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07:5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信息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宏观发展不均衡、微观应用不协调的问题,问题产生直接源于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的模糊。通过提高认识、强化软硬件建设以及建立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因素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信息化研究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覆盖到中小学,几乎遍及教育实践中的各个领域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却较少引起人们关注。这种研究上的偏失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但社会的发展使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国家也因此做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决策,并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1]。在这个背景下,梳理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找到一些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深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
首先,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良好的外部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这种政策支持给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其次,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在早期介绍借鉴国外信息化情况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近年来开始本国、本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并出现一些研究成果,在幼儿园英语教育[2]、礼仪课程[3]等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本土化探索。
最后,学前教育信息化实践稳步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也超越了早期的理念上的数字化学习空间[4],出现许多学前教育的多媒体网络课件,甚至出现一些专门面向学前幼儿的专题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多元主体的加入使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实践发展迅速。从2001年起,IBM公司就与我国教育部合作,通过“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项目,为600多所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
2 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成果固然可喜,但我国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突出表现为宏观上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而这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缺少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2.1 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均衡
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信息化水平也因幼儿园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例如,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上海,截止2009年,上海的各区县园所就已经全面完成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更新,实现班班有计算机。到2010年,上海的“园园通”公办园覆盖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也加入“园园通”系统,其中黄浦、奉贤民办园的应用分别为80%和100%[6]。而在一般城市这些目标还远未达成,更不用说边远地区的一些幼儿园了。
2.2 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包括教师、基础设施、软件、教学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规划就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应用上的低效甚至无效。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滥用、机械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不但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师生交流,限制幼儿主体性的发展[7]。实践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滥用现象其实是教师与信息化设备不匹配的表现。此外,也有一些购置了设备却没有配套软件,导致设备成为摆设的现象,这是硬件与软件不匹配的表现。还有一些不顾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灌输小学才学习的学科知识,使信息技术成为“电灌”的工具的现象,这是教学模式与信息化不匹配的表现。如此种种不匹配现象,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内部应用的不协调的表现。
2.3 发展路径不明确
这种宏观上的不均衡、微观上的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虽然大家能认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而且往往也将信息化作为幼儿园的办学标准的一个指标,但相关指标的界定不够清晰,就信息化发展本身缺乏一个统筹教师、硬件、软件等各要素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各学前教育机构按自己方便,随意购置信息化设备,造成信息化发展动力的缺失以及微观上发展的不协调,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
3 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加强软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和配套的软件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许多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套的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的。当前,虽然部分地区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来看软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与学前教育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仍然是重要任务。
3.2 建立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当前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标准中往往只是将信息化水平作为园舍设备的一个二级指标予以考察,相关指标界定并不准确,往往用电视、计算机等设备数量等片面的指标来代替信息化水平,缺乏整体性,直接导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应用的不协调。因此,应该在信息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指标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gov.cn/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2]温小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1(4):39-42.
[3]孙碧华.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礼仪课程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106-107.
[4]张伯邑.数字空间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新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3(4):48-49.
[5]杨昌江,夏军.IBM和教育部携手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91.
篇2
论文摘要:作为工作在培养幼儿第一线的幼儿工作者,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近几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论述了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对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我们迎来了加快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发展契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因而研究我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就越来越显得紧迫。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价值定位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幼儿不断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的空间,使教学摆脱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加强幼儿园教育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教学信息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个体差异作选择、编排,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并改变了以往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单一的习惯思维,激发出孩子创造的火花,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
概括地说,信息素养是指掌握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能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能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易于幼儿接受与理解、能促进各种活动与教学,能把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幼儿生活、环境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信息、信息来源、传输、获取等基本知识;能利用网络媒介、各种多媒体以及多种软件开发、制作幼儿教学课件和幼儿活动环境平台。
三、学前教育专业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
(一)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及学生特点,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降低了传统的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等内容在教学中的比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普及性教育非必须掌握的东西,可少讲或不讲。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就提出过:在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补码、汉字码等教学内容,实际上是计算机普及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应该加以改革。在调整方案中增加了PowerPoint学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结合实际应用,经常给学生带去最新的计算机资讯,如微博、论坛等,不把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仅仅定位为通过等级考试。
(二)增设flash、Photoshop等课程
经过考察,了解到各幼儿园均希望本园教师具备一定的课件开发能力,可以说,能开发课件已经作为新时代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如果在教学时幼儿教师只会使用现成的多媒体软件来进行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软件是他人开发,往往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教学要求;很多时间幼儿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中使用一个很小的课件片段,由于不懂课件制作技术而不了了之,如果懂制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制作完成。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是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要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在第三学期课程安排中,把flash、Photoshop合并为一门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只需学会制作简单的动画,进行简单的图形图形处理即可。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时太少学生不能学到实际的东西,课程太多学生任务太重,压力太大,我们认为每周3课时比较合理,而且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等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以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
(三)开设一定的计算机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开设动画提高班、视频剪辑班、图形图形处理技巧班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要求。几年来,我校多次组织了课件制作大赛、动画制作大赛,通过大赛,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实践环节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上机实践与课外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的目的。我校除了课堂内要安排学生练习实践外,还利用晚自习、周末等安排计算机老师到机房值班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
(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辅助
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学校内部学习网站,每个学生均可以用自己的学号登陆,里面放置了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视频,以及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讲义、练习、测试题库。学生登陆后可以在里面预习、复习、自学、练习、提问、上交作业等,这种模式使课堂得到了延伸,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但菲.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4).
篇3
多年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始终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2011年9月15日,与国家教育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政企联动,优势互补,支持教育,战略共赢”的原则,明确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在新疆,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始终关注自治区和兵团教育事业发展,全力支持各项教育公益活动:早在2008年,就与自治区教育厅签署了《新疆教育信息化全面合作协议》。三年里,新疆移动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投资金额约7000万元,与教育厅合作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2011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新版电子政务系统”正式启用。改版过的电子政务系统功能更强大、使用更灵活,满足了兵团各级教育部门的信息化办公要求。
为切实提高兵团边远地区和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整体素质和管理实践能力,新疆移动提供资金支持开展“农牧区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培训了300多名来自兵团农牧区和15个地州市的中小学校长,其中,少数民族校长比例就占到培训人数58%。
近年来,新疆移动以“校讯通”为平台,与自治区教育系统成功开展了多项合作,如冠名举办“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新疆赛区)、“全国教师信息技术论文大赛”(新疆赛区)、“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新疆赛区)、“博客达人大赛”等,为广大中小学师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展示个人风采创建了平台。兵团中小学师生踊跃报名参加,屡次取得突出的成绩。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中小学作文大赛颁奖大会”上,兵团选送的多篇参赛作品获得了省级奖,更有两篇作品获得了全国奖的佳绩。
新疆移动在兵团中小学校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以“校讯通”数字校园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应用系统,为学校建立门户网站、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系统、智能排课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校内公文交互系统(OA)、考勤管理系统等丰富的应用模块;“校讯通”具备多种沟通功能,其中,“平安到”和“亲情电话”独具亮,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数字校园网站平台(省略/edu),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为家长、老师、孩子提供短信、网络等全方位、多方式沟通的良好氛围。
新疆移动基于以上基础,努力开拓、积极创新,持续不断地为兵团教育信息化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青年卡电子团员证团务通平台”将信息网络和现实团务服务内容相结合,为各族团员青年用户提供包括医疗保险、商家优惠、求职兼职、毕业就业以及会员活动等移动信息化服务;“高校版校讯通”满足兵团在校大学生就业、兼职、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不同资讯需求,让青年学生勤工俭学、求职打工等找准方向、有的放矢;针对学前教育的“平安幼儿园”也开始试运行,不久之后。兵团学龄前儿童的安全、成长情况也将在家长的掌控之中。
篇4
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是一所拥有58年历史的幼儿园,有着美术教育的传统特色。如今,在信息化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他们与时俱进,在“以美启智,和谐发展”办园思想的引领下,不仅扩大了“美育”的内涵,更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幼儿快乐成长、教师专业提升,打造出一所富有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北京市示范幼儿园。本期,我们将通过园长专访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2个栏目, 向您展示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的风采,一起聆听刘淑新园长的办园理念,学习教师们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共同感受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
刘淑新,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昌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昌平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好校长(好书记)、昌平区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昌平区“十一五”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试验中优秀管理者等荣誉称号。现担任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女园长协会理事,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书记、园长。
座右铭: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昌平机关幼儿园”)是一所充满了美术气息的幼儿园,无论是教学楼的楼道墙壁上还是教室中的投影屏幕上,都“挂”满孩子们自己绘制的缤纷画作,使这里俨然成为孩子们乐于学习和生活的“艺术小天地”。幼儿园一直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秉承“以美启智,和谐发展”的办园思想,找准“美术目标领先,辐射其他领域”的园所定位,利用信息化设备完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快乐成长、教师专业提升,以美育教育为特点整体推进幼儿园和谐、稳定发展。
美术教育是昌平机关幼儿园一直以来的发展特色,幼儿园重点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近年来,随着对教育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幼儿园自身的持续发展,其内涵逐渐得到丰富,“美育”的涵义不再仅局限于美术教育层面,而是渗透到儿童培养的方方面面,贯穿幼儿园教育教学始终。为此,幼儿园将“以美育人”的核心定位为对儿童进行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儿童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刘淑新园长说:“行为美、语言美、建筑美、作品美、运动美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认知和感受这些‘美’,让‘美’贮藏在他们的心中,并自然地流露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才会真正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改善办园条件 创造美育教育环境
2006年,昌平机关幼儿园被评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为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幼儿园科学规划,对教学楼、户外场地等进行了改、扩建,以营造适合开展美育教育的儿童学习和生活园地。为此,幼儿园为教师和幼儿分别设计了美术教室,满足他们“教”与“学”的不同需求。教师美术教室的定位落脚于教研和培训,集欣赏、创作功能于一身,为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幼儿美术教室则更具功能性,开辟了水墨、色彩、泥工、写生、阅读、木工制作、剪纸等多种区域,配备充足的创作工具和材料,为幼儿自主表现、大胆创造提供条件和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共同开展多种美术活动,既保证美术教育顺利开展,又使孩子们养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惯。
除此以外,幼儿园还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以前瞻性的眼光、发展性的理念,将电化教育的优化配置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配置,逐步完成信息环境的优化。刘淑新园长说:“信息化发展不仅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动力。在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我们始终以科学而积极的态度迎接机遇与挑战,结合昌平区教委提出的四项发展定位,确立了‘建设与实践并举,创新与发展共存’的信息化发展理念,有效促进园所信息化应用普及、资源建设以及综合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昌平机关幼儿园开始从优化信息环境、整合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培训3方面构建园所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
首先,进行信息环境优化。通过硬件投入和软件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完成了幼儿园外网和局域网的建设,继而开通幼儿园门户网站、班级博客,建立家园飞信系统,搭建“班班能上网、时时能共享、处处能交往”的网络环境。为展示园所特色、方便通知传达,幼儿园在2011年采购并安装了大型户外电子屏,家长拥有了可以直观了解园所情况和各项通知的有效窗口。此外,幼儿园还对每间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配备多媒体一体机、数码相机、实物展台、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等设备。同时,为全园配备摄像机、单反相机、移动投影仪、电子白板、录音笔等,为信息技术应用和美育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其次,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在园内局域网建立了资源库,收集各种课件、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不同领域的课程需要贮备教育资源;同时购买了多种教学软件,保证教师的使用需求。
第三,开展相关的信息培训,保证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应用得当,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重视美育引导 实现幼儿自主发展
刘淑新园长认为,幼儿发展的真正含义蕴藏在其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获取信息、利用资源、体验感受等方式,解决自身感兴趣和有需求的问题,进行主动建构,自主发展,从而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态度,实现全面、富有个性、可持续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遵循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园所美育教育特色出发培养可以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儿童。
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给予幼儿很大的自主选择和探索空间。幼儿可以在具有多种功能的美术教室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内容进行学习,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通过不常见的工具和材料的搭配组合出创意十足的作品;也可能由于工具、材料选择不当而遇到“创作瓶颈”,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干预,教师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给予幼儿有效帮助。
借助于信息化建设,幼儿可以充分利用局域网开展学习,使自主学习遍布于园所的各个角落。如幼儿园的网站建设有名画欣赏、民俗艺术、自然风光、动植物、建筑、艺术创想、画种介绍等多种资源库,幼儿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创造拥有自己个性标签的作品。他们可以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创意作品,放到班级博客或电子大屏上进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很直观的美感教育,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劳动和付出的快乐,感受到劳动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美”,进而享受劳动美,发扬劳动美,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带去幸福与快乐。
除此以外,教师也会利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游戏、锻炼、就餐等多种场合播放风格、节奏、律动不同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其中的微妙差别,在专项时间做专项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为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力,教师会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展示美术作品,播放视频和课件资料,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幼儿在兴趣的引导下走进美术课堂,走进艺术殿堂。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外星人”
创设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感知的学习环境。为此,幼儿园会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如新春灯展、春天风筝展、民俗艺术展、师生作品展、秋天农作物创意展、祖国山河摄影展等,让幼儿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升其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喜欢观察、喜欢探究、喜欢交流、喜欢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是昌平机关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外显能力表现,而内在的持久效应则是孩子们热爱生活、乐于求知、喜欢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特质的形成,这将是幼儿自主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幼儿园进行美育教育追求的目标。
提升艺术素养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园所凸显发展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为培养出具有艺术特长的幼儿,打造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昌平机关幼儿园在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谋求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昌平机关幼儿园将对教师的培养分为常态发展和美术教育能力发展两大方面,实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每名教师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培养,开创自己的幼儿教育之路。
常态发展管理,需通过普通发展、重点培养、阶梯建设三个方面入手。
普遍发展,即通过狠抓教师的师德表现、常态规范、相关培训、教研活动以及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普遍提高全园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抓规划、定目标、重落实、见成果”的管理过程促进教师发展,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确保全园教师共同进步。
重点培养,则是实现教师有层次成长。为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以打造名师为目标,通过专家培养、外派学习、实践演练、比赛展示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阶梯建设,即坚持“专家带骨干、骨干带新人”的“传、帮、带”方式进行教师队伍阶梯建设,先后聘请多位专家来园指导。
关于美术教育能力发展管理,则从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入手。
(1)针对教师在理解美术教育内涵、开展美术活动内容、组织方法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导教师进行头脑风暴式学习,为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聘请专职幼儿美术教师实地指导,拓展普通教师对于美术教育的认识。
(3)定期组织教师外出采风,参观美术馆、798创意展区等,拓展教师视野,涵养美术素养。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水墨画、线描画等不同美术形式的教研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升美术活动的效果。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美术比赛,以赛代练,提升美术素养和教育能力。近几年,昌平机关幼儿园有62篇美术论文荣获市级以上奖项;50个美术优秀课例在市、区获奖;48人次荣获世界、国家绘画大赛指导奖项。
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指导他们用好信息化设备,实现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如组织开展基本办公软件操作、PPT使用、图片处理、视频编辑、电子相册制作、Flash软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以及照相机、录像机、移动投影仪、实物展台、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技巧培训。
教师开展户外写生活动
篇5
一、我们的优势
在幼儿园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园自1991年以来参加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央电教馆的子课题研究,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我们的做法
1.管理工作数字化
我园在管理工作中实现数字化,建立了一系列智能管理平台:园务、后勤、卫生保健、教师邮箱、短信、博客、电子门禁考勤系统、视频电话系统等;还建立了管理工作资源夹、保健工作软件、班级电子管理册、教学课件资源包、电子白板课件共享包、幼儿电子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网络资源库等。
2.家长工作信息化
我园利用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视频监控系统等多种途径建立展示平台,使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卫生保健、特色课程、幼儿活动、教育科研等;利用网站、博客专栏、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家园有效互动。
3.教学工作现代化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我园形成了以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以年级教研组为面,以专题教研组为点的研究网络;确立了美术、科学、数学、音乐、剪纸五个专题教研组;成立了“信息技术支持组”,负责管理幼儿园的网站和帮助教师解决技术问题。我园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先后投入了大批供教学使用的电子设备: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iPad等;建立了网络系统,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建设了幼儿卡拉OK厅、电子沙画区、数字化阅读教室等专用教室。
三、我们的成果
1.在教学理念上做到三个转变
我们从根本上做到了三个转变:从研究教师“如何教” 转变为幼儿“如何学”,从注重教师“主导”转变为注重幼儿“主体”,帮助幼儿从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言行,给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从观念上、教学形式上必须改变。
2.在教育活动设计上努力做到(如图1所示)
3.在信息技术作用上明确两点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如图2所示)。
我们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运用电子白板、iPad、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完成传统教学不易达到的效果,适当运用PPT,Flash,iEbook白板软件、网络小程序等多种软件在教学中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在研究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只用皮毛,不能为了用而用,应该思考为什么用、如何有效地利用。我们根据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重难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对设备功能与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尤其对电子白板的辅助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究(如图3所示)。
4.在实际运用中的五大策略
“十一五”期间我园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策略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逐步总结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还逐步总结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教学策略(如图4所示):
活动前,运用知识渗透策略、游戏巩固策略;活动中,运用情境激趣策略、提问引思策略、立体感知策略、帮助理解策略、情感激励策略;活动后,运用合作欣赏策略、家园合作策略。
活动前,教师利用知识型课件、游戏型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帮助幼儿巩固学习。此外,通过博客,使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
活动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化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使教师、信息技术、幼儿融为一个整体,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1)情境激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融入学习的氛围
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因。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手段去激发、提高和保持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有:①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有融入活动之趣;②创设游戏机会,让幼儿有在玩中学之乐;③创设真实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
(2)提问引思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利用信息技术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能够从听觉、视觉上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调动已有生活经验。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游戏贯穿教育活动中,让问题的提出更加游戏化、自然化,幼儿的回答更加情境化、多样化,使媒体、教师、幼儿之间充分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自然融合”。
(3)立体感知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
幼儿的感知应是全面的、完整的,当遇到实物较小、不常见、瞬间变化等情况时,我们会采取具体认知、抽象认知双管齐下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猜味道”中,教师先请幼儿直接感知,品尝了四种味道的食物,再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幼儿的不同表情。之后,教师请幼儿进行间接感知,这时大屏幕上会播放幼儿尝味道时的照片,幼儿观察后再进行绘画。由于表情是瞬间的,所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呈现了不易保留的影像,使孩子们进行立体感知,丰富了表象经验。
又如:在幼儿完整阅读故事的时候,教师利用链接iEbook电子杂志这一功能,使纸质的小书变成了生动的“电子大书”,在动听的背景音乐下翻阅,使故事欣赏起来就像是在看真实的绘本,有效还原阅读环境,在优美的阅读意境中让幼儿更好地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
(4)帮助理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帮助幼儿有效理解,提高幼儿学习效果
①利用放大功能,解决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放大功能,帮助教师将不易呈现的内容展示出来,解决难点问题。
②利用再现功能,展示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再现功能,可以呈现瞬间、动态、不宜看到的事物,解决传统教学不能完成的问题。
③利用交互功能,解决重点问题:电子白板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在大班剪纸活动“京剧脸谱”中,幼儿在白板上进行图片翻转和拼图游戏,在体验中理解对称这一难点问题,轻松地剪出了对称花纹的脸谱。
④利用动态功能,巩固重点问题:在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中,教师先播放用Flash做的故事片让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知故事,之后用PPT课件帮助幼儿进行语言表述。
(5)情感激励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结果,满足幼儿情感需要,激发幼儿再次学习的动机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通过实物投影、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使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成功与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再次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活动后,教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欣赏型课件和博客专栏分享经验,提高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利用Movie Maker,PPT,Flash等常用软件,充分发掘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真正地感情参与、行为参与、思维参与。
四、我们的成绩
1.促进了幼儿发展
(1)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增强幼儿信息意识。
(2)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3)教师、媒体、幼儿的互动,促使幼儿思维活跃。
(4)多种课件的整合运用,增加幼儿的社会交往。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多种途径收集信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篇6
关键词 : 传统文化;美术教育;路径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越发重视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因为美术教育的侧重点就是让学生沉浸于美的学习和熏陶中,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使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而且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意义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通常以艺术作品为载体,生动地展现人类文明和艺术魅力。彩陶是先民利用有色物质在原始的陶胚表面进行艺术创作的工艺品,彩陶简约朴实、干净的艺术风格,很好地展示了先民独特的创作能力、简约、整洁的审美观念;秦汉期间汉字的变迁最为强烈,这一时期书法得以创新,大篆、小篆、行书、隶书、楷书等纷纷涌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时期出现的漆器,因受当时主流文化的影响,颜色以红色、黑色和金色为主,器型高贵典雅;唐代色彩绚丽的唐三彩、风韵十足的仕女图等风格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好地展现了当时自由开放的社会风貌;宋代的艺术风格较为婉丽清秀,如秀美壮丽的《千里江山图》、一图描绘汴京百相的《清明上河图》、简约淡雅的青花瓷等。从这些融合了我国古人艺术智慧的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中,人们能够感知传统文化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磅礴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水平和美术技能。
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课堂,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人文精神,以及顽强不屈、磅礴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通过引导学生从当代艺术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影子,在美术学习、创作过程中理解、运用传统文化,使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更具有灵性、创造性[1]。
二、结合传统文化进行美术教学
1.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优秀且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融于人们的生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根基。在如今科技发展、文化交汇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要想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教师就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取,将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合理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艺术,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多地域、多风格的艺术作品,尤其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开展美术教学,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2]。如,带领学生欣赏风格多元的工笔画、写意画,让他们领悟传统文化千年来沉淀的艺术魅力,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创作,使其学会站在现代审美的角度,感知、了解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艺术魅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3]。
2. 培养传统文化保护意识
由于如今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愈演愈烈,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培养和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提升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教师需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合理有效地融入其中,从学生抓起,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3. 优化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因为其容易忽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改善教学方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4]。
首先,教学内容应当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与美术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对称的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向学生介绍历史悠久、具有对称美感的剪纸,让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再加以补充,让他们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人文内涵。
其次,在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后,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融入美术创作的相关知识、方法与技巧,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结合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5]。如,让学生进行剪纸创作,使用所学的对称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设计风格的剪纸艺术作品,做到学以致用。
4. 探寻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剪纸是具有显着民间艺术气息、蕴含浓厚传统文化的工艺品,不同地区的剪纸有着不同的风格,也体现了人们不同的审美喜好。如,华裔艺术家李宝仪在作品中多采用宣纸材质,运用数码制图和手工雕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创作,作品栩栩如生,令人惊叹。泥土看似平平无奇,但可以在我国民间手艺人的手中化身为形态不一、雅致的陶艺作品。乐子砚的陶艺作品具有独特飘逸、干净的风格。如:“点道云踪”采用蘸釉的方式处理釉面,以类似宣纸沉淀的方式,使釉料沉淀在坯体上;“屋漏雨痕”是一种浸釉的方式,釉水的流动具有动感,像雨痕一样的痕迹留在陶瓷表面。编织工艺使用的编织材料多是竹子、柳条等常见的有韧性的植物根茎,范承宗便是将编织工艺中的竹艺运用到极致的艺术家。他采用稻草、柳杉木编织的装置《茶寿》,用传统竹艺创作的竹镜子、竹盘器皿、碗筷组合、水壶等,将竹艺与其他民间工艺结合,获得了极致的工艺效果,富有创新意味。
民间艺术包含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和手艺,在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艺术,向学生普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他们感知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国家宝藏》等节目,了解那些在时光中沉淀的传统艺术,如瓷母、石鼓、妇好鸮尊、玉琮等,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5. 在美术作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一幅画作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让学生进行自主赏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分析过程,由教师补充相关美术知识。在学生开展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在创作花鸟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写意画的创作技巧和风格特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而且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6. 展开丰富的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手工展等,让学生开展陶艺、木雕等创作。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碰撞产生的艺术作品,如,当代艺术家刘野的缂丝作品《女孩和蒙德里安》、范承宗用竹编技艺创作的装置《筌屋》以及用实木、网孔帆布创作的装置《帆城》,等等。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美术的艺术创作方法,从中感悟并谋求创新[6]。
结语
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而且有助于促进现代美术的创新发展。教师要不断优化美术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甘小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 2020(7):58.
[2]殷新梅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19:1.
[3]简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 2019,5(6):76-77.
[4]柯立峰小学美术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以建 新镇儒林文化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8):52-53.
篇7
2016年底,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专门致函湖北省教育厅,对装备处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湖北省教育厅刘传铁厅长专门批示:要表扬要鼓励。这是近几年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首次对我省装备工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褒奖。一年来,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稳中求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成绩显著,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
(1)加强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组织起草了《我省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正在等待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同时,在处内建立和规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2)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育人功能
以活动为载体,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育人功能。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实验教学论文评选、自制教具评选、实验教学说课比赛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课程研究和装备应用的水平。其中自制教具评选、实验教学说课比赛等活动均获得教育部装备中心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3)注重质量监督管理
2016年的“毒跑道”事件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很坏。为此,湖北省教育厅联合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北省工商局开展了湖北省基础教育装备产品质量专项检查行动。派出6个联合检查组对17个市州、40个县市区、108所中小学进行现场检查,发放问卷调查4 800份,重点检查了塑胶跑道、校服和文具等产品,提出了整改的意见和要求。
(4)重视和加强了队伍建设
成功举办了湖北省教育装备标准与检测验收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同时,积极协助、参与和做好厅本级政府采购工作,主动服务机关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特别要强调的是:教育装备工作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促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持、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成绩的取得,是全省教育装备战线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对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配备不够均衡
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科之间装备配备存在差距,有的地方、有的学校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农村学校装备配备严重不足。
(2)管理不够规范、不够科学
管不好就用不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应用不够充分
装备配备了不能应用,或应用不充分,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4)队伍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还不适应
总体上,我省的装备工作还不能有效满足师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撑保障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工具与装备的发展史,社会越发展,人们对装备与工具的需求和依赖也会越强。反过来说,装备与工具的水平与程度,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装备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座的同志更应该感到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新的一年,装备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为做好今年的工作,讲以下3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1 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这是今年中央确定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和基本原则。“稳”是发展局面、改革措施和人们的思想要稳。“求”是在稳的前提下主动求进,进中求好。“进”是在稳的前提下,确保我们的重点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任务有所突破。稳中求进,稳是基础,是前提,更是目标要求。今年是政治年,维护稳定,确保的顺利召开,是头等大事,是政治任务。“两会”维稳,湖北省人民政府王晓东省长开会时,就批评相关部门开会不参加,就是不讲政治,讲政治,不能看表态,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成效。装备工作要在维稳上发挥作用,决不能因为装备工作中的问题而影响稳定工作的大事,真正现稳中求进的工作目标。
2 始终坚持“两个服务”的总要求
2.1 主动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围绕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来展开。今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很重,要适应新高考需求,积极推进高中课改,全面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制定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大力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启动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等等。这些改革发展举措都迫切需要教育装备提供支撑、保障和服务。
2.2 要自觉服务相关中心工作
现在机关做工作的人员较少,人手紧张,迫切需要直属各单位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相关重点工作。
3 推进实现“三化”的总目标
3.1 配备标准化
配备标准化就是严格执行装备标准,落实国家和湖北省颁布的实验室、图书室、功能室、塑胶跑道等建设标准和学生课桌椅功能标准。当前,农村学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装备是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建设和标配。按照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文件要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要实行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统一、生均公用经费统一、装备配备标准统一。这里面,装备部门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同时,要加强质量监管,推进装备产品验收专业化、社会化,建立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学校准入制度。
3.2 管理规范化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具体规定并严格实施实验室、图书室等的基本操作流程、保管要素和操作规范;要落实实验教学要求,将实验课、实践活动列入班级课程表;鼓励建设智慧校园。
3.3 应用常态化
要大力推动实验室、图书室全天候对师生开放,节假日也应该安排部分时间面向师生和学生家长开放,以服务于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要创新图书室、体育场馆、校外综合社会实践基地等各类资源的使用和共享方式,倡导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整合与共享。要探索学科教师管理使用实验室、专用教室的绩效考核机制,由专任教师直接管理实验室,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最近,在荆门市召开了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会,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信息化在我省许多地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荆门市一中把互联网技术与学校的品正文化相融合,很有特色,富有成效。学校要求教师在微信朋友圈正能量的作品,共4万多名家长、学生共享,这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信息化建设是装备建设中的一个方面,装备配备的根本目的在应用、在常态化。
3.4 严守廉洁的底线
篇8
1、推进“温馨教室,和谐校园”的建设。加强“温馨教室”建设整体规划,形成有效机制。开展相关培训,抓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师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温馨教室”建设的工作方式,搭建交流平台,宣传和推广学校“温馨教室”建设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教育环境。
2、进一步深化“两纲”教育。以学校“两纲”特色项目建设工作为抓手,加强德育过程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在落实“两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各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校本特色,力求“一校一品”。使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3、开展“迎世博”主题教育活动。以“文明的城市,美好的生活为愿景”、“小手牵大手,文明手拉手”为主题,通过“文明找、文明谈、文明行、文明评”系列活动,使本区中小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在活动中演绎文明,真真切切地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让我们与*共成长”。
4、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落实市、区有关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文件,不断完善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相衔接的区班主任培训体系。积极探索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总结成功经验,搭建展示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全区班主任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承办*市第二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启动区第四届班主任工作技能大赛工作。
二、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5、颁布并推进实施《*区精品教育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为依据,统筹协调,全面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大行动计划。根据精品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努力实现从思想观念到工作实践,从学校管理到学科建设,从教学方法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6、认真梳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实用性研究,找准重点、突破难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重点关注学校实施二期课改的情况、校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学校对课程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监控等工作。认真准备迎接市教委对我区的教学工作视(督)导。
7、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以完善综合数据库为抓手,形成教学水平发展性评价机制。搞好教学评比、学业评价和质量监控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地了解学校教学质量,加强监控力度,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加以贯彻落实。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落实教学环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质量巡回视导,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8、优化教育“协作链”机制。深入开展“协作链”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全面合作以及“协作链”运行的长效机制,在“协作链”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上有所突破。推动小学校际联动与团队合作,深化“协作块”工作机制,推进校校结对,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制度,促进小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9、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幼教新一轮园际互助共进,发挥示范园、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幼儿园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的新突破。组织“好课大家评”青年教师网上评课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能、以评促交流。完善0-3周岁早教指导体系和运行体系的研究,力争0-3周岁早教指导的全覆盖。
10、加强民办学校管理。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严格规范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形成与公办学校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做好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许可证换发工作。
11、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参加*市第三届“星光计划”学生技能比武大赛工作。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集聚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成商贸旅游学校东部的迁址工作和商贸类开放式实训中心的实体化运作。
12、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社区学院“四个中心”作用,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为抓手,做好新一轮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工作。区老年大学搭建平台,引领、示范、辐射、指导全区老年学校开展工作。
13、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做好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工作,落实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借读费相关政策,使其真正享受与本区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
14、积极参与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区创建工作。深化特殊教育康复指导研究,组织特殊教育新教材的实施,促进特殊教育的内涵建设,体现人文关怀,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确保特殊儿童接受良好教育,为就业做好准备。
15、开展新一轮健康校园建设,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区学生体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课题为引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组织学生体育大联赛。以小学三年级为示范点,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项目。落实教室光环境改造实施计划,加强学生视力不良和肥胖等情况的预防与控制。
16、推进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举办青少年科技节、学生艺术教育展演等活动,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活动、学校创特色”,提高青少年学生艺术、科技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结合“二期课改”,推进艺术、科技教育进课堂,进一步加强艺术、科技教育拓展型课程建设,使每位学生都能参加自己喜爱的艺术、科技项目的活动。
17、推进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规划。优化、提升网络的环境品质,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充裕的应用发展空间。深化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研、校园文化等领域的管理应用,做好课堂教学实录和优质课程的积累。加大IP宽带教学交互系统的推广力度,实现与对口支援地区的教研互动。组织区第十届师生教学课件和电脑作品评选,以及区第三届校园文化电视短片评选。
18、搭建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组织“‘*杯’长三角地区教育发展研究论文评选”、“京津沪渝教育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交流前沿教育信息、分享教育发展最新成果、推广实践经验,解决素质教育推进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教育让人生更美好”的主题,组织参加*市教育博览会。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19、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实务培训,提高校长全面、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课程领导力。关注年轻校长、副校长的培训,创设机会让青年干部多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做好校长职级评审工作。
20、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加强教学基本功培训,创设教师成长的良好条件与环境,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
21、发挥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学骨干作用。以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建立新一轮名师工作室运作模式,重心下移、立足学校、立足课堂、立足课改研究,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积极推荐优秀校长、教师参加*市“双名”工程,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深造力度。
22、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活动,教师参与“迎世博,学双语”培训和文明礼仪培训的覆盖率达100%。建立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伍,使教师志愿者成为弘扬世博宗旨,展示教师风采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引导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
23、完善用人制度和管理机制。实施《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流动)试行办法》,完善人员流动机制,优化现有人才资源配置,为建设精品教育提供队伍保证。执行《区教育系统专技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逐步完善本区教师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4、推进本区“十一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项目。采用“整体思考、分步实施、梯度转移”的策略,化零为整,扩大小学和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总量,逐步使*教育的规划布局向目标趋近。*区第一中心小学迁址新建以及*路三小、松雪街幼儿园扩建项目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市八初级中学改扩建以及回民幼儿园、董家渡幼儿园迁址修建项目年内竣工;*市实验小学、上外*附小、商贸旅游学校浦东校区改扩建项目和大同中学学生公寓、区早教中心新建项目启动实施。
25、加强校舍和教育设备等教育资源的管理。严格落实教育系统设施修缮标准,按需实施校舍修缮计划。按照必须和节约的原则,合理更新和添置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学设施的效用。加强国有资产制度化管理,确保教育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和规范。
26、建设“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贯彻执行《*市校园安全制度汇编》,结合各校实际,修订学校安全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开展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加强防火安全等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卫生防疫和食品(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确保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27、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做好“退商还教”工作,以迎世博为契机,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五、强化教育规范管理,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8、全面推进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机制。在学校发展自主定位、自主规划、自主实施的基础上探索以学校自主评价为主、自我完善调整、再自主正确定位发展的封闭型的学校自主评价机制,增强学校自主办学意识。试点探索以校长报告制、校长问责制、教代会参与评价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内评价监督制度的建设。
29、巩固教育行风建设成果。建立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健全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加强政务公开和行政监察工作,完善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30、推行“阳光招生”,依法治考、依法治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制定本区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以及初三体育考试方案,稳步组织实施。加强对各类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招生工作平稳完成。
31、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合理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加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继续实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完善任内审计制度。
32、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档案全文检索应用。依法开展20*学年度文书、教学、教科研档案考核。
33、实施语言文字工作“十一五”规划。开展区语言文字示范校评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六、围绕总体目标,做好其它各项工作
- 上一篇:总经理演讲稿
- 下一篇:脑出血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