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5 23:0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工行新入行员工岗前培训心得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2018年新员工岗前培训即将落下帷幕,回首这两次精心安排的培训,让人难以忘怀。写下这篇心得体会,既是借此表达对工行、金融学校、培训老师们的感激之情,也是希望在提醒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很荣幸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工行这个大家庭中的新成员。这两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走出大学校园和跨入工作岗位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我被迷茫困惑包围着,而培训正好为我提供了一个整理自己内心的机会,像一个补充能量的中转站,让我可以满怀信心,尽快适应新的角色。

篇2

18岁,我们都曾经怀着报效祖国,保家卫国的从军梦走进军营,那时的我们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在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军营生涯磨练后,我们怀着未竟的梦想又走入了警营,这时的我们成熟自信,干练沉着。警营,成了我们事业的再次选择。作为一名老兵新警,顺利地完成角色的变化非常重要。通过30天的岗前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

一、军人和警察的职责不同。作为军人,我们的使命是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侵略,保卫国土的完整,主权的独立,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对外。而作为警察,我们的使命是维护社会秩序,打击不法犯罪,确保人民的合法权益,我们的任务是对内。内外有别,我们不可能用对待敌人的办法去对待自己的人民,对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上也有区别。

二、军人和警察的管理对象不同。作为军人,我们在部队接触最多的是战士,战士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有成建制的单位,有严格的纪律,能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比较容易管理。而作为警察,我们天天接触的都是老百姓。他们的成分形形,素质高低不一,来自天**北,处理起来就难得多。

三、军人和警察的权力不同。军队和警察都是国家的武装力量,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警察则可能具有更多的执法权力。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给我们让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当警察不是为了拥有权力,以权谋私,而是为民执法,为民服务。要做一个合格的警察就必须做到执法为民,公正执法,严格律己。

四、军人和警察的业务不同。军队有各兵种和专业的分工,警察也一样,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很多不同的部分,在要求上也不一样。

五、军人和警察的管理方式不同。军队的条例条令规定和警察的不一样。军队的管理比警察要严格的多,这是我们能很快适应的基础。

六、军人和警察的素质要求不一样。警察需要知道更多的法律条文。

通过培训,我深感警察工作的不易。怎么才能做个好警察?怎么才能做到执法为民,立警为公,既让人民满意,又能公正执法成了我思考的问题。要做一个知法懂法严格执法,爱民利民为民服务的好警察,作为一名刚进入警察队伍的新警察,我当从以下几方面去积极努力做好:

一、认真学习警察业务,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查缉技能,警械装备,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二、加强体能锻炼,掌握擒拿格斗技能,为今后工作做好足够的身体准备

三、积极参加新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四、努力学习公共管理课程,通过公务员入门考核;

五、虚心向老警察学习请教,尊重团结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工作;

篇3

关键词: 轮机工程; 船舶管理; 教学改革

一、航海类高职院校《船舶管理》课程的定位与要求

课程的定位:《船舶管理》是高职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 它承载了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任务。《船舶管理》课程应该是在轮机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全部完成,专业课程进行到大半或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开设的,是建立在上述课程之上的本专业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同时也是国家海事机构对轮机工程专业高级船员适任证书的必考课程。

从教学的角度上,《船舶管理》课程是建立在轮机基础,轮机英语、船舶主机、船舶辅机、船舶电气、轮机自动化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上的,是一门跨学科综合应用性课程。《船舶管理》课程的核心有两个:一是让人员、机器、船舶更安全,二是让海洋环境更清洁,这是21世纪海上运输的主题。这个主题也充分体现到以人为本、以船舶安全为本,保护海上人命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实现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上。课程的目标是根据国内外航海市场对于高级船员的用人需求,与海员培养的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完全接轨,及时跟踪有关海员培养的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变化,及时跟踪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应用等各种能力,适任和胜任未来的高级船员职务。

《船舶管理》课程的定位与目标的实现, 有赖于船员职业品质、法律意识与行为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不断巩固与提高的运行、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从学生在航海院校受教育开始, 一直贯穿于船员的职业生涯中, 并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船员职业品质和法律素养。

二、航海类高职院校《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航海类高职院校《船舶管理》课程教学上,普遍存在着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涉及许多国际法规、公约和规则、国内法规和规定、船舶规章和业务指导规章等, 这些内容本身比较枯燥, 对于缺乏实践环节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更为单调死板, 另外, 目前教材对法规等内容缺乏必要的释义, 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 有待于改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尤其是在国家海事局现行船员考试制度的指引下, 大多数航海院校在该课程教学上, 对课程的职务要求与法规条文内容多以教师课堂上“讲” 、学生课后“记” 这种形式来处理,势必使学生缺乏兴趣, 考试时完全靠死记硬背, 缺乏应变能力。最后学生死记硬背题库达到通过船员考试的目的。

这与课程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船舶管理》课程是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实践性的, 《船舶管理》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规范向行为实践的转化。《船舶管理》教学目标不仅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船员职责和海事法律规范的了解和掌握, 更重视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实践行为 ,尤其是2012年新的教学大纲实行之后,对实践行为的要求更高。@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完全依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奏效的。要想取得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必须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途径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船舶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实施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探索,拓展教学的外延与形式,运用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开展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结合船舶管理课程特点,挖掘和利用学校内外资源优势,做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案例教学与虚拟环境教学:

案例教学,指的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历史上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提供真实具体的情境,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典型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研究,并运用多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感染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船舶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航海历史上发生的船舶安全、海洋污染的典型事件和船舶生产实践中发生的正反案例。通过剖析案例,使学生自己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多用具体案例进行教学, 事故案例多种多样, 运用案例有助于学生从事故的实例中吸取教训, 尤其是经过分析事故原因和后果, 学会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要素入手, 系统地查找船上管理原因和公司管理原因, 分析纠正措施和管理预防措施,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较深刻地理解内容的实质和精髓。例如在“港口国检查PSC内容教学中,采用美国、韩国等国家PSC的案例教学往往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案例教学使PSC理论知识显得容易理解,也让学生对于美国以及一些主要港口国组织的PSC特点、检查情况有比较具体的认识,并促使学生就如何让船舶无缺陷通过PSC这一实际工作环节进行认真思考,对学生今后走上船员职业岗位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船舶管理课程中,情境课分为人为虚拟环境和现实船员岗位的实际活动情境,限于船舶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除了少数内容可以创设现实船员职业岗位实际活动情境外,在课堂内更多的是采用通过虚拟情景化的实践教学来实施,这些内容包括“履行各种工作场景下船员职责”、“船舶登记、检验、进出口岸检查、签证、接受安全检查、应急”、“遵守船舶安全生产规章”等。这一实践教学形式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情感并强化其认知。在实践中应充分应用3种教学手段:1)应用实物演示与操作,如各种船舶证书、文件以及记录本范本或复印本;2)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联网技术,提倡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3)应用轮机模拟器等场景提高学生船员工作岗位的虚拟程度。

2、校园文化与实地教育实践:

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群体文化活动,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师生所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文化环境的总和。它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价值导向、群体凝聚、规范行为、陶冶情感、实践锻炼等多种功能。许多航海院校都注重航海文化建设,且拥有一些航海文化的历史沉淀。航海院校的校园文化可作为船舶管理课程金傲雪的延伸与补充。它能将本课程教育中的爱岗就业、履行职责、质量管理、安全与环保意识的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与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包括我院在内的所有航海院校都强制实施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这些都为学生培养船员职业荣誉感、安全与环保管理、质量意识等提供了条件,营造了环境管理与人格管理相得益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氛围,并成为开展学生的读书活动、征文比赛、讲座报告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的良好校园环境。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海事执法监督现场、船舶管理公司、船上等接受如船舶签证、办证、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实地教育;鼓励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结合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走向航运企业、船舶,面向船员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社会实践的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国内船舶船员安全管理法规”这一模块内容的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可以是船员的法律意识现状,也可以是航运企业对船员海事法律意识要求。事前,教师布置任务与要求,在活动过程中由教师做介绍与辅导,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通过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社会、用人单位对船员法律素质的关注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加强职业素质和法律修养的自觉性。这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真实体验海事管理程序与要求,有利于加强学生法律行为的实践导引。

深化实地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学生毕业实习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 一些院校在《船舶管理》课程的教学上, 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的院校在学生毕业实习教学大纲中《船舶管理》方面的内容少且要求低。其实, 对课程的“遵守船舶安全生产规章 、防治船舶污染管理 ”等模K内容而言, 船上实习是最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 我们应高度重视船上实习在该课程教学的作用与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还应做到以下3点: 1)考虑实习船舶、公司的实际管理状况, 设计好实习报告大纲, 明确课程实习内容与考核标准; 2)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鼓励学生到管理规范的船舶、公司实习工作,以期收到船上实习的正面引导效果; 3)把学生船上实践环节延伸到走上工作的船员生涯中, 也为今后参加管理级船员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符合时代的要求, 要紧紧跟踪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变化, 要紧紧跟踪航海技术的变化, 要符合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因而是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工作。从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来看,“能力+ 技能+ 服务”是企业对人才规格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进一步进行学科和课程体系的优化, 才能将《船舶管理》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既能满足教育部对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的教育要求, 又能符合国际海事组织STCW78/ 95 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要求的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航海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 财务管理 专业建设 职业能力

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水平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经济新形势对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直接决定着高职学校专业建设。学校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完善专业建设,提高高职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的高适应性,以获得社会的支持,才能更有利于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因此,它在专业建设的许多方面,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还很不完善,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削弱了高职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本文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就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整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双师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思路。

1 找准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就业的压力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定位,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才能以此进行专业设置和开展教学,推进、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实效。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基层管理型人才,所谓管理型人才是指在专业岗位群上具有一定决策权力,并能组织实施上级领导决策方案,具有一定综合管理能力的通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在具备基本的行业或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尤其需要具有协调管理能力和自身发展潜力。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正确的专业认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ERP财务管理软件操作证书,为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做好知识、技能的准备,能适应会计、财务管理及其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3至5年职业工作锻炼,一些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将可以担任企业资金主管、成本主管、财务经理助理、财务分析员、投资理财规划顾问等高一级层次的管理人员。

2 合理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要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合理的配置,形成优化的课程体系,要围绕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或职业能力实现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设置各门课程。在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时,既要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又要赋予其新的内涵,贯彻以能力本位的思想,突出技能系统的训练,突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模块化教学的形式将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具体化,协调好模块之间关系,使之既具有逻辑性又富有弹性,并经反复教学实践检验,促成其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为此:

①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由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专业实践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四大模块组成。

②专业基础模块为本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如经济学基础、统计学、财政与金融等;专业应用模块分三个系统,会计岗位系统、理财管理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系统三大系统组成,构成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部分。会计岗位系统,是《财务会计》课程和《成本会计》课程的整合;理财管理系统是《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整合;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在资金时间价值、存货规划、长期决策、杠杆系数等重复教学内容,需要重新裁减整合;对《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中的财务指标进行整合。整合的目的是优化课程结构、消除课程之间的交叉和重复内容,使课程之间层次更分明,更具有逻辑性。应用模块强调的是专业基本实务操作的操作训练,专业实践模块也分三个系统会计岗位系统实训,理财管理系统实训、会计电算化系统实训(含财务软件操作应用),再加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训练。专业实践模块强调的是专业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它比应用模块的专业基本实务操作的操作更复杂、更具有综合性、职业性的特点,通过实训可使学生进入职业情境,体验职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锻炼他们的职业工作能力。专业拓展模块是在注重培养学生某些关键职业能力“专”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知识面总体的“宽”,通过设置专业综合化课程,将若干专项能力所需知识综合为一个模块,以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提高他们对相关专业的适应能力。

3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专业建设离不开教学改革,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汲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增加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专业热情。如案例教学法、民主讨论法、实训教学法、专业教学“生活化”等;以职业工作情境为背景,把学生引入财务工作的“现场”,让他们体验职业工作的实战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参与决策,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职业认知的悟性、完善他们的人格个性、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专业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将专业与日常生活、经济生活联系起来,感悟和体验到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财务管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财务管理专业的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

4 构建立体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评价偏重于学生对财务理论知识的掌握,轻视学生的理财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体验的发展,且一张考卷定终身,影响了课程评价科学性、公正性,这就迫切需要改革课程评价方式,通过构建立体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和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关注学习活动和过程,关注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对财务知识应用能力、财务实践的创新能力、职业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和趋向,关注学生搜集财务信息、资料和分析运用信息、资料的活动过程、能力、表现。为此,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改变了考核评价方式,不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而是采用多种方式考核相结合,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考核、理论考核成绩、实训考核;平时考核以作业、课堂表现为主,为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堂课的表现打分评价,对于理论考核评价,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写心得体会、小论文、查找相关资料、面试回答等方式,实训考核评价则在每一项目结束单独考核,然后取五个项目成绩的平均分与理论考核成绩、平时考核成绩进行综合得出学生的最后成绩。这种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促使学生更重视平时学习、复习,9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更科学、更公平,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更牢固,学生整体成绩普遍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5 建设双师团队、提升师资素质

教师是专业建设与课程实施的主体,是专业建设成功与否和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由于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两个系统――知识系统和技能系统,知识系统的培养教师可以传授,技能系统培养需要教师先对职业工作过程进行示范,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既要具备教学素质、能力,又要具备该专业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即必须具备“双师型”能力。这种双师不是证书型的双师,而是真正具备实践能力的双师,为此学校应该(通过专业学会)搭建师资建设平台,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与企业专家交流座谈,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这一平台,吸收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改革,并努力使之成为学校双师团队成员,因为企业专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最清楚高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接受到“双师化教育”。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有效衔接,确保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母小勇,薛菁.课程评价:从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业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3):46-49.

[2]周明星.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30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政策性、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管理学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工作流程,熟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听讲为主要模式,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热情低迷,理论转化的能力较差。笔者在从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经过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尝试使用启发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效果明显。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必要性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思维为核心、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民主的氛围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问、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与讨论中,自觉获得相应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和思维,提升自我。启发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单一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的困境,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引入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侧重于公共管理及政府人事工作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职位分析、人员规划、招聘与甄选、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实用技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重点,较为抽象,很难使学生真正熟悉政府人力资源运行过程,正确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法。因此,探索一种融体验、参与、互动、讲授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和有效尝试。在该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互动、体验、实训、模拟等现代化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觉发问、主动讨论、积极思考,过程生动有趣,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扩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注重对工具、模型、技术的使用和掌握,不光是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启发式教学由教师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将宏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技术,为知识迁移与扩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为日后参与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缩短适应期。

二、启发式教学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1.角色体验法

角色体验,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涉及困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关的人物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任务和心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策划、沟通、决策、应变等各方面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趣味性十足,强调学生的身临其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在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职业生涯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剧目,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管理者、普通公务员、人民群众等,共同体验不同职场阶段公务员面临的实际困惑,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以职场早期为例,让一位同学担任某局领导干部,两位同学担任某局资深员工,让三位同学担任某局新招录的公务员,还有一些同学担任旁白、剧务等角色,通过剧情的演绎,角色的参与,让学生明白职场初期适应工作环境的重要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做好职业规划的基本手段。在整个角色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指引学生通过表演、争辩了解情境的关键问题所在,能够通过讨论、作出决策,解决困惑,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用性。

2.模拟实训法

模拟实训法,就是通过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达到认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公职人员招聘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的担任考官,负责出题、考核、评分,有的担任工作人员,负责指引考生入场、监督考生面试过程、承担面试计时计分的辅助工作,绝大部分学生担任考生,通过分组抽签,主动参与到公务员的面试过程中,体验面试的感受,掌握面试的技巧。模拟开始前,教师应该宣读活动方案、注意事项等;模拟过程中,教师应全程参与,关注和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模拟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做好针对性的点评工作,使同学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在和努力方向。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真正熟悉公务员面试的基本流程,了解面试的注意事项和要领,提高面试技能。

3.游戏训练法

游戏训练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在课程游戏中的体验,加深他们对课程的身心感悟,不仅提高参与者的热情与兴趣,而且有助于创造活泼、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在运用游戏训练法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游戏,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二是找准穿插游戏的位置与时间,保证游戏是为具体知识而服务的;三是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掌握现场各种情况的发生,及时调整。四是做好游戏后的总结工作,要求每位同学讲解参与游戏的心得体会,为引出讲授课程打好铺垫。如在绩效沟通的讲授中,可以采用“你来比赛我来猜”、“驿站传书”等心理学小游戏,通过游戏的参与,让学生感受沟通的魅力,了解沟通中存在的障碍以及问题,进而设想解决问题的措施。

4.案例研讨法

案例研讨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每章都应有相关案例的切入,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听讲。每章课程理论讲授结束后,应配有相关的公共部门各类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用所学专业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方案。如在薪酬管理教学中,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现行的薪酬体系为例,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然后通过应用所学的薪酬制定的标准、基本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制定出能够符合专业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岗位特征、体现岗位绩效的薪酬方案。在绩效考核的教学中,以绿领巾事件、脱裤跑事件、重庆工商大学罢课事件为导入点,让学生分析事件的不合理之处以及发生原因,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何才能使考核不成为一种负担,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考核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听讲,掌握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结果的评价与反馈

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书面测试,启发式教学注重开放式测试,形式多样,可以采用方案设计、实训经验交流、案例编纂与分析、现场操作等,突出灵活性;在评价要素上,启发式教学不再过分强调结果,而是把重心放在过程的动态评估,注重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体现出来的态度、知识应用与技能展示。通过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提高,参与课程讨论与学习的热情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大大增强,学生正逐步完成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操作者的角色转变。今后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中,还应该继续进行创新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6)

[2]刘正妙.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民办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