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16:5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见习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见习个人总结

篇1

教育实习是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知识应用与实际,同时也是对自己从事任教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实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今后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因此我十分重视这次的教育实习机会。

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是整个教育实习的核心部分。我深知它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实习万无一失,在实习之前,我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通读相关的教育理论材料,认真撰写教案,多次进行试讲。使得自己对教育教学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实习期间,从头到尾我都认真对待每一个入党申请书范文环节。因为我明白:实习学校放心地把学生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教不好,我就会误人子弟。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保证上好每一堂课,备课是关键。我从备课的三个环节入手,反复遍读相关教材,尽量使自己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为了使每一堂课内容充实、丰富、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收集相关的信息;为了使老师的讲解易于学生的理解,我进行了反复地模拟试讲,虚心听取指导老师和同队同学的意见,并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使教案更完善,操作起来更科学。好动是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使他们专心听讲,完成教学任务。我注意观察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尽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我明白老师上完课,但是教学活动还没有真正结束。为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及时巩固教学成果,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经常下班辅导和同学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学习难点,并在下节课帮助学生解决。总之,在学生地配合下,本人圆满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系到一个班级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因此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与教学工作又有很大不同。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因而,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实习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坏。从我一接手实习班级开始,就从原班主任那里,仔细了解班级情况,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解他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逐渐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好感。实习的班级里,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经过我三番五次地与他交谈教育后,表现越来越可爱。班级集体荣誉感是一个班级的精神支柱。为了增强同学们主任翁意识,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与一般班会的教育形式,开展了形式活泼、生动的班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班级班风班貌有了喜人的变化;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意识,组入党申请书范文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工作使我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使自己受到启发。

教育实习,虽然苦了点,累了点,有时还受到极大委屈,但我认为值得我去努力做好这件事情。我将认真总结教育实习经验,为明天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做好扎实准备。三尺讲台我准备好了!

篇2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一)

_____________中学:

我校__级本科班学生__将于__年__月中旬至__年__月中旬进行为期_____________周的顶岗实习.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二)

_______________学校:

兹介绍我校______________学院(系)_____________专业20__届______学历毕业生________________同学去贵校实习,请接洽。

(校或院、系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三)

________________:

现介绍我院20XX级_________师范专业同学前来贵校顶岗实习,为期__周。

望贵校提供实习条件,并按照学校规定对学员严格要求,督促其完成实习任务,并对其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鉴定意见。

谢谢支持!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介绍我校______________学院(系)_____________专业20__届______学历毕业生__名同学去贵校教育实习,请接洽。

名单:(略)

(校或院、系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延伸阅读:师范生实习注意事项

(一)准备阶段

做好教育实习的各种准备工作,学习备课,写教案,练好师范基本功。在实习出发前,上交一个主题班会课教案、一份第二课堂方案、一份个人实习计划以及一份实习前的准备总结。

(二) 见习阶段

到达实习学校后,尽快安顿好各队员的住宿问题,再由该校负责老师带队员熟悉学校环境,购买宿舍公用物品。第二天,与学校召开见面会,请学校领导、科组老师、班主任介绍学校、科组、班级的基本情况,请优秀老师介绍教育、教学的好经验,了解实习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A、教育见习

1、多听原科任老师的课,提倡跨年级、跨专业听课,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

2、了解各科目的上课进度,把握任课班级的成绩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3、在原科任老师指导下,准备上课教案,进行试讲。

4、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学生的工作。

B、班主任见习

1、与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2、用3-5天时间记住所带班级的学生名字,召开班委会。

3、确定一名待进生,从各方面去帮助此生。

4、结合初一新生的军训活动,协助学校和原班主任做好这项工作。

C、教育调查

1、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初步确定调查主题。

2、初步确定分工名单。

3、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三)实习阶段

A、教育实习

1、争取早上课、多上课。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

2、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可以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科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3、鼓励不同科组的同学互相听课,作好记录,多沟通交流,共同进步;同科组的同学可集体备课、轮流负责。

4、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B、班主任实习

1、熟悉班主任常规工作,独立处理班上问题,经常与指导老师沟通。

2、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设计好主题班会的方案和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3、深入了解学生,继续落实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C、教育调查

1、确定调查题目,初步拟定调查问卷,明确各项分工

2、进行调查(如问卷、采访、座谈等),请求实习学校配合,保证不影响实习学校的教学工作。

3、统计问卷,整理、分析采访座谈等调查活动的资料

4、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

A、教育实习

1、每位实习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2、请原科任老师填写实习生鉴定,初步评出教学的实习成绩。

3、与原科任老师进行座谈,请求老师批评指点,找出存在问题,力求改进。

4、向原科任老师送上小礼品,表示敬意与谢意。

B、班主任实习

1、请原班主任老师填写班主任工作鉴定,初步评出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成绩

2、与原班主任交谈,送上小礼品,致以敬意和谢意,并处理好最后的班主任工作

C、教育调查

修改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并交给实习队长

后期工作:

① 实习队长组织全队同学根据《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评分标准》评定每个同学的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的成绩。

② 实习队长收集每位实习生个人总结与专题总结、调查报告等材料,写好实习队工作总结(执笔者免写个人总结),回校后三天内将实习队的总结以及推荐2篇写得较好的专题总结或调查报告交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

③ 实习队长负责写出全体队员的小组鉴定,填写好队员的考勤表。

④ 原科任教师和原班主任写好实习生鉴定,初步评出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成绩后,由实习学校签写意见和加盖公章,交领队教师带回教务处教育实习科。

⑤ 召开总结座谈会,征求实习学校领导、师生对我校实习工作的意见,整理好送回教务处教育实习科。

⑥ 研究如何为实习学校做好事。

⑦ 离校前,清退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用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

⑧ 认真写好感谢信,做好返校交通安排

⑨ 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习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⑩ 实习结束后,三天内评选出教育实习积极分子(人数不超过全队1/3),交回教务处教育实习科审批。

(四)、教育实习的成绩考核

篇3

关键词:医学模拟教育;典型病例导入;妇产科学;见习;五年制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25-02

尽管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我国各医学院校增加了八年制和七年制医学生的招生比例,但五年制医学生仍是医学院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五年制医学生的教学首要的就是临床医疗能力的培养[1]。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进入临床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学制的整体安排,目前五年制医学生妇产科临床见习时间从4周缩短至2周。因此,怎样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教研室将医学模拟教育结合典型病例导入运用于中山大学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系的妇产科临床见习,以探讨其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在我院妇产科临床见习的中山大学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系学生6组共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见习时间安排,前3组36人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9人,女生17人;后3组36人为实验组,其中男生18人,女生18人。两组男、女生比例以及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2.见习计划。针对妇产科教学目的和特点制订教学计划,见习的操作重点放在妇科检查和产科检查,同时对妇产科常用操作进行培训;妇科病例学习的重点放在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产科病例学习的重点以疾病分类。

3.教学实施。(1)医学模拟教育。中山大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妇产科教学配备了各种模型,如妇科检查模型、后穹窿穿刺模型。教师利用这些模型,设计不同情景,让同学进行相关的操作。以妇科检查模型为例,给学生多个场景,让其备物并做相应的检查。如:①15岁,未婚无性生活中学生,因“体育课期间下腹部剧痛”来妇科就诊;②53岁,已婚已育女性,因“后阴道出血半年,加重1月”来诊。②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 在妇产科病房见习过程中,挑选典型的病例教学,以“异常阴道出血”为例详述。教师准备“异常阴道出血”教学病例课件,按临床工作流程,提供患者就诊时的年龄、职业、时间、主诉后,引导学生进行病史采集。学生展开病史询问,写出主诉及现病史。之后,教师提问学生重点查体的内容,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提供体格检查结果,学生做出初步诊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路,穿插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并进行重点内容的提问。学生获得详细资料之后,教师提问应进行的辅助检查,并提供相应结果,由学生判断并解释结果,从而得出初步诊断,由学生讨论明确诊断需进行的相关检查及意义,最后由教师加以分析总结。(2)病房实践环节。在病房内,挑选不同症状、不同诊断的异常阴道出血患者,由学生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当某位学生问诊不全面时,同组其他学生补充。学生完成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后,由教师对错误手法进行纠正,最后,学生完成病历书写,并写出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教师修改学生病历后,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将多份病例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深化对“异常阴道出血”的教学。研究组学生接受医学模拟教育联合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而对照组学生在模型上练习妇科检查及产科检查,无场景教学,病房的见习是在带教教师指导下直接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完成病历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4.教学效果评估。(1)见习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分为三个部分:①理论考试,占40%;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占40%;③平时成绩,占20%。(2)问卷调查。在妇产科见习结束前,学生填写“妇产科临床学习反馈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20个子项目,满分为100分。分为四个部分:临床带教、理论小课、自我评价、其他内容,如对妇产科学的喜爱程度等。

5.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P

二、结果

1.见习考试总成绩及各项成绩见表1。

2.问卷调查总分及各部分得分见表2。发出调查问卷共72份,收回7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率为100%。

三、讨论

1.改革医学五年制见习教学的必要性。在这几年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五年制医学生在妇产科临床见习存在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问题,包括:①由于临床上大量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忽视了临床基础和基本功的应用和锻炼;②女性病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减少;③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医学生在临床学习中放不开;④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其从见习期间就已经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出现对见习的不重视。这些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其他医学院校的妇产科临床教学[2]。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教研室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五年制医学生妇产科见习效果。

2.医学模拟教育在五年制医学生见习中的作用。 随着法制的完善及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医学生在患者身上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针对这一现象,模拟医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重视。模拟医学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临床技能教学中学生多、病例少的矛盾,能有效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我们从2004级五年制医学生和2005级八年制医学生开始进行模拟教学。经过几年的积累,在2010级五年制临床见习中除了进行相关的规范化操作培训外,还设计出各种场景,让学生分析后决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及操作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措施,以及如何与患者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认识到模拟医学的功能不仅是提供反复的操作机会,通过病例的设计可从整体上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因此,对于五年制医学教育来说,要达到临床教学的目标,充分利用模拟医学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3.病例导入式教学在五年制医学生见习中的作用。“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选择整理和加工后的典型病例,用恰当的方式运用在理论授课和见习、实习中,目的是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临床见习课中,还可用典型病例来补充和完善病房现有病例的不足和不典型,以保障基本教学内容的高质量完成。

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在教师指导下直接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完成病历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见习带教模式,病例导入式教学不会增加学生负担,也不需要增加额外课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和参与性。从教师方面讲,需要其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整理加工,突出典型性,以最恰当的方式展示,并设计高质量的临床问题,组织同学分析和讨论,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如:临床标本图片、影像学资料)以提高教学的参与度及趣味性。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熟知病例内容以及相关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等知识,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启发学生对目前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思维能力。对学生来说,通过思考和讨论,可以极大地激发主动性和思考性。讨论后,又留有时间让学生接触真正的患者,进行询问病史及查体,最后再针对学生在问诊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始终贯彻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总之,我教研室目前采用的医学模拟教学联合病例导入对提高五年制医学生的妇产科见习效率、培养其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师教育见习 实践课程 课程建设 职业能力

高师学生培养方案一般将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尽管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能更全面地发现自己在知识结构、技能、教学意识等方面上的不足,但第八学期的论文工作与就业所面临的压力,使得学生来不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完善,匆匆毕业并走进社会,也使得一些学生感到难以胜任工作。为此,高师在二、三年级各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到中学参加教育见习,观察、体验、学习、模仿课程的实施过程。但由于种种原因,高师教育见习从认识、组织到实效均与教育实习存在极大差距,有必要从学生成长意义的视角,对教育见习的意义、作用及组织作进一步的认识。教育见习尽管是以学科教育实践为切入点,但从实践的反馈情况看,见习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要更甚于单纯的学科教育的内涵,见习更深刻的意义在于通过进行职业能力建构的体验,促进教师职业主体意识的形成,促进未来的有效学习和行动。

一、加载社会价值意义,构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如何让学生学会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英国社会学家马斯格雷夫认为:“知识因社会而不同,同一社会内知识也有差异,因此,学生应该学些什么,应由社会来定义。在此方式下,社会结构决定着知识的储存及其分配。”[1]基于此,课程决定者对课程形成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既不是出于对学科知识完备性的考虑,又不是出于应付新的纯粹经验的挑战,而是出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主导价值的要求[2]。但是,当今我国理科高师,学校与社会交流的局限性,导致社会主导价值在高校的传播与影响作用的弱化,传统的教育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未能在教育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存在着角色作为缺位现象,其结果是倾向于把传统的孤立的课程目标看成是学科本身的最终目标,学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教学的社会价值。但又由于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的价值因素特别是主流的价值意识还是通过社会的方方面面来影响或决定学生的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职业志向取决于个体对社会的意识以及个体各自的内在爱好。对于当今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业前景、收入、职业稳定性等因素,其中也反映出影响职业价值观的真正因素是融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激励机制,从而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抉取上存在着明显的非理性。教育见习等实践课程力图通过提供情景的行为实践,增强学生与社会有机的联系,使学生了解未来社会职业的真实、明晰社会责任、改变对社会的观点和看法,树立普通劳动者与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构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反省自己的经验,重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促使学生去寻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平衡。职业实践体验应成为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其对于高师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于实现课程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提高责任意识,促进个性成熟与完善

在教育见习过程中,师范生尝试以教师的职业身份来定位与正视自己,逐渐展露出作为教师应具有的主体特征,而对此种行为的支撑作用更多是来自于作为教师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行为的目的性、计划性、有效性显著加强,开展主动思考与反省,尝试用不同于以往的语言、举止、行为方式与评价标准(对自己、他人),并使行为更符合大众行为模式,也更具理性的色彩。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成熟:教育见习中,中学生的第一声“老师好”促进了见习生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的转变,见习生潜意识中也开始把自己看作是中学教师中的一员,开始学着做事,而且努力去把事情做好。在完成见习任务回校后,会有意识地进行学生、教师二种人格的实践与演进。开始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会积极主动地优化自己,针对学校秩序化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如教学计划、教学安排、课程、教材、考试等)进行更具自主的实践。思维、意识、行为日趋独立。当然,全新的实践环境,也会使师范生发现中学教育并非想象中那般和谐理想,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从而促使他们去反省,并试着适应环境。

行为成熟:从对学生见习相关调查看,尽管有98%的同学认为见习太辛苦,但是几乎所有的同学还是认为见习收获很大。第一次亲临职场的实践尽管只是短短的几周,却对他们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催熟作用。师范生为更好地完成见习任务,努力以合格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个体在内心中主动展开合格乃至优秀教师的形象设计与优化,无形中进行着举止言行的模仿与优化实践,尽力去做好见习中要完成的听课、辅导、答疑、实验指导等一系列实践工作,表现出更强的自律紧迫感与更深的行为责任感,这一切都促进和加速了师范生行为的转化与成熟。

言语成熟:在见习过程中,师范生潜意识中的教师主体意识,会使他们更加留意、注重语言表达方式,并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言语风格出现,更加严谨,更具逻辑性。还会试学着如何更准确、到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为学生所理解与接受。

思维方式的成熟:教育见习一个重要特征是让师范生学会独立面对学生、班集体、课程,自主应对新的角色对象,在与不同思想观念、个性特征的中学生的接触中,师范生必须改变以往观点片面、思维不够全面等种种不足,尝试换位思考,多元化考虑问题,试着从中学生、中学教师多个角度去联系、整合地理解问题。

三、强化危机意识,推进有效学习

在教育实践中,师范生在与学科教师的接触中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种种不足;在与中学生的交流中,又会发现大学内容与中学内容的关联性不足、应用性脱节等问题;而同学间的实践表现与作为的比较,更使其知识应用水平、能力运用(包括敬业精神、教学艺术、人际沟通等)上的差距显现更为明显,并呈现清晰且放大的趋势。教育见习使师范生学会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职业知识与技能的不足。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感觉会演变为一种压力,一种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可理解为一种职业的意识,特别是高师学生学业上的优势并未与中学教学能力优势成正相关。在一定程序上,也促使师范生对自己未来职业之路进行抉择,是从事教师职业,或是学术求索,或是其它。因此教育见习对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意义是“认识不足,于事以补”,在于认识并克服其职业适应危机。通过见习,师范生也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把危机转化为动力,努力去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与方法,通过日后自主而有意识的学习,习得更适合自己并与未来职业特点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四、前置职业体验、了解职业内涵,提高职业能力

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和职业目标的相互交织,形成了学术科目的智力需求和工作性质变化的实际职业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实践性课程如教育见习有助于消除这种紧张关系,使诸如工作技能、经验等内容在课程建设中得到体现。这一点在日趋严峻的师资就业现实中得到了更为清晰的体现,需求方日渐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如试讲表现、实习成绩等)。从相关调查看,几乎所有受访学生都有培养实践能力的想法,但由于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而无法进行主动的职业规划与训练。而绝大多数高师学生的最终职业是教师,随着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变革,使得高师的职业化教育能力日益成为其立足之本,教师工作的情境性特点更是希望高师通过加强教育见习等实践教学手段,前置教师职业情境体验,尝试角色行为,让学生站在职业主角的角度对未来职业的行为、内涵、特征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与体验,尝试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以期确定自己对未来职业的偏好与信心,从而进行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以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同时高师也应积极鼓励与推动与中学的联系,从课程体系、内容、结构到教育方式与手段的变革等内容去感受、了解并研究中学教学改革实践,认识与把握教师职业角色内涵的演进动态,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符合自己发展特征的角色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运用其目标定位功能,促进了学生职业角色的主动定位。

五、促进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构建

英国学者所罗门在1987年发表的《社会性因素对学生理解科学建构的影响》中指出,观念虽为个体拥有,但个体的科学观念也要经过同行、他人的认可与社会的赞同等,社会因素不可忽略。这种社会因素可能是影响学习科学和形成科学态度的唯一重要因素[3]。当今高校学生的知识构建的影响大多来自教学计划、教师、同学。高师教育的封闭性,一定程度使得教师与学生对于中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成果认知相对滞后,导致社会因素对于知识建构的影响作用弱化,甚至缺失建构的大方向。如在中学科学教育日益强化科学探究、贴近生活、扩大知识面、注重现代科技知识对于现实生活指导意义的大背景下,高师教育却还停留在重知识轻方法与过程的教学理念上,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用、课堂教学限制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过于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概念、规律的严密性现象还主宰着高师的课堂教学。高师教育理念与中学教学理念的断层是高师学生知识结构缺乏社会性建构参与的一个缩影。

中国教育尽管逐渐从与社会的隔阂中走出来,但其与社会的关联性还有待加强,而实践教育是加强学生与社会、职业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见习中的师范生作为一名未来的职业者到教学一线去观摩,体验、学习教师工作的真实与未来职业内容的全部,包括从课程教学、学生管理、教师间团队合作、学校教学活动组织配合等。见习使得学生从学习的主体转变为实践的主体,从依赖教师指导转化为开展主动实践。见习也使得高师课程知识从静态的文本过渡到动态的教学实践,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批判、探索、重组与建构成为必要与可能,并实现了知识与未来的职业意识、内容与行为的关联,也使建构具有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Musgrave,P.W.Knowledge,Curriculum and Change.Angns & Robertson.1973:2.

篇5

1“系科合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医学实验中心自2006年10月提出实验室认可以来,已初步建立了全面覆盖检验各项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于2010年12月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CNAS)专家组的现场评审,并于2011年4月14日正式获国家认可委颁证及授权。具备标准化实验室学生见习的条件。目前,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实行“院科合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层次,在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上应能体现时展的要求。把本科教育与特定人才的培养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市场导向、用人单位导向的教育思想,本科毕业生应是我国中低专业技术岗位的主要人力资源。岗位指向的就业式教育虽然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但能力的培养却是为了使学生在走上岗位后能充分发挥所学,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

2改进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措施

2.1提前见习由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制4年,按教学计划安排实习时间为26周,时间短,因此在动手能力的训练和锻炼方面显得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临床实习中打破了以往实习的安排,从专业课的学习到临床实习过程中,使学生既要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又要保证其熟练掌握临床专业实验室的实习技能。通过对已毕业两届学生的实习带教调查显示,学生明显感到实习时间太短,动手操作太少。医学检验学生在第3年开始专业课的学习,第3年年底即进入临床实习,因此,为了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我院从2006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开始实行提前见习(专业课学习之前)。提前见习的专业组有:临检、生化、免疫、微生物,根据学生的申请,安排提前见习3周;有专门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见习完后,提交学习心得并全科总结,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结果显示:同学们在见习过程中,从个人防护、知识的充实到技术的提升、经验的丰富、友谊的加深等都有一定的收获。通过早期接触医院,他们学到了许多与书本上不同的知识并且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对后续的专业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篇6

一、实验----真实的一体化教室及实验设备:

眼视光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想提高学生运用这门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学在眼视光技术的教学环节里就显的尤为重要。针对眼视光技术实验的特点,结合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是:

(一)对于技能型实验采用教-学-做-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技能;教师首先讲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操作要领、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报告的撰写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和自我训练。对于技能训练、基本性实验,学生应事先预习实验教材;并通过教学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

(二)对于提高型、研究创新性实验,如兔眼角膜缺氧实验、接触镜护理液细菌培养与菌落观察等实验,学生以2~4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了解实验准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而学生制作PPT和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礼仪规范则从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进行规范。结果证明言谈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我校眼视光技术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低视力和盲人情景体验和引导等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视觉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的不便,认识到视觉康复的重要意义,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多元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如:采用设计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还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制定了“平时成绩 + 期末成绩”和“实验操作 + 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原则在《验光技术》、《视光学基础》、《接触镜验配技术》、《眼镜技术》等课程中应用,并鼓励创新。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准确、规范化为主要依据;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评优。同时针对技能操作要求高的课程《视光学基础》、《验光技术》、《眼镜技术》、《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各占100分进行考核。

二、实训----真实的工作场景及规范的操作流程:

眼视光技术是一个以技能操作为专业重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沟通技巧明显提高与改善,由此提高就业效益,获得竞争优势。技能培训重点一般放在基本技能与高级技能两个层次上,同时增加学生未来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培训学生学会知识共享,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调整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同时,培训使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提供了可能,技能培训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后,取得相关职业证书也为学生提供更多晋升和较高收入的机会。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双证率”达100%,“三证率”达95%以上。同时,每年在学生实习前通过技能强化集中培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评出技能标兵,为学生的顶岗(带薪)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临床见习――真实的工作环境:

临床见习是临床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在见习中学生需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完成在校实验外,去医院见习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见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思维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有一个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眼视光技术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及进度的安排,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到附属医院(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见习。根据医院科室设置,分别安排眼科、耳鼻喉科、视光中心、眼镜加工中心等四个科室见习。在见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人数,平均分成两大组,每周各组互相交换,直至全部见习完。眼视光技术(经营管理方向)在以上基础上,增加营销,眼镜店面管理,共4周。针对五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的情况,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学生实习期到企业进行为期18周顶岗见习,通过验光技能、接触镜验配技能、眼镜定配技能、眼镜营销等模块的见习,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产教融合,发挥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能力。

四、社会实践――真实的社会体验及锻炼: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途径包括课堂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才的必要途径。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眼视光技术专业通过每年 “全国6.6爱眼日”专题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积极设计、制作手工画报,通过展报的形式,宣传国家的防盲治盲政策,介绍防盲治盲项目,传播眼保健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盲治盲意识。同时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还深入到学校周边小学、社区、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进行免费视力普查、视力保健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发扬白衣天使传统的奉献精神,把爱传送到社会,并宣传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眼视光技术专业,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家长、残疾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毕业实习――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对象: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坚持执行巡回教学与教学检查工作是有效地保障实习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为了更加系统的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切实保障和有效监控临床实习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提高眼视光专业实习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在巡回教学和教学检查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本制度,以利于更加规范、系统地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

六、毕业实习报告――真实的实践工作总结及体会:

篇7

关键词:教育实习 教学水平

前言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教育实习不仅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体育教育教学情况,接触和熟悉教材、教法的特点,同时也直接反映出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历年出版的体育理论教材中均未对如何指导实习生这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的工作进行阐述,因而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行指导,许多指导教师只是凭借着过去自己实习时的经历和现有的教学经验进行指导。近年来,我们在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习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研究,并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旨在为使实习生今后走上教育岗位,尽快适应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1 教育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近年来的教育实习中我们发现,实习生在书写教案、预讲和组织教学等方面表现出的专业能力很不尽如人意。有些实习生由于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影响教学效果。尽管在实习准备阶段,对实习生的各项教学技能如教案编写、组织教学形式、教法实施、教学要求、教材安排及时间分配等都作了专门的指导,但实习期间仍不断出现一些与其专业能力有关的问题。如有的实习生怕上理论课,担心语言、板书过不了关,有的实习生在试讲阶段就感到胆怯,对自己的组织能力缺乏信心,还有一些实习生在需要变换队形、讲解技术要领和要求时常常用手势和动作示范替代必要的组织教法。

1.2 教育实习时间偏短,授课节数偏多,备课不充分,收效不大。备课和上课对于实习生来说是头一回,虽然在理论课程里学习过,但真正做起来毕竟还很吃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求他们在短短的几周(含留校准备、试教一周)时间里认认真真备好上好8―12节课,且要求实习生尽可能完善地实习课堂教学的各种类型的课程,这的确不太容易,必然造成他们在匆匆忙忙之下马虎应付。这样的备课,考虑问题不周全、不详细,只强调任务,不讲究质量,感受不深,收效不大,实习生得不到锻炼。

1.3 只重视对备课、试教和上课的指导,不注意组织听课、评课和总结提高。在实习中,教师花大力气指导实习生备课、试教和上课,但是一把实习生“扶”进课堂,就完成了任务,很少指导实习生进行课后自我分析和组织听课者进行评课。因此,实习生上完课后不知道自己上的课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很难总结、积累、借鉴和提

高。

2 提高实习生课堂教学水平的途径

2.1 加强实习前的训练和演习

2.1.1 培养学生理论课的讲授能力,在体育教法课中可采取两项措施:第一,变学生回答问题为讲解问题。原来教师提问问题,学生都是在座位上起立回答,现改为学生到讲台上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所提问题。第二,给学生创造讲课的机会。教师可选择学生平时接触多、较为熟悉的教材,分配课题,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均可)备课,轮流上讲台进行讲课,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评。这两种方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钻研教材的独立思考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理论课的讲授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用学生的话讲,“既练了口,又壮了胆”。

2.1.2 增添教法见习课。体育实践课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只靠理论上的学习远远不能真正解决。为此,在讲授教法课的同时,可每周安排一次教法见习课,具体做法是学生2―3人为一个见习小组,担任公体课教学的教师为主讲教师,每位主讲教师带一个教法见习小组。教法见习共分三步:第一步,学生看主讲教师上课,以达到熟悉教学环境、了解教学过程之目的;第二步,由见习学生带准备活动,到基本部分教学时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辅导;第三步,见习的学生根据教学进度编写教案,经主讲教师审阅、批改后,在主讲教师指导下完成全课的教学过程。每次课后,主讲教师要对见习学生的学习态度、教案、口令指挥、组织教法、教学效果进行讲评总结。

2.1.3 组织好观摩分析课。为了使教学更接近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实习前要组织学生到中学去观摩,分析有经验的体育教师的课,以吸取先进经验。课前拟好看课提纲,课中认真记录教学情况,课后写出分析报告。通过分析老教师的课,学生可学到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高尚的职业道德、灵活多样的组织教法等,这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提高教学能力大有益处。

2.2 精心“备”好一节课

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好。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指导实习生课堂教学时,特别重视备课,要求实习生精心“备”好一节课。

2.2.1 要求实习教师精心制订教学目标。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备大纲、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实习教师要深入钻研大纲,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教学要求,用以指导备课的全过程;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确定一堂课的知识点、智能点、德育点以及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学生水平的目标。

2.2.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求实习教师在备课中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精心搞好如下设计:一是课的导入,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明确学习目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设计教学提问,畅通信息反馈,注意知识消化,适当进行调控,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三是设计讲解、示范,通过讲解对所学知识、技术技能进行剖析和揭示,示范动作要求准确、规范、优美,并要注意角度、方法;四是设计场地器材,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任务和教学方法,合理地设计好场地,布置好器材;五是设计结束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技能进行及时地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2.3 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主要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并用。教师不必拘泥于一式一法,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灵活应变,匠心独用,提倡“启发式、开放式、多样式”,重视学法指导,使学法科学化,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掘学生的能力。

2.3 认真抓好试教环节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实习生来说,上课是头一回,缺乏上课经验。因此,上课之前做好认真的试教是保证上好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我们成立了试教小组,由原任教师和同一个教学实习小组的学生组成。试教时,要认真做好试教记录,然后进行评议总结,好的地方给予肯定,不够的地方提出讨论,一一纠正。对于试教中出现思想性、科学性错误者,明确地规定不准上课。要求实习生人人争取早日过好“试教”关,并争取做到引入新课自然,讲解善于启发引导,创设学习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和培养“观点”的教学目的。

2.4 重视课后小结

课后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些人认为上完课就完事了,很少及时进行自我分析。这种做法,不利于总结、积累、借鉴和提高,势必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育实习中,我们要求实习生每上完一堂课,都必须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即上完一堂课后,都要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的过程,分析在本节课中有哪些较好地实现了原订计划,还有什么不足;哪些没有实现或实现不好,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待练习内容的反映,上课情绪,以及学生运动后自我感觉如疲劳程度、恢复情况等等。将分析的结论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的参考。这样做的同时,也积累了教学经验资料,为日后进行教学专题研究准备材料。在教育实习期间,教师定期检查课后小结,以确保这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2.5 建立“听”、“评”课制度

要学会上课,首先必须学会评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教师一堂好课就是实习生最好的活教材。为此,在教育实习期间,除了正常的见习之外,我们还有目的地组织实习生多听课。不但要听比自己课上得好的教师的课,也要听比自己上得差的课,弄清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何处,以便教学时作为借鉴。并要求听课者记好听课记录。根据我们制定的评课标准:①教学目标是否达到;②教态和教案执行情况;③掌握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内容、练习密度、运动负荷以及运用组织教法的情况;④学生参加练习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⑤讲解、示范是否清晰、准确;⑥是否重点突出、难点准确突破;⑦是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⑧课后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听课、评课记录。此外,我们还把以前“学生上课、教师打分”的评分方法改为“教师、学生共同确定分数”。即由指导教师和同组学生按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的项目和要求,当堂打分,然后送交实习小组按一定的权重计算上课得分。这样,学生参与评课打分,大大调动了他们听课、评课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学会了怎样评课,也学会了怎样才能上好课。对培养提高实习生课堂教学水平大有好处。

结束语

我们运用上述做法指导近几届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收效显著。实习生教学水平提高很快,来校实习的实习生,绝大部分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和好评。我们认为,只要重视对实习生课堂教学水平的培养,方法对路,加快提高实习生教学水平是轻而易举的。

参考文献:

[1]万丽丽.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J].体育教学,1994,(3).

篇8

【关键词】 学生,医科;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病例分析

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1],内科见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教研室在见习教学中采用了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我校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内科学见习中选取2个班实施本教学方法。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6人,实验组58人,选择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1.2 方法 实验组按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在各病种见习中,教师课前先准备典型病人及病例资料,不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典型病人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并对病人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进行。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先讲授理论知识结束后,带领学生见习部分病人然后再由教师总结见习内容。学期结束时,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综合考核,内容包括:综合考试成绩占20分,技能操作成绩占30分,理论考试成绩占50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转贴于

2 结果

两组学生临床见习综合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的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理论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见习作为联系理论课与临床实习的桥梁[2],在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见习带教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示教为主,见习课过多重复理论课的内容,教师满堂讲授,害怕学生记不住而反复强调和重复,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观念,见习课不重要,只需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就行了,久而久之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学生在学习了理论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自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病例所提供的其他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先作出自己的判断,再在教师的带领下讨论分析,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作法。该教学法在整个见习教学中锻炼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获取资料信息和逻辑思维能力等[3,4],个人综合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和更快地培养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期末综合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实践证明,内科见习教学中,以病例讨论为基础的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的以教师示教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周敏,王品.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中的效果[J].新疆中医药,2004,22(1):45-46.

姚斌,胡国亮.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3,12(6):51-53.

篇9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是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具有调节功能,对认识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它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是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三者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习没用、就不会低于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如何培养幼师生的良好学习态度,我认为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建立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由于幼师生在中学的学习经历带给了他们许多成功与失败感,因而他们往往把失败归结于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学习动机降低。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归因,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各种单项奖励的评选制度、阶段个人进步奖项制度、国家和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都是幼儿师范学校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把这些制度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发挥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每一门学科都有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的内在因素,教师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与班级的学生挂钩,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对象,制定该科目学生帮扶的教育目标、教育对策,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于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贯彻愉快教学的原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促进发展。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快乐学习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三、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提高幼师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树立献身幼教事业的志向,使他们初步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还可以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培养他们独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还可以帮助幼儿师范学校检验办学思想及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不甚科学妥当,对见实习认识不足,缺乏指导等等。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时间,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逐步了解幼师工作的意义,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使他们在与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使他们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对他们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努力塑造优秀的品德,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其次,要增加见、实习次数,延长见、实习时间。

笔者认为还应建立一支专业的见、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见、实习工作的研究;提高见、实习工作指导的指导性;及时解决幼师生在听课、备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观察、加深思考、提高实习效果,捕捉幼师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放大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品质。

总之,幼师院校应强化对幼师生正确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培养,使幼师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条件知识和技能,才能不断给幼教事业输送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以适应幼教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实践;课程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5)06-0046-04

收稿日期:2014-10-1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学科“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湖南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XJK012CTM026)。

作者简介:张瑞智(1982-),女,湖南沅江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舞蹈学研究。

在当今世界音乐教育领域内,由于受美国音乐教学哲学家艾里奥特为代表的音乐实践哲学观念的影响,普通音乐教育对于实践教学特别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也更为重视实践[1](P1-3)。可以说,重视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特点。强化音乐艺术与教师教育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本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关于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实习这个比较狭窄的视域内,一些新的实践方式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经验,但总体上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尚未在以挖掘学生创新力、激发学生创新力为目的导向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方面实现突破[2](序)。因此,为了培养具备更强实践能力的音乐师资和复合型人才,根据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和音乐教育的实践背景,我们将实践领域进行了有效拓展,提出了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三一实践模式”。

一、“三一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本科音乐教学实践课程在理论建设上非常薄弱,音乐教学的实践课程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误区,即课程探索的个人性、教育实践的零散性以及实践效果的间断性。

1.实践课程探索的个人原子性。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由于其演奏实践的需要,容易体现个人主义,在实践课程探索上也易出现个人原子性的特点。有些高校在音乐本科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时也常因人设课,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教师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实践课程格局。这种个人原子性,不利于系统性、协同性的实践课程探索;这种理性认识上的缺失,也值得我们反思。

2.音乐教育实践的零散性。有些高校对音乐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没有进行系统规划,再加上在实践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因人设课现象,因而在实践活动上往往与不连续、临时的事务性的表演活动相结合,致使音乐教育实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呈现零散性。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对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缺乏系统而深刻的理论研究,更是由于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起着指导作用。这对于音乐教育实践课程教学理论建设显然也很为不利。

3.音乐实践教育的时序间断性。音乐实践教育中的原子化、零散性未能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致使音乐实践呈现时序间断性,进而导致音乐本科学生在音乐实践课程学习上存在着“和尚撞钟”心理,严重影响了音乐实践教学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以系统论的思想作为支柱,从音乐实践课程的理论根基上探索加强课程理论建设的途径。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系统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明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还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3]。

因此,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在音乐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三一实践模式”,使实践课程模块化并经过融合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践体系,既能满足当前本科音乐教育实践的迫切需求,也能保证音乐教育实践的效果。

二、“三一实践模式”的构架及其实质

所谓“三一实践模式”,是指对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的模块化与操作的一体化。“三”是模块化,指将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分为艺术实践课程、教育实习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三大模块,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是一体化,即推进上述三类课程在实践内容、实践环节、实践指导上的一体化。该模式实现了音乐教育专业在艺术实践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有助于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艺术实践课程

一个完善的课程结构,可以视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样,具体的课程门类也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艺术实践课程偏重实践,但从课程内容上来说,仍然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作为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实践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乐、器乐、钢琴、舞蹈、作曲及合唱六类。为增强课程的理论水平,每门课程都以整合理念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大课程观为指导,全面改进专业理论与技法课程的教学,将技能、欣赏、史学、教学法、表演心理等多学科的内容整合为体系化的课程内容。如声乐教学涵盖声乐演唱技法、声乐演唱心理、声乐作品分析、声乐作品欣赏、声乐教学法、声乐史等声乐学科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内容。

艺术实践课程的实践内容则是用“采、编、训、演、录”五个环节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块,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采”即“采风”,是组织学生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区域搜集和挖掘民间、民族音乐,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即“编创”,是要求学生将采风所得的资料整理、改编或创编成艺术作品。“训”和“演”即“排练表演”,是组织学生对编制的作品进行学习、排练与演出,特别是去民间或少数民族地区表演。“录”即“录制”,是利用现有的先进录音、录像条件对表演作品进行录音或录像,制成音像成品。艺术实践课程可以通过这五个环节提高学生挖掘、整理、编创、表演等方面的创新知识和技能,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教育实习课程

教育实习作为对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途径。教育实习要求参与实习的学生除了拥有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外,还要有较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和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以及一定的见习、试讲经验。教育实习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微格教学及教学案例分析等。

教育实习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往主要是“试讲―上课”步骤,“三一实践模式”则着眼于学生教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研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见习―试讲―上课―校本音乐课程建设―音乐教育总结与研究”的音乐教育实践过程。在“三一实践模式”的指导下,教育实习课程呈现以下鲜明特征:第一,加大了教育理论与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加强了教育教学理论、微格教学及教学案例分析的理论学习。第二,延长了见习周期,扩展了见习内容。将见习时间提前至从入学后第2学期开始,每学期举行1~2周的见习活动,让学生分别到各类学校进行教学观摩。通过见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与帮助,学生能理性分析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现象,并梳理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理论水平将得到快速提高。第三,将试讲融于课程当中,依托音乐教育理论进行试验性模拟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根据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教案的编写、课堂的组织,通过分析试讲来熟悉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从中小学引进2~4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帮助学生熟悉中小学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为学生走入学校实习做好准备。第四,从各类学校中经过挑选而建立起来的实习基地比较稳固,能保障实习学生较稳定地承担学校的音乐与艺术课程的教学、课外活动组织及班主任工作(艺术团的艺术教学活动),使实习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真正锻炼。第五,由指导教师组织实习学生结合当地特色音乐或艺术形式以及地方语言、文化特色等进行内容重组,能让学生进行有校际特点的音乐课程开发。第六,重视教育课程的理论总结环节,要求实习学生撰写相关研究论文,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4]。

3.综合技能课程

“三一实践模式”下的综合技能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技能、音乐技术与制作技能、乐器制作技能。这既涵盖了传统教师基本技能中的“三笔一画”,也包括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使用、MIDI制作以及音乐剪辑软件、打谱软件、录音软件的学习与应用等。此外,传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往往注重乐音的演奏与演唱、乐感的形成、乐的欣赏等“乐”的教学,而忽视了“器乐”中“器”的制作。同时,在中小学开展器乐教学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作为教育经费有限的普通中小学,教师制作简单的乐器既能解决经费不足导致的乐器问题,也能为学生参与器乐演奏打开便捷之门。

在综合技能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举办课件制作等常见问题的系列讲座,汲取老教师们宝贵的经验,可以开设简单乐器制作方法的相关讲座,如打击乐的多种做法、仿制管乐等等;还可以举办自制乐器大赛,要求学生提供自制乐器的方法、经费细目及演奏视频,课题组为比赛提供一定金额的奖励,从而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不断创新。总之,在综合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利用一切资源创造音乐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三一实践模式”中的“一”,其实质是把上述三个模块系统化、一体化。具体而言,在上述三类实践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个人兴趣爱好和专业不同划分为小组或小课堂的方式,在“采风、编创、排练、表演、录制”一系列环节中选择一项固定的实践操作内容,保证实践内容一体化;以课内、校外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把理论教学、现场参观、模拟实训、见习、实习等结合起来,穿行,保证实践方式一体化[5];以专职教师带队、专业教师跟组指导的双导师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协作、团队协作、小组协作的教育实践关系,以保证教师指导一体化;以多样化考察方式与多元化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做出定性与定量评价,保证考察评价的一体化[6]。

三、“三一实践模式”的意义

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三一实践模式”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对于促进该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三一实践模式”的内容模块化和操作一体化思路,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在音乐教育理论的系统化方面也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当前的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已经或多或少地在艺术实践课程、教育实习课程、综合技能课程方面有所布局和体现,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仍然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音乐理论研究中以明确的趋势性目的为引领,建构、融合、平衡、开放、反馈都应是不可或缺的。“三一实践模式”对现有的音乐教育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和重新建构,按照等级性、有序性、关联性的原则设计课程,充实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进而构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开展贯穿于整个实践课程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探索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力的方法与模式,从而有助于推动学科创新和升级。

其次,从实践层面上来看,“三一实践模式”力图探寻一条适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之路,能够为国家修改和制订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指导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举措,甚至对其他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三一实践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既是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又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的内在需要。探索高等教育音乐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其本身就是推进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方面。创新作为培养目标的核心之一,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应贯穿于专业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1-3.

[2] 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序.

[3]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7-83.

[4] 古全林.艺术实践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84-86.

[5] 湖南省岳阳师范学院音乐系课题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00:(7):8-12.

[6] 魏胜.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构建新课程体系专业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6-149.

"Three-One Practice Model":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in the Undergraduate Music Education

ZHANG Rui-zhi ZHU Yong-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