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23:2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育信息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已经培养出大批的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了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当下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的基本素质。当下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增加了与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并且在各个专业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目前的很多高校几乎都培养了一批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
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资源。可是放眼当下,我们还是很乐观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资源建设中转移到建设资源管理平台以及资源的应用平台上面,已经转移到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及大学数字博物馆上面,而且这些网络资源体系也在逐渐完善。除了上述之外,我国的有些高校还建设了网络学院,网络学院的开设方便了远程授课,方便了学生辅导答疑。这些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卓有成效。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数量逐年增多,从而很快地我们国家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高校校园网的覆盖范围以及出口带宽都在增加,高校运用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的种类与科目也在逐渐增多,此外对于多媒体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生产的典型代表,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先进方法的引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为此笔者探究了几点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
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全球优秀公选课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申报以及建设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等。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利用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给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与平台建设的有机融合;其次利用平台建设的机会,让信息化手段监控教学实施各个环节。所谓的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是指在支持“质量工程”的基础上,革新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认证、革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程度,革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水平建设与教学管理制度多种需求,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飞跃。利用先进的技术与高校内部的优秀资源优势,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数据搜索引擎,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另外在该平台上分享全球优秀的公开课视频,积极地将全球其他学校的优秀视屏引入到我国内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上,还可以丰富我们高校的公选课资源。精品课程的申报是针对教师说的,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激发教师上课以及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其余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诸如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都其自身的优势,对服务于教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设备,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其教学的普及程度根据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到。尤其是在3G业务的商用之后,移动网、互联网以及电话网三者之间已经实现同步,这种融合的优势如果应用在高等教育上,其效果与影响力将大的惊人。所以笔者在此呼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这样的话将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校园内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无形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氛围,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四步推进措施
此外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过去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发展创新。对于未来的为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四步推进。首先,成立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办公室,便于加强统筹与指导,统一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其次,加强对于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专门人才队伍,主要负责推广和培训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开展;第三,将网络教学的应用更改为学校的教改项目中,并且为其提供专业的项目支持也可以有选择的支持,在这些支持的项目中,选择一部上乘之作作为网络信息教学的优秀案例,加以推广与宣传,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网络教学;第四,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立教育信息化的宣传栏,让更多的师生关注此类建设,扩大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力度。比如学校可以设专栏,还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教育信息化网页,打开学生的视野。
篇2
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除衣食住行得到显著改善,电子通信产品的普及是现代化发展的最直接体现,大学生处于接触这些产品的最前端人群,学生可以借助电子产品从网络上得到一切想要的信息,包括实事新闻、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席卷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纷杂的网络信息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获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体现为获取方式具有随意性、共享性、互动性、实时性和混淆性。这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大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信息共享能够使大学生摆脱知识权威的从师心理,激发探索未知验证新知的信念,信息互动便于大学生增强协同学习的观念。信息实时能够保证大学生随时了解知识前沿信息,但是网络信息的容量巨大,精华与糟粕共存,信息污染严重,由于获取方式自主无限制,使得许多大学生上网成瘾,迷恋于网络游戏出现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这种矛盾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切中了高等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任务为“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与创新理念相结合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长期以来都为教育研究者所重视。信息化进程改变了大学生的获知方式,同时也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理念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要遵从信息化发展进程的步伐,这需要教育管理系统制定出适当的改革方案和完善的实施手段,从创新的本质出发,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罗杰斯认为创新理念包括认知、说服、决定、实施、确认几个阶段,即从个体对创新的初次认识,到对创新形成一种态度,到决定采纳或拒绝,到实施这个新想法,再到认可这一决策。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与创新理念相融合的执行主体。信息化教育中师生的创新理念互动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深度理解和熟练操作,还需要学生对信息化课程学习模式的认可,而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促使他们主动的适应学习模式的改变,而对教师而言,则需要强制自己去更新和创造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三、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理念的革新导致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必然,在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知识来源,教师在传统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将不复存在,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渐被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所取代,教育目标也从重视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创新人才转变,这都迫使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等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教师和学生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实行异地同步辅导、讨论和交流,这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和充实自身的素养和信息能力,在学生优良素质形成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监督员,当学生思维走向误区发生偏离时及时干预纠正,以诱导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四、通过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学
生的创新性思维活动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才能激发产生的,而信息化教学模式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新性思维活动。就环境而言,大多数本科院校都配有计算机室、网络图书馆,学生可以通过它们查阅最新、最前沿的资料,这些将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有力支持。许多课程正在由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转变为网络课堂模式,其中设有很多模块,包括BBS、网上答疑、网上问卷调查都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便于学生及时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另外,学校的各种开放共享性课程设置可以开阔学生的新思路,使学生产生新见解,如:网络精品课程,可以实现各高校间高水平教师经典讲座的共享;学科公开课程,可以使学生不受专业限制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开放实验课程(包括网络虚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无约束的实践空间和免费仪器设备资源。学校积极鼓励建设各种竞赛平台,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编程大赛等,通过平台让学生实时的了解各种比赛的最新动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五、电气工程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宽口径技术人才是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
1.信息化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等,这类课程中理论公式繁多,结构图复杂,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书写板书和画图,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和厌烦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引入为电气类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视频动画给学生讲解复杂的电机结构,也可以在线搜索最新的发展动态,让学生适时地了解学习对象。另外,信息化平台设置有交流反馈模块,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空间。
2.开放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电气工程类的实践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尤为重要,但高电压的实验条件非常危险,实验过程中的接线错误和合闸疏忽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开放虚拟仪器实验平台可以模拟仪器设备的运行过程,在计算机中形象准确的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及自动化的应用,学生只需登录平台,便可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这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安全的实验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开设自主研发式电气课程设计传统的课程设计局限于规定项目的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由学校提供固定的实习经费。自主研发式课程设计是以学生的主观意识为主,由学生通过网络或者信息平台自行选题,自主完成设计过程,并要求能够将设计的成品进行销售,或者被企业所采纳,往往自主研发式课程设计周期较长,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学习与社会需求接轨,增强社会竞争意识。
4.建立创新与应用为主的毕业考核标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高校毕业考核标准的高低决定着其能否吸引企业的眼球,单一的毕业考试与毕业论文已经不能够体现学生素质的高低,新的考核标准应该具备多样化、实用性的特点。下面举例介绍一种考核标准:(1)各科学习成绩合格;(2)在所在系的所有教师和同学中有60%认同道德素质合格;(3)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并得到5名以上专业教师的认可;(4)攻读学位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在两家以上企业进行过实习,并得到主管领导的认可;(5)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获得过国家级(如专利)或者企业认可的产品设计证明;(6)在国家正规比赛中获得三等以上奖项。在上述考核标准中,6项均达到的为优秀;满足前5项为良好;满足前4项为中等;满足前3项为合格。考核标准是学生走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因此标准的制定应该结合时展趋势和专业特点综合制定,学校可以通过毕业考核标准来约束学生从入学起到毕业的所有行为和方向,使学生自觉产生努力和创造的激情,也给企业创造了一个获得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有效途径。
六、结束语
篇3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质使得这一学科的软硬件环境极为重要,不仅需要条件良好的网络教室,数量充沛的教学设备,先进的软件资源,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纵观当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整体教学环境,城市地区的小学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虽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教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软件资源匮乏,这些都极大束缚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地区,软硬件设施满足日常教学都较为困难,更无从谈及网络教室、计算机、软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课堂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前紧后松,即一堂40分钟的课程,教师往往用15-20分钟授课,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练习、活动。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自觉性好、主动性高的学生来说较为适宜,便于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行探索学习中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处于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时间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他们将此作为奖励,利用自由练习时间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加之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不足,对教学密度和难度的掌握不够,极易造成课堂管理的失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散漫。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课堂活动,但由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妥,很多练习都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设计、创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热情不高,课堂成效不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对策
切实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并提出切实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软硬件环境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
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针对一些小学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匮乏的现状,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度倾斜资金,保证学生学习所必备的环境,完善网络教室、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设备,同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使其能够更好胜任工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不管信息技术课程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竞争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此学科的重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合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开展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分开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结对互帮的等形式,强化授课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多元方式教学策略灵活运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类和操作知识类,对基础知识课程来说,可以选择讲授法,同时配合图解法和提问法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影响。而对于操作知识类,则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篇4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面向的是一批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还不能完全自理的低年级学生,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耐力、理解能力均处在尚未开发的阶段,还不能很好的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和知识,单纯依靠老师的授课或者学生自己的想象,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汉字产生深刻的印象而增加难度,只能简单的停留在汉字表面的识记层面上。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们识记汉字,可以将抽象难懂的汉字转化为具体直观且简单易懂的图画,将没有生命的汉字以一种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也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和内涵。
2.创造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局限在一本薄薄的教科书中,在一定程度上将现实生活同语文课堂教学分离开,没有把生活这本“大书”与教科书这本“小书”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但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只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有效渗透,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在创造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实践机会,创造性的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语文知识加以巩固和创新。同时,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的即时信息。此外,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更多的层次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知识。
3.利用多样的方式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
采取信息技术化进行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多样化的知识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方式将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具体、感性的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样化方式更为直观的领悟课本中的内容,营造学生与课本间一种更为良性的氛围,为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疑难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中表达的是对北京首都的向往之情,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首先了解一下学生们对北京是否了解,有没有在北京游玩的经历或者有没有学生已经掌握关于北京的故事。通过这样的课前调查,可以确保教师心中对学生的知识面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继而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学习到他们还不曾接触到的北京,并在一定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接触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讲诉的故事,播放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的旅游宣传片,并在播放过程中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诉,让学生们对北京的独特及美好有更为深入的认知,确保学生们也能随着作者的情感对北京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之情。
4.结束语
篇5
专业教师根据从业人员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服装多门课程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课堂演示、师生交互、模拟仿真、远程教学等目的。教师制作适合服装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建设多媒体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软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学习过程。建设以图文、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为主的信息资源库,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知识讲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一个形象的学习情境,专业教师根据服装行业特点开发模拟仿真教学软件,增加学生对实操环境的了解。比如:在《服装陈列》课程上,学生在机房先进行卖场模拟仿真软件操作,对卖场空间、通路设计、货架摆放等有了直观的认知之后,再设计卖场的陈列布局,最后带着设计方案进入商场实操,大大提高了实训效率,通过实训后的学生,再到店铺实际操作,工作技能娴熟,操作手法准确,普遍得到店铺工作人员的好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逐步使学员在网上完成“专业知识的预习与复习、提前了解实训品牌的文化和产品结构、实训后上传实操录像做到资源共享、掌握国内外最新流行动态等”。针对服装品牌营销,建设ERP服装电子商务管理系统,使学生可以直接模拟服装企业管理流程,将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模拟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形成信息化实战环境,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真正提高服装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服装行业未来的主力军,从基础抓起,逐步更新企业人员
2.1全面构建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建立“重时尚、厚技能”的培养目标。信息化教学使学生更快捷地掌握国内外流行资讯,开阔学生视野,了解最新的服装市场行情,有效整合课程各个环节,提高高职技能课程“理论知识信息化;企业项目入课堂;实训操作模拟化;岗位实战进职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效率。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达到普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提升学生形象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继续开发服装类模拟仿真软件,使课程标准和岗位标准有机融合,缩短学生实操差距。
2.2合作开发ERP管理软件模拟服装品牌管理流程,创新服装营销类课程实训技能培养模式。对于服装制作、服装裁剪等课程来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授课方式比较适合,但服装品牌企划、服装店铺管理等服装管理类课程,一直是授课难点,高职学生对理论多的课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不强,项目组拟通过ERP软件系统对真实企业产品模拟进行服装商品进销存、流程管理操作等,使学生直接掌握管理的要素和知识点,并能够直接用于企业的操作。学生通过模拟课程之后,直接到服装店铺工作,能够对进销存等数据分析、商品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3探索一条课程服务行业的有效途径。为解决服装业从业人员知识老化,信息不畅通的问题,高职教育要在应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企业员工内训等企业项目同时,推广先进的多媒体授课形式及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强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加速服装加工型企业转型服装品牌公司,满足服装行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和职业素质提升的需要,以课程服务社会的同时提升高职学院的行业竞争力。
3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在职员工以及高职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通过远程教学的手段有机融合起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使没有时间集中上课的员工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内涵,信息化教学平台着重应用电子课件、多媒体、动画教学、微课程等主要载体,以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提升了在职员工以及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完成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也完成了企业对员工提高技能水平的要求。通过信息化建设,网络技术可以帮助学校延伸职业教育空间,打破时间和空间上对学习环境的束缚,学生无论在校内、校外,无论毕业前、毕业后,都可以享有持续学习的机会。
4服装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
通过课堂演示、师生交互、模拟仿真、远程教学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服装专业课程现代化、数字化程度。项目组将采用模拟法、探索性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等进行课题的研究。分析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模式改革。首先,制定服装专业信息化课程建设计划,将服装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职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与计算机技术专业公司进行合作,专业基础模块课程重点建设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专业技能模块拟结合课程特点开发1-2个模拟仿真软件,随着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深入再逐步增加其他科目的开发建设。职业方向模块以建设网络课程、微课程为主,如服装品牌设计、服装网店营销等,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和终身学习,提高职业竞争力。其次,根据课件、模拟仿真软件、网络课程、微课程的建设情况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别的教学软件大赛,提升服装专业信息化课程的建设水平。使用并推广信息化教学模式,借鉴国内成功的教学案例,形成综合课企两方面使用效果的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为企业培训员工。
篇6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应该适应信息化时代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设备资源,优化课时资源和教学方法,优化教材和教师资源,优化教学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将使教育教学手段和工具进入智能化时代,使学生的学习朝着多样化综合味性个性化等更高的层次发展,并将极大地拓展高等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大幅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使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得到全面的提升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设备资源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发展到远程教学网络教学设备设备资源初建过程中就应考虑优化使用问题,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前提,兼顾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根据资金情况做到:先主后次,先重后轻,先急后缓,逐步增加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建成教学网络,1-2个前端演播室,几个终端多媒体教室,几个专用多媒体教室前端演播室用于拍摄和直播主讲教师授课,终端多媒体教室用于学生听课和自学基础课教学应以网络化的大型授课为主,专业课内容应以专业多媒体教室为主学生不仅能在校园内的多媒体教室,而且能在宿舍家里或任何能上网的地方,按自己需要开展学习,这就完全突破了封闭的校园教育概念,为通过网络开展高等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时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阶段,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查询网上资料,制作成电子教案砍掉板书时间教学实施阶段,利用多媒体传递信息,使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利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把教学内容,难点重点投到大屏幕上讲解,不再用板书,展视迅速快捷,节约了大量时间,并且中间还插入超文本信息,播放大量图片动画声音效果,课堂有声有色,不再单调枯燥,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网络教室学生可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动手操作实习,遇到问题随时调用在线帮助来解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提出问题,点明重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会查寻资料,寻找答案废除教师写黑板,学生抄笔记的不良习惯讲课与自习不应该再有明显的界限,讲课中有学生自查资料,自习中有教师的交互答疑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何处检索信息如何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教与学的交互化加强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和文化的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得到鼓励和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学由单向灌输改为多向交流,师生间建立起更加民主平等的关系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材资源
多媒体教材包含了文字教材电视教材和投影教材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完善,要根据教学内容区别对待对于基础学科,分布面广,有实力的院校和开发商已经组织了强大的力量进行了成功开发,质量较高,价格较低这类教材应以购置和网上下载为主,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专业的内容,应注意网上资源的利用,下载所需资料,购置市场上已有资料对于独立专业的内容,应组织力量,舍得投入,进行开发,以满足教学需要开发图书和电教已有资源,图书资料和影视资料应存入图书和电教网站,建立检索目录,以供查寻和使用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师资源
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以较少的教师编制数额,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师承担的任务按能力进行分工优化和岗位优化,对授课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课堂教学,具有科研能力和多媒体开发能力的人员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一人多班授课,并不需要增加教师编制,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个人准备个人实施的模式,建立多人准备一人实施或多人实施的新模式,学生可以得到最优教师的授课这样,课堂教学力量不足,助教也能上课的状况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教师资源合理分配,达到优化教师资源的目的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管理工作
篇7
高中化学的枯燥让很多初学者很难提起兴趣,主要是太抽象,让人很难理解。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图文和音像可以把抽象微观的东西具体直观地表达出来。例如,讲到氢气分子(H2)的时候,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分子的组合方式,不仅浪费时间,同时对于抽象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非常吃力。但是如果用视频展示两个氢原子是如何通过电子配对形成稳定分子的,这样学生在看到的时候就可以直观理解了。另外,通过信息模拟技术,可以现场模拟化学反应发生过程,可以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最后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模拟软件多次重复做化学实验。传统的实验方式太浪费,同时还存在危险,学生可以在软件上反复模拟实验,确保实验过程不会出现差错后再去实体实验室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实验经费,还能保证实验安全。另外有些不需要操作的实验甚至可以直接在虚拟软件上模拟运行。不仅如此,在某些反应发生时,有些需要观察得十分细微,这时可以先通过模拟软件把反应发生时的效果放大,让学生了解主要特征之后再在实体实验室观察,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试卷,通过题海战术提高自己的成绩,这与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后,网络上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指导,自己在网络上寻找需要的资源。另外,学生可以把网络上存储的教学视频随时下载观看,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部分,现在化学又分为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生命科学,所以在遇到相应题目或者知识点的时候,教材中可能并没有详细的解释,但是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自行查阅各种补充知识,甚至通过这些知识把相关的问题串联在一起。另外,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现在,科技发展速度飞快,有一些本来模棱两可的结论,可能过了几天变成肯定的结论了,这就需要教师掌握相关信息,避免出现教师讲授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教师不如自己的想法。
三、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一些复杂概念和抽象理论,认识这些问题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可能会让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吃力。但如果能采用多媒体技术对这些问题进行模拟,那么学生会得到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加快认识过程。例如,在介绍晶体种类时,将不同种类的晶体类型通过三维动画加以演示,那么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可以大大缩短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一个钠离子吸引6个氯离子,同时每个氯离子吸引6个钠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数量比为1:1,就像读者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一样,在没有学科知识基础的情况下,看到这段文字会很难理解这样的晶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如果用三维动画演示出来呢?相信即使没学过化学中这个知识点的人只要看见了就能理解氯化钠晶体是什么样子了,这就是所见即所想。
2.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软件,在课堂上演示原本无法实现的实验以及看不见的实验。有些实验反应特别快,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软件模拟,并把反应速度调低,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化学反应的每一个细节;而对于一些反应特别慢的实验,则需要调快反应进程,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的具体现象。对于硫酸的工业生产,由于需要较大的空间,所以在教室及实验室内无法模拟这样的环境,这里就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教师可以用软件模拟制造环境,这样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硫酸的工业制法;另外可以通过模拟化学反应微观上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模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在以后的实验中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实验所产生的变化,准确地了解物质的特性。
3.发挥形象思维的独特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把实验过程准确、反复地模拟,这样在学生进行正式实验的时候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实验应有的操作。
四、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所有学科的教学
利用本地多媒体电脑和网络协调工作,可以把有限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在一个愉悦的心情下把知识学会。但是,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能有一个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面对一道跨越学科的理科综合试卷的题目,如果教师素质不过关的话,即使所有的资料齐全,也未必能对学生将题目讲解清楚。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好信息化教学,一定要把多媒体电脑以及网络的所有功能都利用上。第一,要充分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面对现在高性能个人计算机,如何全面利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其实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把需要的东西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例如,利用多媒体处理软件把需要的图片进行处理。或者对某些声音文件进行编辑,模拟一些特定的环境。第二,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课堂中可能需要的课件。互联网中有很多的素材,充分利用网上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英语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找一段对话,这时候完全可以去电影中找电影的对白,这样通过电影对白和课文中的对话相对比,给学生一个可以更深理解英语的机会。最后,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更丰富的知识。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加以引导。
五、结语
篇8
凸现技术能够以新的、更具成效的方式来支持内容的表征和操作,并常常对学科本质带来基础性的变革。
2.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
是体现用具体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来改变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率。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使得TPK变得越来越重要!从技术层面看,要求技术为教育教学的目的而设计和应用,其操作和应用流程又必须符合教学法的原理;体现教与学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符合教与学的规律。从教学层面看,要求教育教学专家和教师了解并能深刻理解技术在教学功能上的可供性和限制性,并生成整合技术运用的学科教与学的境脉和方式,从而指导帮助技术能根据具体的教学途径更具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从广大教师和学生看,则要求树立现代信息化教与学的意识,彻底转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应用技术去教学与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3.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
是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基础。它超越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三个要素的形式,存在于三个要素间的动态交互(transactional)关系中。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改变,另两个要素就需要同步进行改变来予以整合。例如:剑桥语音识别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课内课外随时随处可进行朗读和说的实践机会,教学就能把课堂上T—S和T—Ss的交互方式更多地让位于技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开口实践的机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无法逾越的教学限制,同时,这样的改变又给教师带来“怎么才能了解每个学生读和说的情况呢?”这一问题。于是技术又得改变和完善评价反馈方式,让教师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与分析。这就是技术和学科教与学的整合过程。从该例子还可见,在现代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通常是新的技术出现会迫使大家去改变基础教育教学并共同重建三个要素的动态平衡。所以美国在“2010~2020变革美国教育”战略中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技术增强学习”。TPCK知识框架能引领学科课程内容及其资源、教学与学习的途径或方式、数字化教育技术开发及其应用等三者有机的整合,并在整合过程中不停顿地、动态地相互促进、发展和变革,从而使得教育教学能充分使用数字化技术;能以丰富、多元的技术更有效地呈现学科课程及实践内容,以及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操作;能用符合现代学习特征的教学途径和方式践行即满足多元化群体,又满足每位个性需要的教与学,实现教学与学习的高效性。同时也使技术能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目的性、体现现代教育教学途径、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性;能有更多教育技术的创新。在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中,TPCK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研修并努力在教学中去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站在现代教师专业化的维度,以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视野。
篇9
成功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没有兴趣的学习,没有非智力因素参与的学习,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消极应对,被动参与,这样的教学自然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教学中大多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机械而被动的学习,这是长期以来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它可以以一个全新而多样的角度来向学生传达教学信息。学生所见不再是黑板白字、静止的教材,而是一幅幅直观而生动的图片,一曲曲优美而动听的音乐,一段段精彩而形象的视频;学生所听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语言,而是多种声音;所感受到的也是多样的。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而新奇的,富有趣味性、形象性与动态感,这使得原本枯燥而沉闷的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动态性。这尤其对于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可以激起学生对英语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积极调用兴趣、情感、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来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这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如在学习“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时,我课前细心地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有着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画面,并配以悠扬而动听的音乐。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枯燥而机械地照教材讲述,而是以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这使得教学氛围异常轻松而活跃,学生处于心理放松状态,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使得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文字的语言素材转换成图片、图像与音频,还原语言教学的生动与活泼,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对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以及语言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视听结合,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一味的讲述只能是让学生生硬而机械地记忆单词与语法,而并不能充分地运用语言来进行交流与交际。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目,为学生提供视听结合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眼观耳听心思手动,将语言的学习与真实的生活与交际的场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内化,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纠正发音,让学生说得更加流畅标准发音不准,生硬而机械这是学生口语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广泛的英语素材,如教材的配音朗读、影视剧片断、经典的英语节目等,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发音,让学生掌握重读、弱读、连读、意群、爆破、语调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精髓,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制约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在传统教学中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许多知识的重难点不易突破,学生似懂非懂,这是教学低效的主要问题。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结构,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形象、直观而生动地再现出来,将其寓于直观的场景与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这样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以特殊的图文声像处理功能来化解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更加切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关于介词用法与词组搭配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将这些枯燥、抽象而深奥的介词与词组寓于丰富、直观而生动的情景之中,将抽象的逻辑概念形象具体化。通过一段段精彩而生动的视频演示,便可以将语言所难以描述清楚的介词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直观的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中,这样学生在今后便可以灵活运用。而且,这样的教学极富趣味性,可以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活跃而快乐的。
篇10
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信息通讯技术充分的融合并在教育系统之中得以应用,它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及信息社会所独有的重要组织和理论管理方式在教育领域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的过程。简单来讲,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上深入全面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一个过程,以此来达到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即信息化教育的局面。
2、教育信息化的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上。从技术层面上讲,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达到共享,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小;教育信息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系统的设备性能更加的可靠、标准统一;教育信息多媒体化使得信息表呈现复杂现象虚拟化和多元化。教育信息智能化使得教育信息系统的人机通讯自然化、教学行为人性化。从教育层面上讲,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任务合作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个性化、资源全球化、教材多媒体化。
二、山西朔州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划
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包含硬件系统工程和软件系统工程。硬件系统工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山西朔州市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呈两极分化:经济落后的地区,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不健全,相对较弱,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却明显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比如对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对单个学校来讲是必要的,但如果整个区域的每所学校都建设一个系统而大型的教学资源库就显然重复、浪费了。软件系统工程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与硬件系统工程同样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重硬轻软”的发展倾向,也就是说,大部分学校都热衷于网络基础设施与硬件环境的建设,不注重软件资源的开发、建设。甚至还有些领导认为把校园网建好、有足够的电脑就够了,在软件方面投资建设是一种浪费。孰不知,硬件与软件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不在软件资源方面做合理的投入,那么在好的硬件也只能说是一堆废铁,那才是真正的资源浪费。
(二)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困难
随着朔州“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开展,基本上发达地区的城市中小学校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但这些学校只是“信息孤岛”,因为个学校之间并没有彼此建立连接,有的校园网甚至除了能接入Interne外,和外界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资源共享交流。造成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困难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由于各种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区域内联网的校园网之间也不能交换数据。例如,市一级、区、学校各自自己的学籍管理系统,而且各个系统各有侧重,顾不兼容,这样就使得交换数据十分的不方便;二是信息化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复杂性、制订周期偏长并且明显滞后的客观事实也造成了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困难;第三是人们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使得网络中对某些资源进行必要的共享限制,这也是当前倡导网络时代“自由共享”遭遇到的一种常见尴尬。
(三)区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朔州各个地区的教育、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机遇和水平有所不同,各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一般来讲,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是成正比关系,山西朔州市东部地区或城市地区因在人才资源、信息环境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教育总体水平较高,基础教育信息化也能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投入长期以来得不到满足,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教育总体水平偏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就面临着诸多困难。
(四)信息资源的应用绩效不高
各个学校已经建设好信息资源,但很多存在这不同程度闲置荒废现象。有的学校建好的电脑教室只用来迎接来访嘉宾使用;有的学校购置了昂贵的、专业的校园网服务器,却没提供任何服务给广大师生的教育教学。因此大批己建成的教育网络根本无法发挥作用使得信息资源的应用绩效不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校园网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低导致的信息资源应用绩效不高。教育信息化主要是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实现的,如果好的规划和管理策略因技术方面的原因不能得以实现或者说不能通过信息技术来使管理更加合理、科学、有效,人们就会逐渐的放弃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第二,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够高导致的信息资源应用绩效不高。老师是传授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只有老师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利用信息资源来培养学生。也就是说,只有教师能够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才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来培养学生;只有老师具备了信息素养,培养出的学生才有可能具备信息素养。第三,教学资源的建设相对匾乏导致的信息资源应用绩效不高。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次数比较少,或对信息资源的综合性应用比较少,导致了信息资源的应用绩效不高。
三、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措施
(一)基础设施整体化
区域教育网一般是指利用宽带数据通信骨干网来连接当地的教育行政区域内所有的教育单位内部网络的数据传输网络。它是对一个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与建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国大城市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或区,目前都已经具备发展区域教育网的条件。在城市里,区域教育网更多表现为城域教育网,是通过依靠当地的电信宽带网来连接教育局办公网和所管辖校园网的区域网,亦称教育城域网。区域教育网络建设是一个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为区域教育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的大型综合性教育信息化工程。它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本区域教育行政区域中心的教育网络、地区教育局以及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内部办公网、三个方面。本区域教育行政区域中心的教育网络是教育教学信息中心、区域网络管理中心、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教育资源中心及远程教育中心;地区教育局以及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内部办公网是对本区域的教育系统实施全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中心;区域内教育局所属学校的校园网络是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支撑平台。
(二)区域建设科学化
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充分行使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权和决策权,针对区域教育网实施科学调研与规划,实际应用,分步骤实施建设任务。尤其是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审计与论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盲目跟风,要合理部署,是从源头把握,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区域教育网络特别是区域中心网络在信息化基础建设占据核心地位,无论从从技术和资金上,还是应用人员的素质、网络管理水平、和网络建设经验上,区域教育网建设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建设周期一般都较长。区域教育网中其应用层次、网络规模、网络接入类型、宽带速率等在区域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得校园网是中心网络次级接入网络,其网络标准或结构应该与中心网络兼容或一致。因此,在以区域中心网络基本结构的为前提条件下,开始校园网以及接入的试点;在建设好中心网络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时,开始在校园网初端推广进行使用;对于在区域内范围内的学校,进行分批校园网建设;关于校园网的应用,有侧重点进行应用试点等等。
- 上一篇:脑出血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
- 下一篇:脑外伤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