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22:4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论文

篇1

1.高等特殊教育专业招生学校、专业、当年报到学生数量分析。高等特殊教育是特殊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级,是县级中等特殊教育的延伸,大力发展高等特殊教育为广大残疾、残障人士提供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拓展了残疾、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渠道。2009年,河南省特殊教育专业招生学校只有5所,招生专业5个,当年报到学生2051人。2013年,学校扩大了2.4倍,专业达到了25个,当年报到学生14879人,是2009年的7.3倍。五年来,高等特殊教育专业设置、招生学校、当年报到学生数量发展速度较快,基本满足了中等特殊教育学生继续深造的要求。

2.特殊教育本科、专科、中专专业设置情况。特殊教育专业体系包括中等特殊教育、高职高专特殊教育、本科特殊教育,从表2可以看到,河南省特殊教育专业体系中,中等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数量最多,高职高专、本科次之,招生学历程度与招生数量呈反比关系,整体大概呈金字塔形状。自2010年开始,高职高专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数量增长较快,由2009年的12.8%发展到2013年的45.2%;中等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基本保持在50%上下的比例;本科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呈下降趋势,2013年占全部录取学生的5.1%。

3.招生学生的残疾、残障人士分布情况。根据国际上对残疾、残障分类,表3统计了2009年以来,调查单元特殊教育专业招生学生中残疾、残障类型。可以看到,目前学校招生残疾、残障人士主要以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为主,三种类型的学生占到招生学生总量的97.6%,听力残疾学生尤为突出。智力残疾、精神残疾招生数量比较低,并且五年来一直维持在0.2%的比例。

二、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对口就业率是衡量专业设置、教学水平、学校知名度等的重要指标,用人单位满意度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指标,离职率是反映毕业生在某些岗位转换情况。表4可以看到,五年来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比较高,一直维持在5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毕业生离职率低。

2.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情况。以2011届毕业生为例,依据美国SCANS标准,把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分为科学思维能力、基本工作能力等五个方面,表5可以看到,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最强,管理能力最低,理解与交流能力也有待加强。

3.毕业生职业取向情况。职业是人们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手段,人们选择职业前对某职业的岗位、方向进行的挑选和确定就是职业取向的内涵。职业取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前所必须进行的一种重要行为,是构成职业选择的基本因素之一。通过职业取向,有利于人们正确地选择与自己所适应的行业、职位。表6反映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取向的比例,认为职业取向常规性达到40%,表明残疾、残障毕业生缺乏创造性,个人性格谨慎和保守,对于冒险和竞争反应不敏感;社会性只有10%,表明残疾、残障毕业生与人交往、沟通方面欠缺,不关心社会,不注重人际关系,融入社会比较难。

三、结论

1.残疾、残障人士学习机会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残疾、残障人士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国家基本实现了特殊教育体系,残疾、残障人士继续学习机会增加。国家、社会、行业等投入增加,表现在扶持政策的出台、资金多元化的筹集、办学形式的灵活等,使残疾、残障在享有国家各项补贴的同时,能够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体系,学习生存、生活的各项技能与本领。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增加残疾、残障人士学习的专业,更多地融入社会性、职业性、开放性的职业选择,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残疾、残障人士从中受益。

2.专业设置的社会性、职业性有待加强。从宏观上给予特殊教育学校设置专业方面的指导,综合考虑专业设置的职业性、社会性。残疾、残障人士被社会接纳需要多个方面的支持和照顾,更多的是提供制度方面的便利,通过特殊教育体系,让更多的残疾、残障学生既学到人生存在的价值,又学到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一技之长。因此,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体系在首先考虑残疾、残障人士生活适应性的前提下,从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到各类专业中等、高职教育学校,将职业性、社会性放到重要的位置,把开办适应社会、职业化的专业作为中、高职学校发展的方向。通过加强社会调查,开设更多适合残疾、残障人士特点的专业,同时增加实习实训环节投入,以满足学生职业性、社会性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扩大本科层次的学校招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本科层次的特殊教育招生专业数量少、招生学生少,使一些有志的残疾、残障人士不能进入到本科院校继续学习,造成特殊教育系列、学术性、实践性的瓶颈。没有较多的高等学校入学通道,就没有提高残疾、残障人士更高学历层次的机会。特殊教育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是中专、高职高专、本科体系的贯通,另一方面是提供更多愿意学习、能够学习的机遇。应该加大本科层次招生规模,提高特殊教育体系的学历层次,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在充分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就业需要,增设本科层次残疾、残障人士学习专业,让更多的残疾、残障人士有机会、有条件接触高等教育,让人人平等成为现实,让更多的残疾、残障人士参加社会管理、服务社会成为可能。

篇2

开设栏目

教育论坛、高教研究、信息视点、教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文教育、音体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探索、治教方略、热点研讨、名师论坛、管理天地、教育动态、教坛广角、特殊教育、班主任天地等。

征稿范围

1.有关科教兴国战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

2.有关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教改研究方面的论著;

3.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科研,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体会和方法等;

4.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的讨论与争鸣,人才培养模式、方法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5有关育人工程建设及学校的行政管理研究,治校方略和师资队伍建设等。

征稿要求

1.文章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健康、观点鲜明、资料真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实用性。

2.文章要求:来文请在题目下写明作者的姓名、单位(省市县学校)、邮编;正文前面要有“摘要”(一般在100字以内)和“

关键词 ”(3~5个)。文中如有引用

参考文献的内容,应在文末设“

参考文献”项,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

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或刊物名。

3.文中涉及计量单位的,一律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名称;文中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要用图表。

4.本刊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删改,不同意删改的稿件必须来函注明。

5论文按来稿先后顺序刊发,请提前来稿,收到稿件后1个月内出刊。

6文章不得抄袭,文责自负。由抄袭引起的一切法律纠纷,我社不负任何连带责任。

注:请务必将电子稿件投入投稿邮箱:zgjsyjyjy@126. com(电子稿收稿专用)

纸质稿件请寄到:北京市海淀区北京邮电大学220号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