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17:4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养科护士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营养科护士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86―02

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Cll。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神经内科,如急性期大量脑出血,需要严格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为科学地实施压疮的科学管理,我科于2006年9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制定压疮评估表,提高护士的压疮预防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压疮的管理流程

对于新入院的患者,由接诊护士按照压疮评估表,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确认是否为压疮高危患者(>15分),填表申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定时翻身、气垫床、局部吹氧,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皮肤护理,改善营养,避免压力与摩擦力,与护理员一起实施压疮预警护理,重视患者的整体情况,特别注意患者翻身前后的肢体功能位,24h内上交护士长,护士长核实后,24h内上交护理部,由护理部负责人员下科室核对、指导。住院期间,病情变化,由责任护士负责监控记录,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填报转归情况。

2 压疮管理的实施

2.1 压疮高危确认

评估项目:①精神状态:清醒1分,淡漠2分,混乱2分,昏迷4分,②大便情况:能控制1分,偶尔失禁2分,完全失禁但无腹泻3分,完全失禁伴腹泻4分,⑧小便情况:能控制或留置尿管1分,偶尔失禁2分,经常失禁3分,完全失禁4分。④皮肤感觉:感觉正常工作1分,感觉异常2分,感觉迟钝3分,感觉丧失4分,强迫5分。⑤皮肤状况:弹性好1分,皮肤干燥老化2分,脱水或轻度水肿或高热多汗3分,中度或重度水肿4分。⑥营养状况:营养好1分,营养稍差2分。营养差3分,恶病质4分,超重或超轻5分。

2.2 压疮高危报告

院前压疮情况反馈(包括部位、面积、程度等);患者或家属意见,并签名为证;接诊护士签名和时间;护士长签名和时间;患者出科时转归情况记录:出科时间、类别(出院、死亡、转科);难免压疮情况(发生、未发生);已况(治愈、好转、未愈、恶化)。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留科室。

2.3 压疮预防处理

减轻压力、改变、皮肤护理、指甲护理、床单位护理、加强营养、健康宣教等。

2.4压疮病例讨论

对于新入院的带入压疮、高危患者和住院期间发生的压疮,需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水平。

2.5 压疮记录

由责任护士负责,责任组长监控,

篇2

【关键词】肿瘤 疼痛 护理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可出现在整个病程的不同时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在确诊恶性肿瘤时约1/4的患者出现中重度疼痛;在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中,1/3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患者中约有3/4的患者伴有疼痛[1]。疼痛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也使患者在精神上产生巨大的压力,使患者情绪抑制,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2]。然而对疼痛的控制并不令人满意,在一般的医疗条件下,40%-50%的癌痛患者未能达到完全缓解[3]。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肿瘤科于2009年至2010年共收治68例肿瘤伴疼痛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0年,肿瘤科收治68例肿瘤伴疼痛患者,男42例,女24例,最小14岁,最大81岁,平均为48岁。我科针对肿瘤患者疼痛进行护理,帮助患者改善了心理状态,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从而调动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癌痛的控制,除了病因治疗外,大部分患者需要镇痛药物。护士不但要执行医嘱,还要在实践中根据患者对止痛计划的反应作出适当而准确的评价,及时向医生提出个体化的止痛建议。

2 护理

疼痛的评估是治疗护理最关键的一步。治疗开始前要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了解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及性质,否则给予足量的止痛剂也难以缓解疼痛,我科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三种,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数字分级法、目测模拟法[4]。

本组患者主要采用目测模拟法,对患者进行分级,并针对性加以疼痛护理。

2.1 加强对护士的教育

肿瘤患者的疼痛的治疗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及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关心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护士所起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2.1.1 更新护理观念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疼痛是无益的,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而且肿瘤控制是受患者、护士和药物综合影响。作为护士,要主动询问、密切观察疼痛,并积极评估护理,因为护士给予忍受疼痛患者的护理是必须职责之一,这是职业道理的一部分。 转贴于

2.1.2 树立止痛药物新观念 肿瘤疼痛患者都害怕用药成瘾,这已成为用药止痛的最大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护士要学会区分止痛药物的成瘾性、依赖性和耐药性。生理依赖性和耐药性不妨碍止痛药物的继续使用,也不会成瘾。精神依赖性是止痛药物成瘾,主要表现为肿瘤疼痛患者渴望用药和想尽办法获得药物。护士树立了止痛药物新观念,明确了成瘾对患者的机体无益,如果患者疼痛受控后就要停止使用止痛药物。

2.1.3 提高护士评估疼痛的能力 如前所述,疼痛评估表法、数字分析法和Melzack拟定的口述评估法是国际常用的3钟评估疼痛的方法。有了先进的方法,护士还要采用客观的工具占有第一手材料,才能对肿瘤患者进行准确的疼痛评估,有的放矢为患者止痛。

2.2 给药处理

根据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中,强调遵循按阶梯、口服、按时用药、用药个体化及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

2.3 非药物护理

为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给予患者必要的非药物护理,从而调动患者的自信心。

2.3.1 心理护理 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多数患者认为癌症导致疼痛在所难免,或担心止痛治疗会掩盖症状,影响治疗,害怕成瘾,产生不良反应或产生耐受性等[5],所以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报告疼痛,必要的心理护理成为药物治疗疼痛的有力补充。

2.3.2 营养护理 为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何疼痛耐受力,高营养护理是必要的。对能进食的患者想尽办法增加其食物的摄入量;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既要掌握好其鼻饲量,一定要做好口腔护理;对于肠胃功能丧失的患者,可采用加强静脉营养的方式进行营养护理。

3 展望

随着医学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疼痛需要护士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药物到心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蔡伟萍,费叶莉.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11.

[2]刑沫,郎晓涛,马双莲等.癌症患者疼痛状况与社会支持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8-31.

[3]许敏凤.上海市癌症止痛现状调查[J].中国肿瘤2001.10(7):389-392.

篇3

摘 要 目的:探讨对昏迷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收治昏迷患者142例,对这些昏迷患者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结果:好转126例,死亡16例,经过护理管理未出现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昏迷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管理,可减少并发症、后遗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昏迷 患者 护理 管理

关键词 昏迷 患者 护理 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8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86

昏迷是指患者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昏迷可分为3度:轻度、中度、重度。临床上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来判断患者的昏迷程度即从患者的睁眼、语言、运动3项反应情况给予计分,总分15分,13~15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昏迷患者的护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患者由于感情不能表达,各种反射减退或消失,故其一切活动均为被动的,在护理和感知上要求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保证和促进患者的恢复,使其生命和人格得到更周到的关爱和尊重。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昏迷患者142例,对这些昏迷患者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现介绍如下。

昏迷是指患者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昏迷可分为3度:轻度、中度、重度。临床上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来判断患者的昏迷程度即从患者的睁眼、语言、运动3项反应情况给予计分,总分15分,13~15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昏迷患者的护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患者由于感情不能表达,各种反射减退或消失,故其一切活动均为被动的,在护理和感知上要求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保证和促进患者的恢复,使其生命和人格得到更周到的关爱和尊重。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昏迷患者142例,对这些昏迷患者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现介绍如下。

生命体征监测的护理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的护理管理

由于昏迷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使其对自身病情不能进行有效表达,因此,加强其生命体征监测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昏迷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使其对自身病情不能进行有效表达,因此,加强其生命体征监测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命体征的监测:昏迷患者的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并且涉及多个学科疾病,在治疗与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生命指标的监测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重度昏迷患者,生命体征波动较大,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对于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生命体征的监测:昏迷患者的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并且涉及多个学科疾病,在治疗与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生命指标的监测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重度昏迷患者,生命体征波动较大,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对于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昏迷是急性中枢神经衰竭的外在表现,因此,加强其神经系统功能监测尤为重要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瞳孔的变化、瞳孔的大小及有无光反射、压眶反射、四肢反射活动、有无抽搐发生,注意肌张力的变化,必要时按昏迷程度评分标准做好相关记录。

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昏迷是急性中枢神经衰竭的外在表现,因此,加强其神经系统功能监测尤为重要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瞳孔的变化、瞳孔的大小及有无光反射、压眶反射、四肢反射活动、有无抽搐发生,注意肌张力的变化,必要时按昏迷程度评分标准做好相关记录。

颅内压的监测:在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随时观察用药前后的颅内压变化并准确记录,防止颅内压骤然变化引起脑疝或颅内低压综合征。②固定好测压管,防止脱落。③加强常规护理,防止导管所致的继发性颅内感染。④一般颅内置管最好不超过五天。

颅内压的监测:在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随时观察用药前后的颅内压变化并准确记录,防止颅内压骤然变化引起脑疝或颅内低压综合征。②固定好测压管,防止脱落。③加强常规护理,防止导管所致的继发性颅内感染。④一般颅内置管最好不超过五天。

对于无条件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护士应加强颅内压增高的相关临床表现的观察并进行综合性判断,同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以利医生分析病情时参考。

对于无条件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护士应加强颅内压增高的相关临床表现的观察并进行综合性判断,同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以利医生分析病情时参考。

通畅气道的护理管理

通畅气道的护理管理

为防止昏迷患者因舌后坠、分泌物堵塞而发生窒息,应将患者置于去枕侧卧位或平卧位而头偏向一侧,头尽量后仰,松开衣领。患者如有活动性假牙,应取下;如有舌后坠,可用舌钳子将舌拉出,并将患者变动为舒适,必要时可放置口咽通气管;如果口腔或气道内有呕吐物或分泌物,应用吸引器将其迅速吸出。必要时可配合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加强气管切开部位护理,预防局部感染或出血;加强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出,注意操作手法应轻柔,减少副损伤;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处理,避免痰液结痂,难以吸出。

为防止昏迷患者因舌后坠、分泌物堵塞而发生窒息,应将患者置于去枕侧卧位或平卧位而头偏向一侧,头尽量后仰,松开衣领。患者如有活动性假牙,应取下;如有舌后坠,可用舌钳子将舌拉出,并将患者变动为舒适,必要时可放置口咽通气管;如果口腔或气道内有呕吐物或分泌物,应用吸引器将其迅速吸出。必要时可配合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加强气管切开部位护理,预防局部感染或出血;加强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出,注意操作手法应轻柔,减少副损伤;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处理,避免痰液结痂,难以吸出。

氧疗的护理管理

氧疗的护理管理

脑组织是一个高耗氧的器官,为保证脑组织的正常代谢,对昏迷患者必须实施有效氧疗。可根据不同病因和昏迷程度按医嘱给予不同的氧流量,以促进脑组织的功能恢复。对有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可根据医嘱适当增加通气量,以保证轻度呼吸性碱中毒状态,从而有助于脑部手术后脑血管收缩,已达减轻脑水肿的目的。护士及时提供血气分析结果,以利医生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呼吸参数。

脑组织是一个高耗氧的器官,为保证脑组织的正常代谢,对昏迷患者必须实施有效氧疗。可根据不同病因和昏迷程度按医嘱给予不同的氧流量,以促进脑组织的功能恢复。对有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可根据医嘱适当增加通气量,以保证轻度呼吸性碱中毒状态,从而有助于脑部手术后脑血管收缩,已达减轻脑水肿的目的。护士及时提供血气分析结果,以利医生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呼吸参数。

静脉通路的维护与护理管理

静脉通路的维护与护理管理

昏迷患者应注意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便抢救时随时给药。穿刺时尽量选择较粗的表浅静脉,特别对于给予甘露醇等高渗脱水剂者宜应用大号注射针头或静脉留置针,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刺。对给予输血、血浆和白蛋白等胶体物质治疗者,须选用常规用药以外的静脉通路,并注意用药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路。

昏迷患者应注意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便抢救时随时给药。穿刺时尽量选择较粗的表浅静脉,特别对于给予甘露醇等高渗脱水剂者宜应用大号注射针头或静脉留置针,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刺。对给予输血、血浆和白蛋白等胶体物质治疗者,须选用常规用药以外的静脉通路,并注意用药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路。

营养的补充与护理管理

营养的补充与护理管理

良好的营养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抗御外来有害因素侵入的物质基础。如果昏迷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这对患者的感染控制及疾病恢复非常不利,因此,对昏迷患者加强营养是很必要的。

良好的营养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抗御外来有害因素侵入的物质基础。如果昏迷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这对患者的感染控制及疾病恢复非常不利,因此,对昏迷患者加强营养是很必要的。

对于无肠内进食禁忌或有肠外营养支持禁忌的患者应通过留置胃管实施肠道内营养。在胃肠营养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胃管的体表固定和插入深度,避免过深或脱出;指导患者家属注意营养成分的搭配,应给与患者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食物,如鼻饲食物可分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患者,鼻饲量200~300ml/次,4~5次/日。鼻饲时,应加强患者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有条件者可应用胃肠营养泵24小时持续给予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营养液。

对于无肠内进食禁忌或有肠外营养支持禁忌的患者应通过留置胃管实施肠道内营养。在胃肠营养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胃管的体表固定和插入深度,避免过深或脱出;指导患者家属注意营养成分的搭配,应给与患者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食物,如鼻饲食物可分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患者,鼻饲量200~300ml/次,4~5次/日。鼻饲时,应加强患者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有条件者可应用胃肠营养泵24小时持续给予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营养液。

对于实施胃肠外静脉营养,应注意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因液体浓度、酸碱度及渗透压的影响而导致的静脉炎或静脉血栓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可考虑使用中心静脉输入。静脉营养液应在超净台上配置,并按各种药物的配置原则进行配置。

对于实施胃肠外静脉营养,应注意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因液体浓度、酸碱度及渗透压的影响而导致的静脉炎或静脉血栓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可考虑使用中心静脉输入。静脉营养液应在超净台上配置,并按各种药物的配置原则进行配置。

基础护理管理

基础护理管理

防治患者坠床,应加床档,必要时缚好约束带。预防压疮发生,定时翻身和使用气垫床。预防烫伤,禁止使用超过50℃的热水袋。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开塞露通便。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加强口腔护理,每天做口腔护理2次。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做尿道口护理2次/日,更换尿袋1次/日,每周更换尿管1次,防止泌尿系感染发生。眼角膜的护理,用无菌油沙条覆盖眼睛,防止角膜炎发生。

篇4

纠纷产生的原因

2007年度,我院心内科共抢救心肌梗死等危重患者193人次,其中护理纠纷和投诉屡发,现就纠纷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下。

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以及工作中语言失误:心内科护士平日工作负荷量大,见惯了生老病死和痛苦,形成了一种职业性的麻木感,对患者的痛苦甚至死亡不仅不能感同身受,有的甚至表现出极大的冷漠。我科汉、回、维族护士均有,较缺乏沟通意识,在紧急情况时容易产生语言失误;面对抢救现场拥挤围观的家属,护士常常态度冷漠、服务态度差,为纠纷的产生埋下隐患。

操作失误:心肌梗死患者易于午间、夜间发病,值班人员少,抢救之时往往显得手忙脚乱,而且一边抢救一边仍需兼顾病区原有病人液体是否输完,最易出现差错和失误;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作时,因为疼痛及循环血量的不足,静脉充盈程度极差,护理人员心急焦躁,急于穿刺成功却仍屡屡失败,不能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抢救药品不能迅速进入患者体内,贻误抢救时机,导致纠纷发生。

执行医嘱不准确,观察病情不仔细:我科医生在使用升压药和调节心率的药品时常用医嘱“根据血压、心率调节滴速”,而护士往往忽略此内容,一味依赖于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可调节输液器、输液泵等先进的诊疗仪器,明明患者的血压已经低于60mmHg,但升压药的滴速仍未调整;年青护士经验不足,对于心内科所使用的抢救药物,如可达龙、多巴胺等剂量核算错误,在使用微量泵、输液泵时数值调节不准确,药物不能按医嘱剂量执行等等因素均可造成抢救失败,引发纠纷。

医护配合不协调:在抢救过程中,医嘱使用某药品时,护士却大声说:“此药没有”造成患者家属不满,或者背地里议论此次抢救不成功是因为医生用药不当引发的,被患者家属听见,造成纠纷。

护理文书记录有误:抢救结束后补记护理记录过程中,出现抢救时间、抢救过程用药与医生的记录不符、出入量与体温单栏不符、无病情的动态记录等现象,为纠纷产生埋下后患。

患者家属自身因素:本院所处县城地域较小,心脏病患者均为多次住院患者,熟知心内科情况,本着救命找熟人的心理,发病时往往不经急诊科而直接送入病区找主管过自已的医生诊治,对医护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还找来熟人,卫生系统的领导打召呼走关系,给医护人员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如果恰巧抢救室有重患占床,调床过程中双方患者极易认为医护人员厚此薄彼,贻误抢救,造成心理不满,导至纠纷发生。

对 策

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推行以患者安全和感受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抓住细节,重视患者每次的投诉,发挥患者监督作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科内每月组织1次患者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改进护理工作。对各民族护士进行服务礼仪培训,要求护士在抢救时一定要规范自已的言行,语气上可以严肃,语句上却要有人情味,涉及病情时要因人而异,不知道下一步情况时,可只答当时的生命体征是多少。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护理操作水平:采取岗位培训和外出进修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护士不断“充电”,发挥护士长的模范带头和督导作用,严格三基三严训练,在工作中要以老带新,对科内先进仪器设备要求人人会用,并做到“精和熟”;每月组织1次急诊抢救训练,以加强医护协作,培养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每次抢救完毕护士长要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和总结,对容易引起失误的环节,要及时给予警示。

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医护协作:要改变护士重干轻写的思想,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做到护理文书书写客观、详实、准确、及时;护士长在排班时要实行弹性制排班,在中午、夜间可实行双人值班,也可排两头班,各种抢救仪器和药品必须做到“五定”,护理人员熟练运用;在抢救工作中分工明确,医护互相配合,争分夺秒抢救病人,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肝硬化的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纤维化改变。在长期病变过程中,肝脏逐渐发生变形,质地变硬,而肝细胞也逐渐坏死,最终肝脏失去功能。虽然肝硬化不能预测,但肝硬化有其易患人群。

1.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这些肝炎转化为慢性肝炎后,就容易发展为肝硬化。

2.长期酗酒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发生脂肪变性、坏死、纤维化,并发展到肝硬化。

3.慢性胆汁淤积患者长期的胆汁淤积会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形成胆汁性肝硬化。

4.肝脏淤血者。长期反复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以及肝静脉阻塞,这些疾病可引起肝脏淤血,使肝细胞缺氧而坏死、变性,最终导致肝硬化。

5.长期服药和接触化学毒物者。

6.代谢紊乱人群。血友病等遗传代谢缺陷均可导致肝硬化。

7.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者。

8.先天梅毒性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日常保养非常重要。给肝硬化患者提出几项建议: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食物应易消化、有营养,且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

•有腹水时要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并限制盐的摄入,最好采用无盐或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腹水明显时还要限制水的摄入。

•伴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避免刺激性及硬的食物,以免损伤曲张的食管静脉造成大出血。

•有肝昏迷可能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三餐应以蔬菜为主。

篇5

[关键词] 护理;神经科;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108-02

护理意外是指医院内接受护理服务的患者因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伤害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笔者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根据具体256例实例进行分析,并总结神经科护理工作的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结自2007年12月~2009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就诊患者256例,其中,男154例,女102例,年龄23~67岁。

1.2方法

对以上病例进行常规护理工作,并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总结分析。

2 结果

256例神经科患者发生意外因素的统计见表1。

表1 256例神经科患者发生意外因素的统计

3讨论

3.1误吸的原因及措施

因神经肌肉协调功能不良导致吞咽功能减弱,昏迷者的吞咽或者咳嗽功能减弱或消失,大量脑脊液漏,留置胃管及鼻饲不当,气管插管气囊压力过低等。措施:①改善患者吞咽或者咳嗽功能;②对于脑脊液漏者,给予口咽部或气管气囊上持续低负压吸入;③留置胃管及鼻饲患者,可采取螺旋型鼻胃管;④评估吞咽功能及监测食道反流;⑤给予患者糊状或团状食物;⑥对患者加强口腔护理,同时刺激口腔黏膜神经肽的释放,改善患者吞咽反射。

3.2镇静

意识混乱、疼痛、颅内高压等情况常发生在神经科急危重症的患者身上,对于此类情况,采用不同程度的镇静治疗不仅能稳定患者的行为,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氧耗、降低颅内压并保护脑细胞。但是,如果对镇静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及剂量掌握不当,不能对镇静深度做出准确的评估,很可能就会导致脑灌注压异常、呼吸控制不良,不利于病情的观察[2]。故医护人员必须在给予患者镇静药物时做到专业、谨慎、细心。

3.3 低颅压综合征

在颅内压低于70 mm H2O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称低颅压综合征[3]。低颅压综合征常发生在颅脑外伤、腰穿、休克、过度换气、脑脊液过度引流脱水过多等患者的身上。临床表现很多,如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复视、听力下降、颈项强直等。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脑疝、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措施:①对患者颅内压持续监测,使其保持在70~200 mm H2O范围内;②保持脑室引流管适当高度;③注意避免患者颅内压过高,对颅内压增高做好鉴别;④患者需挪位(如外出检查)时应夹闭引流管,归位后再开放管道;⑤适当调整床头高度(一般在15°~30°)。

3.4 非计划拔管

脑水肿或缺氧而导致意识不清、烦躁、多动的患者在翻身或者做治疗、检查时出现管道意外脱落或自行拔管的情况。措施:①合理使用约束带、镇静药;②妥善固定管道,避免滑落;③护士交接班时做好管道的检查并记录气管外套管的松紧度及气管插管的长度;④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耐心、详细地解释引流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5深静脉导管堵塞

封管操作不当、封管液浓度不合理、静脉穿刺技术不当、输液种类的影响、肠外营养颗粒较大、患者及因脑压增高、呕吐、咳嗽、呃逆等导致血液反流而引起管道堵塞。措施:①熟练掌握深静脉穿刺技术;②规范进行深静脉留置针的维护;③详细测量并记录深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深度;④特殊输液种类和肠外营养应加强观察,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3.6 压疮

对于压疮的防范措施:①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使用气垫床;②每2小时翻身一次;③在已发生一期压疮处用红花酒精按摩[4];④对体形消瘦、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相应部位垫以棉垫保护,改进术中护理;⑤改善患者营养。

3.7 护理意外

精神科患者常出现坠床、摔伤、烫伤、患者走失等意外的发生,这样更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相应应对措施[5],如使用床栏保护、加强巡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等等方法,以避免患者住院期间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应秀华.护理风险事件对神经科患者的方法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08-710.

[2]徐跃蛟.镇静药物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06,28(9):562-564.

[3]王馥梅,张俊玲,代建宁,等.低颅压综合征50例临床分析[J].神经与精神疾病杂志,2 007,15(2):136-137.

[4]郭红,尹顺宁,邬巧玲,等.北京市210例脑血管疾患老人的家庭护理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57.

篇6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跟踪管理 作者单位:132011 吉林市人民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上升。目前我国二十岁以上成年人发病率约为9.8%。糖尿病又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可导致心、脑、肾、血管、神经等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寿命及生存质量。面对该疾病的威胁,患者缺乏相应的知识非常普遍,不能早诊断、早治疗,而已确诊者对疾病认识缺乏,治疗意识差。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是治疗成败的前提,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为患者提供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和促进其行为的改变[2],这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自2011年以来我们内分泌科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进行跟踪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3月至10月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诊断标准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1]。82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动自如、神清语明、无严重的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足并感染等。入院前患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入院后均接受内分泌科医生给予的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8±156)岁,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478±14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疾病认知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方法21 研究人员选择 两组患者均由内分泌科工作三年以上,且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护士管理。22 干预方法[2]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当日给予健康教育,采用多媒体、幻灯片、配合食物模具的讲课方式。教育者是6年以上内分泌科临床护理经验的主管护师,并经常参加糖尿病知识培训及相关学术会议,确保专业知识的更新。教育的重点内容为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合理饮食即糖尿病饮食控制的重要性,饮食的原则、方法、食物的分类、食谱的热量计算及如何安排等。适当运动即运动的意义、原则、方式(推荐平地摆臂快走)、时间、运动量、适合人群、运动时的注意事项。低血糖的症状及应对方法,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并邀请患者家属听课。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治疗的同时教育护士及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跟踪管理。如:检查患者进食的量、营养配比、进餐时间(对于餐后2 h血糖高,餐前血糖偏低的患者尝试分餐法,即少食多餐,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帮助其制定食谱)。运动方面:餐后30 min提醒或督促患者运动,尤其是肥胖且平时不愿运动或开车族患者。用药方面了解服药方法是否正确。如:阿卡波糖需随第一口饭嚼服,注射胰岛素后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进餐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记录单,鼓励患者做健康日记并根据血糖情况帮助患者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实施个体化指导。对照组:在接受入院健康教育后,治疗中未进行跟踪管理,只是随时答疑并指导。两组患者均检测4点血糖,即空腹、三餐后2 h血糖。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法进行跟踪管理与否的指标比较。3 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7

关键词:关键词 脊髓损伤 感染 Ⅳ期压疮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76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402-0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损伤或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脊髓损伤伴四肢瘫患者常常并发压疮,据文献报道,SCI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5%-85% [1]。近三年来,我科收治的SCI康复期患者中带入压疮82例,其中Ⅳ期压疮6例;Ⅲ期9例;Ⅰ~Ⅱ期67例。于2013年8月我科收治了1例Ⅳ期压疮患者,由于其压疮创面面积大而深并伴有严重的感染,在临床上实属罕见。本文就该例患者压疮发生发展过程、治疗经过及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患者,男性,23岁,2013年8月23日因“颈部外伤后四肢感觉运动功能丧失43天”入院。入院诊断:①四肢瘫(左侧C3、右侧C6平面,ASIA分级:C级)。②压疮(骶尾部,Ⅳ期)。查体:神志清楚,生命征正常。四肢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张力低,左上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0级,右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0级。大便1次/2天,开塞露辅助排便。小便不能自解,留置尿管。

1.2 压疮的首次评估。

1.2.1 压疮风险评分:采用西南西院难免压疮评分量表,评分为11分,属压疮高危患者。

1.2.2 创面局部评估:骶尾部可见6cm×8cm大小压疮创面破溃,骶尾骨外露,创面污秽,其基底部有75%黄色痂壳覆盖并伴有黄色腐肉,20%为空洞,位于3点至6点方向,空洞深3cm,潜行3cm。红肿,有大量白色粘液性脓性的渗液,有臭味,5%黑色伤口。创缘可见皮肤呈现褐色,创周色素沉着。

1.3 压疮的治疗经过。

1.3.1 院前创面治疗:自压疮在外院发生以来,采用传统换药方法,效果欠佳,创面逐渐恶化,由Ⅰ级发展为Ⅳ级。

1.3.2 康复科创面治疗。用如下处理措施:入科后予减压、睡气垫床。

主要措施:局部机械清创传统换药。

TDP、紫外线局部照射1/日。

新型敷料的应用:尝试使用新型敷料美即爽,藻酸盐敷料,美皮康有边泡沫敷料,德湿威交互式清创敷料、含银抗菌敷料作创面引流料的使用均效果欠佳。缺乏使用新型敷料的经验,考虑新型敷料的选择方案不是很恰当,创面的清创效果不明显,暂停新型敷料的使用。

治疗结局:经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高,24小时体温波动37.4-39.6之间,局部黄色痂壳脱落骶尾部仍可见一8cm×10cm大小创面,大量脓性渗液,探查压疮空腔,从11点到3点方向皮下空腔潜行约5cm,从3点到11点方向空腔潜行约3cm.骶尾骨外露,创面污秽,向四周潜行,少量肉芽组织生长,大量白色粘液性脓性分泌物,创缘可见皮肤呈褐色,创周红肿。请烧伤科会诊后遂转入烧伤科治疗。

1.3.3 烧伤科的创面治疗。

(1)主要措施。骶尾部压疮治疗及护理措施:①持续对创面进行再评估,1周后渗液量未减少,取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表皮金黄色葡萄球菌,创面面积为8cm×10cm向四周潜行,创周红肿,再次请烧伤科会诊,创面管理专科治疗师和烧伤科医生联合会诊,考虑患者感染情况加重转入烧伤科外科干预继续治疗。②降温并控制感染。考虑患者转科后存在肺部感染,局部创面有炎性反应,并结合创面细菌培养结果转科后给予患者予抗生素磺苄西林钠5g,3/日,预防创面及肺部感染。考虑24小时体温反复波动在37.4℃~39.6℃之间后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00mg 3/日。并根据患者血常规、生化全套以及痰培养+药敏的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有效控制了体温和感染促进了压疮创面的愈合。③营养支持:针对患者的低蛋白血症,静脉补充白蛋白。并预防性应用兰索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以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时有效地为压疮创面的恢复提供营养。④外科清创加负压吸引治疗(VSD),先后两次手术干预治疗。配合两次手术,完善相关检查,创面清创、定期换药,骶尾部创面予以负压吸引术,静脉予抗生素治疗创面及肺部感染,先后更换3次负压吸引装置。第一次手术于2013年10月08日在局麻下行压疮骶尾部局部皮瓣修复术,术程顺利,术后抗干染,促进皮瓣成活。第二次手术于2013年10月18日在局麻下行压疮骶尾部VSD负压引流置放术。因第一次术后5天,皮瓣尖端出现少许坏死,缝线松解。放置13天,去除负压引流装置,改用百多帮油砂填塞腔隙换药,腔隙无变小,逐渐扩大,换药8天后放置VSD负压引流装置,3天后因患者自感负压引流管硬,压之有疼痛感,故改用KCI负压引流装置,5~7天更换一次。⑤骶尾部压疮持续负压吸引处理,每天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勤翻身,营养饮食,严格班班皮肤交接,并结合外科清创换药处理,骶尾部腔隙逐渐缩小至愈合。

(2)压疮的治疗结局。通过上述的治疗,如换药,VSD等,压疮创面逐渐好转,骶尾部压疮面积缩小为2cm×1cm皮肤裂口约1.5cm,面积较前显著变小至痊愈,加强四肢康复功能锻炼。整个压疮治疗过程耗费金额316099.04元,卧床时间长,影响患者后期康复治疗,如此高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精神、心理、经济、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014年2月17日骶尾部压疮已完全愈合。

2 压疮发生原因分析

2.1 护理措施落实方面存在缺陷。早期的护理措施不到位,未坚持做到卧床时间大于两小时及时给予定时翻身,皮肤观察记录、交接班不仔细。陪护对压疮知识的缺乏,未加强精心护理都是促进压疮发生的重要内在诱因。

2.2 疾病因素致压疮恶化原因。

2.2.1 长期受压是导致压疮发生的根本原因,患者为长期卧床患者,运动功能严重受损,骶尾部长期受到外界压力作用,局部血供及氧供困难,从而促进了压疮的发生。

2.2.2 患者早期住监护病房,重在抢救生命,稳定生命体征,在ICU住院期间未能严格按时翻身,导致皮肤破溃加重,破溃范围加宽,深度加深,经外院和我科反复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由于压力的持续存在,而阻碍了压疮的愈合,经久不愈。

2.3 机体营养缺乏致压疮恶化。长期卧床营养未跟上,导致患者营养状态较差存在低蛋白血症,同时循环功能下降,局部组织血供不足,这些因素均严重影响了压疮的愈合。患者营养状态不佳,白蛋白为42.5g/L,正常值下线。 [2]

2.4 全身及局部存在严重感染。压疮发生后,伤口很快出现明显的感染征象,反复渗出及流脓,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患者高热,伤口分泌物多次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假单胞菌感染,严重的细菌感染延迟了伤口愈合。

2.5 护士换药操作不规范。有的护士换药未经过专门的专科知识与技能培训,导致操作不规范,换药时清创引流不充分,无菌操作不够严格,早期对湿性敷料的使用缺乏临床经验,选择敷料方案不够合理也是导致压疮进行性加重的原因。

2.6 陪护人员及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缺乏。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缺乏以及依从性差是导致压疮创面面积增大,深度加深的重要诱因。患者伤前职业系水上救生员,不了解压疮知识,伤后系同事行床旁护理,严重缺乏对卧床病人的护理经验及相关压疮预防和护理知识。想当然的仅为患者做个人清洁,与饮食的护理,忽略了按时翻身拍背并在压疮护理中严格执行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2.7 医护合作性差,存在沟通不及的情况,延误治疗。任何一压疮的治疗过程单靠医生或护士都是不可能解决问题,需要医护的长期协作与配合。压疮护理过程中医护之间信息反馈的不及时,都会延缓压疮的恢复。

3 讨论

3.1 全面而准确的对压疮进行评估是选择合理方案进行压疮护理的重要依据。创面的持续评估。每天的创面要细致观察,每次换药前评估创面的面积大小、组织颜色、渗液量多少、有无臭味及周围皮肤情况,并用相机记录,根据创面的TIME处理原则及湿性愈合理论,在创面的不同时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并严格执行皮肤交接班制度

3.2 根据压疮创面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是压疮护理的重要手段。本案例中早期采用传统外科清创方法并结合新型敷料的使用 [4],效果不佳后对压疮的护理方案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将外科的负压吸引术、皮瓣移植术引入压疮的治疗中,使压疮的治疗过程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在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住院治疗过程中,耗费316299.04元使患者压疮痊愈。

3.3 全面兼顾压疮治疗,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护理方法的使用,并加强医护合作是促进压疮愈合的重要途径 [3]。会诊制度的应用提高了创面的护理质量,定期组织培训是提高临床护士护理压疮水平的手段。

3.4 提高患者与家属对压疮的重视程度。本例为脊髓损伤患者,存在严重的运动障碍,且由于长期卧床,营养状况较差,早期的护理措施不到位和陪护对压疮知识的缺乏都是促进压疮发生的重要内在诱因。但患者年轻,渴望得到较高的生活质量,又由于患者自小父母离婚,渴望今后能生活自理治疗过程中比较配合体现了患者的依从性较好。因此,本例患者是1例典型的压疮高危患者属于重点关注压疮高危人群,加强护患沟通,采用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强化患者与家属的压疮预防意识,已在院期间发生压疮,通过个体化护理方案,医护的共同努力,7个月后患者创面痊愈患者家属满意度为100%。

总之,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方案,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预防与有效处理措施和家属的密切配合是预防压疮的根本途径 [5]。如果护士缺乏对高危人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知识和方法,就会因风险预测能力不足,致使患者未加以预防而发生压疮 [6]。护理人员可对压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持续评估,及时、快速识别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手段加以控制,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预防压疮的责任心与主动性,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预测能力 [7]。

制定程序化压疮护理方案,落实护理措施每一步,密切而细致的观察与记录、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医护的共同合作,加强过程监督管理,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0

[2] 吴玲,周芳,范英华.银离子泡沫敷料对延迟不愈溃疡的疗效.上海护理,2008.8(1):52-54

[3] 宁宁,陈佳丽,兰,等.探讨慢性伤口治疗多学科合作模式中的团队建设.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373-1375

[4] 于瑛.压疮护理国际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18

[5] Ottner J, Dassen T, Tannen A. Inter- and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Waterlow pressure sore risk scale: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Nurs Stud. 2009;46(3):369-79

篇8

[关键词] 循证护理;心脏直视手术;压疮;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48-02

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压力、剪切力或身体与接触表面的摩擦力造成的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1]。它是临床昏迷、危重、大手术后及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变性坏死,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病人生命。我科于2005~2007年对701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实施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24例,其中男106例,女118例;年龄1~67岁,平均年龄45.5岁;瓣膜置换术8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34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8例。入院后检查皮肤均完好无破损,排除压疮病例。

1.2方法

1.2.1循证护理问题包括:①护士普遍缺乏压疮预防及治疗知识,对压疮的新进展了解不够:谢小燕等[2]对2003年广东省继续教育学习班的301名护士进行压疮知识的调查,及格率仅为11.7%。王泠等[3]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7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百分制平均得分为(45.73±2.30)分。护士知识不足,表现为预防压疮的知识老化,评估不到位,收集不到有效资料,医护人员缺乏压疮有关知识是压疮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4]。②护士对压疮防治的态度:护士对压疮防治的态度不统一,有43.8%的护士认为目前在压疮实践中最紧迫问题是缺乏科学证据支持,认为无统一指南和了解进展困难的护士分别占42.4%和36.9%[2]。③护士的压疮实践现状:调查发现,92.8%的护士曾经护理过压疮病人,69.4%的护士按照所学《基础护理学》中的知识进行压疮护理。台湾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6.0%的医护人员认为所受的压疮护理相关训练不够,48.0%认为其压疮处理能力不足[5]。④知识更新不够,观念陈旧落后: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医学知识也是高速发展的。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过去的10年里护理教科书中与压疮护理有关的内容是不完善的、不准确的,信息是有限的,并指出教科书中的内容应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结合文化背景及时进行更新[6]。而我国的教科书中更新的信息更为有限。调查显示护士压疮预防方面的知识来源于以往院校教育的占90.8%;来源于工作经验的占90.2%;来源于继续教育讲座学习的占66.1%;来源于自学的只占46.0%[2]。⑤缺乏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手段: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方面19.5%的护士未听说过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格,66.7%~69.9%的人未使用过。11.3%的护士使用过Norton量表,6.8%的护士使用过Waterlow量表,5.9%的护士使用过Braden量表,仅1.9%的护士使用过上述两种以上的量表[2,3]。⑥患者家属缺乏压疮知识:压疮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及家属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多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7]。调查显示患者的家属普遍缺少对压疮基本知识的了解,16%的家属不了解患者已发生压疮;15%的家属不知道什么是压疮;25%的家属不了解哪些部位会发生压疮;38%的家属不知道导致压疮发生的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8]。因此,本组病例的护理问题是心脏直视手术后病人都有可能并发压疮。

1.2.2循证支持根据存在的护理问题,系统查询近10年的文献。按照检索关键词压疮、护理,在CNKI和VIP数据库中检索国内相关资料10余种,共200多篇文献。然后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学习讨论和比较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对文献的科学性、结论的可靠性和临床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证据文献21种。按照文献介绍并结合护理知识、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

1.2.3循证护理措施包括:①加强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的学习:组织护士学习压疮的相关文献,介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使用方法,让护士掌握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和防治方法。通过对护士进行教育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知程度和防治态度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是有效护理干预的一部分[4]。②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住院期间,术前指导病人和家属,练习掌握在床上活动、翻身技巧;告知病人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易造成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致局部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这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9]。根据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和术后早期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使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和早期下床活动。③全身营养支持:对其中气管切开不能进食患者,每天使用能全力、力匀平等肠内营养液胃管注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对糖尿病患者则采取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及护理。④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为患者清洁抹身一次,并更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长期留置尿管并使用尿布患者,每天会阴擦洗两次,大便后及时清洁和更换尿布。⑤使用爽身粉:每次清洁抹身后,均用强生婴儿爽身粉涂抹四肢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汗液、尿液侵袭,减轻对皮肤的刺激。⑥定时翻身:每1~2小时翻身一次,同时使用防压疮气垫床配合治疗,及时记录患者的和皮肤情况,做好长期追踪和观察。

2 结果

自开展循证护理以来,本组701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压疮。

3 讨论

压疮是临床上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原因是局部组织受压力、剪切力的直接作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血液循环障碍乃至局部组织持续缺血,最终导致软组织感染、坏死[10-12]。一旦并发压疮,将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指标之一。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护理领域兴起的新理念。它强调对病人的护理和治疗必须基于当前可得到的最佳临床证据,结合护士个人经验和来自患者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并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医院,从而保证患者得到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按照循证护理程序,将当前的护理科研成果、护士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需求有机结合,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护理计划,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运用循证护理,学会用科学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收集证据,不断学习新知识,让患者得到更多更科学有效的护理,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梅,薛岚,廖在波.压疮防治的循证证据[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441.

[2]谢小燕,刘雪琴. 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7-68.

[3]王泠,郑修霞,王杉,等. 174名临床护士掌握压疮预防知识的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21-23.

[4]潘雪梅.循证护理在ICU患者预防压疮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20):426.

[5]Ting-Tat,Chan,Lee-Ching,Hwang.A survey of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n pressures ulcer managementamong chronic health care provides in a teaching hospital[J].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Medicine,

2000,10(2):67-80.

[6]Ayello EA, Meaney G.Replicating a survey of pressure ulcer content in nursing textbooks[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3,30(5):

266-271.

[7]刘雪梅,史晓红,牟利凤.压疮患者的社区干预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05,8(8):673-674.

[8]徐 蕾,姚丽文,侯黎莉,等. 老年患者家属压疮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护理干预[J]. 上海护理,2006,6(4):38-40.

[9]崔焱,姜安丽.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160.

[10]Frankel H, Sperry J, Kaplan L. Risk factors for pressure ulcer development in a best practice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 Am Surg,2007,73(12):1215-1217.

[11]Fisher AR, Wells G, Harrison MB.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ssure ulcers in adult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J]. Holist Nurs Pract,2004,18(5):

242-253.

篇9

静脉输液目前已成为了急诊病人治疗的主要方法,我院急诊科年输液超180000多人次。患者流动性大、随意性大[1],急诊室拥挤[2],护士任务繁重,护患关系紧张,为了积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我院通过满意度调查,针对病人家属提出的意见,从急诊室硬件和软件管理上入手,大胆探索提高急诊室服务质量和护理质量的方法,并进行实践,提高患者满意度,两年来无一例护患纠纷发生,现总结如下。

1资料

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360份,回收360份,调查3600项,满意有3520项,较满意有80项,其中有50项内容是输液排长队,20项是针对穿刺技术,有5项内容是怀疑输液药物,有5项是收药护士没有交待清楚相关事项。

2方法

2.1输液大厅建设:为了患者及时能输液,我院新修了可同时容纳500人的输液大厅,陆续增加护士12人,根据病人输液高峰,弹性排班,冬天增加10:00到14:00加强班、夏天增加8:00到11:00加强班和晚助、晚分、夜助、夜分班,现每天有10个人上晚夜班,满足急诊患儿输液需求。

2.2开设急诊留观室:让需留观病情的患儿可在留观室留观,护士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记录。

2.3对急诊护士进行输液新理论、新技能培训与考核:按照三级医院专科评审标准,采取先培训后使用的原则,制定急诊护士培训计划及安排教学课程,其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包括输液技术和临床应用;水电解质平衡;药理学和医院感染控制及胃肠营养学等课程。技能培训是在与患者的沟通宣教、文字记录、操作标准、输液工具放置、穿刺部位维护、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干预等方面进行规范统一并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护士的年终考评。

2.4优化输液服务流程的管理:护士在接到输液药物后,由两人核对医嘱,查对药物无配伍禁忌后,将药品和输液卡放入输液篮筐内;配药护士在加药前和加药后均要再次核对医嘱、药物以及输液卡内容是否相符合;输液护士在为患者行静脉穿刺前要再次做好三查七对,接药护士、配药护士、输液护士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分别要在输液卡上签名;巡回护士巡视输液大厅,及时进行补液操作。

2.5强化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于输液全过程,并且形式多样化。接药护士在收取药物时要对患者做好输液前的宣教,如嘱家属给患者用餐,下次输液时要带上药、输液卡和绿发票等;输液护士在操作中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药物名称、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同时交待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特殊注意事项;巡回护士指导病人拔针后正确的按压方法等。护士除了口头讲述外,还采用文字卡片、图片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及护理要点。

3讨论

3.1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技术,使护士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不增加患者痛苦;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

3.2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三查七对。患者每人一个输液篮筐,确保配液正确,护士配好液要查对,护士穿刺前要查对,加强巡视,发现输液外渗应及时处理,重新穿刺,严格查对清楚,确保输液安全。

3.2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患者不排长队,及时输液。护士主动巡视输液情况及患儿病情,态度和蔼可亲,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护士的可信度。

篇10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2-0232-02

中图分类号:R 692.5文献标识码:B

尿毒症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为尿毒症后,则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而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现代透析的观念和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使患者在躯体疾病状态下保持应有的心理健康,是临床护士面临的一项健康教育课题[1]。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发现青年尿毒症患者逐渐增加,他们对健康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治疗,而更加重视生命的质量,需要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我科自2003年4月―2005年4月对收治的60例年龄在14―35岁的尿毒症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2003年4月―2005年4月收治年龄在14―35岁的尿毒症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城镇居民42例,农村18例;下岗职工9例。小学文化6例,初中文化22例,高中文化21例,大学文化11例。每周透析1―3次/人。透析次数为3216次。采用动-静脉内瘘、颈内静脉插管或临时血管通路,最少透析5次,最多透析264次。其中慢性肾炎33例,狼疮性肾炎8例,糖尿性肾病9例,梗阻性肾病6例,其他4例。死亡9例。

内容与方式

1.教育内容 对患者心理、治疗用药、营养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原发病的了解,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以增强患者对疾病控制的信心。

2.语言教育 60例尿毒症患者均无医学知识,对该疾病有恐惧心理,部分有悲观厌世情绪,语言教育尤显重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家庭情况,选择不同深度的介绍方式。语言教育要贯穿于透前、透中及透后;包括患者及家属,第一次透前谈话要求30分钟以上,并要求患者积极参与;方式可有单独交流、讨论或公休座谈会等。

3.示范与书面教育相结合 教会患者自我观察、自我护理,指导、示范如何压迫血管止血,如何护理内瘘,如何监测血压,如何应对原发病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也可以通过书面教育,如利用宣传板报介绍,在候诊室放置有关书籍,或向患者及家属推荐有关的书籍。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编写成患者手册,首次治疗时发给他们。

效果分析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信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型-参与型”的新型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2]。由于血液透析治疗的长期性、反复性、预后及疗效的不确定性,费用昂贵等特点,这些年青患者迫切要求护士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支持和帮助。主管护士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对血液透析效果及安全性等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让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接受血透治疗,并增强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信心与合作,首次治疗时可允许其家人陪伴,有时让透析时间长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初次透析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心理。通过这种新型护患关系,进行健康教育。60例患者均能较好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2.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血液透析青年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有焦虑、恐惧型及精神颓废型等,表现为抑郁,情绪消沉低落。其逆反行为又表现为易发怒、烦恼。平时身体健康,一旦发现自己这么年青就患了尿毒症,思想压力大,精神脆弱,认为自己的一生没指望了,整天郁郁寡欢,对治疗不积极。此时,向他们介绍现代医学在迅猛发展,治疗尿毒症的先进手段,鼓励有条件的做好肾移植的心理准备,并将同时治疗持乐观的病友介绍治疗的感受,使他们对治疗前景充满信心。动员家属亲友及同事共同作好患者思想工作,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被尊重,消除心理、生理、行为及社会各种非健康因素的影响[3]。在作健康教育时要尽量避免使用过激敏感的词句,尤其是那些涉及死亡、危险等的词句,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如看书、下棋、钓鱼、织毛衣、看电视等有益的活动。病情稳定的可继续工作,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寻找自我价值。在本组病例中,除9例因经济原因不能充分透析而导致死亡外,有16例行了肾移植,2例继续读书,28例病情稳定后继续工作。

3.加强患者对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了解。在血透前,血透护士再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他们了解尿毒症及其并发症和治疗手段,血液透析的原理、目的及效果等等。初时有强烈抵触情绪的5例患者通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最后积极的配合血透治疗。在血透中,主管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穿刺时出现疼痛不适,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放松紧张情绪。密切观察机器运

作者简介:陈 卉(1972-),女,湖南省长沙市人,主管护师。转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在3216次血透中,共出现61次的抽搐或低血压,患者均能坦然接受。血透后强调患者对血管保护,在所发生穿刺点周围出现肿胀的12例次中,除1例患者反应强烈外,其余的均能正确面对。

4.加强饮食指导,合理调配膳食营养。血透患者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在1年以上的血透患者中,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4]。因而,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合理调配饮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尿少的患者严禁食用含钾高的食品和水果,并严格控制入水量。根据个人喜好由营养师为其制定参照食谱,介绍常用食物营养成分含量。通过饮食健康教育,6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者,除3例经常出现水负荷过重外,其余基本能控制水负荷。

通过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使患者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自觉进行饮食、饮水量控制,调整好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透析顺利完成,并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护士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护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