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中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8:1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专业中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专业中级论文

篇1

关键词:接闪器;防雷引下线;接地装置;

引言:管线暗敷设随着现代电子产业的发展和大规模智能化建筑的兴起,建筑电气设计中所涉及的各类管线将越来越多,对防雷、防电磁脉冲等保护措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设备设计中的一部分,建筑电气设计与其他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基于这一点,将分几个方面对电气设计、施工中与结构相关的若干问题加以讨论。

1 利用建筑中的结构钢筋进行防雷与接地

在《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多次提到在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钢筋或钢结构等自然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使得在保证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能兼顾经济性。因此,如何利用建筑物的金属导体是防雷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1.1屋面结构与接闪器。现代建筑艺术除了追求立面上丰富多彩的线条外,对建筑物顶部造型也力求变化。由于新颖的薄壳、双曲面网架等大量运用,屋面已经不能再简单的分为平屋面和坡屋面,这给防雷设计带来一定难度。在设计中除了应按《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附录二要求的在屋顶外沿和突出部位等易受雷击处设置避雷带外,直接将屋面结构钢筋作为避雷网的一部分也非常必要。

出于防水抗裂考虑,屋面结构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其钢筋由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组成,配筋较密,连接点较多,并且板钢筋均与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通路。突出屋面的塔楼、楼梯间等也均通过钢筋混凝土柱或构造柱与下层结构相连。因此,当利用建筑本身的钢筋作为接闪器时,在结构钢筋连接的关键部位如柱内钢筋与梁钢筋绑扎点处进行焊接,即可满足形成电气通路的要求,也就是GB50057-94第3.3.5条条文说明中指出的:“在雷电流流过的路径上,有一些并联的绑扎点时,就会是安全的”。该条文说明同时指出:“利用屋顶钢筋作为接闪器其前提是允许屋顶遭雷击时混凝土会有一些碎片脱开及一小块防水,保温层破坏”。这对屋面结构损害不大,不会影响到建筑物安全。

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是,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如金属架、广告牌、旗杆、太阳能热水器、冷水塔、航空障碍灯等,除了其尺寸应符合GB50057-94第4.4.1条及4.1.2条规定外,由于上述金属物通常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屋面板上,或固定于素混凝土基础上,故需通过可靠的电气连接使其形成电气通路。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按GB50057-94第3.3.2条规定应安装接闪器并与屋面防雷装置连接。

1.2利用混凝土柱、墙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不同结构形式的各类建筑中均设有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柱,如在砌体结构中设置的构造柱,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框架柱、剪力墙等,柱中钢筋直径按《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3.2条规定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纵向钢筋最小为4?准12,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柱配筋通常采用Φ14以上螺纹钢筋均可满足GB50057-94中第3.3.5及4.2.1条要求。柱中钢筋的连接形式通常采用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在土建中如果是采用对头碰焊的(在工程中常用的焊接形式有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均属于对头碰焊),应在碰焊处按规范补焊搭接圆钢。

1.3利用基础地梁作为接地装置。建筑物地基的形式可分为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箱形基础、桩基础以及复合地基。按GB50057-94第3.2.4条、第3.3.5条、第3.4.3条、第4.4.3条规定,接地装置应在地面50cm以下,第4.3.5条还规定: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或采取绝缘保护措施。建筑物基础埋深通常由基础自身高度、地面下预埋管线高度及防冻防腐蚀深度等因素决定,一般均大于0.5m。但是在如图1所示的砌体结构中,墙下条形基础由于建筑防水要求,基础圈梁通常设置于标高-0.060处,以代替防潮层,因此不能作为接地装置。而柱下条形基础及筏形、箱形基础在基础底面设有肋梁,柱下独立基础及各种类型的桩基础均设有基础拉梁或承台梁,以上都可满足作为基础接地体装置的要求。

2 电气管线的预埋与结构布置

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分明敷和暗敷两种。明敷是将管线安装于墙壁、顶棚的表面,对结构影响不大,而暗敷则完全不同。暗敷中,电气管线的预埋是建筑安装工程中的重要部分。电气预埋管线的特点是根数多,平面布置复杂,特别是在墙体中的垂直预埋管线和在楼板中的水平预埋管线由于削弱了结构构件截面,对结构构成一定影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2.1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敷设。当垂直预埋管线埋设于在钢筋混凝土柱或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时,敷设方法相对简单,仅需将线路套管改为钢管,并与结构钢筋绑扎固定,防止在浇筑振捣混凝土时偏位。由于电气管线直径较小,对混凝土墙、柱影响不大,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但是,当管线垂直埋设于砌体墙体中时,埋设方式相对复杂,这也是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矛盾较多的地方。结构墙体的形式主要有砌体结构中的承重墙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非承重填充墙,下面就这两种情况分开讨论。

(1)在砌体结构承重墙上的埋设。砌体结构包括砖砌体、混凝土砌块砌体、石砌体等。首先,在砌体结构中不允许开设水平及斜向通槽,水平预埋管线通常埋设于每层圈梁中。埋入墙体的垂直预埋管以前均直接在墙体上剔槽敷设,但是这种做法会对结构墙体造成损伤,特别是当并列埋设的管线较多时,对整个墙段的承载能力都有影响。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第6.2.14条“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不宜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目前可行的方法是在砌筑砖墙时留下120深凹口,宽度可按并列管线数量采用一砖或半砖,待管线预埋后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

当采用空心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时,也有一种方法是利用砌体中的孔洞埋设管线,按GB50003-2001中第6.2.14条注“对受力较小或未灌孔的砌块砌体,允许在墙体的竖向孔洞中设置管线”。但实际上常用的KP1型多孔砖孔径约20mm,DM1型多孔砖孔径约18mm,都较小,而且砌块较重,组砌时要求灰缝错开,故此方法施工不便。

当墙体为半砖墙时,按照规范,在半砖墙内不准暗敷管线,如不可避免,则采用局部加设混凝土构造柱的形式,将管线埋设于柱内。

(2)在混凝土结构填充墙上的预埋。混凝土结构中的填充墙仅承担墙体本身的自重,常用的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砌块等,此类材料的特点是强度低,自重轻,即使发生破坏对主体结构也无影响。因此,在填充墙上的预埋仅仅需要考虑抗裂、隔声等因素,在填充墙上开槽不宜超过墙体厚度的一半。

2.2水平预埋管线在结构楼板中的埋设。结构上楼盖主要有预制装配式楼盖、现浇混凝土楼盖以及无梁楼盖、肋形板楼盖、叠合板楼盖等,由于前两种形式较为常见,这里仅针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混凝土楼盖两种形式加以讨论。

(1)水平预埋管在预制装配式楼盖中的埋设。预制装配式楼盖包括预制双向预应力大楼板和预制预应力空心板,通常使用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虽然按板的受力钢筋种类分有冷拔低碳钢丝、冷轧带肋钢筋等区别,但板的截面形式及受力钢筋排布形式基本相同。在预制板楼盖中布置管线需要预先向结构专业了解预制板的布置方式使管线沿预制板中圆孔或板缝布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圆孔中布置管线时,引出凿孔要避开板受力主筋位置。当管线沿板缝布置时,由于通常板缝宽度为20~30mm,预埋管线会导致灌缝难以密实,可与结构专业商量采取40~50mm板缝,在板缝中附加一根?准12钢筋加以解决。

(2)水平预埋管线在现浇混凝土楼盖中的埋设。随着混凝土材料变化和施工技术的进步,现浇混凝土楼盖成本逐步降低,施工工艺逐步简化,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电气管线在现浇板中的平面布置方式较为灵活,但应注意不宜将管线在现浇板内交叉,也不可并排布置,同时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第5.1.9条中指出: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电线管最大外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这是由于现浇板的板厚一般为80~150mm,管线对混凝土截面的削弱比较大,而且通长的管线会在混凝土板内造成薄弱带,处理不慎就会引起混凝土板开裂,或留下工程隐患。

在现浇板中敷设的水平预埋管也应采取预防机械损伤措施,埋设于现浇板内的管线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

篇2

论文关键词:建筑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是否拥有别人所无法模仿的、具有独创性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而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则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核心。建筑企业间的竞争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作为建筑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控制、激励、调整人的能力并将其整合到组织中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其潜能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可以说人力资源开发包含2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充分发掘与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建筑业人力资源可以定义为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所有人员所蕴含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具体包括3个部分:处在劳动年龄的依法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超过劳动年龄没有退休或已经退休但仍在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将来拟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可以把建筑业人力资源划分为2大类:(1)现实人力资源。处在劳动年龄的依法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即现在在职的从业人员。(2)潜在人力资源。将来拟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主要包括正在各级各类建筑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和想报考建筑类学校,将来有志并能从事建筑业工作的人员,以及将来想进入建筑业工作的其他人员,主要指从事建筑业工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2.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肩负着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住宅、生产性建筑、公共建筑、道路、铁路、桥梁、水利、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大,从1978年的3.8%逐渐增长到2004年的7.0%(见表1)。

表1 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年 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比重/%

3.8

4.3

4.6

4.6

6.5

6.6

6.6

6.7

7.0

7.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3)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

但是,在建筑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工程质量低劣、市场缺乏规范、生产方式粗放、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除了有体制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业人员素质太低。大量的农民拥入城市从事建筑工程中最基层的技术工作,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得建筑工程质量不高,甚至建筑安全和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论文开题报告。因此,迅速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已成燃眉之急,而研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办法和对策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的战略认识

对建筑业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施工队伍技术工人大量流失,大量使用农民工,建筑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长期缺乏有力的对策和根本性措施,对教育培训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这种“见物不见人”的“行业现象”,是一种行业发展的误区,不从提高人的素质的视角来研究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将很难以现代化的姿态去肩负21世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2.2.2 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远未建立

依法治教、依规兴教的观念在行业主管部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缺乏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在行业发展的许多法规、条例中,没有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没有培训和教育标准的要求。因此,建设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建设教育的发展,缺乏法规的推动,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2.2.3 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尚待建立

教育培训尚未形成体系,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更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展要求。针对潜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学历教育体系和针对现实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体系不相匹配,重视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忽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普通建筑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与毕业生规模呈倒金字塔型结构,不适应建筑业用人结构要求。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缺乏必要与合理的衔接沟通,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类型从业者对教育的多种需求。现行的学制系统尚未形成面向社会自动调节的机制,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结构还未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职业岗位上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变化自动调整。

2.2.4 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

经营者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不够。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费用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一点五,而培训开发经费的来源只能由培训开发机构自行解决。造成了培训开发的成本部分转嫁于受培训的员工或其企业,形成一定的负面效应。致使培训开发的范围、内容、深度受到制约,培训开发效果不能达到期望的高度。

2.2.5 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中,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方式,初步做到了打破级别界限,建立岗位管理新模式;打破身份界限。建立企业员工新概念;打破分配界限,建立易岗易薪新方式。尽快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但部分企业在此方面的工作有些滞后,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学历资历、轻能力水平的现象。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有效发挥。

3.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旨在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不论是已知或未知的人力资源,其主要通过培训、职业生涯开发及组织开发来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主要有培训、教育、就业与使用、学习、规划、配置等。

3.1 建筑企业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是指在将组织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员工从事学习和训练,增长员工的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员工能胜任目前所承担的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与任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建筑业人力结构应是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管理层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双层主体结构。因此,建筑企业职工培训的内容分为管理人员培训、工人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建筑企业领导及主管教育培训的职能部门要按照“加强领导,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的原则,长期坚持、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做到思想、计划、组织、措施全部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使企业的职工培训制度化、正规化。

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三大素质四大能力,三大素质包括以下素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是建筑业人力资源的第一素质,是核心素质;专业知识、技术、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第二素质;文化素养、人文知识和环境意识构成第三素质。四大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专业能力是指由于从业人员是从事建筑业专业(或职业)工作的,因此必须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指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从业人员应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协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能够采纳不同意见的宽容能力等。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每一个员工(包括工人)都必须有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构成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只有具备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才能算作一个符合21世纪需要的合格的建筑业人才。

3.2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的优化,即配置的各种资源必须必须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二是总量投入的优化,即在结构合理的情况下,总量按需投入。因此,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应从结构和总量两个方面进行论文开题报告。具体包括项目经理部人员的优化配置和劳务人员的优化配置。

项目经理部人员在项目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可以分为项目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是完成施工任务的最高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项目施工过程中责、权、利的主体,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项目经理必须由公司总经理来聘任,以使其成为公司法人代表在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

劳动力的配置应根据承包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种需要数量进行。项目经理部根据计划与劳务合同,接收到劳务分包企业派遣的施工人员后,应根据工程的需要,或保持原建制不变,或重新进行组合,组合的形式有3种,即专业班组、混合班组或大包队。

另外,还要建设项目管理高效团队,加强对项目管理高效团队的激励。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将项目成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创造出一种开放、自信、团结、协作的气氛,使项目成员有统一感,强烈希望为实现项目目标做出贡献。作为项目管理的主体,项目团队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的最终实施效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团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项目团队进行有效的激励意义重大。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考虑到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有必要将满足激励和目标激励引入工程项目的团队管理中。

3.3 建筑企业员工学习教育

持续学习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构造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习能力,构建终身化学习体系将是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唯一办法。

终身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就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把终身教育放在建筑业里来考虑,就是建筑职业生涯教育。建筑继续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了继续其职业发展所进行的业务培训活动,旨在使其本身的知识和技能持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加深,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管理水平。

为了实施好继续教育,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就地、就近、就便办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以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经过资质认定后都可成为建设继续教育的基地,使建筑业从业人员都能随时随地接受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调研,探讨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从而为其它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想在建筑市场的搏击中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变革现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1、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隧道二处)是以建设长大隧道和复杂地下工程为主的大型机械化国有施工企业,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铁隧道二处同其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一样,经历了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洗涤,在“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求生存、谋发展。2001年5月企业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以来,公司经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综合实力逐年攀升,新签施工合同额从2002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7亿元;施工营业额从2002年的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7亿元。目前,公司在册员工32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4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1人、中级技术职称284人、初级技术职称1103人;技术工人1762人,其中:高级技师48人、技师127人、高级工1056人、中级工113人、初级工418人。

中铁隧道二处目前在建的工程项目有71个,分布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企业的人力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上,并随着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人员流动非常频繁,人力资源的布局具有分散明显、流动性强的特点,并存在以下问题:

1.1队伍庞大,人员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

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员工队伍较为庞大,既有各类管理技术人才,又有大量的专业技术工人和普通型员工。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劳动力已成为公司施工生产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使用混岗劳务工约8000多人。以农民工为主的社会劳动力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给管理带来困难;从业人员素质低,给工程建设质量带来隐患,等等。

1.2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

同大多数国有施工企业一样,普遍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导致一方面富余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工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熟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3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具体表现在企业内部工资待遇的差距没有真正拉开,高中级专业人才和操作人员工资收入差距不大,而外部公司的高薪待遇诱惑力太强。经营管理和关键技术岗位上的职工收入低于劳动力市场价格,而一般岗位上的职工的收入又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造成激励错位,对企业人员流动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人才留不住,冗员出不去。

2、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围绕企业发展目标,认真搞好人力资源规划

为解决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铁隧道二处在企业2006一2010年五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正抓紧制定2011一2015年五年发展规划,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改进措施,确定了以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复合、数量充足为人才规划着力点,加大施工项目开发建设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在经营、施工、财经、外经和法律等专业领域的多元化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聚集优势科技资源,加大培养针对性,重点培养一批在本行业系统乃至国内同行业的知名专家。确定到2015年底,公司员工总数3375人,其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877人,技术工人1498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比例为56:44。研究生、本科生、大中专生学历结构比例为1:48:45。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结构比例达到1:3.7:6.1。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比例为1:3.7:16.7。

2.2严格控制员工总妞,持续优化员工增量

为解决好员工规模扩大和人才持续引进的关系,中铁隧道二处十分注重加强员工劳动合同管理,注重合同到期续订合同的考核工作,纠正以往“看面子,轻考核”的合同管理倾向,通过作业班组、项目单位和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合同到期人员进行三级考核,使“优胜劣汰”制度落到实处,优秀者续订合同期限可以放到五年以上,特别优秀者可续签无固定期长期合同,考核不胜任者一律不再续订合同。通过实施主辅分离、分离社会职能,加大人员分流力度。同时,大力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积极实施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政策,建立、培育和发展作业层实体,逐步把作业层建设为明晰、面向市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目前,以各类技术工人为主、少量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为辅的劳务分包型的法人公司已成立2家,吸纳员工125人。在严格控制员工总量的同时,有计划、有重点招收高校优秀毕业生,提高人才增量起点;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人才高地扩容,从而达到队伍精简、素质提高的目的。

2.3加快人才多元化建设,构建员工终身教育体系

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占稳国内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领域、拓展国际市场,公司在加快人才多元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他们针对公司实际需求,立足长远,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将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人员,按照个人的学历、专业、工作表现、理论水平、智力潜能等要素,分清层次,分类开发;注重从改善人才结构出发,大力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切实抓好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培养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对关键性人才的培训,如职业项目建造师(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等,制定目标和培训规划,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提供培训考试机会,以满足企业资质、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将教育培训与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设计不同的个性化培训方案。通过构建员工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省部级以上知名专家队伍,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

3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篇4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拟用10年(2010-2020)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卓越计划”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它定位了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人才,以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工程性质明显,在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高校一般都会安排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阶段,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手段。

一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毕业设计安排、选题和指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一,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性,由于毕业设计和学生找工作或考研复试时间相冲突,所以大都对毕业设计流于应付的态度,指导教师对此也是听之任之,忽略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其二,毕业设计选题过于单一化,常常是多人一题,并且,设计选题往往还与工程实践脱节。其三,部分指导老师缺乏土木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仅凭个人理解,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难免片面甚至脱离实际工程设计要求。

二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目标及关键问题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目标是把本科生培养成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人才。这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把毕业设计从原有的制式的、程序化的教学环节,变成作为一种培养手段融入日常教学中,同时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并制定和执行工程教师的职务聘任、考核等相关制度。

三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内容及措施

(一)完善设计类课程体系

全面梳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设计类课程,涉及到的课程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原理、房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以及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在相应课程结束后安排的课程设计有:多、高层住宅设计、现浇混凝土楼盖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进一步细化各个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并结合当前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以及工程应用对工程师素质与技能的要求,对各类课程设计实践课程重新制定教学大纲。

(二)毕业设计的总体安排

在毕业设计的总体安排上,改变以往的整体化--全部学生都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开始,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对学习优异的学生,在大三开始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这些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经过两年基础课的学习,这个时候布置毕业设计任务,有利于他们对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做到有的放矢,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他们对相对学习差的学生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搭建实践平台,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不断扩大校外实习基地规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学校在加强现有基地建设的基础之上,根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我校的优势资源,与施工单位,工程设计院等优秀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度,对于每个用人单位,乃至每个工程项目,都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辅助教师以及现场技术指导员。建立健全学生企业学习期间的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同时,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以保证本科基础实验教学,同时建设校内实践教学示范区,以完成学生对实际工程的实践操作和训练,而且对复杂工程,学校已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发各种虚拟仿真项目,再现生产过程。

(四)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根据专业方向设置,按照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并尽量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选题,实际设计题目可以来源于学生的工程实践,也可以从设计单位实际项目中选题,由指导老师把握题目的难易度以及设计工作量,并由指导老师编写详尽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尽量一人一题,不同年份题目做到无重复。同时,本着自愿原则,选择少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撰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确定的选题,经学院审查后,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公布的选题,选择指导教师。最终根据双向选择的方法,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

(五)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需要指导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一方面,结合学校工科教师评聘和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师聘任、考核、评价制度方面向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倾斜,并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工作或轮训制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制度,以使学院教师不断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从业人员参与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聘请有工程背景的优秀人才做本专业兼职教师,以作为“卓越计划”培养人才的师资补充。

(六)实行每位学生毕业设计公开答辩制度

本科毕业设计公开答辩的做法类似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评委小组由5位系内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以及1位校外专家组成。并采取回避制度,答辩评委的学生不得参加本组答辩。每位学生答辩时间15分钟,其中设计成果汇报10分钟,回答评委问题5分钟。6位评委各自独立评分,小组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四结论在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优秀的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仅靠课堂理论教学还远远不够,它需要各个高校紧紧把握“卓越计划”的主旨和要义,改善本科学生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为抓手,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作者:贺东青 岳建伟 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篇5

1.1立足于大交通概念下土木工程检测技术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部的成立,对大交通概念下的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一定的土木工程基本知识和检测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土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工程检测单位、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机场、水运等工程的试验与检测、质量检验评定工作,也可面向大中型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从事工程设计或管理工作。主要课程有公路施工技术、桥涵施工技术、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工程测量、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仪器及设备等。具体的工作岗位或部门为:工程试验检测、工程施工、公路测设、工程养护维修、工程管理等。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具有识读和绘制工程结构设计图的能力;具有公路与桥涵勘测、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的能力,达到中级测量工以上水平;具有土木工程试验检测的能力,达到中级试验工以上水平;具有从事道路与桥涵工程施工与管理的能力,达到中级施工员的技术要求;具有编制公路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处理和协调正常事务的能力。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人:首先,应具备基本素质与能力,包括逻辑推理和数学应用能力、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其次,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现场施工技术问题,具有从事道路、桥梁、水运、机场道面、隧道工程试验检测的能力。再次,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拓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的能力、施工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与管理方法和公路养护的多专业技能。

1.2立足于本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办学历程及社会声誉

1997年,本院开始设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2004年,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本专业统一更名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试验与检测方向);2008年更名为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该专业历经十五年的办学历程,已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之外,土木工程系现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公路监理、港口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铁路工程技术等九个专业,形成较全面的、立体化的、高职高专层面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检测专业作为安徽省教育厅2008年批准的重点建设的省级特色专业。以本院土木工程实验实训中心为依托,建设土木工程检测特色专业具有有利的先决条件。该中心现有专职教师29人,中、高级职称比例55.5%,双师比例95%,外聘兼职实训指导教师34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他们分别来自施工一线、工程管理、检测公司等相关部门。现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双师型”素质、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专业齐全的专职教师、业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内知名专家、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本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院坚持“立通,服务行业,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精心打造“安徽交通黄埔”品牌,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吃苦,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毕业生就业质量一直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在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中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

2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特色专业教学探索的意义

教学探索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规律、原则和方法及有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学研究活动[3]。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4]。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教学探索,出发点是教学,归宿是人才的培养、就业的竞争力和未来职业的能力。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式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岗匹配的要求,培养社会急需的、动手能力较强的专门技术人员。

2.1理论意义

2.1.1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积极探索有效的专业教学方式方法,开展特色专业教学研究,对于巩固现有专业成就,开拓专业未来发展思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任何一门专业教学都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把握教学规律,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方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业绩。

2.1.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院的发展

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和衡量标准。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最终都要依靠教师为其本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特色专业建设为教师开辟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这个舞台上将有更多的机会与业界同行交流教研经验,探讨学科前沿,促进其专业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种教师培养的新形式———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发展学校一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同时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研究能力的发展[5]。

2.2现实意义

从区域背景和人才需求背景看,开展检测技术特色专业教学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根据党的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公路交通提供安全、便捷、快速、可靠的保障,以满足将资源与市场、生产分工与合作紧密联系的要求,全国公路交通建设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扼华中而东西,向来为东南沿海通往中西部的交通要塞。公路交通运输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建设总投资3200亿元。其中,铁路1400亿元(含城市轨道交通200亿元),公路1300亿元(含高速公路850亿元),航道、港口200亿元,民航50亿元,管道80亿元,综合交通枢纽170亿元[6]。巨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急需大量建设人才,实行学历证书和多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毕业与上岗“零距离”,树立培养满足社会“急用”、上岗“实用”的新型人才观、以适应具体岗位及岗位群的能力结构需求的“综合岗位能力为核心,综合素质为基础”的质量观和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行业人才需求调查,今后几年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将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土木工程检测专业人才紧缺,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等都需要相当数量的土木工程检测专业人才,在毕业生招聘会上,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现象。该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是将现有的桥梁、隧道、机场、道路等的检测技术向港口、航道、船闸检测技术方向拓展,培养的人才在全省交通系统形成“水陆两栖”、一专多能的试验检测技能型人才,从而形成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特色,使该专业在本地区达到领先水平,为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3本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成就

3.1形成“模块化”特色教学

就目前而言,“模块化”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在教学改革的呼声中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中。但相对于传统的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来说,尤其是我校的高职教育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分课程、分章节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概念一旦进入检测专业教学领域中,必定会引起新的教学思维和突破。将检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几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土木工程建筑材料试验模块、桥梁与隧道结构检测模块、公路、市政、机场道路现场检测模块和港口、航道与船闸结构检测模块。每个模块实行导师负责制,全面负责该模块的教学与学生考评。

3.2打造精英教学团队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带头人和开拓者,组建一支创新能力强、协作意识强、知识资源强的教学团队,方能切实提高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本院把对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最终落实为对教师的培育培养上:一是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育培养,在学历进修、科研经费、职称评审上都有一定的倾斜和照顾。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申报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以科研促进教学,切实提高检测技术专业实验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所有青年教师都要努力做到“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条腿走路。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培养,“双师”型人才是特色专业发展的灵魂,委派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引进优秀的企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在本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中,有计划地选派5名教师走向生产一线锻炼。三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育培养,选拔检测专业带头人1名,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输送2名培养对象到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参加精品课程建设的培训与学习。建设结构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具体表现在年龄、教龄、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只有化解这些结构性矛盾,才能突破制约专业发展的瓶颈,向更高、更宽的平台发展。

3.3完善成熟的实训条件

检测技术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模块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实训、专项培训、顶岗实习等。具体有:道路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测量综合实训、公路工程认知实习、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认知实习、水运工程质量检测实训、机场道面试验检测实训、隧道工程试验检测实训、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专项培训、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专项培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前期工作、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答辩。拥有专用实训基地建筑面积5200平米、具有真实或模拟现场的专用实训场所10000多平米。建有工程测量、检测、力学、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集料、工程地质、建筑结构、工程CAD、勘测设计等实训室;同时拥有安徽交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安徽交院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安徽交院公路设计事务所3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通过多年加大投入,扩建场地,现已基本建成实验实训设备先进,融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开放式综合实验实训中心,2007年被交通运输部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确定为安徽“交通行业技能鉴定站”。而且是安徽省交通系统唯一的试验检测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具有校企深度融合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新建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38个;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实训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3.4提升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本着“立通、服务社会、互动双赢”的原则,本院检测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始终以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服务地方交通建设。利用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参与生产、项目咨询、技术开发、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化”,增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把学院建成安徽交通行业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基地、干部和职工继续教育基地、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和安徽高职教育的“双师素质”培训基地。本院受安徽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委托,长期举办全省试验检测人员培训班,为我省交通建设一线培训了大批试验检测技术人员。

4结束语

在参与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特色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深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感受:

4.1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集体工程,是一项团队成果需要凝聚团队的向心力,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团队成员协商分工,尤其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充分体现合作的重要性。专业教师各有所长,搭建能够让教师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发挥聪明才智,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开拓思路,注意多专业的结合,检测技术专业与土建其他专业的密切结合。

4.2特色专业教学探索要量力而行、切实可行结合本院的客观实际及检测专业建设现有状况,采用恰当适合的方式方法,因地适宜、因材施教开展教学研究。每一届学生、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和素质都参差不齐,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整体划一,要量体裁衣,因人而异,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符合本院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尽量细化、具体化,讲究针对性、实用性。适当把握教学难度,既能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压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这个“度”的把握实属不易,需要教师运用智慧,结合教学实践用心体会与揣摩。

篇6

性别:男

目前所在: 花都区

年 龄: 30

户口所在: 花都区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70 cm

体 重: 65 kg

我的电话:

我的Email:

求职 意向

人才 类型: 普通 求职

应聘职位: 中学教师,职业技术教师,计算机软件:

工作年限: 6

职 称: 初级

求职 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花都区,花都区,花都区

工作经历

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 起止年月:2009-08 ~ 2011-03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计算机教师

工作描述: 北大青鸟ACCP启蒙星——网络编程相关课程

离职原因: 在职,周末 兼职

广州加利福职业技术学校 起止年月:2007-09 ~ 2009-07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计算机专业教师

工作描述: 所教科目主要有多媒体技术、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ASP动态网页设计、C语言、电子商务等。在此期间,三次兼任计算机中级证培训教师,所带学生考证通过率达96%以上。在之前的教学期间,一直担任班主任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高职高专技校学生班主任工作经验,屡受学校好评,也深得学生喜爱!个人上课风格也得到学校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离职原因: 复杂

广州优唛装饰科技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7-03 ~ 2007-05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 业务员

工作描述: 在广州优唛装饰科技有限公司做业务

离职原因: 不太适合

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起止年月:2004-09 ~ 2007-01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 计算机工程系教师

工作描述: 所教科目主要有多媒体技术,网站设计、电子商务、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weaver等。在此期间,除了正常的教学外,先后 兼职 指导了两届毕业班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取得良好效果。2006年4月,担任学校非计算机教师“双师”培训讲师,培训办公软件应用和幻灯片制作。

离职原因: 想做业务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教育学 毕业日期: 2004-07

专 业 一: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0-09 2004-07 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学 毕业证学士、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 ********

2005-04 2005-04 多媒体CAI立体课程与虚拟现实设计培训班 多媒体CAI 合格证书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① 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诚实守信。有耐心、有自信,自学能力强!

② 计算机和 英语 应用能力较强:懂网络,会电脑硬件故障维护。精通常用软件,能够独立开发中小型单位动态网站。具有良好的 英语 听说读写能力。

③ 爱好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尤其爱好羽毛球和排球运动。

④拥有高中级别的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

篇7

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的诚信评价方面,对造价咨询企业及造价师的诚信评价研究极少。因此,本文将在参考建筑市场其他主体诚信评价研究以及借鉴相关信用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造价师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一、 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内涵

现代诚信包含道德、经济和法律三层涵义。道德诚信要求“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经济诚信主张“说到做到”、“货真价实”;法律诚信强调履约合法、恪守诚信,是道德诚信和经济诚信的强制力保障。

注册造价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资格,并按照《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根据主管部门统计资料,造价师的主要业务为编制工程量清单(标底)和结算审核。

结合诚信涵义以及造价师主要业务内容界定,定义造价师诚信为: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的造价咨询企业的专业人员,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标底)和结算审核时,正确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信守承诺,胜任其工作并获得甲方和乙方信任的能力和状态。

造价师诚信属于个人诚信范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着重于反映其执业水平;

第二,造价师诚信评价具有综合性。主要原因是工程造价业务过程比较繁杂,涉及工程技术、施工方法、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诸多方面,而且不同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要求不同,不同工程项目甲乙双方的诉求也不同,因而要全面考虑这些特点对造价师诚信状况进行评价。

二、 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 指标体系初建。

(1)指标选择。研究小组收集到下列文献,依据研究目的提取了可资借鉴的评价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在上述文献研究和造价工程师业务分析基础上,本文从诚信基础(年龄、受教育程度等15个三级指标)、执业诚信(执业资格等12个三级指标)、诚信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诚信状况等6个指标)三个方面初步建立了造价师诚信评价指标。

(2)评价指标初步调整。通过网络向30位专家发放第一轮问卷进行小范围的预测试,根据专家的填写反馈及建议,删除了执业诚信部分的工程投资规模、工程性质、工程类型,诚信基础部分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以及诚信环境部分的产权支配水平等指标,并精炼了个别指标的词语表达,初步构建了造价师诚信指标体系。

2. 问卷调查。以上述工作为基础设计了又一轮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向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招标机构、造价咨询单位等发放280份问卷,回收181份,有效问卷149份。有效问卷填写对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了85.24%,其中高级职称达到46.31%;被调查对象的“当前工作”均与工程造价相关,且聘用单位分布较为均匀,可以充分反映工程建设相关各方对于本研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有效实现问卷调查的目的。

3. 问卷分析。问卷各指标均值处于3.06~4.62区间;23个指标中有22个指标的标准差均小于1,唯“年收入”的标准差略大于1(1.022),说明被调查者对于该指标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差异;偏度绝对值处于0.004~1.006区间,峰度绝对值处于0.038~0.820区间,可认为问卷的样本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875,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其次,计算对应指标删除后的量表Cronbach α值,结果均小于或等于原值,故研究设置的指标可以全部保留。

此外,问卷中设置指标由文献分析、理论研究、专家论证三者结合而来,可以保证问卷指标的内容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样本的KMO值为0.828,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使用方差最大旋转在6次迭代收敛后得到的各指标在所属因子上的负荷较高都大于0.5(原“诚信基础”拆分为“基本情况”和“诚信记录”两个因子),其他则小于0.5;同时提取的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6.82%,问卷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优度卡方检验x2/df为1.516,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57,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3,增长拟合指数IFI为0.95,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5,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4. 最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分析结果,确立如表2所示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三、 实例分析

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根据表1所示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评分标准,在南京市两家造价咨询企业的帮助下,搜集了两位造价师(简称“甲”和“乙”)的诚信信息,应用上述研究成果进行诚信评价,过程如下:

1. 确定评价因素集(由表2中各指标组成)。

2. 确定评语集。参考《中国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客户信用评定办法(试行)》、总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评价等级分类、项目经理诚信评价等级分类,对造价师诚信评价给出如下评语集:V={V1,V2,V3,V4,V5}={优秀、良好、较好、一般、差}。

3. 制定指标评分标准和细则。依据《注册造价师管理办法》、《江苏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北京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条例以及各地对于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结合建筑行业内其他交易主体(如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评标专家)的诚信评价指标评分标准,以及其他行业评价标准(如银行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设置指标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如表2所示)。

4. 计算隶属度。造价师诚信评价指标可分为定性和定量指标两大类。

本研究采用百分比统计法计算定性指标隶属度,以“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为例来说明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10位专家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中,1个分值为“3”(较好),7个分值为“4”(良好),2个分值为“5”(优秀)。因此,计算得到该指标相应的隶属度为:[0,0,0.1,0.7,0.2]。

利用分级隶属度法确定定量指标的隶属度。以甲的“工作年限”指标得分为例:x=89,代入隶属度函数公式,得到r1=0,r2=0,r3=0.1,r4=0.9,r5=0,因此甲的“工作年限”指标隶属度为:[0,0,0.1,0.9,0]。

5. 确定指标权重。因研究指标间不能完全独立,本研究采用网络分析法(ANP)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具体结果如表2中相关数值。

6. 模糊运算与综合评价。进行模糊运算得到的甲、乙两位造价师的诚信状况隶属度,转化为分值为95.49分和89.49分,相应的诚信等级为“AA”级和“A”级。

对甲、乙造价师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进行调查访问,被调查人员反映甲造价师虽然对现行制度更新的敏感度不足,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执业能力很强、有原则、道德水平高,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乙造价师工作年限相对较短,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学历较高、基础好、对现行造价相关的法规制度比较清楚,精通计量计价及办公软件。

对比上述两种评价结果可知,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出造价师的实际诚信状况。

四、 结语

本研究基于造价咨询企业注册造价工程师的核心业务,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的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建筑行业执业人员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未来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设置不同的执业诚信指标,从而对执业诚信部分进行细化、补充,进一步完善造价师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磊.现代诚信内涵刍议.现代管理科学,2012,(9):91-93.

2.郑磊,张亚静,彭胜男.评标专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8):39-41.

3.马云飞.注册建造师信用评价模型研究.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4.郑磊,彭胜男,刘军.总监理工程师诚信评价指标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1,(8):383-387.

5.郑磊,刘元春,周悦宁.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诚信评价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12):39-41.

6.张淳清,曹加.信用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绿色经济,2008,(11):61-63.

7.王华.我国信用环境优化研究.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8.北大法意.中国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客户信用评定办法(试行).[EB/OL].http:///act/act_display.asp?rid=187988.

9.刘军.总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评价研究.南京: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09CJY070)。

篇8

【论文摘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些姜缩,其产生的原因可从目前该专业的生源、师资、教学设施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去探讨文章简要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强调时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课程设置的内容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专业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全面化更需要既懂得计算机的知识和理论又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化工作的人才。

1、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细化与定位

社会要求是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我们知道计算机应用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全部掌握它是不可能的。例如CAD,不仅仅要求学生会操作应用一些CAD软件,而更需要掌握制图、设计等基本专业知识。又如计算机广告设计也不仅仅是熟练操作平面设计软件.更应该具备相应的美工基础以及美学、心理学等知识。因此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的、专业的、多面化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才是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笔者认为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应用程序设计的学习.主要以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和初级程序员为主要培养目标。二是,计算机网络。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和网页设计人员为主。三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当然也应让学生适当掌握美工知识。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以培养初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制图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CAD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从多年来计算机专业分配和单位的用人需求,以及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科,仅仅有一张中专毕业文凭是不行的,还必须把某一行业的行业知识,比如,金融、会计、广告等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会有出路。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和相关专业、行业的紧密结合。

2、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与大学、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差不多。这些学生连初中数学都不会怎么能指望他们编制程序呢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课程理论适度化。所谓理论适度化就是既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少而精。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需求来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第二语言类课程的设置原则。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自然也就是学以致用。鉴于许多用人单位或报考公务员等要求掌握一种语言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考一门语言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Visual FoxPro或是Access等数据库语言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通过率。第三,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教育要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要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开设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要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况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五.课程结构模块化。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一个操作单元一个专业工种都可为一个模块。它是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里的内容

第一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经济、电工、物理、法律基等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将来拓宽就业范围同时也是为少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进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对口升学)打下基础。

第二,专业基础课程这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会的,如计算机常识、汉字输入技术和技巧、WindowsXP、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病毒知识、Internet使用常识等。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会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第三专业课程。专业课的设置应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主要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语言(如VFP、JAVA等)、工具类软件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二级)或劳动部的职业技术鉴定考试(中级)使证书与毕业证挂钩。

篇9

【关键词】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软件专业;背景方向

【Abstract】Software college wants to training high diathesis application compound talents with facing reality application and high practical ability, constructi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contingent with high level teaching skill, vocational skill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The article analyses standard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Practice proving,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can more effectively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with according social needs and high practical innovationa ability.

【Key words】Software college;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Software speciality; Background aspect

0 引言

软件学院软件专业与背景方向的融合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不再仅需要只懂软件知识、工具使用的人才,更需要能将软件技能应用到背景方向领域,适应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的软件应用复合型人才。要培养面向实际应用、实践能力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建设一支不仅有很强的教学知识技能而且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尤为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就能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更好地逐步提升[1]。

1 双师型教师标准

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有多种,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2-3]:

1.1 双证书标准

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教师资格证,而且有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证,如工程师、会计师等技术证。

1.2 双素质标准

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教师教育教学素质,而且有相关行业的职业素质、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能力,如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素质等。

1.3 双能力标准

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承担理论教学研究,而且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如实验课、课程设计、大作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项目环节。

这三种标准都不全面,应融合、统一起来,综合评价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不但具有教师教学的能力和素质,还应具备实践经验、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考取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并坚持不断学习新技术、知识,掌握行业技术动态,培养技术创新能力。

2 培养机制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有多种途径,主要分三个方面:校本培训、校企合作和院校交流。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是提高和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2.1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主要依靠学校自身资源、设施、场地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实践水平。主要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发展领域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校本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4-5]:

2.1.1 继续教育学习

每学期学校会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包括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人员学术论文写作与信息检索》、《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等课程。学校各系都成立了本专业的教师阅览室,教师可以借阅查看专业书籍和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培训书籍,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如信息工程系鼓励教师考取获得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等职业资格水平证书,经济管理系鼓励教师考取获得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等职业证书,建筑资源系鼓励教师考取获得建筑师、工程造价师、暖通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等职业证书,机械电子系鼓励教师考取获得机械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电力工程师等职业证书。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可对应相应的教师职称,如网络工程师、程序员、中级会计师对应于中级职称,系统分析师、注册会计师、高级建筑师对应于高级职称。教师有了职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教学年限条件,可申报相应的教师职称。

2.1.2 实验实训培训

教师除了培训教学理论知识、职业素养课程,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对实验室、实训场所、教学工厂、生产车间的设备仪器、实践环节、操作步骤流程都要熟练掌握,可由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实验技术师、骨干优秀教师带领指导学习。

2.2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调用企业的物资、人力、社会资源,借助学校平台,有效地将学校和企业资源整合起来、共同协作,达到很好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效果。企业实践技术、职业素质高,学校教学理论深厚、学术氛围浓,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6-7]:

2.2.1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学校和企业应充分融合协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能面向社会、市场、实际应用。企业高管、工程师因与学校主管、教师共同研讨交流,制定编写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特色教材、毕业设计等,使行业实践技术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2.2.2 专兼结合

企业高素质工程师、技术人员可聘请为学校兼职教师,充实到学校师资队伍中,弥补学校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企业兼职教师可以主要从事实验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可以互助交流,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共同学习进步。

2.2.3 产学研融合

学校和企业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企业也参与学校课题项目研究,起到良好的产学研融合效果。学校教师经过项目研发过程的锻炼培养,实践技能和操作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到教学中。

2.2.4 学术报告讲座

每个学期可邀请企业高管、项目经理、资深系统工程师来学校开展学术报告讲座,传授行业的新技术、新动态。每个学期还可进行两至三次软件专业导论课及背景方向知识导论课,将整个学期的软件专业课程及背景方向课程串连起来,梳理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从系统宏观角度认识掌握知识技能。

2.2.5 企业工程实践基地

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可利用寒暑假期,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将教师在企业培训实践期间等同于完成相应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将软件专业教师及背景方向对软件感兴趣的教师,共同送入软件开发公司进行集中项目培养,使教师掌握前沿、先进的软件开发技能及资讯信息,为更好地教学,获取丰富的教学项目案例。软件专业教师也可送入背景方向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的运作流程及管理结构,加深对背景方向项目的认知。我校与上海杰普、厦门中软国际、江西微软等公司都签订了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双方互派教师实践学习交流。

2.3 院校交流

学校应与各兄弟院校、其他高校交流合作,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法、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水平。院校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8-9]:

2.3.1 交流研讨会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到周边邻近各大高校、学院观摩学习,各院校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在一起开展学术技能、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相互促进,学习提高。如我校经常与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邻近高校相互学习研讨。

2.3.2 网络集中培训

全省及全国各大高校都有名师、专家,为了方便各院校教师学习交流,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参加师资网络培训。全国各高校的名师教授把他们的经典课程、先进教学方法、优秀教学理念在网上传播教育给各高校教师,或把各名师专家集中在某所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统一授课交流,这样方便师资力量的集中培训,也减少教师奔走各高校的旅途辛苦。如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江西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微课制作推广培训班”,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课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等师资培训项目。

2.3.3 校间合作项目

各高校都有自己优势专业、重点学科、特色项目,应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充分整合利用所有物资、人力资源,创造研发出有更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成果。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如下图1所示。

3 结束语

学校应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用,保障双师型教师持续科学发展。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薪酬待遇等方向,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并鼓励双师型教师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师技能竞赛,对于获奖者给于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10]。

实践证明,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阮建凑,陈颖.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史琪,王巧霞.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

[3]柳福玲,姜男.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

[4]庞鹤峰,薄煜明,孔捷.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现状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34).

[5]欧榕.地方综合性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6]范超,王柳行,任丽平,郑锴.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15(20).

[7]王宏志,王B楠,张丽娟,邱欢.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8]罗富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5).

篇10

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利用从最初的录像播放教学、录音带播放教学,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使用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上都实现了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现代化的教材内容的扩充上。教材以多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方式显示教学信息,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发挥了教材的教育意义,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下面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的应用实施。

1.1理顺组织架构,明确职责

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下设网络信息部、教育技术部和公共机房部三个部门,承担着校园网的规划与建设任务,是集资源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部门,负责校园网的运行、管理、维护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的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建设了一支与之相对应的技术管理队伍,目前共有技术管理人员2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5人。

1.2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基础设施

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措经费,加大投资力度,分批次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合理配置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逐步开展教育手段现代化,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1)建设校园网

为适应现代网络教学的发展,学校投入巨资,购置服务器,铺设网线,建设了校园网。截至2011年底,学校信息点总数超过1.9万个,校园网以万兆为主干,并实现全网IPv6部署,总出口带宽达2.2Gbps,配有刀片、机架服务器等。围绕着学校教学改革,构建完善的校园网公共服务体系。近期还开展了无线校园网建设。

(2)建设多媒体教室

学校从2007年开始,对公共教学楼的教学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建设了基于中央控制的多媒体教室,在公共教学楼的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电脑、投影仪、音响、教师反馈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红外报警系统等。每个教学楼群建一个监控工作室,实现多媒体教室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多媒体教室使用效益,实现多媒体教室维护的及时性,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共建设了160多间多媒体教室和3间监控工作室。

(3)建设视频制作室

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技术部现有编辑系统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摄像机三台及配套相关设备,具备制作教学专题片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与土木学院合作的《建筑工程施工辅助教学系列录像片的制作和教学应用》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建设了两间实时录播教室,用于录制优秀名师上课内容。

(4)建设外语语音室

学校投入近500万元,采取分期分批购买了数字化语言教学设备、语音教学系统等设备,建设了10间大学外语语音室,用于公共外语课和专业英语课的学生听力和口语教学,也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时听力和口语的学习,可以同时满足994位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学习的需要。

(5)建设机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教学越来越多的使用计算机。在全校13个院系中,建设了11个专业机房,用于开展专业课的教学。在每个专业机房设立了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办公室,用于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讨论和研究的场所,不断提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同时在现代教育中心建设了公共机房,有近1600台计算机,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和部分专业课的教学,及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

1.3集合多种渠道,建设教学资源

集合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教研教改项目、院系专业建设项目等多种渠道,通过立项建设教学课件、引进教学课件、录播建设制作等多种方式,建设各种教学资源,并放在网络上,让学生自主学习。

(1)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学校图书馆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经济信息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系统、万方会议论文、万方学位论文全文、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数据库、台湾工程数据库等多种电子资源的集团用户使用权,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校内任何一个地方上网寻找学习资源。

(2)项目形式建设多媒体课件

在学校的教研教改项目立项建设中,申请专项经费用于视频课件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申请了专项科研经费,制作视频课件《建筑工程施工辅助教学系列录像片》。在专用录播教室,录制名师上课视频,放在网络上,供学生学习。

(3)结合课程制作ppt课件

由于ppt软件的简单易学,大多教师利用ppt软件,就教学内容的某些章节制作了课件,利用文字、图像、图形、动画等组合教学内容,通过投影仪,展现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课后,教师将课件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课后随时复习。

(4)引进教学辅助课件

专业教学购买成熟的专业课程辅助教学课件,充实教学资源库。如土木学院购买了招投标系统模拟软件,管理学院购买了人力资源模拟系统软件,数理系购买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交通系购买了物流管理系统模拟教学软件,设备系购买了无机化学模拟软件等,引进CAI教学辅助课件,提高专业教学效率。

1.4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开放式教育

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放在校园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和教师在校内外,通过网络,都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学习和利用,实现开放式教育。

1.5引进管理软件,提高效率

学校购买了教务管理软件,对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对教室的实时调配和管理,提高了教室的利用率;利用该软件,实现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激励了教师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用该软件,还实现对校外工程实践中心建设过程数据的管理,实时跟踪中心的建设。学校计算机房购买机房管理软件,实现对计算机的实时管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提高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2.1提高管理效率

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全校1700多学生、1300多教职工、1000多门课程、200多间教室等资源的综合管理,实现教学排课、考试报名审核安排、考试成绩统计、学生学业成绩查询、学生评价等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每学期平均大约完成了700多门课程安排,8万多人次的课程考试,700多位教师的评价,有13万人次的学生参与评价,大大提高的工作效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具体详细的数据。

2.2提高教学质量

多层次多方面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率逐步提高,每年专业英语八级考试通过率也是稳步提高。近几年,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名列全省前茅。高考招生,省内学生第一志愿率稳居同类院校前列,省内高考录取平均分数线在稳居同类院校前列。

2.3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了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推进了教学改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评价,也给教师很大的鞭策,推动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教学资源的开放性,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