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师课后辅导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04: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教师课后辅导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教师课后辅导总结

篇1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为满足小学生课后在校服务需求,缓解学生家长实际困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现就双井小学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二、实施原则

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

第一,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主动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在自愿的前提下,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委托申请,并报名登记。

第二,课后服务安排在校园内进行,并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学校无偿提供校园内教室、运动场地、功能室等场所及其它后勤安全保障。第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措施。

三、组织领导

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领导工作小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内容:

1.制订好活动方案,落实具体的活动小组,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2.根据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有关兴趣小组(内容、指导教师、学生等等);

3.每天查看每班活动是否开展,活动是否正常,存在什么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交流、总结,努力使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四、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后服务领导小组组长:李国强 组员:全体教师

(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一、二年级安排教师免费看护学生写作业,三至四年级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为目的。  以班为单位进行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兴趣小组课程设置如下:  三—六年级:书法、写作、阅读、口语辅导、绘画。

(三) 课后服务活动形式  课外活动采用班级为单位活动方式。 

篇2

一、课前运用导学案,促进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导学案适合在中、高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像无声的老师在指引学生。在学案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自主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获取新知。在不断的良性自主学习状态下,学生就会轻松地逐渐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如:在搜集资料中,学生就提高了识别判断信息、组织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使用导学案,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父母多数是农民,既没时间,也没有能力教育、辅导子女学习。加上学习环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也不像城市孩子拥有那么多课外读物,学生缺少文化信息来源,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知识面窄,课余生活极其单调。学生想自主学习却缺乏必要的方法、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课堂学是落后于老师的教学,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只能强制灌输,当我们使用了导学案,就可以从预习抓起,课前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就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所教教材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引导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导学案了。

三、课后活用导学案,促进教学拓展延伸

导学案要始终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这种思想需要通过学案体现,教师的讲授又不能书面化,这需要有个转化。如何转化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学习,课后要反思学生的认知活动,课堂中能否突出教材的内容、教学重点、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否很好体现,课堂是否关注课程的生成,学生参与学习的面、深度、广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当然,小学语文的导学案要体现多练、多读、多悟,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合作学习后,及时总结识点、学习方法、写作规律、教学关键,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是否达到的学习目标,便于当时辅导、指导,再组织自学等。

篇3

一、制定和优化方案

在实施课后服务之前,我校召开了三次会议,收集多方面的意见,认证商讨,制定方案。

1.7月15日,肖校长进行线上召开行政会、监委会和管委会,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商议课后服务的前期准备、具体分工和草拟课后服务方案。

2.7月18日,利用线上召开全体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会议,让班主任与家长一对一进行沟通,任课老师辅助答疑。宣讲政策、讲清为什么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的收费标准,我校将怎样进行课后服务。同时,教导处统计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学生人数。

3.7月19日-7月27日,分管副校长牵头,教导处具体负责拟定课后服务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前期的反馈,反复修改,反复优化共6次。

二、正面宣传

1.暑假,班主任对家长进行一对一进行宣传。

2.9月1日,召开家长会,分管副校长具体解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和我校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向全校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相关材料,组织家长填写《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申请表》。

3. 学校宣传栏张贴关于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宣传展板。

三、课后服务开展的情况

1.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上级文件要求,精心设计课后服务内容、时间和人员安排。

2.坚持作业不出校门,不进家门的原则,精心设计作业,按照学校学生的层次,作业分为基础类、综合类、拓展类三大类,基础类为必做题,综合类和拓展类为选做题。

3.制定考勤表,由行政值周每天进行考勤,巡查课后服务开展情况,收集课后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教导处。同时,对参与服务老师的出勤、服务内容、安全管理、工作态度、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结果直接与课后服务费挂钩。

四、存在的问题和和解决的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1.时间冲突,冬天天黑的比较早,山区地方学生回家路途崎岖,大部分学生是老年人照顾,回家途中存在安全隐患。

2.人数较少,课后服务分成两组进行,教师需要跨年级进行辅导,工作量比较大。

3.辅导老师不知道每位学生的作业,任课教师不知道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解决办法

1.针对时间问题,学校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学生天黑之前返回家中。

篇4

随着微课的兴起,其优势逐渐显现在教育者的眼前。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降低了教育中的学习成本,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高。然而有效的微课导学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离不开精心的课程设计,以及对学科内容和目标的把握,主要表现是在课前自主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导学活动设计与课后自主学习活动三个部分。

一、微课导学的概述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在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之下,教师将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题目通过短小视频(5-10分钟)的方式来进行阐述的教学活动。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以网络为技术载体,选教学核心要点和环节而设计开发,将学习资源和情境融合在一起进行简短教学活动,它将学生从疲于辅导班和枯燥教辅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受到社会越发广泛的关注。

(二)微课导学模式的特点

微课导学是在现代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基于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以微课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载体,教师导学以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微课导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不再受限于课堂的时空

由于微视频具有便携和便下载的特点,学生在课前可通过家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在网上进行预先学习,很大程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前学习可以加强课堂知识教授的针对性,便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先学后导,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

微课导学通过由“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向“学生先自学,教师后引导”的转变,实现了传统教学次序的革新。学生通过自身的特点进行线上微课视频的观看,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在此阶段进行答疑和点评。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和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度,增加了课堂之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效果。

3、通过微课,转变以往课堂教师的角色

在微课导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变化,由微课课程制作者、学习资源提供者及课堂教学引导者,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发展的协助者。

二、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奇,对产生兴趣的事物以及自身喜欢的事物,有较强的钻研精神。数学教师应当适时地变换教学模式,采用情景设置的手段,通过加深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设立的目标之下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是现阶段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设立情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可以缓解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给学生造成的压力,让学生在求知欲望的驱动下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最终发现规律,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教课的负担,转变为课堂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推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提升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三、微课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微课导学模式课前自主学习设计

该阶段主要包括明晰教学目标、微课视频制作以及视频导学三个方面。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需求,以教材的内容为导向,制定导学过程和规划,将微课作为导学工作开展的载体,将数学自主学习的任务融入到视频之中去,对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习意志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和考验。充分发挥微课的导学作用,将数学的自主学习渗透到学法指引上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坚持自主学习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课堂事实上是作为完成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后的思考成功进行交流和教师引导的过程,在此过程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行加深,并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对学生认知程度、学习特点和知识层次的了解,进行增强设计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课程制定。课堂任务的主要是在“导”,是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知识性的点拨,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提升教师素质,课后自主学习中保障学习效益

课后的自主学习着重于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思考和强化,一般是在练习题、拓展训练以及知识迁移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反馈。这要求教师在这个阶段,对总结和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及研究,然后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为学生不同的学习现状及时提供辅助和支持,实现班级教学向针对化辅导的转变。

结束语

篇5

1.青春期的困惑

随着目前学生早熟现象越来越严重,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在13岁左右就会进入青春期,会逐渐开始存在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许多因素都有可能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这些学生往往如果不能正确调控好自己的情绪,那么就会因为周围的一些小事或者同学们之间的一句玩笑话而产生过激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甚至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2.师生之间缺乏和谐融洽的关系

师生之间缺乏和谐融洽的关系也是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由于目前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倍受家人的呵护与关爱,俨然已经成为了家庭中的焦点。从而导致这些学生们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万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但是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关注和理性的评价,这就必然会导致在学生心目当中有不满的情绪滋生,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在面对自己所不满的教师讲课的时候,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样的例子在小学生英语课堂中并不少见,因此,一定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加强小学英语课堂管理与教学的方法

教师如果想在英语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在掌握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过程中,将学生们的心理进行初步的了解,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展开对英语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气氛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的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从容的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尽量使自身具有亲和力,给学生制造一个自由自在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那些反应比较慢或者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并且结合每个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不同优点,选择适当的机会让其展示出来,增加学生们的自信心。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贪玩儿的心理,在教学课堂中结合心理学设计出一些小游戏来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比如说:趣味深呼吸、肢体小游戏以及猜谜语等等。最后,教师应该学会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使英语课堂中要求掌握的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2.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如果想要成功的教育学生,首先便是要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思想感情以及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关注和理性评价。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后的时候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谈心,在作业的批改上适当给学生们以鼓励的话语等等。其次,教师在生活中,应该对一些遇到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利用辅导资料补充课外知识,丰富有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将所有的重点都放在教科书上,还应该利用一些辅导资料来补充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比如说,可以适当运用“TongueTwister”(绕口令),尤其是在语音和词汇教学中适当用一些绕口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绕口令是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它用语音极相近的单词交叉重叠,编成句子,在一口气急速念出来时,语音容易读错,单词也常会混淆,稍不注意,就会出笑话。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减负 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60-01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为学生安排的练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促使学生初步运用课程知识。因此,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难易失当、量大质差等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低下,严重阻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急需找寻有效的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对策加以解决。

1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作业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践性较差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都是以考试为轴线、以课本为中心进行设计的,被教材局限,导致需要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来解决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后作业时不需要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学生也无法冲破教材内容、考点内容的限制,因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1.2作业设计一刀切,缺乏层次性

当前,虽然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分层设计课后作业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于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了解并不全面,因而对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还停留在作业量的分层上[1]。这种课后作业难度一刀切、分层随意的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约束学生、激励学生,但从长远来看,该分层方法缺乏科学性。

1.3作业设计随意性较大,课内外脱节

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量较繁重,加上缺乏对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认识、对减负的重视等,随着市面上商业化的配套试题、作业练习、随堂练等资源越来越多,很多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时没有对学生的认知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没能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入手,且缺乏对市面上各种辅导资料、习题等的归类和分析,没能合理挖掘、整合、重组这些练习题目等,最终导致一些教师只花费几分钟时间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很依赖现成的作业习题,大多都是机械照搬教辅资料里的习题。

2 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对策

2.1贴近生活,提高作业实践性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家庭、社区、社会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2]。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巧妙运用这些源自生活的语文资源,充分设计跟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课后作业,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促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跟自身水平相符的、跟自身生活环境贴近的课后作业。

例如,小学二年级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讲述的是沿着小溪、小路寻找雷锋足迹的故事。结合当下我们生活中频繁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老人跌倒无人扶等现象,教师可以这篇课文为契机,为学生设计好人好事的实践性课后作业,以期让小学生们结合实际运用课文中学习过的知识。

2.2统一目标,作业难度要分层

在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量分层已失去科学性,教师应注重统一创造目标、发展目标和基础目标,设计出难度分层的语文课后作业[3]。针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能力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合理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层次不同的学生应有相应难度的课后作业。

例如,当三年级学生学完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课后作业:第一项是创造性课后作业,要求基础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后搜集几首跟水相关的古诗,并简单总结出搜集到的写景古诗的特点,提醒学生要重视日常积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活用知识,创造性地把问题解决掉;第二项是发展性课后作业,是写话练习,要求中等生把这首古诗翻译、改写成一小段描写景色的文字,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简单地运用知识,理解诗句含义;第三项是基础性课后作业,要求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这是较简单的巩固性课后作业,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基础,积累语言。

2.3拓展设计,重视联系课内外

虽然小学语文课本内的知识丰富多彩,但内容有限,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不能只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练习题目,还要重视拓展设计,注重课外知识跟课内知识之间的结合[4]。

例如,对于四年级上册的《秦兵马俑》一课,虽然这是标记*的选读课文,但却是教师开展课后拓展练习的好机会,能为学生快乐作业奠定基础。当学习课文描写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内容后,教师可设计创新性的课后作业,适当引入一些课外的资料,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兵马俑图片,为学生讲解兵马俑坑里马俑的种类、数量等,当学生大致了解兵马俑的总体情况后,教师顺势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课外拓展练习,让学生认真观察兵马俑的各种神态、形态,以此判断兵马俑的地位、年龄、性格、心理活动等。

3 结语

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学校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减负责任。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后作业,进行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就成为减负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减负,只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量、缩短课后作业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及时转变传统课后作业设计观念,拓展语文课后作业内容,促使语文课后作业重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更具层次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汉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190.

[2]刘维伟.浅析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现状与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244.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改 衔接 创新

一、认真解决好过渡性教学

初中代数的开头课,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1.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开学初由学校领导与实验班教师向学生、向家长讲清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在于增长才智,自学是时代的要求、四化的需要,使学生愿意自学,让家长支持自学。

2.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

3.启发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层次学生的辅导,以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二、做好课堂环节性教学

常规环节为: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贯穿全过程。

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地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再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画龙点睛的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

三、狠抓开始阶段的实验性教学

1.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实验课本,适应自学实验课本的程序。

首先明确要求,了解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及使用方法,对比统编课本,介绍实验教材的特色。

然后,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什么叫粗、细、精读教材,逐步养成三读教材的良好习惯。可通过具体例子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理解、掌握教材。

接着,让学生掌握做题和核对答案的工作,指出做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及核对答案应做到的几点。

2.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

在自学的开始阶段,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拟好读书提纲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好方法。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使学生去掌握教材;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能够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关键所在,从而把握住一节课的内容;有了读书提纲,学生为了搞懂教材内容,就不会走马观花地阅读教材,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3.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

开始阶段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最初要求学生简要地把所学内容概括起来,写出要点,能抓住教材的要点和中心;逐渐对阅读教材中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应注意的问题,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收获、体会,练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等,都要有所反映。

4.认真做好课堂小结

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总结:

(1)按读书提纲进行总结,概要地讲解说明或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读书提纲上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先议一议,再总结。

(2)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如在阅读教材中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和学生感到困难的习题,注意引导、分析。

(3)就一堂课的某一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先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

(4)引伸性的总结,即把教材内容加以引伸,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可作适当提示。

5.教学中注意对学法的研究、指导

篇8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小学教师半年工作总结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辅导的科幻绘画《太空花园》获寿光市二等奖,我班的刘小丽在市古诗词表演中获故事大王称号,为语文网络资源设计的脚本获山东省三等奖,辅导的作文《美丽的仙人掌》获潍坊市三等奖,辅导王家帅在小学全国英语竞赛中获三等奖。小学教师半年工作总结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指出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围绕学生展开。因此教师要当好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自主把握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将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效果,在于课堂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对学生认知需求的激发,使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问题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照搬教材,虽然是出于为学生减轻学习难度和压力的目的,但是过于拘泥于教材,反而会失去课堂应有的活跃,陷入无聊沉闷的氛围中。有些教师缺乏对教材的了解,盲目的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材内容的改编,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师生互动,而且对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的考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虽然与新课标的要求相适应,但是却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教学思路,表面看砜翁闷氛很积极,但却是没有目标的探索,课后学生的大脑更是一片空白,就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二)学生的学习问题

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是比较被动的,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一些依赖性强的学生也不能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对学习严重缺乏兴趣,课堂上跑神、玩、不听讲、态度散漫,对课堂内容和教学问题漠不关心,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或者抄袭。课后进行自主探究时,不能及时总结和知识巩固。有些学生的家长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监督,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课堂上不能进行主动学习,课后又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温故而知新,还缺乏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因此就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学过的东西就像流水一样流走。

二、小学数学高年级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

新课改不仅是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也是课程结构、内容、体系、方法等多方面的更新。教师是新课标理念和要求的载体和实践者,因此要树立新课标的改革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不断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探讨,能够运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教学。新的教学观念的树立,主要是打破过去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负责听讲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为核心,教师是主导的新的教学思想。

例如,在讲解有关“分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述分数的基本知识,等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后,在设置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将一根木棍从中间部位截断以后,每段木棍的长度是木棍原有长度的几分之几?再把截断以后的其中一根木棍从中间截断,重新获得木棍是木棍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学生在思考以上两个问题的同时,容易对第二个问题理解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利用学生犯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对分数的基本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课堂知识。

(二)利用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整体思维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讨论三角形的特征,并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教师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真正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三)利用教材留白部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使用的高年级数学教材往往有一些留白,高年级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空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延伸。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以让学生选择四根木棒中的三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木棒可以摆成三角形,有些却不能?”学生通过思考,可以了解到一个规律:三角形的两边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就无法围成三角形。这样不仅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结语

对于小学数学高年级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下,首先要明白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着力于对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让全部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培养他们发现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所获得的思维能力,促进小学数学高年级高效课堂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般来说,我们在分层教学中都会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层次划分的方式可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也就是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的平均分数。成绩在班级前列的20%的学生为第一层次。成绩一般的为第二层次,比例一般为50%。成绩靠后的为第三层次,占据班级中的30%。层次划分的方式并不固定,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无论是教学中的学习目标还是课后练习作业都应该进行区分,按照各个层次学生思维的特点进行教学。

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分层教学的依据

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或是直观有趣的现象,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判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多方面的感官去进行思维探索。

除了形象思维之外,类比思维也是教师要着重培养的思维方式。类比思维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并用已知的内容去探索研究未知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类比思维的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了类比思维,才能更好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说,学生形象思维和类比思维是我们在分层教学中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教学目标的设定

学生学习进入相等是分层教学的前提。一般来说,分层教学由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构成,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内容,完成不同的课后练习。例如在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第一层次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在一位数的混合运算中,正确率最低为95%,同时基本上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正确率最低为50%,同时能够将加减法混合运算改编为应用题,并进行正确解答。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在本堂课程中的学习目标为能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在一位数的混合运算中,正确率最低为95%,了解两位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基本掌握混合加减法改变为应用题的方式。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同样是能够掌握一位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正确率最低为95%,但是对于两位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和编写应用题作为了解即可,不做强制要求。除了课堂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之外,教师对各层次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也要做出不同的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课后练习题目的准确率应该在80%以上,练习题中的题目正确率也应该在70%以上。而第二层次的书本题目准确率与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求相同,练习册正确率应在60%以上。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书本题目准确率应在70%以上,练习册不要求。分层教学中的目标设定要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学生的两种思维。不同层次的目标设定将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2.教学课程的安排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将一学期的知识内容在时间上进行平均分配。这种课程的安排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掌握程度和教学进度上的矛盾,长期如此也就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在分层教学中,如何安排教学中的课程进度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保证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基础。以两位数的乘法为例,笔者在教学结束后发现,第一层次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两位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在练习中除了个别由于粗心产生的错误之外基本都是正确的。第二层次的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运算方法,简单的练习中毫无压力,但是如果运算的数量增加,在进位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具体表现为位次计算不准确或是直接忘记进位,练习中的正确率为60%左右。而第三层次的学生仅仅能够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原则,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中很容易产生混乱,正确率仅仅为30%。这种教学情况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需要加强练习,延长教学实践。因此,笔者多用了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单独增加了第一层次学生练习题目的难度。通过一次巩固练习之后,第二层次学生的正确率可以达到80%,而第三层次学生的正确率达到60%,并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粗心所致。因此,在这一次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进行以后的教学内容,并在课下加强对第三层次学生的指导学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课堂中的知识内容。

3.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下作业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并以此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课下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层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区分。例如,在除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各层次的学生设定以下的练习目标:第一层次的学生要熟练掌握两位数中任何能够被整除的数字计算,课下练习题目以强化练习和小升初中的除法题目为主。第二层次的学生要熟练掌握50以内的任何能够被整除的数字,课下练习以强化练习为主。第三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会两位数的除法计算,课下的练习题以课本中的巩固练习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内容的课后练习,可以避免在安排课后练习时,各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种方式还能有效提升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

4.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