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05:2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业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业毕业论文

篇1

有关建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文章分析了加强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加强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重点分析,以便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有效措施

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或在建筑施工当中所产生的劳务或作业等的成本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结就被称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若干各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预想、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规划、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控、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计算、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剖析以及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考察核准等等。用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回报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建筑工程施工的企业往往在建筑施工中牵涉很多的施工人员、财务工作、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因此建筑施工涉及的范围太广,这些各个相关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各种关系非常复杂,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看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好与坏,就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盈利的多与少,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非常重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当今,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从国外陆续传入一些先进的国际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要把其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它包括从建筑工程施工经济成本的预测到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成本的最后考核等各个环节,所以,我们企业必须在经济成本管理中要落实全面的管理。所谓落实全面的管理就是在全过程中成本管理、在全方位上进行成本管理、在全布人员中进行成本管理。经济成本管理的可控性原则是指因经济成本所涉及的人财物众多,因此各个相关部门有权力对它们的管理对象产生的消耗加以节制和调整。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个职能管理部门都要严格遵照自己的管理责任对自己管理的经济成本要进行科学严格的管控,并对管理不善带来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与赔偿,权利与责任以及利益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完全的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同时建筑企业必须保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制度与原则。在合理地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还要以及实际采取和引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对施工之前的成本设计与控制也要管理到位,再者,企业内部也要全面的开源节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结余不该或者能够节省的资源与成本,避免不必要或者可能避免的损失,最终保证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1、控制成本与经济合同的签订

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出来后,在企业对整个成本预算没有其他的意见后,就可以与有关的施工单位签订完善的承包合同。另外施工方在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认真的对合同的文字进行简短的研究,为了防止施工企业在合同里面玩文字游戏 ,在签订完承包合同后,紧接着就是对整个工程进行一个系统的预算过程和计划出一个完整的成本计划书,并总结出开展此次工程的任务清单,以及去筹借或购买工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器材等等。

2、实施项目成本核算的监督和管理

经济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做为最基本也是最开始的一项,俗话说好的开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没有成本核算,那之后的每个工作将无法展开。因此建筑工程企业里的成本核算人员要发挥好自己的职能,并且还要调动其他同属于成本核算成员的积极性。工程是需要抓进度和质量的,在这同时还要对成本核算的管理进行严抓。

3、工程材料的管理

在整个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工程材料的成本往往都占据总成本的55%以上。工程项目在获得竞标后,企业和项目部的人员就要根据工程的需求进行施工预算,并上报审批,在审批通过后,项目部的人员就要对工程所需要的实际材料制定一个详细的材料清单,并在以后工程的实施中,严格按照上面的清单进行使用材料。企业还要专门设立一个监控小组,就是防止在计划内的材料被任意损坏和肆意浪费,并不定期进行检查。

4、使用劳务承包商

在所有工作准备就绪的时候,企业应该选择一支信誉比较好的并其具有很强实力的劳务队伍对工程进行一次详细的评判,而在今后还要不定期进行考核。企业可以选择劳务分包招制度进行招标,施工企业可以为此成立一个招标小组,使用工程的项目经理做评委,并且旗下还有一些工程人员。最后由招标小组拟出一份招标说明,并在某一个时间段邀请不低于三家劳务队伍进行投标,最终根据劳务队伍的竞标书的信誉程度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劳务队伍。

5、加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

强化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加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企业的职能部门对那些缺少工作素质的、工作能力不强的、大局观不好的工作人员等都给他们安排适当有效的培训,以便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企业在同时制定一些相应约束他们的规章制度,为那些上进的工作人员制定一些勉励制度。成本核算是一个可以计较到小数点后几位的细致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应该在进行成本的时候认真对待,每一次在核算完一项工程项目的时候都要对本次核算写一份报告,并上报审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整个工程的一个成本的控制。企业授权于项目经理管理这个工程项目,首先要求项目经理这个带头的人做到有责任感,不能将权力派送到素质松懈的人手上。因此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管理层面的水平,同样对整个工程也有着莫大的影响。

三、总结

总之,建筑企业实行经济成本管理制度,对建筑企业的向前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意义,并且在建筑企业内部的整体管理上,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也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良好的经济成本管理能使建筑企业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因此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就进行经济成本管理,才能保障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学昌,奚涵川.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J].建筑经济,2007(11).

[2]柴东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科学之友,2006(02)

[3]周中意.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00(12):29-31

[4]祁生春.浅谈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实施财务监督管理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 2010(24):487-488

[5] 孟庆福.煤矿企业成本管理[J].企业导报.2014(20)

[6] 郝伟.强化项目成本管理 提高施工企业效益[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

[7] 叶琳.二次经营中项目现场成本管理和控制探讨[J].价值工程.2014(32)

有关建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企业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意识;同时,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的措施,并将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长久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工作,是对建筑工程活动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支出,进行系统的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文中针对建筑经济成本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经济 成本管理 企业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否有收益直接影响着其生存,而一个建筑项目收益的大小是由该工程项目管理之一成本管理所决定的,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规范项目操作的基础之上,将项目成本控制在一个要求的目标之内,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九大管理系统之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需要盈利,也就是要使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差额达到最大。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都会在工程开始之前制定一个预期的成本投入,从而在工程实施中通过各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将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这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在对一家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和衡量时,成本的控制好坏是评价的指标之一。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不够重视,甚至直接忽视,一般采取实施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工程中的工作重揽轻干。成本管理部门本身对成本的管理意识就不是很强,从而导致整个项目从管理者到施工人员,每个阶层的人员对成本的管理就不够重视。有些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对法律上规定的其应承担的责任不清楚;同时,自身的思想还处于传统思想的理解范畴内,认为业主和总包得关系不是合同和经济的关系,而属于友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关系。现在有好多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还一直得不到工程款,那是因为有些必要的程序和手续还没有办理完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建设单位有意的不签手续,虽然这些情况施工单位也了解,但也许是因为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可也能是法律意识不够完善,才导致类似情况屡次发生。

2.材料的管理问题

材料的管理在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中占到很大的比重,材料费用的多少对该工程项目的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在材料的采购方面,有好多施工单位经常是通过别人介绍或其他的有关系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而没有对材料采购成本上进行控制,这是导致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进场、保存和使用上的管理不足,最终导致成本的再次提高。比如通过某种关系进场的原材料,在进行进场的检查时,部分工人检查不严格,造成原材料的型号或质量不符合标准,导致浪费;还有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管理也缺乏管理制度或管理不严谨,出现过量的消耗物资或材料的丢失。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屡见不鲜。

3.成本核算问题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经常出现的还有成本核算问题,像工程结算中收入和成本不匹配等。虽然每个工程项目都有配套的预结算员,但其工作对项目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大部分的预结算员在进行成本预算和核算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且缺乏对阶段成本的分析,更不用说对实际、预算以及计划成本的比较了。他们只是依照图纸和现场指令来计算,为结算提供一个依据。另外,很多管理人员觉得工程的成本的高低与自己本身的利益没有什么关系,再加上企业也没有任何奖罚机制,所以管理人员觉得只要工期按照计划完成就可以了,对实际的成本与计划和预算成本是否相符毫不关心。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对成本进行控制,导致到最后才知道项目是否盈利。

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建议

1.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得工程项目,获取经济利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编制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投标报价,也就是说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经济实力、工程的概况以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来说,就是施工企业要依据施工图纸的具体情况来把整个大工程分解成为具体的小工程,然后再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工程的特点,对投标的成本做出准确的预测,进而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计划。接下来就要综合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以及有利于自身的合理的利润,最后确定投标报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谈判的时候心中有数,才能取得明显优势,从而为以后企业取得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成本计划工作,以此作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成本管理在这一阶段表现的更加的具体、细化。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以及工程本身的特点,合理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而且要编制出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的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一个好的目标成本计划,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施工企业的先进行;同时,根据这种计划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的控制以及成本的分析。如果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混乱不堪,而且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那么即使有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有丰厚的预期利润,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所以说,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的目标的有力保证。对于项目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具体到所有的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因素上面,并且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得实际发生的成本能够在目标计划成本的范围内活动。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

实际中往往忽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一旦进入竣工收尾阶段,就把管理精力投入到其他在建工程,致使收尾工作一等二拖,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因此在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完工后及时清退冗余人员,清理现场的机械和剩余材料,结算未付款项,防止继续发生不必要的各种费用;(2)及时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把这些资料提交给预算部门复核;(3)完成决算后,应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对于各分部工程重新核算,对于超过目标成本控制的部分,进行剖析,找出原因,进行经验总结,以提高今后成本管理的水平,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奖罚;(4)重视工程后续保修费用支出,指定具体的保修工作责任者,要求其提出保修计划和费用计划,作为控制保修费用支出的依据。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业也不例外,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其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成本管理的紧迫性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利润,还应该依据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王继旺.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J ] . 门窗,2013(12):368.

[2]李建明.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张丽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

[4]李明智.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外资,2011(21):107.

篇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也日趋普及。计算机辅助高等教育评估是其中一个比较新的分支,它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教育评估方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育评估方法向高效率、高质量和更加准确可靠的方向转变,促进了教育评估系统的改革,推动了教育评估方法的更新。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则是本科生培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有助于改进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遗憾的是,多年来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或者虽然重视,却仅仅停留在定性评价的阶段,缺乏准确可靠的评价标准,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计算机引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活动中来,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可连续工作等特点,而且利用计算机处理评估材料,获得评估结果,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结果可靠的特点,只要指标体系建立合理,计算机能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提供给教学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的结果,成为他们工作中得力的助手。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以下简称评估预测系统)。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开发研制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

如何实现评估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是开发研制该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依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的量化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教师、学生、选题、客观条件四个方面。各方面再细分则为二级指标,如:教师方面分为准备工作、课堂讲授、出勤率、答疑情况、教学方式、教师职称等六个方面;学生方面分为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计算书完成情况、图纸完成情况、创新情况、译文完成情况等六个方面;选题方面分为结构类型、课题新颖程度、计算机应用合理程度、题目性质、外文资料、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客观条件分为设计教室、绘图仪器及图板、机房及出图设施、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等四个方面。

2. 设立评价等级V,V=1好(VI),较好(V2),—般(V3),较差(V4)|。

3. 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R,

其中,R中每一个元素rij表示第i个评价因素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4. 设立各评价因素权重集A,例:一级指标权重集八=(0_35,0.35,0.15,0_15),八的取值可根据经验,并依据以往各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结果经反复试算确定。

5.计算综合评判矩阵

    

6.对各级指标体系重复步骤

     7.计算测评结果

    

求得最终评判矩阵B该量化模型针对毕业生总体进行评估,评价毕业生的综合质量,改变了过去仅片面地对个人进行评估的状况。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计算机开发语言

系统采用流行的Windows人机交互式界面,力争做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我们选用了Windows环境下的VisualBasic5.0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本系统。VisualBasic5.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而又简单易用的可视化编程环境,编程速度快,界面质量高,是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使用VisualBa¬sic语言开发本系统充分体现了本系统处理数据、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本系统后,启动系统,进人主菜单,依据界面提示您就可以轻松完成评估工作,系统主框图如下: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优点

1. 量化评估,提前预测,动态管理。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能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预测。教学管理人员只要依据该系统的提示输人各项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的参数,系统随即能计算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从而对各项工作方案的结果作出预测。通过反复改变参数——计算成绩,教学管理人员就能够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即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有利的,如果实施下去会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利的,实施下去必将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下滑。这种预测如果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将99届与往届的工作方案作了一下比较,发现由于老教授退休较多,本次毕业设计年轻教师比例上升,但年轻教师职称偏低,讲师居多,教授、副教授比例严重下降,用该系统初步预测发现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将要下滑。根据这个信息,系学术委员会马上采取措施,对年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指导教师中讲师一级必须具有硕士学历,且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课题选择及指导上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最后经系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再用本系统预测后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终得分并未降低,反而稍有提高。目前,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经结束,最终得分的确较98届有所提高,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2. 有效监督,对症下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时,系里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要求安排一次中期检查。该检查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却很难预知。这样的话,发现缺点往往不能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导致不良后果。这时,如果用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进行一下“中期评估”,各种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将一览无遗,且该系统会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清楚地发现各种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偏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对缺点进行纠正,对优点给予肯定,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例如,99届某老师所带设计组,由于指导教师出勤率过低,中期检查时系统评估预测该设计小组成绩偏低,系领导马上对指导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由于纠正及时,最终这个小组成绩达到了总体平均成绩。

3.总结校核,公平合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系里要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评定。由于诸多非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合理。此时借助该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进行校核评估,可使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1:作更加公平合理。该软件是“诚实的检查官”,只要输入的各项参数正确,系统将实事求是地予以评分,这就摒弃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篇3

学生考虑问题深入,对学生都给予较好的评语。其余学生由教研组组成答辨小姐进行逐个答辨。毕业设计的成果,基本反映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水平。

这次毕业设计工作,给予我们不少启发,下面就今后毕业设计工作谈一些想法。

一、选择结合实际任务的不同类型毕业设计课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建筑结构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建筑结构的设计和研究,又能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但他们在学校里要着重进行的是作为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整个教学中加强基本理论,重视基本技能训综,切实安排好实践环节,以及认真做好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工作。

在各种教学安排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两个方面,而能力和创新精神却是提髙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丨川练应当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由低到高地受到连续的训练和薰陶。但是毕业设计却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综合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环节。它对保证学生质量起着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而必需予以髙度的重视和精心安排。

从历史沿革看,我系本专业毕业设计曾有几种做法:解放初期没有毕业设计,学生祗是在临毕业前阅读几篇文献,写份读书报告;学苏后开始设置毕业设计,做的是假拟题目,分建筑.结构、施工三个阶段进行“总装配”;58年后实行“真刀真枪”的毕业没计,学生在一个小组里结合实际设计任务经历结构设计的全过程;61年后“真刀真枪'’和“真题假做”的结构设计题目件举,同时引入少呈科研題目,使学生学会科研方法。

我们认为把毕业设计作为“总装配”也好,作为“经历结构设计全过程”也好,作为“学会科研方法”也好,它们都有正确的一面,但也有困难的一面,而且不能概括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例如进行“建筑、结构、施工”的三阶段总装配,好处是学生能将已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工程问题。但毕业设计时间短,学生要忙于完成三阶段任务,精力分散,不易做到深入钻研,不能更好地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如“经历结构设计全过程”的做法,好处是真刀真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次实战淚习。但生产和教学矛盾突出,例如设计资料常变动,各设计工种间技术矛盾很多,施工单位会提出种种实际问题要求推翻已做好的设计,因此学生会做大量重复性工作,有的不属于基本教学要求。

我们认为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槪括起来应做到“两彳、进一步”一就是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训练能力;抓住“三个性”——就是要求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里所谓“进一步”,就是把毕业设计和其它教学环节联系起来考虑,有些训练可以在其它教学环节中基本完成,而在毕业设计中强调的则是进一步的提高。所谓“三个性”,就是在综合进行“总装配”的基础上,强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供选择的毕业设计课题是广泛的。它可以是设计题目,可以是研究设计任务,也可以是本专业在结构、力学、材料、施工方面的科研专题。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毕业设计题目要结合实际任务,它应该或者是一项实际生产任务或者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学生不仅在毕业设计中能经历一次设计的或小型科研的全过程,而且有为推动四化建设尽自己力量的责任感。有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极积性去研究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做一些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也就能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更有目的地钻研和运用理论,锻炼基本技能,自觉提高独立工作能力,自始至终地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最后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二、抓好毕业设计前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是提高毕此设计水平的重要条件

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是设计类型的专业,培养目标测重于结构设计和设计问题的研究。上述毕业设计安排能不能完成培养目标赋予的任务?会不会削弱结构设计方面的训练?这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们认为,一个结构工程师,除了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外,必须有严S的学风,有熟练的运算、绘图和应用规范手册的技能,有一定的处理构造和施工问题的能力。这三方面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但要成为有作为的工程师,这些要求是不够的。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做出好的设计方案,会处理新的工程问题L.这祥才能使生产不断发展。所有这些学风、技能和能力训练,显然不能只在一个毕业设计环节中加以完成,而是大学五年培养的结果。大学平时教学环节和毕业计,@;一t有整体。所以,适当地对平时教学和毕业设计进行分工,将一些更基本的丨川练放庄F时教学中,尤其在乍时实践环节中加以完成,而毕业设计丨则重对培养综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是可取的。

例如,学生测量实习时,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在2~3周内完成一个广区(或地区)的实际测图任务,学生测绘的地形地物图作为该厂的竣工图或在该地区进行基建的依据。

学生肩负了生产任务,就能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读数,处理每一个数据,绘制每一根线条。这样就能在不长时间内锻炼严谨的学风,为今后培养更好的学风打下基础。

又如我们有意地在一些课程设计和大作业中安排工程技能的训练。譬如在“单层厂房结构设计”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个典型厂房进行构件选型、主体结构和构件计算、处理各种构造问题、画出结构布置图、节点大样图、构件模板配筋图、材料表等。

他们的计算和图纸大体应达到生产用结构计算书和结构施工图的水平。这样就使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基本完成过去毕业设计中对结构施工图训练的要求,在毕业设计中就有更多时间去考虑新方案和新专题。在“髙层建筑结构”作业中,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个较复杂的结构构件计算,了解一般结构工程的计算方法、步骤以及怎样进行数值校核的方法。那么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就能摆脱一些数值运算钏练要求,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计算:腾出精力去研究更为复杂的问题。

施工实习时,我们选择宝钢工地作为实习现场。那里有宏伟的建设场面,有先进的施工机械,有众多的技术课题,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我们要求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为工地解决一、两个实际工程问题,写出专题报告,由工地技术人员负责审阅鉴定。例如有的学生为了统一异型钢模板类型,改进了某项设计,可节约数十吨钢材;有些学生对上海地区降水工程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査分析,或者对宝钢工程中的基坑边坡稳定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他们都写出有价值的专题报告,受到好评。在77和78级两届实习中,学生几乎一致认为:“施工实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施工知识,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独立工作锻炼,在能力培养上有一个飞跃”。

我们体会学生经过测量实习、课程设计、施工实习等实践环节训练后,在学风、技能和能力上,每次都能迈上一个台阶。如果思想抓紧,措施得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他们的进步将是不小的。这些训练都能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有些工程技术训练大体得到解决,有些能力培养有了良好开端。在这个前提下,无疑地应该而且可以对毕业设计提出更髙的要求。

三、不同类型毕北设计题目的做法和要求

根据上面的毕业设计要求和我们的具体条件,我们认为毕业设计净时间以16~17周为宜,毕业设计选题以三类为宜,即“设计类”、“设计研究类”和“其它形式研究类”。由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岗位都侧重于结构设计和研究工作,所以前两类题目应该多一些;又由于教学计划中对结构课程设计已有一定训练,所以单纯设计的题目也不宜太多,以免过多重复。至于三类题目的比例,要看每届毕业设计前的具体情况而定。

     1.设计类题目,指的是学生所参加的实际设计任务,或以实际任务为背景的题目。这类毕业设计大体可分收集资料、方案、计算、绘施工图、总结等个五阶段进行。

在第一、二阶段中,要考虑建筑、结构、施工三方面问题;在绘图阶段学生应参加各设计工种的技术讨论和汇总工作;在总结阶段有人可写专题,有人可做本工程设计的业务总结。参加这类题目的学生一般可由三种人组成:基本技能尚嫌不足的学生,对结构设计有特长的学生以及少数成绩优秀、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

2. 设计研究类题目,指的是学生所参加的某项实际工程设计任务中的研究专题。

也可以是学生在参加某项工程的部分设计后,着重解决一、两个专题。做这种专题时,在设计方面要求学生达到技术设计阶段的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计算和绘图工作;在研究方面要求学生有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有自己独立的和创新的见解,有一些专题论文。参加这类题目的学生人数应该比另两类题目多。这些学生对一般性的设计技能已有一定的训练,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因而在毕业设计中有可能对他们进行进一步提高的训练。

我们认为这类题目可以多一些,原因有四:

①学生在结构设计上至少能做到技术设计阶段,在研究上有自己的专题,能够满足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②不受生产任务在时间上和工作量上的限制,生产和教学的矛盾不大,又能为生产和技术改造直接服务;

③题目与教师的科研能结合。目前教师的科研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基本理论,一类是工程技术专题。后一类更容易结合。教师指导这类题,花时间不多,收效却不小。

学生又能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必要的数据,所以教师愿意带;

④与当前土建技术发展方向结合(例如髙层结构的某些专题,结构优化问题,抗震分析等),比较有生命力。

3. 研究类题目,指的是学生所参加的结构设计以外的专题研究,

   如结构实验研究、施工专题研究、结构力学专题研究、建筑材料专题研究等。有的可以实验研究为主,有的可以理论研究为主。本科生做专题研究,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和硕士研究生组成梯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的区别之一是研究生一人一题,而本科生一般都由几个人合作进行。他们在一起做实验,进行理论分析,互相启发和补充,但每人必须有自己的工作5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写出自己的论文。参加这类题目的学生是少数。他们理论基础和技能训练都比较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a在平时表现出对结构实验、施工.力学.材料等方面有较大的兴趣和爱好。

篇4

1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

目前与BIM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聚焦于基础应用、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等三个主要方向,如图1所示。1.1BIM基础应用方向。BIM基础应用多数是基于BIM软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是目前毕业设计的主流课题方向。如采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深化、碰撞监测、进度模拟、工程量统计、造价分析和三维动画展示等工作。早期的研究对象以房屋建筑为主,目前已拓展至桥梁、隧道、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在BIM应用软件方面,建模软件以Revit最为常用,碰撞检查和动画模拟多数采用Revisworks软件,工程算量和造价分析则常采用广联达和鲁班等国内软件。总体来看,该方向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应用为主,课题的完成情况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早期以多高层房屋为对象的“建模+动画+算量”的毕业设计课题已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该类课题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拓展至超高层建筑、大跨空间建筑、钢木结构建筑、地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研究内容也延伸至进度控制、成本管理乃至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同时,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实际工程,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已成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1.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普及,其应用和研究正在从传统的辅助设计施工向多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BIM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BIM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BIM与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BIM与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BIM与三维激光扫描、BIM与结构健康监测等前沿技术融合方向。以BIM与RFID技术融合为例,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大批量地进行构件验收、安装时,主要通过人工方式填写报告、录入数据,信息延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人员常常无法判断构件的真实状况,很容易发生错误,导致各类问题频发。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监控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和运维状态,并以无线网络即时传递信息到BIM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构件的实时追踪,解决信息错误和丢失等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该类毕业设计课题通常要求指导教师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有时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方式,由企业导师制定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由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1.3BIM软件研发方向。BIM的核心思想是信息的集成、交互与共享,模型是载体,软件是工具。在BIM软件平台研发方面,国内外各大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了各类适用于建筑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功能的商业BIM软件。如,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Revit、Navisworks、Civil3D等BIM软件;美国Bentley公司推出的ABD(AECOsimBuildingDesigner)软件;此外还有Tekla公司开发的专用于钢结构设计的Xsteel软件,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等。国内也有广联达、鲁班、PKPM、3D3S等公司开发的相关BIM软件。虽然商用BIM软件已较为成熟,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功能、不同企业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定制研发。相比于BIM应用方向,软件研发类课题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有前期研究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更重要的是对软件编程有兴趣。此外,也有部分研发类课题不需要编写代码,只需要设计软件功能和操作界面等,具体编程工作由他人或企业来完成。

2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案例

2.1BIM基础应用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超高层建筑模架装备模块化仿真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为案例。该论文以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A5地块项目1号办公楼为实际工程背景,借助BIM工具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开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系统组成和工艺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对超高层结构核心筒使用钢平台模架装备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模架的现场安装、标准层施工、桁架层施工和墙体收分层施工等技术;(2)分析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初步确定模架标准构件库,根据模架装备标准构件创建Revit参数化族库,对标准构件和非标准构件进行组合,并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虚拟预拼装;(3)根据二维设计图纸建立该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模型,采用Navisworks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模型和核心筒模型的合模,对钢平台模架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可视化施工模拟。毕业设计成果提出了一种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方案,借助BIM软件建立了模架标准模块构件族以及核心筒模型,完成了模架模块的组合与拼装,实现了模架装备和核心筒的合模,并对钢平台安装、标准层施工、收分层施工等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该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对模架装备的模块化和BIM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2.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毕业设计案例。目前,BIM与GIS、VR、RFID、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融合交叉应用已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例,该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坐标、反射率、颜色等信息,基于这些大量、密集的点信息可快速复建出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该技术具有快速性、非接触性、穿透性、高密度、高精度、实时性强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颈瓶。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BIM技术对既有建筑快速建模方法的研究”为案例,该论文针对目前既有建筑建模时面临的竣工图纸无迹可寻、空间几何信息难以采集、建筑物细部特征难以捕捉、测量所需时间及金钱成本过高等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上海某演艺场所进行扫描,利用JRC3DReconstructio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与配准,再采用ICP算法进行平滑操作,最后对该建筑进行整体建模,生成的三维模型见图3所示。该模型已用于其改造工程的后期设计与研究工作中。2.3BIM软件研发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研发”为案例,该论文从研究国内外钢结构BIM建造管理平台入手,分析了构件信息追踪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将BIM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和界面,基于B/S架构,采用Html、JavaScript和Neo4j等语言初步实现了构件追踪和进度管理等基本功能。构件追踪界面见图4所示,软件对每一根构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支持单独或批量下载功能。二维码存储构件的编号、安装位置、尺寸、长度和质量等基础信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构件的报验和质量检验等详细信息。通过二维码功能,可追踪构件的生产、制作、运输和安装等全过程信息,实现对构件加工和安装中的质量监控信息以及构件安装进度信息的实时掌控,而这些信息直接反映到构件的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安装进度管理中,为这些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追溯到最上层则实现了加工制作计划的实时调整,而加工制作的调整又决定了现场施工情况。此外,通过二维码信息能够直观快速地发现现场质量问题,解决现场管理人员携带图纸及查询资料不方便等问题,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本软件的开发涉及BIM模型的解析、上传和显示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很难由一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因此,软件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由指导教师团队完成,本论文主要是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3提升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效果建议

3.1增加前沿课题数量。目前,BIM方向的毕业设计仍然以“建模+动画+算量”的软件应用型课题为主导,虽然该类课题的实用性强,但往往工作量大而难度不大,特别是对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学生,该类课题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提高了学生的BIM软件使用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增加BIM与物联网、大数据、VR、AR等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现有的主流BIM平台均被国外垄断,亟须发现和培养一批专注于软件研发的学科交叉类学生,可以通过增加平台研发类课题,锻炼学生的研发能力,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3.2加强校企合作。BIM技术无论是软件使用、平台研发,还是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很多土木建筑类大型企业均配备了BIM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BIM应用、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能力,而在国内高校中专职从事BIM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非常欠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BIM实践能力的不足,促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BIM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6]。针对于此,同济大学与上海建工、华东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已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与BIM技术有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来自于企业,部分毕业设计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3重构现有课程体系。近十年来,虽然BIM技术和软件已有长足的进步,正向设计已开始应用,但逆向建模仍是主流,在毕业设计中也最为常见,即学生根据二维CAD图纸创建其建筑、结构及机电等三维BIM模型。从已有的毕业设计效果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弱,特别是机电图纸的识图能力非常欠缺,需占用大量的毕业设计时间来提高识图能力;二是学生的BIM软件操作能力不足,很多时间被用于软件学习中,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被大量挤占。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单独设置BIM课程,或者虽然单独设置但将其作为选修课,普及面不广,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完善和重构。考虑到BIM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笔者建议将BIM技术的教学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如:将BIM技术引入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中,特别在课程设计中,将其作为一项必修内容。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BIM技术已被广泛视为改造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的战略手段,正在导致建筑业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从高校的实践课程教学来看,BIM技术相关课题已成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归纳总结了与BIM技术相关的三大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基础应用、前沿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以同济大学为例展示了各方向的毕业设计案例,最后提出了增加前沿课题数量、加强校企合作、重构现有课程体系等用于提升毕业设计效果的建议,可以为BIM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东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学课程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343):51-52.

[2]许娟,鲁子良,侯超平,等.基于BIM平台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教学实践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186:42-43.

[3]白泉,边晶梅,于贺.土木工程专业BIM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9(5):90-93.

[4]王婉,李怀健,刘匀.BIM技术在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61-166.

[5]张静晓,赵陈影,李慧,等.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学习效果测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71-176+183.

篇5

一、建筑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

当前,建筑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可用“缺失”一词来形容。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语文课程大多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建筑类专业学生在校读书期间,也很少得到关于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能力的培训或指导。根据调查发现,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因认识不深或偏见造成的对语文教育的忽视

“语文”二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语文都是学生的主要课程。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何二元在对比中小学语文与大学语文的生存条件时曾谈到,“中小学语文课时多,跨度大。按吕叔湘先生的统计,是‘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如今12年学制,加上无止无休的补课,有人统计,语文课教学可能已达5000课时。教学时间很多。”[1]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包括一些院校主管教学的领导都想当然的以为,中国的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结束后已经具备了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在大学阶段没有必要再继续语文课程的学习。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大学语文教育在高校中的受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并且远远不够,高职院校尤其如此。然而,事实上,这种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二)因课时紧张造成的对语文教育的放弃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是与就业、与工作紧密相连的。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均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制的学生有两年时间在校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并辅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环节,第三年直接在企业参加实习并结合实习内容或生产实际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学校也更重视专业课的开展,保证专业课有充足的课时。相比之下,无法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并且在短期内无法产生明显效益的语文课程只好让位于专业课了。

建筑业是一个以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等等。因此,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建筑技术和管理人才”。[2]培养学生高级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建筑类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建筑类高职院校安排的专业课课程有:施工技术、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工程经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设备、建筑CAD等等,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和英语听力,大学英语与英语听力,开课时间为两学期,其它基础课程为一学期。显然,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放弃了语文教育的开展。

二、建筑类高职院校开展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语文教育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呈现为“缺失”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实际上,开展语文教育对于建筑教育、建筑行业及学生本身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

建筑业的产品如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物,从深层次上讲,它们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一些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比如北京的天安门、故宫,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世贸大厦等等。中国的建筑能否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的建筑业能否在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中站稳脚跟,这不仅与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与他们的文化素质也密不可分。而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均与从业人员的语文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

具体而言,一线技术工作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文素养对技术的传承、进步和革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工程建设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本项工程建设成就和突破、失误和不足及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他们如果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就可以在工程建设中通过交流总结,活跃思维不断深化理论认识,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进步。同时,较高的人文素养也可以使他们从更高的层次或更文明的角度来处理和解决建筑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因此,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职业能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广大从事土木工程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面对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二)用人单位的需求

建筑类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建筑工地担任建筑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岗位。根据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现场从事第一线管理、技术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不仅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效益等有很大影响,并且对我国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语言能力并不能够使用人单位满意。

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李祥贵老师负责的《高职院校语文应用能力测试机制研究》课题组对2009年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只有16.5%的企业认为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好或较好”,76.1%的企业认为“普遍欠佳”,7.4%的企业认为“普遍不好或很糟糕”。在书面表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多到少依次为:(1)不够简洁;(2)主题不够明确;(3)意思表达不够清晰;(4)欠条理,出现病句、错别字。对于口头表达能力,26.1%的企业“普遍好或较好”,72.7%的企业认为“普遍欠佳”,1.2%的企业认为“普遍不好或很糟糕”。[3]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很不满意。

这种情况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中同样存在。因此,从就业的角度来讲,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毕业生。

(三)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每一位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或工作之初都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做一个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建设领域大多从事现场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工作,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在取得注册造价师、建造师、监理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更高层次的技术管理工作。如果他们在语言能力、总结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没有一定的功底,那么,以后的人生职业规划和发展中也很难有大的突破。职业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对策:开展“建筑语文+实用写作”的语文教育

既然语文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要而且必需,那么在当前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开展语文教育呢?笔者尝试采用“建筑语文+实用写作”这样一种语文教学模式,试图通过将语文与专业紧密结合起来的方式,达到既兼顾专业又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语文职业能力的目的。

具体而言,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思想上应服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属性要求,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良好语文职业能力的土木专业毕业生而服务。在课时安排上也应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以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宜,课时不必过多,50-60个课时即可。在教材选择上,选用自编教材——《高职建筑语文》。该教材也严格遵循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具体由“建筑语文”和“实用写作”两个部分组成。

“建筑语文”部分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所选篇目的学习或阅读,使学生了解建筑文化,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喜爱,增强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职业责任感、进取心和自信心。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按照学生对事物由浅入深的认知原则,分为“著名建筑”、“建筑与大师”、“建筑与文化”、“建筑与革新”“建筑与古代文学”等五个主题单元。在“著名建筑”单元里,主要介绍赵州桥、万里长城、故宫、都江堰、苏州古典园林等中国建筑,使学生对中国的一些伟大建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建筑与大师”单元进一步介绍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茅以升、詹天佑的动人事迹,讲述他们与建筑之间的故事。建筑本身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不同的建筑思想和建筑理念,建筑业的发展同样可以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而在“建筑与文化”单元里,主要选取以北京、上海等地的民居及建筑为内容的文章,比如《胡同文化》、《上海的民居最风情》及上海外滩建筑群等。在“建筑与革新”单元里,主要介绍一些现代城市象征,比如上海东方明珠塔、陆家嘴金融中心、世博建筑群等等,体验建筑给上海这个城市注入的新鲜血液与活力。最后一个单元“建筑与古代文学”,选取《滕王阁序》、《登鹳雀楼》、《岳阳楼记》、《黄鹤楼》等诗词,让学生体验建筑诗情画意的另外一面,和作者一起感受亭台楼阁带给心灵的独特情思。

“实用写作”部分主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紧密联系具体的土木工程岗位实践,为培养学生一定的土木工程职业能力服务。当前的应用文写作在内容编写上有面面俱到、大而全的局限,因此,笔者主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岗位选择教学内容。具体包括招投标书、合同、总结报告、招聘启事、论文写作五个方面。在每一部分分为情景案例、知识介绍和实训三个环节。比如引入一些由于不会写应用文或不知道规范要求而引起的工程纠纷案例、合同,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重视,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另外可与建筑现场相结合,让学生根据现场建筑施工特点,写出各项技能操作要领,或者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古建筑、现代建筑,写说明文或观后感或用媒体展示。在参观实训中进行写作练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语文职业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筑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及专业发展需要,适时地开展语文教育。

注释:

[1]何二元,黄蔚.母语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5

[2]王廷杰.关于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商情.2012,(41)

篇6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一、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建筑装饰有更高的要求,而市场对于建筑装饰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多,94年建筑业的体系划分由原来的“勘察设计业、土木建筑业、设备安装业”更改为“勘察设计业、建筑安装业、装饰装修业”,据调查,行业年程产值估计在5500亿元左右。其中公共装修2500亿元,家庭装修3000亿元。建筑装饰业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家庭装修业也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3.6%并在快速发展中。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也提出新的要求,广大学生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接受有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趋势。

而目前,经过对学生的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的跟踪及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开始工作后仍然需要经过2年的再教育方能正式步入工作的正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高校就必须通过相应的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建筑装饰设计教学种存在的问题

建筑装饰实质上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甚远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是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远远不能达到职业水平。

1.我们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装饰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建筑装饰设计与造型的基本原理,及房屋内外装饰工程施工图绘制与表现技能,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操作的初步技能。且能够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和工程概预算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型建专装饰工程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是高校的课程之间本质上很难做到联系起来,学生过多的只是注重各门学科的考试内容,而忽略了课程之间体系的搭建及实际运用。

2.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学校的实验室设备跟不上科技的发展。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多的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所以实践课程不多,学生的实践操作也很少,这个直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差。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设备也跟不上装饰市场的更新,对于市场的新材料及新技术更是感到陌生。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革设想

1.建立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学科之间相互穿插渗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分析或小组协作的教学方式,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从简单到难,完整的经历一个装饰工程的工作过程,从识图—现场量房—绘制平面图(CAD)—资料收集,客户交流—功能分析—方案草图设计—风格定位—整体色调确定—材料的选择—细部构造。最后完整的完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若干张效果图作为设计的标准。

将学生的课程作业进行展出,让学生小组进行答辩,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助学生将所学到的所有专业知识模块组合构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考核上,一改往日的卷面成绩,将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成绩评定包括课程基础知识、平时表现及实践表现三部分为依据,分别占30%、30%及40%,强调了实践设计能力的考查。

2.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全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构建并完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基地顶岗实习相交替,增加校内外实训时间、优化实训内容,在不同的学期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开展专业实践。

3.创新课程设置体系,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建筑装饰设计人才。为了能够使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切实符合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并且通过到建筑装饰企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以及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获取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且每隔1年根据新的反馈信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对此,我们通过对六个学期进行了课程培养方案规划。

第一学期组织开展专业认识实习。学生在学习建筑构造、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同时,主要安排学生到建筑和室内装饰工地进行认识实习,通过对已建建筑工程、在建建筑工程、在建装饰工程的参观和学习,了解专业基础知识和个人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四学期结合课程开展课程实训。学生在学习CAD、装饰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建筑装饰概预算、室内设计与表现、3D MAX、Photoshop等专业课的时候,在校内实训室和基地开展项目实训。

第五学期组织学生下企业(基地)进行8周的岗前综合实训,实习单位以校外签约基地为主,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学期安排16周的毕业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顶岗实习,同时结合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

积极开展校内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教学实践,通过邀请校外中级职称以上的高技术专业人才进行讲座交流,达到专业知识框架不断提升的目标。

3.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共享“全真”实训基地,与本地区龙头企业合作完成的订单培养或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培养期结束,学生毕业当年申报。按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师资到位”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建设的标准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在合作企业内建立的“厂中校”教学场所,企业在校内投资设立的“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

使学生们能走出书本,走向施工现场,直面施工案例,体验项目过程的一个教学模式。积极与多家装饰设计、装饰施工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校内全真型实训基地,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完成项目。

(三)结语

篇7

随着国民经济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走向多样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即不仅要求他们精通本专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应掌握能适应市场多元化和国际化趋势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经济、管理、社会、法律、生态等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基本学科及其基础知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工程经济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现代化建设更势在必行,必须在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作为建筑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应局限于长期以来一脉相承的实体空间图面操作上,还应将自己的视野延伸向社会、经济大舞台和自然界更广阔的天地。这是21世纪新型建筑人才的使命,是中国建筑教育界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之一,也是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宗旨。本重点课程建设首先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目前我们选用的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右军主编的《工程经济》(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4年1月第1版)。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讲,而是紧密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趋势,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在继承我国多年来工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已有内容进行调整与拓展,同时适当吸纳国外工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做到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又具有普遍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贴近实际,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又具有普遍适用性,与本校应用开发型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补充讲义和习题集。根据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重新编写了贴近实际的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本课程特色。教学日历科学、合理,按知识结构、科学性、难易程度安排日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中咨公司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技术经济手册》(李京文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市场预测理论与应用》(屈援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工程经济学》(李相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等教学辅导材料。

二、教学手段改革

本重点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本内容,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程实例,学生无法想象、教师也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东西,采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同时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教、学互动式,教学、科研互动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创新,并让部分学生参加到老师的研究课题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让学生参与了“整合营销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课题,学生到房地产企业实习,搜集相关资料,掌握了很多实际知识,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性管理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被充分运用。在讲到资金时间价值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介绍了一个案例:1626年,有一荷兰人从印第安人那里花了24美元买下了曼哈顿岛。据说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合算的投资,而且所有的红利免税。24美元真的很便宜吗?如果当年的这24美元没有用来购买曼哈顿岛,而是用作其他投资了呢?假设每年8%的投资收益率,不考虑战争、灾难、经济萧条等社会因素,这24美元到2004年会是多少?让学生一起来计算结果,最后的结果让学生大吃一惊,24美元在经过378年后,按8%的利率计算,竟然可得到103万亿美元。通过这样有趣的案例分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本课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了大量实际工程进行案例教学,例如在讲授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时,就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以杭州“亲亲家园”小区工程项目为例进行财务评价,通过对这个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如何编制财务报表,如何计算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偿债备付率等评价指标,以及如何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案例分析,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综合运用。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更新网络课件,新编了特色明显、适合我校教学使用的网络课件,丰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已全部上网,并使《工程经济学》教学逐步过渡到网上教学,建立互动式工程经济学教育网。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本重点课程建设主要从以下各方面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对一个实际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的经济评价部分的工作。通过课堂上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部分进行系统分析和内容构成的讲授,让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综合,以大作业的方式完成实际项目的经济评价。

2.在学生完成上述实际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之后,安排学生对在经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实习考察、参观学习增强了其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

本重点课程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的考核实行考教分离,流水阅卷和主考负责制;对讲座形式讲授的内容采用写文献综述的方法考核,文献综述的格式要求和毕业论文的格式相同。考试统一命题,其难度、深度、广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评分标准严格合理,学生成绩分布合理。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试题与本课程的定位相符。本重点课程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更新试题内容,完成试题库建设,提高试题质量,真正做到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考试的方式灵活多样,除了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外加开放性题目,以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开放试题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路。

五、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现有五名主讲教师,都毕业于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同时已经大都具有从事《工程经济学》教学的经验。从师资结构看,本学科的主讲教师中: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2人,硕士2人,学士1人。该师资结构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职称和学历梯度。由上述情况可知,本课程已经具有一支学历、知识结构合理、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五位教师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本科教学和考研指导的需要;同时,已完成的《建筑经济学》教学改革项目,对改善本课程的教学手段、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水平大有裨益,大大更新了原有的教学理念。课程建设考虑工程经济学教学力量的新老交替,为此加强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教研室内进一步加强并完善了传帮带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考核,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六、结论

本重点课程建设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本重点课程建设具有以下创新点。

1.紧密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同时适当吸纳国外工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对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拓展。

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互动式,教学、科研互动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开展了网络教学。

3.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指导了学生2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习考察、参观学习和对实际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8

关键词 :土木工程;精细化;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开始逐步转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而改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是指以现有的企业经营为基础,以企业的生产力为依托,根据市场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订单生产加工并能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简而言之,精细化管理就是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之路。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精细化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土木建筑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精细化管理成为工程建设企业管理今后管理的主要目标,精细化管理主要有四个特征,其一,精细化管理强调数据化、精确性,要求企业在每个执行的细节上都能够做到数据化和精细化,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其二,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在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流程体系应是一项提供工程,所以要充分考虑精细化管理各流程点的配合,实现各块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三,精细化管理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实现的。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的是企业从自身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在精细化管理的推进过程中,企业领导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方法,推动精细化管理持续发展。其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核心,发挥人的最大潜力,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精细化是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思想和管理作风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精细化管理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其一,精细化的管理操作、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核算以及精细化的分析和精细化的规划。精细化的操作是指企业活动中每个行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运作更加标准化,更加规范化。其二,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控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精细化控制要求企业运作是一个有计划、有审核、有执行和有回顾的过程,企业管理中控制好过程就能增强参与人员的责任感,减少企业业务运作失误,杜绝出现管理漏洞。其三,精细化的核算,要求企业要对经营活动进行精细化的核算,这是管理者认识自己经营状况的主要手段,通过精细化的核算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其四,精细化的分析,主要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去展现经营中的问题,这是企业进行精细化规划的前提和依据,也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其五,精细化的规划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点,但却是容易被忽略的重要问题。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相应计划。精细化规划要求企业所有的目标和计划都应该使科学的、合理的、可检查的、可操作的等。

二、当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当前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素质普遍较低,施工单位培训投入少,培训不到位,新人较多,施工队伍整体素质较差。部分施工单位人员不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不能按照施工操作和施工流程进行,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筑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建筑施工管难以有序进行。其次,国内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监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缺乏专业的监理单位和人员进行现代化的、立体化的、全过程的监理,施工过程中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所以也无法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再次,土木建筑具体工程施工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缺乏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为其提供支撑。在土木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资金预算以及竣工验收阶段都缺乏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技术支持。施工设计方案只有通过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才能够变为现实建筑物,否则都只是一堆文字和材料,所以必要的技术支持在土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木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做好建筑材料精细化管理

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材料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材料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做好材料的采购管理。依据项目合同、设计图纸的要求制定采购管理计划,确定购买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采购控制目标和措施。做好市场调研、合理选择,考察材料生产单位手续是否齐全,调查生产单位的规模、诚信、销售等情况;考察材料生产单位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综合评审采购的报价等。做好材料价格的控制工作,通过市场调研或者咨询相关单位,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最好的材料购买。对所购买的材料应进行进场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其次,做好材料的现场管理,主要是指材料存料存放要防潮、防湿,材料发放要坚持“先进先出、推陈出新”的原则,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人员签限额领料单。再次,施工过程中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完善相应的控制制度,建立限额领料制度和预料回收奖励制度。做好材料限量控制工作,施工人员只能在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材料,如果材料使用超过预期,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2.土木建筑施工人力资源精细化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土木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建立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够为土木建筑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根据企业员工所处的层次和编制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培训要有针对性,培训方式应具有多样化特点,一定要根据建筑企业特点制定灵活的培训体系。其次,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考核制度,统一规范员工的行为,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活动。再次,加强员工长信激励强度。将规范化和创新性相结合,使用各种方法来不断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力和长处。

3.做好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在企业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降低施工成本,进行成本预算,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是建立土木工程目标成本责任制度,根据各个分项目成本预算进行成本计划分解,确定不同时段的成本目标。其次,根据工程项目构成成本进行成本核算,然后依据管理岗位细则,将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再次,一定要做好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成本控制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环节,一旦成本失控就会影响到整个成本管理的运行,成本控制中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标准,有效衡量成本控制绩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纠正偏差。

参考文献

[1]乐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硕士毕业论文,2012.

[2]赵素桥,牛淑金,李爱华.推行工程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整体水平[J].海河水利,2011.

[3]李树史.无为大堤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江淮水利科技,2012.

篇9

[论文关键词]产学合作寓学于工人才培养

一、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学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行业)根据各自所承担的使命与职能,在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框架内,依据市场的“游戏规则”所进行的人才培养实践。它涉及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策略研究、方案落实、关系协调、成果共享等。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产学双方合作培养人才。本文侧重于后者。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兴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开展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方面更加重视,在一系列重要法规和文件中都作了相应规定,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我国的教育方针对此也有明确的表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wWw.133229.cOM”这些规定和要求,既是为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使高职教育迎接经济全球化、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产学合作的理想目标是建立在校企互动、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形成人才培养、技术进步、校企竞争力等都能得到提高基础之上的“互惠、多赢”的产学合作目标。其鲜明特征是:一方面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向学校提供技术、设备甚至是资金的支持,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和真实的岗位,使学生感受企业工程氛围,了解企业生产组织、产品设计和制造,接触生产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工程观念,增强职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企业优先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立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产学合作,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学校和企业资源、环境的共享,有效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多突出“产学合作”的特征。首先产学合作的理念比较清晰,认为高职教育是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强调产学合作是保证质量的“助推器”;在培养目标上,突出人才培养与就业制度的衔接,如德国的工程师、经济师,英国的技术工程师,美国的技术员、技术师,法国的高级技术员和高级管理员,韩国的多技能技术员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起“双向参与、双向互动”的运作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北美的cbe模式(能力本位),英国的“三明治”模式、联合国劳工组织推广的mes模式(技能本位),美国的工读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官”合作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印度it业的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模式等;在产学合作的管理模式上,从制定法规、建立组织、规范制度、理顺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制度化的体制和机制;在人才培养结果评价上,德国由企业、学校、工会和行业代表共同实施,美国由工程技术评估委员会制定评估标准,加拿大由合作教育协会制定标准,澳大利亚由行业协会制订培训计划和标准(培训包)。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产学合作培养高职人才有很多优点,符合高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鲜明特色。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所有问题的根本点就在于产学合作。产学合作既体现了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高职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高职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二、打造“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合作为纽带,以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学团队打造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壁垒,创新、完善“寓学于工”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即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广泛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采取模拟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渐进方式,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操作技能的掌握融入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的环境中。

(一)产学合作开发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学院确立了“走产学结合道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学院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根据学生专业岗位及未来就业岗位群的行业标准、技能要求和工作流程,制定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培训软件包,确定技能训练项目模块,全面创新学习考核评价方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

2005年,学院以产学合作为平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开始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颠覆”性重构:首先通过到邯郸市晨祥建筑有限公司、招贤建筑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学合作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了建筑施工一线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岗位;进而邀请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召开专题会议,与专业教师一起探讨、研究并确定建筑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将学习领域和内容的目的性、指向性同岗位工作过程准确地联系在一起;再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行业职业标准的最新要求,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重新编写各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最后,通过建立的“优质资源库”大量选聘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并与他们合作开发和编写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训配套教材,逐步构建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拆分—建造”课程体系。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在2007年“中德高职建筑技术专业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班”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了德国专家及与会单位的好评。

(二)产学合作打造教学团队

长期以来,学院采取“送、下、带、引、聘”的措施,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1)先后输送一百八十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专业进修和业务培训,先后选派38名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培训。(2)以产学合作单位为基础,建立起由各个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教师资源库,资源库中拥有各类兼职教师2355名,实现了实践教学主要由来自生产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进行讲授和指导的目标。(3)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建立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实习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及答辩等人才培养的各主要环节。(4)与产学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相应制度与计划,确保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下企业一线锻炼实现制度化、连续化;此外,学院还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为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经过不懈的努力,学院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各一个,已逐步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和双师素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与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产学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确立了“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育人理念。为落实该理念,学院以产学结合为纽带,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通过社会投入、校企合作共建等各种有效方式,在校内重点建设一批区域领先、国内一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有效运行提供支撑平台。

1.“筑巢引凤”。学院通过设计、建设适合企业经营的楼宇场所和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了美食林集团、中国移动(邯郸)公司、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与自身专业联系紧密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进校园,为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等专业的“双职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战提供了舞台。

2.“借鸡下蛋”。学院与邯郸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合作在学院成立了“邯郸市建筑科技示范基地”,借助召开建筑材料博览会的契机,为其提供场地和服务,由20余家公司共同出资40万元,建成28项工程实物模型,展示建筑工程材料及各种构造和标准做法、推广行业新技术,并在会后作为现场教学的教具留在了校园内。此外,产学合作单位邯郸市招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还提供设备和劳务费用共计20万元,在校内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起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型和工种实训现场,为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拆分—建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操练做好了铺垫。

3.“借船出海”。围绕邯郸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邯郸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经过多方努力,由邯郸市信息中心、建设银行邯郸分行、西安西雅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下属北京华信智原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共同出资一百余万元,在校内建成了嵌入式软件实训室、网络软件项目开发技术、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微机组装与维护等7个实训室和2个计算机软件及应用实训中心,为软件技术类专业的“分层项目引导”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奠定了基础。

4.“合作共赢”。学院以土地、政策等作为投入,先后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设备并在校内投资建设厂房,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实习实训安排上,由学校提供管理,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实训指导教师,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实训,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造了条件。

篇10

【关键词】农民工;住房现状;住房保障体系;廉租房制度

一、农民工的住房现状

1.农民工的住房条件。(1)住房质量。虽然目前农民工基本的居住条件能得到满足的,基本都通水通电,用上煤气,但相比大部分城市居民公寓式住房结构,农民工租住的住房很少有独立的厨房或卫生间,和他人合用的厨房也都是在天井搭建的简易设施,安全卫生都毫无保障,厕所为户外的公厕,冬天和晚上尤为不方便,且公厕里虫蝇乱飞,非常容易传播疾病,卫生情况堪忧。(2)住房面积。近期有关部门对外来人口家庭进行了住房需求调查,发现只有2.05%的家庭能承租较大面积的住房(80 平方米),24.15%的家庭住房和营业用房合在一起而难以计算居住面积,其73.8%的家庭住房面积仅在5~35平方米之间。流动人口家庭的98%仅租住一间出租屋,房屋面积从4~24平方米不等,每间平均居住2.563人,也就是人均面积在1.5~8平方米不等。(3)租金状况。据国家统计2006年月10月公布,农民工平均月收入966元,半数寄回家乡,并且目前,农民工除去由单位提供免费的集体宿舍而无居住花费的人员外,63%的进城务工人员每月的住房花费在200元左右。总体来讲,农民工一般对住房要求不高,首要是价格低廉,其次才是住房条件。而不同行业的农民工在居住上存在差异。建筑业工人大多以简易工棚作为临时性的集体宿舍,如果工期长一些,到工程后期则以先期盖好的工程建筑物作为宿舍。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如制造业和餐饮服务业,用人单位往往租赁私人住房,作为外来民工的集体宿舍(群租),居住拥挤。对于小单位雇用或自己经商的农民工,则多数自己租赁,且为了降低开支,常租赁地下室、农民房,前店后家。这样形成的农民工聚居区住房结构简陋、设施缺失、卫生治安环境恶劣。

2.影响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因素。(1)租金。租金是决定农民工住房选择的首要因素。农民工进城的主要目的是多挣钱作为子女的教育支出、补贴家用或者作为再投资的资本,在这样一种考虑下,他们不希望在房子上的支出占据过多收入,农民工大多会选择租金低的住房,这也就是通常看到无论住房条件多差都会有农民工租住的原因。(2)距工作地的距离。农民工在选择住宅区位时,受到两种作用相反的因素影响:一方面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延长,土地租金不断下降,也导致房价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延长,交通费用趋于增加,居民就是在这两者的权衡中实现选址决策。政府提供廉租房,意味着房价并不会因为土地租金的原因而变化,农民工在选择区位时候就仅仅需要考虑自己的交通成本,包括经济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因而对廉租房与工作地的距离十分看重。(3)周边卫生环境。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包括周围水、气、声环境、绿化情况以及治安状况等往往差强人意。尤其是建筑工人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二、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廉租住房制度所面临的困难

(1)廉租房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自身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国家在廉租房方面制定了许多政策,但在地方推行时却由于地方政府的管理缺位而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资金来源有限;廉租住房数量有限,房源信息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使获得配租的家庭难以在市场上找到适合的房源;缺乏有效的统计与监管机制,因而无法对保障对象的收入进行准确的核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覆盖面狭窄,一些中间层的家庭无法享受到这一政策。(2)城市人口中低收入群体依然庞大。廉租住房建设虽然已经解决了部分城镇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但随着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的不断加大,廉租住房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廉租房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城镇中的低保家庭,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群的住房问题还未解决,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其中需要一定的时间。(3)入住门槛太高。廉租房的入住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条件约束,比如说对工资收入有一定的限定,但是许多超过这一限定工资的农民工也很需要廉租房的保障;有许多还规定农民工必须持有劳动合同才能入住。但是大部分农民工也许就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还有的要求农民工在用人单位工作一年以上,可是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导致他们无法满足这些条件,无法跨过这个门槛。(4)现有廉租房与农民工城市住房需求不相吻合。一是农民工希望廉租房距工作地点近。农民工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考虑到无法承担经济、时间成本,他们无法入住廉租房。而且农民工经常加班加点,作息不规律,这也增加了他们入住集体公寓的难度。二是农民工希望租住的住房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尤其对家庭套房的需求很大。但向农民工提供的廉租房是集体宿舍的形式为主,即多人合住一个房间,共用卫生设施,没有厨房。三是农民工在选择城市住房时大都把价格便宜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廉租房距工作地点太远,农民工每天都要花费往返的路费,致使农民工入住廉租房的综合成本提高。

三、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1.明确对农民工的定位和认识。农民工的产生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农民工定位模糊,是造成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农民工住房问题,政府应当明确职责,从建设和谐社会、构筑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安定团结的高度出发,摒弃狭隘的地方主义,尽早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2.加强加快廉租房的建设,研究适合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廉租房的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丰富廉租房的保障方式,提高廉租房的保障水平,在切实做好解决城市户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同时,着手研究如何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农民工廉租房政策适用群体的标准要适当,不可将真正需要保障的人排除在外。在解决农民工住房的具体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作息时间、地域分布特点、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多样化的需求,避免不切实际的建设造成住房闲置。这要求有关决策部门做好充分的调查,为农民工提供与工作地点距离适中、租金便宜、类型多样、安全卫生的廉租房。

3.采取各种办法,尽快解决当前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现阶段在廉租房尚不能惠及农民工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寻求替代方式尽可能解决农民工群体住房难,住房条件差的问题。一方面下大力气改造城市农民工聚居区(如城中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包括集体宿舍和为农民工家庭提供的宿舍。

4.引入市场化机制,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上海的永盛公寓是实施农民工廉租房制度的一个成功范例,采用企业包租的形式,由政府、企业、民工三方共同努力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永盛公寓的经验表明,企业包租的好处在于,企业往往会对入住民工给以一定的补贴,以减轻负担。为了保证农民工廉租房政策发挥实效,有关政府部门应善于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5.防范农民工居住空间隔离。廉租房可能带来农民工聚居区,形成新的空间居住隔离。加拿大的经验表明,大规模的集中供应住房很容易面临沦为新的竖向发展的贫民窟的危险。因此在农民工相对分散的地区,廉租房的布局也应尽量分散,使农民工在与普通市民“杂居”的过程中顺利融入城市,以推动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