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9:3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创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创业论文

篇1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互联网思维嫁接模式1、两种思维嫁接的方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是用户思维,其次是社会化思维,其本质是物质与信息传递,而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过程本身也是信息的传导过程。通过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嫁接,吸取更大范围、更多资源参与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人员之间、科技人员与用户之间、科技人员与市场的全方位互动,促进技术成果的完善。同时大大缩短技术推广的中间环节,体现技术成果转化的简单快捷、直观可视与应用标准化。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思维转换:在互联网思维引导下,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必然要与市场接近,科技创新可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由科技人员、企业、农民提出研发需求,将研发需求放到互联网平台上,打破原有部门、地域界限,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通过网络,组织相关人士出谋划策,广泛征集创新思路与产业发展意见,让者和其他思维碰撞,让用户参与研发,让未来的成果提前与市场对接。即使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亦能使研究与产业应用更加接近。3、互联网思维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布局:一是实现农业技术推广途径的多元化。通过推广体系的技术示范与农民培训、电视频道、科技入户等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畅通技术推广渠道;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品种、技术在线展示与自助培训,实行定向推送技术。三是构建线上展示与线下示范的O2O形式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强化物联网应用,在有条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农业技术云服务平台落地服务站,集中在网上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实现线下现场观摩与线上展示结合。

(二)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技术创新推广思维的融合模式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目标与方向。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一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泛团队集群研究为平台,打破部门地域、技术领域界限,体现群策群力的技术创新与推广思维模式。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以技术“物化”创新与推广为导向,以简约化创新与技术标准化信息传递为目标的推广思维模式。三是基于农业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网络在线展示与标准化技术在线自助培训推广新模式。四是基于移动互联平台,集成农业政务信息、技术与市场信息、农资产品、农产品配送等功能,建立模块化、菜单化与技术推广定制的农民电商园、智慧农民手机卡的技术推广与产品营销云服务平台模式。2、建立面向农户、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推广云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实现农业技术的泛推广,须统筹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数据库,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云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云平台运作前,必然要回答建立哪些类型的数据库,由谁建?建立后的数据库怎样为农业生产发挥作用?如农业产能数据、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技术创新成果数据、农业生产技术数据等,做好云平台的顶层设计。其次,通过推广服务云平台,解决好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结合点、云平台服务方式与农技人员、农民的结合点以及农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模式;第三,要解决技术传播与互联网媒体、微媒体的结合方式,使尽可能多地覆盖更多地区、更多领域、更多农户。3、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标准化信息传递与推广。与互联网思维融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必然要求提供标准化的技术信息。首先,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想到将农业技术成果变成数字化、可信息传递的网络“产品”,变为农民、企业易于接受的图片、动画视频、标准化文字等。科技管理部门要将提供适合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化产品与各类农业应用型研究项目的评价考核挂钩;其次,通过平台集聚相关涉农科技成果,建立易于分类、检索与推广的农业大数据库,实行全国范围的农业大数据联网互通;第三,通过线上与线下示范,以及手机推送App、微信平台载体技术,让农技人员、农民知道最新技术成果,实时了解市场行情,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第四,通过农民及农技人员互联网应用后的口碑宣传,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业技术普及率。

二、互联网思维对园艺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一)互联网思维对园艺科技创新与推广思维方式的影响1、园艺产业技术创新思路转变。农民、农业企业对园艺产业技术创新的要求较高,对园艺产品的市场价格比产量更加关注。对园艺产业技术创新的思维逐步从传统“品种--配套技术--加工”狭义的产业体系技术研究,转变为从生产到餐桌,从农资供应、机械耕作、信息指导到物流配送的广义产业链式研究。根据顶层设计、反向推导、目标公开、底层互动、跨界协作、系统集成、成果物化、迭展的原则,构建园艺产业科技创新大团队、技术集成大平台的互联网创新思维。2、建立园艺技术物化与集成优化网络化推广的思维理念。在园艺生产中,更多的技术成果通过技术物化方式被用户所接受,如种质资源以种子种苗的形式进行物化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如新型农膜、基质、新型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以及新型设施装备、新型农机等等本身就是物化成果;对于灌溉技术通过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对于授粉坐果技术以提供蜜蜂、熊蜂、生长调节剂进行物化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也可通过色板、性诱剂、杀虫灯等进行物化推广。即使对于难以物化的栽培技术,也可通过微电影、视频、图文教材、挂图进行物化推广。园艺产业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生产模块,标准化的物化产品,提出不同设施、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系列技术集成优化方案。

(二)构建园艺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大数据平台1、构建园艺产能经济数据监测平台。园艺产业产能经济数据监测平台包括区域内园艺生产产能的监测、生产基地与市场价格指数分析,产业发展分析与产业政务信息等方面,由政府部门相关产业政务信息,加强省、市、县农业部门对区域园艺基地生产运行监测,包括品种结构、种植面积、产能与上市时间等。及时准确、系统掌握区域内园艺生产信息与发展动态。通过监测平台,实现园艺产业发展运行预测预警,准确把握行业走势,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的苗头性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为政府宏观决策、指导服务。2、构建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以园艺产品优质优价为导向,与产销对接平台对接,重点引导区域内园艺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加强质量产品追溯,并积极加入省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提高上线园艺企业生产的品牌、质量意识。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实现产地追溯、品牌追溯、质量追溯。通过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优质产品产能监测分析,集中重点宣传展示江苏园艺品牌产品。3、建立联产联销的产销对接服务平台,推进园艺产品消费定制。一是为省内园艺生产者、经纪人、批发市场、集团消费大户提供供需信息的平台,促进产销对接。二是为优质可追溯的园艺产品提供联产联销的云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改变传统“生产基地+经纪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的营销模式,以产品溯源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园艺产品配送企业和城市溯源果蔬联营店,实现优质产品的联产连销,实现优质优价而不超价。三是实现园艺产品从大宗消费走向品牌定制消费。结合部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在商品化、品牌化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园艺生产基地销售分拣、分级、品牌销售。通过平台,进一步推进云订单、云销售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园艺生产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使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能够实时看到基地田间生长状况、了解种植过程及投入品使用情况,增加对基地产品的认同和信任,建立定制需求,逐步引导蔬菜生产实现生产溯源。4、构建园艺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云平台。建立区域性园艺生产技术在线培训系统,改变传统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模式。一是建立园艺技术创新需求互动平台。园艺技术创新需求与创新方向,实现技术人员之间、技术人员与用户之间、研发人员与推广人员之间互动。实现专家在线解答,组织远程视频诊断等;二是建立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网上示范平台,在安排科技示范任务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线下实体展示点,在网络相关展示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开辟现场视频展示,成为农业科技云平台的线下落地服务站;三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数据库。集中国内外园艺科技创新成果,购买、委托制作或网友免费提供园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可视化技术推广课件,如生产微视频,图文电子教材、专家现场培训课件等,供网络(移动互联)在线学习;四是建立园艺技术推广与营销互动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互动方式,如农民学习技术交流讨论,学习分享园地,专家智库等;五是建立集聚农民及生产者关心的农资采购与优选平台。通过各类农资产品的网络展示、现场示范与用户评价,推出一批优质农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集中推出一批江苏名牌园艺产业、名牌园艺产品品牌、名牌园艺产业基地、名牌园艺技术成果、名牌园艺技术专家,推进园艺生产全程标准化。

篇2

一、“互联网+”时代呼唤中职生创业教育创新

“互联网+”丰富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在产业层面,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汇聚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优势资源,大批小型企业成为创新的生力军。互联网突破了技术、地域、组织的界限,使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逐渐成长为新的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了产业创新。在企业层面,互联网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物流配送等环节,促进了生产、运营、服务等模式不断创新。在生产层面,“互联网+”运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使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催生了一大批网络企业、虚拟企业。“互联网+”时代,一幅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美好画卷正在中华大地渐次展开,创新行为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高手在民间”的理念被亿万大众公认,“创新者———普通劳动者”共同体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迸发出财富涌流的巨大正能量。“互联网+”拓展了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教育内容上看,信息技术的勃兴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媒体,对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和手机客户端的普及化,手机网络购物将逐渐成为网民的一种习惯。庞大的市场需求带来了中职生创业教育内容的新拓展。中职生是较早接触新媒体、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的群体之一,“上网创业”将成为他们发展的新空间。从教育形式上看,“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具有“立体集成”的特点。通过数据分析,能够使创业教育更有针对性,有效满足中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教育方法上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把我们带进一个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运用新媒体手段为中职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二、顺应时代潮流,创新中职生创业教育

(一)树立“互联网+中职生创业教育”观念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崭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

1.全面理解“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经历了从单纯的信息传递向价值传递、价值创造发展的演进过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互联网作为通用技术融入到政府管理、医疗卫生、金融业、零售业、传统工业等领域,通过融合使经济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互联网+”促使人们的活动从虚拟空间向实体空间、由线上向线下延伸,突破生产要素流动的地域限制,形成了新的创新空间。

2.深刻把握“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时代特征

在科技革命和政府推动下,新一波创业创新浪潮逐步成形。一方面,以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生物、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不断汇聚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业群体爆炸式扩大,创业投资、创业企业、创业平台迅速增长,创业创新蔚然成风。“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紧密结合,为中职生创新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树立“互联网+”时代中职生创业教育观

“互联网+”为中职学生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只要拥有好的创意,打破固有的思想藩篱,中职生就能够实现全新的创业突破。鉴于此,中职学校要定期召开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研讨会,邀请互联网领域和创新创业方面的知名专家作辅导报告,分析中职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要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引导中职学校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带动中职生创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中职生创业教育内容和方式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中职生创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为中职生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职学校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努力推动创业教育由教师主导的“任务本位”向学生主导的“主体本位”转变。

1.搭建中职生创业教育互联网新平台

要发挥新媒体的创业教育优势,抽调专职教师,成立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建立创业专题网站,实施校园网络进学生宿舍工程,利用QQ群和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开展中职生创业教育。在互联网平台设置创业话题,鼓励中职生参与讨论,引导中职学校师生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有用的创业信息和教学资源。整合网上舆论资源,为中职生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大力开展互联网创业教育

建立创业教育研究团队,研究移动互联时代中职生创业教育的新问题、新机遇、新路径。变创业教育教学课堂为微课堂,进行精细化创业教育设计,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发现式等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互联网企业高管到中职学校开办专题讲座,传授互联网创业技术;定期组织中职生走出校园,参加创业实践,满足中职学生创业的个性化需求。

3.利用互联网为中职生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

深入推进中职学生创业信息网建设,利用新媒体及时、便捷、高效的优势,有效降低中职学生创业成本。利用大数据,准确掌握中职生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生一策一项目”动态管理,精准着力,加大对中职生创业的帮扶力度。以“课堂思辨”为核心,以“网络互动”为平台,以“大赛训练”为抓手,向创业中职生提供创业辅导及投资融资支持,推动中职生创业项目高速成长。对离校未就业中职生持续提供创业信息和服务,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项目不离弃、服务不离线”。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打通了文明融合的渠道,必然带来中职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为推动中职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催化剂。

1.中职学校要积极构建“互联网+中职生创业教育”模式

充分运用“课堂思辨+网络互动+大赛训练+创业实践”的4G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推动中职生创业教育从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生学、以辅导为中心的“帮”学生学、以论文为中心的“让”学生学,演化为真正以人为本的“向学生”学的4G教育模式。搭建“实践导向”的中职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推动中职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创新实验平台、创业实践平台的对接和融合,汇聚创业教育要素和资源,完善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动创新实践与创业教育协同发展。以虚拟网络为载体,模拟真实的创业情境,逐步提高中职生的创业素质。

2.中职学生家长要全面参与创业教育过程

中职学生创业,家长提供的不仅是资金,还有精神激励。教师要鼓励中职生经常与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把自己的创业需求告诉父母和亲友,共同商讨创业良策、选定创业目标,一起面对和克服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在互联网时代,中职生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方式与学校建立联系,跟踪了解学校创业教育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和学生近况,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中职学校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家长们还可以积极探索并建立一个能够相互沟通、交流意见的互联网平台,有组织地为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提供建设性意见。

3.完善中职生创业教育的社会保障机制

篇3

天大博士有个创业梦

五官硬朗,衣着朴素,29岁的徐传超看上去朴实沉稳。作为一名山东籍“学霸”,徐传超16岁上大学,20岁读研,23岁读博。本硕博三个阶段他都跨读了不同的专业:从本科机械制造专业,到硕士光电子专业,再到博士供应链管理专业。“纯机械的东西在未来社会可能会被边缘化,未来很多都要和电子电脑结合。所以考研读了光电子专业。”“未来社会,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任何行业资源的全球化最优配置离不开物流运输,所以博士选择了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物流供应链专业。”在学期间,他发表学术论文2篇,申请或授权专利累计达20余项。

天津市南开区西湖道的一家季莳鲜生鲜超市里,摆放着烟台苹果、陇南蜂蜜、内蒙古土豆、玉田白菜等400多种农副产品。在这里,从广西产地直采的蜜橘一斤只要1.9元,而对面的罗江路菜市场,同样的一斤蜜橘售价3.5元。为什么价差这么大?用徐传超的话讲,是因为季莳鲜实现了真正的“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就是把与超市有直接供应关系的生产基地与终端门店进行整体对接,减少了农产中间的流通环节。将原来“产地-合作社-长途运输-一级批发-二级批发-菜市场”的6个环节,缩减到“产地-中转站-超市”的3个环节,让辛勤的农民增收,让普通的消费者得利。“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搭建起‘农超对接’的种植可视化与过程可追溯的全渠道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指导产地的精细化种植和养殖,实现农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对徐传超而言,建立农产品超市仅仅是他创业的第一步,他的创业目标是打造基于农产品流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重塑一个行业,做一个产业领军企业,早在2009年徐传超就明确了人生发展规划。“不可为了钱去创业,而是为成就一份事业去创业。”

“敢想敢干”是徐传超自己用行动贴上的个人标签。他总是习惯性地将思考对象放到宏大叙事中去考量。“未来,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吃的也会更安全健康。很多资源将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这就离不开物流。”徐传超说,“顺丰、中通这些大企业在小件快运方面已经做到了很大规模。大件物流方面,德邦物流已是行业领军企业。唯独有一个细分领域还没有发展成型,那就是生鲜和冷链物流。”

生鲜配送市场预期规模达到万亿级别,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天猫超市、中粮我买网这类主要配送旗下网站的生鲜产品,面向的大多是高消费群体,其所覆盖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徐传超认为,“国家统计数据表明,未来3至5年的冷链物流以21%的增长率发展,生鲜物流未来的发展前景

很可观。”

创业经历一波三折

2012年,如愿进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物流供应链专业读博后,“物流”这个行业才从之前的设想中,真正进入徐传超的视野,也是从“设想-理论-实践”的转变。“读博期间的论文撰写与项目实践,让我对项目从立项、分析、团队协作完成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锻炼,为以后创业点的选择、团队组建、对外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徐传超的创业并不顺利。从博士二年级起,他就着手推进创业项目。一开始是做物流平台,主要是做车货对接服务平台,由于经验不足,投入资金90多万元全都亏了进去。后来,他又转型“生鲜物流平台”。“当时互联网创业风靡一时,很多实体行业都在想O2O(线上线下)转型。”徐传超想要打造一个生鲜物流平台,对接蔬菜产地和社区零售菜贩。然而由于对农产品销售行业缺乏了解,再加上难以解决农产品挑选、分拣、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第二次创业又以失败告终,又亏了100多万元。

谈及两次失败的经历,徐传超显得轻松又从容,“我一点都不担心,我就觉得事做好了,钱自然会有的。”两次创业赔进去的是父母为他准备婚房的钱。徐传超笑称,“我心态特别好,再大的挫折在我看来都不是事。”

每次创业失败,徐传超都会深入反思总结失败的原因:物流平台是只有信息流没有资金流,所以难以成功;生鲜平台是有资金流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所以难以持久。只要同时保证了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通过提高效率与压缩成本,自然会产生盈利与可持续性发展。

“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是民生的保障,我觉得这件事够我做一辈子的了。如果我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那也是很有意义的。”徐传超说。他认为,食品的天然化与健康化是个大的趋势,关系到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绝对是一片创业的“蓝海”。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徐传超开始着手“自营+合作”模式的商超发展。蔬菜、水果、粮油、米面与鲜肉全部自营。非标准化的产品,像馒头、海产、烤鸭等与分包商合作经营。

两年间,徐传超辗转走遍了七八个省市的几十个农产品种植基地。种地的农民、跑长途运输的商贩、种植基地大户、在街头开蔬果店的老板……生鲜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他都走进去、沉下去,去了解、去摸索。

现在,徐传超自己做连锁店,把从产地运来的各种生鲜在店内进行挑选、分级,“先用蔬菜做试点,逐渐推广到水果和粮油米面,效果不错。”现在,季莳鲜平台以每月新开一家连锁店的速度发展。“我们一直坚持扁平化管理,整个管理层就6个人,没有中层管理,除此之外我们还雇佣了300多名员工。”

“重塑一个行业,缔造一个产业,要做就要做到行业第一。”这是徐传超的创业理想。目前,季莳鲜已经是天津市单体规模最大的连锁生鲜超市。

目前,徐传超正在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希望能够对天津地区的部分老旧菜市场进行“生鲜商超化改造”。传统菜市场面积大,农产品种类庞杂,购物环境比较脏乱,农产品的品质和菜价也很难得到保证。徐传超希望通过现有的物联网技术与运营经验,运用互联网平台将菜市场进行提升改造,以现代化设计理念打造全新的菜市场购物体验,形成“互联网+菜市场”的新型社区菜市场平台,使菜市场具备私人订制、大数据应用、平台导流、产品推荐等多种功能,从而实现“互联网+菜市场”的服务扩展与数据转换应用。目前,徐传超已对西湖道菜市场进行升经改造,从菜价、购物环境、食品安全、产地直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周围老百姓及区领导的高度赞同。

精准扶贫,解决农产品滞销

2016年3月,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出现大面积滞销,季莳鲜直接在当地预存了100万斤苹果。“我们现在店里的红富士苹果都是从烟台产地直供,没有进行包装,没有打蜡,绝对是真正的‘农超对接’。这也是我们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未来,季莳鲜将打造“一县一品”的扶持计划。针对不同县区的地理位置不同,打造适宜的单品扶持计划,以销定产,定向采购,达到农产品的可视化与可追溯。

徐传超一直想真正为农民做点事,这与天津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不仅是在烟台,徐传超还曾随天大经管学部师生一道赴天津蓟县,帮助解决蓟县苹果滞销的问题,首日便采购5吨滞销苹果用于季莳鲜超市直销。徐传超说:“蓟县的苹果质量很好,但相对山东烟台、山西等基地,苹果产量与质量还是不能保证,且缺少销售渠道,导致现在很多果农都放弃种植转而外出打工。如果把滞销的问题解决了,农户就愿意留在家里,通过种苹果也能过上好日子。这样一来,不但实现了精准扶贫,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些社会问题也可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篇4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名副其实的创业型大学,各项创业指标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也是全省创业改革试点院校,这些成绩是义乌工商学院长期坚持教育创业创新的结果。教育部高度认可创业育人的教育模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来看,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创业改革力度、创业覆盖面、创业深入度、创业的融合度还有待加强。要从教育、教学、教师、学生、管理多个方面将创业教育渗透其中。

一、创业教育+校园文化

创业教育为义乌工商学院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也对学校创业和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义乌电子商务发展起关键带动作用。从多方的反馈和调查来看,创业的学生在能力、思想活跃度、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一般学生,说明学生在创业中获得了成长。不管创业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相比现在一些陈腐的专业设置,落后的课程体系,昏昏欲睡的教学课堂,我们有理由把创业教育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外界都称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创业大学”,足见学院鲜明的特色,学院的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刚进校的大一学生,都能自觉的进行创业,说明文化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熏陶作用。

二、创业教育+教学

学校教育部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目前每个分院都有着自己特色的创业模式,例如,建艺与艺术分院的创意工作室模式;外语外贸分院的跨境电商;机电信息分院的e创俱乐部;人文旅游分院的实体旅行社和机器人餐厅;经济管理分院的“创二代”计划等创业活动,都能表现出专业和创业的完美结合。

将专业与创业相结合,专业知识辅助创业,创业带动学习的积极性。每个专业都有创业的条件,每个专业都有创业的可能,创业不限专业,每个专业的知识学习都可以说是为了创业做准备的。

创业是最真实的教学,创业是最贴近社会实际的教学,创业的锻炼是最全面实践。每个专业成立之初,本质目的就是为了创业。现在的学生已越来越不喜欢替别人打工,合作的意识越来越强。创业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团队合作,团队合作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界定到底是打工还是创业。

二、创业教育+教师

2015年4月2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该办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

同时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对创业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高职院校发展双师型教师符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双师型教师不一定是在企业挂职的教师,从事创业的教师同样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教师不创业,何以指导学生创业,大学教师要成为个体户,实行承包责任制,带领学生创业,自负盈亏。教师的创业成绩和带动学生的就业人数,要纳入教师教学考核和职称评定的指标。

三、创业教育+科研

高校应按规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高校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

很多高校每年那么多立项,那么多科研论文,还有不少专利。但是有多少产生了社会效用,有多少产生了经济价值?为了职称而科研是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出发点,这是由于制度的引导导致的,老师自身并没有错。学校科研经费要引入风投资本,让风投资本来决定课题立项,让企业选择科研项目,而不是由学院教授评议。发挥资本的市场效应,科研经费可以与风投资本相结合,引入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

四、创业教育+实验积累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的道路上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如果不重视过去,不研究历史,对于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情,到底是为什么?会怎么样?如何办?都没有明确的思路。实践先行,探索未知,这是非常好的,同时也要经常回头看,形成经验总结,对于成功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和借鉴的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创业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

创业教育要少一些行政管理,多一些市场化手段。不要人为地设计一些理想化的制度、规范,然后朝着设想的目标努力,这种思路固然体现人的理性一面,但是,我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理性,所以设计出来的制度也陈腐而且无法实施。

五、总结

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浙江省就业局推出了零风险贷款项目,微小企业只要是在创业,可以无担保贷款10万元,万一创业失败,10万元贷款由政府偿还。这些举措同样值得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柯政彦,黄晓波.中外高校创业教育比较及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2.

[2]谢慧明.我国他业政策比较研究及国外创业政策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13.

[3]张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