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9: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木工程中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木工程中级论文

篇1

1.1钢结构较强的便捷性

钢结构采用的材料相对比较简单,一般也都是成材,在进行加工的时候也比较便捷,在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精确度相对很高的构件,这样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就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构件的拼装,使用螺丝进行安装就可以,不仅使施工更加的方便,又使施工的周期缩短,同时,钢结构在安装完成后,再重新进行改装的过程也是比较便捷的。

1.2钢结构的节能环保性较高

在建筑领域中,能源的消耗比较大,土木工程项目也不例外。但是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控制这一点,钢结构的施工主要是以钢筋为主要材料,而钢筋具有可回收性,因此,在建筑物拆除之后,大部分的钢结构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这就有效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情况,也避免了对环境的再次污染。

2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施工技术要点

2.1充分的做好钢结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土木工程进行钢结构施工前期,监理人员要充分的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对工程图纸进行仔细认真的了解,同时还要详细的了解工艺流程,充分的掌握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技术难点。此外,还应该对图纸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对图纸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向上级报告,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解决,确保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失误。

2.2塔吊在钢结构施工中的使用技术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塔吊对钢结构的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起重幅度、不同重量的物体,塔吊对其都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情况下,钢结构施工都采用的是内爬式塔吊,可以从整体上降低钢结构的使用成本。

2.3焊接技术在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在进行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时,具有工程总量大、形式复杂、质量要求较严格、施工周期相对较短等特点,焊接作业对土木工程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直接的影响了整个土木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土木工程的高层钢结构的空间定位已经可以做到,高层焊接技术的误差值限制在9mm之内,施工效果比较明显。

2.4吊装技术在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吊装技术在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吊装作业的时候,吊装质量的好坏、吊装速度的快慢对整个钢结构施工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前期,要对吊装的分布区域与施工工艺有计划的制定出来,在进行吊装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全面的考虑整个土木工程结构施工的平面设计图、建筑物的立体构造、建筑内部的构造形式、塔吊的使用数量与位置分配、以及工程施工环境等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全面的展开综合性、系统性的设计分析。

3提高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质量的分析

3.1加强钢结构施工的设计与技术指导

钢结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要不断的完善,要严格的保证钢结构施工的质量,要根据相关规定的标准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施工现象的工作人员是否是持证上岗的情况也要严格的审查,对于钢结构施工的整体过程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对于钢结构的安装与连接过程也要进行有效的把控,避免偏差过大的现象出现,确保钢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正常、顺利的进行。另外,还要根据钢结构的建筑自身的特点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的施工流程、以及精准的施工参数等。还要聘请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从而使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保证钢结构施工能够有效的、高质量的完成。

3.2科学、合理的采用施工设备

施工单位要根据土木工程钢结构的施工特点,将质量较好的钢结构施工设备有效的在土木工程中应用,不仅要满足钢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操作性较强,同时,还要满足工程施工成本节约的目的。对需要进入施工场地的设备要严格的检查,对于设备的质量证书与实际的功能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决不能因为价格低就选择使用,要严格的确保工程配用设备的质量水平。

3.3确保钢结构构件质量检查工作的有效性

随着钢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钢结构构件的加工过程也在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对于钢结构构件的质量确不能符合标准,这就要求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在钢结构构件进入施工场地时,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对构件的尺寸大小、检验报告等等都要详细的检查,对于钢结构施工过程中构件质量要严格的把控,从而使钢结构施工质量可以有效的提高。

3.4对施工质量安全进行严格的监管

土木工程项目的有效施工,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保证,在土木工程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在钢结构施工中要特别注重施工的安全性,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设置防护网、安全带等一些安全的防护措施,施工的工作人员也必须每人都佩戴安全帽;二是,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不间断的对施工质量与施工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查,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尽可能的避免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4结语

篇2

【关键词】建筑结构 结构设计 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事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建筑技术和设计方面水平都得到了不断提升,但建筑结构设计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设计师去注意并解决,只有不断纠正和解决结构设计中的问题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问题

设计不超过 20 层的高层、多层建筑时,我们经常直接选择桩基的基础形式,其实在非软弱土地区,应首先探讨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行性,以利于降低基础造价,合理地确定地基承载力值就显得尤其重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进行修正:fa=fak+ηbγ(b-3)+ηdγm(d-0.5),而在地基承载力值的组成中,深度修正部分占有较大的比重。这对于主裙楼一体结构,在进行主楼地基承载力计算时,因裙楼基础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如何合理地确定用于深度修正的深度值 d 尤为重要。规范在 5.2.4 条条文说明中这样规定“对于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宜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的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工程设计时,应根据此条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承载力深度修正所采用的埋深

值 d,但设计人员对此认识却并不一致,经常有困扰。最常见的是高层主楼带地下车库这种类型.

(1)当高层主楼采用筏板或箱型基础时,在主楼纵、横两个方向上,若 B1、B2 均大于 2B0,才能考虑裙楼荷载对地基土产生的超载作用,将超载折算成土体厚度 d2,(两侧超载不同时,取小值),此时 d=d0+d2,若 b1、b2 中有一值大于 2B0,而另一值小于 2B0 时,或均小于 2B0 时,裙楼荷载作为超载折算为土体厚度 d2,当 d=d0+d2≥d1 时,取 d=d1,当 d=d0+d2

(2)当主楼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形式时,则靠近地下室一侧的基础可考虑土的超载作用,d 的取值同 1,但主楼内的其他基础的埋深 d=d0。合理确定用于深度修正的基础埋深值 d,从而确定主体结构的地基承载力值 fa,这样才能使结构的基础设计达到合理经济,最优化。

二、 主次梁节点设计问题

我们在工程设计的计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次梁相交的情况,时常会发现框架主梁扭矩很大,抗扭承载力不足,有些处理办法就是将次梁与主梁相交处设为铰接,释放扭矩,但这样处理是否合理,与实际的受力情况是否一致呢?个人以为:作为梁端铰接,就是要保证梁端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固接,就是要限制梁端的转动能力;而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梁端铰接不能随意地人为设置。

设置铰接梁,是允许此梁在两端形成朔性铰而产生裂缝,但是不会破坏,就是说形成朔性铰之后,此梁由超静定变成静定结构,结构设计一般都是超静定结构。这样一个破坏不会对整个结构体系影响很大,才能满足结构安全的冗余。如果主次梁截面相差较大,支座主梁对次梁约束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为铰接,即使为铰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6条对此做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且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得小于下部钢筋的 1/4,;如果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高度只比主梁少50mm,这时候就不能完全忽略主梁对次梁的约束了,这种情况是最容易出现框架主梁配筋超筋、抗扭承载力不足。如何处理,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加高框架梁解决配筋超筋,加宽框架梁解决受扭不满足,如果条件所限不能加宽,那才可以看能不能铰接次梁了,但这里的铰是指的假想铰,而是要保证支座负筋首先屈服,造成内力的卸载和重分布,分布后达到和铰接类似的受力情况,此时的铰接就得要从构造措施上进行保证,现行国家标准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第 86 页针对非框架梁(即次梁)的配筋构造做出了明确的示意。

结构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是:结构设计建模要立足于结构自身,主要力学模型要与实际构件接近,以保证计算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结构状况,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

三、 地下室嵌固端的选择问题

在有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时,地下室的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计算结构的内力的大小,而且在某些工程中会整体结构成为一个超限建筑,对结构设计造成难点。嵌固的概念,这里所说的嵌固应该是强度嵌固而非力学嵌固;力学嵌固―― 完全刚性的固定,嵌固点以下刚度无穷大,嵌固点无平动、转动,实现了完全的约束。而强度嵌固―― 柱的塑性铰出现在地上一层的下端,而不是出现在梁柱节点两侧的梁上,即强梁弱柱.实现的方法:(1)增大梁的抗弯能力;(2) 增大地下室柱顶的抗弯能力;(3)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嵌固端所在层楼板要求连续,这样才能保证水平地震力的传递。实际工程中常遇到地下室顶板开洞,甚至是大面积的开洞,此时必须要与建筑专业配合,避免将洞口设在主楼周边,开洞面积不宜大于嵌固端层楼板面积的 30%,同时将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以满足刚性楼板的要求。工程中还会碰到当地下室顶板的标高不一致的情况,以下沉式广场为代表,如果地下室顶板与地上一层高差小于层高的 1/3,则只要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能满

足规范要求,则地下室顶板可作为嵌固端,即使高差稍稍超过 1/3 层高,也可将主楼周边一跨的楼板适当抬高以满足高差,不过需进行加强处理:有错层部位加大梁的刚度,在错层处楼板加腋,以保证水平剪力的传递路径。

四、 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开端,其需要设计师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创新思维,以及严谨的设计工作态度。对于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师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此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启平,殷欣.基于防震考虑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02).

[2]吴毅宽.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分析[J].建材与装饰(上旬刊),2013(01).

[3]曹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平面不规则问题的分析与抗震措施[J].中华建设,2012(12).

篇3

充分利用业界和母体学校资源,开设多个毕业设计组

(一)开设多个毕业设计小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大多以结构设计为主,辅以建筑设计或简单的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设计。这种做法对学生结构受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然而并不是毕业设计唯一的选择。作为在省内本二批次招生的本科专业,至诚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施工企业为主,占总人数的50%左右;此外到设计、基建管理或房地产、造价咨询、检测等企业就业的各占10%左右。其中施工、房地产、造价咨询单位对学生的工程估价或成本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希望他们在懂技术的同时能有很好的经济意识和工程概预算能力。由于与母体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在毕业设计环节上采取以施工相关方向为主的策略,不仅能有效避免与母体学校在培养层次和师资上的冲突,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师资,而且能切合自身的培养目标,缩短学校与学生工作岗位的差距。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学生就业方向,采用学生自主报名形式,对土木工程专业在毕业环节进行分组,分别是: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标报价、毕业论文。近几年来的分组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选择毕业设计形式,其中选择施工组织和工程投标报价的约各占50%,只有考取研究生、公务员等少数学生选择毕业论文形式。

(二)对各小组配备指导教师

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充分发挥独立学院体制灵活的优势,合理利用自有教师、母体学校教师、业界工程师或业界专家,并考虑各组不同的特点为各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对人数较少且母体学校也有相应组别设置的毕业设计组,由母体学校共同组织。如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公路工程设计组,将学生编入对应的母体学校毕业设计组,适当增加指导教师人数,并指定自有带队教师全程跟踪,负责联系、服务及组织工作。在没有影响母体学校教学组织的情况下,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也有利于自有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需要集中指导的人数较多的组,则由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独立组织,通过聘请母体学校教师、与企业合作等方法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如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标报价组采用与省内知名企业合作方式开展毕业设计。每组的指导教师由本系选派的专业教师和企业选派的工程师团队共同组成,双方各指定一个负责人,企业方负责人优先选取有高校工作经验的人员。在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各有侧重与分工。本系教师负责选题、相关理论、程序步骤、纪律等把关工作;企业指导教师负责提供合适的工程资料及对工程惯例、规范等实践的把关工作。论文组则由母体学校具有硕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教师进行指导,由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参加实习或到实验室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有针对性地辅导。

慎重选题,确保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充分训练

毕业设计选题是否恰当,关乎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的成败。在选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选题重复,不能做到每人一题;题目过大或过小,导致不能按期完成或工作量不饱满;题目陈旧过时,不符合工程实际;题目涉及面太窄,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等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土木工程系在省内高校和业界做了深入的调研工作,一方面向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高校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寻求工程界的支持。此外,在毕业设计环节分多个组、与企业合作也对扩大选题范围、结合实际选题方面有很大帮助。以建筑结构设计组与工程投标报价组为例,介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情况。结构设计组选题由母体学校组织,分为:教学楼、综合楼、旅馆、高层办公楼、高层商住楼多个不同的小组。结构形式涉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有的组还要求进行结构隔震设计等。建筑结构组的毕业设计从建筑方案做起,由建筑学和建筑结构两方面的教师合作指导。由于组数多,给学生提供的参数不一样,且每个学生所做的建筑设计方案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能保证每人一题。在工作内容上,包括建筑总平面、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自选)设计;结构基础、框架、楼梯、楼(屋)面板的受力分析及设计。要求提交手绘图纸、计算机绘制图纸、手算计算书、电算结果等。工作内容丰富,工作量饱满。投标报价组的选题中取自造价咨询公司以往做过的实际的工程项目。由于有企业支持,采取真题假作的形式,题目数量多、切合实际且能每届更新。3~5名学生共用一套图纸,并对每位学生设定不同的参数。任务主要包括工程量核对与计算、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工程计价、交互审核等。还要求学生结合施工方案的编制,总结在计量、计价、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并撰写报告。设计过程既包括手算,也包括电算和上机计价操作等。

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实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各阶段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2]。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在毕业设计环节组织上相对缺乏经验,指导教师来源不一,构成较为多样,部分学生主动性有待提高,这些都使得独立学院在毕业设计管理和过程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挑战。为了做好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在管理机制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教学与管理两条线,全系动员共同做好毕业设计组织工作

独立学院外聘的教师往往热衷教学和对学生的辅导,却不擅长教学管理。实际上毕业环节的教学管理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此本系参与毕业设计的人员除了指导教师外,还有学院尚不具备辅导毕业设计资格的年轻教师、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等。年轻教师参与到母体学校组织、或有业界专家参与的毕业设计组,主要负责该组的联系、服务与过程控制工作,并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增长经验;教学秘书负责在本系设组的指导教师的考勤与联系、服务工作;辅导员负责学生考勤、维持纪律,以及对缺勤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既加强了毕业设计管理上的人员投入,使各组的过程控制都在掌握之中,也为自有师资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明确进度安排,实行毕业答辩环节准入制度

将毕业设计任务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进度安排与要求。在每个阶段开始前,先以上课的方式集中讲解本阶段的任务、要求、关键问题,在该阶段结束时及时验收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在每个阶段,对不符合进度要求的学生予以警告,当有3个以上阶段进度不符合要求时,取消该生毕业设计答辩资格。

(三)对学生考勤,推广实施可追溯的过程记录制度

以工程投标报价组为例,在毕业设计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对计算书等过程文件作专门记录,在辅导结束时,在记录本上当天完成的内容下方签名。提交时将教师签名的页面折起。在每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教学管理人员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获得的签名次数、两次签名间所完成的内容、记录本书写情况和修改记录、正稿与草稿的对应情况等,来判断学生的出勤情况、是否存在突击、是否及时检查修改、完成过程的独立性等。对缺勤次数多的学生予以警告、扣分等处理,直至取消毕业设计资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效地杜绝了考勤时冒名顶替,或者个别学生应付点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侥幸心理。即使是不够自觉的学生,也能较踏实、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记录本作为毕业设计资料上交,一方面成为记录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依据;另一方面,给学生签名也能反映指导教师的出勤情况。在辅导结束时签名,客观上要求辅导教师不能早退,在一定程度上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督促与制约。师生双方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能促进师生间相互信任与认可,给下一届学生树立了较好的榜样,同时也有利于与母体学校和业界的良性互动及在业界形成良好的口碑。

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务部门都对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统一管理和质量把关[3-4]。但是由于教务部门本身并不参加毕业设计的具体管理,独立学院不同的专业在专业特点和毕业环节的组织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由各系自主制定毕业环节成绩评定方法,教务部门予以把关和审批的方法更切合实际。至诚学院所推行的重心下移、对各系实施类似“事业部制”的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系的主动性,有利于基层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专业特色的形成。经过分析,土木工程系认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主要考察3个方面的内容:成果完成的独立性、上交书面成果的质量、对理论的把握程度及思维、拓展能力。考察方式为过程跟踪、成果评阅和组织答辩。该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方法有如下4个步骤。

(一)评价成果完成的独立性

成果完成的独立性由教学管理组打分和答辩组打分共同组成,见式(1)所示。α=0.7α1+0.3α2(1)式中:α为独立完成程度系数,取值介于0~1之间,完全独立完成的为1,找或抄袭完成的为0;α1为教学管理组给出的系数,取值介于0~1之间;α2为答辩组根据学生对自己所提交成果的熟悉程度,对学生完成成果的独立性所打的分值,取值介于0~1之间。教学管理组根据学生的考勤情况、平时进度快慢、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计算方法见式(2)所示。α1=0.3β1+0.4β2+0.3β3(2)式中:β1由考勤次数折算;β2由各阶段进度分折算;β3由学生之间互相打分结果折算。三者的取值均介于0~1之间。通过同一个小组的学生相互打分,反应学生内部对各自完成独立性的认可程度,也为了解课余时间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抄袭等现象提供线索。

(二)计算成果质量分值

上交书面成果质量的分值由指导教师组确定,在答辩前给出成果质量分值X1。由于毕业设计在指导上采取答疑并辅以集中讲解的方式,教师轮流值班针对不同阶段的逐个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该专业并没有要求指导教师独立给出评阅成绩。而是通过事先制定完善的评分标准,指导教师分工评阅,并集中商讨完成本组学生成果质量评定。对成果质量的评分标准根据各组要求提交的成果有所不同。涉及成果的完整性、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设计深度、逻辑性、计算准确程度、图纸表达情况及绘图质量、设计说明书等文字内容的表达情况、是否满足要求的形式等。此外,考虑到虽专业毕业设计任务重,相关的图纸、参数多,前期没有参与指导的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评阅,因此没有安排非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三)考察学生理论基础与综合能力

通过现场答辩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与综合能力。该专业对毕业答辩非常重视,答辩委员会由本校教师、业界专家共同组成。答辩组从两个方面打分:一是进一步考察学生对自己所提交的成果的熟悉程度,分辨是否存在找、抄袭、依葫芦画瓢的情况,对学生完成成果的独立性打分,得到α2;二是对书面所不能反应出来的问题,如对毕业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掌握的深度、灵活运用与独立思考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得到该项成绩X2。

(四)成绩汇总与大组答辩总成绩计算

成绩汇总与大组答辩总成绩计算见式(3)。X=α•X1+X2(3)式中:独立完成程度系数α与书面成果质量分值是相乘的关系;X1的分值介于0~80之间;X1的分值介于0~20之间。计算出总分后,对拟评优秀与小组答辩有疑问的学生,最后再进行大组答辩,以慎重给出优秀与不合格的成绩。出勤只代表“出工”,并不能代表成果质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将考勤次数折算成分数计入总分的方法不合适。通过考勤发现问题,并着重在答辩或阶段性成果质量考核中确认学生成果完成的独立性,将独立性系数与成果质量得分相乘评定成绩有助于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鼓励独立思考与自主完成。

篇4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1.重组课程结构,实行课程综合化”。在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形成三化:技术基础课“系列化”、专业方向课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化”。同时,还把计算机应用、外语教学更好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实践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整合课程内容,建立能力课程观”。专业方向课中均安排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彻底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完善以开展能力课程研宄为目标的5个课程组:建筑基础课程组,测量课程组,施工技术课程组,工程管理课程组和建筑结构课程组。重点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树立新的能力课程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性,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1:1,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3.开发新课程,以便适应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培养分别开设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实训课程,研宄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指导书,编写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教材。

1.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在教学计划中,《钢筋砼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三门课程合为一门课《建筑结构》,学时由原来的151学时减为125学时;同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建筑力学》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2.开展理论课的现场教学。这样可以将理论课教学场所由教室向试验室、实训室、生产现场过渡。部分课程可安排一定学时的现场教学,学生在现场可以直接参与、观摩,进行互动教学。

3.依据能力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课程考试方式方法进行改革,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要改革成绩评定办法,对专业方向课进行能力考核,能力成绩”由各模块课程成绩和集中实践环节成绩组成,各模块成绩又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课成绩综合评定。同时,结合各课程特点改革考试方法,大量采用面试、总结报告、答辩、技能操作、论文等形式,考核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成绩真正反映出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水平,促使学生对知识消化进行自我检测。

二、技术与人文融通,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1.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探寻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宗旨的整合策略和方法,对教学目标、内容、条件、组织、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研宄,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在形式上独立,这有利于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督导、检查和考核;二是在实践性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等方面,保持与理论教学的紧密联系,实施以能力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通,形成七环节一制度”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七环节”指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七个教学环节;‘一制度”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成应用”为主旨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市场需求,确立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确立主干课程,形成教学计划;加强课程建设,精心选编和自编教材;按照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规划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实践,跟踪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断完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此外,以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七个教学环节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保障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顺利实施。

在教学组织和学生学习方面建成两体系一环境”,即: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仿真的职业环境。在能力培养方面形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搭建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平台,让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技术基础理论的学习,辅之以基本技能培训,开展系列化”的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第二层面,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专业主要单项技能训练和其必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工艺实训和施工实习,在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施工现场中进行岗前训练,使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形成模块化”;第三层面,通过毕业实践,安排学生顶岗锻炼,让学生直接在工地现场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阶段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将实践教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专业单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这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训练,称为中级阶段;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实训,包括毕业综合实践,称为高级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最终完成职业培训。

三、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保障职业能力训练的顺利开展

    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如选拔部分教师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锻炼、顶岗;通过一对一”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生产一线引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任务;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满足专业实践要求的实验室、实训室。对学生开放部分试验室,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规定要求。此外,根据行业特点,不断更新试验设备,在设备配置方面体现高标准、高起点的特色。

3.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寻求校外合作伙伴,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与当地建筑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使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科研上从项目论证、市场调研到技术攻关不断进行交流,使校企双方的产学研工作真正达到了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篇5

一、专业汉语课程特点

目前的专业汉语课程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广泛、专业词汇教学困难三个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

与预科汉语相比,专业汉语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即培养留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能够满足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交际需要。专业汉语是为了留学生的专业学习而开设的,所以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统一。

2.教学内容广泛

学历教育阶段的留学生需要学习很多门专业课,所以专业汉语的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以中国理工大学为例,到了第三学期,学历教育阶段的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要自主选择专业,可供选择的专业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大气科学等。专业汉语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所以生词数量骤增,词语难度随之增加。专业汉语教材《基础专业汉语》要求留学生必须掌握4500~5000 个普通词汇,2000~2500 个科技词汇 ,1500~2000 个专业词汇 ,以最低词汇量算,总计 8000个词汇。庞大的生词数量使留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汉语的难度加大,教师教学用时增多。

3.专业词汇教学困难

专业汉语词汇种类多、数量大,所以造成专业词汇教学困难。

在进行专业汉语教学时,专业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已经不能简单地透过字面进行解释了。在教学词汇时,教师不仅要联系与词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要讲清词汇特定的汉语含义及其适用的语言运用环境。尽管汉语教师已经具备了全面的汉语知识和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但是对于军事、理工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读专业书籍,即使这样,教师也不能确保正确解释一些艰深晦涩的专业词汇。

二、立体互动教学法

专业汉语教学的立体性很强,多点、多面是它的突出特点。从教学内容来看,每一节课涵盖一个专业的内容,体现出立体性;从教学对象来看,每位留学生都有其特点,对同一课的学习,不同的留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体现出立体性。专业汉语教学就是无数纵横交错的系统综合体,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必须体现立体性。

立体互动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和新教学方法,把教师与留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教学模式。采用立体互动教学法,有利于高效实现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最终提高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三、立体互动教学法在专业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1.目标立体化

随着年级的提升,留学生对专业汉语的需求不断增长。以中国理工大学为例,一年级学员注重专业词汇的积累,二年级学员注重专业词汇的运用,三年级学员需要用汉语撰写毕业论文。依据学员所在年级,教师可把专业汉语的教学目标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教材内容应适应这三个层次的需要。初级教学目标是让留学生掌握四千个左右的基础专业汉语词汇以及与之相应的语法知识和语用知识,具备看懂本科专业领域专著和论文的能力;中级教学目标是让留学生准确无误地了解专业领域篇章,具备运用专业汉语词汇在专业领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高级教学目标是让留学生具备运用专业汉语进行论文写作的能力。

2.内容立体化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中国理工大学为例,在教学“专业汉语哲学”时,为了解决哲学专业教学内容繁杂与教学时数较少的矛盾,教师要妥善安排教学内容,可以详细讲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略讲与其他课程重复交叉的内容,不讲资料性部分,甚至可以把略讲和不讲的部分留给留学生自学。

3.方法立体化

立体互动教学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留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留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导入策略。如把动作演示、互动猜词、语境填空、偏误纠正等方法导入专业汉语教学环节中。 这样一来,有效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留学生学习新词语的难度。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语境,利用语境来讲解词义。设置“语境”的宗旨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因此,在设置课堂语境时,教师一定要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帮助留学生理解、掌握和辨析词语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强调的语境不仅包括情境语境、单句语境,还包括上下文的语境。语境教学能有效地帮助留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汉语,有利于快速提升留学生的语用能力。

4.与相关专业进行“互动”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与相关课程进行“互动”。教学专业汉语的教师不可能精通所有专业的内容,所以要想实现教好专业汉语的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与相关课程进行“互动”。以中国理工大学为例,在教学法律时,专业汉语教师可以结合法律专业课程与法律专业的教师共同模拟法庭,鼓励留学生运用学到的有关法律的专业词汇审理案件。这样一来,不仅课程之间得到了互补和共长,还节约了课时,真可谓一举两得。

5.让留学生互动学习

专业汉语的学习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也是留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留学生除了听教师讲授,更重要的是自己去思考、体验和建构知识。另外,留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交流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留学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以中国理工大学为例,在教学通信专业知识时,教师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任务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导入“智能手机”这个话题,由于问题贴近生活,能够快速引发留学生的共鸣。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iPhone会的片段,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任务中期实施阶段,教师要求留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读懂课文大意,理解生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在任务后期应用阶段,教师应精选拓展词汇,把留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理解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并安排留学生在下节课讲解这些词汇。这样的互动式学习,不仅调动了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还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①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长沙 410100;②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

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湘潭 411101)

摘要:边坡常伴随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危害着工程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研究边坡加固意义重大。将注浆液压入破碎边坡内部,通过对软弱岩土体的加固可提高边坡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5种水泥基注浆材料的最佳配比、物理力学性能和初凝终凝时间。在推导了注浆压力和注浆扩散半径的公式后,结合溆怀高速边坡加固工程实践,提出并实施了具体注浆加固方案。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检测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注浆改善了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提高了土体强度及承载力,水泥黄砂粉煤灰注浆加固切实可行,效果显著。

关键词 :边坡工程;加固;水泥基;注浆;室内试验;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U213.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223-07

收稿日期:2015年06月25日。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项目编号:黔科合GY字(2009)3029。

作者简介:黄晴(1982-),男,湖南浏阳人,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设计与边坡病害治理等研究。

0 引言

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万余起,死伤约3500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3.9亿元,其中与边坡失稳有关的灾约占总数的97%[1]。边坡失稳也经常成为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伴随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水电及大型房建项目遭遇大量的边坡问题,而边坡治理费高昂。因此,开展边坡加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3]。

19世纪初,Charles在修复被水流侵蚀的沙砾土地基时,采用了粘土注浆技术,首次实现了注浆技术的工程应用[4]。注浆技术最初是作为地基处理的方法进入工程界视野,由于其成本低、操作方便、加固效果好,因而被推广至各类工程病害治理,边坡工程加固成为其另一发挥优势的平台。20世纪初,化学注浆在欧美地区被广泛采用,并获得良好效果。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化学注浆对环境及人体的负面影响逐渐被关注,现仅局限于特定环境使用[5]。

作为化学注浆的替代品,水泥注浆则更具有环境友好型优势,但其亦存在一些不足,如:其可注性较差,凝固时间长,初凝、终凝时间及早期强度控制难,施工中易析水。为改善水泥注浆的上述缺点,学者们在注浆液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6],如:采用超细水泥或辅助化学材料来提高其可注性,利用工业矿渣替代部分水泥以提高结石体的早期强度并节省成本等等。水泥基浆材注浆因其原材料丰富、成本低、硬化后强度高且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对不同水泥基注浆材料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与应用。

1 注浆材料试验研究

为提供可靠的现场注浆参数,开展此次注浆材料试验研究。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水泥组合注浆材料的性能进行室内试验,以《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 17671-199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T70-2009)[7,8]为参考。试验内容包括:

①选择水泥、石英黄砂、水玻璃、粉煤灰等作为注浆材料,并根据试验设计进行组合;

②测定浆液凝结时间:测定不同注浆材料浆液的初凝与终凝时间;

③检测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分别测定浆液在初凝时点、终凝时点的抗压、抗弯强度。

1.1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的材料及其参数如下:

①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P.O 32.5,P.0 42.5;

②砂:黄砂,细度模数μf=2.51;

③水玻璃:长沙升阳化工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模数2.20~2.50;

④粉煤灰:湖南长沙粉煤灰厂,一级粉煤灰;

⑤减水剂:山东莱芜减水剂厂FDN-A型减水剂。

1.2 纯水泥浆试验结果与分析

纯水泥浆作为注浆材料的优点是:施工简便、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强度较高、浆液配合比和稠度都易于调整、适用范围广。其缺点是:易发生析水或沉淀、粘度不足时易被稀释或冲刷、凝结时间长且控制难。纯水泥浆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试验结果可知,纯水泥浆作为注浆材料,组分简单,控制参数少,可控性好,主控参数为水灰比。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结石率均下降,这是因为随着浆液变稀,其稠度和密度均减小,导致力学性质下降。

1.3 水玻璃浆液试验结果与分析

掺入水玻璃的水泥浆的优点是:无毒无污染,凝结时间和浆液扩散半径易控制,配比调整方便;其缺点是:生产工艺要求高,浆液性质受气候影响大。水泥水玻璃注浆液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试验结果可知,相比纯水泥浆,加入水玻璃后,浆液的凝胶时间大幅缩短。根据试验结果还可得出:浆液中水玻璃掺量越高,凝胶时间越短,二者几乎呈直线关系;水泥浆的水灰比约小,水泥与水玻璃之间发生的反应越快,凝胶时间越短;温度越高,水泥与水玻璃的反应越快,凝胶时间越短。

浆液的力学性质与配比有很大关系,表现为:当水泥浆浓度较低时,抗压强度随水玻璃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当水泥浆浓度较高时,抗压强度则随水玻璃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水泥浆浓度中等时,抗压强度与水玻璃掺量关系不大。其原因是强度的形成与浆液中水泥和水玻璃的绝对含量有关。

1.4 水泥黄砂浆液试验结果与分析

水泥浆中掺入黄砂作为注浆液的优点是:原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生产方便,对设备要求不高,配比与稠度易调整。缺点是:浆液容易于沉淀或析水,初凝与终凝时间均较长且控制难,浆液易被地下水冲走,形成的结石体强度稍低。具体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试验结果可知,在水泥浆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黄砂掺量较少时,抗压、抗弯强度均可获得少量提高,随着黄砂掺量的再增加,浆液稠度与重度均增加,而抗压、抗弯强度则会缓慢降低。

1.5 水泥粉煤灰浆液试验结果与分析

在水泥浆中加入粉煤灰,通过改变粉煤灰含量形成不同配合比,各配比下的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试验结果可知,掺入粉煤灰的注浆液在固定水灰比时,结石体的抗压、抗弯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逐渐上升,而后又逐渐下降,但降幅不大;粉煤灰的掺量对稠度、结石率和初凝、终凝时间几乎无影响,但掺入粉煤灰可提升注浆液的稳定性和泵送能力。

1.6 水泥黄砂粉煤灰浆液试验结果与分析

在第1.2~1.5节的试验中发现,水泥浆、水玻璃、水泥黄砂浆和水泥粉煤灰浆各有优缺点。为克服上述各配比浆液的缺点,设计将水、水泥、黄砂和粉煤灰等几种注浆材料混合组成水泥黄砂粉煤灰浆液进行试验。基于原材料来源及环保等问题,暂不加入水玻璃。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中试验结果可知,水泥黄砂粉煤灰注浆液的力学性质与纯水泥浆接近,其性能在不同配比时可调范围较大;浆液的结石率高,稳定性好,施工便利,对设备无特殊要求,无污染,黄砂与粉煤灰的掺入又极大降低了成本,优势明显。

2 注浆压力与扩散半径

水泥基注浆加固边坡的机理,主要通过浆液化学胶结作用、惰性填充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改变岩土体性质,形成新岩土体结构。结石体的作用类似于抗滑桩,可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注浆加固的抗滑方式是改善岩土体的c、φ值和渗透性,阻止浅层发生破坏,而改善程度与边坡岩层岩性、注浆材料的性质和施工过程等因素有关。边坡注浆采用水泥浆、水泥粘土浆、化学浆液等,理论上可考虑为稳定的宾汉姆流体,以下按宾汉姆流体,对浆液的注浆压力和扩散半径进行推导。

2.1 注浆压力

浆液在平面内径向等厚度裂隙中的运动为层流,若不考虑惯性和重力,将浆液单元体径向平衡的微分方程略去高阶无穷小后,可近似表示为

(1)

其中,p、τ表示作用于单元体的应力大小;r、z为裂隙的径向和纵向。假设纵向为b(m),因为z=b/2时,τ=0。若对式(1)沿纵向积分,则可得到

(2)

将式(2)代入宾汉姆流体流变方程,则有

(3)

根据边界条件z=0,v=0,对式(3)积分可得

(4)

又因为裂隙平面内径向的浆液注浆量可表示为

(5)

再将式(4)代入式(5),积分整理后可得

(6)

对式(6)进行积分,可得宾汉姆流体在平面径向等厚度裂隙中的流动基本方程,即

(7a)

(7b)

式(7a)、式(7b)中,rc为注浆孔半径,r为浆液扩散半径,pc为注浆口压力,p为半径为r处的压力,或称剩余压力,则(pc-p)为有效压力。

当τB=0时,式(7a)和式(7b)可变为牛顿流体的基本方程

(8)

显然,单位时间内沿半径扩散所需的浆液量应等于注浆量,则由qdt=2πbrdr可得

由式(18)可知,要增加扩散半径,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需要增加注浆压力,而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就需要增加注浆时间。

3 工程应用

3.1 工程概况

溆怀高速公路是湖南省规划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中娄底至怀化高速公路的西段。东起溆浦县的卢峰镇,线路经江口、火马冲、泸阳,止于黄金坳枢纽互通。本文依托工程位于溆怀高速K20+800~K20+935段左侧,该段边坡高46m,边坡岩体破碎,坡率分别为1:2和1:2.5(如图1所示),边坡物理力学参数见表6。

3.2 施工组织方案

3.2.1 参数计算

①注浆量。

浆液设计扩散半径为5m,根据室外和室内试验数据,取孔隙率为0.42,注浆管高度450cm,以水泥黄砂粉煤灰为注浆浆液,配合比为水:水泥:砂:粉煤灰=1:1:0.5:0.3。现将各参数代入式(19),可算得每个注浆孔所需注浆量为Q=332.95L。

(19)

工程实际采用间歇式注浆,每孔均需循环注浆。考虑到实际情况会出现跑浆现象,实际每孔平均注浆量应在500L以上。

②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的大小和注浆量及扩散半径有关,现场选定的注浆压力为2~2.5MPa,实际施工时由于岩土体下部孔隙率较大,注浆管道显示的注浆压力仅为0.1~0.2MPa。

③注浆孔间距。

设计边坡注浆形成的纵向宽度为5m,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梅花形注浆孔,注浆管间距1m。

3.2.2 注浆加固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和边坡现场条件,对边坡上裂隙所围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具体施工工序有钻孔、注浆和插钢筋。钻孔深度要求严格满足设计要求[9,10],即穿过滑动面,入岩2~3m。注浆方式为纯压式注浆,孔口封闭。钻孔平面布置采用梅花形布孔,孔间距为5m,行间距也为5m。施工完毕后边坡表面采用植草防护。

3.2.2.1 注浆试验

为进一步了解岩土体的可注性,需在注浆施工前开展注浆试验,并检验注浆设计参数,必要时可修正原注浆方案。注浆试验安排如下[11~13]:

①选择试验地点。

应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开展注浆试验。根据地勘资料,选定K20+900左侧40m处10m×8.6m区域进行注浆试验。

②注浆试验孔的布置。

按设计要求,沿六角形外围布置4个注浆孔作为Ⅰ序列,外围另2个注浆孔作为Ⅱ序列,六角形中心为Ⅲ序列注浆孔,中心孔四周布置4个检查孔,共布孔11个,见图2。每序列孔的施工间歇时间应大于12h。

③注浆试验钻孔。

采用XY-1A-100型和XY-1B-150型地质钻机,钻具?准110mm,钻孔深度要求入岩2m。

④试验孔注浆。

1)注浆材料:采用水泥黄砂粉煤灰浆液,配合比为水:水泥:砂:粉煤灰=1:1:0.5:0.3。

2)注浆压力:在进行注浆试验过程中,注浆压力可逐级提高。

⑤检验注浆效果。

试验孔注浆完成7d后,现场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结石体抗压和抗弯指标,作为检验注浆试验效果的依据。

3.2.2.2 注浆施工

①总体施工顺序。

首先,现场测量放线,标注注浆孔位;然后,钻注浆孔,注浆完成后插入1Φ25钢筋(入岩2~3m);最后,开挖坡面,对坡面进行植被防护施工。

②注浆施工工艺。

1)注浆孔布置:孔径90mm,孔深需入岩2~3m,孔距5m,梅花形平面布置。注浆孔沿着滑坡边缘从上至下依次钻孔与注浆,从地裂缝后缘开始,先施工第Ⅰ序孔,再施工第Ⅱ序孔。

2)注浆材料:选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符合拌制混凝土用水要求的水作为灌浆用水。浆液水灰比初灌为1:1,以后逐步降低至0.6:1。水泥浆搅拌时间需大于3min,浆液制成后4h内须完成灌注。

3)注浆压力:注浆压力根据现场注浆情况调整[14],初步设计注浆压力为0.2~0.6MPa。

3.3 注浆效果的数值模拟

3.3.1 模型参数选取与建立

采用荷兰代尔弗特大学开发的PLAXI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该软件主要用于分析岩土体的变形、稳定性、地下水渗流等问题[15]。选用摩尔-库仑本构模型,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尺寸及网格划分见图3,各项边坡参数取自表6。刚性基底边界,左右边界仅考虑x方向位移。初始应力为岩土体自重应力,忽略地下水的影响。

3.3.2 边坡稳定性分析

注浆前位移矢量如图4所示,注浆前位移增量见图5。由图4、图5可知,边坡开挖后将发生大变形,故必须采取适当支护或加固措施。

由图6、图7及其它模拟计算结果得到,注浆加固后,边坡的位移仅有0.03mm,安全系数为1.3,均可满足稳定性要求,表明注浆加固效果良好。

3.4 注浆效果的室内试验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现场注浆加固效果,在注浆工程结束后,又从工作区取得原状土样40个,其中注浆前18个,注浆后22个。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后得出:土样的粘聚力提高了15kPa,内摩察角增加3.2°,孔隙比、含水量、饱和度及压缩系数均不同程度减小,而压缩模量、密度及液限塑限则均增大(见表7)。注浆前后土体试验结果表明,注浆改变了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了土体的强度和承载力。

4 结论

①对纯水泥浆、水玻璃、水泥黄砂、水泥粉煤灰和水泥黄砂粉煤灰五种注浆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五种材料的初凝、终凝时间及各时间点的抗压、抗弯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黄砂粉煤灰注浆液具有更高的强度,可注性较好,且成本更低。

②通过确定注浆量、注浆压力和注浆孔间距,设计并实施了依托工程边坡治理的注浆处治方案。

③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对依托边坡工程注浆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④注浆前后土体试验结果表明,注浆改变了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了土体的强度和承载力,水泥黄砂粉煤灰注浆加固切实可行,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新网chinanews.com/gn/2011/02-06/2827978.

shtml[EB/OL].2011,02,06.

[2]孙广忠,姚宝魁.中国滑坡地质灾害及其研究——中国典型滑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12.

[3]贺可强,阳吉宝,李显忠,等.堆积层滑坡预测预报及其防治[M].一版.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1-18.

[4]张有,欧阳永龙.浅议岩土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矿业,2005,14(6):70-72.

[5]郝哲,王来贵,刘斌,等.岩土注浆理论与应用[M].地质出版社,2006:105-121.

[6]奇俊德,李世峰.素水泥浆注浆材料性能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6,121(5):22-25.

[7]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8]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9]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41-44.

[10]刘润,闫玥,闫澍旺,等.浅层压力注浆法加固风化岩质边坡及加固效果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6,39(5):523-536.

[11]胡继承.裂隙岩体中的现场注浆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21-22.

[12]魏万鸿.压水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J].甘肃农业,2006,(1):216-217.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M].2003.

篇7

摘要:

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存在已久,虽然近些年来政府和残联采取多项手段鼓励残疾大学生就业,但是在残疾大学生入学比例逐年提高以及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这一问题越加突出。造成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其中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残疾大学生就业服务缺乏是形成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因。为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完善按比例就业政策,包括严格执法、降低安置比例和实施累进比例;二是加强残疾大学生就业服务,包括在大学设立残疾大学生服务中心和残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关键词:

残疾大学生;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大学生

就业指导中心自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每年都有少数残疾学生参加高考。由于当时我国社会所秉持的残疾观非常落后,对残疾人参加高考设置了重重障碍;即使有资格参加高考,且达到分数线,也被高校以身体或心理的原因拒绝,因而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残疾人非常少。随着残疾人观的转变和法律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开始接受残疾人入校学习。但是随之而来的残疾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凸显。

1残疾大学生就业现状

1.1残疾大学生就业概况

从招生数量看,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招收残疾学生,残疾人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人数呈现连年增长趋势(见表1)。但是从比例上看,残疾大学生占全部大学生的比例相当低且就读的高校多为非211大学。以2010年为例,当年普通高校招收残疾学生数量超过300名的省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河南、江苏、山东、河北、陕西、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广东、湖南、内蒙古、安徽,其招生数量占全国总数的63%。上述省份除江苏、湖北、陕西、广东、四川等省集中了较多著名高校外,其他省市则较少有211大学,其中河南、贵州、云南、内蒙古等省各只有一所211大学。由于人数相对较少,在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背景下,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往往被社会所忽视。然而相较于健全大学生,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严峻。以2014年为例,当年高校残疾毕业生为8115人,其中普通高校7122人,特教学院993人。按照《关于做好2014年残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应不低于70%,照此计算,2014年各地应安排应届毕业生不低于5680人就业。但是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残疾大学生安排就业的人数不到2500人,全国残疾大学生未就业率超过三分之一。从地区看,残疾大学生的就业率存在较大差别,有些省市的残疾大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有些省市的残疾大学生就业率低于40%,甚至只有30%。其中辽宁、内蒙和河北三省的未就业率超过三分之二,四川和山东两省的残疾大学生未就业率低于10%(见表2)。研究表明,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存在已久,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根据上海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2005~2007年上海市应届残疾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上海市应届残疾大学毕业生总数248人,到2007年6月,就业人数150人,就业率60%[1],而同期上海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7~2012年,残疾人就业率基本维持在45%左右。

1.2比较视野下的残疾大学生就业现状

在经济增速放缓、大学毕业生快速增加等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初次就业率仍然普遍超过70%。比较部分省市残疾毕业生与普通毕业生的就业率,发现两类人群呈现较大差距(见图1),尤其是辽宁、重庆、吉林、青海的残疾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普通毕业生的就业率。当然,也有部分省份(如浙江)残疾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普通大学毕业生。与不同专业普通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麦可思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提供的数据,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10个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也远超过残疾大学生的就业率(见表3)。从专业看,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的就业难度也有区别,尤其是面向特定行业和特定人群的专业,就业时选择面较窄的就业较为困难。如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开设了针灸推拿学(视障)、康复治疗学(视障)、音乐表演(视障)、绘画(听障)、视觉传达设计(听障)、动画(听障)6个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除推拿学就业率较高外(多为非正规就业),其他专业的学生很难就业,尤其是音乐表演专业基本不能就业。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本科专业有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视觉传达设计(听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听障)、针灸推拿学(视障)、音乐学(视障);高职专业为听力语言康复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听障,含平面设计和动漫设计两个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听障)、园林技术(听障)。中国残联教就部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调查表明,上述专业中残疾大学生比健全大学生就业率低到13%~42%。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不是近年来才凸显的问题,而是伴随着就业分配体制改革以来就存在的问题,只不过因为21世纪以前残疾大学生的数量太少而不引人关注。随着残疾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在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背景下,这一问题越来越显得迫切。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区域,残疾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1.3残疾大学生的艰难求职路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总体状况,通过个案可以看出残疾大学生的求职之路异常艰辛。

个案一:残疾女大学生遇求职难,投千份简历无人看。刘某某,出生8个月时得了小儿麻痹症,一直靠双拐走路。但她身残志坚,考上青岛科技大学。在校期间,她每年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是青科大的自立标兵,还拿过国家励志奖学金,英语专业八级。2011年底,刘某某开始寻找工作。在某次招聘会上共投递了1476份简历,但因简历上标明残疾,没有一个单位给她面试机会。后来她将简历上的残疾删掉,接到的电话立马增多,开始对方打来电话通知她去面试时,她会在电话里告知对方自己有残疾,但对方立马改变语气。为了能有机会证明自己,刘某某在接到电话通知后刻意隐瞒自己有残疾,她共参加了5场面试,但均没有下文。刘某某所在班级共有31名学生,只有她没找到工作[2]。

个案二:北大残疾女博士求职屡遭拒,曾被称为当代张海迪。郭某,12岁时因误诊导致高位截瘫。靠着惊人的毅力,她在轮椅上学完了小学到硕士学位的课程,并掌握了四门外语。但是当她硕士毕业找工作时却遇到困难。其中有一次的经历让郭某永远忘不了。当郭某的父母推着她到一所高校应聘英语教师时,学校领导看了她的简历后冷冰冰地说:“我知道她英语水平很高。但是她是自学拿到硕士学历的,而且她是残疾人。我们不要这样的人。”郭晖横下心来要读一个正规的博士,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终于考上了北大外语系。2003年,她考入北大英语系读博,在此期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并获得“五四青年论文竞赛奖”。她的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被称为“当代张海迪”。然而当她寻找工作时,再次因为残疾而被拒。她说:“我能改变我的学历,却不能改变残疾。4年之后,我找工作时还是面临同样的结局。[3]”

个案三:残疾大学生苦读五年获双学位,求职多次被拒。30岁的程某是2005年武汉首批免费上大学的残疾人。学完电大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大专课程后,他又在中央电大江汉分校读行政管理本科,取得了平面设计中级职称。2010年8月,程某参加招聘会,但招聘负责人明确拒绝:“不招残疾人。”后来一次次寻找工作,一次次碰壁,用人单位要么以不招残疾人直接拒绝,要么以“不合适”为由将其拒之门外。好不容易有一家公司欲招用他时,主管以只招一线员工,“担心残疾人吃不消”为由将其婉拒。

2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残疾大学生就业政策和服务支持现状

客观地说,政府和残联部门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这些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雇用残疾大学生。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残联发[2009]8号),要求“本着优先、优惠、优质的原则,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作为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优先扶持,实施重点援助。”为鼓励用人单位录用残疾大学生,《通知》列出了优惠条件,包括用人单位安排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超过比例的,给予奖励;用人单位每安排一名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职工人数之内;县级以上残联及直属单位新录用、聘用工作人员中,高校残疾毕业生不得少于20%;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优先录用高校残疾毕业生;鼓励创业,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各地出台残疾大学毕业生专项扶持政策。北京、山西等18个省市首次明确将残疾学生纳入求职补贴发放范围。吉林省从2014年开始对残疾高校毕业生给予岗位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贵州省文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用于安排残疾大学生就业。上海市规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企业和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每安置毕业未满5年的全日制中高等残疾人毕业生,在其劳动合同存续期间,按月补贴同期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单位承担部分。天津市对残疾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对用人单位新招用普通高等院校残疾毕业生的给予新招用残疾人就业补贴,对残疾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给予最高20000元的创业补贴,创办个体工商户的给予5000元的创业补贴;创办个体工商户后以个人名义缴纳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费的,给予75%的补贴,最高可享受6770.76元的保险补贴。

2.1.2改革按比例就业政策。主要政策突破表现为:

(1)多地制订了党政机关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时间表,提高了安置人数要求。湖北、江西、四川、重庆、青海、陕西对残联机关干部队伍中残疾人干部的比例要求有所提高。北京市规定未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市属事业单位应在“十二五”末突破“零安置”;陕西、甘肃对各级党政机关所属各类事业单位中同样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职工的明确要求。天津要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1.5%比例的,应当说明情况,做出安置计划。

(2)建立用人单位残疾人岗位预留、定向招录。北京、天津、山西、吉林、江苏、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明确要求建立岗位预留制度,面向残疾人定向招录。湖北规定全省每年统一招收公务员时,原则上要将招收总人数的1.5%以上名额专门用于招录残疾人。北京、上海已在全国率先面向残疾人推出了公务员岗位定向招录残疾人。吉林规定从2015年起,对申请使用空编招录(招聘)的单位,空编使用计划优先安排残疾人。山西规定未达到规定比例安排的事业单位,如确有条件提供岗位,而不按规定定向招聘残疾人的,不准其进行招聘工作。浙江规定事业单位专设残疾人招聘岗位的,由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统一下达招聘计划。201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27个事业单位职位专门定向招录残疾人。

(3)细化招考环节要求。天津规定按照合理便利原则和残疾人需求,采取为残疾人考生提供专人服务、单独设置考场等措施。浙江规定专设残疾人招聘岗位的,由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统一下达招聘计划。广西规定招录机关专设的残疾人招录职位,经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降低笔试合格分数线等优惠政策。

2.1.3加强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服务支持。北京市实施残疾大学生就业助力计划,组建导师队伍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天津对未就业的残疾大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湖南省将登记未就业的残疾人毕业生录入全省就业服务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履行一次职业能力测评、一次心理咨询、三次岗位推荐、两次岗位见习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兜底服务;2014年,湖南组织开展残疾大学生就业援助专项活动,举办第五届残疾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现场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就业失业登记、创业指导等服务,同时全面启动湖南省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广东省残联首次联合教育厅共同举办高校残疾毕业生网络招聘暨现场人才交流会。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安徽、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等地举办了残疾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2.2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即使采取了多种措施,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多样,但是残疾大学生就业问题仍显严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方面看,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从微观方面看,残疾大学生专业与职业不匹配,就业信息难获得,对职业有过高期望等。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2.2.1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受传统残疾观的影响,社会公众普遍把残疾等同于“残废”,认为残疾人就业能力差,甚至没有就业能力。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在雇用残疾人上采取歧视的态度,或者宁愿缴纳高额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雇用残疾人。为促进残疾人的平等就业,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如《残疾人权利宣言》、《关于残疾人行动的世界纲领》、《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发达国家很早就制定了相关反歧视法,如日本制定了《残疾人就业促进法》,美国颁布了《美国残疾人法》,瑞典出台了《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法》。虽然我国宪法、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法等均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做出规定,《残疾人就业条例》提出“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但是这种条款只做出了禁止性规定,而未对违反条款的行为所应受的处罚做出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年)第六十条规定“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这条规定虽然指出了残疾人维持自身权益的途径,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相关部门,往往导致投诉无门。而向法院提讼,也因费时费力费钱,再加上其专业强,绝大多数残疾人不会选择这一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劳动者的权利做了规定,但并未明确侵犯这些权利所应承担的责任。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用人单位在招录大学生的过程中,用或明或暗的歧视性条款将残疾大学生排除在外。这种案例非常普遍,新华网2013年4月9日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晓峰在一家招建筑结构设计毕业生的公司进行面试时,因面试官发觉了他腿有残疾,在回答完问题后,当着众多的人,竟让他站起来走两步,并以此为理由拒绝了他[4]。无独有偶,同年南方都市报报道毕业于海南师范学院政法系金融专业的小儿麻痹症患者梁华升在找工作时,招聘单位的负责人要他去物资回收公司,意指梁华升为废物。在某家招聘收银员的商店应聘时,老板说梁华升会影响商店的生意[5]。上述招聘单位的行为竟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随着法律的逐步完善,对残疾大学生的歧视越来越隐蔽,用人单位通常以其他理由拒绝残疾大学生,残疾大学生明知是残疾歧视,却因找不到证据而只能默默忍受。

2.2.2按比例安置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城镇就业人员达到38,240万人,从理论上讲,全国可以安置573.6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那么城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多少呢?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城镇残疾人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根据全国残疾人口的年龄分布(0~14岁占4.66%,15~59岁占42.10%,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53.24%,事实上,城镇老龄化要高于农村,因而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要高)进行计算,可知城镇劳动年龄段残疾人为872万人。在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中,一级、二级残疾人绝大多数失去劳动能力,数量约为258万。这样,计算得到处于劳动年龄段且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614万。如果再将16岁以上且在校学习的残疾学生排除在外,则最终数字低于600万。也就是说,凡是有劳动意愿、处于劳动年龄段且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基本均可以通过按比例就业方式得到安置。但是,中国残联下发的《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4)29号]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全国城镇残疾人各种形式就业(包括集中安置就业、按比例安置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个体就业等)的人数一共只有445.6万。近些年来,在新增就业中,按比例安置就业的人数一直排在集中就业和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之后(见表4)。到2013年,城镇新就业残疾人36.9万,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10.7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8.7万,公益性岗位就业1.5万,个体就业及其它形式灵活就业14.6万,辅就业1.3万。在新增就业中,按比例就业所占比例不到四分之一。这表明部分地区和部分单位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2.2.3针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各个高校把大学生的就业率看成是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了相应的就业服务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开展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残疾大学生是就业困难群体,尤其需要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但是目前国内高校残疾学生所占比例极低,再加上缺乏相应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针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基本没有建立起来,针对残疾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也无从谈起。而社会上提供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等部门,由于缺乏针对性,残疾大学生很少利用;各级残联部门设有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少数地方还专门开展了针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如北京市每年由市残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等单位共同召开残疾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提高了残疾大学生的就业率。但是多数地方残联的工作没有进入到高校,既不了解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也很难提供有针对性且具专业性的就业咨询和培训。事实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大学生对残联组织和残疾就业服务机构并不了解,根据中国残联与IBM联合的《残疾大学生就业状况白皮书》,有近40%的残疾大学生不知道有专门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对残联的服务利用率也不高[6]。

3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不仅需要残疾大学生转变观念,全社会转变残疾理念,更需要改革政策,加大政府支持。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3.1完善按比例就业政策

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措施是增加就业岗位。从现有的就业渠道看,福利企业的规模、数量以及安置就业的残疾人数量均呈现稳步下降趋势;自主择业则属于非正规就业,非残疾大学生的择业主流。因此,残疾人就业岗位的拓展主要来自按比例安置就业渠道。但是,目前残疾人按比例安置就业政策未得到有效的落实,每年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数量远没有达到规定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有两个方面:

(1)执法不严。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对按比例就业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这种规定比较模糊,对于违反按比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行为所负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另外,对用人单位的执法检查权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但是多数地方政府将其推给残联,而残联又没有执法权。即使一些地方政府授权残联执法权,也因为残联人员编制和执行力等问题而导致处罚不力。一些企业自恃背景深,靠山硬,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也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地方为力。甚至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带头违反法律,拒绝安排残疾人就业。

(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偏离促进就业的目标。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本来目的在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这一制度逐步偏离目标,许多地方变成“只管收钱,不管就业”;一些用人单位宁愿缴纳罚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雇用残疾人,于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越收越多,残疾人就业数量却呈现下降趋势。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北京市按比例安置1413名残疾人就业,十年后的2013年按比例安置1221名残疾人就业。而这十年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却越收越多,目前每年超过20亿元。针对按比例安置就业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3.1.1严格执法。首先,要进一步细化《残疾人就业条例》处罚条款,明确执法主体;其次,各级残工委定期依法曝光违反残疾人就业条例的机构和企业名单,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均应一视同仁。建议首先从中央国家机关做起,对曝光三次及以上的单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并对负责人进行相应的警告处分;对企业则降低信用等级;对于严格执行按比例安置就业的单位要通报表扬,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最后,鉴于按比例安置政策执法难、残疾人按比例安置过低的实际情况,建议列出时间表,逐步落实按比例安置政策。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招录应届大学生时,从2016年的1%逐步提高到2020年的2%;其他单位招录应届大学生时,必须按比例招录残疾人,招录比例从2016年的0.5%提高到2020年1%。招录方式可以是非定向招录,也可以是定向招录。在非定向招录中,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招录残疾大学生。

3.1.2改革安置比例。1995年财政部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年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交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的专项资金。”也就是说,残疾人就业保障实行均一费率,这种规定不能体现不同单位在安排残疾人就业中的不同责任。建议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中实行差别费率:国家机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残疾人安置比例为2%;其他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残疾人安置比例为1%,20人以下单位实行自愿安置,安置残疾人给予减税或补贴。

3.1.3实行累进税。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计算基数统一为1%,年度差额人数(即应安置人数减去已安置人数)越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比例越高。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第1~10人,按每人0.2%的比例增加;第11~20人,按每人0.15%的比例增加;第21~30人,按每人0.1%的比例增加;年度差额人数超过30人的,按5%征缴。

3.2加强残疾大学生就业服务

由于身体残疾或心理障碍,残疾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更依赖于服务,而这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弱项。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3.2.1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残疾大学生服务机构。在发达国家,多数大学建立了为残疾学生服务的机构,如在美国,有的学校设立有全校性的残疾人服务机构,也有学院级的残疾人服务机构,为残疾学生提供住宿、就业、公共生活、学习指导、事务管理、辅助技术的应用和意见投诉等事务[7]。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高校均没有针对残疾学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借鉴国外经验,建议在有条件的大学建立残疾学生服务中心,为当地残疾大学生提供生活起居、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就业帮助等方面的服务。服务中心的经费来源于高等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以及残联的资助。

3.2.2在有条件的大学建立残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目前,各高校普遍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咨询和信息服务。残疾大学生具有特殊性,高校设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基本没有专业人员能给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导致残疾学生的求职之路更加艰辛。有些学生广撒网,见单位就投简历,但是一个面试的机会也没有得到;有些学生对职业、薪水和就业地点有过高期望,错过了许多宝贵机会,最终不能就业;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一面试就露怯;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求职目标。

4总结

上述表现导致残疾大学生获得工作的机会大大下降,甚至有些学生投了上千份简历也没有收获一份回报,还有些学生因为接连失败而彻底放弃寻找工作。因此,加强残疾学生的求职指导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首先在残疾大学生较多的省市,由政府资助,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残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其职责是为本地区的残疾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指导咨询、举办残疾大学生招聘专场、提供就业信息、培训等。为稳妥起见,建设首先在国内选择一所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残疾人理论研究具有优势的大学建立一个示范性的就业指导中心,由学校出场地和人员,由政府提供财政拨款或政府购买服务,同时残联部门给予补助,为全国的残疾大学生提供咨询、培训和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2005-2007年上海市应届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2]残疾女大学生遇求职难投千份简历无人看.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3]北大残疾女博士求职屡遭拒曾被称为当代张海迪.搜狐新闻网.

[4]残疾硕士研究生找工作遇难题投600份简历未果.新华网.

[5]应聘80多家公司均遭拒一残疾大学生血泪求职路.南国都市报.2003-12-11.

[6]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IBM.残疾大学生就业状况白皮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