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00:3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警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警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管理和服务

2009年12月18日至2010年1月17日之间,本人参加了江苏省卫生厅的两岸医护交流计划,赴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外科学习交流,短短的一个月间,台湾的风土人情还没有看够,但荣总神经外科已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祖国宝岛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台湾同胞热情真诚。在台湾我们得到了台湾医师联盟和医院领导的热情照顾,而且在交流学习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台湾的医疗管理、医学教育模式均比大陆发展的要好,尤其是细致化的医院管理;人性化的护理制度;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与时俱进的医疗水平等等,使我此行得益匪浅。下面简单谈几点此次交流的体会,希望在今后的工作、教学过程中能加以借鉴。

1、台湾医师的工作强度和敬业精神。

相对大陆的情况来说,台湾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强度明显要高于目前大陆神经外科。台湾神经外科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工作相当刻苦。部分同他们的体制有关系,因为神经外科专科医师一直到被聘为主治医师以前,工作单位并不固定,为谋求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位,他们必须要拼命丰富自己的专科知识,以及手术的基本功。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早上通常7点钟以前都到医院了,每个医疗小组的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到院后如果不是参加大交班(荣总医院神外不是每天都交班的,一般每周只有一次),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临床工作中去,先在主治医师的带领下查房,查房时间不长,查完房就进手术室了。每个临床小组每天都有手术,少则1台,多的时候有3到4台。虽然数量上的情况同苏州差不多,但是他们的人手很少,每个临床小组只有一个主治医师,下面有2到3个住院医师,没有研究生、进修生等。所以工作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手术如果比较大,经常会到晚上7点以后才能结束,甚至更晚。可以这么说,年轻医生基本上是整天泡在医院里,没有过多的时间从事休闲和个人活动。其别是住院总医师,更是差不多在参加一场魔鬼训练,在两年的住院总时间里,基本上所有的手术,所有的学术活动,所有的神经外科急诊,都由他来安排。一年的强化训练常常带领丰厚的果实,我发现由于他们手术的机会比我们的同年龄段医生要多得多,所以他们成长起来要比大陆的神经外科医师快一点。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中,所有的年轻医生都在医院附近租房,减少在上下班路上耗费的时间。台北交通拥挤,如果家里住得远,根本不可能早上及时赶到医院。

反观大陆的情况,我觉得有很多值得深思。一是现在的大学扩招,包括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扩招,虽然缓解了失业率对政府的压力。但是也使过多的医学院校学生涌入大医院中,虽然存在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但是实际上各个临床科室的医生还是偏多的,深入了解医院的现状就会发现二者并不矛盾。医院看病难主要存在于三级甲等医院,是由于床位数、手术台、门诊容纳量等诸多因素制约造成的。但是就我看目前大多数的科室的医生数量是过多的,人才结构也不太合理。外科的情况基本上是年轻医生抢着上手术台,平均到每个医生身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不多。像荣总神经外科这样全台最出名的机构,他们每年培养的住院医生只有1到2人,而我们的各大附属医院,有的研究生导师每年招的研究生就达5人以上。虽然大家工作的热情很高,但是同他们比起来,由于医生数量比较多,每个人的工作量要少很多,存在一定的人浮于事的现象。可以说知名专家学者都很忙,但是应该得到正规化培训的年轻医生却缺乏临床锻炼的机会。有很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后,并不能达到应该有的临床水平,为他们今后谋求工作、今后的事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医院人事状况已经饱和,医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部分学生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甚至有人一开始就产生了想混日子的想法。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实习医生,问他几个问题是一问三不知,后来我希望他工作一周期间认真看书,一周后回答同样的问题,结果一周后仍然不能作答,令人失望。后来通过侧方了解到,该同学毕业后就放弃了学医的道路,弃医从商了。虽然只是的个别的例子,但是我不得不想我们的医学教学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是不是有所偏差?今后的工作中,除了培养每位学子的基本医学知识外,是不是应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培养兴趣、指导他们今后正确的定位?比如说,社区卫生工作是今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方向之一,指导他们今后积极往此方向谋求发展。

2、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台湾的专科医师训练是由各个专科协会制定的,参加者必须是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经医师考试合格者。经过医师考试合格者可获得住院医师的资格,然后即可参加专科医师培训,一般不同的医学专科培训的年限并不相同,一般是3到7年,培训结束经过专科医师考试合格可以取得专科医师学会的认证书,专科医师取得后并不是终身制的,一般6年换证一次,6年期间必须修得一定的学分。住院医师经过培训成长为合格的专科医师后,如果得到某医院的接受,就可以被聘请为主治医师。完善的训练体系能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打下健全的知识基础及训练纯熟的技术,并培养前瞻的眼光及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储备和更新医学人才,保障了神经医学的水准和品质。

从他们的培训制度我们可以知道,在成长为神经外科的主治医师之前,他们都不可能取得荣总医院正式员工的资格。所以他们在专科医师培训的阶段,必须要努力使自己临床技能到得进步并通过专科考试,只有成为一个合格的专科医师,才有可能被各个医院接受认可并聘用。而我们江苏省的情况是大学一毕业就开始找单位了,一旦被单位聘用,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是不会被单位解聘的。研究生教育也大致如此。分析其中的差别,我认为他们的机制好在年轻医生在自己的黄金时间段能得到强化的训练,虽然我观察的时间不长。但是发现年轻医生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会得到非常正规化的培养。荣总同年龄段的医生,在手术操作、基础知识上的基本能力上要强于我们。除了个人谋求发展的动力外,这种机制对医院的约束力也是存在的。因为每个同档次的医院每年都有专科医师培训出来,如果荣总的神经外科培训出来的医生在别的医院被聘为主治医师后,实际临床水平不能达到必要的水准,势必会影响荣总神外的声誉。

而我们的情况是,参加专科培训的是定科的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博士生,定科的住院医师是本院医生,比起台湾的情况来说他们面对的压力要小得多。研究生和博士生要面临通过课题研究的关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工作中来。另外由于大家的临床手术机会并不多,也没有一个标准来界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究竟应该达到怎样的临床水平,所以毕业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常规手术都不能完成。现在国内的少数大医院也开始了住院总医师制度的实施,对将来进一步规范专科医师的培训我认为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省内也尽快出台住院总医师制度的培训方案,并使之法规化、制度化,必将对学科成长产生良好的影响。

3、注重对外的交流

荣总神经外科的历史很悠久,早在1975年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外交流,特别是同世界知名的神经外科机构进行交流互动。从1981年起,神经外科就派黄俊一医师和张光雄医师去美国Minnesota进修学习,全部由院内基金赞助出国,以后每年都保证有人在全球顶尖的神经外科中心学习。除了医生以外,还将专职护士和技术人员送出去培养。出国进修之处遍布北美、英、法、德、瑞典、日本等国。在他们颅底外科实验室的墙上,有相当多的业内公认的神经外科权威留下的手印,比如所Yasargil、Roton、Oinas等。每年在他们举办的国际性学术论坛上面,都有很多专家过来交流。在相关法律的支持下,他们还会邀请他们参加荣总的手术。

当然,我们大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师被送出去交流学习。但是就我们苏州神经外科的情况来说,仍然有借鉴之处。一是出去的进修人员虽然不少,但是很多是在实验室从事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或者是攻读博士后,与临床有所脱节。很多出去学习的医师虽然发表了很多基础医学的论文,但临床技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个别的甚至是出去是为了所谓的“镀镀金”而已。二是与全球最著名的神经外科临床机构交流不多,而荣总神经外科只要年青医生专科医师培训结束,被聘为本院主治医师后,就会由院方派往世界最顶尖的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学习。使他们的临床水平始终同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保持同步。在荣总的日子里,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手术室里,通过观摩手术,我发现他们的手术能力和硬件设施,都是业内领先的。

还有一点,我认为也是妨碍了我们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那就是语言问题。台湾的医学教育都是英文化的,没有翻译成中文的西医教材。医学生又是青年中的精英,大多英语基础良好,特别是口语能力普遍强于我们大陆的情况。平常交班、病历、病例讨论、学术活动都是用的英语,对于他们同国外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带来了莫大的好处。我欣喜地看到,我们苏州大学医学部目前也越来越国际化了,比如说海外留学生的教学全部使用的英文教材,留学生的数量也越逐年增多,对于扩大苏州大学和附属医院的影响、提高临床大夫的英语水平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4、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系统化的和不断完善的资讯管理使得荣总在很多的地方都节省了人力资源和避免人力浪费,从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病人,第一次看到那么周全和人性化的“安宁照顾”令我非常感动。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没办法用镜头带回来和大家分享,因为那将涉及到人权,一个已经过世的人的人权,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就深深体会到的人权的真正意义。在管理方面不仅是对病人人性化,对医生护士甚至是护工都能够做到人性化。台湾的健保制度是比较完善的,民众的满意度也很高,在健保制度的基础上,荣总更是以病人为中心,提供高品质医疗及良心服务。医疗服务的目的包括:快速而且有效地利用最新的医学新知及设施;恢复到亚健康的目标,达到预防疾病产生之目的;促使亚健康民众恢复到健康状态,达到促进健康之目的。

对于荣总的医疗服务,我体会最深的是人性的关怀,由于时间仓促,我主要是观察到了护理部对病人的悉心照顾。令外,我参加了小儿神经外科的脑瘤患者整合门诊的活动,同国内近年来流行的MDT略有不同,主要目的的回访术后的脑瘤患儿。活动不光由神经外科大夫、病人及其家属参加,还包括放疗科、放射科、护理部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活动会给小儿及家属分析病情,提供建议,包括护士都会给每一位病员提供合理的建议。我想这样的服务给病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医疗方面的指导,更主要的是带给他们了温暖和关怀。

篇2

关键词:在职民警;双语培训;价植确定;模式

近年来,随着全国在职民警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强,对培训质量有了一个新的要求,特别是拉萨“3・14”事件之后,藏区民警培训的重要性突显。青海警院专门针对政法干警培训相关问题组成课程组深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同德、贵德、兴海、贵南5个县展开实地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这些地区双语政法干警普遍缺泛,在职干警培训大多以学习汉语知识为主,有关双语尤其是藏语的业务知识培训机会很少,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据此,民警培训双语教学价值突显,如何面对藏区公安工作和警察培训现状,站在全国民警培训发展的高度加强双语教学,成为当前民警培训的又一重大课题。

一、在职民警培训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的价值确定

(一)青海“多元文化”的民警培训价值需求

了解一个民族,掌握其语言,懂得其风俗习惯是交流的前提。青海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汉藏文化并存,藏族人口在青海占了很大的比例,如青海海北、海南、海西、黄南、玉树、果洛六个藏族自治洲藏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5,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充分展现了藏族的特点。他们的语言交流工具主要是藏语,其他语言很难流通。另外,这些地区汉藏民族双语教学本身也是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出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同样,在这些地区,要开展公安工作,就需要一批懂双语、了解藏民族多元文化的高素质警察队伍,这些警察的培训就要通过双语教育来完成。然而,在全省政法系统中,懂汉藏双语的民警只占总数的15.6%,兼通汉藏双语并具备双语文字能力的民警仅占5%,所以,对于在这些地区已经从事公安工作的在职民警双语业务培训势在必行。[1]

(二)青海民警培训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需求

在职民警教育培训中一直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究竟当前青海民警培训要培训哪些业务知识,哪些知识是民警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这实际也是警察的职业素质要求是什么,青海的民警在职业素质方面缺泛哪些培训,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警察的职业素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民警培训的质量,也可以为今后警察院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当前民警职业素质的要求。警察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法律决定了警察的性质,也决定了警察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这个作用确立了警察职业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也确立了警察培训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当今社会警察担负着多种职业的角色,不仅要打击犯罪,同时也要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从工作角度看,还要懂法律、懂心理、掌握一定的刑事科学技术,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高强的警体技能,综上所述,警察的职业素质可以归纳为: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职业素质。[2]

警察的政治素质具体内容包括:职业的荣誉、职业的身份认定、职业的道德观、职业的责任感、职业的沟通、职业的公共关系建立等多项提升执法能力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要求。从警察教育培训来看,民警的职业知识需要有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铺垫,是需要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青海藏区需要一批懂双语的民警从事业务工作,这个学习的过程还必须包括藏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警察职业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和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在实践中摸索,做中体会,不断练习中达到精熟。这也是警察教育培训必须遵循的规律。

2.民警职业素质培训缺失的环节。民警职业素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没有永恒不变的民警职业素质,一定的民警职业素质是与时展对警察的要求相适应的。特别是当前和谐社会对民警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综观近年民警培训的现状,在职民警的素质教育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新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公安系统的改革和公安工作的发展,一些培训机制、体制和培训保障性问题还制约着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民警培训未能凸显出全局性、先导性和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1)培训认识存在偏差。警务实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民警的职业素质,培训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在实际培训中,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认为通过培训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全部问题,因此培训被赋予了过多的功能,希望教师能准确定位每一位民警的素质和能力,来传授知识和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民警心理课程的开设不可能解决每一位培训民警的心理问题,警务沟通课程的开设,也不能迅速提高每位民警的沟通能力,真正做好沟通还需要其他因素,如民警自身的性格特点、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因此,对培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培训应该是长期的,经常性的活动。

(2)团队教学没有形成。影响民警培训的又一重要原因是教官的选择,当前青海民警培训承担课程的教师有三种,实战派、学院派、外聘专家。实战派是来自业务部门的业务骨干,他们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更容易和学员沟通和交流,但缺泛理论的高度和教学的经验。警察院校的教师理论性较强,有较高的分析比较能力,知识的传授能力较强,但他们缺少实战经验。而外聘专家虽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的高度,但缺泛对本地区民警的执法水平、执法能力的了解,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较低,况且对他们的聘请受时间和经费的制约。这种情况造成对教官的选择处于了两难的境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无疑二者的结合为上策,但当前,青海民警培训中还没有形成警院教师和基层教官教学团队的有效结合,还没有较好的激励机制促使基层教官愿意成为团队的成员,特别是当前还没有组成一支合作式的双语培训教师队伍。[3]

(3)对培训民警岗位现状调研的缺失。公安民警的培训应立足于民警执法意识的养成和警务技能的规范,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满足现实公安工作的需要,培训应进行充分的岗位调研,掌握公安业务部门的工作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需要,分警种、分层次地确定培训目标,量身定做,以达到较好培训目的。但当前,青海民警培训前期的岗位调研工作开展的还不竟如意,存在较大的漏洞,调研流于形式,基层民警对培训调查热情及重视都不够,调查结果还不能真正反应民警的培训需求,制约了民警培训的效果。

(4)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缺少藏区双语教学内容。培训内容是制约培训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培训目标的载体。在职民警对公安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培训的重要目的是更新知识,补充尚未掌握和掌握不好的技能,所以,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要紧贴公安工作实际需要。但近年的培训效果可以看出,虽一直强调培训内容针对性、实战性、超前性,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未完全落到实处,培训内容缺泛新意,导致民警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青海民警培训在内容论证方面较前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还不能做到充分调研和严格论证,针对藏区民警特别是藏区藏族民警在培训中双语教学尚未开展,他们往往受汉语水平的限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不透彻,学习掌握较慢,如不使用双语教学,培训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分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内容双语教学,能够增强培训效果。

(5)考试方式形式化。考核一方面能够反映学员的整体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反映教官的教学水平,在职民警培训由于受年龄、经验教育背景、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学员之间个性差异较大,采用闭卷考核方式,显得过于呆板,也不能有效地与公安实践相结合。整体把握培训目标,贴近实践的考核方式更能有效地反应学员的素质,展现个性的差异,并且还可以通过考试,达到进一步交流经验,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青海民警培训的部分考核方式近年有了较大的转变,从注重理论考试到注重实操训练考核,但较多还是采用闭卷的形式,考核流于形式,因此,针对不同警种、岗位和职级的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模拟演练、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核会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使培训更加贴近实践。

二、建立突出实践合作式的民警培训双语教学模式

民警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是两种不同的教学对象,他们各自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教育培训的根本,学历教育要充分体现公安教育的特色,要打好公安的坚实理论基础,而民警培训则要分警种、分层次,深入研究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工作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练什么,以职能需要的知识、技能实行岗位核心能力的教学训练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是对在职民警培训的一种变革和挑战,也是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对警察执法能力发展的需要。青海民警培训当前已经分为新警培训、晋升培训、各种业务培训、新知识培训四种类型,其中业务培训初步做到了分警种、分层次展开,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前期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培训模式一直是困扰教官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采用何种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突出实践需要的开放式双语教学模式

开放教学模式,可以冲破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以及教学人员的限制,采用实时教学与非实时教学的不同方式。开放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师团队的组合,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青海民警在职培训质量的关键。公安民警在职培训的内容,应适应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紧贴实战,突出新知识和新技能,切实能引起民警强烈的学习兴趣,解决他们实际的问题。在教师配置上应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从基层一线聘精通双语、业务强的兼课教官与双语教师共同协作,组成团队完成一门课程内容的培训,既有理论,又是实案,既有教师讲授,又有教官示范,不仅能提高培训学员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双语公安专业教师溃泛又缺实践经验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学与训练工作,使培训更加突出其针对性、实用性。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训内容要贴近实战,双语教学突出重点。[5]充分调研培训对象的现状及培训需求,根据不同的培训类型,形成各具特色的培训目标,如新警培训由于培训对象大多是刚毕业的警察学院民警及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且培训期短,警察学院毕业的民警,理论学习较扎实,但实践技能较弱,对他们的培训应侧重于技能的教育,操作性和程序性双语教学必不可少,而普通高校毕业生专业较杂,应依据学科不同分成小班有针对性地选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内容进行双语教学,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训练共同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个性差异,分层次进行培训。依据区域、警种、岗位、年龄、职位、知识水平等,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双语教学与训练。对在藏区工作的民警应加大双语教学的内容,特别是实践性和技能性强的业务训练更要强化双语教学力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民警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推行“分警种、小班化”,改“大灶”为“小灶”的培训模式,实施岗位核心能力教学训练,帮助民警掌握实战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岗位核心能力,使教学从“懂不懂”向“会不会”转变。

3.聘请有经验的双语兼职教官,注重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平时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发现和聘请有经验能解决实践问题的双语兼职教官,经常性地与教师共同探讨公安实践工作中的焦点和亮点,教学中结合这些进行讲解与训练,这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亮点。这些焦点和亮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和制约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增加新的培训内容,而且能有效地推动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益。

4.结合科技发展,传播新知识、新信息。民警培训要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和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治安形式不断变化,如何掌握前沿知识,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民警培训中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随时调整和添加新知识、新信息,以便民警在培训中及时获取,从而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案例分析与深度提问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是通过教师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民警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深度提问则是教师运用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就案例相关知识,不断地向受训民警提出开放式问题,以促使大家进行思考,参与教学讨论的活动过程。由于民警一般都是来自于基层,他们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案例的选择上一定要有针对性,特别是要选择藏区疑难案件,教师要明确,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受训学员能够理解知识点和解决的实践问题是什么。在受训民警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性地展开提问,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遂步将学员引入知识的纵深,并通过实案的剖析,使学员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分析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是“你将怎么做”和“为什么”,受训民警不仅可以熟练掌握、使用已学过的概念、观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发展自己的技巧,乃至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开放式的提问一般围绕新知识和公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在提问中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受训民警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对问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此模式又具体分为:

1.“案例评析”式。就是根据民警需掌握的技能训练内容的需要,从藏区日常工作中筛选和设置出若干个疑难案件和案例的教学情境,由学员代表讲述案件的侦破经过,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学员和教师对案件进行讨论、点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使学员学会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研判,从而对各种问题进行主动地体验、交流、探讨和研究,以达到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训练效果,促进参训学员研究创新能力的提高。“案例评析”的训练模式,使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则是教学训练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充分发挥参训学员在训练中主体作用的同时学员间也形成了交流和互动。

2.练习互评式。即在案例评析课后,教师将事先选择和收集好的典型案例分发给大家,案例中没有结果,需受训民警经过讨论后形成共识,受训民警分小组进行讨论,形成结论,讨论的过程也是在培养和提高民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组织对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互评,以便大家充分讨论后形成一个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媒体展开式。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搜集各种视听、录像案例资料,搬进课堂,组织观看和讨论;或者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组织民警通过电视等观看案例影像,组织讨论和分析,其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增加了教学效果。

(三)课堂单项训练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课堂单项训练式,是指教师对知识要点进行课堂讲授后,立即以真实案例为基本素材,再现实践活动情境,使民警设身处地的积极参与,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共同研讨,通过教师与民警及民警与民警之间的双向、多向互动,重点培养民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民警对课堂知识要点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模式。模拟实践训练式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典型真实的案例为原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民警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模拟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这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单一性和抽象性,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使民警在实际操作中独立思考和分析,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去模式统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对阶段知识和课程系统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不仅能很好地解决理论知识要点课堂学习和课堂实践的问题,同时又能解决将课堂知识完整地运用到实践训练中同步提高受训民警技能水平的问题。

1.课堂单项训练式。课堂单项训练法是一种讲到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的方便灵活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帮助双语民警透彻理解理论知识,还能激发民警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技能的单项训练,促使民警对的所授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提高民警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和锻炼民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使学习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此外,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课堂知识掌握的不足,通过训练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民警培训的目标,在训练中,要注意双语教师与教官的有效配合,不仅使用双语开展教学,而且技能训练也同步跟进,使双语教学与训练落到实处。

课堂单项训练教学要注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民警应有一定的思考讨论时间,通过思考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次,还应该保证课堂上有时间开展训练;最后还应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总结,避免草草收场,达不到预期效果。

2.模拟实践训练模式。模拟实践训练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教学环境的情境性。模拟案情一般要求以典型真实案例为蓝本,设计案发的时间、案发的地点、现场情况、侦查的情况、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及确定嫌疑人的依据。模拟接近现实,这样能够使民警很快进入角色,并能真正感受到案件侦查的情景。同时,该项教学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民警提供了一个提高技能和展现自我的舞台。

模拟实践训练式在开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训练方案。在方案中要根据所训内容做好案例及现场设计,案例设计带有典型性;要注意结合藏区多发、常见的案件设计,要以真实案例为模板,角色扮演要有真实感;模拟现场设计要科学。(2)做好训练准备。要充分考虑学员意愿,确保每人均能积极参与,可采用自由组合方式,按4-6人一组将受训民警分为若干组,由民警自由推选指挥员,并由指挥员决定小组分工。同时,要对模拟实践所需物品等进行充分准备,以保证训练的有效开展。(3)教师与教官全程跟进训练过程。在训练中,教师和教官全程跟进训练过程,以教官为主,教师辅助,要注意双语教师与双语教官的搭配,以保证双语训练的实际效果。(4)总结评比。采用受训民警汇报的评比方式。每一组将自己的训练结果以PPT形式进行展示,民警和教师及教官共同参与评比,评比采用开放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能考评民警实践技能,同时也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上述各种模式在民警双语培训过程中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选择藏区培训民警较多的班级展开。一方面,在试点过程中教学相长,弥补双语教学之初经验与准备不足,多多实践巩固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试点班受训民警能力的提升,会起到良好的宣传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立群.双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3.

[2] 林华瑜.信息时代公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构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

[3] 王大伟.中国公安教育的特色与定位――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考察[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2,(3).

[4] 王彦吉.中国警察教育与培训[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5] 杨永生.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创新公安教育模式[J].公安教育,2007,(4).

[6] 王卫国,李晓鹏.关于青海省汉藏双语政法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2).

[7] 桂萍.警察职业素质教育与双语教育的价值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篇3

一、业务办理情况

随着支队车管所业务的下放,截至目前,共办理国产小型汽车注册登记362辆,五类车注册登记134辆,检验小型汽车379辆,检验五类车108辆,补换登记证书15本,补领号牌20副,补领行驶证31 本。提交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1260人次,补换汽车驾驶证230本,补换五类车驾驶证130本,注销c3c471本,五类车科目一预约50人次,科目二三预约40人次,发放五类车驾驶证40本。

二、队伍建设

1、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民警素质和业务水平,扎实开展政治思想和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全体车管民警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学习,认真查找摆在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整改措施,通过学习教育,使民警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端正了态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制度,加强对车管民警的业务培训。为了保证每位民警熟悉车辆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今年来,我所共参加总队支队举办的业务培训十多人次,:并组织民警对公安部102号令进行集中培训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了民警的业务水平

三、便民、利民服务

篇4

关键词 在职培训 教学 改革 创新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traditional In-service Police training course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problem of backward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In-service Police training courses, improve the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 is a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research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In-service Police training work for people place more attention today, the effectiv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hand,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raining concept and training mode is an important topic worthy of study.

Keywords on-the-job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近年来,有关警察执法的问题一再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不管是山西的王文军案,还是北京的雷洋案,有关警察执法手段的恰当与否,警察执法办案程序的是否正当,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些案件本身的是非,并不在本文的探讨和研究之内,笔者所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在职民警培训,不断提高和增强在职民警的执法水平与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与执法要求,从而减少类似争端。对此,笔者认为,加大在职民警的培训力度,不断改进在职民警培训中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提升授课的质量与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在此结合自己从事在职民警培训中法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问题,供大家商榷。

1在职民警培训中传统课程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的在职民警培训中,绝大多数课程的教学方法几乎毫无例外都是采取讲授法,在法学类课程中这一特点尤其明显,即便是以讲座形式出现,也始终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员在其间主要是听取教师的讲述,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培训模式单一,没有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这一点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中,几乎很难得以实现,以笔者自身的经历来看,基本上就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即便中间穿插有一些互动,也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展开来。这也影响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也更加谈不上什么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二,教师与培训学员之间没有形成交流。与一般的学历教育不同的是,在职培训的对象本身就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这样一种教学对象,单纯的理论说教很难引起培训对象的注意,同时也很难说服他们接受新的理念。因此,有效的双边沟通与交流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是,受限于授课时间与培训组织者的理念,讨论式教学法在在职民警培训中应用的比率一直不高,而这一点在法学课程中尤为明显。

第三,教学缺乏针对性。在职民警培训中最为令人头痛的就是教学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在笔者从事的相关课题研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数据就是,很多培训对象在来校培训之前并不了解相关培训的内容,而作为讲授方的教师也并不了解授课对象的相关知识背景与层次。这样一种相互之间都缺乏沟通与了解的结果就是,教学缺乏针对性。一直以来,我们讲到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创新时,都只关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但其实针对授课对象需求,开展前置性的调研,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恰恰是我们目前在职民警培训中很大的一个缺漏。

2造成在民警培训中课程教学滞后之原因分析

在前文中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在职培训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那么接下来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的就是造成这种滞后的原因。从笔者自身从事法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主管部门及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对在职民警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在职民警培训工作,是省一级公安厅(局)所直接主管的一项工作,但是很明显的,其很难成为地方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心。而作为承担具体培训工作的各级公安院校,一直以来都强调的是学历教育,虽然也在不同程度上承担有在职民警培训的任务,但显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不仅体现在对相关授课专题的设定、授课教师的选拔与培训、授课人员的待遇与发展等,还体现在学校在相关经费和硬件上的投入。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职培训一般都是临时性和短期任务,完全可以共享学历教育的一些资源,没有必要专门去投入。对此,笔者感到十分无奈。其实从公安教育本身的特点来看,学历教育是一种低层次教育,因为它培养的是基层民警,着重培养的是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度和从事警察职业的基本技能,其职业能力要求其实远远低于在职培训。在职培训虽然是“临时性”的短期任务,但是其对培训的内在要求高于学历教育,因为它是一种提升教育,特别是针对的对象本身都是具有一定的公安工作经验与知识的群体,其对培训的内在需求往往也是为了获取自身职业发展的动力与潜力,因此,他们对授课者要求甚高,这不仅体现在授课者有关内容设定、授课环境与条件,还特别会体现在授课者能否帮助他们解决长期基层公安工作所面临的诸多困惑与实际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的不重视与投入不够,就会导致培训学员与培训主管与承担单位之间需求矛盾突出。而事实上学员的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培训工作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在职培训工作缺乏长期建设发展规划。一项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规划、建设与积累。但是就笔者自身从事在职培训工作的经历而言,目前的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由于管理体制、权限区分等多方面的原因,培训工作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长期发展规划。以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的师资建设与培养为例,笔者从事在职民警培训的相关法学课程教学近20年,从来没有获得机会参与过相关的针对在职培训工作的专职提升与训练。而多年前获得一个所谓的“中级教官”称号,亦不知有何作用和如何“进步”为“高级教官”,至于相关教官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谁来进行年度考核就更加无从谈起。另外,一些多年不从事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的人,仅仅因为其具有相关的学历教育方面的职称,就可以直接被认定为“教官”,因此,在这样一种现状与背景下,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的发展现状就可想而知。

事实上,在职民警培训的建设发展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绝不仅仅限于笔者所举例的师资队伍建设,也绝不是什么“临时性”任务,特别是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手段被推广应用到公安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与解决,民警自身素质的再提升无论是频率还是深度都将不断加强与加深,建立长期系统的在职民警培训工作体系是我们必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在职培训的参训者与组织者思想认识不足。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不约而同的加强了在职民警培训工作,以期提高在职民警的业务素养和办案能力,但现实中笔者认为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训者对于培训本身从认识到具体的实施都存在着一些误区。从组织者的角度而言,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没有意识到在职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把在职民警培训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特别是没有上升到公安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大局层面来看待培训工作,一些地方的培训组织者只是抱着完成工作任务的心态来组织实施培训,既缺乏培训科目设定前的前期调研,又缺乏对实际培训效果与培训质量后期追踪调查。这事实上无法动态和真实的掌握与了解培训的实效。从参训者而言,作为培训对象的基层民警也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心态,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本身就工作任务多、压力大,抽出时间来学习,是搞形式,影响正常工作;另外一个方面,从培训后的结果来看,往往不会给自己事业的发展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比如说升职、晋级等,还不如多办点案更加实在,这也导致参训者自身对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

应该说,导致在职民警培训工作效能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上述三个方面是最为主要的,而这些因素最终汇集的结果是,从事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的教师群体,也难以投入较大的精力与时间去钻研相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也就必然会导致相关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滞后。

3改革c创新在职民警培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必须将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纳入地方公安机关与公安院校的核心工作日程。在职民警培训是关系到公安队伍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要将其纳入到地方各级公安机关与公安院校的核心工作日程中,这也是其所必须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笔者一直认为,公安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一种终身制的职业教育,要加强与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社会形势的需求,改革与加强在职民警培训势在必行。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建立在职民警培训的三级培训机制的条件:即中央以公安部直属院校为核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省属公安本(专)科院校为主干,地方以各地州市公安学校为基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在职培训工作放在应有的地位,以及如何区分不同层级公安院校的培训任务与使命。从笔者的角度而言,在职民警培训工作应当要纳入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的核心工作日程,并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考评指标与体系。

(2)建立健全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的管理机制,将培训成绩纳入晋职考核。从我国目前的公安队伍建设来看,“凡进必考”与“凡晋必考”机制已经建立,但是相应的“进职(入职)”与“晋职”培训制度则相对滞后,尤其是“晋职培训”制度上,没有对民警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从公安队伍长期建设规划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在职民警培训管理的工作机制,将在职培训成绩纳入民警晋职考核的指标体系,势在必行。我们应当要明确规定民警在晋职前后,必须累计参加培训所必须达到的时间量和成绩最低等级标准,并将其作为能否晋职的依据之一。笔者以为,这绝不是对在职民警的一种“刁难”,相反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从目前我国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手段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不加强在职民警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也难以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要求。

(3)建立专业教官团队,采取课程招标与评价考核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教学创新。前文中我们曾经提到在职民警培训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以及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等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官队伍,建立专业的教官评价晋升体系,是保证在职民警培训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教官队伍的建立及考核评价指标,应该要打破地方院校的传统职称评价标准,以能否指导公安实战,提高公安队伍建设、民警业务水平能力为评价基准。

另外在培训课程的设定上,要结合基层民警实战需要,采取课程招标制度,针对需求开设课程,设计教学,然后由参训人员所在单位组织人员评价、验收,并最终确定能否入选,这样不仅可以使培训课程的设置针对性更强,也能够激发授课者的创新的热情与动力,并杜绝滥竽充数者,确保培训质量。

(4)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常规民警职业需求与培训反馈沟通渠道和培训实效追踪数据库。“互联网+”时代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数据的收集与运用。这些年公安机关建立和应用的公安信息网络平台在我们的日常公安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依托公安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常规民警职业需求与培训反馈沟通渠道及培训实效追踪数据库,为我们科学决策,设定民警培训方案与培训内容,能够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与支撑,并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发展、培训内容的设置等,提供前瞻性的预判基础。

(5)建立专题化培训单元,送培下基层,将培训基地建立于公安一线。在职民警培训所面向的应该是基层一线民警,因此在相关的培训方式上也应当相应的进行改革。首先,针对基层民警需求,建立专题化培训单元,不要追求那种形式上“高大全”的培训模式,针对不同警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开设“诊断式”教学培训课程,解决具体问题。其次,将培训重心下沉,建立以地市公安局为主的培训基地,省一级和公安部一级院校的培训则主要针对中高级警官的培训,突出培训的实战性和时效性。同时,省一级和公安部一级院校要充当好全国公安培训工作的课题在研、交流平台,培训教官团队建设与发展平台,逐步形成全国一盘棋。

总之,在职民警培训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关系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事项,需要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与公安院校的高度重视与投入。笔者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在职培训工作的认知也会不断提升,相关工作必将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志彪.对在职民警培训教育的几点思考[J].公安教育,2008(6).

篇5

民警随岗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为进一步推进交巡警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实战水平,根据《全市交巡警系统20xx年度业务知识培训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要求,结合交巡警各业务岗位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对象

支队各外勤大队中队干部、各业务岗位一线执勤民警。

二、工作目标

突出重点业务知识,通过随岗分类培训,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全面解决当前队伍中存在的业务知识不全面,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提高各业务岗位民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为支队岗位交流储备各项业务管理人才。

三、工作措施

(一)事故处理随岗培训

根据事故处理工作特点,事故处理岗位随岗培训分为支队(一般事故)和大队(简易事故)两级。支队事故处理随岗培训点安排在事故处理大队,每批随岗时间为1个月,随岗对象为市区执勤大队和高速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全体中队干部(批次、参训人员由事故处理大队统筹安排);简易事故随岗培训点设在各大队,由各大队负责安排一线执勤民警到本大队事故处理中队进行随岗培训,每批随岗时间为1个月,随岗对象为一线执勤中队民警(批次、参训人员由各大队自行安排)。(责任落实:事故处理大队牵头,支队各外勤大队配合)

(二)农村道路管理随岗培训

农村道路管理随岗培训对象为市区各大队全体中队干部,每批随岗培训时间为期2周,由支队秩序科牵头负责从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大队各选择1个农村交巡警中队作为随岗培训基地,每期从支队市区各大队各选派2名中队干部,分成4组,每组2人分赴各随岗培训基地参加随岗培训,以严查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整治农村道路交通治安秩序为工作重点。(责任落实:秩序科牵头,四市大队、市区各大队配合)

(三)高速公路管理随岗培训

高速公路随岗培训每批时间为1个月,以各高速公路大队为培训基地,高管科负责每月从市区各大队各选派3名民警分赴各高速大队参加随岗培训,以强化收费站、服务区管控、涉路案件打击,净化交通环境、维护治安秩序为工作重点。(责任落实:高管科牵头,市区各大队、高速各大队配合)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各随岗培训基地要精心准备,落实业务骨干就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好“传、帮、带、教”工作,规范培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切实处理好工学矛盾,努力做到工作、培训学习两手抓、两不误。

(二)严格管理,服从领导。随岗培训人员要服从培训基地当班干部的领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办理各项业务统一使用培训基地法律文书、业务系统。各培训基地领导要加强教育管理,增强随岗培训民警安全纪律意识,随岗民警随岗培训期间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要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三)总结经验,细化考评。培训结束后,随岗培训人员要有随岗培训心得体会,通过培训要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充实知识的效果。随岗培训结束后,随岗培训基地要对随岗民警随岗培训期间的表现作出评鉴意见,支队相关牵头部门要将随岗培训情况及时向支队反馈。

民警随岗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根据省公安厅《关于开展20xx年度新招录民警(非警校生)基层随岗训练工作的通知》(辽公政教网发〔20xx〕 132 号)精神,基层随岗训练于1月4日至3月6日开展。

随岗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训练,使参训学员了解公安基层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掌握基层所队的群众接待、案件受理、笔录制作、接处警、现场处置、突发事件处理等公安业务技能。

训练形式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参训学员深入基层随岗训练基地,在市局教育训练部门的组织下,在基层业务指导教官的带领下,按照训练任务要求,开展基层随岗实践训练,完成工作任务,取得训练成果。

随岗训练的内容包括:岗前集训和随岗训练,其中岗前集训在各市局人民警察训练基地进行,时间为1天。内容主要包括当地治安形势、随岗安全教育、内务纪律要求和岗位分配等内容;随岗训练在基层随岗训练基地进行,省厅政治部统一制定《20xx年度全省公安机关入警训练随岗训练任务书》,确定随岗训练10大任务,学员根据随岗训练实际情况,从中选择至少3项任务在随岗训练期间完成。并在随岗训练结束之前,通过公安网“入警随岗阶段警务工作室网络平台”上传提交:

1.一份询问笔录

2.一份接处警记录

3.一份完整治安案件卷宗

(上述三项交复制材料)

4.一个案例分析

5.一份随岗心得体会

6.一个疑难问题

7.一张执勤照片

随岗训练的考核验收:学员“带着任务去,带着成果回”,在随岗训练结束后,由省级训练,各市教育训练部门参与,对参训学员的随岗训练情况进行验收考核和成绩汇总。

考核内容包括教官评价和业务考核,其中教官评价是指:指导教官根据学员的日常表现,于随岗训练结束前完成“任务书”中的“指导教官评语”和考核评分;业务考核由承训,在参训学员随岗训练结束返回承训基地之后进行。通过3至5人的考核组,根据学员“任务书”的填写完成情况,对参训学员随岗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答辩考核。

指导教官评价、业务考核都以百分制评分,以两项考核内容的平均分作为学员随岗训练成绩。考核成绩计入学员训练档案,并按参训学员10%的比例,评选优秀随岗训练学员。

民警随岗培训心得体会 篇【3】

这次培训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人民警察的使命与职责。具体来说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端正了思想,明确的入警动机。

我是非公安院校毕业生没有公安基础知识,最初选择铁路公安主要是为了解决就业。但是通过这次培训纯洁了我的入警动机,使我明白了人不能这么自私、狭隘,人民警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责任重大值得我们用尽毕生心血而为之奋斗。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以一名小学生的态度虚心的向各位前辈师哥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和学习方法,不断的增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努力为我们警营增光。

二、完成了由学生到警察的角色转变。

初任民警培训时间虽短但是对我们的帮助却很大,使我们由原来弱不禁风需要父母社会保护的雏鹰成长为了一名翱翔苍穹铮铮铁骨的大漠雄鹰,由一名天之骄子成长为一名除暴安良维护正义的人民警察。

三、深入学习了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明白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民警察的第一素质对于人民警察的重要性,它是人民警察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忠诚可靠,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用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来规范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强化警察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科学文化素质是人民警察职业发展的丰厚底蕴。完善的知识结构、厚重的人文素养、终生学习的理念以及和谐的警民关系是人民警察克敌制胜的最终决定力量。

对公安业务和法律法规以及铁路和高铁知识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坚持岗位练兵、苦练基本功、掌握娴熟的执法技能和以“擒拿格斗、警械使用、控制与解脱等”实用警技,夯实法学基础注重法律实践,是我们工作创新和创新工作方法力量之源。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我们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不断提高自己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工作环境。

四、学会学习。

篇6

年一月五日至二月七日,公安处党委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以实战训练为主的警衔晋升培训班,这对我们基层派出所的民警来说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为打好年春运安全保卫工作这场硬仗,在春运期间举办这期培训班,不但补充了北京站、北京西站、乘警支队警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实战经验的考验和锻炼。充分体现了上级公安机关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增强各警种之间工作性质的相互了解,普遍提高广大民警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一个月的实战训练,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战经验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就一个月来的实战训练情况和取得的收获向领导作一汇报,总结如下:

这次的培训班我们被分配在北京乘警支队进行实战训练,乘务民警的工作性质是以趟车为警区,以乘车旅客为保护对象,负责整趟列车防火防爆、治安防范、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维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安全保卫工作,在这座旅行的“城市”里,我们面对的是形形的旅客,任何案事件都有可能发生,这就要求乘务民警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列车上自己虚心向“老”乘警学习在列车上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的方式、方法,从预防列车防火防爆到对旅客进行防火、携带危险品上车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从掌握重点区段到列车治安防范增强旅客自身防范意识安全宣传,自己始终和警组成员严格按照乘警支队制定的趟车乘务民警标准化作业规范进行工作。做到了以“勤”为主,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在值乘中,本人一直恪守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纪律,严格以人民警察的各项纪律来要求自己,认真履行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耐心解答旅客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尊重乘车旅客,强化服务意识,虚心接受乘车旅客的批评和监督,在趟车值乘工作中,我严格遵守乘务民警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严格遵守“五条禁令”,服从警长的工作安排,工作认真履行,不敷衍塞责。在列车上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由于列车超员,被丢弃在车厢内可燃易燃物品增多,极易引起火灾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和警组成员加强了对列车的巡视,对吸烟进行制止,并对乘客进行安全宣传,保证了列车的安全。在值乘的一个月当中和警组成员共上网查询:人;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起:人;列车查危:件;制止吸烟旅客:人。在列车严重超员时警组成员一起及时加强巡视疏导,保证了乘车旅客的人身安全,无挤死挤伤事故的发生,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火灾苗头和其他事件的发生,确保了趟车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列车治安秩序的稳定,杜绝了警务投诉和媒体负面暴光事件的发生。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警衔晋升培训班实战训练的任务。

收获:

通过这次在乘警支队的实战训练,使我收获最大的是不断增强了独立工作和处理各种案事件的能力,同时,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责任的重大,要认真落实好总理提出的“服务好、秩序好、治安好”的重要指示和铁道部公安局姜战林局长提出的“建设绿色平安线路”的要求,无论是乘务民警还是基层派出所民警,都要加强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新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熟悉公安各警种工作具体操作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平和觉悟,不断增强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同时,还要认真落实岗位勤务制度,以“勤”为主,做到宣传到位、控制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才能“路兴我兴,路荣我荣”。

篇7

为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大队结合当前交管工作实际,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提高执法能力,规范交通秩序,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并始终坚持把以下三点贯穿于“三项建设”工作中去。

一、始终坚持把强化思想教育贯穿于执法规范化建设当中。大队积极组织民警再次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五条禁令”和“五个严禁”等文件及法律法规。并针对区公安厅纪委《转发公安部纪委关于部分地区民警违法违纪案件的通报的通知》组织各中队进行了自我检查,要求各中队要加强对民警的日常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自觉遵纪守法,进一步增强民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理性平和、和谐执法等执法理念。始终坚持把抓宣传教育贯穿于执法规范化建设当中。并开展交通安全提示,强化对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集中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四会”考试。

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根据支队统一安排,全队分批在大队计算机考场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四会”考试。作为信息化建设重要环节,大队由熟悉业务的民警对计算机业务较差的民警分别进行分期、分批培训。通过一系列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警学习计算机技能“四会”的热情,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全队上下不断掀起信息化学习、应用的热潮,计算机操作技能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四会”考试中,全大队民警积极准备全部顺利过关。

篇8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心理因素的好坏决定了人主观上对事物的态度、观点、取向和承受力,对完成每一项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客观评价目前基层一线民警心理素质的现状,剖析其障碍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调动基层一线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至于更好地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座谈、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形式,总结出当前基层一线民警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面对社会形势发展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和新任务,在思想上准备不足,认识不到位,因循守旧,对于打开工作新局面缺乏信心和勇气;二是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长期牺牲个人时间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产生了疲劳厌战情绪和不平衡心理;三是面对人民群众民主法制、人权保障和监督意识的不断增强,感到自身执法!素质和工作能力上明显不适应,思想包袱较重顾虑重重,甚至畏首畏尾,担心出现工作失误;四是面对内部管理工作和队伍竞争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五是面对个别人对民警的恶意诬告和打击报复,担心自身正当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根据研究,要消除民警上述不良心理因素,主要应抓好以下四个入手和三个结合:

四个入手

一是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提高民警队伍适应形势、把握大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民警头脑,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夯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引导民警正确认识新形势、新任务给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自觉转变执法观念,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彻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以实际行动履行好“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

二是从强化教育训练工作入手,解决民警不知怎么干和担心干不好的问题。要改革警务运作机制,逐步实现由学历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由课堂培训到技能训练的转变,由单一培训到战训合一的转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练什么,干什么、钻什么”的原则,保证基层一线民警每年都有足够时间参加封闭式警务技能、体能和各类培训,让民警切实做到“说得过、打得过、跑得过”,在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中感到胸有成竹,毫无畏惧,真正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

三是从整合警力资源和调整工作职能入手,切实为基层一线民警减压减负。要打破上下对应的警力配备模式,切实精简机关,整合警力资源,充实一线警力。特别是要真正做强派出所,科学设置岗位和划分职能,让基层一线警力不足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做到科学用警、合理用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警务效益。

四是从建立民警心理关怀制度入手,培养民警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高度重视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定期分析民警队伍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搞好民警心理调试;要定期开展谈心对话、心理咨询等活动,增强民警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要坚持文化育警,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警营文化生活,陶冶民警思想情操,培养健康有益的生活情趣;要切实为民警解除后顾之忧,让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爱;要落实好休假制度,保障民警的正常休息,让民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及时得到有效释放。

三个结合:

一是目标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目标设置必须体现民警目标的要求和满足民警个人的需要,才会受到良好的激励效果。目标不能制定的过于大或广,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而制定,否则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就是结合以奖金或实物等形式对民警进行的激励,即要着力解决思想问题。精神激励是根本,就是结合以表扬、嘉奖、立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对民警进行的激励。队队伍管理中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有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才会不断提高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才会锻造一支英勇善战、健康稳定的公安队伍。

三是民主公正公平原则。本着赏罚严明原则,不论亲疏,一视同仁,不断完善考核奖励办法,让那些“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具有实干精神的一线民警形成单位“标兵”通过学“模范”、树“标兵”等激励机制拉开民警待遇的档次,奖优罚劣,调动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造福新源各族人民群众。

篇9

关键词:社区;社区民警;专职化

最近几年,在公安工作的社区警务领域,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力求通过新思维、新方法、新举措来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的向前发展,努力克服社区警务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徘徊不前的瓶颈期,通过适当的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使公安最基层的警务工作能够纵身一跃,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社区民警专职化正是适应这个大背景应运而生,作为一项社区警务新举措,社区民警专职化更是从细微处着手,以社区民警这个主体为着力点,重在如何使社区民警与基层警务工作真正融合作为研究的重点。实践中,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已经将这种思想转化成了可操作性的措施应用到了社区警务的工作之中,并产生了积极地效果。但是要真正的实现自身的价值,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还得不断地与时俱进,要不断地赋予其更多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发展的同时更能推动基层公安工作的发展顺应时代、顺应民意、顺应客观规律。

1 社区民警专职化是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的重要一环

社区警务作为公安工作领域最基础性的工作,在打击违法犯罪、促进警民关系的改善、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稳定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既然社区警务工作对于基层公安工作如此关键,那么怎样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的向前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社区警务工作无非就是社区民警深入社区的工作,但实践中,社区与警务却并没有高度有效地融为一体,表现为警务工作人员并未真正融入社区,警务工作并没有扎根于社区,最终会表现为社区警务工作的停滞不前。社区民警专职化的提出正适应了解决社区警务建设遇到瓶颈期与社区警务工作需要向前发展的矛盾的需要,专职化的推进可以解决社区警务工作所面临的很多难题,最终能够推动基层社区警务的建设,所以它构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1.1 社区民警专职化有利于民警集中精力处理社区各项警务工作

以往情况下,民警的工作地点大部分情况下是在基层派出所,下基层社区,在社区驻扎时间很有限,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是用于应对派出所里的工作任务,投入到社区的精力和注意力就比较分散,那么归属于社区警务中的工作任务就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日积月累就会导致社区群众对社区警务人员工作能力的怀疑与不信任。社区民警专职化能够使社区民警专职于社区中警务工作的处理,及时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更能取信于民,树立警察权威。

1.2 社区民警专职化有利于提高民警处理社区环境下警务工作的能力

社区民警专职化使民警把全部的工作精力和专注力都投入到社区中,在长期的社区工作环境适应下和工作模式的摸索下会总结出特定的工作规律,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具体的警务工作内容,对规律的探索必然会使得民警的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1.3 社区民警专职化有利于密切社区民警与社区群众的关系

专职化就意味着民警会将主要时间放在社区,深深地扎根于基层社区,深入人民群众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收集相关治安信息,掌握实时发生的民情动态。这个过程离不开与社区群众的互动,也正加强了与社区群众的互动,长期的相互联系往来有利于警民良好关系的建立,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警民间信任关系的确立对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当然是有利无害的。

1.4 社区民警专职化有利于切实保障社区治安秩序的稳定

社区民警专职化使民警全身心投入社区工作,积极走访群众,利用对社区各种情况的熟悉掌握,搜集各种治安信息,掌握各种民意动态,开展矛盾排查,促成纠纷化解,处理各种苗头性事件,真正将不安定因素遏制在基层,消除在第一时间,保障社区治安的稳定,从而为社区警务的建设创造一个平稳安定的社会环境。

2 社区民警专职化需要我们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各地公安机关在社区民警专职化进程中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客观上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着,并影响着社区民警专职化的实现。

2.1 对社区警务的内涵把握不够深刻

所谓社区警务,指的是以社区为依托、优化警力配置,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警务运作,切实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警务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其本质是要将满足社区群众的社会需求和建立良好警民关系作为根本出发点,能够将社区警务的具体工作深入群众,为了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对警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认可理解。然而事实中,许多基层派出所民警还单纯地把社区警务简单的理解为社区与警务的简单、机械相加,认为只要将传统的警务工作应用于社区环境中就能完成好社区警务的工作,殊不知这种只注重表面的形式主义思想只能更加阻碍民警深入社区,密切群众,只注重社区警务室的建设、社区警务台账的管理而忽视了社区警务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进,必然不利于社区警务工作的顺利落实。

2.2 警力配备的不均衡导致社区警力不足

基层派出所的警力本来有限,还要将有限的警力派驻到基层社区,而这些基层社区民警在处理社区事务的同时承担派出所接警处警、处置突发事件、调解矛盾纠纷、进行公共场所下的安全保卫工作,这使得有限的警力更是难于应付过多繁重的警务工作。

2.3 社区民警素质不够高,专业化程度较低

民警虽身处社区,但有些社区民警对自身要求不高,没有及时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工作表现落后于工作需要。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沟通,收集信息能力差,矛盾调解工作不到位,工作中效率低下,这些现状都严重影响着警察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2.4 警务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不能有效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警务工作繁杂、基础,容易让民警感到枯燥,让民警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心系社区工作才能保证社区警务工作的高效完成,事实上,派出所的保障制度的不健全阻碍了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提高。社区民警在工作经费、政治待遇、法定休假以及津贴补助等方面仍然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和制度保障。

3 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的实现离不开专业化、信息化、长效化措施的采取

3.1 科学配置警力,强化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民警的专业化水平

1、实现对警力的科学配置。加大对基层社区民警力量的配备,将机关的一部分警力科学投放到基层,把更多的警力投入到与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一线。根据社区的不同具体情况,适时配备专业的辅警力量,使公安机关在减少组织成本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公安基层工作的高效完成。

2、落实工作责任。将与社区警务不相关的工作内容与社区民警的职责脱钩,保证社区民警能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社区工作。明确社区民警应承担的工作责任,责任分摊到个人,权责明晰以保证警务工作相互推诿。

3、加大对社区民警专业水平的培训。基层派出所应定期对社区民警进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社区民警个人素质、团队精神、业务能力和专业化素养,使民警能够做到善于沟通群众,详细掌握收集社区信息,做好社区重点人口的管控,有效制止苗头性事件,做好治安宣传教育,调动一切力量维护好社区治安。

3.2 加强社区警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民警警务信息化工作能力

1、充分发挥警务室的作用。社区警务室配备有各种相关专业化设备,但民警充分依靠警务工作室,发挥警务室功能的工作还不到位。民警应常驻警务室,以警务室为据点,广泛收集各方面来报信息,充分发挥警务室的窗口作用。同时,社区民警应及时整理放置在警务室的各种反应社区治安情况的表册,及时归纳整理,还要不断地总结分析,以便于为各种警务工作对策的提出提供可靠恒定的数据参考。

2、加大对社区关键区域视频监控的安装力度。应该在社区交通枢纽地带,人群易聚集路段,犯罪多发区域等地加强视频监控的安装,对这些地方加大监控力度,让民警通过细心分析视频监控所体现出的治安状况,使警务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这些地段的治安情况,总结规律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同时也能给潜在的违法犯罪人员予以某种程度的震慑作用。

3.3 推动各项保障机制的建立,保证社区民警专职化的长效发展

1、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全面规范专职民警工作考核,坚持把源头信息采集、重点人员管控、可防性案件预防和民警上门率、情报信息有效率、辖区群众满意度作为社区民警的考核重点,逐步把派出所工作重心引导和转移到社区警务工作上来。

2、制定合理的待遇保障制度。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足够一定年限可以优先得到提拔,局机关部分空缺岗位可以由基层社区民警来补足;完善落实社区民警的各项补贴措施和经济待遇,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在休假制度上也充分给予制度倾斜,假期的时限适当给予延长并可以进行灵活变动,用劳逸结合的最大程度的满足和最优化的安排来调动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3、提供经费、装备保障。加大对社区警务工作的经费保障,加强经费的倾斜力度,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同时,应给社区配备足够的警务装备,让社区民警的警务工作有适当的硬件设施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张静.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化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一、目前全所民警的思想状况

通过绩效考核和日常表现分析,我所民警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比去年明显提高。呈现出政治坚定,作风扎实,行为规范,工作积极,发展态势良好的势头。有个别民警(协警)宗旨意识不强,作风漂浮,畏难厌战,工作绩效平庸,我所针对这种情况,制定有效措施,正在进行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所民警暴露出的个别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经分析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上级公安机关对基层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案件办的越多存在的问题就越多,还要录入协同办案系统,难免有会差错。有些民警不能正确对待,存在有恐惧心理,不敢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案件能调解的就调解,能不办的就不办。导致工作态度消极,绩效平庸。对待工作起点低,碌碌无为,有推天度日现象。

2.基层民警普遍反映,上级公安机关的专项行动多,一个接一个,有时是几个专项行动一块搞,且层层加码,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应付上级公安机关的专项行动上,忽略了一些基础性工作。

3.还有一些民警认为: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性质,使他们没有时间和能力来解决来自家庭问题。基层民警加班多,与家人沟通的少,甚至还有的出现了婚恋危机,对子女教育上缺乏耐心,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也是严重影响家庭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一些民警对上级安排的政治思想学习,表面应付,对政治思想轻视,上班凭感觉,办事凭经验,服务凭心情,对科技化新业务不学习,懂得少,思想上和行为上有懒惰现象。

三、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有针对性地开展民警谈心谈话和家访活动,对确有困难和情绪低沉的民警,尽最大努力帮助和开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发挥典型,奖优罚劣,用绩效考核衡量每个民警工作情况。结合“争创人民满意站所”、“创建文明单位”“双创双争”等活动,引导民警爱干事,干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