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5:1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建筑美术美术基础课堂教学

美术基础课作为建筑学专业前期主要的必修课程,担负着重要的造型能力和审美培养任务。然而,在目前的建筑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浓、课程训练与专业实际有时脱节、学科知识间缺乏有效的联系等等。笔者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筑学专业教学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对建筑美术基础教学的有关问题做如下思考和探讨。

一、正确引导,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确引导、培养兴趣是摆在教育者面前首要的问题和任务,也是从事建筑美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留学归来的建筑大师中,从早期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到当代的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等一大批建筑老前辈,都具有深厚的美术基础。可以说,除了他们本身所属的建筑行业身份之外,几乎也都是出色的水彩画家。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虽然现在社会已进入高科技信息发展时代,但并不意味着电脑会替代人脑,电脑仍然只是一种工具,但就建筑效果图而言,任何一幅效果图的完美呈现均离不开人脑的支配和参与,只有“胸中有丘壑”才能画出“丘壑”。从整体设计思路的酝酿,到推敲构思的选定,再到画面色调、光影等细化处理,都需要人脑大量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况且,电脑有时会有携带不便、环境不许可、成图周期长等弊端,比如同样在甲方或业主面前,谁具有良好的图形思维表达能力、快速的图形创意能力,谁的成功几率就会更大。

建筑美术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相对于专业教育中的其他学科,它是一个隐性因素,好比盖一幢大楼,美术基础课教学更多地表现为地基部分。显然,谁打的基础越牢固,谁就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具备更高的设计水平,也就意味着会占有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在将来强手如林的建筑设计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及时引导和灌输正确的美术教学思想,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越发显得尤为重要。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专业特点

作为从事建筑美术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学习来自美术和建筑行业内部的各种信息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便应对来自教学中各方面的挑战。另外,要不断细化或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贴近学生和教学的实际,保持美术教学与建筑专业的一致性,完成自己再进修或再学习的任务。因为建筑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美术课,有其特殊性,其培养目标不是培养专门的画家,而是为建筑学专业打下牢固的造型基础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那么,如何突出建筑学专业特点,将学科训练与专业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得前期课程与后续课程有效接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也正是笔者深入教学实际着重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从事建筑美术教学的教师一般为美术院校毕业生,由于习惯了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思路,有时无法体现出建筑专业特殊的教学要求,往往使其美术教学陷入困境。这时,就需要我们去考虑,建筑美术教学下一步应该怎么去做,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实践证明,空间、透视、形体结构、景物配置等与建筑艺术形式相关的因素是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阐释、引导和启发收效往往是比较显著的。例如,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在素描课中把石膏几何体写生、建筑风景写生等作为训练的主要任务,一方面它是初学者登堂入室的一个门径,另一方面因为几何体模型与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有着相似的一面,利用这种模拟形象外加现场写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所观、所画、所想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说,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既达到了造型训练和审美培养的目的,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结构观察力和形体表现力。再如,在色彩风景写生课中,把表现空间透视、把握整体色调、刻画花草树木和车马人物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抓取光线与影调的变化,这有利于在将来设计效果图中营造画面氛围、配置花草树木等。因此,在建筑美术教学中只有明确美术基础与建筑专业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积累新的实践教学经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避免美术训练与专业要求时而脱节的现象,达到突出专业特色,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提倡学科交流与互渗,“不择手段”“两手抓”

应当积极开展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制定有效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及时了解各方面动态变化,并做到时时监控。努力开创学科间知识渗透与互补的局面,形成知识映射,即在专业课程间使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与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为用,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接受另一科目知识的信息传递与启发,扩散大脑思维,集中解决问题。例如,在色彩课上,为了强调和掌握色彩的大关系,便让学生回顾和联想素描中的黑白灰大关系,进而予以强调“画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画素描”的教学理念,使所学的知识迁移,令学生茅塞顿开。事实证明,经常开展学科间的交流,巧妙合理地运用知识映射,课堂效果较为显著。

近两年来,在教学中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一直是笔者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近年的美术教学中摸索出两点经验,一是要“不择手段”,敢于尝试和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二是要“两手抓”,一手抓理论知识,一手抓绘画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和经验两条腿走路。那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与经验间的相互转换?笔者曾经给学生举过一个例子。当别人告诉你开水是滚烫的,要小心!这是知识;而当你试过之后,被热水烫着了,这就是经验!我们可以从很多渠道学到知识,然而经验却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滴去实践和积累,要把身上所学的某种知识化作经验,常常需要多次的亲身体验。

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审美教育

篇2

关键词:施工专业实训教学信息化

一、问题的提出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专业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本门课施工过程较复杂,理论知识难理解,因此实训教学成为职校建筑施工专业课最重要的课程类型[1],学生在实训课实践学习中理解施工任务,学习施工原理,获得施工知识,形成施工思维。如非信息化环境下的《墙面镶贴施工》实训课教学流程:环节一:教师讲解墙面镶贴施工的原理;环节二:教师示范墙面镶贴施工工艺;环节三: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墙面镶贴施工任务,教师巡视;环节四: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环节五:布置作业———课后继续完成墙面镶贴施工任务,并完成书面理论练习。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非信息化环境下的《墙面镶贴施工》教学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单向输入的灌输教学使学生重模仿轻思维。在传统实训教学过程中,课中只有教师不停地将知识与实训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教师无法掌控学生学习问题,同时剥夺学生探究、思考的权利,割裂知识与实训间的联系,长此以往,形成思维惰性,而施工思维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问题二:大班授课的学无法达到个性化教学目的。随着职业化教育的蓬勃发展,现在职业学校学生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职业学校大部分是传统大班授课,无法达到个性化教学目的。问题三:有限的视角,教师只能个别指导,使教学效果低效。本次课实训场地较大,而且每个小组施工任务相对独立,教师没有办法兼顾每个人,对一些个别问题很难顾及,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因为管理课堂减少了反馈时间,不能及时生成教学评价,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和后续指导性。

二、课例背景

本门课选用的是由王旭老师主编的《建筑施工技术》[2],配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完成课程布置的任务。本次课选自项目八装饰装饰工程中的《墙面镶贴施工》。本次课共四课时,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能说出墙面镶贴工程具体施工流程;会制定墙面镶贴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会辨认常见的墙面镶贴质量通病;知道饰面砖的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2)技能目标:会操作施工仿真软件完成墙面镶贴的施工工艺模拟;能完成饰面砖工程的质量验收;会识别墙面镶贴工程的常见通病并做好防治工作;能完成校实训场地墙面镶贴工程任务。(3)素养目标:期待学生在角色扮演下乐学;在学做合一中学会;在信息化辅助下会学。

三、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

1.学校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机房现有资源———施工仿真软件,完成施工镶贴任务的仿真模拟,把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产生形象的感知,初步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合理利用学校实训场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完成相应镶贴任务,有效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2.课程教学网站。利用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在教学中心上传教学微课和标准视频,学习中心上传任务书,考试中心上传相关试题,并可以在交流互动区进行讨论,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理论知识构建。3.希沃教学软件。在非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巡视教师无法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操作过程、产生的问题,课堂中的评价无法及时生成数据分析表,给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希沃教学软件是由希沃自主研发的针对信息化教学需求设计的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平台。在这一平台可以实现课堂实时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可以实现与手机交互,学生拍摄的视频可以实时上传教师机,教师机及时反馈,有效实现师生交互,高效率指导施工过程,可以实现微课制作,便于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制作分析纠错型微课,简单易上手,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点。4.手机应用。学生用手机下载微课和视频,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利用QQ群等手机社交媒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线上沟通,促使学生有效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用手机记录施工操作过程,并将成果上传至平台,为后续评价和通病防治做好充分准备,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课后为检验学生理论掌握情况,登录校教学平台自我检测。

四、教学流程

针对信息化教学策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课前准备—课堂探究新知(45分钟)—任务准备(15分钟)—任务实施(75分钟)—展示评价(45分钟)—课后提升。该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了在非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了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效率。五、教学反思1.教学资源平台提便利。课前用校教学资源平台预习、测试、任务,课中上传微视频至平台,并利用教学平台实现多元化评价,课后随时回看巩固知识点。2.仿真软件来过渡。仿真系统辅助下的实训教学使镶贴施工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施工视频破难点。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以视频为主线,下载微视频、拍摄操作视频、上传操作视频、评价操作视频、分析操作视频,节约了时间,并增强了教学效果。4.信息化评价贯始终。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前在线练习,系统判分,课中利用希沃教学软件完成课堂评价,并通过校评价系统自评、师评、企业评,课后在线练习,系统判分,将各种评价相结合,最后得出每位学生的实训成绩,真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作者:鲍丽丽 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参考文献:

篇3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协作能力,教师主要提供学习情境和指导作用,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在我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基础课程的兴趣。

二、建构主义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教学改革的对象

目前我校设置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八年制招生,这个专业的特点是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以促进现代中医药的发展。首先我们对该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对我校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入学之前均为理科生,在高中学习过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我们课堂上只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会使他们觉得大学的医学生物学和高中的没有多大区别,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大。

(2)均为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必须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能将生物学很好的和中医药相结合。

(3)均为硕士毕业,要求培养具有较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对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特点的综合分析,以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其他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照,以基于教材基本知识教学为指导,结合学生自主课堂、知识竞赛等方法,进行医学生物学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程设计及安排: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医学生物学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进行讨论,将每个教学章节中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挑选出来,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学习情境”,如在“细胞膜基本特性”一节中提出“细胞膜的基本特性如果出现问题细胞会怎样”,“有机体会有如何的改变”等问题,然后请大家去查阅相关的一些文献,看看何种过程改变会对细胞及机体造成哪些影响。

(2)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自由分组,每组6个人,分成5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期刊和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资料,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自己查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进行分组讨论,完成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

(3)学生自主课堂过程:每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抽出15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讲解、提问及归纳总结。然后学生从不角度进行评分包括:讲解的过程、讲解的内容以及资料的前沿性等方面。

(4)知识竞赛:学生自己就课堂所学内容及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后,每组出一份知识竞赛题目,教师进行监督管理,组织知识竞赛。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了改变了他们思考科学问题的方式,很多同学因此申请了大学生科研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医学生物学教学后,课堂效果较好,实验班级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随时会有同学举手提问,在老师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们也会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接着提出问题及质疑,有不同意见时,课后学生会主动查询相关文献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及学习气氛较好。此外,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在文献检索、获得前沿知识的能力以及增加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了解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及时了解目前生物学发展的动态,主动抓住前沿知识,培养其科研兴趣。

三、结语

篇4

从国内、外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关于建筑艺术教学的课程设置部分进行了粗略比较,从而得到了中外对高中美术课程设置内容方面的分析。在国内普通高中建筑艺术教学的内容是包含在美术鉴赏模块中的,一般包括建筑艺术的特点、分类、中外建筑作品鉴赏以及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等内容。教学方式多为鉴赏形式。在国外一些国家高中美术课程设置各有特点。英国高中美术选修课中有立体制作的内容,德国较注重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俄罗斯较强调建筑学高等教育的学前教育,许多城市都设有建筑艺术高中。从国内外的教学状况及以上分析比较,国内较重视鉴赏,国外则较重视实践与操作。在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建筑艺术的概念是这样的,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和绘画等视觉艺术类似。梁思成先生从建筑与其它艺术的异同对建筑艺术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建筑艺术应当既强调它的艺术性,又不能忽视它从属于经济方面的要求。相比较我国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更强调与其它视觉艺术的相同之处,因此在课本及教学中更多的注重建筑艺术的形式美的规律及给人的美的感受,而对经济方面的要求及建筑材料和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较少。建筑艺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看,它是不能脱离实用、工程和经济的问题而独立存在的。而建筑艺术教学不仅要了解建筑艺术的基础知识,感受建筑艺术美的韵律,也需要深入生活,考察并了解社会中的建筑实体,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探究,综合地分析研究建筑艺术,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设想与教学实践

在我的建筑艺术课程教学中本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根本目的,并结合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注重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践以及联系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参与欣赏、参与社会实践。1995年,尹少淳教授在《美术及其教育》中提出“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即融合情感、智力、技术创造,四个价值系统于一体,注重它们之间综合效应、群体功能的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注重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从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发生的各种关系,了解建筑与相关各学科的逻辑入手,使所学各个学科、相关知识得到有效的整合。“建筑属于这个世界,诉说着关于世界的种种”。如果学生有机会通过了解建筑设计前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实地考察的机会,并且能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研究问题,深入实践,考察实体建筑,让学生发现自身潜在的对美的追求和理想,从而以艺术来净化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其实所有的人类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有着相同的主题,因为有想要表现某种东西得欲望才可能会有优秀的作品产生。因此在建筑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在社会实践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表现的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很难长久保持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理论多于实践,高中学生的课程设置本身就很紧张、枯燥,如果美术欣赏课依然一味的理论灌输,势必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因此如果有机会安排实践,一定是学生欣喜并期盼的。柏拉图曾说:“生活应该当成游戏来过。”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建筑艺术教学当成生活来过。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实实在在的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尝试对所在学校、家庭或城市的某个建筑进行实体研究,一定会受益匪浅。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建筑一课之后,让学生实地考察所在城市的古建筑张家口堡(堡子里)古城,体会古建筑风格布局、屋顶形式以及沿角装饰,并且能更深一步的体会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沉稳、大气以及构造的科学严谨,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所谓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我国普通高中的美术课程设置与实际课时相差甚远,学校往往为了给高考科目更多的课时而挤掉艺术、体育等科目的课时,而使基本课时不能保证完成,更别说这建筑艺术只是欣赏课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如果在建筑艺术课程中加强社会实践部分没有足够的课时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且在足够的课时前提下,更需要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

三、总结

篇5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主要思想,该标准认为:产品质量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产品生产质量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包括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人、质量标准、生产制度、生产方式、质量检查(检测)与意见反馈等方面的管理,以达到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生产目标。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全过程的教育过程,其教育质量管理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可以借鉴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动态质量管理理念。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资源体系、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一般包括理论教学目标体系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教学资源体系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包括师资、实训实习条件、教学资源库和教学成果等。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践教学指导书等。健全与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是“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校通过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手段,一般由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行政管理系统、教学督导系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等组成。通过监控、评价和信息反馈,适时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等,确保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探讨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

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建筑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感性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课程结构优化,建立适应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改变过去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脱节的现象,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不同阶段,在各层次的专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2.2“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团队建设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特征。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和梯队建设,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本保证。为此,专业的管理者应鼓励教师到相关设计单位锻炼或兼职,并有计划地适时选派有关老师到实践单位进修,了解设计市场发展的动态信息,了解有关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特点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做到优化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发挥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助教和助研,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和指导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团队的重要方式。

2.3网络化实践教学库建设

建设实践教学库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实现开放式教学,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运用信息等资源主动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个性化发展。实践教学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库主要包括:网络课件、案例库、试题库、优秀作业、文献资料和校外设计单位的优秀成果等。我们可以整合办学资源,分类编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网络化共享,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型”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结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本文认为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在遵循常规教学管理原则,执行常规教学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与监督:其一,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建筑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主,实验室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保证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够正常开展;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社会实训和实习,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二,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开展各类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对于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是个有力的举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发挥社会人才资源对于学校教师教学的弥补作用,积极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专家来校作学术讲座。其三,检查与评价。包括过程检查、教学督导、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教学评估等。此项工作的相继开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建筑学专业而言,其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认为在目前提倡的开放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中,还应推动立体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包括师生之间互动和不同年级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结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实行课程组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由若干教师组成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将高低年级学生组合在一个教学小组内,在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中,让“各年级之间的学生可以互教互学,互相启发”。在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和总结中,实现由学生自评、不同年级学生参与的互评到教师点评的评价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其四,在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法探究,也是培养和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3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3.1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自1988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有了一支较完善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年来,按照“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要求,在参考其他高校现阶段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知识—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从各个层面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认为,建筑学实践教学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应由五个部分组成。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注重开放式、实地式与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注重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与监督,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发挥课程组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3.2教学成效

篇6

1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在建筑课程教学中,由于概念性较强、理论知识较多,通常采用灌输模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课程枯燥,积极性不高,使其不能很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2教学直观性不够,学生学习效率低目前,职业院校建筑课程仍已理论为主,然而由于课程特点因素,需要很多的直观性教学体验,教材上的图解及文字表述,无法达到使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要求。同时传统的教学使得课堂上教师的表述及书写方式,使学生的理解速度和主动参与都受到严重的限制。教师仅仅侧重于讲授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严重缺失,进而学生只是频于应付测试及考试,但是专业素养的培养却未达到实际标准。

3课堂教学缺乏交流,师生互动弱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需要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筑课程因现场情况复杂、问题多样及解决办法多样等问题,需要了解实际现场情况,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更多的课堂交流及讨论。

4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立体空间建模缺失建筑专业是研究实体与空间、体块与体量、光与影的科学,涉及建筑中尺度、比例和三维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然而传统教育方法无法搭建起这样的桥梁关系。

二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在建筑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课前准备更充分,教学控制更加自如,提高教学质量采取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教师前期准备会更加充分,既能熟悉教材的教学内容,又能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更多实效性资料;突出重点、难点,进而将大量的信息呈现于课堂上,使课题内容尽可能的延伸和发展。同时对教学的控制也有更好实现。

2注重提升实验性、实训性,提高学生实践水平能力在建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涉及实验性、实训性内容广泛,比如“基坑支护”、“地基与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不仅要有理论作为支撑,同时要进行不断的实验、实训,对于学生而言,要具有对构件受到空间多维力的作用分析能力,结构的构造处理能力,对测量技术的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此类情况进行地基模拟实验分析、结构模拟分析工程等,把各环节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其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把学生从工地实践中解脱出来,防止施工现场实践的意外发生。

3注重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通俗易懂现阶段,传统教学模式仍处主要的建筑教学模式,按教学设计的思路简单的课件仍存在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立体思维、空间思维,同时强调发散思维,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具有动静结合,化繁为易的效果,教师可运用AUTOCAD、Flash和3DMAX等软件,制作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再结合讲授使学生很容易置身其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

4拓展思维,扎实技能水平,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及逼真感,形神兼备的特点,利用此类方法手段,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扎实技能水平。利用创设模拟的真实形象环境,给建筑教学带来突破。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对某种建筑的结构剖视图讲解,使学生可以三维图立体不同角度的转换进行查看,研究建筑结构的内部特征,使其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自我研究、剖析问题的能力。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1计算机辅助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可以增强生动性、形象性及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更能突出重点、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使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但理论知识无法达到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并非所有内容都可以采用此类教学模式,必须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有选择地使用,进而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和施教对象而定。

篇7

建构主义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强调学生对于外部信息的选择与加工,激发学生主动的构建信息。一般来说,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都具有一定的知觉选择性,他们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在知识理论中应该包含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还会涉及到认知结构的重组,是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主动构建。通过不断的练习以及不断的与教师的交流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再经过多方的交流与合作对知识结构进行不同程度的完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为了顺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潮流,建构主义为学生学习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教学目标的影响下,教师应该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学生开始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去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主动的去发现新知识,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使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得到加快

对于健美操教学的研究不能放在一个小范围中进行研究,而应该将它放在应该将健美操教学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研究。不能将学生的健美操运动看做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它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得到并存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将健美操教学看成是人的信念、意志以及品质和个性的一种展示,同时也是人与社会相融合的一个过程。

3、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完善

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每个人都是与别人一样的平等的主体,学习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过程,在健美操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要学会尊重别人和欣赏别人,同时在学习中还可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健美操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使体育教学方法相应革新

建构主义的角度应该是学习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的原理,使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学习的内在规律以及学习者对世界的了解的规律。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教学方式逐渐向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5、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者更加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所谓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构建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效率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教学观念只有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且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心理上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

6、结语

篇8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两个特点,即技术性和艺术性,其知识的主体包含了造型艺术的法则,又包含了工程技术的知识。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也具有双重性,即形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在建筑教学中也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形象思维的训练,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另外,建筑学是研究实体与空间、体块和体量、光与影的科学,学生必须应该深刻了解空间与形体的关系,才能学好建筑设计,优美的作品才能产生。优秀的建筑师重要的专业素质就是在建筑设计方面体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是否有较强的形态思维能力。大学教育是开发、引导学生形态思维能力的主要阶段,要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将三维空间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建立正确的空间感和形态感,具有超强的空间形体构思能力,使其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是建筑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力

由于建筑学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空间感和形态感的培养,故必须利用各种可以培养、增强思维能力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由平面图形到立体空间,再由立体空间到平面图形的空间感和思维方式。而三维空间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无法直观地通过二维图纸表现,这就要求对学生的空间感的培养与塑造。要逐步培养的,而且在现行的教育中,学生从小接受的教学多为单向度(语言文学、符号等)和双向度(绘画、摄影等),长期的单向度和双向度传统教学训练,使学生习惯逻辑思维,而不善于形象思维。大学建筑学教学在空间思维的培养上等于从零起步,这就需要教师将形象思维方式、思维过程通过准确、明了的方式和语言传授给学生。传统教学模式要达到这一目的,则侧重于灌输式的传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一般都为挂图、投影仪和模型,而学生在刚接触专业时对一些专业名词和术语很陌生和不得其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无法完美地展示表达建筑本质上的空间感和形态感,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自觉产生思维能力,不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静态的二维方式讲授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特点极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登堂入室”,导致学生产生厌课情绪。

三、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建筑在本质上具有空间和时间向度现象,静态二维方式无法表现。目前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将文字、图形、图像、数据、动漫等不同信息集成于一体综合展示出来,以其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大容量的教学信息迅速运用于各种教学,显示了与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传统的板书教学中一切可以展示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在现代技术教育中都能完美的体现出来。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建筑教学中,由于具有声容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空间立体感强的特点,通过适度的形象刺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发散性思维。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以多媒体方式动态展现,丰富了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能将多种媒体集中到计算机的统一平台上,图、文、声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融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实景于一体,可以生动直观地表达和展示感性的建筑空间与理性的平面、立体、剖面之间演变过程,通过演示可以将其理论由抽象变为形象,由想象变为直观。如建筑设计原理课教学中,传统教材由于篇幅限制,建筑实例显示较简单,加受经济条件限制,学生往往很难直观地感受大师作品,而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存储、编辑功能,我们将建筑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实例进行收集并数字化处理,动态地表达形态构成过程,甚至包括对某一建筑建造过程的表现,内部空间的赏析都能达到直观的视觉效果。

2.多媒体课件可使建筑学专业中的抽象内容变为具体化。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感,大量的视觉效果易使学生对相关内容一目了然。如在建筑材料课程里,许多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需要向学生讲授,其中并无明显的深奥之处,但由于找不到许多实物进行演示,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于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所需讲授的建筑材料集成于计算机中,采用各种效果图呈现于学生眼前,使其对材料方面有了很深刻的感性认识,掌握了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和性能。

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传统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单向的教学为主,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教学。在建筑学中,建筑艺术三维空间艺术或四维时空艺术是建筑学研究的重点。但是却很难用抽象的语言来清晰描述和表达,学生感到学而无味。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与教师形成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建筑设计课程中,项目设计方案既无错对之分,也无标准模式何答案,只有优劣之分,学生不能衡长论短。我们在毕业设计课程中通过多媒体将学生的作品制成课件,与优秀大师作品相对比,共同探讨,效果评价,找出差距,通过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能力何思维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

四、多媒体技术在建筑学教学中应用实践

1.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建筑学教学的基础。

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要掌握教学设计这一核心,教学设计主要包含文字、界面、色彩、图像、模型、动画等,其设计原则应将培养学生空间和形象思维放在首位。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必须熟悉教材,认真选材,对教材加以选编,切忌变为“原汁原味”的电子板书形式。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如建筑设计原理课我们将建筑史上优秀经典作品图库用动态地表达形态过程,加强学生对建筑秩序、组织、结构的理性认识。建筑构图则以图像、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的融合,直观地表达空间与理性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关系转换,学生反映对空间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2.合适媒体的选择可提高建筑学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其宗旨就是利用一切媒体形式的展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强立体想象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首先选择重点和难点,如建筑设计课程等不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建筑设计步骤中各个阶段内容和深度都应该借助媒体来表现。选择媒体要适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如抽象的基本知识,平面、立体、剖面、投影的讲解应以动画结合图片的形式表现;静态的空间构图、色彩构成等只要以图形文件的形式即可;而动态的空间序列和环境,复杂深奥的表现技巧则运用视频文件来表达。只有图片和文字的课件只起到了板书作用,不能展示多媒体的优势。

五、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确保建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然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进步,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大量图形信息可以多媒体表示,但其只是教学中一种辅助的工作。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优缺点,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多媒体设备是无法完全替代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板书、讲解、示范等形体语言所具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尤其对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作深入浅出的板书图解分析以及一些知识、技巧的示范是很必要的。我们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亦用板书再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六、结语

篇9

学习情境1通过学习局域网的通信特点和安全隐患,掌握局域网的安全部署。学习情境2让学生以本人使用的主机为起点,了解主机容易遭受的病毒和攻击,学习如何保护主机的安全。学习情境3展现网络信息离开本地主机、本地网络后所面对的外网通信环境,分析在传输通道中存在的大量安全威胁,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学习情境4将前三个学习情境应用到具体的网络环境中,根据校园网、企业网具体的特点和安全需求来设计安全方案,这一过程既是所学知识的回顾也是将知识应用的实践和创新。针对每个项目,在教学中都设置具体的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基本任务是对项目基本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考察重点,主要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完成;拓展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对本项目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延伸,也可将本项目与其他项目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能力,一般布置在课外或自学环节。如在项目1中,可将基本的IP、TCP等协议的捕获与分析作为基本任务,而将针对聊天软件QQ或在线视频播放器PPTV等网络通信的捕获与分析作为拓展任务,或者将IP协议分析与网络攻防结合起来作为拓展任务,从多个方面、层次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其钻研精神。

2情境教学的开展

2.1基于情境—案例的课堂教学

将案例教学引入“网络安全”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把较为抽象的网络安全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蕴含于具体的案例中,变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主动解决问题的求知过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根据所设计的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学习情境1设计了窃取密码、邮件的安全传输、校外访问校内网资源、信用卡电子交易犯罪、Web通信身份认证和加密等案例;学习情境2首先由教师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程,辅以尼姆达、CIH、梅丽莎和熊猫烧香等著名病毒为例,指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病毒及操作系统安全;学习情境3中,教师从已有的经典网络攻击案例入手,通过讲解攻击原理进而分析对应的防御方法,讲解防火墙时以古城墙为例比较二者的功能与作用,从而更加生动地诠释出防火墙的作用和地位;学习情境4以校园网为经典案例,向学生介绍网络安全体系的结构、安全策略的制定、安全技术的应用、安全工具的部署及安全服务防范体系的建立。

2.2基于情境—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

“网络安全”课程的实践教学采用“实践说明—示范引导—任务布置—纠错重做—总结拓展”的模式开展。“实践说明”指实验开始前需对实验内容、目的、要求、考核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说明;“示范引导”指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实验的基本内容,然后向学生布置实验任务,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实验的开展以纠错和针对性指导,并在实验完成后总结学生的实验过程和表现,进而向学生布置与本实验相关的拓展任务作为自学内容。以学习情境1为例,教师可采用以下步骤组织实践教学:第一,教师在课前实验准备中搭建好捕获环境;第二,课程开篇介绍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局域网的通信特点,教师执行一次捕获,得到FTP用户名和密码,向学生直观展示FTP协议的安全隐患,鼓励学生在10分钟内通过阅读教材或互联网搜索的方式学习和了解协议捕获的方法及原理;第三,教师演示协议捕获的完整过程并布置实践任务(需告知学生本次实践的考核标准);第四,学生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实践任务,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合作精神;第五,教师对每一组的完成情况予以检查并进行针对性指导,组织学生对协议分析的方法、网络协议的安全性开展讨论,由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第六,教师提出拓展实践的任务,要求学生捕获其他网络协议并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境教学推进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使学生直接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明白自己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习。“网络安全”课程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授课疑点卡、自选讲题和安全周报等方法推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3.1学习情境的动态观察—安全周报

“安全周报”指每周邀请一位同学解读国家互联网应急响应中心(CNCERT/CC)最近一期的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鉴于该周报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涉及本周网络病毒的活动情况、网站安全情况、重要的安全漏洞、政府监管和政策法规动态、网络安全事件与威胁及业界动态等多个方面,及时了解周报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周网络安全的现状,而且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网络安全复杂度高、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

3.2学习情境的深入研究—自选讲题

自选讲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3-4人的学习小组,通过讨论确定讲题对象和类型,独立完成学习报告,并制作成PPT演示文件向教师及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演讲。“网络安全”课程的每个学习情境均设有案例和综述两种类型的讲题,案例类讲题要求学生针对该情境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展开深度分析和讲解;综述类讲题要求学生针对该情境中某一项安全技术展开研究,要求涉及技术背景、技术现状以及技术展望等。教师对学生选题应有所调控,保证每个学习情境及每种讲题类型都有小组涉及。实践结果表明,自选讲题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3学习情境的全面回顾—授课疑点卡

授课疑点卡指在每一个学习情境将要结束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写下学习中对概念、内容或实践环节最不清楚的地方,且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下次授课时予以讲解,个别问题则通过回复电子邮件的方式来解答。记录学习中的问题和建议有助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理清知识结构和学习思路,以便开展更有效的学习活动,也有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进而改进以后的教学。

3.4学习情境的综合应用—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要求学生针对校园网、企业网或政府网设计出一个网络安全方案,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考评,有利于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将知识全面应用到一个具体的网络环境中,健全其整个安全知识的结构。

4评估方法的创新

该课程的评估原则有:注重工作能力的考评,在试卷中体现平时工作内容;注重工作结果的考评,平时作业存档作为评分依据;注重工作理解的考评,在实验打分中考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层次。具体应用中采用笔试、口试、表现评分、实验报告与大作业相结合的方法来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试是传统而有效的考核方法,笔试题目要求反映学习效果,并根据学习效果考查学生的成绩。口试要求学生对学习情境中的概念问题加以阐述。表现评分根据学生在自选讲题和安全周报中的具体表现予以评价。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结果综述以及拓展任务的开展和完成情况,这一考核帮助学生理清本次实验的思路,总结经验,督促学生在课外完成拓展任务并给出详细的记录。大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校园网、企业网或政府网给出一个网络安全方案,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考评,有利于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将知识全面应用到一个具体的网络环境中,健全其整个安全知识结构。笔试一般安排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集中开展;口试安排在每个学习情境结束之后,分批开展;表现评分、实验日志和大作业在学生完成任务或递交作业之后开展,并及时予以评价,有利于学生在课程后继环节中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5结束语

篇10

目前,有些高校的健美操教学成果还不是太理想,特别是在一些非体育类院校中,健美操教学的教学效果更是不尽如人意,我们迫切需要改善高校健美操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我们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于找到问题,然后对其进行改革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许多非体育类的学校中,健美操往往不是学生的主修课程,因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时甚至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的这门学科。而且,高校领导的潜意识里也没有足够重视健美操教学,他们更愿意让学生学好专业课程,为日后的工作生活做铺垫。因此,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也没有精心地设计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授动作,再做简略的动作演示,学生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在课下也不加以锻炼。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健美操动作的记忆也是问题,更不用说自己锻炼、琢磨,根本达不到健美操教学的教学目的。

1.2、高校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空间及时间

在高校的健美操课堂上,由于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也会将学生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忽略,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不给学生留思考的余地,学生也就没有发表自己意见以及想法的机会,这种教学形式会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及空间,只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来学习,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健美操动作的重复,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1.3、部分高校的健美操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在许多非体育专业的院系中,学校安排的健美操课程就会相对应地减少一大半,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再加上课下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健美操的教学就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另外,高校的健美操课程结构安排的也不合理,上课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程的内容,这会影响他们学习健美操的兴趣。还有就是,高校对健美操课程的学习标准设定不够明确,就算学生想要通过自学来提高学习效率,也会非常盲目,这更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健美操课程设立完全没有用处的思想,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降低高校健美操的教学质量,不符合高校设立健美操课程的初衷。

1.4、高校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认识不够完整

相比较起来,在各大高校中,健美操更容易得到女生的青睐,他们认为健美操可以为自己塑造良好的身材,所以,他们上健美操课程的初衷就是对美感的追求。在高校的男生看来,健美操是女生的专属,他们认为男生跳健美操有失尊严,而且没有一点男子气概,从而对健美操课程也是避而远之。但是,健美操的锻炼是没有性别之分的,是面向大众的,而且是非常活泼、安全的一种健身运动,高校的许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削弱健美操课程的影响力。

2、自主学习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高校要想改变现状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达到教学效果。所以,自主学习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必要,接下来我们对其做进一步地分析:

2.1、健美操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教学质量。从健美操教师的角度出发,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需要认真地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身心需求,并且需要将学生的喜好结合到健美操课堂中,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健美操,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其次,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毕竟,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学习健美操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扩大健美操课程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课程中;另外,在健美操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健美操教师要尽量丰富课堂内容,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思考、理解的时间,让他们愿意学习,并且能够跟随自己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健美操。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健美操的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所以,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健美操的专业知识,充实自己,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健美操专业知识,以便于他们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这样,学生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健美操的课堂也会充满新意,不再单调乏味,更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2、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健美操本就是一门注重锻炼的学科,要想学好,单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勤加练习,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首先,学生需要对健美操有完整、正确的认识,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积极的观念,并且积极地探索其中的奥妙之处,主动地去思考学习,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也能达到健身娱乐的效果。其次,学生要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学生可以在课下自行地组织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相互表演,并让小组成员给出可行性的建议,这样,在大家的互相督促、评价、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再者,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学生要有足够的自制力,学会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且鼓励自己积极完成所设定的目标,还要为自己的学习寻找动力,激励自己在课下认真练习每一个动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成自我学习的目标,也能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成长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