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00:4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角色体验 中学心理辅导课 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72-01
中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中学生以及中学心理辅导课堂的特点,心理辅导老师应致力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法,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中,获得启发性的人生知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1 中学生以及中学心理辅导课的特点介绍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顺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心理变化剧烈,心理状况极其不稳定,所以中学生的心理辅导课程也就需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
首先,中学生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与依赖意识冲突强烈。中学生生理上逐渐成熟,急于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立意识增强,但他们年轻气盛,在遇到不适应的环境或困难时,仍然本能地想要依赖成年人,这就造成了他们的独立意识与依赖意识的强烈冲突。针对这一点,中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中要将中学生向成年人的角度引导,但是需要循序渐进,循序善诱。如何引导学生成功渡过过渡阶段,是中学心理辅导课教学中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
其次,中学生对于世界有强烈的渴望和好奇,这也是角色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应用的契机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到新颖的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的大脑发育正在上升阶段,具有特别强的创造能力。角色体验式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引导中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完善角色体验式教学方式。
2 角色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价值探讨
角色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确定一个具体的模拟场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该场景进行分角色扮演,通过学生的表演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模拟环境当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反思,在角色体验中获得启发性的感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中学心理辅导课堂的角色体验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表演心理剧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角色在情境中的心理变化,通过自身感悟、反思以及教师的引导,获得心理启发。因此,角色体验式教学在中学心理辅导课堂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2.1教学方式新颖,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说教的方式,单纯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角色体验式教学采用的情景再现模式,让学生们过一把“演员瘾”,亲自参与到课堂心理情景剧的制作、表演中去。角色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其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2.2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心理辅导课程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类课程,它具有非常强的社会适用性和实践性。心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的分数,而是要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更好的适应社会。角色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设计的情景中,在表演中体会角色的内心感受,从而刺激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加之教师积极地交流引导,将学生的心理状况带到积极、健康的轨道中去。
2.3促进寓教于乐,激发创新意识
中学生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仅靠教师的教学设计尚不能达到完善,而作为角色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可以用其聪明智慧帮助完善。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都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快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 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心理辅导课堂中的运用
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只有将其在课前准备、课上实施以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的工作都设计得当,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价值。
3.1课前准备阶段
中学心理辅导课要求教师在课前需要进行精心的备课。教师在课前要细心准备课程主题,主题内容不仅要涵盖本节课的重点,还要便于设计表演情景。教师准备的主题,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可以给学生带来较强冲击力的案例为宜,还可以涵盖一些当今社会和网络中流行的事件,增加学生兴趣。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还应该可征求学生的建议,与学生们共同探讨。
3.2课上实施阶段
应用角色体验式的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气氛较为活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将角色体验表演方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给学生做详细的讲解,保证学生表演流程的顺畅和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在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握住大的方向,保持课堂的井然有序。教师要将学生的表演状况以及其中细节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在表演后与学生进行针对性探讨交流。
3.3课后反思阶段
一堂优秀的角色体验式教学课程,不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们的精彩表演,更重要的是表演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探讨、反思。角色体验让学生体会到了乐趣,但教师要及时加强与学生表演后的交流,真诚地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根据其想法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的心理素质稳步提升。
总之,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助于中学生充分理解中学心理辅导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贴近实际、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教师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不断推动中学生心理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丽苹.山东城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龙宇蓬.体验式教学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8(2).
篇2
关键词:昆明主城区;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0
[基金项目]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重点课题(MZ11003)
一、 研究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时期是一个身心发展迅速,个体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人际关系是影响到高中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方面,影响着高中生的自我评价、学业成绩乃至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学业负担非常重,加上高考的压力,所以很多普通高中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学校因为升学等压力,甚至有些忽视和谐人际关系在教育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实,建立积极和谐人际关系在高中生中至关重要,当然要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和谐人际关系,是需要探索的,可能有多种未知的途径和方法有待探索,但经过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目前普通高中学校普遍推行的是简单的说教式的知识传授,以及身教式的模仿方式。这些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和陈旧,学生往往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因为孩子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所以很难起到教育的效果,所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尝试开发一套能提高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团体式辅导方案,这套方案不仅能满足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也能成为高中学生心理辅导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目的:增进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度和社会的适应性,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和谐成长和发展。
2.意义:
(1)通过对高中生人际交谈、交际交友、待人待物、异往、陌生交流五个维度的调查研究,不断的完善高中生人际交往理论及操作经验。
(2)通过全面系统的实验性研究,形成有针对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促进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发展和完善,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昆明市某校高一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人际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异往、陌生交流五个维度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特点及存在问题,探索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辅导的内容、技巧、途径、策略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探讨在校高中生开展和谐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取向,总结提出针对高中生开展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教学的思,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辅导方略,进而开发适合高中学生需要的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操作方案,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素质的提高。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突破性的实践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和实效性。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被试是昆明市主城区一所重点高中学校随机抽取的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共计两个教学班,以班为单位随机分成实验组66人、对照组62人,共计254人次。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表1样本基本情况一览表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的结果分析:(见表2)
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结果
注:*P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进行前测后,结果发现:两组各因子及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相差不大,且t值不具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说明组间差异不大,实验组和对照组从总体及各因子处于同一水平、属于同质样本。
2.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教学后人际关系和谐程度各因子的(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教学后测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结果
注:*P
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和对照组经过常规教学后的问卷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人际交谈、交际交友、陌生交流以及总分都呈现出巨显著的差异,而且均值都大幅度提高,说明团体辅导式教学比常规传统教学效果更好,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高中生的人际交谈、交际交友和陌生交流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
(2)在待人接物和异往上也都呈现出较显著的差异。而且均值都有所提高,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对待人接物和异往也有一定的提高。
(3)该学校的高中生在人际关系的5个方面都还是比较和谐的,得分多在0-2期间。但按照均值的大小来看,最弱的是交际交友方面,说明高中生正处在一个交际交友高峰时期,他们不喜欢孤独,需要和朋友在一起,但又不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而且担心,自己在主动后得到“冷”体验。其次是陌生交流方面,说明高中生具有了一定的交谈能力和与陌生人的沟通技巧,但还需更详细的指导。情况最好的是异往方面的能力,说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生能更开放、更坦然的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
(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值都较之前的测试有所下降,说明经过一年的时间,一年级的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均有所提高。但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3.实验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前测和团体心理辅导后测在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见表4):
表4.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前测与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后测结果
注:*P
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人际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陌生交流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
4.对照组经过常规教学后两组样本在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见表5):
表5.对照组常规教学前测与对照组常规教学后测结果
注:*P
表5的结果显示:对照组进过常规教学后,由于还是沿用传统方法,没有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对人际关系进行教育教学,所以对照组前后测的数据的多项因子上都不具有显著的差异,只有交际交友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均值有所下降。除此之外,对照组后测在陌生交流、待人接物以及总分上的均值都有所下降,说明经过一年的时间,一年级的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只是效果远远不如团体心理辅导式的教育教学好。
参考文献:
[1]凌文辁方俐洛.心理与行为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8
篇3
班会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会课不仅体现了德育工作的目标,更体现了不同的管理思想,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形式。一个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给全校的学生都进行面对面的个体心理辅导,也无法及时关注所有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传统的主题班会课中融入心理辅导的手段,不仅能够减轻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负担,还能够给传统的主题班会课带来新的活力,使班会课堂的氛围变得更生动有趣、更受中学生的欢迎,促使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认识内在
在班会课中融入心理辅导手段能够让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欣赏自己,能够在班会课进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性格、优缺点等作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接受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喜欢与认识自己开始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与人生理想,抛弃华而不实的期望与要求,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最大努力对待过程,坦然处之面对结果。影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过度则产生狂妄自大、不足则产生自卑菲薄。因此在班会课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心理辅导手段,能够帮助学生从接纳自己开始,形成良性发展的自我意识。
(二)认识外在
班会课是一种团体活动,融入适当的心理辅导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与同伴的良好人际关系,培养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通过学习接纳与欣赏他人而养成的宽容品质,也会使自身能够快速地被同伴和集体所接受。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影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因素就是个体与集体脱离,这种被集体排斥的感觉会转化为对同伴的猜忌、畏惧、妒忌等,面对压力的时候常常孤独和压抑。心理辅导融入型的班会课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掌握与同伴沟通的技巧,使他们学会及时改变自身去适应环境。
(三)培养意志
人在成长过程中肯定要面对悲、愁、忧、怒等消极情绪,但是每个人处理这种消极情绪的能力不同。在班会课中融入心理辅导手段能够引导中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困难挫折,培养心理承受力。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中学生带来良好的个性与社会化发展。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自残等现象,就是因为在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时候,失去了抗争的勇气,采取自暴自弃的方式来逃避或者将责任归结于社会和他人身上,最后导致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通过周期性的心理辅导融入型班会课,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学生树立克服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培养开拓进取的个性特征,并以坚强的意志与勇气面对生活和学习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压力与挫折,时刻保持良好、和谐的心态。
(四)寻找方法
目前,大量的专家学者不停地宣讲新课改的精神,大力研究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现实教育里的中考与高考唯一出口依然是分数。某某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依然是每个家长与学子无比揪心的话题。各种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试卷上多争取分数。在这种大前提下,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效学习方法。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帮助中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发掘潜能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变得积极学习和善于学习,也能够帮助其建立合理的自信心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来自考试的焦虑、缺乏自信等。因此通过周期性的心理辅导融入型的班会课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分析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用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心理辅导融入型的班会课能够为初三的学生带来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三、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奥斯本的脑力激荡
奥斯本提出的脑力激荡主要是通过集体思考与讨论的方式,使观点与想法相互激荡,产生连锁反应,以引出更多的新观点或新想法的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模式的班会课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问题:例如本次班会课要解决的问题是我管辖的课桌座位半米包干区范围内出现了不是我扔的垃圾,怎么办?
(2)申明规则:奥斯本提出了“脑力激荡”的四条著名规则,即:①不要批评别人的意见;②观点与意见越多越好;③自由思考,容许异想天开;④可以将别人的观点进行组合或改进。
(3)营造气氛,鼓励各抒己见。
(4)记录有效的观点与意见。
(5)在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前提下制订共同的规则标准。
(6)一旦规则被制定下来,则需要全班学生共同贯彻监督执行。
对于脑力激荡所产生的各种观点与意见,包括具体的规则与规则不能被执行时所采用的惩罚方式,最终可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并由全班共同讨论改进或完善后才最后进行实施。由于规则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群体的本身,因此普遍能够被大多数学生认同和接受,因此这种班会课模式具有易实施、效果好的优点。
(二)勒温的敏感性训练
勒温在研究团体动力过程中,发明了敏感性训练这一心理教学形式,这一特殊教学形式被著名心理家罗杰斯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发明。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协作交流探讨的形式,让每个人学会如何有效地与同伴沟通和交流;通过自己与同伴的互动影响有效地了解自己、同伴以及同伴眼中的自己。
典型的敏感性训练的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培养明确、坦率的社会交往与交流方式;培养社会交往中各种角色的适应性;培养社会兴趣以及对社会和对他人的了解;培养平等、合作与相互信赖的社会交往态度;培养解决社会交往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以广州市名班主任朱霞云工作室在广州石化中学开展的一节班会公开课为例,该班会课设计了一个传球的游戏,规则如下:
1.球要经过每位组员的双手,但不能在相邻的两个组员之间传递,看哪个组用的时间最短。
2.务必做到球在组员之间传递。
3.最后球不能落地,从谁的手里出发,还要回到谁的手里。
4.本组组员之间可以交流,小组之间不能交流。
5.完成游戏时举手示意,教师记录各组的游戏时间,各组不断挑战记录。
学生通过简单的游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思考探索,找到最高效的解决方案,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潜能,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付出行动,便有可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这种班会课模式强调在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依靠个人的游戏体验和感知来学习。班会课活动的目标主要不是认知领域的目标,而是同伴之间情感和人格方面的目标。同伴之间的交流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要途径,而小组中真诚互助、坦诚相待的气氛是班会课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默里的成就动机训练
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默里就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概念,他认为人除了吃、喝、性与排泄等生理需要外,更重要的是人有27种心理需要。默里认为在多种心理需要类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成就动机。因为成就动机能够帮助个体克服心理障碍,施展个人才能,使得个体拥有足够的欲望和倾向去解决某些困难。
以广州市名班主任朱霞云工作室在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开展的网络环境支持下的系列主题班会课为例,在一个学期的班会课中,该班级的主题班会课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实施主题统觉测验(TAT),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就动机,同时了解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班主任先在计算机房让学生观看一张图片20~30秒钟,然后让学生在3~5分钟之内将图片的内容整理和延伸为一个故事。
故事内容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三个部分,字数不少于300字。面对同样一张图片,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与弱的学生所编的故事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成就动机强的学生通常会讲图片中的人物如何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力争取得成功;而成就动机弱的学生则很少构想出这样的故事。
2.通过百度搜索有关资料或优酷观看录像片,找到高成就动机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到的描述成就动机强弱对比鲜明的故事,要求学生阅读之后,对两类案例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举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自的特征。
3.通过BBS论坛和QQ群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就动机与愿望强度,认识成就动机与亲和动机(想要获得他人关心、认可、支持的动机)的关系,了解成就动机在自己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4.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技,如篮球赛、足球赛、校运会等,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冒险,失败了也不要紧,关键是让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思想与行为方式。
5.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理化生竞赛、头脑风暴(OM)、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让学生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大量成就动机训练表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温斯坦的自我教育课程模式
美国学者温斯坦于1983年提出了一套自我教育的课程模式,其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通过一套系统的课程计划来训练学生,帮助他们加深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关系的了解,掌握有关认识自我与决策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发展他们自我的独特性,增强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与意识。
以期中考试后的总结性班会课为例,此类班会课应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我在本次考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或者矛盾是什么?
2.对于学生做出的各种情境反应,引导学生假设自己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与以往的问题与困难相比,这次考试有何特殊之处?有何共同之处?
3.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矛盾与问题因素对于自己考试发挥的影响。
4.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认清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优势与长处、劣势与不足。
5.引导学生考虑采取何种策略来改变自己的现状,这种改变对自己的未来有些什么样的影响。
6.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采取的策略是否切合自己的实际,与自己的目标是否相违背。
7.评价自己的改变与所采取的策略是否可行,是否有效。
8.制定面对下一次考试的行动计划,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实现自己制定的计划与目标。
四、小结
现代健康观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均处于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既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标准。现代教育观认为,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求知欲与知识、智慧一样,甚至有时比知识、智慧还更为重要。因此,在中学全面铺开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还能够解决中学生成长中的身心发展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关社会、家庭问题。
篇4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医生;学生;心理健康
我担任初中班主任多年,并在学校兼任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近年来,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本文是我多年来工作经验的积淀,旨在就班主任如何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一课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一、为什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当今社会,夫妻离婚率不断提高,单亲家庭有增无减,农村劳力往城市转移,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再加上各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一些中学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导致不少中学生犯罪现象的产生。因而现阶段学校教育需要大批既教书又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的教师。
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容易走极端,既容易奋发向上,又容易自暴自弃。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二、怎样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1.注重自身修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应具有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状态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成因
(1)自卑、内向。不少初中生常常处于心理焦虑状态,担心学业失败,担心朋友少,担心被批评、被嘲笑,显得自卑而且内向。意志方面自制力较差,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不顺心,就悲观失望,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情况。
分析原因,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强烈地渴望友谊,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外界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过激的心理,会感到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陷入自卑和内向。另外,初中学习任务繁重紧张,竞争激烈,父母又往往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教育方式可能简单而粗暴,这些都给初中生带来很大压力,使其感到压抑烦躁和心理紧张,感到焦虑,外在表现是自卑和内向。
(2)自尊心过强,叛逆心态。初中生普遍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自我意识较强,有较强的独立愿望,所以初中生为了表明“成年人”的独立地位,故意违抗家长,否定教师,与师长发生矛盾冲突,显得很叛逆。
这些心理特点的产生是由于初中生身体的成长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模仿成人的行为举止和习惯,而自身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在得不到大人和社会的承认时,往往采取叛逆的手段来宣示自己的存在。
(3)早恋和青春综合症。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两性关系的体验有了显著增强,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有些意志薄弱的学生,试图尝试两性关系,以至于现在的初中生早恋现象十分普遍。这些是由于初中生体内激素作用,性成熟引起的性机能和性意识的觉醒,性成熟也刺激了身体其他组织发展,带来的多方面的身心变化,即青春综合症,时常情绪烦躁,感到孤独苦闷,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听课没有精神,易产生厌学情绪和早恋现象。
(4)从众心理,追星现象。初中生由于知识的欠缺和社会阅历不足,心智还不够成熟,没有主见,道德判断能力还不健全,较容易受暗示而形成从众心理。再加上现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其内容极为丰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潮,面对学校和家长的要求,面对来自老师、同学、朋友,甚至社会的影响,无法秉持正确的道德判断而表现为从众行为,显得没有主见。更多时候是模仿明星而出现不正常的追星现象。
3.积极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策略
(1)细心地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内心世界。班主任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言谈举止,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内心真实想法。
(2)用心用真诚来与学生接触,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正的朋友。在学生的眼里,班主任具有较高的权威,然而要想真正成为孩子的教育者,需要用心用真诚来与学生接触,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坦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正的朋友,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无条件地依赖和信任,这样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就会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更大的影响力。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支持和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这样才能客观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成长过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另外,很多学生的问题,往往缘于家庭因素,比如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班主任应当主动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并且要提高家长的辅导水平,让家长成为老师的帮手。班主任应采用各种渠道来实现沟通,首先要经常召开学生家长会;其次对个别问题学生的家长,班主任要多与他们沟通,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激励孩子进步;最后是让家长们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具有成功经验的家长,应当作为典型加以宣传。
(4)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生个性化心理辅导。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家庭,受教育的方式和程度都有不同,因而个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笔者在所教班中有一个男生,学习成绩突然急转直下,性格也变得极端,情绪起伏很大,打架斗殴,给班集体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没有立刻对他采取严厉批评甚至当众体罚的方式,而是多次找他谈心,多次联系父母。我了解到,他父母刚刚离婚,家庭破裂,而且父母在这个问题处理上比较粗暴,无意中伤害了孩子,使他低落烦躁,渐渐自卑愤世嫉俗,情绪过激,才有了那些不好的变化。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指出他其实有很多优点和潜能,开导他要增强自信,不要自暴自弃,鼓励他发扬优点奋发向上,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及时劝阻他的父母,即使离婚了,也应当继续好好培养孩子。通过我的热情关怀多次情感交流,他感受到了班主任一片真心,消沉的心灵被重新激活,他开始转变,不再自暴自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积极生活上,成绩渐渐有了起色,心理也慢慢健康起来。
篇5
初中生 考试焦虑 辅导方法
考试原本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眼中考试已成为检验教与学效果的唯一方法,自然而然加大了考试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成为学生的难关。有的学生由于部分学习环节的欠缺,加上沉重的外部压力,引起了考试期的担心、害怕、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反映,严重的会出现出汗、口干、腹痛、头痛、头晕等不良的心理反映,影响了正常学习水平的发挥。因此,教师、学生都应对考试焦虑现象有充分的认识,让学生掌握适当的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让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焦虑程度与活动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换句话说,焦虑程度过强和过弱,都不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而适度的心理焦虑,对人所从事的活动会产生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前期问卷调查也表明,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现象。
我们认为,在对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研究探索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对初中学生中出现的考试焦虑现象,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解释,不能有任何的主观臆测。客观性原则是设计心理学方法、采取心理学对策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
2.发展性原则。即对初中学生中出现的考试焦虑现象的研究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中学生正处在一定的发展年龄阶段,而每个发展年龄阶段所形成的角色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或塑性,在对其心理的研究中要坚持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以中学生为客体而进行的教育实验研究,决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研究取得的成果必须接受教育实践的验证,有效地服务于教育实践。
4.点面结合原则。对学生考试焦虑现象的心理辅导受两个因素的制约。即指导的对象和内容,就辅导的对象而言,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既要全面,既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又要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加以个别辅导。就辅导的内容而言,既有普遍的一般考试焦虑缓解方法的辅导,又有特殊的适合特定学生的具体个案的心理辅导内容。为此,既要了解普遍的焦虑状况,又要了解个别的焦虑差异,找出有代表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决。
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阿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是能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神经“心理结构”。按照阿尔波特的看法,人格特质具有以下八个显著特点:(1)特质是一种实际存在于个体之内的事物,即神经心理结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习惯是特质的具体表现;(3)特质具有动力性,也就是具有决定人的行为的能力;(4)特质的存在可从个体的外显行为加以推测;(5)特质与特质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特质的区分只是相对的;(6)特质与道德判断或标准不是同一范畴;(7)当一个人的行动或习惯与某一特质不相符时,也不能证明此种特质不存在,因为同一特质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个体外显行为的两重性及其不同情境的刺激,有可能导致个体特征与行动的背离;(8)特质既可作为个体人格来研究,也可根据它在整个人口中的分布来研究。
在个人特质中又特别强调对主导性特质的把握,这种思想对形成指导模式的基本特征有重要作用。因为指导模式是以对学生个体心理特质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为前提的。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问题解决包括准备、生成和判断三个阶段。准备是指明确问题的性质、确定信息范围以及解决问题策略受何因素制约这样一些心理活动。生成是指考虑出一些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判断是指对这些解决问题办法进行评价。就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而言,这三个阶段可能是依次进行、步骤分明、一次完成的;但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来说,则可能在某些阶段出现循环。或者为了解决问题的一同部分而重复生成阶段,或者根据新的信息对可能的解决问题部分进行多次的评价。因此,虽然问题解决的一般程序是准备、生成和判断,但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三个阶段多次循环反复的现象。该理论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辅导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帮助学生依据问题性质合理选择解决问题方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智力结构发展理论,在当代心理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皮亚杰认为,从整体上看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成熟的影响,指机体成长对智力发展的制约作用;二是动作练习和经验的影响,这种平衡过程实际上指的是认知结构的建造过程。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建造过程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最大,它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提出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任务即一个人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必须学习的活动。若此项活动成功地学会了,不仅可使他感到快乐,而且还会促使他顺利完成以后的发展任务;若此项活动的学习遭受失败,则不但会使他感到沮丧、不安,还可能阻碍以后发展活动的进行。在发展任务中有些是伴随身体的成熟而出现的,有些主要来自社会文化的压力客观需要,还有些则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和抱负的增长。哈维格斯特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途径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
人际互动理论又称为人际相互作用,强调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相互依赖关系。蒂博特和杰勒德就是从这一观点出发,提出了人际互动理论。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人在互动情境中的行为都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即一方进入情境时的目的、动机,以及另一方对此可能出现的行为反应。由此而来的三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便是:个人行为受其意图决定的程度;个人行为与对方反应相依的程度;上述两方面相互结合的程度。根据这一思路,他们划分出人际互动的四种相依类型。分别为假相依;非对称性相依;反应在性相依;彼此相依。程度逐渐加深,这一理论思路对于正确认识辅导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希望,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指导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研究和实践,总结学生在考试心理方面的变化规律,通过现象探索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中行之有效的科学模式,尽最大限度地排除学生的考试焦虑心理障碍,以发挥学生真实的学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6
1、以“衣冠整,谈吐雅,举止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开展板报、手抄报设计大赛活动)
2、开展“衣冠整,谈吐雅,举止端”——“文明校园我先行”、“文明家庭我有责”、“文明使者进社区”,系列教育活动并准备成果展示内容,以此来强化落实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到人人知晓活动主题,培养目标。
3、进行《德育规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文明礼仪读本》内容学习,做到“人人知规范”,“人人明礼仪”,把学习内容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4、将校级文明岗、年级文明岗、班级文明岗值勤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规范三级文明岗值勤制度。
5、根据不同年级,落实不同的养成教育目标。
七年级:迈好中学第一步,做合格中学生,强化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四杜绝五做到》等的要求,做到全员达标力争优秀。
八年级:迈好青春第一步,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提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四杜绝五做到》等的要求的认知率和形成率,达到优秀水平。
九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做合格的有特长的毕业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上,努力成为行为规范示范年级在此基础上狠抓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通过“文明班集体,文明学生评选”落实良好行为习惯。
7、规范升旗检查制度,提高学生爱国意识。
8、做好现代化学校评估验收迎检的各项工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各项竞赛活动。
1、9月份第二周,开展“红烛颂”的感恩教育活动。
2、喜迎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祖国万岁”的“班班唱”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班要选唱统一推荐曲目,开展班级合唱活动,举办班级合唱比赛)9月底举办年级合唱比赛并在校会,升旗时间请优胜队进行展示。
3、开展以喜迎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的阅读创新读书交流活动。
4、组织安排七、八年级军训社会实践活动。
三、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自护意识。
1、请法制副校长,交通安全辅导员进行相关法制安全教育讲座。
2、每月利用校会、晨讲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安全系列教育。
3、组织实施全校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4、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系列教育活动的黑板报、手抄报、漫画作品的评比、竞赛及成果展示活动。
四、加强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德育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1、通过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2、开展班主任、德育干部工作的研讨会。
3、完善建全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使助理班主任融入到班级教育管理之中。
4、积极组织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参加市区级各种班级建设培训活动。
5、规范班主任工作手册的使用,使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具有针对性,提高班集体建设水平。
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建立建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2、成立心理辅导教师中心组。
3、建立建全心理咨询室教师值班制度,固定开放时间。
4、开展好全校学生的团体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
六、充分利用三结合教育网络,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积极争取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发挥其教育功效。
1、组织开展家长学校的授课。
2、坚持定期的四方联席会制度。
篇7
【关键词】特色活动;学校德育;新天地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129-02
为丰富学校德育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拓宽了学校的德育视野,塑造了师生的美好心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德育效果,开创了学校德育新天地。
一、开展每年“三节”活动,丰富师生德育生活
我校坚持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三大传统实践活动,从主题的拟定、内容的安排,到活动项目的策划、组织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特长,锻炼和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校每学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届时,舞蹈、小品、相声、猜灯谜等各类活动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并用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装点教室和校园,彰显着青春的活力,绽放着艺术的风采,渗透着道德教育,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学校先后建成设施齐全、有固定场所的书法室、绘画室、器乐室、舞蹈室等功能室,组建了篮球队、空竹队、田径队等兴趣小组,还建成庄浪县有史以来第一支管弦乐队,填补了庄浪县音乐教育、器乐演奏方面的空白,学生社团活动还被《甘肃日报》专题报道。
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运动会,包括班级入场式表演和大型师生团体操表演,田径比赛、班级乒乓赛、篮球赛、师生足球赛、羽毛球赛、广播操比赛等,并采用现场颁发奖牌的仪式激发学生积极拼搏、为班争光的意识,进一步普及校园群体活动,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展示师生精神风貌。
科技节以“实践创新”为主题,学习探索和研究相结合,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实际应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学生认真听取庄浪县科技局全国科技模范吴永斌的“庄薯三号培育技术”等高新科技系列讲座,激发了学生探究创新兴趣,丰富了他们的高科技知识。同时,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中的小百科知识竞赛,举行科技小创造、小发明等比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015年11月,由甘肃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妇联、省委共青团、省无线电管委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驾驭未来”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车辆模型教育竞赛和第十六届“爱我海疆”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建筑模型教育竞赛中,我校科技体育代表队扬威金城兰州,28人参赛,其中21人获奖,我校还摘取了“太阳能动力车直线竞速赛”中学男子团体第一名桂冠,获优秀组织奖。获奖成绩代表了平凉市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最高水平,充分展示了学校科普教育实绩。
二、开展儒雅教育活动,创新德育内容
学校德育工作紧跟时代脉搏,在抓好爱国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常规德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丰富和更新德育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儒雅教育”。它以传统文化中“仁、孝、勤、诚、信”等核心理念为内核,大力弘扬诚信、感恩、仁孝、勤俭、坚毅等优良传统,培养“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学生,从而使德育内容得到丰富。
我校通过布置宣传专栏,张贴二十四孝图宣传画,播放优雅古典音乐,营造儒雅环境文化;利用课前一分钟诵读《弟子规》等经典诗文,学生在校园广播的统一播音指挥下朗诵经典诗文,感悟经典文化;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倡导学生同构“儒雅之风”;和县电视台合作,联合录制由本校学生主持解说的电视节目《活学活用》等各种活动,促使学生“树儒雅之风,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成有用之才”,精心打造儒雅校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三、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拓宽德育渠道
学校以心理辅导室为阵地,开展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德育渠道:①由专职心理学教师教授心理辅导课,定期为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开设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②成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由心理学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辅导组,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师生通过聆听、分析、诊断、目标、指导几个环节,排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③建立心理跟踪档案,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及时推广。④七八年级建立“心声”心理社团,现有会员280多人,活跃在各个班级,给他们进行有关心理辅导技术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社团成员开展心理活动,关注同伴的心灵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这些自助、互助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关注同伴的心灵成长,培养了团队精神,学生心理社团也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亮点。
四、开展青年志愿活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为倡导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我校由团委牵头成立了中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心,长期为孤寡老人、烈士军属、困难学生等献爱心服务,开展上街宣传、募捐、打扫卫生等活动。我校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校刊上广泛宣传中学生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号召学生树立典型,学习先进。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懂得付出,懂得责任、懂得回报。
五、开展丰富的班团活动,形成良好道德规范
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使德育焕发出了无穷的魅力。
一是学校团委在各年级、各学科举行了蕴含德育内容的各种活动。例如,政教处举行了“爱我校园”有奖征文竞赛,初一年级组举行了“爱我水中”的演讲比赛,语文教研组在初二年级举行了十一“中华诵”诗歌朗会,政史地教研组举行了“做诚信公民,与文明同行”的有奖竞答活动等。活化了知识,丰富了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
篇8
关键词:中学生; 考试焦虑;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近年来,随着升学、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家庭、教师及学生对自身的期望增大,使得处于青春期,不知道如何有效调节情绪和压力的学生考试焦虑情况日渐加重。考试焦虑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考试焦虑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辅导势在必行。
1.考试焦虑的定义
考试焦虑是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1]。考试焦虑是评价情境中一种特殊的焦虑,其主要特征是担心自己的形象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尤其担心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降低,同时伴随认知阻塞和明显的身体或心理不适。
考试焦虑和学生的动机水平成到U型曲线。适度的焦虑是有利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张力,激活思维,增强学习动机。但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过度考试焦虑之中,会引起许多心理疾病,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路不清晰,情绪难以稳定。
2.考试焦虑的表现
已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例如生理上出现肌肉紧张、心跳加快、额头出汗、手足发凉等;心理上产生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无法集中深入思考,无法进行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难以一一解决问题,严重的还可能伴发呼吸困难、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严重影响考试情绪和考试成绩。
3.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考试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含认知评价,人格影响,自我期望,缺乏自信,学习方法不合理,缺少可行的学习计划,缺少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只是准备和应试技巧不足;外部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
4.考核焦虑的辅导方法
4.1 自助
4.1.1 进行认知矫正
心理治疗家艾利斯曾指出人的认知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进而产生生理和心理症状。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事件形成不同的认知,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因此,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考试的担忧。要求学生把自己所担忧的一切都写下来,然后按担忧程度的大小排序。接着,让学生对自己的担忧进行理性的分析,如你的担忧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过于极端,最后,引导学生参与担忧辩驳。让学生针对担忧的不合理之处,以事实、理性和积极的态度予以驳回。用一些积极的话语反复进行自我鼓励,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使其卸掉包袱,轻装上阵[2]。
4.1.2 调整期望值,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期望值是自我确立的结果能达到的预期值和目标。它是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期望值是否适度,直接影响考生的动机程度、情绪状态,也直接影响考生临场水平的发挥。因此,适当调整期望值,切合实际地提出目标和期望,这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状况,了解自己在各学科、各知识点、各题型上的优势和劣势,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自我期望。
此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兴趣,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情绪状态都对期望水平、认知评价及学习活动本身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有利于克服考试焦虑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非智力因素,这是提高学生心理品质,预防和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一项积极举措。特别是在耐力和毅力的培养上,通过体育锻炼等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坚持性和持久性,让学生学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达到目标。
4.1.3 加强自我暗示,提高自信心
自我暗示是通过自己的认识、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来调节和改变自己身心状态的一种方法。自我暗示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还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自我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考生在参加考试时,一定要增加积极的自我暗示,平常多说一些积极的话,少说一些泄气的话。作为考生,相信自己,鼓足信心,确信已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可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另外,培养学生学会自我鼓励。把计划和目标分成一步一步,每达到进步就鼓励自己,在平时树立自信心,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耐力。
4.1.4 做好准备,形成充分而良好的考前状态
考前的准备工作很多,有知识准备、体能准备、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等。考前一定要做好知识的复习准备工作,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加强各应试科目的基本功训练,考前搞好系统、科学的总结复习,并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对考试做到“胸有成竹”,而不是对考试存侥幸心理,这样考试时焦虑的情绪就会减少。另外,还要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合理用脑,注意营养,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在考前准备好所有考试用品,避免出现意外状况,造成考试焦虑。在考前学习一分钟放松法,一旦进入考场过分紧张头脑一片空白时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分钟,调整紧张状态后开始考试。
4.1.5 正确认识考试目的,改善学习方法
学生在心中建立正确的考试观: 考试只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是查漏补缺,并不是自己全部能力的体现,成绩的高低不能真正决定将来成就的大小。人生有许多的转折点,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意义,都能使我们成长。学生只有建立正确的考试观,才会正确地看待考试的结果,才不会被成绩的好坏左右情绪,才不会产生对考试的焦虑。
教师很有必要教会学生抓住学习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科学的应试技巧,如认真审题、先易后难、认真检查、合理安排时间等。个体差异性很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和认知风格,因此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通过分析和调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盲目学习其他人,随意改变自己的学习步伐和学习计划,坚持自己的同时及时调整,达到最优的状态。
4.1.6 学会自我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一套使人身体肌肉放松的练习。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普发现,人在肌肉放松的条件下的情绪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互相对抗的,两者不能相容。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抑制另一种状态。沃尔普把这一现象称为交互抑制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就可以通过诱发肌肉放松达到对焦虑紧张状态的抑制,从而获得轻松的情绪状态。放松训练对克服考试焦虑有一定的疗效。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扩及全身。这是一种既科学又适合个体掌握学习的方法,每一个考生都应该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迅速高效的放松模式[4]。
4.2 他助
4.2.1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应试技能辅导
要掌握应试的技巧。第一,要稳定情绪,全身放松。第二,在答题前要浏览试卷,统观全局。第三,回答每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第四,排列好答题顺序,贯彻先易后难原则。第五,统筹兼顾各题,恰当分配答题时间。第六,不忽视任何细节。第七,注意克服定势的干扰。第八,先求正确,再求速度。第九,考试时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增加一分也好。第十,做选择题时只要不倒扣分,尽量给出猜测选择。第十一,合理使用时间,不要提前交卷。第十二,考完退场后不要急于对答案。以上这些应试技巧发挥得好,就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3]。
4.2.2 鼓励学生间的心理互助
很多学生表示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和同学之间竞争性加强了,彼此经常相互比较,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不再和乐融融,不再互相帮助,而是相互防备着,害怕别人比自己好。同伴间关系的疏离让自己压力变得更大,情感无处宣泄,也没有办法建立正确的比较。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在辅导中学会互助与支持,情绪良好的学生可以理解与支持情绪不良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来自同学的友善与温暖会给焦虑的学生以力量,使他们有勇气克服焦虑情绪,教师应善于鼓励学生间的人际互动,积极建立互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4.2.3 重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一方面,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包括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求家长配合,通过家长的言行为其子女减压,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学习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们的信息反馈,准确得知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5]。家长和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主动找学生沟通,特别是不要过分专注于学生的成绩,要从情感上让学生有宣泄的渠道,让学生感受到支持。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放松,特别是部分出现明显考试焦虑症状的学生,要及时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复习和休息的时间,以及寻找专业的帮助。
4.2.4 学校定时开设心理健康课
随着考生考试焦虑情况的严重,学校对中高考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视及应对的策略不断加强。考前通过对学生进行考试焦虑测验了解学生当前情况,把握学生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中学生不同程度存在考试焦虑现象,这种焦虑心态若不及时解除,特别是重度焦虑的学生,势必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效率,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危害。心理学家也认为,学校对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有关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或做讲座,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学校应开展一些心理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解除焦虑的方法,降低或消除焦虑。最后,学校要给学生“松绑”,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这是预防和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学校应在了解学生问题后针对不同考试焦虑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对大部分测验没有显现出考试焦虑问题的学生进行班级的考前辅导,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考前问题进行讲座,如:上课、考试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学不进去,厌学,想放弃;失眠,睡不着,早上上课精神不好,头晕脑胀;成绩总是提不上去,越是认真学一门课,越考不好;考试的时候很紧张,考不好,平时考得很好,考试发挥不出来;记忆力不好,学了又忘;复习中怎样攻克不擅长的科目。对轻度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采取小组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放松训练,并指导学生回家进行练习,调节焦虑水平。对轻度焦虑的学生主要由心理老师指导班主任进行辅导。对重度考试焦虑的学生主要由心理老师完成,进行每周一次的个体跟踪辅导,联系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对学生予以沟通和辅导,密切了解学生状况,协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的症状。
由于高考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具有的特殊心理,加之现在的高考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因此,对高考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个别心理辅导,效果更佳,这样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对待,针对性强。通过个别辅导,可以帮助考生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自我,培养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取得令人满意的考试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小琴.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成因分析及其辅导策略.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
[2] 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成因及应对策略.中国学校卫生,2004.
[3] 贺腾飞.中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辅导策略.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
[4] 叶秀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探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9
认真落实学校政教处学期工作计划和要求,围绕班级常规管理工作,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确保学生健康、自主地发展。
二、 班级发展目标:
根据目前班级学生状况以及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继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其学科成绩的进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继续培养班级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促进班级的协调发展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 主要工作安排:
1、熟悉班级学生情况,明确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以便做到有的放矢。
2、加强班级规范管理,从进校、上课、课间休息、两操到个人仪表都做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特别加强预备2分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的检查,努力做到有准备地上好每一堂课。
3、加强班级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每天的值日工作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卫生好习惯,营造一个卫生整洁的班级环境。
4、加强班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利用班会、学校大型集体活动等契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守法意识、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加强家校联系,最大程度利用教育资源,提高班级学生教育实效。通过家访等方式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能够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1、主题教育活动:《 讨论“我为校园规范献计献策” 》、《良好的行为是成功的基础》。
2、积极校篮球赛:由体育委员负责,发动全班学生积极报名,为集体争光。
3、月考。
十月份:1、主题教育活动:讨论《我心目中的中学生形象》,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复习迎考。抓好各门学科的复习,准备文化课期中考试。
3、班级学习成果评比。包括作业规范和笔记规范评比。
十一月份:1、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学校社会考察活动安排,班级进行安全、纪律、卫生、集体主义教育。
2、期中考试及总结分析,调整学习目标,制定下半期工作学习计划。
3、家长会,共同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沟通教育心得,促进后半期工作的更好开展。
4、月考。
十二月份:1、主题教育活动:元旦庆祝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辅导等等。
2、各文化克复习迎考。
一月份:1、主题教育活动:考试心理辅导、复习方法指导等。
2、期末考试。
篇10
社会转型、竞争压力和生活环境的日益复杂,使中学生较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学生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呼唤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活动,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6000~7500名中小学生中至少应有一名心理学专职人员指导学校工作。
我校(浙江省衢州二中)抓住时机,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培养的师资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校已形成专、兼职心理辅导团队,并于2010年12月被评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
一、学校搭建平台,组建心理健康教研组
2007年1月,我校为了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经校班子会议讨论决定,颁发学校2007年1号文件,再度高举“以心为本”的大旗,重新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长任中心主任,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之下设立心理健康教研组,朱久良老师任组长,成员从全校30多名志愿者中选拔产生。心理健康教研组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组织管理机构如下图示:
衢州二中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
目前,心理健康教研组有12名成员,而且分工明确。其中,心理专职教师2人,市名师1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A证3人,B证2人,C证2人。
心理健康教研组主要工作分为:一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师生聊坊的值班工作;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教研组工作学期有计划、总结,每月定期召开教研组的专题研讨会。
二、实践与研讨相结合,促进兼职教师成长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兼职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半路出家,专业知识与辅导技巧较为缺乏,在接受学生咨询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无法解决。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每月定期组织一次“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专题研讨,其目的是促进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加强学习,并在研讨交流中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技能。如我校心理健康教研组专题研讨之“神经性厌食症”(校园新闻简讯):
美丽不等于幸福
在“神经性厌食症”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陌生词汇的时候,许多家长纷纷向我校心理老师打电话咨询,为什么我的孩子开始厌食了?近一段时期以来,因盲目减肥,过度节食而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正逐渐增多。4月8日下午,我校心理健康教研组的老师们针对“神经性厌食症”这个专题展开研讨。毛建清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详实的研讨材料,让大家对“神经性厌食症”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他介绍了自己接待的几例患者的症状并分析其患病原因。陈燕君老师叙说了一高中女生因长期过度节食导致身体极度营养不良、心脏功能变差的案例。结合具体详实的案例,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现如今厌食症患者的急剧增加,与当前社会对于“纤瘦”的过度追求是分不开的。作为心理健康老师,我们有必要提醒那些一味追求线条美而盲目减肥的学生,特别是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切不可盲目限制饮食,要端正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只有健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三、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不定期外派老师培训、学习,2006年2~7月,我校即选派毛建清老师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从刘翔平教授进修半年。2006年4月,学校选派翁胜华老师、朱久良老师参加中国心理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除此之外,省、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观摩会议,学校都分期分批选派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参加。2009年9月,学校领导亲自带领心理健康教研组的老师前往上虞市春晖中学参观、学习、交流。我校心理辅导教师在培训、学习中不断提升专业辅导技能。
学校每年举办一场级别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场报告会。近几年来,我校已延请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者、博导林崇德、郑日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导俞国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导皮连生教授、浙江大学心理系曹立人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原心理系主任李伟健教授、浙江省心理特级教师钟志农、浙江省教科院周红五研究员、青年励志演讲家王国权先生、金华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专家张载福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院副教授杨宏飞等心理学专家莅校讲学。其规格之高,在全国中小学界为数不多。全校教师从心理专家的讲座中获取了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了抗挫抗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四、引进心理学专职教师,打造专兼职师资团队
根据“省一级心理辅导站”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校学生数超出2000人的学校必须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一般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因为心理专职教师有我们兼职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心理专职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团体辅导;可以为我们兼职教师提供专业上的引领;可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定发展规划等。2010年3月,潘志强校长在学校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引进心理学专业教师,而且要求专业水平要高、能力要强。最后,在市教育局人事科的支持下,从众多应聘的心理学研究生中,选拔了浙江大学心理学研究生韩秀老师。从此,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就有了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团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五、给班主任发聘书,提出全员参与的设想
我校领导不仅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超前,而且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在《衢州二中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13年前,班主任全部拥有省级C证;2020年,全体教师持C级上岗证比例达80%以上。学校领导还给每位班主任颁发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聘书,并提出全员参与的理念,从而使心理辅导工作的范围由专、兼职的心理指导教师扩展到全体班主任,以后逐步向普通教师发展。
聘 书
兹聘请×××老师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
×××老师: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因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很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能否很好地接受现实、融入社会;能否很好地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否幸福地生活一辈子。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帮助、去引导学生解决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基础,更是班主任的义务和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构建心理障碍的防火墙!
近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力度大,抓得实,成效明显。学校现有在职教师中有一百余人经过培训,获得了各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其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A证3人。2008年12月18日,我校郑正老师以《微笑走过花季雨季》一课在衢州市首届高中心理辅导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010年6月22日,我校杨丽芳老师以《亲子沟通,从心开始》一课荣获市初中首届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2010年9月,毛建清老师荣获“衢州市第四届心理名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