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验收监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10:4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主体结构验收监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主体结构验收监理总结

篇1

关键词 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 有效措施

建筑的结构是否合理,建筑的质量是否过关,以及日后的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问题,这些都取决于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是否发挥了效力。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施工工期过长,采用的材料批次就不尽相同,并且施工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使得工程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较棘手;二是市场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一些缩短工期,偷工减料,监管不严,粗制滥造等不规范的行为出现。

为了杜绝上述问题的产生,政府监督部门务必加强质量监督的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一、规范建筑市场,从源头上加强监管

凡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都必须严格审查参建单位的企业资质,查明该企业有无不良记录,是否在建设部门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彻底禁止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活动。建议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参建单位签订廉政责任书。在工程竣工时一并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在安全、稳定、廉洁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二、加强对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和检测单位的监管

1.建设单位处于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项目施工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质量监督机构要认真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在建设单位办理监督手续时,无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准书不予办理;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以及建筑节能的重大设计修改变更和技术处理方案,必须重新报审。未经审查和审查不合格的,不得用于施工。通过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可使勘察、设计质量有保证,确保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

2.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为每项工程施工现场配备固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及资料员,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作为质量监督机构,应按项目类型和规模,明确规定施工企业平配备上述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资质,提高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加大巡查力度,重点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标准,进场原材料是否先试后用,实体检测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及设计标准,施工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对逃避质量管理工作,未严格按照质量施工规范施工等违法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并计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个人的责任。

3.对于监理单位,同样要求其按项目类型和规模,配备相应的总监、专业监理及监理员。监理单位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分包单位人员和资质进行审批,并对施工单位进场的原材料及构配件进行严格的报验审批。对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监理,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并对整改过程及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对施工单位资料进行审查,并完善自身的监理资料。作为质量监督机构在检查中要重点检查监理资料及监理人员是否履职到位,对监理资料缺失、没有履职到位的监理单位应进行严肃处理,从而提高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

4.对于设计单位及勘察单位,首先应审查单位资质有无超范围经营。其次,要求其对每项工程项目配备固定的设计人员及勘察人员,避免因人员流动性过大,而造成验收签字流于形式。

5.对于检测单位,除对其资质及经营范围审查外,还要检查其检测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如发现检测报告作假的情况,应对其严肃查处。

三、规范见证取样检测

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见证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为保证试样真实可靠,材料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应严格检查见证取样检测的有关资料。不定期抽查见证取样检测的执行情况,核查见证记录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对违反见证取样检测有关规定的要下发问题处理通知书并督促整改。

四、加强施工过程监督检测

监督检查中要根据结构部位的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对工程结构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抽样,科学定量分析其内在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工程结构安全。配置钢筋扫描仪,回弹仪、混凝土快速测定仪、激光测距仪等结构质量检测设备。特点是快速、准确、智能、便携,非常适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用科学数据对结构实体质量进行判定,实现由人工定性判断向仪器定量检测的转化,维护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通过加强监督检测,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控制。

五、严格竣工验收监督,把好备案关和交付使用关

1.严格审查竣工验收条件。审阅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和施工合同,掌握工程是否完成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审查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勘察、设计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审查质量控制资料、建设单位制定的工程验收方案,审查日常监督抽样中所发现质量问题的处理整改报告。

2.严格对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是否按所提交的工程验收方案进行验收,验收参加人员是否到位,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审查工程质量,查验的工程部位要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数量,通过严格竣工验收监督,可确保工程质量。建筑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3.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应及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向工程所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备案机关)备案。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各方的重视,因此政府部门监督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章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及时地反应出现的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予以解决,保证损失降低到最小并且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篇2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独特特征

⑴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执行者是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属于政府行为。

⑵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则是项目组织系统外的监督管理主体对项目系统内的建设行为主

体进行的一种纵向监督管理。

⑶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则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⑷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以国家、地方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它的重点主要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阶段性的监督、检查、确认。并且在工作方法上更侧重于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必要性质量监督机构应当从工程建设的主导地位上退出来,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更超脱地、更客观地行使监督职能,才能建立起更权威的监督者形象。质量监督机构从直接管理变为重点监督,变保姆式的具体指导为超脱的宏观把关,质监员不再是工程建设场上的运动员,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裁判员、监督者。具体而言,质量问题的出现,不应视作是质监员的过错,而发现质量问题应是质监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业绩。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还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善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同时,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用运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监管的方式由重视事先审批转化为强化事后监督,而工程质量监督正是事后过程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工程质量监督在建筑市场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程质量监督的性质应该是监督管理的事业单位,而不是中介组织。

3.立足点在于结构安全明确质量监督的重点是结构安全,这是十分正确的。结构安全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个建筑物,连结构的可靠性都保障不了,其它的什么功能、什么环境也就如空中楼阁。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 对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与结构的耐久性等几个方面。

3.1检测结构的牢固性

除了结构构件要有足够承载能力外,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牢固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是结构出现某处的局部破坏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的能力,或者说是结构不应出现与其原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结构的安全度通常指安全系数或可靠指标,实际上只是对结构截面强度安全的一种度量,与此相关的还有荷载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的取值。影响结构安全性的因素大多,安全度是保证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有的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抗偶然作用和防倒塌能力差;或者计算图形和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或者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消弱了结构耐久性;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3.2检测结构的耐久安全性

结构耐久性不足已成为最现实的一个安全问题,设计时要从构造、材料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强结构耐久性,并要对施工单位提出具体要求。现在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重视新建筑的建造而不重视旧建筑的维护。设计人员不能只套规范,应该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造性;规范再详细也不能包罗本来应由设计人员自己去解决的各种问题。此外,不同的结构体系针对其特点需有特殊的布局与构造,例如预制预应力多孔空心板的楼面结构,板端应考虑墙的嵌固约束,并配置负钢筋以防止端部开裂而造成脆性剪切破坏,可是过去多按简支设计而出现端部裂缝,造成大面积隐患。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中,有许多专门技术需有专业公司合作配合,如有特殊防腐蚀要求的后张预应力筋或混凝土等。 现阶段,质量监督机构在注重桩基工程、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的结构质量的同时,还应对有关安全的电气和电梯工程的质量予以足够的关注。

4规范质量行为和监督管理

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除极少部分是由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极大部分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范人的质量行为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质监的职能要求质量监督机构不但应当监督工程的实体质量,而且应当监督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这是监督工作的经验总结的结果,其内涵是很深刻的,监督质量行为的本质是监督各方主体责任到位,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操作施工管理处于质量标准的受控状态,使完成的工程实体质量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在具体监督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监督相结合的思想,把质量投入要素、质量转化过程和质量的过程产出、中间产出、最终产出的监督相结合,以投入监督和转化过程监督为重点,保证产出品质量,体现事前主动控制的监督思想,并且着重是对公众和社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预控监督和中间监督。

针对目前的建设现场,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分部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三大分部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质量行为的监督应当在这样一些方面多下功夫:建设单位的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各方主体的资格是否与工程相应,各类上岗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监理人员是否到位,建筑材料使用前有否试验、管理,施工技术资料是否与工程进度同步,内容是否真实有效。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中,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监督抽查,保证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建筑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贯彻落实,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 总的来说,监督管理是以施工主体为主线,业主、监理、设计、材料、设备生产或供应主体及检测主体的协作配合的全面、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其方法主要是通过现场的地基基础质量验收监督、主体结构的验收监督和随机抽查监督为主要形式,把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纳入监督的范畴,环境质量的监督渗透于各个监督全过程,也是质量监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施工中的监督,保证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规范,质量活动结果有效,国家和公众质量利益通过实体有效操作全面得以实现,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5 监督新模式

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到位。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难免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大关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的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质量状况。同时,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和全社会的质量意识,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监督模式;

一、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

1.我国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分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工程立项阶段的质量由建设单位负责,由国家计划部门实行监督管理;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由勘察设计单位负责,由图纸审查机构负责审查监督;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负责,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行监督控制。

2. 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

参与建设的质量责任主体为: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主体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强制性标准,对建设工程相关主体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社会监督控制主体为第三方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并对施工图审查工作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接受委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进行抽样检测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见证取样检测,对其检测数据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

配套制度包括:施工图审查制度、施工许可制度、工程监理制度、政府监督管理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是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纸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施工图未经审查合格不得使用。施工许可制度是指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一律不得开工。工程监理制度是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监督管理。政府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具体实施。

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监督管理的内容包括建设工程所有参建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另一个是社会监督控制体系,包括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间接主体及中介机构对直接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监督控制,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起辅助作用,社会监督控制体系受到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制约。

5.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政府监督管理机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接受政府的委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管;具体监督内容:〈1〉对建设工程主体(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2〉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实体质量监督以抽查方式为主,辅以科学的检测手段;〈3〉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的条件,工程竣工标准是否符合规定,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标准、验收内容是否正确、竣工验收成员签字及验收文件是否齐全、工程建设各方主要质量责任人签字手续是否齐全等。

社会监督监督管理机制,〈1〉施工图审查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进行审查。〈2〉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法律、法规、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3〉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接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强制性标准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进行抽样检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见证取样检测。

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在管理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改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政府质量监督方式过于具体,工程质量监督范围过于狭隘,政府监督工作着重于微观控制,为保证工程质量,质量监督机构规定定期、定次到施工现场核查施工的每道工序,每个重要环节质量监督人员都要到位。这种过于具体的管理和过于庞大的工作量和有限的监督力量会产生较大矛盾,从而影响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主要为施工阶段,对工程初期勘察设计阶段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对工程实物的监督多,对质量行为监督少。

2.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不明确,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机制不够健全,大多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委托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个别机构是企业性质,造成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法地位认同度不够。我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仍有相当数量设立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或有隶属关系,导致容易产生行败,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的落实,同时也能造成检测市场地方保护和垄断性经营。

3.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模式过于单一,原有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模式,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程都实施单一的质量监督模式,不能起到扬优治劣的作用。监督必须有所侧重,改变以往实施平均资源监督管理的思路,监督应该集中资源解决影响最突出的问题,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突出差别化管理。

4.监理单位存在一下问题:监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人员执业资格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监理过程中资料不全混乱、执行规范不严格。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监理制度,加强监理单位及人员质量行为的监督,确保社会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行。

5.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政府监督机构应适当调整思路,利用好社会监督力量,通过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理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监控,采取抽检核查方式间接达到调控目的。

三、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完善

1.建设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转变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不直接指挥、调控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好政府必须管的事,改变不作为、滥作为的行为。

2.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政府职能和执法范畴,实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廉洁、高效、减少或防止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依据建设部和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方式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变为财政全额拨付事业单位,实现权利与利益脱钩,同时取消工程质量监督收费。该政策目前国家已执行,但有的地方受财政影响执行不下去,或执行不到位。

篇4

关键词: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技改项目申请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生产性项目和辅公用设施(指项目建筑工程)已按照设计要求建设完成,质量验收合格并能满足生产使用;

(2)、主要工艺设备及配套设施联动负荷试车合格,能够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产品;

(3)、生产准备工作能够满足投产的需要;

(4)、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节能等设施按照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完成,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单项验收合格;

(5)、项目所有相关资料均按国家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归档,能够满足生产使用、维护和后评价的需要。

二、技改项目工程质量验收的管理

影响项目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项目的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等各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依照项目建设所在地方政府的管理要求,进行项目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作,选择具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进行投标. 经过规定的评标程序确定中标单位。

同时建设单位要及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建设过程控制,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各级责任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其中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前提,监理和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严格对项目工程的基础、主体、完工三个结点进行严格质量检查,并按照当地政府相关规定做好组织和过程管理工作。

项目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应由设计单位为工程建设提供安全、应用的设计文件;监理单位按照施工图纸及有关规定严格监理;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文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展现了设计意图,从而为工程实体质量提供有效保证,满足设计并达到设计目,符合现行验收规范规定。

在建筑工程完工后,需要对建筑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整个验收工作的工作量大,任务繁杂,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经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适用的方法。首先,形成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为五大责任主体的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其次,对照设计检查实物完成情况;最后,对照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把关,对存在疑问环节都严格对工程质量进行测量。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处处以数据作为标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并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经过专家进行项目建筑质量的竣工验收评估,出具《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

三、建设工程环保验收管理

建设项目竣工的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颁布了两项制度,即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制。环保验收是“三同时”的归纳与总结,对污染源的控制以及实现环保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建设单位对于环评和批复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建设项目中的环评批复执行标准是一个强制性的标准,这就意味着一定要执行。

然而对于其所给出的具体环保举措,可以在建设过程中与创新中贯彻,针对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应该灵活变通。

污染物排放标准如果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就是原有排放标准被新排放标准所替代,验收依然采取执行环评报告批复规定中的有关标准,具体参照新的排放标准进行验收。

验收条件:1、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2、环境保护及其它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登记表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符合主体工程的需要。3、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4、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条件,包括:具备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它要求。5、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登记表和设计文件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6、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7、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有关规定的要求。8、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9、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消减其它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所在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采取“区域消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四、建筑工程安全消防验收管理

建筑工程竣工后,施工安装单位必须委托当地具备资格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对消防设施及电器设备进行技术检测,取得建筑消防设施、消防技术检测报告;建设单位应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提出工程消防验收申请,填报《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以及竣工图纸及初验、中间验收、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技术资料,送原审公安消防机构;公安消防机构自受理验收申请之日起,一般在10个工作日之内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验收,并签发《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五、建筑工程档案验收管理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第三条规定:项目开工6个月内、项目档案预验收后1个月内和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后1个月内,分别填写“项目及项目档案和资料情况表”、“项目档案预验收情况表”和“项目档案正式验收情况表”。为此,各项目建设单位须每年填写“项目及项目档案和资料情况表”报省(市)档案局,使之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做好档案指导工作。

基建档案是一个总类,应该包括基本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档案、基本建设工程的施工档案和基本建设工程的竣工档案。而基本建设工程档案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有归档价值的文件,是整个项目工程的核心部分,其反映了项目工程内在质量评定的依据,反映了项目工程的内在质量。为此,对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且各级档案管理行政部门要主动地做好对所在地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指导,做到早期介入、中间检查、最后验收。这样,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就能管理好并顺利通过验收。

六、建筑工程竣工决算管理

项目工程决算审计是在建设方、施工方出具的《工程结算报告》的基础上,依据项目建设单位的要求,由具有相关审计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项目工程造价真实、合规为目标,以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相关费用( 包括现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企业管理费、劳保费、定额编制测定费、计划利润、税金) 的计取和材料价格核定为主要内容,实现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项目在完成了工程质量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做好该项目的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要组织相关人员全力配合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在项目审计开始前,要进行充分介绍建设项目基本概况,提供项目建设过程的有关情况资料。在建设项目工程审计时,要求项目审计单位选派精通基建工程审计业务,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定额、组价原则和程序人员担任主审。同时,要做好项目审计工作的调度,确保审计客观公正。在审计组进审时,凡是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相关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一律实行审计回避,不得参与。

项目工程竣工决算完成后,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的数据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款项结算。

七、技改项目专项审计报告

技改项目的建筑工程竣工以及设备投资完成并投入生产运营后,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当地具备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对技改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主要是对技改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并对审计结果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内容发生变化以及其他因素影响项目建设拖期,不能按照计划如期进行项目竣工验收时,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对项目进行调整,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照调整后的项目方案内容进行各项验收,并进行专项审计。

八、竣工验收总结报告

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向项目审批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起草竣工验收总结报告,并备齐以下材料:

(1)、项目简介和立项背景;

(2)、投资完成情况。包括投资决算和审计报告,分析概(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效果等;

(3)、项目改造内容完成情况;

(4)、工程质量及工艺技术设备运转情况。包括环保、消防、劳动安全、卫生、节能设施等单项验收情况;

(5)、项目改造后工艺水平、生产能力,产品水平、质量等情况;

(6)、生产准备情况。包括工装制造、材料供应、外协件质量及人员培训等;

(7)、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项目的情况;

(8)、经济效益情况;

(9)、主要问题和主要经验教训。

(10)、竣工验收的依据及其他有关附件

九、结语

综上所述,技改项目竣工验收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个项目的设计、监理、建筑施工质量、设备采购等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涉及面比较广泛,为了将项目完工后的各个单项验收工作及时到位,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明确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人、有效组织协调、规范地履行好相应的职责.顺利完成对各个阶段的验收任务。 最后由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行业内专家对技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经过专家组的咨询和评价,对整个技改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及达到的效果作出专业评价。

参考文献

[1]梁威.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5).

[2]吕维锋,吴佳颖.工程项目验收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1,03:66-70.

[3]范申慧.建筑工程档案验收工作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2,11:48+50.

[4]牟杰,王东,陈勇.浅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J].山西建筑,2007,18:210-211.

篇5

【关键词】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质量监理

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关系到国家和人民实际利益,工程施工及验收的质量控制是能够影响到民生的管理工作。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工程是公路建设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公线路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它的强度与安全性是保证路面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因此,如何做好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的质量监理工作,能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工程质量缺陷,使工程项目能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为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自身带来经济效益和信誉积累。

1.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前质量监理

1.1施工机械的审批 路基开工前施工方需要对已进场的路基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配备数量及运行状态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只有通过监理工程师对所报检的施工机械逐一检查发出审批后,才能用于工程施工。

1.2施工场地的审查 施工场地需要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工地试验室功能与试验设备配备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中质量自检的需要;施工场地的临时便道、便桥能否满足施工设备、材料的供应需要;施工场地中是否通电通水,满足所有施工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安全标志标识位置是否正确与合理。

1.3路基填土的测试 路基开工前,需要提前确定取土坑、弃土场的位置、每个土坑可取用土方的立方数、弃土场需占用的土地面积、运距及土质情况等信息。并对填土的土样进行基本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填写进场材料报检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查与确认。监理工程师应定期对用于施工的路基填土进行抽检试验,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取用。

2.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理

2.1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监理 在填筑路堤前,应当把路基施工范围内的地面杂草及地表层腐殖土或有树根的表层土清除干净,再用平地机整平,用压路机压实(对含有地表水、淤泥等地基必须排除清理)。路基填筑时,应要求在路基全宽度范围内由基底分层向上填土和碾压,为防止路堤边缘压实不到位,可在两侧采取40厘米到50厘米的宽度,每层土碾压完毕待承包商自检合格后,填好质量检验报告单交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

2.2挖方路基施工质量监理 进行挖方施工前,核实挖方工程量及挖方调运线路图,路基开挖前对沿线挖方土质进行试验。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严禁掏洞取土,更不得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挖方路基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工序之一。

2.3路基排水与防护工程的质量监理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检查路基排水形式是否符合地形特征,结构是否合理,保证路基的地面自然降水和地下水能顺利排除到路线以外的范围。此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严格控制砂浆的配合比,随时注意砂浆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按设计图纸控制好排水系统的尺寸,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要求返工。

3.公路路基工程验收过程的质量监理

3.1验收工作程序 施工方在路基施工完成、各层压实度、几何尺寸自检合格后,填写《质量交验单》和《中间交工证书》,监理工程师收到报告后,对该项工程每道工序的《质量验收单》进行检查,并将其编号填写到《中间交工证书》中,再对各项指标进行抽验,符合规范要求,则签认《中间交工证书》,并评定质量等级。实测项目有压实度、弯沉、平整度等。

3.2验收监测指标 (1)路基宽度和标高(包括边沟);路基的平面位置;边坡坡度及加固;排水设施的布置及尺寸、底面纵坡等;填方压实度;隐蔽工程记录;(2)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截水沟,渗水井等的位置和形式是否正确,隐蔽工程记录。验收时,应确定完工的各项工程是否与批准的设计相符,不符合路基工程设计和标准规范的应设法进行整修。

4.案例

4.1工程概况 2012年立项的荣昌双河街道治槽公路泥改油建设工程已纳入2012年试点公路。该公路位于双河街道排山坳社区,起于治毗公路治安煤厂,止于槽店,里程为5.2公里,路面宽度3.5米。纳入试点路后,将改造成路面宽度为4.5米的沥青路面,打造成通客车的又一条出省通道。该项目经测绘、设计,预算资金约95万元,最高限价为867287.65元,项目于6月12日开工,7月底完工,经县交委质监站弯沉检测合格后交付县交委实施路面工程。

4.2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理 (1)施工准备阶段。按招标文件和试验路段总结报告要求,审查路基施工人员、机具到位及配套情况,承包人质量自检体系建立其工作情况;承包人提交原地面处理及质量检验报表,报路基监理工程师签认;(2)工程施工阶段。要对施工宽度和铺筑层厚度进行控制,每铺筑2-5层放一次中、边桩,并测高程及平整度以检查施工宽度和施工层厚度。检查压实机具及压实工艺执行情况,压实度和含水量控制控制施工中路堤的平整度及横坡;(3)工程验收阶段。施工方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检验批按系统及建筑单元楼层每六层划分为一检验批,做好隐检记录,形成专项统计表格,以备复查。在完成设计文件全部内容且试验成功,工程质量达到要求,技术资料齐全并且达到要求,清理现场,办理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和交接。

4.3路基填筑施工验收的质量监理 路基竣工后,应按合同规范和监理程序要求以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组织竣工验收。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土方路基的零填及路垫、路堤;石方路基的压实程度、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横坡等。

5.结论

总之,在公路路基工程建设中,控制质量是工程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一旦出现纰漏,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直接对公路的使用效益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工程需要返工重建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无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还是沥青路面,我们都应当加强对基层的结构质量、原材料及混合料的质量进行控制,从而延长公路路面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喇文君.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质量监理分析[J].交通世界,2011(07).

[2]孙红兵.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质量监理[J].现代公路,2011,(16).

[3]谭荣生.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2010(9).

[4]郭永雄.浅谈公路路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0(26).

篇6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本细则所称民用建筑节能(以下简称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第三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的建筑节能实施监督管理。

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节能实施监督管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其所属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负责建筑节能日常管理和具体事务性工作。

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节能规划,制定本地建筑节能专项规划。

第四条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设备(以下统称建筑节能新技术)在我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实行认定备案制度。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认定备案工作,定期公布推广项目,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以供技术使用单位选用。凡通过建设部或省建设厅推广认定的建筑节能新技术,由技术持有单位或依托单位持推广证、单位证明、型式检验报告等技术保证资料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新技术推广应用备案手续;对未经建设部或省建设厅推广认定的建筑节能新技术,必须通过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后,方可在工程中试用。工程建设各方在选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时,应当优先选用通过建设部或省建设厅推广认定并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要求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材料和设备持有单位或依托单位提供推广认定和备案证明。各级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要配合做好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认定备案工作,加强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跟踪,做好技术指导,组织技术验收,总结推广成果,形成技术验收报告。各级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建筑节能新技术在工程中推广应用的质量监督,加强质量检验和督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技术持有或依托单位对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的,必须及时处理并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处理情况的报告。对发生质量问题不及时报告或经调查认定有事故责任的单位,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撤销其《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备案证明》,并作出通报。

第五条积极支持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用能设备和附属设施及相应的施工工艺、应用和管理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发展和推广下列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1、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技术和材料;

2、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3、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4、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

5、太阳能、地热、水热、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与设备;

6、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7、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

8、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第六条新建民用建筑应当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既有民用建筑扩建和改建或改造时,应当对原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改造设计必须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节能改造施工纳入工程施工质量监督验收内容。

第七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当地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激励政策,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投资人可以按协议分享建筑物节能改造所获得的收益。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投入收益比进行科学论证。节能改造应当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确保结构安全,优化建筑物使用功能。

第八条推行建筑能耗核准和计量制度。对新建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小区,实行建筑能耗核准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报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建筑能耗核定,满足节能标准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建筑能耗审核意见书。对未取得建筑能耗审核意见书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审查机构不予审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采用集中采暖制冷方式的新建民用建筑应当安设室内温度控制和用能计量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单体2万M2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要按照《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设置冷量、热量和电能计量装置,逐步建立能耗统计和用能考核机制。

第九条从事建筑节能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将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作为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节能专业培训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第十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政策规定和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按规定将设计图纸、建筑节能计算书及《居住建筑施工图设计(建筑节能)报审表》、《公共建筑施工图设计(建筑节能)报审表》(以下简称节能报审表),送经省建设厅认定的具有相应审查资格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第十一条设计单位应当依据国家和地方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积极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节能体系,优化深化节能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节能设计专篇,详细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材料、构造、技术参数和技术措施;齐全完整的节能构造详图和节能热工计算书;根据工程设计内容填写的《节能报审表》。

第十二条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时,应当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在审查报告中单列节能审查章节。

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结论为不合格,不得出具审查合格书。

对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填写《民用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备案登记表》,并在设计图纸、审查报告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备案登记表》上加盖施工图审查专用章后,将审查报告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备案登记表》报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予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已经开工建设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降低建筑节能标准。确需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送原设计单位修改,并将设计单位修改后的施工图送交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品、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的性能指标符合建筑节能要求。

节能分部施工前应当编制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特别应当加强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等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节能标准规定。

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采暖空调、通风、电气等系统的调试,应当符合设计等要求。

保温工程等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监理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实施监理,针对工程的特点制定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

总监理工程师应当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签字认可。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当对易产生热桥、热工缺陷部位和安全使用隐患部位的施工以及保温工程隐蔽前的施工实施重点监理;对工程使用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品、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以及涉及建筑节能功能的重要部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签字认可。

监理单位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中应当记载节能标准的实施情况。

第十七条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节能标准,进场后应在施工现场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复验项目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附表A的规定。抽样复验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

建筑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对围护结构的外墙构造和外窗气密性进行现场实体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工程安装完成后,应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当条件具备时,还应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检测。

第十八条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对其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将检测过程中发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涉及使用安全和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情况,及时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第十九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依据《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施细则》、《江苏省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等规定加强对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质量行为、节能工程实体质量、节能分部工程验收的监督检查,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或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责令改正,重新组织验收。分部工程验收监督的情况应形成监督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在监督报告中载明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监督意见。

第二十条2007年10月1以后开工的民用建筑,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作为单位工程质量的一个分部,纳入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的内容。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组织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2007年10月1日前开工的民用建筑,建设单位仍按照盐市建字[2006]100号和盐市建字[2007]92号关于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专项验收的规定组织专项验收及验收备案)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施工单位的质量或技术负责人参加,设计单位节能设计人员应参加。分部工程验收应通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到场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质量和验收程序进行监督,通知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到场对建筑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应全部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外窗气密性实体检测结果应合格;

4、建筑设备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果应合格。

第二十一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时,应当核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有关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监督意见,对达不到节能标准的建筑,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及强制性标准行为的,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二条房地产开发单位应当将所售房屋耗能量、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和保温工程保修期等基本信息在施工现场和销售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商品房现售前,应通过包括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在内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对未组织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不合格或者将不合格工程按合格工程验收的,不得进行商品房现售。

第二十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对与建筑节能活动有关的单位、人员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及本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对擅自改变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影响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及时修复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工程,或在工程中采用国家和省、市明令禁止、淘汰的产品、材料和设备的,一律定为不合格工程,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减免新型墙材基金,更不得参加各类工程评优。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建筑法》、《节约能源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1、建设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委托设计,擅自修改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2、建设单位将未组织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民用建筑擅自交付使用,对不合格的民用建筑按合格工程验收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未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以上信息作虚假宣传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4、设计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应当修改设计。未进行修改的,给予警告,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两年内,累计三项工程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的,责令停业整顿,报请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5、施工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设计和建筑节能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的,责令改正;整改所发生的工程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可以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两年内,累计三项工程未按照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设计进行施工的,责令停业整顿,报请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6、监理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报请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

(2)将不合格的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

7、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警告、罚款、责令停止执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检测机构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未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或未按规定上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检测不合格事项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未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审查,存在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规定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问题的,一经查实,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部令第134号对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单位和个人审查资格。

10、建设行政机关、建筑节能专职管理机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在建筑节能监督管理过程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对在建筑节能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农民自建低层住宅,不适用本细则。

篇7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质量问题;预防

1 关于对超高层建筑的认识

人民需要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在开始的时候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产业革命及人口的增长加剧了城市化,为了在有限的城区面积中提供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开始向高空发展,我们有许多理由相信,摩天大厦将是都市未来的基本要素,都市结构与现代高楼两者密不可分。

早先的摩天楼其实并不高,与今天的高度概念相比已非同日而语。究竟多少层以上或多高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世界各国基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及消防装备等具体情况对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定义不一致。

1972年国际高层会议上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并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第一类9~16层(50米以下);第二类17~25层(75米以下);第三类26~40层(100米以下);第四类40层以上(超过100米)。

我国在1995年也修订了原有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J45-82),新的《高规》(GB 50045-95)仍然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及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但删除了原有防火规范不适用于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的规定,新增加了“当高层建筑高度超过250米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的内容。目前,我们一般仍习惯于将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但由于防火能力的提高,显然100米早已不是限制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高度界限了。

今天,超过100米的建筑已是数不胜数。在100米的高度,其实建筑物不论从结构还是设备及施工方面均无明显质的变化,对超高层建筑高度的界定,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按新《高规》所提到的250米为界,所以对于高层与超高层的分界,今后会含糊些。从高层建筑的技术构成上分析,随着建筑高度的持续增加,并结合房屋的具体形状,其设计概念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合理性的考验。今天对于由高层到超高层的理解,已不仅只限于高度上的、美学上的、安全及使用功能上的,还应包括效益、能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

2 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也是建筑事业的生命,质量重于泰山。各级建设系统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思想,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性质恶劣、损失巨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出现。

2.1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认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施工详图,任意设计,不按图纸方程式;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降患,如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2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全面,结构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搞倾扭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2.3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基地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土层厚薄相关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2.4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2.5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2.6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受力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2.7建筑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不合格。如: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2.8施工和管理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时常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例如图纸不熟悉,盲目施工,未经图纸会审,仓促施工或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施工。

3 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3.1工程图纸设计。一个项目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择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同时还要计划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增加材料用量或有关系的材料加以设计从而提高工程造价,所以必然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防止工程还没建,就从根里带来许多问题。

3.2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必然经过招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具体方法:一是听,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三是查,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征求使用单位对工程队伍的评价,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走后门,特别要防止通过关系指定施工队伍。

3.3施工合同签订。施工队伍确认后,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合同(或协议),将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写下来,合同内容必然严密,条款详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要求合理、手续完备、查核布据。合同签订前有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全责签订后,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存在法律监督。

3.4工程质量监督。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使工程质量真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尤其现场监理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3.5质量控制措施。

(1)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然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要依据变化后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2)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然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事实上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等,要有新创新、新工艺。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工程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工程完工后,在组织验收七个工作日前,施工单位应通知项目监督工程师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具体可采取工程技术文件检查、实物工程质量检查的方法。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建设单位必须在组织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工程验收时间、地点及验收机构组织人员名单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持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至备案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探讨

1、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主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两项管理制度,近年来,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逐步实施,有效弥补了法律法规对“三同时”制度在施工期管理上的不足,增强了项目在环评审批与竣工验收之间的环保管理薄弱环节[1]。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手段。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建设项目扩展到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国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评估队伍。2002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铁道部、交通部及水利部共同下发《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的通知》,通过包括新建铁路青藏线、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等13个试点工程中取得的经验,并借鉴国外经验和工程监理经验提出了一套操作可行的《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办法》及其配套的《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指南》等规范文件[2]。同年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3号令颁发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措施办法的出台,使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3、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

3.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均须按相关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见图1。

3.2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

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同时设计是指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专项设计,在初步设计中编制环境保护专篇(篇章),在施工图设计中细化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同时施工与同时投入使用是指项目配套的各项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以确保项目投入试生产时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也具备同步运行条件。

3.3环境监理

环境监理主要包括3个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程试运行阶段(交工及缺陷责任期)环境监理。环境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期环境保护达标监理、生态保护措施监理和环保设施监理:(1)环境保护达标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各种污染因子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的情况;(2)生态保护措施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措施落实情况;(3)环保设施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的要求进行建设的情况[3]。

环境监理工作流程见图2。

3.4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包括:(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流程图见图3。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周期长、难度大,企业急于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因此环评未批先建的现象普遍存在。建议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一步简化环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同时加大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

(2)有的企业重主体轻配套,环境保护设施不按环评及其批复要求建设或进度落后于主体工程建设。建议赋予环境监理机构现场监督检查执法职能,充分发挥地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与环境监理机构的统一监督作用。

(3)有的建设项目不依法进行环保设施试运行审批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有的项目长期试生产而不进行验收。纠其原因,全是因为建设期未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环评及其批复要求的环保措施未落到实处而不具备验收条件。因此,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在批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从设计着手,跟踪企业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投资,督查环保工程的建设进展,从而实现项目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投运,也可有效提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率。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养护预算定额的编制方法,并就养护预算定额在编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编制

1、前言

《安徽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含《安徽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机械台班定额》)、《安徽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已于2012年4月1日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批准在全省施行。该定额是安徽省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及管理的统一定额。它是编制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预算,临时、应急工程及变更工程单价的计算的依据,合理编制标底、投标报价的基础,适用于安徽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大修、中修及小修保养。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截至到2011年底,安徽省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已经越过3000公里,预计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将达到4500公里,形成四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的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养护定额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徽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养护预算定额)是本次定额编制最为繁重、关键的工作。下面简要介绍下该定额的编制方法。

2、养护预算定额的编制方法

在定额基础资料完备可靠的条件下,编制人员反复阅读和熟悉并掌握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上计算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机械和材料的消耗量,包括以下工作。

2.1确定养护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

养护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具有综合的性质,所选择的计量单位要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并确切反映定额项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养护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按公制或自然计量单位确定。养护预算定额中各项人工、机械和材料的计量单位选择,相对比较固定。人工和机械按“工日”、“台班”计量;各种材料的计量单位应与产品计量单位一致。

2.2进行子目平衡

要按照综合误差率对定额单位的工程量与综合成分中的主要成分的工程量进行综合平衡。超过最大误差率的就应划分子目。该步骤在编制定额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养护定额分项及定额子目的设定应遵循适用的原则,即分项及子目应适合本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需要,特别是现在高速公路养护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3确定工料机定额消耗量

子目划分后,就要通过各项工程的“定额测算统计表”来计算定额项目的工料机消耗量。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定额数量是预算定额的核心,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2.3.1人工工日、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编制方法

(1)类推比较法。

类推比较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某种典型工程定额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推算出另一种相关工程的定额。如:根据“有热接缝处理”的坑槽修补定额,类推出“无热接缝处理”得坑槽修补定额。②以《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为基础确定人工、机械定额值。当设定的养护预算定额分项及细目与《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相一致时,采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乘以人工、机械幅度差系数计算出最终定额值。③参照外省养护预算定额等其他定额编制人工、机械定额值。

(2)计时观察法

现场测定种类很多,但主要的有三种: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工作日写实法是本次定额测定采用较广的方法。通过以上方法测定后,我们可以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测定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人工、机械施工定额,再根据定额编制大纲中已确定的不同工程人工、机械幅度差,来确定最终的定额值。

(3)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施工条件比较正常,生产效率比较稳定,施工原始资料比较完善和真实的施工生产单位过去与施工生产有关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就可以计算出定额指标。

(4)经验估计法

在经验估计法中,为了提高其准确程度,采用了“三时估计法”,即先请专家估计出该项目的最大、最短和最可能的三种持续时间,并根据概率理论将以上三种时间分别分配1、1、4的权重,然后求出期望的定额时间作为该项目的经验定额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T——该项目经验估计定额值(经验值);tmax——该项目最大经验值;tmin——该项目最小经验值;t0——该项目最可能经验值。

2.3.2材料消耗指标的计算方法

材料消耗指标是指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该材料按用途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性材料以及其他材料四种。材料的主要计算方法如下:(1)类推法。以《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为基础确定材料消耗量。当设定的定额分项及细目与《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相一致时,其材料消耗量与其相当。(2)计算法。凡有标准规格的材料,按规范要求计算定额计算单位消耗量,如砖、玻纤格栅等。(3)换算法。设计图纸标注了尺寸以及下料要求,则按设计尺寸计算材料净用量;另外,各种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的配合比用料,可以根据要求条件换算,得出材料用量。(4)测定法。包括试验法和现场观察法,根据不同条件可采用写实记录法和观察法,得出。对新材料、新结构须用现场测定方法来确定其材料用量,如沥青路面雾封、硅酮胶灌注水泥路面裂缝、隧道渗漏水处理、桥梁梁板裂缝处理等。

通过以上方法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材料消耗量,再根据不同工程各种材料的损耗率,来确定最终的材料定额值。

2.4定额数据分析、整理

2.4.1剔除不合理数据

观察挑选出写实数据的偏高偏低的时间数值,初定可疑值。再计算出测定时间的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值。如果原假定的可疑值超过极限的数值可以判定为真正可疑值,可以剔除。

计算公式:最大极限值=X+k(M-S),最小极限值=X-k(M-S)式中:X—测时数列的平均值;k—极限系数可参照极限系数表取定;M—测时数列的最大值;S—测时数列的最小值。

极限系数表

观察次数 极限系数 观察次数 极限系数

5 1.3 9-10 1.0

6 1.2 11-15 0.9

7-8 1.1 16-30 0.8

需剔除的数据有以下两种情形:最大可疑值>计算所得的最大极限值;最小可疑值<计算所得的最小极限值。循环往复,直至没有以上情形为止。

2.4.2整理计算定额的实测值

利用平均修正剔除筛选后的数列,根据定额编制的水平指标要求,进行定额实测值的计算。采用平均水平进行定额的编制,实测值为剔除后的平均值;则人工定额的初值(M)为满足要求测定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ti—剔除后的数值;n—剔除后数值个数。根据定额编制大纲的要求,养护定额水平为平均水平,按上式计算确定定额值。

2.4.3计算定额基价

在有了以上测定及计算分析出的定额人工、材料、机械用量基础上,我们采用统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计算出该定额细目的基价。

3、养护定额编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注意高速公路养护定额与公路工程定额、普通公路养护定额的区别。

3.1.1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独特的施工组织

高速公路的养护要求及时、快捷地修复损坏部分,而且要考虑高速公路封闭的情况,因此在定额编制的时候,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内容。

3.1.2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独特的安全管理模式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开展,必须以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为前提。本次定额编制中,将“高速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设施布置”单独编制为定额项目列出,便于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安全的统一、集中管理,适用于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独特的安全管理模式。

3.1.3具有养护工程所特有的定额项目

养护工作的目标是保持路面整洁、行车舒适、边坡稳定,排水通畅,构筑物、桥涵及隧道完好,沿线设施完善,绿化协调美观,创造畅、洁、绿、美的行车环境。养护工程涉及范围广、工程类别繁杂,与基本建设项目有很大的区别,比普通公路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3.1.4养护工程独特的新技术、新工艺

养护工作必须在维持高速公路畅通的前提下开展,同时,由于高速公路的质量标准高,对养护工程的技术质量要求相应很高。近年来,随着我省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养护工程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得到不断推广和应用,如:雾封、微表处、超薄磨耗层、钻孔排水、隧道洞内渗漏水处理等。在编制养护工程预算定额时必须充分体现这些新技术、新工艺。

3.2资料收集要及时、准确、齐全、细致。

既要收集现行相关的规定、规范和政策法规资料又要养护管理、实施部门的养护结算、变更、预算、单价分析、招投标文件等资料,便于指导、统计、验证养护定额数据。同时,在定额测定时注意区分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

3.3统筹兼顾零散和连续规模施工。

比如日常养护的沥青路面坑槽修补。主要有以下情况:

(1)一次上路作业仅仅修补1-2处坑槽,修路王加热的沥青混合料用不完,增加施工成本。通过测定,该情况偶然发生,属于个性,在编制定额时可以不予考虑。

(2)修补的坑槽较集中,至多置换1次施工作业区,约占项目测定60%,属共性,本定额以此数据为基础编制。

(3)修补的坑槽较分散,置换2次及以上施工作业区,约占项目测定的40%,属共性。经统计,本定额的人工、机械消耗量约是情况②的1.1倍(材料消耗量不变)。

4、结语

篇9

——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的品位和内涵,把*打造成“绿色建筑之都”。

——以世界一流城市为标杆,向世界一流城市“叫板”,建立符合*实际和发展要求的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分步推进,步步逼近。

——全面更新质量安全理念,树立紧约束条件下的工程质量安全观,丰富和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的内涵,完善工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监管体系。

——实施“强企战略”,大力扶持优势企业占领国际高端市场,率先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本土的世界500强建筑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产业体系。

——加强建设领域的社会建设,实施建筑工人关爱行动,培育和谐、务实、创新的建设文化,形成“建设者自豪、劳动者光荣”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重点推进建筑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以标准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现代化,以信息化促进智能化。

——树立全局意识,勇挑重担,积极进取,更好地发挥建设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投身工程建设主战场,加强区域统筹协调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共安全,当好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重要参谋助手。

——破除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全寿命周期建设管理体系,统筹兼顾工程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实施工程质量、安全、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以工程质量和效益为核心,调整和完善工程招投标政策机制,全面体现公平与择优原则,构建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建筑市场。

——勇于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障碍,在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资格管理、项目管理模式、工程监管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根据以上工作新思路,局党组决定把*年确立为全市建设系统的“绿色建筑年”,着重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发展绿色建筑,打造“绿色建筑之都”。

一是策划开展“绿色建筑年”系列活动。以市政府名义实施《关于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实施方案》,同时制定“绿色建筑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建设绿色机关、绿色小区、绿色城区,发展绿色建材、绿色科技、绿色行业,将发展绿色建筑贯穿于建设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积极组团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争取绿色建筑展进入高交会,或策划在*举办建设科技与绿色建筑国际博览会(绿博会)。深入考察世界一流城市发展绿色建筑情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光明新区建设“绿色新城”为契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框架合作协议,努力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城区。筹办*绿色建筑展览馆,建立绿色建筑示范教育基地,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编制绿色建筑宣传手册和公益广告,开展“市民看绿色建筑”活动,使绿色建筑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开展绿色建筑认证和示范项目建设。以“四节二环保”为核心,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推出绿色建筑“*认证”。继续推进32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建设。积极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三是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强化建设主管部门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管理职能,在立项审批、设计审查、施工许可、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层层把关,建立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动态监管体系。开展全市在建工程建筑节能大检查,确保所有新建建筑执行节能50%的标准。

四是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监测与改造。以创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标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将节能监测平台建设纳入政府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年要完成360栋重点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在旧工业区和城中村改造中同步开展节能改造。引入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培育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完善合理用能检查制度,加强对公共建筑执行26度空调制度情况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公示。

五是推进太阳能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根据《*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的要求,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空调余热回收装置,鼓励在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组织编制《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给予太阳能产业示范基地一定的财政补贴,全面实施太阳能应用示范的各项任务。

(二)更新质量安全理念,创新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一是完善大质量大安全的管理体系。开展大质量大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一方面要纵向整合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将质量安全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另一方面要横向整合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职能,形成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建设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统一把关,全过程一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行政监管体系。此外,还要以“四节

二环保”为核心,拓展和丰富工程质量安全的内涵,进一步将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的消耗、产出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纳入到新的质量安全体系中来。

二是激发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源动力。转变监管的重心和方向,推动建立以建设单位为核心,以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为主体的完整的责任链条,发掘企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内在动力。以3-5个企业为样板,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和验证体系,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培育重视质量安全的企业文化。政府通过优质优价、市场准入、诚信管理、违法惩处等方面加以引导和规范。

三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创建优质精品工程、“双优”工地等质量安全评优工作的全过程服务、指导和监督。做到结构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燃气安装工程压力试验合格率达到100%,质量投诉率下降10%,创建3~5个优质精品工程,培育1~2个鲁班奖或国优工程。着力构建责任、制度、监督、教育、预防“五位一体”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平安卡”,完成“平安卡”安全教育培训约30万人次。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进一步下降,百亿产值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建省级安全文明“双优”工地15个。

四是强化对区级主管部门和委托执法部门的督查力度。加强对区级建设主管部门和委托执法部门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严格追究失职责任。被督查单位应加强对员工业务培训和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量化的考核、考评机制,建立监督档案和台帐,采取日常检查、交叉检查、巡查和督查等多种监管方式,提高监督工作的效能。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等,完善内部沟通机制。

五是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启动《*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经济特区施工安全条例》的修订工作,突出建设单位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监理单位的监管责任。制订《房屋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深基坑工程管理办法》、《地下暗挖工程管理办法》、《地质灾害工程施工及验收监督办法》、《塔吊安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质量保险、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六是完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规范检测队伍的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资格,严格检测市场准入。检测机构要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验证体系,建立健全不合格原材料及不合格施工安全机械公示制度。加强对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形成完整封闭的管理链条。

七是推进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四节二环保”的要求,研究建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制定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及评价管理办法,着力研究解决影响环境的施工扬尘、施工噪音、建筑垃圾等问题。培育10个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特区内施工现场周转活动板房使用率达80%,可重复使用率达70%以上,装配式房屋设施使用率达60%,可重复使用率达50%以上。

(三)发挥职能优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提高重大项目前期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在建设标准适用、管理模式选择、工艺技术选用、投资估算编制、绿色节能理念贯彻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规范和指导,讲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是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统筹协调。积极履行建设主管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统筹协调作用,在初步设计审查、设计施工招标、合同谈判与签订、施工现场监督检测、竣工验收及移交等建设全过程,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工程造价控制,合理安排建设进度,确保建设各环节相互衔接、建设各要素相互协调,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强对5号办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创新监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地铁5号线全面开工并顺利推进。同时,积极推进大运工程、港口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机场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三是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推进重大项目管理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验和做法,开展设计施工一体化试点,积极探索代建制、BT、BOT、EPC等各种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促进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市场化、多元化。加强城市化过程中的有关建设问题研究,研究解决以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节点改造升级、城中村和老工业区改造升级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问题,促进城市功能更新换代。推动开展第三轮重大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联合会审制度,前置审批环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四)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大做专建筑业。

一是实施大企业战略。建立大型企业认证评价体系,设立大企业“绿色通道”,建立企业与政府定期沟通机制,积极扶持大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组织开展国内外大型建筑企业集团重组兼并的实例研究,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形成1-2家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横向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支持企业在创业版上市。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鼓励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在*设立总部基地。

二是扶持优势企业。政府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原创设计能力,扶持建筑装饰、玻璃幕墙、智能化、钢结构等优势企业的发展,逐步扩大我市装饰企业在全国百强中的比例,并率先在这些领域赶上香港和新加坡。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年新批环保和智能化工程企业5-10家;通过推进节能改造,培育节能服务企业;通过市场准入、市场开拓、联合经营和资质升级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港口、航道等紧缺行业的发展。

四是实施品牌战略。研究制定我市建筑业的实施品牌战略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的品牌评价体系、品牌推广体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制度,打造我市建筑业的知名品牌形象,提升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认真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两种资源状况,制定建筑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规划,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培育跨国企业。钢结构、玻璃幕墙、建筑装饰等优势行业要继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探索走出去企业服务机制,建立“走出去型企业服务名录”。

六是完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出台《*市劳务分包管理办法》,给予劳务企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劳务企业发展环境。充分运用劳务资质审批权,发展20-25家劳务企业。推行劳务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启动建筑劳务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劳务分包行为。完善建筑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劳务工生产操作技能。

七是完善预选承包商制度。尽快将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的范围覆盖到所有专业类别,并建立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等新的预选承包商名录。进一步创新预选承包商制度,研究将预选承包商名录由企业进一步延伸到个人;研究建立优秀企业免检制度,对于实力强、业绩好、信誉佳的企业,实行一定时限的预选承包商免检。进一步完善预选承包商准入与清出机制,并将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作为预选承包商的遴选指标。

(五)深化招标投标改革,构建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一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继续深化招标投标改革。贯彻落实市政府67号文件修订版,借鉴国际工程招标投标惯例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合理低价中标原则,确保“三公”与择优的统一。全面推行资格后审制度等举措,实施优质优价、鼓励创优等政策,强化招标工程的后续监管,继续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建筑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中标价控制在合理水平。通过相应的招标投标政策,进一步提高中标集中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建筑,实施长期的质量发展战略,实现良性发展。

二是完善招标投标程序。改进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基本实现商务标和信誉标的客观化评审,最大限度地减少评标专家的主观随意性。简化技术标书的编制,在建立企业标准的前提下,试行标准卷和专业卷的投标方式,降低投标成本。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大企业“绿色通道”服务措施,提高招标投标效率。加快制定承包商履约评价制度和评标质量反馈制度,给予招标人在承包商履约评价、评标方法选择等方面充分的主导权。

三是强化评标专家管理。在继续扩充专家库的专业和数量基础上,加大力度查处不规范的评标行为。建立资深专家库,发挥资深专家的权威和导向作用。建立对评标专家的长期培训制度和考核系统。

四是建立完善各类交易品种。编制和完善各类专业项目的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特别要研究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咨询服务、总承包、项目管理等招标的评标方法,以适应扩大交易功能的需要。加强对交易中心行政效能的督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管理,有效降低招标投标投诉。

五是推行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树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理念,抓紧编制适用于前期工程估算、概算计价和适用于使用维护期和拆除回收期的计价标准及相关指标。抓紧出台轨道交通工程估算概算编制办法及相应指标。建立适合于市场需要的信息体系,及时、准确造价信息。将节能环保纳入项目成本效益分析的范围,尽快编制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建筑垃圾排放等工程造价标准。

六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完善商务标清标制度,加强对低价中标项目的监管,确保市场与现场“两场联动”。建立标底审查阳光作业机制,加强对标底和结算工程量的核查工作,防止故意虚增标底,抬高造价。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备案制度,强化对合同工期、价格等的审查,杜绝“霸王条款”和“阴阳”合同。进一步加强现场跟踪管理,强化对重大设计变更的监管,完善结算审查制度,对低中标高结算的工程进行曝光。借鉴香港、新加坡建设工料测量管理经验,创新现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七是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推行企业诚信手册,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多方面采集信用信息,构建统一诚信网络平台、统一诚信评价标准,统一诚信奖惩机制的市场诚信体系,形成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市场氛围。

八是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认真执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加强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监督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市建筑市场严重违法行为特别处理规定》,对违反建筑市场秩序的市场主体及其执业人员,依法暂扣资质证书、执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证书。

(六)加强建设科技创新,推进建设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

一是全面实施建设科技“*”规划。成立全市建设科技委员会,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好参谋智囊作用。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和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机制,提高建筑产品的建筑含量。加强与科技、环保部门的协调、沟通,探索和建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体系,重点研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方面的技术,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实施建设标准化发展战略。以世界一流城市为目标,提高我市建设行业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积累与总结,积极制定企业标准。继续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弥补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不足。对促进行业进步显著的重要技术,通过试点示范和专家论证,编制推荐性的技术规程。加快技术立法,逐步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向技术法规发展。

三是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强万科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建筑工业化系统调研,引进、消化、吸收世界一流城市的建筑工业化技术和标准体系,提高建筑构配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定型化程度。全面推进预拌砂浆工作,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四是推进建设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金建工程”,建立覆盖全市建设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年将在地铁5号线等重大项目上开展数字化工地试点。鼓励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行业。

一是建设和谐工地。鼓励企业推行健康、安全、环境认证,努力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建设工地配备一个大食堂、一个医疗室、一个洗浴室、一个阅览室、一个娱乐室等“五个一工程”,评选10个和谐示范工地。抓紧推进建工村生产、生活基地建设,为建筑企业和工人解决后顾之忧。

二是培育建设文化。组织全行业专项劳动技能竞赛,开展文艺汇演和运动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行业积极培育“和谐、务实、创新”的建设文化,形成建设者自豪、建设者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是加强维稳工作。加强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整合建设系统维稳、清欠、应急、、综治等机构,实现资源统一调配。在施工许可环节,全面推行建设各方主体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书制度,并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维护社会稳定表现,作为预选承包商入选条件之一。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八)加强城市燃气管理,确保供应与使用安全。

一是加强燃气行业管理。认真执行《*市燃气条例》,严格燃气经营活动的市场准入和后续监管。强化层级监督,加强对燃气站点网络的管理。完善管道气特许经营的监管模式,提高燃气行业的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全市管网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确保全市管网建设“一盘棋”。

二是加强燃气供应与使用安全管理。建立燃气储备制度,有效保障燃气供应安全。编制燃气安全管理手册,将安全管理贯穿于燃气供应、储存、运输、使用和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加强燃气事故抢险应急演练。建立燃气监管信息系统。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燃气燃烧器具。以地下燃气管网保护为重点,加强对燃气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避免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推进天然气转换工作。抓好天然气转换工程协调管理,确保转换任务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对燃气汽车、分布式能源、油改气、LNG的冷能利用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扩展天然气的应用范围。

(九)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推进制度创新。

一是加强建设立法工作。完成《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条例》的制定,积极开展《建设工料测量条例》、《既有建筑安全使用管理规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涉及循环经济、民生方面的立法调研。加紧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在内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二是加强委托执法监督与指导。以强化执行力建设为核心,分解落实执法责任,全面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委托执法情况月报制度。全面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对各区建设局以及保税区、大工业区、光明新区建设工作的支持、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区域统筹协调能力。

(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造就一支敢干会干的干部队伍

一是营造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新一轮思想解放大学讨论为契机,在全局系统上下营造有胆有识、敢闯敢试的氛围,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坚决破除墨守成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工作作风。要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不解放思想、无创新思路、缺敢闯精神的领导干部,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对大胆解放思想的同志要加强激励,宽容失误,注重保护,甚至委以重任。对全年各项工作,要分解责任、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对完不成工作目标的干部,必须进行问责。

二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对全局系统人才状况的研究,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教育培训,推进素质工程。建立健全科学评估指标体系,推进绩效工程,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发展机制。探索评估主体多元化的开放式评估新机制。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示范型服务窗口为目标,完善业务办理规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内部管理能力,继续保持我局绩效考核及重大项目考核的“排头兵”地位。

三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清廉政风。狠抓反腐保廉教育,开展“特区干部好作风”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继续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建立起覆盖人、财、物管理、机关作风建设、岗位责任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和政务公开等多方面的党风廉政责任体系。

四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决定,加紧研究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法定职能和地位,做好局属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它们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建立健全工、青、妇组织机构,创新机关文化,活跃机关氛围,创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十一)办好十件实事,开展十大创新课题研究。

*年,要围绕“绿色建筑年”活动,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平台;二是筹划建设绿色建筑展览馆;三是创建“十大绿色工地”;四是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十大和谐工地”;五是启动建工村生产、生活基地改造工程;六是全面完成电子辅助评标系统的建设;七是全面推广“平安卡”;八是全面完成天然气改造任务;九是全面启动“金建工程”;十是建立科学的干部队伍绩效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