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16:4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系统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系统安全论文

篇1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理防范

一.银行系统主要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体遭到破坏

实体是指网络中的关键设备,包括各类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等)、网

络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调制解调器、加密机等)、存放数据的媒体(磁带机、磁盘机、光盘等)、传输线路、供配电系统以及防雷系统和抗电磁干扰系统等。这些设备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整个网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类问题,一部分由于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一部分由于内部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规定操作、麻痹大意造成,一部分是来自外部的恶意破坏。

2.内部人员利用网络实施金融犯罪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已破获的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金融犯罪的人员中

,内部人员占到75%,其中内部授权人员占到58%。他们方便地利用所授的权利,轻松地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转移某些帐户的资金,达到挪用、盗用的目的。更为严重的是预设“后门”,“后门”就是信息系统中未公开的通道,在用户未授权的情况下,系统的设计者或其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这些通道出入系统而不被用户发觉,这类行为不仅损害客户的利益,大大影响银行在民众中的信誉,更为严重的是“后门”成为黑客入侵系统的突破口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3.遭受各类黑客的侵犯和破坏

存储和运行在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不仅本质上代表着资金的运动,而且从微观上能反映某些企业的经济活动,从宏观上能折射出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因此,在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时代,银行网络系统必然遭到各类黑客的“亲睐”。有的通过监视网络数据截取信息,从事经济领域的间谍活动;有的未经授权擅自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进行修改;有的进行信用卡诈骗和盗用资金;有的进行恶意破坏,造成通信流量堵塞;我国的电子商务工作屡遭挫折,很多原因是遭遇黑客,如2000年3月30日金融CA认证中心(由国内12家银行发起的保障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组织)试发证书的消息公布不到1小时,认证中心就遭到黑客的攻击。

4.面临名目繁多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数据,将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使网络的效率和作用大大降低,使许多功能无法使用或不敢使用。虽然,至今尚未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但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活跃在各个角落,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令人堪忧。

二.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

笔者认为,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

工程,是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工程方案。在目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构造全方位的防御机制,使系统在理想的状态下运行。

1.加强安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工作

安全制度的建立也是一门科学。一定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所采用

的技术条件,参照有关的法规、条例和其他单位的版本,制定出切实可行又比较全面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场地与实施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软件安全管理制度、密钥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等。

制度的建立切不能流于形式,重要的是落实和监督。尤其是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更要注意。如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及时审查系统日志和记录。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应进行注销,并更换业务系统的口令和密钥,移交全部技术资料,但不少人往往忽视执行这一措施的及时性。还有防病毒制度规定,要使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正版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而不少人使用盗版杀毒软件,使计算机又染上了其他病毒。另外,要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真正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决不能有依赖于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的思想。技术的先进永远是相对的。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有矛,明天就有盾。安全工作始终在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只有依靠人的安全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构造全方位的防御机制

笔者认为,衡量一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如何,至少应能保证其数据的保

密性、完整性、可使用性及可审计性等。为达到这些要求应采用如下的防御机制:

要保证处于联机数据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之中的以及网络传输当中的保密信息不会非法地主动地或被动地提供给非授权人员,系统资源只能被拥有资源访问权的用户所访问,能鉴别访问用户身份,保证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其防御机制是:除了对关键数据进行级别较高的加密外,还要建立访问控制体系,根据信息密级和信息重要性划分系统安全域,在安全域之间用安全保密设备(加密机、防火墙、保密网关等),通过存取矩阵来限制用户使用方式,如只读、只写、可读写、可修改、可完全控制等。

要使信息的安全性、精确性、有效性不因种种不安全因素而降低,不会使存储在数据库中以及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遭受任何形式的插入、删除、修改或重发,保证合法用户读取、接收或使用的数据的真实性。其防御机制是除了安装“防火墙”和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之外,还要建立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形成多层防线。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都有备份,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

要使合法的用户能正常访问网络的资源,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服务能得到及时响应,不会因系统的某些故障或误操作而使资源丢失,或妨碍对资源的使用,即使在某些不正常条件下也能正常运行。其防御机制主要靠系统本身所设计的功能来实现。

要使网络系统中的每一项操作都留有痕迹,记录下操作的各种属性,并保留必要的时限,以使各种犯罪行为有案可查。其关键是建立监控体系和审计系统。集中式审计系统将各服务器和安全保密设备中的审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汇编成审计报表,用来处理绝密级信息或信息内容,特别重要的系统,分布式审计系统的审计存放在各服务器和安全保密设备上,用于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员审查。

3.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要构造上述的防御机制,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还要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目前主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有以下几种。

①“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安全技术,是通过对网络作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它是电脑网络之间的一种特殊装置,主要用来接收数据,确认其来源及去处,检查数据的格式及内容,并依照用户的规则传送或阻止数据。其类别主要有:应用层网关、包过滤网关、服务器等,它可与路由器结合,按不同要求组成配置功能各异的防火墙。

②加密型网络安全技术

这一类技术的特征是利用现代的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网络系统中包括用

户数据在内的所有数据流,只有指定的用户或网络设备才能够解译加密数据,从而在不对网络环境作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从根本上保证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这种以数据和用户确认为基础的开放型安全保障技术是比较适用的,是对网络服务影响较小的一种途径,可望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最终的一体化解决途径。

③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是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脆弱点的技术,通过执行一些脚本文件对系统进行攻击并记录它的反应,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它查询TCP/IP端口,并记录目标的响应,收集关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如正在进行的服务,拥有这些服务的用户,是否支持匿名登录,是否有某些网络服务需要鉴别等,可以用来为审计收集初步的数据。

④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可被定义为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

篇2

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将计算机及其设备实施置于一个网络系统中,通过利用现代网络管理技术和控制方法确保计算机内数据信息不受到病毒、黑客等危险因素的威胁,使计算机网络能正常运转。综合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一般都包括两个方面,分为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设施不发生相关的破坏和丢失现象。而逻辑安全指的是计算机信息的完整不受到破坏,避免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分类,采取科学的措施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数据信息的安全,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正常有序进行。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2.1计算机网络硬件的配置不科学

文件服务器作为计算机网络的的传输中心,是决定计算机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运营中,服务器并没有同计算机网络的运行需求相配合,在结构设计等方面未形成完备的计划,影响了计算机网络性能的延展性,使文件服务器功能的发挥上大打折扣。

2.2欠缺健全的管理制度

计算机的管理是规范计算机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保证,但是很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力度不够,缺乏对计算机管理的有效控制,影响计算机的正常秩序。

2.3计算机安全意识不足

在计算机系统内会有无数的节点,各个节点都有可能导致计算机数据泄露。加之防火墙配置上并未对访问权限有严格的规范,使得计算机的访问权限的访问范围不段扩大,容易被不法分子滥用窃取计算机内的重要数据信息。

3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对措施

3.1制定合理的网络系统结构

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依靠合理的网络系统设计,网络系统的结构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形成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在不断地运行中积极寻找更好的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规划设计。但同时要重点注意局域网的运行,因为局域网的技术应用是以广播为媒介的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两点会形成基础的通信数据,被存在于这两点的网卡所接收,当然数据的传输过程中还有可能受到系统内任意一点网卡的干扰,截取相关信息。可见,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随时存在,只要将相关的窃听装置安装于任何一点便可盗取相关数据信息,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3.2强化对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管理

如何有效对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控制。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切实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水平。坚决杜绝计算机的非法用户接触计算机或者进入计算机控制室恶意破坏计算机的行为。在硬件设备的保护上,要重点打击破坏计算机的非法行为,尤其是要特别注意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打印机、路由器等设备设施上。同时要保证计算机室内的运行环境符合计算机运行的要求条件,例如室内温度、湿度、清洁情况、插座电源等要定期检查,确保能正常工作。

3.3安装计算机杀毒软件

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地更新,一旦发生计算机网络病毒就会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部瘫痪,给计算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而杀毒软件可以说是计算机病毒的克星,可以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到病毒的威胁。所以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中要运用好杀毒软件的作用,在计算机内安装杀毒软件,进行系统定期的病毒查杀。但是很多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认为计算机病毒只需要注重感染后的及时杀毒便可以,殊不知病毒最重要的是要“防”。在病毒发生之后,被动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查杀的行为只能暂时消灭病毒,而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查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计算机病毒的特性促使其变化多样,所以一定要安装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及时发现计算内潜在的病毒并进行彻底的消除。同时,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面杀毒,确保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能正常工作。

3.4实施防火墙

近几年来,防火墙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信息进出,是保护信息安全最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之一。防火墙可以真正组织非法用户入侵计算机系统,在逐步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将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提高安全等级。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将所有的密码、口令信息都记录在防火墙上,另外对计算机系统的访问都要经过防火墙的审核。如果发现有不当的地方应该及时指出并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解决。

3.5实施数据加密保护

数据加密是在计算机病毒防护中运营比较灵活的策略,在开放性的网络里应用最为广泛,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计算机内的数据信息,例如文件、数字等信息免遭病毒的破坏。在使用计算机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密码的保护功能,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密码的设置。在设置密码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尽量不要使用同一个密码,避免因一个密码的丢失而造成所有隐私的泄露。其次,在设置密码时最大程度加大密码设置的繁琐程度,包含数字、字母、标点符合等多种形式,加大破解密码的难度。最后一定不要在登录时点击记住密码功能,这样会给不法分子趁机盗取重要信息造成可乘之机,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

3.6严格控制网络权限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无限制的进行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只允许一部分人有访问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权限。这样可以极大地加强计算机系统的保密性,设置重重障碍阻止不法之徒闯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中,破坏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只有具有规定权限的人员才可以被允许有计算机网络访问的权限。在进行访问时,最先有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只有输入正确服务器才会显示下一步的访问操作,申请访问的人员在经过计算机的审查后方可进入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在这过程中,如果反复使用密码但均错误的时候,则被视为非法入侵,随之会有警报进行预警,计算机系统会迅速调整运作程序,阻止不利因素的破坏。

4结语

篇3

【关键词】通讯企业;信息网络;网络安全;控制通讯

企业信息网络比较复杂和繁琐,不仅包括受理人的资料,而且还有相关产品的详细资料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的资料等,信息网络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通讯企业发展的好与坏[1]。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经常存在各种各样的要素威胁着系统的安全,从而损坏甚至丢失内部的重要信息,从而影响通信企业内部正常的运作,最终导致一系列损失[2]。因此,对于通信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控制刻不容缓,应该加大力度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1.信息网络安全概述

信息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技术手段,保证计算机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处于安全的状态,避免硬件及软件受到网络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干扰与破坏,同时还可以阻止一些危险程序对整个系统进行攻击与破坏,从而将信息泄露和篡改等,最终保证信息网络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正常运行[3]。信息网络安全的维护主要是以信息与数据的完整性与可控性作为核心,并且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实现基本的应用目的。在信息网络的安全维护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安全,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稳定、硬件实体的安全以及软件的正常运行。二是信息安全,主要指的是数据的备份、数据库的安全性等。

2.通信企业信息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2.1人为的恶意攻击

目前信息网络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就是认为的恶意攻击,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于信息进行选择性的破坏和控制,从而造成机密信息的丢失和篡改。

2.2人为的无意失误

通讯企业通过对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从而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日常管理和培训的过程中,会无意的使相应的措施处理不当,这是在所难免的,当工作人员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操作不当,会使信息网络系统出现或多或少的漏洞,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这些都是由于人为的无意失误造成的后果[4]。

2.3计算机病毒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及联系性,在工作过程中会尽可能的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所接收的结点会有很多。由于无法检测每个结点是否是安全的,因此极容易造成系统的病毒感染。而一旦信息网络受到病毒的感染后,病毒会在信息网络中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再生并且传染给其他系统,最终将波及整个网络,后果将不堪设想[5]。

3.通信企业做好信息网络工作的措施

3.1对内部网的访问保护

(1)用户身份认证。如果用户想要进入网络必须经过三个步骤即首先进行用户名进行验证,其次进行用户口令进行验证,最后依据用户帐号进入网络。在这三个步骤中最关键的操作就是用户口令,用户口令需要同时进行系统的加密从而保护网络的安全,并且还应控制同一个账户同时登陆多个计算机的这种现象[6]。(2)权限控制。管理员及用户在进入网络前需要履行某一个任务因此必须遵守所谓的权限原则,这种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非法的用户在一定时间内访问网络资源,从而从根本上阻断这条途径。在进行权限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一些原则,第一,一定要合理的设置网络权限,确保网络权限设置的准确性,不能因为所设置的权限从而影响了整个网络的正常工作,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效率;第二应该增加一些先进的合理的加密操作技术来减少病毒的入侵,从而从一定程度上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对网络信息数据使用系统性的加密来确保网络安全性和合理性,最终实现对计算机所有结点信息的实时保护。(3)加密技术。通过合理准确的数学函数转换的方法对系统以密文的形式代替明文的现象称之为数据加密,当数据加密后,只有特定的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解密,在数据加密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两大类:对称加密和不对称加密。

3.2对内外网间的访问保护

(1)安全扫描。互联网互动过程中,及时的对计算机安全卫士和杀毒软件等进行升级,以便及时的对流动数据包进行检测,以便及时有效的对网络中发现的木马和病毒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2)防火墙系统。防火墙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第一道屏障,是一种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以此来决定网络之间传输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及安全性,对于计算机的安全与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7]。(3)入侵检测。计算机当中的病毒传播的速度较快且危害性极大,为此应该对网络系统进行病毒的预防及统一的、集中管理,采用防病毒技术及时有效的进行杀毒软件系统的升级,以便对网络互动中发现的木马或病毒程序采取及时的防护措施。

3.3网络物理隔离

在进行信息网络安全控制的过程中不能单一的采用一种安全控制对其保护,而应该根据网络的复杂性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加以控制,因此管理人员可以依据密保的等级的程度、各种功能的保护以及不同形式安全设施的水平等差异,通过网络分段隔离的方式提高通信企业信息网络安全。这样的形式及控制方法将以往的错综复杂的控制体系转变成为细化的安全控制体系,能够对于各种恶意的攻击和入侵所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隔离是指能满足物理隔离的安全性要求的、相对的物理隔离技术。物理隔离的原理是使单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不能同时使用内部网和外部网两个系统。如果两个系统在空间上物理隔离,在不同的时间运行,那么就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物理隔离的系统[8]。

3.4安全审计及入侵检测技术

安全审计技术对于整个信息网络安全的控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其入侵的方式、过程以及活动进行系统精密的记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诱捕和反击。诱捕是一种特异安排出现的漏洞,可以在一定程度允许入侵者在一定时间内侵入,以便在今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入侵证据及入侵的特征;当获得足够多的特征及证据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反击,通过计算机精密的系统对用户的非法入侵的行为进行秘密跟踪并且在较快的时间里查询对方的身份以及来源,从而将系统与入侵者的连接切断,还可追踪定位并对攻击源进行反击。

3.5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要想使通信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正常运行其前提必须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必须针对网络安全提出相应的安全策略,应该使信息网络使用起来安全方便,从而寻找最方便有效的安全措施。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熟知对于开放性和安全性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试图寻求两者的共同点和平衡点,当两者出现矛盾的时候应该考虑事情的实际情况有进行准确的取舍。对本网络拓扑结构和能够承受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从网络安全技术方面为保证信息基础的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支撑。

信息网络的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具有跟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通信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的控制问题应该加以关注,这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信息网络工程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思索与探讨从而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才能选择出更好地安全网络设备,并且对其进行有针对的系统的优化,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最终全面提高整个通讯企业信息网络安全。

作者:王春宝 于晓鹏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卢昱.网络控制论浅叙[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2,3(6):60-64.

[2]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3]南湘浩,陈钟.网络安全技术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涂华.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与防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1,04(12).

[5]王芸《.电子商务法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6]张新宝主编:《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篇4

在电力企业中通常会将生产控制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分隔开来,通过这种方法来避免外来因素对生产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在生产控制系统中其风险多来自于生产设备与系统的故障,还有可能存在内部人员的破坏的风险。管理网络中的常见风险则有系统合法或者非法用户造成的危害、组建系统的过程中带来的威胁、来自于物理环境的威胁。这些威胁中常见的有系统与软件存在漏洞、合法用户的不正确操作、设备故障、数据误用、数据丢失、行为抵赖、内部或者外部人员的攻击、物理破坏(各种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带来的危害)、各种木马和病毒等。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数据丢失或数据错误,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网络中的链接中断、被入侵、感染病毒、假冒他人言沦等风险都会大大降低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正是由于这许多风险,所以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二、增强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策略

(一)物理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安全指的是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的安全防护,同时还包括了对通信链路等各种连接设备进行保护,避免被人为的破坏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物理安全中海需要为各种硬件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计算机系统在工作时,系统的显示屏、机壳缝隙、键盘、连接电缆和接口等处会发生信息的电磁泄漏,而电磁泄漏也会泄漏机密。所以在物理安全策略中如何抑制与防止电磁泄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措施有:第一种是对计算机设备内部产生和运行串行数据信息的部件、线路和区域采取电磁辐射发射抑制措施和传导发射滤波措施,并视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整机采取整体电磁屏蔽措施,减小全部或部分频段信号的传导和辐射发射,对电源线和信号传输线则采取接口滤波和线路屏蔽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的达到抑制电磁信息泄漏源发射的目的;第二种是使用电磁屏蔽技术,将涉密计算机设备或系统放置在全封闭的电磁屏蔽室内;第三是使用噪声干扰法,即在信道上增加噪声,从而降低窃收系统的信噪比,使其难以将泄漏信息还原。

(二)进行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的目的是将企业信息资源分层次和等级进行保护,而访问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访问控制是进行网络安全防范和与保护网络的主要手段。它是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的核心策略。访问控制手段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有以下的几种手段。第一种是入网控制。它是第一层的网络访问控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入网访问控制是对用户可以登录的时间和允许他们可以登入的工作站进行控制。第二种是网络权限控制,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网络非法操作,它的做法是根据用户组与用户的身份赋予相应的权限,并对用户与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资源和进行什么操作进行规定限制。第三种是目录级安全控制。该种控制指的是对用户在目录一级的文件和子目录的权限进行控制,例如用户的读权限、写权限等。第四种是属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指的是网络管理员根据需求为给各种文件和目录所指定相应的安全访问属性。第五种是服务器安全控制。该种控制指的是为服务器设置口令、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等,以防止非法用户对信息的修改和破坏等。最后的是防火墙控制。防火墙控制,在内部网与外部网的节点上安装防火墙对一些危险的数据信息进行过滤已形成一个较为安全的网络环境。

(三)对数据进行加密

数据加密的目的是为了隐蔽和保护具有一定密级的信息。对于网络上的数据加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分别是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链路加密是传输数据仅在物理层前的数据链路层进行加密,它必须要求节点本身是安全的,否则其加密也相当于没有加密;端到端加密允许数据在从源点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文形式存在,与链路加密和节点加密相比更可靠,更容易设计、实现和维护,它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而各个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的需求去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

(四)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拥有良好的技术方法和措施,还必须拥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一个晚上的管理制度,再好的措施在执行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对于网络安全来说是容不得一点失误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为网络安全带来不确定的影响。所以还必须做到如下几点:对安全管理等级和完全管理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制定出完善的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最后是制定出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篇5

1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加强信息安全系统构建的重要前提,能够有效提高网络防范效果,更高效的进行信息资源保护。例如,在入口访问控制设计中,通过账号验证以及口令访问等进行安全访问,否则为非法无效访问。如下图1为访问控制技术简图。对账号以及口令的设置要求要十分严格,增强安全可靠性。同时,由于使用者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容易出现隐私泄露或因口令密码设置简单造成信息被窃取,因此加强访问控制是第一道关口。

2加密认证技术

信息加密是电子网络商务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能够保证在Internet环境中进行安全的电子交易。加密技术,是对信息和数据安全的有效保护,增强信息机密性。认证技术则保证信息不被破坏,保证信息完整。应用该技术能够对网路信息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保护的同时,对口令以及各种数据的安全也进行有效防护。认证技术能够使网络口令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从而提高计算机整体保密性。

3病毒防范技术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自身若存在问题,会直接造成病毒的侵入,因此加强病毒防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首先要对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检测,然后对监测到的病毒进行预防。要选择性能较强的杀毒软件,以保证对病毒的准确的查找,在实时的监测下进行准确杀毒。通过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能够提高整体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指数和防御能力,保证信息安全。

4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技术,能够对本地网络和外界网络进行隔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防火墙主要是对安全区和风险区进行安全隔离,防治外界网络入侵。该技术包括多种功能,包过滤、地址转换、认证和应用以及透明和路由。以防火墙包过滤技术来看,防火墙数据包的数据传输具有差异性。据报头部信息主要是源/目的主机的IP地址;TCP头部的主要字段包括源/目的端口、发送及确认序号、状态标识等。从理论角度分析,数据包的头部信息能够对数据包是否通过做出判断,同时其荷载情况也能够做出相同判断;从实际角度出发,包过滤技术是对某些字段信息的获取并应用,在结合字段信息的基础上达到访问控制的效果,通过控制列表进行包过滤,提升整体系统的安全系数。

5结束语

篇6

1引言

当今时代是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与此同时,由于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维护方式的局限性,导致社会中各个企业,由于信息传输发生问题而带来不小隐患。因此,为了使信息网络系统真正实现应用的价值,必须加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将其安全性作为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的重要目标。不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相应对策加以解决。使其运行时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通过采取计算机安全技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审计,进行风险分析等方式进行安全处理,最终实现信息网络系统的长远和稳定发展。并通过安全技术升级,给予人们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2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概述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迈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信息网络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发挥着巨大作用。现如今,我国的各行各业中,无论是技术应用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已经离不开信息网络系统。不同行业对于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目标虽然存在差异性,但是,其信息网络系统的内部构建基本相似。以医疗行业为例,其信息网络系统可以高效的对药品、床位和设备进行掌控和管理。同时,确保各个科室的信息能够达到互通,实现医疗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1]。以财政部门为例,无论是政府和财政部门,还是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部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都是企事业单位聘用大量的审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这种模式与当前的经济模式相矛盾。为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必须改变过于依赖人工操作的现状,提升管理的标准化和安全性,减少出错概率。只有改变这些管理弊端,才能实现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稳步发展。因此,财务部门可以构建安全审计信息网络系统,推动日常财务工作稳步进行,使其网络能够全面掌控企业的财务信息,全面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使其效率大幅度提升。从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物资和人力资源等都被纳入了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的处理是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使社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推动力量[2]。在信息化日渐成熟的今天,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应用,为了在此基础上提升信息系统管理的安全性,必须以行业的基本性质为出发点,认识到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升级,提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的应对措施,避免由于技术问题发生安全风险。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是各行各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3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的意义

信息网络系统,就是指借助网络传输线路,以及网络的终端,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数据的交互和传递[3]。信息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与维护人员,承担着读取信息数据,以及帮助传输和分享信息数据的工作和责任。在网络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信息网络系统并不是十分安全的,一旦信息系统遭到黑客的威胁,或者是遭到病毒的威胁,都会使信息网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发生故障,进而对网络通信功能造成破坏,使行业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信息网络系统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尤其要注意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其安全管理包括网络的构建过程和网络的使用过程。在构建方面,企业要加强网络信息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构建出高安全性的信息网络系统。在网络使用方面,也要确保使用后的安全和维护,加强构建水平和维护管理力度,将安全性工作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管理技术水平进行升级,引入当代新型技术,或者积极地对其进行开发。从根本上提升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信息管理营造安全可靠的环境,保证各部门的信息达到互通,保证企业的秘密数据不被泄露,进而维护社会中企业运营秩序,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4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有效措施

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来临,使信息系统管理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保证企业信息的快速且安全的流通,提升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效率。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构建出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与维护技术手段,保障算机的物理条件、物理环境及设施的安全标准,保证网络系统不被非法侵入,保障网络信息的数据不被非法存取。对于不同安全因素的威胁,计算机能够采取安全技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审计,进行风险分析等内容。作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也要从技术、管理、运行维护等各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从技术层面分析。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的企业或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安全管理技术。比如,强制访问控制技术、加密技术、泄密保护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将这些技术应用在信息系统的内部环境中,避免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保障信息网络系统独立空间的安全性。其次,从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是对人的操作方式进行优化。由于信息网络系统的管理主要由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因此,工作人员要注意,严格控制信息网络系统的登录位置,避免来源不明的软件进入该系统,避免信息和数据发生盗用。另外,从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方面看,需要体现出运行和维护的全面性。包括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包括系统的各个漏洞的及时清理,包括信息系统的外部设备连接,内部程序设置,内部文档信息等,都要定期检查。对网络连接的行为要严加控制,实现网络终端的全面控制,定期记录信息资产分类和跟踪,还要记录好设备配置相应的变化,加强对软硬件内数据的保护作用,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下去。

5结语

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管理人员从基本问题做起。管理者需要对信息系统使用的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既要对必要的信息传输进行授权,又要对传输过程进行加密。采用多层访问控制手段,加强对数据的保护。采用加密技术,保证企业信息和数据的机密性,保障信息完整性。为了实现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控性,本文针对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从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概述入手,结合了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的意义,提出了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的具体有效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我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水平提供一份借鉴,促使信息网络系统能够为国家、企业、社会,甚至是个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钱慧芳,杨益珠.浅析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进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01):94.

【2】胡红波.发挥报社品牌优势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孝感日报传媒集团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建设实践[J].中国传媒科技,2017(01):78-80.

篇7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巨大的信息含量和交互功能,提高了各个领域的工作效率,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该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分析,探讨安全防范策略。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但是日益加剧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导致计算机犯罪频发以及给个人,单位甚至国家带来极大损害。因此有必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

1 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包括管理与技术两个方面。计算机安全管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维护和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维护,确保硬软件的数据和信息不被破坏,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不被随意更改和泄露。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是指对外部非法用户的攻击进行防范,确保计算机网络使其不被偶然和恶意攻击破坏,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有序的运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构建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连续正常的运行。

2 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1)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数据安全问题,包括信息数据被非法修改、窃取、删除和非法使用。二是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问题,包括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设备损坏、网络瘫痪。

2)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突发性和扩散性。计算机网络攻击经常是没有征兆的,而且其造成的影响会迅速扩散到互联网上的各个用户,给整个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二是潜伏性和隐蔽性。计算机网络攻击造成破坏前,都会潜伏在程序里,如果计算机用户没有及时发现,攻击就会在满足条件时发起。另外由于计算机用户疏于防范,也会为具有隐蔽性的计算机攻击提供可乘之机。三是危害性和破坏性。计算机网络遭受到攻击都会给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造成计算机网络瘫痪,给计算机用户带来损失,严重的会对社会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3)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因素

(1)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的安全隐患

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重要包括网络结构设备和网络系统自身缺陷。普遍应用的网络结构是集线型,星型等多种结构为一体的混合型结构。每个结构的节点处采用不同的网络设施,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每种设备受自身技术的制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计算机网络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另外网络系统本身具有缺陷,网络技术的优点是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全球性复杂交错的互联网络,其优点也成了容易遭受个攻击的弱点,而且计算机网络协议自身也存在不安全因素,例如出现欺骗攻击,拒绝服务,数据截取和数据篡改等问题。

(2)计算机病毒安全风险

目前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键因素。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进入计算机程序中的能够毁坏数据,破坏计算机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代码。根据其破坏程度把计算机病毒划分为优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计算机病毒显著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而且病毒能够自我复制。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普遍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光盘,U盘等存储设备进行的,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规模的扩大,网络传播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计算机使用者上网浏览网页,收发Email,下载资料等都可能感染计算机病毒,而且病毒能够在局域网内传播。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程序和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使网络无法正常运行。例如2007年1月的熊猫烧香病毒,就是通过下载档案传染的,在局域网迅速传播,极短的时间内就能传播给数千台计算机,致使“熊猫烧香”病毒的感染范围非常广,包含了金融、税务、能源等企业和政府机构,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见病毒的危害性巨大。

4)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中的人为因素

(1)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计算机使用者的操纵失误和人为的恶意攻击。计算机使用者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有些人员缺少安全防范意识,在应用过程里出现操作失误和错误,也会给计算机安全带来风险。另外,人为的恶意攻击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而人为恶意攻击又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主动攻击是指采用各种方式有选择的破坏信息完整性和有效性。而被动攻击是使攻击者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对信息的篡改,截取,窃取机密信息的活动。人为攻击会给造成重要数据的泄漏,给计算机网络带来极大的破坏。

(2)人为攻击里最为常见的是黑客攻击。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是指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或窃取资料的人。由于网络信息系统构建的脆弱性和不完备性,黑客通常会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进行密码探测并完成系统入侵的攻击。黑客攻击的手段主要包括:口令的攻击、网络监听、盗取、缓冲区溢出攻击、过载攻击、隐藏指令、程序嵌入木马攻击、取得网站控制权、网页篡改伪装欺骗攻击、电子邮件破坏攻击和种植病毒等。给计算机用户带来极大危害。

5)计算机系统安全漏洞

计算机系统安全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而目前应用的DOS、WINDOWS(2000、XP、VISTA.WIN7)、UNIX、LINUX等操作系统,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系统漏洞产生的原因是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在编写时产生错误。而系统漏洞本身不会对网络系统造成危害,但是由于系统漏洞存在,会被不法分子和黑客利用,例如在计算机中植入木马,其具有隐藏性的和自发性,是恶意行为的程序,虽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但是可以被黑客控制。黑客还能利用系统安全漏洞,使计算机感染病毒,破坏计算机及其系统造成数据信息丢失等。严重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6)计算机网络完全技术有待提升

计算机网络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传输,而且又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广泛性。所以数据信息的安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处理过程中安全性与保密性技术还不是十分完善,这也为网络系统中进行的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带来极大的隐患。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对策

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分析,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除了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还要加强网络管理的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增强计算机安全保护的执行力度,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确实有效。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法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1)提高安全意识,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

对于计算机个人用户而言,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对应用程序进行合法的操作,依据职责权利选择不同的口令,杜绝其他的用户越权访问网络资源。要重视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安装补丁。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要求更高些,增强安全意识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还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对网络的监察和评估。

(2)落实网络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网络安全维护除了应用先进的软件防御需要把网络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大网络评估和监控力度,对网络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控,针对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网络安全运行管理机制,营造优良的网络环境,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能够限制外部用户内部访问,以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有效的控制信息输入输出是否符合安全规则,对包含不安全的信息数据进行过滤,防止内网数据和资源的外泄,强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技术。

(2)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

由于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很大,所以防毒工作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除了设置防火墙,还要在计算机上安装正版的杀毒防毒软件,并且及时的升级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定期对磁盘进行安全扫描,同时计算机使用者还要主要上网安全,不打开不正常的网页链接和下载可疑文件。

(3)信息加密技术

当信息数据技术通过网络传输时,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和自身缺陷,容易造成信息数据泄露,所以要应用信息加密技术,保障信息数据传输的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主要有三个层次,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密文形式进行传输的,有效地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

(4)漏洞扫描和修复技术

由于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漏洞,为了不给黑客和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就要定期的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下载安全补丁,及时修复系统漏洞。

(5)系统备份和还原技术

数据的备份工作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之一,常用的Ghost工具,可以进行数据的备份和还原,但系统出现故障时,利用ghost,减少信息数据的损失。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恢复使用。

4 总结

21世纪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网络的资源共享和开放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重视,为了增强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的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需要制定科学的计算机网络防范体系,降低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为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晓倩.基于计算机防火墙安全屏障的网络防范技术[J].素质教育论坛,2009(11).

[2] 赵红言,许柯,赵绪民.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9).

[3] 王小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及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5).

[4] 何莉,许林英,姚鹏海.计算机网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篇8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会计网络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探讨在企业中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以确保企业实行会计网络化后,信息系统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随着网络财务的逐步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财务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也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严峻问题。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手段已不适应网络环境,建立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网络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发展扩大了会计核算范围

在网络环境下,大多数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与银行、客户、供应商进行业务往来,网络财务软件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和完善,诸如网上支付、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催账、网上报关、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以及网上外汇买卖等。这极大地方便了会计人员,但同时也为内部控制带来更大难度,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和方法较原来的系统将会更加广泛和复杂。如:进行网络系统安全控制、系统权限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等。

(二)信息储存的无纸化给数据安全带来许多隐患

会计网络化使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媒介发生变化。网络财务的应用使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发生变化,原始凭证在网络业务交易时已不复存在,出现了各种电子单据,存贮形式主要以网络页面数据存贮,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网络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由以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

(三)远程处理加大企业的安全风险

会计网络化的应用将原来封闭的局域会计系统转变为开放的互联网世界,给会计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传递,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二是互联网客观上存在的开放性特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目前世界上的各类网站每天都受到成千上万次黑客的攻击,网络财务系统无疑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三是计算机病毒的猖獗也为互联网系统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

二、完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措施

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的机率很小,但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却较多,而且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巨大。探索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实施网络财务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组织与管理控制

1.制定网络会计政策法规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控制系统。在会计程序和方法上如何操作,理论界和会计界正在探索,尤其是实务中,各企业做法不一,使会计信息质量缺乏可比性。因此,政府应坚持立足于我国国情,并参照国际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一套规范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网络会计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网络会计下,内部控制的目的依然是为了维护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以及财产的完整性,以提高经营效率和保证管理方针的实现。在手工系统和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网络会计中要作较大调整。原来部分核算工作已由计算机执行,如材料岗、固定资产岗、成本岗、报表岗等岗位可取消,转而强化原始数据的搜索、审核和维护岗位。可设立一些新的岗位,赋予新职责。如:(1)设立系统维护岗,维护财务软件和管理软件的软硬件环境,提出、更新维护计划,监督软硬件的更新。(2)设立数据审核岗,审核确认信息流动过程中需要核准的部分。尤其注意审核来自网络数据正确性和手续的完备性。(3)设立档案管理岗,保管和各种电子会计档案,保证档案的安全性。日常工作中应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网络中应利用两个服务器进行双机镜像映射备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处理后的数据要保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制定专门的程序来保证数据的查阅和输出。

3.扩展内部审计内容

内部审计是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从系统开发到日常操作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内部审计。在系统开发阶段,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参与开发,还要对开发工作本身进行审核和评价。在日常运行阶段,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落实执行、业务处理记录是否保存、报告产生和环境安全相关的控制进行评价和验证,还要用网络技术对系统的程序进行测试,以检验业务处理过程是否正确可靠。

(二)加强软件开发控制

在网络财务系统开发之初,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并在系统中实施,在系统测试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与监督。系统运行前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应遵循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线测试的实现可及时解决应用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通常的方法一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加强交流,充分测试;二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注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在单机系统下,用户与软件供应商之间因空间的阻隔往往很难充分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费时费力;到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提供的实时高质的通讯传输手段,可使用户和软件商在瞬间建立连接。

(三)建立网络系统安全控制措施

通常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可以分为两大类:建立在数据加密、用户授权确认机制上的开放型和以防火墙技术为代表的被动防卫型网络安全保障系统。

1.会计信息安全控制。会计信息安全的基础是密码学。这类技术的特征是利用现代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整个网络中的所有数据流。如通信线路上的数据流加密,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加密,访问者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除密码学之外,模式识别的方法也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得到应用。

篇9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人类对网络依赖性增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校园网络的通讯安全已经威胁到了广大师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校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校园网络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引言

目前,网络应用的焦点问题是网络通讯安全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信息泄露、信息篡改、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信息渗透、假冒等方面。在Intemet上网络系统既要开放,又要安全,以至于从技术方面讲安全问题是整个互联网技术里较为困难的问题。从lnternet的角度看,对网络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网络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一方面,电磁泄露、搭线窃听、非法人侵、线路干扰、意外原因、病毒感染、信息截获等。另一方面,操作系统本身的问题,各种应用服务存在安全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使用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

2 校园网网络结构简介

校园网总体上分为校园内网和校园外网。校园内网主要包括教学局域网、图书馆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等 校园外网主要指学校提供对外服务的服务器群、与CERNET的接入以及远程移动办公用户的接入等。校园外网的服务器群构成了校园网的服务系统.一般包括DNS、WEB、FFP、PROXY以及MAIL服务等。外部网实现了校园网与CERNET及INTERNET的基础接入,使学校教职工和学生能使

用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等应用方式.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利用国内和国际网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

3 校园内网络通讯安全的主要威胁

校园网常见的风险威胁主要是校园网内外的各种病毒的威胁,外部用户可能通过邮件以及文件传输等将病毒带入校园内网。内部教职工以及学生可能由于使用盗版介质将病毒带入校园内网;外来的系统对网络及服务器发起DOS/DDOS攻击,入侵等恶意破坏行为,有些计算机已经被攻破,用作黑客攻击的工具;拒绝服务攻击目前越来越普遍,不少开始针对重点高校的网站和服务器;校园网内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来校园网的威胁。

这些威胁主要表现在:

3.1黑客

黑客是网络上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以发现和攻击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作为乐趣,利用网络通讯安全的脆弱性进行非法活动,如修改网页,非法进入主机破坏程序,窃取网上信息,进行电子邮件骚扰,阻塞网络和窃取网络用户口令等。

3.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很多黑客入侵的先导,是目前威胁网络通讯安全的重大祸首.它的侵入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使网络系统瘫痪,重要数据无法访问甚至丢失。

3.3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是指导致系统难以或不可能继续执行任务的所有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电子邮件炸弹”、“垃圾邮件”等,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用户受到它的攻击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大量的电子邮件,从而使用户系统丧失功能,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通过以上校园网的三种威胁,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校园网内的用户数量较大,局域网络数目较多。校园网的速度快和规模大。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正是由于高带宽和大用户量的特点,网络安全问题一般蔓延快、对网络的影响比较严重;

(2)校园网中的计算机系统管理比较复杂。校园网中的计算机系统的购置和管理情况非常复杂,比如学生宿舍中的电脑一般是学生自己花钱购买、自己维护的。有的则是统一采购、有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的,有的则是教师自主购买、没有专人维护的。这种情况下要求所有的端系统实施统一的安全政策(比如安装防病毒软件、设置可靠的口令)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出现安全问题后通常无法分清责任。更有些计算机甚至服务器系统建设完毕之后无人管理,甚至被攻击者攻破作为攻击的跳板、变成攻击试验床也无人觉察;

(3)活跃的用户群体。学校的学生通常是最活跃的网络用户。

对网络新技术充满好奇,勇于尝试。如果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有些学生会尝试使用网上学到的、甚至自己研究的各种攻击技术.可能对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导致校园网既是大量攻击的发源地,也是广大攻击者最容易攻破的目标。

4 网络通讯安全的管理策略

4.1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安全

运用学校计算机网络在技术上实现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如实行个人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服务器的安全控制、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结合进行安全控制等技术控制非法用户对目录、文件和其他网络资源的访问。校园网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进行网络监控,网络服务器应记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对非法的网络访问,服务器应以文字、图形或声音等形式报警来提醒网络管理员。如有非法黑客企图攻击、破坏网络系统,网络服务器应实

(上接第720页)

施锁定控制,自动记录企图攻击网络系统的次数,达到所设定的数值,该账户将被自动锁定,确保网络安全。

同时校园计算机中心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事件的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信息安全意识。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服务器或网络设备,其他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更改配置;对服务器或网络设备的操作应建立详细的日志,减少内部工作人员的误操作而弓l起的故障。对于学生,应加强网络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出现破坏网络安全的违法行为。

4.2建立一整套安全防护体系

4.2.1防火墙

防火墙是设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一系列软硬件的组合,它在校园网与Intemet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决定哪些内部站点允许外界访问和允许访问外界。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外部非法用户的入侵。同时防火墙是预防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的重要屏障。防火墙的建立提供了对网络流量的可控过滤,以限制访问特定的因特网端口号,而其余则被堵塞,这一点要求它必须是唯一的人口点。用来阻止未经认证的外部登录。这就是防火墙与路由器是一个整体的原因。

4.2.2端口控制机制

计算机服务器使用自动回呼设备、调制解调器对端口加以保护。并以加密的形式来识别节点的身份。外部用户对校园网进行访问时。端口对其进行身份探查,当确定其身份和法后才允许访问校园网。

4.2.3加密技术

在外部网络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密码技术对信息加密是最常用的安全保护手段。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两类加密算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加上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水印及数字证书等技术,可以使通信安全得到保证。

4.2.4封锁系统安全漏洞

在发现新病毒或因系统安全漏洞威胁网络安全时。应当及时提供各种补丁程序以便下载.许多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在不断更新版本以修正错误或完善功能.对于校园网管理过程中,要及时下载和安装各种补丁、升级程序,封锁系统安全漏洞。这样对保护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会起到很大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黑客”因为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的设计漏洞对校园网资源进行非法访问和有关操作。

4.3建立用户管理制度

在保证学校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用户合法权力的同时,限制非法用户入侵,保证数据的安全,特别应制定和做好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限制。为了识别并证实用户,系统可给合法用户提供唯一的用户标识符,提供一种验证手段,来验证登录的用户是不是真正的拥有该用户标识符的合法用户。也可通过口令、卡片密钥、签名或指纹来实现,通过身份验证确保用户机与服务器的相互身份。

总之,校园网络安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协调地运用各种防范技术手段,加强对人与物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学校建设多作贡献。建立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校园系统,是各大校园竞相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龚静.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4,5:18-l9.

[2]张公忠.统代网络技术教育[M].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

[3]王彦波.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J].信息技术,2003,1(27):15-16.

篇10

【论文摘要】 在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增多,攻击频率日益增高的背景下,为了确保企业的信息资源、生产数据资料的安全保密,解决企业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一种静态技术和动态技术相结合的安全解决方案,即在网络中的各个部分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技术来构筑企业网络整体安全体系。包括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性能监控及故障分析技术;漏洞扫描安全评估技术;主机访问控制等。

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随着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生产业务系统及电子商务系统对网络系统的依赖性尤其突出,但病毒及黑客对网络系统的恶意入侵使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着强大的生存压力,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网络安全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来自INTERNET的安全问题;②来自外部网络的安全威胁;③来自内部网络的安全威胁。

针对以上安全威胁,为了确保企业的信息资源、生产数据资料的安全保密,解决企业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文介绍一种静态技术和动态技术相结合的安全解决方案,即在网络中的各个部分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技术来构筑企业网络整体安全体系:①防病毒技术;②防火墙技术;③入侵检测技术;④网络性能监控及故障分析技术;⑤漏洞扫描安全评估技术;⑥主机访问控制。

一、防病毒技术

对于企业网络及网内大量的计算机,各种病毒更是防不胜防,如宏病毒和变形病毒。彻底清除病毒,必须采用多层的病毒防护体系。企业网络防病毒系统采用多层的病毒防卫体系和层次化的管理结构,即在企业信息中心设防病毒控制台,通过该控制台控制各二级网络中各个服务器和工作站的防病毒策略,监督整个网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配置和运行情况,并且能够进行相应策略的统一调整和管理:在较大的下属子公司设置防病毒服务器,负责防病毒策略的设置、病毒代码分发等工作。其中信息中心控制台作为中央控制台负责控制各分控制台的防病毒策略,采集网络中所有客户端防毒软件的运行状态和配置参数,对客户端实施分组管理等。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员客户端远程登录到网络中的所有管理服务器上,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管理。根据需要各个管理服务器还可以由专门的区域管理员管理。管理服务器负责收集网络中的客户端的实时信息, 分发管理员制定的防毒安全策略等。

配套软件:冠群金辰KILL6.0。KILL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构架,实时保护Windows NT/Windows 2000、Unix、Linux、NetWare、Windows95/98、Windows3.X、DOS工作站、Lotus Notes 和 Microsoft Exchange 群件系统的服务器及Internet网关服务器,防止各种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传播速度快且破坏性很大的蠕虫病毒进入企业内部网,阻止不怀好意的Java、ActiveX小程序等攻击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它通过全方位的网络管理、多种报警机制、完整的病毒报告、支持远程服务器、软件自动分发,帮助管理员更好的实施网络防病毒工作。

二、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其实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 scurity gateway), 从而抵御网络外部安全威胁,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它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局域网或城域网)隔开的屏障,控制客户机和真实服务器之间的通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功能:①隔离不信任网段间的直接通讯;②拒绝非法访问;③系统认证;④日志功能。在计算机网络中设置防火墙后,可以有效防止非法访问,保护重要主机上的数据,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配套软件:NetScreen。NetScreen是唯一把防火墙、负载均衡及流量控制结合起来,且提供100M的线速性能的软硬件相结合的产品,在Internet出口、拨号接入入口、企业关键服务器的前端及与电信、联通的连接出口处增设NetScreen-100f防火墙,可以实现企业网络与外界的安全隔离,保护企业的关键信息。

三、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对防火墙的必要补充,它可以对系统或网络资源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恶意入侵者或识别出对计算机的非法访问行为,并对其进行隔离,并能收集可以用来诉讼的犯罪证据。

配套软件: eTrust Intrusion Detection(Sessionwall-3)。利用基于网络的eTrust Intrusion Detection建立入侵检测系统来保证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首先,信息管理中心设立整个网络监控系统的控制中心。通过该控制台,管理员能够对其它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监控和配置。在该机器上安装集中控制的eID中央控制台模块、eID日志服务器模块和eID日志浏览器模块,使所有eTrust Intrusion Detection监控工作站处于集中控制之下,该安全主控台也被用于集中管理所有的主机保护系统软件。

其次,在Internet出口路由器和防火墙之间部署一套eTrust Intrusion Detection的监控工作站,重点解决与Internet的边界安全问题,在这些工作站上安装软件,包括eID基本模块、eID模块和日志数据库客户端。

四、网络性能监控及故障分析

性能监控和故障分析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目的地址为其他计算机的数据报文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维护和管理方面,它自动接收着来自网络的各种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网络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当前的运行状况,以便找出所关心的网络中潜在的问题。

配套软件——NAI Sniffer。NAI Sniffer 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网络故障侦测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诊断网络故障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在信息中心安装这样的工具,用于对网络流量和状态进行监控,而且无论全网任何地方发生问题时,都可以利用它及时诊断并排除故障。

五、网络系统的安全评估

网络安全性之所以这么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系统漏洞。譬如管理漏洞、软件漏洞、结构漏洞、信任漏洞。采用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来检测系统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系统通常安装在一台与网络有连接的主机上。系统中配有一个信息库,其中存放着大量有关系统安全漏洞和可能的黑客攻击行为的数据。扫描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向网络上的其他主机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观察被扫描的设备是否存在与信息库中记录的内容相匹配的安全漏洞。扫描的内容包括主机操作系统本身、操作系统的配置、防火墙配置、网路设备配置以及应用系统等。

网络安全扫描的主要性能应该考虑以下方面:①速度。在网络内进行安全扫描非常耗时;②网络拓扑。通过GUI的图形界面,可选择一个或某些区域的设备;③能够发现的漏洞数量;④是否支持可定制的攻击方法;⑤扫描器应该能够给出清楚的安全漏洞报告。⑥更新周期。提供该项产品的厂商应尽快给出新发现的安全漏洞扫描特性升级,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网络扫描,系统管理员可以及时发现网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加以必要的修补,从而减小网络被攻击的可能。

配套软件:Symantec Enterprise Security Manger 5.5。

六、主机防护系统

在一个企业的网络环境中,大部分信息是以文件、数据库的形式存放在服务器中的。在信息中心,使用WWW、Mail、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来对内部、外部用户提供信息。但无论是UNIX还是Windows 9X/NT/2K,都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安全薄弱环节,存放在这些机器上的关键业务数据存在着被破坏和窃取的风险。因此,对主机防护提出了专门的需求。

配套软件:CA eTrust Access。eTrust Access Control在操作系统的安全功能之上提供了一个安全保护层。通过从核心层截取文件访问控制,以加强操作系统安全性。它具有完整的用户认证,访问控制及审计的功能,采用集中式管理,克服了分布式系统在管理上的许多问题。

通过eTrust Access Control,我们可以集中维护多台异构平台的用户、组合安全策略,以简化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几种安全措施的实施,从系统级安全到桌面级安全,从静态访问控制到动态入侵检测主要层面:方案覆盖网络安全的事前弱点漏洞分析修正、事中入侵行为监控响应和事后信息监控取证的全过程,从而全面解决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使企业网络避免来自内外部的攻击,防止病毒对主机的侵害和在网络中的传播。使整个网络的安全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