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验收监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16:5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竣工验收监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竣工验收监理总结

篇1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

1引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核查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支撑和通过依据。它是指在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文件及其环评批复中要求的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落实和运行情况,及对国家和地方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和监测[1]。

加大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现场勘查力度,加强对验收监测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对切实预防环境污染和做好保护环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身从事监测工作以来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2重视现场勘查工作

现场勘查工作是整个验收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查建设单位落实污染物治理设备和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现场验收监测内容的完整性、代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接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委托后,要认真研究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文件和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设计资料,明确现场勘查的范围和重点。同时对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预先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工程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明确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资源能源的消耗、原辅材料成分及用量、主副产品成分及产量、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及其产物环节、相关工艺参数和污染类型及其治污设施落实等;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初稿,罗列详细的现场勘查清单和标注需要重点核查部分。如此,既可以杜绝现场勘查工作的遗漏问题,也可以发现建设项目的实际落实情况与环评及其批复等要求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以便更好地编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2]。

3监测方案的编写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中6.2.1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制,验收监测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9个方面。这9个方面基本上包含了验收所要求的所有内容,为了方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实际落实情况的核实,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增加了一节,即“环境保护设施或措施的落实情况”,在该部分详细列出环评文件及其环评批复要求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的环保设施和措施与建设单位对该建设项目的实际落实情况对比。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监测方案的审查和批复提供便利。

4现场验收监测的实施

4.1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详细的验收监测计划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中“验收监测内容”,制定验收监测计划。验收监测计划内容包括验收监测时间、验收监测单位任务分工、现场监测人员分工和现场监测注意事项等。同时,要求所有参与监测和分析人员都必须持证,现场监测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关的环境监测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对所监测的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及配套的污染物防治保设施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同时,监测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现场监测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确保验收监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2核查验收监测期间工况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规定: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保证的验收监测工况条件为:试生产阶段工况稳定、生产负荷是否达75%以上(国家、地方排放标准对生产负荷有规定的按标准执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此工况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运行工况,核查建设项目生产运行情况是否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相关要求。二是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工况。检查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工况,以确保污染防治设施处理能力与污染物产生量相匹配[3]。

项目负责人要全面负责现场验收监测工作,协调好建设单位、环境监察单位、验收监测单位之间的工作。监测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做好现场监测协助工作,保证生产运营正常、生产工况负荷能达到要求。环境监察单位人员要做到现场全过程监理,确保工况达到验收监测要求。

5给出明确的验收监测结论

根据验收监测数据、现场核查情况,并结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分析,得出明确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论,竣工验收结论主要有3类。

(1)建议通过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基本落实了相关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文件要求,在工程建设期间和试运行期间未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同时根据本次监测结果分析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也符合要求的项目,建议通过竣工验收[4]。

(2)建议通过竣工验收,但遗留问题要限期整改。对于项目建设试生产期间尚未完全落实相关工程设计、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文件要求,且产生一定环境影响,或项目试生产过程中虽落实了环境保护要求,仍造成了一定环境影响,但上述影响均能够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措施得到及时解决,在业主提出保证满足竣工验收要求的整改计划后,可以建议通过竣工验收,但遗留问题要限期整改,整改后必须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核查[5]。

(3)限期整改后通过验收。对于项目在建设期间和试生产期间未能落实相关工程设计、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要求,或虽基本落实了环境保护要求,但在建设期间或试生产期间造成较大或重大的环境影响的项目,建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项目单位限期整改,并在满足竣工验收要求后,再进行验收监测和核查。

6做好验收监测工作的建议

6.1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审批的建议

一是,切实做好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监管工作,以免留下环保隐患,以造成对营运期的环境不良影响。二是,把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审批关,在批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要认真进行现场核查工作,确保建设项目生产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真正的落实到位。

6.2重视现场勘查工作

验收监测单位一定要重视现场勘查工作。做好做细现场勘查工作,有助于发现建设项目是否按照环评文件及其批复要求进行落实,有助于发现建设项目在实际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重视现场勘查工作才能编制出完整、科学、可行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监测方案。有助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方案的批复和开展下一步的现场监测工作。

6.3提高监测分析人员技术能力和责任心

验收监测部门首先要做到设备先进、人员持证和分析科学。环境验收监测部门,要做好监测分析人的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并且及时掌握现行及最新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所有参与验收监测分析人员都要持证。同时,要提供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参与验收监测分析人员都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规范操作,科学分析,确保取得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6.4提高验收监测部门的工作自主性

在开展验收监测工作中,验收监测部门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扮演服务角色,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开展验收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扮演行政角色,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二级机构,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开展验收监测工作,全面检查建设项目的实际落实情况。因此,必须相关部门需要从法律上明确环境监测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验收监测部门开展工作的自主性。

6.5确保落实和履行公众参与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公众参与机制,规定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公众参与、规定公众的参与形式和参与方法。确保公众参与不流于形式和书面化。只有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才能使各项环保检查情况更为准确,更好地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参考文献:

[1]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试用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 高伟宽.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几点问题的探讨[J].环境科技,2010,23(增刊2):98~99.

篇2

1.1工程建设周期长

公路项目环评一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受项目环境特点、工程征地、地质条件、管理要求以及项目总体设计、施工方案等众多因素影响,往往要历时几年,导致项目线路选择、工程内容、环保措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会出现不同程度变更,以及由此变化而引发的新的环境影响问题。

1.2工程建设以生态影响为主

公路属于线性工程,是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施工占用大量土地,填方和挖方施工,主要对公路沿线两侧的环境造成影响。一方面造成地表植被或构筑物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生境破坏、景观破碎程度加深等,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大面积的挖方填方施工,会引起岩体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

1.3公路交通环境影响范围广

公路项目突出特点表现在建设工期长、影响范围广,涉及的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环境敏感目标多,加上公路项目污染源具有流动性,污染源强度会随着地形、生态环境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涉及到包括生态、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影响。

1.4环保措施落实难度大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通常是在可行性阶段完成,项目线路选择、工程内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会出现不同程度变更,致使公路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工程概况会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给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带来一定的难度。

2公路建设项目验收调查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期环境影响定量化难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造成的环境影响是公路竣工验收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影响如动植物生境破坏、景观割裂、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影响广泛,是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直接原因。虽然在环境影响评价时,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须进行环境现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大部分公路施工期未对施工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致使公路竣工验收时只能通过各种调查方式或公众参与方式对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调查,做定性的调查,定性调查并不能真实、确切地反映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2.2环境影响尚未全部显现

通常在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期间,多数项目现状车流量达不到运营初期设计值,各敏感点噪声影响尚不明显,一般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建设单位不会对环评及批复所要求的降噪措施及时实施,而营运期一旦全线贯通,车流量将会迅速增加,若敏感点噪声出现超标,将难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公路项目对生态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累积影响,环保验收时公路项目试运营时间短,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还未显露,措施有效性难以验证,而环保验收进行的野外调查本身也有局限性。

2.3施工期环境监理落实不够

公路项目施工对沿线环境的扰动影响较大,为确保设计、施工期环保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多数公路建设项目仅能提供施工期环保总结报告,关于环境监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未真正起到现场监管的作用,难以作为项目通过环保验收的依据。

2.4与环评单位缺乏信息交流

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结果,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上的2个重要环节,环评单位与验收调查单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信息交流。目前,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单位与环评单位信息交流还不够,有时不能及时解决验收调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5无完整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水土保持调查、景观影响调查、交通噪声影响调查、水环境影响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调查等。目前并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公路验收调查状况,因此没有完整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来反映公路建设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施工期管理和环境监测

加强施工期管理和施工期的环境监测。施工期环境监测主要对施工期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影响进行监测,通过数据采集来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以便于施工期环境管理有的放矢。通过施工期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公路建设施工期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调查的有效性。

3.2实施跟踪监测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鉴于部分公路项目存在噪声、生态影响尚未全部显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环保验收阶段要预留敏感点声屏障位置和隔声降噪资金,营运期加强噪声跟踪监测和环保监督工作,一旦敏感点出现超标,及时采取或增补降噪措施;(2)对于长期累积的生态影响,应落实生态监测计划,在项目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后3~5年内,委托专业单位适时开展生态累积影响后评价,对于后评价中发现的生态问题,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3.3推进环境监理、完善全程管理体系

建议完善现有环保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理的合法性。在现阶段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基拙上,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公路行业环境监理的技术规范和现场工作指南,完善技术指标体系,明确环境监理单位的相关职责。一定要构建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到环保验收、后评价的全程环境管理体系。

3.4加强环评与验收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

为了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效性,应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在设计中应满足竣工验收时达标的要求,环保措施设计中应满足污染物监测采样的要求,生态环境本底值的调查、监测应涵盖环保验收的范围。反之,验收调查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应及时反映到日后的环评报告中。协调好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验收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顺利交接,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有效性。

3.5验收调查技术方法多样化

常规的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监测指标,而对于生态环境的调查往往是定性评价。因此应针对竣工验收监测指标体系中的生态环境监测因子,应用遥感调查技术方法,对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验收。遥感调查宏观、客观、动态,可以分析公路建设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变化,可以为竣工验收调查提供更全面真实的数据。采用多种验收调查技术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监测验收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指标数值增强验收调查的说服力度,提高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有效性。

4结语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

1.1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审查施工单位技术资质,健全质量保证系统

对施工单位技术资质的审查,包括监理工程师对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技术素质、施工队伍技术资质的审查。针对施工单位非法挂靠、层层转包等不良现象,监理工程师对待任何分包单位,要同对待总包单位一样,按照合同条件,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分包单位可能由于他们进入合同施工的时间较晚,对合同条件可能还不够熟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监理工程师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就更为重要。

2)严格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情况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供应及时可防止偷工减料,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3)严把开工关

总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单位的开工申请报告,检查、核实其现场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质量符合开工条件时,方可书面的开工令。

1.2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

1)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开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否保证下道施工及工程施工质量。

2)工序施工中的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主要是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或操作以及施工条件等是否均处于良好的状态,是否符合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若发现有问题应及时纠偏和加以控制。

3)对于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例如预应力张拉工序、混凝土浇筑等),还应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督与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过程质量。

4)工序产品的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及隐蔽工程检查。在施工单位自检与互检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还应进行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其质量后,才允许加以覆盖。

5)复工前的检查。当工程因质量问题或其它原因,总监理工程师指令停工后,在复工前应经总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后,下达复工指令,方可复工。

6)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签署中间交工证书。

7)对于施工难度大的工程结构或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对象,监理员还应进行现场的跟踪检查。

1.3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理工作

1)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监理单位应及时按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2)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文件等竣工验收资料(含竣工图),并对工程质量进行预验收。对竣工验收中存在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整改完毕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据此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3)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监理机构应参加并提供相关监理资料,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并有总监理工程师会同参加验收的各方签署竣工验收报告。监理工程师应在各阶段监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监理资料。技术文件,按规定进行编目、建档。

4)督促施工单位整理竣工资料、竣工图,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向建设单位移交。

1.4工程质量保修

监理单位依据委托合同书约定的工程质量保修期的时间、范围和内容开展工作。监理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和人员分配,安排监理人员对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质量缺陷再次进行详细地检查和记录,并对承包单位发出修复通知,待施工单位修复合格后进行修复质量验收并予以签认。监理人员应对工程质量缺陷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确定责任归属,对非承包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监理人员应该核实修复工程的费用和签署工程款支付证书,及时与建设单位代表沟通后报送相关资料。实地查验工程质量,听取政府质监部门对监理工作的评价,并在竣工验收报告上签署意见。

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2.1质量监理存在的问题

1)监理人员素质较低

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理,是集经济、技术、行政和法律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工作,要求监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监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监理工作的质量,而监理工作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房屋建设的质量。但是由于当前监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给监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必须要对监理人员加强也为培训,以确保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监理体系不完善

加强质量监理工作,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理体系。但是,现阶段我国监理体系并不完善,投资商和承包商之间并没有成立质量监督管理领导班子,导致质量监理无法进行统一部署,监理难度大,工作不到位,监理效果不明显,为房屋质量带来了安全隐患。

3)监理力度不够

由于监理机构收费较低,且人员数量有限,导致监理工作不够深入。同时由于质量管理的责任不明确、职能交叉,质量问题整改较难,阻碍了监理机构作用的发挥。而且一些建筑企业法人任意更改工期、违反操作流程,影响了工程的进度,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监理机构的监理难度。

2.2问题产生原因

1)施工方面原因

由于施工单位新人较多,技术培训不够,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无法确保工程的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体系,导致工种与工种,工序与工序间没有交接措施,前一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面的施工者不及时处理,还会蓄意隐藏。

2)施工材料原因

施工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房屋的质量。例如防水工程的沥青品种、油毡品种和质量等,都对房屋建筑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房屋建设中,由于材料的质量问题而造成房屋质量问题的通病较为普遍,所造成的后果也相当严重,必须要引起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重视。

3)现场监理不够

现场监理作为房屋建筑的一道工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监理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超负荷接监理业务,造成监理工作不到位。也有些监理单位的监理设备不足、监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监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对房屋质量的监理工作质量不高,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理措施

3.1施工单位要加强管理

据统计,在我国出现的房屋建筑质量问题中,由于施工因素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占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内部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培养质量意识,改进施工工艺;其次,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注重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最后,施工单位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保证工程的规范有序进行。

3.2加强材料管理

由于施工材料至观重要,因此必须要对材料严格把关。在选择材料时,要先检后用,择优选购,不能因为价格便宜而选择一些厂家不明、质量不硬的材料,给工程造成严重问题。对购买的材料要首先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对于一些新材料尚不能保证其质量的情况下,要谨慎使用。加强材料管理,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因此,相关单位在选购和使用材料时,必须要从大局出发,确保材料的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

3.3建立质量责任制

由于房屋建设中管理不规范,造成责任分工不明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便大家互相推诿。因此,必须要把责任落实到人,让大家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确保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3.4加强竣工验收监理

监理工作的本质就是评估工程的质量,提交质量评估报告,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要对工程的各个工序、各个部分严格把关,协助建筑单位审阅相关档案资料,组织现场审查、起草验收意见和验收报告等,做到工程质量万无一失。这不仅关系到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监理单位的工作能力,更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以及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必须要按照要求严格执行。

4总结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监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的重要条件。监理单位要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明确职责,监理技术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施工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分析解决,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剑.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理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0,(06):

篇4

【关键词】工程管理 工程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抓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1.1要认真编制、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编制工期合理、程序科学、经济与技术相统一、措施到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严格按经过充分论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是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2要坚持“样板引路”。即在各分项工程全面施工前,让熟练的操作工人做出样板墙、样板间或样板层。特别是对于地面、墙面板材镶贴,事先应根据板材规格、规范要求及结构实际尺寸划出样板设计图,然后做出样板。在样板通过验收确认能达到质量目标和操作工艺要求时,组织施工班组全体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使各施工班组不仅有直观的质量标准,而且可以通过“样板”,总结操作经验,进一步向班组做较深层次的技术交底,对搞好按照样板质量标准进行跟踪检查验收,从而达到质量预控。

1.3要抓好材料物资的管理,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和施工试验关。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控制材料质量,要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设置样品,严格按样品进货。严格检测和验收。另外,应当搞好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对某些重要部位进行抽查,有问题及时处理。

1.4要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即是这样一种质保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这样就可以更可靠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抓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对建设项目参与单位的监管要进一步加强。坚定不移地采取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做好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2.1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理体系。严把监理资质,规范监理市场,为建筑产品的质量管理再立一道屏障。监理工程师是对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它主要负责审批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批准和签发开工、停工令、进行施工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监理工程师还要控制原材料的有见证送检,坚持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监理工程师应进行旁站监理,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进行终检、质量评定和验收,只有建立和坚持完备的监理制度,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2 要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目前建筑市场上,从事工程施工的主体除了正规的施工企业外,还有大批挂靠或借助他人资质进行工程承包的个人,他们在技术水平和实力规模上,可以说是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在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可能取胜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低价得标,而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既相辅相承又相互制约,过低的中标价,不得不迫使承包商想发设法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过低工程成本必然导致劣质的建筑工程。

2.3要加强对建设单位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主要是工程报建和招投标环节。工程报建是政府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进行监督的前提,而抓好建设单位项目招标投标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项目招投标工作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遵照一定程序进行,确保整个招投标过程公平、公开、公正,严防暗箱操作。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高人员素质 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人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

3.2要增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先行,早规划、早安排,做到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在开工前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及制度,做到事前防患。进入施工现场的员工,首先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遵守操作规程教育;其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员工熟悉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加大督查的力度和幅度,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3.3要实行安全管理激励机制。要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办法,并与奖罚制度挂钩,形成有利于安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采用竞赛、表彰、奖励、升降等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作业工人从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重视安全管理,遵守安全纪律。再辅之以宣传教育,在“指导、监督、奖罚、教育”的共同作用下,纠正施工现场习惯性违章现象,创造一个“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3.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 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关键,是实现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而的加重的成本负担。建筑施工安全设施是由施工企业自行购置的设施,分包商往往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使用,没有及时的做到安全防护设备的添置与维护,造成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缺损的情况,为施工安全埋下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加强对分包商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对施工过程的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口,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机具、车辆、暂设电器、高温、高压容器等进行严格的安全防护设备检查,确保安全方式设施的齐全与完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人员、设备的安全。

3.5 加强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工程完工后,在组织验收七个工作日前,施工单位应通知项目监督工程师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具体可采取工程技术文件检查、实物工程质量检查的方法。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建设单位必须在组织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工程验收时间、地点及验收机构组织人员名单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持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至备案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结语: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现代建筑企业的信誉,关系到政府的权威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小雨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浅议 安徽新华学院,合肥,230088 今日财富(下旬刊)

[2]高淑荣,赵兴芳.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测量问题对策思考

公路施工测量,是指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的线路、桥涵、隧道、站场等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敷设在地面上。公路施工测量对保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质量与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路施工测量的一般步骤

1、人员组织

公路施工测量的技术人员,需要获得技术培训和执业资格上岗证书,方可上岗。

2、仪器设备组织

1)仪器检校完善,专人维修保养。测量仪器设备及工具定期(一般为1年)到国家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使用。

2)仪器选用正确,方法采用得当。不同的工程对象,有不同的精度要求。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应尽量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经纬仪在测角时用正、倒镜观测取均值等。

3、及时整理测量资料,做好技术总结

二、公路施工测量中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的不断运用,公路施工测量在方法、手段、效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存在不适应公路发展形势的需要的问题。

1、人员素质不高

测量人员素质较差,在施工过程中甚至有其他技术员(施工员)兼职。这些缺乏专门训练的业余人员,对常规测量仪器的性能、操作及测设方法都一知半解,根本不能胜任施工测量工作,也就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2、测量仪器落后

测量仪器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测量仪器,甚至不少施工企业没有测量仪器。在施工时由于测量仪器落后,严重影响了测量的精度。而且由于仪器不够,也影响了施工的进度。

3、测量操作不当

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且保修不到位一般来说,测量所用的仪器都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测量人员的水平有限,没有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降低。另外在使用后,由于没有将仪器及时入箱保护,使仪器出现了不应有的损坏。

4、监理验收不严

测量的质量控制不到位对公路工程质量的监控,现有的体制是政府监理和社会监理共同参与,有条件的建设单位,还有自己的工程监督部门,可谓三管齐下。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控和工程竣工验收时,都只注重其他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而忽视施工测量质量的检验。许多工程验收监督部门到现场看看,走走过场,没有做到亲自用仪器进行实测。少数工程验收也仅停留在复核一下公路中线标高,不能从根本上对施工测量质量进行监控。

三、对提高公路施工测量质量的思考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公路施工测量在现代公路施工中的作用落后的思想观念是任何事业改革发展的最大障碍。公路施工测量工作者要彻底抛弃低品位质量观,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应以发展的眼光充分认识公路施工测量在公路施工中的重要作用:要有改变公路施工测量现状、提高公路施工测量水平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公路施工测量工作的领导、监督、组织管理及投人,以充分发挥公路施工测量在现代公路施工中的作用。

2、加大测量仪器的投入力度,为提高施工测量奠定物质基础当前公路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施工技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象GPS等一大批先进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公路施工测量中。为迅速适应公路建设的发展,必须充分借鉴和应用一切能提升公路施工水平的方法和手段到施工测量中。加大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加快施工测量仪器设备的升级换代。如果继续采用原有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受到巨大冲击,有些必将被淘汰。公路企业的管理者要有发展的眼光,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尽早引进实用的新仪器,以提高公路施工测量质量,适应现代公路工程快速、高效、优质的施工需要。

3、增强公路施工队伍建设,确保施工测量人员素质随着公路规模的日益扩大、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与应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路施工队伍建设,提高施工测量人员素质。公路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发挥“人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作用。公路施工测量人员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I等形式,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主要应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性能、操作、维护和保养;掌握施工测量常用的测设方法和技能;掌握测量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动态,并开展创造性实践。此外。施工测量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任何艰苦复杂的条件下,都必须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否则,稍有差错,就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监督模式;

一、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

1.我国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分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工程立项阶段的质量由建设单位负责,由国家计划部门实行监督管理;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由勘察设计单位负责,由图纸审查机构负责审查监督;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负责,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行监督控制。

2. 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

参与建设的质量责任主体为: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主体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强制性标准,对建设工程相关主体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社会监督控制主体为第三方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并对施工图审查工作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接受委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进行抽样检测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见证取样检测,对其检测数据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

配套制度包括:施工图审查制度、施工许可制度、工程监理制度、政府监督管理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是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纸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施工图未经审查合格不得使用。施工许可制度是指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一律不得开工。工程监理制度是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监督管理。政府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具体实施。

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监督管理的内容包括建设工程所有参建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另一个是社会监督控制体系,包括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间接主体及中介机构对直接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监督控制,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起辅助作用,社会监督控制体系受到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制约。

5.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政府监督管理机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接受政府的委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管;具体监督内容:〈1〉对建设工程主体(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2〉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实体质量监督以抽查方式为主,辅以科学的检测手段;〈3〉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的条件,工程竣工标准是否符合规定,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标准、验收内容是否正确、竣工验收成员签字及验收文件是否齐全、工程建设各方主要质量责任人签字手续是否齐全等。

社会监督监督管理机制,〈1〉施工图审查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进行审查。〈2〉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法律、法规、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3〉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接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强制性标准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进行抽样检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见证取样检测。

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在管理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改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政府质量监督方式过于具体,工程质量监督范围过于狭隘,政府监督工作着重于微观控制,为保证工程质量,质量监督机构规定定期、定次到施工现场核查施工的每道工序,每个重要环节质量监督人员都要到位。这种过于具体的管理和过于庞大的工作量和有限的监督力量会产生较大矛盾,从而影响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主要为施工阶段,对工程初期勘察设计阶段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对工程实物的监督多,对质量行为监督少。

2.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不明确,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机制不够健全,大多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委托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个别机构是企业性质,造成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法地位认同度不够。我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仍有相当数量设立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或有隶属关系,导致容易产生行败,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的落实,同时也能造成检测市场地方保护和垄断性经营。

3.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模式过于单一,原有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模式,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程都实施单一的质量监督模式,不能起到扬优治劣的作用。监督必须有所侧重,改变以往实施平均资源监督管理的思路,监督应该集中资源解决影响最突出的问题,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突出差别化管理。

4.监理单位存在一下问题:监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人员执业资格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监理过程中资料不全混乱、执行规范不严格。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监理制度,加强监理单位及人员质量行为的监督,确保社会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行。

5.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政府监督机构应适当调整思路,利用好社会监督力量,通过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理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监控,采取抽检核查方式间接达到调控目的。

三、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完善

1.建设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转变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不直接指挥、调控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好政府必须管的事,改变不作为、滥作为的行为。

2.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政府职能和执法范畴,实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廉洁、高效、减少或防止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依据建设部和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方式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变为财政全额拨付事业单位,实现权利与利益脱钩,同时取消工程质量监督收费。该政策目前国家已执行,但有的地方受财政影响执行不下去,或执行不到位。

篇7

关键词:住宅工程;质量;投诉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全球性的质量竞争日益突出,谁拥有质量便拥有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住房市场的日趋活跃,我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市住建部门统计,2011年度我市开工建设住宅用房面积达1000万平米,在如此“繁荣”的情境下,也同样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关于住宅工程质量投诉量日益增长,也从侧面反映了该类问题已逐渐成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群体投诉的出现,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笔者作为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近年来处理了大量投诉案件,从这些案件中出发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投诉类型以及如何对此类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提出了一些看法。

1、常见的几种投诉类型

1.1 老百姓认为主体结构有安全隐患的投诉。此类问题主要反映在混凝土外观的缺陷以及墙体的裂缝上。近年来通过对投诉案件的现场查勘,发现由于施工中操作不当造成的受力构件外观缺陷(空洞,麻面,露筋),现浇板的开裂及厚度不均匀,墙体的收缩裂缝及温度裂缝等都会让住户误认为房屋不安全会倒塌等错觉,在思想意识上会造成一定的恐慌,从而加剧投诉的力度。

1.2 对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的投诉。此类问题主要反映在房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

外墙墙体、门窗周边、管道根部渗水,卫生间渗水,屋面渗水,现浇板板面开裂渗水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在住户装潢结束后才出现,不但严重影响了房屋的使用功能,而且还给用户经济上造成了相当的影响。

1.3 对房屋质量问题的故意投诉。故意投诉在近年的投诉案件中已开始出现且占有一定的比例,此类问题大部分出现在回迁安置房中。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拆迁量也在逐年加大,在拆迁过程中由于经济补偿问题未能妥善解决,造成他们对政府的仇视心理,房屋任何一处小的瑕疵都会造成他们的投诉。例如老百姓会对墙面任何一处空鼓的地方进行投诉,但实际规范中对室内墙体空鼓允许面积的规定是不大于2处且面积不大于400cm2。

2、我们对待房屋质量投诉的态度

2.1 我们对质量投诉中提出的质量问题应正确面对。建筑工程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由于其施工周期较长,使用的材料物理性能存在差异,施工工序繁杂和手工操作,以及工程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发生质量缺陷的可能性客观存在,且质量问题的发生也不是在一个时期,竣工前后、使用中随时可能出现,所以对于房屋质量投诉问题我们不应回避。尤其是我市在二00九年出台了《镇江市建筑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办法》,更加显示了我市对质量投诉问题的重视。

2.2 我们对质量投诉中提出的质量问题应积极协调处理。现在商品房的价格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往往一套住房已成为普通百姓家中最大的一笔花费,更有不少百姓贷款买房。买到一套质量上有缺陷的房屋往往会让他们全家心情压抑,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多想想他们的难处苦处,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质监站作为质量投诉的受理部门,应积极在投诉人和建设单位间进行协调,督促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按照国家《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及有关规定履行保修义务。

3 我们在质量投诉处理中面临的困惑

3.1 质监人员往往成为被投诉的对象。由于大部分购房户对质量监督的性质及其主要职能不甚了解,认为房屋是质监机构参与验收的,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容易站在质监机构的对立面,甚至可能导致把质监人员成为被投诉的对象。对于验收合格的工程,不少用户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工程已经验收合格了,为什么还有质量问题?对于这样过的质疑,建设单位也应该向业主解释,工程虽已评定合格,但并不代表就不存在质量问题,国家的验收规范规定出现严重质量缺陷不能评定为合格,而一般的质量缺陷不超过总检查数量的20%时,可以验收通过。所以对于工程交付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国家实施质量保修制度,施工单位必须履行保修义务。

3.2 异地的开发公司、施工单位以及已经关、停、并、转的房地产公司使质量监督部门解决投诉困难重重。相关工程结束后,异地的开发公司或施工单位陆续撤离,或者一些变更的房产企业由于在改制过程中机构、人员都产生了变化,这些企业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部门来处理遗留下来的质量投诉问题,将使投诉处理工作无从下手。

3.3经济赔偿问题为质量监督机构职能所不及。因为多数投诉的最终矛盾焦点是经济赔偿方面的。在现阶段房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有监理单位全过程监管,质量监督机构的任务是参与并监督阶段性验收,组织突击性的质量巡查。注重监理单位的日常监管和质监部门的日常监督,保证主体工程质量。如果房子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只要进行正常的修复就可确保正常使用。但在处理质量投诉中,对于购房户往往会提出相应的经济赔偿,质监部门则显得无能为力。但笔者认为因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缺陷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给予实价赔偿。

3.4 涉及邻里关系的房屋质量问题尤为难解。房屋质量投诉中有许多是因装修引起的质量问题。这当中会涉及到装饰的修补及费用,需要计算一定的经济损失。质监机构目前只能对质量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如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定性地作出判断,而不能对质量责任进行量化分析。在实践中质监机构对质量责任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量化问题的鉴别和协调。质量责任定量鉴定应由专门的有资质的质量鉴定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承担为宜。

3.5投诉者将质监机构等同于鉴定机构。在受理投诉过程中,一些购房户往往要向质监机构索要鉴定报告,这使质监部门感到为难。按现行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代表政府履行监管职能的质监机构不同于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无义务向投诉人出具书面处理报告。投诉者如要求进行房屋质量鉴定,应向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申请,由于中介机构对房屋检测鉴定的收费标准较高,且部分检测鉴定不接受个人委托,购房户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都不容易接受。

3.6 投诉人多数不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疑难问题。当一些投诉涉及邻里关系、质量责任裁定、返工处理费用等问题,尤其是投诉人提出经济赔偿数额较大时,需要用户与责任方共同协商解决,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诿扯皮,多次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投诉人又不愿意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此时单靠质量监督机构协调解决力量是有限的,问题久拖不决,最终造成了群众重复越级投诉上访。

4、如何从根本上降低质量投诉率

4.1坚持科学发展观,更新工程质量观念是预防、减少质量投诉的前提。参与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房屋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节约型发展,用全寿命周期的投入产出来评价工程建设的好坏,想用户使用之所想,树立低质量的建设是可耻的、浪费的观念。特别是建设单位作为建设过程的第一责任人更应如此,工程前期建设理念的起点、标准必须要高,并把这一目标灌输给参与建设的各方,形成合力,从而完成预期的目标――建设、施工等经营性单位赢得效益,住户使用满意,达到多赢的结果。

4.2、强化过程控制,加强通病防治,致力技术创新是预防、减少质量投诉的基础。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必须制订详细、周密、可操作的措施计划,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标准及工程建设的地方规定,各自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质量行为,施工企业认真落实“三检”制度,监理单位严格执行“巡视、旁站、平行检查”,加强整个作业过程的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4.3、大力推行分户验收,强化竣工验收监督管理是预防、减少质量投诉的有效途径。我省在2006年及2010年分别推出了《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并且强制执行,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减少质量投诉。由于现在建筑工程大多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质量的均值性难以控制,先前检查以抽查为主,质量问题不能全面检查发现,老百姓怨言很大,对于施工企业也难以追究责任人。实行分户验收制度,能够全面检查房屋建筑的质量状况;严格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地防止、杜绝带“病”的房子交给住户。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4.4建立健全住宅工程质量保险体系是预防、减少质量投诉的有效保障。房屋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像其他的商品,可以做到全面机械加工,而房屋是用人工建起来的,偏差较大,精确度达不到机械加工的精度,这也是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用户在使用房屋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可以保修,那在保修期外呢?房子属于贵重物品,一套房子的价格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如果质量保险体制建立起来,那无论什么时候质量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例如一些地区实行的房屋质量保证金制度就为落实工程在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修养责任提供了保障,避免了责任人逃避责任、投诉工作难以落实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异地开发公司、施工单位或关、停、并、转的房产公司如果有相应的保证金制度,将对质量监督部门处理相应的投诉提供一定的保障。

4.5 要建立开发企业的信用体制,对于不诚信的开发单位要媒体曝光,使用户可以擦亮眼睛,不去选择那些开发商的产品。目前来说,政府会开发单位的诚信体制还不完善,对不诚信的开发单位还缺乏有效的制约,只有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联动起来,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4.6加大政府宣传、公开的力度。公布投诉程序、电话、负责人等相关信息,通过公共媒体,让老百姓了解一些住宅工程质量方面的基本常识,具备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此外,还应该通过公共媒体让老百姓了解一些诸如住宅工程质量方面的基本常识,具备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

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建筑项目的投资效果。因此,一直以来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都十分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筑质量监督和管理方面颁布了多项政策和法律,例如,《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用以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督管理。随着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强质量监督则成为了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房屋建筑质量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随着近些年我国相继发生众多房屋建筑质量事故引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不完善。具体来说:第一,质量监督法规不完善。例如,《建筑法》是我国房屋建筑市场的最高层次的法律,但其只规定了房屋质量管理的要求,并没有规定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法规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法律体系中层次过低。而且,从内容上来看,颁布于1997年的《建筑法》有很多条款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制和行政管理的要求;第二,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配套实施细则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受质量责任主体行为不规范、监督中主观随意性大等因素的影响,其操作性并不强,尤其是农村房屋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依然是整个监督体系的盲区。

二、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的具体策略

事实上,我国建筑质量监督主要是对工程建设程序的合法性以及参与工程建筑的各方质量主体进行的监督管理。总体来说,完善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政策及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积极落实施工前、施工中以及竣工后三个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

(一)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政策及法律法规

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完善监督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以通过立法和严格的执法检查监督来引导和规范房屋建筑主体的质量行为,提高各方主体的质量意识。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房屋建筑市场准入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应该按照市场运作规律来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建立并完善建筑市场的准入政策。例如,可以建立严格的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制度、注册专业人员许可制度等,来约束房屋建筑从业组织及个人的行为;相关部门可以改革现行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统一协调管理房屋设计、监理、施工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从而充分发挥各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工作技能。第二,建立和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及时修改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方面过时的法律,并针对法律中不合理、操作性不强的条款进行适时修整,从而形成完善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法规体系。必要时更可以将房屋建筑质量行为责任制引入到该体系当中,从而将具体工作和责任落实到个人,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二)落实各阶段质量监督工作

1.施工前质量监督阶段

施工前质量监督主要是对业主质量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步。具体来说,对建筑施工前的质量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监督。即要加强对设计文件的审查监督工作,一旦发现有违规或违法设计文件,则需要及时予以支出,并将该设计文件退回。不仅如此,有关部门也要加快推广设计监理制度。建筑工程监理职责以及建设内容是分专业的、多方面的,不仅要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进行监理,更要对工程造价等进行监督管理,因此,该制度可以在建筑工程方面大力推广;第二,对建筑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在公开招标前,经常会出现哄抬标价、串通投标等现象,加强对施工招投标的监督,可以有效的维护市场竞争的良性运转,保证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监督;第三,对建筑工程各项合同文本、工程资料进行监督,确保合同条款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确保工程资料的完善性和实用性。通过上述审查监督,可以有效的实现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预控监督。

2.施工中质量监督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有关部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质量监督:第一,对施工原材料、设备的质量监督。建筑工程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设备是形成建设工程实体的直接与间接因素,同时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实行现场抽检,针对材料的性能、质量等进行抽样检查,尤其是防水材料、钢筋、水泥、建筑用砖、混凝土、管材、管件等重要功能性建材要加大抽检力度,而且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不定期抽查,每种材料抽检不能少于一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震慑和遏制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杜绝恶性质量事故的发生;第二,对工程施工工序进行质量监督。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对工程的工序质量的控制,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 并消除,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质量。工序质量既不稳定、也不确定,不稳定性是因为人工操作,难以完全调整步调,不确定性是指建筑工程的施工工程量很大,施工人员交叉施工的情况普遍存在。要把握好工序质量, 就要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使每一道工序都在合理的控制之下进行。例如,可以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实体结构、室内环境有害物质限量、屋面和卫生间蓄水性、外窗(墙)现场水密性等进行抽检或试验,并对重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式监测,对于存在重大结构隐患的工程,要及时采取了返工、加固、拆除等措施;第三,建立“四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动态质量监督。即政府有关部门要将材料质量评价、结构强度评价、制造精度评价以及观感质量评价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这些质量评价进行有效的功能测试,以确保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了建设单位(即业主)、监理单位等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主体。其涉及范围较广,因此,监督机构不仅要站在执法角度上,对各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惩治,更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监督管理的效果。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加强工程检测信息化。即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设计研发建筑工程检测信息管理平台,并将这一平台投入运行到当前建筑业当中,政府部门也要针对运行情况及时了解反馈信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先进水平的全面积温控自动化和区域管理智能化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检测样品全流程实时跟踪系统等,力保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水平能够稳步提高。

3.竣工后质量监督阶段

竣工后质量监督是保证建筑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性工作。因此,对于竣工验收监督环节也需要严格起来。首先要确保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坚决不能投入使用,坚决避免“豆腐渣”工程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要确保建筑工程装修、维护等要达到建筑要求。综合来说,就是要在这一阶段着重把好双重关。相关负责人要带队对建筑项目进行分户验收,并对技术资料、实体工程质量等进行统一检查,相关项目的主体单位(即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必须要有相关负责人全程参与其中。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不合格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待期限内整改合格以后要继续进行复查,只有验收合格以后才能正式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政府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活动,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需要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做好上述三个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不断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从而改善建筑工程质量,平衡建筑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何运开.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2]陆建秋. 探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8).

[3]达丽哈·坎吉别克. 房屋建筑质量监督的强化工作探析[J]. 科技传播,2012(11).

篇9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质量问题 预防

0 引言

人民需要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在开始的时候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产业革命及人口的增长加剧了城市化,为了在有限的城区面积中提供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开始向高空发展,我们有许多理由相信,摩天大厦将是都市未来的基本要素,都市结构与现代高楼两者密不可分。

今天,超过100米的建筑已是数不胜数。在100米的高度,其实建筑物不论从结构还是设备及施工方面均无明显质的变化,对超高层建筑高度的界定,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按新《高规》所提到的250米为界,所以对于高层与超高层的分界,今后会含糊些。从高层建筑的技术构成上分析,随着建筑高度的持续增加,并结合房屋的具体形状,其设计概念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合理性的考验。

今天对于由高层到超高层的理解,已不仅只限于高度上的、美学上的、安全及使用功能上的,还应包括效益、能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

1 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也是建筑事业的生命,质量重于泰山。各级建设系统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思想,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性质恶劣、损失巨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出现。

1.1 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认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施工详图,任意设计,不按图纸方程式;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降患,如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1.2 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全面,结构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搞倾扭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1.3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基地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土层厚薄相关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1.4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1.5 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1.6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受力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1.7 建筑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不合格。如: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1.8 施工和管理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时常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例如图纸不熟悉,盲目施工,未经图纸会审,仓促施工或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施工。

2 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2.1 工程图纸设计。一个项目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择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同时还要计划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增加材料用量或有关系的材料加以设计从而提高工程造价,所以必然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防止工程还没建,就从根里带来许多问题。

2.2 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必然经过招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具体方法:一是听,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三是查,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征求使用单位对工程队伍的评价,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走后门,特别要防止通过关系指定施工队伍。

2.3 施工合同签订。施工队伍确认后,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合同(或协议),将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写下来,合同内容必然严密,条款详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要求合理、手续完备、查核布据。合同签订前有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全责签订后,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存在法律监督。

2.4 工程质量监督。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使工程质量真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尤其现场监理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2.5 质量控制措施。

2.5.1 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然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要依据变化后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的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高度重视,严格控制质量,工程建设参与各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构建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质量功能。因此,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建立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监督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阶段,总体上,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线分为前期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完成后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是实现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监管过程中从第一到最后通过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活动,控制和监督相结合的思想,输入的质量因素,过程和质量的水质转化过程相结合的过程监督,为重点,确保工程质量,积极推进控制思想体现的监督,并强调在公共和社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监督和监理预控中。

1 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 监管机构越位,缺位,不到位等等,法律意识淡薄,执法不严,管理和法律意识太低。例如:施工单位企业资质审查不严;侧边施工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节约成本,一些施工图纸未开工建设,建设了许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该解决方案

1.1.1 设计,调查和文件的审查,监督和管理。设计,勘察单位质量的行为和活动结果的临时总督,注重设计,调查和文件的审查监督检查。设计,调查和文件的审查不批准建设。

1.1.2 提高施工监督和执法的社会和行业的透明度高,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建设在建设项目开工,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方式,以便充分调动和激发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监理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规则;自觉规范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1.2 施工队伍专业,建设经验。施工人员素质低,缺乏责任感,施工人员流动性过大,责任界限模糊和其他因素会影响施工质量。解决方法:

1.2.1 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告,公告制度,提高施工质量意识。

1.2.2 安全部应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规范运作。

1.2.3 重点工程。参与各方的质量意识培训。本着“执法应严格,帮助第一”的原则,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落实监督会议,明确的告知义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项目参与各方职责清晰,有明确的目标。

1.3 施工单位企业内部管理薄弱,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专门从事质量监督检验的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士,但没有强有力的控制和质量否决权,法规和规章,质量监督,监理项目和其他无用。建设单位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违反一个人要严肃处理,明确。同时,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工人的关注。采取警告,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处理的管理,卓越的领导。形式上具有生机和活力,事实上摸,摸不到的问题的性质,其结果是自食苦果。

1.4 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解决办法:打击无证或越级设计和施工;施工企业将严格建设工程分包或托管方案和施工单位投标压价,或项目部分分包给一些企业的建设,管理混乱,行为自己的自由意志。

1.5 竣工验收严格,根据行业标准验收。解决方案:建立监督和监督质量监督机制,从一个单一的事实,监督项目的各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特别要注意工程建设各方的桥接部分工程质量监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项目各方的行为及其结果,即工程质量,被列为监督对象,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对工程质量责任第一,吸引各方参与质量限制,分清责任,通过日常监督,监督检查与结构工程每季度检查结合形式的施工监理工程质量,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施工企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严格管理,一旦发现行贿受贿行为必须公开,绝不手软。

2 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2.1 施工前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设计,勘察单位质量的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设计,调查和文件的检查和监督。2是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建设投标的监督,审查的质量监督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和健康运行的院子里确保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三是文本的合同管理,是施工合同管理的重点,质量管理标准和法律制度的条款合同的法律约束,对各施工单位。通过三个方面的审查监督,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过程控制和监督。

2.2 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建设为主线,业主,监理,设计,材料,设备,生产或供应主体和检测主体与合作,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地基质量检测监督,主要结构验收监督抽查检验监督主要政党,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结果范围内的监督,环境质量监督洋溢在每个控制整个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质量监督。通过建设监理,确保主要的质量规范,质量活动有效的结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有效的综合实体质量得以实现,确保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建设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通过监督,确保实施强制性标准,确保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实施,把握全面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

监督检查,重点的基础上,主要结构和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分。实体的质量检验方法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准确,可靠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加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此外,加强规划管理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技术控制。使用该技术的控制方法,评价标准的方法会更好。

2.3 完成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一是加强装饰,维修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使建筑的全寿命期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施,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筑工程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严格对竣工验收审查,监督,确保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首先要保证质量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不得投入使用,避免劣质工程国家和公众用户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二是减少或消除由于装修,维修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造成的现有建筑基础,主体结构的质量和环境的破坏。然后,工程质量管理为经济管理类,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的质量问题租户找到责任方的任何威胁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