技能培训的,更有少量人员是对建筑施工完全陌生的,这使得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变得困难,同时也会造成施工质量的不稳定性。在施工中没有对人工活动进行控制,因人工活动所造成的质量隐患也就会随之出现,这是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1.2建筑材料影响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与性能控制都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然而,在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却有不少的建筑企业将之作为获利点,用尽一切办法来减少建筑材料取得收益。而建筑工程最基本的质量控制就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面,只有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才能有效是控制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比如,在建筑施工中选择防水、防火材料时,选择了不合格质量的材料,这将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质量,导致建筑工程出现漏水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如果不严格的控制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禁止使用不合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材料问题,将是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毁灭性打击。

1.3环境影响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不同的气候环境、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这些都将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造成影响[2]。面对不同的地质环境、不同温度,施工单位不能相同而定,必须依据现场的具体环境情况和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全面的考虑后,拿出合理、适用的方案进行施工,考虑环境、制定有效方案,最终才能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有控制。因此,环境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2.1建立完整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拥有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对每一个土木工程施工单位的基本要求。在建立了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系统之后,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因质量管理而引起的有些问题与缺陷,从而降低土木工程质量出现事故的机率。并且进行责任分配落实制度,明确每一个土木工程施工人员所负责的任务,这样将有效的控制土木工程在施工中所见的问题,从而提高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2.2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素质的高低,都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质量的高低。所以,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施工人员技术、素质高低的重要性。做到不合格的员工一定不录用,同时对施工员工加强培训工作,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建筑施工工作中做到细致、认真、踏实,从而免去施工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损失,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3加强安全施工意识安全是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筑行业更是排在前列。因为,安全伴随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如果土木工程施工人员不能安全施工,将不只是让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更是会对建筑企业的形象、建筑工程的管理、施工人员生命健康都产生严重影响。导致这些情况发生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低,所以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应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将其贯彻落实[3]。建筑企业也应树立起有效的安全施工意识,并且做好积极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最终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使得土木工程的质量控制得到提升。

3结语

篇8

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使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构建,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逐渐建立创新意识。同时解决了课时少、任务多的矛盾。为此,笔者提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包括基础型、提高性和创新型,每种类型包括不同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项目,达到不同的目的,如表1所示。

二、多层次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的制定

为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过程考核为主,对学生的必修实践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每个项目都有5个考核指标:工作态度、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或尺规绘图的熟练程度、出图的规范性、团队协作能力和勇于创新能力。5个必修项目加权平均值作为考核成绩。课外自选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参与分和获奖分,根据总得分给予物质奖励和证书。这样的考核标准更有利于全面、客观地放映学生的工程素质、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来很好的效果。

三、多层次实践教学效果验证

学院制图教研室将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入到土木工程制图与CAD课程中,对2012级和2013级土木工程专业共6个班进行了试点教学,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项目学习,我慢慢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们还有额外的收获,我愿意喜欢学习这门课程;房屋建筑学任课老师的评价是:通过这次实践教学改革,能明显感到、看到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绘图的质量大大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评价是: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接受真正的职业训练,促使自己自觉认识社会和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作风,同时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度。

篇9

大量调研表明,多数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教学模式表现为“灌输式”[5],实验性质基本为验证类,综合类、设计类和研究类实验较少,具体表现如下:1)开展形式:多以分组。高校本科学生基数较大,实验教学多为分组进行。2)指导模式:授课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较多,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3)实验项目: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一般只限于教材中规定的特定实验,其中验证类实验所占比例过大,而设计类和启发类实验相对较少;且考虑到实验学时的设置,实验过程较复杂、耗时较长且耗资较大的实验,实验教学尽量不涉及。4)实验教材: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指导书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要求、所用仪器设备进行相关实验即可。5)实验报告:近似或者雷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实验项目相同,做相同的实验,得到近似的实验结果,一组或一个班写出基本相同的实验报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塔式”实验教学模式

基于兄弟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现有实验室的条件,遵循层次化、模块化的指导思想[6],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分三阶段逐步提升的“塔式”方式:基础设计阶段、对比分析阶段与后期处理阶段。1)基础设计阶段:将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分组后,要求其根据与本次实验项目相关的多种工程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且将设计方案在实验之前上交给实验教师审批,待审批合格后方可安排实验。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对比分析阶段:同一批次实验结束后,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汇报实验设计方案与实验现象、结果,要求学生分析不同小组的结果并找到原因,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后期处理阶段:待同一个实验项目全部结束后,实验教师将本年度所有批次的实验方案与结果公布后,要求每个同学对本项目进行总结,并以此作为实验部分的考核。下面以“胶凝材料(水泥)的基本性质”为例,详细说明一下“塔式”教学模式。1)根据理论课进程,实验室要及时备好不同标号的水泥。实验教师通知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每个小组选用不同胶凝材料设计方案,选用的实验材料具体见表1。根据已经审核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指导书,严格按照实验操作逐步完成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与水泥胶砂强度等实验内容,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2)同一批次实验全部结束后,各小组通报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实验结果,要求每小组成员做好记录,并引导学生回顾理论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胶凝材料的性质,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叙述性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所有班级本实验项目结束后,实验老师将所有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总并向学生公布,要求每人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法对统计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知识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实验结果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做好自己科研的支撑。

3教学模式改革效果

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涌现了各种环保节能的新材料、新结构,同时,规模浩大、技术复杂的土木工程结构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市场和经济的迅速增长,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程建设数量多,规模大,从而带动了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有其自有的特点,其生产作业与一般的工厂生产组织不同,它每项工程都需要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单独进行施工组织,这导致了工程项目的成败受到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的直接影响。总体而言,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如下特点:固定性和流动性:固定性体现在工程的不可移动性上,流动性包括作业空间上的的流动和施工队伍的流动;多样性:每个工程各不相同,即便外观结构看似相同也会因水位地质条件和其他施工条件不同造成施工时的差异;协作性和综合性:工程的施工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等多家不同单位配合协作完成,各单位沟通协作对工程的实施影响很大,同时,每个工程都由多个分部工程构成,涉及专业很多,综合性较强;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工程建设的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易受气候、周围环境等外界因素干扰;一般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存在的问题

1、现如今如何能使理论研究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2、现如今工程应完善验收标准与规范。有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 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错误。

3、现如今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 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 统的统一。

三、土木工程传统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贯穿在工程的建设中,方法也随着结构形式、材料、地基基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下面主要针对地基基础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施工进行介绍。

1、混凝土结构施工

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 使用预制法施工时,要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方式,应用更早更广泛。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根据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还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2、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 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 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 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

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点还有连接的出来,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铆接因为其灵活性的限制而逐渐被淘汰。处理连接问题时分两个部分,一是选择连接方式,二是准确确定连接位置,如果连接不当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会产生不利影响,成为结构的薄弱点,构成安全隐患。

3、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和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以及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要按照不同的的设计等级进行施工,具体参照《桩基施工规范》。

在桩基础施工中,不仅要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还要综合考虑,特别是群桩基础,要考虑避免不均匀沉降。预制桩吊运 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按照吊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同时要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 桩的主要步骤是: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具体控制策略

土木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如果不区分重点一概而论,极容易出现一偏概全现象,因此要把握住土木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从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众多因素其各个环节的重要性来看,设计、材料、施工技术三者对其质量影响最大,因此要将其纳入重点控制范畴之内,进行得点监控。

众所周知,设计方案是整个项目施工的灵魂和导向,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可想而之,一旦设计方案出现问题,施工质量自然无法保证,因此要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查,不仅要保证设计方案没有错漏,还要分析方案在实际施工中是否可行可靠。不过,即便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但如果在施工前没能充分把握设计意图,在施工时也极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前还需要充分掌握设计意图和设计内容,在符合相关规范的情况下为了施工便利,可协同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优化以便于施工。

施工技术方面,除了要重视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以外,还需要注意施工人员思想素质,加强施工人员的监控工作,充分运用专业监理单位,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进行重点监控,实时监控,确保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督促施工人员按相应的规范、规定进行施工。在实际施工中,如果发现问题必须立即纠正,将质量隐患及时消除,以免形成隐患最终放大。此外,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的施工也应当作为重点监控对象,薄弱环节除了工程对象薄弱环节外,以及薄弱施工人员,关键部位如梁、柱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不仅应该考虑机械设备的配置、劳动力、工序的安排,还应该考虑最终完成的结构具有最小的残余内力和变形。在土木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技术与设计的配合与施工的质量密切相关。施工工序的安排应该综合考虑人、财、物以及结构的施工特征。土木工程,也必当立足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后代并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条件下,满足当前的需要。要寻求一种最合理的中间状态,既要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创意,也要追求完美的技术经济指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